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构思得什么是对什么进行统一思考和筹划

原标题:小说艺术与哲学思考的統一——关于贾宝玉五位一体构思得什么的已知、思考与推理

作者简介:芦淳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苏州工业园区教科研新秀。曾师从苏教版《红楼梦选读》选修教材主编徐林祥教授参编中学生名著助读系列《红楼梦精读精练》,在高中与学生共读《红樓梦》凡六年致力于实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几十篇散文随笔发表于各微信平台

一、关于贾宝玉的“已知”:五位一体的特殊构思得什么与矛盾

现在,真假宝玉问题很少为人提起因为这是艺术构思得什么,艺术思维的特点是整体性、直觉性很难条分缕析。但这個问题却是理解《红楼梦》整体构思得什么的重大关节之一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而真假宝玉问题又是贾宝玉五位一体構思得什么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把真假宝玉放在五位一体构思得什么中去理解。

笔者试着把关于贾宝玉五位一体构思得什么的已有事实、觀点与推理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基督教有三位一体这个教义被称为“圣三一”。《红楼梦》的核心人物——“宝玉”比三位一体还要多絀两个位格在《红楼梦》中,与贾宝玉同位一体的形象有五个之多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顽石、通灵宝玉,神瑛侍者、荣国公曾孫(贾代善之孙、贾政次子)贾宝玉、甄宝玉

除甄宝玉外,其他四个形象的通俗化理解就是“四位一体”(各地《红楼梦》教学多数直接把四者理解成一体例如,笔者参编的《红楼梦精读精练》为了适合考试要求就只能做如此简便化理解)甄、贾宝玉虽然分开,但理解其他四者的关系又远非去掉了甄宝玉就能变得简单而且甄宝玉与其他四者之间并不是没有联系。

这五者都在第一、二两回交代清楚苐一个出现的是“顽石”。顽石是无材补天因而堕落在青埂峰下这个来历没有异议。

第二个是通灵宝玉顽石在脂本系统里是被一僧一噵变化成通灵宝玉后镌上“几个字”的。而在程本系统是自己变化成“扇坠”一般大小(程本系统在描述顽石变成扇坠大小之前就说顽石鈳以自去自来可大可小。)然后再被一僧一道镌刻上字的。但是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石头见到一僧一道的时候是扇坠夶小。这是因为程本系统在后文中把神瑛侍者与顽石等同,必须在前文强调顽石变化的自主性例如,在后文顽石是自己到警幻仙姑處的,在人世间石头又投胎成为贾宝玉。简言之为了造成“四位一体”,程本尽量模糊夹带、转世投胎与幻形之间的区别但无论顽石是被动还是主动,顽石和通灵宝玉是两位一体的这个也没有异议。

第三个出现的才是神瑛侍者程本系统在把顽石与神瑛侍者等同时還是体现出一值得玩味的两种表述。这是因为这个系统不可能完全脱离脂评本系统另起炉灶。一开始僧说是要把石头“携带”进“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到了警幻仙姑那里又变成了因为风流冤家要造劫历世就“将此物夹带其中”,然後开始讲神瑛与绛珠仙草的故事在石头和神瑛侍者之间直接划等号。

携带与夹带并不必然矛盾夹带必然是携带,但携带并不一定是夹帶携带等同于带去,带你去但一僧一道不必去红尘,不是一僧一道经历红尘的同时也“带着”他一起看而是带他去,让他自己看這样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与后文也是一致的“顽石”(姑且这么称呼,因为暂且理解为四位一体)是自己去红尘中的一僧一道并没有詓。

而“夹带”的意思是藏在身上或混杂在其他物品中间偷偷携带 如果石头是单独自己去经历经历,是不会用这个词的这就是石头与鉮瑛侍者并非同一人的推论起点(主要是周汝昌、刘心武),而由“天上不一致”也就推出“人间不一致”的结论: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結缘所以神瑛侍者是真宝玉(谐音甄,宝玉)而石头是假宝玉(谐音贾,宝玉)这个后面还要展开。

程本在这里出现了另一个漏洞:神瑛侍者是被警幻仙子“任命”为神瑛侍者的这里,程本系统不得不写出顽石经历的被动性因为神瑛侍者是一个天界的职位,不可能靠自己就获得按照这个逻辑,石头在上界兜转了一次再“下世”但是仅仅通过“下世”这个词语是分析不出矛盾的,因为下世只与仩界对立

回头从空空道人看《石头记》的那段文字来看,用的是“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两个表述。堕落与下世之间没有太大区别石头本就是无材补天,青埂峰已经暗示堕落

但是投胎是下世、下世却不一定是投胎。投胎是转世投胎之后有关“前世”的意识就不存在了。“潜意识”里虽然存在但那要修得正果才能了知。从这个逻辑来看神瑛侍者是投胎,而石头则是“下世”两者在思凡上是┅致的,但是在意识状态的变化与记忆上是不一致的石头回到天上,显然是记得整个红尘中的事情这就产生了一个重大矛盾。而且只昰思凡又何必再去变成神瑛呢?

石头(神瑛侍者)投胎是抹去了记忆的而出家后就恢复了记忆。这个过程是自觉、修炼的结果这样嘚理解与石头回到天界记得红尘中的事情一致。但这个解释与脂评本系统第十七回中出现的石头视角不一致脂评本正文第十七回出现了┅段以石头视角叙述的感受文字(那时正是贾家富贵的顶点),脂砚斋批语中也经常出现试问石兄的话语不外乎“试问石兄,这等热闹榮华与大荒山的荒凉相比如何”等语却从来不见对神瑛侍者的“试问”,如果是神瑛侍者投胎记忆消失这种不问就说得通了。

程本系統的续书中也只有第九十八回的回目里有“病神瑛”的说法脂批系统的前八十回(从第二回开始)没有一次提到神瑛侍者这个称呼,如果按照神瑛侍者与顽石两位一体的推断这显然过于偏重石头。从林黛玉还泪的角度来看神瑛侍者是必须的人物,是还泪的对象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仙草是宝黛爱情的天上起点。这样重要的“身份”居然从来不提不得不让人怀疑作者是不是有意避开这个称呼,因为两者夲非一体第九十八的回目是为了圆第一回的“修补”才加上去的。同样对林黛玉称“绛珠”也是在这一回,这是程本有意为之前八┿回中只有第五回出现了绛珠妹子的说法,但那就是在仙界凡是现实世界中发生的有关林黛玉的称呼,从不是“绛珠仙草”以石头视角叙述的记忆状态没有变化,因此石头不是转世意义上的投胎

“堕落之乡、投胎之处”是从大到小,顺序自然堕落指的是下世、投胎昰下世的一种,这种表述并没有矛盾所以石头既是被夹带,也是投胎石头的投胎不是转世,而是落于一个肉身之上(投往这个胎上)贾宝玉出生,通灵宝玉被一起带到人世间经历生命的成长的过程,但石头(通灵宝玉)与贾宝玉之间又产生了新的矛盾但只要把两鍺分开理解,其实并没有矛盾

具体来说,通灵宝玉是在贾宝玉(这个贾宝玉还完全没有讨论的意义因为人的出生只是成为自己的开始。)出生的时候被夹带于他的肉身上的早于程本系统的脂评本系统在第一回就把两个分开论述,一僧一道所指的一干“风流冤家”唯一奣指的就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其他的冤家一个也没有提,包括宝钗的来历第四个出现的是贾宝玉,在第二回从冷子兴口中说出第伍个出现的是甄宝玉,在贾雨村口中说出下面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把四者分开理解就不会存在矛盾。矛盾是程本系统把四者强加联系嘚结果程本系统本要解决矛盾,却增加了矛盾

二、五位一体的矛盾与解决——三条线索之间的关系

综上,石头从神话世界(或上界)箌现实世界(或人间世界)的这一过程第一回依次分别出现了携了(或带)、幻形入世、堕落、投胎、投胎入世、夹带、造劫历世、下卋等说法。我们分成有不同含义的三类:

携带(夹带)、投胎、幻形携了与夹带是一类,投胎、投胎入世、造劫入世是一类幻形入世昰一类,这三种又都可以称之为下世、堕落

从动词反推主语,被夹带的是通灵宝玉(由顽石变化而来)投胎的是神瑛侍者,幻形的也昰通灵宝玉通灵宝玉不是投胎,而是幻形后被夹带入世被夹带在什么当中呢,只能是神瑛侍者石头是有意识的,神瑛侍者的转世是鈈能有前世的意识的因为意识是此世重新发展出来的。因此解释一:通灵宝玉是被夹带进神瑛侍者的转世肉身(这也是贾宝玉的肉身):“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迹”。于是贾宝玉就成了神瑛肉身与通灵宝玉的结合体贾宝玉与通灵宝玊之间在刚出生时的关系就是心物二元。那时候贾宝玉这个肉体没有心。贾宝玉有自己独立的成长路线他是现实人物,并不具有石头茬天界的记忆作者在这上面没有“奇怪”的混淆,他自己是很清楚的与构思得什么甄士隐与贾雨村两个人物一样,作者同时考虑了现實意义与象征意义只不过在贾宝玉身上,这两种意义是通过一个肉身——自然成长的贾宝玉与一个符号化的通灵宝玉分别承载的这两鍺之间又产生了奇妙的互动关系。

解释二:神瑛侍者投胎成为甄宝玉有独立的成长路线。而一僧一道通过变化(大展幻术)使得顽石即通灵宝玉袭取了神瑛侍者的模样。周汝昌明确坚持这一解释他认为,宝黛初见林黛玉是误认贾宝玉为神瑛侍者才觉得眼熟而贾宝玉鈈认识林黛玉的面貌(即在仙界绛珠仙草修成女体的黛玉前世的面貌)。但这并不能证明石头是盗取神瑛样貌的而且,有疑问的还有頑石(通灵宝玉)知不知道绛珠仙草与林黛玉之间的联系、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关系。如果知道无论真假,宝玉不会不理解黛玉眼泪變少的原因(通灵宝玉知不知道只有通过一僧一道)。但是《终身误》却说“俺只念木石前盟”,木石前盟如果理解成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前缘则可以推出顽石是知道的。

但第三十六回宝玉口中说的是“木石姻缘”并不是前缘。前缘也可以理解成宝黛爱情先于金玊良缘而且,神瑛与绛珠之间并无盟约即便石头知道神绛之间的前缘,也不存在自己给自己与绛珠仙草定下木石缘份这样荒谬的心理神瑛完全不知道绛珠仙草修成女体,因为他浇灌的时候绛珠仙草并未修成女体许仙的前世救了白蛇。但许仙不认识白素贞白素贞认識许仙的模样是通过千年修行的神力察觉的。从林黛玉的反应来看绛珠仙草认识神瑛的模样,仙人有人的模样但石头本来却没有“模樣”,所以石头一定不是上界的神瑛如果是,他在上界就已经有个模样但程本却忘了补写了。所以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的模样,但这鈈一定是一僧一道的幻术所致俺只念木石前盟不能成为石头偷取神瑛侍者模样的证据。

贾宝玉的通灵(除了越名教而任自然外还包括泛愛)一面是宝黛爱情的重要基础。如果贾宝玉在神话层面是神瑛侍者的转世这两者体现的天然感情所散发出来的象征意义则更加浓厚。作者有没有意识到如果石头不是神瑛侍者带来的象征意义的减弱,还是想通过贾宝玉是甄宝玉的镜像来解决这个问题则不得而知但昰不是转世其实没有意义,林黛玉这一世不是来报恩的不是来还泪的,她的泪水是为了自己而流为了女儿而流。

无论甄宝玉有没有独竝的成长路线可以肯定的是,顽石在上界并不是神瑛侍者以下这些地方也可以让我们确信,贾宝玉和通灵宝玉也并非一体(艺术上的兩个构思得什么):

第一处第一回,石头对空空道人的诉说口吻是“亲见亲闻”、“观其事迹原委”并没有说交往耳鬓厮磨,连亲历嘟没有说当然我们把这种表述放在读者与记者“石头”之间的关系框架中去理解,石头指出的是前代小说“假借”和虚构性强调自己所记事迹的真实性,重点在亲上但也未尝不可以因为亲见亲闻进而亲历更能强调记述之真实性,可见作者在这一段表述中是有分寸的石头仅仅是记录者,没有与贾宝玉混而为一如果与贾宝玉一致,就产生了奇妙的不和谐这里石头的口吻可以理解为作者借石头说话,莋者借石头说话那就更不容易理解为何只有亲见亲闻或许这种说法只是为了强调一种真实性,是一种叙述策略是作者意识到了现实原型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区别,并强调更高的艺术真实的表述毕竟作者说过,假作真时真亦假

第二处:一僧一道在许多人物的儿时都到过這些人物的家与这些人物或父母接触过,例如第一回的他们提醒过甄士隐、第三回给林黛玉的病开出过建议第七回给薛宝钗的病开出过藥方(值得玩味的是,一个方法是避见外亲的做法一个是具体的药方)。虽然一僧一道是有问题才出现但第二十五回因为贾宝玉魇魔法一僧一道才出现在贾政面前时却只与通灵宝玉有交流,和贾宝玉却并无交流这显然是把这两者视作不同。

第三石头回到青埂峰、向涳空道人讲明《石头记》的价值与贾宝玉最后出家之间也产生了矛盾。

这些矛盾只要把贾宝玉的成长过程看成是贾宝玉与通灵宝玉之间相互磨合的过程就可以解决了在这一点上,白先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蒋玉是贾宝玉的肉身(这类构思得什么曹雪芹经常使用,例如甄士隐是贾宝玉有素有慧根的一个影子)袭人是贾宝玉在尘世最牵挂的人,或者说最能绊住他的人但是当他连袭人也放下的时候,当蒋玉菡代替他(也就是他自己在这里,这种艺术构思得什么与哲学思考之间也统一了)完成尘缘的时候就是抛下肉身的一面,囙归天界的时候贾宝玉以情悟道的人生和石头到人间受享受享后回归通灵就达成了和谐统一。没有通灵宝玉贾宝玉会变成他自己讨厌嘚禄蠹(与宝钗彻底结合就是另一种意义上成为禄蠹),而没有贾宝玉这个人间的姓名石头不会经历、懂得并重新回归。于是在最后賈宝玉与通灵宝玉之间完成了合一。这就是贾宝玉与通灵宝玉一而二二而一的重要象征意义。

所以续作者不知道的是,不如保留原来嘚三条线因为顺着这三条线,我们就可以理出一个没有内在矛盾的总体构思得什么这三条线之间的关系也就可以用假说补足,这一假說就是贾宝玉与通灵玉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假说的意义与作者本意之间的关联度,则需要再加分析与推论)我们以贾宝玉为中心,紦这四者的关系分成三对按时间顺序列出,得出下面接近作者原意的思路:(括号里是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条线:石头被一僧一噵携带前提是变小、成为通灵宝玉,因为顽石不能入世(附带问题:这条线路的起点是石头的变化。变化的力量来源于石头自己还是┅僧一道如果是顽石自己有何用意,如果是一僧一道有何用意)

第二条线:神瑛侍者思凡投胎(脂评本:凡心偶炽。这一句被程本删掉)转世成(甄宝玉还是贾宝玉)。通灵宝玉因此被夹带进神瑛侍者的转世肉身上肉身是真是假还是并没有太大意义。无论真假已鈈是原来的人。

第三条线:贾宝玉出生贾宝玉与通灵宝玉之间的关系是心物二元关系,不是同一关系但在宝黛钗三者关系的发展中,兩者逐渐成为一体石头有了人的感受,贾宝玉最终通灵

这三条线的设计思路是不一样的:

顽石入世的设计思路是因空见色,自色悟空(从顽石与空空道人的对话推出)时间跨度是从无时间到有时间(或者是从上古时间到失落无考的某一时间段。)女娲补天是紧接于盤古开天辟地后的神话,无材补天的石头因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有补天之才,却没有被用来补天但是,又何须被用才“有用”曹膤芹难道没有这样的反思吗?

神瑛侍者到贾宝玉的设计思路是先天与后天先天有绛珠仙草与之相配。

贾宝玉出生是第三条线这条线就昰他的思想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变化集中体现在第十九、二十一、二十二、三十四、三十六等回),而影响他与顽石(通灵玉)之间关系的就是黛钗与大观园群芳和世间女儿。

因空见色与前世今生之间的设计产生了矛盾:石头入世是幻形入世,即“变化”从巨大的頑石变成一块美玉。程本系统里石头是自怨自艾,因为无材补天后来又说,落得个逍遥自在才到了警幻仙姑处。这个“逍遥自在”奣显与思凡之间产生矛盾所以落得个逍遥自在是程本加入(但也谈不上篡改)。逍遥自在惯了而无聊才下世也说得通但石头自惭形秽,然后又逍遥自在变成神瑛,反而要思凡下世就说不通了所以,曹雪芹的思路本来没有乱石头和神瑛都是思凡。因空见色与思凡之間是统一的

我们再来详细考察前文提到的幻形入世的含义。第八回的顽石诗里有一句:

“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关于臭皮囊:汉 亦作“ 臭皮袋”喻指人之躯壳。释道以人体内多污秽不洁之物如痰、涕、屎、尿等,故有是称” 明 李贽 《复马历山书》:“甚快活,甚自在但形神离矣,虽有快活自在不顾矣此自是恋臭皮囊者宜为之,非达人事也”《西游记》第二三回:“胜似在家贪血食,老来坠落臭皮囊”臭皮囊理解成形体,肉体是没有问题的所以,通灵宝玉就是心灵通灵宝玉因为蒙尘,所以失去了光泽所鉯说堪叹时乖玉不光。

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很少有超一百回的(《水浒传》有一百二十回本 )《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是篇幅长的。《紅楼梦》的基本构架与《水浒传》相似《水浒传》是由盛转衰、所以布局上是头重脚轻,从分量上来看盛多衰少《红楼梦》在分量上吔不应该是盛少衰多。“忽喇喇”似大厦倾衰败之快才能造成反衬效果。如果按照周汝昌先生等拥史派的说法以史湘云为中心把衰败、流浪的分量与盛世繁华的分量描写的等同,就失去了繁华一梦的整体感觉变成了一盛一衰。衰的部分与创作时的实际际遇与心态太过於相似失去了红楼一梦与电光火石的沧桑之感,而作者在第一回就表现出与文本的巨大隔离感

盛衰如此,真假也一样贾宝玉与宝玊必定在分量上不同。真事隐去假语存焉。贾宝玉是主人公甄宝玉是影子。神瑛侍者并非表现的重点神瑛侍者思凡、下世就完成了莋者交给他的“任务”。真假不能相逢相逢就必须分出个真假来(例如真假猴王)。从这个整体构思得什么布局来看神瑛侍者的转世(甄宝玉)并不需要出现,甄宝玉与林黛玉再见也不会完成“前缘”依旧是悲剧(宝黛爱情本就是悲剧)。因为前缘未必就能成就今生连佛陀自己都并非命定论者,而是积极的解脱论者

因此,贾宝玉是真顽石因为冥顽不灵、顽愚怕读文章。贾宝玉又是真宝玉因为配有通灵宝玉。今生的神瑛侍者(无论真假)是贾宝玉的肉体即凡胎。这个凡胎与甄宝玉的凡胎完全一样但甄宝玉却没有通灵宝玉。頑石之顽与通灵宝玉之灵又结合在贾宝玉这个现实人物身上贾宝玉又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在人间故事里,木石之间是有“盟约”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贾宝玉又确实是四位一体甚至五位一体,因为贾宝玉(除掉通灵宝玉)与甄宝玉没有区别

至于作者在失落的后四十回给甄宝玉的定位到底只是虚构世界中贾宝玉的影子、还是虚构的贾宝玉在现实的真实投影,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还是贾寶玉的对立面(甄宝玉在有的续书里变成了禄蠹。)则不得而知

“灵”就是心的本体,通灵宝玉就是贾宝玉肉体的同步感受器——心身、心处在空间的同一位置,能够联络沟通却并非同一。贾宝玉的冥顽不灵就是他的通灵之处贾宝玉最后出家,变成了“通灵宝玉”通灵宝玉因为感受到了贾宝玉感受到的一切,就回归了天界在这里,作为现实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符号意义的通灵宝玉就统一了而峩们一旦对贾宝玉和石头两者的合一做不可能合一条件下的合一想象(石头变成贾宝玉又回到天上这样的想象),就显得怪异也不能领畧《红楼梦》的艺术构思得什么。

贾宝玉的通灵与否也体现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矛盾也是他观照自己人生的矛盾。

名利场和大观园哪一个使得他通灵哪一个使得他顽愚?声色犬马迷惑本性。但名利场中就回归本性了吗贾宝玉说,亲近女儿就是清爽、靠近男人便覺浊臭对无材补天的顽石来说,始终是无材补天但大观园不就是他的天吗?

而且何为本性呢?本性有真假吗即便有真假,顺从哪┅个才是真正的自由呢

《红楼梦》的艺术构思得什么与哲学思考之间最后完成了统一,这种思考与宗教之间还差一步。中国人宗教就昰我们的文字与历史曹雪芹的宗教是“情”吗?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贾宝玉是真宝玉还是假宝玉?

举例说明王蒙的小说是如何表现其哲学思考的条理清晰,满意多送分... 举例说明王蒙的小说是如何表现其哲学思考的?条理清晰满意多送分。

王蒙的人生哲学是都养育他独特的人生之路反过来,会影响他的生活道路影响了他的文学表现他的文学作品的形象。了解他的人生哲学不仅来自他的人生の路,文学和学术研究解释,并通过他的“自传”的解释更利于直接抓住他的人生哲学。王蒙的人生哲学都集中在他的学说的思想迋蒙的人生哲学,中庸之道是地区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方法在他的生活中。

适度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王蒙的人生哲学適度,温和的和适当的平衡过度亦未必能之间的“中间”一个特殊的中介机构,但在发展过程中的东西之间??的关系的范围王蒙的生活嘚道路上,他去了通过的1957年反右扩大的极端攻击性的“大跃进和的文化革命于1966年已被充分了解的1或的其他,二元论的方法的思维严重危害为适度的范围直到情有独钟之间的这种关系,“追求不珏几乎恰到好处执行”(193)纸他指出:“我皮给你的生活,你的皮我命令道两侧的皮革上升,而不是不惜诉诸武力多么可悲!“(卷313)当然,王蒙也看到社会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他的社会冲突温和的缓冲,說:”你可能会占据上风但不斗气,你可以铿锵有力但不是疯了,你会后悔唱的挽歌,不认头接受自己的命运,确认下你本来不想承认Hujiu钱。特别是政治政治的第一个现实,以及所需的“(第二卷119)即使在抗日战争战争的理解,他也认为”在被占领地区的抗ㄖ战士和狗叛徒,相同的中间状态“(纸117)因此,他反对极端主义和教条主义认为世界是绝对不是只有黑与白的颜色,无论是好是坏品德两股力量之间的斗争,是荒谬的两个命题拥有两个班,但必须面对和掌握大量的中间状态过渡状态,一种无序的状态矛盾的狀态,监管的状态和塑性状态,并依此类推他指出,对立统一的范围“诗意的和世俗的,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小和大的,庸俗的超脱,没有骄傲和谦卑神界和地球”(142卷)。一方面反对极端的绝对的,只有价值的唯意志论要么或标准的思维方式,而鈈是动辄以片面的深刻本身而是专注于追求全面,深入和深刻的全面另一方面他认为,应该选择一条中间道路在一个大的问题,而沒有绝对的把握因为中道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王蒙的人生哲学的中庸思维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学说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的理论学說起源的种子“在”易经“的概念。 “易经”“字12次(”喂“是指家里的粮食问题。作者注),有一个”褒义词这些“家人卦”卦卦“他们是吉卦嵇约”

王蒙的人生哲学既是他独特生活道路的育成,又反过来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既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又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形象的彰显。而理解他的人生哲学不仅可以从他的人生道路、文学作品和学术研究中进行解读,而且通过解读他的《自傳》更有利于直接把握他的人生哲学。王蒙的人生哲学集中表现在他的中庸思维在王蒙的人生哲学中,中庸是一种关系的间性范畴吔是他人生重要的方法论。

中庸作为一种关系的间性范畴在王蒙的人生哲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中庸作为一种关系的间性范畴是指在过度与不及之间的“居间者”,是一种特殊的中介也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适度与恰当的平衡态。在王蒙的人生道路上他经历叻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大跃进”的极端冒进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充分认识到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严重危害因此,他对于中庸这一关系的间性范畴才情有独钟,“追求做到的是厥执乎中恰到好处”(卷二193)。他指出:“我革你命你革我命,两邊都革得兴起不惜兵戎相见,何等可悲!”(卷一313)当然王蒙也看到了社会冲突的不可避免,但他对于社会冲突进行了适度的缓冲認为“你可以争强,却不可以斗气你可以铿锵,却不可以发狂你可以遗憾、唱种种的挽歌,却不可以不认头认命,认下你本来不想認的那壶酒钱尤其是政治,政治首先是现实的其次才是理想的”(卷二119)。甚至在对抗日战争时期的认识上他还认为,“在沦陷区除了有抗日志士,有狗汉奸以外同样有大量的中间状态”(卷三117)。因此他反对极端主义与独断论,认为世界上绝对不是只有黑白兩种颜色、善恶两种品德、敌我两种力量、正谬两种主张、资无两个阶级而是还要面对和把握大量的中间状态、过渡状态、无序状态与洎相矛盾的状态、可调控状态、可塑状态等等。他注意到范畴的对立统一“诗意与平凡,入世与出世小与大,俗与超脱有与无,骄傲与谦卑灵界与人间”(卷一142)。因此他一方面反对极端化、绝对化、唯意志论和非此即彼的价值标准与思想方法,反对动不动以片媔的深刻自居而是注重追求全面的深刻与深刻的全面;另一方面,他认为在没有绝对把握的大量问题上,应该选择中道因为中道是經得住考验的。

王蒙人生哲学的中庸思维也是对中国传统中庸思维的继承和弘扬在中国哲学史上,中庸的理论萌芽肇始于《周易》里“Φ”的概念《周易》的“中”字使用12次(家人卦中的“在中馈”是指家中饮食之事。笔者注),这些带“中”的卦都是褒义的这些稱“中”的卦辞,“它们都是吉卦、吉爻”(刘大均.周易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6.30.)由于《周易》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先秦儒家开始逐渐形成了中和、中庸、和谐等思想孔子对中庸已经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强调“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紦中庸视为最高的美德。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王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不拘泥于儒家文化,而是儒道互补也汲取了老庄道家文化嘚精华。他在谈论长篇小说的构思得什么、布局的过程中非常形象的显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驾驭,他亦儒亦道外儒内道,外道内儒儒道互补,儒道相融儒道合一,物我化一天人合一,情理合一张弛合一,疏密合一可谓统筹兼顾,胸有成竹信手拈來,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自觉不自觉地对儒道之间进行融合与沟通达到了出神入化的佳境。

王蒙的中庸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哲人的影响他曾经说过,“我一直在思考一种西方的说法:不承认中间状态是极权主义的一个特点”(卷三117)在西方,中庸思想最早來自于苏格拉底的自制理论在苏格拉底的影响下,柏拉图和居兰尼学派的创始人阿里斯提普斯都肯定了节制的思想阿里斯提普斯进而認为中庸大道“乃是一条通向幸福的光明大道。”(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4.)亚里士多德把中庸作为一种方法论,深入推及到他的哲学观、社会观、民族观、伦理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强调节制和适度,追求中庸的最高境界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善囷极端的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M].第八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36.)由此可见,王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中庸思维进行了深入思考进而把中庸思维作为他的人生哲学,来处理和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王蒙在谈及人生哲学时,认为许多人际关系的紧張是由于矛盾纠纷造成的因此,他把寻找结合点、契合点而不是只盯着矛盾分歧,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之一即使在逆境之下,愈要控制自己不要激动不要发火,不要过度悲伤不要过度反应。基于对处事方法的深刻认识王蒙才把中道视为自己行为的原则之一。他认为“与其搞二元的对立极端不如努力去做多元的互补”(王蒙.王蒙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624.)。因此他注重“沟通治人與治于人,保持治人与治于人的利益的统筹兼顾与平衡”(卷一328)但是,让王蒙颇感遗憾的是自己“好像一个界碑,这个界碑还有点發胖多占了一点地方,站在左边的觉得我太右站在右边的觉得我太左,站在后边的觉得我太超前站在前沿的觉得我太滞后”(卷二175)。然而王蒙毕竟是王蒙,他面对纷繁与曲折、误读与偏执他“有两个法宝,一个是包容与整合以后是超越与原谅”(卷三339),“樾来越追求包容与整合追求大美大善的可沟通性、可结合性、可互补性”(卷三339),他想“做党与广大作家的桥梁做整肃文艺人时的緩冲橡皮垫,做一个居中的绝对不脱离作家同行的,也同时遵守党的纪律顾全国家大局的独一无二的角色做一个健康、理性、平衡与囷谐的因子”(卷二215)。由此可见中庸思维是如何影响着王蒙对人生的认识和把握。在他的思维方式中中庸是对非此即彼二元对立极端思维方式的突破、解构和超越,也是一种和谐稳定的发展态势它的哲学基石是以中介思维为桥梁的辩证思维。

但是他也深刻地认识箌大众对中庸的误读:“内容深刻的中庸之道经过了几千年的普及以后,大众化了以后显得像是不阴不阳,不男不女无是无非,不忠鈈奸两面派,八面玲珑”(卷三128)面对大众对中庸的误读,他保持了自己“宽广的包容的胸怀立体的与善于体察的观测,兼收并蓄嘚精神空间往复斟酌、鞭辟入里的思想深度,真心爱心,激情与才华正是这样,使作品有了价值”(卷二132)即使王蒙有时徘徊于悝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但绝非徘徊于理想主义与虚无主义之间也并非双重人格的表现,而是中庸思维的展开从王蒙的人生哲学来看,中庸业已成为他的一种思维方法一种处事方式,一种美学理念一种文学精神。在王蒙的人生世界里中庸是对偏执和极端的扬弃,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也是追求包容与整合的具体显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