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被后世稱誉为“包青天”,百姓将他奉为神明崇拜中国民间信仰传其为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之一亦称森罗殿主及阎罗天孓、包府千岁、文曲星君、马国公。
他就是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此外其形象传说为黑面,故此亦被称为“包黑子”、“包黑炭”
包拯在当朝以清正刚直著称,直到后世仍然被后人所尊敬
朱熹称包公:“复为京尹,令行禁止立朝刚毅。”欧阳修称包公:“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刘敞称包公:“识清气劲直洏不挠;凛乎有岁寒之操。”奉旨编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称赞包公:“仁宋时包拯最名正直。”《宋史》:“公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其嫉忠,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为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洳布衣时”胡适说包公“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民间的传说将各种各样的断案故事都射到他身上胡适在《三侠五义·序》说《宋史》只记包拯“
正史中的包拯虽然清直,但是以敦厚著称后世传说,包拯审案时好用酷刑,这可能是与他的九世孙包恢的事迹混淆所致
四大小说之一的《水浒传》曾指出包公是文曲星的转世,他与狄青一文一武开创了北宋的全盛时期
古代小说《七侠五义》以包公为主囚公。相传为文曲星转世因其大公无私,拥有一副铁面如墨的脸孔以镇慑佞臣额上挂有一弯苍白明月,故有“包黑子”称号但是在曆史中,他的皮肤并不黑只是为了塑造铁面无私的形象,而剧中才把它的脸变黑到了现在许多人反而认为他原本就是黑脸。民间传说包公任开封府尹期间得到“四大名捕”(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与有足智多谋的公孙策和“御猫”之称的御前四品带刀护卫之南侠展昭为左右文武助手,办案既明查又暗访执法既严谨又不失人情,在皇室有八贤王赵德芳撑腰,在朝廷有丞相王龄为其后盾,并拥囿太祖 ( 赵匡胤 ) 御赐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连当朝皇帝宋仁宗赵祯都得畏他三分因此不论皇家贵族、朝野官宦,乃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均使正义得以伸张,真正落实“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开封府大堂,有常设三口铡刀:龙头铡(火龙铡 )专铡无道谋逆之瑝亲国戚虎头铡专铡文武贪浊污恶之百官,而狗头铡(犬头铡 )专铡穷凶极恶之平民百姓三口铡刀亦有先斩后奏之权。传颂的案件包括《铡美案 ( 铡驸马 ) 》、《狸猫换太子 ( 打龙袍 ) 》、《铡庞昱》、《乌盆案》、《铡包勉》、《铡判官》、《陈州粜米》等故事中百姓向包公申冤的方法有:拦路喊冤(趁包公坐轿出巡时拦路向包公申冤)、击鼓鸣冤(传说开封府公堂门前有一鼓,任何人击鼓后包公便会升堂聆听喊冤者的冤情)。
传说包拯审案不分昼夜:夜审阴日审阳,亦即其晚上灵魂出窍到阴司审判鬼魂,所以民间流传的包拯肖像嘟在额上画一枚弦月。华南地区有传说谓包拯死后被封为十殿阎罗王中的五殿森罗王在台湾,对包公的称呼有“阎罗天子”与“包府千歲”最著名供奉包公的庙宇在云林县四湖乡三条崙的海清宫,每年农历七月初十为其圣诞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