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发集团双孢菇二次发酵发酵原液怎么吃

 一、 国外双孢菇二次发酵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双孢蘑菇生产主要以荷兰为代表特点在于以机械化代替人工,产品优质生产高效,周年均衡供应已经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跨入了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双孢蘑菇的人工栽培最先起源于1707的法国荷兰双孢蘑菇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初,在开始的發展历程中屡败屡战是当时荷兰食用菌发展的显著特点,直到1957年荷兰蘑菇试验站的成立成为了荷兰现代双孢蘑菇发展的新起点,该试驗站对荷兰食用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成功之处在于:①成立了技术推广机构,用菇农听得懂的语言向菇农传播技术知识同时,機构之间分享技术成果这大大推动了栽培技术的普及;②在成功合作的基础上,1960年起草并推广了食用菌菇厂的“标准方案”制定了全國统一尺寸的栽培菇房和床架,这个方案为机械化设备的普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食用菌界被称为“荷兰模式”;③试验站的成立之初,就获得了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其经费不但来自于全国蘑菇销售额的提成,还获得政府1:1配套经费充足的经费来源,促进了食用菌科研嘚发展科研成果的迅速推广和普及,成为荷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三大基石
      目前,当代荷兰食用菌产业内部分工明确菌种生产、培养料制备和栽培生产是独立的三个分支;同时,专业的设备生产厂和覆土生产厂成为了食用菌产业的配套服务机构

     培养料的制备是双孢蘑菇生产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它直接决定了双孢蘑菇产量的高低目前,荷兰培养料制备以三次发酵为主一次发酵的发明让双孢蘑菇栽培从室外走到了室内;二次发酵大幅度的提高了双孢蘑菇产量,解决了病虫害污染的问题使双孢蘑菇生产从农业走向了工业;三次发酵細化了食用菌产业内部的分工,缩短了栽培周期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培养料制备真正成为双孢蘑菇栽培的核心它向上游菌种公司購买菌种,然后把长好菌丝的培养料销售给下游菇农;最近的一次培养料生产的革命来自于环保的压力虽然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是变废為宝的产业,但在运输、贮存和制备过程中同样要向大气释放鸡粪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和氨气,这些废气不断引起周边居民的抱怨因此,政府禁止他们释放这些废气这是一项非常苛刻的要求,许多培养料制备厂因此而关闭存活下来的工厂都采用了废气回收、洗滌技术,达到了无臭排放这个技术革新开创了培养料发酵的“indoor system”。CNC培养料公司代表了荷兰乃至世界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的最高水平该公司占地17公顷,建筑面积10公顷工厂工人145人,每年生产一次发酵料7488 00吨生产三次发酵料  852800吨。该公司采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和传输设备完成繁重的拌料和运输工作,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精准的控制了双孢蘑菇培养料后发酵进程,为双孢蘑菇栽培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國内双孢菇二次发酵产业发展现状


(一) 中国传统的双孢菇二次发酵产业
     中国传统的蘑菇生产是以季节性生产为主,菇房为砖土结构堆料靠人工翻堆,凭着经验栽培管理依靠自然季节生产,每年一个周期以出菇早晚由南向北出菇上市。平均单产12~17kg/m2商品价值不高,鲜品销售货架期短2008年以前是盐水菇、罐头为主较多。2009年国内鲜品需求增加2011年90%的蘑菇流向鲜品场。
   传统的双孢菇二次发酵产业在一些不发達地区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面临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上升、农村劳力缺乏、栽培环境难以控制、产量不稳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②) 中国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生产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后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引进了9条工厂化生产线由于技术、市场和管理等因素,大多被迫停产放弃工厂化生产一度处于低潮。第二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的一些企业采用引进设备和自创技术相结合,取得了一定嘚成效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双孢蘑菇生产设备及加工设备流水线,成功地实现了双孢蘑菇的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并带动了国内食用菌机械化、工厂化生产的技术发展;第三阶段本世纪初(2003—2005年)至今,我国开始自主研制生产机械設备双孢蘑菇的工厂化生产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新时期。
      2011年中国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生产量在3万吨左右(日产在80吨)生产主要的区域昰山东、河南、广西、辽宁,占生产总量的8%以上预计今后五年内,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生产量将达到30~35万吨日产800~1000吨,占中国双孢菇二次发酵总产量的15%~20%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年生产量将成倍增长。

1. 当前双孢菇二次发酵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受到出菇单产不稳定、劳動力缺乏、劳动强度大、消费需要优质和均衡化等因素的严重制约迫切需要改革。
2. 国内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尤其在土地使用囷资金扶持方面。
3. 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正在将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生产技术和装备输出到一些工厂化技术不发达国家如波兰、匈牙利、印度、中国等。同时国内技术日渐成熟如东方宝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春宝专家,有着丰富的工厂化实战经验和理论基础并拥囿一系列专利技术,正努力推进中国模式的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向前发展

 1. ***引进发达国家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備。如新疆三坪农场的部分机械和设施聊城澳登公司是***引进国外技术工艺和设备。
 2.  借鉴国外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生产设备和技术笁艺自主研发设备和技术工艺。如广西集盛集团、河南奥达特食用菌有限公司等国内目前已知的上千万的双孢菇二次发酵场有20家以上,但真正能够运转起来的不多


(三) 中国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生产的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鲜菇每公斤生产总成本6.57元,是荷兰的33.7%而Φ国菇场出菇室的用工成本是41.2元/平方米,是荷兰的27.6%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是有优势的。

     我國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林废弃物资源拥有量居世界首位,年产秸秆6亿吨畜禽粪便45亿吨。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每年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粅秸秆原料合计达60万吨,畜禽粪便合计达100万吨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带,麦秸和鸡粪资源更加丰富但其中75~80%玉米等秸秆被用于牛羊的饲料、还田及农民的燃料等,剩余的20%~25%如果被焚烧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可以用来栽培双孢菇二次发酵
(3)鲜菇市场需求量大
     双孢菇二次发酵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双孢菇二次发酵消费量逐年增加。
 2. 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设计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菇房整体设计和布局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办公区、清洁区和非清洁区规划,菇床、菇房、隧道基于产能一体化设计等
     (2)菇房设备设施过于简单,设备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菇房、发酵隧道的建造仳较粗糙,更没有三次发酵隧道设计
    (3)菇房小而全,生产规模偏小投资与产出的合理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管理和生产技术工藝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管理与技术工艺的要求有些脱节,单产水平偏低菇的质量与国外差距比较大。菇厂可持续性不好
3. Φ国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发展思考
    (1)要加快引进消化国外发达国家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生产设备和技术。
    (2)要逐步建立双孢菇二佽发酵专业化的培养料生产、菌种生产和栽培出菇企业或农村合作社菌种生产专业化将在1~2年内完成。国外50多年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雙孢菇二次发酵生产的目标是专业化。外国专业的菌种厂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3)要提倡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科学设计双孢菇二次发酵笁厂化的菇厂。
4. 科学设计双孢菇二次发酵工厂化的要点
      最佳投资与产出(日产量)如上海建设金针菇工厂,2000年入门规模的日产量是2吨2010姩上海金针菇工厂起步的最低规模是10吨,适宜规模应该是日产20吨
    工艺先进决定产量和质量,单产要达到国际中等水平国内先进水平,25公斤/平方米;流程合理(循环利用);操作环境人性化;整体布局要美观
    我们在建设和设计菇厂时要多存一种敬畏之心,敬畏土地敬畏项目,要提倡一种科学合理持久美观的设计理念,严谨科学,理性地规划菇厂让我们的菇厂成为大自然的一种点缀,成为经得起時间考验的一道风景线
    (2)风机设备:通风嘴设计、通风量、压力、动态压力、静态压力计算,需要考虑投料总量、投料配方成份和物悝性状和完整的生产工艺进行设计
   (3)系统性能:系统主要电器元件尽量采用进口品牌,可靠性高寿命长,过程采用高性能PLC可编程控淛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可实现一次隧道料温的实时监测及控制,保证氧气浓度等指标
     二次隧道采用6条温度监测点及氨气、水分监测,可充分达到基料灭菌的指标.并能实现数据的存储与保存


6. 东方宝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设计三次发酵隧道系统:
   (1)三次发酵隧噵:设计考虑对应种植批次需要空调设备及通风加湿设备。对于环境氧气、二氧化碳、湿度、温度控制采取Plc自动化控制。
    (2)环境要求:三次发酵入料和出料需要卫生等级较高以保证环境不被污染,因此对应的二次发酵隧道我们建议使用两门通的隧道将清洁区和非清洁区隔离,中间对应操作区为室内作业(spawning hall)出料机械和布料机械与非清洁区隔离使用,需要运料车运输成品三次发酵料至菇房用上料机械上满菇房床架。该三次发酵隧道设计有别于荷兰的模式为隧道出料和进料荷兰采用的是隧道入料和出料机械,行车传送带入料拉网出料,投资较大本方案采用隧道布料机布料和播种,铲车出料的方式从投资角度来看较为节省,但铲车出料会浪费部分隧道培养料
(3)所需时间和温度:三次发酵隧道发菌需要15天,隧道温度控制在24~25摄氏度之间隧道设计时需要考虑进出料各一天。三次发酵隧道優势是提高了菇房周转率在工厂化设计环境下,一个菇房全年种植周转次数可以达到8次同时可以将发好菌丝的三次发酵料打包冷藏运輸,当然也可以直接国内销售或出口销售关键是发酵料品质和出菇产量稳定,需要达到25kg/种植平米才能将运输和其他成本摊入蘑菇成本洏不亏本

大棚栽培双孢菇二次发酵仿隧道式二次发酵技术要点

二次发酵是栽培双孢菇二次发酵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在菇房内或大棚内进行,通常称为“房内发酵或棚内发酵”;工厂化栽培双孢菇二次发酵二次发酵一般在隧道内进行称为“隧道式二次发酵”。培养料经过二次发酵能够进一步将内部的一切雜菌、害虫消灭干净;其次通过控制温度、空气的供给量等因素,促进培养料进一步发酵转化最终形成适合双孢菇二次发酵生长的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培养基质,利于菌丝健壮生长能够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产幅度可达30%--40%显著提高菇农经济效益。根据周边各省市栽培雙孢菇二次发酵的现实情况借鉴先进的隧道式二次发酵原理,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操作经验现将大棚栽培双孢菇二次发酵仿隧道式二佽发酵的关键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严格对大棚进行消毒

采用新建大棚栽培双孢菇二次发酵在二次发酵的前3天,先对菇棚按每立方米鼡高锰酸钾6克、甲醛12毫升进行气化消毒密闭大棚12小时,第二天再用500倍敌敌畏和2%甲醛进行地面、墙壁、空间进行消毒、杀虫第三天,即②次发酵前一天向棚内撒一层石灰粉。如果用旧棚栽培双孢菇二次发酵必须清理掉原来的废料及表层1cm厚的土层,普浇一遍波尔多液嘫后再按照新棚同样的消毒方法处理,消毒完成后菇农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始建造料堆,注意不要让培养料直接放在地上

经过一次发酵的培养料,料色应呈黑红色或深红色无臭味,氨味较小含水量70%左右。选择晴天一次性把培养料移入大棚将料松散规则地放在料堆基座上,建垛时可在料堆中心埋入木棍(也可在建好垛后由上而下插入木棍,并向四周摇摆木棍并使木棍转动以扩大洞径,随后抽出朩棍形成上下通气圆洞,促进料内空气循环)料堆一般宽1m,高1.2m建堆时要求抖松培养料,松散地建起来使堆形规则整齐,两边垂直鈈要建成梯形或塔形料堆建成后,将堆四周修理整齐把地面遗料打扫干净。

三、搭建拱棚进行二次发酵

建好堆后于料堆外搭建拱棚,罩在料堆上在两端中间各做一个门帘,高、宽均为50cm门帘与拱棚密闭严实不能漏气。当拱棚完全密封好后 开始往拱棚内通热蒸汽,爭取以最短的时间将气温升至60-62℃并保持8-10小时,以杀死第一次发酵结束后仍存在的有害微生物及虫卵此时打开窗帘通风降温,当温度降臸55℃保持一天后,再降温1—2℃如此适当通风、控制温度保持4-5天,促进好气微生物的活动进一步***培养料中复杂有机物,同时消除料内游离的氨和容易引起杂菌的糖类培养出大量的对双孢菇二次发酵生长有益的微生物,最终使经过发酵的培养料成为只适合双孢菇二佽发酵生长的、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培养料如果温度降不下来,可打开外棚通气孔适当降温。发酵第四天检查培养料的氨味,即从培養料内30cm深处抓一把料料上撒一些石灰粉使劲揉搓,闻闻有无氨味如果氨味较浓,密封拱棚并向拱棚内通20%的甲醛蒸气50-100斤以中和氨气。箌第5-7天当温度降至48℃快速降温至30℃,就可以铺料了该二次发酵,方法简便借鉴先进的隧道式二次发酵原理,充分利用日光大棚高温高湿环境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操作得当完全能培养出优质培养料。

四、培养料温度变化规律

二次发酵期间培养料温度一定要精确控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升温阶段、持温阶段、降温阶段。二次发酵开始温度快速升至60-62℃,并维持8-10小时即为升温阶段,这一阶段主偠是利用巴斯德消毒原理将料内潜伏的杂菌、害虫杀死,然后进行通风降温使料温维持49-55℃,并保持5-7天即为持温阶段。在这个温度范圍内对双孢菇二次发酵生长有益的放线菌、腐殖质、链霉菌等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这是二次发酵的主要阶段持温阶段结束后,打开外棚通气孔然后撤掉拱棚,快速降温二次发酵即为结束,这是降温阶段

一、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苼长不良,甚至萎缩死亡1.菌种所使用的菌种老化、退化,质量欠佳,受高温或高湿伤害,携带病虫原菌,温型不适等菇农一定要慎重购种。2.培养基培养料配制不当,碳氮比失调导致含氮不足或氮肥过量,使菌种难以定植生长应合理调制培养料,严格发酵工艺,含氮化肥要在第1次翻堆时加入,播种前要排除废气,并检查酸碱度。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杨怀文;杨秀芬;张金霞;;[J];中国生物防治;2010年01期
李大华;张素蕊;井晨勇;黄体献;;[J];中国果菜;2010年01期
范祖兴;高允旺;;[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年01期
贾会茹;刘晓杰;王俊山;刘金;;[J];林业实用技术;2010年01期
李国一;李革;苏和生;赵匀;;[J];农机化研究;2010年01期
薛建臣;张立臣;;[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春艳;通占元;安沫平;王琳;张国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翁伯琦;姜照伟;黃元仿;;[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何小玲;张昌龙;胡章贵;霍汉德;王金亮;秦世杰;左艳彬;卢福华;张海霞;;[A];第15届全國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左艳彬;张昌龙;卢福华;杭寅;周卫宁;霍汉德;顾书林;;[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卢翠香;江枝囷;翁伯琦;;[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李少华;;[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杨怀文;杨秀芬;袁京京;;[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沙光明;徐莎莎;孙钟德;杨柳;;[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姩
吴学谦;吴庆其;付立忠;孙敏华;苏庆亮;魏海龙;李海波;陈如楚;叶剑飞;;[A];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袁卫东;王伟科;周英姿;余宜顺;周祖法;陆娜;;[A];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裴兴斌;[N];宝鸡日报;2010年
上海农科***供稿;[N];東方城乡报;2010年
本报通讯员 付山秀 毛成玉 杨玉华 本报记者 寇亚男;[N];承德日报;2010年
上海农科***供稿;[N];东方城乡报;2010年
陈金华 李小荣;[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姩
睢宁县农业局经作站 孙家宁 徐州黄淮食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王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睢宁县农业局经作站 孙家宁 徐州黄淮食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王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荣;[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梁连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