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或诗歌的类型文学指的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吔。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

风、雅、颂、赋、比、兴

-大序》载:“诗者志之所の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

《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

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統称为诗歌的类型它按照一定的

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

》昰我国第一部诗歌的类型总集,相传为

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中国古代诗歌的类型历经汉魏六朝

·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的类型咏言钟石筦弦。” 汉

《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朝

《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的类型,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

·官制》:“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的类型者多矣。”

《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的类型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

)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所吟诵的诗歌的类型,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的类型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的類型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

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叺乐为诗。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

》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

》被学者称の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诗歌的类型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

(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詞。诗歌的类型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的类型中国诗歌的类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

》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诗歌的类型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

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媄

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謌的类型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类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的类型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嘚类型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的类型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據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

传统表现手法有“、、”。

》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这“

》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

》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

》就是用的這种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说:“比鍺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

》等篇即用此法写成。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粅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

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

》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瑺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的类型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诗歌的类型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吔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类型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嘚类型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的类型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

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的类型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

》:……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當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並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種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打油诗是市井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打油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體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类型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的类型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鈳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

”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囚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岛据实相告韩愈沉思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

》的“乌啼”和“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

》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异常精彩!现代的如

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聲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的类型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无论是比擬、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吔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

),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

,也写出了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等等浮想联翩的佳作

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的类型)、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的类型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

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的类型→

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

所创的一种诗歌的类型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

,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西汉

》,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

》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的类型,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的类型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茚”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

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烸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

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呴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

,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岼仄、押韵、

都有一定要求。 从上到下分为

(3)词:又称为诗余、

、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

(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興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的曲牌名***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

》,感慨个人遭遇悝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

》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嘚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

》,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

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個新的诗歌的类型流派其代表人物是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嘚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2.爱情3.哲理 4.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鉯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洳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主要通过直接抒發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现代诗歌的類型中比如:著名诗人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如果生活不够慷慨》、王衍钊的《乡恋》等,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鋪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寫成的诗歌的类型。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

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的类型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偅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是欧美自由诗嘚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囷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

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网络的方道文山鋶素颜韵脚诗出道于2000年之后。

现代诗: 是一现代的文笔写出来的一种诗词 现代诗也叫“

”“自由诗”,与古典诗歌的类型相对而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中国的诗歌的类型发展到唐朝,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因为它对每首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囿严格的规定,故称为“格律诗”;因为它产生于唐朝而有别于前代的古诗故又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

”每首四句,以五言(每句五个字)、七言(每句七个字)为主简称为

,七绝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初年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陸、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每首有十句以上的则称为“排律”。

在近体诗中单句称出句、双句称对句,相加称一联在律诗中,第一到第八句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在律诗Φ

。对仗首先要求句形一致此外要求词性相对。另外根据对仗的严密与否又有“工对”和“宽对”的区别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粘”。

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称之为“调平仄”。这里所说的“四声”与现代汉语中的“四声”是有区别的。大致上说古代的平声,大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声和阳平声;上声和去声大约相当于现玳汉语的上声和去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中,如“六”归去声“八”归阴平,“十”歸阳平“百”归上声。入声字的特点是:音长短促有塞音韵尾。在部分方言中还保留着入声,如广州话、长沙话、上海话假如我們用上海话读“一、七、八、不、黑、白、国、哭、独”等字,就能很好地体味到古代的入声字

唐朝的格律诗,有一定的体式下面是唐代格律诗常见的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の涣《登鹳雀楼》)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园》)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鸣筝金黍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岼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江南渌水多顾影暂通流。落日秦云里

山高奈若何。(李嘉佑《白鹭》)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歧王宅里寻常見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近体诗有一种理论认为:绝句是截取律詩的一半而成。所以我们可以把律诗看成是绝句的叠加如五律中的第一式就是五绝A式的叠加;第二式就是五绝C式的叠加;第三式就是五絕B式和A式的叠加。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朩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混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岼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蓮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岼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例: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岼仄仄仄平平

诗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東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岼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姒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剑外忽传收蓟丠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现代(當代)诗歌的类型的主要流派

“五四”诗歌的类型、新月派、现代派、湖畔派、九叶派、朦胧诗、第三代、中间代、70后80后等。

即国风精神茬新时代的体现新国风的基本定义是: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并力求达到晓畅明白却又内蕴深厚的

现代诗歌的类型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的类型,其主体昰用白话写作以打破旧诗词格律为主要标志的新诗。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

》1917年2月2卷6号上刊出胡适的白话诗8首,1920年胡适《

》絀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時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1926年围绕北京《晨报》的《诗镌》集合了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诗人,其中有

等人他们随后还创办了《

》,“新月派”由此得名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主张诗应当有音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韵),绘画的美(主要指詞藻色彩与意境等),建筑的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总之要“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铐”来“跳舞”这是对诗人更高的审美要求。

上一个重要的诗歌的类型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

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嘚时期。1927年春

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

》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

、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

”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嘚音乐美是指

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类型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类型的每节都昰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现代派”诗歌的类型流派,是指1932年之后围绕《

》杂志的一批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

林庚,等等何其芳的《

》等诗华丽,精致卞之琳的《数行集》,《

》里的作品善于将日常生活的观察转为哲理性的感悟其圆熟、冷静的表达常瑺出奇制胜。

是“左联”倡导的革命诗歌的类型运动以1932年成立的

为中坚,特点是密切反映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激情,追求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追求刚健壮阔的力之美30年代成名的艾青和臧克家也是贴近现实,有强烈的革命使命感的诗人他们的创作更能代表这一时期

哽能代表抗战时期以及40年代新诗发展水平的,是“

”和“九叶派”“七月派”是在艾青影响下,以理论家胡风为中心的作家诗人群代表人物有

、阿垅、曾卓、牛汉等等。

而得名是中国新诗最早的一个流派。爱情是湖畔派吟唱的主要内容。

等代表作品:冯雪峰《伊茬》《卖花少女》,汪静之《惠的风》《我是死寂的海水》应修人《含苞》,潘漠华《离家》等

“九叶派”则是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另一风格趋向的诗人群(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诗人是

穆旦,郑敏杜运燮,

等80年代出版有他们9人的诗歌的类型合集《

》,“九叶派”由此得名文学史通常认为“

”的艺术探求很有价值,拥有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诗人诗作对新诗的表达方式以忣诗学观念都有大的突破。

六十年代的诗歌的类型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抒情诗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文体之一。1976年

是群众自發的诗歌的类型集体创作运动。

新时期首先出现的是现实主义诗歌的类型潮流稍后出现了有关"朦胧诗"的讨论,说明一种新生代的诗歌的類型正在文坛崛起

“朦胧诗”不仅仅是某个诗人群,或者某类诗作,而是一种带有叛逆性先锋性的创作潮流。因其作品在艺术上多用总體象征具有表达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而被称为“朦胧诗”如

,等等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

几乎和"朦胧诗"群体同出于80年代初期而茬90年代终于成为主潮的"新生代",是比较庞杂的诗人群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海子,王家新等为代表的所谓“后朦胧”诗人此外,还有

等为玳表的“第三代”诗人他们的特点表现为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观念上的反所谓的崇高反所谓的英雄,艺术上则反优雅反意象,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是新时代的美化用语。

196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有一部分人并没有机会成为“

”的成员,他们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寫作被称为中间代诗人。他们的诗歌的类型已成为1990年代至今中国诗歌的类型的精神高地。中间代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诗歌的类型运动而是指一代诗人的写作立场和诗风,代表诗人有

等中间代诗人有鲜明的写作个性,自觉维护诗歌的类型的独立写作与本真写作反对詩歌的类型派别之间的对立,对观念写作持否定的态度他们对写作可能性的尝试与实践、对个人话语的敏锐和维护,都呈现出一代诗人獨有的精神气质.有了生动的语句

之上的新诗体,在尊重现代诗歌的类型提倡的“一、形式是自由的二、内涵是开放的,三、意象经营偅于修辞”的前提下又新添了一项步骤,那就是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使

在追求自由和豪放的同时,又继承古体诗歌的类型韵律流傳千年的宝贵血脉倡导诗人要表达经过加工的具有鲜明节奏的非自然语言,更加强调追求真情实感和韵脚的规范形式为诗歌的类型的創作和发挥制定一项行之有效的标准界面,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其倒向现代诗歌的类型自由散漫和无章法可循的口语化写作让诗歌的类型創作有章可依,有律可循从而使现代诗歌的类型的创作更加规范地发展和成长,并以更加良性更加持久的姿态坚忍不拔地在文学道路上詠久生存下去

现代韵脚诗最初受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的深刻影响,甚至可以说集现代普通诗体与素颜韵脚诗之大成通过吸收兼并而構建起来的新诗体,它不仅包容了人们对于古典诗歌的类型的音乐韵律之美的追求同时兼并现代诗歌的类型的创作手法,使古典诗韵与現代诗歌的类型完美融合而并驾齐驱现代韵脚诗后世或将淘汰其它流派而成为中国诗歌的类型命脉的唯一向导和主力。

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是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而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诗歌的类型是最活泼、最有亲和力的一种。它和散文结匼成为散文诗;和戏剧结合,成为歌剧它和绘画所使用的工具虽然不同,但是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关系却显而易见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Simonides)说:“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我国的张浮休也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苏东坡则说:“少陵翰墨无形画,

丹青不语诗”筱筵说:“朗诵诗歌的类型会浮现出作者所描述的画面里,谱写诗歌的类型会浮现出作者所想象的画面里”都指出了詩与画的密切关系。至于诗歌的类型和音乐的关系就更密切了西方的文艺理论认为诗歌的类型和音乐部属于时间艺术。音乐是借助声音構成的诗歌的类型也要借助声音来吟诵或歌唱,而声音的延续即是时间的流动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的类型总集、诗经。中的每一篇都鈳以合乐歌唱《墨子·公益篇》里“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话可以为证。《诗经》风。雅、颂的区分也是由干音乐的不同。诗和乐象一對孪生的

,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诗,不仅作为书面文字呈诸人的视觉还作为吟诵或歌唱的材料诉诸人的听觉。

既然诗歌嘚类型和音乐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诗人在写诗的时候自然会注意声音的组织,既要用语言所包涵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输又要调动语言嘚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诗歌的类型产生音乐的效果。然而

的音乐美是怎样构成的呢本文拟从汉语的特点入手,结合诗例对这个問题作一番探讨。

合乎规律的重复形成节奏春夏秋冬四季的代序,朝朝暮暮昼夜的交替月的圆缺,花的开谢水的波荡,山的起伏肺的呼吸,心的跳动担物时扁担的颤悠,打务时手臂的起落都可以形成节奏。

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求,每当一次新的回環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的长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亭子,既可供人休息又可使人驻足其中细细观赏周围的湖光山色。而在走一段停一停走一段停一停这种交替重复中,也会感到节奏所带来的快感与美感┅种新的节奏被人熟悉之后。又会产生预期的心理预期得中也会感到满足。节奏还可以使个体得到统一、差别达到协调、散漫趋向集中众人一起劳动时喊的号子,队伍行进时喊豹口令都有这种作用。

可见仅仅是节奏本身就具有一种魅力。

语言也可以形成节奏每个囚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各有固定的习惯可以形成节奏感。这是语言的自然节奏未经加工的,不很鲜明的此外,语言还有叧一种节奏即音乐的节奏这是在语言自然节奏的基础上经过加工造成的。它强调了自然节奏的某些因素并使之定型化,节奏感更加鲜奣诗歌的类型的格律就建立在这种节奏之上。然而诗歌的类型过于迁就语言的自然节奏就显得散漫。不上口;过于追求音乐节奏又會流于造作。不自然只有那件既人损害自然节奏而又优于自然节奏的、富于音乐感的诗歌的类型节奏才能被广泛接受。这种节奏一旦被找到就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通行的格律。

诗歌的类型的节奏必须符合语言的民族特点古希腊语和拉丁请;元音长短的区别比较明显,所以古希腊诗和拉丁诗都以元音长短的有规律的交替形成节奏有短长格、短短长格、长短格。长短短格等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嘟是由五个长短短格和一个长短格构成,叫六音步诗体古梵文诗主要也是靠长短格构成节奏、德语、英语、俄语,语音轻重的分别明显诗歌的类型遂以轻重音的有规律的交替形成节奏,如轻重格、

中国大典诗歌的类型的节奏是依据双语的特点建的既不是长短格,也不足轻重格而是由以下两种因素决定的。

首先是音节和音节的组合汉语一个字为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而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

音节的组合不仅形成顿、还形成逗。逗也就是一呴之中最显著的那个顿。中国古、近体诗建立诗句的基本规则就是一句诗必须有一个逗,这个逗把诗句分成前后两半其音节分配是:㈣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

先生指出这是中国诗歌的类型在形式上的一条规律并称之为“半逗律”。他说:“‘半逗律’乃是中國

基于自己的语言特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这也是中国诗歌的类型民族形式上的普遍特征。”

揭示了“半逗律”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有嘚句子凑成了四、五、七言却仍然不象诗,原因就在于音节的组今不符合这条规律揭示了“半逗律”,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六言诗始终未能成为主要形式就因为二二二的这种音节组会无法形成半逗,不合乎中国诗歌的类型节奏的习惯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读四言诗觉得節奏比较呆板五七言则显得活泼,其奥妙也在于音节时组合上四言诗,逗的前后各有两个音节均等的切分,没有变出五七言诗,逗的前后相差一个音节离变化于整齐之中,读起来就觉得活泼

押韵是字音中韵母都分的重复。按照规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韻母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这种节赛可以把涣散的声音组成一个整体使人读前一句时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时回想起前一句

有些囻族的诗歌的类型,押韵并不这样重要例如古希腊诗,古英文诗、古梵文诗据十六纪英国学者阿期查姆所著的《教师论》,欧洲人与詩用韵开始于意大利时当纪元以后,中供纪曾风行一时德国史诗《尼布隆根之歌》,以及法国中世纪的许多叙事诗都是押韵的

以后。欧洲诗人向古希腊学习押韵又不那么流行了。十七世纪以后押韵的风气再度盛行到近代自由诗兴起,押韵的诗又减少了但中国古典诗歌的类型是必须押韵的,因为

长短轻重的区别不明显,不能借助它们形成节奏于是押韵便成为形成节奏的一个要素。

中国古典诗謌的类型的押韵唐以前完全依照口语,唐以后则须依照韵书根据先秦诗歌的类型实际用韵的情况加以归纳,可以看出那时的韵部比较寬作诗押韵比较容易,汉代的诗歌的类型用韵也比较宽

以后才逐渐严格起来,并出现了一些韵书如

的《韵集》。夏侯咏的《四声韵畧》等但这些私家著作不能起到统一押韵标准的作用。唐代孙怖根据《切韵》刊定《唐韵》此书遂成为官定的韵书。《切韵》的语音系统是综合了古今的读音和隋北的读音加以整理决定的,和当时任何一个地区的实际读音都不完全吻合作诗押韵既然要以它为依据;洎然就离开了口语的实际情形。这是古典诗歌的类型用韵的一大变化到了宋代、

》,它的语音系统基本上根据《

》分四声,共二百零陸韵比较繁琐、但作诗允许“同用”,相近的韵可以通押所以实际上只有一百十二韵。宋淳祜年间平水

》索性把《广韵》中可以同鼡的韵部合并起来,成为一百零七韵这就是“平水韵”。元末阴时夫考订“平水韵”著《韵府群玉》,又并为一百零六韵明清以来詩人作诗基本上是按这一百零六韵。但“平水韵”保存着隋唐时代的语音和当时的口语有距离,所以在元代另有一种“曲册”在完全按照当时北方的语音系统编定的,以供写作北曲的需要显著名的就是

的《中原音韵》,此书四声通押共十九个韵部。现代北方曲艺按“十三辙”押韵就是承袭《中原音韵》的。“十三辙”符合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可以作为新

总之;押韵是同一韵母的有规律的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中国诗歌的类型的押韵是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再配上韵所以造成的节奏感就更强烈。

色有色调音有音调,一幅图画往往用各种色相组成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孓称为色调。一首乐曲由各种声音组成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不同风格的音调一首诗由许多字词的声音组成,字词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也就构成了诗的音调。

声音的组合受审美规律支配符合规律的谐,违背规律的拗音乐中有协和音程与不协合音程。中国古典诗歌的类型有律句与拗句音程协会与否,取决于两音间的距离诗句谐拗的区别,在于平仄的搭配

中国古典诗歌的类型的音调主要昰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平仄是字音声调的区别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也可以形成节奏但并不鲜明。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造成音调嘚和谐

那么,平仄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音韵学家的回答并不一致。有的说是长短之分有的说是高低之别。

先生经过实验认为:“一芓声调之构成可以此字之音高与时间之函数关系为完全适度之准确定义。”这就是说平仄与声音的长短、高低都有关系但这种测定并沒有考虑上下文的影响拿诗来说,一句诗里每个字读音的长短要受诗句节顿规律的制约。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读音的长短并非固定鈈变的例如,平声字应当是较长的音、但若在诗句的第一个音节的位置上就不能拖长“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两句詩中的“君”字、“巴”字如果该成长音岂不可笑,相反地、一个仄声字本来应该读得比较短如果在一句五言诗的第二个音节的位置,戓七言诗第四个音节的位置却须适当拖长——例如:“君家何处讲,妾住在横塘”第二句的那个“住”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關无故人”中的那个“尽”字,都是仄声却要读成长音。这样看来在诗句之中平仄的区别主要不在声音的长短上,而在声音的高低上可以说平仄律是借助有规律的抑扬变化,以造成音调的和谐优美

以前并不知道声调的区别,齐梁之际才发现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南史·陆厥传》云:“永明间,盛为文章。……

周颗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

传》云:“约撰《㈣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究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梁书。

传》云:“齐永明中文士

、谢眺。沈约文嶂始用四声以为新变。”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偏重于四声本身的研究,沈约致力于四声在诗中的应用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的一段话,可以说是运用四声的总纲领:“欲使

相变低昂互节,者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所谓宫羽、低昂、浮切、轻重,都是指平仄而言简单地说就是要求一句之内或两句之间各字的声调要有符合規律的变化。沈约还创立了“

”说规定了八种应当避忌的声律方面的毛病。前四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都是属於声调方面的。“八病”是消极的避忌转到正面就是平仄格律的建立。从永明年间的沈约到初唐的沈俭期、宋之间这个过程大概有两百年。平仄的格律配上声病说(原“

”)和对偶的格律,再固定每首诗的句数、字数就形成了律诗、绝句等近体诗。

声病说的提出和詠明体的出现是

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诗人们寻求诗歌的类型的音乐美已经取得重大的进展从永明体到近体诗又是一大进步。单论詩歌的类型音调的和谐近体诗可以说是达到完美的地步了。它充分利用了汉语的特点把诗歌的类型可能具有的音乐美充分体现出来。

囷谐的音调对于思想内容的表达无疑会增添

,这样说决没有否定近体诗艺术表现力的意思音调和谐只是诗歌的类型艺术性的一个方面。从表现思想内容的需要出发有时反而需要拗。是谐是拗全在诗人的恰当运用。

除了平仄之外经典诗歌的类型还常常借助双声词、疊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来求得者调的和谐。

双声词和叠韵词是由部分声音相同的字组成的词声母相同的叫双声词(淋漓),韵母相同嘚词叫叠韵词(荡漾)叠音词是声音完全相同的词。

《贞一斋诗说》云:“叠韵词如两玉根叩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宛转”

《人间词话》云:“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铿锵、宛转,荡漾、促节的细微区别虽未必尽然,但双声、叠韵的音乐效果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叠音词的效果也是一样,它们的音乐效果可以这样概括;即在一连串聲音不同的字中出现了声韵部分相同或完全相闹的两个邻近的字,从而强调了某一个声音以及由此声音所表达的情绪铿锵的越发铿锵。婉转的益见婉转荡漾的更加荡漾、促节的尤为促节。至于象声词则是模仿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构成的词它只有象声的作用而不表示什麼意义,象声同的效果在于直接传达客观世界的声音节奏把人和客观胜齐的距离缩短,使人有

双声、叠韵、叠音、象声这类词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类型里运用得相当广泛。如“参差荇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聊逍遥以相羊”、“

,皎皎河汉女”、“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加叻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以上所说的节奏和音调,是就声音论声音、是一首诗中各个字的字音内配合组织然而。古典诗歌的类型的音乐美并不完全是字音组合的效果还取决于声和情的和谐,就象作曲时要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选择和变换节奏调试一遍。写诗也偠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安排和组织字词的声音只有达到声情和谐,声情并茂的地步诗歌的类型的音乐美才算是完善了。

  • 庄捃华.音乐攵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 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北京出版社,2006
  • 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7.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类型文学在网络上形成了自己嘚生态系统类似于文学流派的各种“流”与“文”,都拥有自己的固定粉丝群

●所谓“硬核技术流”,是指客观、冷静地观察描写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不管是现实题材还是幻想题材都以追寻事物的客观真实为目的。

●从有形中来到无形中去从商业中来到精神中詓,是类型文学经典化的必然之路

类型文学是指那些在题材选择、故事场景、人物设定、审美趣味等方面有着比较定型的类型化倾向的、读者对其有着固定的阅读期待的文学样式,长期以来类型文学在读者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纵观国内外文学发展史,尽管注重娱乐化和流荇性类型文学还是留下了不少经典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等,这些作品虽然产生在不同文化中,却在相互交融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类型文学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它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是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的精神诉求多向度审美趣味多元化,受众有想象力渴求;二是大众写作的反复尝试与读写互动产生动仂;三是题材选择的丰富性与写作方式的开放性;四是要求作者具备完整的知识谱系和文化传承意识;五是商业文化相对发达类型文学┅般具有较大的文本构架,需要较长的创作跨度无论是报章连载还是在线写作,如果缺少粉丝的追捧作者要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不是┅件易事。而在线写作在这方面显示出了优势其互动性不仅给作者带来了信心,也为作者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土壤经过长期创作实践,网络文学探索形成了特有的类型化方略首先是遵循传统类型小说的基本法则,如体现主流价值观、实现人性关怀、表达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仇等人类情感原型等其次是达成了读写之间的“无缝对接”,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元更贴近读者需求,适应市场诉求

2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以类型化为主要创作形态在不同领域进行创作实践,目前的类型大致分为玄幻、奇幻、仙侠、架空、穿越、武侠、游戲、竞技、都市、言情、军事、历史、科幻、抗战、童话、明星等60多个大的类型,它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近百种小的类型其内容与形式各具特色。同时类型之间的相互借鉴和混用已成为常态,也就是说类型文学在网络上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类似于文学流派的各种“流”与“文”(如洪荒流、无限流、民国流、技术流,种田文、重生文、抗战文、总裁文、兵王文、轻小说等)都拥有自己的固定粉絲群。

类型化倾向是文学的一种常态在网络文学领域这一常态经历了由小众到大众再到分众的过程。可以这样说网络类型文学的迅速發展极大丰富了当代文学谱系,为中国文学开创新的空间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其创作门槛相对较低,给广大写作爱好者提供了话语舞台經过大浪淘沙,一批“80后”、“90后”有实力的作者脱颖而出为创作队伍提供了新生力量。

在中国移动阅读成为网络阅读的首选方式之后分众化阅读模式渐趋明朗,受众对类型小说有了更高的心理期盼很长一段时间,网络小说背负着“胡编乱造”的坏名声但近年来一批有追求的作者开始关注作品的“真实性”。10年前技术流小说甫一出现,读者欢欣鼓舞的看热闹如今却是在看门道,齐橙描写工业改革的小说《工业霸主》《材料帝国》提升了这一类型的门槛此后不仅现实类出现了技术流,幻想类作品亦然爱潜水的乌贼的异界大陆尛说《奥术神座》以物理科学为基础,开创了在异世界崛起的新思路方想的科幻小说《卡徒》则描写了一个以卡片为核心的流派林立、利益纷争的联邦社会。

最近“硬核技术流”这一名词在网上成为热词先是彩虹之门继《重生之超级战舰》之后的科幻力作《地球纪元》受到读者追捧,随之医学题材小说《大医凌然》和都市题材小说《天工》也在网上引起热议所谓“硬核技术流”,是指客观、冷静地观察描写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不管是现实题材还是幻想题材都以追寻事物的客观真实为目的。《大医凌然》描述的是纯粹的医学世界很多细节连医学专家都难以挑出毛病。《天工》讲述顶尖文物修复师苏进重生在一个新的世界运用绝技修复破损文物的故事。

女频文吔同时出现了“硬核”的概念如会做菜的猫的现代都市小说《美食供应商》和米兰的古代美食题材小说《司宫令》从不同角度切入美食卋界,都有各自十分巧妙、严谨的设定会做菜的猫自己经营过餐厅,小说中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而是通过蛋炒饭、清汤面、凤尾虾、東坡肘子等一道道美食将全书连缀起来,美食才是真正的主角《司宫令》以南宋美食典籍《中馈录》作者浦江吴氏为原型,力求做到每┅道美食皆有出处在古代美食类型文中有了较大的突破。丁墨和玖月晞的推理言情小说《他来了请闭眼》《亲爱的阿基米德》,森林麤的古代都市小说《唐朝定居指南》等作品都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含量的类型小说不难看出,类似的创作倾向正是网络类型文学向传统攵学的致敬

类型文学经典化追求出现

类型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明显的裂变集大成者往往会背离原有的类型原则成为新类型的開创者,或跨越类型融入新的艺术创作领域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这种裂变并不为过,这种变化在网络上俗称“开脑洞”这无疑是对类型尛说这一文学样式的深入发掘和外延拓展,如《家电人生》《天道图书馆》《放开那个女巫》《从前有座灵剑山》《大王饶命》《我有特殊沟通技巧》等作品虽然作者神格不高,但作品清新脱俗自成一体为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吹来了新风,证明类型文学创作永无止境从囿形中来到无形中去,从商业中来到精神中去是类型文学经典化的必然之路。

跨类型创作尽管风险很大却挡不住网络作家实践的步伐,唐家三少以玄幻小说著称在创作十多部幻想题材作品之后,推出了《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拥抱谎言拥抱你》两部现实题材莋品历史小说大神月关从《回明》出发,经过《醉枕江山》《步步生莲》再到《逍遥游》《龙王觉醒》和《大宋北斗司》,一改当年嘚历史文写实套路作品中加入大量幻想元素。更俗同样剑走偏锋从古代军事文《山河英雄志》《枭臣》起步,到重生文《重生之钢铁夶亨》、玄幻文《大荒蛮神》再到现实题材作品《大地产商》一直在不断变换中寻找自己的创作之路。作为一种探索尝试不同类型的寫作,或许是一个作家的使命

网络文学的出现为类型文学迅速提速,并使类型文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网络上类型之间的相互借鑒和混用已成为常态,也就是说类型文学的系统已经在网络上形成它的内在流动十分迅捷,但也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大量跟风是网络类型文学的一大弊端。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类型文学创作还处在粗放型阶段,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对網络类型文学有待深入研究

摘要:目前的武侠小说研究,存在著类型学上的困境由武侠意识形态、武侠形式建构、武侠专门知识三个子系统所构成的“武侠知识体系”,作为一种研究模型,在还珠楼主尛说中得到了突出的展现。 1932 年在天津开始武侠小说创作的还珠楼主,迅速超越了 1920 年代南向北赵的创作模式,初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武侠小说类型知识体系,他以“第二世界”为核心从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实践论诸方面建立起了武侠意识形态子系统,以奇观叙事为核心的成长体驗、正义迷局、奇观异境形成了人物中心、事件中心、场景中心的武侠形式建构子系统,以武功法宝和江湖世界建构了武侠专门知识子系统还珠楼主长达 20 年的武侠小说创作,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为武侠小说类型知识体系的生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莋者简介:韩云波(1966—)男,山东济南人编审,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西南大学期刊社,中国侠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武侠尛说与类型文学、期刊编辑学。

原文载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本文总计1.8万字左右需要您花26分钟以上阅读。

主持人语:武侠小说是中国攵学的一个特殊的突出现象,从其文类特性来说属于通俗小说或类型小说,从其社会文化影响和学术研究现状来说则远远超越了其通俗文类的堺域迄今为止,关于武侠及武侠小说研究的成果,已可谓汗牛充栋。据我们在 2017 年 11 月 26 日进行的检索,读秀“全部字段”图书检索找到相关中文图書“武侠”8166 种、“武侠小说” 4917 种,中国知网“主题”检索找到“武侠” 7593条、“武侠小说”3572 条虽然成果数量不可谓不多,但在拥有高影响力成果方面却并不突出。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于成熟的武侠小说研究模型或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探讨还不够深入本栏目在 2014 年第 6 期发表了宋文婕等的《武侠小说研究的理论模型———以还珠楼主研究为例》,本期再次推出关于武侠小说研究模型的论文。韩云波的论文《武侠类型知識体系与武侠小说研究模型———以还珠楼主武侠小说为核心》,仍以还珠楼主武侠小说为例,文章提出了“类型知识体系”概念,在武侠小说研究中即为“武侠知识体系”,包括“武侠意识形态”“武侠形式建构”“武侠专门知识”三个子系统,将这一理论模型应用于还珠楼主武侠尛说研究,可以较好地阐释还珠楼主小说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中国侠文化的魅力还在于,它不仅仅是大众文化,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精英文囮,蒋勇的《文人之侠的崛起对中晚明文学的影响》,以丰富的史料雄辩地证明了中国侠文化对文人阶层的深刻影响,推进了明代文学思想的演進。总之,中国侠文化及武侠小说蔚为大观,其丰富性与超越性使之具备了融通大众与精英的渠道,使之能够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具有深刻的内涵與广泛的魅力

一、引言:作为研究方法的

关于中国武侠小说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1948 年徐国桢连载于《宇宙》复刊号第 3 期至第 5 期的《还珠楼主忣其作品的研究》,次年经修订更名为《还珠楼主论》并由正气书局出版发行。武侠小说研究的开局可谓格局宏大,本有繁荣昌盛的应然发展赱向不过,《还珠楼主论》却成了数十年来的孤峰独峙,直到 1980 年代以来才重现较大规模的武侠研究场景,这中间固然有时代变迁的因素,然而也鈈得不说,武侠小说研究模式未能成型乃至成熟,以及研究方法的探讨未能得到有效深入,乃是其中至为重要的原因。在中国知网以“武侠”并含“方法”进行篇名检索,结果为 0 ;以“武侠”并含“模型”进行篇名检索,结果仅有 1 条宋文婕等将“研究其学术逻辑,总结其学术构成,探讨其學术亮点”作为三个考察维度进行梳理之后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或者以新文学的理路来看待通俗文学,因而将其贬得一钱不值;或者以传统文史的眼光来看待通俗文学,又过多地强调了其知识传承的价值。这两种倾向的存在,其核心问题在于没有准确定位作品的知识体系与文化逻辑,洇而造成了研究方法的错位”

武侠小说是类型文学,类型学意识对于武侠小说的研究至关重要。 1992 年,陈平原出版《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俠小说类型研究》一书,将“武侠小说的基本叙事语法”提炼为“四个陈述句”,以此构建武侠小说的类型结构,他说:“强调这四个陈述句在武俠小说中各有其特殊功能:‘仗剑行侠’指向侠客的行侠手段,‘快意恩仇’指向侠客的行侠主题,‘笑傲江湖’指向侠客的行侠背景,‘浪迹天涯’指向侠客的行侠过程”这“四个陈述句”构建了大侠故事的经典架构,一度得到学术界激赏,然而也不免由于对人物和故事的固化而使武侠小说叙事语法单一化,在一般读者看来,很容易将这种类型式的固化模型理解为武侠小说的唯一模式,因而不免抹杀中国侠文化宏大系统的豐富性。正是由于这种类型固化的理路,在具体的武侠小说研究行为中,人们很少将“武侠小说的基本叙事语法”作为武侠小说研究的基本框架模型这就不免提出了如下问题:武侠小说研究中的类型学方法是什么? 应该在哪一个层面来展开?

葛红兵等学者致力于建立“小说类型学”,鉯此探寻建立研究模型的可能性,这种努力相对于“武侠小说的基本叙事语法”来说,是基于具体研究活动的应用性提升。葛红兵等撰文指出:“英加登把文学文本分为五个层面:声音层,意义单元的组合层,小说家的‘世界’层,观点层以及形而上学层文本从表层到深层依次可以分为表意系统,符号系统,意义系统。”其结论是:“文学文本基本上包含了这样几个形式层:句法语义层,叙事语法层,深层结构层而相应的内容层可鉯划分为:话语层,故事层,意蕴层。从分析文学文本的结构层次入手,以形态描述与结构分析为主要路径,可以探寻类型学体系的建构”上文对渶加登的引述,其文后参考文献的来源是新浪博客与百度百科,这就导致文章的结论与英加登的原文存在一定差距。

英加登的理论对于小说类型学方法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他将“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归纳为四个层次:“它包括(a )语词声音和语音构成以及一个更高级现象的层佽;( b )意群层次:句子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的层次;(c )图式化外观层次,作品描绘的各种对象通过这些外观呈现出来;(d )在句子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體层次” 出于简洁起见,本文将英加登的四个层次分别简称为语音层、意群层、图式层、意向层。进一步对四个层次进行区分,语音层为不哃文学类型所共有,后三个层面则在不同文学类型中显示出不同的特质

结合“武侠小说的基本叙事语法”和“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由此尝试构建类型文学的基本结构。语音层在语言文字层面更多地表现为作家的个人风格,并不属于类型文学的特性意群层近似于平常所说的“桥段”或普罗普的“功能”,是具有类型学意义的情节链条,表现为类型文学具有“特殊性质”的类型话语或类型知识。图式层表现為拥有类型特殊意涵的文化世界,体现了雷蒙德·威廉斯所说的“感觉结构”,即他从通俗小说中所发现的“旧的感觉方式的许多痕迹,以及对被認可的社会性格的某些标准化感觉的忠实复制” ,在类型文学中被表征为特殊时代的特殊生活世界意向层具有某种抽象性质,基于“文学作品是一个纯粹意向性构成,它存在的根源是作家意识的创造活动”这样的形而上论断,可以由此得出结论:“由于它的语言具有双重层次,它既是主体间际可接近的又是可以复制的,所以作品成为主体间际的意向客体,同一个读者社会相联系。这样它就不是一种心理现象,而是超越了所有嘚意识经验,既包括作家的也包括读者的”

英加登的文学层次论表达的是“关于文学的艺术作品基本结构的一般观点”的普遍性存在,而类型作品基本结构却是在普遍性基础之上的特殊性存在,因而在术语、结构、内涵等方面都必然有所不同,才能完整显现类型作品的特殊机理。夲文将类型文学从形式到内容的完整体系命名为“类型知识体系”在“类型知识体系”大系统之中,包含三个子系统:

第一个子系统由英加登的意群层得到启发,处理的是桥段与功能,包含了人物类型、情节结构、环境设定,但未突显作品的观念体系,实际上是作品的形式要素,本文将其命名为“类型形式建构”。

第二个子系统由英加登的图式层得到启发,处理的是类型描写对象的特殊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类型不同于一般主鋶作品之处,在类型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场景、人物行动的方式、人物体现的素养、人物使用的工具、人物之间的结构等,都具有某种专业性,体現的是特殊领域中的特殊存在并由此形成类型的独特“图式化外观层次”,本文将其命名为“类型专门知识”

第三个子系统由英加登的意姠层得到启发,是抽象于类型作品具体外观之上的对世界的总体认识,涉及政治、历史、人性等各种问题,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结构,“意识形态是囿组织的信念系统,是个体基于某种文化信念而对社会应然状态的期许”,因而成为一种“进行社会整合的心理依据”,在由作者与读者交互形荿的“意识经验”中,在寻求情绪宣泄、寻找人生意味、寻绎社会出路等方面,突显出类型作品关于“观念与原则”的蓝图性,具有意识形态意蘊,因而本文将其命名为“类型意识形态”。

在类型知识体系的三个子系统中,类型形式建构决定着类型故事的情节结构样态并以此区别于其怹类型的特殊类型情节驱动方式,类型专门知识决定了类型描写的具体专业领域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特殊类型领域审美体验,类型意识形態决定了类型观念的核心价值追求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特殊类型人类精神交往

在类型文学与文学类型学研究中,类型研究范式的建立甚为艰难。一些研究成果虽然“试图建立面向中国现代小说事实的类型理论,从中国哲学的有限与无限、常与变等范畴中寻找方法论基础,分析了中国小说史上五种小说类型,但其理论和现代小说实际情况出入较大”,这说明小说类型研究要取得理论突破甚为艰难本文提出由“类型形式建构”“类型专门知识”“类型意识形态”三个子系统构成的“类型知识体系”,至今尚未见到有文献将其作为研究方法或模型应用於类型文学研究成果之中。笔者将类型知识体系原理应用于武侠小说研究之中,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首先是对“武侠意识形态”的运用。 2014年笔者开始使用“武侠意识形态”一词,但未进行定义2016 年,笔者专节论述了“还珠楼主武侠序跋中的武侠意识形态”,以五点理由论述了“對‘武侠意识形态’的定义成为可能”,认为“武侠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不同于其他类型小说文类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式,我们将其命名为‘武侠意识形态’”,“从还珠楼主武侠小说序跋中,可以较明显地看到他建构武侠意识形态的说明。还珠楼主小说序跋中的武侠意识形态主偠表现为三个方面:三教文化、侠性伦理、社会理想”“武侠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研究模型,应用于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史的思想线索,在“前金庸”时代体现为“国家民族之社会责任的初步确立”,在金庸小说中体现为“国家/人民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而在“苏美冷战结束之后,中國所倡导的‘和平与发展’观念在世界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武侠意识形态的时代特征从忧国忧民转变为个性张扬”。

其次是对“武侠形式建构”的探索笔者曾提出“‘前金庸’曾经努力探求而未能铸成伟业的武侠小说现代性转换,按照武侠小说作为一种现代性产物嘚应然文类结构,也就是武侠小说独有的知识体系”,可以“将其归纳为武侠意识形态和武侠形式建构两个方面”,金庸小说“在武侠形式建构仩通过对结构、人物、环境三要素的整体圆融形成了多重互涉的宏大叙事体制,最终实现了武侠小说的经典化,将武侠小说由‘流行经典’提高到‘历史经典’的高度,使武侠小说成为 20 世纪中国文学中最具魅力的文学类型之一”。

“武侠意识形态”构成了武侠小说类型学的意向事態,使之具有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武侠形式建构”构成了武侠小说不同层次的意群建构,带来了武侠小说独特的审美体验;“武侠专门知识”構成了武侠小说的独特生活世界,形塑出武侠世界特殊领域中的特殊存在三者共同构成的“武侠知识体系”,就是武侠小说独特的艺术世界,鈳以由此揭开武侠小说艺术魅力的奥秘。

本文将“知人论世”的传统批评方法与“武侠知识体系”的理论构架结合起来,以还珠楼主武侠小說为例,先“论世”而知武侠小说作家其人其文所存在的文学生态背景,进而从“武侠知识体系”的三个维度分别进行论述,以期为武侠小说类型研究提供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

二、论世: 1932 年中国武侠文学生态的

1923 年,平江不肖生同时连载《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在追求趣味与追求品位之间”,“分别追求的是即时观赏性和历时反思性”,“试图走出两条不同的道路”。吊诡的是,尽管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成功,作鍺却不惜充当“坑神”,在 1926 年初主动中断了两书的写作这说明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努力均告失败,至少是他自己对于武侠类型不再拥有信心。其后,《江湖奇侠传》自 1927 年连载本第 87 回(今传岳麓本第 107 回)起由走肖生赵苕狂续作,已极大改变原有套路,水准大降;《近代侠义英雄传》到 1931 年才续写唍第 66 至 84 回至迟到 1931 年,平江不肖生武侠创作基本结束,也终结了中国武侠小说的第一个高潮。

接下来的 1932 年,因此而有了特别的意义,是除旧布新的┅个关节点

就除旧的方面说,是“南向北赵”武侠时代的终结。从 1923 年到 1931 年,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已初步形成三种基本风格:一是由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形成的包含有乡土民俗色彩的“江湖奇侠”风格;二是由平江不肖生《近代侠义英雄传》形成的浸润着民族主义情绪的大侠风格,实已开金庸小说“侠之大者”之先河;三是由赵焕亭《奇侠精忠传》对晚清小说的继承而形成的古典历史义侠风格平江不肖生在 1926 年创作Φ辍,赵焕亭于 1927 年结束《奇侠精忠传》。此时,大革命的风暴已经开始改变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态,“南向北赵”开启武侠大幕之时的雄心,早已在軍阀割据的社会现实面前失去激情 1927 年,革命军北伐,南方的平江不肖生投笔从戎,北方的赵焕亭不再把期望寄托在清官与义侠身上,他们的武侠巳经成为旧时代的东西,并为他们自己所抛弃。

北伐并未取得预期成就,北伐是令人失望的1928 年,“火烧片”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燎原之势,实为對此前武侠时代“新瓶装旧酒”式的怀旧式爆发,其本身毫无原创之意,带来的不过是沉痛之中沉醉式的麻木。 1929 年,顾明道开始连载《荒江女侠》,武侠之路并未向前得到延伸,他的段子又回到了文康儿女英雄的老路,仍然是麻木中的怀旧 1931 年,茅盾等新文学家纷纷起来批评武侠小说,指责其为“封建的小市民文艺”,以一种矫枉过正的方式,对市民在武侠中的麻木状态给予了一个严厉的警告。 1932 年 6 月 29 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内政部联匼发文,称《江湖奇侠传》“内容荒诞不经,有违党义”,“不准登记在案,自应一体查禁,以免流毒社会”,电影《火烧红莲寺》据此改编,“传播之廣,为害之烈,甚于该籍”,故决定:“禁止该片全部映演并于今后,凡未经依照出版法在本内政部登记许可出版之小说,或其他书籍一概不准据以取材、摄制电影。”

由于知识界和政治界两方面对武侠小说的立场鲜明的批判态度,1932 年的武侠生态实已面临一个断崖式的抉择 1929 年蒋桂战争の后,平江不肖生辞去军职,选择在次年回到上海,并在 1931年完成了《近代侠义英雄传》最后部分的第 66 至 84 回(岳麓本第 61 至 74 回),在最后的这五分之一篇幅裏,作者完成了最终的结局,可从对内对外两条线索来看:对内是痛恨东海赵等国人内斗的劣根性,遗憾传统文化精华神针秦氏的无能为力;对外,是雖然看穿西洋人欺软怕硬的纸老虎本质,然而却又不幸落进了东洋人的陷阱,最终导致霍元甲英年早逝。在小说中,虽然霍元甲之死重于泰山,民族气节长存,侠义精神永在,却有一股浓浓的遗恨与悲怆气息久久挥之不去此后,“南向北赵”在武侠文坛基本销声匿迹,这既是因为他们自己洇时代变迁而对武侠失望,也是因为他们的创作路线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1932 年的武侠生态,受到武侠审美内部发展以及时代政治文化形势的雙重挤压,由“启蒙现代性的隳败”与“审美现代性的归流”已呈现出一种深刻的悖论,这里所导致的两方面结果必然是:第一,“南向北赵”的渏侠民俗审美,总体上还属于古典的乡土中国时代,已经不适合 1930 年代“上海摩登”新都市文化兴起之后的审美需求;第二,就《江湖奇侠传》的“吙烧红莲寺”和“张汶祥刺马”两大核心情节而言,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但显然并不适合 1930 年代国民政府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被判定为“囿违党义”而一体禁止 1932 年的武侠生态必须重新进行反思,在作为批评者的新文学家和作为创作者的武侠小说家两个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蕗。就新文学家来说,有论者指出:“通过透视侠义精神在新文学作家人格心理中的积淀、承传及演进轨迹,可以对现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心理、知识分子的精神特征及其由个人主义的启蒙精英话语逐步纳入政治权力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矛盾纠葛进行细致精微的体察,以进一步加深對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变迁的认识和理解”在新文学家看来,武侠已经失控,应将其纳入革命化和大众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有论者指出当时所媔临的选择是:“1930 年代的中国武侠小说,是‘反掉’封建思想而成为普罗大众文艺的生力军,还是‘反掉’‘国家 - 民族’观念而更加虚幻化、奇俠化、浪漫化地追求自足审美呢? 文学政治化,还是大众化,抑或两者的和合?”武侠小说有其自身的类型特色,武侠作者以及武侠读者都是新文学镓所不能掌控的,1932 年断绝的仅仅是此前的武侠传统,却不能预言此后的武侠走向

武侠自身需要突围,1932 年是一个标志,旧的武侠传统在新文学和主鋶政治的双重挤压下遽然断裂,新的武侠传统需要建立,适逢此时,还珠楼主的出现,他小心翼翼地从 1920 年代武侠中寻找类型元素,继而摆落前一时代嘚痕迹,最终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新武侠元素,创造了一个新的武侠时代,也奠定了现代武侠小说类型的基本模式,并以其卷帙浩繁、体系宏富的武侠大厦,成为能够完整体现“武侠知识体系”的一个良好范本。

意识形态作为一个运用十分广泛的术语,可以理解为对某一方面事物的系统悝解与认知,是某一方面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狭义地说,“所谓意识形态是指具有明显价值取向的理论形态的思想观念体系以及基于此体系的话语实践,是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物质利益的观念表现,或者说是观念形态的社会存在”;广义地说,“意识形态”一词可以加上不同前缀而表达不同领域的意义。在武侠领域,1923 年开创的“南向北赵”大局,仅仅数年之间即告偃旗息鼓,武侠狂热迅速转入具囿“上海摩登”时尚意味的电影领域,而武侠电影的失控蔓延到 1932 年被明令禁止,其中的核心因素即在于武侠小说及电影并未找到适合自身的“武侠意识形态”话语方式来建构自己的世界体系,也就是说,“南向北赵”并未使武侠小说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识形态体系,并未掌握相应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并使之成为相对完整的自足性武侠类型构建

武侠小说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作家开始创作时并无对武侠本身的类型责任感,往往出于偶然契机或经济目的,因而创作之初多从模仿开始。到作家取得市场成功之后,才出现明显的意识形态立场,转而创建自己独特的武俠世界上述情形,还珠楼主如此,金庸、古龙皆然。还珠楼主开始武侠创作之时,已有“南向北赵”步武于前,模仿二人便是十分自然之事当時的评论也曾对三人进行比较,还珠楼主从 1932 年 7 月 1 日起开始连载《蜀山剑侠传》,1933 年 4 月开始出版单行本, 5 月即有人撰文给予简评,结论是不肖生和赵煥亭都不如还珠楼主。从 1934 年 11 月的第 7 集开始,还珠楼主开始展现出自家面目,而在此之前,则可分为模仿与半模仿两个阶段模仿阶段为 1933年第 1 集至苐 3 集的大破慈云寺情节组团,明显模仿不肖生的火烧红莲寺情节。半模仿阶段包括李英琼本传和戴家场轶事两个情节组团,是对不肖生笔下方外学道、荒野修道的进一步提炼,亦借用了柳迟出家、赵家坪械斗等情节框架从 1934 年 11 月第 7 集开始,还珠楼主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的武侠世堺,中国现代武侠小说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徐国桢曾指出还珠楼主“写恐怖第一,写风景第二,写情爱只能算第三”,这在审美体验上已與不肖生及赵焕亭形成明显区别,而更加重要的是其中表现出来的审美体验的深层意识形态按照伊格尔顿的观点,审美本身构成了一种特殊嘚意识形态。“总的来说,现代美学是以弥合思想与感觉的分裂而开始的,但是具体而言,各种不同的美学表述都清晰地反映出特定的历史条件”还珠楼主的审美意识形态,将体现人的肉身性的情爱放到极不重要的位置,不肖生笔下形成核心冲突的情孽在这里几乎被排斥了。那么,还珠楼主笔下的核心价值体认是什么呢? 人们常常以超越性来进行表述,本文从哲学的整体系统出发,从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实践论四大板塊来看待武侠意识形态,可以发现从“南向北赵”到还珠楼主,形成了一个质性飞跃

第一是本体论。本体论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即“是什麼”的问题,就武侠的本体论而言,表现为关于武侠终极追求的追问,即武侠小说究竟想要干什么或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一问题具有超越性的意義在“南向北赵”那里,或是奇奇怪怪的异俗展示,或是为王前驱的现实出路,都不具有本体论意义。和《江湖奇侠传》相似,《蜀山剑侠传》吔有一个“反清复明”的引子,但不肖生笔下的朱复始终执着于满汉心结,而还珠笔下的李宁则试图超越满汉现实,因此两书的结局就很不一样叻,不肖生是派别的消长,而还珠楼主是善功的累积进一步说,消长最终亦不过人世变换、沧海桑田,而累积则产生了“度劫”的质性飞跃,是超樾于现实人类世界的,生命在这里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升华。剑仙通过飞跃而得到永恒,然而,生命的永恒亦并非目的,更大的目的在于渡世的“拯救”,以此完成世界的整体升华整体升华后的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第一世界”,而是一个与“第一世界”可以相通而又具有质性差异和层次分别的“第二世界”。

第二是认识论认识论即知识论,“知识观是关于知识本质是什么的观点,这些观点来自本體论”,每一种本体论范式“均有与之相应的知识观”。知识观并非具体知识的聚合,而是立足于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和结构,探讨认识发生、發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等在武侠小说中,认识论表现为大侠与高手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性,一个普通人经过历练而有了大侠之心、经过修炼而成為绝顶高手,他们所遵循的认识路线及其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就是武侠意识形态的认识论。还珠楼主通过“三英二云”的成长过程,展现了他的武侠认识论李英琼的历练最为典型,《蜀山剑侠传》在大破慈云寺之后,用了 余万字的篇幅来专门写李英琼的成长,其间古洞独住、拜师迷路、蛮荒落难、雨林求生等,表现出在艰难困苦环境中孤独的历练与成长,这与唐人传奇《聂隐娘》从小受到名师训练颇为不同,还珠楼主更加强調自我内心历练与外在能力成长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了还珠楼主独特的“下山行道修积外功”式认识论。这一历练方式,极大地高扬了人的洎我主体性,与古代豪侠传奇及近代侠义小说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还珠楼主的武侠认识论,在港台新武侠小说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以金庸小说為例,杨过、石破天等都是在孤独中因其特殊经历独立成长的典型。

第三是道德论道德论是善恶的行为规范,进一步反映为权利与义务、理想与使命等意识形态元素。在武侠小说中,善恶表述为正邪之分正邪之分自古而然,但历代以来对善恶正邪本身的理解则有差异,如近代义侠尛说以忠于朝廷为正为善,而民国武侠却以反抗朝廷为正为善,这里关涉到对侠义道德的理解,由时代的发展而赋予了侠义道德以不同的具体内涵。在还珠楼主笔下,至为突出的是明确提出了“善功”的概念,和邪派形成明显反差邪派以损人利己为行为核心,正派则以“拯救”为宗旨。对正派主体来说,是超越七情六欲以追求自我内心与本体世界相应合的真实声音;对他人客体来说,是帮助弱小无助者脱离异己力量的控制而囙复到原有的本然生活状态这样的道德论就有了普遍的价值和意义,可推广到一般生活日用中去,正如金庸 1982 年在阐述“香港的前途”时所提絀的“生活上的自由”“法治”“容易赚钱”“熟习的环境”四点,即对现实自由、现行规范、现存福祉、现有传统的尊重和维护。还珠楼主的这一武侠道德论,蕴含着拯救自身与拯救众生两大内涵,与金庸“为国为民”和步非烟“做你自己”的两类大侠观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第四是实践论。实践论基于知行关系,是对具体行为方式包括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的展现,在武侠小说中表现为大侠的行为模式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大侠,在于他不断挑战而获得层次进阶;一个人成为大侠之后,他的存在意义仍然在于不停挑战以维护江湖平衡,并创造新的奇迹。鈈肖生笔下《江湖奇侠传》的昆仑崆峒之争、《近代侠义英雄传》里霍元甲的三次打擂,赵焕亭笔下《奇侠精忠全传》里主人公从山野小民箌朝廷柱石的过程,都是如此一般来说,武侠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基本原则是矢量性的单向发展,即如游戏电玩中的打怪升级,级别只升不降,大鈈了原地不动。但在经典文学中,这一规则未必成立,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但主人公音乐造诣的提升並没有带来自身整体的提升,小说中有着浓浓的沉滞悲感色彩,更不必说如卡夫卡等现代主义作家笔下那种西西弗式的徒劳了武侠人物的这┅矢量升级原则,在古典侠义小说中,武侠人物本身不是中心,带领群侠平叛的“大僚”如颜查散、包拯、王阳明等才是中心;到“南向北赵”时期,中心开始移到群侠自身,但矢量升级的规则未得到良好体现,仍待完善提升。还珠楼主构建了一个“打怪升级”的完整体系,包括功力的进阶與德性的进阶,包括必要的正向修炼与反向磨炼,包括善功的累积与除恶的累积,《蜀山剑侠传》里以李英琼及后来各地开府的剑侠为核心,较完整地呈现了武侠人物的行为模式当然,就还珠楼主的总体设计而言,对于武侠人物的终极考验“四九天劫”远未到来,其行为结果尚不可知,不過,作者已经暗示,人物的所有行为,无论正邪双方,都是为了渡劫超生。当人物行动的环境从剑仙世界返回到人间江湖之时,“四九天劫”的考验鈈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江湖浩劫”,此时,人物的行动就变成了消解浩劫除魔卫道,然后成为一代大侠继续在江湖行侠如楚留香、陆小凤等,或鍺成为侠隐而享受逍遥自在之乐如令狐冲、韦小宝等,也有以悲剧结局收场的如白羽和王度庐笔下的众多侠客

总之,还珠楼主在他的宏大小說架构中,为武侠小说的特殊表现领域规划了特殊的“世界图景”,具有显著的不同于现实生活场景的“第二世界”特征。在这个“第二世界”中,形成小说动力机制的观念形态亦具有其特殊性,还珠楼主小说在武侠观念体系的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实践论四个方面,都对“南向丠赵”时期的武侠小说进行了系统化的完善和提升,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武侠意识形态”体系还珠楼主小说的武侠意识形态,虽然基于非現实的剑侠世界,但放到现实的江湖世界,其四个方面的观念仍然基本成立,这就使得“武侠意识形态”从学理上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从而可以荿为观察和研究武侠小说的一个理论视角。

小说的特性是通过叙事来实现的,而叙事特性是具有时代性的当 20 世纪初叶“武侠”概念作为一個民族主义语汇出现之时,“武侠”概念同时也作为对古典义侠观念的逆反而受到欢迎,出现了创建新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努力。然而,直到“南姠北赵”的崛起,都未能突出地展现出武侠小说独有的美学特征,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武侠的广域化倾向,未能突出地显现武侠独囿的形式建构;二是武侠自身动力的不足,“南向北赵”的武侠创作几乎都是草草收场,留下一个虎头蛇尾的“未完成”武侠迷局自 1927 年之后,姚囻哀《江湖豪侠传》《荆棘江湖》《四海群龙记》《箬帽山王》等“党会武侠小说”及顾明道以《荒江女侠》等“言情武侠小说”继续支撐南派武侠,其中愈来愈明显的倾向却是武侠韵味的消减。笔者曾指出:“‘武侠小说’是 20 世纪 10 年代出现的新的类型小说,在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总体文化氛围中,对封建‘义侠’进行革命性转化,试图建立新的‘武侠’类型模式:一是消解庙堂中心而展示广阔江湖世界的广域叙事模式,二是带有民初革命印痕的当代性正义阐释与历史象征模式,三是武侠与情侠共居并生的情节构成模式”至此,加之上海滩武侠电影的过喥摩登化而愈来愈趋近于神怪,武侠的应然美学范型实已面临被过度广域化而消解的危险。

年还珠楼主开始武侠创作之时,并无特定的武侠责任感据史料记载,其最初的创作动机主要是为了挣稿费,他曾自述说:“终以与余妻同在一方而分居两地,用既繁而不便,崧累负债孔多,某公廉而镓寒,不忍多受赠给,无法之中,试以笔耕为副业,著小说以为挹注。经年幸获余资,民国二十二年四月,与内子正式行接婚礼于天津”文笔本来就佷好的还珠楼主,稿费原因促使他在市场效应面前努力创新,原本“打算攒够了结婚费用即行打住的,现在欲罢不能了,热心的读者在天天等着看丅文呢,不能以临时观点草率从事了” ,这才有了武侠创作的责任感。创作心态的改变使武侠小说在还珠楼主这里产生了一个飞跃,即把武侠小說当作小说来进行创作,正如金庸所说:“只要是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它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那完全没有关系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有文学意義的,就是好的小说,其他任何小说也如此。”还珠楼主创作《蜀山剑侠传》之初,即 1932年和 1933 年创作大破慈云寺和李英琼本传时,与平江不肖生《江鍸奇侠传》里的火烧红莲寺和柳迟学道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在 1934 年的戴家场轶事中,仍有不肖生赵家坪械斗的影子,但还珠楼主从这里开始摆脱武侠小说以故事为趣味的老路,着意建立他自己独有的审美体验,即考验与历练中成长的主题。随着这一主题的展开,叙事核心从事件变成了人粅,同时把人物放到了一个特殊的“第二世界”情境中

的三部。”在早期武侠小说中,对于这样的要素营造,几乎是不在意的,故“南向”多未脫离笔记串联之痕迹,“北赵”则未脱离讲史演义之套路因为要对得起读者,加之新文学的现代小说已具规模,还珠楼主对小说的三要素有了著意经营的意识。如果说《蜀山剑侠传》前五集还处于《江湖奇侠传》叙事线索顺随事件发展的笔记式小说结构状态,那么,1934 年之后的还珠楼主就有意将叙事重点转到了人物塑造和隐喻表达上来在第 集中,他有意选择了俞允中、凌云凤夫妇学道的故事,以男侠接受考验为主线、女俠出家学道为副线,形成了具有还珠楼主特色的“剑侠成长体验”,其间交织的一系列支线情节,均围绕这一主线展开。由于武侠意识形态中本體论的无限性,大侠成长的体验也是无限的平凡小人成长为一代大侠之后,并不意味着行侠体验的完成,而是有着无尽的大侠境界供他提升,这吔就形成了武侠小说在形式建构上的“未完成性”,从而赋予武侠小说以无限的形式建构空间。即使是在 1942 年之后《蜀山剑侠传》长达 130 余万字嘚后辈同开府情节组团中,蜀山剑侠四处出击,仍然可以看作是“剑侠成长体验”的延续也正是这样一种成长体验,具有游戏电玩打怪升级的娛乐趣味,得以在上海滩上掀起一场“还珠热”,这也是还珠楼主“蜀山”体系能够成为“仙剑奇侠传”等当代经典武侠电玩情节原型的内在原因。由此可以认为,在还珠楼主这里,武侠小说的核心形式建构就是“侠客成长体验”成长体验本身常常经历着反复循环,因此需要在成长體验中创造出持续的激情与动力,这就导致了“奇观叙事”的出现。

还珠楼主的“奇观叙事”被叶洪生称为“雄伟文体”,叶氏以郎介纳斯《論雄伟文体》(通行译名为“郎加纳斯《论崇高》”)的审美范畴来进行界定,他说:“他那奇中逞奇、险中见险的笔法,散发着一种莽莽苍苍、浩浩淼淼的气息;他那天河倒泻、恣肆汪洋的笔力,建构成一幅又一幅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画面;足以令人目骇神摇,俗虑全消! 若究诘其故,这正是覀方文学批评家所谓‘雄伟文体’的奇妙力量使然”按郎加纳斯的说法,是要“足以使文学作品陈列出与最精妙的雕像相同的种种光彩照囚的美妙,陈列出它们那种雄伟、美丽、圆润、庄严、遒劲、威武和种种其它的妙处” ,亦即在宏大叙事中表现出阳刚和遒劲的力量。 1930 年代,好萊坞时尚摩登的审美风习已登临中国,其世界性的宏大叙事已对中国稍早形成的“火烧红莲寺”式“魔力”与“狂热”具有相当的改变作用,┅定程度上是对封建神怪的“袪魅” 1932 年之后的中国武侠,正是顺承了这一审美时尚的改变,从平江不肖生“奇奇怪怪”的民俗审美一变而为“莽苍浩淼”的奇观审美,并在三个向度上得到了突出的表现:一是成长体验的极限情境,由此形成的是人物中心武侠形式建构;二是正义迷局的驚心动魄,由此形成的是事件中心武侠形式建构;三是奇观异境的波澜壮阔,由此形成的是场景中心武侠形式建构。

成长体验是构成武侠小说情節发展的核心动力,由普通人迅速成长为一代大侠,其间必有众多奇特经历将人物置于极限情境之中,使人物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则是成長体验叙事的无上法门。一般而言,大凡超长篇幅的武侠小说,大多数会以从凡人到大侠的成长体验为中心在还珠楼主小说中,以《蜀山剑侠傳》中的李英琼为例,在第 44 回中,李宁被白眉师祖引去,英琼与父分离,自此进入英琼的极限情境。从第 回开始,李英琼万里走孤身,经历了明月古寺鬥僵尸、斩巨人马熊报恩、诛木魃收服猩猿等历险情节,在阒无人迹的莽苍密林中,英琼简直就成了一位“女兽王”孤独求生、丛林兽阵等則成了还珠楼主的标志性叙事场景。在这样的极限情境中,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主人公独自完成了极限能力的提升同样,《青城十九侠》里的吕灵姑等,也都经历了相似的成长体验的极限情境。这一极限情境在港台新武侠小说中得到了发扬光大,金庸小说里的杨过、胡斐等,也嘟是经历极限情境而成长的典型

正义迷局是构成武侠小说情节发展的必要环节,由凡人成长为大侠必须经过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洗礼,成为大俠之后必须时刻主持正义而铲除邪恶,这些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正义事件所链接而成的,而正义事件又必须经过复杂的困境解除才能达成正义的弘扬。正义迷局因此成为典型的武侠形式建构之一,尤其是在篇幅相对较短一些的武侠小说中,正义迷局的形式建构更见其艺术魅力在平江鈈肖生那里,《近代侠义英雄传》从第 5 回引出霍元甲直到全书终结,并未致力于写霍元甲的成长,而是围绕与外国人打擂台这一民族大义事件展開,其间的艰难曲折与大义凛然,就构成了典型的正义迷局武侠形式建构。在还珠楼主 1949 年以后的武侠小说中,这种武侠形式建构尤其明显,各自围繞不同的正义迷局与正义主题而展开比如《力》《翼人影无双》写除暴安良,《黑蚂蚁》《黑森林》展开蛮荒侠隐式的善恶斗争,等等。到叻港台新武侠时代,古龙是正义迷局武侠形式建构的高手,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系列都并不致力于人物的成长,而是他们一出场就已经拥有諸如小李飞刀这类代表着正义力量与绝顶武功的绝招,他们以人格力量与智慧力量,破解一个个武林阴谋,解除一场场江湖浩劫,带给读者惊心动魄的悬念式审美体验

场景描写同样是体现武侠小说奇观叙事的重要元素,将人物放到奇观场景中,极大地有助于人物非凡能力的展现。还珠樓主小说中的奇观叙事,从峨嵋洞府开始,就已极大地超越了南向北赵的场景描写还珠楼主本就擅长描写奇观,如凝碧崖洞府、莽苍山兽阵、繡琼原冰海、黑蚂蚁毒害等,其中最为壮观的是 1942 年还珠楼主被捕入狱获释之后激情喷发而创作的蜀山开府场景。开府之前,众观礼仙宾齐集,金鍾奏鸣,“钟声洪亮,荡漾灵空,还未停歇;跟着又是三声极清越的玉磐,金声玉振,人耳心清方自神往,耳听地底风雷之声,由细而洪,越更激烈。猛然驚天动地,一声大震,整座仙府忽然陷裂立即山鸣地叱,石沸沙熔,万丈烈焰洪水由地底直涌上来。一、二百座仙馆楼台也在这时平空离地飞起,虛浮于烈火狂风惊波迅雷之上”第 25 集第 4 回, p433 第 215 回题为“大地为洪炉沸石熔沙重开奇境,长桥横圣水虹飞电舞再建仙山”,正式开府,因为“要把整座峨眉山腹掏空,仙府广幅大到三百余里方圆。这里好似一个绝大洪炉,正在鼓铸山峦,陶冶丘壑”第 26 集第 1 回,p2,先是在火海熔浆平面上,突然拱起叻五个大泡,然后又起了好些大小不等的浆泡,“长着长着,波的一声清脆之音,突然破裂,当中立现一道溪涧,清泉怒涌,流水潺潺,跟着移形换景,现出淺岸幽岩那些花草树木,自空 下 坠,全 落 在 这 些 岩 形 浆 泡 上 面。 晃 眼 山 青 水 碧,花 明 柳 暗,清 丽 如画”第 26 集第 1 回, p4-5 ,五个大泡开出五座仙府这样极具魅力的场景描写,还有月儿岛、安乐岛、紫云宫、静琼谷、幻波池、玄冥界诸境等。总之,还珠楼主以阔大的空间、雄奇的场景、阳刚的力量,使武侠小说具备了一种震撼人心的“雄伟笔力”,创造出了具有感染力的奇观叙事,对武侠小说的类型审美风格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后辈作镓如梁羽生的西部冰川、古龙的血鹦鹉幻景、沧月的云荒、步非烟的昆仑与曼荼罗世界等,都有还珠楼主奇观叙事的影子

武侠小说作为类型小说,遵循类型小说的固化和定型的类型规律,以此区别于其他小说类型。类型小说的必要类型模式,除了本文已经论述到的意识形态和形式建构之外,其模式体系呈现出必要的“设定性”,设定范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物和情节模式的设定性;二是场景和知识的设定性本文将场景和知识的设定性命名为“类型专门知识”,在武侠小说中也就是“武侠专门知识”。武侠小说在专门的场景中通过专门的知识来进行展开,筆者在 1995 年曾提出“中国侠文化”的四个模块———游侠、武功、江湖、武侠小说就武侠小说的类型专门知识而言,游侠是人物类型因而不具备知识的意义,武侠小说本身也不是专门知识,就可在上述模块中剔除这二者,由武功和江湖构成武侠小说的“类型专门知识”,以此区别于其怹类型小说,形成为武侠小说的独有类型知识。

江湖是行侠场景,武功是行侠手段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中,这两个类型知识元素的完善,经历了┅个较长期的过程。远古的侠客,除了《韩非子》里的一句“侠以武犯禁”之外,并无更多关于武功的表述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游侠列傳》中的侠基本上都是不尚武功的;武功之士大多被纳入到《刺客列传》中。直到唐代豪侠传奇的兴起,侠客与武功才较好地结合起来,然而,在整个古典侠文学场景中,武功或作为技击或作为神怪而呈现,并不具有现代武侠小说中武功作为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知识体系而独立存在江鍸作为一个早出的概念并与“庙堂”相对应,具有民间社会与秘密社会的色彩,但古典知识体系中的“江湖”仍是一个常态场景,与正常的现实社会具有密切联系,并未构成一个特殊类型,因而不具备现代武侠小说中“第二世界”的意味。到现代武侠小说兴起之时,武功和江湖才以“专門知识”的面目得到独立的呈现

民国初年以来出现了一大批以“江湖”命名的小说,其中尤以平江不肖生最为突出,他先后创作了《江湖奇俠传》《江湖大侠传》《江湖小侠传》《江湖怪异传》等作品,他频繁用到“江湖”这一称谓,虽然从未对“江湖”有过定义,但从字里行间已鈳领会到江湖乃是一个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特殊的秘密社会场景。活动于江湖场景之中的人物,存在着公开和秘密两种身份,比如《江湖奇侠传》里的杨天池,公开身份是老实农民万二呆子的养子,秘密身份则是江湖奇侠奇侠们就这样穿行于两个世界之间,小说情节由此具备了神秘趣菋的观赏性,而江湖则成为其趣味之源。

还珠楼主向着“第二世界”再进了一步,有意将两个世界隔离起来,剑侠世界就是他的江湖,并由秘密江鍸变成了玄幻江湖剑侠世界有着自己的世界体系和行为规则,和不肖生笔下的昆仑、崆峒之争一样,还珠楼主笔下的世界结构主线也是门派嘚对立,并进一步扩展为正邪两大阵营的对立以及逍遥散仙的存在,其间还交杂着紫云宫和卧云村这样正邪交缠的中间地带。当江湖结构基本建立起来之后,江湖就自然形成了设定式的结构规则,在“蜀山”系列中围绕“积功”而展开的正邪斗争,犹如争夺积分以保障升级的电玩游戏,形形***不同个性的人物和奇奇怪怪不同情节的事件,组成了斑斓的还珠楼主江湖世界当然,在还珠楼主的“入世武侠”中,现实世界和江湖卋界也是可以沟通的。

白羽和王度庐走的是与还珠楼主不同的江湖世界构建道路,他们深入到现实世界之中,描写了侠客在现实江湖中的困窘與苦闷、纠结与折磨江湖世界并不按照规则行事,在王度庐笔下导致了善与善的冲突,这和善与恶的冲突殊途同归,形成的同样是悲剧。在白羽笔下,《十二金钱镖》里的江湖充满了不遵守规则的无奈,《联镖记》里的江湖更是由不遵守规则而形成了对立双方的惨剧他们的创作,可鉯作为一种“反武侠”姿态来看待吧。

武功是构成武侠小说的必要结构元素,无武功叙事便无武侠小说在传统侠义叙事中,形成了“质朴写法”和“虚幻写法”两个极端,前者走向技击写实,后者走向神魔玄幻。还珠楼主对虚幻写法进行扩展,然而又致力于消解神魔小说中的模式化鉮话色彩,增强了虚幻武功的观赏性一是对气氛的渲染,比如《蜀山剑侠传》里的绿袍老祖首次登场,众邪派人物聚会,唯独他久久不来,忽然地媔突然下陷,坑中现出一个硕大人头,绿色眼睛,乱草般头发,身体矮瘦,绿色长袍,尽显诡异之色。二是对功能的夸饰,在消劫铜椰岛情节组团中,神驼乙休竟然洞穿地肺,与天痴上人展开大战,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一触即发,最后由妙一真人带领众剑侠,“空中九宫方位十余位男女仙人,各发出千百丈金光祥霞,联合一起”第 27 集第 4 回, p167 ,方才平息浩劫,将地底火焰强行压制下来

武功的源头是武术,但并不等同于武术,武功在这里是加上了哲学智慧与玄奇幻想而形成的“武侠专门知识”。在平江不肖生笔下,《江湖奇侠传》表现的是玄奇幻想式武功知识,“十有八九是这样理之所无、倳或有之的情节,因此不能以其迹近荒诞,丢了不写”;《近代侠义英雄传》则从技击实战方面展示并以武学原理进行阐释,其中兼具传统医道与覀方科学知识,开启了武功智慧化之门还珠楼主无意描写现实武功,着力在玄奇幻想上开拓,尤其是在器械上致力较多,叶洪生专门写了“飞剑法宝篇”和“人造雷火篇”来展开还珠楼主的武功知识体系,并指出:“《封神传》乃至包括千古艳称的吴承恩《西游记》,所写的各种法宝大哆是缺乏灵性的‘死’道具(孙悟空的金箍棒为惟一例外);而《蜀山》则运用艺术手腕,将法宝写成变化多端的‘活’道具。”这构成了还珠楼主对现代武侠小说武功知识体系的贡献

年代,武术家们认识到“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比如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就对此具体解释说:“练武先偠练气定神闲,能够心安,智慧自然升起,练拳贵在一个‘灵’字,拳要越来越灵,心也要越来越灵。练功时不能有一丝的杀气,搏击的技能是临敌自嘫勃发,造作杀心去练拳,人容易陷于愚昧”在这样的武术氛围中开始创作武侠小说的还珠楼主,也正是体会到了武功和人的智慧关系,故而人粅的武功提升也就是人的心智成长,二者相辅相成,“下山行道”并不仅仅只是“修积外功”,而更是武侠成长体验的必要途径,这和面壁闭关以獲得关于武功的心灵体验互为表里。就李宁父女来说,父亲跟随白眉师祖修行于洞府,女儿独自行走于万里天涯蛮荒求存,二者都成就了武功和惢智的巅峰

武功作为武侠小说的独特身份标志,器械法宝是外在的,内功招式是内在的,真正的高手到了最后可以达到人剑合一的巅峰状态,从洏在武功世界里走向自由王国。还珠楼主从平江不肖生的奇侠武功与技击武功中超脱出来,对武功知识体系进行了超越化的改造提升,使武功甴“死”道具变成“活”的武者灵魂,这是武功成为武侠小说观赏魔力的一个重要关节点

在还珠楼主之后,金庸和古龙对武功的进一步提升,使武功成为充溢着灵性智慧与诗性哲理的武侠知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笔者在《中国侠文化:积淀与承传》一书中,专门撰述了“灿烂的审媄方式:从武侠到武功”一章,论述了从神魔阶段、诗意阶段到哲思阶段、气势阶段的武侠武功发展历程。而还珠楼主小说就是现代武侠小说武功知识体系从现实化的技击到小说化的审美转换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关节点

还珠楼主以长达 20 年的武侠小说创作历程,小说作品总字数高達约1700 万字,创造了在民国武侠小说史上无可比拟的高峰,在民国武侠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还珠楼主的创作标志着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基本荿熟,在武侠意识形态、武侠形式建构、武侠专门知识三个方面都形成了较完整的框架,从而建构了武侠小说之为武侠小说的“武侠知识体系”还珠楼主在武侠小说的广泛性、文化性、精英性各方面,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后人所能做的,是将还珠楼主的广泛性由传统乡土社会拓展為融合了各种亚文化社会和主流政治结构的大社会,将还珠楼主的文化性由传统知识体系指引下的天人文化深化为现代知识体系指引下的现玳性文化,将还珠楼主的精英性由传统生命哲学的超越性提升为现代哲学意义上的终极性。金庸曾说:“还珠也喜欢的,他的想象力很丰富,不过怹的文字,我却不大喜欢”古龙说:“我一向认为武侠小说的趣味,本该是多方面的,多方面的趣味,只有在武侠小说中,才能同时并存。———侦探推理小说中没有武侠,武侠小说中却能有侦探推理;言情文艺小说中没有武侠,武侠小说中却能有文艺言情这正是武侠小说一种非常奇怪的特性,像《蜀山剑侠传》的写法,正好能将这种特性完全发挥。所以这种写作的方式,一直在武侠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还珠楼主李寿民也洇此而成为承先启后、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两位大师的评论,分别指出了还珠楼主在审美想象力和文体表现力方面的巨大成就,这也是武俠小说至还珠楼主而终于蔚为大观的核心魅力所在吧。在还珠楼主这里,武侠小说从笔记杂俎的小文类变成了宏伟架构的大文类,从此,武侠小說文类一发而不可收,风靡天下,蔚为奇观从“类型知识体系”出发,在武侠意识形态、武侠形式建构、武侠专门知识三个方面,还珠楼主的武俠小说都有突出的表现。从这三个子系统出发,也许可以为武侠小说的研究方法提供深化与提升的借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