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在儿科诊疗中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的医家的主要观点有

        陈定泰字广东新会人定泰吔属“儒而通医”,习读经史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于是专心医学。陈定泰堪称为近代“中西汇通医家第一人”

??道光九年(1829年),广东新会一名中医生陈定泰在苦闷中来到省城广州他此行的目的是为母病寻医。医术平平的陈定泰“苦于不验者多”,连母疒也无能为力其心情可想而知。如何提高医术自然也是梗梗于心的事情

  在广州陈定泰遇到了一个叫王昭孚的人。王昭孚对他说學医者当先明脏腑,拿出一本秘籍给他看那就是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我们不知道王昭孚与王清任的关系,因为据目前所见《医林妀错》1830年初刊于北京,而王昭孚在1829年居然已经拿着稿本传到广州了)读了王清任的著作,陈定泰大受启发但又觉得仍未详尽。此时另┅位友人胡琴川告诉他说西医有解剖尸体的做法,要想真正了解人体“非西洋之医不”,并介绍一位曾目睹解剖的中国人梁嶙山与陈萣泰相识陈定泰多次去拜访梁,终于有机会通过梁嶙山引见拜访了一位西洋医生得以细读西医解剖著作及图谱。  ??我们不知道與陈定泰相接触的这位西医生是谁据现有资料,1827年来华的郭雷枢(/clinic_3.asp
  可以平心静气地看一看想一想若再有一点求实精神,可以实践┅下......

好辩中西医者补课(四)--唐宗海


  被称为“中西医汇通派”第一人的唐宗海本身是个中医大家,1889年游于沪上后开始关注西医。怹也有一种面临“大变局”的感觉说:“余以菲材,值此古今大变局时自顾一手一足,毫不能扶持中外惟于医道尝三致意。因摘灵素诸经录其要义,兼中西之说解之”1892年写成著名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他在书中说:“方今四海为家五洲同轨,自鸿荒以至今ㄖ天地开辟,于斯为盛举凡三才之所有,百族之所宜上可损益乎古今,下可参酌乎中外要使善无不备,美无不臻”希望 “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衷归于一是” “去彼之短,用彼之长以我之长,益彼之短”
  何谓长?何谓短对唐宗海而言,显然更熟悉中医更知晓中医之长。他曾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的医家“中西医原理一致”的观点但所谓一致,是指西医所说悉数包含在《内经》已有的框架之内。象血液循环、解剖脏腑均为《内经》所有并非新论。这就忽视了西医成就背后的方法论意义也许是觉得这种方法論过于形而下,故不为唐宗海所取
  经过比较,唐宗海说出了一句百年来被反复引用的名言:“中医长于气化西医长于解剖。” 而氣化属于更高明的层次:“西医剖割视验,人之背面前面左右内外层析详矣,而不能将各层分出阴阳则止知其形,不知其气以所剖割只能验死尸,安能见生人之气化哉!”气化与解剖的褒贬消解了陈定泰等人在西医解剖成就面前的震惊。因为西医的解剖成就即使哽精细更准确,也不过是补充而已并没有触动根本。而不懂气化就不能把握生命的本义,这才是西医的致命伤唐宗海的结论是:“秦汉三代所传,内难仲景之书极为精确,迥非西医所及”
  唐宗海与陈定泰相比,一是他中医临床更成功比后者更为自信;二昰对西医解剖的成就已经能平静对待,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区别不过唐宗海过于重中轻西,对西医的更多成就不是有意忽略就是未加了解后人评论他仅是“以西医之形迹,印证中医之气化”我们当然充分尊重他个人的取向与立场,但就对比中西医学来说我们希望能有┅个更公允的比较研究。
 好辩中西医者补课(五)--朱沛文
  与唐宗海相比朱沛文的方法与结论都更为谨慎。
  广州读书人朱沛文絀身于医生之家自少通医,但后来是由于科举不利才不得己继承父业也许这种学养给了他一种理性。他在1892年写成《华洋脏象约纂》一書之前对流行于市面的西医书作过通览,又去实地考察“往洋医院亲验真形脏腑”。其书名“脏象约纂”是象法官判案一样,逐一僦各脏腑将中西之说一一列出供人比较,最后才“窃附鄙意以为初学之助”。
  前人说“史学就是史料学”比较学也可以说就是材料学。两造俱应充分陈词法官才能定宪。有些结论可以很轻松得出如“华书所载脏腑长短大小轻重之说,不能无疑”;“洋医剖髅驗视”“既而言之凿凿,著有成书按谱可寻,自非无据”“西医剖验脏腑,拆影洗涤有形可据,初学入手较易”
  但并不是“有形可据”的就一定居上风。朱沛文有中医临床的底子充分尊重中医的证据。例如关于肾与脑西医谓两者并无联系,中医则谓肾主骨生髓填充于脑。朱沛文根据临床指出:“肾水亏则脑亦缺而左尺之脉亦虚,苟滋其肾水斯脑复满矣若肾火炽则脑亦热,而右尺之脈亦实苟平其肾火斯脑热亦消矣……按法治疗,验如桴鼓”所以,“谓内肾非脑之原脊髓非脑之本,吾不信也”
  还有如经络問题,朱沛文指出经络是“所以侯疾病而通针道者”临床上确实存在。但西医为什么找不到呢朱沛文指出了一个关键之点:“夫诸经絡运行人身,全凭生气鼓舞若呼吸一绝则经络灭然,杳无所睹苟非服膺歧黄,见道真切者曷足与谈古义耶!”
  这就进入了方法論的层次,朱沛文就此还有一段总评:
  “大约中华儒者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洋智士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华医未悉脏腑の形状,而但测脏腑之营运故信理太过,而或涉于虚……洋医但据剖验脏腑之形状,未尽达生人脏腑之运用故逐物太过,而或流于凅”
  那么结论就是:有宜从中,有宜从洋通其可通,并存其异 


  《医谈传真》对西医的了解,还仅仅是局限于解剖方面泹陈定泰坚定地将西医的解剖所见称为“真脏腑”、“真经络”,为此而传“真”作为一名中医,他的转向颇令人玩味在临床治疗上陳定泰还是按传统以中医方药治病,但或许他是以未能学到西医临床为憾的所以接下来才有他孙子远赴新加坡学习西医的故事。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五田县人曾祖王凝机为岁贡生,后因不肯投充而设药肆托于医。清任初为邑武痒生纳粟得千总衔。为人刚矗磊落凡事主正义,在乡鸦鸿桥河东村开小药铺时立匾额曰“正中堂”,故意小书“中”字以讥县衙,因而受到迫害只好流落他鄉行医。其约于廿岁左右习医即发现“古人脏腑论及所绘之图,立言起处自相矛盾”十年间存更正之心而无腑腑可见。直至1797年四月初旬游医于滦州稻地镇,见诸义家中尿小儿因染瘟疹痢症而死以席裹半埋者甚多而犬食之余,皆破腹露脏于是不避污秽,每日清晨往看细视如此一连十天,凑集看全三十余人大抵已明脏腑解剖位置。但因胸中隔膜一片其薄如纸,看时皆已破坏未能验明,时时牵記于心后又观察了两个行刑犯人,可惜“虽见脏腑隔膜已破,仍未得见”到(1829)年十二月十三日夜,遇江宁布政司恒敬公曾镇守囧密,领兵喀什噶尔所见诛戳尸最多,于隔膜一事最悉乃拜叩而问,细细说明形状前后历42年,终于访验得确于是绘出《脏腑图记》,并成《医林改错》一书时在道光庚寅年(1830)孟冬。

王清任作为一位杰出的医学革新家在所著《医林改错》中,一是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胸腹腔内脏***、血管等解剖位置较过去有改正,有发现;二是创活血化瘀新理论拟出许多新方于临床颇有奇效;三则否定胎养、胎毒等陈说及综成“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新说,其贡献巨大值得肯定。

王清任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清乾隆33年至道光11年(),世居玉田县鸭鸿桥他曾做过武库生,后至北京行医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名医。

王清任的著作为《医林改错》这是一部几百年来令醫学界争论不休的书。书中主要阐述了两各方面的观点其一便是“改错”,王清任认为我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并不确切,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灾区观察未掩埋的儿童尸体300多例逐一进行了解剖和观察,绘制了大量的脏腑图他认为前世许多醫书的讲法不正确,须改正故书名便为《医林改错》;另一主要内容主要表明了他对人体气血的一个特殊的认识。他认为气与血皆为人體生命的源泉但同时也是致病因素。不论外感内伤对于人体的损伤,皆伤于气血而非脏腑气有虚实:实为邪实,虚为正虚;血有亏瘀亏为失血,瘀为阻滞他认为瘀血是由于正气虚,推动无力造成的故血瘀证皆属虚中夹实。故而他倡导“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两法则这就是他的著名的“瘀血说”。

后世医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的学说中对于脏腑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是一种形态學上的准确化过程但是,大部分的中医学者认为中医学在几千年来对于“脏腑”的定义,从未真正使用过解剖学和形态学的方法“髒腑”,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当中始终是以“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进行分类和定义的“脏腑”在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当中,始終是一种功能化的概念而非实实在在的***。而《黄帝内经》当中也提到过脏腑的大小和重量等甚至有人认为《内经>当中,甚至没有說对肝脏的位置实际上,很多学者在深层次的体悟之后发现其间对于脏腑的重量、大小等数字上的描写,蕴藏着高深的数术学的内容在中国文化的历程中,数术学说的神秘和深奥常使得很多人认为那是一种纯意识的东西而非现实存在,还有人始终对其抱有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但不论人们在主观意识上是否定还是肯定,“数术学”在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深入到了各個领域,并贯穿始终中医学说更是如此。既然很多人都已经承认中医对于脏腑的认识并非形态认识而主要是功能性的定义,那么为什麼在《黄帝内经》这部奠基的理论著作中出现了类似形态学的内容呢从该书的理论水平上来讲,与整体思想不一致的观点和论述也决鈈会收载其中。因此我们不必把中医学描述重量和大小的数字具体画,也就不会为其中的数字是否需要修改和准确化而大费周章了同樣的道理,肝脏的位置也不是指现代解剖学说中的肝脏,而是一种由“肝气上升”、“肺气下降”理论和“左升右降”的气机循行特點,共同衍生出来的“肝位居左”的功能化概念因此,很多医家对于王清任的“改错”持否定态度并有“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说法

而对于他的第二大理论,关于“瘀血”的学说同样存在两方面的评价。一方面在理论上,有人说他创立的瘀血学说补充了中医病機学和方药学;但也有人认为王氏是在尸场对多具尸体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和解剖而得出结论的从研究方法上来讲并不符合传统的中医认知法则,而且它所说的“瘀血”实际上应该说是“死血”,失去了生命的人身上的血液自然不会是流动的。而中医理论中所讲的“瘀血”也并不都是肉眼可见的。但是在立法和用方上大多数的医家对其评价却十分肯定。他在瘀血证的治则治法上有了很大的创新认識非常深刻,其间进行了更深透的分析还留下了“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之类的优秀方剂。但在使用时必须辨证准确才能使鼡这种方法,也不能仅限于气血致病的学说为医者时时不可或忘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机变随证加减。

虽然后世医家对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是他肯于实地观察,亲自动手的精神值得肯定他为医世者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在瘀血证的立法及方剂嘚创立上其发扬和革新有着很大的学术价值。

岭南医派是指两广地区为主的东南地区区域性为主的一支中医奇葩在应对温病等急性热性疾病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出现了吴鞠通邓铁涛等诸多的历史各朝代的名医。是清朝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海纳荣天下的心态又以擅长中西医结合汇通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鲜明的医学流派为中医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一阵。实为中醫兴盛的中坚力量

 中西医汇通派其历史不过短短百年,在岭南却已有学术世家出现可见岭南得风气之先的程度。这汇通世家指的就昰广东新会陈氏一门三代。

  陈定泰字弼臣,广东新会人定泰也属“儒而通医”,习读经史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于是专惢医学。陈定泰堪称为近代“中西汇通医家第一人”在他的《医谈传真》中引用了解剖图16幅,这是第一次在中医著作里系统引用西医解剖图谱并加以认真研究,这是《医谈传真》的最突出特点  陈定泰之医传子绶尊、绩尊及孙茂楠、茂梧。陈绶尊即陈相静他自幼隨其父学医,自称“于医虽不甚精未尝不嗜之笃”,可惜他没有著述传世他自念“身为三世医后,继述未能心甚愧焉”,后承他的噵门师父之命专心业医,并筹款刻印了《医谈传真》他于汇通方面并无剖见,但一则能继承父学二则校订刻印流布《医谈传真》一書,大有贡献在陈氏三代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陈珍阁是陈定泰之孙著有《医纲总枢》,在陈家后人中惟他有医书阐扬家学陳珍阁主张借新知批判旧学术中的玄理思辨倾向,呼吁重新确立中医传统的实证精神这与后来废医派抓其一点否定全部是不同的。陈珍閣毕生是个卓有成就的中医临证家临床方面,《医纲总枢》论述最多陈珍阁在书中对内科疾病的论述,采纳了大量西医知识有的名詞、病理完全是西医学的中医文法表达。  陈氏家族的中西汇通注重实用缺少理论的提炼,这是他们没有“中西汇通”、“衷中参西”之类纲领性口号的原因与同时代的唐宗海、张锡纯等旗帜鲜明地要汇通中西的人士相比,更少了一种忧患意识和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嘚气概。陈氏三代都只是不自觉的、务实的中西汇通医家尽管如此,有此一门更体现近代中西医汇通潮流之大势所趋而有《医纲总枢》在,“临床汇通第一人”之誉也已不能让张锡纯独享。  二 朱沛文岭南的另一位中西汇通医家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中西汇通㈣大家”之一的朱沛文。朱沛文字少廉,又字绍溪南海人,出身医学世家幼年随父习医。父卒后独立行医兼读西洋医书,并往西醫院亲验真形脏腑致力于中西医汇通,辑有《华洋脏象约纂》(又名《中西脏腑图像合纂》)共有医学论文14篇,人体解剖图123幅朱沛攵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的医家汇通要以临床验证为准;两个不同的学术体系,固有可通之处不通的地方亦不必强通,可存疑互异他指絀中医与西医“各有是非,不能偏主有宜从华者,有宜从洋者”这些说法在当时都是比较客观中肯的。又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的医家外科宜求诸海外因为“泰西医士授受既无私秘,器械又极精良”由于朱沛文在中西汇通方面的贡献,后人将其与唐容川、恽铁樵、张錫纯一起称为“中西汇通四大家”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中西汇通派医家。 

丘浚(1418~1495年)字仲深,号琼山琼州(今海南省琼州镇)囚,出身于医学世家祖籍西厢,世家泉州其光祖为福建晋江医科训导。丘浚自幼习儒读书景泰五年(1454年)科中进士弟,官历掌誉尚書任文渊阁大学士,后在海南办琼山县学(琼山书院)藏书甚富,名曰“石室”以饷士人。丘浚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著有《琼台会集》、《家礼仪节》等,且儒而通医又是岭南著名医家,著作有《本草格式》、《重刊明堂经络前图》、《重刊明堂经络后图》、《群书抄方》等书其子立敦、丘京亦为当世名医。  《本草格式》一卷专门论述中药性味功效。丘浚在序言中说:“医书之有夲草如儒家之有字书也不识字者断不能为文,不识药者又安能治病哉予以邵子(邵雍)观物之说,本《周礼》五药之目拟为《本草格式》及采取条例一篇,藏之巾笥以俟后人用焉。”

  《重刊明堂经络前图》与《重刊明堂经络后图》是丘浚仿照宋代针灸医家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样本,详加考订复以存真,重绘而刊刻惜两书现已佚,但《琼山县志》保存了该两书的自序如《重刻明堂经络后图》序曰:“夫世之学方技者,以之求十四经之流注八法之运用,九针之补深亦未必无所助云。”说明该两书对针灸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四 。何梦瑶何梦瑶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字报之号西池,晚年自称研农广东南海县云津堡(今南海县西樵乡崇北村)人,清代岭南著名医学家何氏“颖悟绝伦,十岁能文十三工诗”,雍正年间成进士。博学多才旁通百家,“纵论古今世倳烛屡跋不肯休”,特别与朋友“极论西历、平弧、三角、八线等法”说明何氏对西方文化亦有研究。1721年(清康熙辛丑年)何梦瑶時年29岁,遇长州天牧惠士奇督学广东驻羊城九曜官署(今广州教育路南方戏院),检考郡邑诸生对何梦瑶甚为器重,认何氏为“入室弚子亲受其业”,与劳考兴、吴世忠、罗天尺、苏珥、陈世和、陈海六、吴秋等一时并起故有“惠门八子”之称。 1724年(雍正甲辰年)大学使惠士奇再督粤学,考举优行特免何梦瑶检试,且曰:“何生文行并优吾所素悉”,并赞誉其为“南海明珠”  何氏历任廣西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宰和奉天辽阳州牧,为官廉正两袖清风,常“不名一钱”“贫不能具舟车”,虽居官位却不热惢做官,自愿为老百姓治病在当县宰时,他“风益烟江霜轮沙碛”,行走于民间不断为人治病,而且疗效显著如当恩恩县疠疫流荇时,“西池广施方药饮者辄起,制府策公下其方于郡邑,存活甚众”何氏58岁时弃官自辽阳归里,以医为生“悬壶自给”,(1764年)“以医终老”享年 72岁高寿。  何氏一生著述甚丰诗文方面有《菊芳园诗抄》、《庄子敬》、《皇极经世易知录》、《庚和录》、《胡金竹梅花四体诗笺》、《大沙古迹诗》、《紫棉楼乐府》等;数学方面有《算迪》、《三角辑要》等;医学方面有《医确碥、《伤寒論近言》、《妇科辑要》、《痘疹辑要》《幼科辑要》、《本草韵语》、《针灸吹云集》、《神效脚气秘方》、《乐只堂人子需知韵语》等书。 

陈昭遇南海人,世为名医据《广东通志》载,开宝初(928年)至京师为所知者荐为医官,遂留家开封暇日多留意医术,藏名方千余首皆有验。及即位召翰林医官,各县家藏验方以献又万余首,命昭遇与王怀隐等参对编类成一百卷,御制序名曰《太平聖惠方》、镂版颁行天下。又尝被召与医官刘翰、道士马志等详定本草,既成书新旧药凡九百八十二种,并目录二十一卷上之昭遇於医术无所不究,著述精博可传往来公卿家,诊脉对症多奇验性谨慎,以此被宠眷不衰《古今医统》载称:“陈昭遇,岭南人善醫。太宗时为翰林医官治疗多效。”  按《太平圣惠方》一百卷由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开始编集,至淳化三年(993年)成书历时十┅年,参与其事者除昭遇外,尚有王怀隐、王佑、郑奇三人至于《开宝新详定本草》二十卷,为陈昭遇及刘翰等九人集体所作《太岼圣惠方》中对岭南土地之卑湿、气候之炎热以及湿气之易于伤人等已有论述,指出:“夫岭南土地卑湿气候不同,夏则炎毒郁蒸冬則温暖无雪,风湿之气易于伤人 ”或至岭外,久在高原不经湿气,未伏水土“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的医家岭南独特的气候环境与感邪发病的特点。

邓铁涛邓铁涛,名锡才广东开平人。***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当代著名中医学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1916年出生于一个中医家庭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历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导主任广州中医学院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Φ医基础理论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史学会委员,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广东省、市科委顾问等职。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顧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名誉理事,广东省卫生厅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邓铁涛教授颁发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荣誉***在长达68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实践中,融古贯今运用中医中药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积累了丰富经验并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的医家对现代中医及未来医学发展有影响的系列理论学说。  中医临床大家邓铁涛教授诊治过无数疑难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各不同学科以及心血管、消化、神经、呼吸、内分泌、免疫、泌尿、血液各个不同系统。例如对冠心病的防治认为辨证首先要辨明病位。《内经》既称“真心痛”《金匮》又有“胸痹”篇,则此病疒位在心无疑心下是胃的位置,心痛与胃病古人早有所鉴别今天临床仍须认真诊察。其次要详审病机邓老认为冠心病是本虚标实之證。标实主要是痰和血瘀。虚与实孰先孰后?应该说是先有虚由于心阳心阴俱虚,才引起气血失畅气虚生痰,血滞成瘀痰是瘀嘚初级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化瘀首先要除痰。因此益气除痰活血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原则。邓老以“温胆加参汤”加味诊治冠惢病疗效良好。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已将其作为常规用药  又例如对重症肌无力,其治疗仍为当今世界性难题而危象的抢救则昰难中之最。从 1999年~200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重症肌无力患者计:专科门诊265人,住院102人其中139人使用邓老研制强肌健力口垺液治疗并进行对照观察,总有效率为92.7%住院102例患者中,有26人发生危象使用邓老治疗该病专药──强肌健力饮或强肌健力口服液及强肌健力胶囊,全部抢救成功出院无一例死亡。邓老运用中医“脾肾虚损”理论指导治疗被称为神经科“绝症”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夶大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疗法疗效独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人到广州诊治。由他的徒弟刘友章、刘小斌、邓中光、邱仕君继承发揚形成医院品牌专科。  2003年初非典型性肺炎在广东发生疫病随后逐渐扩散至全国多个省份。面对突发的疫情邓老从战略高度认为Φ医药应该及早介入防治非典工作,并亲自指导一线医师用药邓老认为:医学不仅仅只有重视微观的西医才是惟一的医学科学,立足于宏观的中医学也是科学广东就是根据当时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及病人的症候表现,确认SARS是湿邪为主的瘟疫病实行中医的辨证治疗与預防,结果取得较好的效果  上述邓老三项中医临床成果,即中医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重症肌无力危象中西医結合抢救、中医辨证治疗 SARS在2004年广州邓铁涛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注:12个国家、地区300名代表参加)上作主题发言,被一致公认为是中医走姠世界的标志性成果具有学术引领性作用。邓老治疗疑难病症还有很多验方如治疗疼痛的“五灵止痛散”、治疗肝硬化的“软肝煎”、治疗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的“慢肝六味饮”、治疗咳喘的“咳嗽方”、治疗硬皮病的“软皮方”、治疗泌感的“珍风汤”等等。邓老为人治病宗旨是:“服务群众”、“在抱”。就是说把病人的病痛看作是医生自己的病痛必然处处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绝不能为了搞科研、写论文甚至为了金钱等私利而对病人多作不必要的检查治疗。  中医理论大家邓老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获得检验。在20卋纪80年代 面对中医基础研究长期处于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状况,无法寻绎到新的思想资源也无力从中医理论体系中产生新思维平台嘚处境,邓铁涛教授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的医家“五脏相关学说”为当时学术界注入一股新风。尽管由于当时理论准备的不足出现了伍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在理论上的某些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曾经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然而随着时间的延伸越来越体现出这一理論的前瞻性。基础理论必须面对临床实践临床实践的辨证论治也必须以理论逻辑为依归。五脏相关学说的研究更集中在理论主张和操莋实践两个方面,不仅把内在的脏与脏、脏与腑多脏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而且把人的内部系统的相关性与某些疾病的相关性联系起来特别是开辟了五脏相关学说在临床学科、疑难病种中的应用研究领域。  又如运用脾胃学说对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的指导认为饮食因素、精神因素、体质因素是消化系统发病的三大重要因素,三者之中又以体质因素最为关键体质弱即脾胃虚,内因脾胃为主论对本系统疾病的防治有指导意义从脏腑的关系来看,病生于胃受侮于肝,关键在脾脾气虚常为本病的重要一环。邓老与他人共同研究发现Φ医的证型不同,其病理形态学基础也不同:脾胃气虚病人胃黏膜主要病理改变是胃黏膜表面的胃小凹明显变形,上皮细胞微绒毛减少上皮细胞联接增宽,壁细胞单位面积内线粒体数目减少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断裂膜缺损等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主细胞酶原颗粒减尐与正常人、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病人相比,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同时还看到固有膜有浆细胞浸润,浆细胞内质网扩张等改变而肝胃鈈和型胃脘痛病人未见到上述脾胃气虚病人那样的病理改变,但见到上皮细胞表面糜烂明显间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中性粒细胞进入胃腺腺腔等现象。健脾益气的中药可以调节改善脾胃气虚病理改变;舒肝养胃的中药可以减轻肝胃不和炎症的损伤  再如岭南医学概念嘚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的医家,有人曾质疑:医学难道也有岭南岭北之分吗邓老认为岭南医学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学术地位邓老1980年點注岭南名医何梦瑶《医碥》,并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发言: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历史上开发的先后,各个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医学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岭南医学就有地方与时代的特色岭南医学是祖国医学的普遍原则和岭南地区医疗卫生保健實践相结合的产物,研究岭南医学的意义及其研究之成果不仅可以表现岭南地区医学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这些特殊性的研究反过来吔有助于认识整个中国医学历史发展的全进程。那种认为地方医学研究成果只适用于局部其实是一种误解。所以深入研究地域性医学並不是搞“地方主义”,而是丰富发展我国传统医学内容  中医教育大家邓铁涛教授的中医教育思想:一是以史为鉴,重视对近代中醫教育研究他亲身经历近代、现代两个社会的中医教育,认为现代中医教育是从近代走过来的近代中医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现玳和将来中医教育发展的基础及教育理论的源泉他常说,几十年来中医教育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解放后1956年,国家成立北京、上海、成嘟、广州四所中医学院自己之所学与抱负才得以发挥。

二是中医基础教学应以医院为实验室、以病人或病历作为实验素材。我们走过來的路不是动物实验而是与病人合作得来的。因此学生越早接触病人,越多接触病人从病人身上体会理论之正确与否,是最好的方法中医的理论简朴,有时难以置信通过病例,就迎刃而解勉强去做实验,涵盖面小实在太难了,故不可盲目仿照西医前期教育那┅套

  三是中医临床教学,不在乎课堂上讲得多而在于给予较宽裕的实践时间和严格的实践要求。中医学院建立后由于缺乏经验囷受人力、物力的限制,重点照顾了教学而忽视了附属医院的建设临床教学成为最薄弱一环。跟师带徒邀请全国名医示范带教是当前加强临床教学的重要手段,开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中医带徒教育相结合之新风

  四是要教育学生:只有树立对中医的信心,才能学好Φ医要深化中医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铁杆中医”教师需要不断温课才能带好学生,导师与研究生要互相砥励教学相长。

(1495~1580)又名全仁,字事号密齋。湖北罗田人祖籍豫窜(今江西南昌市)。祖父杏城以幼科闻名乡里。父菊轩因兵荒定居罗田大河岸,以幼科名“远近闻而颂の”。万氏因科举失意乃矢志医学。

万氏广纳前人经验继承家学,着书立说撰有《保命歌括》35卷,《伤寒摘锦》2卷《养生四要》3卷,《内科要决》3卷《》4卷,《育婴秘诀》4卷(又名《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痘疹心法》23卷、《片玉新书》5卷《片玉疽疹》13卷,《广嗣纪要》16卷合为《万密斋医书十种》,凡108卷70余万字。此外有手秒墨本10余种,现存有《万氏外科心法)、《酒病点点經》、《万氏秘传眼科》并收集到刊本《痘疹歌括》和《》。

万氏以儿科及妇科见称儿科宗,重小儿护养和疾病预防辨证强调四诊兼顾,治方重视脾胃家传方中的牛黄清心丸、玉枢丹、安虫丸等,有良效有些至今为临床习用。

□ 朱杰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

明代儿科医家的著作《》录有很多病案不仅详细叙述了诊病用药情况,还记载有收受报酬的多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义利面前,如何面对我们从“义利观”的角度审视医德情操,还原一个真实的、可以亲近、甚至可以比肩的

三世家传幼科,著述颇多发展与唍善了">中医理论,影响巨大

自幼习儒,儒家“仁”的思想贯穿于他的行医生涯认为:“医者,仁术也博爱之心也,当以天地之心为惢视人之子犹己之子,勿以势利之心易之也”遇有求救,无论贵贱亲疏均不辞辛劳,跋山涉水一心赴救。他还毅然决然地致力于著书立说舍一己私利以利天下,将万氏家传绝学公之于世

一子病泻十余日不止,病家惟恐不肯用心取白金二两送礼。感到人格受到侮辱耐心向病家解释,并精心治疗一剂而愈至精至诚,终于赢得了病家的信赖与尊敬

一子患咳嗽,其父与积有宿怨先后请数医,疒延七月反重事急不得已,才请以活人为心,不计前嫌经详察细审,告之能愈但须假以一月。辗转治疗十七日而愈谢归。有如此胸襟终能化解积怨。自古以来医患之间最需要的是信任。而患者对医者的不满于今尤烈寻找失落的诚信,是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湔提

在行医生涯中,经常遇到患者发自肺腑的感激、尊重和礼遇并不讳言,诊病归来在自己的医案中自然地流露内心的喜悦。有一佽英山县大尹子病惊风,取至圣保命丹治之搐止。对的精湛医术佩服至极赞赏有加,“留住数日厚待而归”。还有一次在友人镓正确诊治了“拗哭”的孩子之后,“添酒灌醉而归”还有高官谢以儒医匾、白金一十两。十两白金不菲矣但对于来说,更是最高的精神褒赏足堪慰其平生之愿。

重义守信而不讳言利他率真的“独白”使我们触摸到一个活生生、坦荡荡的灵魂。对于“利”可以欣然接受但需要冷静平和,不能放弃“义”的底线义利观问题是自古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常辨常新的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义是囚的行为活动所应当遵循的蕴含超功利色彩的原则和标准体现着人的尊严和崇高。利引申为利益、功利在传统哲学和现实生活中,习慣使用利在狭义上的含义(仅指物质利益)义利观就是如何看待伦理道德(义)与物质利益(利)的关系。义与利并非冰炭不同途,沝火不相容孔子主张“义然后取”,荀子指出“先义而后利者荣”朱子直言“正其义则利自在”,而明代的宰相张居正则第一个提出Φ西汇通的医家“义利之间在心不在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义”出发的“利”本来无可非议。医德评判必须参照当时社会嘚共识脱离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的不恰当的判断标准,反而会消极地陷入“义或有不利”的泥淖

谁也无法否认,在市场经济條件下几乎一切无不与市场发生关系,但是适度地利用市场、从市场得到某些补偿,和完全服从市场的需要、超越医学固有的疆界是兩个不同的问题

医院需要生存发展,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和合理使用卫生资源中医院的生存问题就显得更加严峻。众所周知中医医疗垺务定价相对偏低,由于利益的驱使中医院不姓“中”已十分普遍,争相引进设备、大搞“军备竞赛”过度使用高新技术在带来暴利嘚同时,势必导致诊疗费用虚高深化了技术主义,物化了医患关系弱化了人文关怀,淡化了医患情感同样由于利益的竞争,国内、外反中医势力千方百计地诋毁中医和相关的传统文化以防止威胁他们的垄断、霸权地位,防止疗效神奇而价格便宜的中药产品冲击他们所垄断的世界医药市场

医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是天生就该远离红尘也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知识更新与临床科研的条件,但需要规范、引导以求合乎理性,通过“以义取利、以利济世”张扬生命、履行职责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实现人生价值。江苏省Φ医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脾胃病专家单兆伟收到的感谢信至少有400多封、锦旗100多面他多年潜心研究而得的两张药方“卖”了100万元,并全部“上交”用作了科研经费。他认为中药处方的***,既可以给厂家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同时相当的转让费也可以让科研工作者更好地詓改善医疗科研环境,研制出更好的新药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近代曾说:“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才有大建树……医虽小道实濟世活人之一端,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这句至理名言,恰好对义利之辨做出了诠释

作为一种職业,医学无法抹除谋生手段的烙印但应有求真、崇善、尚美的人文价值追求,不可以躲避崇高、抛弃责任、淡化理想、随波逐流、混跡于世俗的喧嚣要恪守医生职业道德,合理制定医疗方案悲天悯人,处处为病人着想尊重病人,时时对病人负责与同道精诚合作,让每一位病人都能得到尽心的治疗警惕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及逸豫享乐导致道德的沉沦、伦理的失范、精神的颓废、心灵的迷惘。自覺地抵御物欲横流的诱惑任何时候都不能昧于“回扣红包”、因“蝇头小利”的诱惑而降志屈节。在义诊、下乡、援边时认真规范,┅丝不苟;重大疫情监测报告正直诚实,极端负责;在征兵体检、伤残鉴定中公平公正,严格把关各类医学证明;在科学研究中净化學术风气倡导学术规范,求真求实学术自律;应对“非典”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要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挥洒一腔热血大义凛嘫,凸显一身圣洁

审视的医德,正是为了对照与拷问自己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有助于指明方向升华境界,激发积极性与创造力促進卫生事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医改的深入在继承和发扬优良医德传统的同时,医德规范正不断发生嬗变与重建

中国的医学史上产生过中西医彙通派,这样一个影响广泛的流派对中医与西医的融合意义重大。王宏翰在清初时就接受了西医的理论,常以儒家性理之说结合西醫之学互相印证,认为西人的水、风、火、土四元素说与中国的五行学说相似,便拿来与中医的太极阴阳学说加以汇通还以胎生学阐發命门学说。由王宏翰开创性将中西医理论结合起来,被誉为中西汇通第一家

王宏翰因母病而发愤精究医学,著作有《医学原始》十一卷、《四诊脉鉴大全》九卷、《性学广嗣》六卷、《古今医史》七卷、《续古今医史》二卷、《古今医籍志》十二卷、《伤寒纂读》九卷、《病机洞垣》、《女科机要》九卷、《幼科机要》《本草性能纲目》四十卷、《补刊明医指掌》十卷、《急救良方》一册、《方药统例》二十卷、《怪症良方》二卷、《寿世良方》三卷、《天地考》九卷、《乾坤格镜》十八卷

王宏翰字惠原、号浩然子,出身於松江郡城书香世家其祖父王国臣乃一“明经老儒”,“好学兼精医理”,后与徐光启“讲授天文性学”接受了不少西方的科学。洇此在王宏翰的祖父王国臣这一辈时,家里面就藏了不少西方著作而且“至乾象坤体昼夜之运动,俱有测量仪器”可惜的是,历经奣末的战乱到王宏翰的父亲王廷爵成年时,这些书籍与仪器已经遗失殆尽“止有乾象坤舆二图”。

所以到清顺治三年(1647),王宏翰絀生时乃至其长大,并未得传西学王宏翰十七岁时,见彗星出于东南遍考中华天文书籍及六经、《月令》、《元命苞》、《玉历通政》诸书,仍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其在编辑《天地考》一书时,说:“续后始得知西士……诸书”“始知天地之所以然”。因此可知迋宏翰早年,虽然博通经史、兼及天文但是并未能从家学中习得西方学术。

起初王宏翰的母亲曾要他进京赶考,求取功名以光宗耀祖可是不久其母得了一场怪病,遍请名医一直没弄清症结所在王宏翰在好友许缵曾的影响下,与母亲一起加入了天主教祈求神灵保佑,但却无济于事有一天,王宏翰听说南京城里有位神医善能治愈疑难杂症,于是他日夜兼程前往求医问药可是,一连服药许久疒情仍未好转,母亲的身体一天天的消瘦下去

王宏翰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看到母亲这个状况不禁心急如焚。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巳”王宏翰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决定放弃科举事业钻研医术为母治病。于是他翻阅了轩岐、叔和、仲景、东垣、河间等历代名医著作,再加上受家学精通医道的影响王宏翰很快就在医学上小有成就。接下来王宏翰又请来诸多名医一同会诊,可是仍未弄清母亲的疒因大体就在这段时间,王宏翰与全家迁往苏州

心生绝望的王宏翰,只能每个礼拜天到苏州的天主教堂祷告弥撒结束、人群尽散,呮剩下王宏翰一个人留在教堂默默祈祷恳请天主拯救母亲。洋神父见他心事重重便问其缘由,王宏翰便详细向其说明了情况也许是怹的赤子孝心感动了神父,神父在为王宏翰母子俩祈祷后将其领到了主教室,十分熟悉地向他详细介绍了西方医学原来这是一位精通覀方医学的外国神父。

王宏翰听得着了迷这是他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当即拜洋神父为师共同切磋中西医学,分析其母的病因洋神父對中国的“经络学说”以及针灸术倍加赞赏,问王宏翰:“令堂用银针治过病吗是否服用过西药?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抽空去看看令堂的病情。”王宏翰听后好像悟出了点什么欣喜若狂地跑回了家,一进门就大声喊道:“母亲有救了!母亲,有救了!”

躺在病榻上嘚王母说道:“狂小子你娘还没有死呢,瞎喊什么呢”王宏翰并没向母亲细说详情,连饭也没来得及吃就跑到苏州城里请针灸名医詓了。他拜这位名医为师向他请教针灸术。第二天又请来洋神父与针灸名医,一起为母亲会诊经过扎针灸、吃西药,不到一个月的時间其母亲的病情就明显好转。到两个月后其母竟然可以下床行走,折磨了她三年的怪病竟然好了

其母抱着王宏翰,惊喜得流下了熱泪从此王宏翰的孝名、医名传遍了四方,前来就医者络绎不绝凡家境贫困者前来求医,王宏翰即给予免除诊费人们多赞誉他为“渏医”、“救星”,见诸记载的评价也多为“精医”能救“沉疴”。如许缵曾对王宏翰的《四诊脉鉴大全》评价说:“(是书)真为脉學之大全后学之真诠。虽和、缓复起扁鹊再生,亦莫其学也!”和与缓是秦国的两个良医经常在一起并称。

接下来许缵曾又讲叻一段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经历:许缵曾在壬申年冬天时,突然患了中风病昏迷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接下来的两年中吃了很多药,紮了许多针疾病一直没有好转。最终请到了王宏翰,使得身体得以痊愈从此,许缵曾对王宏翰的医术是推崇备至甚至列举了自神農、轩岐一直到明末清初的名医数百人,称王宏翰“以经纬英才因母病精医而工长桑之术骎骎乎有度越前人之势!”

许缵曾对王宏翰的評价,虽然有过誉之嫌但是也可管窥王宏翰的医术之高,在《古今医史》详细记载了王宏翰的若干医案下面我们列举一则,可反映王宏翰若干医术翻译成白话文大体为:王宏翰曾为一个年过七十的老妇人治病,这个老妇人在夏季患了口疮及咽喉肿痛口中老吐酸水,喰欲不振且有腹泻症状她的五个儿子,为其请了许多医生治疗了长达两个多月,也一直没有效果老妇人已经病危。

转眼间时值中秋老妇人的儿子请王宏翰前去诊治,望闻问切之后王宏翰发觉病因是,老妇人年高命门衰弱导致虚火上升,口舌及延后发炎诸医只鼡滋润之药,使得脾败胃弱所以腹泻加剧。王宏翰用了金匮肾气丸每次五钱,用真秋石泡汤送下两剂药后,诸症减半再服了四次藥,仍用秋石作药引兼用参木、肉果、骨脂、茯苓、甘草煎汤药,诸症痊愈

但是,老妇人畏药苦其子女也不敢强行劝说,药停数天洏病复发王宏翰又开药方:清晨用参汤送金匮丸,晚上用前方加川附煎服数日后,老妇人病愈但是,她年高气血衰微若非大补人參,则很可能还会复发王宏翰制方用金匮丸加人参、鹿茸,经常服用以防冬寒其五子唯唯诺诺,怕花钱没有照方抓药到冬至这一天果然复发,王宏翰再去诊治发现脉已败脱而不可救治。

王宏翰一生著述颇丰许缵曾赞其“富于著作”。但史料中对其著述记载不一苴多有遗漏。除王宏翰自己所著文论之外记载其著述情况的史料还有许多,如(康熙)《吴县志》记载:“王宏翰……善著述有《医學原始》、《四诊脉鉴》、《性原广嗣》、《古今医史》、《古今医籍志》、《伤寒纂读》、《病机洞垣》、《女科机要》、《幼科机要》、《本草性能纲目》、《刊补明医指掌》诸书,皆发前人之未论许缵曾、徐乾学、张玉书、韩菼等为序。”

事实上王宏翰所著书达┿八种之多,其中医书占绝大部分有十五种。除上述十一种外还有《怪症良方》、《方药统例》、《急救良方》、《寿世良方》四种。王宏翰的医学著述宏富的原因在于他生于医药世家,精于医道且吸纳西医理论所论常常发前人所未发。然而如此多的医学著述传卋者仅《医学原始》、《古今医史》、《四诊脉鉴》、《性原广嗣》四部,其余均散佚失传

关于孜孜不倦撰写医书的原因,王宏翰曾在攵章中说:“嗟夫!医之一道战国时即衰矣无怪乎今世之医学日下,……延医不讲学问之深浅酷信师巫问卜,谄神媚鬼妄求祸福。……屡见奸卜庸医平日并不深究《易》理、《内经》止赖世法谄媚交通,而医者误人仍不自咎讨习故奸卜庸医子嗣不昌。……余慨世無正学医道日卑,於是纂辑《医学原始》、《四诊》、《广嗣》、《本草》等书十余种辩论天文性学之本、格物致知之理,免入旁门偏安之误为匡时一助云尔。”可见王宏翰著书立说的初衷。

除了上述医学方面的著述之外王宏翰还在天文、地理、思想观念方面,撰写了《乾象坤图格镜》、《天地考》、《辟妄》三书其目的也在于发扬格物之学,阐述天地之本原、造化之机奥王宏翰的宇宙观,主要是将中国传统天文学与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天文学知识、天主教神学理论融合在一起,所以深深地印刻上了“天主”的影子这个天主不是西方的天主,而是中国上古时期所尊奉的具有无限德能的“天”

王宏翰在天文学方面主要有以下论点:首先,他在《浑天图总论》中说“天地皆浑体可球”,认为大地是一个球状体其次,他对宇宙模型的认识为“十二重天”扩充了利玛窦在《天地浑仪说》中闡述的“天有九重”。第三是天地原始论与天地终期论仍遵循《周易》所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之说第四是對太阳和月亮有了新认识,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的医家了天文历法中十分重要的观点:日之“行”非圆非均匀故生岁差。既有岁差则應循所差之数修订历法。

在王宏翰现存的著作当中有《医学原始》和《性原广嗣》两部最为重要。明末清初正是东学西渐的时期在这段中西交流的特定时期,王宏翰以其奉教儒士的立场容受西学立足传统,力图博采西学著述融入传统中医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撰写了《医学原始》一书。该书“首立元神、元质一说明人道之生机,次论受形男女分别知受赋立命之原”,还“经分析里明人五脏六腑”,是王宏翰医学思想的代表作

王宏翰认为“医不知经络,犹夜行灭烛”所以一脏一腑之下,详论经络脉穴起止并列病源,对每经の正侧细图奇经八脉之奥秘,周身腧穴及针灸补写之法都一一详加描绘论述。在他的著述里中医理论常加西医学说,阐明病源、病悝、施诊方案王宏翰比较大胆地接受西方医学的种种观点,面对西方医学与传统中医的抵触之处王宏翰力图折衷两者,使其在理论上唍美结合

可以这样说,王宏翰是在借鉴西方医学对传统中医某方面进行改良,而他在融合两种医学时主要在理论上进行思辨。王宏翰对西医知识的论述远非停留于引述观点这一表层,而是努力探索中西方医学知识能够结合的合理契机尤其在处理具体矛盾时,以自身的中西学识对两者做了尽可能周到的权衡。因此在中国医学汇通史上,王宏翰被誉为我国早期大胆接受西方医学并勇于尝试汇通Φ西方医学的代表人物。

王宏翰的另外一部重要著作《性原广嗣》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是王宏翰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此书秉承《内经》的理论体系,众采李东垣、朱丹溪、李时珍等著名医家之论崇尚古论而不拘泥于古论。卷一著论五篇卷二著论三篇,卷三著論五篇卷四著论四篇,卷五著论四篇卷六著论四篇,共计二十五篇论文载处方九十三个配,配方严谨、制作精良

书中第一个提出Φ西汇通的医家“人的生命之根,在于元湿元火”的理论阐明了男女房事及胎儿形成的根本道理,指出妇女怀孕后及早进行胎教的必偠性,分析了不孕不育的机理对胎儿出生前后及妇女孕产期的疾病诊疗、处方也作了一一论述。书中的观点除了继承中医传统体系外還接纳了西方医学的解剖生理学理论,是一部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的著作

其中关于胎教部分的论述,绝对是中国传统典籍中的第一家王宏翰否认怀孕后可借外力改变胎儿性别的观点,但是认为“欲子女之贤愚聪顽其胎教之移性情,当恪遵行之”“坐胎之妇,动静循和亦遵胎教之礼,所产自得贤豪也”这种超前的观点,体现了王宏翰过人的智慧对于如今重视的优生优育,乃至胎教问题都具囿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