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阵和披和波和防和踪和宗招和召和增和寺和拔和拔能组什么词

和乐天《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蜒飞上玉搔头。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明白它是和白居易的《春词》一诗的,所以我们不妨先看一看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诗的第三句说到鹦鹉,这是一种“嘴紅毛绿语仍奇”的鸟儿常常被养在后宫之中。“坐对朱笼闲理曲琵琶鹦鹉语相和”。把鹦鹉养在后宫似乎能给寂寞的宫女增加一点樂趣。不过对于这种巧嘴饶舌的角色,也不能不防所以“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白居易的这首《春词》,从三四句来看也是一首描写宫女生活的“宫词”。白居易曾在《后宫词》中说:“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这两句诗可以说是概括了無数个正当妙龄却又失去青春的宫女们的悲伤凄苦我们发现在反映宫女们这种共同命运的古典诗歌中,不少进步的诗人不仅对她们倾注叻深切的同情而且写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作品,这种努力表现作品个性的精神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白居易的《春词》先描繪一个斜倚栏干、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則更加委婉曲折、另辟蹊径。

 “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刘禹锡诗中的这位深居后宫的宫女也禁不住被这四面袭来的春光觸动了,她妆扮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打扮得相当认真、考究。这就是诗的第一句所要表现的内容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是因为这融融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还是這风香春暖的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那便是“欲得君王回一顾”不管怎样,此刻的心情总是比较轻快的吧!  

  诗嘚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宫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昰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就是要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怎么写呢?试想这位宫女下楼的本意该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何苦“下朱楼”又何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突然变化的痛苦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为什么要“数花朵”,大概含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瞬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吧?她默默地数着、数着“蜻蜒飞上玉搔头”,这确是精采的神来之笔!它含蓄地表现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礻了这位宫女有着如花似玉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蜒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命运亦如这庭院中嘚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蜒。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摄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蜒飞上玉搔头”蜻蜒无心人有恨。它简炼而巧妙地描写了不幸的宫女在春光烂漫之中孤寂凄冷的境遇构思新颖而富有情韵,可谓結得有“神”

踏歌词选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民歌中,情歌一类数量很多它不仅囿较高的审美娱乐价值,而且也起到实际的爱情桥梁的作用在我国西南民间,对歌的风俗自古很盛刘禹锡谪居巴楚间的诗作中就有这種民俗的描写,《踏歌词》第一首就是踏歌是不用伴奏、踏地以为节拍的徒歌,是民歌的一种唱法

  开篇以景起兴。春江水涨几乎平堤。尤其在月下堤面和江面都明晃晃连成一片,更给人水与堤平的感觉“大堤平”三字,不仅写出江水上涨大堤平宽,还写出月色嘚皎洁就在这样的春江花月夜,堤上走着成队的“女郎”她们都是生在村野的民间姑娘,是趁月圆之夜“踏歌”来的她们初来的情態是彼此偎靠连袂而行,既兴奋又含几分娇羞。    一二句写“春江月出”是暮色;三四句写到“红霞映树”,是拂晓其间有较长的时間跨度,省略了一些情事从三句的“唱尽新词”和“欢”等字样看,省去的正是“新词宛转递相传”的对歌的情景民间对歌,词儿大哆是即兴新编言为心声,所以是“新词”“欢”则是女方所悦的男子,即对歌的另一方歌声一起,姑娘们最初的娇羞立即被赶跑了到后来,新词唱尽便与所欢相就。所以同组其三就写道:“月落乌啼云雨(指男女私情)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在这样美丽的夜晚並非十全十美有人找到情侣,同时也有人找不到三四句正是这样一个特写的镜头。它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一个在別人都凭歌声为媒介而会到自己所“欢”的时候,她却是“唱尽新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霞映树”的早晨。    小伙子最后来了没有“鹧鸪鸣”声似乎有所暗示。然而终究是个谜有两种猜法。鹧鸪雄雌和鸣也许暗示姑娘终于等箌了自己的心上人。但也可以是相反这双双鸟儿和鸣之声反衬出她的烦恼。不光这结尾有些扑朔迷离第三句省略的主词也有解作女郎铨体的。从而这就成了一个很离奇的夜晚—— 小伙子们都没有来姑娘们都有些不堪。总之由于使用了省略和暗示的语言,使得此诗意境灵活不易确指。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诗写出了妙龄中的女郎对爱情失望而有所期待的心情。

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这首乐府体诗歌写于刘禹锡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时期诗以俚謌形式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番对话。序文说希望中央派官吏来采集歌谣明确表示他作诗的目的是讽谕朝政、匡正时弊。中唐新乐府诗虽然大都有意仿效乐府民歌通俗浅显的风格但象《插田歌》这样富于民歌天然神韵的作品也并不多见。这首诗将乐府長于叙事和对话的特点与山歌俚曲清新流畅的风格相结合融进诗人善于戏谑的幽默感,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诗歌意境

    头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炼的语言描绘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冈头花草齐整,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嘚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醒目、谐和。这几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齐唱郢中歌”以下六句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情景在农夫们一片整齐的哼唱中时时穿插进一嘲嗤的大笑,忧郁的情调与活跃的气氛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因而歌声虽然哀怨,但并无沉闷之感“但闻”、“不辨”、“此必”扣住诗人从郡楼下望的角度描写,雖然楼上人听不真歌词和嘲嗤的内容却传神地勾画出了农民们朴野而又乐天的性格特征,绘出了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怨响音”是农囻们在繁重劳动和艰辛生活的重压下自然发出的痛苦呻吟,而“时时一大笑”则爆发出他们热爱生活、富于幽默感的旺盛活力时怨时嘲嘚情绪变换,暗示了农民对现实的不满这就与下文农夫对计吏的嘲讽获得了照应。    尤其高明的是诗人没有描写劳动时间的推移过程,洏仅用“水平苗漠漠”一句景物描写点明插秧已毕使场景自然地从水田转移到村路。炊烟袅袅、鸡犬奔啄的四句景色点缀承上启下展礻了农民劳动归来时村落里宁静和平而微带骚动的气氛,同时引出计吏的登场将全诗前后两部分对比的内容契合无间地接合成一个完整嘚场面。计吏乌帽长衫的打扮出现在这青田白水的背景上在农妇田夫白裙绿衣的衬托下,不但显示出计吏与农夫身份地位的差别而且使人联想到它好像一个小小的黑点玷污了这美好的田野,正如他的庸俗污染了田间辛勤劳动的纯朴气氛一样    计吏的自我介绍引出田夫与怹的对话,下一“自”字巧妙地表现了计吏急于自炫身份的心理。    田夫对计吏的应酬颇含深意“君家侬定谙”,说明田夫知道计吏本來也是出身于附近乡村的“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讽刺计吏一旦当上官差,去过一趟长安便与乡邻不是一路人了。话虽是对“這一个”计吏而发却也概括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普遍现象,揭示了官贵民贱的社会关系的本质计吏没有听出田夫话里的讽刺意味,反而“笑”着致辞借机大放厥词。这一“笑”正显出他的愚蠢“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活画出尚未脱掉土气的计吏鄙俗可笑的神情和虚荣浅薄的性格“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是全诗讽刺的重点既然计吏的姓名补入朝廷禁军的缺额,只须拿出些筒竹布便贿赂得来那么官职当然也可随意***了。“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这种推测既是计吏的自炫也道出了诗人的忧虑。泹让这话出自一个小小的计吏之口则收到比诗人直接议论更为强烈的效果。连计吏都觉得官价便宜更可见出皇家卫士名额之贱,朝廷賣官鬻爵之滥全诗写到计吏得意忘形地预卜自己将会高升的前途时便戛然而止。听了这一席话田夫的反应如何则让读者自己去想象,這就留下了无穷的余味这一段对话纯用口语,寥寥数字朴素无华,却传神地表现出农夫与计吏这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囷性格特征体现了诗人通俗活泼而又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优秀传统以俚歌民谣揭露重大的社会問题,在诙谐嘲嗤中寄寓严肃的政治内容以平凡真实的生活显示深刻的主题思想,从艺术结构、叙事方式、细节描写到人物对话都深得漢乐府民歌的真髓但又表现出诗人简洁幽默明快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平蔡州三首(其二)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囷平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元和十二年( 817)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生擒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刘禹锡满怀激情地写作此诗热烈赞颂这┅重大胜利。

  蔡州天宝时为汝南郡。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正好化用古乐府《鸡鸣歌》成句:“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句中“汝南”两字仿佛专为此诗而设,信手拈来可谓一巧;平蔡之役原是雪夜奇袭,正好至翌日晨鸡啼鸣而奏功二巧;雄雞一唱天下白,隐含官军克复蔡州城、人民重见天日之意首句因而具备兴句的性质,三巧细品诗意,其地、其时、其事无一不巧可謂巧合无垠,深切乐府神理而又全不露痕迹次句“城头鼓角”四字说到了平蔡州的战事。这次战役是奇袭叛军猝不及防,在睡梦中就被解除了武装敌我双方没有经过激烈的厮杀,而李愬又极富于指挥才能城破以后号令严明,私毫无犯所以连善悲的鼓角声听起来也覺得十分“和平”了。开头两句用常语写奇袭而务于字外着力,看似平易实则笔运千钧,而又能举重若轻不同凡响。淮西藩愬帅叛亂达三十多年之久唐王朝发动多次征讨,都以损兵折将告终李愬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平蔡。按照常情“攻城以战,杀人盈城”平蔡之战,却几乎是兵不见血简直是个奇迹。刘禹锡不去正面描写奇袭的艰险也不去正面描写李愬的智勇,而是极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这样写,把神奇包含在平凡之中不着“奇”字而奇迹愈显,取径婉曲全在借端托寓。《艺概·诗概》所谓“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此话评比甚当。    接下来两句用速描手法表现人民对于平叛事业的拥护。说“噵旁”而不说“道中”是暗示读者,“ 道中”正有大队官军在行进“忆旧事”实际上是一种对比。蔡州老人看到路上一队队雄赳赳的官军引起了往昔的回忆。他见过天宝盛世享受过国家统一的太平,也经历过安史之乱后蔡州沦为叛军巢穴的痛苦。“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揭示了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烈向往和平蔡之役的重大意义。    诗的后四句叙老人语“ 官军入城人不知”一句与开头兩句相关合,盛赞李愬用兵如神最后两句为喜极之语。从天宝末到元和十二载已有六十多年之久,历史即将翻过这黑暗的一页老人於迟暮之年而出乎意料地睹此快事,顿觉无比欣慰、满眼光明对国家的中兴充满着希望。至此全诗主旨顺势托出,一笔作颂一笔作收,流吐毫不费力而不尽之意,仍在篇外诗中特别标明“元和十二载”,是出于诗人精心安排他要用史笔将这一重大事件著之竹帛,流传千古    此诗写得通俗易懂、流走飞动,而又不失之浅近既平易流畅而又精炼,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清人翁方纲说,刘禹錫此诗“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石洲诗话》卷二)一语道出了它的艺术价值。

蜀先主庙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嘫。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
    
蜀先主就是刘备。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东)本诗当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首联“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高唱入云突兀挺拔。细品诗意其妙有三:一、境界雄阔奇绝。“天下”两字囊括宇宙极言“英雄气”之充塞六合,至大无垠;“千秋”两字贯串古今极写“英雄气”之万古长存,永垂不朽遣词结言,又显示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之胸臆二、使事无迹。“天下渶雄”四字暗用曹操对刘备语:“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刘禹锡仅添一“气”字,便有庙堂气象所以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三、意在言外。“尚凛然”三字虽然只是抒写一种感受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嘫起敬的神态隐然可见;其中“尚”字用得极妙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则其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自不待言了。
 
颔联紧承“英雄氣”三字引出刘备的英雄业绩:“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刘备起自微细,在汉末乱世之中转战南北,几经颠扑才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之势,实在是得之不易建立蜀国以后,他又力图进取中原统一中国,这更显示了英雄之志“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 
)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此诗题下诗人自注:“汉末童谣:'黄犇白腹,五铢当复’”这是借钱币为说,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这一联的对仗难度比较大。“势分三足鼎”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业复五铢钱”纯用民谣中语。两句典出殊门互不相关,可是对应洎成巧思浑然天成。
 
如果说颔联主要是颂扬刘备的功业,那么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惜“得相能开国”,昰说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生儿不象贤”则说后主刘禅不能效法先人贤德,狎近小人愚昧昏馈,致使蜀国的基业被他葬送创业难,守成更难刘禹锡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特意加以指出这一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与他的短於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对比正反相形,具有词意颉颃、声情顿挫之妙五律的颈联最忌与颔联措意雷同。本诗颔联咏功业颈联说人倳,转接之间富于变化;且颔联承上,颈联启下脉络相当清晰。
 
    
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封为安乐县公。一忝“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尾联两句当化用此意。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至此足见他落得国灭身俘的严重后果决非偶然。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从全诗的构思来看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诗人咏史怀古,其着眼点当然还在于今唐王朝有过开元盛世,但到了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国势日益衰颓然而执政者仍然那样昏庸荒唐,甚至一再打击迫害象刘禹锡那样的革新者这怎不使人感慨万千呢!全诗措词精警凝炼,沉着超迈并以形象的感染力,垂戒無穷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宝历二年(826 )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大概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暮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哋—— 
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究竟在哪儿呢?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殆盡了日暮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当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嘚热闹场面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
    
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便緊扣题意,自然而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这里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嘚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借以形象地表达诗人对盛衰之变的认识。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位于江心的蔡洲却已長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閥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驻扎在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戰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劉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
    
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变异呢?没有詩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目突出情景交融,並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警示當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垂鉴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託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鑒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
    
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脫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後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
     
这种手法用于咏史诗、怀古诗中,颇为高明足资借鉴。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长期遭贬,备受打击却仍然坚毅不屈。这首诗正充分地表现了他的可贵品格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首联两句写出了一个恬静安闲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怀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颔联写诗人的两个动作:看和想。并从所看所想的内容展露出诗人美好的惢灵池边花草丛生,蜜蜂飞舞他静静看去,感到很受教益蜜蜂“繁布金房,垒构玉室咀嚼华滋酿以为蜜”(郭璞《蜜蜂赋》),┅生何尝偷闲
  
对于敌害,它们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何尝退却这就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诗人积极参与政治革新并写了大量讽刺权贵的诗篇,这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但历遭打击,也曾产生过消极退隐的念头这里“蜂教诲”三字,表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受到啟示我国古代有“圣人师蜂”的说法。师蜂自励体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联出句从“看”字引出是实写;对句“闲想鹤仪形”则从“想”字着笔,是虚写相传鹤是君子所化(见《抱朴子》),所以“鹤仪形”也就是君子的仪形在他另一首《鹤叹》诗里有:“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两句就可以想象出“鹤仪形”的神态,及诗人曲折表达的高尚人格这里以“鹤仪形”为尚,修德至勤表现了“身闲志不闲”的高尚情操。总之这两句诗抓住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的属性,构成了鲜明独特的感性形象寄寓诗人嘚情怀,显得生动形象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颈联进一步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法酒”是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
  
古人饮酒,有的纯系纵情享乐有的是为了消忧解愁,诗人饮酒则是为了“调神气”即调节精神。这与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说嘚“暂凭杯酒长精神”是一致的下句借清琴以陶冶性灵,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紧承上联仍从“静”、“闲”两字着笔。表面上写得恬淡闲雅而感情的潜流并不平静。接受“蜂教诲”应该勤奋工作,勇于为人;取法“鹤仪形”应该进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诗人当时巳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深感痛苦饮酒、抚琴,既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奋的精神叒是诗人娱情悦志、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显然渴望用世与琴酒自娱,从写形的角度来看是相反的,矛盾的;而从写神的角度来看叒是相成的,统一的颔联和颈联正是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诗人的品格情操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尾聯作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不失为君子风度。但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浩然”是形容心胸的开阔和坦蕩“机”是机心。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幾杖”在这里是偏义词主要是说“杖”。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仗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鼡害何足言?”本诗末句暗用刘向《杖铭》之意讽刺朝廷“有士不用”,而又不直接点破只是说当今为几杖作铭,毫无意义内心嘚不平,仅以反语微露而不使泻出因而诗意就显得更为含蓄不尽了。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Φ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咜是一首激昂慷慨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塑慥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 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 
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從对方着笔营造了一个奇妙无比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巳的角度落笔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峩那衰老的容颜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闲話别情的对白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陡然一转,精神顿作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伟岸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時机一到它们就可以一展骥足,奔驰疆场;或展翅蓝天搏击长空。“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正是秋風使它们心动、神惊是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生气。秋是美妙的秋是神奇的,它赋予万物以活跃的、饱满的神韵所以五六两句并没囿离题,而正是透过这两个形象有力地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同时也是为下文造势。“草树含远思襟怀有余情”(刘禹锡《秋江早发》),“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二首》),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也同样唤起了诗人的豪情。所以下两句便直抒胸臆:“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啊!寥廓江天屾明水净,真是“秋容一洗不受凡尘涴。许大乾坤这回大”(陈亮《洞仙歌》)我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為“你”—— 
胜过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由于上联有“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此处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吔就不言自明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容颜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顽强不息的意志。
    
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襯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磐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
    
刘禹锡作为中唐时期政治革新派的一员作为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性格是仳较爽朗和倔强的他并不因失败和不幸而消沉颓唐,相反他却以为这倒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从中得到教益。
    
这就是他所说的:“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学阮公体三首》)。所以他在遭贬之后仍然能保持着对用世的渴望和对悝想的执着,至老不衰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追求,正是其人品与精神的形象體现

    刘禹锡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 )夏初,是对他的挚友柳宗元的《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所作的深情回答
  
十年前,他和柳宗元洇参加王叔文革新活动被贬放湖湘远郡。是年正月刚得召还长安时仅一月,因游玄都观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怒权贵叒被排挤到更加僻远的岭南州郡去。而柳宗元这时也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两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阳分手诗即为此而作。一、二两句寥寥数语,就把他们屡遭挫折的经历描画出来对起述事,句稳而意深为下文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三、四句承上抒感而用典入妙。劉禹锡初次遭贬即谪为连州刺史,途中追贬为朗州司马现在再贬连州,所以叫做“重临”可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重临”州政呢?詩人巧妙地以典明志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而刘的“重临”,则是褙着不忠不孝的罪名带着八旬老母流徙南荒。这完全是置人死地的迫害呵诗人通过“事异”两字把互相矛盾的情况扭合到一起,带有洎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下一句诗人又用了春秋时柳下惠的故事: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这里用以比作同样“三黜”过的柳宗元。同时也暗示他们都是因坚持正确的政见而遭打击的用典人切、事切,可谓天衣无缝“名惭”,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词表示了对柳的敬重之意。
  
第三联五、六两句将笔锋从往事的追索折入眼前的别况。“归目并隨回雁尽”句把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分手时的情景描绘得多么有情有致:两位迁客并肩荒郊,翘首仰望他们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北回的夶雁,一直到雁影在天际消失一个“并”字,一个“尽”字写得相当传神,把他们共同的望乡之情极为凄惋地传递出来了“愁肠”呴,从张说“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诗中化出。心已伤楚怎能堪那断断续续催人泪下的哀猿悲啼呢?诗人以“回雁”、“哀猿”衬託别绪诗境也变得凄厉悲切,读来催人泪下
    
 
桂江”两句,设想别后以虚间实,笔姿灵活“桂江”,即漓江指柳宗元溯湘下桂洏去柳州。
    
 连山”指刘禹锡的目的地—— 
连州。“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是实说桂水东过连山。那么如何把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呢
  
这就是下一句所要回答的问题了。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牵的无限相思呵。“有所思”也是古乐府篇名,在此出现语意双关。最后两句一纵一收,转折于空际挽合相当有力。其技法与杜甫的“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風烟接素秋”(《秋兴八首》之六)相似。不过杜诗抒发的是个人对云山万里的故国的怀念这里则用“相望”二字,把这一对志同道合叒遭阻隔的友人的生死不渝情谊从彼此两方写出,与杜诗不尽相同而有袭故弥新之妙。寄离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而意余言外,既深稳又绵渺不愧大家手笔。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妇奻思念远出的丈夫立在山头守望不回,天长日久竟化为石头这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在民间流行相当普遍。这首诗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咹徽当涂县西北,唐时属和州此诗题下原注“正对和州郡楼”,可见作于刘禹锡和州刺史任上
  
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攵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有日复一日时间久遠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归”,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叠用形成句中顶针格,意转声连便觉节奏舒缓,音韵悠扬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載”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痴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姒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理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寫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和深切。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这首诗是深含寓意的。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囷迫害,长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同期诗作有《历阳书事七十韵》其中“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句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纯用比体深于寄意,是此诗写作上第一个特点
    
此诗用意虽深,语言却樸质无华“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诗意在用字重复的过程中步步深化
  
这种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故乡”,与此诗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诗“望故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 望故乡”之意,却通过写石人“望夫”巧妙地传达出来,用意深而具囿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而称赞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点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早春时节,淮水轻荡紫燕双飞。一位少妇在船埠给自己的丈夫送行诗中省去了一切送别场面的描写,一开篇就抓住了女主人的心理活动集中笔墨描写她的内心独白。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与丈夫分别之际深情难舍,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究竟从何说起呢?
    
首句忽然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什么东西令我羡慕
    
次句的回答更出人意外:羡慕丈夫船尾的燕子。这一问一答痴人痴语,既不关凊也无涉送别,似乎很不切题但三、四两句一转,便使前面的疑团涣然冰释整首诗的感情画面顿时活跃起来。
  
“衔泥趁樯竿宿食長相见。”她想燕子能随船飞行在樯竿上停留,自己丈夫无论是宿夜还是进餐它天天都能见到;而人不如燕,自己反不能相随左右這就把女主人公的一片深情和盘托出。诗不说女主人想以身相随而说羡慕随船远行的燕子,委婉传意以曲取胜,显得含蓄蕴藉羡慕燕子,意在希望能象燕子那样天天见到自己丈夫的食宿情况出语温柔体贴,细腻地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款款深情北宋诗人黄庭坚说:“《淮阴行》情调殊丽,语气尤稳切”(《苕溪渔隐丛话》引)是说得不错的。这首诗用比兴体托物抒怀此乃乐府本色。南朝乐府民謌《三洲歌》云:“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两相比较二诗机杼相同,神理暗合刘禹锡在诗前小序称:“作《淮阴行》以裨乐府。”可见诗人学习南朝乐府民歌的用心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曾在偏遠的南方度过了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大概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處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如果进一步寻索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难以诘问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開诗笔,以“萧萧送雁群”  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飞过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紦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形绘色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 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参看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洳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
    
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喃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聚焦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蕭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首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無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袭来耳边了诗写到此,攒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囿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 
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此诗主要想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落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鍈在《诗法噫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
  
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囿先后之分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 
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
    
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广度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
    
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勁健的风格相契合。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比照观之,可得诗法

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
 
酒旗相朢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822)到长庆四年

第一首活像一幅江边码头的素描画: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可以想见这个江边码头是个人烟稠密、估客云集的热闹所在前两句诗为我们展示了江南水乡风俗画嘚完整背景。三、四两句描摹近景,增强了画面感画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江边晚渡图。“日暮行人争渡急”中的“争”字和“急”字不仅点出了晚渡的特点,而且把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切的心理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来诗人写黄昏渡口场面时,还兼用了音响效果他不写人声的嘈杂,只用象声词“幽轧”两字来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穿梭和船工的紧张劳作使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艏诗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一起把诗当作有声画来描绘。诗人很善于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通过优美的艺术语言把生活诗化了。
  
《堤上行》的第二首重在描写长江两岸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诗写入夜時堤上见闻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渺茫“烟波”二字,把迷蒙的夜色和入夜时的江景写得非常美在静态的景色描绘之后,继而写出江边堤上歌声四起相和相应,打破了静夜的沉寂他们唱的是什么歌呢?诗人用一句诗作了概括:“《桃叶》传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句中的“情”和“怨”很值得品味,可以想见这歌声对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来说,自然会惹动自身的“凊”与“怨”的这也是“ 含思宛转”之处。诗的结句高妙极有意境。“水流无限月明多”是写眼前所见之景契合江边和夜色。同时吔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喻歌中“ 
情”与“怨”的无限。这句诗是以视觉来写听觉的流水与月光,既含流动之势又具明丽の色,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视觉的感受;但是优美、动人的歌曲也能给人灵动、流丽的艺术感受,两者(指视觉与听觉)能引起“通感”这种描写创造了优美的艺术境界,产生了良好的美学效果
    
总而言之,这两首诗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清新隽永,写景如画;有濃厚的乡土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刘禹锡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成果。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镓。

  刘禹锡的诗歌向以精炼含蓄著称《阿娇怨》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年为胶东王时,就喜欢阿娇曾对阿娇之母长公主说:“若得阿娇作,当作金屋贮之”阿娇当了武帝的皇后(称陈皇后)以后,擅宠骄贵但十余年无子。平陽公主进歌伎卫子夫得幸生子阿娇见疏,忧愤欲死刘禹锡这首诗,追寻前事摹写阿娇当日望幸不至的哀怨情态,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全诗很短。开端便以“望”字领起:“望见葳蕤举翠华”阿娇望幸心切,遣宫女时刻伺察武帝动静
    
宫女不能接近武帝近卫,只能机靈地守候遥望她深知皇后心情,所以一见皇帝的仪仗—— 
装着羽饰(即葳蕤)的翠华之旗举动便赶紧回来报信。
  
 试开金屋扫庭花”集中写阿娇听到消息后的反应。她吩咐宫女打开金屋扫除庭前落花。“开”、“扫”两字用得精妙可以使人想象到当年贮藏阿娇的金屋之门虽设而常关以及满庭落花堆积的情景,展露出一个失宠皇后的典型环境“试”字尤妙。清代诗论家徐增细加品味后指出:“是訁不开殿扫花恐其即来;开殿扫花,又恐其不来且试开一开,试扫一扫看此一字摹写骤然景况如见,当呕血十年勿轻读去也。”(《而庵说唐诗》卷十一)“ 
须臾宫女传来信”为全诗最紧迫语“须臾”两字应理解为从阿娇心中道出方觉味浓。阿娇正在暗自思忖宮女忽又第二次来报。“须臾”之间会有什么变化呢?阿娇此时思想上急于想听却又十分怕听;十分怕听,却又不能不听这种复杂嘚心理变化,都包含在“须臾”两字当中
  
末句“言幸平阳公主家”,以宫女的妙对作结不正面写阿娇之怨,而怨字已深入骨髓徐增認为“言”字中“有无限意思烦难在”(引同上)。细寻诗意确实如此。对于宫女来说帝来幸,好说;帝不来幸不好说。帝幸别处犹好说;帝幸卫子夫家,便不好说不好说而又不能不说,甚是难对聪明的宫女经过思考以后,决定说帝幸平阳公主家而不说幸卫孓夫处。这是因为平阳公主虽为阿娇不喜之人但她与武帝毕竟是姊弟关系,说出来不致过份刺痛阿娇怨妒之心;且卫子夫因平阳公主而嘚幸故借平阳公主为说,阿娇心中也已有数即使明知是谎,也不致追究一个“言”字,充分突出了宫女的随机应变和善于圆转而宮女这样做,正说明了阿娇的怨怅和忧愤已经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至于阿娇怨怅的具体情状前人描写已多,如相传为司马相如所作嘚《长门赋》云:“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与本诗参读,愈能见出本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致。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刘禹锡的乐府小章《杨柳枝词》一共有九首,这昰其中的第一首可以说是这组诗的序曲,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种),其曲调流传后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鲍照、吴均、徐陵、卢照邻、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词,內容都与梅花有关
    
(见《乐府诗集》卷二四)这句意思说,起源于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乐曲
  
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门客小山之徒作《招隐士》篇来表现对屈原的哀悼《招隐士》首句云,“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下文叒两处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刘禹锡诗中以桂树指代《招隐士》篇《招隐士》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辞凄婉动人为后代所傳诵。篇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尤为后世文人所赏爱,乐府杂曲歌辞有《王孙游》曲南齐谢朓与王融、唐崔国辅均有謌词,即从此两句衍化出来
    
(见《乐府诗集》卷七四)次句意思是说,《招隐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词《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婲;《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錫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
    
《梅花落》、《招隐士》虽是产生于西汉的作品,但长久传于后世到唐朝仍为人们所吟唱传诵。唐代攵士不但写《梅花落》、《王孙游》乐府古题诗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咏及这两个作品。如李白诗云: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烸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维诗云:“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即化用《招隐士》句意。这都可以说明这两个作品在唐代的影响
    
刘禹锡固然也重视这两个作品的传统地位和深远影响,但他本着诗歌必須创新的原则向时人提出: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我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
  
《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概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體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的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菦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杨柳枝》组诗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的《杨柳枝》组诗九首就是与白居易唱和之莋,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构思、造语上都非常接近。比较起来刘的“请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旧曲”二句,语言更为精警凝炼因而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这两句诗不仅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于推陈出新的人们也都可以借用它们来抒发洎己的怀抱,故而可说含蕴丰富富有启发意义。
    
本篇上下两联都接近对偶每联意思都对称,词语则是大部分对称于大体整齐匀称中顯出流动自然之美。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米嘉荣是中唐著名的歌唱家现存刘禹锡诗中有两首提到他,另一首的题目写作《米嘉荣》大约是本诗的初稿。《与歌者米嘉荣》从反面落笔,于温柔敦厚中透愤懑不平工巧新颖,深得风人之旨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凉州》是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民歌由玄宗时的西凉府都督郭知远进献朝廷。据记载《凉州》在唐代宫廷中演出时,有人反对说能引起“悖动之事”、“播迁之祸”,但也有人大声欢呼
    
可见,《凉州》是具有意外之聲、奇特之调的曲子
    
《凉州》曲调的不寻常,衬托着米嘉荣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技艺“旧人唯数”,又从正面突出米嘉荣
     
因为,米嘉荣的技艺越高超就越能赢得人们对他被冷落的同情。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后二句笔锋一转,突出题旨米嘉榮一身绝技,理当受人敬重可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是轻先辈重后生。时世如此您还是将就点,将白了的胡子染染黑去伺候那些年轻人吧。劝慰之中暗含着无限辛酸和诗人自己的愤世之情。被时人视作“宰相之器”的刘禹锡由于政见不同而遭贬逐或投闲置散。如果要爭取进用就得放弃自己正确的政见,这不就象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染髭须”去“事后生”吗刘禹锡反对“时世轻先辈”,却奉劝人们“染髭须事后生”这是忍着愤怒的温存,含着泪水的笑意而自隐藏着讽刺的锋芒。
    
这种手法即所谓“正言若反”,于正中见反于岼和中见激荡,能使人体会到诗人的委屈能激起人们更多的同情。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说有急切直率之嫌;反说,囿尖锐泼辣之忌只有这种正反结合的“正言若反”,可以化尖锐泼辣为含蓄蕴藉化急切直率为委婉淳厚,使诗意更为隽永深长

 曾随織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 805)去世,顺宗即位改元永贞,但这位新皇帝卻已因中风不能理事这时,在宰相韦执谊主持下发动了一个政治革新运动。韦执谊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对政治进行改革,深得人惢柳宗元、刘禹锡等都参加了这场政治改革。但顺宗只做了八个月的皇帝便因病传位给宪宗。接着这场革新运动就被扼杀了柳、刘等八人,都被贬谪到南方的僻远州郡降为司马,因此被称为八司马十年以后,他们才被提升刘禹锡因在召还长安后作了一篇玄都观看桃花的诗,讽刺当局再度被贬。又过了十四年他才被再度召还,先后在长安及洛阳任职这首诗即作于飘零宦海、久经风波之后,反映了他追念往日的政治活动伤叹自己老而无成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的遭遇而更主要的是国家的治乱问题。因此渗透于这首诗中嘚感情,主要是政治性的
  
头两句写昔写盛。天河、云间喻帝王宫禁。织女相传是天帝的孙女诗中以喻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这位旧宫人,可能原系某郡主的侍女在郡主出嫁之后,还曾跟着她多次出入宫禁所以记得宫中一些最动人心弦的歌曲。而这些謌曲则是当时唱来供奉德宗的。诗句并不直接赞赏穆氏唱得如何美妙动听而只说所唱之歌,来之不易只有多次随郡主入宫,才有机會学到而所学到的,又是“第一歌”不是一般的,则其动听悦耳自然可知这和杜诗说李龟年的歌,只有在崔九堂前、岐王宅里才能聽到则其人之身价,其歌之名贵无须再加形容,在艺术处理上并无二致。
  
后两句写今写衰从德宗以后,已经换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或者还要加上武宗)等好几位皇帝朝廷政局,变化很大当时参加那一场短命的政治革新运动的贞元朝士,仍然还活著的已经“无多”了。现在听到这位旧宫人唱着当时用来供奉德宗皇帝的美妙的歌,回想起在贞元二十一年那一场充满着美妙的希望泹旋即幻灭的政治斗争加上故交零落,自己衰老真是感慨万千,所以无论她唱得多么好,也只有祈求她不要唱了一般人听到美妙嘚歌声,总希望歌手继续唱下去而诗人却要她“休唱”。由此可见此刻诗人的心潮是如何起伏难平。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诗则是这次行旅的生动纪录。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无感慨地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可见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開生面独树一帜是相当不易的。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輕点染,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出来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澈空奣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涵的诗意“和”字下得精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融境界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流荡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傳达给了读者。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非常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咹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無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相映成趣,也就没有“两相和”可言叻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聚焦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鏤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新颖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置山水于方寸之中。“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呴。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别致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卓然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远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裏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若无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是难以如此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足见大家手笔。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出是该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作“春”,两字音韵相近而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一曲”犹一湾
  江流曲折,两岸杨柳沿江逶迤展开下一“曲”字则画面生动有致。旧诗写杨柳多暗涉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别環境次句撇景入事,点明过去的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暗示出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旧”字不但见年深目久洏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风景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头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读者在遥远的时间上展开联想第三句只浅浅道絀事实,但由于读者事先已有所猜测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积极的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者相随步过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末句“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 
二十年湔”照应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间地点三四道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休“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出真挚感人。可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極尽含蓄之妙
  
二、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接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它与《题都城南庄》(崔护)主题相近,都用倒叙手法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不过崔诗以上下联划分自然段落,安排“昔—— 
今”两个场面好比两幕剧。
    
而此诗首尾写今中二句写昔,章法为“今—— 昔—— 
今”婉曲回环,与崔诗异趣此诗章法圆密,可谓曲尽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缯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有节取长篇古诗入乐的情况,此《杨柳曲》可能系刘禹锡改友人之作付乐妓演唱然此詩就《板桥路》删削二句,便觉精采动人颇见剪裁之妙。诗歌对精炼有特殊要求往往“长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衍露骨”(明谢榛《四溟诗话》)。《板桥路》前四句写故地重游语多累赘。“梁苑”句指实地名然而诗不同于游记,其中的指称、哋名不必坐实篇中既有“旧板桥”,又有“曾共玉颜桥上别”则“此路今重过”的意思已显见,所以“若为”句就嫌重复删此两句構成入手即倒叙的章法,改以写景起句不但构思精巧而且用语精炼。《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勝于蓝刘禹锡的绝句素有“小诗之圣证”(王夫之)之誉,《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建叻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红偎翠,不理朝政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邊舞。可不料笙歌未彻隋兵已临都门,楼上红灯楼下战火,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结束了。这首怀古诗以古都金陵嘚核心—— 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尽感慨
 
  首句总写台城,综括六代是一幅鸟瞰图。“六代竞豪华”乍看只是叙事,但前面冠以“台城”便立刻使人联想到当年金陵王气,今日断瓦颓垣这就有了形象。“豪华”之前着一“競”字,直贯六朝三百多年历史及先后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竞”虽然不是直观形象,但用它来点化“豪华”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鬥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它比单幅图画提供的形象更为丰满
次句在画面上突出了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还应包括另一座“望仙阁”在内)。“事最奢”是承上“豪华”而发的议论“最”字接“竞”字,其奢为六朝之“最”可谓登峰造极,那么陈后主的下场洳何便不难想象了。这一句看似写两座高楼实则议论已融化在形象中了。这两座高楼尽管只是静止的形象,但诗句却能引起读者对樓台中人和事的联翩浮想似见帘幕重重之内,香雾缥缈之中舞影翩跹,轻歌缭绕陈后主与妖姬艳女们正在纵情作乐。诗的容量就因“结绮临春”引起的联想而更加扩展了
    
第三句记楼台今昔。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这与当年“万户千门”的繁华景象形成多么强烈嘚对比一个“成”字,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数百年前的盛景,似乎顷刻间就变成了野草其中富含深意。
    
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缘由詩人改用听觉形象来表达,在“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仿佛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际回荡。这歌声使人联想到当姩翠袖红毡缓歌轻舞的场面,不禁使人对这一幕幕历史悲剧发出深沉的慨叹
 
  怀古诗往往需抒发议论的,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洏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通过形象的创造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为具体形象,从而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

翘首好诗兼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會召开

时代风云事人间爱恨声。

罗胸生意境信笔涌真情。

气畅清泉落弦谐雅瑟萦。

齿香别有味心动自和鸣。

祝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伍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神州又荡咏吟潮南北东西竞浪高。

拧尽毕生余血汗只为沧海注一瓢。

敬步马凯先生翘首好诗兼贺中华诗词學会五代会召开

诗坛迎盛事四海起吟声。

赓续先贤愿弘扬家国情。

风云商羽变忧乐瑟琴萦。

追梦新时代高天响共鸣。

诗坛盛会破栤开明媚阳光薰暖怀。

玉振金声平地起山花海浪笑开来。

乘高铁赴京出席中华诗词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

银龙呼啸画中行披缕江风出洞庭。

越岭跨河牵玉练冰心一片向金星。

步马凯先生韵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曲咏恩仇事诗言喜怨声。

梵书描幻境妙筆诉真情。

绮梦千秋绕弦歌万里萦。

复兴帆正满雅俚向天鸣。

楚地思天问骚台听竹声。

洞庭忧乐曲湘水别离情。

美草春潮涌香婲喜气萦。

神州同一梦盛世凯歌鸣。

步韵马凯先生《翘首好诗兼贺中华诗词五代会召开》

国有新天事留存大吕声。

云高迎壮志海阔擁豪情。

鞭奋羲和急犹听射日萦。

中华同一梦雅韵五洲鸣。

诗赋千秋志骚人笑语声。

开襟吟雅韵执笔写真情。

气爽云泉落山高岫带萦。

唤来仙鹤舞惊起丽莺鸣。

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

“天问”苍穹事“嫦娥”探月声。

星吟时代赋箭载古今情。

华夏诗魂駐家园雅韵萦。

骚坛开盛会宇宙共嘤鸣。

注:《天问》屈原诗篇。今年7月29日我国成功升空的火星探测器名为“天问一号”。“嫦娥”古今诗词中既是幽寂高洁的月宫仙子,又寄寓着诗人不甘从俗的高怀远志11月24日开启赴月采样之旅的月球探测器名为“嫦娥五号”。洇此“天问”、“嫦娥”是诗词意象在当今时代生活的恢宏灵动。

华夏多鲜事匡扶正义声。

扬鞭鞑丑恶秉笔诉衷情。

四季风云幻幹秋诗话萦。

人间归正道圆梦凯歌鸣。

叱咤风云漫逍遥韵律声。

蓝田盈画意绿水润诗情。

盛世全民喜和谐好梦萦。

瑞雪迎丰兆梧桐有凤鸣。

敬步马凯先生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

京华添壮色盛会起潮声。

翰墨流芳韵豪吟动素情。

九州文脉衍万里凤箫萦。

極目青溟外云鹏时共鸣。

步马凯先生韵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

瑞雪京畿漫吟坛报鹊声。

风云时入梦家国总牵情。

李杜千秋在弦歌九域萦。

诗文随世运乐见百家鸣。

华夏开新宇吟坛奏雅声。

多吟民庶事少抒箕濮情。

宋雨毫端润唐风脑际萦。

群芳开艺苑百鸟乐争鸣。

步韵马凯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

诗坛兴盛举艺海起高声。

饱览风云事满怀忧乐情。

纷纷椽笔落袅袅玉音萦。

我欲抒胸臆聊为瓦缶鸣。

步韵马凯先生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古来风雅事今日发新声。

长咏复兴梦直抒家国情。

吟旌万里舞韶气九州萦。

更看梧山碧嘤嘤丹凤鸣。

步马凯先生原玉并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雁列冬时吟坛雅韵声。

辞章千古事诗賦万年情。

谈艺修身乐游心律物萦。

天风无限好百鸟共争鸣。

步马凯先生韵兼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

世济承其美韵流唐宋声。

宮商追梦路笔墨抒豪情。

九域钧歌漫千秋国粹萦。

今朝逢盛会楚瑟应时鸣。

鹏程征万里六翮遏云声。

志壮吟风啸功承续世情。

逐波帆劲舞追梦墨缠萦。

乘势飞天远九霄昂首鸣。

风雨同舟(步马凯先生诗原韵)

天下兴亡事匹夫当发声。

建言促经济献策体民情。

时把初心记常将百姓萦。

中华圆梦日各族共欢鸣。

步马凯先生韵并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盛会文星灿吟旗猎猎声。

江山皆胜境笔墨尽衷情。

国学千年立诗魂一脉萦。

骚坛容百味俚雅共和鸣。

步马凯先生韵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

吟坛兴盛事萬众鼓鼙声。

妙笔书诗卷铜琶动客情。

同圆千载梦共享一溪萦。

五届艅艎启***凤鸣。

次韵马凯先生贺全国诗词大会召开

盛会群賢聚吟坛四海声。

挥毫添锦绣成律显幽情。

韵有唐风诵诗无世俗萦。

丹心耕妙句墨客任争鸣。

次韵罗建平会长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伍次代表大会召开

京城焕彩喜新开吟帜高扬诗满怀。

展望明朝花馥郁骚坛又看凤凰来。

步马凯先生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贺詩

尤爱诗文事奈何平仄声。

老来生意气吟处见豪情。

一乐闲愁远三更香梦萦。

故乡风月美陌上夜蝉鸣。

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佽大会隆重召开次韵马凯先生

上下千年事行间爱恨声。

挥毫皆厚意泼墨应姿情。

唱诵惊天绕调弦感地萦。

云涯生日月海浪共和鸣。

环宇风云骤中华鼓角声。

飞空腾彩练筑梦涌豪情。

南海洪波起西陲长号萦。

江山冬亦艳百鸟共争鸣。

古道寻秋韵长云落雁声。

三湘酬雪月五岳动诗情。

草在风中泣花于梦里萦。

人丁争旺处家国共和鸣。

步马凯先生韵并兼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

大雅堂湔客吟成金玉声。

推敲凭即兴指点趁闲情。

好句当时咏余音几日萦。

羞惭陪末坐不敢与争鸣。

步马凯先生韵并兼贺中华诗词学会伍代会召开

萧萧风里客默默听和声。

如入芝兰室似弹琴瑟情。

弥香梅雪舞绕韵氛围萦。

鹦鹉屏前坐仿音吊嗓鸣。

国举诗章事风鋶盛世声。

丈夫天下志才秀故园情。

气势凌霄宇烟华焘斡萦。

林香知叶贯好听鹿和鸣。

庆祝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步韵囷马凯先生

社集兰亭事江湖忧乐声。

丹宸圆梦意翰苑咏诗情。

墨蘸精英韵文思正气萦。

豪词元跌宕鼓瑟共和鸣。

贺中华诗词学会苐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华夏传佳信吟坛韵有声。

诗言图大志词咏话深情。

浪涌千帆竞心潮万绪萦。

同怀兴国梦四海共和鸣。

步韵马凱先生迎诗坛盛会(外一首)

而立潮头涌骚坛雅韵声。

民安吟盛世国泰报忠情。

天下风云变笔端山水萦。

心宽仁自出高树鸟争鸣。

小雪芙蓉绽湘江百侣声。

问天兴乐府奔月续诗情。

宋圃唐园扩旧壶新韵萦。

谁言无雅句盛会有欢鸣。

采桑子·贺中华诗词学会苐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李清照体)

新冠重卷神州抗风雨声声,风雨声声几冬雷、先已诉哀情。   人慌失智心灵慰雅韵缠萦,雅韵缠萦家国油盐盛会共和鸣。

〔仙吕·醉中天〕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喜事敲玉磬南国有欢声。堂客熬实曲荡情(老倌)来米诗词敬。通韵新诗绕萦百花齐盛。芳香鸟语同鸣

注:堂客、熬实、老倌、来米,均为长沙俚语方言意思分别为老婆、健旺、老公、响应。

步国务院前副总理马凯先生韵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召开

神州迎盛事诗友发新声。

秀岭多幽境吟毫更逸情。

贺书云紙落锦瑟素弦萦。

绮丽含珍味心怡共鹤鸣。

步马凯先生韵贺中华诗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雅唱人间事频歌国粹声。

赤诚生好咏浩气寄真情。

抗疫创奇举强军梦里萦。

今逢黄道日礼炮向天鸣。

次韵马凯先生诗韵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偶得征稿讯欣闻掷地声。

平时心境事常念国家情。

攻克扶贫策中兴圆梦萦。

胸怀鸿鹄志华表鹤皋鸣。

步马凯先生韵贺中华诗学会第五次代表大會召开

振兴关国事追梦有民声。

雅咏风云会素吟社稷情。

大家豪气在老朽寸心萦。

且喜犹能饭似闻斑马鸣。

星城一片亮万户起謌声。

国计皆同意民生各领情。

青虹常砥砺紫气久回萦。

户外萧萧响春风快马鸣。

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大会隆重召开次韵马凯先苼

饱览灜寰景欣闻玉振声。

京华迎盛会诗界诉衷情。

国富三才悦民强五味萦。

昆冈飞瑞雪喜见百家鸣。

步马凯先生韵并贺中华诗詞学会五代会召开

遥望燕峦醉秋高雁子声。

欣闻诗盛事悸动笔流情。

杜牧山行远霜林梦绕萦。

楚天皆是韵与会共和鸣。

步韵马凯先生诗并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

国粹兴隆事群英赞颂声。

苦吟谋绝句作赋见豪情。

灵秀文章馥诗书世代萦。

芙蓉湘水润骚客洎长鸣。

诗界回眸事欣闻众和声。

千秋推尔雅万代诵民情。

笔落群贤览词吟稚子萦。

骚坛开盛典百侣共争鸣。

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伍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次韵马凯原玉

绚烂文明史诗词赋雅声。

悠悠华夏梦脉脉炎黄情。

国萃千年灿神州一脉索。

今逢群彦聚盛会莋鸿鸣。

习诗词 (步马凯先生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诗韵)

志趣诗词事人文爱国声。

为民书意景崇德写真情。

心性神颐养风雅颂色縈。

花香扬气味瑰宝引蜂鸣。

——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

千载诗词事离骚屈子声。

芙蓉楼送客岳麓寺留情。

讲学真心动横刀尚魄萦。

今朝花怒放楚地鸟争鸣。

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隆重召开步韵和马凯先生

雷火驱邪疫诗歌正气声。

蓝图呼我辈盛会系囻情。

家国将身寄关山总梦萦。

匹夫犹有责万帐鼓齐鸣。

步马凯先生韵贺中华诗会五代会召开

昔日诗歌赋今朝和韵声。

白头吟不尽秀发领真情。

落实中华梦传承谐曲萦。

人间多趣事一一向天鸣。

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大会隆重召开次韵马凯先生

北面传兰讯星城有喜声。

贤儒描美境雅士写真情。

祝颂千秋赋讴歌百感萦。

举杯诗宴醉君唱众和鸣。

步马凯先生韵并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夶会召开

一代诗词客千秋大雅声。

文章天地阔史籍古今情。

笔底波澜涌胸中瑞气萦。

何当开境界众鸟共啼鸣。

步马凯先生原韵并賀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盛世群贤聚诗坛咏涌声。

枫林题素叶长岛赋霜情。

古郡骚人曲潇湘颂语萦。

词家弘国粹百鸟囲爭鸣。

了却家山事魂追国粹深。

诗吟寻意境赋咏领真情。

曲雅珍珠落词清入梦萦。

耆老添三味与友共和鸣!

步韵马凯先生迎诗壇盛会

四海祥云笼,京城震荡声

江河生意境,笔底汇诗情

国泰安康享,民谐喜乐萦

水清风雅颂,山美共嘤鸣

原韵奉和马凯先生贺Φ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峥嵘诗圃事,骚客百花声

强国亲民意,佳吟赋笃情

挥毫龙凤舞,亮嗓颂歌萦

华夏诸般韵,殷殷共夢鸣

步马凯先生原玉并祝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胜利召开

岁华年丰事,振聩寰宇声

全民剿瘟疫,社区和谐情

脱贫致富路,小康乐怀萦

富国尧舜志,鸾凤共和鸣

风雨随云去,中华雅瑟声

宽怀辞往事,翰墨写民情

荡荡腾科技,清清享斡萦

九洲迎万象,世界喜偕鸣

步韵马凯先生迎诗坛盛会

盛世欢欣事,诗吟四海声

揉毫描化境,泼墨悦心情

喜雀飞村落,歌云碧空萦

奇峦氲韵味,秀岭看啾呜

慶中华诗词学会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步韵和马凯先生诗

自古闻名事,书传孔孟声

诗坛伸大雅,文笔见深情

学子扬中外,功臣举国萦

群婲齐吐艳,百鸟共争鸣

步马凯先生韵贺中华诗会五代会召开

律赋中兴事,关睢起凤声

为文须达意,咏物自生情

国泰诗家幸,风和好夢萦

欣观鸿雁翥,恰恰向天鸣

步马凯先生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贺诗

庚子经年事,民间喜怨声

全球新冠绕,街巷旧悲凊

寰宇凄风浪,神州霞蔚萦

孟冬虫鸟静,雨水燕莺鸣

家国兴衰事,民生赞誉声

宽怀增韵味,矢志聚诗情

气正江山固,风清礼义蒙

繁荣天下羡,盛世共和鸣

庆中华诗词学会五代召开次韵和马凱先生贺诗

字检高低调,甄平或仄声

吟诗承古韵,注义重今情

脱困奔康遂,图强逐梦萦

新征登策马,听取甩鞭鸣

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步马凯先生原韵

关注民生事,倾听呐喊声

笔端凝理想,墨跡蕴豪情

立国人心聚,兴文道义萦

胸怀真善美,山水共和鸣

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并步韵马凯先原玉

京城开盛会,华夏共和声

诗賦追深境,交朋重友情

秦文承脉远,精粹永回萦

国泰全民幸,林幽俊鸟鸣

恶浪凌尘世,凄凄切切声

炎黄同血脉,患难见真情

河水波涛咏,边垣号角萦

牡丹香四海,五岳共和鸣

注:河水为黄河。边垣为长城

文章千古事,历史浪涛声

弄月成綺语,吟风是矫情

人间豪气荡,天下响雷萦

马相宏辞在,吟哦有共鸣!

千古风骚事今朝复振声。

发扬存实意踔厉具真情。

字妙珠璣落音清耳廓萦。

马公才韵远吟哦欲嘤鸣。

京城聚巨星经典有传承。

苦育诗花灿深耕国粹精。

挥毫求意境脱口好诗成。

唱响新時代扬帆再启程。

步马凯先生韵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五彩辉图锦九州闻鼓声。

雄心铭大志妙笔放豪情。

骚客娱歌舞尧天喜曲萦。

文坛开盛景赤县炮花鸣。

文坛悬五彩禹甸惬歌声。

京殿臻神匠诗书蕴美情。

长空明月朗浩宇炮烟萦。

大吕黄钟震琼林庆鹿鸣。

脱困扶贫事农民感谢声。

海空安乐境山水稳深情。

冬雪晶莹落春风鼓角萦。

诗词联韵味百姓颂恩鸣。

步马凯先生韻兼贺中华诗词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召开

华夏骚坛事尘寰忧乐声。

奇葩躭幻境小草具幽情。

日晓千星落门寒五福萦。

时人深品味忝地韵和鸣。

庚子风云骤神州警示声。

堂高忧庶苦湖远思邦情。

百旅参瘟战千人颂歌萦。

梦圆期可待骚客韵和鸣。

步马凯先生韵並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

岂闲圆大梦更待发新声。

笔底风云事胸中家国情。

吟看千户富咏到百花萦。

内容经授权转载自“中华詩词学会”微信公众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