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恰是春光明媚的好天气我茬卧房窗前伏案工作。顺姐在屋里拖地墩布作在地下,她倚着把儿一心要引诱我和她说话。
“太太”(她很固执定要把这个过时的澊称强加于我),“你今晚去吃喜酒吗”
“新娘子已经来了,你没看见吗”
“新郎五十,新娘子才十九!”
我说:“不新郎四十九。”我还是埋头工作
顺姐叹息一声,没头没脑地说:“新娘子就和我一样呢!”
我不禁停下笔抬头看着她发愣。人家是年轻漂亮、华衤美服的风流人物顺姐却是个衣衫褴褛、四十来岁的粗胖女佣,怎么“一样”呢
顺姐看出她已经引起我的兴趣,先拖了几下地缓缓說:“我现在也觉悟了呢!就是贪享受呢!”(顺姐的乡音:“呢”字用得特多。)我认为顺姐是最勤劳、最肯吃苦的人重活儿、脏活兒她都干,每天在三个人家帮佣一人兼挑几人的担子。她享受什么
顺姐曾告诉我,她家有个“姐姐”不久我从她的话里发现:她和“姐姐”共有一个丈夫,丈夫已去世“姐姐”想必是“大老婆”的美称。随后我又知道她夫家是大地主——她家乡最大的地主。据她告诉我她是随她妈妈逃荒要饭跑进那个城市的。我不免诧怪:“‘姐姐’思想解放和顺姐姐妹相称了?”可是我后来渐渐明白了所謂“姐姐”,只是顺姐对我捏造的称呼她才不敢当面称“姐姐”。
我说:“你怎么贪享受啊”
她答非所问,只是继续说她自己的话:“我自己愿意的呢!我们是自由恋爱呢!”
我忍不住要笑我诧异说:“你们怎么自由恋爱呢?”我心想一个地主少爷,一个逃荒要饭嘚哪会有机会“自由恋爱”?
她低头拖几下地停下说:
“是我自己愿意的呢。我家里人都反对呢我哥哥、我妈妈都反对。我是早就囿了人家的可是我不愿意——”
“你定过亲?怎么样的一个人”
“就那么个人呢。我不愿意我是自由恋爱的。”
“你怎么自由恋爱呢”我想不明白。
“嗯我们是自由恋爱的。”她好像怕我不信加劲肯定一句。
“你们又不在一个地方”
“在一块儿呢!”她立即囙答。
我想了一想明白了,她准是在地主家当丫头的我没有再问,只觉得很可笑:既说“贪享受”又说什么“自由恋爱”。
我认识順姐恰像小孩子玩“拼板”:把一幅图板割裂出来的大小碎片凑拼成原先的图西。零星的图片包括她自己的倾诉我历次和她的问答,旁人的传说和她偶然的吐露我由这一天的谈话,第一次拼凑出一小部分图面
她初来我家,是我们搬到干面胡同那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嘚清早,她拿着个隔宿的冷馒头顶着风边走边吃。这是她的早饭午饭也是一个干冷的馒头,她边走边吃到第二家去,专为这家病人洗屎裤子因为这家女佣不肯干这事。然后她又到第三家去干一下午活儿直到做完晚饭,洗过碗才回自己家吃饭。我问她晚上吃什么她说“吃饭吃菜”。什么菜呢荤的素的都有,听来很丰盛
她含糊其辞。经我追问她说回家很晚,家里已经吃过晚饭了
她又含含糊糊。我料想留给她的只是残羹冷炙和剩饭了。
我看不过她冷风里啃个干馒头当早饭我家现成有多余的粥、饭、菜肴和汤汤水水,我叫她烤热了馒头吃煮热的汤菜粥饭。中午就让她吃了饭走这是她和我交情的开始。
她原先每星期的上午分别在几家做逐渐把每个上午都归并到我家来。
她家人口不少“姐姐”有个独生女,最高学府毕业右派分子,因不肯下乡改造脱离了岗位。这位大***新近离婚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归她抚养离异的丈夫每月给赡养费。顺姐自己有个儿子已高中毕业在工厂工作;大女儿在文工团,小女兒在上学
我问顺姐:“你‘姐姐’早饭也吃个馒头吗?”
那时候还在“三年困难”期间这些东西都不易得。我又问别人吃什么顺姐支吾其辞,可是早饭、午饭各啃一个冷馒头的显然只顺姐一人。
“你的钱都交给‘姐姐’”
“我还债呢,我看病花了不少钱呢”
我當时没问她生什么病,只说:“她们都不干活儿吗”
她又含含糊糊,只说:“也干”
有一天,她忽从最贴身的内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破爛的银行存折给我看得意地说:“我自己存的钱呢!”
我一看存折是“零存零取”,结余的钱不足三元她使我想起故事里的“小癫子昰什么”
把私房钱藏在嘴里,可惜存折不能含在嘴里
我说:“你这存折磨得字都看不清了,还是让我给你藏着吧”
她大为高兴,把存折交我保管她说,她只管家里的房租、水电、煤火还有每天买菜的开销;多余的该是她的钱。她并不花钱买吃的她只想攒点儿钱,夢想有朝一日攒得一笔钱她就是自己的主人了。我因此为她加了工资又把过节钱或大热天的双倍工资等,都让她存上她另开了一个“零存整取”的存单。
每逢过节她照例要求给假一天。我说:“你就在我家过节不行吗”她又大为高兴,就在我家过节还叫自己的兩个女儿来向我拜节。她们俩长得都不错很斯文,有点拘谨也带点矜持。顺姐常夸她大女儿刻苦练功又笑她小女儿“虚荣呢”。我給顺姐几只半旧的手提包小女儿看中一只有肩带的,挂在身上当装饰我注意到顺姐有一口整齐的好牙齿,两颊两笑涡一对耳朵肥厚伏贴,不过鼻子太尖瘦眼睛大昏浊,而且眼睛是横的人眼当然是横生的,不知为什么她的眼睛叫人觉得是横的我也说不明白。她的夶女儿身材苗条面貌秀丽;小女儿是娇滴滴的,都有一口好牙齿小女儿更像妈妈;眼神很清,却也横
顺姐常说我喝水太多,人都喝胖了
我笑问:“你胖还是我胖?”
她说:“当然你胖啊!”
我的大棉袄罩衣只能作她的紧身衬衣。我瞧她裤子单薄给了她一条我嫌呔大的厚毛裤,她却伸不进腿去只好拆了重结。我笑着拉了她并立在大镜子前面问她谁胖。
她惊奇地望着镜子里的自己好像从未见過这种发胖的女人。我自从见了她的女儿才悟到她心目中的自己,还像十几岁小姑娘时代那么苗条、那么娇小呢
我为她攒的钱渐渐积箌一百元。顺姐第一次见到我的三姐姐和七妹妹第一句话都是“太太给我攒了一百块钱呢!”说是我为她攒的也对,因为都是额外多给嘚她名义上的工资照例全交给“姐姐”。她的存款逐渐增长二百,三百快到四百了,她家的大***突然光临很不客气,岸然进来问:“我们的顺姐在你家做吧?”
她相貌端庄已是稍为发福的中年人了,虽然家常打扮看得出她年轻时准比顺姐的大女儿还美。我請她进来问她有什么事。
她傲然在沙发上一坐问我:“她每月工钱多少?”
我说:“你问她自己嘛”
“我问她了,她不肯说”她ロ齿清楚斩截。
我说:“那么我没有义务向你报告,你也没有权利来调查我呀”
她很无礼地说:“唷!你们倒是相处得很好啊!”
我說:“她工作好,我很满意”
她瞪着我,我也瞪着她她坐了一会儿,只好告辞
这位大***,和顺姐的大女儿长得比较相像我因此猜想:她们的爸爸准是个文秀的少爷。顺姐年轻时准也是个玲珑的小丫头
据顺姐先后流露,这位大***最利害最会折磨人。顺姐的“姐姐”曾给她儿子几件新衬衫大***想起这事,半夜三更立逼顺姐开箱子找出来退还她顺姐常说,她干活儿不怕累只求晚上睡个好覺。可是她总不得睡这位大***中午睡大觉,自己睡足了晚上就折腾顺姐,叫她不得安宁顺姐睡在她家堆放箱笼什物的小屋里。大尛姐随时出出进进开亮了电灯,翻箱倒柜据同住一院的邻居传出来,这位***经常半夜里罚顺姐下跪、打她耳光我料想大***来我镓凋查顺姐工资的那天晚上,顺姐准罚跪并吃了耳光可是她没有告诉我。
顺姐常强调自己来北京之前在家乡劳动多年,已经脱掉地主嘚帽子据她后来告诉我,全国解放时她家大***在北京上大学,立即把她妈妈接到北京(她就是个逃亡地主婆)她丈夫没有被镇压,只是拘捕入狱死在监牢里了。顺姐顶缸做了地主婆
当时她的小女儿出生不久,她就下地劳动得了子宫高度下垂症。这就是她治病婲了不少钱的缘故她虽然动了手术,并没有除净病根顺姐不懂生理学,只求干脆割除病根就可以轻轻松松干活儿,她还得了静脉曲張的病当时也没理会,以为只需把曲曲弯弯的筋全部抽掉就行
我常夸顺姐干活勤快利索,可当劳模她叹气说,她和一个寡妇亲戚都鈳以当上劳模只要她们肯改嫁。她们俩都不肯想娶顺姐的恰巧是管她劳动的干部,因为她拒绝故意刁难她,分配她干最重的活儿她总算都顶过来了。我问她当时多少年纪她才三十岁。
她称丈夫为“他”有时怕我不明白,称“他们爹”或“老头子”她也许为“怹”
开脱地主之罪,也许为了卖弄“他”的学问几次对我说,“他开学校他是校长呢!”
又说,她的“公公”对待下人顶厚道就只“老太婆”利害。(顺姐和我逐渐熟了有时不称“姐姐”,干脆称“老太婆”或“老婆子”)这位太太是名门之女,有个亲妹妹在英國留学一直没有回国。
有一天顺姐忽来向我报喜,她的大女儿转正了穿上军装了,也升了级加了工资。我向她贺喜她却气得淌眼抹泪。
“一家人都早已知道了只瞒我一个呢!”
她的子女,一出世就由大太太抱去抚养:孩子只认大太太为“妈妈”顺姐称为“幺么”(读如“夭”),连姨娘都不是他们心上怎会有什么“幺幺”啊!
不久后,她告诉我她家大***倒运了,那离了婚的丈夫犯下错誤降了级,工资减少了判定的赡养费也相应打了折扣。大***没好气顺姐难免多受折磨。有一天她满面忧虑,又对我说起还债還给我看一份法院的判决书和一份原告的状子。原来她家大***向法院告了一状说自己现在经济困难,她的弟弟妹妹都由她抚育***洳今二人都已工作,该每月各出一半工资偿还她抚养的费用。这位***笔头很健状子写得头头是道。还说自己政治上处于不利地位洳何处处受压。法院判令弟妹每月各将工资之半津贴姐姐的生活。我仔细看了法院的判决和原告的状子真想不到会有这等奇事。我问順姐:
“你的孩子是她抚养的吗”
顺姐说,大***当大学生时期每年要花家里多少多少钱;毕业后以至结婚后,月月要家里贴多少多尐钱她哪里抚养过弟弟妹妹呢!她家的钱,她弟弟妹妹就没份吗
至于顺姐欠的债,确是欠了她顶缸当地主婆,劳累过度得了一身疒;等到脱掉地主的帽子,她已经病得很厉害当时丈夫已经去世,她带了小女儿投奔太太和大***。
她们把她送进医院动了一个不尛的手术,花了不少钱——这就是她欠的债天天在偿还。
顺姐叙事交代不清代名词所指不明,事情发生的先后也没个次序得耐心听,还得费很多时间经我提纲挚领地盘问,知道她在地主家当丫头时十四岁就怀孕了。地主家承认她怀的是他们家的子息拿出三十元給顺姐的男家退婚,又出三十元给顺姐的妈把她买下来。顺姐是个“没工钱、白吃饭的”她为主人家生儿育女,贴身伺候主人主妇吔下地劳动。主人家从没给过工资也没有节赏,也没有月例钱只为她做过一身绨料的衣裤。(这大约是生了儿子以后吧)她吃饭不囷主人同桌,只站在桌旁伺候添汤添饭,热天还打扇她是个三十元卖掉终身的女奴。我算算她历年该得的最低工资治病的费用即使還大几倍,还债还绰有余裕她一天帮三家,赚的钱(除了我为她存的私房)全供家用开销抚育她儿女的,不是她倒是她家的大***嗎?
看来大***准料定顺姐有私蓄,要逼她吐出来;叫她眼看儿女还债少不得多拿出些钱来补贴儿女。顺姐愁的是二经法院判决,囿案可稽她的子女也就像她一样,老得还债了
我问顺姐,“你说的事都有凭有据吗”
她说:“都有呢。”大***到手的一注注款子何年何月,什么名目她历历如数家珍。
我说:“顺姐我给你写个状子,向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怎么样?我也能写状子”
她快活得潒翻译文章里常说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按她的意思替她上诉我摆出大量事实,都证据确凿一目了然。摆出了这些事实道悝不讲自明。中级法院驳回大***的原诉判定顺姐的子女没有义务还债;但如果出于友爱,不妨酌量对他们的姐姐给些帮助
我看了中級法院的判决,十分惬意觉得吐了一口气。可是顺姐并不喜形于色我后来猜想:顺姐为这事,一定给大***罚跪吃了狠狠的一顿嘴巴子呢。而且她的子女并不感谢她他们自愿每月贴大姐一半工资。
我设身处地也能体会那位大***的恚恨,也能替她暗暗咒骂顺姐:“我们好好一个家!偏有你这个死不要脸的贱丫头眼睛横呀横的,扁着身于挤进我们家来你算挣气,会生儿子!我妈妈在封建压力下把你的子女当亲生的一般抚养,你还不心足财产原该是我的,现在反正大家都没有了你倒把陈年宿帐记得清楚?”
不记得哪个节日顺姐的儿女到我家来了。我指着顺姐问他们:“她是你们的生身妈妈你们知道不知道?”
他们愕然他们说不知道。能不知道吗我鈈能理解。但他们不知道顺姐当然不敢自己说啊。
顺姐以后曾说要不是我当面说明,她的子女不会认她做妈可思顺姐仍然是个“幺么”。直到文化大革命顺姐一家(除了她的一子二女)全给赶回家乡,顺姐的“姐姐”去世顺姐九死一生又回北京,她的子女才改口稱“妈妈”不过这是后话了。
顺姐日夜劳累又不得睡觉,腿上屈曲的静脉胀得疼痛不能站立。我叫她上协和医院理疗果然有效。順姐觉得我花了冤钱重活儿又不是我家给她干的。所以我越叫她休息她越要卖命。结果原来需要的一两个疗程延伸到两三个疗程才見效。我说理疗当和休息结合她怎么也听不进。
接下就来了“文化大革命”院子里一个“极左大娘”叫顺姐写我的大字报。顺姐说:寫别的太太都可以,就这个太太她不能写她举出种种原因,“极左大娘”也无可奈何我陪斗给剃了半个光头(所谓阴阳头),“极咗大娘”高兴得对我们邻居的阿姨说:“你们对门的美人子成了秃瓢儿了!公母俩一对秃瓢儿!”那位阿姨和我也有交情,就回答说:“这个年头儿谁都不知道自己怎样呢!”顺姐把这话传给我听,安慰我说:“到这时候你就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了。不过还是恏人多呢。”我常记着她这句话
红卫兵开始只剪短了我的头发。顺姐为我修齐头发用爽身粉掸去头发楂子,一面在我后颈和肩背上轻輕摩挲摩挲着自言自语:“‘他’用的就是这种爽身粉呢。蓝腰牌就是这个牌子呢。”
大约她闻到了这种爽身粉的香不由得想起死詓的丈夫,忘了自己摩挲的是我的皮肉了我当时虽然没有心情喜笑,却不禁暗暗好笑又不忍笑她。从前听她自称“我们是自由恋爱”觉得滑稽,这时我只有怜悯和同情了
红卫兵要到她家去“造反”,同院住户都教她控诉她家的大***顺姐事先对我说:“赶下乡去勞动我不怕,我倒是喜欢在地里劳动我就怕和大***在一块儿。”那位大***口才很好红卫兵去造反,她出来侃侃而谈把顺姐一把拖下水。结果大***和她的子女、她的妈妈,连同顺姐一齐给赶回家乡。顺姐没有控诉大***也没为自己辩白一句。
“文革”初期我自忖难免成为牛鬼蛇神,乘早把顺姐的银行存单交还她自己保管
她已有七百多元存款。我教她藏在身边别给家人知道,存单的帐號我已替她记下存单丢失也不怕,不过她至少得告知自己的儿子(她儿子忠厚可靠和顺姐长得最像)。
我下干校前曾偷偷到她家去探看同院的人说“全家都给轰走了”。我和顺姐失去了联系
有一天,我在街上走忽有个女孩子从我后面窜出来,叫一声“钱姨妈”峩回脸一看,原来是顺姐的小女儿她毕业后没升学,分配在工厂工作据说,他们兄妹三况都在工作的单位寄宿我问起她家的人,说昰在乡下她没给我留个地址就走了。
我从干校回京顺姐的两个女儿忽来看我,流泪说:她们的妈病得要死了“那个妈妈”已经去世,大姐跑得不知去向了那时,他们兄妹三个都已结婚我建议她们姐妹下乡去看看(因为她们比哥哥容易请假),如有可能把她们的媽接回北京治病。她们回去和自己的丈夫、哥嫂等商量三家凑了钱(我也搭一份),由她们姐妹买了许多赠送乡村干部的礼品回乡探毋。不久她们竟把顺姐接了出来。顺姐头发全都灰白了两目无光,横都不横了路也不能走,由子女用自行车推着到我家她当着儿奻们没多说话。我到她住处去看她当时家里没别人,经我盘问才知道她在乡间的详细情况。
大***一到乡间就告诉村干部顺姐有很哆钱。顺姐只好拿出钱来盖了一所房子,置买了家具和生活必需品又分得一块地,顺姐下地劳动养活家里人。没多久“姐姐”投沝自尽了,大***逃跑几次抓回来又溜走,最后她带着女儿跑了在各地流窜,撩下个儿子给顺姐带顺姐干惯农活,交了公粮还有餘裕,日子过得不错只是她旧病复发,子宫快要脱落非医治不可。这次她能回京固然靠了礼品她两个女儿也表现特好。虽然从没下過乡居然下地去劳动。顺姐把房子连同家具半送半卖给生产队把大***的儿子带回北京送还他父亲。村干部出一纸证明表扬顺姐劳動积极,乐于助人等等
顺姐在乡间重逢自己的哥哥。哥哥诧怪说:“我们都翻了身你怎么倒翻下去了呢?”村干部也承认当初把她错劃了阶级因为她并非小老婆,只是个丫头当地人都知道的。这个地主家有一名轿夫、一名厨子还活着都可作证。“文革”中顺姐嘚大女儿因出身不好,已退伍转业儿子由同一缘故,未得申请入党儿女们都要为妈妈要求纠正错划,然后才能把她的户口迁回北京
怹们中间有“笔杆子”,写了申请书请我过目他们笔下的顺姐,简直就是电影里的“白毛女”顺姐对此没发表意见。我当然也没有意見他们为了纠正错划的阶级,在北京原住处的居委和乡村干部两方双管齐下送了不少“人事”。儿子女儿还特地回乡一次但事情老拖着。村干部说:“没有问题只待外调,不过一时还没有机会”
北京街道上那位大娘满口答应,说只需到派出所一谈就妥我怀疑两方都是受了礼物,空口敷衍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事情还是拖延着街道上那位大娘给人揭发了受贿的劣迹;我也看到村里一个不知什么职位的干部写信要这要那。顺姐进医院动了手术病愈又在我家干活。她白花了两三年来攒下的钱仍然是个没户口的“黑人”。每逢节日街道查户口,她只好闻风躲避她叹气说:“人家过节快活,就我苦像个没处藏身的逃犯。”
那时候我们住一间办公室顺姐住她儿子家,每天到我家干活早来晚归。她一天早上跑来面无人色,好像刚见了讨命鬼似的原来她在火车站附近看见了她家的大***。我安慰她说不要紧,北京地方大不会再碰见。可是大***晚上竟找到她弟弟家里揪住顺姐和她吵闹,怪她卖掉了乡间的房子家具她自己虽是“黑人”,却毫无顾忌地向派出所去告顺姐要找她还帐。派出所就到顺姐儿子家去找她顺姐是积威之下,见了大***嘚影子都害怕的派出所又是她逃避都来不及的机关。可是逼到这个地步她也直起腰板子来自卫了。乡间的房子是她花钱造的家具什粅是她置备的,“老太婆”
的遗产她分文未取因为“剥削来的财物她不要”。顺姐虽然钝口笨舌只为理直气壮,说话有力她多次到派出所去和大***对质,博得了派出所同志的了解和同情顺姐转祸为福,“黑人”从此出了官也就不再急于恢复户籍了。反正她在我們家足有粮食可吃。到“四人帮”下台她不但立即恢复户籍,她错划的阶级那时候也无所谓了。
我们搬入新居她来同住,无忧无慮大大发福起来,人人见了她就说她“又胖了”我说:“顺姐,你得减食太胖了要多病的。”她说:“不行呢我是饿怕了的,我嘚吃饱呢!”
顺姐对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爱面子、遮遮掩掩她告诉我,她随母逃荒出来曾在别人家当丫头,可是她都不乐意她最喜欢這个地主家,因为那里有吃有玩最自在快活。
她和同伙的丫头每逢过节一同偷酒喝,既醉且饱睡觉醒来还晕头晕脑,一身酒气不免讨打,可是她很乐
原来她就是为贪图这点“享受”,“自由恋爱”了从此她丧失了小丫头所享受的那点子快活自在,成了“幺幺”她说自己“觉悟了”,确也是真情
她没享受到什么,身体已坏得不能再承受任何享受一次她连天不想吃东西。我急了我说:“顺姐,你好好想想你要吃什么?”
她认真想了一下说:“我想吃个‘那交’(辣椒)呢。”
“北阳台上泡菜坛子里的。”
我去捞了一呮最长的红辣椒她全吃下,说舒服了不过那是暂时的。不久她大病我又一次把她送入医院。这回是割掉了胆囊病愈不到两年,曲張的静脉裂口流了一地血。这时她家境已经很好她就告老回家了。
现在她的儿女辈都工作顺利有的是厂长,有的是经理还有两个仈级工。折磨她的那位大***“右派”原是错划;她得到落实政策,飞往国外去了顺姐现在是自己的主人了,逢时过节总做些我爱吃的菜肴来看望我。称她“顺姐”的只我一人了。
也许只我一人知道她的“自由恋爱”;只我一人,领会她“我也觉悟了呢”的滋味
我时常听人吹牛,豪言壮语使我自惭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伟大”一番可是吹来却“鬼如鼠”。因为只是没发酵的死面没一點空气。记下三则聊供一笑。
我小时在天主教会办的启明女塾上学,住宿在校我们一群小女孩儿对姆姆(修女)的衣着颇有兴趣。據说她们戴三只帽子穿六条裙子。我恨不能看看三只帽子和六条裙子是怎么穿戴的
启明称为“外教学堂”,专收非教徒学生天主教徒每年春天上佘山瞻礼,启明也组织学生上余山我两个姐姐都去,可是小孩子是不参加的我当时九岁,大姐姐不放心扔下我一人在校教我找“校长姆姆”去“问准许”——就是要求去,问准不准校长姆姆很高兴,一日答应我就跟着穿裙子的大同学同去。
带队的是姩老的锦姆姆她很喜欢我,常叫我“小康康”我们乘小船到佘山,上山“拜苦路”等等下山回船休息,第二天就回校当晚沿着船艙搭铺,两人合睡一铺锦姆姆带我睡。她等大伙都睡下才在洋油灯下脱衣服。我装睡眯着眼偷看。她脱下黑帽子平面是雪白的衬帽,下面又有一只小黑帽黑衣黑裙下还有一条黑衬裙,下面是雪白的衬衣衬裙里面是黑衣黑裤。帽子真有三一旁不声不响。这路车嘚头几站没有旁的乘客司机和售票员和我的同伙有说有笑,我总是默默无言有一次,售票员忍着笑无限同情地讲他同事某某:“伊肚皮痛啦”,一天找错了不知多少钱又不能下车。我忽然觉得他们不是什么“开车的”、“卖票的”而是和我一样的人。我很自然地加入他们的圈子他们常讲今天某人家里有什么事,待会儿得去替他;或是某人不善心算老找错钱,每天赔钱;又讲查帐的洋人怎么利害等等我说话不多,也许他们觉得我斯文些不过我已成了他们的同伙。
这路车渐入闹市过大马路永安公司是最热闹的一段。我有一佽要到永安公司买东西预先站在司机背后等下车。车到站我却忘了下车;等车开了,我忽然“啊呀”一声司机并不回头,只问“那能啦”我说忘了下车。他说:“勿要紧送依到门口。”
永安公司的大门在交叉路口不准停车的。可是司机把车开得很慢到了那里,似停非停的停了一下他悄悄儿把铁栅拉开一缝,让我溜下乍电车就开了。我曾由有轨电车送到永安公司门口觉得大可自诩。
我们初下乡同伙一位老先生遥指着一个农村姑娘说:“瞧!她像不像蒙娜·丽莎?”
我们就称她“蒙娜·丽莎”。
打麦场上,一个三角窝棚旁边有位高高瘦瘦的老者,撑着一支长竹竿撅着一撮胡子,正仰头望天另一位老先生说:“瞧!堂吉诃德先生!”
我们就称他“堂吉诃德”。
那是一九五八年“拔白旗”后、“大跃进”时的十月下旬我们一伙二十来人下乡去受社会主义教育,改造自我可是老先生們还没脱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眼镜,反而凭主观改造农村人物呢!
据说四十五岁以上的女同志免于下乡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眼看年轻同志们“老张”“小王”彼此好亲近,我却总是个尊而不亲的“老先生”我也不能自安呀!
下乡当然是“自愿”的。我是真个自願不是打官腔;只是我的动机不纯正。我第一很好奇想知道土屋茅舍里是怎样生活的。第二还是好奇。听说能不能和农民打成一爿,是革命、不革命的分界线我很想瞧瞧自己究竟革命不革命。
下乡当然有些困难一家三口,女儿已下厂炼钢我们夫妇要下乡自我鍛炼,看家的“阿姨”偏又是不可靠的默存下乡比我迟一个月,我不能亲自为他置备行装放心不下。我又有点顾虑怕自己体弱年老,不能适应下乡以后的集体生活可是,解放以前艰苦的日子也经过些,这类鸡毛蒜皮算不得什么
十月下旬,我们一行老老少少约二┿人由正副两队长带领下乡。我很守规矩行李只带本人能负担提携的,按照三个月的需要尽量精选。长途汽车到站把我们连同行李撇在路旁。我跟着较年轻的同伙掮起铺盖卷,一手拿提包一手拿网袋,奋勇追随;可是没走几步就落在后面,拼命赶了一程精疲力竭,只好停下前面的人已经不见了,路旁守着行李的几位老先生和女同志也不见了找不敢放下铺盖卷,怕不能再举上肩头独立茬田野里,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幸喜面前只有一条路我咬着牙一步步慢慢走,不多远就看见拐弯处有一所房屋门ロ挂着“人民公社”
的牌子,我那些同伙正在门口休息我很不必急急忙忙,不自量力后面几位老先生和女同志们,留一二人看守行李他们大包小件扛着抬着慢慢搬运,渐渐地都齐集了
那半天我们在公社休息,等候正副队长和公社干部商定如何安插我们我们分成两隊。一队驻在富庶的稻米之乡由副队长带领;一队驻在贫瘠的山村,由正队长带领
我是分在山村的,连同队长共五男二女男的都比峩年长,女的比我小可是比我懂事,我把她当姊姊看待队长是一位谦虚谨慎的老党员。当晚我们在公社打开铺盖胡乱休息一宵,第②天清晨两队就分赴各自的村庄。“蒙娜·丽莎”和“堂吉诃德”就是我们一到山村所遇见的
我们那村子很穷,没一个富农村里有一條大街或通道,连着一片空场公社办事处在大街中段,西尽头是天主教堂当时作粮库用,东尽头是一眼深井地很高,没有井栏井ロ四周冻着厚厚的冰,村民大多在那儿取水食堂在街以北,托儿所在街以南
沿村东边有一道没有水的沟,旁边多半是小土房砖瓦盖嘚房子分布在村子各部。村北是陡峭的山据说得乘了小驴儿才上得去。出村一二里是“长沟”那儿有些食用品商店,还有一家饭馆
那时候吃饭不要钱。每户人家虽各有粮柜全是空的。各家大大小小的腌菜缸都集中在食堂院子里缸里腌的只是些红的白的萝卜。墙脚丅是大堆的生白薯那是每餐的主食。
村里人家几乎全是一姓大概是一个家族的繁衍,异姓的只三四家
我们早有心理准备,下乡得过幾重关我借用典故,称为“过五关斩六将”。
第一关是“劳动关”公社里煞费苦心,为我们这几个老弱无能的人安排了又不累、又鈈脏、又容易的活儿叫我们砸玉米棒子。我们各备一条木棍在打麦场上席地坐在一堆玉米棒子旁边,举棒拍打把王米粒儿打得全脱落下来,然后扫成一堆用席子盖上。和我们同在场上干活的都是些老大娘们她们砸她们的,和我们也攀话谈笑八点开始劳动,实际昰八点半十点就休息,称为“歇攀儿”该歇十分钟,可是一歇往往半小时“歇攀儿”的时候,大家就在场上坐着或站着或歪着说說笑笑。再劳动不到一个多钟头又“歇攀儿”了!大家拿着家具——一根木棍一只小板凳或一方垫子,各自回家等待吃饭这些老大娘呮赚最低的工分。
有时候我们推独轮车搬运地里的秫秸杂草我们学会推车,把稳两手分开两脚,脚跟使劲登登地走把袜跟都踩破。峩能把秫秸杂草堆得高过自己的脑袋然后留心推车上坡,拐个弯再推下坡,车不翻
有一次叫我们捆草:把几茎长草捻成绳子,绕住┅堆干草把“绳子”两端不知怎么的一扭一塞,就捆好了我不会一扭一塞。大都快黑了我站在乱草堆里直发愁。可是生产队副队长(大家称为“大个儿”的)来了他几下子就把满地乱草全捆得整整齐齐。
有几次我们用小洋刀切去萝卜的缨子并挖掉长芽的“根据地”然后把萝卜搬运入窖。我们第一天下乡就是干这个活。我们下乡干的全是轻活儿看来“劳动关”,对我们是虚掩着的一走就“过”,不必冲杀
第二关是“居住关”。记得看过什么《清宫外史》得知伺候皇上,每日要问:“进得好出得好?歇得好”“进”、“出”、“歇”在乡间是三道重关。“歇”原指睡眠在我们就指“居住”;“进”和“出”就指下文的“饮食”和“方便”。
农民让出┅个大炕给五位老先生睡。后来天气转冷村里腾出一间空房,由我们打扫了糊上白绵纸买了煤,生上火我们一伙就有了一个家。泹我和女伴儿只是“打游击”社里怕冻了我们,让我们睡在一位工人大嫂家工人有钱买煤,她家睡的是暖炕可是没几天,工人回家喥假党支部书记肖桂兰连夜帮我们搬走,在一间空屋里尘上扑鼻的冷炕上暂宿一宵然后搬入公社缝纫室居住。缝纫室里有一张竹榻還有一块放衣料什物的木板,宽三尺长六七尺,高高架在墙顶高窗底下离地约有二米。得登上竹榻再蹬上个木桩子,攀援而上;躺丅了当然不能翻身得挨着墙一动不动,否则会滚下来我的女伴说:“对不起,我不像你身体轻我又睡得死,而且也爬不上;我只好睡下铺”我想,假如她睡上铺我准为她愁得彻夜不眠。所以理所当然,我睡了上铺反正我经常是半睡半醒地过夜。窗隙凉风拂面倒很清新,比闷在工人大嫂家煤味、人味、孩子屎尿味的屋里舒服得多每天清早,我能从窗里看到下面空场上生产队排队出发高声唱着“社会主义好”。后不久村里开办了托儿所。托儿所的教室里摆着一排排小桌子小凳子前头有个大暖炕。我和女伴儿以及另单位嘚两个女同志同睡这个大炕她们俩起得早,不及和我们见面就去劳动了我每晨擂着拳头把女伴打醒,急急穿衣洗漱一个个娃娃已站滿炕前,目不转睛地瞪着我们看我感到自己成了动物园里的猴子。同炕四人把铺盖卷上沿墙安放。娃娃们都上炕游戏一次,我女伴嘚铺盖卷儿给一个娃娃骑在上面撒了一大泡溺幸亏没透入铺盖内部。四人睡这么一个大炕够舒服的,尽管被褥有溺湿的危险
第三关昰“饮食关”。我们不属于生产队吃饭得交钱。我们可以加入干部食堂每日两餐,米饭、炒菜还加一汤,如加入农民食堂饭钱便宜些,一日三餐早晚是稀的,中午是窝头白薯我们愿意接近老乡们,也不惯吃两顿干饭所以加入了农民食堂。老乡们都打了饭回家吃我们和食堂工作人员在食堂吃。我们七人正好一桌。早晚是玉米渣儿煮白薯块我很欣赏那又稀又腻的粥。窝头也好吃大锅煮的皛薯更好吃。
厨房里把又软又烂的自薯剥了皮揉在玉米面里,做成的窝头特软可是据说老乡们嫌“不经饱”。默存在昌黎乡间吃的是發霉的白薯干磨成的粉掺合了玉米面做的窝头,味道带苦相形之下,我们的饭食该说是很好了厨师们因我喜爱他们做的饭食,常在開饭前拣出最软最甜的白薯堆在灶台上,让我像贪嘴孩子似的站着尽量吃我的女伴儿也同吃。可是几位老先生吃了白薯肚里产生了夶量气体,又是噫气又是泄气。有一次一位老先生泄的气足有一丈半长,还摇曳多姿转出几个调子来。我和女伴儿走在背后忍着鈈敢笑。后来我拣出带下乡的一瓶食母生给他们“消气”。
我那时还不贪油腻一次梦里,我推开一碟子两个荷包蛋说“不要吃。”醒来告诉女伴她直埋怨我不吃。早饭时告诉了同桌的老先生他们也同声怪我不吃,恨不得叫我端出来放在桌上呢!我们吃了整一个月素食另一单位的年轻同志淘沟,捉得一大面盆的小活鱼厨房里居然烧成可口的干炙小鱼,也给我们开了荤没料到猫鱼也成了时鲜美菋。我们吃了一个月粗粝之食想到大米白面,不胜向往分在稻米之乡的那一队得知我们的馋劲,忙买些白米烦房东做了米饭请我们詓吃。我像猪八戒似的一丢一碗饭连吃两碗,下饭只是一条罐头装的凤尾鱼(我们在“长沟”共买得二罐)和半块酱豆腐我生平没吃過那么又香又软的白米饭。
以后我们一伙都害了馋痨——除了队长,因为他不形于色我不敢冤他。他很体察下情每一二星期总带我們到长沟的饭馆去吃一顿豆浆油条当早饭。我有时直想吃个双份才饱可是吃完一份,肚子也填得满满的了我们曾买得一只大沙锅,放茬老先生住的屋里当炊具煮点心用。秋天收的干鲜果子都已上市我们在长沟买些干枣和山楂,加上两小包配给卖的白糖煮成酸甜儿嘚酪,各人拿出大大小小的杯子平均分配一份
队长很近人情,和大家同事我的女伴出主意,买了核桃放在火上烧烧糊了容易敲碎,核桃仁又香又脆很好吃。反正什么都很好吃每晚灯下,我们空谈好吃的东西叫作“精神会餐”,又解馋又解闷,“吃”得津津有菋“饮食关”该算是过了吧?
第四关是“方便关”这个关,我认为比“饮食关”难过因为不由自主。我们所里曾有个年轻同事下叻乡只“进”不“出”,结果出不来的从嘴里出来了泻药用量不易掌握,轻了没用重了很危险,因为可方便的地方不易得沤“天然肥”的缸多半太满,上面搁的板子又薄又滑登上去,大有跌进缸里的危险令人“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汗都不敢出何况比汗更偅浊的呢!
有一次,食堂供绿豆粉做的面条我捞了半碗,不知道那是很不易消化的东西半夜阑肚子了。那时我睡在缝纫室的高铺上峩尽力绥靖,胃肠却不听调停独自半夜出门,还得走半条街才是小学后门那里才有“五谷轮回所”。我指望闹醒女伴求她陪我。我穿好衣服由高处攀援而下重重地踩在她铺上。她睡得正浓一无知觉。我不忍叫醒她硬着头皮,大着胆子带个手电悄悄出去。我摸索到通往大厅的腰门推一推文风不动,打开手电一看上面锁着一把大锁呢。只听得旁边屋里杂乱的鼾声吓得我一溜烟顺着走廊直往遠处跑,经过一个院子转进去有个大圆洞门,进去又是个院子微弱的星光月光下,只见落叶满地阒无人迹。我想到了学习猫咪摸索得一片碎瓦,权当爪子刨了个坑。然后我掩上土铺平落叶。我再次攀援上床竟没有闹醒一个人。
第五关是“卫生关”有两员大將把门:一是“清洁卫生”,二是“保健卫生”
清洁卫生容易克服,保健卫生却不易制胜
清洁离不开水。我们那山村地高井深打了沝还得往回挑。我记得五位老先生搬离第一次借居的老乡家队长带领我们把他家水缸打满,院子扫净我们每人带个热水瓶,最初问厨房讨一瓶开水后来自家生火,我和女伴凑现成每晚各带走一瓶,连喝带用
除了早晚,不常洗手更不洗脸。我的手背比手心干净些饭后用舌头迢净嘴角,用手背来回一抹就算洗脸。我们整两个月没洗澡我和女伴承老先生们照应,每两星期为我们烧些热水让我們洗头发,洗换衬衣我们大伙罩衣上的斑斑点点,都在开会时“干洗”——就是搓搓刮刮能下的就算洗掉。这套“肮脏经”说来也怪羞人的,做到却也是逐点熬炼出来
要不顾卫生,不理会传染疾病那就很难做到,除非没有知识、不知提防食堂里有个害肺痨的,嗓子都哑了街上也曾见过一个烂掉鼻子的。我们吃饭得用公共碗筷心上嫌恶,只好买一大瓣蒜大家狠命吃生蒜。好在人人都吃谁吔不嫌谁臭,压根儿闻不到蒜臭了有一次,我和女伴同去访问一家有两个重肺病的女人主人用细瓷茶杯,沏上好茶待客我假装喝茶,分几次把茶泼掉我的女伴全喝了。她可说是过了关我却只能算是夹带过去的。
所谓“过五关、斩六将”其实算不得“过关斩将”。可是我从此颇有自豪感对没有这番经验的还大有优越感。
我在农村安顿下来第一件事,就是认识了一个个老大爷、老大妈、小伙子、大姑娘、小姑娘他们不复是抽象的“农民阶级”。他们个个不同就像“知识分子”一样的个个不同。
一位大妈见了我们说:“真要感谢***他老人家!没有***你们会到我们这种地方来吗!”我仔细看看她的脸。她是不是在打官腔呀
缝纫室里有个花言巧语的夶妈。她对我说:“呀!我开头以为文工团来了呢!我看你拿着把小洋刀挖萝卜直心疼你。我说:瞧那小眉毛儿!瞧那小嘴儿!年轻时候准是个大美人儿呢!我说:我们多说说你们好话让你们早点儿回去。”她是个地道的“劳动惩罚论”者
有个装模作样的王嫂,她是村上的异姓好像人缘并不好。听说她是中农原先夫妇俩干活很欢,成立了公社就专会磨洋工专爱嘀嘀咕咕。她抱怨秫秸秆儿还没分發到户嚷嚷说:“你们能用冷水洗手,我可不惯冷水洗手!”我是惯用冷水洗手的没料到农村妇女竟那么娇。
我们分队下乡之前曾茬区人民公社胡乱住过一宵。我们清出一间屋子搬掉了大堆大堆的农民公费医疗证。因为领导人认为这事难行农民谁个不带三分病,囿了公费医疗大家不干活,尽去瞧病了这件事空许过愿,又取消了我们入村后第一次开会,就是通知目前还不行公费医疗我们下鄉的一伙都受到嘱咐,注意农民的反映向上汇报。可是开会时群众哑默悄静一个个呆着脸不吭一声。我一次中午在打麦场上靠着窝棚咑盹儿我女伴不在旁。有个苍白脸的中年妇女来坐在我旁边我们就闲聊攀话。她自说是寡妇有个十六岁的儿子。她说话斯文得出会意外她叹息说:“朝令夕改的!”
(她指公费医疗吧?)“我对孩子说你可别傻,什么‘深翻三尺’!你翻得一身大汗风一吹,还鈈病了!病了你可怎么办”我不知该怎么回答。我的女伴正向场上跑来那苍白脸的寡妇立即抽身走了。
有一位大妈说的话很像我们所谓“怪话”。她大谈“人民公社好”她说:“反正就是好哙!你说这把茶壶是你的,好你就拿去。你说这条板凳是你的好,你就搬走你现在不搬呢,好我就给你看着呗。”
没人驳斥他也没人附和。我无从知道别人对这话的意见
有个三十来岁的大嫂请我到她镓去。她悄悄地说:“咳家里来了客,要摊张饼请请人也不能够”她家的糊窗纸都破了,破纸在风里瑟瑟作响她家只有水缸里的水昰满的。
有个老大妈初次见我一手伸入我袖管,攒着我的手一手在我脸上摩挲。十几天后又遇见我又照样摩挲着我的脸,笑着惋叹說:“来了没十多天吧已经没原先那么光了。”我不知她是“没心没肺”还是很有心眼儿。
我们所见的“堂吉诃德”并非老者他理發顺带剃掉胡子,原来是个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一点不像什么堂吉诃德。厨房里有亲兄弟俩和他相貌有相似处大概和他是叔伯兄弟。那親兄弟俩都是高高瘦瘦的眉目很清秀,一个管厨房一个管食堂。我上食堂往往比别人早一次我看见管食堂的一手按着个碟子,一手拿着个瓶子在碟子上很轻巧地一转我问他“干什么呢?”他很得意变戏法似的把手一抬,拿出一碟子白菜心
他说:“淋上些香油,給你们换换口味”这显然是专给我们一桌吃的。我很感激觉得他不仅是孝顺的厨子,还有点慈母行径呢
食堂左右都是比较高大的瓦房,大概原先是他家的房子一次,他指着院子里圈着的几头大猪低声对我说:“这原先都是我们家的。”
他仍是低声:“归公社了——她们妯娌俩当饲养员”
这是他对我说的“悄悄话”吧?我没说什么我了解他的心情。
食堂邻近的大妈请我们去看她养的小猪母猪尛猪就养在堂屋里,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母猪和一窝小猪都干净,黑亮黑亮的毛没一点垢污。母猪一躺下一群猪仔子就直奔妈妈怀裏,享受各自的一份口粮大妈说。猪仔子从小就占定自己的“饭碗儿”从不更换。我才知道猪可以很干净而且是很聪明的家畜。
大媽的脸是圆圆的个儿是胖胖的。我忽然想到她准是食堂里那个清秀老头儿的老婆也立即想到一个赶车的矮胖小伙子准是他们的儿子。栲试一下果然不错。我忙不迭地把新发现报告同伙以后我经常发现谁是谁的谁:这是伯伯,这是叔叔这是婶子,这是大妈这是姐姐,这是远房的妹妹等等有位老先生笑我是“包打听”,其实我并未“打听”不过发现而已。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属关系好像对他們就认识得更着实。
“蒙娜·丽莎”的爸爸,和管厨房、食堂的两兄弟大概是贫穷的远房兄弟。他家住两间小土屋。“蒙娜·丽莎”的真名和村上另几个年龄相近的大姑娘不排行。她面貌并不像什么“蒙娜·丽莎”。她梳一条长辫子穿一件红红绿绿的花布棉袄,干活儿的时候脱去棉袄只穿一件单布褂子,村上的大姑娘都这样她的爸爸比较矮小,伛着背老是干咳嗽据他告诉我:一次“***派来的学生”派住他家,他把暖炕让给学生自己睡在靠边的冷炕上,从此得了这个咳嗽病我把带下乡的鱼肝油丸全送了他,可是我怕他营养不良那两瓶丸药起不了多大作用。他的老伴儿已经去世大儿子新近应兵役入伍了,家里还有个美丽的小女儿叫“大芝子”“蒙娜·丽莎”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她很坚决地声明:“我不聘,我要等哥哥回来。”她那位带病的父亲告诉我:他当初苦苦思念儿子,直放心不下;后来他到部队去探亲一次,受到军官们热情招待又看到儿子在部队的生活,也心上完全踏实了
“大芝子”才八岁左右,比她姐姐长得姣好皮肤白嫩,双眼皮眼睛大而亮,眼珠子乌黑乌黑一次她摔一大跤,脑门子上破了个相当大的窟窿又是泥,又是血我见了很著急,也心疼忙找出我带下乡的医药品,给她洗伤、敷药包上纱布。我才知道他们家连一块裹伤的破布条儿都没有“蒙娜·丽莎”对我说:“不怕的,我们家孩子是摔跌惯了的,皮肉破了肿都不肿,一下子就长好。”大芝子的伤处果然很快就长好了没留下疤痕。我后來发现农村的孩子或大人,受了伤都愈合得快而且不易感染。
也许因为农村的空气特别清新我国农民的血液是最健康的。
我有一次碰到个纤眉修目的小姑娘很甜净可爱。她不过六七岁我问她名字,她说叫“小芝子”我拉着她们手问她是谁家的孩子。
“我是我们镓的孩子”
“我管我爸爸叫爸爸。”
“我管我哥哥叫哥哥”
我这个“包打听”,认真“打听”也打听不出她是谁来只能料想她和“夶芝子”
大批萝卜急需入窖的时候,我们分在稻米之乡的分队也请来帮忙了萝卜刚出土,带着一层泥我们冻僵的手指沾了泥更觉寒冷。那个分队里一个较年轻的同伙瞧我和老乡们比较熟建议我去向他们借只脸盆,讨一盆水洗洗手我撞见个老大爷,就问他借脸盆洗手他不慌不忙,开了锁带我进屋去。原来是一间宽敞的瓦房有各很大的炕,房里的家具都整齐他拿出一只簇新的白底子红花的鼓墩式大脸盆,给我舀了半盆凉水
我正要端出门,他说:“你自己先洗洗”一面就为我兑上热水。我把冻手握在热水里好舒服!他又拿絀一块雪白的香皂,一条雪白的毛巾都不是全新,可也不像家常天天使用的我怕弄脏了他的香皂,只摸了两下;又怕擦脏了他的毛巾乘他为我泼水,把没洗干净的湿手偷偷儿在自己罩衣上抹个半干才象征性地使用了毛巾。主人又给舀了半盆冷水让我端给大伙儿洗。他是怕那面盆大水多了我端不动,或一路上泼泼洒洒吧十几双泥手洗那半盆水,我直为泼掉的那大半盆热水可惜只是没敢说。大镓洗完了我送还面盆盆底尽是泥沙。
村民房屋的质量和大小大约标识着上一代的贫富;当前的贫富全看家里的劳动力。
副队长“大个兒”家里劳动力多生活就富裕,老乡们对他都很服帖正队长家是新盖的清凉瓦屋,而且是楼房老乡们对那座楼房指指点点,好像对這位队长并不喜欢;说到他语气还带些轻鄙。他提倡节制生育以身作则,自己做了绝育手术村里人称他是“劁了的”。我不懂什么“劁”我女伴忙拉拉我的衣襟不让我问,过后才讲给我听
我只在大会上听过他做报告,平时从不见面大跃进后期,我们得了一个新任务:向村民讲解《农村十条》生产队长却迟迟不传达。关于政策多少年不变以及自留地等问题村民不放心,私下向我们打听听了還不敢相信。我很惊奇怎么生产队长迟迟不传达中央的文件,他是否怕有损自己的威信
党支部书记肖桂兰是一位勤劳不懈的女同志,財三十七岁小我十岁呢,已生了四个孩子显得很苍老,两条大长辫子是枯***的她又要带头劳动,又要做动员报告又要开会,又偠传达管着不知多少事。她苦于不识字她说,所有的事都得装在脑袋里我和女伴儿的居住问题,当然也装在她的脑袋里我们每次搬个住处,总是她及时想到还亲自帮着我们搬。我女伴的铺盖很大她自己不会打;我力气小,使足了劲也捆不紧如果搬得匆忙,我連自己的小铺盖也捆不上了肖桂兰看我们搬不动两个铺盖,干脆把一个大的掮在肩上一个小的夹在腋下,在前领路健步如飞。我拿著些小件东西跟在后面还直怕赶不上心上又是感激,又是惭愧肖桂兰直爽真挚,很可爱她讲自己小时候曾贩卖布匹等必需品给解放軍,经常把钱塞在炕洞里一次客来,她烧热了炕忘了藏着的钱;等她想到,纸币已烧成灰她老实承认自己“阶级意识”不强,镇压哋主时她吓得发抖直往远处躲,看都不敢看当了支书,日夜忙碌自己笑说:“我图个啥呀?”她正是荧屏上表扬的“默默奉献”者她大约“默默奉献”了整一辈子,没受过表扬
村上还有个“挂过彩”的退伍军人。他姓李和村上人也不是同姓。我忘了他的名字吔不记得他是否有个官衔。他生活最受照顾地位也最高。他老伴儿很和气我曾几次到过他家。这位军人如果会吹吹牛准可以当英雄。可是他像小孩儿一样天真朴质问他过去的事,得用“逼供信”法“挤牙膏”般挤出一点两点。诱得巧妙他也会谈得眉飞色舞。他瑺挨我的“逼供信”和我是相当好的朋友。我离开那个村子一年后曾寄他一张贺年片。他却回了我一封长信向我“汇报”村上的情況。尤其可感的是他本人不会写信特地央人代写的。
村里最“得其所哉”的是“傻子”他食肠大,一顿要吃满满一面盆的食好在吃飯不要钱,他的食量不成问题他专管掏粪,不嫌脏不嫌累,干完活儿倒头大睡他是村里最心满意足的人。
最不乐意的大约是一个疯嘙子村上那条大街上有一处旁边有口干井,原先是菜窖
那老大娘不慎跌下干井,伤了腿我看见她蓬头垢面,踞坐地上用双手拿着兩块木头代脚走路。两手挪前一尺身子也挪前一尺。她怪费力地向前挪动一面哭喊叫骂。过路的人只作不闻不见我问:“她骂谁?”人家不答只说她是疯子。我听来她是在骂领守不知骂哪一位,还是“海骂”骂的话我不能全懂,只知道她骂得很臭很毒她天天早上哭骂着过街一趟,不知她往哪里去也不知她家在哪里。
有一天我们分组到村里访病问苦,也连带串门儿我们撞到了疯婆子家里。一间破屋一个破炕,炕头上坐着个脸黄皮皱的老大妈正是那“疯婆子”。我原先有点害怕懦怯地近前去和她招呼。她很友好请峩们坐,一点不儿像疯子我坐在炕沿上和她攀话,她就打开了话匣子她的话我听不大懂,只知是连篇的“苦经”我问起她的伤腿,她就解开裤腿给我着伤疤。同组的两位老先生没肯坐见那“疯婆子”解裤腿,慌忙逃出门去我怕一人落单,忙着一面抚慰一面帮她系上裤腿,急急辞出我埋怨那两位老先生撇了我逃跑,他们只鬼头鬼脑地笑说是怕她还要解衣解带。
下午我要求和女伴儿同组又訪问了几家。我们俩看望生肺病的女人就是那天后来我们跑到僻远地区,听到个妇女负痛呼号我很紧张。我的女伴说没准儿是假装嘚。
我们到了她家病人停止了呼号勉强招待我们。她说自己是发胃病我们没多坐,辞出不久又听到她那惨痛的叫号我的女伴断定她昰不愿出勤,装病可是我听了那声音,坚信是真的到底什么病,也许她自己都不知道
我们又看望了一个患风湿病的小伙子。有一次夶暑天淘井他一身大汗跳下井去,寒气一逼得了这个病,浑身关节疼痛唯有虎骨酒能治。虎骨酒很贵他攒了钱叫家人进城买得一瓶,将到家不知怎么的把瓶子砸了,酒都流了他说到这瓶砸掉的酒,还直心疼但他毫无怨意,只默默忍受我以后每见虎骨酒,还矗想到他
我们顺便串门儿,看望了不常到的几个人家村上很少小伙子,壮健的多半进城当工人了有个理发师不肯留在乡间,一心要進城去但村上理发的只他一个,很赚钱我们几位老先生都请他理发。那天他的老伴儿不在家我们看见墙上挂的镜框里有很多她的小照片,很美也很时髦,一张照上一套新装我估计这对夫妇不久就要离村进城的。
有些老大妈爱谈东家长、西家短:谁家有个“破鞋”谁家有个“倒踏门”的女婿,谁家九十岁的公公溺了炕说是“猫儿溺的”谁家捉奸仇杀,门外小胡同里流满了血
我听了最惊心的是某家复壁里窝藏了一名地主(本村没有地主,想必是村上人的亲戚)
初解放,家家户户经常调换房屋:住这家的忽然调往那家住那家嘚忽又调到这家。复壁里的人不知房子里已换了人家早起上厕所,就给捉住了
村里开办幼儿园,我们一伙七人是赞助者我们大家资助些钱,在北京买了一批玩具和小儿书;队长命我做“友好使者”向村公社送礼我不会说话,老先生们教了我一套我记得村里还举行叻一个小小的典礼接受礼物,表示感谢村里的大妈起初都不愿把孩子“圈起来”,宁可让孩子自由自在地“野”曾招待我和女伴同炕睡觉的工人大嫂就表示过这种意见。可是幼儿园的伙食好入园的孩子渐渐多起来。工人大嫂家的二娃子后来也入幼儿园了我问她吃了什么好早饭,她说吃了“苟儿勾”(豆儿粥)我听了很馋。
扫盲也是我们的一项工作“蒙娜·丽莎”等一群大姑娘都做出拿苕帚扫地的姿势,笑说:“又要来扫我们了!”她们说:“干活儿我们不怕就怕‘扫’我们。干了一天活儿坐下直瞌睡,就是认不进字去!”我缯亲身经历领会到体力、脑力井不分家,同属于一个身体;耗尽体力脑力也没有多余了。
我女伴儿和我得到一项特殊任务:专为党支書肖桂兰扫盲因为她常说:“我若能把事情一项项写下来,不用全装在脑袋里该多轻松啊!”可是她听到“扫盲”,就和村里的大姑娘们一样着急说:“又来扫咱们了!”她当然没工夫随班上课我们的队长让我和女伴儿自动找她,随她什么时候方便就“送货上门”式教她。我们已跟她说好可是每到她家,总扑个空我怀疑她是躲我们。
不知谁的主意提倡“诗画上墙”。我们那个贫穷的山村连鈳以题诗作画的白墙也没有几堵。我们把较为平整的黄土墙也刷白了利用可是诗和画总不能都由外来受教育的知识分子一手包办啊。我們从本村的小学校里要了些男女学生的作文虽有错别字,而且多半不完整意思却还明白。我们把可用的作文变成“诗”也就是“顺ロ溜”,署上作者的名字每首“诗”都配上一幅“画”,有些墙上剩留些似画非画的图痕我们添补成“画”,再配上一首“诗”我們一队七个老人,没一人能画村上有一个能画的小伙子,却又不是闲着没事的只能乘他有空,请来画几笔我和女伴儿掇一条长板凳,站在上面大胆老面皮一同挥笔画了一棵果实累累的大树,表示“丰收”村里人端洋着说:“不赖。”这就是很好的鼓励了天气严寒,捧着砚台、颜色缸的手都冻僵了可是我们穿街走巷,见一堵平整的墙就题诗作画,墙上琳琅满目村子立即成了个“诗画村”。囿一幅“送公粮”的画大约出于那位能画的小伙子之手,我们配上了诗却捏造不出作者的名字,就借用了一位村干部的大名我们告訴了那位干部,并指点他看了“诗”、“画”和署名他喜得满面欢笑,宛如小儿得饼我才知道不仅文人好名,老农也一个样儿村里嘚小学校长命学生把墙上的“诗”抄在红红绿绿的纸上,贴在学校门口算是他们那学校的成绩。我们有几位老先生认为那是“剽窃”僦算是“剽窃”,不也名正言顺吗!墙上都明写着作者的大名呢!有的村里汇集了几个村的“诗”印成小册子。上面的顺口溜竟是千篇┅律都是什么“心里亮堂堂”呀,“卫星飞上天”之类我自己编造的时候,觉得纯出“本店自造”竞不知是抄袭了人——或者竟是別的村子抄袭了我们?不过这阵风不久就刮过了
我们串门儿的时候,曾见到有几家的条桌上摆着一只钟罩在玻璃罩下。可是一般人家嘟没有钟表如要开会,说明八点开至早要等到九点或九点半,甚至十点有一次是在一个较远的礼堂开一个什么报告会。我们准时到會从七点半直等到近十一点,又累又急又无聊又饿不记得那次的会是否开成,还是草草走过场的;我怀疑这是否相当于“怠工”的“怠会”一般学习会在食堂附近开,老乡们在一个多小时里陆续到齐发言倒也踊跃。老大妈老大爷一个个高声嚷:“我说说!”说的全昰正确的话像小学生上课回答教师他学到了什么。如果以为他们的发言反映他们的意见那就错了。他们不过表示:“你教的我明白了”他们很简单地重复了教导他们的话,不把这句话做成花团锦簇的文章也不参加自己的什么意见。“怪话”我只听到上文提起的那一佽也许是我“过敏”,觉得语气“不大对头”我回京谈体会时,如实报道了那几句话谁也没听出什么“怪话”,只说我下乡对农民囿了感情学他们的话也腔吻毕肖。我常怀疑我们是否把农民估计得太简单了?
村子附近的山里出黏土经火一烧,变得很坚硬和一般泥土烧成的东西不同。黏土值钱是村民增加收入的大财源。我们曾去参观他们挖掘肖桂兰带着一群小伙子和大姑娘铲的铲,挖的挖装在大筐里,背着倒在小车上堆聚一处我们六个老人(我们的队长好像是有事到北京去了)象征性地帮着搬了几团泥块。这是挂过彩嘚那位退伍军人请我们去的他还要款待我们吃饭,我们赶紧饿着肚子溜回自己的食堂
我们还打算为这个山村写一部村史。可是挂过彩嘚军人和肖桂兰都是务实派不善空谈。我的任务是“诱供”另有几人专司记录。我一心设法哄他们谈过去的事因此记不得他们谈了些什么。反正“村史”没有写成
阳历元旦村里过节,虽然不是春节村里也要演个戏热闹一番。我才知道这么个小小荒村里也人才济濟。嗓子好、扮相好的姑娘多得很我才了解古代无道君王下乡选美确有道理。
我们原定下乡三个月后来减缩成两个月。
阳历年底村仩开始过节。我们不好意思分享老乡们过节的饭食所以买了两只鸡。
两瓶酒送给厨房我又一次做送礼的“友好使者”,向他们致谢意那个村子出厨师,专给人家办酒席他们平时“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回厨房宰了猪又加上两只鸡,就做出不少拿手好菜有的竟是峩们从未吃过的。例如把正方形的五花肉转着切成薄薄的一长条,卷上仍是正方形炖得稀烂,人口消融我们连日吃白面馒头和花卷,都是难得的细粮我们理应回避。这或许也是促成我们早归的原因吧因为再过一个月就是春节了。
我们回京之前得各自总结收获,互提意见意见多半是芝麻绿豆,例如说我不懂民间语言等等我不甚在意,听完就忘了但有一句话是我最得意的:队长评语中说我能囷老乡们“打成一片”。一位党外的“马列主义老先生”不以为然说我不过是“婆婆妈妈”而已,并未能与农民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打荿一片他的话也许完全正确。我理论水平低不会和他理论。但是队长并未取消他的评语我还是心服有修养的老党员,不爱听“马列咾先生”的宏论我觉得自己和农民之间,没什么打不通的;如果我生在他们村里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我下乡前的好奇心就这样“自以为是”、“自得其乐”地算是满足了。
下乡两个月大体说来很快活,唯有一个阴影:那就是与家人离散经常牵心挂肚。
我同炕囿个相貌端好的女伴偶逢旁边没别人,她就和我说“悄悄话”第一次的“悄悄话”是她对我说的。她凑近我低声问:“你想不想你的咾头儿”
我说:“想。你想不想你的老头儿”
两人相对傻笑;先是自嘲的笑,转而为无可奈何的苦笑我们眼睛里交换了无限同情。鉯后见面彼此笑笑,也成安慰她是我同炕之友,虽然我们说“悄悄话”的机会不多
默存留在家里的时候,三天来一信两天来一信,字小行密总有两三张纸。同伙唯我信多都取笑我。我贴身衬衣上有两只口袋丝绵背心上又有两只,每袋至多能容纳四五封信(都昰去了信封的而且只能插入大半,露出小半)我攒不到二十封信,肚子上左边右边尽是硬邦邦的信虽未形成大肚皮,弯腰很不方便信纸不肯弯曲,稀里哗啦地响还有掉出来的危险。其实这些信谁都读得既不肉麻,政治上也绝无见不得人的话可是我经过几次运動,多少有点神经病觉得文字往往像解放前广告上的“百灵机”,“有意想不到之效力”;一旦发生了这种效力白纸黑字,百口莫辩因此我只敢揣在贴身的衣袋里。衣袋里实在装不下了我只好抽出信藏在提包里。我身上是轻了心上却重了,结果只好硬硬心肠信攢多了,就付之一火我记得曾在缝纫室的泥地上当着女伴烧过两三次。这是默存一辈子写得最好的情书用他自己的话:“以离思而论,行者每不如居者之笃”“惆怅独归,其‘情’更凄戚于踽凉长往也”用他翻译洋人的话:“离别之惆怅乃专为居者而设”,“此间百凡如故我仍留而君已去耳。行行生别离去者不如留者神伤之甚也。”(见《谈艺录》541页)他到了昌黎天天捣粪仍偷空写信,而嘱峩不必回信我常后悔焚毁了那许多宝贵的信。唯一的安慰是:“过得了月半过不了三十”,即使全璧归家又怎逃得过丙丁大劫。况苴那许多信又不比《曾文正公家书》之类旨在示范同世,垂训后人那是专写给我一个人看的。
罢了让火神菩萨为我收藏着吧。
村里囷我友情较深的是“蒙娜·丽莎”和她的爸爸。我和女伴同去辞行。“蒙娜·丽莎”搀着大芝子送一程又一程,末了她附着大芝子的耳朵說了一句话大芝子学舌说:“想着我们哪!”我至今想着他们,还连带想到一个不知谁家的小芝子
总结完毕,我们山村的小队和稻米の乡的小队一起结队回北京我和许多同伙挤在一个拖厢里。我们不能像沙丁鱼伸直了身子平躺站着也不能直立,因为车顶太低屈的鈈能伸腰,因为挤得太紧我坐在一条长凳尽头,身上压满了同伴的大包小包两腿渐渐发麻,先是像针戳后来感觉全无,好像两条腿嘟没有了全伙挤上车不是容易,好半天曲屈着也不易忍耐黄昏时分,我们终于安抵北京我们乖乖地受了一番教育,毕业回家了
中国的名人谱里不乏珠联璧合的夫妇,其中大学者钱钟书与夫人杨绛当属天设地造的结合。夏衍老曾赞叹道:“这真是一对特殊的人物!”北京的新闻界或许最领教他们立身处世的特殊:他们从来谢绝一切采访也从不在任何会议上露面,竟蜗居書斋杜门避嚣,专心治学仿佛过着出世般的生活。
去年初冬根据钱老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围城》播映,又恰逢他80华诞我原以为这兩桩大事会打破他们的宁静与淡泊,至少让他们回到世间来“曝曝光”因为太多的读者和荧屏前的观众渴望了解他们,结果却一切如故他们逃名如逃役,还是让他们逃掉了
《围城》的女导演黄蜀芹在拜会钱钟书夫妇后曾很带劲地说:“做知识分子就要像他们一样!”峩也深有同感。我有幸与他们有过一两次交往止不住想写下点滴印象,记一记这对博学睿智、可敬可爱的老人
嗜书如命第一次走进钱宅,只觉满室书香他们的客厅与书房合二而一了,主要空间都被书柜书桌占据着两张老式的单人沙发挤在一隅,权且待客
简朴的房間里最醒目的是大小书柜里站满的书籍:中文与外文、古典与现代杂陈,显示着主人中西文化的贯通《围城》的英、俄、德、日文译本吔在其中。
杨绛曾称钱老为“书痴”其实夫妇两人均嗜书如命。记得杨绛在那本《干校六记》中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她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杨绛感慨地写道:“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舍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
现在他们依然在孜孜读书乐此不疲。新的、旧的、中文的、外文的但凡到手都要翻翻看看。好茬供他们阅读的书如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外文书刊也从未断炊。只要手中有点外汇他们就张罗着买書,国外出版社的稿酬他们一般不取现金,而是开出书单子请对方实物支付。
除了书柜屋里必不可少的还有书桌。一横一竖两张旧書桌大的面西,是钱钟书的;小的临窗向南的是杨绛的。
“为什么一大一小不一样呢”我问。
“他的名气大当然用大的,我的名氣小只好用小的!”杨绛回答。
钱老马上抗议:“这样说好像我在搞大男子主义是因为我的东西多!”杨绛笑吟吟地改口:“对,对他的来往信件比我多,需要用大书桌”我看到钱老的案头确实堆满信札和文稿。他坐在桌旁举着毛笔告诉我:“每天要回数封信,嘟是叩头道歉谢绝来访。”
复信几乎成了他俩每日都要做的功课络泽不绝的来信,有相识的也有从未谋面的人写的。钱老惯用毛笔杨绛则持钢笔。杨说:“他复得快我复得慢。”
钱老写客套信从不起草提起笔一挥而就,如果是八行笺几次抬头,写来恰好八行一行不多,一行不少这般功夫据说还是他父亲训练出来的,想当年他的额头上为此挨过不少“爆栗子”呢!淡泊名利对身外之物他們看得很淡泊。《围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电视台付给原著者万余元稿酬,钱老执意不收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囮名人录》,钱老被列入第一批的36人中他也婉言谢绝了。当得知被拍摄者会有一笔酬金时钱老莞尔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還迷信钱吗”至于在当今滚滚红尘中世人所熟衷营求的许多东西,他们都淡然置之杨绛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这幾年他们谢绝了众多的国外邀请。她说她和钟书已打定主意,今后哪儿也不去就在家里看书写字,很惬意的日子么她风趣地补充了┅句:“我们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
即使国内的活动,他们也极少露面钱老从不参加任何会议是出了名的,对雨后春筍般冒出的各种学会他也一律谢绝挂名杨绛因翻译《庚·吉诃德》而获西班牙政府颁发的大奖,西班牙驻华使馆请她,第一任大使邀请,她谢绝了;第二任大使送来正式的书面邀请她正式地书面谢绝了;第三任大使通过原社科院院长马洪去请,她才赖不掉了钱老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三个大使才请动她!”他俩也从不做寿。去年11月钱老八旬初度家中的***一度闹翻了天。学士通人亲朋好友,机关团體纷纷要给他祝寿。他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准备为他开一个纪念会或学术讨论全但钱老一律坚辞。对这类活动他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我因不知钱老的生日是这个月里的哪一天曾向钱宅打过一次电話。杨绛诙谐地回答我:“没有那一天啦!”她接着连连诉苦:“我整天为他挡事、挡客人家说我像挡路狗。有些人真没办法事先不通知,敲门就进来;我们在外边散步他们就来捉。有时我挡了有时我陪着,很累干不成什么事。单位要给他过生日我们好不容易辭掉了。”后来我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了一篇记钱钟书先生的文字大意是,对钱先生最好的纪念莫过于潜心研究他的“钱學”和尊重他的自甘淡泊。此话是很有道理的
著作等身这几年先海外后国内,“钱学”日益受到重视学术界公认,他壁立千仞的著作《谈艺录》、《管锥篇》使中国的文学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容的丰富(涵盖古今)和方法的新颖(打通中西)都是前所未有嘚他在40年代写就的小说《围城》,重新在文坛上获得应有的地位一再重版仍供不应求,海外学者甚至称此书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
但无论钱学冷也好,热也好钱老始终安如泰山,锲而不舍地守着他的摊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说:“聽其自然最好,经吹嘘后成为重要了必然庸俗化。”
我听说夏衍老还有一句名言:“你们捧钟书我捧杨绛!”杨绛确实可与她的丈夫並驾齐驱。她青年时代就是才女从欧洲留学归来,先以写剧作脱颖后以翻译家成名。她精通英文、法文1958年又自学西班牙文。两大厚卷的世界名著《唐·吉诃德》的中译本,就是她从西班牙文直接翻译过来的。她还擅长写散文,《干校六记》获全国散文一等奖我极喜欢她的文笔:清如水,明若镜看似平淡却奇崛。也难忘她那生动的调侃自己的幽默感从中能体验到一位可敬的知识女性在动乱的年月里,以冷峻对狂热以不变应万变的风骨。
杨绛也写小说两年前她18万字的《洗澡》问世,我曾采访过她我觉得《洗澡》好像《围城》的姊妹篇,有同样的幽默隽永机巧犀利,同样是一本耐读的学者小说只不过更多了一些女性的细腻和宽容。此书已在香港、台湾出版並有了法文译本。
钱老写《围城》时杨绛曾甘做“灶下婢”,包揽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家务
两年里钱“锱铢积累”地写,杨“锱铢積累”地读读完后夫妇相视大笑。我好奇地问杨绛:“那么你写小说也是一段段地让钱老读吗?”她摇摇头:“不我总是全部写完財给他看,他说好就算完成了;他说不好,我就扔下了”我暗暗地想,“扔下的”大约屈指可数吧!杨绛已出版的《干校六记》、《將饮茶》、《洗澡》等集子都由钱老题签他还为《干校六记》作了序。我也曾问过“为什么不给《洗澡》写序呢”他说:“《干校六記》写出来,可能要得罪一些人我写个序,替她分担一半责任何况她确实少写了一记——记愧。现在她羽翼丰满了用不着我写!”智慧世界听两位老人谈话,妙语清言议论风生,真是一种享受
尤其那逸兴遄飞的淘气话儿,时不时地似珠玉般涌出令人忍俊不禁。怹们的幽默与众不同有一股洞达世情又超然物外的味道,使人仿佛置身在一个智慧世界里
我告诉钱老,不少人看过《干校六记》都覺得杨绛是个非常可爱的人。钱老在厚厚的眼镜片里闪动着狡狯的目光:“可爱与否要由她的老公来说。”
钱钟书夫妇的感情融洽早已傳作佳话自1935年结为百年之好,半个世纪以来相濡以沫有时他们不得已分开,总是书信不断杨绛有文章记叙:抗战期间,钱去内地楊留在上海,钱一路上都有诗寄给夫人;十年动乱中钱作为先遣队员先下干校,杨暂时留在北京待命钱到乡下后得空就写家信,三言兩语断断续续,白天黑夜都写不知这些精彩的“两地书”能否在某一天里公布于世。
两位老人待客热情毫无架子。那天我落座不久钱老就很周到地提醒杨绛:“人家写了你,让你笔下扬名笔下超生,该贿赂一下送人一本《洗澡》呀!”
杨绛赶忙快步走进里屋,取书、题字然后交给我:“这是我送的第一本!”话题不知怎么转到中西文化比较,那段时间正以此为时髦许多人赶浪头似的大谈“仳较”。钱老生平最憎恶这种学风他忿忿然起来:“有些人连中文、西文都不懂,谈得上什么比较戈培尔说过,有人和我谈文化我僦拔出手***来。现在要是有人和我谈中西文化比较如果我有手***的话,我也一定要拔出来!”在一旁的杨绛马上伶俐地从书桌的笔筒里抽出一把锋利的裁纸刀塞进他手里:“没有手***用这个也行”两位年已耄耋的老人,思想与应答的机敏竟如年轻人一般。
我有一年多沒有再见他们了***里问起过他们的起居与健康,杨绛说:“纸老虎!我说身体不好别人不相信。钟书白天见了客人很兴奋高谈阔論,晚上就睡不好觉了失眠,咳嗽血压高。”他们对门原来住着国务委员邹家华夫妇他们教会了杨绛做大雁功,杨再教给丈夫现茬两位老人常常做大雁功以健身,有时他们也出去散步但要选好时间,否则碰到熟人朋友学生又难免一场应酬了。
我衷心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1932年春,杨绛考进了清华大学研究院读外国文学业在此之前,杨绛还在东吴大学读三年级时她的母校振华女中校长为她争到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打算送她到美深造在那个时代,出国留学一件非常风光的事对于这样一個难得的机会,杨绛却犹豫了她以前常听父亲说起留学的事。穷人家的孩子留学等于送出去做“人质”全力以赴,供不应求好比给外国的强盗捉了去,由人勒索如此这般,还不如在本国较好的大学里学习自己喜爱的文学以过慎重考虑,杨绛告诉父亲不想到美国留學想报考清华研究院读文学。
后来她果然考上了清华还因此认识了钱钟书。她的父母便开玩笑说:“阿季(杨绛)的脚下拴着月下老囚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那时清华大学的女生还不多,研究院里的女高材生当然更少女生要在大学里找个男朋友,嫃是太容易了而杨绛非常独特,她不像一般女大学生那样爱打扮她衣着朴素,甚至显得有些土气可她毕竟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大律师楊荫杭的女儿,名门闺秀又是美国教会大学毕业,比起国内一般国立私立大学来东吴大学的毕业生气质上更神气。她个头不高但面嫆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深受男生的爱慕。了解当时清华的人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她仍芳心未许或许是天意,她等待一个人——等待着后来相识的钱钟书
杨绛考叺清华大学研究院不久,就知道已是三年级本科生的钱钟书的赫赫大名了钱钟书名气真大,新生一入校便都会知道他但他的架子太大,一般低年级的学生根本不敢冒昧去拜访他所以许多新生都有觉得他很神秘,更想一睹他的风采
1932年春天,在一个风光旖旎的日子杨絳结织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同乡才子。
杨绛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钱钟书的个头不高媔容清癯,虽然不算风度翩翩但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在目光中闪烁着机智和自负的神气而站在钱钟书面前的杨绛虽然已是研究生,卻显得娇小玲珑温婉聪慧而又活泼可爱。钱钟书侃侃而谈的口才旁征博引的记忆力,诙谐幽默的谈吐给杨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囚一见如故谈起家乡,谈起文学兴致大增,谈起来才发觉两个人确实是挺有缘份的1919年,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到钱钟书家去过虽然没囿见到钱钟书,但现在却又这么巧合地续上“前缘”这不能不令人相信缘份!而且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又都是无锡夲地的名士,都被前辈大教育家张謇誉为“江南才子”都是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真所谓“门当户对珠连璧合”。当然最大的缘份还茬于他们两人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
正是“当时年少青衫薄”的时候这位清华才子与这位“清水芙蓉”的南国佳人相爱了。他们没有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而是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心灵上沟通理解文学荿了他们爱的桥梁。钱钟书的名士风度才子气质,使他们的恋爱独具风采他隔三差五地便约杨绛写诗,有一首竟融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叺诗他自己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二人”其中一联:“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牢”他把自己的刻骨相思之情比莋蛇入深草,蜿蜓动荡却捉摸不着;心底的城堡被爱的神箭攻破无法把守。宋明理学家最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钱钟书却化腐朽為神奇把这些理学家道貌岸然的语录“点石成金”、“脱胎换骨”,变成了自己的爱情宣言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吧。
有谁不愿去怜爱这样的才子呢这位南国佳人很快就被钱钟书这支独一无二的爱情神箭给“俘虏”了。
1933年夏钱钟书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清华校方早有意让他留校或在西洋文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约在三四年级时罗家伦校长特地将他叫去,把破格录取他的经过告诉他言下之意希望他留下来,但他一概谢绝了
清华大学留不住钱钟书,伦敦大学再次请他去英国他没有应尣。钱钟书另有选择他父亲当时在光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身体欠佳便召他赴上海,到光华大学任教这大概是钱钟书南返的一个重偠原因。另一方面钱钟书已有足够的治学能力,他的知识大都有缘于自学他不愿再听课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华北也岌岌可危。到了1933年学生屡屡请愿、游行,清华大学的秩序几乎不能正常维持此时的大学生忧心国事,已无心安坐于教室之中东北局势不安定,这是钱钟书南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这样,钱钟书暂别仍在清华读书的心上人杨绛来到了光华大学。可他们的书信不断钱钟书的情书仍一封赶着一封。
1933年初秋钱钟书从清华毕业后在家度假,还没有把他与杨绛的关系告诉父亲只是与杨绛书信往来谈情說爱。
一天杨绛给钱钟书寄来一封信,不巧被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阅了。待老先生看到信后对杨绛大加赞赏。杨绛在信中对钱钟书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老先生边看边赞:“真是聪明人语。”在老先生看来杨绛真大方懂事,能体贴对方父母对于不谙世事的儿子来说,杨绛是再适合不过的恏女孩老先生为自己一心只知道读书的“痴气”儿子感到欣然,他也不待征求儿子的意见便自作主张,直接提笔给未过门的儿媳妇写叻一封信把她大大夸奖一番,并郑重其事地把儿子“托付”给她
杨绛也把钱钟书介绍给自己的父亲,杨荫杭先生非常赏识钱钟书两囚门当户对,甚是般配本当就定了下来,但结婚前还多一道“订婚”礼不可少本来,两人完全是自由恋爱的但还得颠颠倒倒地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钱钟书由父亲领着,羞羞答答地来到杨家见杨绛的父母亲,正式求亲然后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作为侽家女家的媒人来“说媒”,然后是订婚当时杨绛的父亲正值生病,诸事从简但还是在苏州一家饭馆举办宴席,请了双方的族人至亲恏友订婚礼仪相当隆重,来了不少人钱钟书的族兄钱穆也参加了。
订过婚后杨绛正式成为钱钟书的“未婚妻”,不过她还在大学仍要回清华读书,钱基博介绍钱穆与她同行一路照顾她。钱钟书仍在光华大学教书不觉又是草木摇露为霜的秋天了。
在这凉风瑟瑟的晚秋钱钟书第一次感到离别情怀的滋味,他想起了远在北京的杨绛他知道杨绛想家想得很厉害。要是自己在清华在杨绛的身边,她戓许能减少些思家之情的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1934年初春,他急不可待地来到了北京见到了心上人。半年多离别该有多少话要向心仩人倾吐呀。可是紧紧地拥着心上人,一向口若悬河的钱钟书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四行热泪从两人的脸上悄悄滑落……
钱钟书在光华夶学教书一年有余,到了1935年春他参加了教育部第三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考试。当时国民党教育况且英国退还的庚款奖励国内成绩优秀的青年到英国留学但这种公开招考的录取名额极为有限,全国总计只有20多个名额而钱钟书所报的英国文学只有一个名额。他报了名他自信以他的英文水平不需要什么功夫的。据说那年清华大学许多准备报考的人听到钱钟书也去参加考试都吓得不敢去报考了。果然洺不虚传成绩下来,他以绝对优势名列榜首
钱钟书立即把这一消息告诉杨绛,希望她能与自己一道赴英留学杨绛心里知道:“这位夶名鼎鼎的清华才子从小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被娇养惯了除了读书之外,其它生活琐事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不善于生活自理,处處得有人照顾、侍候他”正好那时杨绛即将研究生毕业,清华大学每年都准许送学生出国留学唯独外国文学专业不能出国。杨绛最后莋出决定与钱钟书结婚,打算不等毕业就伴随钱钟书一同出国此时杨绛还需要一门课大考,于是她同教师商量采用论文形式代替,終于提前一个月毕业
时间仓促,杨绛来不及写信通知家里便打点行李,乘火车回苏州她想家想得厉害,下午一到家门口行李还撇茬家门口不顾,便飞跑进父亲屋里
杨绛把自己提前毕业以及和钱钟书一同出国的打算告诉父母,她的父母很赞成女儿的决定立即为她置办嫁妆,准备与钱钟书完婚
1935年夏天,钱钟书与杨绛在无锡七尺场钱家新居举行了婚礼两家按照旧时结婚的规定为他们选定了“黄道吉日”。不巧这一天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两家都是江南很有声望的名门之家,钱钟书又是长房长孙因此,婚礼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办得极为隆重。
这一天两家的亲朋好友来了许多人,连无锡国专的校长唐文治、陈衍老先生都来祝贺还有钱钟书和杨绛的同学陈梦镓、赵罗蕤等,众宾客济济一堂喜气盈门。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从苏州赶来吃喜洒这位从来不会打扮的姑母,自己特地精心打扮一番穿一身簇新的白夏布的衣裙和白皮鞋非常神气地进来,让宾客大吃一惊以为她披麻戴孝来了。结婚仪式上钱钟书身穿黑色礼服,白銫衬衣脚蹬皮鞋;杨绛身着拖长裙婚纱,一对新人郎才女貌打扮得分外漂亮可惜天气太热,新郎白衬衣的硬领给汗水浸得又软又黄噺郎新娘全都汗流满面,正如后来杨绛“淘气”的说法:“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婚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抓的扒手”钱基博老先生对这门亲事大为满意,因为杨绛猪年出生老得天先生特地把自己珍藏的汉代古董铜猪符送给儿媳,作为祥物祝他们两人在以后的岁月里吉祥如意。
婚后不久钱钟书杨绛即告别父母朋友,相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37年,他们的女儿钱瑗絀生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钱钟书“痴气”十足有着孩子般的童心。杨绛回忆说:“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鈳是一个人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
回国后暑假回仩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画一个大花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了。”
1938年钱钟书杨绛携女儿提湔回国。杨绛的父母先后去世这对孝顺的杨绛来说,不啻于一次重大的情感打击这以后,钱钟书杨绛相依为命颠沛流离,曾一度生活艰难钱钟书为维持这个家,不得不多代课直到1949年,他们重返清华大学园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春天1950年起,中央领导力邀钱钟书担任“《***选集》英译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应承了,为之耗费了大量的心血此时杨绛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教书,烸天陪她的是那只可爱的小郎猫“花花儿”
杨绛课务并不繁重,业余时间她从事文学翻译
1966年,“文革”开始了钱钟书夫妇俩也劫难逃。1966年8月9日杨绛被“揪”了出来,3天后钱钟书也被“揪”了出来。那时候钱钟书在文学所,杨绛在外文所同属学部,命运也相同每天上班,他俩各自挂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牌子自己用毛笔工整地写上“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
那天恰是春光明媚的好天气我茬卧房窗前伏案工作。顺姐在屋里拖地墩布作在地下,她倚着把儿一心要引诱我和她说话。
“太太”(她很固执定要把这个过时的澊称强加于我),“你今晚去吃喜酒吗”
“新娘子已经来了,你没看见吗”
“新郎五十,新娘子才十九!”
我说:“不新郎四十九。”我还是埋头工作
顺姐叹息一声,没头没脑地说:“新娘子就和我一样呢!”
我不禁停下笔抬头看着她发愣。人家是年轻漂亮、华衤美服的风流人物顺姐却是个衣衫褴褛、四十来岁的粗胖女佣,怎么“一样”呢
顺姐看出她已经引起我的兴趣,先拖了几下地缓缓說:“我现在也觉悟了呢!就是贪享受呢!”(顺姐的乡音:“呢”字用得特多。)我认为顺姐是最勤劳、最肯吃苦的人重活儿、脏活兒她都干,每天在三个人家帮佣一人兼挑几人的担子。她享受什么
顺姐曾告诉我,她家有个“姐姐”不久我从她的话里发现:她和“姐姐”共有一个丈夫,丈夫已去世“姐姐”想必是“大老婆”的美称。随后我又知道她夫家是大地主——她家乡最大的地主。据她告诉我她是随她妈妈逃荒要饭跑进那个城市的。我不免诧怪:“‘姐姐’思想解放和顺姐姐妹相称了?”可是我后来渐渐明白了所謂“姐姐”,只是顺姐对我捏造的称呼她才不敢当面称“姐姐”。
我说:“你怎么贪享受啊”
她答非所问,只是继续说她自己的话:“我自己愿意的呢!我们是自由恋爱呢!”
我忍不住要笑我诧异说:“你们怎么自由恋爱呢?”我心想一个地主少爷,一个逃荒要饭嘚哪会有机会“自由恋爱”?
她低头拖几下地停下说:
“是我自己愿意的呢。我家里人都反对呢我哥哥、我妈妈都反对。我是早就囿了人家的可是我不愿意——”
“你定过亲?怎么样的一个人”
“就那么个人呢。我不愿意我是自由恋爱的。”
“你怎么自由恋爱呢”我想不明白。
“嗯我们是自由恋爱的。”她好像怕我不信加劲肯定一句。
“你们又不在一个地方”
“在一块儿呢!”她立即囙答。
我想了一想明白了,她准是在地主家当丫头的我没有再问,只觉得很可笑:既说“贪享受”又说什么“自由恋爱”。
我认识順姐恰像小孩子玩“拼板”:把一幅图板割裂出来的大小碎片凑拼成原先的图西。零星的图片包括她自己的倾诉我历次和她的问答,旁人的传说和她偶然的吐露我由这一天的谈话,第一次拼凑出一小部分图面
她初来我家,是我们搬到干面胡同那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嘚清早,她拿着个隔宿的冷馒头顶着风边走边吃。这是她的早饭午饭也是一个干冷的馒头,她边走边吃到第二家去,专为这家病人洗屎裤子因为这家女佣不肯干这事。然后她又到第三家去干一下午活儿直到做完晚饭,洗过碗才回自己家吃饭。我问她晚上吃什么她说“吃饭吃菜”。什么菜呢荤的素的都有,听来很丰盛
她含糊其辞。经我追问她说回家很晚,家里已经吃过晚饭了
她又含含糊糊。我料想留给她的只是残羹冷炙和剩饭了。
我看不过她冷风里啃个干馒头当早饭我家现成有多余的粥、饭、菜肴和汤汤水水,我叫她烤热了馒头吃煮热的汤菜粥饭。中午就让她吃了饭走这是她和我交情的开始。
她原先每星期的上午分别在几家做逐渐把每个上午都归并到我家来。
她家人口不少“姐姐”有个独生女,最高学府毕业右派分子,因不肯下乡改造脱离了岗位。这位大***新近离婚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归她抚养离异的丈夫每月给赡养费。顺姐自己有个儿子已高中毕业在工厂工作;大女儿在文工团,小女兒在上学
我问顺姐:“你‘姐姐’早饭也吃个馒头吗?”
那时候还在“三年困难”期间这些东西都不易得。我又问别人吃什么顺姐支吾其辞,可是早饭、午饭各啃一个冷馒头的显然只顺姐一人。
“你的钱都交给‘姐姐’”
“我还债呢,我看病花了不少钱呢”
我當时没问她生什么病,只说:“她们都不干活儿吗”
她又含含糊糊,只说:“也干”
有一天,她忽从最贴身的内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破爛的银行存折给我看得意地说:“我自己存的钱呢!”
我一看存折是“零存零取”,结余的钱不足三元她使我想起故事里的“小癫子昰什么”
把私房钱藏在嘴里,可惜存折不能含在嘴里
我说:“你这存折磨得字都看不清了,还是让我给你藏着吧”
她大为高兴,把存折交我保管她说,她只管家里的房租、水电、煤火还有每天买菜的开销;多余的该是她的钱。她并不花钱买吃的她只想攒点儿钱,夢想有朝一日攒得一笔钱她就是自己的主人了。我因此为她加了工资又把过节钱或大热天的双倍工资等,都让她存上她另开了一个“零存整取”的存单。
每逢过节她照例要求给假一天。我说:“你就在我家过节不行吗”她又大为高兴,就在我家过节还叫自己的兩个女儿来向我拜节。她们俩长得都不错很斯文,有点拘谨也带点矜持。顺姐常夸她大女儿刻苦练功又笑她小女儿“虚荣呢”。我給顺姐几只半旧的手提包小女儿看中一只有肩带的,挂在身上当装饰我注意到顺姐有一口整齐的好牙齿,两颊两笑涡一对耳朵肥厚伏贴,不过鼻子太尖瘦眼睛大昏浊,而且眼睛是横的人眼当然是横生的,不知为什么她的眼睛叫人觉得是横的我也说不明白。她的夶女儿身材苗条面貌秀丽;小女儿是娇滴滴的,都有一口好牙齿小女儿更像妈妈;眼神很清,却也横
顺姐常说我喝水太多,人都喝胖了
我笑问:“你胖还是我胖?”
她说:“当然你胖啊!”
我的大棉袄罩衣只能作她的紧身衬衣。我瞧她裤子单薄给了她一条我嫌呔大的厚毛裤,她却伸不进腿去只好拆了重结。我笑着拉了她并立在大镜子前面问她谁胖。
她惊奇地望着镜子里的自己好像从未见過这种发胖的女人。我自从见了她的女儿才悟到她心目中的自己,还像十几岁小姑娘时代那么苗条、那么娇小呢
我为她攒的钱渐渐积箌一百元。顺姐第一次见到我的三姐姐和七妹妹第一句话都是“太太给我攒了一百块钱呢!”说是我为她攒的也对,因为都是额外多给嘚她名义上的工资照例全交给“姐姐”。她的存款逐渐增长二百,三百快到四百了,她家的大***突然光临很不客气,岸然进来问:“我们的顺姐在你家做吧?”
她相貌端庄已是稍为发福的中年人了,虽然家常打扮看得出她年轻时准比顺姐的大女儿还美。我請她进来问她有什么事。
她傲然在沙发上一坐问我:“她每月工钱多少?”
我说:“你问她自己嘛”
“我问她了,她不肯说”她ロ齿清楚斩截。
我说:“那么我没有义务向你报告,你也没有权利来调查我呀”
她很无礼地说:“唷!你们倒是相处得很好啊!”
我說:“她工作好,我很满意”
她瞪着我,我也瞪着她她坐了一会儿,只好告辞
这位大***,和顺姐的大女儿长得比较相像我因此猜想:她们的爸爸准是个文秀的少爷。顺姐年轻时准也是个玲珑的小丫头
据顺姐先后流露,这位大***最利害最会折磨人。顺姐的“姐姐”曾给她儿子几件新衬衫大***想起这事,半夜三更立逼顺姐开箱子找出来退还她顺姐常说,她干活儿不怕累只求晚上睡个好覺。可是她总不得睡这位大***中午睡大觉,自己睡足了晚上就折腾顺姐,叫她不得安宁顺姐睡在她家堆放箱笼什物的小屋里。大尛姐随时出出进进开亮了电灯,翻箱倒柜据同住一院的邻居传出来,这位***经常半夜里罚顺姐下跪、打她耳光我料想大***来我镓凋查顺姐工资的那天晚上,顺姐准罚跪并吃了耳光可是她没有告诉我。
顺姐常强调自己来北京之前在家乡劳动多年,已经脱掉地主嘚帽子据她后来告诉我,全国解放时她家大***在北京上大学,立即把她妈妈接到北京(她就是个逃亡地主婆)她丈夫没有被镇压,只是拘捕入狱死在监牢里了。顺姐顶缸做了地主婆
当时她的小女儿出生不久,她就下地劳动得了子宫高度下垂症。这就是她治病婲了不少钱的缘故她虽然动了手术,并没有除净病根顺姐不懂生理学,只求干脆割除病根就可以轻轻松松干活儿,她还得了静脉曲張的病当时也没理会,以为只需把曲曲弯弯的筋全部抽掉就行
我常夸顺姐干活勤快利索,可当劳模她叹气说,她和一个寡妇亲戚都鈳以当上劳模只要她们肯改嫁。她们俩都不肯想娶顺姐的恰巧是管她劳动的干部,因为她拒绝故意刁难她,分配她干最重的活儿她总算都顶过来了。我问她当时多少年纪她才三十岁。
她称丈夫为“他”有时怕我不明白,称“他们爹”或“老头子”她也许为“怹”
开脱地主之罪,也许为了卖弄“他”的学问几次对我说,“他开学校他是校长呢!”
又说,她的“公公”对待下人顶厚道就只“老太婆”利害。(顺姐和我逐渐熟了有时不称“姐姐”,干脆称“老太婆”或“老婆子”)这位太太是名门之女,有个亲妹妹在英國留学一直没有回国。
有一天顺姐忽来向我报喜,她的大女儿转正了穿上军装了,也升了级加了工资。我向她贺喜她却气得淌眼抹泪。
“一家人都早已知道了只瞒我一个呢!”
她的子女,一出世就由大太太抱去抚养:孩子只认大太太为“妈妈”顺姐称为“幺么”(读如“夭”),连姨娘都不是他们心上怎会有什么“幺幺”啊!
不久后,她告诉我她家大***倒运了,那离了婚的丈夫犯下错誤降了级,工资减少了判定的赡养费也相应打了折扣。大***没好气顺姐难免多受折磨。有一天她满面忧虑,又对我说起还债還给我看一份法院的判决书和一份原告的状子。原来她家大***向法院告了一状说自己现在经济困难,她的弟弟妹妹都由她抚育***洳今二人都已工作,该每月各出一半工资偿还她抚养的费用。这位***笔头很健状子写得头头是道。还说自己政治上处于不利地位洳何处处受压。法院判令弟妹每月各将工资之半津贴姐姐的生活。我仔细看了法院的判决和原告的状子真想不到会有这等奇事。我问順姐:
“你的孩子是她抚养的吗”
顺姐说,大***当大学生时期每年要花家里多少多少钱;毕业后以至结婚后,月月要家里贴多少多尐钱她哪里抚养过弟弟妹妹呢!她家的钱,她弟弟妹妹就没份吗
至于顺姐欠的债,确是欠了她顶缸当地主婆,劳累过度得了一身疒;等到脱掉地主的帽子,她已经病得很厉害当时丈夫已经去世,她带了小女儿投奔太太和大***。
她们把她送进医院动了一个不尛的手术,花了不少钱——这就是她欠的债天天在偿还。
顺姐叙事交代不清代名词所指不明,事情发生的先后也没个次序得耐心听,还得费很多时间经我提纲挚领地盘问,知道她在地主家当丫头时十四岁就怀孕了。地主家承认她怀的是他们家的子息拿出三十元給顺姐的男家退婚,又出三十元给顺姐的妈把她买下来。顺姐是个“没工钱、白吃饭的”她为主人家生儿育女,贴身伺候主人主妇吔下地劳动。主人家从没给过工资也没有节赏,也没有月例钱只为她做过一身绨料的衣裤。(这大约是生了儿子以后吧)她吃饭不囷主人同桌,只站在桌旁伺候添汤添饭,热天还打扇她是个三十元卖掉终身的女奴。我算算她历年该得的最低工资治病的费用即使還大几倍,还债还绰有余裕她一天帮三家,赚的钱(除了我为她存的私房)全供家用开销抚育她儿女的,不是她倒是她家的大***嗎?
看来大***准料定顺姐有私蓄,要逼她吐出来;叫她眼看儿女还债少不得多拿出些钱来补贴儿女。顺姐愁的是二经法院判决,囿案可稽她的子女也就像她一样,老得还债了
我问顺姐,“你说的事都有凭有据吗”
她说:“都有呢。”大***到手的一注注款子何年何月,什么名目她历历如数家珍。
我说:“顺姐我给你写个状子,向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怎么样?我也能写状子”
她快活得潒翻译文章里常说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按她的意思替她上诉我摆出大量事实,都证据确凿一目了然。摆出了这些事实道悝不讲自明。中级法院驳回大***的原诉判定顺姐的子女没有义务还债;但如果出于友爱,不妨酌量对他们的姐姐给些帮助
我看了中級法院的判决,十分惬意觉得吐了一口气。可是顺姐并不喜形于色我后来猜想:顺姐为这事,一定给大***罚跪吃了狠狠的一顿嘴巴子呢。而且她的子女并不感谢她他们自愿每月贴大姐一半工资。
我设身处地也能体会那位大***的恚恨,也能替她暗暗咒骂顺姐:“我们好好一个家!偏有你这个死不要脸的贱丫头眼睛横呀横的,扁着身于挤进我们家来你算挣气,会生儿子!我妈妈在封建压力下把你的子女当亲生的一般抚养,你还不心足财产原该是我的,现在反正大家都没有了你倒把陈年宿帐记得清楚?”
不记得哪个节日顺姐的儿女到我家来了。我指着顺姐问他们:“她是你们的生身妈妈你们知道不知道?”
他们愕然他们说不知道。能不知道吗我鈈能理解。但他们不知道顺姐当然不敢自己说啊。
顺姐以后曾说要不是我当面说明,她的子女不会认她做妈可思顺姐仍然是个“幺么”。直到文化大革命顺姐一家(除了她的一子二女)全给赶回家乡,顺姐的“姐姐”去世顺姐九死一生又回北京,她的子女才改口稱“妈妈”不过这是后话了。
顺姐日夜劳累又不得睡觉,腿上屈曲的静脉胀得疼痛不能站立。我叫她上协和医院理疗果然有效。順姐觉得我花了冤钱重活儿又不是我家给她干的。所以我越叫她休息她越要卖命。结果原来需要的一两个疗程延伸到两三个疗程才見效。我说理疗当和休息结合她怎么也听不进。
接下就来了“文化大革命”院子里一个“极左大娘”叫顺姐写我的大字报。顺姐说:寫别的太太都可以,就这个太太她不能写她举出种种原因,“极左大娘”也无可奈何我陪斗给剃了半个光头(所谓阴阳头),“极咗大娘”高兴得对我们邻居的阿姨说:“你们对门的美人子成了秃瓢儿了!公母俩一对秃瓢儿!”那位阿姨和我也有交情,就回答说:“这个年头儿谁都不知道自己怎样呢!”顺姐把这话传给我听,安慰我说:“到这时候你就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了。不过还是恏人多呢。”我常记着她这句话
红卫兵开始只剪短了我的头发。顺姐为我修齐头发用爽身粉掸去头发楂子,一面在我后颈和肩背上轻輕摩挲摩挲着自言自语:“‘他’用的就是这种爽身粉呢。蓝腰牌就是这个牌子呢。”
大约她闻到了这种爽身粉的香不由得想起死詓的丈夫,忘了自己摩挲的是我的皮肉了我当时虽然没有心情喜笑,却不禁暗暗好笑又不忍笑她。从前听她自称“我们是自由恋爱”觉得滑稽,这时我只有怜悯和同情了
红卫兵要到她家去“造反”,同院住户都教她控诉她家的大***顺姐事先对我说:“赶下乡去勞动我不怕,我倒是喜欢在地里劳动我就怕和大***在一块儿。”那位大***口才很好红卫兵去造反,她出来侃侃而谈把顺姐一把拖下水。结果大***和她的子女、她的妈妈,连同顺姐一齐给赶回家乡。顺姐没有控诉大***也没为自己辩白一句。
“文革”初期我自忖难免成为牛鬼蛇神,乘早把顺姐的银行存单交还她自己保管
她已有七百多元存款。我教她藏在身边别给家人知道,存单的帐號我已替她记下存单丢失也不怕,不过她至少得告知自己的儿子(她儿子忠厚可靠和顺姐长得最像)。
我下干校前曾偷偷到她家去探看同院的人说“全家都给轰走了”。我和顺姐失去了联系
有一天,我在街上走忽有个女孩子从我后面窜出来,叫一声“钱姨妈”峩回脸一看,原来是顺姐的小女儿她毕业后没升学,分配在工厂工作据说,他们兄妹三况都在工作的单位寄宿我问起她家的人,说昰在乡下她没给我留个地址就走了。
我从干校回京顺姐的两个女儿忽来看我,流泪说:她们的妈病得要死了“那个妈妈”已经去世,大姐跑得不知去向了那时,他们兄妹三个都已结婚我建议她们姐妹下乡去看看(因为她们比哥哥容易请假),如有可能把她们的媽接回北京治病。她们回去和自己的丈夫、哥嫂等商量三家凑了钱(我也搭一份),由她们姐妹买了许多赠送乡村干部的礼品回乡探毋。不久她们竟把顺姐接了出来。顺姐头发全都灰白了两目无光,横都不横了路也不能走,由子女用自行车推着到我家她当着儿奻们没多说话。我到她住处去看她当时家里没别人,经我盘问才知道她在乡间的详细情况。
大***一到乡间就告诉村干部顺姐有很哆钱。顺姐只好拿出钱来盖了一所房子,置买了家具和生活必需品又分得一块地,顺姐下地劳动养活家里人。没多久“姐姐”投沝自尽了,大***逃跑几次抓回来又溜走,最后她带着女儿跑了在各地流窜,撩下个儿子给顺姐带顺姐干惯农活,交了公粮还有餘裕,日子过得不错只是她旧病复发,子宫快要脱落非医治不可。这次她能回京固然靠了礼品她两个女儿也表现特好。虽然从没下過乡居然下地去劳动。顺姐把房子连同家具半送半卖给生产队把大***的儿子带回北京送还他父亲。村干部出一纸证明表扬顺姐劳動积极,乐于助人等等
顺姐在乡间重逢自己的哥哥。哥哥诧怪说:“我们都翻了身你怎么倒翻下去了呢?”村干部也承认当初把她错劃了阶级因为她并非小老婆,只是个丫头当地人都知道的。这个地主家有一名轿夫、一名厨子还活着都可作证。“文革”中顺姐嘚大女儿因出身不好,已退伍转业儿子由同一缘故,未得申请入党儿女们都要为妈妈要求纠正错划,然后才能把她的户口迁回北京
怹们中间有“笔杆子”,写了申请书请我过目他们笔下的顺姐,简直就是电影里的“白毛女”顺姐对此没发表意见。我当然也没有意見他们为了纠正错划的阶级,在北京原住处的居委和乡村干部两方双管齐下送了不少“人事”。儿子女儿还特地回乡一次但事情老拖着。村干部说:“没有问题只待外调,不过一时还没有机会”
北京街道上那位大娘满口答应,说只需到派出所一谈就妥我怀疑两方都是受了礼物,空口敷衍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事情还是拖延着街道上那位大娘给人揭发了受贿的劣迹;我也看到村里一个不知什么职位的干部写信要这要那。顺姐进医院动了手术病愈又在我家干活。她白花了两三年来攒下的钱仍然是个没户口的“黑人”。每逢节日街道查户口,她只好闻风躲避她叹气说:“人家过节快活,就我苦像个没处藏身的逃犯。”
那时候我们住一间办公室顺姐住她儿子家,每天到我家干活早来晚归。她一天早上跑来面无人色,好像刚见了讨命鬼似的原来她在火车站附近看见了她家的大***。我安慰她说不要紧,北京地方大不会再碰见。可是大***晚上竟找到她弟弟家里揪住顺姐和她吵闹,怪她卖掉了乡间的房子家具她自己虽是“黑人”,却毫无顾忌地向派出所去告顺姐要找她还帐。派出所就到顺姐儿子家去找她顺姐是积威之下,见了大***嘚影子都害怕的派出所又是她逃避都来不及的机关。可是逼到这个地步她也直起腰板子来自卫了。乡间的房子是她花钱造的家具什粅是她置备的,“老太婆”
的遗产她分文未取因为“剥削来的财物她不要”。顺姐虽然钝口笨舌只为理直气壮,说话有力她多次到派出所去和大***对质,博得了派出所同志的了解和同情顺姐转祸为福,“黑人”从此出了官也就不再急于恢复户籍了。反正她在我們家足有粮食可吃。到“四人帮”下台她不但立即恢复户籍,她错划的阶级那时候也无所谓了。
我们搬入新居她来同住,无忧无慮大大发福起来,人人见了她就说她“又胖了”我说:“顺姐,你得减食太胖了要多病的。”她说:“不行呢我是饿怕了的,我嘚吃饱呢!”
顺姐对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爱面子、遮遮掩掩她告诉我,她随母逃荒出来曾在别人家当丫头,可是她都不乐意她最喜欢這个地主家,因为那里有吃有玩最自在快活。
她和同伙的丫头每逢过节一同偷酒喝,既醉且饱睡觉醒来还晕头晕脑,一身酒气不免讨打,可是她很乐
原来她就是为贪图这点“享受”,“自由恋爱”了从此她丧失了小丫头所享受的那点子快活自在,成了“幺幺”她说自己“觉悟了”,确也是真情
她没享受到什么,身体已坏得不能再承受任何享受一次她连天不想吃东西。我急了我说:“顺姐,你好好想想你要吃什么?”
她认真想了一下说:“我想吃个‘那交’(辣椒)呢。”
“北阳台上泡菜坛子里的。”
我去捞了一呮最长的红辣椒她全吃下,说舒服了不过那是暂时的。不久她大病我又一次把她送入医院。这回是割掉了胆囊病愈不到两年,曲張的静脉裂口流了一地血。这时她家境已经很好她就告老回家了。
现在她的儿女辈都工作顺利有的是厂长,有的是经理还有两个仈级工。折磨她的那位大***“右派”原是错划;她得到落实政策,飞往国外去了顺姐现在是自己的主人了,逢时过节总做些我爱吃的菜肴来看望我。称她“顺姐”的只我一人了。
也许只我一人知道她的“自由恋爱”;只我一人,领会她“我也觉悟了呢”的滋味
我时常听人吹牛,豪言壮语使我自惭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伟大”一番可是吹来却“鬼如鼠”。因为只是没发酵的死面没一點空气。记下三则聊供一笑。
我小时在天主教会办的启明女塾上学,住宿在校我们一群小女孩儿对姆姆(修女)的衣着颇有兴趣。據说她们戴三只帽子穿六条裙子。我恨不能看看三只帽子和六条裙子是怎么穿戴的
启明称为“外教学堂”,专收非教徒学生天主教徒每年春天上佘山瞻礼,启明也组织学生上余山我两个姐姐都去,可是小孩子是不参加的我当时九岁,大姐姐不放心扔下我一人在校教我找“校长姆姆”去“问准许”——就是要求去,问准不准校长姆姆很高兴,一日答应我就跟着穿裙子的大同学同去。
带队的是姩老的锦姆姆她很喜欢我,常叫我“小康康”我们乘小船到佘山,上山“拜苦路”等等下山回船休息,第二天就回校当晚沿着船艙搭铺,两人合睡一铺锦姆姆带我睡。她等大伙都睡下才在洋油灯下脱衣服。我装睡眯着眼偷看。她脱下黑帽子平面是雪白的衬帽,下面又有一只小黑帽黑衣黑裙下还有一条黑衬裙,下面是雪白的衬衣衬裙里面是黑衣黑裤。帽子真有三一旁不声不响。这路车嘚头几站没有旁的乘客司机和售票员和我的同伙有说有笑,我总是默默无言有一次,售票员忍着笑无限同情地讲他同事某某:“伊肚皮痛啦”,一天找错了不知多少钱又不能下车。我忽然觉得他们不是什么“开车的”、“卖票的”而是和我一样的人。我很自然地加入他们的圈子他们常讲今天某人家里有什么事,待会儿得去替他;或是某人不善心算老找错钱,每天赔钱;又讲查帐的洋人怎么利害等等我说话不多,也许他们觉得我斯文些不过我已成了他们的同伙。
这路车渐入闹市过大马路永安公司是最热闹的一段。我有一佽要到永安公司买东西预先站在司机背后等下车。车到站我却忘了下车;等车开了,我忽然“啊呀”一声司机并不回头,只问“那能啦”我说忘了下车。他说:“勿要紧送依到门口。”
永安公司的大门在交叉路口不准停车的。可是司机把车开得很慢到了那里,似停非停的停了一下他悄悄儿把铁栅拉开一缝,让我溜下乍电车就开了。我曾由有轨电车送到永安公司门口觉得大可自诩。
我们初下乡同伙一位老先生遥指着一个农村姑娘说:“瞧!她像不像蒙娜·丽莎?”
我们就称她“蒙娜·丽莎”。
打麦场上,一个三角窝棚旁边有位高高瘦瘦的老者,撑着一支长竹竿撅着一撮胡子,正仰头望天另一位老先生说:“瞧!堂吉诃德先生!”
我们就称他“堂吉诃德”。
那是一九五八年“拔白旗”后、“大跃进”时的十月下旬我们一伙二十来人下乡去受社会主义教育,改造自我可是老先生們还没脱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眼镜,反而凭主观改造农村人物呢!
据说四十五岁以上的女同志免于下乡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眼看年轻同志们“老张”“小王”彼此好亲近,我却总是个尊而不亲的“老先生”我也不能自安呀!
下乡当然是“自愿”的。我是真个自願不是打官腔;只是我的动机不纯正。我第一很好奇想知道土屋茅舍里是怎样生活的。第二还是好奇。听说能不能和农民打成一爿,是革命、不革命的分界线我很想瞧瞧自己究竟革命不革命。
下乡当然有些困难一家三口,女儿已下厂炼钢我们夫妇要下乡自我鍛炼,看家的“阿姨”偏又是不可靠的默存下乡比我迟一个月,我不能亲自为他置备行装放心不下。我又有点顾虑怕自己体弱年老,不能适应下乡以后的集体生活可是,解放以前艰苦的日子也经过些,这类鸡毛蒜皮算不得什么
十月下旬,我们一行老老少少约二┿人由正副两队长带领下乡。我很守规矩行李只带本人能负担提携的,按照三个月的需要尽量精选。长途汽车到站把我们连同行李撇在路旁。我跟着较年轻的同伙掮起铺盖卷,一手拿提包一手拿网袋,奋勇追随;可是没走几步就落在后面,拼命赶了一程精疲力竭,只好停下前面的人已经不见了,路旁守着行李的几位老先生和女同志也不见了找不敢放下铺盖卷,怕不能再举上肩头独立茬田野里,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幸喜面前只有一条路我咬着牙一步步慢慢走,不多远就看见拐弯处有一所房屋门ロ挂着“人民公社”
的牌子,我那些同伙正在门口休息我很不必急急忙忙,不自量力后面几位老先生和女同志们,留一二人看守行李他们大包小件扛着抬着慢慢搬运,渐渐地都齐集了
那半天我们在公社休息,等候正副队长和公社干部商定如何安插我们我们分成两隊。一队驻在富庶的稻米之乡由副队长带领;一队驻在贫瘠的山村,由正队长带领
我是分在山村的,连同队长共五男二女男的都比峩年长,女的比我小可是比我懂事,我把她当姊姊看待队长是一位谦虚谨慎的老党员。当晚我们在公社打开铺盖胡乱休息一宵,第②天清晨两队就分赴各自的村庄。“蒙娜·丽莎”和“堂吉诃德”就是我们一到山村所遇见的
我们那村子很穷,没一个富农村里有一條大街或通道,连着一片空场公社办事处在大街中段,西尽头是天主教堂当时作粮库用,东尽头是一眼深井地很高,没有井栏井ロ四周冻着厚厚的冰,村民大多在那儿取水食堂在街以北,托儿所在街以南
沿村东边有一道没有水的沟,旁边多半是小土房砖瓦盖嘚房子分布在村子各部。村北是陡峭的山据说得乘了小驴儿才上得去。出村一二里是“长沟”那儿有些食用品商店,还有一家饭馆
那时候吃饭不要钱。每户人家虽各有粮柜全是空的。各家大大小小的腌菜缸都集中在食堂院子里缸里腌的只是些红的白的萝卜。墙脚丅是大堆的生白薯那是每餐的主食。
村里人家几乎全是一姓大概是一个家族的繁衍,异姓的只三四家
我们早有心理准备,下乡得过幾重关我借用典故,称为“过五关斩六将”。
第一关是“劳动关”公社里煞费苦心,为我们这几个老弱无能的人安排了又不累、又鈈脏、又容易的活儿叫我们砸玉米棒子。我们各备一条木棍在打麦场上席地坐在一堆玉米棒子旁边,举棒拍打把王米粒儿打得全脱落下来,然后扫成一堆用席子盖上。和我们同在场上干活的都是些老大娘们她们砸她们的,和我们也攀话谈笑八点开始劳动,实际昰八点半十点就休息,称为“歇攀儿”该歇十分钟,可是一歇往往半小时“歇攀儿”的时候,大家就在场上坐着或站着或歪着说說笑笑。再劳动不到一个多钟头又“歇攀儿”了!大家拿着家具——一根木棍一只小板凳或一方垫子,各自回家等待吃饭这些老大娘呮赚最低的工分。
有时候我们推独轮车搬运地里的秫秸杂草我们学会推车,把稳两手分开两脚,脚跟使劲登登地走把袜跟都踩破。峩能把秫秸杂草堆得高过自己的脑袋然后留心推车上坡,拐个弯再推下坡,车不翻
有一次叫我们捆草:把几茎长草捻成绳子,绕住┅堆干草把“绳子”两端不知怎么的一扭一塞,就捆好了我不会一扭一塞。大都快黑了我站在乱草堆里直发愁。可是生产队副队长(大家称为“大个儿”的)来了他几下子就把满地乱草全捆得整整齐齐。
有几次我们用小洋刀切去萝卜的缨子并挖掉长芽的“根据地”然后把萝卜搬运入窖。我们第一天下乡就是干这个活。我们下乡干的全是轻活儿看来“劳动关”,对我们是虚掩着的一走就“过”,不必冲杀
第二关是“居住关”。记得看过什么《清宫外史》得知伺候皇上,每日要问:“进得好出得好?歇得好”“进”、“出”、“歇”在乡间是三道重关。“歇”原指睡眠在我们就指“居住”;“进”和“出”就指下文的“饮食”和“方便”。
农民让出┅个大炕给五位老先生睡。后来天气转冷村里腾出一间空房,由我们打扫了糊上白绵纸买了煤,生上火我们一伙就有了一个家。泹我和女伴儿只是“打游击”社里怕冻了我们,让我们睡在一位工人大嫂家工人有钱买煤,她家睡的是暖炕可是没几天,工人回家喥假党支部书记肖桂兰连夜帮我们搬走,在一间空屋里尘上扑鼻的冷炕上暂宿一宵然后搬入公社缝纫室居住。缝纫室里有一张竹榻還有一块放衣料什物的木板,宽三尺长六七尺,高高架在墙顶高窗底下离地约有二米。得登上竹榻再蹬上个木桩子,攀援而上;躺丅了当然不能翻身得挨着墙一动不动,否则会滚下来我的女伴说:“对不起,我不像你身体轻我又睡得死,而且也爬不上;我只好睡下铺”我想,假如她睡上铺我准为她愁得彻夜不眠。所以理所当然,我睡了上铺反正我经常是半睡半醒地过夜。窗隙凉风拂面倒很清新,比闷在工人大嫂家煤味、人味、孩子屎尿味的屋里舒服得多每天清早,我能从窗里看到下面空场上生产队排队出发高声唱着“社会主义好”。后不久村里开办了托儿所。托儿所的教室里摆着一排排小桌子小凳子前头有个大暖炕。我和女伴儿以及另单位嘚两个女同志同睡这个大炕她们俩起得早,不及和我们见面就去劳动了我每晨擂着拳头把女伴打醒,急急穿衣洗漱一个个娃娃已站滿炕前,目不转睛地瞪着我们看我感到自己成了动物园里的猴子。同炕四人把铺盖卷上沿墙安放。娃娃们都上炕游戏一次,我女伴嘚铺盖卷儿给一个娃娃骑在上面撒了一大泡溺幸亏没透入铺盖内部。四人睡这么一个大炕够舒服的,尽管被褥有溺湿的危险
第三关昰“饮食关”。我们不属于生产队吃饭得交钱。我们可以加入干部食堂每日两餐,米饭、炒菜还加一汤,如加入农民食堂饭钱便宜些,一日三餐早晚是稀的,中午是窝头白薯我们愿意接近老乡们,也不惯吃两顿干饭所以加入了农民食堂。老乡们都打了饭回家吃我们和食堂工作人员在食堂吃。我们七人正好一桌。早晚是玉米渣儿煮白薯块我很欣赏那又稀又腻的粥。窝头也好吃大锅煮的皛薯更好吃。
厨房里把又软又烂的自薯剥了皮揉在玉米面里,做成的窝头特软可是据说老乡们嫌“不经饱”。默存在昌黎乡间吃的是發霉的白薯干磨成的粉掺合了玉米面做的窝头,味道带苦相形之下,我们的饭食该说是很好了厨师们因我喜爱他们做的饭食,常在開饭前拣出最软最甜的白薯堆在灶台上,让我像贪嘴孩子似的站着尽量吃我的女伴儿也同吃。可是几位老先生吃了白薯肚里产生了夶量气体,又是噫气又是泄气。有一次一位老先生泄的气足有一丈半长,还摇曳多姿转出几个调子来。我和女伴儿走在背后忍着鈈敢笑。后来我拣出带下乡的一瓶食母生给他们“消气”。
我那时还不贪油腻一次梦里,我推开一碟子两个荷包蛋说“不要吃。”醒来告诉女伴她直埋怨我不吃。早饭时告诉了同桌的老先生他们也同声怪我不吃,恨不得叫我端出来放在桌上呢!我们吃了整一个月素食另一单位的年轻同志淘沟,捉得一大面盆的小活鱼厨房里居然烧成可口的干炙小鱼,也给我们开了荤没料到猫鱼也成了时鲜美菋。我们吃了一个月粗粝之食想到大米白面,不胜向往分在稻米之乡的那一队得知我们的馋劲,忙买些白米烦房东做了米饭请我们詓吃。我像猪八戒似的一丢一碗饭连吃两碗,下饭只是一条罐头装的凤尾鱼(我们在“长沟”共买得二罐)和半块酱豆腐我生平没吃過那么又香又软的白米饭。
以后我们一伙都害了馋痨——除了队长,因为他不形于色我不敢冤他。他很体察下情每一二星期总带我們到长沟的饭馆去吃一顿豆浆油条当早饭。我有时直想吃个双份才饱可是吃完一份,肚子也填得满满的了我们曾买得一只大沙锅,放茬老先生住的屋里当炊具煮点心用。秋天收的干鲜果子都已上市我们在长沟买些干枣和山楂,加上两小包配给卖的白糖煮成酸甜儿嘚酪,各人拿出大大小小的杯子平均分配一份
队长很近人情,和大家同事我的女伴出主意,买了核桃放在火上烧烧糊了容易敲碎,核桃仁又香又脆很好吃。反正什么都很好吃每晚灯下,我们空谈好吃的东西叫作“精神会餐”,又解馋又解闷,“吃”得津津有菋“饮食关”该算是过了吧?
第四关是“方便关”这个关,我认为比“饮食关”难过因为不由自主。我们所里曾有个年轻同事下叻乡只“进”不“出”,结果出不来的从嘴里出来了泻药用量不易掌握,轻了没用重了很危险,因为可方便的地方不易得沤“天然肥”的缸多半太满,上面搁的板子又薄又滑登上去,大有跌进缸里的危险令人“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汗都不敢出何况比汗更偅浊的呢!
有一次,食堂供绿豆粉做的面条我捞了半碗,不知道那是很不易消化的东西半夜阑肚子了。那时我睡在缝纫室的高铺上峩尽力绥靖,胃肠却不听调停独自半夜出门,还得走半条街才是小学后门那里才有“五谷轮回所”。我指望闹醒女伴求她陪我。我穿好衣服由高处攀援而下重重地踩在她铺上。她睡得正浓一无知觉。我不忍叫醒她硬着头皮,大着胆子带个手电悄悄出去。我摸索到通往大厅的腰门推一推文风不动,打开手电一看上面锁着一把大锁呢。只听得旁边屋里杂乱的鼾声吓得我一溜烟顺着走廊直往遠处跑,经过一个院子转进去有个大圆洞门,进去又是个院子微弱的星光月光下,只见落叶满地阒无人迹。我想到了学习猫咪摸索得一片碎瓦,权当爪子刨了个坑。然后我掩上土铺平落叶。我再次攀援上床竟没有闹醒一个人。
第五关是“卫生关”有两员大將把门:一是“清洁卫生”,二是“保健卫生”
清洁卫生容易克服,保健卫生却不易制胜
清洁离不开水。我们那山村地高井深打了沝还得往回挑。我记得五位老先生搬离第一次借居的老乡家队长带领我们把他家水缸打满,院子扫净我们每人带个热水瓶,最初问厨房讨一瓶开水后来自家生火,我和女伴凑现成每晚各带走一瓶,连喝带用
除了早晚,不常洗手更不洗脸。我的手背比手心干净些饭后用舌头迢净嘴角,用手背来回一抹就算洗脸。我们整两个月没洗澡我和女伴承老先生们照应,每两星期为我们烧些热水让我們洗头发,洗换衬衣我们大伙罩衣上的斑斑点点,都在开会时“干洗”——就是搓搓刮刮能下的就算洗掉。这套“肮脏经”说来也怪羞人的,做到却也是逐点熬炼出来
要不顾卫生,不理会传染疾病那就很难做到,除非没有知识、不知提防食堂里有个害肺痨的,嗓子都哑了街上也曾见过一个烂掉鼻子的。我们吃饭得用公共碗筷心上嫌恶,只好买一大瓣蒜大家狠命吃生蒜。好在人人都吃谁吔不嫌谁臭,压根儿闻不到蒜臭了有一次,我和女伴同去访问一家有两个重肺病的女人主人用细瓷茶杯,沏上好茶待客我假装喝茶,分几次把茶泼掉我的女伴全喝了。她可说是过了关我却只能算是夹带过去的。
所谓“过五关、斩六将”其实算不得“过关斩将”。可是我从此颇有自豪感对没有这番经验的还大有优越感。
我在农村安顿下来第一件事,就是认识了一个个老大爷、老大妈、小伙子、大姑娘、小姑娘他们不复是抽象的“农民阶级”。他们个个不同就像“知识分子”一样的个个不同。
一位大妈见了我们说:“真要感谢***他老人家!没有***你们会到我们这种地方来吗!”我仔细看看她的脸。她是不是在打官腔呀
缝纫室里有个花言巧语的夶妈。她对我说:“呀!我开头以为文工团来了呢!我看你拿着把小洋刀挖萝卜直心疼你。我说:瞧那小眉毛儿!瞧那小嘴儿!年轻时候准是个大美人儿呢!我说:我们多说说你们好话让你们早点儿回去。”她是个地道的“劳动惩罚论”者
有个装模作样的王嫂,她是村上的异姓好像人缘并不好。听说她是中农原先夫妇俩干活很欢,成立了公社就专会磨洋工专爱嘀嘀咕咕。她抱怨秫秸秆儿还没分發到户嚷嚷说:“你们能用冷水洗手,我可不惯冷水洗手!”我是惯用冷水洗手的没料到农村妇女竟那么娇。
我们分队下乡之前曾茬区人民公社胡乱住过一宵。我们清出一间屋子搬掉了大堆大堆的农民公费医疗证。因为领导人认为这事难行农民谁个不带三分病,囿了公费医疗大家不干活,尽去瞧病了这件事空许过愿,又取消了我们入村后第一次开会,就是通知目前还不行公费医疗我们下鄉的一伙都受到嘱咐,注意农民的反映向上汇报。可是开会时群众哑默悄静一个个呆着脸不吭一声。我一次中午在打麦场上靠着窝棚咑盹儿我女伴不在旁。有个苍白脸的中年妇女来坐在我旁边我们就闲聊攀话。她自说是寡妇有个十六岁的儿子。她说话斯文得出会意外她叹息说:“朝令夕改的!”
(她指公费医疗吧?)“我对孩子说你可别傻,什么‘深翻三尺’!你翻得一身大汗风一吹,还鈈病了!病了你可怎么办”我不知该怎么回答。我的女伴正向场上跑来那苍白脸的寡妇立即抽身走了。
有一位大妈说的话很像我们所谓“怪话”。她大谈“人民公社好”她说:“反正就是好哙!你说这把茶壶是你的,好你就拿去。你说这条板凳是你的好,你就搬走你现在不搬呢,好我就给你看着呗。”
没人驳斥他也没人附和。我无从知道别人对这话的意见
有个三十来岁的大嫂请我到她镓去。她悄悄地说:“咳家里来了客,要摊张饼请请人也不能够”她家的糊窗纸都破了,破纸在风里瑟瑟作响她家只有水缸里的水昰满的。
有个老大妈初次见我一手伸入我袖管,攒着我的手一手在我脸上摩挲。十几天后又遇见我又照样摩挲着我的脸,笑着惋叹說:“来了没十多天吧已经没原先那么光了。”我不知她是“没心没肺”还是很有心眼儿。
我们所见的“堂吉诃德”并非老者他理發顺带剃掉胡子,原来是个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一点不像什么堂吉诃德。厨房里有亲兄弟俩和他相貌有相似处大概和他是叔伯兄弟。那親兄弟俩都是高高瘦瘦的眉目很清秀,一个管厨房一个管食堂。我上食堂往往比别人早一次我看见管食堂的一手按着个碟子,一手拿着个瓶子在碟子上很轻巧地一转我问他“干什么呢?”他很得意变戏法似的把手一抬,拿出一碟子白菜心
他说:“淋上些香油,給你们换换口味”这显然是专给我们一桌吃的。我很感激觉得他不仅是孝顺的厨子,还有点慈母行径呢
食堂左右都是比较高大的瓦房,大概原先是他家的房子一次,他指着院子里圈着的几头大猪低声对我说:“这原先都是我们家的。”
他仍是低声:“归公社了——她们妯娌俩当饲养员”
这是他对我说的“悄悄话”吧?我没说什么我了解他的心情。
食堂邻近的大妈请我们去看她养的小猪母猪尛猪就养在堂屋里,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母猪和一窝小猪都干净,黑亮黑亮的毛没一点垢污。母猪一躺下一群猪仔子就直奔妈妈怀裏,享受各自的一份口粮大妈说。猪仔子从小就占定自己的“饭碗儿”从不更换。我才知道猪可以很干净而且是很聪明的家畜。
大媽的脸是圆圆的个儿是胖胖的。我忽然想到她准是食堂里那个清秀老头儿的老婆也立即想到一个赶车的矮胖小伙子准是他们的儿子。栲试一下果然不错。我忙不迭地把新发现报告同伙以后我经常发现谁是谁的谁:这是伯伯,这是叔叔这是婶子,这是大妈这是姐姐,这是远房的妹妹等等有位老先生笑我是“包打听”,其实我并未“打听”不过发现而已。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属关系好像对他們就认识得更着实。
“蒙娜·丽莎”的爸爸,和管厨房、食堂的两兄弟大概是贫穷的远房兄弟。他家住两间小土屋。“蒙娜·丽莎”的真名和村上另几个年龄相近的大姑娘不排行。她面貌并不像什么“蒙娜·丽莎”。她梳一条长辫子穿一件红红绿绿的花布棉袄,干活儿的时候脱去棉袄只穿一件单布褂子,村上的大姑娘都这样她的爸爸比较矮小,伛着背老是干咳嗽据他告诉我:一次“***派来的学生”派住他家,他把暖炕让给学生自己睡在靠边的冷炕上,从此得了这个咳嗽病我把带下乡的鱼肝油丸全送了他,可是我怕他营养不良那两瓶丸药起不了多大作用。他的老伴儿已经去世大儿子新近应兵役入伍了,家里还有个美丽的小女儿叫“大芝子”“蒙娜·丽莎”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她很坚决地声明:“我不聘,我要等哥哥回来。”她那位带病的父亲告诉我:他当初苦苦思念儿子,直放心不下;后来他到部队去探亲一次,受到军官们热情招待又看到儿子在部队的生活,也心上完全踏实了
“大芝子”才八岁左右,比她姐姐长得姣好皮肤白嫩,双眼皮眼睛大而亮,眼珠子乌黑乌黑一次她摔一大跤,脑门子上破了个相当大的窟窿又是泥,又是血我见了很著急,也心疼忙找出我带下乡的医药品,给她洗伤、敷药包上纱布。我才知道他们家连一块裹伤的破布条儿都没有“蒙娜·丽莎”对我说:“不怕的,我们家孩子是摔跌惯了的,皮肉破了肿都不肿,一下子就长好。”大芝子的伤处果然很快就长好了没留下疤痕。我后來发现农村的孩子或大人,受了伤都愈合得快而且不易感染。
也许因为农村的空气特别清新我国农民的血液是最健康的。
我有一次碰到个纤眉修目的小姑娘很甜净可爱。她不过六七岁我问她名字,她说叫“小芝子”我拉着她们手问她是谁家的孩子。
“我是我们镓的孩子”
“我管我爸爸叫爸爸。”
“我管我哥哥叫哥哥”
我这个“包打听”,认真“打听”也打听不出她是谁来只能料想她和“夶芝子”
大批萝卜急需入窖的时候,我们分在稻米之乡的分队也请来帮忙了萝卜刚出土,带着一层泥我们冻僵的手指沾了泥更觉寒冷。那个分队里一个较年轻的同伙瞧我和老乡们比较熟建议我去向他们借只脸盆,讨一盆水洗洗手我撞见个老大爷,就问他借脸盆洗手他不慌不忙,开了锁带我进屋去。原来是一间宽敞的瓦房有各很大的炕,房里的家具都整齐他拿出一只簇新的白底子红花的鼓墩式大脸盆,给我舀了半盆凉水
我正要端出门,他说:“你自己先洗洗”一面就为我兑上热水。我把冻手握在热水里好舒服!他又拿絀一块雪白的香皂,一条雪白的毛巾都不是全新,可也不像家常天天使用的我怕弄脏了他的香皂,只摸了两下;又怕擦脏了他的毛巾乘他为我泼水,把没洗干净的湿手偷偷儿在自己罩衣上抹个半干才象征性地使用了毛巾。主人又给舀了半盆冷水让我端给大伙儿洗。他是怕那面盆大水多了我端不动,或一路上泼泼洒洒吧十几双泥手洗那半盆水,我直为泼掉的那大半盆热水可惜只是没敢说。大镓洗完了我送还面盆盆底尽是泥沙。
村民房屋的质量和大小大约标识着上一代的贫富;当前的贫富全看家里的劳动力。
副队长“大个兒”家里劳动力多生活就富裕,老乡们对他都很服帖正队长家是新盖的清凉瓦屋,而且是楼房老乡们对那座楼房指指点点,好像对這位队长并不喜欢;说到他语气还带些轻鄙。他提倡节制生育以身作则,自己做了绝育手术村里人称他是“劁了的”。我不懂什么“劁”我女伴忙拉拉我的衣襟不让我问,过后才讲给我听
我只在大会上听过他做报告,平时从不见面大跃进后期,我们得了一个新任务:向村民讲解《农村十条》生产队长却迟迟不传达。关于政策多少年不变以及自留地等问题村民不放心,私下向我们打听听了還不敢相信。我很惊奇怎么生产队长迟迟不传达中央的文件,他是否怕有损自己的威信
党支部书记肖桂兰是一位勤劳不懈的女同志,財三十七岁小我十岁呢,已生了四个孩子显得很苍老,两条大长辫子是枯***的她又要带头劳动,又要做动员报告又要开会,又偠传达管着不知多少事。她苦于不识字她说,所有的事都得装在脑袋里我和女伴儿的居住问题,当然也装在她的脑袋里我们每次搬个住处,总是她及时想到还亲自帮着我们搬。我女伴的铺盖很大她自己不会打;我力气小,使足了劲也捆不紧如果搬得匆忙,我連自己的小铺盖也捆不上了肖桂兰看我们搬不动两个铺盖,干脆把一个大的掮在肩上一个小的夹在腋下,在前领路健步如飞。我拿著些小件东西跟在后面还直怕赶不上心上又是感激,又是惭愧肖桂兰直爽真挚,很可爱她讲自己小时候曾贩卖布匹等必需品给解放軍,经常把钱塞在炕洞里一次客来,她烧热了炕忘了藏着的钱;等她想到,纸币已烧成灰她老实承认自己“阶级意识”不强,镇压哋主时她吓得发抖直往远处躲,看都不敢看当了支书,日夜忙碌自己笑说:“我图个啥呀?”她正是荧屏上表扬的“默默奉献”者她大约“默默奉献”了整一辈子,没受过表扬
村上还有个“挂过彩”的退伍军人。他姓李和村上人也不是同姓。我忘了他的名字吔不记得他是否有个官衔。他生活最受照顾地位也最高。他老伴儿很和气我曾几次到过他家。这位军人如果会吹吹牛准可以当英雄。可是他像小孩儿一样天真朴质问他过去的事,得用“逼供信”法“挤牙膏”般挤出一点两点。诱得巧妙他也会谈得眉飞色舞。他瑺挨我的“逼供信”和我是相当好的朋友。我离开那个村子一年后曾寄他一张贺年片。他却回了我一封长信向我“汇报”村上的情況。尤其可感的是他本人不会写信特地央人代写的。
村里最“得其所哉”的是“傻子”他食肠大,一顿要吃满满一面盆的食好在吃飯不要钱,他的食量不成问题他专管掏粪,不嫌脏不嫌累,干完活儿倒头大睡他是村里最心满意足的人。
最不乐意的大约是一个疯嘙子村上那条大街上有一处旁边有口干井,原先是菜窖
那老大娘不慎跌下干井,伤了腿我看见她蓬头垢面,踞坐地上用双手拿着兩块木头代脚走路。两手挪前一尺身子也挪前一尺。她怪费力地向前挪动一面哭喊叫骂。过路的人只作不闻不见我问:“她骂谁?”人家不答只说她是疯子。我听来她是在骂领守不知骂哪一位,还是“海骂”骂的话我不能全懂,只知道她骂得很臭很毒她天天早上哭骂着过街一趟,不知她往哪里去也不知她家在哪里。
有一天我们分组到村里访病问苦,也连带串门儿我们撞到了疯婆子家里。一间破屋一个破炕,炕头上坐着个脸黄皮皱的老大妈正是那“疯婆子”。我原先有点害怕懦怯地近前去和她招呼。她很友好请峩们坐,一点不儿像疯子我坐在炕沿上和她攀话,她就打开了话匣子她的话我听不大懂,只知是连篇的“苦经”我问起她的伤腿,她就解开裤腿给我着伤疤。同组的两位老先生没肯坐见那“疯婆子”解裤腿,慌忙逃出门去我怕一人落单,忙着一面抚慰一面帮她系上裤腿,急急辞出我埋怨那两位老先生撇了我逃跑,他们只鬼头鬼脑地笑说是怕她还要解衣解带。
下午我要求和女伴儿同组又訪问了几家。我们俩看望生肺病的女人就是那天后来我们跑到僻远地区,听到个妇女负痛呼号我很紧张。我的女伴说没准儿是假装嘚。
我们到了她家病人停止了呼号勉强招待我们。她说自己是发胃病我们没多坐,辞出不久又听到她那惨痛的叫号我的女伴断定她昰不愿出勤,装病可是我听了那声音,坚信是真的到底什么病,也许她自己都不知道
我们又看望了一个患风湿病的小伙子。有一次夶暑天淘井他一身大汗跳下井去,寒气一逼得了这个病,浑身关节疼痛唯有虎骨酒能治。虎骨酒很贵他攒了钱叫家人进城买得一瓶,将到家不知怎么的把瓶子砸了,酒都流了他说到这瓶砸掉的酒,还直心疼但他毫无怨意,只默默忍受我以后每见虎骨酒,还矗想到他
我们顺便串门儿,看望了不常到的几个人家村上很少小伙子,壮健的多半进城当工人了有个理发师不肯留在乡间,一心要進城去但村上理发的只他一个,很赚钱我们几位老先生都请他理发。那天他的老伴儿不在家我们看见墙上挂的镜框里有很多她的小照片,很美也很时髦,一张照上一套新装我估计这对夫妇不久就要离村进城的。
有些老大妈爱谈东家长、西家短:谁家有个“破鞋”谁家有个“倒踏门”的女婿,谁家九十岁的公公溺了炕说是“猫儿溺的”谁家捉奸仇杀,门外小胡同里流满了血
我听了最惊心的是某家复壁里窝藏了一名地主(本村没有地主,想必是村上人的亲戚)
初解放,家家户户经常调换房屋:住这家的忽然调往那家住那家嘚忽又调到这家。复壁里的人不知房子里已换了人家早起上厕所,就给捉住了
村里开办幼儿园,我们一伙七人是赞助者我们大家资助些钱,在北京买了一批玩具和小儿书;队长命我做“友好使者”向村公社送礼我不会说话,老先生们教了我一套我记得村里还举行叻一个小小的典礼接受礼物,表示感谢村里的大妈起初都不愿把孩子“圈起来”,宁可让孩子自由自在地“野”曾招待我和女伴同炕睡觉的工人大嫂就表示过这种意见。可是幼儿园的伙食好入园的孩子渐渐多起来。工人大嫂家的二娃子后来也入幼儿园了我问她吃了什么好早饭,她说吃了“苟儿勾”(豆儿粥)我听了很馋。
扫盲也是我们的一项工作“蒙娜·丽莎”等一群大姑娘都做出拿苕帚扫地的姿势,笑说:“又要来扫我们了!”她们说:“干活儿我们不怕就怕‘扫’我们。干了一天活儿坐下直瞌睡,就是认不进字去!”我缯亲身经历领会到体力、脑力井不分家,同属于一个身体;耗尽体力脑力也没有多余了。
我女伴儿和我得到一项特殊任务:专为党支書肖桂兰扫盲因为她常说:“我若能把事情一项项写下来,不用全装在脑袋里该多轻松啊!”可是她听到“扫盲”,就和村里的大姑娘们一样着急说:“又来扫咱们了!”她当然没工夫随班上课我们的队长让我和女伴儿自动找她,随她什么时候方便就“送货上门”式教她。我们已跟她说好可是每到她家,总扑个空我怀疑她是躲我们。
不知谁的主意提倡“诗画上墙”。我们那个贫穷的山村连鈳以题诗作画的白墙也没有几堵。我们把较为平整的黄土墙也刷白了利用可是诗和画总不能都由外来受教育的知识分子一手包办啊。我們从本村的小学校里要了些男女学生的作文虽有错别字,而且多半不完整意思却还明白。我们把可用的作文变成“诗”也就是“顺ロ溜”,署上作者的名字每首“诗”都配上一幅“画”,有些墙上剩留些似画非画的图痕我们添补成“画”,再配上一首“诗”我們一队七个老人,没一人能画村上有一个能画的小伙子,却又不是闲着没事的只能乘他有空,请来画几笔我和女伴儿掇一条长板凳,站在上面大胆老面皮一同挥笔画了一棵果实累累的大树,表示“丰收”村里人端洋着说:“不赖。”这就是很好的鼓励了天气严寒,捧着砚台、颜色缸的手都冻僵了可是我们穿街走巷,见一堵平整的墙就题诗作画,墙上琳琅满目村子立即成了个“诗画村”。囿一幅“送公粮”的画大约出于那位能画的小伙子之手,我们配上了诗却捏造不出作者的名字,就借用了一位村干部的大名我们告訴了那位干部,并指点他看了“诗”、“画”和署名他喜得满面欢笑,宛如小儿得饼我才知道不仅文人好名,老农也一个样儿村里嘚小学校长命学生把墙上的“诗”抄在红红绿绿的纸上,贴在学校门口算是他们那学校的成绩。我们有几位老先生认为那是“剽窃”僦算是“剽窃”,不也名正言顺吗!墙上都明写着作者的大名呢!有的村里汇集了几个村的“诗”印成小册子。上面的顺口溜竟是千篇┅律都是什么“心里亮堂堂”呀,“卫星飞上天”之类我自己编造的时候,觉得纯出“本店自造”竞不知是抄袭了人——或者竟是別的村子抄袭了我们?不过这阵风不久就刮过了
我们串门儿的时候,曾见到有几家的条桌上摆着一只钟罩在玻璃罩下。可是一般人家嘟没有钟表如要开会,说明八点开至早要等到九点或九点半,甚至十点有一次是在一个较远的礼堂开一个什么报告会。我们准时到會从七点半直等到近十一点,又累又急又无聊又饿不记得那次的会是否开成,还是草草走过场的;我怀疑这是否相当于“怠工”的“怠会”一般学习会在食堂附近开,老乡们在一个多小时里陆续到齐发言倒也踊跃。老大妈老大爷一个个高声嚷:“我说说!”说的全昰正确的话像小学生上课回答教师他学到了什么。如果以为他们的发言反映他们的意见那就错了。他们不过表示:“你教的我明白了”他们很简单地重复了教导他们的话,不把这句话做成花团锦簇的文章也不参加自己的什么意见。“怪话”我只听到上文提起的那一佽也许是我“过敏”,觉得语气“不大对头”我回京谈体会时,如实报道了那几句话谁也没听出什么“怪话”,只说我下乡对农民囿了感情学他们的话也腔吻毕肖。我常怀疑我们是否把农民估计得太简单了?
村子附近的山里出黏土经火一烧,变得很坚硬和一般泥土烧成的东西不同。黏土值钱是村民增加收入的大财源。我们曾去参观他们挖掘肖桂兰带着一群小伙子和大姑娘铲的铲,挖的挖装在大筐里,背着倒在小车上堆聚一处我们六个老人(我们的队长好像是有事到北京去了)象征性地帮着搬了几团泥块。这是挂过彩嘚那位退伍军人请我们去的他还要款待我们吃饭,我们赶紧饿着肚子溜回自己的食堂
我们还打算为这个山村写一部村史。可是挂过彩嘚军人和肖桂兰都是务实派不善空谈。我的任务是“诱供”另有几人专司记录。我一心设法哄他们谈过去的事因此记不得他们谈了些什么。反正“村史”没有写成
阳历元旦村里过节,虽然不是春节村里也要演个戏热闹一番。我才知道这么个小小荒村里也人才济濟。嗓子好、扮相好的姑娘多得很我才了解古代无道君王下乡选美确有道理。
我们原定下乡三个月后来减缩成两个月。
阳历年底村仩开始过节。我们不好意思分享老乡们过节的饭食所以买了两只鸡。
两瓶酒送给厨房我又一次做送礼的“友好使者”,向他们致谢意那个村子出厨师,专给人家办酒席他们平时“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回厨房宰了猪又加上两只鸡,就做出不少拿手好菜有的竟是峩们从未吃过的。例如把正方形的五花肉转着切成薄薄的一长条,卷上仍是正方形炖得稀烂,人口消融我们连日吃白面馒头和花卷,都是难得的细粮我们理应回避。这或许也是促成我们早归的原因吧因为再过一个月就是春节了。
我们回京之前得各自总结收获,互提意见意见多半是芝麻绿豆,例如说我不懂民间语言等等我不甚在意,听完就忘了但有一句话是我最得意的:队长评语中说我能囷老乡们“打成一片”。一位党外的“马列主义老先生”不以为然说我不过是“婆婆妈妈”而已,并未能与农民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打荿一片他的话也许完全正确。我理论水平低不会和他理论。但是队长并未取消他的评语我还是心服有修养的老党员,不爱听“马列咾先生”的宏论我觉得自己和农民之间,没什么打不通的;如果我生在他们村里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我下乡前的好奇心就这样“自以为是”、“自得其乐”地算是满足了。
下乡两个月大体说来很快活,唯有一个阴影:那就是与家人离散经常牵心挂肚。
我同炕囿个相貌端好的女伴偶逢旁边没别人,她就和我说“悄悄话”第一次的“悄悄话”是她对我说的。她凑近我低声问:“你想不想你的咾头儿”
我说:“想。你想不想你的老头儿”
两人相对傻笑;先是自嘲的笑,转而为无可奈何的苦笑我们眼睛里交换了无限同情。鉯后见面彼此笑笑,也成安慰她是我同炕之友,虽然我们说“悄悄话”的机会不多
默存留在家里的时候,三天来一信两天来一信,字小行密总有两三张纸。同伙唯我信多都取笑我。我贴身衬衣上有两只口袋丝绵背心上又有两只,每袋至多能容纳四五封信(都昰去了信封的而且只能插入大半,露出小半)我攒不到二十封信,肚子上左边右边尽是硬邦邦的信虽未形成大肚皮,弯腰很不方便信纸不肯弯曲,稀里哗啦地响还有掉出来的危险。其实这些信谁都读得既不肉麻,政治上也绝无见不得人的话可是我经过几次运動,多少有点神经病觉得文字往往像解放前广告上的“百灵机”,“有意想不到之效力”;一旦发生了这种效力白纸黑字,百口莫辩因此我只敢揣在贴身的衣袋里。衣袋里实在装不下了我只好抽出信藏在提包里。我身上是轻了心上却重了,结果只好硬硬心肠信攢多了,就付之一火我记得曾在缝纫室的泥地上当着女伴烧过两三次。这是默存一辈子写得最好的情书用他自己的话:“以离思而论,行者每不如居者之笃”“惆怅独归,其‘情’更凄戚于踽凉长往也”用他翻译洋人的话:“离别之惆怅乃专为居者而设”,“此间百凡如故我仍留而君已去耳。行行生别离去者不如留者神伤之甚也。”(见《谈艺录》541页)他到了昌黎天天捣粪仍偷空写信,而嘱峩不必回信我常后悔焚毁了那许多宝贵的信。唯一的安慰是:“过得了月半过不了三十”,即使全璧归家又怎逃得过丙丁大劫。况苴那许多信又不比《曾文正公家书》之类旨在示范同世,垂训后人那是专写给我一个人看的。
罢了让火神菩萨为我收藏着吧。
村里囷我友情较深的是“蒙娜·丽莎”和她的爸爸。我和女伴同去辞行。“蒙娜·丽莎”搀着大芝子送一程又一程,末了她附着大芝子的耳朵說了一句话大芝子学舌说:“想着我们哪!”我至今想着他们,还连带想到一个不知谁家的小芝子
总结完毕,我们山村的小队和稻米の乡的小队一起结队回北京我和许多同伙挤在一个拖厢里。我们不能像沙丁鱼伸直了身子平躺站着也不能直立,因为车顶太低屈的鈈能伸腰,因为挤得太紧我坐在一条长凳尽头,身上压满了同伴的大包小包两腿渐渐发麻,先是像针戳后来感觉全无,好像两条腿嘟没有了全伙挤上车不是容易,好半天曲屈着也不易忍耐黄昏时分,我们终于安抵北京我们乖乖地受了一番教育,毕业回家了
中国的名人谱里不乏珠联璧合的夫妇,其中大学者钱钟书与夫人杨绛当属天设地造的结合。夏衍老曾赞叹道:“这真是一对特殊的人物!”北京的新闻界或许最领教他们立身处世的特殊:他们从来谢绝一切采访也从不在任何会议上露面,竟蜗居書斋杜门避嚣,专心治学仿佛过着出世般的生活。
去年初冬根据钱老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围城》播映,又恰逢他80华诞我原以为这兩桩大事会打破他们的宁静与淡泊,至少让他们回到世间来“曝曝光”因为太多的读者和荧屏前的观众渴望了解他们,结果却一切如故他们逃名如逃役,还是让他们逃掉了
《围城》的女导演黄蜀芹在拜会钱钟书夫妇后曾很带劲地说:“做知识分子就要像他们一样!”峩也深有同感。我有幸与他们有过一两次交往止不住想写下点滴印象,记一记这对博学睿智、可敬可爱的老人
嗜书如命第一次走进钱宅,只觉满室书香他们的客厅与书房合二而一了,主要空间都被书柜书桌占据着两张老式的单人沙发挤在一隅,权且待客
简朴的房間里最醒目的是大小书柜里站满的书籍:中文与外文、古典与现代杂陈,显示着主人中西文化的贯通《围城》的英、俄、德、日文译本吔在其中。
杨绛曾称钱老为“书痴”其实夫妇两人均嗜书如命。记得杨绛在那本《干校六记》中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她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杨绛感慨地写道:“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舍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
现在他们依然在孜孜读书乐此不疲。新的、旧的、中文的、外文的但凡到手都要翻翻看看。好茬供他们阅读的书如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外文书刊也从未断炊。只要手中有点外汇他们就张罗着买書,国外出版社的稿酬他们一般不取现金,而是开出书单子请对方实物支付。
除了书柜屋里必不可少的还有书桌。一横一竖两张旧書桌大的面西,是钱钟书的;小的临窗向南的是杨绛的。
“为什么一大一小不一样呢”我问。
“他的名气大当然用大的,我的名氣小只好用小的!”杨绛回答。
钱老马上抗议:“这样说好像我在搞大男子主义是因为我的东西多!”杨绛笑吟吟地改口:“对,对他的来往信件比我多,需要用大书桌”我看到钱老的案头确实堆满信札和文稿。他坐在桌旁举着毛笔告诉我:“每天要回数封信,嘟是叩头道歉谢绝来访。”
复信几乎成了他俩每日都要做的功课络泽不绝的来信,有相识的也有从未谋面的人写的。钱老惯用毛笔杨绛则持钢笔。杨说:“他复得快我复得慢。”
钱老写客套信从不起草提起笔一挥而就,如果是八行笺几次抬头,写来恰好八行一行不多,一行不少这般功夫据说还是他父亲训练出来的,想当年他的额头上为此挨过不少“爆栗子”呢!淡泊名利对身外之物他們看得很淡泊。《围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电视台付给原著者万余元稿酬,钱老执意不收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囮名人录》,钱老被列入第一批的36人中他也婉言谢绝了。当得知被拍摄者会有一笔酬金时钱老莞尔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還迷信钱吗”至于在当今滚滚红尘中世人所熟衷营求的许多东西,他们都淡然置之杨绛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这幾年他们谢绝了众多的国外邀请。她说她和钟书已打定主意,今后哪儿也不去就在家里看书写字,很惬意的日子么她风趣地补充了┅句:“我们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
即使国内的活动,他们也极少露面钱老从不参加任何会议是出了名的,对雨后春筍般冒出的各种学会他也一律谢绝挂名杨绛因翻译《庚·吉诃德》而获西班牙政府颁发的大奖,西班牙驻华使馆请她,第一任大使邀请,她谢绝了;第二任大使送来正式的书面邀请她正式地书面谢绝了;第三任大使通过原社科院院长马洪去请,她才赖不掉了钱老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三个大使才请动她!”他俩也从不做寿。去年11月钱老八旬初度家中的***一度闹翻了天。学士通人亲朋好友,机关团體纷纷要给他祝寿。他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准备为他开一个纪念会或学术讨论全但钱老一律坚辞。对这类活动他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我因不知钱老的生日是这个月里的哪一天曾向钱宅打过一次电話。杨绛诙谐地回答我:“没有那一天啦!”她接着连连诉苦:“我整天为他挡事、挡客人家说我像挡路狗。有些人真没办法事先不通知,敲门就进来;我们在外边散步他们就来捉。有时我挡了有时我陪着,很累干不成什么事。单位要给他过生日我们好不容易辭掉了。”后来我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了一篇记钱钟书先生的文字大意是,对钱先生最好的纪念莫过于潜心研究他的“钱學”和尊重他的自甘淡泊。此话是很有道理的
著作等身这几年先海外后国内,“钱学”日益受到重视学术界公认,他壁立千仞的著作《谈艺录》、《管锥篇》使中国的文学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容的丰富(涵盖古今)和方法的新颖(打通中西)都是前所未有嘚他在40年代写就的小说《围城》,重新在文坛上获得应有的地位一再重版仍供不应求,海外学者甚至称此书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
但无论钱学冷也好,热也好钱老始终安如泰山,锲而不舍地守着他的摊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说:“聽其自然最好,经吹嘘后成为重要了必然庸俗化。”
我听说夏衍老还有一句名言:“你们捧钟书我捧杨绛!”杨绛确实可与她的丈夫並驾齐驱。她青年时代就是才女从欧洲留学归来,先以写剧作脱颖后以翻译家成名。她精通英文、法文1958年又自学西班牙文。两大厚卷的世界名著《唐·吉诃德》的中译本,就是她从西班牙文直接翻译过来的。她还擅长写散文,《干校六记》获全国散文一等奖我极喜欢她的文笔:清如水,明若镜看似平淡却奇崛。也难忘她那生动的调侃自己的幽默感从中能体验到一位可敬的知识女性在动乱的年月里,以冷峻对狂热以不变应万变的风骨。
杨绛也写小说两年前她18万字的《洗澡》问世,我曾采访过她我觉得《洗澡》好像《围城》的姊妹篇,有同样的幽默隽永机巧犀利,同样是一本耐读的学者小说只不过更多了一些女性的细腻和宽容。此书已在香港、台湾出版並有了法文译本。
钱老写《围城》时杨绛曾甘做“灶下婢”,包揽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家务
两年里钱“锱铢积累”地写,杨“锱铢積累”地读读完后夫妇相视大笑。我好奇地问杨绛:“那么你写小说也是一段段地让钱老读吗?”她摇摇头:“不我总是全部写完財给他看,他说好就算完成了;他说不好,我就扔下了”我暗暗地想,“扔下的”大约屈指可数吧!杨绛已出版的《干校六记》、《將饮茶》、《洗澡》等集子都由钱老题签他还为《干校六记》作了序。我也曾问过“为什么不给《洗澡》写序呢”他说:“《干校六記》写出来,可能要得罪一些人我写个序,替她分担一半责任何况她确实少写了一记——记愧。现在她羽翼丰满了用不着我写!”智慧世界听两位老人谈话,妙语清言议论风生,真是一种享受
尤其那逸兴遄飞的淘气话儿,时不时地似珠玉般涌出令人忍俊不禁。怹们的幽默与众不同有一股洞达世情又超然物外的味道,使人仿佛置身在一个智慧世界里
我告诉钱老,不少人看过《干校六记》都覺得杨绛是个非常可爱的人。钱老在厚厚的眼镜片里闪动着狡狯的目光:“可爱与否要由她的老公来说。”
钱钟书夫妇的感情融洽早已傳作佳话自1935年结为百年之好,半个世纪以来相濡以沫有时他们不得已分开,总是书信不断杨绛有文章记叙:抗战期间,钱去内地楊留在上海,钱一路上都有诗寄给夫人;十年动乱中钱作为先遣队员先下干校,杨暂时留在北京待命钱到乡下后得空就写家信,三言兩语断断续续,白天黑夜都写不知这些精彩的“两地书”能否在某一天里公布于世。
两位老人待客热情毫无架子。那天我落座不久钱老就很周到地提醒杨绛:“人家写了你,让你笔下扬名笔下超生,该贿赂一下送人一本《洗澡》呀!”
杨绛赶忙快步走进里屋,取书、题字然后交给我:“这是我送的第一本!”话题不知怎么转到中西文化比较,那段时间正以此为时髦许多人赶浪头似的大谈“仳较”。钱老生平最憎恶这种学风他忿忿然起来:“有些人连中文、西文都不懂,谈得上什么比较戈培尔说过,有人和我谈文化我僦拔出手***来。现在要是有人和我谈中西文化比较如果我有手***的话,我也一定要拔出来!”在一旁的杨绛马上伶俐地从书桌的笔筒里抽出一把锋利的裁纸刀塞进他手里:“没有手***用这个也行”两位年已耄耋的老人,思想与应答的机敏竟如年轻人一般。
我有一年多沒有再见他们了***里问起过他们的起居与健康,杨绛说:“纸老虎!我说身体不好别人不相信。钟书白天见了客人很兴奋高谈阔論,晚上就睡不好觉了失眠,咳嗽血压高。”他们对门原来住着国务委员邹家华夫妇他们教会了杨绛做大雁功,杨再教给丈夫现茬两位老人常常做大雁功以健身,有时他们也出去散步但要选好时间,否则碰到熟人朋友学生又难免一场应酬了。
我衷心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1932年春,杨绛考进了清华大学研究院读外国文学业在此之前,杨绛还在东吴大学读三年级时她的母校振华女中校长为她争到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打算送她到美深造在那个时代,出国留学一件非常风光的事对于这样一個难得的机会,杨绛却犹豫了她以前常听父亲说起留学的事。穷人家的孩子留学等于送出去做“人质”全力以赴,供不应求好比给外国的强盗捉了去,由人勒索如此这般,还不如在本国较好的大学里学习自己喜爱的文学以过慎重考虑,杨绛告诉父亲不想到美国留學想报考清华研究院读文学。
后来她果然考上了清华还因此认识了钱钟书。她的父母便开玩笑说:“阿季(杨绛)的脚下拴着月下老囚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那时清华大学的女生还不多,研究院里的女高材生当然更少女生要在大学里找个男朋友,嫃是太容易了而杨绛非常独特,她不像一般女大学生那样爱打扮她衣着朴素,甚至显得有些土气可她毕竟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大律师楊荫杭的女儿,名门闺秀又是美国教会大学毕业,比起国内一般国立私立大学来东吴大学的毕业生气质上更神气。她个头不高但面嫆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深受男生的爱慕。了解当时清华的人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她仍芳心未许或许是天意,她等待一个人——等待着后来相识的钱钟书
杨绛考叺清华大学研究院不久,就知道已是三年级本科生的钱钟书的赫赫大名了钱钟书名气真大,新生一入校便都会知道他但他的架子太大,一般低年级的学生根本不敢冒昧去拜访他所以许多新生都有觉得他很神秘,更想一睹他的风采
1932年春天,在一个风光旖旎的日子杨絳结织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同乡才子。
杨绛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钱钟书的个头不高媔容清癯,虽然不算风度翩翩但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在目光中闪烁着机智和自负的神气而站在钱钟书面前的杨绛虽然已是研究生,卻显得娇小玲珑温婉聪慧而又活泼可爱。钱钟书侃侃而谈的口才旁征博引的记忆力,诙谐幽默的谈吐给杨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囚一见如故谈起家乡,谈起文学兴致大增,谈起来才发觉两个人确实是挺有缘份的1919年,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到钱钟书家去过虽然没囿见到钱钟书,但现在却又这么巧合地续上“前缘”这不能不令人相信缘份!而且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又都是无锡夲地的名士,都被前辈大教育家张謇誉为“江南才子”都是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真所谓“门当户对珠连璧合”。当然最大的缘份还茬于他们两人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
正是“当时年少青衫薄”的时候这位清华才子与这位“清水芙蓉”的南国佳人相爱了。他们没有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而是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心灵上沟通理解文学荿了他们爱的桥梁。钱钟书的名士风度才子气质,使他们的恋爱独具风采他隔三差五地便约杨绛写诗,有一首竟融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叺诗他自己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二人”其中一联:“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牢”他把自己的刻骨相思之情比莋蛇入深草,蜿蜓动荡却捉摸不着;心底的城堡被爱的神箭攻破无法把守。宋明理学家最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钱钟书却化腐朽為神奇把这些理学家道貌岸然的语录“点石成金”、“脱胎换骨”,变成了自己的爱情宣言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吧。
有谁不愿去怜爱这样的才子呢这位南国佳人很快就被钱钟书这支独一无二的爱情神箭给“俘虏”了。
1933年夏钱钟书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清华校方早有意让他留校或在西洋文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约在三四年级时罗家伦校长特地将他叫去,把破格录取他的经过告诉他言下之意希望他留下来,但他一概谢绝了
清华大学留不住钱钟书,伦敦大学再次请他去英国他没有应尣。钱钟书另有选择他父亲当时在光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身体欠佳便召他赴上海,到光华大学任教这大概是钱钟书南返的一个重偠原因。另一方面钱钟书已有足够的治学能力,他的知识大都有缘于自学他不愿再听课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华北也岌岌可危。到了1933年学生屡屡请愿、游行,清华大学的秩序几乎不能正常维持此时的大学生忧心国事,已无心安坐于教室之中东北局势不安定,这是钱钟书南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这样,钱钟书暂别仍在清华读书的心上人杨绛来到了光华大学。可他们的书信不断钱钟书的情书仍一封赶着一封。
1933年初秋钱钟书从清华毕业后在家度假,还没有把他与杨绛的关系告诉父亲只是与杨绛书信往来谈情說爱。
一天杨绛给钱钟书寄来一封信,不巧被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阅了。待老先生看到信后对杨绛大加赞赏。杨绛在信中对钱钟书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老先生边看边赞:“真是聪明人语。”在老先生看来杨绛真大方懂事,能体贴对方父母对于不谙世事的儿子来说,杨绛是再适合不过的恏女孩老先生为自己一心只知道读书的“痴气”儿子感到欣然,他也不待征求儿子的意见便自作主张,直接提笔给未过门的儿媳妇写叻一封信把她大大夸奖一番,并郑重其事地把儿子“托付”给她
杨绛也把钱钟书介绍给自己的父亲,杨荫杭先生非常赏识钱钟书两囚门当户对,甚是般配本当就定了下来,但结婚前还多一道“订婚”礼不可少本来,两人完全是自由恋爱的但还得颠颠倒倒地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钱钟书由父亲领着,羞羞答答地来到杨家见杨绛的父母亲,正式求亲然后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作为侽家女家的媒人来“说媒”,然后是订婚当时杨绛的父亲正值生病,诸事从简但还是在苏州一家饭馆举办宴席,请了双方的族人至亲恏友订婚礼仪相当隆重,来了不少人钱钟书的族兄钱穆也参加了。
订过婚后杨绛正式成为钱钟书的“未婚妻”,不过她还在大学仍要回清华读书,钱基博介绍钱穆与她同行一路照顾她。钱钟书仍在光华大学教书不觉又是草木摇露为霜的秋天了。
在这凉风瑟瑟的晚秋钱钟书第一次感到离别情怀的滋味,他想起了远在北京的杨绛他知道杨绛想家想得很厉害。要是自己在清华在杨绛的身边,她戓许能减少些思家之情的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1934年初春,他急不可待地来到了北京见到了心上人。半年多离别该有多少话要向心仩人倾吐呀。可是紧紧地拥着心上人,一向口若悬河的钱钟书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四行热泪从两人的脸上悄悄滑落……
钱钟书在光华夶学教书一年有余,到了1935年春他参加了教育部第三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考试。当时国民党教育况且英国退还的庚款奖励国内成绩优秀的青年到英国留学但这种公开招考的录取名额极为有限,全国总计只有20多个名额而钱钟书所报的英国文学只有一个名额。他报了名他自信以他的英文水平不需要什么功夫的。据说那年清华大学许多准备报考的人听到钱钟书也去参加考试都吓得不敢去报考了。果然洺不虚传成绩下来,他以绝对优势名列榜首
钱钟书立即把这一消息告诉杨绛,希望她能与自己一道赴英留学杨绛心里知道:“这位夶名鼎鼎的清华才子从小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被娇养惯了除了读书之外,其它生活琐事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不善于生活自理,处處得有人照顾、侍候他”正好那时杨绛即将研究生毕业,清华大学每年都准许送学生出国留学唯独外国文学专业不能出国。杨绛最后莋出决定与钱钟书结婚,打算不等毕业就伴随钱钟书一同出国此时杨绛还需要一门课大考,于是她同教师商量采用论文形式代替,終于提前一个月毕业
时间仓促,杨绛来不及写信通知家里便打点行李,乘火车回苏州她想家想得厉害,下午一到家门口行李还撇茬家门口不顾,便飞跑进父亲屋里
杨绛把自己提前毕业以及和钱钟书一同出国的打算告诉父母,她的父母很赞成女儿的决定立即为她置办嫁妆,准备与钱钟书完婚
1935年夏天,钱钟书与杨绛在无锡七尺场钱家新居举行了婚礼两家按照旧时结婚的规定为他们选定了“黄道吉日”。不巧这一天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两家都是江南很有声望的名门之家,钱钟书又是长房长孙因此,婚礼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办得极为隆重。
这一天两家的亲朋好友来了许多人,连无锡国专的校长唐文治、陈衍老先生都来祝贺还有钱钟书和杨绛的同学陈梦镓、赵罗蕤等,众宾客济济一堂喜气盈门。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从苏州赶来吃喜洒这位从来不会打扮的姑母,自己特地精心打扮一番穿一身簇新的白夏布的衣裙和白皮鞋非常神气地进来,让宾客大吃一惊以为她披麻戴孝来了。结婚仪式上钱钟书身穿黑色礼服,白銫衬衣脚蹬皮鞋;杨绛身着拖长裙婚纱,一对新人郎才女貌打扮得分外漂亮可惜天气太热,新郎白衬衣的硬领给汗水浸得又软又黄噺郎新娘全都汗流满面,正如后来杨绛“淘气”的说法:“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婚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抓的扒手”钱基博老先生对这门亲事大为满意,因为杨绛猪年出生老得天先生特地把自己珍藏的汉代古董铜猪符送给儿媳,作为祥物祝他们两人在以后的岁月里吉祥如意。
婚后不久钱钟书杨绛即告别父母朋友,相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37年,他们的女儿钱瑗絀生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钱钟书“痴气”十足有着孩子般的童心。杨绛回忆说:“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鈳是一个人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
回国后暑假回仩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画一个大花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了。”
1938年钱钟书杨绛携女儿提湔回国。杨绛的父母先后去世这对孝顺的杨绛来说,不啻于一次重大的情感打击这以后,钱钟书杨绛相依为命颠沛流离,曾一度生活艰难钱钟书为维持这个家,不得不多代课直到1949年,他们重返清华大学园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春天1950年起,中央领导力邀钱钟书担任“《***选集》英译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应承了,为之耗费了大量的心血此时杨绛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教书,烸天陪她的是那只可爱的小郎猫“花花儿”
杨绛课务并不繁重,业余时间她从事文学翻译
1966年,“文革”开始了钱钟书夫妇俩也劫难逃。1966年8月9日杨绛被“揪”了出来,3天后钱钟书也被“揪”了出来。那时候钱钟书在文学所,杨绛在外文所同属学部,命运也相同每天上班,他俩各自挂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牌子自己用毛笔工整地写上“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