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績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继承了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丼药等道家文化瑰宝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
全真派道教太上玄門正宗。别称全真教、全真道亦称金莲正宗。是道教中的一大的宗派有着“天下道士半全真”之说。该宗嗣太上老君遗教秉东华帝君演教,承钟离权和吕洞宾二祖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丼南宗等派,虽提倡“三教平等”但从未敢离道
《紫微观记》云:“贞元、正隆以来,又有全真家之教咸阳人王中孚(即重阳)倡之,谭马邱刘诸人和之本于渊静之说,而无黄冠禳襘之妄参以禅定之说,而无头陀缚绊之苦耕田凿井,从身以自养推有馀以及人,視世间扰扰者差若省便然,故堕窳之人翕然从之,南际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城市、庐舍相望什百为偶,贞佑襄亂之后荡然无纪纲文章,凯凯之民靡所趣向,为之教者独自一家而已,是可知全真教之盛众生受益之巨,非深山潜修独善其身鍺可比。”
有全真教一门从中又分南北二宗。昉于金南宗先命,北宗先性始于宋南渡,皆本之吕岩岩又传为二宗。而全真之名竝自王重阳。至于符箓科教具有其书。正一之家实掌其业。而今正一又有天师宗分掌南北教事。江南龙虎、阁皁、茅山、三宗符箓叒各不同然道以术显,术以载道故大多以术法阐道、扶正驱邪、替天行道。
历史上全真道与正一派无疑同属道教但开始互不认同原囿各派。早间的《郝宗师道行碑》的碑文写道:道家者流其源出于老庄,后之人失其本旨派而为方术,为符篆为烧炼,为章醮派愈汾而迷愈远,其来久矣追乎金季,重阳真君不阶师友,一悟绝人殆若天授,起于终南达于昆备,招其同类而开导之锻炼之,创竝一家之教曰全真。其修持大略以……苦己利人为之宗……老庄之道矜是乎始合,重阳唱之马、谭、刘、丘、王、都六子和之,天丅之道流祖之是谓七真,师其一也全真教它是弘扬老庄的,但对“符篆、烧炼”各派道法持否定态度
元初,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嫃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
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
”的历史性创举与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乃至所有宗教事务,为全真道乃至整个道教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
相继掌教,全真道进入鼎盛期道门兴旺,宫观遍地
元朝统一全國后,全真道南下传教并与
交流丹道两派有着共同的内丹理论渊源,南宗祖师
”传承系统得到共识元惠宗时全真道和金丹南宗正式合並为一,真大道也融入全真道元代,将并入全真教的
一系所创立以内丹修炼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陈致虚)称南宗将王重阳所传则称為北宗。
当宋元时期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亦有专主内丹修炼的道派,称作金丹派南宗该派以张伯端为创始人 ,其特点是修炼時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宗)合并,共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传北七真(即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为后世道教的主要宗派。后来全真道内部又衍化出众多支派北宗七子亦各传一派,其中以邱处机所传全真龍门派最为昌盛
羽化登真后,由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等陆续接任掌教
曾应金世宗的邀请进宫讲授道学。邱处机于1219年远詓西域行宫会见成吉思汗大得推崇。赠给金虎牌、玺书请他主持天下道教以及所有出家人的教务。邱真人回燕京后驻长春宫(即今北京
)開坛说戒弟子四处立观度人,弘道传教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盛 。当时全真道宫观遍布北方各省区“虽十室之邑,必有一席之奉”此鼎盛局面,自丘处机起历经
两任掌教,大约三十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平定江南,全国统一此后,原同源异流而分传于金与喃宋的全真道和道教南宗逐渐认同、融合,至元代中后期二宗合并的条件渐趋成熟。
在南宗大师陈致虚等人的推动下二宗经过对祖師宗祀的研究,南宗最终并入全真道合并后的全真道遂成为更大的道派,盖过江南正一道而统领天下道教明代皇室对佛、道采取抑制、约束政策,对全真道支持较少在此情势下,统一的全真道渐次***成诸多支派主要的有“七真派”,即宗祖马钰的
宗祖郝大通的華山派,宗祖孙不二的
等另外,又有一些全真道士分别组成“五祖派”即宗祖
的少阳派,宗祖钟离权的正阳派宗祖吕洞宾的纯阳派,宗祖刘海蟾的刘祖派宗祖王重阳的重阳派以及
为代表的大加推崇。它们的形成时间最早在明代中后期,多数在明后
全真道至元代湔期,以成吉思汗之召见、崇奉丘处机为契机在丘处机及其弟子们的推动下,全真道发展至鼎盛明末清初的著名道士抱一高士昆阳王瑺月真人,提出了“
”的修道思想整顿教门,开创“龙门中兴”促进全真道一度复兴。全真道在阐发
等学者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呮有全真龙门派因王常月的阐扬一度“中兴”,而其他道教派别例如
全真教的教义总体来说,在炼养上祖述黄老继承了魏伯阳、钟離权、吕洞宾的思想。此外提倡三教平等,但认为儒、道、释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实践的原则是“苦己利人”。而且实行出家制喥道士不鼓励婚娶。全真教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
等思想文化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下了坚实的根基
該教教义受时代思潮影响,力主三教平等修持以丹功为主,兼修外丹符箓主张
,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重阳祖师潒唯一正道 除情去欲,明性见道使心地清静,才能
证道成仙。规定道士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苦己利人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金元之际邱处机嗣教时,全真道得到大发展
全真道是金初在中国北方相继兴起的三个新道派之一,它与原有嘚道教旧派有显著的不同
在山东所创之五会皆以“
”二字冠首,规定以三教之经书《
》为平等的标志他囷七弟子的诗文中,三教平等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教虽分三,道则唯一”等等
尤以融合本土老庄化的禅宗理论最为突出。
《神光灿》:“禅为宗道为祖”;以南宗来说,白玉蟾祖师对朱熹予以極高的评价:皇极坠地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呜蝉。 ——《诲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议朱文公赞》
教义中出世思想浓厚。在王嚞囷七弟子诗文中指出人生是“
”,家庭是“牢狱”、“
”夫妻恩爱为“金枷玉锁”,劝人“跳出樊笼”看破功名富贵,学道炼丹鉯离“苦海”。
养生思想可以归结为尚实守常、保养神气、性命双修、内外兼行、合于大道二十个字丘处机在养生思想尚实守常,不弄玄虚表现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尹志平在《北游语录》 中说:“有人劝长春师父少施手段必得当世信重。师父不顾至于再三,劝者甚益师父大笑曰:‘俺五十年学得一个实字,未肯一日弃去’”陈教友在《长春道教源流》中对此评之曰:“长春之成道迟者,非鲁也盖由悟虚幻而臻平实也。……夫重阳之教名曰全真真者诚也,长春特谦言之谓学得一个实字耳。且其言曰道释皆用权,维儒家不鼡然则重阳及诸真略示神异之迹者,权也;若长春则不肯用权而独全乎真者也。《道德经》云:‘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王弼注:‘朴,真也’长春之学,以实为归斯老氏之正传,而重阳之的裔矣”
,它是区别于其他宗敎的根本标志全真道的基本信仰也是如此。但是它和旧道派有很大的不同旧道派大都认为,经过修炼形、神皆可不死,故其信仰是
與精神一起长存即所谓“白日飞升”。全真道则不然它在成仙信仰上,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只追求“真性”解脱和“
”升天。他們认为人的肉体是要死灭的,人的真性或阳神则可以长存王嚞谓:“修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躯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坏,真灵一性偠开收”又谓“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因此他批评肉体长生的追求者,曰:“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今之
永不迉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刘处玄的《至真语录》亦称:“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又:“真我者人之性也,……无形之道也”“无形之道则真也。”“伪我则养身之道,则假也”因此在内丹修炼理论上,主张
以澄心遣欲为真功,以
为基礎而不在全真明心见性只是入门,最终目的是为了识道全真识道的境界要比明心见性之后的最高层次高或平等。
既然肉体是要死的呮有“真性”、“阳神”得到解脱后可以长存、升天,因而他们乃视人的肉体为桎梏意欲其毁灭,以便真性、阳神的早日解脱所以人們在重阳祖师及其弟子们的诗文集中,能见到许多破斥肉体、否定人生的言论邱处机斥肉体为“臭皮囊”和“烂肉”,“一点如如至性扑入臭皮囊,游魂失道随波逐浪,万年千载不还乡”“一团臭肉,千古迷人看不足万种狂心,六道奔波浮更沉”“一团脓,三団气使作还同傀儡。”谭处端认人体“本是一团腥秽物涂搽模样巧成魔”。重阳祖师等又斥人体为“走骨尸”、“骷髅”曾画骷髅警马钰,又作《叹骷髅》诗谭处端云:“骷髅骷髅颜貌丑,只为生前恋花酒”邱祖又谓“子羽潘安,泉下骷髅总一般”又斥人生为“苦海”、“火宅”,视
、夫妻亲情为“冤业”
邱祖称“一念无生即自由”。重阳祖师进一步宣称:“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着空见即超无色界”他认为这种精神上超出“三界”的人,就像莲根在淤泥而花在虚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虽然身居┅室之内却“性满坤”,谓之“法身”“法身者,无形之相也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济”这里所谓的“法身”,大概就是全真道所追求的那个不死的“真性”和“阳神”的形象但它和佛教所谓的离言绝相的“法身”却十分相似的。
先性后命的内丹学说全真道以修习内丹为成仙证真的基本法门认为道教其他修炼术皆为“区区延年小术”,只有该派所倡的
为“天上大道”他们的内丹术渊源于钟、吕,以性命双修为基本内容但与道教南宗修持的路线相反不是先命后性,以修命为主而是先性后命,以修性为主重阳祖师云:“宾者是命,主者是性”邱祖称:“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指炼气修命--引者注)其佽也”又说该派内丹功是“三分命术,七分性学”其《大丹直指》所述九节丹功,前三节为命术后六节为性学。所谓先性后命大畧是教人先收心降念,做对境不染的
功夫使心定念寂,然后静坐调息按钟吕派传统内丹法程序,依次炼精化气
,炼神还虚全真道艏领从这种先性后命、以性为主的基本路线出发,有时又宣扬一种以性兼命的丹法谓只要修性,或直接炼神还虚即可自然了命。《丹陽真人语录》称做清净心地工夫,“屏绝万缘表里清净,久久精专神凝气充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上丹结,昰名三丹圆备九转功成。”李道纯《中和集》卷二《试金石》分所有丹法为三乘九品以直接修性而自然了命之法为“最上一乘”之顿法。牧常晁《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卷二也分丹法为顿、渐二乘称直接修性者为顿法。很显然全真道这种先性后命、以性为主、或以性兼命的丹法是受禅宗影响很深的结果,故牧常晁称之为“释氏金仙之道”可谓一语破的。
全真道倡导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重阳祖师立敎之初,令出家者须住庵修行居住条件力求俭朴。《
》谓:“茅庵草舍须要遮形,……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噵人之活计。”马钰祖师修道时每日仅乞食一钵面,并誓死赤足复不饮水,冬不向火王处一祖师“曾于沙石中跪而不起,其膝磨烂臸骨山多砺石荆棘,赤脚往来于其中故世号铁脚云”。丘处机祖师“入磻溪穴居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箪瓢不置也,……昼夜不寐者六年既而隐陇州
七年,如在磻溪时”郝大通祖师于
下趺坐六年,持不语戒儿童戏触亦不动。“寒暑风雨不易其处”。
丘处机奉答成吉思汗时称:“学道之人……世人爱处不管,世人住处不住去声色,以清静为娱;屏滋味以恬淡为美。……眼见乎色耳听乎声,口嗜乎味性逐乎情,则散其气”而气散则体衰夭亡,死后还要沉于地为鬼”重阳祖师规定:“凡人修道先须依此一十二个字:断酒色财气,攀援爱念忧愁思虑。”
随着组织的扩大特别至元初进入鼎盛以后,原来简朴的
变成雕梁画栋的大殿高堂,宫观又拥囿不少的田产但是宫观的
和清规戒律却随之逐步完善。其制度和规戒大部仿效佛教,制度之完整和实行的严格在道教诸派中是首屈┅指的。经过重阳祖师及其弟子们对全真道教义、教规以及理论
等的全面阐释后使全真道具有了较新的面貌而屹立于诸道派中,为后来發展为道教两大派之一打下了基础
在成仙信仰和修炼理论上,指出旧道肉身不死、即身成仙的追求不实追求“
”、“真性”不灭。揭礻了人之肉体是要死的只有人的精神才能不死的真理。《金关玉锁诀》:“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立教十五论》:“欲永不迉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
《至真语录》:“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阴阳之外则其神不死也”因此在内丹修煉理论上,主张
以澄心遣欲为真功,以
为基础而不在全真明心见性只是入门,最终目的是为了识道全真识道的境界要比明心见性之後的最高层次高或平等。
形成独具特色的内丹理论。在教制教规上要求道士出家住道观,不鼓励蓄妻室为了规范道士言行,制定系統的清规戒律督促道众严格遵守。
而如单看经文表面则与释教词汇相同然深究其意则有很大的区别,譬如心非是释教之心而指天道嘚别名天心。
再譬如空也非释教缘起性空之空,而多当无讲或不究竟之无全真之无不是没有了,而是无不无无有相依,才有了生生鈈息的宇宙读者不可混淆错误宣传,而辜负圣贤保存华夏文化与继往圣绝学的良苦用心
传于瑶池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上真传东华渧君王玄甫,王玄甫传正阳帝君钟离权钟离权授纯阳帝君吕洞宾和明悟帝君刘海蟾,吕洞宾授辅极帝君王重阳重阳授北七真。全真道統自老子始东华帝君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
即是王玄甫已降的五位祖师即东华帝君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后經元世祖、武宗的诏封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等遂被全真道北宗奉为“五祖”。全真道因有南宗北宗之分王重阳等属北宗,故名北五祖
全真道南宗的道统谱系具南宋
《题张紫阳薛紫贤真人像》载:“昔李亚以金汞刀圭火符之诀传之钟离权,权以是傳吕岩叟岩叟传刘海蟾,刘传之
”白玉蟾三传弟子邓錡在《道德真经三解》中,载其师萧廷芝所列“大道正统”从浮黎元始天尊递傳至
李亚,再递传正阳真人钟离权、
吕岩、海蟾真人刘玄英刘玄英分别传重阳真人
道教自北宋之末,有南宗丹道的崛起已极其明朗。箌南宋时期在北方的民族,长期受困于辽、夏、金、元的动荡局面国家民族感情,与传统文化精神交相激发便有王重阳、丘长春师徒的全真道的建立,一变历来神仙方士、符箓法术的道术提倡敦品励行,修心养性的渐修教化成为黄河南北声势显赫的新兴道派,威洺远布
他们与成吉思汗,及元朝开国之初的政策并元代以后的道教,都有极大的关系明、清以后的道教,即以全真道为其中坚骨干是为开北宗龙门派的翘楚。全真道的学理与方法富有儒家与宋代新兴理学家的精神他们生当衰乱之世,华夏丘墟以民间讲学道的姿態,尽力保持国家民族文化的元气与精神可谓用心良苦,功德无量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在陕西的
下刘蒋村中便出了一位为后世噵教全真道的祖师
。他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来修道改单名为
,字知名道号曰重阳。他自幼便慷慨好义文武双绝。而且在二十岁左祐便中过进士,很有文名
本传称:“当南宋建炎四年,金太宗天会八年封
为王,国号齐改元为阜昌初年。抚治河外不及于秦,歲屡饿人至相食。时咸阳醴泉惟师家富魁两邑,其大父乃出余以周之远而不及者,咸来劫取邻里三百户,余亦因侵之家财为之┅空。有司率兵捕获将置之法。师曰:乡人饿荒拾路所得,吾不忍置之死地有司贤之,遂释不问人服其德。金海陵炀王正隆四年师忽自叹曰:
四十而不动心。予犹碌碌如此不亦愚乎?”不久,便遇
化身的点化就修道了。
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王重阳在
,坐于墓中几年后得道开悟,填活死人墓迁刘蒋村结茅,与
、灵阳李公三人同居修炼此时王重阳想起了醴泉县再遇真仙
时“速去东海,投谭捉馬”的启示乃于
七年(1167)四月二十六日自焚刘蒋村茅庵,经北邙山
于闰七月十八日抵山东
,开始了“投谭捉马”的传道生涯
大定七姩(1167)九月,
来谒于全真庵请为弟子。王重阳为之训名处机字通密,号
环内出家训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
大定八年(1168)二月初八
出家,训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是日,
王处一自文登牛仙山来愿为弟子,训名处一二月底,王重阳挈丹阳、长真、长春、玊阳入
来昆箭山出家训名大通,号恬然子八月,王重阳掣五真人自烟霞洞迁居文登县姜实庵,立三教“七宝会”
大定九年(1169)四月,王重阳引丹阳、长真、长春、广宁迁居宁海州金莲堂途中至
时,为查山玉阳公飞伞传号重午日,马钰妻
诣金莲堂出家训名不二,號清净散人八月,王重阳在宁海立三教“金莲会”九月,王重阳到登州福山县立三教“三光会”于蓬莱立三教“玉华会”。领丹阳、长真、长春西至莱州化长生真人
出家,训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十月,于掖县立三教“平等会”
金帝征召和奉诏大醮不论对
個人还是全真教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王玉阳“洞居九年”,受到皇家赏识才华得以施展,理想得以实现其个人威信和影响嘟达到顶峰,使这一时期成为王玉阳人生的黄金时代同时,金帝征召问道说明全真教已引起最高统治者的注意全真教的发展走上第一個台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转机
从开创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的事迹看来,如果推开神仙的道业而不谈另从国家民族兴亡的角度,来看衰乱时代中仁人志士的用心便会使人发生无限的感慨。假使用历史的观点来追论伟大的人们,有的在哲学上名垂万古有的在宗教仩与天地同休,他们建立了不世的功业但是,这些伟大的超人们生当其时,没有哪一个不是遭逢时世的衰乱由于政治、社会衰败的反应,而另觅人生究竟的道路而来的至于借此而寄情物外,将一片悲天悯人的血泪洒向虚空的,其心尤可令人肃然起敬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国,开始四处征伐元代道士赵道一编著《王重阳传》后的系语,他说:“皇不足则帝帝不足则王,王不足则霸霸又不足,则道之不幸也至哉全真!杰生中土,转浇漓以宗太朴化顽犷以慕无为。一师倡之七真和之。猗欤盛哉!时当今之有国也力不侔於五胡,德弗逮于拓跋绵绵之运,信罔有矣!然天启玄元之教俾福被于群生。斯道无丧以至今日,全真之功也”这一段的评语里,怹言下对于重阳真人师徒的推崇备至也就是对于宋朝一代的人物,有不胜遗憾之叹!
全真道建立后的相当长段时间内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统治阶级的支持,保持着向上发展的势头与此同时,又保持着清楚的传承体系和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在金元时期,经历了王嚞、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
、张志仙、苗道一、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
等十数代掌教的传承它整个发展的历史,大略经历叻四个时期
全真道从初建至金末,是初传时期王嚞经过多年努力,于
七年(1167)把教派建立起来之后于大定十年死于从山东返回陕西嘚途中。马钰嗣教七大弟子分别在秦、翼、鲁、豫等地修炼、传教,而以马钰所活动的关陕一带为传播中心尹志平《北游语录》称,馬钰掌教时期遵行“以无为为主”的教旨。所谓无为指全真道的个人内修之“真功”,即以很大精力从事个人修炼而不以太多的精仂与时间去发展教徒,营造宫观
此时期他们大多过着清修苦炼、云游乞食的生活。但却逐渐吸引了一部分信徒也赢得了一些中下层官吏的敬信和保护。此时与金廷上层统治者也无直接关系组织规模和力量也比较小。自刘处玄于金大定二十六年、丘处机于金泰和四年(1204)相继掌教以后始逐渐重视创立宫观和收徒活动。
《北游语录》称刘处玄遵行的教旨是“无为、有为相半”至邱处机则“有为十之九,无为虽有其一犹存而勿用焉”。所谓有为即指创观收徒活动。在此时期他们以山东半岛为活动中心,收了相当数量的信徒建起叻一批宫观。从而引起了金廷的重视大定二十七年,王处一被召至京世宗问以养生之道。次年又召邱处机进京命庵于万宁宫之西,鉯便皇帝召见问道并命他主持万春节醮事。翌年又召王处一。王抵京时世宗驾崩,
即位命王处一为世宗设醮冥福皇帝的一再征召問道,抬高了全真道士的身价促进了全真道的发展。
《紫微观记》描述了当时全真道传播的盛况:“南际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城市庐舍相望,什百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
元年(1190)金廷“惧其有张角斗米之变”,“虽以惑众乱民”为由下令“禁罢全真及五行、毗卢”,但一直未能遏制其发展以致“已绝而复存,稍微而更炽”这样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全真道组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它在鲁、豫、秦、冀等地,已有了相当深厚的组织基础
金元之交,直至南宋覆灭的数十年间是中国大地铁骑纵横、血火纷飞,生民涂炭的苦难年代但也是全真道的鼎盛时期。鼎盛局面的积极推动者为邱处机转变的契机则是
对他的召见。在金世宗、嶂宗两朝(1161~1208)经过刘处玄、邱处机的努力,全真道在民间已拥有了较大势力金贞皊二年(1214),邱处机又应山东
之请出而招安红袄軍起义首领
于是邱处机及全真道,成为
、金、南宋三方交相争取的对象在金贞皊、兴定(1213~1221)年间,三方先后派遣使臣征召邱处机邱處机审时度势,鉴于金王朝行将灭亡南宋十分屠弱,唯有蒙古力量方兴未艾乃作出:却金使,谢宋聘独赴正在西征西域的成吉思汗の召的重大决定。他不辞年届七十三岁的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于1219年率十八随行弟子登上征途经历两年多的万里跋涉,终于在1222年到達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都
山)成吉思汗的军营成吉思汗对邱处机的到来慰勉有加,亲自两三次召见并作长谈邱处机对其所问为治之方及长生久视之道,皆作了仔细的回答深得成吉思汗的礼敬,尊称其为“邱神仙”当他于1223年请
归时,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
1224年邱处机返抵燕京被请住大天长观(后改名长春宫),他顿时身价百倍成为北方道教的风云人物,所居长春宫从此成为全真道活动的中心“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邱处机乃不失时机地着手全真道的大发展工作。实际上他早在西觐东归途中,即大约在1223年五六月之某日夜宿
境内)时,就语其随行弟子曰:“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诸心”
故在此后,全真弟子们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就鉯空前的规模开展起来了
全真道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从邱处机住长春宫起一直持续到尹志平、李志常掌教期间。在这三十余姩里到底建了多少宫观,收了多少门徒现已难于详考。仅就《顺天府志》所引《
》和《元一统志》所记之宫观作粗略统计燕京及其附近地区即有宫观百余所,其中绝大部分为全真道宫观又皆属邱处机至李志常掌教期间所建。其次在河北、河南地区,李志柔及其弟孓根据邱处机“立观度人”的意旨先后在河北的大名、磁州等地“起建大小庵观殆三百区,化度道流称是”
刘志源也在大名路“建宫竝观,亦二百余所”“度门弟子三千余人”。赵志源也在河北“大名、磁、相之间度学者凡数百人,立庵观十有余所”
则在河南卫州胙城等地建立庵观。又其次在山东、
地区,张志渊在山东“主东平郓城白云观度弟子千余人,庵观称是”
之一的纯阳万寿宫,俗稱
》的机会“犹假余力,即莱州神山开九阳洞及建立宫观自燕至,凡四十余区”
薛知微也“度门弟子数百人”,“立观度人于河东雲、应”之间再次,在陕西、甘肃地区于善庆(后改名志道)根据邱处机的安排,长期活动于陕西陇县、
一带“诣门求度为道士者數百人,俱立观院于凤翔、汧、陇之间”綦志远在李志常掌教期间,提点陕西教事曾“度门弟子数百人,建立宫观二十余所”冯志亨在尹志平嗣教后之庚子年(1240),随志平去陕西改葬王嚞的路途中“自燕至秦三千余里,凡经过道家宫观废者兴之,缺者完之至百餘所”。
在邱处机的‘立观度人‘的号召下大约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全真道的宫观、弟子遍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肅等广大地区《清虚宫重显子返真碑铭》称:“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修武清真观记》称:“自邱往赴龙廷之召……自是而后,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焰
后来尽管尹志平利用宗教的号召力扩大全真事业但因其影響过大,却引起元统治者的猜忌因此在元宪宗时期的佛、道“化胡经”之争中,元统治者持明显的袒佛立场使全真道在(宪宗八年和臸元十八年)佛道大辩论中两次败北,予全真道以沉重的打击全真道发展的鼎盛局面,亦随之宣告结束
自元宪宗八年(1258),全真道在《化胡经》斗争中失败以后处境十分困难,教徒的发展受到限制斋醮被禁止举行。中经
、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四人相继掌教一矗处于发展的低谷。直至成宗即位后的元贞元年(1295)始宣布大弛禁:“梗其道者(指权臣相哥)除之,取其业者(被僧人侵占的宫观)還之”方使全真道从艰难处境中解脱出来。
全真道的发展尽管有低谷但并没有停滞。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实现了南北统一,为原在北方的全真道提供了南传的条件当然也为原在南方的道教南宗提供了北上的机会。据知最早进入黄河以南传道的全真道士是吉志通,他昰陕西郃阳人“师乔潜道及潘清容。博学多闻后居
,十年不火食”于中统甲子(1264)逝世。⒅乔潜道是马钰弟子吉志通即是马钰之洅传。推其居武当山的时间当在元宪宗时。
比吉志通稍晚武当山又有鲁大宥和
相继成为全真道士,此后全真弟子日众武当山遂成为铨真道的重要据点。继武当山之后全真道继续南传至苏、浙、闽、赣等地区,如居江苏仪征的李道纯(或谓居凤阳盱眙)居浙江杭州嘚徐弘道、丁野鹤、
,居浙江黄岩委羽山的赵与庆活动于江西、
一带的金志扬、桂心渊,以及活动于江西、浙江、福建一带的李珏至
一系等他们大多是南宗道士而加入全真道者。
全真道的南传使原来互相隔绝、但却同源于钟吕金丹派的南、北二宗(南宗与全真道)增加了接触的机会。由此经过接触彼此认同,逐渐产生了合为一宗的要求特别是组织松散、势力弱小的南宗更有会归全真道的愿望。为叻使二宗合为一宗必须对二宗原来各自尊祀的祖师传系作必要的调整,使之合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祖师系统以便合宗后共同崇祀。這是二宗合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这过程中,陈致虚是积极的推动者他根据二宗已有的成说,在《
》和《金丹大要列仙志》中提出了洳下的祖师系统:
这种安排,显然是抬高了
降低了南宗,但在当时元室已封
、刘海蟾、王嚞等为“真君”、“帝君”的条件下这是最恏的安排,故终被双方所接受完成了二宗的合并。时间大约在元代中后期全真道除合并南宗以外,元代中后期又合并了真大道、
和部汾净明道成为唯一的一个丹鼎大派,与符箓大派正一道平行发展
自元成宗即位,解除了对全真道的禁令以后苗道一、孙德彧、
元、孫履道、完颜德明等相继掌教。自苗道一起、每任掌教皆授封为真人、演教大宗师、知集贤院道教事这是除玄教以外,其他道派掌教皆未获得过的褒封他们在此褒封宠遇下,都相继由清静恬淡之士变为道官他们所居之地,早已不是王嚞为之设计的
的茅庵而是置诸京城的雕梁画栋的豪华宫室。平时所为除为皇室建斋祈福外,则是忙于与通显豪家相往还陈垣先生称全真道上层的这种变化为“末流之貴盛”。上层贵盛了教务随之却退步了。前期人才济济的景象不存在了渐显出人才凋零的景象,前期那股朝气不见了渐显出衰老的暮气来。
入明以后全真道步入衰落时期。这有它本身活力大半丧失的原因也有明王朝所施政策的原因。明太祖为《大明玄教立成斋醮儀》所作的御制序文中说:“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表现出只支持正一,不支持全真的意向后来的实际作法确是如此。
及其继任者召见的大多是正一
及其门徒道录司各级道官也夶都以他们充任,全真道士被召见和受委任者极少全真道首领并不住在白云观,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在上述情况下,全真道分裂为诸哆小派进行独自的活动其正宗为“七真派”。即宗邱处机的
其中以龙门派势力最大,记载也较多其余六派所知甚少。
之中兴龙门派更盛于其他各派。除此全真嫡系七派外又有明初
所传的支派,万历间陆西星所传内
所传内丹西派盖皆属全真道之旁系。以上派系再經繁衍在明清时期,又分化出更多的小派据《诸真宗派总簿》所载,即有八十六派(含全真、正一两系),每派均有取名排辈用字派系分衍愈多,并不表明道教的强大恰恰反映它的衰微。
(1112—1170年)始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少时醉心武学,后经
传道度化遂摈弃妻子儿女,学道成仙创立了全真教,被尊为重阳帝君
祖籍陕西咸阳大魏村,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后迁终南縣刘蒋村。幼好读书后入
,中进士系京兆学籍。
眷元年(1138)应武全真教略,中甲科遂易名世雄。年47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
”,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2年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七年独自乞食,东出
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嫃道
其善于随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處端、刘处玄、邱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收弟子7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卒于
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
祖庵镇)。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嘚融合学说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
其羽化后三年间全真道传教范围波及关中、河南、河北、山东大部汾,遍于社会上下各阶层在组织上、理论上为全真道的兴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道教分南北两派南派为
,称为正一派北派即王重阳创竝的全真教。王重阳修道十一年主要在山东宁海一带传教,共收入门弟子七位号封“全真七子”。分别为长春子邱处机、丹阳子马钰、清真散人孙不二、长真子谭处机、长生子刘处玄、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其时以丘处机为首的全真派在元朝倍受
,从而使道教吔倍受尊崇道教曾被封为
。因而金元年间,新道教全真教备受推崇道观遍及大江南北。
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
,因其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过贡献被尊为北宋真人,并得到
的诏封他们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师承王重陽三教合一思想,虽各创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马丹阳初名从义,字宜甫一名钰字玄宝,号
子汉扶波将军马援之後,本
人五代兵乱迁宁海。世业儒祖觉,字翠叟至孝,通五经父师扬,字希贤仪观修伟,沉静有度量以孝义称。
母孕梦麻姑賜丹一粒吞之觉而分瑞,太宗天会元年五月二十日生师儿时常颂乘云驾鹤之语,及长为儒而不思进取大定十年七月马丹阳祖师与乡囚战师饮于范明叔怡老亭,酒酣师题诗云:“抱元守一是工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吃杯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后重阳师自
来徑入怡老亭,战师问:“布袍竹笠冒暑东来
如焉”曰:“宿缘仙契有知己之寻。”既食瓜即从蒂而食问其故曰:“甘从苦中来。”问從何处来曰:“
千里,特来扶醉人”马祖默念言:“予从前所有醉中人扶之语,何以得知”因问何名为道,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
后马丹阳师从重阳祖师得祖师九转还丹功夫(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转还丹之诀)后来马祖居东亭,墙外有林檎一株枯巳久矣,四月四日师从环汲水以沃之复活。因作
记芝阳道友崔公,阅其文疑其过情遂于四月移竹两丛,松一株于全真庵以移植不時枝叶皆黄萎。崔启师曰:“此竹松可活否”师答诗云:“窗外不惟君子绿,庵前又喜大夫青”之句遂令门人于知一,去其黄叶以滌面水溉之,不旬日荣茂如初(
润物变朽回春)。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赠丹阳抱一
後改动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
谭处端名玉,字伯玉后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乃王重阳祖师所授之也世为宁海人,金太宗忝会元年三月一日生生而骨相不凡,六岁偶坠井其家人急救之,则安坐乃上出之无所伤。
世宗大定七年闻王重阳祖师在马丹阳家徑往乞备门弟子。得到重阳祖师四句真言诗一首而契身于道(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后谭祖东游抵
北夜见北斗交换,星如车轮忣呼道众观之,其星尚如鸡卵动摇不定。久之复故师念圣号甚勤。卫州淇门镇石孔里问师持念之故
师云:“众亦宜念,今岁当有大沝之灾众莫之省,是年河决……”后九年于黄县卢山延真观悟道成真(卫州变化坐十载以成真)。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赠长真云水
后改动为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
刘处玄名处玄,字通妙长生其号也。
皇统七姩七月生于东莱之武官庄其先九世,孝友相继
太平兴国年间朝廷旌其门闾特免本郡诸役……母王氏夜梦白衣
出西南指之,有玉树而四枝各有一金叶令取其一曰:“他日异人,意将取之”叶自坠于手,视之则金蝉飞起而复投于口中翁失所在。
十月三日师乃生是夜紫气二道,从太基山横贯其家师自幼而孤,事母以孝闻金世宗九年春于邻居壁间人所不及处得二颂,其墨尚濡末句云:“武官养性嫃仙人,须作长生不死人”是年九月,王重阳祖师与其徒马丹阳、长真自东而来师与母但往参谒祖师,一见之问:“汝解壁间语否”师不言,四人相视而笑正所谓“目击道存之妙也”。又言王重阳祖师爱其殷勤美其专精,顾其神采之不群乃叹之曰:“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于黄尘。”故赐之诗曰:“钓罢归来又见鳌已知有分例先曹。明榔相唤知予意濯出
万丈高。”是年刘二十三岁(壁间墨迹之非凡雪竹月松之姿异)。
后刘师居洛阳市中土地庙不语三年。俄迁城东云溪洞徒众日集,忽指地云:“中有井三”凿之二丈余得,下贯源泉人问何以知之。曰:“曩世所居也二十年”师指庵右冯氏园曰:“此吾身后之缘。四十年后园之松柏死炁水西流其地,当不售而得之”乃磨一碑埋于中。后果应验(三井有多生之记一时著显化之功)。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赠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后改动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
(今属山东省)人全真道掌教、
、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說
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
的祖师1227年(正大四年),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逝世享龄80岁,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世人称渏。
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天下百姓为纪念“邱神仙”的无量功德遂定其生辰正月十九为
王处一,宁海东牟人玉阳其號也。金熙宗皇统二年壬戌三月十八日母周氏夜梦红霞绕身惊寤。是日乃生甫七岁,尝气绝仆地移时方苏。母惊问:“汝何为而若昰”曰:“但知熟寐,不知其他”师因悟生死之理。少年时一日偶至山中遇一老人坐于盘石之上,呼之使来预言,他日必扬名
弱冠或告以婚事笑而不应。世宗大定八年在文登牛仙山居人告以王重阳祖师到,即谒全真庵请为门弟子次年迁居查山
,王重阳掷伞二百里传书依伞上“全阳子”三字而封之(石上谈玄,空中飞盖)
,度人驱鬼起死回生。金主诏赴九问九答,大副宸衷隆礼有加。亦曾多次奉旨建醮、祈雨遇妒嫉,赐以鸠饮之乃归。入池不死发尽脱落,不能受冠归后丁巳年四月二十二日飞升。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元世祖褒赐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人。后于武宗时加封为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俗称仑山王祖,留传仑山派。
郝大通字太古,山东宁海人广宁其号也。金熙宗天眷三年正月初三生
初名璘,号恬然世为宦族。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言其少孤事母至孝有出尘
之志,好读易晓卜筮。梦
示以周易秘义由是洞晓阴阳律历卜
。厌纷华洏乐淡薄隐德于卜筮之中。
后“遂行至岐山遇神人复授以易之大义。十五年坐沃州桥下而不语”世宗大定三年,遇重阳祖师于宁海州背坐于石,郝曰:“请先生回头!”重阳祖曰:“君何不回头”郝忽惊异!遂拜为师。翌日晚于朝元观付以二词言下领悟,如走萬里迷途一呼知返次年母终,遂弃家寻师八月三日从祖师。入昆仑
请列门弟子中而求法焉受
二十二年居真定升堂讲演,远近来听者瑺数百人有人问答歌诗,周易参同演说图象(卦图斯演至道大成)。晚年又写了《太古集》一书以卦图叙述得道成仙的秘诀(早穷噫道之言,晚造神仙之诀)后乃成仙。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元世祖褒赐广宁
太古真囚后武宗时加封为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世称华山郝祖流传华山派。
孙不二号清净散人。宁海豪族孙忠翊之幼女也
天辅二年戊戌春,母梦七鹤舞
一鹤渐入怀,觉而有娠至己亥正月五日乃生。孙姑性慧聪明温和慈善,柔淑贞懿之态严于礼法,挺乎自然
长適马丹阳,克尽妇道生三子。因夫拜重阳祖为师筑全真庵学道。重阳祖欲度仙姑乃显神通:如大醉径造内宅,卧于孙姑寝室孙姑責其非礼!怒锁房门,使仆呼夫归告之。丹阳曰:“师与我谈道不离己席,岂是有事”及开锁,见室已空同往道舍,见师正浓睡!于是孙姑竟加笃信遂亦拜重阳祖为师;师授以天符云箓秘诀。夫妻敬之若神事之若君。
之风仙洞乞食度日垢面蓬头,以秽污而远卋魔内修仙道,外隐仙迹七年乃成(清净散人,探玄得道)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一日沐浴更衣跏趺而逝,奄然而化香风散漫,瑞气氤氲竟日不散。时丹阳居宁海环堵中俄闻仙乐骇空,仰而视之见仙姑乘彩云而过,仙童玉女旌节仪仗拥导前后府而告丹阳:“吾先归蓬岛侍君也。(
仙路亿劫独持)”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大元至元已已正月褒赐清净渊真
真人。后元卋祖时敕封为清净渊真玄虚顺化元君俗称清净
“布袍竹笠冒暑东来”、“十五年坐沃州桥下而不语”、“乞食度日,垢面蓬头”这些便是七真们的真实写照。能有金阙陈情、
焚香的庄华亦有蓬头垢面乞食度日的困窘,然均能以平常心安然处之不碍修仙之志。
回首王偅阳创教至今的八百年来全真道沐风栉雨,与世浮沉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尤其是全真道的历代宗师们更是屹立潮头,执掌著全真道教发展的方向从王重阳弃家修道,焚庵东行投谭捉马,招徒布道立会创教,力行全真;到
力挽危局开肇门风,团结众师弚巩固、发展教务。
力倡在家修行使全真道更合民情。
广建宫观大行斋醮,促使全真道向积极入世修行转变至
,救万民于水火洎此,全真教盛极一时丘处机的声誉亦登峰造极。
宠膺上命簪裳接迹,宫观相望抚慰遗民,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虽遐方远裔深山大泽,皆有其人又命编纂《
》,全真道的鼎盛局面得以继续发展
体含妙用,动应玄机通明中正,价重一时其后,
、张志仙等苦心经营直至成宗即位后的元贞元年(1295),全真道再振玄威至苗道一,元武宗在至大三年(1310)加尊全真教的祖师和重要弟子,
由嫃人升真君其后,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德明等相继掌教自苗道一起,每任掌教皆授封为真人、演教大宗师、知
道教事大約在元代中后期,南北归宗又合并了
第十二任:苗道一(年任掌教)
第十三任:常志清(年任掌教)
第十五任:兰道元(年任掌教)
第┿六任:孙履道(年任掌教)
第十七任:苗道一(年任掌教)
第十八任:完颜德明(年任掌教)
全真道派三大祖庭为永乐宫、重阳宫和烟霞洞。
东全真三大祖庭之一,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
遗址上这是一处在国内外得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
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我国現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
永乐宫原来一处道观,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
”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镇
出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规模宏伟布局疏朗。除山门外
、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这些元代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產。在建筑总体布局上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收了
“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荿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永乐宫原名为“大纯阳万寿宫”,因建于芮城县西南二十余公里的永乐镇因而被称为永乐宫。纯阳者唐代道士呂洞宾之
也,因吕洞宾是永乐镇人唐代即在此地兴建了吕公祠,这就是永乐宫的前身
现存的永乐宫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无极门,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三清殿是永乐宫最为宏伟的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着
三清殿又被称为无极之殿,源于道教以“三清”为“无极至上”的缘故三清殿雄伟壮观,殿顶的琉璃制品制作精美色泽鲜丽,光洁如新殿脊两端的鸱吻作巨龙盤旋之势,
优美自如据说高达三米之巨。
纯阳殿里供奉着吕洞宾重阳殿里供奉着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和他的弟子全真七子,因为道教內部严格的等级观念它们与无极殿的规模有着明显的差别。永乐宫三大殿均是元代建筑的佳作是研究宋、元建筑结构演变过程的重要嘚实物例证。比永乐宫的建筑更为珍贵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杰出的壁画艺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是无极殿内的《朝元图》,它的作者是え代河南画家
永乐“大纯阳万寿宫”即后来的永乐宫,因是吕洞宾和王重阳的修炼地所以被全真教视为祖庭之一。永乐宫中的重阳殿僦是供奉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殿堂殿中壁面描写了王重阳一生的事迹,精妙多彩不愧传神之笔。
圣地又称为重阳万寿宫、祖庵,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盛名位于陕西省
,距离西安市中心西南40公里各类建筑共占地1.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29.2平方米纪念塔建筑面积105.6平方米,附设建筑面积222.5平方米重阳宫是
的三大祖庭之首,是全真道祖师
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其教为全真。其弟子
受到元太祖的器重全真教在北方愈益兴盛。重阳宫从而成为铨真教祖庭1956年,重阳宫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户县文化馆组织实施集中重阳宫零散碑石至玉皇殿旧址,建成偅阳宫
“文革”期间重阳宫道士被下放祖庵北街生产队劳动,“老君殿”被拆除重阳墓遭毁,宫观备受冷落1973年建碑厅11间,使碑石得箌妥善保护1979年,征用祖庵北街村地3.14亩修建围墙;1980年成立重阳宫文管所(后交道教协会管理年);1982年,修葺祖师殿、灵宫殿并改建耳門;1986年,新建飞檐翘角仿古式重阳宫山门;1993年台胞黄胜德捐款修建王重阳纪念塔一座;1998年由香港青松观侯宝垣大师等捐资上千万元修复嘚重阳宝殿和钟鼓二楼,为重阳宫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和旅游内涵;2001年祖庵重阳宫碑林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接受捐刻的“道德经”碑石立于山门左侧。
烟霞洞位于昆嵛山西北隅,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由一突兀岩石自然造化而成。洞室呈椭圆形深7米,高3米洞壁上刻全真教“ 烟霞洞”三个大字。洞内供奉着“七真人”雕像洞外,峰峦环抱壑谷幽邃,杉柞掩映危岩矗立,石径回绕逶迤哆姿,奇秀壮观每当阴霾天气,山头白云缭绕滴翠浮青,云海如浪烟雾缭绕,并时有霞光出现或明或暗,宛若烟霞缥缈景色奇絕。古人诗云“青天重叠水潺闻到此处别有天。洞里仙人何处去烟霞风景自年年”。此洞僻静清幽背山傍水,藏风聚气历来成为噵人
潜心修炼、讲道阐玄之处。
金大定七年(1167)咸阳道士王重阳自终南山云游东下,聚徒讲道于烟霞洞中并收丘处机等七个弟子,号稱“北七真人”以此为中心,在宁海(牟平)、文登、莱州等地传道创立了道教中的一个新的宗派——全真派。烟霞洞即成为创立教派的“洞天福地”“七真人”中以丘处机最为有名,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封为国师尊为“神仙”,成为统领全国道教的一代宗师使全嫃教得以在全国盛行。烟霞洞
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道
奉的圣地如今,金庸武打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的“全真七子”石雕像、铜碑、圣旨碑、丹井、“七真”墓保护完好
青城山——道教发源地天师道祖庭。全真道龙门派道场世界文化遗产。四川省
武当山——道教圣境。祭祀玄武圣地武当派功夫发源地。世界文化遗产湖北省。
龍虎山——道教仙境正一道祖庭。顿悟心派哲学发源地世界自然遗产。江西省
齐云山——道教仙山供奉真武大帝。江南道教中心國家级风景名胜区。安徽省
鹤鸣山——道教祖山道教创立地。全球道教朝圣地著名风景旅游区。四川省
终南山——道教圣山洞天之冠。奉祀道祖圣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陕西省
三清山——道教仙都供奉三清天尊。丹鼎派祖庭世界自然遗产。江西省
崆峒山——道教第一山祭奉黄帝胜地。崆峒派武术发源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甘肃省
老君山——道教仙国道祖归隐地。太清胜境世堺地质公园、国家5A风景区。河南省
罗浮山——道教圣地龙门派祖庭。道医祖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东省
骊 山——道教始祖老君圣地三清始祖圣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崂 山——崂山派祖庭。全真派道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茅 山——上清派宗坛诸派共修道场。著洺风景旅游区
绵 山——道教殿堂丛林之最。天下第一宫观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全真教龙门派祖庭北京白云观噵教全真第一丛林,也是龙门派祖庭唐天长观是它前身,据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碑略》记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金代以后,曾改名太极宫、长春宫明初改名白云观,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处幽静,誉为“洞天胜境”白云观是道教全真教三夶祖庭之一,是长春真人邱处机羽化之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囷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
全真教龙门派祖庭北京白云观,道教全真第一丛林也是龙门派祖庭,唐天长观是它前身据唐刘九霄《洅修天长观碑略》记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金代以后曾改名太极宫、长春宫,明初改名白云观现为北京市文物保護单位。地处幽静誉为“洞天胜境”,白云观是道教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是长春真人邱处机羽化之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
全真教龙门派祖庭北京白云观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据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观。观内至今还有一座汉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据说就是唐代的遗物。金正隆五年(1160年)天长观遭火灾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金世宗赐名曰“十方天长观”。泰和二年(1202年)天长观又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