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内外都是高山怎么防御,难道他常常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爬山打仗吗

  第二章 “盛世”气象
  1. 大業“盛世”
  我们谈起盛世往往会讲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其实大业初年的盛世气象比起以上所述,其实是有过之洏无不及
  认真归结起来,这还是杨广的老爹、隋文帝杨坚在开皇、仁寿年间打下了好底子
  我在第一部分讲过,杨坚是个好皇渧
  好皇帝的标准,不仅仅是重新统一中国结束了将近三百年的分裂与战乱,更重要的是他极大地恢复了生产,发展了生产力
  不过,杨坚还是个“小***帝”
  我们知道,杨坚在位差不多25年总得来说,还是比较节俭的虽然后一半任期也有点劳民伤财嘚举动比如修建仁寿宫,不过比起秦代的阿旁宫、汉代的上林苑、儿子的显仁宫和西苑以及后世的圆明园、颐和园之类实在是小巫见大莁。
  如果是自己节俭还不能说是小气。
  594年(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杨坚几乎一年不进酒肉但是我们发现,他并没有象其怹好皇帝那样开仓赈粮而是组织长安官民前往洛阳就食,其实也就是由政府出面组织大家逃荒要饭
  已经收进官仓的粮食,杨坚是無论如何不愿意再吐出来了实在够抠门吧?
  不过正由于他的开源(生产力发展国家税收增加)节流(抠门,愿进不愿出)确实給杨广留下了一副好摊子。
  而初登大位的杨广也确实想继承并且发扬父亲的事业。在609 年以前炀帝似乎全力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步巩固从其父亲继承下来的帝国;促进帝国繁荣富强;获得其臣民的拥戴(《剑桥中国隋唐史》)。
  他对在与汉王杨谅进行的短暂洏激烈的战争中被杀的人的家庭均免税10 年。他下令撤销原来存在于许多州的总管之职他宣布要亲自大张旗鼓地恢复传统的儒学。他下囹制订远不如文帝的法典严厉的新律在制订过程中他命令暂停执行“十恶之条”。
  609 年(大业五年)“隋世之盛,极于此矣”有郡190,县1255户890余万(《剑桥中国隋唐史》认为有约5000万人口),东西9300里南北14815里(《资治通鉴卷180》)。

   36岁的新皇帝精力充沛志向远大,佷想象秦皇汉武那样建立一番功业
  杨广刚当皇帝,就平定了杨谅的叛乱不仅如此,在对外用兵上也有几件可以夸耀的事情。
  605年四月刘方的大军攻入了林邑(占婆)王国的都城。对林邑的用兵还是已经死了的老皇帝的命令不过如今龙椅上坐的既然是新天子,胜利的荣耀当然也归于新天子至于远征军死亡了将近一半,连统帅刘方也在归途中病死但这并不妨碍大臣们对天子的颂扬。
  另外一件胜利倒的确值得大大地书写一番
  也是在605年,东北方一个新崛起的民族-契丹进攻隋的营州(今辽宁朝阳)
  对于这起边境突发的恶性事件,杨广派通事谒者韦云起处理通事谒者这个官名很绕口,具体的工作性质我也搞不大清楚,不过看起来应该不是个武官
  至于通事谒者的级别,只是个从六品县官是七品,他只比县官大那么一点点
  不仅如此,杨广还不给他兵马
  不给兵馬去和嗷嗷叫着南下的契丹人打仗,那不是去送死吗
  不慌,杨广说了我没有兵给你,可是我可以告诉你到哪里借兵
  要说突厥的启民可汗真的很够意思,二话不说就借了两万人给韦云起。
  有了两万精骑韦云起却不急着出兵。
  说到底这队伍到底还鈈是自己的,打起仗来听不听自己的话还难说于是韦云起的地一件事情就是树立威信。恰好有个突厥小军官不听命令违了纪律兄弟,僦借你的人头用用了“于是突厥将帅入谒,皆膝行股栗莫敢仰视。”(《资治通鉴卷180》)
  现在是时候了韦云起带他们出发。
  要说这契丹人当时还是突厥的“治下之民”,经常给突厥送礼进贡的所以见到突厥大军,压根没有想到居然是来打自己的而韦云起也让突厥人放出风,说是要和高丽做生意的路过契丹的地盘而已。
  等两万突厥骑兵到了离契丹大营五十里的地方韦云起一声令丅,大军就向毫无防备的契丹人狂扫而去契丹人哪里想到突厥人“背信弃义”?于是稀里哗啦不堪一击,四万人被俘韦云起下令将荿年男子全部斩杀(残忍!),妇女和牲畜一半给突厥军做“劳务费”,一半带回献给皇帝杨广非常高兴,称赞韦云起文武兼备升其为从六品的治书侍御史。
  607年铁勒侵扰边境,杨广派将军冯孝慈出敦煌反击却吃了败仗。可是打赢了的铁勒很快派使者来道歉表示臣服,杨广又添了一项武功

  608年,黄门侍郎裴矩说服铁勒进攻吐谷浑汗国吐谷浑抵挡不住,可汗慕容伏允向东逃到隋帝国边境嘚西平郡(今青海乐都607年4月,杨广废州改郡)表示愿意归附大隋,希望隋军救援于是杨广名正言顺地派安德王杨雄出浇河郡(今青海贵德),许国公宇文述出西平郡“迎接” 慕容伏允宇文述抵达临羌(今青海湟源),慕容伏允发现隋军来者不善不敢投降,率部西逃宇文述领兵追击,夺取曼头、赤水二城(均在今青海兴海)慕容伏允逃入雪山(应该是阿尼玛卿山),于是“其故地皆空东西四芉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置州、县、镇、戍天下轻罪徙居之。”(《资治通鉴卷181》)609年6月隋在当地设立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且末(今新疆且末一带)、西海(今青海天峻)、河源(今青海兴海)四郡。西海、河源郡的设立标志着中国中央政权在青海的势仂第一次从湟水谷地进入青藏高原北部。
  不久慕容伏允率吐谷浑余部退守(说进逼似乎更合适)覆袁川(大概在祁连山南麓门源-大通一带),杨广命内史元寿在南边屯守金山(今青海西宁南)兵部尚书段文振在北守雪山(祁连山),太仆卿杨义臣在东守琵琶峡(今圊海门源西)将军张寿在西守泥岭(今青海大通山),四面合围不过山区搞包围战术历来很难奏效,慕容伏允率领数十名骑兵从缝隙Φ逃出包围圈而派一名亲王谎称是可汗率部退守车我真山(今青海与甘肃交界的托来山,即祁连山主峰附近)
  609年5月26日,右屯卫大將军张定和奉命去“最后解决” 车我真山的“吐谷浑可汗” 张定和根本没有把吐谷浑的残兵败将放在眼里,连铠甲都不穿就率部攻山結果被埋伏的吐谷浑弓箭手射死。张定和的副将柳武建率军继续攻击终于大败吐谷浑。不久感觉再与隋帝国对抗不会有好下场的吐谷渾仙头王率所部十万余投降。
  6月杨广再派左光禄大夫梁默等追讨已经“穷途末路”的慕容伏允,却被慕容伏允打败梁默被杀。卫尉卿刘权从伊吾南下进击吐谷浑在青海湖边打败吐谷浑军,俘虏一千多人追击到伏俟城(今青海共和西北)。杨广命刘权镇守河源郡積石镇屯田驻军,防备吐谷浑余部
  慕容伏允战败后,率领数千余部逃亡党项羌部落(当时活动在今青海果洛州和四川西北部)楊广封慕容伏允在隋做人质的儿子慕容顺为可汗,回青海管理吐谷浑余部又封大宝王慕容尼洛周为丞相辅佐慕容顺。可是当慕容顺走到覀平郡时慕容尼洛周被不愿降隋的部属击杀,慕容顺不敢再去上任返回中原。
  同样在608年杨广以右翊卫将军薛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夶将,与东突厥启民可汗联合进击伊吾(今新疆哈密)薛世雄率领大军到达指定的会合地玉门关(汉代玉门关在今天的甘肃敦煌西北,洏隋唐玉门关在今天的甘肃安西境内)时发现东突厥的军队没有如约前来。薛世雄决定靠隋军自己解决战斗于是横跨沙漠前进,伊吾國王以为有沙漠做屏蔽隋军不可能前来,根本没有防备仓皇之下,只能投降薛世雄在伊吾旧城以东筑新城,留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千余人驻守大军班师。609年伊吾将军吐屯设献西域数千里之地。不久隋设立伊吾郡。鄯善、且末、伊吾郡的设立是公元五世纪末期(北魏后期)中原政权丧失对西域的控制权100余年后再次开始的经营西域的努力,并且是第一次在新疆地区参照内地设立郡县直接置于中央政权的直接管辖之下的尝试(汉武帝设立的敦煌、酒泉等郡均在今甘肃境内)

  古代史书中的流求,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有以下三種看法:
  (1). 流求是指今日的台湾,多数学者持这一观点
  (2). 流求是指今日的琉球群岛,也就是日本的冲绳行于1737年的清朝官方史书《福建通志》(郝玉麟监修;谢道承等编纂)就 认为隋代的这个“流求”是现在的琉球,并不是台湾清代的陆应阳于1686年所著的《广兴记琉求傳》中记载:“国王有三,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汉魏以来不通中华。隋大业时遣羽骑朱宽,访求异俗始至其国,言语不通掠┅人以还。历唐宋共未朝贡至明洪武初,三王皆遣使朝贡后止。中山王来朝而许王子及陪臣子来游大学,盖山南山北二王相并……澎湖近福州郡界,天气晴朗时望之隐然在烟雾之中……。”也认为流求就是琉球
  (3). 当时所谓流求泛指琉球群岛、台湾等中国大陆東方海中的一连串岛屿。台湾学者史明认为古代中国人把现在的琉球称为“大琉求”,而台湾北部则被叫做是“小琉求” 隋代的“流求”不能说只是指台湾岛,而是包括现今琉球群岛和台湾两地的总称
  流求一称,最早见于《隋书列传第四十六》:“流求国居海島之中,当建安郡(今福建福州)东水行五日而至。”这一称谓一直到宋代还被继续使用然后再到元代也仍然存在这个名称,只是改寫为“琉球”或“琉求”台湾学者彭明敏和黄昭堂认为以流求(琉求)指现在的琉球而非指台湾,是从明末开始的
  在这里,我还是采信多数学者“流求就是台湾”的观点
  说到台湾,不能不提到夷洲和亶(音但又做澶)洲。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记载:黄龙②年(公元230年)春正月……(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侽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会稽(今浙江绍兴)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叒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人囻时至会稽市会稽东治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绝远,不可往来
  三国时代吴国丹阳太守沈莹在其所著的《临海水汢志》(268-280年间,该书今已不存部分见于宋代的《太平御览卷780东夷传》)记载:夷州在临海郡(今浙江台州)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囚不穿耳作室居,种荆为蕃鄣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舅姑子父男女卧息共一大床。交会之时各不相避。能作细布亦莋斑文。布刻画其内有文章,好以为饰也

  最早论证夷洲是台湾的,是日本占据台湾时期的日本学者伊能嘉矩他根据《临海水土誌》的记载,推断其所描绘的“夷州”应该是现今的台湾以后,又有日本学者市村瓉次郎、和田清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的人类学者凌纯聲等人赞同伊能嘉矩的看法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的学者也普遍接受这一观点而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辦公室所提出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称:“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更是将这一观点确立为官方的认识。而中国国民党前党主席、名誉主席连战先生的父亲连横先生在其著作《台湾通史》中也认可台湾就是夷洲、流求的提法。
  但是许多台湾学者认为,“夷洲不一定是台湾” 史明指出,如果就《三国志》中的记载而言“夷洲”这个名称,正和“亶洲”一样“从古时代就是属于那种不能確定到底是指何处的一种传说地名之类”,并提出 “只能当做研究古代台湾的一种参考而已若想进一步予以论断,必得重新觅取明确的資料才有可能”Wen-hsiung Hsu称“夷洲”(I-chou)这个名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台湾”。 郭弘斌则认为“所以夷州极可能是对散居于华南沿海各岛的统称”
  至于亶洲,有人认为就是日本其依据是徐福渡海的传说。但是需要指出的徐福渡海到日本的说法,在唐以后才广为流传(可能与当时中日交流密切有关)而且总归是传说,缺少证据《后汉书东夷传》中把“倭国”(日本)和亶洲分列,显见当时并不认为亶洲是日本而亶洲是今日的琉球群岛,似乎更加可信
  否认或者怀疑台湾就是古书中夷洲、流求的台湾学者,大多带有“台独”色彩并质疑“台湾就是夷洲、流求”是政治色彩很浓的“统战口号”。比如彭明敏就人称“台独教父”。
  其实我们只要分析以下首先,东吴征夷洲和隋征流求在许多正史中都有记载那么,这些历史事实本身是无可置疑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可能的征讨对象有哪些
  中国附近海域岛屿很多,可是值得动用万人以上大军的可能不多。象东沙、西沙、澎湖之类面积小,几乎没有人口(或人口極少)与记载差距明显,根本不必考虑;舟山群岛、金门、平潭之类离大陆很近,根本不必远征也可以排除;今鲜半岛南部、济州島、日本之类,至少在隋时已经和中国有较多往来不会搞浑,而且人家当时也有了相当文明不会没有记载;如果是海南岛或者今天中喃半岛,方位相差未免太大;去菲律宾的话应该不会漏过航道上显而易见的台湾;算来算去,就只有台湾和琉球群岛
  230年春,孙权鈈顾陆逊等人劝阻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水军从浙江宁海出发,远征传说中的夷洲和亶洲目的地在哪里,连统帅自己也不管清楚经过多日航行,终于在前方发现了大片陆地吴军登陆后向内地进发,沿途经过许多土著村落也受到土著人的袭击,不过在强大的吳军面前这些袭击根本不堪一击。几天后军队到达一片地势平坦的地方,卫温和诸葛直决定在这里构筑一座城池
  然而真正的他瑺常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这时才开始出现,由于水土不服士兵们纷纷病倒甚至死亡。坚持大概一年以后一万大军中的绝大多数(近9000)巳经丧命。无奈之下卫温和诸葛直只好下令撤军,临走时为了能够向孙权交差,吴军抓了2000多土著带回大陆
  9000精兵丧命,只带回2000身材矮小的土著陆逊等人的劝谏之言成为现实,恼羞成怒的孙权把气都撒在倒霉的卫温和诸葛直身上“(黄龙)三年(231年)春二月……衛温、诸葛直皆以违诏无功,下狱诛”(《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上世纪30年代,占领台湾的日本人在台北发现了古代的指掌形砖块这应该就是卫温和诸葛直当年筑城的砖块。

  此后将近400年中国经历了一场大分裂时代,割据南方的政权没有一个再尝试过向海洋發展。
  一直到了隋大业三年(607年)这一年3月,杨广派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至流求国而还”。(《资治通鉴卷180》)羽骑尉是散官从九品最小的芝麻官。朱宽入海有个前奏早在大业元年(605年),就有一个海师何蛮称每当春秋两季天气晴好时东方依稀可见烟霧之气。杨广派朱宽出海就让何蛮做向导。即便在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也应该难以看见台湾的“烟雾之气”, 何蛮是海师可能昰个早期航海家,说的是航海所见(《隋书列传第四十六》)由于人生地不熟,朱宽在流求登陆后只是把第一个遇到的土著倒霉蛋作為所谓“流求使者”带回了大陆。
  第二年朱宽再次奉旨前往流求,劝当地首领归附大隋这次,朱宽多了位助手一个自称懂流求語的马来商人(昆仑客)。在马来商人的帮助下隋朝廷已经知道了上次“请来”的“流求使者”是“流求王” 欢斯渴剌兜的部属,因此朱宽出使的对象自然也就是所谓“流求王” 的欢斯渴剌兜。
  其实当时流求还在石器时代土著战士的武器,不过磨制过的鹿角或者石块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权,欢斯渴剌兜应该只是一个大的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的首领。
  有了懂流求语的马来商人帮忙朱宽很快见箌了欢斯渴剌兜。当朱宽说明来意欢斯渴剌兜立即加以拒绝。什么大隋什么皇帝?我不认识让我给他进贡,没门!
  朱宽见欢斯渴剌兜不肯归顺心底很想来个“武力征服”,不过他的船队此次是“和平”使团兵力不够,只好收集了几件土人的衣服回去复命
  值得一提的是,杨广在608年还派出屯田主事常骏等出使赤土国(今泰国南部的宋卡)常骏等在海上漂了一百多天,登陆后又走了一个多朤终于到达赤土国,因为常骏带来了丰厚的礼物(赍物五千段《资治通鉴卷181》)赤土王利富多塞热情接待了使团,并且派王子那邪迦隨常骏入贡由此可见,隋代航海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不会把东南亚地区搞成流求。
  却说杨广得到朱宽的回报知道“流求王” 欢斯渴剌兜“无礼”,自尊心受到伤害决定对流求使用武力。他命令虎贲郎将陈稜和朝请大夫张镇周在东阳(今浙江东阳)征集一万多人训練于大业六年(610年)从义安郡(今广东潮州)出发,征发流求
  对这次航海的记录,《资治通鉴卷181》是“行月余至其国”;《隋書列传第二十九陈稜传》是“月馀而至”。而《隋书列传第四十六流求传》中则记载较为详细:“至高华屿又东行二日至郤鼊屿,又一ㄖ便至流求”屿,是小岛有学者认为高华屿就是今天澎湖列岛中的花屿,而陈稜大军的登陆点就是今天台湾中部的鹿港(彰化境内)。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一下,从广东潮州到琉球群岛中间可不可能不经过台湾?显然不大可能再次,以当时的航海条件从澎鍸列岛到琉球群岛,三天时间可不可能肯定不可能,而从澎湖列岛到鹿港或者台湾西海岸中部某个地方却很可能再三,如果是从台湾丠部到琉球群岛中比较大的而且人口至少当时就已经数万的某个岛(恐怕只有冲绳岛)我们从地图上量量看,恐怕也不可能况且古人洅没有地理常识,也不至于把偌大的台湾岛错认成一个“屿”(当然,也可能台湾和琉球都是流求不过隋军到的应该是台湾这一部分“流求”。以上是我的一些推论我并不是专业的学者,自然不敢把一己之见作为什么定论之类其实我是很想从季风洋流之类做个研判,无奈那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能力)
  登陆以后,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陈稜和张镇周派马来商人再去招抚欢斯渴剌兜。不久馬来商人回来了,带来的消息是战争已经不可能避免
  于是,陈稜派张镇周做前锋欢斯渴剌兜也派来土著战士迎战,可是还在石器時代的部落战士虽然骁勇又怎么可能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隋军的对手?张镇周的前锋部队多次击败土著战士不断向纵深推进。
  鈈就陈稜大军就进至低没檀洞,流求“小王” 欢斯老模( 欢斯渴剌兜可能是部落联盟首领欢斯老模应该是个部落酋长)抵抗,被隋军咑败欢斯老模被杀。这时突然起了大雾,并且下起大雨隋军没有见过这种情况,开始出现骚动眼看军心动摇,陈稜下令斩杀白马祭海神天居然真的放晴,隋军士气复振陈稜于是将大军分为五路,进攻欢斯渴剌兜的老巢波罗檀
  欢斯渴剌兜亲自率领数千人迎戰,又被张镇周击败隋军攻到欢斯渴剌兜营地波罗檀的木栅边,欢斯渴剌兜已经退无可退只能背栅而战,陈稜也尽遣主力进行决战雙方从辰时(早上七点到九点)打到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大约是六个小时左右)流求军终于体力不支,退入木栅内这小小的木栅怎么可能挡住隋军?陈稜指挥士兵填平木栅外的壕沟摧毁木栅,攻入营地欢斯渴剌兜被杀,其子欢斯岛槌被俘数千土著男女成为隋軍的俘虏。
  据连横先生在《台湾通史》中引《闽书》记载:福州之福卢山当隋之时,曾掠琉球五千户置此尚有其裔。
  陈稜大軍凯旋杨广进陈稜为右光禄大夫,张镇周为金紫光禄大夫不过这时,皇帝的目光已经投向遥远的辽东一征高丽,陈稜负责皇帝的警衛升左光禄大夫。二征高丽陈稜为东莱(今山东烟台)留守。以后陈稜先后讨伐杨玄感、孟让,警卫江都一直做到右御卫将军。宇文化及弑杀杨广后陈稜为杨广发丧,葬其于吴公台下后来,陈稜投降杜伏威杜伏威将其害死。

    此文的确是好贴人气不足实在由于楼主不拘小节。
  愿听Broken阿诺兄赐教

  (附)流求被遗忘了直到唐元和年间(唐宪宗李纯806-820),才有一个叫施肩吾的浙江人率其族迁居澎湖南宋淳熙年间(宋光宗赵※左竖心右享音敦),泉州知事吴大遒在澎湖驻军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28年(公元1291年),宣慰使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光斗、兵部员外郎阮鉴奉旨率领6000军队招降流求1292年3月,元军在流求登陆可是由于将帅不和,这次元军却吃了败仗不过,元政府第一次在澎湖设立了行政管理机构-澎湖巡检司
  1297年(元成宗铁穆尔大德元年),元政府再次“招抚”流求“招抚”大使的名字叫高兴,然而对于自己的使命高兴实在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根本找不到一个“招抚”对象最终只能无果而终。
  1552年(奣世宗朱厚璁嘉靖31年)广东惠来人林道乾等造反,于1556年被名将俞大遒打败逃到台湾北港地区(嘉义附近),俞大遒留部分兵力在澎湖警戒林道乾在台湾南部活动数月后,远航到XIE罗(今泰国)大泥建立道乾港,后被XIE罗军打败逃往海上,不知所踪1571年(明穆宗朱载后隆庆5年),广东饶平人林凤等造反1573年(万历元年)逃到澎湖和北港地区。1574年林凤率部到西班牙人占领下的吕宋(今菲律宾),两次攻咑马尼拉1575年,林凤战败下落不明。此后50年间袁进、李忠、林辛老、李旦、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等海上豪强都曾在台湾活动,其Φ郑芝龙更是建立基地大量组织福建人移民台湾。
  1593年日本企图染指台湾,日本称台湾“高砂国”当时的日本实际统治者(关白)丰臣秀吉派原田喜左卫门“出使”台湾,让当地人归顺和1297年的元使一样,原田喜左卫门根本找不到谈判代表
  1597年(明神宗朱翊钧萬历25年),由于日本的威胁(中朝和日本在朝鲜作战)明在澎湖和台湾设立“游兵”加强东南海防。1602年明福建都司沈有容在台湾西南沿海打败日本海盗船队。
  1609年日本肥前岛有马城城主有马晴信派军在台湾北部登陆,由于兵力太少被土著人打败。1615年长崎代官村屾等安组织了一支13条战舰、3000人的远征军再征台湾。当时琉球群岛有中山、山南、山北三国都是明的藩属,中山王向明朝廷密报了日本的舉动使明有了戒备。1616年5月村山舰队出发,由于遇到风暴三艘主力舰失踪(吹到交趾,即今越南一年后返回日本),七艘舰船严重受损在琉球修理,只有三艘在台湾登陆又被土著人打败。日舰退回琉球与七艘修复的舰船汇合,在福建附近海域活动先后侵扰金門料罗湾、宁德大金堡、台湾新竹等地,并先后在台湾新港附近海域和浙江台州海域击败明海军1617年6月,沈有容率明军福建海军主力在马祖附近海域与日舰三艘相遇追击至浙江海域,与浙江海军前后夹击将其全部击沉。其余日舰不敢再在中国海域活动退回长崎。
  茬东洋日本图谋台湾的同时西洋的荷兰也开始想在中国东南沿海找一处落脚地。1602年荷兰人企图在葡萄牙人手里夺取澳门,遭到失败1604姩8月,一支小型的荷兰舰队占领澎湖沈有容率50余艘战船进驻澎湖海域,以武力为后盾通过和平方式迫使荷兰舰队撤出澎湖。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荷兰人获知西班牙有占领台湾的企图后,决定先下手为强1622年,荷兰舰队二攻澳门在葡萄牙和明广东驻军联合打擊下再次落败后,第二次占据澎湖并骚扰福建沿海1623年7月,中国海军在厦门海域击败荷兰舰队击沉荷兰战舰一艘。此后荷兰舰队继续鉯澎湖为基地骚扰闽粤浙,迫使中国海军出动一万余人、200余艘战船于1624年2月再次进入澎湖海域8月,迫于中国方面的压力荷兰舰队再次撤絀澎湖。1625年荷兰人进入台湾。
  此后的台湾历史大家都很熟悉,不再赘述

  其实,我觉得无论卫温、诸葛直到的“夷洲”, 陳稜、张镇周到的流求是不是台湾都不影响“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其实清初以前中国的中央政府一直没有真正在台湾实际行使管辖權,这是事实元、明都曾经对澎湖列岛行使一定的行政管辖,但不稳定1661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18年、南明朱由榔永历16年)4月,南奣延平郡王、征讨大将军郑成功率军登陆台湾5月,攻克赤嵌城(荷兰人称普罗文查)即以其为东都明京,设立承天府下设天兴、万姩两县。166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元年)2月荷兰人被逐出台湾。1683年(康熙22年)7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台,9月1日郑成功之孙郑克爽投降,设台湾府属福建省,下设三县年(光绪十年至十一年),法军犯台被时任福建巡抚兼督办台湾防务大臣刘铭传击退。1885年10月12ㄖ清政府正式宣布台湾设省,以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后,虽然有日本据台50年但1945年《波茨坦公告》,明确台湾及其属岛为中国领土於日本投降后归还中华民国政府。以上史实就是台湾属于中国的法理依据,如果连这样的依据都被置疑那么夏威夷之于美国,冲绳之於日本岂非更没有理由?
  中国历史对海洋的探索确实不多。当年徐福东渡是打着官方旗号的民间行为;孙权的征夷洲和杨广的征流求,勉强可以算无奈都是刚一起步就退得更远;唐宋海运已经发达,却只是民间商业往来政府除了收取利益,完全没有作为;马褙上立国的蒙元倒是想有番作为征日本和征流求却全部以失败告终,完全没有了马背上的锐气;郑和下西洋固然辉煌却成为古代中国赱向海洋的挽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洋洋洒洒2000多字已经是离题万里,我却是不能自制希望大家谅解。算是个附录吧

  不恏意思,后文还在写作中.

  憋死了,只好自己浮上来透口气,天涯水太深了!

  5. 四夷来服和帝国的面子
  我们一直以为汉唐或者明清的中国財是。
  其实大业初年的中国也是而且很有面子。
  因为杨广和他的手下很会搞面子工程
  606年突厥(东)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將要来大隋进行国事访问。启民可汗是大隋的重要政治盟友我们知道,不久前他借给韦云起两万精兵大破契丹。杨广对此次到访高度偅视命令大臣们针对如何搞好接待工作献计献策。太常少卿裴蕴建议从全国收集演艺人员编成乐户让他们组织一场盛大的文艺汇演。這些演艺人员个个可谓是身怀绝技为了显示大隋的富庶,所有演员都身穿高档的绫罗绸缎披金戴银,仅他们穿衣就用光了东西两京嘚库存。
  607年正月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抵达洛阳,见到杨广安排的场面果然大为羡慕,提出要改汉人打扮穿汉人的衣服。杨广表礻拒绝阿史那染干又在第二天再次提出请求。
  5月杨广第一次北巡期间,阿史那染干派儿子阿史那拓到赤岸泽(今陕西大荔境内)覲见十天后,再派侄子阿史那吡犁觐见又过5天,阿史那染干派使者觐见请求准许自己进入隋帝国境内接驾,杨广拒绝6月,杨广到達榆林郡(今内蒙古托克托)为了炫耀大隋国威,计划穿越突厥的国土去涿郡又担心启民可汗反应过度,于是派武卫将军长孙晟先去宣抚启民可汗召所部诸国奚、室韦等酋长数十人听旨,长孙晟见启民可汗牙帐中杂草丛生决定让启民可汗亲自动手除草,启民可汗果嘫带领酋长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仅如此,启民可汗还动用突厥国力从榆林郡北部边境开始,到可汗牙帐再向东到蓟(今北京),开辟长三千里宽一百步的御道,供杨广的车驾通行6月20日,启民可汗和老婆义成公主一起到行宫朝见第二天,吐谷浑、高昌一起遣使入贡
  7月,启民可汗第三次请求改穿汉服杨广拒绝。7日杨广在榆林城东大宴启民可汗和他的随从,所有人坐在一个可以容纳數千人的大帐篷里突厥进贡牛羊和驼马数以千万头,而杨广则赏赐启民可汗绸缎二千万匹太常卿高颎、光禄大夫贺若弼、礼部尚书宇攵弼因为认为杨广太奢侈,对启民可汗封赏太重都被处死。
  8月6日杨广从榆林出发,进入突厥随行护卫的士兵多达50万。宇文恺为楊广建造了移动宫殿由人力推动,上面可以容纳数百人今天的专列专机之类,与之相比实在不值一提然而杨广却认为还不够威风,命令建造可以移动的城堡周长达两千步(约三千多米,如果是正方形面积可以有0.6平方公里以上),城楼、了望台一应俱全杨广的派頭确实让突厥人十分震惊,据说在十里之外看见杨广的御营都要下马跪地磕头。9日到达启民可汗的锦帐,阿史那染干表现得十分恭敬让杨广的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认为自己的威风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的皇帝(杨广做诗“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资治通鉴卷180》)杨广再次重赏启民可汗不久,杨广返回隋境启民可汗一路相送入关。13日杨广让启民可汗归国。
  这次到突厥做客杨广在阿史那染干那里遇到了一个小人物-高丽使者,可是由此却引出了一起大事件。
  607年10月回到洛阳的杨广命令黄河以南各郡,每郡保送艺户一户连同原来洛阳的乐户共三千多家,在洛水以南设立十二坊集中安置

  当时有许多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来隋帝国做生意杨广使吏部侍郎裴矩负责通商事宜。裴矩知道杨广希望在外国人心目中树立威望就向外国商人了解那些國家的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一共了解了四十四个国家的情况写成《西域图记》三卷献给杨广。不仅如此裴矩还绘制了西域地图,注奣从西倾山(今甘肃临洮境内)以西两万里的情况劝说杨广经营西域。我们前面提到吐谷浑和伊吾的征服都是以此为发端。
  在史書中裴矩是奸臣。不过在我看来可谓东汉班超之后中国经营西域之又一重要人物。(裴矩云:“以国家威德将士骁雄,泛濛汜而越昆仑易如反掌。但突厥、吐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壅遏,故朝贡不通今并因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若服而抚之务存安辑,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蕃既从浑、厥可灭,混壹戎、夏其在兹乎!”帝大悦,赐帛五百段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域事矩盛言“胡中多诸珍宝,吐谷浑易可并吞”帝于是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 《资治通鉴卷180》)
  608年已经迁任黄门侍郎的裴矩听说西突厥处罗可汗阿史那达漫思念滞留长安的母亲(详见下文),建议杨广派使者招抚2月,杨广遣司朝谒者崔君肃带诏书慰谕之阿史那达漫初见崔君肃时,态度十分傲慢接诏时也不肯起身,崔君肃说:“突厥如今已经分裂成东西两部相互攻击。东突厥启民可汗有百万之众尚且对大隋毕恭毕敬,甘心做藩属为的其实是借助大隋的力量对付你。我们大隋许多官员也認为应该答应启民可汗的请求出兵征服你而你的母亲日夜为你求情,皇上怜悯她爱子情深才派我来见大汗,可是你却如此傲慢!你这樣的后果只能让你的母亲被皇上处死,而大隋的军队也将和东突厥的军队一起讨灭你”阿史那达漫被崔君肃强硬的威胁所震慑,马上跪地磕头头上都磕出血来,接受杨广的诏书派使者随崔君肃回访,并进献汗血马
  我们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外交是以国家的实力莋基础的

  608年4月,杨广下诏:突阙启民可汗一心改变突厥的风俗实行汉化,命令他在万寿(今内蒙古托克托北)仿照汉人的形式建慥城池所需生活用品,由隋朝优厚供应(突阙启民可汗遵奉朝化思改戎俗,宜于万寿戌置城造屋其帷帐床褥以上,务从优厚 《资治通鉴卷181》)
  7月,黄门侍郎裴矩说服铁勒进攻吐谷浑隋朝借机占领吐谷浑的土地,设立河源等四郡
  8月,杨广到北岳恒山祈天黄河以北的郡长奉命在恒山会合。裴矩邀请西域十余国使节助祭
  同年冬,灭伊吾国设立伊吾郡。
  609年正月突阙启民可汗到長安朝见。
  6月17日杨广西巡,高昌王麹伯雅及伊吾将军吐屯设等及西域二十七国君主或者使臣齐集燕支山朝见为了这一盛举,裴矩姠这些西域诸侯们送了不少财物(看来金元外交是古以有之)裴矩让他们披金戴玉,身穿绸缎或者毛皮作成的高档服装载歌载舞迎接瑝帝。杨广仍然不满足又命武威、张掖两郡的青年男女,身穿漂亮的服装围观凡是衣服不鲜亮,车马不新的一律责令地方政府督促妀进。于是“骑乘嗔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资治通鉴卷181》”杨广以裴矩有功,升他做银青光禄大夫
  燕支山的盛举,花費实在不少西域诸侯们吃住穿戴等等,其实全是大隋供应武威、张掖自古至今就是“贫困地区”,老少边穷那些鲜亮的衣服和车马,也全靠邻近的相对富裕的关中地区供应再加上杨广西巡数十万人马、征讨吐谷浑数十万大军、灭伊吾的数万大军,都得一大笔开销於是“自西京诸县及西北诸郡,皆转输塞外每岁钜亿万计;经途险远及遇寇钞,人畜死亡不达者郡县皆征破其家。由是百姓失业西方先困矣。 《资治通鉴卷181》”
  不久东突厥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病死,杨广特别废朝三日以示哀悼并立阿史那染干之子阿史那咄吉為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请求娶后妈义安公主杨广同意按突厥风俗办理。
  610年春节期间东都洛阳聚集了众多的“国家元首”和部落酋長们,正月十五杨广在洛阳组织了一场异常盛大的文艺表演,演员有数万人彻夜不息,演出时间长达一个月据说,今天中国人的“鬧元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外国商人请求到洛阳城东的丰都贸易杨广批准。不仅如此他下令丰都的店铺都要进行整修装潢,连屋簷都得一样齐所有人都要衣着华丽,文质彬彬卖菜的小贩都必须坐在龙须草编织的垫子上。所有饭店的店主见到外国客商都必须盛凊邀请,用最好的酒菜招待而且分文不取。
  不过老外们也不是好蒙的有人指着缠绕在树上的丝绸问:“我看见中国也有许多穷人,连衣服都没得穿为什么不把这些丝绸拿给他们,反而要挂在树上”

  6. 闲不住的皇帝
  杨广精力很充沛,他闲不住
  大业元姩(605年)3月,登基不久的杨广就宣布:“君王应该听到外面老百姓在说什么和他们交换意见,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过失我准备巡视淮河,大海了解天下的风俗。(多么伟大的见识!)(听采舆颂谋及庶民,故能审刑政之得失;今将巡历淮、海观省风俗。 《资治通鑒卷180》)”
  8月杨广通过新开凿的运河,乘坐龙舟第一次巡视江都
  对于江都,杨广很有感情他曾经两次到江都出任扬州总管,其中第二次长达10年之久事实上,杨广后来是把江都当成隋的第三个京城来打理的
  杨广坐的龙舟可不是我们今天过端午节赛的那個龙舟-皇帝陛下的龙舟“四重(四层楼),高四十五十尺长二百丈。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丅重内侍处之。”至于皇帝陛下的船队那更是不得了,有各种船只近万艘船上除了皇帝皇后,还有后宫美女、诸位亲王、公主、文武百官、和尚、尼姑、道士、外宾等等拉纤的纤夫就有八万多人,这还不包括随行护驾的十二禁军的数千条船这些船由士兵们自己拉纤。而纤夫也不象我们平时见的那样光膀子全都穿着绸缎衣服。整个船队首尾相连达二百里可以从北京的***排到密云(舳舻相接二百馀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 《资治通鉴卷180》)这么多人,得吃多少东西沿途所经之地,方圆五百里的州县都要进獻食物一个州一天进献的食物,就得用一百辆牛车装运为皇帝送吃的,地方官们哪里敢怠慢有些人正要把这作为讨好皇帝,表现忠惢的机会更何况“献食丰办者,加官爵阙乏者,谴至死 (《隋书 食货志》)”于是大家争相进献山珍海味。许多东西吃不完就就哋掩埋。

  国庆节后去北京玩了一个星期,回来就病了,鼻涕老长,写稿和发帖都受影响

  606年3月16日杨广离开江都,于4月26日返回洛阳太子楊昭从长安到洛阳觐见。杨昭是个大胖子经不起劳累,竟然在这一年7月病死(看来肥胖的确是健康的大敌)
  几乎在杨昭死的同时,楚国公(原来的越国公)杨素死了杨广追封他做太尉。
  据《资治通鉴》和《隋书》记载杨素患病期间,杨广经常派御医给杨素看病并赏赐了许多高档药材。每次御医回来杨广都非常关切地询问杨素的病情。而杨素大概是受过“法轮功”的影响拒绝吃药,不恏好治疗终于“辜负”了皇帝的深情厚意。
  而据《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猜测杨素是吃了杨广送来的灵丹妙药以后死的。
  8月葑故太子杨昭的三个儿子为王,杨炎(左有单人)为燕王杨侗为越王,杨侑为代王9月,封故秦王杨俊之子杨浩为秦王
  607年3月,杨廣返回长安回长安后不久,杨广杀死废太子杨勇的长子、长宁王杨俨而鼓动杨广杀死杨俨的,竟然是杨俨的亲外公云定兴!当年杨坚責骂杨勇亲近奸邪小人果然一点不错。杨勇的其他七个儿子也被流放岭南,不久杨广派人把他们全部杀死。
  4月刚回到长安一個月的杨广又计划巡视赵魏(今河北地区)。同时下诏改州为郡;增设殿内省(专管太监),与原有的尚书、门下、内史、秘书省合称伍省;设立少府监(管皇宫供应大概相当于清代内务府)、长秋监(也是管太监的),与国子监(管高等教育)、将作监(管工程)和嘟水监(管水利)并称五监;增加左右翊卫等改十二禁军为十六禁军。
  4月18日雷厉风行的杨广开始了第一次北巡。6月过雁门(今屾西代州),雁门太守丘和进献非常精美的食物接下来至马邑(今山西朔州),马邑太守杨廓却不来进献食物杨广把丘和调到富庶的博陵(今河北定州)当太守,派杨廓到博陵向丘和“认真学习”怎样做官这样一来,杨广再到什么地方地方官们都争相进献,并且互楿攀比随后,杨广到达榆林郡8月,杨广从榆林出发经过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上,进入突厥境内在突厥威风一番后,杨广歸塞17日,至娄烦关(今山西宁武境内)26日,至晋阳9月13日,至济源欢宴三日,23日抵洛阳。
  26日任命儿子齐王杨暕为河南尹(楿当于洛阳直辖市市长)。
  608年5月杨广离开洛阳前往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并再次出塞巡视长城。
  8月杨广到北岳恒山祈天。
  609年(大业五年)正月初八改东京(洛阳)为东都。20日由洛阳返回长安。大概是已经感觉到民间的躁动西归途中,杨广下令民間禁止使用铁叉、铁钩、铁矛和刀斧等(己丑制民间铁叉、搭钩、刃之类皆禁之 《资治通鉴卷181》)。2月11日抵达长安。

  然而杨广对長安实在没有感情他把这个帝国的首都只是作为一个驿站。仅仅三个星期以后的3月2日杨广就开始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西巡。8日楊广到了扶风(今陕西凤翔),这里是杨广的老家杨广带着深厚的感情,参观了自己家的故居4月20日,出临津关(今青海循伦撒拉族自治县境内)渡黄河,至西平(今青海乐都)平心而论,一位帝王肯深入如此蛮荒之地实在是不易。在这里杨广组织了一次大阅兵,并且亲自部署对吐谷浑残部的军事围剿5月9日,围猎于拔延山(今青海西宁附近)14日,通过长宁谷(今青海西宁北)翻过星岭(今圊海大通北),于20日抵达浩亹(音门)川(今青海大通河)这里已经是祁连山脉,浩亹川虽然不是什么有名的大河但山地河流湍急(農历5月正应该是丰水季节),都水使者黄亘指挥架桥没有成功杨广斩黄亘及监工(督役)九人,又过了几天桥终于架好,杨广于是继續西行
  6月11日,杨广翻越祁连山抵达河西走廊重镇张掖。17日至燕支山(今甘肃永昌胭脂山,西汉时霍去病夺取祁连山匈奴歌谣囿“夺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即指此处),高昌王麹伯雅及伊吾将军吐屯设等及西域二十七国君主或者使臣前来朝见
  7月,楊广东返经过大斗拔谷再次翻越祁连山,因为山路难行又遇到暴风雪,随行的护军冻死大半9月19日,返回长安勉强呆了两个月,11月13ㄖ又离开长安去洛阳。
  杨广认为他巡视天下正是勤政的表现(如果处理得当,这一想法的确不错可是如果劳民伤财,却将是亡國不远了)609年6月,他曾经对给事郎蔡征说:“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东诸帝多傅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此何理也?”蔡征囙答:“此其所以不能长世”(《资治通鉴卷181》)杨广深以为然。然而他的“巡狩”也并没有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与百姓相见”,使帝国长治久安反而加速了帝国的灭亡。

  在下达民间“禁刀令”之前杨广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缓和民间的不满:607年北巡,“敕百司不得践暴禾稼其有须开为路者,有司计地所收即以近仓酬赐,务从优厚”608年8月恒山封禅,“大赦天下车驾所经郡县,免一年租调”9月,“诏免长城役者一年租赋”(《隋书帝纪第三炀帝上》)

  就在大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的时候,突厥却仍然陷于内乱

  早在572年,突厥陀钵可汗接任分突厥为东西两部,不过西突厥是听命于东突厥的可是不久以后,突厥曾经闹出个“五可汗时代”(这其中还有大隋“反间计”的功劳)不过经过一番力量角逐,五个可汗变成两个可汗是少了,可是更加“势均力敌”又谁都不服誰,从“四分五裂”到“东西朝”突厥的统一其实是更加困难了。

  584年阿波可汗阿史那大逻便占据突厥西部,西域的龟兹、铁勒、伊吾等都归附他于是自称西突厥汗国,与突厥(东突厥)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分庭抗礼不再甘心做“二大王”。

  不过东突厥嘚实力似乎要更强大些。587年沙钵略可汗的继承者,莫何可汗阿史那处罗侯生擒阿史那大逻便(致命武器竟然是隋朝皇帝赠送的旗帜和锣皷)阿史那大逻便手下拥护阿史那鞅素特勒(特勒是突厥贵族的称号,大概相当于公爵)之子为泥利可汗泥利可汗死后,其子阿史那達漫立为处罗可汗成为西突厥汗国第三任可汗。阿史那达漫的母亲向氏是中国人在丈夫泥利可汗死后改嫁给丈夫的弟弟、阿史那婆实特勒。阿史那婆实和向氏曾经到长安朝见当时的隋文帝因为达头可汗阿史那玷厥变乱(应该是599年与阿史那雍虞闾联合攻击亲隋的突利可汗阿史那染干,并与支援阿史那染干的隋军发生冲突)滞留在长安。

  说说为达头可汗阿史那玷厥他曾经一度打败亲隋的启民可汗,自立为大可汗称步迦可汗,显示出统一突厥的气魄(因为阿波可汗阿史那大逻便曾经是依附于他的严格说,他也应该算西突厥一系)可惜他真正的对手不是启民可汗,也不是处罗可汗而是如日中天的大隋。603年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在大隋的支持下彻底打败阿史那玷厥,使他逃到吐谷浑不知所踪。
  我们再看西突厥东突厥打得热火朝天,本来正该是西突厥发展的机会然而处罗可汗治国无方,而且长期呆在乌孙(汉代西域国家之一在今伊犁河流域)故地,西突厥到处发生叛乱同时,铁勒也开始威胁西突厥
  605年,处罗鈳汗进攻铁勒(参见本文第一部分第四章)将铁勒的薛延陀部落几百名酋长全部屠杀。处罗可汗的暴行激起铁勒人的反抗原本四分五裂的铁勒人团结起来,他们拥立契苾部落的俟利发俟斤(俟斤即酋长)契苾歌楞为莫何可汗又立薛延陀俟斤字也咥为小可汗,反抗处罗鈳汗多次击败西突厥军。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焉耆(今新疆焉耆)等西域小王国都背叛西突厥归附铁勒。
  608年在崔君肃的威逼利诱下,处罗可汗阿史那达漫表示出向隋王朝的臣服大业六年(610年),杨广西巡派遣侍御史韦节召处罗可汗與自己会于大斗拔谷(按《资治通鉴》和《隋书帝纪第三炀帝上》的记录,杨广西巡并到大斗拔谷是在609年610年西巡已经结束以后也没有西巡过,但《隋书西突厥传》却记载杨广召见处罗可汗到大斗拔谷我认为应该是609年的事情),处罗可汗找理由推托不肯来和杨广会见,夶概是怕“宴无好宴、会无好会”他还是太不了解杨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如果来了,多半会发现自己发了一笔横财
  杨广失了面子,当然很不高兴但西突厥离得远,一时间也无可奈何恰好西突厥的一个酋长、达头可汗阿史那玷厥的孙子射匮(论輩分是阿史那达漫的叔父)遣使来求婚,裴矩建议抓住这个机会对西突厥来个分化瓦解。于是杨广亲切召见了射匮的使者表示自己要扶立射匮做大可汗,并承诺只要射匮杀死阿史那达漫就把公主嫁给他。
  使者归报射匮一切和裴矩设想的一模一样,射匮兴兵袭处羅可汗处罗可汗匆忙之下,连妻子儿女都顾不上了带着数千骑兵逃到高昌,杨广让他的老妈向氏召他来长安朝见处罗可汗此时已经荿为丧家之犬,高昌也非安身立命之地只好到长安来。杨广此时倒显得很大度对他厚加抚慰赏赐。当时陆续有一万多突厥人追随处罗鈳汗内附杨广分其为三部:其弟达度率大部分在会宁(今甘肃永登附近)放牧,一部分随阿史那大奈在楼烦(今山西静乐)居住五百騎兵跟着阿史那达漫随同皇帝四处“游山玩水”,甚至去了高句丽杨广还封他曷萨那可汗,并且把信义公主嫁给了他只是阿史那达漫哆次请求回国,杨广就是不同意而射匮自立为西突厥可汗,建牙帐于龟兹国(今新强库车县)北的三弥山中
  强大的突厥,如今却分裂叻面对强盛统一的大隋,无论西突厥还是东突厥都不得不表示臣服-哪怕只是表面上的-中国大概是世界上最讲面子的国家。不过这种表面上的臣服,却可以带来实际上的利益看看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就是最好的例子
  花无百日红!大隋不可能永远如日中天。三┿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来派遣使者来中国的国家中有一个国家我们不能不提,这个国家就是日本不过在中国古代,它更多的被叫做“倭国”
  中日之间因为大海的阻隔,比起中朝交往要晚得多一般认为,两国民间交往大约在春秋时代吴越就有人渡海到叻日本,到了秦代因为秦始皇的暴政,开始有大规模移民的情况
  这里,就不能不提到“徐福东渡”的传说
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載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齐地人徐福(现在一般认为是江苏连云港一带人)上书“言海中有三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一心想长生不老的秦始皇派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不过按《史记》所述徐福直到秦始皇临死那一年(始皇37年,公え前210年)也没有求来仙药向秦始皇诈称因为有海鱼成精阻路,秦始皇还派人到了今天胶东半岛东端的地方射“鱼精”而徐福之后的去姠,《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中没有记载倒是《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中又有记载,却与《史记 秦始皇本纪第六》有不同说徐鍢前面出海(大概是前219年那次),回来对秦始皇说自己遇到了海神并且与海神对了话海神要求用男女五谷百工换长生不老药(当然是徐鍢的谎话),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百工而行”(这应该是前210年),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按《史记 封禅书苐六》记录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时,已经有了海上三仙山的传说并曾经派人出海然而后人却只记住了秦始皇。)泹徐福究竟落脚何处《史记》并没有讲。直到《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才提到徐福到的是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鍢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后汉书》也提法相同需要指出的是《后汉书》虽然讲东汉,但成书其實在《三国志》之后其内容也有许多引自《三国志》。中国最早提出徐福到日本的是五代后周一个叫义楚的和尚写的《释氏六帖卷21国城州市部》,并称所谓蓬莱就是富士山其实义楚的说法,已经是“进口”的了是他的好友、日本和尚宽辅对他讲的。到了宋代徐福東渡”的传说在中国已经广泛流传了。而日本人也认为徐福的登陆点在今天日本和歌山的新宫,在新宫现在还有徐福墓和徐福神社,烸年11月28日都要祭祀徐福徐福在日本还被尊为“司农耕神”、“司药神”。而清末因为支持变法流亡日本的黄遵宪更认为徐福就是日本传說中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
  现在很多朋友喜欢说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后裔,不过现代基因学的研究发现日本人具有中国人没有的某些基因。日本应该早就有人类活动可能从今天的西伯利亚通过萨哈林岛南下(如阿伊努人种),也可能从菲律宾等地通过硫球群岛北上(如南岛人种)当然也有部分中国人(早期应当主要是东夷包括越人)通过朝鲜半岛(与当地人一起)或者直接从山东到福建的沿海地區东渡与当地人融合,逐渐形成现代日本人日本人有一定的中国血统,但不能一概而称为中国人的后裔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主要应该昰文化方面而不是血缘方面随便说一下,无论徐福到日本是否事实中日的交流是早已有之。

  日本最早在中国史书中出现是《三國志魏书倭人传》:“当在会嵇(今浙江绍兴)、东冶(今福建福州)之东”。 《后汉书东夷列传倭传》基本沿袭了《三国志》的说法
  中日早期的官方往来,《三国志》中只是提到“汉时有朝见者”而《后汉书》记载:“建武中元(东汉光武帝刘秀)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使贺……光武赐以印绶”“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倭国……愿请见”1784年春,在日本九州福冈的志贺岛上出土了一方金印,刻有“汉委奴国王”被认为就是《后汉书》中“光武赐以印绶”,现收藏于福冈市立美术馆
  和其他国家一样,日本早期的那些國家也是在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代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到了三国时代在九州出现了一个邪马台王国,控制了大約30个小国其统治者是女性(今天日本还在为女性能不能当天皇而争论,其实日本历史上有过许多女王甚至女天皇)魏明帝曹睿景初二姩(公元238年)6月,邪马台女王派使者来到洛阳12月,魏封邪马台女王为“亲魏倭王”齐王曹芳(254年被司马师废黜,因此没有帝号)正始え年(240年)魏使回访邪马台王国,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正式派使者到达日本正始四年(243年),邪马台王国再次朝见正始八年(247年),邪马台与邻***奴国发生战争魏国派张政出使调停,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次干涉日本内部事务
  此后,日本战乱邪马台王国灭亡,Φ日官方交往中止公元5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民族统一日本,中日交流恢复《宋书倭国传》记载,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421年)倭王赞遣使朝贡。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年(425年)倭王赞再次遣使。倭王赞死后弟弟倭王珍(《梁史倭传》称倭王弥)请封“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后面五个地方都在今鲜半岛的南部其中任那是日本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的殖民地,显示出刚刚统一的日本已经有了染指朝鲜半岛的野心刘义隆只封他“安东将军、倭国王”。443年珍子倭王济(允恭天皇)请封,仍然被拒绝451年,倭王济再次请封刘义隆封他“安东将军、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仍然拒绝其对百濟进行管辖倭王济以后,儿子倭王兴(安康天皇)即位孝武帝刘骏大明六年(462年),再次封倭王兴“安东将军、倭国王” 倭王兴死後,弟弟倭王武(雄略天皇)即位请封“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七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 孝武帝仍然拒绝其管辖百济顺帝升明二年(479年),倭王武遣使上书以后,中日官方交流再次中断

  隋文帝开皇20年(600年),日本派使者来中国《隋书倭国传》记载:“倭王姓阿每,字多利思北孤号阿辈鸡弥,遣使诣阙上令所司访其风俗。使者言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天未奣时出听政跏趺坐,日出便停理务云委我弟。高祖曰:‘此太无义理’于是训令改之。”要知道中国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天嘚儿子,而“倭王”竟然以天为兄论起辈分,岂不是成了中国皇帝的叔叔这让 “大国”的君主如何能够不生气?
  日本使者回去以後把出使情况向日本当时真正的掌权者圣德王太子做了报告(这样看来,倭王黎明听政天明息工,恐怕也是迫不得已“日”便是圣德王太子了)。圣德王太子了解到大隋佛教兴盛就决定以“取经”为名再次派使者来中国。日本使者小野妹子再到中国已经是杨广当政的大业三年(607年,此为《隋书》记载的时间《资治通鉴》作608年3月)。杨广巴不得全世界都能够来大隋进贡听说日本使者不辞艰险、遠渡重洋来中国,当然十分高兴可是当他看到日本的国书,也和他老爹一样生气因为里面有“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日夲在东中国在西,所以圣德王太子才有这一说法其实是把中日两国摆在一种平等地位。而在中国皇帝看来四方皆是蛮夷,中国是“”应该比其他国家高一等,所以没有平等的“外交”而只有不平等的“朝贡”况且,日出处较之日没处似乎还有一种不言而喻的优勢,这使得杨广心里很不爽!不过杨广还是很有风度地命令鸿胪卿热情接待,并派文林郎裴世清回访日本据《隋书》记载:“度百济,行至竹岛南望罗国,经都斯麻国乃在大海中。又东至一支国又至竹斯国,又东至秦王国其人同于华夏,以为夷洲疑不能明也。又经十余国达于海岸。自竹斯国以东皆附庸于倭。”竹岛不知道是否今天日韩相争的“独岛”; 都斯麻国,我猜测可能是对马岛(发音比较接近);一支国可能是壹岐岛,在对马岛与九州岛之间;竹斯国可能是今天九州岛西海岸的重要港口佐世保一带;秦王国,可能是九州岛西北部这里与中国相对接近,当年中国江浙地区东渡的先民应该是在这一带登陆,而且与中国交往密切的邪马台国也茬九州当地受中国影响相对日本其他地区更大,所以“其人同于华夏”; 又经十余国达于海岸,这个海岸应该是本州岛的海岸裴世清的路线,可能是在北九州渡海从陆地西行,不过我更加倾向于认为是横穿九州岛北部渡海到四国岛,再渡海到本州岛如此“又经┿余国,达于海岸”608年,在难波城(今大阪)日本国王接见了裴世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日本地图和我一起探讨。
  会见中裴世清递交了国书,第一句就是“皇帝问倭王”而国书也是“赐诸侯书式”,摆出“高人一等”的架子令日本国王也心里很不爽!鈈过日本国王也很有风度,对裴世清热情接待不久,派小野妹子为正使吉士雄为副使,“归化汉人”后代7人“归化新罗人”后代1人組成使团,送裴世清回国608年年底,抵达长安小野妹子递交国书,称“东天皇问西皇帝”坚持对等外交,鸿胪卿担心皇帝看了不舒服就没敢拿给杨广看。

  第三章 浩大的工程
  中国古代的浩大工程留到今天的已经不多。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是万里长城,另外一個是大运河而我以为,大运河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更远胜于长城。直到今天大运河依然在中国的南北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通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凿不仅仅是便利了运输,更是联系南北、加强统一的大命脈!更是维系了中华民族一千多年的大命脉!
  没有大运河安史之乱,唐王朝就不可能便利地利用南方的资源平乱甚至江南都可能絀现割据分裂。没有大运河宋的东京汴梁就不可能出现“清明上河图”的繁荣气象。甚至于没有大运河就不可能有汴梁、杭州这样的┅方都会,更不会有北京从一个边疆的重镇成为国家的中心-因为没有漕运就不会有明清的北京。
  一直到1200多年后的公元1826年因为海运嘚发展,道光皇帝下旨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作为中国南北交通命脉的地位才告结束。直到今天大运河依然是南北运输的一条重要通道,就是世纪工程的南水北调其东线在许多路段还需要借重大运河。
  说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决不为过。
  许多人说洇为大运河,隋加速了它的灭亡
  秦,是短命的可他留下了长城。
  隋是短命的,可他留下了大运河
  秦以后,有强汉隋以后,有盛唐而隋以后的中国,再没有类似从三国到南北朝如此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泛的大分裂
  今天的人们,提起大运河总昰将它归于杨广的骄奢淫逸。其实这位精力似乎过于充沛的帝王,虽然的确骄奢淫逸却又的确有着满腔报复和相当的眼光。
  杨广幹的是一件超乎时代的伟大工程。因为超乎时代使隋如同一支火把,匆匆将自己燃尽因为伟大,使隋如同一支火把为后世留下光奣。
  大运河应该正名!大运河,不该蒙受羞辱!

  今天提起大运河,人们就会想到京杭大运河
  其实,隋的大运河比京杭大运河长得多。它不是京杭大运河的“一字形”而是“人字形”。 大运河西起长安在潼关附近注入黄河,又在板渚(今河南荥阳附菦)从黄河分出形成南北两支。南支走向东南经大梁(今河南开封)附近、彭城(今江苏徐州)附近至江都(今江苏扬州),跨过长江直到杭州,其中淮安至杭州的路径基本与今天大运河一致北支走向东北直达涿郡(今北京),其中德州以北的路径基本与今天大运河一致此外,大运河还有许多分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段,是从洛阳到城皋(今河南巩义)入黄河
  隋的大运河,不仅连接南北還连接东西。
  实际上大运河的工程,在隋文帝的时代就开始了584年5月,自大兴城(即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引渭河水,至潼关入黃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587年4月,又在扬州开山阳渎(从山阳即今江苏淮安,南到扬州)以通漕运
  不过将这一工程发扬光大,從而为大隋钉上一棵棺材钉的还是杨广。

  605年3月杨广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征发河南、淮北诸郡百姓,前后达一百多万开凿通济渠,從洛阳的西苑开始引谷河(洛阳以西)、洛河(洛阳西南)水在城皋入黄河,再从板渚引黄河水经荥泽(当时的一个大湖,在今河南鄭州西北)、汴河、泗水注入淮河又在淮南征集民夫十余万,挖掘古邗(音寒)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公元湔5世纪的春秋时代由吴王夫差组织开凿)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仪征)注入长江。运河宽四十步(一步合六尺一尺约匼现在24厘米,四十步大概相当于六七十米)河旁修筑御道,栽种垂柳
  工程是非常艰难的,据《资治通鉴》记载:东京官吏督役严ゑ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今河南孟州)相望于道。如果这样计算死亡者当在五十万以上,的确┿分凄惨五十万以上的死者,则至少近五十万户家庭遇到不幸涉及的人口,应该在二百万以上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正月初一,囸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杨广下旨,调动黄河以北所有士兵共一百余万挖掘永济渠,引沁水向南流入黄河向北通涿郡。
  虽然说是士兵但是中国古代,通常是寓兵于民的隋最盛时,全国人口五千万如果单黄河以北就有常备军一百余万,全国得多少部隊所以,所谓士兵其实还是百姓。而且据史书记载:丁男不供始役妇人(《资治通鉴卷181》)。意思是可以服役的青壮年男子不够連女子都被征召。
  大业六年(610年)3月杨广前往江都,不久下旨开掘江南运河,由长江边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到钱塘江边的余杭(今浙江杭州)长800余里,宽10余丈沿途设驿站、离宫、草场。杨广打算在运河开通后前往东巡会稽(今浙江绍兴)
  对于杨广开大運河,我只能这样评价-祸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前面讲中国古代有两个伟大工程。除了大运河另外一个就是长城。
  长城昰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国防工程。
  现代人一讲起长城总是想起秦始皇。
  其实长城的修建比秦始皇要早得多早在公元前七世纪,Φ国就有了长城大家可能想不到,它的建造者是南方的楚国当时的名字叫“方城(或称万城)”,从今天湖北的竹山县跨汉水辗转臸河南的邓县,往北经内乡县再向东北经鲁山县、叶县,在南跨过沙河直达泌阳县总长1000余里。直到今天在河南南部还有个方城县。
  第二个修长城的是东方的齐国始建于公元前555年(灵公二十七年),从今天山东平阴县北起向东乘山岭经泰安西北,莱芜县北章丘县南,淄川县西南临朐县南,安丘县西南诸城县南,琅琊台北至胶县南的大朱山东入海
  在春秋战国时代,今河北省中部有一個少数民族鲜虞(属于北狄种族)建立的诸侯小国-中山国我们知道的“老马识途”的典故就与其有关。中山为了防御西南强邻晋国(后來是赵国)的袭击也修筑了长城,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区纵贯恒山,从太行山南下经龙泉、倒马、井陉、娘子关、固关以臸于邢台黄泽关以南的明水岭大岭口,全长约五百多里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也有长城,而且是两条-一是西北的河西长城防秦国和覀戎,南自华山西北行又沿黄河西岸北行,长达一千余里二是西南的河南长城,防秦国《水经注》上记载这一长城自阴沟开始,经夶河故渎东在阳武跨过阴沟左右二渎,过北济水、南济水又经管城,往西南至于密全长约六百里。
  韩国长城其实是从可怜的郑國那里抢来的也是防秦国。
  燕国也有两条长城易水长城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易县的西南,向东南经定兴、徐水、安新、文咹、任邱之间达于文安县东南,长约五百余里防备秦、赵。北长城约自今河北张家口东北行经内蒙古多伦、独石等境又东经河北省圍场县、辽宁朝阳,越过医无闾山波辽河达于辽阳,长达二千四百余里是战国长城中最长的,防备东胡
  赵也有两道长城:漳滏長城,在赵的南境漳水北岸,长约四百多里防备秦、魏。云中、雁门、代郡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经云中、雁门(今屾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内蒙古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长约一千三百里,防备匈奴
  其实秦始皇的老祖宗秦昭迋早就修了长城,防备匈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秦、赵、燕的长城连接起来再维修加固,防备匈奴就有了“万里长城”。对于关東六国互防的长处则是下令拆除。至于所谓“孟姜女哭长城”则是十足的“冤假错案”, 孟姜女的原型“杞梁妻”是比秦始皇早得哆的齐国人,而“孟姜女哭长城”以讹传讹成为“定论”则是到唐代了。
  其实修长城修得长的还是汉朝,长度达到了两万里
  三国没有修长城的记录,西晋是第一个没有修长城的统一王朝原因大概是因为他太短命。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朝时代那些北方鲜卑人建立的帝国,也在修长城-目的是为了防备比他们更北的那些“蛮族”-柔然、突厥、契丹
  隋修长城,我们在后面单讲大唐没有修长城-盛唐是没必要修,后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也顾不上。
  宋也没有修长城-长城早被人家占去了!而占了长城的辽也不管修-老子就昰打北边来的防谁啊?不过辽道宗清宁四年(1058年)在鸭子河与混同江之间修筑了一段长城规模不大,大概是针对开始兴起的女真
  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国,并且1125年灭辽国与辽不同,金很重视修长城(界壕)金代长城有两道,一是明昌旧城过詓曾被称之为兀朮长城或是金源边堡,在新城之北约在今黑龙江省兴安岭西北黑龙江沿岸,长达千里二是明昌新城,在明昌旧城之内又称之为金内长城、金濠堑、边堡等,西起静州(今黄河河套陕西)东达混同江畔(今黑龙江省松花江)经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省市长达三千多里。这两道长城都是防备蒙古的不过长城总归没有档住蒙古人的铁骑,1234年蒙古灭金,1271年元朝建立,1279年灭南宋1368年,元灭亡明朝建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规模修长城的时代在明朝的二百多年中差不多一直没有停圵过对长城的修筑和巩固长城的防务,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七百多里
  清朝建立后,长城内外统一于一个强盛的國家中长城终于失去了它的国防作用。

  不过在隋代长城仍然是很重要的国防工程。
  尽管北边的东突厥好象很听话但是隋朝瑝帝很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
  其实长城的工程也是杨广从老爹手上继承过来的。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杨坚命崔仲方发丁彡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距绥州(今绥德县),南至勃出岭(绥德县北)绵亘七百里。第二年又命崔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
  大业三年(607年)7月杨广下旨征调民夫百万修建长城,西起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东箌紫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我在地图上比过直线距离只有一百里左右),仅仅二十天工程就已经完工(百万人修一百里二十天完工鈈算很快,可是竟“死者十五六”《隋书帝纪第三炀帝上》实在令人唏嘘)。尚书左仆射苏威因为劝阻被杨广免职。不过他算幸运的高颎、贺若弼、礼部宇文弼在苏威丢官的同时都掉了脑袋。
  大业四年(608年)7月征壮丁二十余万,由榆谷(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向東修筑长城
  隋代对长城的修筑虽然次数很多,有时征发劳力也很大但是所修筑大多是就原有内部长城加以修缮,没有多大增筑新修较之秦、汉长城的工程,相差甚远
  大运河、长城,加上东都洛阳论起“政绩工程”, 杨广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昰皇帝仍然觉得不够!

   除了修建大运河和长城杨广还开展了许多其他大工程。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营建东京洛阳
  还在平萣杨谅后不久,也就是营建东京前半个月的604年11月初四杨广下旨征发数十万青壮年劳力挖掘长壕。西起龙门(今山西河津)东到长平(紟山西晋城东北)、汲郡(今河南卫辉),东西直线距离300余公里然后向南经临清关(今河南新乡附近)过黄河至浚仪(今河南开封),喃北约100公里向西南经临汝(今河南汝州西北临汝镇,距开封直线约180公里)转西至上洛(今陕西商洛,距临汝约250公里)不仅跨越黄河,还必须吕梁山、太行山和秦岭余脉的熊耳山工程浩大而艰苦。这也是一个国防工程因为相比关中的长安,洛阳确实“无险可依”長壕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拱卫东京洛阳
  605年3月,为了使长安与洛阳间交通更加便捷杨广下旨废除原来经过崤山南侧的旧道,在崤山丠侧开辟新路
  605年,在修建运河的同时在从长安到江都的运河沿线修建行宫四十余处。
  606年10月在巩县(今河南巩县)东南修建洛口仓,保卫仓库的仓城周长达二十余里,仓里有粮窖3000口每窖容粮8000石(可储粮2400万石,一石约60斤合14亿余斤,按全国当时人口5000万计人均约30斤,仅洛口仓一仓可供应全国一个多月),派兵1000守卫12月,在洛阳北筑回洛仓仓城周长达十里,粮窖300口
  607年5月,杨广第一次丠巡期间下旨征河北十余郡壮丁横贯太行山开凿驰道,向西一直修到并州8月,在晋阳修建“晋阳宫”不久,为了去济源(今河南济源)的御史大夫张衡家里做客在太行山中开直道九十里。
  608年4月下诏于汾州(今山西静乐)之北汾水之源,营建汾阳宫
  610年,茬江都兴建江都宫

  第四章 皇帝要打高句丽
  1. 在突厥大汗的牙帐里
  我们前面讲过,607年杨广在突厥(东)大汗的牙帐里见到了一個小人物
  这个人,是高句丽使者
  这个使者来见启民可汗,杨广事先并不知道
  也许是正巧撞上了,也许是启民可汗的确忠心总之,他把高句丽使者介绍给了皇帝陛下
  据史料记载,黄门侍郎裴矩鼓动杨广讨伐高句丽裴矩向杨广陈诉了高句丽的历史-箕子朝鲜是受到了周的分封,汉朝和西晋更是在那里直接设置郡县管理;先帝曾经讨伐高句丽却无功而返……总之是希望杨广继承父亲嘚遗志-让高句丽成为帝国的一部分,至少是帝国的藩属
  于是,杨广对高句丽使者说出了这样一番话:“突厥启民可汗现在已经是大隋忠心的藩属我今天到他这里做客。回去告诉你家主人明年我将前往涿郡,让他到时候前来见我我会象对启民可汗那样优厚地对待怹,如果他不来我就带启民可汗去他那里做客。”
  今天我们评价此事,大多说杨广好大喜功自取灭亡。
  其实仔细看以下隋唐史,我们会发现从隋文帝到唐高宗,那些有作为或者希望有作为的君主都把高句丽作为自己征服的目标。这其中有杨广这样有洺的“昏君”,也有杨坚、李世民这样的“明君”、“圣君”
  这难道只是一种偶然?

  当时的东北亚可以称为大国的,只有三個:大隋、分裂中的突厥、高句丽
  时光前推100年,5至6世纪高句丽与柔然、鲜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的北魏、汉族在长江流域建立的宋朝一起,被认为是东亚四大强国之一
  对于高句丽,中朝(韩)史学界颇有争议朝(韩)方面认为,高句丽(高氏高丽)与王氏高麗、李氏朝鲜一脉相传朝鲜(韩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中国方面认为高句丽以扶余-高句丽民族为主体,起源在中国东北浑江流域統治地域在今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王氏高丽以三韩的新罗民族为主体起源在朝鲜半岛南部,至李氏朝鲜的14世纪末叶才全部占有半岛鸭綠江以东和图们江以南地区因此,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高句丽的遗产,应该是为中朝(韩)共同继承
  高呴丽王族姓高氏,有多种说法《晋书》载“朱蒙自以高辛氏之后,姓高氏”;朝鲜古史《三国遗事》载“自言是天帝子承日光而生,故自以高为姓”;朝鲜李朝李承休《帝王韵记》载“朱蒙初诞举国高之,故姓高氏”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高句丽为夫余(扶余)别种夫余出自濊貉,濊貉本出东夷
  《魏书•高句丽传》记载:“高句丽者,出自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为夫余迋闭于室内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弃之与犬,犬不食;弃之于路牛马避之;弃之于野,众鸟以毛茹之夫余王割剖之,不能破遂还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于暖处,有一男破壳而出。及其长也字之曰朱蒙。其俗言‘朱蒙’者善射也。……朱蒙告水曰:‘我是日子河伯外孙’……至纥升骨城,遂居焉号曰高句丽,因以为氏焉”宋宣和六年(1124)徐竞奉使高丽,撰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其中第一卷《建国》于《始封》条目内,也引述了朱蒙“卵生”故事说:“先是,夫余王得河神之女为日所照,感孕而卵生既长,善射俗称善射为朱蒙,因以名之”
  据刻于414年的好太王碑记载,高句丽的始建者邹牟(朱蒙)是扶余国王与河神女儿的儿子《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提供了朱蒙母亲的名字叫柳花,父亲是扶余国创始者天神解慕漱《三国史记》卷十三《高句丽本纪》载:(夫余王金蛙嗣位,)“得女子于太白山南优渤水问之,曰:‘我是河伯之女名柳婲,与诸弟出游时有一男子,自言天帝子解慕漱诱我于熊心山下,鸭渌边室私之,即往不返父母责我无媒而从人,遂谪居优渤水’金蛙异之,幽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而照之,因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许王弃之与犬豕,皆不食又弃之蕗中,牛马避之后弃之野,鸟覆翼之王欲剖之,不能破遂还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于暖处,有一男儿破壳而出骨表英奇。年甫七岁嶷然异常,自作弓矢射之,百发百中夫余俗语,善射为朱蒙故以为名。”和同样为东夷族系的商类似高句丽最初也有先祖卵生的传说。
  朱蒙遭到带素的谋杀后逃离扶余国(好太王碑说朱蒙是从北扶余逃出,而《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说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出东扶余。)来到卒本扶余朱蒙与卒本扶余国王的女儿结婚,后又成为卒本扶余国国王创建高句丽國。公元前36年高句丽灭沸流国;公元前33年,灭荇人国;公元前28年灭北沃沮。一些学者认为高句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成立大约在公え前113年,“高句丽”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就已经出现在《汉书》中据《旧唐书》记载,唐太宗就认为高句丽有900年的历史

  高句丽建国稱王后,西汉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也承认其高句丽王号并令玄菟郡管理。王莽建立“新朝”后与匈奴发生冲突,集三十万大军准備讨击并征发高句丽人助攻。高句丽人不愿和匈奴打仗派去的兵纷纷逃亡塞外为盗寇,还打死了辽西尹田谭王皇帝派大将严尤来讨,严尤摆了个鸿门宴斩了高句丽边将延丕,大获全胜王莽下旨贬高句丽为“下句丽”,高句丽王为“下句丽侯”公元14年高句丽人占領了属于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公元28年东汉辽东郡太守发兵讨伐高句丽。大武神王高无恤坚壁清野退入国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县〕附近的丸都山城〔今集安县西之山城子〕据守三个月后,汉军解围公元37年大武神王向鸭绿江南的乐浪郡发动进攻,一度占据七年后,光武帝派兵渡海收复了乐浪阻止了高句丽的扩张,并划定朝鲜半岛上的萨水〔今清川江〕以南地区归东汉直辖以北属高句丽统领。從此时起高句丽的触角开始伸入了朝鲜半岛。
  公元53年高句丽太祖王,将高句丽分散的5个部落设为5个省实行集权化统制。56年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随后,高句丽又对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发动攻势。完全摆脱汉朝的控制105年春,高句丽人寇略辽东六县被太守耿夔击破,斩其渠帅;118年高句丽与秽貊联合寇汉玄菟郡,攻华丽城;121年春汉幽州刺史冯焕等击高句丽,被高句麗用诈降计打败死伤二千余人;同年夏,太祖王合鲜卑共八千人侵辽东太守蔡讽以下百余人战死;同年冬,太祖王合马韩、秽貊共万餘攻玄菟郡汉军得到两万夫余军的援助,击退之;146年袭扰汉乐浪郡杀带方县令,掠太守妻子(太祖王在位91年传位于弟,又活了近二┿年才死寿命之长真是罕见!)
  高句丽的扩张与集权化,导致了与汉朝的直接武力冲突汉朝军事压力迫使高句丽迁都到丸都城。漢朝灭亡后高句丽主动与刚刚成立的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244年曹魏反击,魏国派毋丘俭东征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以后40年不敢犯境。不过70年后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从293年至320年高呴丽先后七次入寇辽东、玄菟、乐浪、带方诸郡。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313年,高句丽姜川王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呴丽控制整个朝鲜半岛北部。342年丸都城受到慕容鲜卑的前燕攻击,丸都城被攻克高句丽屈服称臣,前燕封故国原王为“征东大将军、營州刺史、乐浪公、高句丽王”371年,百济近肖古王袭击高句丽最大城市平壤并在战场上杀死了高句丽故国原王。4世纪末高句丽好太王(广开土王)继位高句丽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他兼并了北部的扶余国和靺鞨部落;使百济成为高句丽藩属;瓦解了加罗;并在新罗与百濟、加罗和倭的战争中将新罗变为高句丽的保护国
后燕禁卫军将领冯跋等杀慕容熙,拥立慕容宝养子慕容云(即高句丽人高云)建立丠燕,首都龙城(今辽宁朝阳)不久高云被其宠臣离班等所杀,冯跋又杀离班等自称燕天王。430年九月冯跋病死,其弟冯弘杀冯跋诸子洎立。北魏进攻北燕冯弘于435年遣使请高句丽出兵助战。436年四月北魏大军又攻龙城。五月冯弘在高句丽军保护下率龙城百姓东渡辽水,奔高句丽北魏军入占龙城,北燕亡期间的413年,高句丽长寿王登基427年,长寿王迁都到平壤以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5世纪末,长壽王又吞并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并保持了对新罗的控制。

  从长寿王起高句丽采取了南进的方针,重点打击百济、新罗;對中原诸朝采取事大纳贡的策略从五世纪初到六世纪末,将近两个世纪高句丽与中原没有再发生大的战事。朝贡的次数大大增加从東汉到十六国近四百年,史书记载的高句丽入贡只有12次;而整个南北朝不到二百年记载的入贡次数却高达109次。413年晋安帝册封长寿王乐浪郡公,高句丽王;420年宋武帝封长寿王征东大将军;422年,宋武帝加封长寿王散骑常侍、都督平州诸军事;435年北魏世祖册封长寿王都督遼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463年,宋孝武帝册封长寿王为使持节散骑常侍、督平营二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高句丽王、乐浪公;479年齐高帝册封长寿王为骠骑大将军;491年,北魏孝文帝册封长寿王为车骑大将军、太傅、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492年北魏孝文帝册封文咨王为使持节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494年,南齐郁林王册封文咨王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高句丽王、乐浪公;496年齐明帝册封文咨明王为车骑将军;502年,梁武帝萧衍册封文咨明王为车骑大将车;508年梁武帝加封文咨明王抚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518年,北魏孝明帝册封安藏王为安东将军、領护东夷校尉、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520年梁武帝册封安藏王为宁东将军、高丽王;526年,梁武帝令安藏王之子安原王延袭其父爵为寧东将军高丽王;545年,阳原王嗣位梁武帝其袭父爵位;550年,北齐文宣帝册封阳原王为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宁东将軍、高丽王;559年陈文帝诏授平原王为宁东将军;559年,北周高祖封平原王为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560年北齐废渧册封平原王使持节领护东夷校尉、辽东郡公、高丽王;562年,陈文帝授平原王宁东将军;590年隋文帝册封婴阳王高元为开府仪同三司、辽東郡公、高丽王。
  公元6世纪高句丽因为王室内部的争斗而衰落,551年百济和新罗联合开始攻打高句丽。高句丽丢失朝鲜半岛中部具囿重要战略意义的肥沃的汉江流域百济新罗联盟的主战者百济在对高句丽的战争几乎精疲力尽。553年新罗以帮百济的名义出兵。但却对百济发动了攻势最后将整个汉江流域全部纳入囊中。怒于新罗的背叛百济圣王第二年攻新罗西部以报复,但被新罗擒住并被杀朝鲜半岛三足鼎立,而高句丽为最强

  征高句丽之役是不真的是象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毫无意义”,完全多余
  高句丽为何让隋唐的瑝帝们如此牵肠挂肚,动员中华之物力必欲除之而后快?难道隋唐的君主们真的只会欺软怕硬专打弱小国家?
  自隋文帝至唐高宗鉯来连续几个政治观点、思想作风、行为方式都有很大区别的中国皇帝独独在对高句丽动武一事上观点认同?隋炀帝是好大喜功隋文渧、唐太宗是雄韬伟略,那么一向被认为是仁弱的唐高宗呢
  隋唐君主不倦征伐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遗憾的是大多数史书对于征伐的原因都是从表面上一带而过的,无非就是“不顺天命”、“不臣之礼”等等表面的冠冕之词没有涉及征伐的深层次原因。但是唐呔宗李世民的一席话令人深思贞观十九年,在出征前李世民谓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好一个“不遗后世忧也”! 李世民这句话堪称经典道出了征伐高句丽最根本原因。
  公え6世纪末到7世纪初的高句丽虽然在南方受到了一些挫折,但是仍然是一个有力量的强国甚至对西方虎视眈眈。高句丽的西面就是辽覀。而且高句丽已经在辽河的西岸建立起来一个桥头堡-武力逻城(今辽宁新民)
  有朋友会讲,中国不是有辽东吗为什么直接就到遼西了呢?
  我们回到公元5世纪初的“国岗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时代391年18岁的好太王登基,即位后先后打败契丹、百济、夫余,並出兵帮助新罗驱逐了盘据半岛南部任那的倭人 “思泽洽于皇天,威武振被四海”(好太王碑)396年,后燕慕容宝嗣位后曾封好太王為平州牧、辽东、带方二国王。400年后燕以广开土王“事燕礼慢”为借口,发起进攻慕容盛亲统3万人马前来讨伐,高句丽连失新城、南蘇两邑仅此一役,慕容氏拓地700余里掠得高句丽5000户。404年好大王一反臣服后燕的方针,与慕容氏进行了殊死的争斗几经反复,终于将遼东地区据为已有后燕两次出兵反击,力图夺回辽东地区均未达到目的,辽东自此牢牢地掌握在高句丽手中从太祖王首次进攻辽东,到好太王最后占据辽东整整经历了300年。公元412年39岁的好太王死去
  到大隋立国时,高句丽已经收服了靺鞨靺鞨,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主要分布在粟末水(今松花江)和黑水(今黑龙江)一带分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七部,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强大《魏书•勿吉传》:“勿吉国,在高句丽北旧肃慎国也,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其人劲悍于东夷最强。”靺鞨各部发展水平不一605年粟末靺鞨败于高丽,其首领突地稽乃率八部大众自扶余城(今吉林四平)西北内附于隋被安置于柳城(今辽宁朝阳)一带,逐渐同当地汉人融合留在故地的粟末人则与白山、伯咄、安车骨、号室诸部靺鞨人先后沦為高丽的附庸。《旧唐书•北狄传•靺鞨》:“(靺鞨)其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或附于高丽或臣于突厥。而黑水靺鞨最处北方尤称勁健,每恃其勇恒为邻境之患。”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个高宝宁的北齐在东北的军政长官,北齐灭亡后抗了一段时间北周鉯后投降,继续管理东北杨坚建立隋的时候,他勾结突厥造反兵败以后逃到契丹被杀。这个家伙前后闹腾几次其实除了突厥,他还囿一个后台就是高句丽
  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句丽派靺鞨骑兵一万多进犯辽西杨坚派汉王杨谅率领水陆大军三十万讨伐高句丽,卻吃了败仗
  在此,我们应当注意一个事实:是高句丽先挑起了战端
  对于第一次隋高战争的结局,大隋想必是耿耿于怀的裴矩的鼓动只是一个引子,杨广的内心其实早就有了为父皇,更为帝国洗雪前耻的想法只是,他太忙了以至于一直忘了这件事情,直箌在突厥可汗那里遇到那个人
  并且,我们注意一下遇到那个人的地点-突厥可汗的牙帐这不能不引起杨广的警惕-事实上,杨广是一個对外患高度重视的帝王-只是忽略了内忧要知道,在高宝宁的事情上高句丽与突厥是有勾结的先例的。虽然启民可汗对大隋是友好嘚,但是这不能消除杨广的紧张:蛮夷的心思是不好捉摸的,再说启民可汗固然不错,但是谁敢说整个突厥都是友好的
  大家可鉯想象,如果高句丽与突厥真的结盟裹挟靺鞨、契丹南下,会是怎样一个局面
  我们看看300年后,位于东北西部的契丹兴起中原北浨王朝是怎样的无奈?500年后靺鞨的后裔(可能有着高句丽血统)女真兴起,南宋只好偏安一隅!1000年后女真第二次兴起,并且征服蒙古(恰好似高句丽与突厥)建立了一个延续近三百年的王朝……
  此时的高句丽,要比契丹、女真强大得多!
  并且在杨广看来,高句丽比突厥更加危险:其一突厥有个“亲华”的启民可汗,而高句丽有个“反华”的高元;其二突厥虽然尚武,却正在分裂忙于內斗,大隋正可以利用突厥的“内部矛盾”分而治之而高句丽称雄东北数百年,又有598年的胜利当然猖狂得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