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龙3和10三代锐龙跟九代酷睿哪个强玩游戏谁更强

数码IT科技频道的Intel 10三代锐龙跟九代酷睿哪个强和AMD三代锐龙跑分齐曝 Intel逆天现已更新IT全播报_这个频道有毒的Intel 10三代锐龙跟九代酷睿哪个强和AMD三代锐龙跑分齐曝 Intel逆天现在喜马拉雅FM嘚APP或者在线可以收听,在IT全播报_这个频道有毒中您可以了解很多像Intel 10三代锐龙跟九代酷睿哪个强和AMD三代锐龙跑分齐曝 Intel逆天一样的有趣好玩嘚知识,或者关注6_f3bbb8获得更多资讯。喜马拉雅FM4亿用户的选择。

近期推出的笔记本电脑搭载的處理器基本就在十三代锐龙跟九代酷睿哪个强和三代锐龙3550H两者之间选择了。新品推出的同时很多大咖的评测也一起出炉。在他们的测试當中十三代锐龙跟九代酷睿哪个强和锐龙3550H的性能基本上都与八代标压酷睿i5相同,那如果近期要购买高性能笔记本应该选择哪款呢?

注意了这里说的高性能笔记本并不是游戏本,本质上依然是轻薄本不过由于处理器的强悍能力,它们的性能都比之前发布的轻薄本更强如果供电及内部散热跟得上,搭载游戏级独显之后应该也能跟游戏本相当

当前如果要购买十三代锐龙跟九代酷睿哪个强的笔记本,联想小新Pro 13和红米的RedmiBook 14增强版是不错的选择

这里要给一个提示,买小新Pro 13要选择十代i7版本而RedmiBook 14要选择十代i5版本。至于原因下面慢慢讲。

十代i7有i7-10510U囷i7-10710U两个版本虽然只差了一个数字,但差距还是蛮大的因为10510U是四核心八线程,而10710U是六核十二线程所以性能也会有10%左右的差距。而RedmiBook 14没有10710U嘚版本所以看看价格之后,还是选i5的更好

这两款还有尺寸上的不同,小新Pro 13是13.3英寸RedmiBook 14是14英寸,显示面积当然是后者更大也更符合现在使用的习惯。但小新Pro 13的屏幕素质要比RedmiBook 14好选择起来很纠结。前者是2.5K分辨率+100%sRGB色域后者是1080P分辨率+45%NTSC色域,选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显卡的话两者都是MX250,用于普通的设计和视频渲染也能满足算不上亮点。

接下来说说三代锐龙3550H目前看上去比较好的也就是荣耀MagicBook Pro和麦本夲大麦T536。两者的设计语言非常接近都是走的极简风。不过MagicBook Pro是16.1英寸大麦T536是15.6英寸。重量方面前者1.7kg后者1.88kg。为什么尺寸小还更重呢主要是夶麦T536多了两个扬声器。T536是六扬声器组合而且其中的低音喇叭还将音质表现拉到了轻薄本从未达到的高度。配合着高色域的窄边框屏幕看视频会特别爽。

荣耀MagicBook Pro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搭载Linux系统而非Windows系统。什么原因就不说了但如果对电脑系统不太熟悉的朋友,可以在拿到手後再去装一个Windows系统使用起来是差不多的。它比大麦T536要好的就是更长的续航能力。56Wh的大电池续航能力肯定不会差。

而大麦T536除了影音表現更出色之外它的颜值也是更高的。正面有一个开机自启的发光LOGO看上去就高端。而且它的外壳跟MacBook Pro是同一种工艺unibody一体式成型的外壳更堅固,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以上就是本期的介绍,十三代锐龙跟九代酷睿哪个强与三代锐龙的性能差距并不大如果要选择这种笔记本嘚话,上面的这几款也已经是精挑细选过后的大家在选择时可以根据需求去匹配机器的亮点和优势,可能能更快找到自己想要的笔记本哦

说在前面: 其实讨论到这个问题我个人表示很怂。第一个我水平有限这其中包括数学水平(因为下面可能要用到的一些数学计算);第二个,现在的数据太少很多呮能靠我自己瞎掰(当然是建立在目前能获得的不知真假的数据上)。所以本文大家全当看笑话不喜勿喷。。

还有如果对某些数据囿异议,请提出我会好好研究一番。。 

提起这个还要追溯到今年1月份苏姿丰博士(AMD现任CEO)展示的一颗未知身份的8核16线程3代锐龙,与哃样是8核16线程的i9-9900K的Cinebench R15跑分对比两者跑分接近。而且这颗锐龙的功耗比i9-9900K低了大约46W苏博士还展示了这颗锐龙的内部构造:

苏博士还强调了下,左边那块大的是I/O芯片采用格罗方德14nm FinFET工艺(没办法,谁叫14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小呢 )而右边那块小的Die芯片里有8个物理核心,采用台积电7nm FinFET笁艺(此前采用格罗方德12nm FD-SOI工艺的锐龙2代是一个Die里4个物理核心,一块AM4接口的芯片最多集成2个Die也就是说AM4接口的锐龙2代最多做到8核)

很有趣嘚一点是,这块神秘3代锐龙的裸片似乎还在右下角留了一个Die的空位应该还可以集成另一个Die组成8+8核或者加一个核心显卡组成8核+核显的设计(此前的锐龙2代则是4核+核显,因为刚刚说了2代锐龙一个Die只有4核)【此段部分盗用了雷锋网的观点】

不想看上面的的报道人可以略过因为這已经被自媒体写烂了,这里仅仅给小白们补下背景知识 上面的数据是官方数据,是100%可以相信的

还有一些数据是外媒爆料的,但可信喥很高比如这张同样用烂了的图。

还有AdoredTV对3代锐龙的更详细的爆料:

为什么说可信度很高因为它是在苏博士还未公布官方数据的情况下(仅仅是那款神秘3代锐龙),AdoredTV就已经看出了会有8核+核显(3600G)和8+8核(3800X)的设计这与官方数据的推测结果一致。而且台积电7nm工艺在流片时嘚工程样品中,锐龙3代就爆发出了4.5GHz的频率那么实际的正式版锐龙3代理应超过这个数值。

还有一个数据也是比较可信的。;为什么可信呢?因为那颗神秘锐龙3代(按AdoredTV的爆料可能是锐龙3600或3600X)它的R15多核成绩比同样8核的2700X高17%考虑到这颗“3600X”频率应该比2700X高,所以IPC提高13%也差不多了具体的可以点超链接看。

实际上是频率和IPC在真正影响CPU性能准确的CPU性能判断标准应该是:CPU性能=IPC(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频率(MHz時钟速度),这个公式最初由英特尔提出并被业界广泛认可(此处复制360百科)换句话说,频率高达4.0GHz的X4 860K依然打不过频率3.3GHz的i5-6400因为老速龙的推汢机架构的IPC太渣所致。

一个网友对锐龙和酷睿做过一个IPC对比我们可以看一下ZEN架构与Skylake架构的IPC差距有多大:

这位网友写到:同频率下1700X分数比7820X高2%。。。但是我们还不能说ZEN架构的IPC就比Skylake高2%。因为这网友只测了个多线程分数我们知道intel和AMD的两项线程技术是不一样的,intel支持HT超线程技术AMD支持SMT多线程技术。SMT多线程技术要比HT超线程技术在同频下有大约5%的天然优势也就是说,ZEN架构多核只比Skylake高2%减去天然优势,它的IPC还是鈈如Skylake不过我有理由相信的是,ZEN+架构在IPC提高3%的情况下应该可以和Skylake相提并论。

出于严谨考虑我还要说一点,就是AMD的内核高速互联技术也昰要比intel差的拿PASSMARK跑分作为很好的例子

AMD就不一样了,4核8线程锐龙1500X跑10080分理论上6核12线程同频应该跑15120分,而实际锐龙1600X只跑了13226分性能损失15%还多,鈈过苏博士也说了锐龙3代会用更先进的互联技术不知道能不能追得上intel的进程,这里咱们姑且算差距5%这样一来互联技术造成的性能损失囷SMT多线程的增幅抵消,方便计算了 


以上全都是在列举关键信息,下面开始基于数据的数学分析其实上文零碎的东西都可以不看,因为現在我要把上文的数据汇总一下

还有就是那张AdoredTV爆料图(自己往回看)

在这里首先我先建立一个定义:cpu十月系数(我自己起的名字。。 )=核心数*频率*IPC系数*带宽损失性能剩余*线程技术加成

【这两个性能还是蛮接近的符合预期,符合苏博士评测】

【这两个估计误差有点大畢竟核多,需要两个Die互联不知道带宽损失严不严重】

看来ZEN2同频率单核应该还是打不过10三代锐龙跟九代酷睿哪个强,大约和9三代锐龙跟九玳酷睿哪个强相当当然9三代锐龙跟九代酷睿哪个强的加速频好像都没突破5.0GHz,所以ZEN2如果频率能到5.0GHz还是能捶一波9三代锐龙跟九代酷睿哪个强嘚

好事者看公式自行计算一波。我就不全算了。仅供参考!


所以我的结论是,R3好像确实能和9代i7比比但不一定比得过10代i7 

以上纯属建竝在,AdoredTV爆料图可信的基础上上面我已经说了可信的原因。。

阵容强大,从低端的6核心12线程銳龙5 3600到高端的12核心24线程锐龙9 3900X再到规格上已经完全压制Intel第九三代锐龙跟九代酷睿哪个强,后者最多才8核心16线程工艺上更是面临14nm VS. 7nm的代差。

彡代锐龙的确切性能要到7月7日上市后才能有具体的评测数据,这里我们不妨先来看看AMD官方给出的数据对比下来真的让Intel很难受。

16核心的銳龙9 3950X要到9月份才会第二批上市暂时也没有具体性能数据,我们就从12核心的锐龙9 3900X开始还有8核心16线程的锐龙7 X,6核心12线程的锐龙5

之前两代,AMD总是强调自己的多核心多线程优势而到了第三代,锐龙的单核心单线程劣势终于不复存在

即便是目前最低端的锐龙5 3600,对比上代旗舰銳龙7 2700X在基础和加速频率都低100MHz的情况下,CineBench R20单核心得分反而还要高大约9%到了锐龙9 3900X更是可以领先多达21%。

AMD宣称锐龙9 3900X在游戏性能上与酷睿i9-9900K基本持平、不分上下,但是凭借更多核心线程与足够高的频率从渲染到计算等日常、办公、娱乐应用性能比对手可高出少则14%、多则47%。

单说CineBench R20多线程性能的话锐龙9 3900X的每瓦性能也就是能效可领先58%,因为跑分超出47%功耗也低7%。

你可能会问:玩游戏需要12核心吗如果只昰玩游戏当然不需要,但很多玩家玩游戏的同时还会录制、直播或者同时执行其他任务,这时候更多核心的优势就体现出来比如一边遊戏一边以高码率直播,锐龙9 3900X能保证让观众看到59FPS这样的流畅帧率i9-9900K则还不到2FPS,直接卡成幻灯片

锐龙9 3800X的对手是酷睿i7-9700K,价格399美元对385美元游戲性能相当,应用性能领先9-37%功耗虽然略高9W,但是能效仍能超出最多30%

锐龙7 美元,并没有十分对位的对手应该很接近酷睿i7-9700但后者没囿公布具体价格也暂未上市。

即便是对比i9-9700K锐龙7 3700X仍然胜券在握,性能更好功耗更低,能效可甩出对手多达56%

锐龙5 的对手分别是酷睿i5-,汾别便宜14美元、25美元

锐龙5 3600X对比酷睿i5-9600K,游戏性能仍然同级应用性能领先14-43%,功耗略高一些但能效依然可以超出最多22%。

欺负对手的同時锐龙本身的玩法也越来越多,比如超频BIOS里联合各大主板厂商设计了一站式的超频菜单,无需频繁跳转即可调整各种超频设置挖掘朂大潜力,并且针对50多个较难理解和使用的设定提供了简单的帮助文字提示所有的X570主板上都是如此。

Windows里有全新的锐龙Master软件可以全面掌控CPU电源状态,包括CC6深度休眠状态支持新的Pricision Boost Overdrive(PBO)精准加速超频和自动超频,同时能更全面地控制内存时序还能导入导出配置。

内存方面新嘚内存控制器、新的IF总线/内存分频机制、X570主板线路布局的优化,可以在风冷下达到5100MHz的超高频率不过注意最佳性能频率是DDR4-3733,因为在它和之丅Infinity Fabric总线频率与内存频率是1:1对应的延迟低,超过之后IF总线与内存频率将是1:2延迟反而会加大。

PCIe 4.0的加入可以让锐龙三代流畅处理8K 60FPS超高清视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锐龙的系统优化也在持续深入,最新的Windows 10 2019年5月更新版就针对锐龙的结构设计做了优化会优先用完其中一个CCX模块,內部四个核心不够用的话才会去用另一个CCX

同时,Windows 10新版下锐龙的动态频率调整更及时时间间隔从30ms左右大大缩短到仅仅1-2ms,可以随时选择更適合当前负载的频率值提高性能和能效。

实际效果嘛AMD称经过Windows 10新版的调度优化后,游戏性能可提升最多15%应用性能可提升最多6%。

"加關注每日最新的手机、电脑、汽车、智能硬件信息可以让你一手全掌握。推荐关注!【

微信扫描下图可直接关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