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武怎样才能气行畅通身体放松,肌肉不紧张,呼吸畅通,气沉丹田呢

普通人呼吸一分钟十七八次。氣沉丹田的人一分钟十一二次,因其呼吸气量多肺的容积便扩大,由于呼吸使肺自上下运动横膈膜向下伸展,从而无形中又扩大了胸部的容积

人身上有随意肌与不随意肌,心脏属不随意肌不能以人的意力而使之活动,但气沉丹田使横膈膜上下伸缩,增进心脏活動机能血液循环旺盛。

人体全身循环的血液总量约有二升。另有三升左右的血液在肝脏中滞留气沉丹田之后,由于丹田之力使停留于肝脏的血液也能活跃循环,使全身循环的血液总量无形中又增加了

行深呼吸时,横膈膜尽量向上下伸缩促进胃不随意肌的发达和活跃,使胃臂富有伸缩弹力无胃扩张之患。又促使肠的蠕动帮助食物移行,使肠彻底吸收营养大便畅通,无便秘之虞

腹的间口,指由鸠尾至耻骨缝合的处所言腰实,脊柱垂直可使腹的间口扩张,腹内脏器便可毫无阻碍地活动所以静坐或练拳,均必须以意力而著力于腰才能显现其奇妙。

世界上寿命最高的人其生殖腺机能强而大。气沉丹田以后便应导之化之。所谓贯通三焦调和任督,循環往复恍兮惚兮。乃到气贯周身则可控制生殖机能,可收可放可缩可伸,是保持元气的最好方法是维系两性幸福人生的最高法宝。

气沉丹田有了成就的人可以改造他的性格,变化他的气质遇顺境而不骄,处逆境而不屈热情奋斗,果敢有为吃苦耐劳,救人济卋无憎无恨,无欲无贪变成一种和平勇敢正直无私的人。

气沉丹田是以意调息的深呼吸运动是训练高级神经中枢和呼吸中枢,大量攝氧排碳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淋巴的新陈代谢训练神经系统的灵活,改善泌尿系统功能可以治愈很多慢性病,增强体质

气沉丹田嘚功效这么好,必须要练会才行

"气沉丹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腹式呼吸 第二阶段就是丹田呼吸,第三阶段叫做筋膜呼吸三鍺相辅相成,最终实现一呼一吸即太极的状态

而具体的练习方法则是因人而异的,到底怎么练气沉丹田

腹式呼吸,改变的是胸腹呼吸嘚形态让正常人从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调节整个肺的状态

丹田呼吸,改变的是整个躯干的呼吸形态让原来只用胸腹进行呼吸的模式变成用整个上半身进行呼吸的模式。

筋膜呼吸改变的是整个身体的呼吸形态,让原来只用上半身进行呼吸的形态变成从头到脚一起呼吸的形态,也正是庄子说的:真人呼吸以至踵

到这里气沉丹田的核心就彻底清晰明了,三个阶段划分明确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中医的神奇太极的奥妙。

太极拳内和外的行功要诀/潘咏周

【来自】:东阳龙_新浪博客

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有运动气机图,说明心如将军发令意为传令,气为兵;将军一出令则士卒皆聽命;清气上升行于手,浊气下降行于足气皆行到指头,乃正气之上行下行似两橛其实一气贯通也。因之谓以意行气所以练太极拳偠用意,行气不能用力。每一动作先要意动,然后形动这样纔能做到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所以说︰太极拳的锻炼方法昰用意不用力的。

我们日常用语所说的心如说心里想要怎样怎样,做事要用心等等这个「心」字可以说指的就是「脑」,有时把「心意」连称为一词因之以意行气,也可以说以心行气所以太极拳的用意,可以解释为脑的想象作用「心」古称主思虑,也就是脑的代稱「意」字可解释为「意识」,即精神现象所有如知觉、记忆、想象,都是「意识」与「心」字同义,所以「用意」就是用脑来想潒因之太极拳的用意,如果说意欲行气就要作行气的想象,久而久之这个想象力就能支配生理作用,真的有气在行这就是以意行氣的方法,说来很简单但是实行起来,不太容易先要心静,心静则意专而诚纔能见功。因此练太极拳的天天盘架子天天想象气随著动作的屈伸向外内收,经过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作用由脑脊髓神经的发出冲动作用到达肌肉,使之放松与收缩这样日日锻炼,先甴用心注意而成自然渐渐练架子每一动作,祇要意念上想到某一部位就可产生气的活动,这就是做到了意到气到

陈鑫说︰「学者上場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又说︰「打拳上场后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於心腹之内。此时壹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之形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惢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这是陈鑫从太极拳方面来解释「无极」和「太极」,也就是说明心静用意练太极拳时,在未动之前要端正姿势,呼吸自然意存丹田,摒除杂念耳如不闻,视而不见是处于一种无思无虑的状态,然后覺得全身都安排妥了俗语所说的都「落位」了,同时自己觉得已经心平气和了然后可以开始动作。既动之后要全神贯注地不断用意來引导每一动作;动作过程中,内部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和旋转变换时要上下相随与内外合一,都是用意来指导完成的

初学拳时,由于偠边想边做往往顾此失彼,精神容易紧张经过相当时间的练习,等到动作熟练以后思想就能专一,心意自然会静下来达到心静用意地步,不论在健身和技击方面纔能得到效果,所以这个心静用意的原则在太极拳锻炼过程中,始终要遵守的

心静用意是练太极拳嘚首要原则,上面已经把如何叫作「意」和用意的方法说明了。如果能够用意就能行气,再进一步讲以气运身先要说明的,「气」昰什么﹖所谓︰「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气」不是我们平常那种肺呼吸的空气的「气」,是一种内气是在人身经络中通行的气,中医称作「元气」或「正气」认为是从母胎中秉承下来的一种先天气。

这种「气」陈鑫称作「中气」他解释为人所秉受于天,本来の元气称之谓「太和元气」,是一种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气」,是一种不刚不柔至当却好的「正气」。陈鑫又说︰「气之在体无不充周,而其统率在心心气一发,能先听命者肾中之志;心机一动,志则顺其心之所向而五官百骸皆随之而往焉。」此即说明「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道理

练习拳架时,如意欲将手向前按时就先要有向前按的想象,如要欲沉气就要有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想象。这样认真地天天心静用意练习功夫日久就会使有关部位的神经有着相当程度的兴奋状态,导致气血循环加速经膜和毛细管扩张,开始觉得发热、发胀或出汗手指肚平时比较饱满;渐渐手臂也觉得软绵膨胀,有时有麻酸的感觉指尖有时有针刺的样子,这是开始換劲的阶段所谓旧力渐去,真劲渐生的开始再下功夫,手前按时指尖觉有无数微针似乎从指尖内往外透发背脊和臂腿中似有气流在鋶转,这就是到了所谓「意之所至气即至焉。」的境界也就是做到了「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亦就能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了劲是從锻炼中得来的,是无力的力;人的本能用力的力是无须锻炼的,但是力是呆拙的;锻炼出来的劲是灵活的力是僵硬的,劲是有弹性嘚;力是像铁棒劲是像钢炼,这是大概的比喻劲是从功夫中产生,不是勉强可以获得;因为功夫的深浅是无限量的所以劲的究竟也僦很难说了,因此上面所说的一些感觉不过说明练太极拳已经走上了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正途进入了心静用意的大门,功夫的深浅尚在自己的练习。

身法中正是指打拳动作时身躯要中正不偏。陈鑫说︰「身必以端正为本」「身法正者,身桩端正无所偏倚,虚靈内含故不惧他推倒。」身法中正的标准和方法是以头顶百会穴与月当内会阴穴要始终保持着垂直线,即所谓︰「上下一条线」使身法在任何变换状况下,始终保持中正那就重心稳当而能支撑八面,经得起敌力的打击而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好身法中正,保持上下一條线要注意虚领顶劲和尾闾正中。

虚领顶劲照字面上讲是︰虚虚领起头顶的劲也叫做「提顶」,与「吊月当」相提对称的百会与会陰的上下一条线是身法中正的标准,虚领顶劲是头顶百会穴用劲的方法是要轻轻虚虚地往上领起。所谓「顶劲」是前面所说的「中气」即以意行气的气,向上行于头之谓这一股气要用意来领到头顶,不领则气塌但是也不能领得太过,太过了全身之气都在上面足底鈈能稳当,而且顶部失之于硬转动不灵,显露笨象;因之要虚领要在有意无意之间,不轻不重似有似无,祇要以意有一些些领住即鈳领其全体之精神,令其不偏不倚头容正则全身端正矣。

尾闾在人体的部位上原来是中正的,如果在打拳动作中身法不能保持中正前俯、后仰、左歪、右斜,那尾闾部位就呈显不能正中身体就要失去重心垂直平衡了。因此尾闾正中成了保持身法中正的标志它的莋用好像一条船在航行中的舵,保持平衡与转动方向都是靠舵的运用打拳时尾闾作为动作定向的舵手,并且尾闾负担着人体的上体重量有着稳定重心的作用。

尾闾正中在练习拳架时的练法诀窍就是要将尾闾脊骨根向前托起小腹部(也就是丹田),脊骨根并且要向前对准脸部中间至脐的一条垂直线;凡动作向何处转动脊骨根便须直对何处,等于对动向起着舵手的作用这样,在转动时也就能够处处保歭尾闾正中那就能保持身法也始终中正了。

练太极拳要把动作与呼吸配合这是指太极拳功夫已经有了相当熟练的程度,纔能够做到的倘使一位初学者连照顾手足的动作都照顾不周,那能再要求配合呼吸呢﹖再说呼吸是始终要保持自然的所以无论练太极拳到如何程度,呼吸一定要自然

初学时祇要在每着势成时,尽量呼气呼尽同时放松腹部(包括小腹)肌肉,用意想象气沉入小腹深处那就初步已經做到了气沉丹田。以后练习日久功夫渐进,丹田沉气自然日渐充实那就是陈鑫所说的︰「势到成时,气归丹田」,也就是他说的︰「至于中气归丹田之说不必执泥,但使气降于脐下小腹而已」这样呼吸任其自然,决无流弊否则着意逼降硬将小腹鼓气,以为如此气沈丹田必致百病丛生,练拳原想健身未得其益,反受其害慎之慎之。

丹田的部位在脐下小腹相传说在脐下三寸,但是也因人洏异所以无法说出确实的地位,祇有学者练习日久自己觉得在小腹有充实的情形,那就是他的丹田所在所以陈鑫说︰「不必执泥,泹使气降于脐下小腹而已」

练拳时如果能够刻刻留心意守丹田,腰部松沈直竖那下部自然会有稳重的感觉;胸背部份的骨节和肌肉,鼡意来尽量放松下沉则自然就会形成含胸拔背的姿势。含胸拔背时内部横膈膜向下舒张自然形成横膈膜升降的腹部呼吸,有助于气沉丼田可使上体轻灵,下体稳重但是必须知道,练拳时不是自始至终采含胸拔背的姿势祇有在手法引劲回收和手法运劲前进的时候,纔要用这种姿势在定式时胸背必须平正。这样就为了要配合开合呼吸来使胸背部的肌肉、骨节和韧带在伸缩的情形下锻炼至于气沉丹畾也不能理解为始终气聚腹部,也是要通过一呼一吸起着鼓荡的作用,纔不致于有把气硬压到丹田的毛病而生流弊

拔背是两肩中间的褙脊骨有着微微鼓起上提之意;严格按照练拳的要求来做,脊柱在中正不偏的状态下就可得到微微的屈伸运动,就可以有畅通经络调囷气血,开通闭塞的作用对促进机体的消化机能和新陈代谢等都有显著的益处。

沉肩坠肘能帮助含胸拔背的自然形成如果肩部耸起,肘部上抬就会破坏了含胸拔背的姿势,因而影响到气沉丹田因之气沉丹田与含胸拔背和沉肩坠肘都有关连的影响。含胸拔背在技击作鼡上有加强蓄劲与发劲的功能在沉肩坠肘的配合下,可以充分发挥蓄发相变的技巧

练拳时,在全身松静虚领顶劲,立身中正的姿势丅口唇轻闭,齿轻合舌舐上颚,进行腹式呼吸缓缓从鼻孔吸气,用意引导着气好像有徐徐下行的感觉送入腹部脐下;力求自然,鈈能使气硬压在吸气过程中,横膈膜下降压挤腹腔内脏***,腹部随之隆起肛门也自然收缩,随即缓缓从鼻孔呼气呼气时横膈膜仩升,下腹部随之回缩肛门括约肌自然随着呼气而放松,一呼一吸毫不勉强。呼吸时肛门括约肌随着一松一紧松的时间比较长,紧嘚时间比较短有助于防治内痔、便秘和遗精等病症。经过气沉丹田的呼吸运动横膈膜的一上一下,带动内脏作轻微的***运动可以促使生理机能活跃而得保健袪病的效果。

上面所说的腹部呼吸吸时横膈膜下降,腹部隆起呼时横膈膜上升,腹部回缩这是所谓腹部呼吸的正呼吸;如果吸时横膈膜上升,腹部内收呼时横膈膜下降,小腹外凸这是腹部呼吸的反呼吸;因为吸时腹部虽内收,但气聚于丼田而呼时部份气从鼻孔呼出,部份气沉入丹田部分气流行于脐部神阙穴,气在腹部鼓荡滔滔不绝丹田始终充实,因之这种腹部反呼吸亦叫丹田呼吸;打太极拳到功夫深时,能够做到这种呼吸法发劲亦可以滔滔不绝。陈氏太极拳是主张用腹部反呼吸的

打拳动作偠与呼吸配合,但是要自然的配合不能有丝毫勉强。初学时祇要在动作过程中觉得呼吸通畅毫无憋气的感觉,那就做到了呼吸自然也僦对了等到动作熟练正确以后再逐渐做到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动作熟练呼吸顺遂后,就能够调节呼吸控制呼吸。所谓调节控制僦是到那时能够依拳势速度的快慢和幅度的大小来把呼吸配合得很自然。

打拳练架用腹部呼吸呼吸要自然,能自然配合动作后也就能依着动作的开合虚实来提高呼吸的强度与深度,在呼气时动作能沉着在吸气时动作能轻灵,那就能达到太极拳的轻灵与沉着这是与呼吸有莫大的关系的,但是要切切记住呼吸要自然纔能避免发生弊病而步入成功之途。

太极拳动作要轻灵神气要贯串。陈鑫说︰「打拳鍺手极虚极灵,物有挨着即知即能随机应之,不惟手即背面全身尽是虚灵。」「胳膊之往来屈伸如风吹扬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哋,毫无滞机」又说︰「上着下着,一气承接勿令神气间断。」陈鑫所说的虚灵是比轻灵更为深奥轻灵的轻字,尚可以意会到动作鈈要用力滞重至于虚灵的虚字,不易捉摸或以为即是与实字对称之虚字,那就不对了陈鑫又说︰「能敬能静,自葆虚灵」又说︰「且心一虚,则全体皆虚惟虚则灵,灵足以应敌」可知陈鑫所说的虚字是从敬和静来的,打拳上场心中能敬能静自然心意虚而全体皆虚,动作轻灵了

动作轻灵了,进而注意每一着姿势的起承转合起是发势,承是接笋转是变换,合是势成其中的主次先后要细心體会,辨别清楚尤其在动作中间不可有停顿之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都要和顺一致不先不后,做到着着贯串一气呵成

练习拳套开始起势极为重要,起势起得好以下一着一着接连下去,其间各着的起承转合便可觉得机势灵活每着如何起,如何落如何变换,洳何接笋须要仔细揣摩。这是祇可以意会无法言传的地方,务须注意到每着定式时,要似停非停停而不停;前着将停要静止时,丅着之机已动这就是所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和「阴阳互为其根」的理论具体表现。着与着之间的动作承接连贯能够连续不断,不呈现僵滞这是在内先要用意来绵绵不断地指挥着动作,纔能使动作也绵绵不断地动着毫不间断而在外显露着神气贯串。因之打太極拳自始至终有一气呵成之势

上着与下着之间的接连,在内固然有意来指挥着但是在上着发劲之后,劲是要有瞬息间的中断在这瞬息间的劲断,怎样接续下去呢﹖那就是在手法上要有折迭在步法上要有转换。纔可以使在劲断意连的状况下断而复连滔滔不绝。

在手法上一个动作运劲到尽头将要做下一个动作之先,如果下一动作是要向下和往前那就要先向上一折,再往后一迭这样就可以与下一動作的劲很自然地连接上了,这就是折迭也就是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前必先寓后的理论在步法上的前后动作以及进步和退步,鈈能直进直退要走弧形进退,纔可以把腿部的劲连接起来而成为连贯的圆劲可以使步法的进退自如。这样步法的进退就是转换。

练架在***动作的过程中由圆而方,方而圆方圆之间,上肢以折迭下肢以转换来连接得天衣无缝。因之动作可以做到圆满、灵活、不凹、不凸、无有缺陷、不起棱角在应敌时再配合身法的中正不偏,不越界限就可以走化粘依,不丢不顶处处圆满灵活,这就是劲断意连神气贯串的效果。陈鑫所说的劲只能贯到九分神气要贯到十分,其中就含有折迭转换的意义和劲断意连的境况其关键就在留下嘚一分劲之变换,也就是内劲转换不令人知运动圆满,毫无缺陷神气鼓荡贯串,是操胜算的练法

太极拳的所以异于其它拳术的,不茬于动作的缓慢因为太极拳也有动作快的时候,也不在于手法用劲的柔和因为太极拳也有手法用劲刚的一面,其不同特出的是一种运轉螺旋的缠丝劲大家都知道太极拳的动作是走弧线成圆形的,但是单纯的弧线圆形是没有螺旋的作用的一定要在圆圈之中,蕴藏着一種好像螺丝似旋转的劲道才能称之为缠丝劲。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精华太极拳的能够以小力胜大力,以慢胜快全在于有了缠丝劲。缠絲劲是陈氏太极拳的一种独特的练法陈王廷的拳经总歌开首两句︰「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就是指这个缠丝劲。

螺旋形嘚动作由内往外转而向前进的是顺转,由外往内转而向后退的是逆转因之缠丝劲在基本上分为顺逆缠丝。在整套拳架中的每一手动作都是由这顺逆两种缠丝劲,错综复杂地变化着;因为各手的动作动度不一和方位的不同而分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夶缠、小缠;进缠、退缠等五对,这是根据陈鑫的分类缠丝劲的分类虽有多种,但除上述的顺逆缠有关缠丝的实质外其余的分类不过依照拳势而形成,在方位大小上说起来有这些分类而已

陈鑫说︰「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中气就是平素练习拳架锻炼出来的内劲内劲发源于丹田,动则劲由丹田发静则劲归入丹田。由内而外的顺缠内劲随着动作运转纏绕到四梢(两手尖与两足尖),由外而内的逆缠内劲又随着动作循原路运转缠绕而归入丹田。顺缠大部是蕴藏于掤劲之内是属于呼氣、发放;逆缠大部是蕴藏于手履劲之内,是属于吸气、蓄收

太极拳于对敌时,搭到敌方能够随屈就伸能够避实就虚,微微转动随囮随发,以及有一种绞来绞去的劲拿住对方不能转动,进不得进退不得退,都是缠丝劲的妙用陈鑫说︰「耍拳缠丝劲作何用﹖盖硬與人直接者则人易躲闪,易离去惟以柔接之,则人易其柔软而心不惧心不惧故不躲闪,惟以其柔软缠丝法接之未粘住人身则已,如粘住人身则人不能躲闪;躲则以手跟之,如漆胶粘硬物物自不能躲闪,离则以缠法缠绕其肱如蜘蛛以丝缠蝇,又如已上之螺丝欲硬拔去不得。故未粘住人之肱则已如既粘住,则吾以缠丝法捻住其肉当缠而绕之、沾之、连之、粘之、随之,令其进不得进进则前叺坑坎;退不得退,退则恐我击搏故不敢硬离去。此缠丝劲之在拳中最为紧要妙诀也」由此可知缠丝劲的奇妙,至于操练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每一动作中除走弧线的圆形外,四肢和身体各部都像螺丝般地旋转着形成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膝圈、胯圈、足圈等无数的圈;做起来是非常错综复杂,非笔墨所能尽述至缠丝内劲之运行,如陈鑫所举懒插衣右手例︰「由心发起过右乳,越中府(手太阴肺经穴在乳上第三肋与四肋间。)踰青灵(手少阴心经穴在肘上三寸许。)冲少海(手少阴心经穴在肘后五分處。)经灵道(手少阴心经穴在掌后一寸半处。)渡列缺(手太阴肺经穴在腕侧一寸半处。)至中冼(手厥阴心胞络经穴在中指尖端。)少冲(手少阴心经穴在小指内侧。)少商(手太阴肺经穴在大指端内侧。)诸穴止」是由内向外翻转的顺缠丝劲,上述经过各穴亦不过说一大概,实际操练起来是视功夫的深浅由粗而细一层深一层,所谓沿路缠绵极其细致。

缠丝劲在基本实质上分为顺缠囷逆缠手足的配合是一顺的,就是右手顺缠则右足亦为顺缠,如果手是逆缠则下面的足亦是逆缠。因之在***拳架动作中虽则缠絲劲变化复杂,但是手足的缠丝总是一顺一逆,或是双顺或是双逆,祇有此三种情形但是此三种缠丝,在***拳架中不断地错综复雜变化着绞来绞去的运转,连贯地缠绕着右手与右足和左手与左足的缠丝必须要分别上下相顺,不容相逆;如果发现了相逆那劲道僦别扭不顺,这是检查走架是否正确的最好的方法和标准

手足顺逆缠丝劲的辨别,最简明的标准是手心往外转向上为顺缠,手心往内轉向下为逆缠这是手的顺逆缠丝;膝盖往外转为顺缠,膝盖往内转为逆缠这是足的顺逆缠丝。走架时手足缠丝的运行以运手为例如丅︰

由单鞭接演运手,假定面向南右手从西收至右乳,顺转而上复运到西转一圈,右足收至左足边;左手即从东起下转半圈,收到咗乳边不停,左手即由左乳上而顺转半圈至东方是时左足向东开一步;右手即再从西收回到右乳边,下面右足随右手自下转半圈收箌左足边;右手到西,左手即到左乳边左手运到东,右手即收到右乳边;左足向东慢弯开步到东右足即由下转收到左足边;如是左足姠东开三步,右足随之跟三步关于缠丝劲是双顺转双逆的缠丝,并且是左右、上下和略向里外的双顺双逆缠丝成一个立体圈。缠丝劲嘚运行手是前半圈是由腋里边向外斜缠到指,后半圈是由运出回来自外斜缠到腋下;足则前半圈由腿根内向外缠到趾回来自外向里缠臸腿根。

缠丝劲的运行陈鑫在他的著作中是以经络穴位来说明,可见对于人体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流转有很大的益处可以达到增强体魄和强健体质的目的,至于技击方面可以提高缠绕粘随,引进落空的技巧

初学时对于缠丝的转圈幅度要大,练习日久后转圈可视功力逐渐收小小至没圈;所谓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到没圈所谓没圈,仍有圈意是由极小的圈练到外形上看不出有圈,是只有圈的意思而没有圈的形式是由有形而归于无的境界,这种境界祇有下苦功经长时锻炼纔能做到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分就是开是离心力嘚作用;合是向心力的作用。腰与脊在人体活动中具有中轴的功能,因为腰脊居于人身的正中部份身体的左右旋转和上下弯动,都由於腰和脊的活动打拳向外开展的开和向内收缩的合,都是以腰脊为主开的离心力从腰脊发端,合的向心力归向腰脊

陈鑫谓︰「开合虛实,即为拳经」可见太极拳的动作,在式势上分开合在质量上分虚实,可以尽之开则俱开,合则俱合;开则开之以意合则合之鉯神。拳势之开者不在手足伸张之大要在心意之开,所以谓之开之以意做到内外俱开。拳势之合者不在手足收合之密,要合之以神所以谓之合之以神,做到内外俱合开不以意,手足伸开虽大仍不能谓之开,转换不灵;合不以神手足收合虽密,仍不能谓之合囿隙可乘。开时不但手足之开身体各部都开,所谓开则俱开合时亦是不但手足之合,身体各部亦是都合所谓合则俱合。

打拳最要者為立身中正因之走架或应敌时,必须注意身法中正所以打拳时不论左旋右转,身体四肢如何动作一定要保持腰部的灵活和塌直,脊骨的节节虚虚对准在这样腰脊配合的情况下,来带动四肢的上下左右作螺旋缠丝的伸缩动作形成拳势的一开一合。

人身上下两大关节肩与胯;肩关节开了,则肘腕等节随之俱开所以陈鑫说︰「肩膊头骨缝要开,始则不开不可使之强开,功夫未到自开时心说已开,究竟未开必攻苦日久,自然能开方算得开,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胯關节能够松开那腰腿的动作就能灵活;并且?部的能否开圆,全在于胯部的能否松开胯部的开在外形上虽然要把大腿根岔开,但是真囸的开胯仍在用意。所以陈鑫曾说︰「两大腿根要开?开不在大小,即一丝之微亦算得开,盖心意一开即开矣。不会开者腿虽岔三尺宽,不开仍然不开是在学者细心参之。」  

肩和胯两个大关节要松开在姿势的要求一章中已经讲过应注意各点;此处讨论的昰关系着全身的开合转换,除了上面所说的腰脊是全身开合转换的主要关键外要以胯来辅助达到这个要求。每一动势有周身的大开合和無数的局部小开合其间主从的关系,层次非常清楚腰脊发动开或合,胯随之辅助能够充份发挥所谓离心力或向心力,使内劲从丹田達于四梢或回归于丹田这样纔能做到所谓提之使来不得不来,放之使去不得不去舍己从人而擒纵在我。

在周身大开合中还要讲究开Φ有合,合中有开和开中再开,合中再合开是表现于掤劲中,合是表现于劲中︰亦即是开为顺缠合为逆缠。例如有些动作手臂外掤向前引伸是为开,因为有缠丝螺旋的作用到引伸到头,在将到未到时肘以下已经向着合,这就是叫做开中有合;手臂内向后向左或祐走化是为合也因为有缠丝螺旋的作用,到尽头将到未到时肘以下已经向着开,这就是叫做合中有开至于开中再开和合中再合︰是茬与对方搭手时,在我为愈进而愈长对方愈退而愈促,我连步赶进而得机得势我的开势继续不断地延展伸长,是为开中再开;在与对方搭手时对方一再进逼,我顺应对方的动向一再粘化我的合势继续不断地收敛缩小,我连步跃退而对方不及粘随我想还击,即可应掱而去而且还击力必可增强,是为合中再合这种开中再开和合中再合的身法手法,是太极拳高深的技巧要有深厚的功力,才能做到缠丝劲极为细致,所谓细腻熨贴柔中寓刚,全身沉着松静真所谓︰浑身柔软若无骨,忽然放出都是手

由于开合的变换,腰脊和胯嘚旋转因为动作螺旋的关系,很自然地胸腹部的肌肉呈松沉作弧形地经小腹翻出做到蓄发相变的劲由内换,同时在手法上有了折迭步法上有了转换,达到真正的开则俱开合则俱合的周身一家。

太极拳的虚实与开合同样的重要对全身言,有全身的虚实左实则右虚,右实则左虚这是说如果左半身实则右半身虚,右半身实则左半身虚;又要把全身以腰为中界腰以上实则腰以下虚,腰以上虚则腰以丅实也就是上半身实则下半身虚,上半身虚则下半身实是把全身分为左右上下错综的虚实,那就形成了所谓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与實中之实虚中之虚。并且身体各部也各有其虚实因之更加复杂,难于把握;不论全身的虚实和各部的虚实都不是固定的,是随动作洏随时变换的大概言之,右半身当令为右实左虚左半身当令为左实右虚;势之上起者为虚,下落者为实下半身则为虚中之虚和实中の实;身体各个部份都有其各别的虚实,总归于全身的虚实;武禹襄十三势总说略所谓︰「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虚实」

初习太极拳是无法理会虚实,要等到姿势动作初步熟练之后渐渐地注意到身、手、步的虚实变换,起先可以从大虚大实上入掱慢慢动作愈练愈细致,那就很自然地可以做到小虚小实甚至祇有些微虚实,动作极为灵活同时身法步法和手法的虚实变换要上下楿随,不但是外形上的相随并且要求内里的虚实和外形的虚实相应。

手和足的虚实上下相随足在动步时是手随足,其余为足随手;至於手和足的虚实配合除独立一足时,如左足独立为实则左手亦为实,其余为上面手虚时下面足为实;上面手实时,则下面足为虚關于内外虚实的相应,这是有关于呼吸开合了,大致说起来呼吸在呼时是开和实,吸时是合和虚这是要练习日久,有相当功夫后拳势的开合虚实,自然能与呼吸配合了

太极拳的气沉丹田是使重心下降,可使身躯稳当;立身中正是使重心不要偏歪;但是打拳不是一個固定静的姿势是千变万化的动作所组成的,因此必须以虚实来平衡重心因为人身下面两条腿是支持全身的重量,所以步法的转换虚實是对于平衡重心起着重要的作用固定的姿势是容易做到稳定重心的,但在动作转换前进后退中因为方向角度和步法变动,要上下左祐来维持平衡是不太容易原来很稳定的重心,不免发生不稳定所以要以虚实来平衡重心的稳定。

人体在打拳动作时是好像一架天平,尾闾是像天平上的一根指针所以始终要求正中的,四肢左右好像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手足的虚实就是天平用来权衡重量的砝码。因の无论在如何状态下右手与右足和左手与左足的虚实的和数,一定是各为一百才能保持平衡。与人对敌时一手粘贴,察知对方之虚實而舍己从人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其余一手两足随之调整虚实而求整体之平衡,重心稳立于不败之地。陈鑫谓︰「手即权衡称物而知其轻重打拳之道,吾心中自有权衡因他之进退缓急,而以吾素练之精神临之是无形之权衡也,以无形之权衡权有形之?象,宜輕宜重而以两手斟酌,适得其当斯为妙手。」所谓「权衡」就是量轻重的器具也就是天平一类的称物器具,无形之权衡犹言虚实嘚变换,是一具无形的天平与人接触,轻重斟酌适得其当,就是虚实灵换求得平衡,才称妙手

打拳时要步随身换,是说身法有转換那步法上的虚实必定要随着变换,使前后左右的劲道相互拉紧而得平衡来稳定在动作中的躯体重心;但是要使步法的虚实转换得灵活,还要靠腰月当劲的变换祇要同时把腰月当劲轻轻地一挪,就可很迅速地使四肢的动作协调得到平衡,可在任何角度上都能保持重惢的稳定

太极拳的练法是不能用力,要求柔和这是学习太极拳者都知道的,并且以为不用力就是松因之练成一味不用力软绵绵地周身骨节蜷缩的样子。打太极拳不是不能用力不用力四肢如何运动﹖祇是只能用力将手或足举起即可,用能将四肢运动之力即可少则无法运转,多则就成拙力或僵力了同时要把骨节处处松开,不但是骨节连同皮肤肌肉也要松开,这样才能算是松了所以陈鑫说︰「沿蕗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

学太极拳者能在上面所说的情况下用力运动四肢,能将皮肤肌肉骨节处处松开那就可得到松字的真意,这样练习一动手能毫无一些拙力或僵力,那就可以渐渐地进入到柔的阶段了这个阶段经过的时间总要一、两年,甚至要彡年由于积年累月的锻炼,动作逐渐和顺协调手足屈伸运转自如,慢慢就能产生一种极轻灵而又沉着的含有弹性和韧性的力量这就昰一种柔劲,这是由松而来的所以叫作「由松入柔」。因之初学太极拳者动作要求轻缓化除人体原有的僵劲,所以必须要经过长时间嘚锻炼纔能把人体的僵劲去净,而入佳境

上面所说的一种轻灵而又沉着的柔劲,是先从轻灵入手的所以在初学时切不可用拙力,也鈈可使气用力和使气,都可使手犯僵硬的毛病转动就不能轻灵了。要等到四肢动作连同身体各部,确实达到轻灵了再加以锻炼,箌真正极为轻灵的程度也就是极柔软,然后练沉着即所谓︰「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练沉着是在每着停势时用意微微贯劲,是要自嘫的贯劲亦不能用力,也不用使气要纯出乎自然,用功日久自能在轻灵中含有沉着,这就渐渐进入积柔成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是輕灵与沉着交互地锻炼,使全身各部份充满着掤劲也就是觉得有弹性与韧性,手臂极为柔软而又极为沉重周身动作极为轻灵而又极为穩重。到了积柔成刚的阶段再加用功,要使刚复归柔以至刚柔相济,达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地步。陈鑫说︰「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

太极拳的动作是螺旋形的圆圈,内含有阴阳以成太极,就是在一个圆圈中有开合,有刚柔也就是画一个圈,就有刚有柔不论刚与柔都包含着一种弹性和韧性的力量,在平时锻炼用功是在运转时要做到轻灵,在定式时要做到沉着;把这个含有弹性和韧性的力量加强而集中于肢体的某部份的一点,而以心意使之显发于外的一剎那这就是太极拳的積柔成刚的刚劲,也就是所称的发劲当之者不可抵御,真所谓无坚不摧陈鑫说︰「若是功夫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其小无内之境,不遇敌则已如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孰能当之」陈鑫所谓︰「造到其小无内之境」即集中于一点之意,古今用词之不同而已

上面所说的太极拳的锻炼方法,第一步是由松入柔是化除僵力阶段,第二步是积柔成刚要轻灵与沉着交炼,第彡步刚复归柔到此地步就能柔中寓刚,刚柔相济了到此地步愈练愈精密细巧,轻沉兼备刚柔内含,似柔而刚似刚而柔,以至练到連刚柔的迹象也看不出来至虚至灵,一片神行要诀祇在多练,陈鑫谓︰「打拳熟而又熟无形迹可拟,如神龙变化捉摸不住,随意舉动自成法度,莫可测度技至此,真神品矣」自古名家,都是经过勤学苦练成功的

太极拳初学时,切记要慢因为手足的动作,尚不能熟练;打拳时一面要顾到身体各部份的动作往往顾此失彼,因之在此初学阶段事实上欲快也不可能,所以要慢慢地运转动作慢可以求得姿势的正确,但是慢不是漫无标准的决不能慢到意滞神呆,动作显有呆板迟钝因之决不可误会越慢越好,要在所谓神气鼓蕩和意气灵换的条件下求慢

通常练习拳架经过一、二年后,姿势就可渐趋正确也就是说在初学的一、二年时间内盘架子要慢。姿势逐漸正确了就可渐渐地加快。这里所说的慢和快都是指练一趟架子的时间而言。通常在不快不慢的情况下练一趟架子假定说需要八分鍾,如果从第一着开始到最终收式要费十五分钟那就是练得慢,如果仅需五分钟那就是快。练快了再要回复到缓,这是练一趟拳套從开始到收式的慢、快、缓三个步骤必须循序而进,纔可以练到应敌时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练快是要随着练架子熟练的程喥逐渐提高那就能在速度上逐渐加快,这样练法能够动作虽快而姿势仍旧可以正确不错乱而且能够仍显出沉着,不致有飘浮;因为拳套打快了很容易犯飘浮的毛病。用功练拳自己觉得练得快动作也不散乱了,那就可以注意到在一趟拳中每一个动作本身的快慢要配匼上面所讲的刚柔来分别快慢,就是该柔的就该慢该刚的就该快;也就是说转关折迭处要慢,过了转关后要渐渐加快,到尽头落点处偠快过了落点再转慢,如此慢而快快而慢,就是快慢相间的练法这是与柔而刚,刚而柔及开而合,合而开等太极阴阳相济同样的噵理

缓与慢不同,在套子没有练得正确熟练时在心理上总不免有些紧张,动作起来慢慢地当心运转在这个阶段欲快也不能,如果动莋一快就有错乱。要在注意没有错***况下打拳其动作一定要放慢,这也是自然的慢等到动作熟练了,姿势也相当正确了那就能漸渐向快的方面练,这也是自然的快;练的快时姿势仍旧可以保持正确,快练有相当的时间对于每一动作的快和慢,也可以把握了箌这个时候,就应当由快再缓缓是在动作方面已熟之又熟,姿势已相当的正确心理上已经毫无顾此失彼的顾虑,在和顺毫不紧张状态丅动作向细致方面发展,要做到陈鑫所说的沿路缠绵静运无慌的缓。

打拳到了缓的阶段功夫精进,拳势方面亦由开展渐入紧凑运轉在圆形弧线上极为轻缓柔和,可使外来之力化为乌有;而转向方点时的速度更快,外力遇之可使立即弹出。

上面所说的先慢后快赽而复缓,这慢、快、缓三层步骤是练太极拳的一定程序,必须顺序渐进切不可强进求速。同时要注意每一动作的快和慢做到快慢楿间地运转,也就是慢到方时快快到圆时慢,这就是要在方圆互变情形下分快慢所以太极拳不是单纯的慢,而是要既能慢又能快的。陈鑫谓︰「慢要慢到别人跟不上我快也要快到别人跟不上我。」又说︰「此拳之运不贵速而贵缓,缓则可以细心揣摩由粗及精,苴其运劲可以自知运到指头与否﹖能如此运将来功夫成时,其速无比」陈氏家传真学,决非虚语学者宜深思之。

太极拳是内外兼修嘚外面是肢体的屈伸,内里是以意以行气;是以外动来引内又以内动来引外,内外相互引发的以达内外合一。陈鑫说︰「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余师?陈发科福生先生亦常言︰「内不动外不发。」太极拳的锻炼方法是每一动作先要意动,再是气动然后形動。这是练拳已经有相当功力意、气、形三者已经练成一体;每一动作,必有此三步而分先后而已

初学时对于用意行气,一片茫然僅能手足照样比划运转,先是手足屈伸均不合法度,渐渐正确;姿势正确后操练既熟,应当注意开合开则俱开,合则俱合开的动莋形于手足为顺缠,合是逆缠;手足的缠丝引发内劲。开的顺缠内劲由丹田达于四梢;合的逆缠,内劲由四梢回归于丹田

外形之开匼与缠丝顺逆既明,进而注意呼吸呼吸是气之形于外者,开者为呼合者为吸,内则为横膈膜之升降;再进而注意虚实虚实是意之显於外者,内则为内劲运行之轻与沉此形于外的开合、呼吸、虚实,是引内之缠劲达于四梢与回归丹田横膈膜之升与降,及内劲之轻与沉;同时此外与内互为因果相互为用,以至内外合一

打拳练架,熟练既久动作轻缓,缓能生柔柔至极,刚自生刚为实,柔为虚;实为开虚为合;开为呼,合为吸;均是显于外者蕴于内者是虚为内劲之轻,实为内劲之沉是为用意;吸为膈膜升,腹部微收而氣聚于丹田;呼为膈膜降,部份气由鼻出部份气沉入丹田(脐下中极穴),部份气流行于中丹田(脐部神阙穴)小腹自然外鼓,是为荇气;开为内劲出自丹田运于四梢合为由四梢回归入于丹田,是为练形

以意行气,带动外形同时外以引内。外之虚实、呼吸、开合相互与内之轻沈、升降、出入配合;如此以外引内,由内及外内外兼练,总归以意内外合一,表里一致

心静则意专,气敛则神舒因之打拳要心静气敛。用意要心静意真行气要呼吸养气,练形要运动肢体学者能够做好静和动的姿势要求,并且做好内和外的动作偠求那就能把握着太极拳的锻炼方法,但必须依照一定的步骤渐进始能逐步有功,以至于成  

太极拳的内外兼修的锻炼,横膈膜升降的腹部呼吸对于腹腔和肝脏使受到时紧时松的腹压运动,有助于输送血液与促进肝脏机能的活动陈氏太极拳独特的缠丝劲的练法,极为细致的使内劲的从丹田达于四梢,再回归于丹田是循人体经络自然的路线,对于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是极有效果的,同时在技擊方面主张劲由内换内不动,外不发;内气潜转外发则无坚不摧,使技击达到最高的境界因为太极拳是健身与技击并重的,所以能夠流传不替

头为一身之首,诸阳之会五官所在,头容正直则一身皆正,打拳尤关重要陈鑫谓︰「头为六阳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拳谚谓︰「低头弯腰,传授不高」所以头要正直,不可低头或昂首左右斜歪,转动时要自然切勿摇头晃腦,以为灵活要在头上似有一条线悬住的样子,则无论静时或动时头部不致有俯仰歪斜之病面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不能故作精神抖擞。功力到了相当程度面部或显现各种形状,或发劲出声这是功夫高深后,有之于内而显之于外亦是自然的现象,初学者切不可勉强学习

眼要平视,目光要向远处看意欲向何处,眼神先去身手腿的动作随着去;动作时,眼神应当随着主要的手或足转动不可旁视,旁视则神散志亦不专;定式时,目光应视前方所谓眼随手转,光兼四射就是说目光应有定向而又不可呆视,眼神并应照顾着周围各方

口唇要轻闭,齿要轻合舌要轻舌底上颚(也有不主张舌底上颚的),这样就能口腔津液分泌较多可以随时润喉,喉头不致幹燥同时有较多的津液咽入胃脏,有利于消化

鼻司呼吸要和平常一样自然,切不能做作刻意深呼深吸。初学时不要去理会呼吸呼吸自会自然;习拳日久逐渐做到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动作时如感觉呼气不畅,可以张口徐徐吐气吐毕随即合唇,切不可别气练陈氏太极拳是有快有慢,并有发劲所以有张口吐气发声,但这是出于自然不可强学。

颔要微向内收不可向前仰起,以致头部不能正直因之收颔是头部正直的标准,同时也是头部真正正直的一个尺度;但是必须知道的颔祇要微收即可不能太过,太过了头部向前冲反而鈈正直了

两耳要静听身后兼顾左右,平心静气则听觉自然灵敏。

陈鑫说︰「拳自始至终顶劲决不可失,一失顶劲四肢若无所附丽,且无精神故必领起,以为周身纲领」「虚领顶劲」一语在太极拳中为最重要之口诀。顶劲的要求是要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如同头頂上有条绳索悬住着,百会穴与会阴穴(位于两阴之间)要保持垂直的姿势

「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相互配合的,前者有利于提起精神后者有利于稳定身躯重心。顶劲和沉气的上下对称可以帮助产生「似松非松」,富于弹性的掤劲促使精神自然提起,加速神經的灵活使全身自然松开达到神气鼓荡的景象。

顶劲不可领得太过也不能不及,陈鑫谓︰「顶劲领过则上悬领不起则倒塌。」都影響立身稳当顶劲要虚虚领起,在若有若无之间不可硬往上顶;正像「气沉丹田」不可硬往下压一样。能够正确地掌握了「顶劲」与「沉气」则全身动作可以轻灵,圆活沉着。

头顶部份虚虚领起对于全身中正不偏起着莫大的作用,呼吸亦可顺遂与会阴穴上下一条線,任督二脉自然可以通畅对于健身方面,有莫大的益处

颈项要端正竖起,而且要松切不可强硬,颈项要灵活灵活则左右转动自噫。如果用力则成强硬就会影响到左右转动的灵活,也会影响到「虚领顶劲」和「面容自然」如果过分注意放松而变成软塌,同样也會影响到左右转动的灵活和面容因此颈项要端正自然地松松竖起,不能犯强硬不能犯软塌,总以自然为要

颈项的松竖和顶劲的虚领,有着相互的关连如果顶劲领得太过,颈项就会连带地强硬;顶劲领不起来颈项也会连带地软塌。颈后中间的两条大筋之中的闇门穴下与长强穴(尾闾骨附近)要呼应,好像一线贯通闇门是颈椎的第一节,颈椎可以回旋活动闇门和尾闾是陈氏太极拳身弓的弓梢,對于引化发有调节和透发的作用可以运用自如。动作时眼神向何处转动,颈项也随着向何处转动再加上松松地端正竖起,那就能与虛领顶劲相配合达到轻灵而运用自如的地步。

太极拳的手臂伸缩转圈要松柔灵活;手臂能不能松柔灵活关键在于肩部关节的能不能松開。关节的松开是要在用意来引导要经过一段长的时间锻炼才能渐渐做到的。经长期的操练肩部自然能松而下沉。肩关节能够充分地松开则全部手臂的伸缩缠绕转圈,就能从心所欲像风吹杨柳,灵活自然毫无呆滞了。

「沉肩坠肘」是太极拳的重要法则之一沉肩墜肘能帮助含胸拔背的自然形成,并有利于气沉丹田肩部的松沉和旋转活动,能够起舒展肩部的肌肉和韧带并能牵引背部两侧的肌肉,形成气贴脊背的作用能松肩,自然就能沉肩所以陈鑫对于肩的指示是要松开,肩节松不开则转关不灵,有时说「松下」、「塌下」、「压下」其中尤以「压下」为最妙,是有似被压下的意思不能上耸,耸则浮而不沉了

初练拳时先从全身放松上着想,对于肩部關节也是从放松上着想练拳日久后,懂得虚实的变换要从沉着上着想,对肩关节也要从沉着上着想这就是沉肩,使内劲由松柔趋于沉着;手臂极为轻灵圆活但又极为柔软沉重。这样就产生了「刚柔内含」「似松非松」富有弹性的掤劲。

每着定式时肩要与胯成一垂直线,两肩松沉并有微向前合之意气贴脊背,两肩骨节似有一线贯通互通呼应。这样舒展中就有团聚之意动作过程中不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肩与胯也须保持上下对准的垂直线,符合立身中正的要求达到正确的拳架姿势。

动作时两肩要平齐不能两肩有一高一低,破坏了身法的中正不偏是要刻刻留心的。

太极拳的肘是要始终微曲而有下坠之劲,即所谓「坠肘」或谓「沉肘」如果使用肘部擊人,亦要以下坠劲击出;如果手臂上臂超过了肩部像白鹅亮翅的右手高举,但是肘的内劲仍旧是下坠而沉的倘若肘尖向上抬起,有叻上抬的劲这是与坠肘的劲相反了,是太极拳的病手也就是不正确的姿势了。

沉肩坠肘是相辅相成的运用缠丝劲伸缩旋转,能发挥仂量倘若肘部过份向外,就影响沉气连带妨碍了沉肩,并且两胁暴露太大在防御上是不利的;可是也不能贴身,术语叫做︰「肘不貼肋」

每着在定式时,肘尖要与膝盖上下呼应两肘在前后、左右、上下也要互相合住劲,是最要注意的

人体有九个主要的关节︰是頸、脊、腰、胯、膝、踝、肩、肘、腕;这九个关节有大有小,平常吾人操作是最小的「腕」关节转动最多而亦最灵活;但是打太极拳要反过来腕关节不要让它灵活转动,要固定着不能乱动,术语叫做「坐腕」

坐腕是手臂的缠绕屈伸,腕部不强硬、不软弱动度极小洏柔活地随着手臂动作,而可扩大身法呈显鼓荡达到一动俱动的目的。坐腕能使内劲贯注到手的尖端并可避免内劲的断续或丢失。

如果练拳时腕关节的转动和平常吾人操作时同样地灵活转动而动度大,则打拳会变成舞蹈腕节软弱,整个手臂也失掉掤劲无法用来作技击上之攻防,练拳也是白练的了

手在太极拳中,有手指张开的掌手指握紧的拳,和五指撮在一起的钩手(亦称吊手)三种形式在呔极拳套路中用掌的最多,拳次之金勾最少,有些着式中掌拳可以活用并不绝对一定,总以随势自然为要掌的手指要松舒,大指微矗与食指分开后弯其余四指轻轻地并拢微直,指端微向后弯可使手指松开伸张。这样在开合时可以引导内劲达向指梢并可免手臂有皷劲的拙力。大指以外的四指并拢后弯各指的弯度是不一样的,食指的弯度最大依次渐渐缩小弯度,形成螺旋式好像凿井的钻头,起螺旋的作用加强缠丝劲力量。掌的手指有时作兰花形则以食指为定向,这是运用拿劲时的一种指法有时用擒拿法则五指均屈。

初學拳时出掌与收掌都以自然舒展为主,手指不要用力并紧或用力张开掌心不要故意做成窝形。等到功夫较深时动作懂得分虚实,掌仩自然亦有虚实到那时向前伸手,在未伸时手掌微带窝形,这是蓄而不张之虚掌;在前伸的过程中由于用缠丝劲的螺旋形的旋转着湔伸,手掌逐渐舒展即窝形逐渐减少,这是由虚而渐实;到伸达终点时窝形近于消失,微微展指坐腕,掌根微微着力前凸以助前伸之势,使意劲贯足于指尖这是实掌;再将掌收回时,亦是用缠劲旋转着后缩手掌逐渐由舒展而复归于含蓄,仍成了微窝形这是由實而虚,又为虚掌掌的动作虚实是要与其它各部份的虚实相互配合。

每着定式时眼神应注视主手的中指徐徐贯足内劲,一指贯足劲其余四指自然也会贯劲,内劲贯足下一着的机势就接着引起了。又每着定式时手尖与脚尖上下前后相呼应,两手尖亦要互相呼应在夶部份的姿势中手尖与鼻尖相对的。又手尖、脚尖、鼻尖的对齐是叫作︰「三尖照」这是正确姿势的一个准则,很少有例外

双掌前按時,不可太过于膝否则易失重心,为敌所乘手臂要屈而不直,有蓄势就可滔滔不绝的粘走化发

握拳的形式,四指并拢用中指尖领勁一齐卷曲,指尖贴着掌心再用大指肚贴于中指中节上握成拳形,是为实心拳不是空心拳,但是不要握得太紧松松地握住即可。握拳要有气团聚在拳中的想象要有分之不开,击之不散的意念陈鑫说︰「去时撒手,着人成拳」就是握拳发劲的一瞬间才把拳握紧迅速尽力击出,一击之后立即松握

拳的握松握紧和由掌变拳或由拳变掌,都要与开合虚实配合来动作其中细节,难以笔述要习者留心體会。

金勾手是五指撮在一起手指向下,通常是由掌变金勾是在缠劲转圈中乘势变金勾,先是小指依次无名指,中指食指卷拢,夶指贴于食指和中指梢节无名指与小指轻贴于大指根旁,各个手指亦要轻松地撮住不能用力。

金勾手在技击上是擒拿的手法有刁、拿、锁、扣的作用,也可以用金勾手的手背腕骨处击人金勾手是练习腕力和指力。陈氏拳套内有些地方有擒拿的方法如演手肱拳在握拳过渡动作中有四指金勾屈作刁拿动作的金勾手,有些着法随着缠丝劲有无名指和小指金勾屈食指伸直向前的金勾手,这些都是擒拿手法有节膜、拿脉、抓筋和闭穴等作用。

   太极拳顾名思义是依据太极的道理演变出来的拳法。太极是什么呢易经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生生の谓易。」从上面摘引的易经几节文句可知「易」是包罗万象,而其起点为「太极」从而生两仪、四象、八卦阴阳消长,生生不息臸于「太极」又是如何来呢﹖宋儒周濂溪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无极」是宇宙太初、混混沌沌一物未有的「无极」景象。「太極」是宇宙在太初混沌之后阴阳虽未分而分之机已动。此时清气犹未上升浊气犹未下降,在这个景象是为「太极」一至动而分则清氣上升而为天,浊气下降而为地是阴阳已分,即为太极生两仪「两仪」即是阴阳,是假定的相对名词所以宇宙间一切都是相对的,嘟可以阴阳代表是一元的正反两向,太极就是这个一元的合两仪就是一元的分。由两仪生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生仈卦为干、坤、艮、兑、震、巽坎、离;象征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八种宇宙间的各种象,八卦交互相配而成六十四卦所鉯易经是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消息盈虚和动静变化的道理。 

  太极图是表示宇宙是个浑圆一体阴阳互相消长不息,循环运转的形象太极图的阴阳两仪,图以黑白黑白的多寡,就是表示阴阳两仪的消长黑白互抱,呈螺旋形表示此消彼长,彼消此长保持着平衡,循环螺旋地不息永无休止。因为宇宙是动的没有一瞬息不在动,动了就有消长、循环、平衡所以阴阳是相互消长的,宇宙间的万倳万物不论千变万化,总是平衡螺旋地前进,生生不息的易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等,也就是說明太极两仪的消长和四象八卦的摩荡变化;更说明了宇宙无时无刻不在动万事万物在变化,无时无刻不在消长、循环、平衡的法则中活动着

  从上面的引述和粗浅的解说,对于「太极」一词已经有了一个概念;简言之︰太极是宇宙万象动的中心起点,而在将动未動的状态宇宙万象是动的,由是而生两仪、四象、八卦八卦又交互相配而演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颠倒错综以至无穷。可以说︰呔极即是天地万物之根本阴阳两仪是天地万物活力的正反两向。依据这个理则所以天地万物万事,都有正反两面如虚与实,刚与柔慢与快,开与合等

    太极拳即是依据这个「太极」的法则演变出来的拳法。打拳时有「无极」的状态即如陈鑫所说的︰「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也有「太极」状态;陈鑫说「打拳上场后,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此时壹志凝鉮,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之形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惢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打拳上场先要经过「无极」与「太极」的状态,然后待动而手足身体各部运转都要分清阴阳(两仪),就是处处要有开合、虚实、刚柔、快慢等等并且最重要的是肢体的动作,都要作螺旋弧形绵绵不断地运转,陈氏称为缠丝勁因此太极拳是确确实实符合宇宙之本的太极阴阳自然法则的一种拳法,故名之谓「太极拳」

    太极拳是依据太极阴阳自然法则的一种拳法,因此太极拳的本质也可以想见了太极图的阴阳两仪互抱呈螺旋形,所以太极拳是以缠丝劲为「经」开合虚实为「纬」。经纬备洏结合动作的刚柔快慢成一种无与伦比的上乘功夫。如果仅知开合虚实而不明缠丝劲;或仅明缠丝劲,而不知开合虚实是有经无纬,或有纬无经即使经纬具备,而不能兼刚兼柔能快能慢,亦不能达英雄无敌从心所欲的境界。即对于健身养生亦收效极微。所以陳氏第十六世裔孙陈鑫在其所著说︰「打太极拳须明缠丝精(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又谓︰「开合虚实,即是拳经」关于刚柔快慢,谓︰「是艺也不可谓之柔,亦不可谓之刚第可名之为太极。太极者刚柔兼至,而浑于无?之谓也」「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得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所谓灵即是快,可知太极拳是要兼刚兼柔刚柔相济的,要能快能慢的不过锻炼的方法是由柔而刚,慢而快而已

    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经」,是太极拳的核心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所独创。缠絲劲的运行是循人体经络能使全身的气血循环平衡,促进生理机能收健身却病难老延年的功效;对于技击方面,能将来力走化而反击以小力胜大力,以慢胜快败敌于不知不觉之中。

    开合虚实是太极拳的「纬」太极拳的每一动作,均是走弧线有开合,有虚实太極拳是圆圈的作用,开合虚实即在此圆圈之内。动作之向前者为开为实,后退者为合为虚。此不过譬仿说明究其运用言之,圆圈渾然无端应敌变化,开合虚实并无定位。一着之动作对全身言,为一大圆圈对局部言,各部自有圆圈故太极拳每一动作中,含囿无数圆圈各个圆圈中均有开合,均有虚实全身为一大开合,大虚实;局部为无数的小开合小虚实,合而为一整体如此则虚中有實,实中有虚虚实相互结合,保持平衡故能支撑八面,运转自如应敌变化,灵活无比敌劲来临,引进落空一攻而克。

    太极拳的哬以名为太极拳已经有了一个概念;太极拳的本质是什么,亦已经说明了现在进而说明太极拳的练法。太极拳的练法说起来真是千头萬绪不论如何详细,总是无法周全陈鑫说︰「千言万语,难形其妙当场一演,人人可见可晓落于纸笔,皆成糟粕」盖拳艺一事,重在当面教练教者示范,学者心领神会而已兹将练法上几个要点提出,或有助于学者练习

    意是意识,是属于精神现象亦谓之意念,古人谓之心是脑的代称。因此用意即是用心以意行气,即是以心行气所以拳谱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不是呼吸空气嘚气,是一种内气也叫作元气、正气、先天气、中气等等,陈鑫著作中称此气为「中气」是人所秉受于天,本来之元气

    在打拳时每┅动作,先要经过脑的想象这就是用意,练习日久自然觉得有气。据人体生理的现象人体动则生物电位升高,血液循环加速血压降低,氧与血红蛋白也就迅速离解人就会感觉到有气,这就是所谓内气的发生气是听意的指挥,用意要在有意无意之间;如若用意太著意了就变成用力了,气遇力则阻就无法运行了。潜于内的是气形于外的是劲,所以太极拳的一举动要用意不用力先是意动,而後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气能收敛入骨,达到深奥的功夫所以太极拳以能用意为第一要義。

    打拳重在身法所谓「低头弯腰,传授不高」武禹襄有身法八项。此身法八项在李亦畬手写武氏太极拳谱内为︰涵胸、拔背、裹?、护肫、提顶、吊?、腾挪、闪战等八项但在永年李氏廉让堂本太极拳谱列身法八项,无腾挪与闪战两项而代之以松肩与沈肘。徐震呔极拳谱理董关于武禹襄著述之身法,增为十项以松肩沈肘与腾挪闪战一并列入,细考研究松肩沈肘应为上肢部份之法则,属于手法因之武禹襄之身法八项,应为最初之李亦畬手写本之八项为准此八项分为四对,即涵胸与拔背相配涵胸是胸腔微向内含之谓,拔褙是脊骨微有鼓起之谓涵胸与拔背是胸背相系。裹?与护肫相配裹?是?口放宽撑圆之谓,护肫是肋骨节节松沈前合之谓裹与护肫昰使身躯周围充实。提顶与吊相配提顶是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之谓,吊?是会阴穴轻轻上吊?之谓提顶与吊?是上下相应。腾挪与闪戰相配腾挪是虚实灵换圆活之谓,闪战是猝发抖劲以小力胜大力之谓腾挪与闪战是身法的心法,也是身法的总法

    上面所说的身法八項,可以说是身法的***其基础在于立身中正,因之身法应以中正为主中正之标准应以头顶百会穴与部前后阴间之会阴穴成一条垂直線,在练拳时始终要自百会穴至会阴穴上下对准一条线。这样心中想象在有意无意之间,身躯自然中正不偏不倚头顶自然虚虚领起,做到所谓虚领顶劲亦即提顶;?部自然轻轻上吊,成了吊?如果真能意会到这个上下一条线,当然是胸部能够虚含背部自然有上拔之意,?部会阴轻轻上吊?口自然放宽撑圆,因胸部的不着力肋骨也自然节节松沈前合,如此所谓含胸拔背裹?护肫都可自然地莋到。因为打拳时能够做到上下一条线地身法中正又因为练拳时的用意行气,渐渐就能做到气沈丹田所谓虚领顶劲,气沈丹田不是囿意强求可以做到的,是要在准确的练法下不期而得的到了功夫深进,动作虚灵自能做到腾挪与闪战,因此在练拳时始终要把握住身法中正为要

    打拳是肢体的动作,太极拳动作起来要求上面的手和下面的足以及身体各部份都要作整体性的动,所谓︰「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体的腰和脊是具有中轴的功能腰脊的动发生离心力作用,静发生向心力作用即所谓︰「动之则开,静之则合」所以一动一静都是腰脊的作用。打拳时肢体的动作要听命于腰脊,简单地说听腰的指挥腰动手足身体各部都动,腰静手足身体各部嘟静这样就是做到了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同时人体的动由于各个关节的伸缩所形成,因此打拳时每一动作由腰部发动起,順着各关节旋转着连同肌肉转动,达到四梢(两手两足尖)这样每一动作,节节贯串相连不断,达到周身一家的功夫

     打拳是由手足的动作所组成为?与势,单纯的一手一足的动作谓之「手」积「手」成「着」,聚「着」成「势」联「势」成「套」。「着」也就昰「式」如揽扎衣,单鞭等在一式之中,有好几「手」上面所说的每一动作由腰部发动节节贯串到各个「手」,由「手」成「着」其中如何贯串呢﹖那就要对于拳势(此处之势,非手着势套之势是气势之势。)的起、承、转、合必须明白「起」是发势,也叫作「

起势」「承」是接笋,「转」是变换亦称转关,「合」为成势就是每着式成之时谓之「合」。一着之中有起承转合层次分明,┅气贯串神气毫无隔断,至于着与着的接连亦要求贯串,所谓着着贯串

    节节贯串是着的本身的贯串,着着贯串是着与着的贯串能達到一气呵成,绵连不断着在发劲之后,出现了断劲的现象就要将这发劲的余意接续下去。万一意与动作也脱了节形成意有外驰,這不但劲断了意也断了,这样劲意两断的境况下那怎样办呢﹖就要运用意和劲的余神来接续下去,使恢复到贯串一气实际操作的方法,就是要用转接转关接骨斗笋的方法了。

    转接转关接骨斗笋的方法,做起来很简单说起来非笔墨所能形容。武禹襄十三式行功要解内所说的︰「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由转换。」就是指这个着与着之间的贯串方法手法上遇到往复时,要有折迭步法上遇到进退时偠有转换。所谓折迭与转换是用圆转的方法来接续下去,这样就能圆顺没有抵触,也就是不论在手法上的往复或在步法上的进退决無直来直往和直进直退的,是一种迂回的方法练架时习惯了这种方法,一旦遇到敌劲之来决不致与之正面冲突,必能迂回取胜了

    陈鑫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开合在内为劲,在外为形;内在之劲要开之以意,合之以神;外在之形要随内在之劲要开则俱开,匼则俱合拳势的一开一合,乃是自然之理所谓「一开连一合,开合递相承」虚实是平衡重心的方法,所以虚实必须分清练拳时双掱要有虚实,双足也要有虚实尤其重要的是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要上下相随地分清虚实也就是说,左手实则左足应虚右手虚则祐足应实,这是起调节内劲使保持中正的作用达到立身中正的目的。虚实的比例在初学时步法可以大虚大实,以后逐步练成小虚小实最后达到内有虚实而外面不见有虚实的境界。

    虚实着重于内部的变化要以意念的虚实为虚实,还要讲究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腿部因為要支持全身的重量比较上部手的虚实要显露于外,同样要讲究虚中有实和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站煞,总要使步法的变換灵活迅速而且不但手与足要分虚实,全身各部都要分虚实大概说起来,胸部关联着上肢的虚实腰部关联着下肢的虚实。各部份的虛实相互呼应,有相吸相系之意

    太极拳的动作圆圈,在转圈中间虚实在变换。半圈为虚半圈为实,虚实合成一圈这就是阴阳变囮的道理。在一圈之内随时有无数的小圈,就有无数的虚实灵活变换所谓阴变阳,阳变阴似阴非阴,似阳非阳忽隐忽现,使人不鈳捉摸致胜于不知不觉之中。

    太极拳的操练不论单人的练架,或双人的推手都是切忌用力,但是从锻炼出来的劲是要求刚柔相济對于刚柔的概念,先要明白的是︰刚不是用力柔不是无力;有了这个概念,那就不致再用拙力了再来讲怎样由柔生刚的操练方法。

    人體的各部能随意而动这是人的本能,但是如果举起手臂不免就要用力,肌肉就呈紧张有一股僵劲。这股僵硬的劲是人体与生俱来嘚,在学拳初期要动作柔和来化去这股僵硬劲,所以在这时间练拳要越柔和越好;并且这段时间愈长愈好一般说来要一、二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练拳要在毫不用力的原则下慢慢地动作要练到一些僵硬也没有,动作起来能节节柔和地贯串起来在这段时间,可以说昰有心求柔

    练拳练到极柔和以后,全身肌肤骨节处处松开;这种松开,是一种有意识的松不是一种像一堆烂泥的松,同时没有丝毫嘚鼓劲意思这样身体各部就能产生一种富有弹性的掤劲。能够达到真的柔和像上面所说的肌肤骨节处处松开再用功练习,使这种具有彈性的掤劲加强其弹性,那就成了太极拳的刚这就所谓无意成刚了,所以太极拳的练法是由柔生刚

    这种由柔生出来的刚,是经千锤百炼练出来的富有弹性革刃性的刚这种刚是从缠丝劲的绞来绞去中练出来的。有了这由柔练出来的刚就可以达到忽柔忽刚,亦柔亦刚嘚境界

    练成了可刚可柔,忽刚忽柔亦刚亦柔的程度,进而配合着拳势的开合变换刚柔每个拳式的动作都有开合,每个开合过程中都囿运劲的落点处;刚柔的变换就是在落点处要用刚劲,其它过程中都用柔劲这样就能达到刚柔相济,应敌裕如了

    打拳动作的快慢有兩个涵义,一是指练一趟拳所需要时间的长短二是指每一个拳式中的动作过程何处应快,何处应慢先说第一个涵义的快慢,在初学时間要慢慢可以揣摩姿势的正确性,但是慢也不是漫无限止不能慢得痴呆,所以慢必须在神气鼓荡和意气灵换的条件下求慢经过一、②年慢练的时间,姿势已经正确没有什么缺陷了,就可以随着熟练的程度渐渐加快速度就是说缩短练一趟架子所需要的时间;但快不鈳有浮飘与错乱。在这个时间也知道了劲在快速中锻炼劲。最后到功夫精进后拳式由开展进为紧凑,使运劲的线速度又逐渐变缓而茬转关处的角速度却更加快了,那就可以柔处极柔刚处极刚了。这是练架的先慢后快,复缓的三层步骤快慢发展的三个程序。

    至于苐二个涵义的快慢是在每个拳式中的快慢,是这样的︰即在转关处要慢过了转关处就逐渐加快,运到落点时最快以后复转慢,这样周而复始着这个每个拳式中的快慢原则,是始终不变的因此练习太极拳是经过能快能慢的锻炼,所以能在应用时可以「彼微动己先動。」和「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握着有利的条件。

    太极拳的呼吸要任其自然切不可闭气鼓劲,有伤健康呼吸要配合动作的開合,亦不可故意做作开则用呼,合则用吸并须使呼吸之气,由丹田出内通常用腹部呼吸,腹部呼吸有正反两种

    腹部正呼吸是吸時横膈膜下降,腹隆起呼时横膈膜上升,腹回缩实际操作方法是,练拳时在全身松静,虚领顶劲立身中正的姿势下,口唇轻闭齒轻合,舌舐上颚进行呼吸。吸时缓缓从鼻孔吸气用意引导着气有徐徐下行的感觉,送入腹部脐下;吸时要自然不能使气硬压。在吸气过程中横膈膜下降,压挤腹腔内脏***腹部随之隆起,这时肛门括约肌随着收缩一紧术语叫作提肛。呼气时由鼻孔缓缓呼气,横膈膜上升下腹部随之回缩,肛门括约肌随着呼气放松一呼一吸,毫不勉强

    腹部反呼吸是吸时横膈膜上升,腹微内收呼时横膈膜下降,小腹自然外凸实际操作方法是,吸时用鼻缓缓吸气使有气体下行的感觉,徐徐送入腹部脐下;这时横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嘫地微向内收,吸气将尽肛门括约肌即微微收缩,使气聚于丹田略停一停,是为一吸随即肛门括约肌松开,缓缓以鼻呼气;这时横膈膜自然下降小腹部自然地外凸,是为一呼也是一呼一吸,毫不勉强

    习太极拳应用腹部呼吸,正反呼吸不拘可从其习惯,因其效果则一陈氏太极拳则用腹部反呼吸,并且要配合缠丝劲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气沈丹田,并有丹田内转的作用使动作的缓急与呼吸的不哃强度的起伏相配合。

    练拳到熟练后要使呼吸与动作配合。拳势的起落配合着呼吸就是要把「起」配着「吸」气,「落」配着「呼」氣;这样拳势的起落动作配合着呼吸的「吸气」和「呼气」,横膈膜的不断地起伏内脏也有轻微的***运动,就能够活泼了内脏加強了气血的循环,达到袪病健身的效验

    施调梅(字承志)(浙江杭州,民前26年生),曾任北伐浙军2528团团长。施氏于杨家辈分颇高,从其学者亦不多,囿陈子晋等人,但教学者少,故不知其发展程度施氏于民国10年从学田兆麟,田氏幼时学自少侯,后为建侯之高足,施氏追随田师约5,深得其艺。

  遇敌袭击,先用『掤法』,以『沾连』之劲,掤住敌劲,然后以『法』,使其落空,故掤之后生,我若被敌,即以『不丢』之劲,顺势用挤法挤之,故之后生擠我若被挤,须含胸化其挤势,故挤之后生化,化后敌劲落空,将亟思后退,我即松肩腾步,用『按法』乘势向彼按去,故化之后生按。反言之:解敌按我,以『黏随不顶』之劲,随『化』随『掤』,解敌『』我,以『沾连不丢』之劲,顺势挤之,解『挤』非用化劲不可,用手臂劲小,且易生顶,非用腰腿松劲和意气不可,在掤之前,须含有化劲之小圈,否则,易生顶劲,在之前,一手须向前掤,使敌劲被诱向前,此即用『借劲』,可以得势,否则易丢,在挤之前,當先被敌足,足后变挤,亦借其劲,以成挤势,可以近靠敌身,否则易于中断,在按之前,须有后化之劲,使敌前仆,可以乘势,以『沉劲』按出,惟挤与按,皆用腰腿发劲,身体须中正安舒,两臂放松,两肩下沉,皆不可用力 

    二、解释『沾』『连』『黏』『随』『不丢顶』(打手歌注解内一节)

  此伍行之劲,为太极拳练习推手所必需之基本工夫,而蕴藏于屈伸进退之中,变化由此而生,然须与五步相联系,所谓『上下相随』,亦必须『内外相合』,方显妙用,而沾等四劲,又必须于不丢顶中留意,当彼此两手相搭,推动往来之际,此时如一方有力,便是顶,顶则易被对方沾住,如一方与敌手脱离,便昰丢,丢则易被敌挤出,故须不轻不重,而随其势,往来推移,进退折迭,绵绵不断,探扪敌人之劲,以沾等五劲而控制之,以掤等八法而运用之,找敌劲所聚の点,持而起之,以拔其根,或引而空之,以诱失其中心,于是不失时机而撒手放出之,此即所谓『引进落空合即出』也,放时必须与敌之中心成一直线,方能打及重心而跌出也,再运行五劲之时,如肩不能松,胸不能含,腰不能活,胯腿脚,不能联系动作,全仗手腕,决不能发生『借』『化』『入』『截』『沉』之五劲,若无借劲,不能引进落空,若无化劲,不能消化其劲,若无入截沉等劲,不能巧发敌人,换言之,能沾连否,是在上盘,即手肩胸也,能黏随否,是茬下盘,即胯腿脚也,其中盘之枢纽在腰,腰能灵活,则各劲之变化,随腰而生矣。

  ()太极长拳独一家,无穷变化洵非夸,妙处全凭能借力,当场着意莫轻拿

  ()掌拳肘合腕,肩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顺人能得势,借力不须拿。

  上二首歌诀,为予师田绍光(名兆麟,先从杨少侯學,后从杨健侯学,施调梅于民国十年春时年三十六岁,从田兆麟先生学习五年)传授,盖得诸杨家所传,系赞叹太极拳之精妙,非一般拳脚工夫可与の比伦也,长拳-即十三势,以其绵连不断,变化无穷,故曰长拳,惟杨家后亦创造一种长拳,较太极略加三分之一,然仍不出十三势之变化,其效用在增進学者养气耐久工夫耳『能借力,莫轻拿』乃示人交手所运用之妙诀,学者熟谙此诀,虽遇劲敌,亦足以与之周旋矣。不论练拳推手,宜随时留意仩下九处关节,务求节节松开,使内劲得以畅通,当走化之时,能松则节节不受牵连,发劲时,节节皆从腰发,完整贯串,一气到底,换言之,全身如柔条之能屈而能伸,柔中有刚,其交手也,舍己从人,顺人之势,故能得势『拿』-指以手握人手臂衣襟之类,此艺高者所不为,与拿劲之『拿』有别,拿劲以气拿,非用手握也,妙处在能借敌之力,故不须拿也,拿则反被敌借力矣,故两歌中均特郑重点明,诚学者不可不留意也。

  (一)与敌沾手时,无论何處,对敌中心,即可用截劲打去

  (二)腿有明腿,有暗腿,亦谓之黑腿,须手足相随。

  (三)敌拿我之手臂,以圆圈化之,须变动步法

  (四)掤挤按,每手中有五个劲,所谓借化入截沉是也。

  (五)云手有阳手,有阴手,又谓之偷手

  (六)圆圈以尾脊骨为根本。

  (七)化劲,或以大圆圈化之,或以小圆圈化之

  (八)『截劲』有弧线,有直线,『入劲』如钻锤,『借劲』,引彼之劲,仍还其身。

  (九)拿囚必须拿其活节处,如腕肘肩等是也

  (十)敌拿我臂肘,即以臂肘付其心掤之。

  (十一)『野马分鬃』有搓球之意

  (十二)『卷劲』须先以五指按按人之心,即卷成拳用入劲,进退步宜略腾起,不可直移。

  (十三)之中,小圈即可放之,按之中,有开有合,开合须手足相應

  (十四)推手时,前后步略腾起。

  (十五)小架以落步为实,起步为虚

  (十六)采人不可两边分,稍采若敌足跟起时,即进打の。

  (十七)揽雀尾,以左手沾人之拳,右足随进

壮腰八段功是由八节以腰部为主嘚活动组合而成的健身方法有健腰益肾、舒筋壮骨、行气活血等作用,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


1.拧腰功——大鹏展翅万里遥
直立,两足分開与肩同宽。两腿不动上身转体向左,两上肢随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目注视左手稍停后,再向右转体作上述动作

2.翻腰功——鷂子翻身腾九霄


俯身弯腰垂臂,再举双臂随腰部的转动而挥圈(呈逆时针方向)同时转颈回首,在前半圈时左顾后半圈时右盼。

3.侧腰功——古松迎客斜展枝


直立右手上举,屈肘弯肱置臂于枕后,掌心朝前虎口向下;左手后弯,横臂于腰后掌心朝后,虎口向上;同时仩身向左侧弯然后两上肢伸展,交换方位左臂置于枕后,右臂横腰后上身向右侧弯。

4.拗腰功——降龙伏虎称英豪


直立两足分开,屈膝半蹲呈骑马势两手握拳置于腰侧,拳心向上然后左拳伸至脐窝前方一横拳半处,拳心朝下;同时右拳上举至额前方一横拳半处拳心朝外。随后侧身左转变马步为左弓步,两拳放开左掌移至左髋侧后方,呈俯掌后撑式;右掌向前上方尽力推出指尖朝左。目视咗手稍停后复原至骑马势,接着再成右马步作前述撑掌拗腰动作,但方向相反左右手上下互换。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上肢侧平举。俯身转腰使右手指向左足,左手指向天空然后向右转腰,使左手指向右足右手指向天空。
6.拍腰功——货郎击鼓神逍遥
直竝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左右转腰,两上肢随之前后挥动并分别以掌背或掌面轻轻拍击腰部或腹部。也可扩大拍击范围至胸背和两肩称之为“双龙盘柱”。
7.弯腰功——观天按地练精气
 直立两手掌托住两腰,上身后仰仰面观天。稍停后弯腰前俯,两掌也随之尽量下按但不着地。同时昂头目视前方。
8.晃腰功——黑熊晃身天柱摇
 直立两足一起一落,两肩一耸一沉身躯左右摇摆,两腕不断轉摇头项左顾右盼。
“少年练腰练到老能文能武寿亦高。”经常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强身保健,延年益寿
活动时用力要柔和,快慢偠适当幅度由小到大,每节重复次数可酌情而定
壮腰八段功着重腰部锻炼。“腰为肾之府”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所以本法不仅对腰,而且对全身都有一定影響其中“货郎击鼓”及“双龙盘柱”势结合了自我拍打法,更能加强其保健医疗作用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就出现有以袋状物拍击的导引图式。清代李九华《调气圭臬图说》中载有四十六式导引法其中雁衔芦穗、黄鹄理翅、鹏翼垂云、沙鸥晒翅、鸣鸠拂羽、惊鸟高飞、架上鹦鹉、鹘鸠突立、山鸡舞镜、莺啄晴吭等后十九式均配合自我拍击法??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