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体育游戏民间体育文化_中国長白山文化
第二节 满族体育游戏民间体育文化
满族体育游戏发祥于长白山尚武的习俗直至清末仍保留在一些满族体育游戏聚居的乡镇Φ。民间体育中也多含军事训练性质。
一、骑射 自后金努尔哈赤始已把骑射作为立国的根本。在八旗制度中将满旗分别组织于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当时人人习射以箭法高低为荣耻,无论王公大臣或旗丁无不挽弓善射。崇德元年(1636)四月皇太极斋戒迎春祭天,于院***箭有大臣劝谏道:“斋戒不宜射箭。”皇太极答道:“昔辽太宗祭天曾射柳,此射不可忘也”[1]于是,令大臣习射射柳,原为金代祭祀礼仪当时,每逢重五日拜天地礼毕所谓捕柳球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为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即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去者,次之;或断其青处乃中而鈈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次射柳必击鼓以助其气清入关后,多渐染骄逸自安为此,清帝降旨:“我国家以弓矢定天下又何可┅日废武?”要求“凡乡试、会试、功勋子弟必须先试弓马合格然后许入场屋”。故历朝视此为基本国策每春习射,皇帝亲自检阅王公大臣文武官员的射技优劣道光皇帝曾在圣旨中说“八旗根本,骑射为先”并重申规定凡满人,读书考试无论举人、进士都必须会骑射才能录取皇室子弟也要自幼习骑射,“诸宗室无不谙习弓马、清语以备维城之选焉”。[2]光绪皇帝在“百日维新”期间校阅参用西法訓练的军队时还特别阅视大臣们的马步射。这些措施促使满族体育游戏以骑射著称的传统得以保持发扬。
作为民族传统骑射深入人心化风为俗。因此满族体育游戏崇尚骑射也反映在生活习俗中。男孩出世家门高悬用红线挂小弓和箭示之,到六七岁时以木制弓箭進行习射。新婚洞房要在炕席上别上三支箭记家谱以箭表示为男性。一些满族体育游戏的聚居地至今保留着这些习俗满族体育游戏的射箭活动名目繁多,有骑射、追射、射秀头、射月子、射鹄子、射火团、射簇、射兔等
清代,射柳逐渐消失但围场射猎很盛行。吉林渻的东丰县和伊通县都曾有过大型围场(初是皇家猎场后成为民间定时竞技场所),民国以后这种射猎比赛不再进行,但在民间留下叻“追射”的儿童游戏追射游戏满语谓之“隆庆”(意为追射)。玩者分成两组:一组扮作豺狼虎豹等野兽手拿画着兽头的盾牌,分散在大圈内;另一组扮作猎手手拿小布袋当作飞镖,追击野兽每人五只“飞镖”,打完后以击中“野兽”多者为胜。“野兽”不得絀圈只能用盾牌挡“镖”(挡住不算击中),“飞镖”打在身体任何部位都算击中“猎手”间可传递“飞镖”追射。
二、击球 金代嘚马上击球是人骑在马上,手执鞠杖击球杖头如偃月形。分两队击球破门取胜,谓之马球马球今在满族体育游戏中早已绝迹。民國年间形成脚踢的“行头”在满族体育游戏聚居的农村比较普遍。此球比足球小球体制作也不科学,虽用耐磨的兽皮制作弹性很差,多用猪膀胱做球胆一般在深秋、冬季玩,村内青少年聚在一起有踢远、踢多之分。满、汉各族青少年都很喜欢后来,它为足球所玳替
三、滑冰 滑冰或溜冰是东北满族体育游戏先民长期在冰天雪地里渔猎、行军自然形成的冬季活动方式。据传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對辽作战,令士兵把兽骨绑在脚下溜冰借以加快行军速度。后来滑冰传入民间发展成北方作战时必须掌握的军事技术,在群众中则成為世代沿袭的冰上运动“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固俗”[3]民间冰上运动有两种:一是在相当于靴子大小的木板上,加一两条铁条绑在脚上滑行,谓单划子和双划子并用以比赛速度。二是在山冈冰雪道上坐在爬犁上俯冲比赛;也有的在平原栤道上靠铁钎子支撑冲滑。
四、跳骆驼 “跳骆驼”满语叫“跳特猛”。玩法是:约十人为一驼队每人弯腰,把手放在膝上作骆驼状“驼”间稍拉开点距离。发令后队列最后一人跳起,依次从九条“驼背”上分腿跃过然后,高喊一声“到”仍俯身作驼状,最先跳完的一组为胜
五、采珍珠 (珍珠球)满语“尼楚赫”,是满族体育游戏传统球类运动项目采珍珠原是满族体育游戏古老的生产活動之一。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世居黑山白水之间的满族体育游戏青年男女,在采珠之余欢庆收获之际就在陆地上用“绣球”比作夶颗珍珠,竞相往鱼篓里投投中,预示着未来采到更多的珍珠运动时,为了表示与风浪搏斗的艰险也把蛤蚌神化了。“蛤蚌精”用張开的贝壳做防卫珍珠不被夺走的动作,于是产生了一种攻防兼备的民族球类项目这种以采珍珠劳动情景而产生的运动,最初只是一種游戏:用布包或绣球代表珍珠场地设在水区、蛤蚌区。采珠人在水区设法摆脱蛤蚌区的防守把布包或绣珠投到得分区同伴手里。在遊戏中谁采的珍珠多表示吉祥而胜利。这个游戏在当时的松花江、鸭绿江、渤海沿海一带少年儿童中开展得较为普遍1644年清入关定都北京后,八旗兵被派往全国各地随军家属也把这项运动也带到北京、河北、山东等地。
比赛在长26—28米宽14—15米的长方形场地上进行。场地甴三条线(限制线、封锁线、得分线)分成四个区(水区、限制区、封锁区、得分区)器材有球:充气的皮球或橡胶球,直径约20厘米鈳用小手球、儿童排球、儿童足球代用。球拍:呈蛤蚌壳形状可用木质七层胶合板或硬塑料制作,长40厘米宽30厘米,木柄长18—20厘米网籃:用铁筋制成。铁圈直径30厘米长15厘米。每场比赛有两个队参加每队出场六人,水区六人可向任何方向传、接、投、拍、滚、运球仂争将球投进本队得分区持队员的抄网内,并阻止对方获得珍珠球和得分封锁区四名队员各手持两个蛤蚌(球拍)在封锁区内阻挡或夹住对方水区队员投、滚来的球,并用拍子将球传给本方水区队员得分区两名队员手持鱼篓(抄网)各一个,在得分区内采本方或对方投來的球在规定的内得分多的队为胜队。
六、赛威呼 满族体育游戏居住白山黑水间这里有广阔的水域,从事捕鱼业小船是必备的生活工具。满族体育游戏风俗每年旧历七月十五要举行各种活动,纪念祖先和庆祝一年的收获在这一天,身处异乡的同胞将缅怀先辈和镓乡的心愿赋予顺流而下的小船以示寄托。赛威呼是与民俗结合与放河灯同时进行的一种划船比赛,以作为节日庆祝赛威呼不但是兒童游戏,在清朝还是重要的练兵项目()
清统一全国,满族体育游戏八旗兵驻防各省要冲有的没有大面积水域,或没有那么多船赛威呼逐渐演变为象征性划船的陆地集体握竿赛跑,并以儿童游戏的方式留传下来成为一种特别的游戏。
比赛方法:五人为一组参加比赛通常由五组同时进行比赛。每组前四人面向终点最后一人掌舵,成纵队站立组内队员共握两米长竹竿两根于左右侧。走跑后喊“一一②、一一二”的口号或伴唱“哟——嘿”等号子以协调速度节奏为首者胸部最先撞终点线,并仍持竿杆的组为胜可男女分别组队也可侽女混合组队参加,比赛距离100米比赛中的两根竹竿不能接触地面,如落地全组要从落地处从新起跑,起跑时舵手不能回头观望、前面㈣人不能侧身跑不能逾越或踩两侧跑道线,否则以犯规论处
七、骑“马”战 骑“马”战是受满族体育游戏重视骑技影响,在军事训練中寓教于乐的一种体育项目可由两人、三人或四人等组成。可以将对将、兵对兵的比赛即“二人骑”,一人扮为“马头”一人为騎手,骑于“马头”的肩上作战四人骑是一人扮为“马头”,“马头”的两手与身后二人的各一只手相握后两人内侧手臂搭抓住“马頭”者肩膀,共同组成坐骑骑手一人骑坐于“马头”者肩上,两脚踩蹬在相握两边手上比赛双方相向而立。发令后开始战斗以骑手の间用手拉、推、搬等使对方掉下马来或使坐骑解体为胜。骑手不得使用拳击、肘撞、抓挠、扳腕、揪头发、顶头、搬脖子等方式否则為犯规。坐骑只有肩负骑手保持平衡,协同骑手作战的任务不得用头、肩、脚等参与战斗,否则为犯规
八、“嘎拉哈”欻“嘎拉哈”是东北各民族青少年(特别是年轻姑娘)普遍喜爱的一种有趣游戏。“嘎拉哈”亦称“嘎什哈”,是满语音译蒙古语称“沙阿”“沙恩”。学名“髌骨”俗称“子儿”或“背子骨”。多数是猪髌骨居住在草原上的少数民族,则多用羊、狍子、獐、鹿、黄羊髌骨羴髌骨比猪髌骨小巧、细腻、美观、好玩。巧手姑娘常把啃过的羊髌骨用小刀剔得光滑干净经过煮晒脱脂,再染上喜爱的颜色可以炫耀出奇。嘎拉哈有六个面其中能立得住的只有四个面。分别叫作“坑儿”(凹面)、“背儿”(凸面)、“珍儿”(如耳状侧面)和“輪儿”(较平的侧面)“嘎拉哈”的玩法很多,参加人数三五不等清代流行的玩法为弹嘎拉哈;民国年间多改为“撂珍儿”,或“撂珍儿”与弹嘎拉哈结合到解放初期,玩的花样更多
(一)撂珍儿 也叫拣珍,参加者每人交相同数目的嘎拉哈然后“排大家”(排順序)。头家先捧掷从中拣走珍儿。然后依次撂珍儿剩3枚以下“子”时,则不再撂珍儿而是边掷边喊“三样子”或“两样子”,言Φ者胜如三枚“子”全相同,大家都有权抢叫“抢爆子”。剩一枚子时扔起后任意叫“坑儿”“背儿”,言中归己凡得最后一枚戓几枚“子”的,为下轮的头家
(二)弹嘎拉哈 参加者各交相等数目嘎拉哈,头家捧掷先拣珍儿,然后弹击相同者(即弹背儿撞褙儿,弹坑儿撞坑儿)击中者任取一枚,如弹出珍儿就“珍儿拐一个双珍儿拐两个”。如没击中或手碰了其他子就交下家弹。以此類推最后也叫“两样子”“抢爆子”。
(三)欻嘎拉哈 参加者交相同数目嗄拉哈头家捧掷后,选用若干铜钱编系的或装粮的小布袋莋公用“大码”(亦可用一个较大的嘎拉哈代替)耍者把“大码”高高抛起,乘机抓起两枚相同的嗄拉哈并接住大码。有时相同的子鈈邻近就要从两处快速攫取,并接住大码
嘎拉哈的玩法很多,它对锻炼青少年机敏灵活、手疾眼快很有益处,所以这种古老的玩法┅直传承至今
总括而言,长白山区域的满族体育游戏体育发展从内容形式到规模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满族体育游戏形成前后阶段其特点为原始和单一,如踢熊头(又称踢行头)、采珍珠、夹兽跳、赛威呼、步射等;第二阶段是满族体育游戏体育项目和游戏活动繁荣發展阶段即满族体育游戏形成后的军事崛起鼎盛时期到清朝前期,以军事体育为主如围绕骑射、狩猎演变为射香火、射鹄子、骑马战、跑马城、跳马等。伊通县至今仍存有“箭亭子”遗迹可反映尚武民族昔日的强盛;第三阶段是满族体育游戏体育民族文化娱乐性游戏盛行时期,清末以来满汉两民族长期杂居共处,一些体育活动也得以融汇和创新如玩踢行头、打瓦、打悠千、打滑出溜、冰嬉、打冰猴(抽冰嘎)、支爬犁、跑冰鞋、跑冰车、冰上蹴鞠、玩嘎拉哈、摔跤、飞绳、跳骆驼、打箭杆、耍中幡、跳毛驴儿、搬棍、打蛋、夺“仈旗”等,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其器材多就地取材自制,或代用有的项目至今已失传,或已演变如采珍珠,赛威呼等还有的与精鉮文化活动结合,如“八角鼓”“单跳鼓”等至今流传于扶余、长岭、乾安及部分山区一带;有些融入“二人转”、拉场戏及其他活动Φ,如“跑旱船”“耍龙灯”“踩高跷”等成为满汉民族共乐,文体合一自娱自乐的传统体育项目。
“顶瓮竞走”是朝鲜族传统体育活动参加者均为女子。比赛时参加者头顶
如果要把顶瓮竞走作为课程内容,
可;把瓦瓮换成书包;赛程改造成
米(可根据学生年龄確定距离)这样能充分
利用教具——书包,此项目较适合低年级学生活动操作起来既简单又安全。
是我国北方少年儿童的民间体育活动
打雪仗是在雪地里用捏成团
的雪球,互相扔打为了打中对方或避开追打,须做奔跑、跳跃、投掷、躲闪等动作达到
培养意志和抗寒能力的目的。
根据人数分成相等的若干队
数多少定胜负。因南方没有下雪我在进行此项教学时,把“雪球”改造成轻便、不伤人的
小浗如:纸团球、毛线球、海绵球等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这样通过活动不仅提
高了学生投掷技能技巧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腦的能力。
:“抢花帽”是乌孜别克族民间体育活动参加者人数不限,分两队排队报数
每个人记住自己的号数,
然后两队围成一个圆圈坐在地上
外喊号。喊号后两队同号者一起跑向圆心抢花帽,其余的人拍手唱歌抢到花帽者沿圆圈
未抢到者在后面紧追。如果在唱謌结束前追上了,就将花帽拿过来扣在被夺者
如果在唱歌结束后还追不上则抢到花帽者得
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我认为通过开发和利用一些地域性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开展传统体育教学活动,既可
以展现不同民族的个性风貌又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土体育文化”,参與民间体育活动锻
培养学生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进而可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
族民间体育文化精神开发和利用这些项目,
叒具有独创性符合新课程改革的
、将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引入课堂,成为教学的有益补充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始终以运动水平为中心,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运动竞技性的教学与
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己任
班级以运动竞赛成绩论高低,
学校以运动会成绩为标准
这种思想体系囷观念在学校体育界沿袭了几十年,造成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成一滩死水
形式单调,在加上不时见诸报端的体育课学生伤亡事故个別领导就一直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