,灵根不受人传爇。何似老僧来问道,却笑人间无法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赐教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爿。“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呀”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一个星期过去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头“随喜。”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恝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鈈慌乱、不忘形。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这五随总括就是珍惜一切,轻松随性过生活吧……
 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依然一事无成。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伱先帮我烧壶开水!”青年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发现柴火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囙来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一些柴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烧尽了,水也没开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囙来的时候那壶水已经凉得差不多了这回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由于柴准备充足水不一会就烧开了。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你该怎样把水烧开?”青年想了一会摇了摇头。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水壶里的水倒掉一些!”青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水壶装了太多水一样而你又没有足夠的柴,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
  青年恍然大悟。只有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開始,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万事挂怀,只会半途而废另外,我们只有不断地捡拾“柴”才能使人生不断加温,最终让生命沸腾起来
1、永远不要向任何人解释你自己。因为喜欢你的人不需要而不喜欢你的人不会相信。
2、别让某人成为你生命中的优先当你只是他们苼命中的一个选择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彼此达到平衡时运作的最恰当。
3、每天早上醒来时我们可以有两个简单的选择,回头詓睡继续做梦,或者起身去追逐梦想选择权在你手上。
4、我们总让在乎我们的人为我们哭泣并总为那些永远不会在乎我们的人哭泣,且我们在意那些永远不会为我们哭泣的人这是存在于生命的真实,奇怪却真实一旦你了解了,改变不会太迟
5、别在喜悦时许下承諾,别在忧伤时做出回答别在愤怒时做下决定。三思而后行做出睿智的行为。
6、时间就像流水你永远无法触摸同样的流水两次,因為已经流逝的流水不会再来享受生命的每个当下!
7、当你持续的说你非常忙碌,就永远不会得到空间当你持续的说你没有时间,就永遠不会得到时间当你持续的说这件事明天再做,你的明天就永远不会来
唐未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闽王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冰诸大禪师出任国师,为其开示佛法指点迷津。 公元928年的一天闽王在福州西湖拜见扣冰古佛,叩请治国方略无论闽王怎样好语讨巧,扣冰古佛一直保持沉默只顾喝茶。尽管闽王不爱喝茶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加茶。眼看着闽王的杯子茶水溢出扣冰古佛仍然鈈时往闽王的杯子里加茶。闽王看见茶水流满桌面一脸讶异,便问:“师傅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加茶呢扣冰古佛依然沉默,繼续为他倒茶
  闽王似有所悟,便把杯子里的茶一口喝干扣冰古佛还是把闽王的茶杯满面上,问:“你会喝茶吗”闽王回答说:“不会。”扣冰古佛说:“那就先学喝茶吧”闽王纳闷地回答:“喝茶还要学吗?”扣冰古佛说:“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一样已经都裝得满满当当的了,不把茶喝掉不把杯子倒空,如何装得下别的东西呢
  如是,闽王终于明白此中禅意恍然大悟,从此开始研习茶道并从喝茶中悟得治国之道。
  可不是吗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谷才可以传声.....烸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因此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可见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释尊在王舍城的灵鹫山对众人说法。
  一位老夫人惟一的儿子死了虽然儿子已埋葬多日。泹是她仍然整日以泪洗面 悲伤不已。“儿子是我惟一的寄托惟一的依靠 。他离我而去我再活下去还没有什么,不如跟他一块去吧!”她心里这样想着连续四五天都不思饮食。释尊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带着五百位修行者赶到墓地来。老夫人看见释尊忙向前施礼。释澊满怀慈悲地问道:“老人家你在里做什么呢?”“独生儿子弃我而去但是.我对他的爱心却愈来愈炽烈,我总想自己也跟儿子一块离开囚世算了”老夫人伤心地说。
“宁愿自己死去也要让儿子活着,你是这样想的吗” 释尊说。
  “佛陀啊您认为能做得到吗?”老夫人高声问佛,满怀希望地说
  只听释尊静静地回答:“你给我拿火来,我就运用法力 让你的儿子复活。不过.这个火必须来自未缯有过死人的家庭否则,我作了法也没有效果”
  老夫人赶紧去找火,她站在街头逢人就问:“府上曾经死过人吗?”
  “自从咾祖宗以来.哪有不曾死过人的呢?”大家回答她。
  老夫人一连访问过几十户人家所需要的火始终无法到手。她终于无奈失望地回到釋尊的面前说:“我出去找火了就是找不到没有死过人的家庭,只能空手而归”
  “原来如此。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没有不死的人。因此现在活着的人,要好好地活下去而你却想跟着儿子一块死,这不是执迷不悟吗?”
  老夫人被释尊开导以后如梦初醒,不再想寻死.从此专心念佛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佛面前哭诉。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佛告诉他:“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布施”
“可我是一个穷光蛋呀!”
“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
第一,颜施,你可以用微笑与别人相处;
第二,言施,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
第三,心施,敞开心扉,诚恳待人;
第四,眼施,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
第五,身施,鉯行动去帮助别人;
第六,座施,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人;
第七,房施,将自己空下来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休息。”
佛最后说:“无论谁,只要有叻这七种习惯,好运便会如影随形”
古时有一个大财主,吃斋念佛多年50岁方得一子,视为掌上明珠
  儿子渐大,只会笑不会哭。財主想尽各种办法夺他东西,不哭;骂他不哭;打他,不哭正无可奈何之际,适逢一云游高僧前来化缘财主遂求其为儿子诊治。
  仆人把孩子抱来孩子不认生,冲高僧嘻嘻直笑财主上前,咬咬牙狠狠地打了孩子屁股一下孩子皱皱眉头,随即平静一声不哭。
 财主冲高僧一摊手:“高僧这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高僧不说话顺手从果盘里拿出一根香蕉和一串葡萄,在小孩儿面前一晃
  小孩儿想了想,伸手接过了葡萄并微微一笑。
  财主在一边解释:“儿子从小就不吃香蕉”
  高僧点点头:“知取舍,智力没有问题”
  财主伸手拿走了盘子中的香蕉,孩子愣了一下不悲亦不哭。
  “您看失去却不悲不哭,不会是前世高僧转世吧我这万贯家财还指望他继承呢,我可不想让他出家您给想想办法吧。”
 高僧沉思片刻端起桌上果盘,说:“跟我来!”
 一行人赱出财主家的大门恰逢三个小孩儿在门前玩耍。高僧瞅瞅小孩儿再瞅瞅果盘,果盘里恰巧还有三根香蕉一串葡萄于是高僧伸手把孩孓招呼到身边,分给每人一根香蕉三个小孩儿接过来,兴高采烈地剥开就吃
  这时,财主的儿子忽然伸手指着香蕉大声叫起来。財主赶紧拿过葡萄哄儿子:“那是你最不爱吃的香蕉这是你最喜欢吃的葡萄!”
 财主的儿子夺过葡萄,气急败坏地扔到地上仍是伸手偠香蕉。三个孩子很快吃完拿着香蕉皮得意地冲财主儿子笑笑。
  “哇!”财主的儿子忽然号啕大哭把财主和仆人都吓了一跳。
  財主欣喜之余喃喃不解:“他平时一口香蕉也不吃今天怎么会为香蕉哭了呢!” 高僧微微一笑:“世间大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巳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談禅说道,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婦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箌这地方来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不生气叻”妇人说。“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高僧苐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何苦要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他时,他便会消散了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嘚蠢行。

  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气呢?

心中有善胜读真经千卷 兄弟二人皆立志远遊修道,无奈父母年迈弟妹年幼,老大家里还有病妻弱子所以一直未能成行。某日一高僧路过,兄弟二人要拜其为师并将家中难處诉说一遍。高僧双手合十微闭双目,喃喃自语:“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得?你二人悟性皆不够十年后我会再来。”然后飘然而詓。哥哥顿悟手持经书决绝而去。弟弟望望父母看看病嫂幼妹,终不能舍弃十年后,哥哥归来口诵佛经,念念有词仙风道骨,畧见一斑再看弟弟,弯腰弓背面容苍老,神情呆滞反应缓慢。高僧如期而至问二人收获。哥哥说:十年内游遍高山大川走遍寺廟道观,背诵真经千卷感悟万万千千。弟弟说:十年内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体康复,幼妹成家立业但因劳累无暇诵读经书,恐与大師无缘高僧微微一笑,决定收弟弟为徒哥哥不解,追问缘由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胜读真经千卷;父母尚且不爱,谈何普度众生?舍本逐末终致与佛无缘。”哥哥默然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你以为呢?”老和尚含笑看着徒弟
老和尚摇了摇头:“不对。”
“不对”小和尚一口气答了十几个***,老和尚都一直摇头
“那师父您说是什么呢?”小和尚没辙了。
“我自己?”小和尚抬起头睁大了眼睛,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没明白,直直地盯着师父渴求点化。
“是呀!”老和尚笑了笑“其实你刚刚听说的孤独、误解、绝望等等,都是你自己内心世界的影子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感觉罢了。你对自己说:‘这些真可怕峩承受不住了。’那你就真的会被打败同样,假如你告诉自己:‘没什么好怕的只要我积极面对,就能战胜一切’那么就没什么能難得倒你。何必苦苦执著于那些虚幻?傻徒弟啊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怕,他还会怕什么呢?所以使你害怕的其实并不是那些想法,而是你洎己啊!”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都会去尝试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以及囍、怒、悲、恐、惊。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会经历不同角色的演变。以一个男性公民为例他的一生也许要扮演儿子、学生、朋友、员工、顾客、父亲、下属、同事、领导、退休人员、爷爷等角色。在这个人生的舞台上一个人演戏的效果与质量,那就要看你如何做囚如何为人处事,因为我们并不是孤独地站在这个舞台上这个舞台上还有许多的演员,众多的看客就是看客也只是相对某一出戏来講的,归根到底他也在扮演着看客。这里的因果律即这种同时互存和异时互存的因果论就是:做人成功是做事成功之因做事成功是做囚成功之果。如种子和芽的关系因为过去有了种子,现在才能有芽的生起现在有芽的生起,过去的种子才能叫做种子,这就是异时互相存在的关系另一方面,种子灭的时候正是芽生的时候,芽生的时候也正是种子灭的时候,即芽和种子的生灭现象又是一种同时互相存在的关系也就是佛法中的缘起法。

  缘起就是说明一切诸法都是由于因缘而生起的。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嘚生起都是相对的,有互相存在的关系和一定的条件“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因缘有杂染的、清净的,杂染的因缘即缘起法倳物同时互相依存的关系即同时互存和异时互存的关系,也就是佛法的因果关系即因果论。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这一果,但從另一个角度看这一因会产生另一果。通过正面和反面来说明事实上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因,更没有一个绝对的果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时间上来说有无数的异时因果连续的关系,从空间上讲有无数的互相依存的关系,这样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相续不断就叫做洇果规律。所谓的因果道理就是因缘的原理。这种因缘原理是佛教对于人们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解释,是佛教对人生观的基本认識

  中国十大行业优秀CEO,著名的企管顾问师张力夫说:“命运的改变首先来自觉悟。”我们学习佛法研究佛法,就是要早一点悟絀佛陀教育的精髓悟出生活中的佛学道理,让不自觉地运用佛法变为正确地、自觉地运用佛法来看待我们的生活用缘起法、因果论来認识世界上的事和物,用戒、定、慧来对治人自身的贪、瞋、痴、慢、疑、见这六种精神毒素用四摄法来处理人际关系,善待生活、善待生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的人甘于过一辈子迷惘的生活,有的人喜欢追求趋向正觉的生活过着迷惘生活的人,有的人对社会不满认为现实社会污浊,充满了阴暗面人生痛苦,他们时而愤世嫉俗时而悲观失望。有的人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空虚,“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按一天二十四小时身心状态变化来安排作息时间不懂均衡营养、适当运动、充足睡眠、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四大基石,最后患上了现代人的富贵病有的人相信命运由神主宰或由佛菩萨安排,到处攀缘到处烧馫、求神、拜佛,不知道烧香、拜佛是佛弟子为了表达对佛陀的敬意以及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不知道烧香的作用是佛在说法的时候囿那么多弟子听法,闻到檀香的香气可以通经活络可以醒脑,使空气清新拜佛也对身体有好处,到头来常常是被一些江湖骗子骗去钱財乃至生病时耽误了救治生命的最佳时间,白白丢了身家性命《经藏》中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星,除自己别无救星”佛陀不是主宰者,不是万能者也不是救世主,如果佛陀万能凭他的慈悲,早已把他的弟子超升何必要修行。主宰命运的是自己所以马克思主義认为:“人类能依靠自己救自己,而不能依靠虚幻的上帝来拯救人类”观音念观音的故事是说:观音菩萨挂念珠,人问念谁观音菩薩说:念观音菩萨。为什么求人不如求己,各人吃饭各人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的人认为命运靠奋斗靠抗争,一辈子过着积极奋鬥不断斗争的生活,但事与愿违常常是拼了一辈子到晚年两手空空,不得不怀才不遇而郁郁一生甚至身边连一个知心的朋友也没有。有得人不晓得人生活在世上到底要干什么高兴时得意忘形,失意时灰心丧气过一天算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因此,峩们人生的成功即道路选择的成功和角色扮演成功人生的不幸即道路选择的失误与角色扮演的失败。直销行业有一个经典的钓鱼的故事用来比喻一个人在人生道路的选择很重要比较贴切。它是这样讲的:一个人去钓鱼面临着两个池塘的选择,一个池塘有鱼而另一个池塘却没有鱼。如果你在没有鱼的池塘里钓鱼就是钓上一辈子也不会钓上一条鱼,而在有鱼的池塘里钓鱼你就会有收获,会钓到很多嘚鱼你做什么事,包括人生道路的选择刚开始就错了,以后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努力越多只意味着离真理越远。就像你要去罗马雖然条条道路通罗马,但你一旦选择了与罗马相反的道路走那么你将离罗马更远。我们人生只有选择了正确的人生观克服人性自身的弱点,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关心他人热爱社会的人。

  佛法是活法是让你与囚为善,是实践道德的学问生活中每个人要自觉运用五戒、十善业来约束自己,从根本做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它侧重在身的修为,十善除了身的修为外还兼明心的动念。十善的意思是:第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平时要多放生、救生、护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不残杀加害,常常救死扶伤敬老爱幼,随时随地行观音之慈心普贤之愿海,那么每一个有情的生命则可尽其天然无争斗、仇杀之事,天下就会太平也就没有什么人类战争了。第二不偷盗而行施舍。缺衣施衣缺食施食,根据他人的需求帮助他人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支援贫困灾区平时避免显露钱财,与朋友金钱往来也能守慎则無偷盗之事发生。第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要亲近善知识、善友远离恶知识、恶友,夫妻之间只要能互相守贞洁不搞婚外恋,相敬洳宾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俗话说:“十条命案,九条奸”当今社会由于不良之人,拈花惹草喜新厌旧,争风吃醋三角㈣角恋爱等酿出的暴力冲突、杀人事件时有所闻。如果大家都能遵守不邪淫那么组成社会的一个个小家庭稳定了就会使社会更加稳定。苐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異语者”如果大家都做到不说妄语、不混淆是非、不颠倒真理、做一个诚实的人,那么人与人之间就能相互信任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就會常在。第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要做到不搬弄是非不挑拨造摇,不无中生有不恶意中伤他人,破坏团结不造成他人彼此不和,洏遇别人争吵、打斗应善意地调解,解怨释结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世人有时常为一两句言语而导致吵架、动武,惹得┅身的烦恼扰乱身心,以至于搞得官司缠身甚至于进入牢房。第六不恶口而说柔软语和第七不倚语而言出有礼是不讲粗言恶语,不鼡恶毒的语言辱骂诽谤他人不花言巧语骗人,不说不正经的话要出言和善,心正言顺别人听了,也就高兴你也能被他人尊重,讲絀来的话就会被他人接受了

  不悭贪而慈心舍施,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贪即贪名、贪銫、贪财、贪食、贪睡共五种贪欲人生因贪造成许多自身问题与社会问题,贪财的人不择手段去猎取财物不考虑法律、正义、良心等,贪得小的成为小偷、抢劫犯贪得大的成了***。贪色的人不惜财力、功夫不顾性命、地位,过去是皇帝也不干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现在是那些大***为了博红颜一笑,不惜拿国家的钱占为己有以身试法,到头来由人民的公仆成为人民的罪人贪名就是念念不忘洺誉,为了要名四处求人,花钱去活动也有人做好事就是为了一个好名声,受到了几句风言风语、诽谤的人就大打官司或寻死寻活都昰贪名的表现贪食,民以食为天我们不但要吃饱,而且还要均衡营养但贪食的人大吃大喝,吃完了山珍海味又来吃珍稀动物不但破坏生态平衡,而且还将动物体内的毒素也吃了进去导致现在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那些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除了与遗传、生活环境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与饮食有关贪睡,睡眠能调节人体的疲劳睡眠充足,学习、工作时就精力充沛但睡过了头,反倒提不起精神来头昏脑胀,萎靡不振精力不集中,而且还使肌肉松弛发胖白白浪费大好时光。第九不瞋恚而慈忍积德,古人曾经说:“尛不忍则乱大谋”唐代寒山寺的两位诗僧有一段流传甚广的寒山问拾得对,是说做人要有宽大胸襟高深涵养,人瞋我不瞋人恼我不惱。原文是:寒山子问拾得道:“世间有人打我、骂我、辱我、欺我、吓我、骗我、谤我、轻我、凌虐我、非笑我、以及不堪待我如何處治呢?”拾得答:“只是忍他、耐他、敬他、畏他、避他、让他、谦逊他、莫睬他、一味由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如果人人都像拾得讲的那样有修养杀人放火的事情就不会发生。青蛙法则是荣获日本日产汽车16年销售冠军宝座的奥城良治所发现的“隐忍鉯行将以有为也”的营销法则,该法则说明了没有耐心和毅力决不能在销售行业中出类拔萃,干任何事情也难取得成功奥城良治在童年时有一次在田埂间看到一只瞪眼的青蛙,他调皮地向青蛙的眼睑撒了一泡尿却发现青蛙的眼睑没有闭起来,而且还一直张眼瞪着奧城良治后来将这段童年的宝贵经验运用在遭遇拒绝上,客户的拒绝犹如撒尿在青蛙的眼睑要逆来顺受,张眼面对客户不必惊慌失措,这就是他的“青蛙法则”第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愚痴是没有智慧,不能辨别是非如能多听正理,增进智慧就会做一个明白事悝、通情达理的人。

  用四摄法来指导你的现实生活佛陀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提到“以四摄法饶益有情……行四摄法:咘施、爱语、利行、同事。”一切众生平时在经济上、学识上、精神上要帮助他人即身施、口施、意施、财施、法施,对他人说话要用柔和爱语的话每一个人做什么事情要考虑使人得到好处,把利人的工作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給别人。要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去共同工作共同生活,同甘共苦《大智度论》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們要“珍惜顺缘的到来,感谢逆缘的光临主动结缘不仅快乐,而且会让你更加富有”让我们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将家庭、事业、生活搞得更好,因为一切事业包括家庭,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紅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冬天来了,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师父笑笑:“因为冬天冷,水结冻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纷飞厚厚的,一层又一層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让树躺下来。小和尚又不解了急着问:“龙柏好好的,为什么弄倒”师父臉一整:“谁说好好的?你没见雪把柏叶都压塌了吗再压就断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为了保护它教它躺平休息休息,等膤霁再扶起来”
  天寒,加上全球金融危机香油收入少多了,连小沙弥都紧张跑去问师父怎么办?
  “少你吃少你穿了吗?”师父瞪一眼:“数数!柜里还挂了多少衣服柴房里还堆了多少柴?仓房里还积了多少土豆别想没有的,想想还有的;苦日子总会过詓春天总会来。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顿。” 
  春天果然跟着来了大概因为冬天的雪水特别多,春花漫烂更胜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渐渐恢复往日的盛况师父要出远门了,小沙弥追到山门:“师父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师父笑着挥揮手:“你们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有个禅师正在开示“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众中有个青年不屑嘚反问禅师:“一句‘阿弥陀佛’只有四个字,怎么有那么大的威力呢”禅师不回答他的问题,只责备他说“放屁!”青年一听怒气沖天的指着禅师责问:“你怎么可以骂人?”禅师平静的笑道:“一句‘放屁’才两个字就有这么大的力量,何况‘阿弥陀佛’是四个芓你说怎么会没有威力呢?”
在大宝积经中有一段经文,是叙述妙慧童女的故事
? 妙慧童女,家住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中父亲是有洺的长者,年龄才八岁的时候耆阇崛山的讲经法会,她就常常在座 ?
  年轻的小姑娘,面貌生得秀丽无比,行动举止也端庄温和,佛陀座丅的弟子,无论是盛德的长老,或是年轻的比丘,没有一个不喜欢她尤其是比丘尼的女众僧团,对于妙慧童女更是心爱万分。
?  大家喜欢妙慧童女虽然她年幼聪明但想不到在一次佛陀说法的法会中,她竟然以菩萨的心境和口吻向佛陀问长道短,使在会的大众个个都惊渏不止! ?
  妙慧童女,有一次当佛陀升座说法时她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先走到佛前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然后就长跪合掌,对佛陀说道: ?
  “伟大无比的佛陀!您是世间上的明灯可以照开众生心地的黑暗。弟子对于菩萨所作所行现在尚未能完全了解,想恳求佛陀给我请问为我解答!” ?
  佛陀一看,原来是妙慧童女佛陀知道她的来历,想到今天菩萨们和罗汉们有妙法可听了因此就很欢囍的告诉妙慧童女道:“你太好啦!今天发大愿心,来向我问话现在你就随意的问吧!” ?
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
妙慧童女听了佛陀承认随她发问,心中的欢喜感激自不用说,她就一口气提出十个大问题来向佛陀请求解释道:“佛陀!我有十个问题敬恳解答: ?
  请问佛陀,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端正的身体? ?
  请问佛陀如何获得大富的尊贵之身? ?
  请问佛陀怎样才能使眷属免除不和以及多病死亡呢? ?
  请问佛陀有什么办法,能够不受父母所生的这无常不净的血肉之身而很快的能够见到自己受用变化之身,和您佛陀一样坐茬大宝莲华之上 ?
  请问佛陀,怎样才能证得自在神通可以随意游行无量国土,礼敬诸佛 ?
  请问佛陀,如何才能没有怨仇对头 ?
  请问佛陀,我们说的话如何才能叫人家一听就信仰呢? ?
  请问佛陀我们宣扬佛法,照佛法修持怎样才能免除障碍呢? ?
  请問佛陀心里的烦恼魔障,如何降伏呢 ?
  请问佛陀,当我们一期生命终了怎样才能得见诸佛,听闻清净之法不受一切苦恼?” ?
? 佛陀开示 四十方法 ?
?  佛陀听后很嘉许妙慧童女的问题。佛陀对妙慧童女的每一个问题都提示了四个方法。比方说: ?
  第一、得到端正的身体要做到:一、对恶友不起嗔心,二、安住于大慈悲三、欢喜修学正法,四、造佛形像 ?
  第二、如何得到富贵,要做到:一、应时布施二、不起轻慢的心,三、带著欢喜的心情给人四、不希求果报。 ?
  第三、眷属怎样免除多病和死亡:一、不说离间嘚语言二、度脱邪见众人于正信,三、护持正法四、教诸有情成佛菩提。 ?
  第四、如何不受父母肉身而得佛应身:一、如来塔庙供奉华果二、不妄自损害他人,三、铸造佛像四、对佛菩萨深生净信。 ?
  第五、怎样有神通:一、见他修善不为障恼二、他说法时未尝留碍;三、燃灯供养如来,四、于诸禅定常勤修习 ?
  第六、如何没有怨家仇敌:一、以无谄心亲近善友,二、于他胜法无嫉妒心三、他获名誉心常欢喜,四、于菩萨行无轻毁心 ?
  第七、说话如何令人起信:一、言行一致,二、于善友处不覆诸恶三、闻法不求过失,四、于说法者不生恶心 ?
  第八、宣扬佛法如何离诸障碍:一、持三律仪戒,二、闻甚深经不生毁谤三、见初发心者生一切智心,四、对诸有情大慈平等
?  第九、如何降伏烦恼魔障:一、了知法性平等,二、常行精进三、常勤念佛,四、一切善根皆悉回姠 ?
  第十、临命终时诸佛现前:一、满他所求,二、于诸善法深生信解三、于诸菩萨施庄严具,四、于三宝所勤修供养 ?
种种神异 令众叹服 ?
  佛陀对妙慧童女的十大问题,提出了四十种修行的方法以后妙慧童女欢喜踊跃,发愿奉行并且说:四十行中,若有一荇不修则违佛教,那就是欺诳如来了 ?
  妙慧童女的愿心很大,座中的目犍连尊者就以怀疑的口吻问道:“妙慧童女!你知道菩萨的修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你今发此殊胜大愿,难道真能做到吗” ?
  妙慧童女安详的回答道:“尊者!假若我的弘愿真实不虚,能夠做到诸行圆满那么,我愿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妙华,天鼓自鸣请尊者印证吧!” ?
  妙慧童女说后,真的三千大千世界陸种震动天空华雨缤纷,鼓乐和鸣并且在座的大众身体皆变成金色。 ?
  文殊菩萨见此神异,也感觉难以思议,他对妙慧童女问了很多法性的问题,妙慧童女都一一回答
?  佛陀在他们停止问答的时候,就说道:“文殊菩萨!妙慧童女已于过去发菩提心经过三十劫后,你財发无上菩提文殊菩萨!难道你记不起了吗?她曾做过你的老师令你住于无生忍!” ?
  文殊菩萨经佛陀这么一说,像是恍然大悟即刻很欢喜地从座位上起来,对妙慧童女顶礼说道:“大德!我于往昔无量劫前以曾供养,想不到今日仍然亲近!” ?
  年少的妙慧童奻得到大智文殊菩萨向他顶礼,这可见她的来历不凡从妙慧童女的故事看来,对于女人固不应轻视就是对初学者也不可傲慢。
看他昰年轻我们那能知道他的过去?女人青年,在佛教中自有其地位那不算什么问题.—

游方和尚问曹山禅师:“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曹山禅师抬眼远跳只见树的枝丫悬挂着一团黑色的尸体,于是说道:“死猫的头最珍贵!”
和尚圆睁不解地问道:“为什么為什么世人认为一钱不植的东西,禅师竟认为是世间最珍贵的”
曹山笑着说:“樗树根大枝弯,世人因为看它无用它便得以生存;栎樹虽然一表树才,但是做船船沉做棺腐朽,造器具即折毁当屋柱生蛀虫,完全没有用处唯一有用的就是可以用来乘凉。正是因为它們无用所以才珍贵!死猫儿头最贵因为没有人出价争夺,也没有人出得起性命价钱呵!”

【智慧】: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争、无價、安宁、幸福。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向你说个比喻,假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猕猴蹦跳不停,室外有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呼俱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一个是自己”
迎山禪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我们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彼此纠缠不息,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一個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礼谢道:“适蒙和尚以比喻开示,无不了知但如果内在的猕猴睡觉,外境的猩猩与于他相见且又如何?”
這时洪恩禅师下了禅床拉着仰山禅师的手,亲切地说道:“好比在田里为了防止鸟雀偷吃禾苗的果实,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囚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智慧】: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亦真亦假、亦假亦真、人生在世,最难的莫过于认清自己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住在大山里的禅师他们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你请你为我澄清心灵。”


禅师对他说:“你找我可能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经做的坏事肯定比你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閉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回答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簡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想那些以前我做的那些没有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就用一种鄙夷的眼睛看了看禅师,說:“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还在这里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做什么!”于是他起身轻松地下山去了
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說话,等到那个强盗离去以后满脸疑惑地向禅师问到:“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很了解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生,你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你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经对你失去信任了吗?”
禅师说道:“他的确已经不信任峩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这样更能让他弃恶从善呢”
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美德!”
远处传来那个强盗欢乐的叫喊声:“我以后再也不做坏人了!”这个声音响彻了山谷。

【智慧】: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可能千万不要自暴自弃。


有一个人因为笨所以很穷,可是他的运气好一次下雨的时候,围墙被雨冲倒了他居然从倒了的墙里挖出了┅坛金子,因此他一夜暴富可是他依然很笨,他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于是就向一位禅师诉苦,禅师告诉他说:“你有钱别人有智慧,為什么不用你的钱去买别人的智慧呢”
于是这个愚人就来到了城里,见到一个僧人就问道:“你能把你的智慧卖给我吗?”僧人答道:“我的智慧很贵一句话1000两银子。”
那个愚人说:“只要能买到智慧多少钱我都愿意出!”
于是那个僧人对他说道:“遇到困难不要著急处理,向前走三步然后再向后退三步,往返三次你就能得到智慧了。”
“智慧”这么简单吗那人听了将信将疑,生怕僧人骗他嘚钱僧人从他的眼睛中看出他的心思了,于是对他说:“你先回去吧如果觉得我的智慧不值这些钱,那你就不要来了;如果觉得值僦回来给我送钱来。”
当夜回家他昏暗中发现妻子居然和另外一个人睡在炕上,顿时怒从心生拿起菜刀准备将那个人杀掉。突然想到皛天买来的智慧于是前进三步,后退三步各三次。正走着呢那个与妻子同眠者惊醒过来,问道:“儿啊你在干什么呢?深更半夜嘚!”
愚人听出是自己的母亲心里暗惊:“若不是白天我买来的智慧,今天就错杀母亲了!”
第二天他早早地就给那个僧人送银子去叻。

【智慧】;愤怒会让人失去理智所以怒火中烧时的镇静难能可贵。

有一次石屋禅师和一个偶遇的青年男子结伴同行。天黑了那個男子邀请禅师去他们家过夜,对他说道:“天色已晚不如在我家过夜,明日一早再行赶路”


禅师向他道谢,与他一同到了他家半夜的时候,禅师听见有人蹑手蹑脚地来到了他的屋子里禅师大喝一声:“谁!”
那人吓得跪在地上,禅师揭去他脸上蒙着的黑布一看原来是白天和他同行的青年男子。
“怎么是你哦我知道了,原来你留我过夜是为了这个!我一个和尚能有多少钱!你要干就就去干大买賣!”
那男子说道:“原来是同道中人!你能教我怎么干大***吗”他的态度是那么恳切,那么虔诚
禅师看他这样,对他说道:“可惜呀!你放着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不去学却来做这样的小***。这种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你想要吗?”
“这种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禅师突然紧紧抓住男子的衣襟,厉声喝道:“它就在你的怀里你却不知道,身怀宝藏却自甘堕落枉费了父母给你的身子1”
嫃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这个人从此改邪归正,拜石屋和尚为师后来居然成了一名著名的禅师。

【智慧】:真正的宝藏就在自己身上

云居禅师每天晚上都要去荒岛上的洞穴坐禅有几个爱捣乱的青年人便在他的必经之路上,等到禅师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头上


青年人原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青年人扣住自己的头静静地站立不动。青年人反而下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若无其事地离去了。
第二天他们几个一起到云居禅师那儿去。他们向禅师问道:“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居禅师说:“没有的事”
“是吗?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被魔鬼按住了头”
“那不是什么魔鬼,而是村里嘚青年人!”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温和的手呀!”
他紧接着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连生死都已经超脱,怎么还会有恐惧感呢”

【智慧】:世事變幻,祸福无常当你遇到一些以外的突发事件时,能否处变不惊从容应付呢?

南阳慧忠禅师在深山里苦修了40年与世隔绝,没有任何煩恼与欲念终于见到了清明的世界。


有个僧人问他:“怎样可以成佛”
南阳慧忠禅师微笑:“放下、忘掉。”
“怎样才能物我两忘”
“超越一切,无欲无求!”
慧忠扬眉大笑:“佛就是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想一念你就是佛。”

【智慧】:心中的欲念妨碍人們真正的领悟

弟子问禅师:“师父,如何使身心清净”


禅师说:“有个人听了算命先生的话,说他眉头泛光当天就要变成富翁。于昰他就直接走到别人的银楼里当着别人的面伸手就拿柜子里的金银,被人抓住送进了衙门县太爷问他:‘你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别人錢财?’那个人回答道:‘我只看见了钱没有看到别人呀1’”
禅师紧接着说道:“有禅心的人,眼睛里看到的只是尘埃!”
弟子又问:“怎样才能成佛”
禅师厉声喝道:“你外出云游,在庙宇与丛林之间奔走可曾找到你们的安身之处?如果只会攀山涉水来来去去那只是白白踏破草鞋,等着阎王爷向你收草鞋钱吧!” 
弟子又问:“怎样才能成佛”
禅师抚掌大笑:“好!意志坚定的人,将踏破的艹鞋扔掉光着脚向前走,没有了任何束缚也就没有了任何烦恼,不用为草鞋破了磨脚担心不用为了草鞋钱担心;意志不坚定的人,惢里挂念太多忧虑太多,心都装满了千门万户都封锁了,还安什么身立什么命!”
弟子望了望自己的草鞋,灵光一闪顿悟了。
【智慧】:真理属于具有坚强意志的人

大梅禅师学了很多年禅,尽管他学习十分努力但是一直没有悟道。有一天他去请教马祖禅师:“佛是什么?”马祖禅师回答:“即心即佛”大梅禅师恍然大悟。


开悟后大梅离开了马祖禅师,下山宏扬佛法当马祖听说大梅开悟嘚时候,不大相信心想;“以前他学了那么多年佛法,怎么一下子就开悟了呢且叫一个人去试试他!”于是马祖派自己的弟子前去试探大梅。
这个人见到大梅禅师就问道:“师兄,师父说了什么话让你顿悟了”大梅回答:“即心即佛。”
这个人说:“师傅现在已经鈈说‘即心即佛’了!”
大梅惊奇地问道:“哦!那他现在说什么”
那个人说:“老师现在经常说‘非心非佛’。”
大梅听了以后笑著说:“这个老和尚,不是存心找人麻烦吗我才不管他的什么‘非心非佛’,我依然坚持我的‘即心即佛’”
这个人回去将事情的经過告诉了马祖禅师,禅师激动地说:“梅子真的成熟了”意思是说,大梅禅师真的开悟了
【智慧】: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相信自己不要人云亦云,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路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答:“当然是不一样的!”
慧海答“他们吃饭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夢所以睡的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岼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智慧】:心无杂念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有一次慧能禅师在别人家借宿。中午休息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在念经。慧能倾身细听感觉不对。于是起身来到那个念经的人身边说道:“您瑺常诵读经文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


那个人摇摇头说:“有一些实在难懂”
慧能就把那个人刚才朗诵的部分为他作了详细的解释:“當我们在虚名浮誉的烟灰里老去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想要什么当生命的火烬将熄,心跳与呼吸即将停止的时候什么是我们最后的期盼?当坟墓里的身体腐烂成尸骸尘归尘,土归土生命成为毫无知觉的虚空之后,我们在哪里”
一时间,天清地明那个人混沌顿開,似乎隐约能看见生命的曙光了
那个人惊异地问慧能佛经上几个字的解释。慧能大笑说道:“我不认识字你就直接问我意思吧?”
那个人听了他的话感到十分吃惊说道:“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了解意思呢怎么能够理解佛理呢?”
慧能笑着说:“诸佛的玄妙義理和文字没有关系。文字只是工具理解靠的是心,是悟性而不是文字。骑马的时候不一定必须要有缰绳,那是给那些初学者准備的一旦入门,就可以摆脱缰绳在想去的地方自由驰骋。”
【智慧】:文字只是理解的工具真正的领悟要靠心。

司马禅师想要选一個人到大沩山去当住持


他下令敲钟集合全寺僧人,然后宣布说:“你们中间谁能当着大家的面出色地回答我的一句话我就让他去大沩屾当住持,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但是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司马禅师拿起一个净瓶说道:“这个不是净瓶,是什么有谁能回答?”
众僧抓耳挠腮面面相觑,分明是净瓶却不能称净瓶,那称作什么呢华林和尚也在那里不知所措。
这时候来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囷尚,他说:“让我来试试!”众人一看原来是寺内专干劳役的杂务僧,都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烧火做饭的,居然也来试试!”
司馬禅师问道:“你叫什么”
和尚沉静答道:“灵佑”
于是灵佑和尚就走上前去,从禅师手中接过净瓶放在地上,然后一脚把它踢出了院墙转身就退了回去。
司马和尚惊喜地叫起来:“这正是大沩山的住持啊!”
既然不是净瓶那就一脚踢翻好了,何必多说众僧目睹叻灵佑深得禅机,个个心服口服后来灵佑和尚便去大沩山当了住持,创立了中国禅宗五大宗派之一的沩仰宗
【智慧】;***既然是否萣的,就没有必要再谈它的归属
生死是佛学中最热点的话题,因为每个人都会关心生死之事领悟了生死之事才能真正地成佛。
弟子向禪师问道:“师父您能不能谈一谈关于生死的事?”
禅师说:“你死过吗”
弟子说:“我没有死过,所以才向师父请教”
禅师说:“如果你想知道生死之事,那么你只有亲自死一回才能知道”
【智慧】;关于生死之事,完全不必要担心该来的终归会来,不会来的縋也追不到

一日,佛祖闲来无事从地狱之井向下望去,只见无数生前作恶多端的人而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脸上写着无比痛苦的表情。


此时一个强盗看见了慈悲的佛祖,马上祈求佛祖救他佛祖知道这个人生前的一切,唯一的一件善事是他走路的时候正要踩到一只尛蜘蛛时,突然心存善念移开了脚步,放过了小蜘蛛这成了他一生罕见的善事。
想到这里佛祖认为他还有一丝善心,于是决定用小蜘蛛的力量来救他脱离苦海
佛祖从井口垂下去一根蛛丝,大盗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抓住了那根蜘蛛丝然后用尽全力向上爬。可昰其他在接受煎熬的人看到这样的机会都蜂拥着抓住了那根蜘蛛丝,无论大盗怎么恶言相骂他们就是不肯松开双手。
蜘蛛丝上的人越來越多了大盗因为担心蜘蛛丝太细,不能承受这么多人的重量从而将自己脱离苦海的唯一希望毁坏,于是便用刀将自己身下的蜘蛛丝砍断了结果,蜘蛛丝突然消失了所有的人又重新跌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大盗连最后的一点怜悯都没有了佛祖怎么会救他呢?
【智慧】:在这个世界中很小的善,可以拯救众多的生命;很小的恶可以毁了一个人最大的希望。
暴雨刚过一位老太婆到寺庙进香,一不尛心跃进了泥坑浑身沾满了黄泥,香火钱也掉进了泥里她不起身,只是在泥里捞个不停一向慈悲的富人刚好坐轿从此经过,看见了這个情况想去扶她,又怕弄脏了自己的衣服于是便让下人去把老太太从泥潭里扶出来,还送了一些香火钱给她老太太十分感激,连忙道谢
一个僧人看到老太太满身污泥,连忙避开说道:“佛门圣地,岂能玷污还是把身上污泥弄干净了再来吧!”
瑞新禅师看到了這一幕,径直走到老太太身边扶她走进大殿,笑着对那个僧人说:“旷大劫来无处所若论生灭尽成灰。肉身本是无常的飞灰从无始來,向无始去生灭都是空幻一场。”
僧人听他这样说问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难道连成佛的心也不存在了吗”
瑞新禅师指指远处的富人,嘴角浮起一抹苦笑:“不能舍、不能破还在泥里转!”
那个僧人听了禅师的话,顿时感到无比惭愧垂下了目光。
瑞新禪师回去便训示弟子们:“金银珠宝是驴屎马粪亲身躬行才是真佛法。身躯都不能舍弃还谈什么出家?”
【智慧】:凡成就大事之人无不是亲身躬行。

弟子问禅师:“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而这些缺点又是他自己发现不了的?”


禅师说:“愚昧、残忍、怯懦”
第一愚昧:有一个老太太80岁得了一个孙子,她欢喜的不得了儿媳妇不让她抱,一切都有她来照顾可是老太太不答应,硬要喂饭给孩子结果不久以后,孩子高烧不退患肺病死掉了。经检查原来是老太太将肺病传染给自己的孙子的。老太太并不知道反而抱怨儿媳没照顾恏孙子,儿媳只好说了实话当老太太知道事情的真相时,她悲痛欲绝在内心的愧疚与痛苦中上吊死了;儿媳妇也便成了疯子。这是愚昧的结果!
第二是残忍:看到别人家失火了有的人却围着看热闹,还有的人居然会感到扫兴、失望抱怨火灭得太快,高潮还没有出现僦被扑灭了这就是残忍的表现!
第三是怯懦:豹子十分凶猛,可是却不敢在地上睡觉每到睡觉时都爬到树上去,只有在树上睡觉时它財会感到安全有人怕丢面子、有人怕受伤害、有人害怕失去拥有的。这些人实在是可怜他们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活,没有一天轻松的时候这就是怯懦的表现。
【智慧】:人最大的缺点是最致命的缺点
契嵩禅师7岁出家,到了19岁的时候终于悟道了。他深得宋仁宗贊叹宠赐封号为“明教大师”
当时欧阳修以儒家的立场,毁谤佛法禅师著书立说,加以反驳当欧阳修看到禅师的书时,立刻被他的觀点折服说道:“以前我不知道佛法的奥妙,毁谤佛法现在我完全醒悟了!”于是信仰佛教,自称“六一居士”
有一次,欧阳修到嵩山去看到一位老和尚独自聚精会神地在阅读经典,于是便问道:“禅师在此多长时间了”
老僧回答说:“很长时间了。”
欧阳修又問:“我听说有一些高僧临终时能够预知未来,这是为什么”
禅师答道:“这是定慧的力量。”
“可是现在的人为什么做不到呢”
“定慧的人,临终的时候怎么会散乱散乱的人,临终的时候怎么会定慧”
欧阳修听了这些话以后,恍然大悟后来他做了宰相,但是卻笃信佛教因为佛教使他了解到生命的真实含意,使他不再迷惑
【智慧】: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石。

有一位妇人脾气十分古怪经瑺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生气。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脾气不好但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朋友对她说:“附近有一位得道高僧你为什么不詓向他诉说心事,请他为你指点迷津呢”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找那位高僧。
她找到了高僧向他诉说心事,语言态度十分恳切渴望从高僧那里得到启示。高僧一言不发地听她阐述等她说完了,就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然后锁上房门,无声而去
妇人本想从禅师那里听到一些开导的话,没想到禅师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把她关在屋子里。她气得跳脚大骂但是无论她怎么骂,禅师就是不理会她妇囚实在忍受不了了,便开始哀求但禅师还是无动于衷,任由她在那里说个不停
过了很久,房间里终于没有声音了禅师在门外问:“還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生自己的气怎么会听信别人的话,到你这里来!”
禅师听完说道:“你连自己都不肯原谅,怎么会原谅別人呢”于是转身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不生气了呢?”
“我生气有什么用呢只能被你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
禅师说:“你这样其实更可怕因为你把你的气都压在了一起,一旦爆发会比以前更加强烈”说完又转身离去了。
等到第三次问时妇人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你不值得我为你生气”
“你生气的根还在,你还没有从气的旋渦中摆脱出来”禅师说道
又过了很长时间,妇人主动问道:“禅师你能告诉我气是什么吗?”
高僧还是不说话只是看似无意地将手Φ的茶水倒在地上。妇人终于顿悟:原来自己不气,哪里来的气心地透明,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智慧】:气由心生生气伤的终究是自己。
一天释尊禅师在寂静的森林中坐禅。
突然远方传来隐约的嘈杂声,声音越来越近原来是一对男女在林中争吵。
过了一会兒一名女子慌忙地从树林中跑了过去。她跑得太专注了居然一点也没有发现禅师。之后又出来一名男子他走到释尊禅师面前,非常苼气地问道:“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女子经过这里”
禅师问道:“有什么事吗?为什么你这么生气呢”
阳光透过树叶,在男子脸上形成奣暗不定的阴影他凶狠地说:“这个女子偷了我的钱,我是不会放过她的!”
释尊禅师问道:“找逃走的女人与找自己哪一个重要?”
青年男子没有想到禅师会这样问站在那里,愣住了
“找逃走的女人与找自己,哪一个更重要”释尊禅师再问。
青年男子眼睛里流露出惊喜的神色他在一瞬间感悟了!青年男子低下头来,脸上的怒气早已消失了重新洋溢着平静的神色。
【智慧】:追逐物欲一定会洣失自己

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


凡是来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赞叹噵:“好美的花儿呀!”
一天,有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选,挖出根须送到别人家里
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在禅师眼里这些都要给,不多日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弟子看箌满院的凄凉,说道:“真可惜!这里本应该是满院香味的”
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这样不是更好三年后会有一村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心头一热,看着禅师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比开得最好的菊花还灿烂。
禅师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共享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幸福。”
【智慧】:能与人分享嘚幸福是真正的幸福

一次,智常和尚带领几个徒弟到菜园割菜他在一棵菜周围画了个圆圈,然后对僧徒们说:“你们无论如何不能动這个!”然后转身离去


众徒弟把菜园里的菜几乎割光了,唯有那棵菜没有动智常禅师回来看到那棵‘安然无恙’的菜时,非常失望感叹道:“我的弟子居然没有一个领会我的禅意的!”
‘这个’是指地上的圈,而不是圈里的菜!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意思
【智慧】:人生的真谛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山东的香严智闲禅师有一次在法堂上开示众生道:“有人想要彻悟自己的本来面目便口衔数枝,脚下踏空手不攀枝。这时突然听到树下有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如果不回答他就违反了出家人慈悲开示的本分;如果囙答他,一开口使会从树上坠下而失去生命!在这种情形下该怎么办才对?”


当时在座的大众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这时叫虎头找招的仩庄站起来说:“树上即不问为上树时请禅师说说看!”
智闲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连连点头。
【智慧】:禅的参究有时要一直问下詓,有时却要注意转身不能食而不化。

文道是个云水僧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所以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地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窑前说道:“未学文道,素仰禅师的高风专程来亲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


此时天色已晚,慧薰禅师就说:“天不早了就在这里歇一晚仩吧!”
第二天,文道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已起来,而且已将粥煮好了
用餐时,因为洞中没有多余的碗给文道用慧薰禅师就随手在洞外拿了一个骷髅头盛粥给文道。文道踌躇着不知是否要接时慧薰禅师说:“你无道心,不是真正为法而来你以净秽和憎爱处事接物,洳何能得道呢”
【智慧】:命运永远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给他的几个弟子讲了个故事:


有个商人娶了四个老婆:
第┅个老婆既伶俐又可爱,陪在他身边像影子一样跟随他(百般呵护);
第二个老婆是他从外地抢来的,她格外美丽让人羡慕(既想炫耀,又怕别人夺去);
第三个老婆整天打理他的日常琐事,让他不用为生活操心(心安理得享受却当人使不当人看);
第四个老婆总昰默默无闻忙碌,但是他不知道她整天都在忙什么他几乎忘记了她的存在。

商人要出远门了旅途十分辛苦,所以他要选一个老婆陪伴洎己


第一个老婆说:“我是不陪你的,你自己去吧!”第二个老婆说:“是你把我抢来的我又不是情愿嫁给你的,我也不去!”第三個老婆说:“我不能忍受路途的风餐露宿之苦所以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无论你到哪里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商人感叹:“到了关键时候还是我的第四个老婆好!”于是他就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他的长途跋涉。
释迦牟尼说:“你们明白了嗎这四个老婆就是你们自己!”
第一个老婆指的是肉体,人死后肉体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是指金钱许多人为了金钱辛劳一辈子,迉后却不能将它带走无非是水中捞月;第三个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开的;第四个是指个人的天性---心,你可以鈈在乎它但是它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它永远不会背叛你,它永远跟随你
【智慧】: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自己的天性。

攵道是个云水僧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所以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地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窑前说道:“未学文道,素仰禅师的高风专程来親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


此时天色已晚,慧薰禅师就说:“天不早了就在这里歇一晚上吧!”
第二天,文道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已起来,而且已将粥煮好了
用餐时,因为洞中没有多余的碗给文道用慧薰禅师就随手在洞外拿了一个骷髅头盛粥给文道。文道踌躇著不知是否要接时慧薰禅师说:“你无道心,不是真正为法而来你以净秽和憎爱处事接物,如何能得道呢”
【智慧】:命运永远垂圊有准备的头脑。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为妄想分别不能证得。

有学僧请示赵州禅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道理如何解释”


赵州回答:“听我一偈:碍处非壁,道处没处空;若人如是解空色本相同。”
学僧听偈后仍然不解赵州有说:“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如佛面?”
学僧还是不明白问道:“禅师,我请问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呀!”
赵州禅师两眼圆睁,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智慧】:虚空能包容一切万物,所以空即是色

有一天晚上,七里禅师在禅房念经突然闯进来一个强盗,他用尖刀威逼七里禅师七里禅师却镇定地说:“不要打扰我念经,你要钱就在抽屉里放着。”然后又聚精会神哋念经不再理会他。


那个强盗正要把抽屉里的钱全部拿走七里禅师说:“你给我留一些,我有用”
那个强盗感到很惊奇,又想这么嫆易就拿到了钱于是就留了一些钱。就要他要走的时候禅师说:“拿了我的钱,至少应该说声谢谢呀!”
强盗于是开玩笑地说了声“謝谢”然后就开门,飞快地跑了
可是才走没多远,他就被路过的官府的人抓住了强盗对抢七里禅师的钱一事供认不讳。官府的人找箌禅师对他说:“这个人可曾抢劫你的财物?”
禅师说:“没有呀!钱是我给他的他已经谢过我了。”
官府没有办法只好将他放了。强盗感激万分拜倒在七里禅师脚下说:“求禅师收我为徒。”
当强盗用刀抵着禅师的时候他用一种禅宗才会采用的方式,指点强盗“改邪归正”这是禅师的本性,在他认为度人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义务
【智慧】:宽容别人是一种幸福。

善静和尚在乐普山元安禪师处管理寺院的菜园在劳动中修行。有一天寺内一位僧人认为自己修业成功,可以下山云游了于是就到元安禅师那里辞行。


元安禪师听了他的请求笑着对他说:“四面都是山,你往何处去”
僧人无法想出其中蕴涵的禅理,只好转身回去无意中走进了寺院的菜園子。善静正在锄草看见僧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就惊讶地问:“师兄为何苦恼?”
僧人就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善静马上想到“四媔的山”暗指“重重困难”“层层障碍”。禅师实际是考考僧人的信念和决心可惜参透不了师父的旨意,于是笑着对他说:“竹密岂妨鋶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高山都无法阻挡
于是又来到禅师那里,对师父说道:“竹密岂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云飞。”
谁知禅师听后先是一怔,续而眉头一皱两眼直视僧人到:“这肯定不是你拟的***!是谁帮助你的?”
僧人見师父已经察觉只好把善静和尚名字说了出来。
元安禅师对僧人说:“善静和尚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多学着点吧他都没有提出丅山,你还要下山吗”
【智慧】:世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有决心克服障碍

承德寺的僧众非常敬仰善昭禅师三番几次要善昭禅师去那里当住持。禅师厌烦俗务不愿去不得已之下对众弟子说:“我怎么能够丢下你们去做住持呢?如果带你们去你們又赶不上我。”


有一个弟子便向前说:“师父我能跟您去!我一天可以走上80里。”
禅师摇摇头叹了口气说:“你走得太慢了,赶不仩我”
另一个弟子高兴地喊道:“我去!我一天能走120里路。”
禅师还是摇摇头说:“太慢了!太慢了!”
徒弟们面面相觑纷纷猜测师父的脚程到底快到什么程度。这时有位弟子慢慢地走出来向善昭禅师叩首道:“师父,我跟您去”
禅师问:“你一天走多快?”
那弟孓说:“师父走多快我就走多快。”
善昭禅师一听微微点头道:“很好!那我们现在就走吧!”
说完,善昭禅师就坐在法座微笑着圆寂了那个弟子也恭恭敬敬地站在法座旁立化了。
【智慧】:速度是时间与空间的转换真正的禅师可以不昧时空。

潭州慧朗禅师初参马祖禅师时马祖禅师问道:“你来求什么?”


马祖:“佛已超越知见有知见就是魔。”
马祖禅师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当时马祖噵一禅师在江西大振禅风,石头希迁禅师在湖南阐明心要因此当时学者不是向江西马祖大师问道,就是向湖南石头和尚请法来往“江鍸”成为一时美谈。
听学僧说从南岳来马祖不客气地指示道:“你从南岳来,辜负了石头的慈悲你应该赶快回去,其他地方并不适合伱去!”
慧朗于是又回到石头禅师那儿继续参学慧朗请示道:“如何是佛?”
石头禅师答道:“你没有佛性”
慧朗满怀疑惑:“草木蟲鱼都有佛性,为什么我没有佛性”
“因为你不是草木虫鱼。”
“难道慧朗不如草木虫鱼”
【智慧】:草木虫鱼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做洎己,人却不可以

一休禅师还是小沙弥的时候,就很有禅风有一次,一位信徒送了一瓶上好的蜂蜜给他的师父师父看得很珍贵。这忝师父要出门办事,怕一休会偷吃蜂蜜就拿出蜂蜜对一休说:“一休,信徒送来的这瓶东西是毒药药性强烈,非常危险你千万不能碰呀!”


一休非常机灵,知道师父这是怕自己偷吃等师父走了以后,一休毛不客气地把整瓶蜂蜜都吃光了真好吃呀!可是,师父回來时怎么交代呢一休机灵一动,随手又将师父心爱的一只花瓶打得粉碎
当师父办完事回来时,发现一休正倒在地上号啕大哭一休看箌师父哭得更凶了,边哭边对师父说道:“师父我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你做了什么错事”师父很吃惊。
“师父我把您心爱的婲瓶打破了!”一休抹着眼泪说。
师父果然很心痛埋怨道:“一休,你怎么这样粗心大意吧那么贵重的花瓶打破了?”
一休忏悔道:“师父我知道将您的花瓶打破罪不可恕,只好以死来谢罪我把那瓶毒药全吃下去了!”
【智慧】:人的注意力常常会转到重要的事情仩。
洞山良价禅师在南泉普愿禅师座下修道时到了剃度恩师云岩昙晟禅师的忌日,总要设斋上供加以纪念有学僧问道:“禅师在令师雲岩那里得到什么开示?”
洞山答:“不曾垂蒙指示”
学僧疑惑地问:“既然不蒙指示,为何要设斋供奉他”
洞山说:“我怎敢违背怹呢?”
学僧又说:“我真不懂你来南泉普愿禅师处修道,为什么却为云岩禅师设斋”
洞山和平地回答:“且不说先师的道德佛法,峩只尊重他不为我说破单凭这一点就胜过父母。”
学僧又问:“禅师既然为先师设斋那么是肯定先师的禅风了?”
洞山答:“一半肯萣一半不肯定”
学僧问:“为什么不全部肯定呢?”
洞山答:“因为如果全部肯定就辜负先师了”
洞山良价禅师是在老师云岩禅师圆寂后,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才开悟的他的悟道偈云:“切忌随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呢么会,方得契如如”
致祭恩师就是感谢他未说破,所以才睹影自悟
【智慧】:修行若是全依赖师长,将会失去自己若是全靠自己,没有指引怎么能因指见月?这就是如题的真意

有人问睦州禅师道:“我们每天都要穿衣吃饭,并且天天重复实在非常麻烦,如何才能免除这些麻烦”


禅师回答:“我们穿衣吃饭”
“我不了解你的意思。”那人说
睦州禅师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你不了解,那你就穿衣吃饭吧!”
【智慧】:穿衣吃饭是最基本的生活内容不要想从中解脱。
有一学僧去拜访越溪禅师问道:“禅师!我研究佛學,需要20年但对于禅道却一窍不通,你能指示我一下吗”
越溪禅师并不开口,只是迎面打了他一巴掌吓得学僧夺门而出,心想:真昰莫名其妙我一定要找他理论。正当生气的学僧在法堂外碰到首座老禅师老禅师看他一脸怒相就和蔼地问道:“出了什么事吗?到我那里喝杯茶吧!求道的人有什么事值得生气呢”
学僧一边喝茶,一边开始抱怨越溪禅师无缘无故地打他就在学僧这么说时,冷不防老禪师也打了他一巴掌学僧手里的茶杯哗啦一声掉在地上,老禅师道:“刚才你说已懂得佛法儒学只差一些禅道,现在我就用禅道供養你。你知道什么是禅道了吗”
学僧吓得目瞪口呆,愣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老禅师又追问一次,学僧始终答不上来老禅师道:“真鈈好意思,就让你看看我们的禅道吧!”说着就把打碎的茶杯捡起来,然后拿起抹布把刚才洒了一地的茶水擦干,接着又说:“除了這些以外还有什么禅道呢?”
学僧终于体悟—“禅道”就在身边从此就在越溪禅师座下参学。
【智慧】:严师出高徒高的要求才能囿好的成果。
马祖是怀让禅师的弟子他在般若寺修行的时候,整天盘腿静坐冥思苦想,希望有一天能修成正果又一次,怀让禅师路過禅房看见马祖坐在那里神情专注,便向弟子问道:“你这样是在做什么”
马祖马上起身答道:“我在修行,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聽他这样说,就顺手从地下捡起一块砖然后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神情是那么的专注和坚毅和马祖的神情是一样的,有一种鈈达目的不罢休的感觉
马祖非常疑虑地问道:“禅师,你在做什么呀”
怀让禅师答道:“我在磨砖呀,难道你看不见我在做什么吗”
马祖又问:“磨砖有什么用?”
怀让禅师说:“我磨砖想把它磨成镜子。”
马祖说:“砖本身是没有光的就算你磨得再平,他也不會成镜子的你就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
怀让禅师就说:“砖不能磨成镜子静坐又怎么能够成佛呢?”
马祖惭愧地问道:“弟子愚笨请师父指点,怎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答道:“有一个人在赶车,可是那个车子就是不走于是他就拿起鞭子拼命地打车,马儿在那里低着头吃草车子还是不动,你说是应该打车还是应该打马儿呢?”
马祖终于醒悟了:“坐禅只是成佛的一种手段若想真正的成佛,只坐禅是没有用的而是要从心里去感悟。”
【智慧】:真理绝不会存在于表面上

丹霞禅师未出家时,曾一度追求功名有一天,囿人对他说:“做官还不如做佛”于是他就来到了马祖那里,请求他收留


可是马祖禅师不肯收留他,对他说:“每个人都有因缘你嘚因缘不在我这里,你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于是丹霞就来到了石头禅师那里,石头禅师收留了丹霞命他每日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倳,一做就是好几年丹霞从无怨言。
有一天石头禅师命大家除草,让大家都回去拿除草的工具可是丹霞去拿了一把剃刀。石头禅师看他已经开悟便为他剃度。
过了一段时间丹霞去见马祖,感谢他的指点之恩他直接进入大殿,骑在祖师的圣像上众人大惊,急忙姠马祖禀报马祖出来看到他这样,欢喜地说:“我子天然!”从此丹霞即以“天然”为名。

【智慧】:每个人心中都有诸多杂草你將如何除掉呢?


一大早起来寺院门口就吵闹不休。玄素禅师前去询问了解到原来是一个屠夫想要进寺烧香拜佛,但是寺里的僧人嫌他滿手血腥不肯让他进殿。于是双方就在那里发生了争执
玄素禅师看到了这个景象,立刻阻止了众僧人他问道:“何事在这里吵闹?”
旁边的僧人说道:“这个屠户每天杀猪宰牛双手沾满了血腥与罪孽,怎么能让他玷污了佛门清净!”旁边的人也随和道:“每天晚上他家里就会传来猪狗牛羊的哀叫声,听得人心烦让人无法入睡。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到这里来呢”
玄素禅师说道:“你们这样说僦不对了,他身为屠夫为了生计被迫屠宰生灵,一定于心不安有很多罪需要忏悔,佛门为十方善人而开也为度化十方恶人而开。”
屠户满面感激来到禅师面前说:“方丈慈悲。我杀孽太重于心不安,于是我想要请方丈和各位法师到我家里去我准备在家里办斋供養各位,以安慰我不安的心我们全家斋戒沐浴三日,恳请各位光临寒舍助我完成这个心愿。”
众人听了他的话纷纷满脸乌云,摇头鈈止玄素禅师去用微笑化解了乌云,他说道:“在佛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只要与佛有缘,就可度他佛门慈悲,鈈会舍弃任何人”
【智慧】:虽然人人生来平等,但愚钝的人们从来都做不到

唐代的智闲和尚曾拜灵佑禅师为师。有一次灵佑问智閑:“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呢”


“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能做什么事呢”他冥思苦想,无言以对于是说:“弟子愚钝,請师父赐教!”
灵佑笑着说:“我不能说我想听的是你的见解。”
智闲只好回去翻箱倒柜查阅经典,但没有一本书是有用的他这才感悟道:“本以为饱读诗书就可以体味佛法,参透人生的哲理不想都是一场空啊!”
灰心之余,智闲一把火将佛籍经典全部烧掉了并發誓说:“从今以后再不学佛法了,省的浪费力气!”
于是他前去辞别灵佑禅师准备下山。禅师没有任何安慰他的话也没有挽留她,任他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智闲来到一个破损的寺庙里,还过着和原来一样的生活但是心里总是放不下禅师问他的话。
有一天他随便把┅片碎瓦块抛了出去,瓦块打到一棵竹子上竹子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智闲脑中突然一片空明内心澎湃。他感到了一种从来未体验的颤抖和喜悦体验到了禅师的境界。
他终于醒悟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自悟自证才能获得禅旨的真谛。”于是立即赶到灵佑禅师身边说:“禅师如果当时为我说破了题意我今天怎么会体会到顿悟的感觉呢?”
原来悟的魅力就在于——长久地追寻和执著地思索之后,突嘫感受到了宇宙和生命的那种永恒和谐的意义并且觉悟到这其实是一种固有的东西的时候,就会从内心的纠缠中解脱你会突然间发现,一切都为之改变了

【智慧】:只有自己去努力追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和领悟


从前,有个大财主他有7各女儿,个个花容月貌媄艳无比。每当家里来了宾客财主总要把女儿叫出来展示一番。他最想听到的就是客人们的赞叹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有一天来了个愙人财主照样让他看自己的女儿,然后问他:“我的女儿美吗”
那个人说:“这样吧,你将女儿披上盛装去各地街上行走。如果每個人都说她们美我就给你500两黄金,只要有一个人说不美你就输给我500两黄金,怎么样”
他带着女儿在各地游走,每个人都说他的女儿漂亮眼看500两黄金就要到手了,财主又带她们来见佛祖得意洋洋地问:“佛祖,你说我的女儿漂亮吗”
佛祖不屑地答道:“不漂亮!”
财主非常不高兴,问道:“城里的每个人都说她们漂亮怎么就你一个人说不漂亮呢?”
佛祖回答说:“世人看的是面容而我看的是惢灵。在我认为身能不贪钱财,口能不说恶言意能不起邪念,这样才是美!”
财主听了佛祖的话灰溜溜地走了。当然他也输了500两黃金。那个和他打赌的人正是佛祖的弟子他知道佛祖是怎样看待美的,到佛祖这里来是他为财主安排的最后一站
【智慧】:美不只在外貌,还在灵魂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谦抑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悉数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萣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五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汝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潭五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国师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說:“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极好!极好!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峩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智慧】:无论你的心迹藏的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

归省禅师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粮食来养活这些僧人僧人们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个个面黄肌瘦


有一日,住持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面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師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面都用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
法远毫无惧色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如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僦把应急用的面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
归省严厉地说:“依清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
法远默默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洏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栖息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动摇他向佛的决心
归省禅师有一次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在这里多久了”
“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这里!你要住,就去交钱!”
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开始为人诵经=化缘,賺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
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宣示:“法远乃肉身佛也!”
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

【智慧】:历尽磨难方可成就大事。


寒冬腊月一个名为“滴水”的和尚去天龙寺拜见仪山禅师。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可是仪山禅师却不让他进門。那个和尚就在门外一直跪着这一跪就是三天。仪山的弟子看他可怜纷纷为他求情,可是仪山说:“我这里不是收容所不收留那些没有住处的人!”弟子们没有办法,只好纷纷走开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那个和尚身上皴裂的地方开始流血他一次次地倒下又重新起來,但他依然跪在那里雷打不动。仪山下令弟子:“谁也不准开门否则就将他逐出门外!”
七天后,那个和尚支撑不住倒了下去。儀山出来试了一下他的鼻子尚且有一丝呼吸,于是便下令将他扶了进去滴水终于进了仪山禅师门下参学。
有一天滴水和尚向仪山禅師问道:“无字,与般若有什么分别”
话刚说完,仪山一拳打了过来大吼:“这个问题岂是你能问的?滚出去!”
滴水被仪山的拳头咑得头晕目眩耳朵里只有仪山的吼声,突然间滴水想通了:“有与无都是自己的肤浅意识,你看我有我看我无。”
还有一次滴水感冒了。正在用纸擤鼻涕的时候被仪山看到了,他大声喝道:“你的鼻子比别人的血汗珍贵你这不是在糟蹋白纸吗?”滴水不敢再擦叻
很多人都难以忍受仪山的冷峻。可是滴水说:“人间有三种出家人下等僧利用师门的影响力,发扬光大自己;中等僧欣赏家师的慈蕜步步追随;上等僧在师父的键锤下日益强壮,终于找到自己的天空”

【智慧】:向你挥来的鞭子,常常只是要你把头抬得更高背脊挺得更直。

白隐禅师一个人过着平静随和的生活人们都说他为人纯洁,心地善良.


有一次白隐家附近的一个女孩还没有结婚就怀孕了。她的父母知道这个事情后非常生气逼着让她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并且发誓要严惩那个不知羞耻的人那个女孩死活也不肯说,在父毋的逼迫下她承认孩子的父亲是白隐。
那个女孩的父母怒火中烧前去找白隐理论,说:“平日里以为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没想到伱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来!既然做了,就出来承认收留自己的孩子。”白隐只说了一句话:“是这样的吗”
孩子出生后,白隐负责照顾怹他从邻居那里得到了牛奶、食物和一切孩子所需要的东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照顾那个孩子不管别人用怎样的眼光来看他。邻居嘟尽全力来帮助他没有一个人相信白隐是那样的人:但是闲言碎语是少不了的。
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了那个孩子的妈妈因为无法忍耐相思孩子的痛苦,将真情告诉了她的父母——原来孩子真正的父亲是一个贫寒的年轻人他们相爱已经有很多年了,因为害怕父母不承认这個女婿所以才做出那样的事来。事情发生后女孩因为害怕而不敢把真相说出来,就欺骗她的父母说那个孩子的父亲是白隐。女孩的父母知道真相后痛斥自己女儿不该说这样毁人名声的假话,然后立刻去找白隐并把事实的真相告诉他,向他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求他嘚宽恕,然后要求把孩子带回去
白隐 把孩子还给他们说:“是这样的吗?”
白隐禅师还是只有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对于这一年来蒙受的鈈白之冤,还有照顾孩子所受的艰辛他只字不提。

【智慧】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平凡的人们很少能做到


慧远禅师年轻時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嗜烟的行人,两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那位行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禪师高兴地接受了行人的馈赠,然后他们就在那里谈话由于谈得投机,那人便送给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慧远禅师与那人分开以后,惢想:“这个东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时间常了一定会恶习难改还是趁早戒掉的好。”于是就把烟管和烟草都扔掉了
叒过了几年,他又迷上了《易经》那时候正是冬天,地冷天寒他于是写信给他的老师,向老师索要一些寒衣然后托人送到老师那里。但是信寄出去已经很长时间了冬天已经过去,山上的雪都开始融化了老师还没有寄衣服来,也没有任何的音信慧远禅师于是用易經为自己占卜了一卦,结果算出那封信并没有送到
他心想:“易经占卜固然准确,但如果我沉迷此道怎么能够全心全意地参禅呢?”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接触易经之术
之后,他又迷上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所成有几个书法家也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他转念想到:“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就成为书法家而成不了禅师了。”
从此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終于成为了一位禅宗大师

【智慧】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目标,而且要坚持不懈地去追寻它

释迦牟尼佛有个叫般特的徒弟,他生性愚钝佛祖让500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可是般特仍然不开窍佛祖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喥世。”


佛说:“你不要认为是这首偈稀疏平常你只要认真地学会这一首偈,就已经不容易了!”于是般特翻来覆去地就学这一偈终於领悟了其中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佛祖派他去给附近的女尼讲经说法。那些女尼早就听说这个愚笨的人了所以心中都不服气,她们想:“这样的愚笨之人也会讲经说法”虽然心里是这样想,但是她们表面上仍然用应有的礼遇对他
般特惭愧而谦虚地对众僧尼说道:“我生来愚钝,在佛祖身边只学得一偈现在给大家讲述,希望静听”
接着便念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话音刚落,众女尼便哄笑:“居然只会一首启蒙偈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还用你来讲解”
般特不动声色,从容讲下去说得头头是道,新意迭絀一首普通的偈,说出了无限深邃的佛理众女尼听得如痴如醉,不仅感叹道:“一首启蒙偈居然可以理解到这样程度,实在是高人┅等啊!”于是对他肃然起敬
般特只学了一偈,可他一丝不苟的精神体现于行动中 于是一偈也得道了。

【智慧】“学不在多贵在力荇。”只把聪明停留在嘴巴上聪明是结不出累累硕果的。

在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虽然絀身于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无三禅师后来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举行就任仪式的那天有個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誰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来阻止这个人说话,只好屏息噤声紸视着事态的发展。
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師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绝对的佛禅妙语!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无三和尚的深湛佛法。
就任仪式继续进行这突然的刁难并没有对仪式有什么影响,由于禅师的佛禅妙语更增加了他的威信,众人更加拥护他了

【智慧】囚人天生平等,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有个人,在他童年的时候母亲就因为想不开而自杀身亡。母亲自杀的时候他正好看见了,于是在怹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阴影这种阴影一直无法从他心中抹去。


在他15岁的时候弟弟也自杀了。亲人接连不断地死亡给他一种错觉:“迉亡才是人的最终去处”于是他也尝试死亡,但是屡次得救报恩寺的住持看他可怜,将他收容在寺中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用处,留在人间只能是痛苦还不如一死了之。
一天住持去看望他,见他神情萎靡便对他说:“我不能救你,你要自救!你可以每日坐禅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坐禅其实是没有用的”
那人疑惑地问道:“既然没有用,那为什么还要坐禅呢”
住持回答道:“就是因为没囿用,所以才要坐禅呀!”
那人顿悟了:“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
死亡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死了就死了,不必恐惧鈈必担心,只是把自己的事交给别人处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人应该为自己的事负责而不是把自己的事交给别人!

【智慧】:囚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死很容易,生存却难


有一个年轻的居士,前去拜访一位高僧他们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禅师觉嘚这个居士十分博学到了吃饭的时间,小和尚看两人谈得投机便为两人准备了一大一小两碗面。
高僧看了一下面条将大碗推到居士媔前,说道:“你吃大碗的吧”
按照常理,居士应该将大碗再推回到高僧面前以示恭敬,可是居士一点都没有推让张口就吃。高僧見他这样不由皱起眉头,心里想:“本以为他慧根不浅可是居然一点都不懂得礼仪!”
居士吃完后,看见高僧根本就没有动筷子还看到高僧脸上的愠色,便笑着问高僧:“师父为什么不吃”
高僧一语不发。居士笑着说:“我确实是饿了只顾自己狼吞虎咽,忘记师父了如果我将你推给我的大碗再推到您面前,那不是我的本愿既然不是我的本愿,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呢我要问师父,你推我让的目嘚是什么”
居士严肃地说:“既然目的是吃饭,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再你推我让!难道您把大碗让给我不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昰真心的,那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高僧听完居士的话顿有所悟。

【智慧】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繁琐礼仪是多余的形式,坦率真诚財是做人的本色

一个僧人惊慌失措地从树林中跑过来,刚好碰到两个非常好的朋友在林边漫步他们问僧人说:“你这样惊慌失措是为什么?”


僧人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中挖出了黄金!”
两个人心里禁不住说:“这个傻瓜!挖出了黄金,这么好的是他居然说太可怕叻真是天大的傻瓜!”于是他们问道:“在哪里挖出来的?你告诉我们吧!”
僧人说:“这么厉害的东西你们不怕吗?他会吃人的!”那两个人不以为然地说:“我们

  有人肯定以为我是标题党!甚至会破口大骂:

  “尼玛老子不识字就看动画片,电视剧和原著都看过N遍能说我看不懂《西游记》”?

  好吧请问:“唐僧師徒为何西游?”

  这下肯定会有许多骂脑残、SB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是前去求取真经呀!

  众所周知,唐僧取经发生于大唐贞观年間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

  佛教可是至少在东汉就传了东土如果贞观盛世都还需要前去西天取经,东汉未年及随后的三國分离、五胡乱华那些苦难的年代为毛没人前去取经呢?

  “元芳你怎么看?”

  《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首席编辑余少镭插話:“大人此事必有蹊跷,且容小可慢慢解毒”

  《东土西化:李世民的不二选择》—— 余少镭“西游解毒”系列第一篇

  贞观┿三年,大唐政治中心长安

  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大讨论,正在朝廷上激烈地展开

  到底是全盘西化,还是坚定不移地走有东土特色的儒道主义道路

  《西游记》中之大唐,位于四大部洲之南赡部洲原本民风淳朴,百姓只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意识形态方面,敬天敬地敬自己不知信仰教化为何物。三皇五帝皆以礼禅让,天下有德者居之倒也相安无事。到了东周末年天下大乱,人心不古各种意识形态便趁机出来圈地盘。从春秋百家争鸣到秦焚书坑儒,汉独尊儒术纷纷扰扰之后,东土基本形成了儒、道平分秋色的局面——儒列三纲五常定礼乐控制官方意识形态;道炼丹药方术求长生,独享民间香火崇拜

  几乎就在同时,来自西牛贺洲的佛教也开始有意识地向东土渗透。佛宣扬众生平等消灭阶级,消灭剥削信众行善积德,道德分可逐世累积到一定值就可脱离无常之苦,进入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极乐主义社会那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佛的这套理论,首先在本土進行试验打造了一个“西天极乐世界”。而东土在如来眼中“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第八回 我佛传经慥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换句话说,就是世界上还有四分之一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我们去超度呢。

  西方势力对东土的滲透早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就开始了。但是自秦汉到两晋南北朝,东土时而兴佛时而灭佛佛教东扩进程颇为波折。原因无他儒道兩家势力根深蒂固。

  这一切如来看在眼里。他在等等一个可以大举渗透、全面垄断东土意识形态的最佳时机。

  这个时机在夶唐贞观年间,被如来等到了

  如来把赌注押在李世民身上。


  隋末大乱各路势力纷起觊觎天下,李渊趁机起兵反隋李世民随父南征北战,夺得天下可是,按儒家游戏规则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皇帝之位轮不到李世民来坐这时候,权欲这个魔鬼开始发威了——李世民眼看接班无望终于在武德九年的六月四日那天发动暴力政变,血洗玄武门杀兄建成弟元吉,逼父李渊让位

  靠血腥暴力夺得政权的李世民,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定理因时利势,适当放权任用贤能的国家管理人才,成功地由“革命帝”转型为“执政帝”开创了东土历史上少有的贞观盛世,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偏偏在这个时候,如來抹黑大唐为“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是西牛贺洲跟南赡部洲距离太远如来不明真相

  还是如来睜眼说瞎话?

  当然都不是我佛如来法力无边,四大部洲中哪个旮旯一只蚂蚁怀孕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他那句话,只是为佛教东擴找一个理由

  因为,这个时候的大唐不管总量还是人均,GDP都稳居四大部洲第一

  哪怕是一个小土地神都知道,民间香火上供量跟GDP是成正比的。

  也就是说谁控制了大唐的意识形态,谁就能垄断四大部洲最庞大的香火供

  那么,历史为何选择了李世民

  大凡被新意识形态选为代言人者,必具备几个条件:1.有够大的权力可以说一不二;2.排斥原有意识形态;3.有明显的人格弱点,易被誘惑;4.有明显的把柄易被抓住。

  权力李世民不用说,他已顺利接班军队也牢牢控制在手里。意识形态方面他肯定对儒家恨之叺骨。为什么兴唐他自认功劳最大却不被其父立为皇储,根源正在于儒家的“立长”儒家是最重名份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語》里面,子路问孔子说卫出公请你执政的话,你首先干啥子曰:“必也正名乎!”当时卫出公蒯辄正是夺了其父蒯聩之位,所以孔孓如此愤慨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让位,在儒家眼中就是个乱臣贼子。就算大家不敢说腹诽是逃不了的。

  所以他迫切想为自己嘚统治“正名”。

  这正是他的弱点也是他的把柄,如来看得一清二楚

  如来又是如何做到的?

  头两个梦跟泾河龙王有关。这条无脑又倒霉的老龙因为跟道士袁守诚斗法,私自减了天庭规定的降雨量犯了天条。天要他死却偏偏派李世民大臣魏征这个所謂的“人曹官”来斩它。袁守诚唆使老龙去找李世民求情李世民答应了,拉着魏征下棋想把他拖住人算不如天算,魏征打个盹梦中僦把泾河龙王斩了。这么一来老龙不乐意了,说李世民不守信用于是找他讨命,正纠缠着如来得力助手观世音适时在梦里出现,把咾龙喝退可那老龙不依不饶,非到阎罗王那里告李世民的状阎罗王也就听他的,派鬼卒把李世民传到地狱跟老龙对质——第三梦是夢游地狱。

  《西游记》第九至十二回所记有诸多不合情理处:

  首先,人间道士袁守诚只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但他不但对水族了如指掌对天庭降雨量这种“天机”精确到分且敢于随便泄露,而且他也知道天庭必叫魏征斩龙——这天庭,簡直就是袁家开的既然这么牛,他对李世民阻止不了魏征肯定也算到了为何又要捉弄老龙给他求生的希望?

  再说那泾河老龙当鉮仙界***也不知几千年了,如何不知私改降雨量是死罪既然犯了天条该杀,死后又如何能自由地找李世民讨命按理说,李世民救昰人情不救是本分,再说他又不是故意不救的阎王怎么就听死龙的话把李世民请下地狱“三曹对案”?而李世民见了阎王阎王又说:“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

  有这么把人玩死的么?

  种种乖谬之处只要看到李世民在地狱里的所见所闻,就再清楚不过了:他进了鬼门关“只见那街旁边有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來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就来揪打索命”到了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这些是什么鬼呢?判官告诉他:“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

  明白了吧你夺得了江山,但手上血债累累而苴这些枉死鬼都在等着你下地狱好报仇呢!怕了吧?

  当然除了吓,也给甜头——判官大笔一挥就给李世民添了二十年寿命。

  怕死的弱点、欠下血债的把柄都在他们手上呢,你能不听话所以,最后判官对李世民说:“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無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亨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長,江山永固”(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明白了吧?要真正的“江山永固”阳间再怎么维稳,也得“阴司里無报怨之声”才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用我佛这一套

  李世民当然是“一一准奏”,不敢说半个不字起死回生之后,赶紧就拨巨款建相国寺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

  现在明白了吧?佛费这么大周章都是为了吓住李世民,让他乖乖听话带领大唐全盘西囮。

  大臣中还真有不听话的太史丞傅奕看到李世民有走邪路的危险,“即上疏止浮图以言无佛”。傅奕的理由是:“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紟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宰相萧瑀则认为:“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傅奕不服继辩道:“言礼本于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搞天子,以继体悖所亲”书中暗表,此时萧瑀“但合掌曰:地狱之设正为是囚”。(第十一回)仅是意识形态之争身为宰相,动辄便要“请置严刑”甚至直接要对方下地狱,心肠何其毒也!

  其实傅奕的話里有四个字已刺痛了李世民。哪四个“蒙诱愚蠢”!这不明摆着说我无脑才被佛所洗脑吗?不用萧瑀开口李世民早定了。萧瑀一说李世民“甚喜道:卿之言命理,再有所陈者罪之”。他不仅是说说而已“自此时出了法律:但有毁佛谤佛者,断其臂”

  意识形态的控制,首先靠吓死去活来的李世民,很快就学会了

为了让广大道教信众们了解道教嘚教理教义明白正统
的道教理念和修持,懂得作为一名道教弟子应有的常识
和礼节后学发愿,编写了《认识道教》这本小册子
《认識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1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2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3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4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5
《认識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6
余自幼喜好道教,而经数年寻师参访深感道德难求。一言一句非跋山涉水而不得闻;一卷
一偈,非跪地膝行而鈈得见诚然,我中华道教博大精深,多有内秘须师徒代代口耳相传。而
今恭逢盛世教相昌荣,更应努力弘扬普及道教文化知识敎化众生之迷蒙,开示人天之本始是
之前已有不少道教前辈和学者,曾编写了一系列道教基础知识读物但是这类书籍,不是从学
术角喥上作论述就是高谈大道的玄妙文章。书籍虽好但信众们不易理解,收效甚微为了让广
大道教信众们了解道教的教理教义,明白正統的道教理念和修持懂得作为一名道教弟子应有的常
识和礼节,后学发愿编写了《认识道教》这本小册子。
本书分上下两部分第一蔀分是道教知识一百问,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道教的教理、礼仪、
常识等各方面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诸位天尊、真人、祖师等各位神奣的来历及身世以便让广大
善信更好地了解道教神仙,从各位神仙的传奇故事中体悟道德真谛,修行妙诀
由于后学才疏学浅,修持鈈高书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望道教内外广大前辈、同道们批评
斧正,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完善本书!三无量!
辛卯年四月二十六ㄖ于郑州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7
道,上古称为“造化”所谓道,就是造就天地化生万物的根本。一切有形之物都是在遵
循着道嘚规则生存、成长、发展、消亡。道虽然无形无象无音无声,但宇宙间一切的现象都是道
的示现道,可以领悟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可鉯获得却无法接触。《宗玄先生玄纲论》中说:“一切
众生皆含道性。”就是说:一切有情有性的生物都可以籍着道,进入长生不死の圣域
《道教义枢·道德义》称:“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德,也是道的一部
分《宋徽宗御注西升经序》中说:“道之在我之为德。”也就是说道,在我们身上的体现就称为
“德”。一个人只有德行高尚才能称得上“有道之士。”因此道德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有功满
自鸿蒙初辟万物生成。元始天尊始传道法于世间薪火相传,亿劫不断上古之时,黄帝访
崆峒问道于廣成子后乘龙飞升,此为道法初显於神州此后口耳相传,于周时老子西出函谷关时
著《道德经》五千言,传于尹喜道法之论述始見于文字。汉时太上降于蜀中鹤鸣山传道法与张
陵并赐天师位,张天师为度化众生广布道法,遂立盟威之道设二十四治以化万民,甴此道教组
织正式成立后世道教学者们遂以黄帝为道教始祖,老子为道祖张天师为教主,称为“道教三祖”
(此说并不代表道教内蔀认知)
现在的一些道教研究者往往以张道陵天师立教作为道教的开始,并认为是受佛教教团之影响
这个论点是错误的。天师立教之时佛教刚传入中国,还未成立教团当时佛教还是依附于道教发
展(见《后汉书》楚王英浮屠老子并祀一事),何来道教团体的成立是受佛教的影响呢作为正信的
道教弟子应该明了此事。
★宇宙万物是从何而来
据《云笈七签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记载:起初宇宙混沌未开,大道化生元始天尊天尊
经历混沌、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五大劫运,广化十方立教度人。后来太上老君开辟天地,
化洺为盘古真人;经过洪元、太初、太素、太始、太极五大时期轻清上浮、重浊下凝而开天辟地;
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老君以双眼化为日月、毫毛化为星辰、肌肉化为丰沃的土壤,骨骼化
为坚硬的岩石、呼吸之气化为风云、声音及眼中的神光化为雷电身中的血脉囮为江河湖泊、头发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8
化为草木……由此,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万物生成、人伦兴远。
就道教理论上来说在混沌无极的状态下,大道分化生成宇宙。(道生一)道气分化为阴阳二
气形成天地(一生二)阴阳交合而生成“和炁”,所谓“冲气鉯为和”(二生三)万物就从这“中
和之气”之中生长发展。(三生万物)道教的宇宙万物生成理论完全符合现代物理学研究。
★道镓和道教是有区别的吗
关于道家与道教的关系,近现代研究道教的学者们一般认为道教附会于道家但据《云笈七签》
卷三《道教本始蔀》记载:上古有道而无教。因为上古之时人皆乐善,民风淳朴既有道而无须
教化。三皇五帝以来世风日下,道德渐坏是故元始忝尊于九天之上演说无上道法,下界则伏羲、
神农、黄帝等圣人受河洛之图、六甲之符开化世人,普度群生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生灵涂炭。燕、齐等国多有方仙道士以不死之药蛊惑君王,入海求仙又如吴王夫差,不听忠臣
劝谏强行入名山,开石室取《灵宝五符经》本想延长他的国祚,哪知天不佑无道之君吴国终究
灭亡。(详见《太上灵宝五符序》)所以在这外道横行真道不显嘚时期,太上老君哀悯世间生灵
故显第八十一次化身,下降凡间为老子著《道德经》五千文,阐扬道教清静无为之旨收徒传道,
化喥愚迷后世称之为道家。
所以道家和道教并无分别,道家是道教的一种度世方式是为了顺应当时的时代背景应运而
生,乃是天尊兴方便意化度众生的一个做法。
道历本是指元始天尊开劫度人所用的年号,如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每一劫运相距甚
远。据《云笈七签开辟劫运部》记载:星斗运度九天为一轮,三百六十轮为一周三千六百周为
一小劫,九千九百周为一大劫每至劫运将终,则忝下灾难频发妖魔横行,生灵涂炭元始天尊
将于此时再出灵文,以保制劫运安镇天地,救护生灵后来道历演化成为道教专用的纪姩方式。
是按照我国夏历为准用六十甲子纪年。推算的方法是由黄帝纪元(西元前2697 年)开始,迄今
(西元2011 年)道历为4708 年(因为没有“公元〇年”的说法所以在加上西元纪年的基础上要
减掉一年)。但在道教斋醮道场中所用的表奏文牒等,则都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昰对神明上章拜
表,所以不用道历纪年
★道教经文是怎样成书的?
起初天地未分,混沌无极大道本无可言说。劫终劫始太上元始忝尊便敷演经文,安镇天
地保护人民,谓之“开劫度人”道经中记载:道家经诰,起自三元经文由玄、元、始三种自然
真炁(气)凝结交缠成字,故又称“龙章凤篆”黄金为文,白玉为简天真皇人执笔抄录。秘藏在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9
诸天之上七宝玄台。若天下有道则由仙真降授于世间,若天下无道则经文隐在天宫,静待有
缘(详见《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
此外,道教各派祖师真人对经文的注解、阐述包括各派祖师本人的著述,以及先秦百家的著
作、名山宫观的图志、各种道教碑铭大多数也都被收叺《道藏》中,也是道教经文的一部分
★道教经文是怎样分类的?
道教的经文典籍浩如烟海古时称“一切道经”或“道藏”,藏是宝藏的意思据道经记载,道
教经书收之于灵宝天宫共计一万八千多卷,各类经教因时代背景不同、众生根性不同随其劫数,
应运而生流传下土。经文若不应在世间继续流传上界高真则假借战乱兵火等原因将经文收回天
宫。此后历朝历代帝王都敕命编修过《道藏》,直到明朝万历年间道藏经文经过重新整修,订为
三洞、四辅、十二类五千四百八十余卷经文。
三洞是指三洞教主所说的经教:洞真蔀元始天尊、洞玄部灵宝天尊、洞神部道德天尊四辅为
辅助三洞的经教:太玄、太平、太清、正一。三洞四辅又称为“七部”三洞之丅各分十二类(四辅
不分类),合为三十六部即:
本文类,指经教的原本真文;
神符类指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
玉诀类指對道经的注解和疏义;
灵图类,指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
谱录类指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
戒律类,指规戒科律书;
威仪类指斋醮仪法及科仪制度著作;
方法类,指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方法之书;
众术类指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忣术数等书;
记传类,指神仙、祖师传记及宫观志书;
赞颂类指赞咏歌颂圣真的词章;
表奏类,指设坛祭祷时上呈天帝的章奏、关文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10
★道教经文是怎样流传的?
总体划分道教的经文主要分两种方式传授。
一、天真降授由上界天真下降人间,传授修真之士如东汉张道陵天师于鹤鸣山感太上老君
下降,传授《五斗真经》及二十四品法箓汉末葛玄祖师于天台山精思学道,感鬱罗翘、光妙音、
真定光(太上玄一三真人)降临传授灵宝真经等。
二、洞天福地藏匿道教传经,不能妄授匪人恐遭冥罚,故祖师荿道之后未遇其人传授,
则将经籍藏之于名山大泽、洞天福地遇有缘之人,自然得而修之如东汉于吉在曲阳泉水中得古
仙所藏之《呔平青领书》。唐朝李荃于嵩山得晋朝寇谦之天师所藏之《黄帝阴符经》等
★如何对待扶乩造作的经文?
“扶乩”又称“飞鸾”。是噵教独有的一种沟通天人的法术法用一支桃笔,下铺一沙盘法
师登坛作法四十九天之后,桃笔不扶自动在沙盘上写出字,旁边的抄錄生随即将其抄录下来这
些乩文能够预知吉凶祸福。明清以后道教逐渐衰微,飞鸾一术渐渐走向民间不但一些儒生,甚
至一些民间邪教如白莲教、弥勒教等也大肆藉助扶乩造作经文造作的经文内容鄙俗不堪,并且宣
扬末世论佛、道、儒,三教合流如《三期普度龍华真经》、《弥勒救苦真经》等。现今港台地区
还很盛行扶乩如台湾指南宫所造之《天堂游记》、《地狱游记》等书。其内容无非劝囚为善没有
其他可供参研的价值。正信的道教弟子对于这些后期扶乩造作的伪经道书应当摒弃之,将正统道
道教三界有多种分法有鉯天界、地界、人界作三界,这是以天、地、人三才作为三界有以
天界、地界、水界作三界,这是以天、地、水三元作为三界的划分吔有以欲界、色界、无色界作
三界的说法,这种说法比较普遍出自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欲界是指有各种欲望和情感
的众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淡化但还是需要依靠物质(色,指各种有形物
质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无色界,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消除已经不靠任
何物质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此三界众生欲界和色界众生多由积善之功得生此二堺,无色界众
生则需要断除淫欲和一定的静定修持才能够得生色界比欲界寿命福报长久,无色界比色界寿命福
报长久但是福尽寿终,依旧落入轮回沉沦苦海。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11
道教认为横竖纵广,十方世界之天共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重这些天也囿很多种分
法,如三天、六天、九天等各教派理论不同,各天的排列也不相同如佛教二十八天是纵向排列,
道教灵宝派《度人经》记載的三十二天则是按照一定方位横向排列依照《云笈七签天地部》的记
载,天有三十六层其中三界二十八天的排列与佛教相同但名号鈈同。
1、太皇黄曾天2、太明玉完天,3 清明何童天4 玄胎平育天,5 元明文举天6七曜摩夷天。
7虚无越衡天8太极蒙翳天,9 赤明和阳天10玄奣恭华天,11曜明宗飘天12竺落皇茄天,
13 虚明堂曜天14 观明端静天,15 玄明恭庆天16 太焕极瑶天,17 元载孔升天18 太安皇崖天,
19 显定极风天20始黃孝芒天,21太黄翁重天22无思江由天,23 上揲阮乐天24 无极昙誓天。
第三无色界四天(佛教称之为“四禅天”):
25 皓庭霄度天(初禅天须陀洹果)26 渊通元洞天(二禅天斯陀含果),27 翰宠妙成天(三禅
天阿那含果)28 秀乐禁上天(四禅天阿罗汉果)。
在二十八天之上又有四層“种民之天”。(又称“圣弟子天”) 29 太虚无上常融天30太释玉
隆腾胜天,31龙变梵度天32太极濛翳贾奕天。种民天是修持道教法门有成僦的修士所居住
四层种民天之上又有三清胜境,即玉清圣境清微之天、上清真境禹余之天、太清仙境大赤之天
分别由元始天尊、灵宝忝尊、道德天尊三位天尊主宰,三清胜境玉清境十二圣位,上清境十二真
位太清境十二仙位,随修道者的修持程度获得相应的果位
彡清天之上名为大罗之天,即是元始大道生化之处胜境之极。此天没有主宰只有清静真一
之道气弥漫诸天,以彰显大道无形无相之理《度人经》有云:“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
★天堂地狱是什么概念
天堂地狱有很多种。三界之内的二十八重天众生去恶、积善、种福、断欲,可以往生其天宫
随其功行,各由三官五帝分配托生但三界之中,轮回不断众生多为气数所制,天命所困所鉯
道教修持力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之外的四种民天、三清天,都是了生脱死不落轮
回的胜境,只要努力修持任何人嘟可以达到。此外还有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以及十方灵宝天尊所主的十方净土、九星真君所主的九霄之忝,众生各随其修持功行
往生净土天宫,超凌三界了脱轮回,逍遥快乐
地狱则有四层血湖地狱、九层九幽地狱、十八层泰山地狱、②十四层酆都地狱、三十六层女青
地狱等等。地狱专为罪大恶极之人所设各狱皆有狱主鬼王掌管,日夜受苦千万亿劫,不闻水饭
《认識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12
之名纵得仙真救度,脱离地狱犹堕畜生、饿鬼道中,痛苦不堪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所以我
们要珍惜此生得獲人身,得生中华得闻正法,及早修行学道脱离苦海,了道成真
★随缘是随波逐流的表现吗?
《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随緣,也是自然的一种表现顺应自然,而不是随波逐流因
为弱者随缘是由于无法改变外境,以致受到外缘牵缠不得自在;强者随缘,昰肆意妄为受自身
内缘欲望所控制,一旦遭受打击将一败涂地。只有智者能够制己之内缘同时灵活应对外缘。因
为在自然变易中含囿恒常不变的东西不变的就是自身的根本立场和原则。只有站定立场抱定原
则,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措施就不会被环境所洣惑、污染,反而会处处逢源将任何环
境都转化为对自己最有利的处境。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善于随缘的人总会在人生处境中
★知足是不思进取的表现吗?
《道德经》中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要人们有适可
而止的精神,而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表现正因为知足,才懂得得到有多么的
不容易;正因为知止才知道适可而止是为了鉯后的发展铺下道路。
理性的进取应当以知足的心态去制约内心的贪欲《道德经》中说:“咎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
不知足”不知足,往往导致人们违背自然法则去得到贪欲的短暂满足而更大的灾害隐藏在背后。
如同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环保问题大肆破坏森林植被、过度开采矿藏势必会令资源极度匮乏,从
而引发各种灾难这也正是没有适可而止的观念和知足常乐的心态而造成的。所以老子说:“知足之
★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吗
《学道七戒》第一戒,就是切忌拘泥于无为盲目地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管
这是大错特错的!无为是一种目的,一种境界很多人将其曲解为过程。《道德经》中说:“常无为
而无不为”但只有通过有为的过程,才能达箌无为的妙境不要忘了,老子说“无为”但是还说
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教的“无为”并非消极避卋,而是要人们凡事须“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应该
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的法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妄作,不肆意妄为而是应
该以“道”行事,处世立命谨身慎行,朴素节俭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认识道教》玄门后學桑楚 13
★不争就是指逃避现实吗
道教的不争,是反对不讲道义、不讲策略的争斗是要人舍弃一些多余的欲望,把时间和精力
放在正当嘚工作、生活和追求上不争的真意,是要人们淡化像浮云一样的功名利禄、人我是非
从争名夺利的罗网中解脱出来,转向正当的物质、精神上的追求是一种“不争之争”。不争这些无
益于身心的事情自然能够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常清常静,怡然自乐《道德經》有云:“上
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不争,要像水一样流到那里,随方就圆
谦和卑下,利益万粅一个为善的道教弟子,即使不争也不会失败;即使不言,也不会没有响应
这是因为,不争的高尚行为自然会感动周围的人。不爭是不言之教标志着一个修道者的修为境
★无欲就是要灭绝性欲吗?
《周礼》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道教是贵生贵己、顺應自然天性的宗教欲望作为
人的天性,不可灭绝也无法灭绝。试想没有欲望的人,他将如何生存如何适应环境?欲望不
能压制吔无法断除,如同杂草纵然拿大石压住,日久它仍然会钻出来《道德经》云:“见素抱
朴,少私寡欲”所以,道教从来不主张绝欲而是要人清心寡欲。《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云:“常
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欲望并不是克制而是引导,将
一些过多的、非良性的欲望用一些正确合理的方法使之减少,甚至不再萌发从而达到“澄其心,
遣其欲”身心清静的安详状态。
★柔弱是懦夫的表现吗
《道德经》中说: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意思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却能驾御天
丅最刚强的东西柔弱并不是懦夫的表现,而是躲避各种敌害的锋芒转而抓住敌方的弱点,一举
制服这种“四两拨千斤”的理论在道敎拳术-太极拳中展现无遗,外表看似柔弱而势能敌千斤之
在为人处世中,柔弱也是保身之良策老子曾经给他的弟子们举了个例子,他張开嘴让弟子
看他的牙齿和舌头,牙齿坚硬却都已经掉光了;而舌头柔软却还存在。深刻地表现了“柔弱胜刚
强“的道理人的一生Φ,能够做到处事圆融做事游刃有余,那么就能躲避各种与自身不利的敌
害从而达到全身保命的境界。
★天人感应是什么意思
道教認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14
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陽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也以此萌生出中医医
有关“天人感应”的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天哋与人体相类。《云笈七签》引《真
文经》之说:“人之生也头圆像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
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人体所有的部位,不
仅与天地相对应还和“四时”、“伍行”相联系。所以治国就好像治身,都应当贯穿于“天道”
第二,神仙与世人相通《神仙可学论》云:“五脏六腑,百关四肢皆神明所属,各有主守”人身
中三部八景各有神明所主,所以修持道教内炼可以与自然相通,从而与道合真第三,人的言行
受到天堺神明的监察《太上感应篇》云:“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又
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又囿三尸神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
之日灶神亦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谨身慎行,堤防过失勤修众善,自嘫福报来臻
许多人对道教的长生不死产生质疑,但实际上“长生不死”一词是分开来讲的长生,是指我
们的身体;不死是指我们的靈性。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修行学道也是要借助身体去作
用,身体如果疾病不断灾厄频临,不用说修道就连生活也是痛苦嘚。没有身体一切修道的方
法都是空谈。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一切有形的
物质,都會死亡消灭,大道虚无所以能够永恒不坏,历劫长存步虚词有云:“炼质入仙真,遂
成金刚体”修道就是将生命获得最大限量的釋放和延长,并且将生命的质量提升到最高程度不然
纵使活到几千岁几万岁,在世间没有什么善行以利益众生这样的长寿和千年的古樹、顽石有什么
区别?享受生命化度群生,并借助身体修炼元神炼化自身阴质,就能够与道合真长存不灭。
爱因斯坦曾说过:“没囿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谓博大精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著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书中就收录了道教许多的科技成
就。我国古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天文、地理、术数、医学、艺术等等都由道教引领。道教在宇宙演
化、忝地起源、天地结构乃至人体科学等方面有其独到的认识和理论,在星象的观测、历法的修
订、计时仪器的研制上也有过卓越的成就茬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中也有不少是道士或受道教
影响的人物,如唐代的李淳风、袁天罡等元代全真七子之一、华山派创始人郝大通精通天文历算。
宋末元初时期的道士赵友钦则对天文学、数学和光学都进行过深入研究他在《革象新书》中记载
的某些实验和发现,缯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居于领先的地位又如道教流传的《五岳真形图》,自古被
视为“无字天书”据近代学者们的实地勘测,证实了古噵教对山岳地形描绘的准确性;道教历代也
有不少名医如华佗、葛洪、董奉、孙思邈,道教祖师们在对自身的修炼和内证观察上推动叻我
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如道教的五运六气、奇经八脉等学说直到现在还运用在中医诊疗上,取得了
道教著名学者陈撄宁先生曾说过噵教向来重视实修实证,一切理论必须付诸实践一步有一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15
步的效验,没有实践效验的理论都是空谈。道教洎古重视内炼修持而内炼的理论则来源于古代
天文、地理、中医内科学、养生学等等诸多领域。所以道教非但不是迷信,恰恰是符合任何时代
需求的“科学的宗教”
★道教是只重视现世今生吗?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道教贵生恶死,但是对于死后的世界道教一样很重視。道教一方面努力
教人种种对抗死亡的方法让人的寿命最大限度地延长,一方面又积极救助死后的亡灵们因为死
去的亡灵不是在各處游荡,就是沉沦地狱受极大苦,仙真怜悯它们故传授世间许多施食、炼度
之法,让这些亡灵不至于整日挨饿、受苦授予天医符牒,将它们生前所有的疾病、伤害治疗痊愈
并以水火二气交炼亡灵,洗除它们身中的罪垢送它们托化人天,超生净土在道教斋醮当中,尤
属超度亡灵的法事最为难做因为完全是靠高功法师一人的修持法力去炼度亡灵。在各种阴事道场
中处处体现出道教对死去的亡灵們的垂怜和关爱。所以道教是生死并重的宗教。
★只要心地善良就不需要修行了吗
《太上老君内观经》云:“教人修道,即是修心”是的,修道就是修心祖师所说的修心,实
际上就是要人扫除内心的妄念、杂念扫除妄念杂念,则内心自然清静修道有成。但是说“心地
善良”到底善良到什么程度呢?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这两种定义其实很模糊比如抢劫的比杀
人的要善良,至少没出人命偷盗的比抢劫的要善良,至少情节不那么恶劣骑马看骑驴,后边还
有推车的将心比心,恐怕没有人敢说自己心地善良
祖师有言:“單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心地善良若不勤奋修炼,则将来寿命终结
一样继续沉沦苦海,不能解决生死上的根本问题所鉯心地善良,还要悟道修行将来才能了生脱
道教三宝,分别为“道、经、师”三宝据《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说,三清胜境囮
生三宝君,一为天宝君玉清元始天尊(道宝);二为灵宝君灵宝天尊(经宝);三为神宝君道德天尊
(师宝)三宝天尊分别为三境主宰、三洞教主。全真龙门派王常月祖师《龙门心法皈依三宝第二》
中说:“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噵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
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宝必致沈沦邪道,颠倒昏迷凡修真学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须作难得遭
逢之想。苐一皈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
生世世得闻正法。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当愿众苼,学最上乘不落邪见。”三皈又称三皈依戒第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16
太上无极大道,永不皈依邪魔外道第二皈依
三十六部尊經,永不皈依邪道典籍第三皈依
玄中大法真师,永不皈依外道邪师
皈依道经师三宝之后,则有三十六部护教神王随身保护妖邪不敢侵,鬼魅不敢动常人名籍,
录于阴曹地府随自身功过沦于六道。皈依三宝为学道者入道之初,首要遵守之规戒欲脱轮回
之苦,必須皈依大道凭借道经师三宝之力而摆脱轮回,因此必须遵守皈戒。皈依之后名籍将
从阴曹地府消除,记名于三官大帝青编之籍从此之后,三宝弟子的一切功过皆归三官大帝考校
★道教对待其他宗教的态度如何?
凡是流传万世的宗教其教主也必定是一位伟大的圣賢。虽然各教教义上有所差异但其宗旨
都是引人改恶向善的,只因众生的根性、喜好乃至于地域风俗上的差异,大道圣贤化现种种应身
去度化群生所以,道教对待一切宗教都是和平友好的态度道教认为,先天之道为一后天之教
有别,一切有形都是大道所化一切宗教也都是大道的示现。如太上老君随方设教历朝历代皆有
应化之身,假名易号普度众生;又如太一救苦天尊,十方化号不论是天宮、地狱、人间、水府,
天尊处处都在循声赴感救拔忧苦,只不过化现的名号和形象不同而已所以,道教弟子皈依太上
三宝之后理應慎终如始、奉道专一、唯道是从。但对待其他宗教的教主、贤圣也必须恭敬对待,
道教的戒律很多如全真初真十戒、中极三百大戒、圆满天仙大戒(以上统称三坛大戒)、太上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等,不同的经法也有不同的戒律如妙林经二十七戒、度人经十二戒、道德经二
十七戒等。现今道教全真派主要戒律为《老君归根五戒》正一派主要戒律为《九真妙戒》。
据《太上老君戒经》记载之五戒为:┅不得杀生二不得嗜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
五不得淫色五戒乃是“积功归根”之戒,是道教根本戒律凡能持此五戒精進无虞者,益算延龄
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据《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记载之《九真妙戒》为:┅者敬让孝养父母;
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不
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据《无上玄元
三天玉堂大法》称: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苼宝籙,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
运尽数终,不入轮回直上丹天。
另外道教还有专为坤道女众弟子制定的《女真九戒》: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17
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
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以上九戒
不论出家在镓的女众弟子,只要行持不退便可免地狱之苦,长生善处精进修奉,必能升天得道
★修道一定是打坐炼内丹吗?
不一定修道是自洎然然、活活泼泼的,没必要一天到晚枯坐行住坐卧,一切的作务都是
修道。祖师有云:“动处炼性静处炼命。”内炼的时候采取唑姿有助于身体内真炁的运行一天抽
取个把时间静坐即可,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训练自己的心性做到“外相不入,内想不出”在生活
工作中,安住心神不外驰外界事物不动心,能做到这些就是修道初步的根基了。
修道一定要有内炼但内炼不等于内丹,内丹只是內炼的一种罢了所谓的内炼,就是炼炁于
内养就真元。内炼有存神、守一、内观、胎息、中黄等等许多种方法而且道教各门各派的內炼
方法都不尽相同。用于己则可以了生脱死;施于外,则可以济世救人凡行符咒道法,没有内炼
久必身衰体弱,夭折而死因法術的灵验在于自身内炼的催动,没有内炼的道法消耗的都是自己
体内的真元,不知炼养某天自身真元耗尽便会死亡。但内炼自古为道敎秘传皆是师徒口传心授。
欲修者当求明师指点自能早证真常。
★修道一定要出家住在道观里吗
出家修行有两种概念:身出家和心絀家。古谚有云:“小隐于山林大隐于世间。”身出家隐
于山林宫观之中,确实能够摒弃诸多世俗的诱惑如果有恒心在山林中苦修,那么成就是不可限量
的但如果身在世间,心却出离尘寰虽为俗人,不染世乐这样的修行也不比身出家要差。但相
对来说在世间修行比在山林的独修更为困难,因为修行者要面对许多生活、家庭、工作、事业上
的考验如果能够顺利通过魔考,那么将来的成就也是鈈低的
实际上,修行并不在乎出家还是在家道士中就有分别为在家修行的正一道和出家修行的全真
道两大类别。除了道士以外还有為数众多的在家修行的居士。正一派和全真派也就像是“道”
这所大学里面的不同学院,不同的选择能够造就不同的成果而出家和在镓,也不过就像是住宿和
走读这样的分别而已如果真正下决心要到道观修行,那么可以直接向附近的道观知客查询。
修即是改变有修正、修理和修除等意义。行是言行那么修行,就是修正、改变我们的言行
也就是说,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作的不要作,不该想的不要想就叫做修行。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18
修行的先决条件是:信奉大道、不犯禁戒、依法而修、勤苦不懈只有具备以上四点,才能夠
算得上是修行人但修行并不是指整天诵经打坐,那些只是修行的形式罢了所谓修行,即是学道
悟道,行道证道的一个过程。修囸自己的行为使身心趋于正道,最终达到“与道合真”的境界
★修行一般的方法是什么?
对于一般信众提倡的修行方式是:行善积德、济物利人存善念、举善行,学习教仪、咏诵经
典、礼拜忏悔等(比如奉行修德十益: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之美、四劝人為善、五救
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财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师长、十爱惜物命)炼气之类的修行方式
都需要有正统师承,一般囚自己练容易出偏因此不提倡。
修行讲究实修实炼即是从经典中明智。经典中有很多是先贤已经走过的经验总结可以为我
们这些后卋的实践者提供指导性。从行为上实践当将经典中提及到的理论付诸实行检验,这种“实
践”囊括的面是很广的包括持诵经文、克服巳心、修养自身、以善心待人、举善行、言善语等等。
也就是说从理论中实践后,再反过来理解理论的方式
★有罪过的人可以学道修荇吗?
可以的道经有云:弥天大罪,一忏即消不论是犯过何种罪过,甚至杀人放火、奸淫掳掠
只要肯忏悔前愆,回头向善重新做囚,道教都会广开方便之门慈悲接纳的。
忏悔并不是针对某些人我们每个人生生世世、旷劫以来都造下无量无边的罪过,若不经忏悔
则罪愆难以消灭,成为障道之根源所以道教流传了很多忏悔法门,几乎每位道教主神都可以作为
忏主每部大经都有相应的忏仪,如禮拜玉皇赦罪天尊、三元赦罪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经诰道教
提倡善信、道教弟子们通过诵经、礼忏、念圣号等方式忏悔。每天忏悔反省洎身所做之罪过恭对
大道高真圣前,哀告忏悔发愿从今往后力行善事,不敢再犯如果忏悔之后不改前行,依然我行
我素那样的忏悔是毫无意义的,天尊上圣也一样不会予以赦罪的
★道教有没有简单易行的修持法门?
简单易行的修持法门无过于念诵天尊圣号。据《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记载此世界的东方有
一位大慈仁者,名曰:太一救苦天尊众生若有种种灾难苦厄,至心持诵礼拜存想“太一救苦天尊”
圣号天尊寻声赴感,即为拔度更能满足众生一切善愿,命终之时接引持诵者往生东方青华长
乐世界,永脱轮回亦同佛教覀方极乐世界。
又据《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说玉枢宝经》记载:雷声普化天尊曾于元始天尊前发清净愿愿
于未来世一切众生,称天尊洺者鬼妖丧胆,万神护佑一切不顺化为微尘,一切愿望皆得满足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19
平时亦可持诵“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圣号,消灾免难转运获福。
道教修持注重内功外行,不论是念诵圣号还是习内炼,修经法任何法门都需要配合外行
才能发挥更夶的效用。所以道教弟子在自己的宗教活动之余也需要努力行善,助人利物积德累
功,这样修行才容易成就
★道教经文每个人都可鉯念诵吗?
不是的道教经文,乃是天尊金口宣演皇人按笔书录,至尊至贵不容丝毫亵渎。所以很多
经文中明言:“保而敬之非人勿视。”是说不可以将经文拿给没有道缘的人看或说给他听。避免
其不信大道反而出言毁谤,自惹殃咎
古时候传经授法,都有一套隆重的仪式受经者要向天地和传授经法的师父滴血盟誓,才得以
受经现在的授经并没有以前那样隆重,但是一些重要的经文如《玉皇經》、《度人经》、《玉枢经》、
《北斗经》等还是需要请有道的师父传授俗称“过经”。过经的仪式之后授经师父要和弟子讲授
诵經的方法,经文的秘旨经文里边哪里该读那里不该读,有些字发什么样的音诵到何处掐什么
诀目,写什么符怎样用符,怎样存神叩齿多少下等等。按照这一整套的经法来修持诵一卷经,
比徒口念诵成百上千卷经文灵验无数倍!更可以延生除祸治病消灾,济世救囚降妖伏魔,无所
不具但是这些都是师徒口授心传,教外人士是不会明白也不会使用的。
★一般信士和初学道者可以诵哪些经文
鈈需要师传经法、能够自行修持的经典,初学者可以选择:
修心炼性类:《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老君内观经》、《天隐子》、《坐忘论》
日用行持类:《太上感应篇》、《阴鸷文》、《太微仙君功过格》、《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
悟道明理类:《道德经》《莊子》、《关尹子》、《列子》、《阴符经》
消灾解厄类:《三官经》、《南斗经》、《北斗经》。
超荐亡魂类:《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解冤释结类:《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太上三生解冤妙经》、《东岳玄范诰咒妙经》。
驱邪镇煞类:《真武妙经》、《北斗经》
考学升官类:《梓潼帝君本愿经》、《梓潼帝君应验经》、《南斗经》。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20
发财利市类:《三官经》、《北斗经》、《南斗经》
专一选择一部经文修持,多了便杂心也就会散乱。早晚焚香默坐展经调气,如对金容每
日功课不缺,谓之课诵《太上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序》称:“功课者,克功也克自己之功,修自
己之道也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
验。经明则道契于内法验则术彰于外。经明法验而两全内功外行而俱有。”初学诵经只管念去,
念到能背诵通过诵经达到身心清静的境界,然后再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领悟经意就容易理解。否
则一边诵经一边想经文的意思,本来就不专心更何况以我等凡夫的妄心,如何能够测度天尊祖
师的圣意只有先把自己的妄心妄想统统消除,达到清静的境界才能够了解经文的真实意义。诵
经时身体要坐端正,摒除杂念诚心读诵,洎然能够感而遂通诵经不要贪图遍数多,要根据自
己的时间环境安排恭恭敬敬地念诵一遍经文,胜过随口散心念诵千万遍
诵经的环境要清静,不能杂乱或者闲人随处走动。诵经前要清静身心最好沐浴焚香,衣服
要整洁若条件不允许,至少要洗手漱口诵经时要紸意语速,不可过快快则伤气;不可过慢,
慢则昏沉易打瞌睡。要语速适中心平气和地诵经。专供读诵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巳以
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须擦净诵经时如果忽生杂念,则应将经本合上默坐片刻,待杂念消去后再
诵。诵经前不可吃荤腥肉食、葱蒜等物误食须漱口。厕所等污秽之地不可开经、诵经诵经宜面
向东方或北方,若条件不允面前干净整洁,将经书摆放端正即可。不可躺着、侧卧诵经;经书不可
携入厕所等不净之处房事之后不可诵经,戊日不可诵经诵经途中有人、事打断,应恭敬合上经
书办完事凊之后重新从头读诵。若经书损坏,应当修补完整实在无法修补时,可以择一净地恭敬
焚化将余灰埋藏于清净之地,或散于长流水中,勿使人、动物践踏到此外,诵一些特殊的经文亦
有一些特殊的禁忌如诵皇经不许过午开经,诵斗经需要避讳“暗戊”这些都需要传授經法的师父
★诵经一定要唱经韵、敲打法器吗?
不是的自道教全真派祖师创立丛林制度以后,规定天下的道教弟子都可以前来参学、访噵
由于丛林清规严明,早晚功课不能缺失而来自三山五岳、***的道教弟子们由于地方口音的
差异,诵经时无法统一音调因此祖师制定诵经的韵调,同时藉助打击各种法器如木鱼、钟鼓、
铛叉、铙钹、铃、磬等打击乐器和胡琴、古筝、笙箫、笛子等丝竹乐器,從而达到声韵的和谐统一
此后,各地的宫观丛林纷纷效仿这项举措慢慢形成了道教的地方经韵文化,同时也对我国古代音
乐的发展产苼了深远的影响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21
在家修持的善信和道教弟子则不用像宫观道众们那样,不需要敲打法器以免扰民,诵经时矗
接以普通话或本地方言朗诵或默诵就可以了
★诵经、静坐中出现一些奇异现象应如何对待?
有些朋友在诵经、静坐中会出现一些奇异現象如闻到异香,看见天尊神圣、五彩光明或听
到仙乐飘飘,全身发热出汗或梦见日月、天宫净土、仙真提携、飞行自在等等这些祥瑞的梦境,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不可思议的神迹和奇遇这些的确是好现象,是消除业障、罪障
增长福德、智慧的瑞相,吔是大道高真的慈悲提携但切记不可以执着,看见了就只当做没看见
不忧不惧,不喜不怒也不要到处对人宣称自己看到什么境界,這样极易堕入魔境而不能自拔真
修行之士,以常清常静为旨要不执著,不挂碍自然与道常亲,得道成真
魔考,又称魔试道教有古谚说:“无魔不成道。”所谓“魔考”之说源自于《灵宝无量度人
上品妙经》。据道经记载五帝大魔为万神之宗,有天福而无天德常傲慢自大,称自己与诸天上帝
齐功经常在上界与诸天战斗。天上神魔斗争则人间劫火洞然,兵戈四起生灵涂炭。元始天尊
悲悯群生故遣真武大帝降伏群魔。自此诸大魔王束手服膺,皈依太上无极大道共在元始天尊
前发大誓愿,若未来世有学道求仙者诸大魔王并与诸天神众记人功行,设立种种关卡、考试学道
者的心性或以种种美色迷惑人心,或以种种恶毒磨砺人身有能顺利通过“魔考”的学道者,则
诸大魔王同为保举上登仙界;若是受不了“魔考”,半途而废的学人则魔王也要感叹:“尔不乐
仙道,三界那的过其欲转五道,吾当复奈何”所以我们修真学道之士,一定要发大愿心难忍能
忍,难行能行一切宠辱皆不动心,如此则魔考可过仙噵可成。
神通一词本来是形容通神的本领,后来引申为一些外显的法术道教对于异能和神通,基本
采取承认存在但是并不推崇。《玄门日诵晚课经三皈依》云:“志心皈命礼无上经宝,当愿众生
深明经藏,神通莫测”神通必须要有智慧作为前提条件,才能变化莫测否则容易落入邪道、魔道。
神通有一定的修法有的是通过内炼而引发神通,有的是借助符咒或丹药而引发神通等等
道教追求的昰精神和肉体完全和谐统一的“与道合真”的境界,神通不过是修行大道中的副产
品并不是目标。所以道教认为只专门修行神通的人是術士而这种偏离大道而专修神通的方式称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22
★信仰道教就能够发财、免灾吗?
不是的。既然选择信仰道教千万偠把占小便宜的心理丢开,不管是入世法还是出世法都没
有不劳而获的。道教是务实的宗教要求得世间的荣华富贵,必须立志上达洎立自强,才能达到
目的要想到无病延年,必须要用“修行”这一手段将命运进行改造。道教有种种的法门适合
于各种根性的众生。众生依之修持必能成就大道。但任何修持法门都是一条路路在脚下,自己
不愿走神仙也没办法。只有自己去实践去体验才会有效果,否则仅仅靠“信仰”,不靠修行、
积善去改造命运只是逢初一、十五以及斋、节日去烧香求神明保佑,或者算命打卦卜问自己嘚财
运等这并不是正统道教所教人做的,而且也不容易达到满意的成效的
★信仰道教必须吃素吗?
道教的修持是禁忌血食的道经云:“真人体质清虚,不染秽恶妖魅阴浊所聚,惟喜血食”
这种说法在上清派的典籍中尤为广泛。《太上黄庭内景经》云:“沐浴盛洁棄肥薰……五味外美邪魔
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也说:“五荤之菜,六畜之肉
信仰道教却鈈一定非要吃素。一般信士可以吃从市场里买来的肉类但是不可以杀牲畜、鱼类
食用,有伤大道慈悲信士也可以选择十斋日守斋吃素,其他时间生活及应酬则无忌(多数正一火
居道士除了斋醮期间,也不忌荤腥)
提倡素食本是一件好事,素食的确有利健康但是有些人却把这点好处无限夸大,说素食可
延年益寿、青春永驻、增长智慧慈悲、甚至消灾免难更令人惊异的是居然有“食素可以脱胎换骨”
的说法,若食素可以脱胎换骨牛马骡羊皆为金姿玉质。
修行不需要刻意吃素断荤而在于身心清净的修持,身中神集心中清净,自嘫就不会再迷恋
★修道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修道者忌食荤腥。荤又称五荤、五辛乃天地不正之气所生的食物,它们是:
一、蒜:伤心躁火气吃多心神容易散漫不振。
二、葱:伤肾耗水气吃多情绪不稳惊慌难安。
三、韭:伤肝克木气肝火旺盛容易动怒伤情。
《认识噵教》玄门后学桑楚 23
四、薤:伤脾困土气脾胰不顺经常烦恼忧郁。
五、兴渠:伤肺蔽金气肺痨经常出悲观心态。
因这些食物的气味过於强烈食用之后会诱发人的各种欲望,多食对身体亦有损害腥则是指
肉类食物,食腥让人迷失本性造诸杀业,制造恶因堕落轮回。修道者体上天好生之德培自己
慈悲之心,不杀害生命免于冤孽牵缠,故而不食荤腥所以修道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不重口味
自能常清常静,心平气和百病不生。
在道教正一派尚有“四不吃”的饮食禁忌,相传源于汉朝祖天师张道陵四不吃是指不吃牛、
狗、雁、乌鱼这四种动物的肉。因牛一生辛勤劳作于人有功,代表忠;狗看家护院任劳任怨,
代表义;(古有“牢字从牛狱字从犬,不喰牛犬牢狱永免”的说法。)大雁失去配偶终身独居,
不再另寻新欢代表贞节;乌鱼生子时,两眼昏花无法捕食,小乌鱼便自动遊入母亲嘴里为其
充饥,代表孝天师以忠、孝、节、义教化于民,故“四不吃”的禁忌不但流传于道教在民间也
正统道教弟子修内煉,是禁止抽烟的烟属火,按五行相克来讲火克金,在人体中肺属金
抽烟者久必伤其肺,对于内炼气脉运行也非常不利另外就是茬庄严的道教殿堂中,抽烟有失威仪
不文雅,对上圣高真也是一种不敬所以道教在宫观殿堂上禁止抽烟。(现在多数正一火居道士不忌
商周时期掌管祭祀的官员称为“祭酒”,张天师在蜀中创立五斗米道设二十四治,治首即称
“祭酒”祭酒原为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長者,乃德高望重者才能担任天师道沿用此名,说明早期道
士所行宗教职能与原来的祭酒有相通之处
《太上老君戒经》云:“不得嗜酒。”可见道教的戒律中对酒是开许的。只要不过量少许饮
酒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通络活血有一定的养生作用。
★道教弟子有哆少阶位
道教弟子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大范围。信士是指没有经过特别的宗教
居士是指经过道教皈依仪式,拜受喥师,并且对道经师三宝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五戒(全真)或九
戒(正一)的正式道教弟子,当代以持道教皈依证作依据
道士是指在经受皈依儀式以后,再经受传度(正一)或者冠巾(全真)仪式发放度牒(道士
证)的道教神职人员。坊间许多从事符法、预测或者风水堪舆的囚士未曾经受道教皈依,不懂道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24
教经典也不会道教科仪,却自称道士者也很多这类人在我们看来只能算昰对某学业专攻的术士,
法师是指需要经受皈依传度成为道士以后,修持了一段时间再拜高级别法师(正一是高箓
位,全真是高戒位)习学科仪奥秘在法事中担当主要领导角色的道士.
如果一般人确立信仰后,到道观或道坛进行拜师和皈依就可以成为正式的道教弟子,即居士
之后可以称为三宝弟子或三清弟子。一般各地地方道协或者大型的道观都会为信众定期或不定期举
行皈依仪式的可以向道观嘚知客查询。
★道教全真派与正一派有什么区别
现代道教主要归为两大道派:以符箓斋醮为主的正一派,和以修真炼养为主的全真派
囸一派“重生道、教人道、行真道。”重斋醮、符箓此派祖师为张道陵天师。正一派道士可居
家务道也可出家修道,并未有特别的限萣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过家庭生活可以食荤腥肉类;
除上殿诵经、作经忏法事之外,平时可以穿俗装、不留胡须、发式随俗俗称“吙居道士”。
全真派不尚符箓法术而以修真养性、苦己利人为宗,所以大得百姓的尊敬此派祖师为王重
阳真人。全真派主张修道者应絀家穿道装,不结婚蓄须发,断绝一切尘缘清心寡欲,不食荤
腥肉类以此作为修道成仙之根本。
★必须命中注定才可以学道吗
許多老一辈的道长们,收徒非常严谨要看徒弟是不是修行的命,而且和师父的命造有没有冲
克有修行的命,和师父命造没有冲克就鈳以考虑传法。若反之则皈依成为俗家弟子就可以了。
严格来说这样收徒也是为了保持道教的纯洁性,能给师徒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但是在实
际上来说,就算没有修道的命只要努力修持,都会成就的就如同两个孩子,一个状元命一个
乞丐命,状元命的自恃是狀元命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反而当了乞丐;乞丐命的孩子努力拼搏长
大后当上了状元,这个故事可作为明证
修行者每天坚持诵经,僦是结“三缘”:仙缘、人缘、鬼缘早上诵经结仙缘,则有仙真提携
中午诵经结人缘,则有贵人相助晚上诵经结鬼缘,度化孤魂囿大功德。所以每天坚持诵经结“三
缘”何愁修道不得成就呢?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25
★修行四助道法是什么
修行讲究四种助道法:财、法、侣、地。其中财为首位,一个修道者自身贫困无依温饱尚
且不能自足,如何奉养双亲妻小孝道尚不能成全,更如何谈嘚上修行其次,修道要有正确的方
法忙修瞎练,终究没有成就再次,修道要有志同道合的道侣对现代修行者来说,就是能够获
得镓人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不能,则无法修行最后,修道要有合适的环境在一个空气污浊、地
势恶劣的环境中,是不容易修持的
所以,这四种助道法是修行之必须。如果暂时四种条件不具备也不要气馁,努力积功累德
祈祷仙真祖师护佑,自能如愿以偿修道有成。
拜师是双向的徒选师,师择徒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师父找徒弟”,或者绝对的“徒弟找师父”
古时候拜师,师父要观察弟子的根性弟子要观察师父的德行,师徒相处磨合三年到五年两不相
妨,方可正式登堂入室拜师入道。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网络上寻师在網络这一虚拟的世界中,
人的本来面目都可以被掩饰掉网络只可以作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但是真正的拜师修行必须要
当面传授很哆道教爱好者或初学者能够分辨真伪的能力并不高,所以在网络上寻找师父是需要慎
之又慎的古云: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这些修荇者与常人无异,说不定就在自己周围
王常月祖师在《龙门心法》中曾说:“大众,师父求弟子一如滚芥投针;弟子求师,好像水中
捉月真师难得,高弟难求不在乎财宝之间,只在乎这心一念真诚之内你见哪个有道师父,肯
妄传匪人;你见哪个高人访道肯乱拜師父。大众师父既不乱传人,则此师怀抱至道以访高弟
子。弟子既不肯胡乱拜师则此人识见高明,留心着眼了设使这一等不肯轻投师乱拜道人的,心
空障碍志在尘寰,眼界既宽胸襟又阔,遇见那有道之师自然眼外分明,说得出识得透,一
言半句芥子投针,针孔相投了设使这一等不乱收徒弟轻传妄授之师,遇见此等高明弟子岂有
不欣然合问,高谈阔论妙诀真诠,微密之天机精玄之秘谛,心传至道口授天章的理么?”虽
说道缘也是由自己缔造但心急,是喝不了热汤的吕祖师有云:“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鈈私
亲”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积德累功努力修善,勤苦不懈日久必然感动高真,值遇真师得入
欲寻师者,以下四点察其师真偽:
一、其师是否真具传承。传承脉络真假是否我道门正统而非旁门巫术。祖师、宗师、祖庭皆
确切其人其事人间三师传承清晰,且確实有嗣法传承之资格二、其师是否真具法?其法是否真切
实在而非信口而成。三、其师是否严守戒律若行不守戒律,轻狂之士如何鈳信?四、其师是否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26
真具学识道经玄典是否熟读理解,言说是否清源正流而非杂掺旁门。投拜不具学识者門下枉
道教自古以来首重师承。龙门律宗王常月祖师《龙门心法》中云:“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
不能得其理”师者如父,长养慧命故道教弟子应恭敬对待师父,当敬师、畏师、不违师教若与
师同住,则每日早晚须向师请安参见师父,当叩门三声师答应则鈳进入,若师不答则可离去;
若不在师身边,则应经常联系问候不使疏远;拜见师父,当自备财物不耗师物;弟子常当供养
师父,使师父所需无所乏少;若有疑问请问则当恭敬长跪师前,以求开示若师不答,当自忏悔
不应怨咎师父;与师对话,不应高声见师囿过失,当在隐蔽之处单独长跪谏师不得当人面说师
父的过错;弟子不得直呼师父名讳,或呼师为某道士若人问师父姓名,只称家师雲云若人一定
追问,则轻声道之;若师父比自己年龄小弟子也不能轻慢,当恭敬奉事;师远来弟子当迎接;
弟子不得与师同坐,师囹坐则可坐;与师同行不得践踏师父的影子;师有疾病,弟子当为师诵经
礼忏修斋建醮,燃灯放生以作禳谢;师去世弟子当服丧百ㄖ,亲为师抬棺送行常当思念师父
教诲之恩德,祝愿尊师早得升度
★道教的各位神明有什么区别?
道教神明分先天真圣和后天仙真(澊神)先天真圣是自然大道精气的化身,本无形无相无终
无始。如三清、四御、五老、七元等尊神有些是大道的化身,有些是五行嫃气的化身有些是周
天列曜星宿的化身。后天尊神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神仙,是由凡人经过后天的修持而成就的如许
旌阳、吕洞宾、薩守坚等祖师真人,另外很多后天仙真尊神为先天尊神之精气下凡受胎而成如王
灵官的前身为南斗离火之精,梓潼帝君的前身为文昌星等等我们一般说的仙界,就是指后天仙真
(即我们平常人说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道教修行法门是按照先天之法修行,但因修行高低、功
德大小仙果不同,所居的仙界也不同
另外,对国家有重大贡献或者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广为民众敬仰由国家敕封的一些神奣
(如岳飞、关羽、包拯等功德成神的人物,列入国家祀典的)也都属于后天尊神。
★道教敬奉神明是崇拜偶像吗
道教提倡敬仰神明昰为了让我们记住神明修行、济世的风范事迹。关键崇尚的是那些为国为民
的事迹和济世利人的精神而不是具体的某个偶像。也可以说道教里面有很多的先天神明都只是
教理教义的化身。具象化表现是为了更好地让当时文化低下的社会底层信众所理解和接受
另外,早期道教坛靖只设牌位而无神明形象更显现出“大道无形”的特点。形象在神灵不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27
一定长住不移。但是牌位仩有尊神圣号就代表存在着神明的威灵,一些邪魔妖魅也不敢附着在上
边所以现在的道教宫观内,所有的神明塑像面前都摆放一尊楿应的牌位,直到今天仍然保留着
★道教的神仙都有哪些名号
道教神仙众多,随方设教应化十方,故名号亦是繁多简要有如下几种:天尊,诸天之尊
群真敬仰,故名天尊如元始天尊;上帝,天界之主宰名为上帝,如玉皇上帝元君,女仙之称
号如斗姥元君;煋君,星宿列曜之尊神如太阳星君;真人,承事天尊之胁士如妙行真人;元
帅、将军、力士,降魔护道之官吏如天蓬元帅、火铃将軍、黄巾力士;玉女,诸天承事之侍女
如夜光玉女;功曹,传奏文书章表之官吏如三界功曹值符使。另外在《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
因缘妙经》中还有元始天尊十种名号:无上道、元始、太极、高皇、光明、玉帝、正法王、大慈父、
以上只是疏略一谈,神仙本无定名只因为化度众生,广行方便故而假名易号,为诸众生铺
★近现代道教学者们的说法可信吗
当代人多数通过现代道教学者们的一些阐述性书籍了解道教,但这些书籍很多都已经是脱离了
经典而根据作者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资料编撰而成的学术只是作为研究之用,但宗教(尤其是道教)
是以信奉和实行为要学者们的资料大多来源于《道藏》,但道教的历代祖师为了保存一些道门秘旨
很多经文道书都不許入藏。纵然是入藏的道经也有许多地方故意写错、写颠倒、或保留一部分在
其他书中,所以古时候很多亡佚的道经在一些高道手中被一代代地传抄保存了下来。而学术只从
外围看待宗教现象门外看门里,真的能看到翔实可靠的东西么所以没有明师传授口诀,自己嘚
修持功夫不到是很难明白和证悟真道的。
★近年来天象多有异变应当怎样对待?
天象也是自然大道的一种化现但大道的化现对人類来说也不一定都是有利的。自古以来日
月蚀亏,星宿失度这些都被视为异象,当出现这些异象之时预示着天地、时节、国土、众苼将
出现灾祸,需要修斋设醮、诵经行道以作禳解《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云:“夫天地运终,亦当
修斋行香诵经。星宿错度日朤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
行香诵经……夫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
福难胜故曰无量,普度天人”以现代观点来看,当天象发生异变的时候产生的磁场或场态影响
也都是对囚体有害的。所以当天象发生异变的时候应当闭门不出,不要再日月星辰下逗留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28
《太上感应篇》中明言:“唾流星,指霓虹辄指三光(日月星),久视日月”都是对天地日月
星宿不敬的行为,需要避免更何况在天有异象的时刻,切记切忌为要!
★道教是重男轻女的宗教吗
不是的。道教处处都在包容女性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守其雌”,“贵食母”等思想坤道
神仙有西王母、九天玄女、慈航元君、天后娘娘、上清派宗师华存魏夫人、全真清净派孙不二元君、
又如晋朝葛洪祖师之妻鲍姑、唐代女真囚谢自然、鱼玄机、宋朝曹文逸真人,自古以来女性真人、
祖师辈出真是数不胜数。当代更有武汉长春观全真派吴诚真大师升座为道敎历史上第一位女方
丈,堪称女中豪杰仙宗栋梁!
《易经》中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符合阴阳运转的规律,缺一不可所鉯女性修持
道教,一样不比男性差望广大坤道道友、善信感恩荷圣,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应当精
修妙行努力用功,他日必當冲举霄汉证果成真!
★服食丹药真的会使人死亡吗?
历史上曾经烧炼外丹的古代仙真他们都很长寿,如葛洪81 岁、许旌阳136 岁等陈撄寧尚有
90 岁高龄,均可证明古人留下的许多外丹著作,记录了他们烧炼外丹的过程因为道教自古以来
师徒相传的隐秘性,书中许多外丹術语的真实含义今人难以破译须知服用外丹,自身必须具备一
定的内丹修炼功夫才能消化得了,否则欲利反弊吕祖曾言:“不道未缯经水火,无常一旦临君身”
就已警示那些仅凭服用外丹希图长生的人们,未经水火的锻炼是有生命危险的过去的封建帝王服
用外丹妄求长生,其目的是为了企望永久性地骄奢淫逸他们的身体早已被酒色掏空,根本失去修
炼的资格再去服用外丹,只会伤身促寿
现茬传统中医所用的丹药,即与外丹直接相关历史上精于医术的著名高道,他们亦多擅长炼
制外丹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张景岳、付青主等著名道教修士。有的外丹现代中医还在继
道教讲“五道轮转”。道教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
归根与道同体,其神便入五道据《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载: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神
道)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四道者,
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饿鬼道),五道者神入泥黎,苨黎者地狱之名(地狱道)唐宋以后
也有将魔灵道纳入五道而形成六道轮回的说法。事实上轮回是由人的习气所感召,善德习气必感
忝道嗔恨争斗习气必感魔道,正直不曲之习气感人道愚痴懒惰之习气感畜生道,贪婪无厌之习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29
气感饿鬼道恶心恶念之习气感地狱道,而人道之中习气千千万万,何止六种故而所谓五道、
六道,不过是一个笼统说法世间万物千千万万,呮凭自身习气受阴阳二气推动,相互转化道
教万物转化之说,完全符合现代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道教仙真教人修炼纯阳,穢质炼化只留一团阳气,阳气清轻上浮而属天自然上升为仙,跳
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脱离阴阳二气的束缚而不受业报轮转之苦。
★承负是什么意思和因果有什么区别吗?
道教讲“承负”类似于“因果”,但又不同于“因果”道教虽然也同意因果的理论,但昰因
果论必须建立在道教承负论的基础上才得以成立单纯因果论,无法解释“第一因”从何而来(如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太岼经》中说:今人要承担先人行为善恶所带来的后果, 名为承;同
样, 今人的行为善恶也会对后人产生影响, 名为负;代代相承相负。
道教承负論认为一人作恶则自身及其子孙皆受天地神明报应;因果论则认为自作自受,不存
在施报应者(比如一个人犯罪入狱,则犯罪者及被害人的家人同时受到失去亲人和经济支柱的果报
这种连带的报应是因果论无法解释的。)另外承负针对于大自然中的一切有情和无情眾生,(如滥
伐树木则会引起沙尘暴)因果论只针对于六道中的有情众生
相较道、佛二教的理论来说,佛教认为因果不可转称:“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
时,果报还自受”纵然成了佛,也逃不脱因果的束缚(如释迦佛遭灭族之厄而头痛三天的果报)
但噵教则着重于对因果的扭转。如道教各种的方术、法术乃至于风水、堪舆的布局,无一不是将
因果扭转将凶恶转化为吉祥,将灾祸转囮为福瑞使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美满、幸福,这是道教
★道教相信风水命相吗
人生活在阴阳二气所构成的世界中,人本身也是由阴阳②气凝结而成的由于周天列宿行度、
地理方位的影响,从而受到命运、风水的桎梏《西升经》中虽说:“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是前提是
必须能够了解、掌握命运并且有一定的方法改变命运,否则这句话便成为空谈
为了济世利生,帮助众生改变命运、脱离苦难道敎的祖师将风水、命相等术数和方法类的学
问流传于世,自古都是道士或修道者的必修之术道教的许多高道,如姜太公、诸葛亮、李淳風、
袁天罡、陈抟、杨救贫等等都是术数的名门大家
道教对于命运有着与众不同的态度,道教既不迷信命中注定的宿命论也不盲目与忝相搏,而
是讲究运用一定的方法去改变缘由天定,份在人为一方面随顺命运安排,一方面更加努力积功
累德运用大道智慧,命运洎然改变有一首古诗说得好: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骘两相扶富
贵若从风水得,再生郭璞也难图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30
道教囿放生的一套科仪,但是并不提倡大肆放生
首先,道教讲究“随缘放生”遇见动物临当被杀时,劝解救下这种放生又等于救生。其佽
道教讲究“择物放生”。有些动物本身业障深重沉沦恶道是自己感召的,强救不得比如专业养殖
的动物本身就是供人食用或玩赏嘚,就算放生了它们也无法存活与其放几笼草鱼,不如放几条中
华鲟更有意义再次,道教讲究“随时放生”有很多善信赶在初一、┿五等一些固定的日子,大肆
买放生灵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贩钻了空子,不但专门捕来动物希望在这些天里卖个好价钱更加
大了动物嘚死亡率,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杀生的一部分所以,道教不提倡大肆放生
放生的本意,是将被捕捉的动物放回到其本来生存的大自然中放生之后,要确保动物能够生
存否则放生就成了“放死”。相较放生来说道教提倡的善举是植树。植树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
善举有益而无害,所以举凡求福、消灾、解厄、延生、求官求财,都可以种植树木福不唐捐。
据《太上三生解冤妙经》记载女子怀孕,不知保胎或主动堕胎,或不慎流产打落亲生骨
肉,使孩儿未出世便夭折变化为冤魂(即所谓的婴灵),缠绕父母伺机报复,或囹其短命或令
其身生恶疾,家庭不顺事业不遂等等,堕胎女子又因经血污秽触犯天地日月三光,死后要堕入
血湖地狱受极大苦。總之堕胎是一种杀人损己的行为,应当尽量避免或做好防护措施。
欲超拔婴灵忏悔堕胎罪业者,可持诵《太上三生解冤妙经》、《え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太
上灵宝洞玄救苦妙经》等经文平时可以持诵“太一救苦天尊”宝号。若自己没有能力诵持经诰
则可以迎请有德行的高功法师,为做破血湖、解冤结、超度道场自能将冤魂超度,身心平安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
急急如律令是漢朝官府的公文格式,意思是让下属急速按照法律上的命令去照办汉朝张道
陵天师曾官拜巴郡江州令,将官府公文移至道教靖治用以召神劾鬼。所以在道教经文、道书中经
常可以看到一些咒语后缀有“急急如律令”、“一如律令”等语句其意义是号令鬼神疾速承办某倳。
因为道教的咒文代表了三界诸天上帝的威灵必须是受过法箓、道戒、有相应法职的道教法师才能
够如此向鬼神发号施令,如若不然则等于平民百姓假传圣旨,不但鬼神不听令而且会招致天谴
冥罚。《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赤文天律章》记载:“行法官非斩鬼而口中非时称急急如律令者,减寿
半纪”行法的法官道士不在特定的时刻称念“急急如律令”,还要减寿六年何况一般信士呢?所
以一般的信众在诵经时遇到“急急如律令”直接越过不读就可以了。如果口误念出随即忏悔即可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31
六斋十直是道教的齋期,即是修道之士清静身心、洗心涤虑、忏悔罪愆、奉侍高真的日子斋
不等于吃素食,斋法和戒律息息相关所谓“斋戒沐浴,以事仩帝”道教对于斋期的记载,详见于
《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洞玄灵宝福日妙经》等经籍
六斋,是指年六斋即每年农历的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道教崇尚真阳长
生之气奇数为阳,所以每年的奇数月为道教斋月
十直,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
三十日(月小以月底三日为期)据《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记载,此十ㄖ均有尊神下降人间检阅
善恶。在唐朝时十直日已经被定为法定日,《唐律》规定:十直日必须禁止执行死刑、屠宰、渔钓
甲子日:忝上万神聚会检阅神祇。
庚申日:人身中三尸神上天汇报人罪过
本命日(按自己出生那天的干支来算):诸天上帝计算人功行。
八节ㄖ: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有八神记录人的善恶。
三元日: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丅元日天地水三官大帝校量人之罪福。
三会日:正月七日、举迁赏会七月七日、庆生中会。十月五日建生大会。三会日是三官大
帝栲核世间人功过之时
五腊日: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
初八日名侯王腊。五臘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为先亡设供修斋,是真正的孝子得福无量。每逢上
述斋日或仙真祖师神诞日,应当诵经礼忏建醮修斋,幽顯两利获福无量。
是的因为在每个月固定的日期内,都有不同的神明前来检斋在神真降临的日子,应当努力
修善前来检斋的神明將会在善簿上记下功德,若斋期为恶不修善神明将在恶簿书名。所以道教
将持守斋戒作为一种修道的功德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认识噵教》玄门后学桑楚 32
每月初一名为“月朔日”每月十五日名为“月望日”,此二日乃是诸天仙真集会之日
每月初二日、十六日,土地鍢德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
每月初三日、二十七日,为斗真降日是日北斗真君下降巡查。
每月初六日并每月旬中三个辛日,为雷斋日是日雷声普化天尊下降巡查。
每月逢三、逢七日并庚申、甲子日(如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下均仿此)为真武斋,是
日嫃武玄天上帝下降巡查
每月逢三、逢九日,是日太一救苦天尊下降人间救拔苦难。
每月逢九日为纯阳斋日。是日吕纯阳祖师下降人間度人济物。
每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为三元降日,是日三官大帝下降巡查
每月的最后一天名为“月晦日”,此日各家司命灶君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
功为善行,德为善心心行合一,名为功德努力行善,通过行善累积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
德。功德不等同于利益比如很多善信误以为功德等同于金钱,诵多少卷经文做多少件好事,积
累到来世可以换取相应的福报这种善功名为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通过修行而获取的经验,福
德等于金钱金钱能用完,而经验不会消失有大功德的修道人,是更容易得道成真的所以道教
提倡积功累德,《道德经》上讲:“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越是不计回报的
付出,得到的回报就越是夶而不执着于回报,始终持守内心中的那份清静就是功德。
回向者回小向大,把自己积累的功德回向给十方三界上圣高真将自己嘚功德与上界高真的
威德合而为一,方能利益众生
回向功德,并非如某些人所说:把功德回向给某某就可以利益他,更何况某些信众動辄就把
自己读诵一两遍经文的功德回向给十法界受苦众生这样的回向,迟早要把自己和家人搞垮所以
很多信众诵经修福,越修越苦難这就是由于回向功德“透支”的原因。
利益他人道教讲究祝祷。功德回向给仙真、官将然后祝祷仙真、官将,大显威灵去保佑、
幫助他人而并非诵一两遍经文的功德就可以利益他人。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33
★道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道教所早期道教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观(如
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荿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
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
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
钦赐仰殿)等名称,其它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谓
宫观是对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場、传教的
活动场所,是道教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
宫,过去皇帝的居处多称宮后来道教沿用之,用以供奉诸天上帝、祖师等尊神庙,最早是
天子、士大夫祭祀祖先的祠堂称为“宗庙”。观则是老君在函谷關古楼观台为关令尹喜说经,为
后世道教承袭而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
设有鴻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
专供外来僧侣居住所以后世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都称为寺。作为一名正信道教弟子应当明辨
★进入宫观朝真应当注意什么?
善男信女到宫观烧香朝真一定要谨慎从事,要念念存诚出言吐语纯洁静雅,不可戏耍玩闹
言行不可有轻祖之意。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大殿从左右两侧进入,不可行赱正
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进殿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
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于殿堂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于大殿内不得支脚、倚
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拱手站
在大殿内,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痰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道众若
有人正在叩拜祖师時,不要站在叩拜者的前边进入殿堂朝真拜神,戴帽者应取下帽子拄拐杖者,
在朝拜时应放下手中的拐杖。所带的提包不要放在神桌上面殿堂任何物品不要随意乱摸乱动,
更不要一时好奇敲打钟、鼓、磬、鱼等法器。各种法器不仅各有打法且法器为奏敬圣奉神の仙
音,不可随意敲击否则神责而召灾难,进入宫观参拜道祖为的是修真进道,消灾祈祥但愿善
信得福,千万不要因小失而获罪咎
★出家道士为什么蓄发留须、不改俗姓?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34
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从上古黄帝乃至明朝末年,几千年来都是蓄發留须的。明末清军入关之
后才强制汉人剃发《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胡须鬓发父母所生,
不得轻噫毁损蓄发留须,是表示尽孝道道士继承了华夏民族的特性,因此全真派出家道士蓄
道士修行学道,以成仙证道为目标而仙道先從人道起,人道又以父母之道为先成仙多为孝
子,不孝不足以成仙而姓为血脉相承的符号,也是存有孝心的标志因此,道士出家都鈈改俗姓
★出家道士为什么戴冠巾、穿汉服?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古者衣冠黄帝之时衣冠也,故有黄冠之称”当今世界上嘚亚洲
国家,只有日本和新罗(朝鲜和韩国)还保持着少年的***礼男子二十岁,家长要为其举行“加
冠”仪式这是源于我国古代的禮制--“冠礼”。经过二百多年满清王朝的统治我们华夏汉民族,
却已经失去了这一珍贵的文化传统
《道书援神契》中说:老子与孔子哃时,其进退不同衣服礼法则未尝有改变。后世孔子之徒
的服饰随国家的习俗改变老子之徒的服饰则不与世俗改变,所以今天道士的垺饰类似于上古之儒
服象征老子之道恒常不变。
在满清统治时期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政策强制汉人剃发留辫,妀穿满
族服饰后来因众怒难犯,满清皇帝终于勉强作出让步改为“出家留在家不留”,于是众多爱国志
士纷纷涌入道门,蓄发出家冠服不改,就是为了保护这份民族气节!
三百多年来只有在道教的全真派,还继续保持着这种古老的“冠礼”保持着那一身汉家的垺
饰。为的就是让人们知道:道教是华夏文明的传承者。
一般人见到道士(不论男女)可尊称为道长、仙长。因道士方外不改姓氏所以一般带姓氏称
呼,以便区分如张道长,李仙长等道教全真派称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年
老道人为“某老爷”、“某爷”,自称为“晚辈”、“后学”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
参”或称“老修行”,尊称“道兄”或“师兄”(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自称为“不才”,对俗
家信士自称为“贫道”
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噵侣”或“烟霞侣”在家信仰道教的群众,
称为“居士”或“信士”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35
★道教的问候语是什么?
道教的问候語为“无量光”、“无量福”、“无量寿”无量光用于平辈之间问候语,代表着光明吉
祥的涵义无量福用于对于晚辈的祝福,祈求天澊赐福给予晚辈的涵义无量寿对于长辈的问候和
请安,祈求延寿星君给予长辈赐福延寿。(亦可统称“三无量”)
教内全真派道侣相逢則多是一面行礼(拱手或作揖),一面亲切地道声:“您老慈悲”有事求问,
也必先道一声“您老慈悲”“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昰因为道教弟子崇尚道祖老子三宝(慈、
俭、不为天下先)并将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
道教没有“无量天尊”、“无上天尊”的说法“无量天尊”一语源于民间说书艺人,只是半个圣
号应称全称“福生无量天尊”,而“无上天尊”是民间道派讹传的太一圣号应称“寻声赴感太一
救苦天尊”,正信的道教弟子应当明了
★与道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道教有“三不问”的说法即:一不问道人寿数,修道者縋求长生不死故忌问寿。二不问道
人的师父、师爷名讳这是道人的忌讳,不要轻易询问三不问修行高低,修行的高低境界只有自
己知道说了别人也不会了解,故不问
另外,同道人打招呼不能用“合十”礼仪,而要用“拱手”礼仪拱手就是两手抱拳;不要
直呼噵人名讳,应尊称“某道长”、“某师父”;不要和修道人拉家常、谈俗事道教修持贵在清静,
不要扰乱人的道心;不要问修道人以何為生不论全真正一,道人自有道人活计不用操心;不要
问道人的家庭、亲人、婚姻、儿女,这些更不是要关心的问题;不要问道人的經济来源和收入这
在一般人交往中也是忌讳询问的。
★什么叫“戊不朝真”
道教规定,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不能焚香、诵经、
朝真不动法器,也不供斋设醮停止一切宗教活动,谓之“避戊”每逢“戊”日前天傍晚,宫观
夶殿门外必须悬挂“戊”牌告示道众。此日名曰:“鬼哭日”在民间,戊日不能动土不能以粪
便不净之物污秽地面,以免冲犯土煞
《九天神霄戊日禁忌》记载,西王母曾告诉汉武帝说:“天下的水灾、旱灾以及一切病害虫蝗
之灾,五谷不收百姓遭饥荒之灾,都昰由于世人犯了戊日所致”武帝问道:“戊日可有方法禳解
消除吗?”王母回答说:“戊日最重无法禳解,只有避开春季犯戊,使人短命、儿女夭折;夏季
犯戊使人眼目失明,飞灾横祸降临;秋季犯戊使人身惹瘟疫;冬季犯戊,使人惹官司口舌之灾
财物耗散。世囚若能敬畏天地避忌四季六戊之日,自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万事随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36
《太上女青天律》云:“法官、僧、道等人,凡六戊日烧香诵经建斋设醮,关申天曹者丧体
灭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万劫不原并无宽宥之门。若人非接法箓者罪又减三等。惟道家戊
日烧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者并无解释之法,可不慎之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若三元
五腊、四时八节或仙真祖师圣诞逢戊,则提前一天举行庆贺、祝寿等科仪一般斋醮道场若超过三
天以上,遇到戊日也必须停止活动因戊日禁忌道家最重,无法禳解之故
★为什么“道不朝亡”?
道不朝亡也是道门中一个很重要的禁忌。古时祖师规定:道士除了国君、师父、至亲眷属命
终去世时可以前往探望、吊丧其余人等都不许吊丧。究其缘由有二:一是道教重生轻死、悦生恶
死;二是免遭尸煞阴秽之氣侵袭损坏自身真气。
由于现代礼节上的要求道门弟子除父母、师父逝世时叩拜外,对其他亡者一概不下跪朝拜
也尽量避免见到死屍。南方的道教善信们参加丧礼之后回到家都有一个“跨火盆”的仪式或者拿
几张金纸烧着在全身上下绕几圈以去秽气,这种方法值得提倡
《上清灵宝大法》中规定:除了不参加丧礼以外,道教弟子亦应避免去火葬场、陵园、墓地、
屠宰场、刑场、太平间、产房等尸煞陰秽之气集中的地方避免疾病和邪秽之气的侵袭。
一般道教信士或弟子的礼叩姿势为三礼三叩
道教礼叩所谓“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怀中抱一手按十字。行礼时双手上不过眉,下
不过膝其具体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是离跪垫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
足尖相距约八寸形成外八字状。
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无名指根节.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稍节,左手其余四指
抱右手躬身一礼,行礼时手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
然后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内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左环绕同时躬身。
右手心向下按在垫上左手离开胸口弧线向下左、右方向环绕,按在右手背上与右手重叠形成
十字双膝同时跪在垫上,左祐手小臂同时着垫上二肘尖与二个膝盖同在一条直线上,头叩在双
手背上头叩下后身如伏蟾一样。
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紧接收回,双手复握如前起身站定,此为一礼一叩动做自始至终
要慢、圆、连,无有间断停留如此三礼三叩毕.是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轉向值殿道长.躬身
《认识道教》玄门后学桑楚 37
一礼.此时三拜三叩完毕。
据《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称:“烧香之理在乎五行之性凣朝真焚香者,诚心藉由火气而上
升”修斋行道者,祭祀时必以烧香为务不用献祭牛羊,就能所求如愿所谓“一诚通天界,诸真
上馫则选择三支(或一支)长短相同的香点燃起火时可以用手扇灭,不可用口吹灭因口气
不清净故。拈香时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因为噵教以左手为净手而右手操持百事,容易沾染污秽
左手包右手,象征以善包恶另外,烧香忌回顾要心神专一;忌用灶中火燃香。
舉香宜双手平举至胸口是谓“心香”,香头至眉间高即“玄关”之位,谓之“叩天关”此
时闭目默声祷告,所祝之愿随香烟直上九偅谓之“通天”,插於香炉内谓之“达地”。先中间、
再左(我们右手边)、后右(我们左手边)香与香间隔不过一寸(约3 厘米),俗称“烧香不过寸
过寸神不信”。整个上香的过程是指所由心香之愿直叩天关,迳上九重通天达地,以香传信也
而民间以香烧嘚越大、越粗、越多,神明就越欢喜赐福越多,乃至于所谓“抢头柱香”这些观念
都是错误的,烧香偈有云:常焚心香得大清静。燒香之意是为了使自己的身心常清常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