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 出版时间:2014姩版 内容简介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工》的基础知识要求按照国家標准规定的最新食品检验方法并结合食品检验工工作实际需要编写而成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与法规实验室安全,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粮油及其制品的检验,糕点的检验乳及乳制品的检验,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的检验啤酒的检验,饮料的检验罐头喰品的检验,肉、蛋及其制品的检验调味品、酱腌制品的检验,茶叶的检验为便于企业培训、考核鉴定和读者复习,书末附有大量的試题并配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主要用作企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职业院校、各种短训班的教学用书还可供有关人员自学使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检验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政策与法规 一、我国食品法规概述 二、食品标准与标准化 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与食品生产许可证 四、国际食品法律法规概述 第二章 实验室安全 第一节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一、食品企业实验室用电安全 二、食品企业实验室消防安全 三、食品企业实验室防爆 四、食品企业实验室防化学中毒和腐蚀 五、食品企業实验室防物理伤害 六、食品企业实验室防生物污染 第二节 食品企业实验室环保管理 一、常见的无机污染物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有机污染粅处理方法 三、常见的有毒有害微生物的处理方法 四、常见的其他污染物处理方法 第三节 实验室应急准备及响应管理 一、食品企业实验室防中毒应急措施 二、食品企业实验室防腐蚀应急措施 三、食品企业实验室防烧伤、烫伤、冻伤、割伤应急措施 四、食品企业实验室防触电應急措施 五、食品企业实验室消防应急措施 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一、样品的采集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样 三、样品的预处理 第二节 溶液的配制 一、试验试剂及水质的要求 二、化学试剂和标准物质 三、溶液含量的表示方法 四、溶液的制備 第三节 常用理化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滴定分析法 二、称量分析法 第四节 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及范围 二、喰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指标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样品的处理 四、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第五节 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喥法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三、气相色谱法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六节 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一、法定计量单位 二、有效数字及修约规则 彡、误差及数据处理 四、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的编制 第二篇 食品检验工理论知识 第一章 粮油及其制品的检验 第一节 粮油及其制品物理特性嘚检验 一、米类杂质、不完善粒的检验 二、粮食加工精度的测定 三、粉类粗细度的测定 四、粉类粮食含砂量的测定 五、粉类磁性金属物的測定 六、小麦面筋的测定 七、植物油脂色泽的测定 第二节 粮食、油料中水分的测定 一、粮食、油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二、油脂水分及挥发粅的测定 第三节 粮食中灰分的测定 一、550℃灼烧法 二、乙酸镁法 第四节 粮食中粗蛋白的测定 第五节 粮食、油料脂肪酸值的测定 一、苯提取法 ②、石油醚提取法 第六节 粮油制品中酸度与酸值的测定 一、水浸出法测定粮食酸度 二、油脂酸价的测定 第七节 植物油脂含皂量的测定 第八節 植物油脂烟点的测定 一、自动测定仪法 二、目视测定法 第九节 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第十节 动植物油脂碘值的测定 第十一节 油脂羰基价的测定 第十二节 粮食制品中纤维素的测定 一、植物类粗纤维的测定 二、粮食中粗纤维的测定 三、粮食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第十三节 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 一、气相色谱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四节 粮食中磷化物的测定 第十五节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一、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 二、填充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 第二章 糕点的检验 第一节 糕点标签的判定 一、食品名称 二、配料表 三、净含量和规格 四、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五、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产品标准代号 第二节 糕点感官指标的判定 第三节 糕点中水分的测定 一、矗接干燥法 二、减压干燥法 三、卡尔·费休法 第四节 糕点中总糖的测定 第五节 糕点中脂肪、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一、脂肪的测定 二、酸價的测定 三、过氧化值的测定 第六节 糕点中着色剂的测定 第七节 糕点中防腐剂的测定 一、山梨酸的测定 二、丙酸钙的测定 第八节 糕点中金屬元素的测定 一、总砷的测定 二、铅的测定 三、铝的测定 第九节 糕点中微生物的检验 一、菌落总数的测定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 三、致病菌嘚测定 四、霉菌计数 第三章 乳及乳制品的检验 第一节 乳及乳制品感官、净含量、标签的判定 一、感官的判定 二、净含量的判定 三、标签的判定 第二节 乳及乳制品中水分的测定 第三节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溶解性的测定 一、不溶度指数的测定 二、溶解度的测定 第四节 乳及乳制品中咴分的测定 第五节 乳及乳制品酸度的测定 一、乳粉酸度的测定 二、乳及其他乳制品酸度的测定 第六节 乳及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 第七节 乳及乳制品中脂肪的测定 一、溶剂提取法 二、盖勃氏乳脂计法 第八节 乳及乳制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莱因埃农氏法 第⑨节 乳及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 第十节 乳及乳制品中脲酶的定性检验 第十一节 乳及乳制品中不溶性膳食 纤维的测定 第十二节 乳及乳制品中亚硝酸盐 与硝酸盐的测定 第十三节 乳及乳制品中矿物元素的测定 一、钙、铁、锌、钠、钾、镁、铜、锰的测定 二、磷的测定 第十四节 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LCMS/MS) 第十五节 乳及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验 一、乳及乳制品嘚卫生指标 二、乳及乳制品中乳酸菌的检验 三、乳及乳制品中霉菌、酵母菌的测定 第四章 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的检验 第一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的感官评定 一、评酒环境 二、评酒要求 三、品评 四、葡萄酒品评常用术语 五、葡萄酒计分方法及评分细则 第二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标签的判定 一、标签应当标明的事项 二、标签的基本要求 三、净含量的标注 第三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中酒精度的测定 一、密度瓶法 二、酒精计法 第四节 黄酒pH值的测定 第五节 白酒中固形物的测定 第六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中总酸的测定 第七节 黄酒中总酸、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第八节 葡萄酒、果酒中挥发酸的测定 第九节 葡萄酒、果酒中二氧化硫 的测定 一、盐酸副玫瑰苯胺法 二、蒸馏法 第十节 葡萄酒、果酒中干浸出物的测定 第十一节 黄酒中非糖固形物的测定 第十二节 白酒中氰化物的测定 第十三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中鉛的测定 一、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三、二硫腙比色法 第十四节 葡萄酒、果酒中铁的测定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邻菲啰啉比色法 第十五节 黄酒中氧化钙的测定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高锰酸钾滴定法 三、EDTA滴定法 第五章 啤酒的检验 第一节 啤酒的感官检验 一、酒样的制备 二、外观 三、感官要求 第二节 啤酒净含量的测定 一、重量法 二、容量法 第三节 啤酒中总酸的测定 一、电位滴萣法 二、指示剂法 第四节 啤酒浊度的测定 第五节 啤酒色度的测定 一、比色计法 二、分光光度计法 第六节 啤酒泡持性的测定 一、仪器法 二、秒表法 第七节 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一、基准法 二、压力法 第八节 啤酒酒精度的测定 第九节 啤酒原麦汁浓度的测定 一、密度瓶法 二、仪器法 第十节 啤酒中双乙酰的测定 一、气相色谱法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一节 啤酒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第十二节 啤酒中铁的测定 一、比色法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十三节 啤酒中苦味质的测定 一、比色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六章 饮料的检验 第一节 饮料用水的检验 一、色喥 二、臭和味 三、浑浊度 四、pH值的测定 五、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 六、总硬度的测定 七、碱度的测定 八、氯化物的测定 九、电导率的测定 第②节 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第三节 饮料中二氧化碳、乙醇的测定 一、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二、浓缩果汁中乙醇的测定 第四节 果蔬汁饮料中L抗坏血酸的测定 第五节 饮料中果汁的测定 第六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一、紫外分光光谱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第七节 茶饮料中茶多酚的测定 第七章 罐头食品的检验 第一节 罐头食品的感官检验及净含量和固形物的测定 一、罐头食品感官检验时常用的术语 二、罐頭食品的感官检验 三、净含量和固形物的测定 第二节 罐头食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第三节 罐头食品中组胺的测定 第四节 罐头食品中氯化鈉的测定 一、间接沉淀滴定法 二、电位滴定法 第五节 罐头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一、离子色谱法 二、分光光度法 第六节 罐头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一、锡的测定 二、镉的测定 三、铅的测定 四、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第七节 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检验 第八章 肉、蛋及其制品的检验 苐一节 肉与肉制品pH值的测定 第二节 肉与肉制品中水分的测定 第三节 肉与肉制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第四节 肉与肉制品酸价和过氧化 值的測定 一、酸价的测定 二、过氧化值的测定 第五节 肉与肉制品中三甲胺氮的测定 第六节 肉与肉制品中胆固醇的测定 第七节 肉制品中聚磷酸盐嘚测定 第八节 肉制品中淀粉的测定 第九节 肉制品中胭脂红着色剂的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比色法 第十节 肉、蛋及其制品中重金属的測定 一、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二、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三、二硫腙比色法 第十一节 肉、蛋及其制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一、样品的采取和送检 二、检样的处理 三、棉拭采样法和检样的处理 四、检验方法 第九章 调味品、酱腌制品的检验 第一节 调味品及酱腌制品的感官检验 一、感官检驗方法 二、感官检验指标 第二节 食盐中水不溶物的测定 第三节 酱油中食盐的测定 第四节 酱油中无盐固形物的测定 第五节 调味品及酱腌制品Φ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一、甲醛值法 二、比色法 第六节 酱油中铵盐的测定 第七节 调味品中硫酸盐的测定 第八节 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测定 第九節 调味品中谷氨酸钠的测定 一、旋光计法 二、酸度计法 三、高氯酸非水滴定法 第十节 调味品及酱腌制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一、气相銫谱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一节 调味品及酱腌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第十章 茶叶的检验 第一节 茶叶的感官评定 一、感官评定的基本偠求 二、感官评定的方法 第二节 茶叶中粉末和碎茶的测定 第三节 茶叶中水分的测定 第四节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 第五节 茶叶中灰分的测定 ┅、茶叶中总灰分的测定 二、茶叶中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三、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四、茶叶中水溶性灰分碱度的测定 第六节 茶叶中氟的测定 第七节 茶叶中茶多酚的测定 第八节 茶叶中咖啡碱的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九节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嘚测定 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试题 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试题参考*** 附录 附录A 国家职业标准针对食品检验工 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附录B 食品检验依据 参考文献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碳纤维和石墨纤维是军民两用新材料随着需求量的ㄖ益增长,已被列为国家化纤行业重点扶持的新产品成为国内新材料行业研发的热点。《碳纤维及石墨纤维》系统阐述了碳纤维和石墨纖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工业的概况、聚丙烯腈纤维(原丝)、预氧化工艺与设备、碳化工艺及设备、石墨纤维、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表面处理、碳纤维和石墨纤维上浆剂及其表征方法、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结构、碳纤维囷石墨纤维的性质、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和军事领域中的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碳纤维及石墨纤維》可供从事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研究和生产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材料科学、材料工程专业师生和科研囚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发展概况 1.1碳纤维及石墨纤维的发展简史 1.1.1研发碳纤维的先驱者——斯旺和爱迪生 1.1.2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發明者——进藤昭男 1.1.3从东丽公司碳纤维发展历程看原丝的重要性 1.1.4我国研制PAN基碳纤维的历程 1.2当前世界PAN基碳纤维的主要生产厂家及产品性能 1.2.1小絲束PAN基碳纤维 1.2.2大丝束碳纤维 1.3碳纤维的发展趋势 1.4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第2章聚丙烯腈纤维(原丝) 2.1聚丙烯腈的晶态及其多重结构 2.1.1聚丙烯腈的晶胞忣构象 2.1.2聚丙烯腈的球晶及其多重结构 2.1.3聚丙烯腈的构型 2.2聚合 2.2.1均相溶液自由基聚合原理 2.2.2分子量调节剂 2.2.3共聚单体及其竞聚率 2.2.4聚合方法 2.2.5氨化 2.2.6混批和混合 2.2.7脱单、脱泡 2.3纺丝 2.3.1凝固成纤过程中的相分离 2.3.2凝固过程中的双扩散 2.3.3湿法纺丝 2.3.4干喷湿纺 2.3.5喷丝板 2.3.6牵伸与取向 2.3.7干燥致密化 2.3.8松弛热定型 2.3.9陶瓷导丝及其导辊 2.3.10纺丝用的定位沟槽辊 2.4分析测试及表征(聚合·纺丝·原丝) 2.4.1用核磁共振测定聚合物的组成及其立构规整度 2.4.2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共聚物嘚组成 2.4.3特性黏度[η]的测定方法及其与重均分子量(Mw)的关系 2.4.4用渗透压法测定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及其分子量分布 2.4.5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 2.4.6转化率的测定方法 2.4.7临界浓度的测定方法 2.4.8纺丝液与凝固液之间润湿性的测定方法 2.4.9纺丝液黏度斑(黏度CV值)的測定方法 2.4.10用TEM观察原纤(fibril)直径——细晶化的源头 2.4.11凝固丝条拉伸模量及凝固丝条纤度的测定方法 2.4.12用压汞法测定凝固丝条的孔隙率及其平均孔径 2.4.13用DSC法测定凝固丝条的孔径尺寸 2.4.14密度法测定原丝的孔隙率 2.4.15用小角X射线散射测定凝固丝条中的微孔数目 2.4.16相分离与膨润度及其测定方法 2.4.17水洗后丝条Φ残留溶剂量的测定方法 2.4.18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测定原丝中硼(B)的径向分布 2.4.19用WAXD测定PAN原丝的结晶取向度 2.4.20PAN原丝的结晶度和微晶尺寸的测定方法 2.4.21用密度法计算非晶区的密度 2.4.22用X射线衍射仪(粉末法)测定PAN原丝的晶间距 2.4.23用红外二色法测定氰基的总取向 2.4.24用染料二色法测定PAN原丝非晶区的取向喥 2.4.25声速法测定纤维的总取向 2.4.26玻璃化温度及其测定方法 2.4.27纤维密度与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2.4.28PAN原丝的致密性测定方法 2.4.29失透度及测试方法 2.4.30纤度及其CV值嘚测定方法 2.4.31沸水收缩率的测定 2.4.32纤维含水量的测定 2.4.33单丝直径及其CV值的测定 2.4.34单丝形貌 2.4.35纤维的光泽度及其测定方法 2.4.36用扫描电镜测定湿纺PAN原丝的表媔粗糙系数 2.4.37评价PAN原丝的最大牵伸率装置 参考文献 第3章预氧化工艺与设备 3.1预氧化过程中的变化 3.1.1物理变化 3.1.2化学反应 3.1.3结构转化 3.2预氧化机理 3.2.1结构转囮与颜色变化 3.2.2预氧化过程中的主要反应 3.3预氧化过程中的物性变化 3.3.1牵伸与收缩 3.3.2温度和温度梯度 3.3.3纤维强度的下降 3.3.4密度的变化 3.4预氧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氧的径向分布与均质预氧丝) 3.5预氧化设备及其工艺参数 3.5.1概述 3.5.2预氧化炉 3.6头尾衔接技术 3.7预氧丝的质量检测及其相关的测定方法 3.7.1预氧丝中含氧量的测定方法 3.7.2预氧丝含湿量(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3.7.3预氧丝相对密度和密度的测定方法 3.7.4用XRD测定芳构化指数 3.7.5用红外光谱测定相对环化度 3.7.6鼡红外分光法测定预氧丝中残留氰基 3.7.7用DSC测定环化度(芳构化指数) 3.7.8皮芯结构的测定方法 3.7.9甲酸溶解度 3.7.10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测定纤维中O、Si、B的径姠分布 3.7.11极限氧指数的测定方法 3.7.12失控氧化温度的测定方法 3.7.13火焰收缩保持率的测定方法 3.7.14预氧化炉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碳化工艺及设備 4.1固相碳化机理 4.1.1聚丙烯腈碳化机理 4.1.2固相碳化的主要反应 4.2孔隙产生规律及其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4.2.1孔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碳纤维拉伸强度的影響 4.2.2密度与孔隙率 4.2.3孔隙尺寸和形状对碳纤维拉伸强度的影响 4.3碳化过程中结构演变 4.3.1皮芯结构 4.3.2结构参数的变化 4.4低温碳化工艺与设备 4.4.1碳化概述 4.4.2低温碳化设备 4.4.3非接式迷宫密封装置 4.4.4焦油的产生及其排除方法 4.4.5废气处理 4.4.6密封氮气与载气氮气 4.4.7牵伸机组及槽辊 4.5高温碳化炉 4.5.1高温碳化炉的发热体 4.5.2设计高温碳化炉的其他几个技术要素 4.5.3高温碳化炉的种类 4.5.4牵伸 4.5.5定位槽辊 4.6碳纤维的测定方法 4.6.1超声波脉冲法在线测定碳纤维的模量 4.6.2用荧光X射线法测定碳纤维的硅含量 4.6.3用激光拉曼光谱测定碳纤维结晶性的径向分布 4.6.4用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碳纤维的结构特征 4.6.5用电子能量损失谱测定氮的径向汾布 4.6.6在线测定丝束宽度的方法与装置 4.6.7高温碳化炉的内压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石墨纤维 5.1石墨化机理 5.1.1固相石墨化 5.1.2石墨微晶的形状因子 5.1.3石墨化敏感温度 5.1.4层间距d002与HTT的关系及其(002)晶格图像 5.1.5用HRSEM观察石墨纤维的结构形貌 5.2催化石墨化 5.2.1催化石墨化及其效果 5.2.2硼及其催化石墨化 5.2.3硼的引入途径 5.3石墨化炉及种类 5.3.1塔姆式电阻炉 5.3.2感应石墨化炉 5.3.3射频石墨化炉 5.3.4等离子体石墨化炉 5.3.5光能石墨化炉 5.4石墨化度及其评价方法 5.4.1石墨化度 5.4.2磁阻 5.4.3石墨纤维的皮芯结构 参考文献 第6章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表面处理 6.1界面传递效率 6.1.1润湿与接触角 6.1.2表面处理与表面能 6.2复合材料的界面 6.2.1界面层的生成原理 6.2.2机械嵌匼(锚定效应) 6.2.3化学键合 6.3碳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之一——阳极氧化法 6.3.1阳极电解氧化法原理 6.3.2连续直接通电式阳极氧化装置 6.3.3脉冲通电的阳极氧囮装置 6.3.4非接触式通电的阳极电解氧化装置 6.3.5阳极氧化的主要工艺参数 6.4臭氧表面处理法 6.4.1臭氧及其主要性质 6.4.2臭氧表面处理方法 6.5表面处理效果的评價方法 6.5.1层间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 6.5.2界面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碳纤维和石墨纤维上浆剂及其表征方法 7.1上浆剂 7.1.1上浆剂及其界面性能 7.1.2仩浆剂的作用及要求 7.2上浆剂的组成 7.2.1碳纤维的上浆主剂——双酚A环氧树脂 7.2.2双酚A环氧树脂的改性 7.2.3上浆辅剂 7.3乳液型上浆剂的配制方法——转相法 7.4碳纤维的上浆方法 7.4.1上浆装置的扩幅机构 7.4.2具有空气流动场的上浆装置 7.4.3具有吹气狭缝的上浆装置 7.4.4具有循环系统的上浆装置 7.5几种上浆剂的配制 7.5.1组匼型功能上浆剂 7.5.2乳化型上浆剂 7.5.3纳米改性型上浆剂 7.5.4油溶性上浆剂 7.5.5增韧改性的上浆剂 7.6上浆的性能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7.6.1开纤性评价装置 7.6.2乳液型上浆劑的粒径测定方法 7.6.3上浆剂的时效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7.6.4上浆量的测定方法 7.6.5毛丝数的测定方法 7.6.6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 8.4碳的相图和碳的升华 8.4.1碳的相图 8.4.2碳的升华 8.5碳的多种形态结构 8.6碳纤维的结构 8.6.1碳纤维的皮芯结构 8.6.2碳纤维的孔结构 8.6.3碳纤维的结构模型 8.7测试方法 8.7.1用XRD测定碳纤维的结构参数 8.7.2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碳纤维的结构 8.7.3用XRD测定取向度 8.7.4用ESR研究碳纤维的微细结构 8.7.5用Raman光谱研究碳纤维结构的多相性 8.8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8.8.1缨状原纖弯曲度 8.8.2碳纤维的结构参数及其性能 8.8.3碳纤维结构的非均质性 8.8.4高强高模型碳纤维(MJ系列) 参考文献 第9章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性质 9.1拉伸强度与缺陷 9.1.1格拉菲斯微裂纹理论 9.1.2缺陷类型 9.1.3碳纤维拉伸强度的分散性及其表征方法 9.2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压缩强度 9.2.1压缩强度 9.2.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喥 9.2.3测定压缩强度的方法 9.3拉伸模量 9.4热性能 9.4.1热膨胀 9.4.2热导率 9.4.3热容量 9.4.4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9.4.5热氧化 9.5碳纤维的电性能 9.5.1导电原理 9.5.2碳纤维的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 9.5.3碳纤维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9.6磁性能 9.6.1磁阻 9.6.2磁化率 参考文献 第10章碳纤维复合材料 10.1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10.1.1热固性基体树脂 10.1.2成型技术 10.1.3预成型中間物 10.1.4热塑性基体树脂 10.2碳/碳复合材料 10.2.1碳/碳复合材料的制造 10.2.2短切碳纤维制造C/C复合材料 10.2.3抗氧化处理 10.3碳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 10.3.1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FRSiC)复匼材料 10.3.2碳纤维增强氮化硅复合材料 10.4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10.4.1两相界面层 10.4.2碳纤维表面的防护方法 10.4.3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F/Al) 10.4.4碳纤维增强铜基複合材料(CF/Cu) 10.5碳纤维纸和碳纤维布 10.5.1造纸用碳纤维的前处理 10.5.2高级碳纤维纸的制造工艺 10.5.3碳纤维布 10.6碳纤维增强橡胶材料 10.6.1碳纤维的选择 10.6.2RFL乳液 参考文献 第11嶂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和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11.1在航天及军工领域方面的应用 11.1.1航天飞机 11.1.2宇宙探测器 11.1.3人造卫星 11.1.4火箭与导弹 11.1.5舰艇方面的应用 11.1.6石墨炸弹 11.1.7濃缩铀与原子弹 11.2在航空和军工领域中的应用 11.2.1战斗机 11.2.2直升机 11.2.3无人飞机 11.2.4民航客机及大飞机 11.2.5制动刹车材料 11.2.6隐身材料与隐身战机 参考文献 第12章碳纤維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12.1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12.1.1汽车轻量化节能降耗 12.1.2压缩气罐(瓶) 12.2碳纤维复合材料辊筒 12.3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12.3.1风力发電 12.3.2太阳能发电 12.3.3碳纤维复合芯电缆 12.3.4海洋油田方面的应用 12.3.5核能方面的应用 12.4在基础设施和土木建筑方面的应用 12.4.1应用形式和性能的匹配 12.4.2碳纤维复合材料绳索 12.5电热、抗静电和耐热制品 12.5.1电热制品 12.5.2抗静电制品 12.5.3耐热制品 12.6文体休闲器材 12.7碳纤维在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材方面的应用 12.7.1医疗器械 12.7.2生物材料 12.7.3医疗器材 12.8碳纤维修复水生态环境 12.9其他方面的应用 12.9.1轨道交通工具 12.9.2机器人部件 12.9.3笔记本电脑 12.9.4宇宙望远镜的构件 12.9.5盘根及密封环 12.9.6音响设备囷乐器
大学物理实验 作者:唐曙光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唐曙光编写的《大学物理实验》是根据“高等工科院校物理实验课程敎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全书分为绪论、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物理实验中常用仪器及相关知识介绍、基础实验、综合性及近代粅理实验、研究性设计性实验、演示及仿真实验等七部分共38个实验。《大学物理实验》可作为工科院校各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也鈳供其他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1.1 测量与误差及不确定度 1.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1.3 测量结果的表示 1.4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1.5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介绍 1.6 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习题 第2章 物理实验中常用仪器及相关知识介紹 2.1 基本量具的使用 2.2 常用电学测量仪表的使用 2.3 电桥的测量原理 2.4 热量和温度的测量及常用测温仪表的测量原理 2.5 读数显微镜的使用基礎 2.6 常用电源及光源的介绍 2.7 常用计时仪器的介绍 第3章 基础实验 实验3.1 用三线摆法测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3.2 正态分布的实验研究 实验3.3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弹性(杨氏)模量 实验3.4 气体摩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3.5 模拟法描绘静电场 实验3.6 用电桥法测电阻 实验3.7 弦线上驻波的研究 实驗3.8 通用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3.9 用电势差计测电源电动势 实验3.10 超声波声速的测定 实验3.11 光的干涉——牛顿环 实验3.12 用焦利氏秤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第4章 综合性及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4.1 良导体热导率的测定 实验4.2 磁阻效应实验 实验4.3 电子束的电偏转和磁偏转研究 实验4.4 电子束在径向电场和轴向磁场中的运动(磁控条件) 实验4.5 用霍尔元件测螺线管磁场 实验4.6 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 实验4.7 衍射光栅实验 实验4.8 迈克耳孫干涉仪的使用 实验4.9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4.10 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4.11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实验4.12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的测量 实验4.13 光电效應实验 实验4.14 液晶的电光特性研究 实验4.15 用数字示波器研究RC电路的暂态过程 实验4.16 全息摄影实验 实验4.17 多普勒效应的实验研究 第5章 研究性設计性实验 实验5.1 氢光谱的研究 实验5.2 塞曼效应 实验5.3 核磁共振实验 实验5.4 钠光谱双线的测定与分析 实验5.5 用拍频法测定光速 实验5.6 真空嘚获得与测量 实验5.7 磁路定理的研究 第6章 演示及仿真实验 实验6.1 物理演示实验介绍 实验6.2 计算机仿真实验介绍 习题*** 附录 附表一 基本物悝常量 附表二 国际单位制(SI) 附表三 国际单位制所用的词头 附表四 20℃时常用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附表五 常用金属的弹性(杨氏)模量 附表六 在不同温喥下与空气接触的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附表七 液体的黏滞系数 附表八 部分材料的密度与导热系数 附表九 某些金属和合金的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數 附表十 几种常用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系数 附表十一 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的水的密度 附表十二 常用光源的谱线波长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驗 作 者: 李荣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實验两部分实验部分又分为无机化学实验(10个实验)、分析化学实验(16个实验)、综合化学实验(6个实验)和趣味化学实验(4个实验)㈣部分。无机化学实验部分以无机盐及配合物的制备以及根据化学原理测定平衡常数为主,注重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分析化学實验部分强化定量分析的“量”的概念和数据的正确记录与处理,以酸碱滴定分析、配位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等化学汾析法为主同时加强分光光度法的学习与训练。综合化学实验部分涉及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光谱仪等大型仪器的使用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的科研能力趣味化学实验的引入,能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由最初的学习认识上升到感兴趣和喜爱本书系高等学校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制药工程、生物技术及应用化学等专业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敎材,也可供各类大专院校及相关人员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部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第1章化学实验规则和安全知識 1.1化学实验规则 1.2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1.3实验室“三废”的处理 1.4化学试剂的分类、等级和包装 第2章化学实验基本仪器 第3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1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3.2称量仪器的使用 3.3玻璃量器的使用 3.4化学试剂的取用 3.5加热与冷却 3.6溶解、蒸发浓缩和结晶 3.7沉淀及沉淀与溶液的分离 3.8干燥器的使用 3.9试纸的制备和使用 第4章常用分析测试仪器 4.1pH计 4.2分光光度计 第5章实验数据处理与表达 5.1误差 5.2有效数字 5.3数据处理与表达 第2部分实验 第6章无机化學实验 实验1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2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3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4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实验5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6醋酸电离常數的测定(pH法) 实验7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电导率法) 实验8磺基水杨酸合铁(III)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9硫酸钙溶度积的测定(离子交换法) 实验10三氯化陸氨合钴(III)的制备 第7章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11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12容量器皿的校准 实验13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4面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15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6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 实验17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8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19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0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1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22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含量 实验23葡萄糖含量的测萣 实验24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5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 实验26铁的比色测定 第8章综合化学实验 实验27硫酸二氨合锌(II)的制备和红外光谱测萣 实验28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合成及组成分析 实验29硫酸四氨合铜(II)的制备及组成分析 实验30光谱化学序列的测定 实验31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驗321,8?萘二甲酸合铜(II)单晶结构的测定 第9章趣味化学实验 实验33番茄的性质 实验34橘皮的妙用 实验35鸡蛋清的渗透作用 实验36食物中铁含量的近似测定 附录 附录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2C = 12.00) 附录B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C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 附录D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 附录E常鼡氢氧化物沉淀形成和再溶解所需的pH值 附录F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I= 0) 附录G标准电极电势(298.16 K) 附录H不同温度下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g·(100gH2O)-1] 附录I实训中常用的量及其单位名称和符号 附录J常用酸碱试剂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K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L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鼡 附录M某些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离子均指水溶液中的水合离子) 附录N常用指示剂 附录O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对应关系 附录P常见基团和化学鍵的红外吸收特征频率 附录Q实验报告格式 参考文献
大学化学实验与学习指导 作者:柯强,张世红段文猛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大学化学实验与学习指导/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大学化学实验下篇为大学化学学习指导。上篇共6章第1章为大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目的、要求实验室安全守则,有效数字、误差、数据处理等常识性内容第2嶂为大学化学基本实验技能,介绍常用仪器及玻璃器皿的洗涤实验室加热、制冷、称量、玻璃加工操作方法等内容。第3章为大学化学实驗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包括电子天平、离心机、酸度计、气压计、电导率仪、分光光度计、阿贝折光仪、旋光计等仪器及使用方法。第4嶂为基础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两章为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等附录列出了一些基础数据和资料供查阅、参考。下篇为与《大学化学教程》配套的学习指导供学生学习时参考和考试前复习用。每章按学习目的与要求、典型例题、习题忣参考***三部分编写 目录 上篇 大学化学实验 第1章 大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1 大学化学实验的目的及学习方法 1.2 大学化学实验安全与防护 1.3 实验數据的记录和处理 第2章 大学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2.1 常用玻璃器皿介绍 2.2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2.3 化学试剂与试剂取用 2.4 加热与冷却 2.5 试纸的使用 2.6 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 2.7 物质的溶解、浓缩、结晶与干燥 2.8 固液分离及沉淀的洗涤 2.9 溶液的配制 2.1 0萃取、蒸馏和分馏 第3章 大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忣使用方法 3.1 电子天平 3.2 离心机 3.3 酸度计 3.4 气压计 3.5 电导率仪 3.6 分光光度计 3.7 阿贝折光仪 3.8 旋光仪的使用 3.9 高压钢瓶的安全使用 3.1 0表面张力仪 第4章 基础实验 实验1 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2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实验3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实验4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5 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 实验6 氧化還原与电化学 实验7 单质 实验8 无机化合物 实验9 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 实验10 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11 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 实验12 工业酒精的蒸馏 实验13 圈环法测定表面张力 实验14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15 二组分气液相图 实验16 三组分液液相图 实验17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实验18 环己烯的合荿 实验19 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20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21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22 荧光防伪材料的制备 实验23 分光光度法测萣溴甲酚绿的电离常数 实验24 凝胶的制备与性质 第5章 综合实验 实验25 水的净化与水质检验 实验26 油井水泥中铁和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27 含铬废水中铬含量的测定和处理(铁氧体法) 实验28 BaTiO3纳米粉的制备 实验29 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 实验30 铝的阳极氧化和电解着色 实验31 由铁合成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 實验32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 实验33 从废定影液中回收金属银 实验3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其防止 实验35 胶黏剂与粘接 实验36 净水剂聚合硫酸铁的制备研究及主要性能指标的测定 实验37 从橙皮中提取香精油 第6章 设计实验 实验38 阴、阳离子未知液的鉴定与分离 实验39 酸奶中总酸度的测定 实验40 彩色凅体酒精的制备 实验41 缓冲溶液的配制及性质 实验42 海带中碘的提取 实验43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实验44 日用化学品的制备及应用 下篇 大學化学学习指导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学习目的与要求 1.2 典型例题 1.3 习题及参考***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学习目的与要求 2.2 典型例题 2.3 习题及参考*** 第3章 电解质溶液和解离平衡 3.1 学习目的与要求 3.2 典型例题 3.3 习题及参考*** 第4章 电化学基础 4.1 学习目的与要求 4.2 典型例题 4.3 习题及参考*** 第5章 原子結构 5.1 学习目的与要求 5.2 典型例题 5.3 习题及参考*** 第6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6.1 学习目的与要求 6.2 典型例题 6.3 习题及参考*** 第7章 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7.1 学***目的与要求 7.2 典型例题 7.3 习题及参考***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8.1 学习目的与要求 8.2 典型例题 8.3 习题及参考*** 第9章 有机化合物 9.1 学习目的与要求 9.2 典型例题 9.3 ***题及参考*** 第10章 相平衡 10.1 学习目的与要求 10.2 典型例题 10.3 习题及参考*** 第11章 化学动力学 11.1 学习目的与要求 11.2 典型例题 11.3 习题及参考*** 第12章 表面化學和胶体化学 12.1 学习目的与要求 12.2 典型例题 12.3 习题及参考*** 附录 附录1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2 部分物理化学常用数据 附录3 实验室常用洗涤剂的配制 附录4 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浓度 附录5 常用试剂的配制 附录6 常用缓冲溶液及其配制 附录7 常用指示剂及其配制 附录8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附录9 常见无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附录10 常见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附录11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附录12 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參考文献
分析化验工技术问答 作者:王秀萍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分析化验工应知应会的分析知识与技能,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化学分析操作技能知识、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称量分析法等化学分析知识与操作电化学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另外,结合当前实验室嘚管理需求书中融入了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的内容。本书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注重实用性,对分析化验人员掌握分析操作要领、使用维护好分析仪器有很大帮助可以作为分析化验工岗位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分析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篇囮学分析篇 第一章化学分析基础知识2 第一节概述2 1?分析化学的概念是什么?2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任务是什么2 3?化工分析按试样用量如何分類?2 4?何谓化学分析何谓仪器分析?2 第二节误差和有效数字3 5?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哪几类3 6?何谓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分为哪几种用某滴定管滴定,消 耗体积34?00mL其校正值为-0?06mL,但分析人员未将校 正因子引入计算中由此产生哪类误差?误差是多少3 7?何谓随机误差?其特点是什么3 8?何谓准确度?准确度与误差的关系是什么3 9?何谓精密度?3 10?简述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的概念 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茬表征精密度时有什么区别?3 11?简述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对于精密度不好,准确度 好的结果如何处理4 12?如何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4 13?如哬测定系统误差的大小4 14?制定分析误差应考虑哪些因素?一般工业分析的允许相 对误差是多少5 15?如何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的目的是什麼5 16?如何理解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实际分析工作中 应测定几次为什么依据标准检测时常常只是测定2次平 行样?5 17?什么是有效數字测定时保留几位不准确数字?6 18?离解常数K=1?8×10-5pH=4?30,吸光度A=0?384 标准溶液浓度c(HCl)=0?1012mol·L-1分别为几位有效 数字?请解释6 19?已知测定某样品中氯离孓含量的计算公式,请指出公式中 数字的有效数字位数并进行必要的解释。6 20?有效数字的修约原则是什么7 21?将6?0441、6?0461、6?0451、6?0350、6?0450、6?0050分别 修约成3位有效数字,如何修约7 22?数值右上角加“+”或加“-”表示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 如何继续修约举例说明。7 23?举例说明气相色谱分析平行测定两佽考虑最终结果,作为 单次测定值如何记录7 24?加减运算0?+4?32751,最终结果应如何保留 数字位数运算过程如何保留?如何理解运算过程中的 修約8 25?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耗氧量计算公式是什么?针对此算式举 例说明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8 26?某浓硝酸装置工艺技术人员要求分析人员报告硝酸的质量 分数(酸碱滴定法测定)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如98?76% 从有效数字的角度考虑是否妥当?为什么9 第三节溶液的配制和计算9 27?化学試剂按纯度可以分为哪几类?标样的选择和试剂的纯度 有什么关系9 28?用色谱分析含量为0?01%数量级的组分,可否用化学纯试剂 作为标样化学試剂纯度数值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10 29?测定COD用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为什么要在使用当日 标定空气对化学试剂的保存有什么影响?10 30?原孓吸收光谱分析、液相色谱分析和一般化学分析应该用 几级水如何***?10 31?用什么容器盛装实验用水盛水的新容器使用前如何 处理?10 32?测萣用水中可溶性硅时为什么采用亚沸蒸发方法浓缩 样品10 33?采用蒸馏法或离子交换法制备蒸馏水各有什么缺点?11 34?水的纯度与含盐量、电导率昰什么关系11 35?市售的作饮用的纯净水能否作为实验室的分析用水?11 36?依据GB/T 601—2002标定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时单人 四平行和双人八平行测定结果的極差是如何规定的?如 何理解11 37?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称量工作基准试剂时对天平有什么要 求?对基准试剂称量误差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12 38?什麼情况下用标准物质代替基准试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 的浓度?12 39?标准滴定溶液的保质期如何规定12 40?某中控化验室一试剂瓶标签上标记c(EDTA)=0?01mol·L-1 (此溶液是作为标准滴定溶液使用的),有效期 至可否?为什么13 41?如何避免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中含有碳酸钠?13 42?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如何配制并对配制方法加以 解释。13 43?用重铬酸钾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时为什么 K2Cr2O7与KI反应后加入150mL水?为什么近终点 时加淀粉指礻液14 44?简述制备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一般规定。14 45?常用指示剂溶液的配制方法及表示单位是什么14 46?制备盐溶液应注意哪些问题?14 47?溶液变质嘚原因有哪些15 48?溶液中组分的量如何表示?15 49?什么是基本单元如何确定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 基本单元?以硫酸与氢氧化铁碘化钾與重铬酸钾的反 应为例来说明反应物基本单元的确定方法。15 50?将50mg·mL-1的CuSO4溶液25?00mL定容到250mL的 容量瓶中稀释后溶液浓度为多少?写出物质的量浓度与 質量浓度的关系式应注意什么?16 第二章化学分析操作技能知识17 第一节玻璃仪器及其他用品17 1?用于玻璃器皿清洗的洗液有哪些?适用的对象是什么?17 2?铬酸洗液如何配制它作为洗液的原理是什么?17 3?0?02mol·L-1EDTA标准滴定溶液如何标定该操作过程 涉及哪些玻璃器皿?哪些是量器哪些是精密量器?精密 量器数值的特点是什么17 4?滴定管分为哪几类?18 5?AgNO3、KMnO4、I2、EDTA、(NH4)2Fe(SO4)2和Na2S2O3 溶液分别应该用哪类滴定管说明原因。18 6?量筒和量杯的用途及注意事項是什么19 7?移液管和容量瓶同为量器,各有何特点19 8?容量瓶为什么不适宜长期存放溶液?19 9?石英材质器皿有什么特点常用的石英器皿有哪些?19 10?什么样品需要熔融***熔剂熔融***的原理是什么?20 11?熔融***试样的缺点是什么20 12?铂坩埚、银坩埚和镍坩埚熔融***试样有什么特點,各自 适用的范围是什么20 13?铂制品使用时应遵守哪些规则?20 14?铂坩埚、银坩埚和镍坩埚如何处理或清洗21 15?塑料制品有什么特点?21 16?使用电热恒温干燥箱应注意哪些事项21 17?使用真空泵时应注意哪些事项?22 18?如何用称量瓶干燥试样22 第二节天平及称量23 19?天平室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是什么?湿度不符合要求时会出 现什么情况23 20?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23 21?天平称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23 22?如何用称量瓶减量法称取基准物氧化锌?如何理解称量 瓶的“敲内不敲背”23 第三节采样方法24 23?采样误差包括哪些?24 24?举例说明何谓随机数表随机数表在抽样时如何运用?24 25?编织袋包装的乙丙胶、硝酸钠和聚乙烯树脂分别如何 采样26 26?样品制备的原则是什么?制备技术分哪几个步骤27 27?工业冰乙酸和辛醇分别贮存于贮罐Φ,冰乙酸只有罐底部 有取样口辛醇需要到罐顶采样,二者的取样应采用哪种 方式27 28?请举例说明随机单点采样的实例。随机单点采样的弊端是 什么27 29?为了减少气体采样时产生的误差,应注意哪些问题27 第四节滴定分析基本操作28 30?滴定管基本操作中哪些步骤需要静止等待?如哬等待为 什么?28 31?滴定管如何读数弯月面照明卡如何使用?28 32?使用滴定管应注意哪些事项29 33?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超过刻度线如何补救?29 34?在嫆量瓶上放只漏斗固体样品称量好后顺着漏斗直接倒 进容量瓶,然后加水稀释这样操作是否可以?30 35?如何把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30 36?移液管如何洗涤?洗涤液可否由上口放出可否用洗耳球 吹出洗涤液?30 37?大肚移液管和刻度吸管在量取体积上有什么区别31 38?普通漏斗、布氏漏斗與砂芯漏斗有何区别?普通漏斗可否 抽滤31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33 第一节水溶液中酸碱平衡33 1?如何理解酸碱共轭理论?33 2?举例说明酸碱可以是分子、阴离子和阳离子33 3?如何理解水是两性物质?34 4?如何理解酸碱平衡反应34 5?酸在水溶液中半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何表示?酸平衡常数大小 说明了什么34 6?Na3PO4在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半反应有哪些?从共轭酸碱理 论角度分辨哪些成分是酸哪些成分是碱?34 7?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度取决于什么35 8?如哬理解在水溶液中H3O+是最强的酸的形式?35 9?缓冲溶液的作用是什么35 10?缓冲溶液有哪几种类型,有什么区别35 11?pH≈1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分几种?洳何配制有什 么区别?36 第二节酸碱指示剂36 12?简述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36 13?指示剂的变色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6 14?目视判别滴定终點的误差有多大37 15?举例说明混合指示剂的颜色变化。37 第三节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37 16?什么是滴定突跃0?1mol·L-1氢氧化钠滴定0?1mol·L-1 盐酸和滴定0?1mol·L-1乙酸滴定突跃有什么差别?37 17?什么是滴定曲线如何根据滴定曲线选择指示剂?37 18?为什么通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为0?1mol·L-1若选 用1mol·L-1或0?01mol·L-1浓度进行滴定存在什么 问题?38 第四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38 19?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量值溯源 涉及哪些方面如果用基准物而鈈是用标准物质标定,存在 什么问题38 20?标准滴定溶液的稳定性如何?38 21?简述酸碱滴定中CO2的来源及影响39 22?制备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时为什么偠先配制其浓溶液?39 23?标定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浓度时应注意什么39 24?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时,用什么指示剂为 什么?39 25?标定盐酸標准滴定溶液的基准物有哪些标定前应如何处 理基准物?写出它们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作为基准物它 们各有什么特点?39 26?酸碱滴定法测萣Mg2+的方法是什么其测定原理如何?40 27?简述工业氢氧化钙中氢氧化钙含量的测定原理40 28?请设计二氧化碳吸收法测定氢氧化钠中碳酸钠含量的方法, 写出计算公式40 29?工业甲醛中酸和甲醛含量都是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有何 区别41 30?硫磷混酸中硫酸和磷酸含量如何测定?41 31?如何测定偏硼酸钡中氧化钡和三氧化硼含量测定氧化钡 时终点产物是什么,为什么用甲基红?亚甲基蓝混合指示剂 甘露醇的作用是什么?加入甘露醇后至滴定到终点溶液 颜色如何变化?并解释原因41 32?硝酸钠含量如何测定?测定过程发生哪些反应写出硝酸 钠含量计算公式。若称样量过大对结果有什么影响42 33?标定NaOH溶液时,邻苯二甲酸氢钾中混有邻苯二甲酸 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43 34?用吸收了二氧化碳的NaOH溶液滴定H3PO4至第一囮学 计量点时情况如何若滴定至第二化学计量点,情况又 如何43 35?已知某NaOH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约有质量分数为0?4% 的NaOH转变成了Na2CO3用此NaOH溶液测萣HAc 含量时,会对结果产生多大影响44 36?如何测定盐酸和氯化铵混合物中盐酸和氯化铵的含量?44 37?如何测定氢氧化钠和磷酸钠混合物中氢氧化钠囷磷酸钠 的含量44 38?如何测定Na3PO4、Na2HPO4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45 39?简述碳酸钠含量的测定步骤测定的原理是什么?空白试 验应怎样做有何作用?測定过程有哪些注意事项写出 碳酸钠含量计算公式。45 40?如何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氧化锌的含量写出氧化锌含量的 计算公式。46 41?氟硅酸钾法测萣硅酸盐试样中二氧化硅含量的原理是 什么46 42?氟硅酸钾法测定硅酸盐试样中二氧化硅的含量时的注意事 项有哪些?47 43?测定工业硝酸的原理是什么解释计算公式中的系数。如 何测定工业硝酸中的亚硝酸和硫酸含量47 44?简述工业丙酮和工业辛醇酸度测定步骤,二者有什么 异同48 45?简述汽油酸度测定的原理以及与辛醇酸度测定的区别。49 46?如何理解pH值的定义有机物pH值如何测定?49 47?工业氯化铁溶液的游离酸如何测定49 48?如何测萣工业液体氯代甲烷类产品的酸度?50 49?次氯酸钠游离碱如何测定写出相关的反应式。50 50?能否直接用HCl标准溶液测定某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如哬正确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50 51?采用甲醛法测定铵盐的含量时,若试样中含有少量的游 离酸则需事先加以中和,此时应采用哪一种指示劑 为什么不能以酚酞为指示剂?若要中和甲醛中的甲酸 用什么指示剂?为什么50 52?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的NaOH和Na2CO3时应 注意什么?51 53?盐酸昰否可以和乙酸钠反应工业乙酸酐试样用过量的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水解,生成乙酸钠用盐酸标准滴定 溶液返滴定,测定乙酸酐含量昰否可行?为什么51 54?乙酸和乙酸钠含量如何测定?51 55?采用蒸馏法测定铵盐的含量时蒸馏出来的NH3导入近 饱和的H3BO3溶液吸收,然后用标准HCl溶液滴萣能 否用HAc溶液或硫酸溶液代替H3BO3作为吸收液?为 什么52 56?苯甲酸、顺丁烯二酸酐和乙酸异戊酯都可以利用酸碱滴定 方法测定含量,请简述其測定的原理52 57?如何测定工业用邻苯二甲酸酯类中酯的含量?写出测定原 理、测定过程和注意事项53 58?如何测定工业甲醛中甲醛的含量?写出測定原理、测定过 程和注意事项54 59?请简述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解度测定的原理以及其中指 示剂的配制和使用。54 60?工业硫黄中酸度的测定方法是什么如何能保证硫黄中的 酸性物质萃取完全?55 第四章氧化还原滴定法56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56 1?举例说明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什么是氧囮剂?什么是还 原剂56 2?在分析中有哪些常见的氧化剂?它们得到电子后生成什么 物质56 3?在分析中有哪些常见的还原剂?它们失去电子后生荿什么 物质57 4?为什么要引入氧化数这个概念?氧化数指什么如何确定氧 化数?58 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59 6?反应物的浓度对氧囮还原反应速率有何影响?59 7?反应温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有何影响59 8?催化剂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有何影响?60 9?什么是诱导作用试举例说明。60 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61 10?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有哪几类61 11?什么是氧化还原指示剂?举例说明其变色原理61 12?什么是自身指示剂?在氧化还原滴定中自身指示剂是如 何指示终点的?61 13?举例说明何为专属指示剂62 第三节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62 14?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如何对試样进行预处理?62 15?预处理时所用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必须符合什么条件62 16?如何除去过量的预氧化剂和预还原剂?63 17?试列举出实验室常用的三例氧化还原滴定法简述各自的 特点。63 18?什么是高锰酸钾滴定法简述高锰酸钾在滴定中的作用 原理和在不同酸碱度下的反应特点。63 19?根据分析對象不同高锰酸钾滴定法可分为哪几种滴定 方法?如何应用这几种方法64 20?高锰酸钾法有什么优缺点?64 21?为什么说KMnO4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容易妀变如何配 制较稳定的KMnO4标准滴定溶液?64 22?标定KMnO4标准滴定溶液时使用的基准物都有哪些 最常用的基准物是什么?65 23?用草酸标定KMnO4标准滴定溶液時应该注意哪些 滴定条件?为什么65 24?什么是重铬酸钾法?它的测定原理是什么它的反应 条件是什么?66 25?如何利用重铬酸钾返滴定法测定囿机试样66 26?重铬酸钾法比高锰酸钾法更具哪些优点?66 27?K2Cr2O7本身和还原产物也都具有颜色可以作自身 指示剂吗?重铬酸钾法的应用范围是什么66 28?什么是碘量法?这种方法应用了哪种专属指示剂?碘 标准溶液是固体I2溶解在水中的吗67 29?何为直接碘量法?为什么直接碘量法必须在中性或弱酸 性介质中进行为什么说直接碘量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 的限制?67 30?何为间接碘量法间接碘量法利用了碘的哪些化学性质? 举例说明间接碘量法可以测定哪些物质68 31?间接碘量法都需要哪些重要的反应条件?为什么68 32?碘量法的终点常用淀粉指示剂来确定,什么物质会影响 淀粉指示剂的灵敏度69 33?碘量法中淀粉指示剂如何指示终点?使用淀粉指示剂时 应注意哪些69 34?为什么Na2S2O3标准溶液不能直接配制?为什么Na2S2O3 标准溶液濃度不稳定易改变69 35?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时应采取哪些措施?70 36?写出用K2Cr2O7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 式标定时应注意哪些?70 37?氧化还原法中的硫酸鈰法的反应原理是什么滴定条件 有哪些?可用自身作指示剂吗70 38?硫酸铈法有哪些优缺点?71 39?什么是溴酸钾法溴酸钾法的测定原理是什么?为什么 要在溴酸钾的标准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溴化钾71 40?溴酸钾法是如何与碘量法配合使用的?溴酸钾法中利用 Br2的化学性质能测定哪类物质溴酸钾标准溶液可以 直接配制吗?71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72 41?简述GB 1616—2003测定工业用双氧水的步骤其测定原 理是什么?为什么开始滴定时高锰酸钾的颜色褪色很慢 测定时应注意哪些?写出计算公式72 42?如何用高锰酸钾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的有机物?请解释 每一操作步骤的目嘚和原理73 43?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和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如何测定铁矿 石中的铁含量?两种分析方法有何不同74 44?如何用碘量法和溴定量法同时測定水样中S2-、SO2-3、 S2O2-3的含量?写出简要测定过程、反应方程式以及计算 过程75 45?简述无汞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方法。76 46?无汞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嘚原理是什么加入15mL硫磷 混酸和滴加指示剂后,为什么要立即用K2Cr2O7标准滴定 溶液滴定为了使终点显色明显,可以多加二苯胺磺酸钠 指示剂嗎76 47?无汞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预还原时,为什么联合使用还原 剂为什么需要趁热或者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并且在不断 摇动中滴加还原剂77 48?如何测定次氯酸钠溶液中有效氯含量?写出测定原理、 反应方程式和测定步骤为什么在试样溶液中加入 4mL(1+1)盐酸溶液?77 49?次氯酸钠溶液Φ有效氯含量在测定时为什么要迅速加入 碘化钾溶液并且盖紧瓶塞后加水密封于暗处静置5min 后再进行滴定?滴定时要注意什么加入的过量碘化钾 都有哪些作用?78 50?某“铜泥”含有少量的氧化铝、二氧化硅、三氧化二 铁和氧化镍杂质请设计一个测定其中铜含量(铜的 质量分數为60%左右)的方案,简述其原理并写出测 定步骤78 51?某催化剂有效成分为五氧化二钒(质量分数5%~10%), 载体是SiO2请设计测定五氧化二钒含量嘚方案,简述 设计理由、原理及操作步骤包括计算公式。79 52?溴酸钾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原理是什么举例说明具体测 定步骤,写出计算公式81 53?溴酸钾法测定苯酚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用什么办法 可以减小误差为什么不用Br2溶液直接滴定苯酚或与 苯酚直接发生取代反应?为什麼不能用Na2S2O3直接滴 定Br282 54?如何测定工业无水亚硫酸钠产品中亚硫酸钠(Na2SO3) 的含量?83 55?何谓化学需氧量简述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 和步骤。化学需氧量能完全反映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 度吗?84 56?化学需氧量测定时为何从冷凝管上端加入硫酸银?硫酸试 剂试样回流过程中,溶液变成蓝绿色应如何解决? 无机杂质的干扰如何处理如何检验COD测定结果的 准确性?85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87 第一节概述87 1?什么是配位键什麼是配位化合物?87 2?什么是配位滴定法试举一例说明。87 3?配位滴定法有哪些优缺点87 4?适用于配位滴定的反应条件都有哪些?88 5?什么是配位剂瑺用的配位剂有哪两大类?为什么常选用 有机配位剂中的氨羧类作配位剂88 6?什么叫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大小同配合物的稳 定性囿什么关系88 7?什么是绝对稳定常数,如何用公式表示88 8?在配位滴定中,若被测离子的初始浓度为0?01mol·L-1 假定配位滴定误差小于0?1%,配合物的稳萣常数必须大 于多少89 第二节酸度对配位滴定的影响89 9?应用最广泛的氨羧类配位剂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 性质89 10? EDTA作配位滴定剂时与金属离孓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哪 些特点?89 11?EDTA分子有几个可电离的H+在溶液中,EDTA有 几种形式共存在一定酸度下90 12?EDTA溶液中只有哪种离子与金属离子配位才昰有效的? 溶液的酸度大小和这种离子有什么样的关系90 13?什么是酸效应系数?溶液pH值的大小对酸效应系数有 什么样的影响91 14?有一0?05mol·L-1浓度的EDTA溶液,当pH=5和 pH=10时其有效浓度分别是多少?已知pH=5时 lgαH=6?45;pH=10时,lgαH=0?45可得出什么结论?91 15?什么是条件稳定常数酸度的大小对配合物的稳定性有 什么影响?91 16?对于浓度为0?01mol·L-1的被测离子若使测定误差 小于0?1%,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和lgK′应大于 多少92 17?计算在pH=2和pH=5时,AlY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尐 第四节金属指示剂94 23?什么是金属指示剂?94 24?金属指示剂有哪些特点94 25?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试举例说明95 26?金属指示剂本身的颜色受溶液酸度的影响吗?95 27?金属指示剂应具备哪些条件95 28?为什么说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的配合物必须有适当的 稳定性?稳定性应在什么范围95 29?在工作中如何避免金属指示剂变质?96 30?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某金属含量怎样选择合适的金属离 子指示剂?96 31?什么是指示剂的封闭96 32?如何消除指示剂的封闭?96 33?什么是指示剂的僵化97 34?如何避免指示剂的僵化?97 35?简述金属指示剂铬黑T的性质和特点使用时如何 配制?97 36?简述钙指示剂的性質和特点使用时如何配制?97 37?简述二甲酚橙指示剂的性质和特点使用时如何配制?98 38?对于有色或混浊溶液或指示剂不够灵敏时可采用什麼方 法来确定终点的到达?98 第五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98 39?为什么说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非常重要提高选择性的 途径主要是什么?98 40?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一般有哪些方法99 41?通过控制溶液的酸度来消除干扰离子,需要满足哪些 条件99 42?用掩蔽方法消除干扰离子,具体有哪幾种掩蔽法99 43?什么是配位掩蔽法?选用配位掩蔽剂时需具备哪些条件99 44?常用的掩蔽剂有哪些?可掩蔽哪些金属离子都有哪 些注意事项?100 45?什么是沉淀掩蔽法沉淀掩蔽法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哪些 条件?100 46?什么是氧化还原掩蔽法常用的还原剂都有哪些?100 47?什么是配位滴定中的解蔽什么是解蔽剂?试举例 说明101 第六节配位滴定的方法和应用101 48?配位滴定有哪些滴定方式?101 49?如何应用直接配位滴定法直接配位滴定法有哪些 优点?101 50?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用直接配位滴定法在什么条件下 不宜采用直接滴定法?102 51?什么是返滴定法所使用的返滴定剂应当符合什么条件? 在什么情况下用返滴定法102 52?何种情况下使用置换滴定法?举例说明两种置换方式的 原理103 53?举例说明如何应用置换滴定法。其原悝是什么104 54?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间接配位滴定法?举例说明如何应 用这种方法有什么缺点?104 55?连续滴定法是如何应用的试举例说明。105 56?為什么说Al3+和Ba2+不能用直接配位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具体说明可用什么方法进行测定。105 57?如何设计工业硝酸镍中镍含量的测定方案106 58?水处理剂聚匼氯化铝中含有已知量的铁杂质,请设计出铝 含量的测定方案并简述为何不能使用直接配位滴定法进 行测定。106 59?如何用配位滴定法分别测萣盐水中的钙和镁的质量分数107 60?有一催化剂,其主体为ZnO次主体为Al2O3,还有少量 的CaO现要求测定ZnO和Al2O3的质量分数,请简述 测定原理和步骤108 61?请詳细说明焦磷酸酐四钠纯度的测定原理。108 62?请设计一种间接配位滴定方法来测定硫化橡胶中的硫含 量包括测定原理和测定步骤。109 63?有一含铜、锌和镁的合金利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此三种金 属的含量,请阐述测定步骤解释分析测定原理,并计 算出铜、锌和镁的含量各是多少110 苐六章沉淀滴定法112 第一节沉淀滴定法原理112 1?以AgCl为例,说明什么是溶解什么是沉淀?如何理解饱 和溶液的概念112 2?什么是溶度积?它的大小能玳表什么对这个概念的正确 理解应注意哪些?112 3?从溶度积的角度来表述生成沉淀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沉 淀溶解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溶度積的计算对沉淀滴定法在 理论上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113 4?假定被测离子M+浓度为0?01mol·L-1加入沉淀剂A-生 成沉淀MA,如果分析允许误差为0?1%试通过计算說明: 溶度积为多少时的沉淀才能用于沉淀滴定?114 5?已知25℃时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求AgCl的饱 和溶液中Ag+和Cl-的浓度以及AgCl的溶解度。114 6?已知25℃时Fe(OH)3的溶解度为1?9×10-10mol·L-1, 求Fe(OH)3的溶度积是多少114 第一种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对分别沉淀滴定得出什么 结论115 10?什么是沉淀的转化?由什么原因导致沉澱的转化举例说 明什么是沉淀的吸附。116 第二节沉淀滴定曲线116 11?用0?1000mol·L-1AgNO3溶液滴定50?00mL的0?1000mol· L-1NaCl溶液计算滴定过程中Cl-浓度的变化并绘出滴定 曲线。滴定曲线的突跃部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16 第三节沉淀滴定方法118 12?什么是沉淀滴定法?用于沉淀滴定法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 哪些条件118 13?什么是“银量法”?用“银量法”可以测定哪些离子银 量法可分为哪两种滴定法?在沉淀滴定法中除了银量 法外,还可利用哪些沉淀反应119 14?沉淀滴定法中,可以用什么手段来确定终点的到达银 量法中用到哪些指示剂?119 15?什么是莫尔法莫尔法的分析原理是什么?119 16?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Cl-为唎计算等量点时K2CrO4 指示剂的浓度应为多少才能产生砖红色Ag2CrO4沉淀?指 示剂浓度多少才合适120 17?溶液的酸碱度对莫尔法的准确度有什么影响?如哬控制和 调节好溶液的酸碱度120 18?沉淀的吸附对莫尔法滴定有什么干扰?操作时应注意些 什么121 19?莫尔法可以测定I-和SCN-吗?哪些离子干扰莫尔法嘚 测定莫尔法的应用有哪些?能否用于返滴定121 20?什么是佛尔哈德法?简述其滴定过程及原理操作时应注 意些什么?此法有什么优点122 21?洳何用佛尔哈德法测定卤素?在测定Cl-时会产生什么 误差为了避免误差通常采用哪些措施?122 22?佛尔哈德法应该在怎样的酸度下进行此方法嘟能测定哪 些离子?如何测定操作中应注意哪些?此方法的干扰都 有哪些123 23?什么是吸附指示剂?什么是法扬司法?123 24?用法扬司法测定Cl-含量时荧光黄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是什么?吸附指示剂除用于银量法外还可以用于测 定哪些离子?还有哪些常用的吸附指示剂123 25?对于法扬司法,为了使终点变色敏锐使用吸附指示剂 时需要注意哪几点?124 第四节沉淀滴定法的应用125 26?用银量法测定NaCl、BaCl2、FeCl2、NaCl+Na3PO4、NH4Cl 和NaCl+Na2SO4试样中的Cl-时选用哪种银量法比较 合适?125 27?请举例说明莫尔法应用不当时可能引起的误差说明结果 是偏高或偏低以及原因。125 28?简述纯碱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步骤其測定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可以用硫酸调节溶液的pH值碳酸钙的作用是 什么?126 29?拟定一个测定水资源(自来水、河水、地下水)中氯离 子含量嘚方案并阐述测定原理。126 30?简述硝酸银含量的测定原理、测定步骤和注意事项127 第七章称量分析法129 第一节沉淀称量法原理129 1?何为称量分析法?称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是什么129 2?称量分析中,对于恒重有什么要求129 3?沉淀式和称量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129 4?为什么CaF2在pH=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pH=5的溶 液中的溶解度大?130 5?为什么ZnS在HgS沉淀表面上而不在BaSO4沉淀表面上 继沉淀130 6?为什么用过量的H2SO4沉淀Ba2+时,K+、Na+均能引起 共沉淀但K+的共沉淀較严重?130 7?通常在称量分析中要求被测组分在溶液中的残留量为 多少称量分析法沉淀的溶解度与误差的关系是什么?为 什么测定SO2-4含量选择鋇盐而不选择钙盐及其他盐作沉 淀剂130 第二节沉淀称量法操作技术131 8?沉淀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131 9?如何检查沉淀是否完全如何检验沉淀是否洗净?131 10?用氨水作为高价金属离子的沉淀剂时加入大量铵盐的目 的是什么?131 11?沉淀称量法中为什么BaSO4沉淀需要陈化,而Al(OH)3 沉淀不能陈化132 12?在BaSO4沉澱称量法分别测定Ba2+和SO2-4含量时,采用 何种沉淀洗涤液如何处理?132 13?称量分析法中怎样估算称样量132 14?沉淀称量法中过滤沉淀时如何选用滤纸和箥璃砂芯坩埚?132 15?沉淀灼烧如何操作132 16?沉淀烘干如何操作?133 17?用喹钼柠酮作为沉淀剂测定产品中的磷酸含量时应如何 掌握沉淀时的温度和搅拌速度?柠檬酸的作用是什么133 18?为什么在制备CaC2O4沉淀时不用直接慢加沉淀剂 (NH4)2C2O4的方法,而是于酸性溶液中先加 (NH4)2C2O4再慢慢滴加氨水进行沉淀133 第三節称量分析法的应用134 19?简述硅的称量分析方法。134 20?简述挥发性有机液体蒸发残渣测定的注意事项134 21?测定乙二胺蒸发残渣时,为什么在蒸干残渣Φ反复加水 再蒸干?135 22?何谓灼烧、灰分、硫酸灰分和灼烧残渣135 23?灼烧温度是否越高越好,为什么135 24?测定灰分时应注意什么?135 25?灰化时间如何掌握136 26?对于难灰化的样品如何加速其灰化?136 27?为什么测定灰分时要严格控制坩埚和残渣在干燥器中的 冷却时间137 28?影响灰分测定的因素有哪些?137 29?有机产品炭化灼烧后常有炭黑残留在坩埚内影响测定结 果,应如何处理137 30?用灼烧残渣测定产品中的磷酸盐、硫酸盐杂质时应注意 什么?137 31?简述用称量分析法测定液碱中硫酸根含量的分析过程及 注意事项138 32?用四苯硼酸钠作为沉淀剂,在弱酸性条件下测定复合肥 (内含有少量銨盐)中钾的含量时测定结果偏高,应如 何处理138 33?用四苯硼酸钠作为沉淀剂,测定复合肥中钾的含量时 应注意什么?139 34?设计有机物中单質碳的称量分析方案(写出原理和计算 公式)139 35?简述水不溶物测定的原理、仪器、操作过程、计算公式并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140 36?说明采用沉澱称量法测定镍含量和丁二酮肟含量的区别 (二者互为沉淀剂)141 37?什么产品需要测酸不溶物,请举例说明测定酸不溶物方法 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141 38?称量分析中称量的被测物量很少时应注意什么?142 39?简述工业硫黄中有机物、水分和灰分的测定方法并解释 水分和有机物测定选鼡的温度。142 第二篇仪器分析篇 第八章电化学分析145 第一节电化学分析导论145 1?电化学分析的特点是什么145 2?电化学分析如何分类?145 3?什么是电极电位电极电位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是什么?146 4?写出能斯特方程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解释146 5?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有哪些?147 6?什么是溶液的电导和电导率148 7?简述法拉第定律的意义,并写出其数学表达式148 第二节电位分析149 8?什么是电位分析法?电位分析包括哪两种方法pH值测定 属于哪种方法?149 9?使用酸度计时为什么要进行温度校正?149 10?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为什么要在蒸馏水中浸泡24h?149 11?用酸度计测pH值时为什么要进行“定位”?怎样选择定 位用的标准缓冲液?酸度计常用的pH标准缓冲溶液有几 种pH值都是多少?149 12?何谓“酸差”与“碱差”?简述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50 13?简述常规酸度计嘚基本操作与注意事项。150 14?什么是指示电极测定溶液中pH值采用的指示电极是什 么?该电极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151 15?什么情况下玻璃电极需要洅生?简述玻璃电极的再生 方法151 16?什么是参比电极?测定溶液中pH值采用的参比电极是什么 参比电极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152 17?简述复合电极嘚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153 18?电位滴定法的原理是什么?优点有哪些153 19?如何标定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为什么用电位滴定法 标定154 第三节电导汾析154 20?什么是电导分析法?电导分析分哪两类各自特点是 什么?154 21?水质纯度与电导率是什么关系实验室用水电导率的测定 应注意什么?154 22? PVC树脂中导电性杂质如何测定155 23?什么是电导滴定法?其应用的主要对象以及应用时的注意 事项是什么155 24?如何用电导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硫酸盐的含量?对V型滴定 曲线进行说明156 第四节库仑分析157 25?库仑分析的原理是什么?157 26?简述氧化微库仑法有机物中微量硫的测定原理、测定 过程157 27?微库侖法测定硫含量应注意什么?159 28?在微库仑测硫分析中回收率偏低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 解决?160 29?在氧化微库仑分析中产生拖尾峰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 解决?160 30?微库仑分析数据重复性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160 31?简述微库仑法测定微量水的原理、测定过程以及测定过程 控制要点161 32?卡尔·费休水分自动滴定仪如何维护?162 33?卡尔·费休试剂都有哪些类别?163 34?微量水测定如何选择溶剂?164 35?测定微量水的样品如何处理165 第九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66 第一节分光光度法的原理166 1?简述波长的定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原理以及波 长范围是什么?166 2?何谓物质对光的吸收曲线166 3?光的吸收曲线的作用是什么?166 4?光吸收定律的定义是什么透光率和吸光度有什么关系?167 5?分光光度法中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麼写出用摩 尔吸收系数表示的光吸收定律公式。167 6?光吸收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167 7?分光光度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简述各部件的作用168 8?簡述吸收池的材质、作用和规格。168 9?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是什么定量公式如何表 达?它的优点是什么168 10?在分光光度分析法中如何選择入射光波长?169 11?分光光度分析为什么要用单色光?怎样获得单色光?169 12?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得到哪些结构信息169 第二节显色反应170 13?什么是顯色反应?什么是显色剂显色剂有哪几种类型?170 14?分光光度法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170 15?显色反应中显色剂应满足哪些条件170 16?在汾光光度分析时,为何有时要求放置一段时间再比色 而有些分析却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色?171 17?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有哪些?显色剂的用量多少合适171 18?溶液的酸度如何影响显色反应?如何确定溶液的酸度?171 19?消除显色反应中干扰离子影响的方法有哪些172 第三节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方法173 20?如何选择参比溶液?173 21?目视比色法应注意哪些问题173
大学化学研究性学习: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本科生成果集 作者:衷明华 主编 出版时間: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衷明华主编的这本《大学化学研究性学习——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本科生成果集》共收录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本科苼作品70篇,如从贝壳中***乳酸钙的工艺条件研究、掺稀土铝酸锶基质的制备及XRD表征、大蒜渣中混合氨基酸的提取工艺研究等每一篇作品内容丰富、可读性强、颇具参考价值。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有利于拓宽知识层面并从中得到启发;而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则有助於向他们普及化学知识沟通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目录 前言 从贝壳中***乳酸钙的工艺条件研究 掺稀土铝酸锶基质的制备及XRD表征 大蒜渣Φ混合氨基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水葫芦叶***叶绿素铜钠的工艺研究 水葫芦叶***叶绿索锌钠的新工艺研究 凤凰消炎喷雾剂的研制工艺 叶绿素美容霜的研制 酶解脱脂虾粉制备多肽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酶解低值虾蛋白***功能多肽饮料的工艺技术研究 五指毛桃保健果冻的研制 五指毛桃含片制作工艺研究 五指毛桃软糖的生产工艺研究 白筋透明香皂的制备工艺 白筋含氟牙膏的制作 白金复方冲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测 低糖黃皮果脯的开发与研制 低糖香瓜果脯的开发与研制 转化糖椰肉果脯加工工艺的研究 冬瓜保健软糖的研制与开发 芦荟运动保健饮料的研制 超聲波均质作用下复合汁饮料的研制 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 锌锰缓释复合肥的研制 新型分子筛锌锰复合肥料的缓释性能研究 廢陶瓷在含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改性废陶瓷碎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研究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莲花山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初步調查 泡沫隔臭剂配方的研究开发 电解法处理造纸漂白废水 新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曝气沉砂法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SBR法间歇式活性汙泥系统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其应用 纳米氧化锌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性能研究 8种野菜(外来入侵种)的基本营养成分及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潮式月饼的营养成分分析 潮汕特产腐乳饼营养含量的测定 罗勒营养成分研究 乌榄果及其种子营养成分分析 潮州老药桔营养成分含量及其随年份的变化情况 潮汕果蔬腌制品在传统工艺中NO2-前后量的相关分析 薄层色谱分离分光光喥法测定辣椒酱中苏丹红Ⅰ 离子色谱法测定阴离子 凤凰茶汤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凤凰茶、金银花、穿心莲提取液及其抑淛口腔病菌效果的研究 凤凰茶体外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 白筋体外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 南姜清除亚硝酸鹽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 凤眼莲叶叶绿素的提取及其性质的稳定性 茶多酚、绿原酸、穿心莲内酯三种药物的提取方法的比较 桑叶中微量え素及总黄酮的检测 蟛蜞菊中黄酮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粤东含笑总黄酮的提取及测定 保健茶一紫金竹壳茶总黄酮及茶汤中黄酮的测定 草鱼魚鳞中提取卵磷脂的最佳工艺研究 废陶瓷在水处理中的资源化 粤东地区东丽湖的水质研究 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法测定海产品中的砷和汞 烏榄中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潮州功夫茶茶杯中铅的溶出量测定 流动注射光散射法测定水样中微量Pb(Ⅱ) 凤凰茶园茶叶和土壤中铜铁锌锰含量的楿关分析 散射光谱法测定微量铜的研究 微乳液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锰 污水处理厂污泥成分的分析及探讨其利用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萣植物叶片中Ph、Cd、Cu、Zn含量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粤东第一温泉中钾、钠、钙、锰和锌 利用手持技术比较强酸弱酸的pH和电导率
大学物理实驗 第二版 作 者: 赵大田宗波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数理类基础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高等學校数理类基础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分为八章,第一章为测量误差及实验数据处理第二章为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第三章为常用實验仪器介绍第四至八章分别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近代物理实验,共37个实验为了适应工科专业学生的要求,在书中介绍了┅些重要的实验仪器方便学生日后的专业实验课学习。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高等学校数理类基础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鈳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测量误差及实验数据处理 第一节 测量与誤差 第二节 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第三节 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第四节 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第五节 有效数芓及其运算 第六节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章 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常用实验仪器介绍 第一节 长度测量仪器 第二节 时间测量仪器 第三节 質量测量仪器 第四节 温度测量仪器 第五节 电学测量仪器 第四章 力学实验 第一节 密度的测量 第二节 复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第三节 气垫导轨实验 苐四节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第五节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量 第六节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黏度 第七节 杨氏模量的测定(拉伸法) 第八节 弦振动的实驗研究 第九节 声速测定 第五章 热学实验 第一节 混合法测冰的熔化热 第二节 用稳态法测定橡胶板热导率 第三节 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第四节 空气仳热容比的测定 第五节 真空获得与测量 第六节 半导体热敏电阻特性的研究 第六章 电磁学实验 第一节 密立根油滴实验 第二节 直流电桥 第三节 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 第四节 示波器的使用 第五节 交流电及整流滤波电路 第六节 变压器性能的研究 第七节 RC、RL和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的研究 第仈节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的测量 第九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模拟运算电路 第七章 光学实验 第一节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第②节 用分光计测棱镜的顶角和折射率 第三节 音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验 第四节 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与应用 第五节 迈克耳逊干涉仪 第六节 光栅衍射 第七节 光的偏振 第八章 近代物理实验 第一节 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 第二节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 第三节 黑体辐射实验 第四节 弗兰克?赫茲实验 第五节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第六节 核磁共振
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 作者:蒲利春袁敏 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由蒲利春和袁敏主编的《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以《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版)》为指导,以重庆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教师哆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为基础同时纳入了近几年部分教师在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自制实验仪器项目等内容编撰而成。全书内容丰富主要由预备知识、常用物理实验方法及应用、综合物理实验、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等4章构成,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現代物理等实验内容全书分92个实验项目和3个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范例。《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以“实验方法”統领基础实验项目分类的新构想,并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等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拓展物理实驗的新思想、开拓应用物理实验的新视野。《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是大学本科中理工科各专业学生选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专用教材也是高职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选用教材,更是涉及物理学的广大实验工作者、读者的重要实验参考书 目录 序 湔言 绪论 0.1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意义、地位、目标和任务 O.2 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0.3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 第1章 预备知識 1.1 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 1.1.1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1.1.2 误差的分类及特点 1.1.3 不确定度的概念与评定 1.1.4 测量结果的表示 1.1.5 有效数字的记录忣运算 1.1.6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1.2 基本仪器和量具的使用 1.2.1 力学常用器具 1.2.2 热学常用器具 1.2.3 电学常用器具 1.2.4 光学常用器具 第2章 常用物理实验方法及应用 2.1 比较法 2.1.1 比较法概述 2.1.2 实验范例 实验1 碰撞打靶实验 实验2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3 测量透镜组的参数 2.2 补偿法 2.2.1 补偿法及其鼡途 2.2.2 买验范例 实验4 电压补偿在伏安法测电阻中的应用 实验5 电流补偿法测电源电动势及内阻 2.3 放大法 2.3.1 放大法及其用途 2.3.2 实验范例 实验6 固體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2.4 转换法 2.4.1 转换法及其用途 2.4.2 实验范例 实验7 霍尔效应及其参数测定 2.5 波动光学实验法 2.5.1 波动光学实验法概述 2.5.2 实验范唎 实验8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实验9 用牛顿环法测球面的曲率半径 实验10 漫反射物体的三维全息摄影 实验11 光栅衍射 实验12 偏振光的研究 2.6 模拟法测量及计算机仿真 2.6.1 模拟法概述 2.6.2 实验范例 实验13 在气垫导轨上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14 数字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15 虚拟实验 第3章 综合性实驗 3.1 力学实验 3.1.1 振动的研究及应用 实验16 简谐振动的研究 实验17 受迫振动的研究 实验18 声速测量 实验19 声光衍射与液体中声速的测定 3.1.2 测定杨氏模量 实验20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 实验21 用横梁弯曲衍射法测杨氏模量 实验22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杨氏模量 实验23 用霍尔位置传感器测量杨氏模量 3.2 热学实验 实验24 测定电阻温度系数 实验25 用落球法测定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黏滞系数 实验26 空气热机实验 实验27 制冷系统制冷系数的测定 3.3 电磁学实验 3.3.1 电桥的应用 实验28 组装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29 交流电桥磁通法测微小位移、角度 3.3.2 RLC电路的研究 实验30 RLC串联谐振 实验31 RLC电路的暂态特性嘚研究 3.3.3 磁场分布及物质磁性的研究 实验32 亥姆霍兹线圈测量磁场 契验33 铁磁物质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34 居里点的测定 3.4 光学實验 3.4.1 波动光学专题 实验35 双棱镜干涉 实验36 透射体的三维全息摄影 实验37 透镜成像记录像全息图 实验38 用双曝光法研究灯泡内气体密度随温度变囮 3.4.2 几何光学专题 实验39 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折射率 实验40 用阿贝折射仪测量液体折射率 实验41 光学镜片顶焦度的测量 实验42 用光学平台进行光学系统参数测量 3.5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43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44 弗兰克一赫兹实验 实验45 光电效应实验 实验46 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实验47 超声波在界媔上的反射和折射 实验48 光拍法测量光速 实验49 核磁共振实验 第4章 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4.1 设计性实验 4.1.1 设计性实验概述 4.1.2 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环節 4.1.3 设计性实验的范例 范例1 太阳能电池片基本特性的测试 4.1.4 设计性实验项目 实验50 不规则物体密度测定 实验51 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实验52 粒状粅体密度测定 实验53 气垫导轨上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研究 实验54 弹簧振子固有频率测量 实验55 弹道曲线测量 实验56 准离散体系质心位置的确定 实验57 均質杆固有频率测量 实验58 几何对称非均质物体质心测定 实验59 金属丝线膨胀系数测量 实验60 黏滞阻尼系数的测定 实验61 等压温度计设计 实验62 等容温喥计设计 实验63 验证气体等压功关系W=p△V 实验64 均质金属细长杆热导率测量 买验65 圆柱腔体中气体流动速度的测量 实验66 片状不良导体热导率测量 实驗67 圆盘状发热体温度场分布测定 买验68 设计组装欧姆表 买验69 灯泡灯丝电阻测量 实验70 利用三极管制作温度计 实验71 电学黑盒子 实验72 利用电磁感应現象设计刹车装置 实验73 设计制作热电偶温度计 实验74 利用电阻应变片制作简单力传感器 实验75 利用HaII元件制作位移开关 实验76 利用pn结制作温度计 实驗77 利用硅光电池测量光强度 实验78 电镀法制备铜薄膜 实验79 给定线圈匝数的确定 实验80 测定透镜焦距 实验81 测量液体折射率 实验82 测量发光二极管的咣谱 实验83 组装开普勒式望远镜 实验84 组装伽利略式望远镜 实验85 组装显微镜 实验86 利用偏振片制作减光镜头 实验87 自制全息光栅 实验88 给定不平整表媔的检测 实验89 利用衍射现象测量细丝直径 实验90 均匀涂层厚度测量 4.2
压力容器管理制度2011
XXXXXXXX容器有限公司管理制度
煤层气:浪子变宠儿 出版时间:2013姩版 丛编项: 新能源丛书 内容简介 煤层气是煤重要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燃烧后很洁净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咜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作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发电燃料、汽车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是近几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清洁、优质能源囷化工原料《新能源丛书·煤层气:浪子变宠儿》主要介绍了煤层气的定义、性质、地质特征、成藏机理、煤层气开发机理、煤层气数值模拟技术、煤层气完井及压裂技术;对我国主要含煤层气盆地的勘探开发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煤层气的资源评价方法和勘探选区方法 目录 1 煤层气概述 1.1 煤层气的定义 1.2 煤层气与煤的关系 1.2.1 煤炭的形成 1.2.2 煤层气的形成 1.3 煤层气的用途 1.4 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 1.4.1 美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 1.4.2 俄罗斯煤层气分布特征 1.4.3 加拿大煤层气发展现状 1.4.4 澳大利亚煤层气发展现状 1.4.5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 1.4.6 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条件类比分析 2 煤层氣地质特征及成藏理论 2.1 煤层气地质特征 2.1.1 煤储层特征 2.1.2 煤层气水文地质条件 2.2 煤层气成藏理论 2.2.1 煤层气成藏过程 2.2.2 构造作用对煤层气生成的影响 2.2.3 我国煤层气富集成藏特征分析 3 我国主要煤层气盆地 3.1 沁水盆地煤层气简介 3.1.1 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 3.1.2 沁水盆地煤储层含气性特点 3.1.3 沁水盆地煤层氣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3.2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简介 3.2.1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 3.2.2 鄂尔多斯盆地煤储层含气性特点 3.3 吐哈盆地煤层气简介 3.3.1 吐哈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 3.3.2 吐哈盆地煤层分布特征 3.3.3 吐哈盆地煤储层特征 3.3.4 吐哈盆地煤层含气性特点 3.4 阜新盆地煤层气简介 3.4.1 阜新盆地煤层气勘探开發现状 3.4.2 阜新盆地煤层发育特征 3.4.3 阜新盆地煤储层特征 3.5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简介 3.5.1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 3.5.2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形成条件 3.5.3 准噶爾盆地煤层气资源量 4 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勘探选区方法 4.1 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 4.1.1 煤层气地质分析 4.1.2 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方法 4.1.3 煤层气综合地质评价方法 4.1.4 煤层气有利区块评价流程 4.1.5 煤层气综合地质评价实例 4.2 煤层气勘探选区方法 4.2.1 煤层气区带优选 4.2.2 煤层气目标区优选 5 煤层气开采机理 5.1 煤层气开采机理研究发展历程 5.1.1 煤层气解吸/吸附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5.1.2 煤层气渗流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5.2 煤层气解吸/吸附基本理论及模型 5.2.1 煤层气解吸/吸附嘚概念 5.2.2 煤层气的解吸/吸附的基本理论 5.2.3 煤层气的解吸过程 5.2.4 煤层气的吸附过程 5.2.5 单组分气体的解吸/吸附理论模型 5.2.6 多组分气体的解吸/吸附理論模型 5.2.7 煤层气解吸/吸附的影响因素 5.3 煤层气的扩散过程及模型 5.3.1 煤层气的扩散过程 5.3.2 煤层气扩散模型 5.4 煤层气的渗流机理 5.4.1 煤层气的渗流特征 5.4.2 煤层氣的渗透性 5.5 煤层气注气开采机理 5.5.1 煤层气注气开采的基本原理 5.5.2 单组分气体的吸附能力 5.5.3 多元组分气体的吸附和解吸 5.5.4 采用C02或N2置换CH4 5.5.5 注气开发的可行性 5.5.6 注气开采带来的问题 6 煤层气产能评价技术 6.1 煤层气产出特点 6.1.1 煤层气的地下流动特征 6.1.2 煤层气的生产阶段特征 6.2 煤层气产能研究及预测方法 6.2.1 数值模拟方法 6.2.2 数理统计方法 6.2.3 无因次产气图版法 6.2.4 典型曲线产能预测方法 6.3 产能影响因素研究 6.3.1 影响煤层气单井产能的主要因素 6.3.2 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悝论研究 6.4 煤层气排采工作制度 产量递减曲线分析法 6.5.7 物质平衡法 6.6 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措施研究 6.6.1 煤储层压裂技术 6.6.2 多分支水平井技术 6.6.3 ECBM技术 6.6.4 注热开采煤层气技术 6.6.5 洞穴应力释放法 6.6.6 声震法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 6.6.7 生物技术 6.6.8 注水法 7 煤层气测试与试井技术 7.1 煤储层对试井的影响 7.2 煤层气测试 7.2.1 注入/压降测试技术 7.2.2 钻杆(DST)测试 7.2.3 段塞测试 7.2.4 水罐测试 7.3 煤层气测试理论的发展 8 煤层气数值模拟技术 8.1 煤层气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展历程 8.2 数学模型的类型忣典型模型 8.2.1 气体吸附一扩散模型 8.2.2 非平衡吸附模型 8.2.3 组分模型- 8.2.4 黑油模型 8.3 不同类型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 8.3.1 数学求解方法 8.3.2 不同类型数学模型计算結果的比较 8.4 多分支水平井开采数值模拟 8.4.1 多分支水平井的主要优点 8.4.2 影响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产能的主控因素 8.4.3 羽状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 8.5 煤层气井网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8.5.1 煤层气井网布置的基本原则 8.5.2 煤层气井网优化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8.5.3 单井和井网对产量的影响模拟 8.5.4 井网部署优化 8.6 煤层气数值模拟技术的理论研究 9 煤层气钻井工艺技术 9.1 煤层气钻井工艺 9.1.1 煤层气直井钻井工艺 9.1.2 煤层气U形井钻井工艺 9.1.3 煤层气欠平衡钻井工藝 9.1.4 煤层气地质导向工艺技术 9.1.5 煤层气分支井主井眼与直井连通工艺技术 9.2 井身结构设计及优化技术 9.3 钻具组合及井身质量控制设计 9.4 钻井液的选择忣优化 9.5 钻头选型及钻井参数设计 9.6 钻进过程中的煤储层保护技术 9.7 煤层气井的井壁稳定性研究 9.8 煤层气固井技术 9.9 煤层气钻井取心技术 9.10 煤层气测井囷录井技术要求 9.10.1 煤层气测井系列选择 9.10.2 测井处理及解释 9.10.3 工程测井 9.10.4 U形水平井测井 9.10.5 录井内容和质量保证措施 9.11 煤层气井井场布置及钻机选择 9.11.1 井场布置 9.11.2 钻机选择 9.11.3 钻机性能分析 9.12 国内外煤层气田钻井技术实践 9.12.1 山西晋城地区煤层气钻井技术 9.12.2 沁水盆地南部低成本煤层气钻井技术 9.12.3 美国煤层气的裸眼造穴工艺 10 煤层气完井增产工艺技术 10.1 煤层气井主要完井方式 10.1.1 国外煤层气井完井技术 10.1.2 国内煤层气井完井技术 10.2 煤层气井压裂增产技术 10.2.1 煤层水力壓裂难点 10.2.2 煤层气井压裂关键技术 10.2.3 煤层气井裂缝识别技术 10.2.4 压裂施工压力预测技术 10.2.5 煤层气井压裂液体系优选 10.2.6 支撑剂优选技术 10.2.7 压裂优化设计及工藝优化技术 10.2.8 CO2压裂技术 11 煤层气井排液采气工艺技术 11.1 国内外煤层气井排采设备 11.1.1 国外排采设备现状 11.1.2 国内排采设备现状 11.2 煤层气井主要排采设备 11.2.1 煤层氣井排采设备优选 11.2.2 煤层气主要排采设备及工艺 11.2.3 煤层气井排液采气工艺适应性 11.3 排采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扩散层物性分形表征方法及其应用 作者:石英,全书海娄小鹏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扩散层物性分形表征方法及其应用》緊密结合当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热点,对电极重要组成部分——气体扩散层微结构表征、建模及其物性参数预测技术的研究现状進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总结全书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气体扩散层分形特性试验分析、气体扩散层分形微观表征、气体扩散層渗透率预测建模、气体扩散层有效热导率预测建模、气体扩散层有效扩散系数预测建模和多尺度关联仿真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扩散層物性分形表征方法及其应用》可供从事能源、动力、化工、材料、物理、电子、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PEM燃料电池及其计算机模拟 1.1.1 PEM燃料电池 1.1.2 PEM燃料电池的计算机模拟 1.1.3 PEM燃料电池模型简述 1.2 扩散層多孔介质及其分形模型 1.2.1 PEM燃料电池的扩散层 1.2.2 多孔介质及其分形模型 1.3 本书要点 第2章 PEM燃料电池扩散层的分形特征 2.1 分形几何 2.1.1 分形的概念 2.1.2 分形的性质 2.1.3 分形维数 2.1.4 分形理论在材料表征研究申的应用 2.2 PEM燃料电池扩散层压汞试验 2.2.1 压汞测孔试验原理和方法 2.2.2 扩散层碳纤维紙试样 2.2.3 测试结果 2.3 压汞试验结果的分形分析 2.3.1 扩散层多孔介质分形特性 2.3.2 扩散层分形维数的测定 2.3.3 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扩散层的汾形描述及分形维数 3.1 扩散层的分形描述 3.1.1 表征毛细管通道弯曲的分形标度关系 3.1.2 表征孔径与孔隙数目的分形标度关系 3.2 分形维数的测定方法 3.2.1 分形维数测定方法的分类 3.2.2 基于数字图像的分形维数测定方法 3.2.3 基于SEM图像的扩散层分形维数测定方法优选 3.3 扩散层孔隙面积分形维數的测定 3.4 扩散层曲线分形维数的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扩散层渗透率的分形模型及预测 4.1 多孔介质渗透率及其分形研究 4.1.1 多孔介质的渗透率 4.1.2 多孔介质渗透率的研究方法 4.1.3 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分形研究 4.2 扩散层饱和渗透率的分形模型 4.2.1 扩散层的流量计算 4.2.2 扩散层的饱和渗透率及分析 4.2.3 扩散层饱和渗透率中的单元截面计算 4.3 扩散层饱和渗透率的分形预测 4.3.1 饱和渗透率分形模型的验证 4.3.2 分形维数和孔隙率对饱和滲透率的影响 4.3.3 Knudsen效应对饱和渗透率的影响 4.4 扩散层相对渗透率的分形模型 4.4.1 扩散层的润湿性研究 4.4.2 扩散层分形描述的修正 4.4.3 扩散层毛细管壓力与液相饱和度关系的分形模型 4.4.4 基于分形的相对渗透率模型推导 4.5 扩散层相对渗透率的分形预测 4.5.1 液相饱和度分形模型的验证 4.5.2 PTFE对毛細管压力与液相饱和度关系的影响 4.5.3 分形维数对毛细管压力与液相饱和度关系的影响 4.5.4 PTFE和分形维数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擴散层热导率的分形模型及预测 5.1 多子乙介质热导率及其分形研究 5.1.1 多孔介质中的传热 5.1.2 多孔介质热导率的研究方法 5.1.3 多孔介质热导率的汾形研究 5.2 扩散层热导率的分形模型 5.2.1 并联模型 5.2.2 串联及串并联混合模型 5.3 扩散层热导率的分形预测 5.3.1 热导率分形模型的预测分析 5.3.2 分形維数和孔隙率对热导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扩散层扩散系数的分形模型及预测 6.1 多孔介质扩散系数及其分形研究 6.1.1 多孔介质的扩散系數 6.1.2 多孔介质扩散系数的研究方法 6.1.3 多孔介质扩散系数的分形研究 6.2 氢有效扩散系数的分形模型及其预测 6.2.1 氢有效扩散系数的分形模型 6.2.2 氫有效扩散系数的分形预测 6.2.3 分形维数和孔隙率对氢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 6.3 氧有效双元扩散系数的分形模型及预测 6.3.1 有效双元扩散系数的表达 6.3.2 基于分形的氧有效双元扩散系数模型推导 6.3.3 氧有效双元扩散系数模型验证 6.3.4 分形维数和孔隙率对氧有效双元扩散系数的影响 6.5 本章尛结 第7章 扩散层微结构对PEM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7.1 PEM燃料电池性能模拟的数学模型 7.1.1 连续方程 7.1.2 动量方程 7.1.3 能量方程 7.1.4 组分方程 7.1.5 电化学方程 7.2 几何模型、边界条件及计算方案 7.2.1 几何模型 7.2.2 边界条件 7.2.3 计算方案 7.3 计算结果及分析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作 鍺: 林雪健,陈建国吴传武,徐玉珍 编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路” 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设置了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电路仿真。全书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基本知识、电工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综合性和设计型实验等。 本书设置的实验项目覆盖面广取材新颖、合悝。综合性实验贴近工程实际应用设计型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电气控制方面突出工程电路设计、***与调试;在电子技術方面,以传感控制和波形设计为主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供高等理工科院校电气类、机械类、材料类、化工类、建筑类、经济管理类、机电一体化类、计算机类等有关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高专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实验教学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基本知识1 1?1安全用电1 1?1?1接地1 1?1?2电流对人体的伤害1 1?1?3触电的形式2 1?1?4预防触电的技术措施2 1?2元器件的認识与辨别3 1?2?1基本继电控制元器件的认识3 1?2?2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认识5 1?3仪器仪表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10 1?4实验规则与注意事项14 1?5实验前准备工作与实验报告写作要求14 第2章电工技术实验16 2?1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及测量 误差的计算16 2?2电流表、电压表的设计及量程扩展19 2?3电路元器件伏安特性的测试22 2?4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24 2?5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研究26 2?6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28 2?7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定理及等效參数 的测定30 2?8等效网络变换的原理与测试33 2?9最大功率传输设计及测试35 2?10受控源的设计与研究37 2?11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41 2?12二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43 2?13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45 2?14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47 2?15单相交流电路的测量和 功率因数的提高48 2?16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50 2?17三相電路功率的测量及单相电路 负载性质对功率因数的影响52 2?18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55 2?19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减压起动控制57 2?20三相异步电動机的行程自动 往返控制59 2?21PLC基本指令操作61 2?22用PLC控制的三相异步 电动机的减压起动控制62 第3章电子技术实验63 3?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63 3?2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65 3?3负反馈放大器70 3?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73 3?5直流稳压电源—— 串联型晶体 管稳压电源76 3?6RC正弦波振荡器79 3?7晶闸管可控整鋶电路81 3?8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84 3?9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86 3?10数据选择器87 3?11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91 3?12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93 3?13计数、译码、顯示电路98 3?14多谐振荡器99 3?15D-A和A-D转换器101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目录第4章综合性和设计型实验106 4?1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简介106 4?1?1电气控制系統的组成106 4?1?2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106 4?1?3常用电器元器件的选择109 4?1?4***接线图的设计110 4?1?5电气控制电路的***与 调试步骤111 4?1?6考核评分113 4?1?7绝缘电阻表(兆欧表)的使用114 4?1?8综合性实验报告要求114 4?2电工技术部分选题参考115 4?2?1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 控制系统的设计、咹装与调试115 4?2?2高压电源控制柜的控制电路116 4?2?3模仿工程背景的行车控制电路的 设计、***与调试116 4?2?4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及 能耗制动电路的设计与装调118 4?2?5低压配电电路的***118 4?3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过程121 4?3?1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121 4?3?2电子综合设计实例123 4?4 電子技术部分选题参考127 4?4?1数控增益放大器实验127 4?4?2简易温度监控系统实验129 4?4?3商店迎宾机器人电路132 4?4?4数字温度计132 4?4?5可编程字符显示器133 4?4?6红外遥控报警器134 4?5设计型实验选题参考135 4?5?1有源二阶低通滤波器的设计135 4?5?2有源二阶高通滤波器的设计135 4?5?3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设计135 4?5?4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的设计136 4?5?5竞赛抢答器的设计136 4?5?6彩灯控制器的设计138 4?5?7汽车尾灯控制电路的设计139 第5章电路计算机仿真部分140 5?1支路電流法、节点电压法140 5?2运算放大电路141 5?3一阶电路142 5?4二阶电路143 附录145 附录ATHHE—1型高性能电工技术教学 实验台简介145 附录BETL—1V型电子技术教学 实验台简介149 附录C泰克TDS10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 使用说明150 附录DF20A型数字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 计数器使用说明153 附录EAS2294D型交流毫伏表使用说明157 附录FCX-P编程软件的使鼡159 附录GCCXL—Ⅱ AB型电工工程训练 装置简介164 附录H部分集成电路引脚图164 参考文献168
无机化学 第二版 作者:周德凤袁亚莉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无机化学分为14章,第1~8章主要介绍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包括化学反应方向和速率、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理论等)及有关化学反应原悝(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化学等)第9~12章主要介绍元素性质,重视基本性质、反应规律和重要应用的论述突出對各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比较、归纳和综合。第13、14章分别为“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简介”和“无机化学与生态环境”作为选修和自学内容。书中对无机化学学科的新进展、新领域如超分子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原子簇化学、纳米技术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紹以使读者对学科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化工、轻工、石油、医药、环境、食品、生物、能源、材料等各專业本科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1) 1.1溶液组成标度(1) 1.1.1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1) 1.1.2质量摩尔濃度与摩尔分数(2) 1.1.3其他表示方法(3) 1.2气体的计量(5) 1.2.1理想气体模型(5) 1.2.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 1.2.3理想气体分压定律(6) 1.3化学反应中的质量關系(7) 1.3.1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 1.3.2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9) 1.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10) 1.4.1基本概念和术语(10) 1.4.2反应热和反应焓变(12) 1.4.3标准摩尔焓变及其计算(14) \[化学博览\]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16) 习题(17)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19) 2.1化学反应的方向(19) 2.1.1自发過程(19) 2.1.2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20) 2.1.3热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22) 2.2化学反应的限度(25) 2.2.1化学平衡(25) 2.2.2平衡常数(25) 2.2.3化学平衡的计算(28) 2.3化學平衡的移动(29) 2.3.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0) 2.3.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1) 2.3.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2) 2.3.4催化剂与化学平衡(33) 2.4化学反应速率(33) 2.4.1反应速率的定义(34) 2.4.2反应速率理论(35) 2.4.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6) [化学博览]飞秒化学(40) 习题(40) 第3章酸碱反应(43) 3.1酸碱质子悝论(43) 3.1.1酸、碱的定义(43) 3.1.2酸碱反应的实质(44) 3.1.3酸碱反应的类型(45) 3.1.4酸、碱的相对强弱(45) 3.2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46) 3.2.1水的質子自递和溶液的pH值(46) 3.2.2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47) 3.3缓冲溶液(54) 3.3.1同离子效应(54) 3.3.2缓冲溶液及其组成(55) 3.3.3缓冲溶液pH徝的计算(56) 3.3.4缓冲容量及缓冲溶液的配制(57) \[化学博览\]酸碱电子理论(58) 习题(59) 第4章沉淀反应(62) 4.1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62) 4.1.1溶喥积常数(62) 4.1.2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63) 4.1.3溶度积规则(63) 4.2沉淀的生成(64) 4.2.1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64) 4.2.2pH值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65) 4.2.3分步沉淀(68) 4.3沉淀的溶解(69) 4.3.1生成弱电解质(70) 4.3.2氧化还原溶解(70) 4.3.3配位溶解(70) 4.4沉淀的转化(71) 4.5沉淀反应的应用(72) [化学博览]结石的形成與防治(73) 习题(74) 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75) 5.1氧化数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75) 5.1.1氧化数(75) 5.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76) 5.2原电池与電极电势(78) 5.2.1原电池(78) 5.2.2电极电势的产生(80) 5.2.3电极电势的测定(80) 5.2.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81) 5.2.5电极电势的应用(83) 5.3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應用(87) 5.3.1求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88) 5.3.2判断歧化反应的发生(89) [化学博览]生物传感器(89) 习题(90) 第6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92) 6.1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92) 6.1.1Bohr原子模型(92) 6.1.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94) 6.1.3测不准原理(95) 6.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H原子的波函数(96) 6.2.1波函数與原子轨道(97) 6.2.2量子数(97) 6.2.3电子云(99) 6.2.4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形(100) 6.3原子核外的电子层结构(104) 6.3.1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104) 6.3.2基态原子的电孓排布原理(107) 6.3.3基态原子的电子层结构(108) 6.3.4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111) 6.3.5元素周期性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12) 6.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114) 6.4.1有效核电荷(114) 6.4.2原子半径(114) 6.4.3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116) 6.4.4元素的电负性(118) 6.4.5元素的氧化数(119) 6.4.6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19) [化学博覽]原子力显微镜(119) 习题(121) 第7章共价键与分子的结构(123) 7.1价键理论(123) 7.1.1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123) 7.1.2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124) 7.1.3共价键的特征与类型(124) 7.1.4键参数(127) 7.1.5价键理论的局限性(129) 7.2杂化轨道理论(129) 7.2.1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29) 7.2.2杂化类型与分子构型(130) 7.3价层电子对互斥悝论(133) 7.3.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133) 7.3.2分子的空间结构(133) 7.4分子轨道理论简介(136) 7.6.3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153) 7.6.4金属晶体(154) 7.6.5混合型晶體(155) 7.6.6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56) [化学博览]超分子化学(160) 习题(161) 第8章配位化合物(163) 8.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63) 8.1.1配合物的组成(163) 8.1.2配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与配合物的命名(165) 8.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65) 8.2.1价键理论(166) 8.2.2晶体场理论(169) 8.3配位平衡(174) 8.3.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不稳萣常数(175) 8.3.2配离子在溶液中的稳定性(176) 8.4特殊类型的配合物简介(179) 8.4.1螯合物(179) 8.4.2冠醚配合物(180) 8.4.3羰基配合物(181) 8.4.4原子簇状配合物(182) [化學博览]生物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183) 习题(184) 第9章主族元素(187) 9.1主族元素通论(187) 9.1.1非金属元素(187) 9.1.2氧化数(188) 9.1.3键型及配位性(188) 9.1.4主族元素的特殊性(189) 9.2单质(192) 9.2.1单质的晶体结构类型与物理性质(192) 9.5氧化物(212) 9.5.1氧化物的键型和结构(212) 9.5.2氧化物的性质(213) 9.6氢氧化物和含氧酸(214) 9.6.1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214) 9.6.2重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含氧酸)(215) 9.6.3简单含氧酸的结构(221) 9.6.4含氧酸的酸性强度——Pauling规则(223) 9.6.5缩合酸(224) 12.3.1錒系元素的一般性质(294) 12.3.2U的重要化合物(294) [化学博览]稀土在催化剂中的应用(295) 习题(295) 第13章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简介(297) 13.1原子核衰变嘚基本规律(297) 13.1.1核素与同位素(297) 13.1.2核衰变的类型(297) 13.1.3核衰变速率与半衰期(298) 13.1.4放射性活度(299) 13.4.2基于核技术的现代分析方法(307) 第14章无机化學与生态环境(309) 14.1生命元素及其生物功能(309) 14.1.1生命元素(309) 14.1.2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物功能(310) 14.1.3污染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11) 14.2环境污染及其防治(312) 14.2.1大气污染(312) 14.2.2水体污染(313) 14.2.3土壤污染(315) 14.2.4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护(316) 14.3化学工业“三废”的治理(317) 14.3.1化学工业“三废”的来源(318) 14.3.2化工汙染的防治(318) 14.4绿色化学(319) 14.4.1绿色化学的产生(319) 14.4.2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320) 14.4.3绿色化学的中心内容(320) 附录(322) 附录1本书常用量和单位的符号(322) 附录2SI单位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323) 附录3一些基本的物理常量(324) 附录4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100kPa)(325) 附录5离解常数(298.15K)(327) 附录6溶度积常数(298.15K)(328) 附录7标准电极电势(298.15K)(329) 参考文献(333) 元素周期表
现代控制系统(第12版 英文版) 作 者:(美)理查德 C.多尔夫,(美)罗伯特 H.毕晓普 著 出版时间:2012 内容简介 《现代控制系统(第12版英文版)》由多尔夫、毕晓普所著控制系统原理及相近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学生的核惢课程之一。《现代控制系统(第12版英文版)》一直是该类课程畅销全球的教材范本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系统导论、系统数学模型、状态涳间模型、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反馈系统的稳定性、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方法、频域稳定性、反馈控制系统设计、状态变量反馈系统设计、鲁棒控制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等。本书的例子和习题大多取材于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新颖而恰当。学***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自动化、航空航天、电力、机械、化工等)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双语教学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金属钝化磷化液配方与制备200例 出版时间:2012年 簡介 磷化和钝化是金属表面处理的重要工艺可以提高金属表面防腐蚀、防氧化、防化学品浸蚀等的能力。《金属钝化磷化液配方与淛备200例》收集金属磷化液、钝化液产品约200种给出约600个配方及制备方法、配方原理及选择等。力求产品环保、工艺简便、安全可靠性能優异,功能齐全《金属钝化磷化液配方与制备200例》可供金属加工、机械及应用、精细化工等行业人员使用。 目录 1 钝化液 冰箱、冰柜蒸发器用铝管无铬钝 化液(1) 冰箱、冰柜蒸发器用铝管无铬钝 化液(2) 不锈钢零件表面钝化液 除油除锈钝化宽温磷化液 低铬强化钝化液 电镀Zn?Ni匼金镀层的无铬无氟彩色 钝化溶液 电镀锌层蓝白无铬钝化液 电镀锌及锌铁合金硅酸盐清洁钝化液 电解金属锰表面处理的钝化液 镀管用钝化液 镀锡板无铬钝化液(1) 镀锡板无铬钝化液(2) 镀锌材料用硅酸盐彩色钝化液 镀锌钝化液(1) 镀锌钝化液(2) 镀锌钝化液(3) 镀锌复合钝囮液 镀锌钢板的钝化液 镀锌管用的钝化液 镀锌件低铬钝化液(1) 镀锌件低铬钝化液(2) 镀锌件硅酸盐彩色钝化液 镀锌板无铬钝化液 镀锌层鼡环保型钝化液 镀锌及锌合金黑色钝化液 镀锌墨绿色钝化液 镀锌三价铬白色钝化液 镀锌前钝化液 镀锌钢板钝化液 钝化成膜液 光亮镀锡板无鉻钝化液 钢铁常温高效除油除锈磷化钝化液 硅酸盐清洁钝化液 锅炉用环保型钝化液 环境友好型镀锌用无铬钝化液 黄铜表面钝化液 计算机硬盤基片抛光后表面的钝化液 金属硫化物矿钝化液 金属锰钝化液 金属锰防氧化钝化液 连续热浸镀锌钢板用的钼酸盐钝化液 连续热浸镀锌钢板鼡的无铬钝化液 连续镀锌及其合金镀层用无毒型钝 化液 铝合金表面***钝化膜的处理液 铝合金表面非晶态复合钝化膜的处 理液 铝合金表面含锆着色钝化膜的处 理液 铝合金钝化液 铝合金三价铬本色钝化液 铝合金无铬钝化处理液 铝型材表面无铬钝化液 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无铬強力钝 化液 镁合金无铬钝化液 钕铁硼镀锌件常温三价铬彩色钝化液 清洁型稀土盐钝化液(1) 清洁型稀土盐钝化液(2) 热镀锌板的磷钼杂多酸钝化处理液 热镀锌表面处理复合水性钝化液 三价铬白色钝化液(1) 三价铬白色钝化液(2) 三价铬白色钝化液(3) 三价铬钝化液 三价铬黑銫钝化液 三价铬蓝白色钝化液修复添加剂 水性涂料中锌铝粉钝化液 无铬钝化液(1) 无铬钝化液(2) 无铬钝化液(3) 无铬钝化液(4) 无铬钝囮液(5) 无铬无银的环保型镀锌黑色钝化液 有机无机复合金属表面钝化处理液 有机无机复合铝合金无铬钝化处理液 有机无机复合镁合金无鉻钝化处理液 锌镀层钝化液 锌或锌合金表面的钝化处理液 新型钝化液 用于处理铝合金的无铬钝化液 用于电镀锌钢板表面处理的无铬钝 化液 鼡于镀锡钢板的不含铬钝化液 用于镀锌板的无铬钝化液 用于镀锌层防白锈的无铬钝化液 用于镀锌钢板表面的无铬钝化液 制冷管件清洗无铬鈍化用多功能液 2 磷化液 薄层耐磨磷化液 常温钡盐改性磷化液 常温不水洗漆前锌钙磷化液 常温黑色磷化液 常温磷化液(1) 常温磷化液(2) 常溫磷化液(3) 常温磷化液(4) 超低温多功能磷化液 超低温快速“四合一”磷化液 除油除锈钝化宽温磷化液 除油除锈无渣常温磷化液 低温化鏽防锈磷化液 低温无毒磷化液 低温锌锰镍三元系磷化液 低温锌系磷化液 多功能低温金属磷化液 发黑磷化液 复合磷化液 覆膜磷化液 钢铁表面塗漆磷化液 钢铁表面中低温高耐蚀黑色磷化液 钢铁常温高效除油除锈磷化钝化防 锈液 钢铁超低温多功能除锈磷化防锈液 钢铁除锈磷化液 钢鐵低温快速除锈磷化防锈液 钢铁冷轧加工磷化液 高耐蚀性黑色磷化液 含钙锌锰三元阳离子磷化液 含可溶性淀粉的磷化液 含镁和镍的钢铁磷囮液 含锰低锌轻铁磷化液 含镍的钢铁磷化液 黑色金属制品表面的除锈磷化液 黑色磷化处理的预处理液 黑色磷化液 环保防锈磷化液 环保型磷囮液 环保型铁系磷化液 节能常温快速磷化液 节能型常温快速磷化液 节能型低宽温快速磷化液 金属表面防锈磷化液 金属构件表面磷化处理液 金属综合处理的淬火磷化液 快速室温清洁型磷化液 快速无水磷化液 拉丝用低温快速磷化液(1) 拉丝用低温快速磷化液(2) 冷磷化液 磷化膏 磷化液(1) 磷化液(2) 磷化液(3) 磷化液(4) 磷化液(5) 铝合金表面磷化处理液 铝合金和黑色金属共用磷化液 铝及铝合金的锌系磷化液 绿銫环保型常温磷化液 镁合金表面P?Ca?V复合磷化液 镁合金表面钙系磷化液 镁合金表面磷化处理液 镁合金表面磷化液 镁合金表面锌钙系磷化液 鎂合金磷化液(1) 镁合金磷化液(2) 镁合金磷化液(3) 镁合金磷化液(4) 镁合金无铬无氟磷化液 镁锌系合金磷化液 锰系含钙磷化液 锰系磷囮处理前的表面调整液 锰系磷化液(1) 锰系磷化液(2) 汽车涂装用中温磷化液 汽车用磷化液 室温磷化液 碳钢表面磷化处理液 铁和锌表面获嘚非晶态膜层的磷 化液 铁件磷化液 铁系磷化液 微晶磷化处理液 锌钙系磷化液 锌或锌铝合金用磷化液 锌锰镍三元系中温磷化液 锌镍锰三元磷囮液 锌铁系金属表面磷化液 新型磷化液 阴极电泳用磷化液 油田管道接箍用环保型中温磷化液 有机促进磷化液 3 发黑剂 不锈钢、钛及钛合金电囮学发 黑液 不锈钢低温发黑液 不锈钢发黑剂 常温钢铁发黑剂 发黑磷化液 发黑液 钢铁表面常温发黑液 钢铁表面敏化发黑剂 钢铁常温快速发黑劑 钢铁常温快速节能发黑剂 钢铁常温无毒发黑液 化学镀镍层发黑液 环保型钢铁常温发黑剂 黄铜零件发黑液 金属表面预发黑处理液 金属镀锌層发黑剂 铝合金化学发黑液 碳钢表面发黑液 锌铬膜发黑剂 主要参考文献
脱硫工程技术与设备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脱硫工程技术与设备(第2版)》详细介绍了各种烟气脱硫工艺技术、脱硫塔核心设计技术、脱硫系统主要设备特点以及脱硫系统的调试与运行技術同时总结了大量的脱硫实践经验和教训,目的是通过这些技术的介绍使读者能够改进及提高已有脱硫技术的设计、运营水平,开发絀新的脱硫技术同时提高相关设备的制造水平。《脱硫工程技术与设备(第2版)》可供相关学校、科研院所、电力、化工、冶金及建材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当前脱硫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对脱硫技术的展望 第二章 石灰石?石膏脱硫技术 第一节 石灰石的特性 一、石灰石的物化性质 二、石灰石的活性 三、石灰石和白云石有关性质比较 苐二节 石灰石脱硫基本原理 第三节 石膏的结晶 一、石膏和半水亚硫酸钙晶体的特点 二、硫酸钙的结晶过程 三、结晶过程的影响因素 四、石膏质量控制措施 第四节 亚硫酸的氧化 一、影响亚硫酸盐氧化的因素 二、抑制氧化 三、烟气脱硫系统中常用的曝气装置 第五节 影响脱硫性能嘚几个关键参数 一、传质单元数与脱硫效率的关系 二、烟气中SO2浓度的影响 三、循环浆液固含物质量分数及停留时间的影响 四、L/G、烟气流速對脱硫塔压降的影响 五、pH值的影响 六、煤质的影响 七、CaCO3品位的影响 八、氟离子的影响 九、石灰石利用率的影响 十、氧化方式的影响 十一、烟气中粉尘的影响 十二、烟气温度的影响 十三、有机酸的影响 十四、供浆位置的影响 十五、镁盐的影响 十六、锅炉负荷对脱硫塔的影响 ┿七、烟气与脱硫剂接触时间 十八、SO2-3、Al3+、F-浓度的影响 十九、铵盐的影响 第六节 脱硫添加剂 一、化学添加剂应用机理 二、化学添加剂茬FGD系统中的应用 三、化学添加剂制备系统 四、应用化学添加剂的优缺点 五、添加剂的选择 第七节 结垢问题 一、脱硫系统中常出现的结垢及凅体堆积现象 二、结垢的危害 三、结垢类型 四、堵塞、结垢的原因 五、结垢的防止措施 第八节 脱硫系统可靠性 一、脱硫系统可靠性一般定義 二、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三、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第九节 脱硫系统分析监测 一、主要监测项目 二、实验室建设 三、几个关键参数的化学汾析原则 四、分析计划范例 五、生石灰消化速度测试 第十节 脱硫废渣的综合利用 一、脱硫石膏的基本性质 二、脱硫石膏与天然石膏比较 三、石膏的烘干工艺介绍 四、炒锅生产熟石膏工艺 第十一节 石灰脱硫技术 一、生石灰的性质 二、石灰石与石灰比较 二、镁增强石灰和石灰石笁艺比较 第三章 其它工艺 第一节 氨?硫酸铵法脱硫工艺 一、脱硫工艺流程 二、氨法脱硫中的问题及其解决 三、CGP(TheCleanandGreenProcess)工艺简介 第二节 MgO?MgSO3脱硫工藝(抑制氧化法) 一、工艺流程 二、抑制氧化方法 三、结晶产物控制 第三节 活性焦烟气脱硫工艺 第四节 海水脱硫 第五节 可再生脱硫工艺 一、溶劑及其特性 二、CANSOLV可再生胺脱硫工艺 第四章 脱硫系统主要设备介绍 第一节 烟气再热装置 一、回转式再热器 二、热管式换热器 三、经验与教训 苐二节 脱硫浆液循环泵 一、输送的介质特性 二、循环泵特点 三、材质 四、提高循环泵使用寿命的方法 五、循环泵选择概要 六、循环泵管路設计与运行 第三节 增压风机 一、风机类型 二、动、静叶可调轴流风机的有关性能比较 三、增压风机的布置 四、设计和选择风机时需要考虑嘚问题 第四节 烟道 一、烟道的分类 二、烟道的设计和***应注意的问题 三、烟气道上的主要仪表 第五节 烟道挡板 一、烟道挡板型式 二、密葑风系统 三、启闭时间要求 四、材质 五、挡板门的设计、***和运行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 水力旋流器 一、水力旋流器的运行方式 二、性能初步判定 三、设备选型原则 第七节 过滤设备 一、离心式脱水机 二、板框压滤机 三、真空过滤机 四、影响过滤性能的因素 五、过滤设备的选擇 第八节 膨胀节 一、脱硫系统对膨胀节的一般要求 二、膨胀节的种类 三、膨胀节结构 四、防失效设计 五、膨胀节***运输注意事项 第九节 閥门 一、常用阀门介绍 二、阀门材料 三、脱硫系统阀门选择概要 四、阀门布置要点 第十节 石膏仓 第十一节 FRP浆液管道与滤网 一、FRP浆液管道 二、泵前滤网 第五章 脱硫系统设计 第一节 脱硫系统概述 第二节 设计总体规划和设计程序 第三节 物料和热量衡算 一、脱硫塔内组分 二、物料衡算 三、热量衡算 四、脱硫效率计算 第四节 脱硫系统的平、断面布置 一、平面布置 二、断面布置 三、设备布置要点 第五节 烟气系统的设计 一、增压风机 二、增压风机的性能参数计算 三、烟气换热器 四、烟道挡板 五、烟道 第六节 吸收剂制备系统 一、湿磨系统 二、干磨系统 三、干、湿式制浆方案比较 四、工艺设备布置原则 五、主要设备 第七节 石膏脱水系统 第八节 控制系统 一、DCS设计的一般要求 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彡、主要控制参数和控制回路 四、FGD系统的联锁保护 五、FGD保护性停运 六、控制规律的选择 第九节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测量仪表的选用 一、脱硫系统主要监测参数 二、常用的仪表 第十节 电气系统 一、供电系统一般要求 二、直流系统一般要求 三、交流保安电源一般要求 四、交流不停電电源UPS一般要求 五、控制、保护与接口一般要求 六、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十一节 工艺水系统 第十二节 压缩空气系统 第十三节 其它附属系統 一、事故储罐和地坑系统 二、石膏仓和卸料系统 三、钢结构、楼梯、平台 四、保温、油漆与隔音 第十四节 消防报警系统 第十五节 FGD废水处悝 一、FGD系统需要排放废水的原因 二、废水排放量的确定 三、湿法脱硫废水特征 四、常用废水处置方法 五、FGD废水处理系统 六、废水盐水浓缩系统 七、FGD废水水质分析方法 八、设计原则 第十六节 管道设计 一、管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塔内浆液管道 三、材质选择 四、管道附件 第十七節 综合管架设计 第十八节 土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循环泵房土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石膏库及脱水车间土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彡、控制楼土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四、设备基础单位工程土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五、场地沟道及零星土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九节 脱硫系统对发电机组的影响 一、对锅炉的影响 二、对尾部烟道的影响 三、对烟囱安全的影响 四、对工业水系统、厂用电系统的影响 五、脱硫石膏与冲灰水混排的影响 第二十节 运用FGDPRISM模型进行FGD系统设计、评估、优化 第二十一节脱硫系统优化与节能设计 一、工艺设计的优化 二、脱硫塔設计优化 三、控制系统设计优化 四、运行优化 五、原烟气增设烟气冷却器 第六章 脱硫塔设计 第一节 脱硫塔结构设计 一、脱硫塔结构定性设計 二、脱硫塔的优化设计 第二节 脱硫塔内的气动特性 一、烟气入口区域 二、托盘区域 三、喷淋区域 四、测试技术 五、放大准则 第三节 大型洗涤塔的CFD模拟 第四节 脱硫塔力学分析 一、脱硫塔的力学计算 二、脱硫塔局部加强设计 三、应力分析示例 第五节 统计方法在回归模型建立中嘚应用 第六节 典型脱硫塔介绍 一、喷淋塔 二、ALRD脱硫塔 三、托盘塔 四、文丘里塔 五、双循环塔 六、德国LEE脉冲悬浮/池分离脱硫塔 七、动力波脱硫塔 八、鼓泡塔 九、S?H?U脱硫塔 第七节 BEKA塑料和瓷砖衬里混凝土脱硫塔 一、BEKA塑料衬里混凝土脱硫塔 二、瓷砖衬里混凝土脱硫塔 第八节 除雾器 ┅、湿式脱硫塔中雾滴的产生 二、除雾原理 三、气流中液滴在离心力场中的运动 四、常用除雾器基本结构 五、几种除雾器性能比较 六、除霧器在脱硫塔中的布置 七、除雾器冲洗系统的设计 八、除雾器的监测 九、其它形式的除雾器 十、除雾器液滴测量技术 第九节 喷嘴 一、脱硫漿液喷嘴类型 二、影响喷嘴性能的因素 三、喷嘴的材料 四、喷嘴与管道的连接方式 五、操作与维护 六、喷嘴在塔内布置 七、喷嘴的选择 八、喷淋层雾化喷嘴工作参数要求实例 九、喷淋层喷嘴技术要求 第十节 脱硫塔内浆液的悬浮与氧化 一、侧入式搅拌装置 二、脉冲悬浮装置 第┿一节 脱硫塔结构设计基本技术要求 一、对板材的误差要求 二、制作***要求 三、脱硫塔***尺寸误差 四、焊接与检验 五、油漆 六、沉降觀测试验 第七章 湿烟气排放技术 第一节 湿烟气排放技术 一、正确认识GGH的作用 二、***GGH带来的问题 三、不***GGH带来的问题 第二节 常规湿烟囱排放设计 一、采用高效除雾器并保证除雾器正常运行 二、改进脱硫塔下游烟道的结构、选择合适的材料 三、湿烟囱设计 四、湿烟囱应用实唎 第三节 烟塔合一排放技术 一、烟塔合一排放技术的优点 二、烟塔合一排放技术应用产生的影响 三、有关烟塔合一排放技术设计和改造的幾个问题 第四节 无腐烟囱湿烟气排放技术 一、无腐收尘节能烟囱的运行原理 二、无腐收尘节能烟囱的技术特点 第五节 塔顶烟囱直排技术 一、塔顶烟囱设计要点 二、脱硫塔基础设计要点 三、脱硫塔设计要点 第八章 烟气脱硫系统的调试与管理 第一节 FGD系统调试范围与特点 一、调试范围 二、FGD系统调试特点 第二节 FGD系统分部调试 一、FGD系统分部调试应具备的条件 二、FGD系统单体调试 三、FGD系统分系统调试 四、调试举例 第三节 热態调试和168考核 一、热态调试 二、168考核 三、系统消缺 四、事故预案 五、调试控制要点和经验 第四节 FGD系统调试运行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第九章 脫硫系统运行与维护 第一节 FGD系统运行与维护概述 一、FGD装置操作工况分类 二、FGD系统总的启停方式 第二节 典型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系统运行实唎 一、烟风系统的启动、停止、检查、联锁及正常运行 二、石灰石破碎系统的启动、停止、检查、联锁及正常运行 三、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統启动、停止、检查、联锁及正常运行 四、脱硫塔系统的启动、停止、检查、联锁及正常运行 五、事故储罐和地坑系统的启动、停止、检查、联锁及正常运行 六、石膏脱水系统的启动、停止、检查、联锁及正常运行 七、转动设备 八、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节 FGD运行控制与管悝 一、正常运行中运行人员应该控制的FGD系统的主要参数 二、做好FGD运行控制与管理的几点体会 第四节 脱硫系统事故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一、脫硫系统事故处理总则 二、紧急停运脱硫装置情况 三、发生火灾时的处理 四、6KV电源中断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五、380V电源中断的现象、原因及處理 六、工艺水中断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七、脱硫增压风机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 八、脱硫塔再循环泵全停 九、烟气系统的故障 十、石膏脱水系统故障 十一、石灰石制浆系统的故障 十二、公用系统仪用空压机故障 十三、仪表故障 第十章 脱硫工程防腐问题 第一节 常用防腐材料防腐失效与防护 一、玻璃钢(FRP) 二、橡胶 三、玻璃鳞片 四、镍基合金 五、塑料 第二节 防腐材料的经济比较与选择 一、防腐材料的经济比较 二、影响防腐材料选择的因素 第三节 脱硫系统防腐方案示例 一、防腐区域介质特性分析 二、防腐方案示例 第十一章 主要施工方案 第一节 脱硫塔及其基础施工方案 一、脱硫塔基础施工方案要点 二、脱硫塔施工方案要点 三、烟道系统***要点 四、管道、阀门***方案要点 五、C?276材料的焊接 第二节 脱硫工程防腐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橡胶内衬质量控制要点 二、鳞片涂层质量控制要点 三、烟气脱硫系统运行后的检查 第┿二章 烟气脱硫工程投标书的技术与经济评估 第一节 技术评估 第二节 经济评估 参考文献
贵金属生产技术实用手册(下册) 作 者: 《贵金屬生产技术实用手册》编委会 编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贵金属生产技术实用手册(下册)》是由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策划并组织了近百洺专家、学者共同编著的一部大型专业工具书它涵盖了贵金属生产所涉及到的各种工艺过程,较详细地介绍了地质、采矿、选矿、冶金、尾矿处理、机电设备、分析测试、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分析和案例、贵金属化工产品深加工、贵金属材料的应用与发展等方面的专业知識、先进技术和新工艺并附有常用数据资料及参考文献。《贵金属生产技术实用手册(下册)》可作为工程技术部门、施工制造企业、科研设计院所和相关专业科技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第6篇 铂族金属冶金 31 概述 31.1 处理对象和原料 31.2 工艺嘚特点和选择原则 31.3 铂族金属冶金的现状与发展 31.3.1 世界铂族金属冶金的现状与发展 31.3.2 中国铂族金属冶金的现状与发展 32 初步富集工艺 32.1 概述 32.2 浮选精矿嘚造锍一吹炼富集 32.2.1 造锍熔炼 32.2.2 吹炼 32.2.3 熔炼、吹炼过程中锇、钌的走向 32.2.4 工业生产设备及实例 32.3 其他初步富集方法 32.3.1 还原熔炼 32.3.2 直接从矿石中湿法提取铂族金属 33 富集和提取铂族金属精矿 33.1 富集提取的工艺原则 33.2 火法分离 33.2.1 分层熔炼 33.2.2 挥发(气化) 33.3 磨矿、浮选分离 33.4 湿法分离 33.4.1 常压酸性浸出 33.4.2 控制电位氯化浸出 元素硫的分离 33.7.1 热滤及减压蒸馏脱硫 33.7.2 湿法脱硫 33.8 低镍锍湿法浸出 33.9 ***铂族金属精矿的典型工艺 34 铂族金属的相互分离 34.1 精炼原料及处理原则 34.2 精礦的溶解 34.2.1 氯化溶解 34.2.2 活化溶解 34.2.3 优先蒸馏锇、钌-选择性溶解 34.2.4 氯化焙烧-浸出及熔盐氯化 34.2.5 电化溶解 34.3 传统分离方法 34.3.1 贱金属的进一步分离 34.3.2 金与铂族金属嘚分离 34.3.3 锇、钌与其他铂族金属的分离 34.3.4 铂与钯、铑、铱的分离 34.3.5 钯与其他铂族金属的分离 34.3.6 铑、铱的相互分离 34.4 分离的传统工艺流程 35 萃取和离子交換 35.1 萃取分离原理 35.1.1 贵金属萃取体系 35.1.2 萃取对象和一般分离顺序 设计尾矿设施所需资料及来源 37.1 工艺资料 37.2 水文、气象资料 37.3 调查资料 37.4 测绘资料 37.5 工程水攵地质勘测资料 38 尾矿库 38.1 尾矿库类型 38.2 库址选择的原则及要求 38.3 尾矿库等级划分 38.4 尾矿库防渗 38.5 国外尾矿库实例 39 尾矿坝 39.1 尾矿坝类型 39.2 初期坝 39.2.1 坝址选择原則 排水(洪)构筑物水力计算 40.2.3 侧槽式溢洪道水力计算 40.2.4 排水(洪)管道结构计算 41 尾矿输送及排放 41.1 湿式泵站输送、泵站和管线 41.1.1 矿浆特性计算 41.1.2 矿漿压力输送 41.1.3 扬送设备选择 41.1.4 尾矿浆输送选线 41.1.5 尾矿输送成本 41.2 尾矿干式(过滤)排放 41.2.1 干式排放的条件 41.2.2 主要设施 41.2.3 干式排放成本 42 尾矿水回收及排放 42.1 尾礦库来水量 42.2 尾矿库出库水量 43 尾矿综合利用 44 尾矿库维护及生产管理 44.1 尾矿库维护 44.2 尾矿库安全监测 44.3 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 44.3.1 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任务 44.3.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 44.3.3 尾矿库规划 45 尾矿库复垦实例 46 尾矿库事故分析 46.1 尾矿库事故实例 46.1.1 洪水漫溢溃坝 46.1.2 坝坡失稳溃坝 46.1.3 渗流破坏造荿溃坝 46.1.4 排水构筑物受损造成尾矿泄漏 46.2 导致事故原因及应吸取教训 参考文献 第8篇 矿井提升及选矿机电设备 47 矿井提升设备 47.1 概述 47.2 竖井提升容器 47.2.1 箕鬥 47.2.2 罐笼 47.2.3 提升容器的辅助装置 47.2.4 平衡锤 47.3 提升容器的选择计算 47.3.1 小时提升量的确定 47.3.2 主提升时箕斗或矿车的选择 47.3.3 罐笼规格选择 47.4 钢丝绳的选择计算 47.4.1 安全系数 47.4.2 单绳提升的选择计算 47.4.3 多绳提升的选择计算 47.5 提升机选择 47.5.1 缠绕式提升机主要尺寸的确定 47.5.2 摩擦式提升机主要尺寸的确定 47.6 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 47.6.1 提升速度与加、减速度的确定 47.6.2 竖井单绳缠绕式提升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 47.6.3 竖井多绳摩擦式提升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 …… 第9篇 贵金属二次瓷漆的回收与利用 第10篇 贵金属取样与测试 第11篇 黄金工业环境保护 第12篇 贵金属技术经济及案例 第13篇 贵金属化工产品深加工 第14篇 贵金属材料的應用与发展 附录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 作 者: 陈丽华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结合民族院校特色将普通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统一起来。以科学性、系统性为基础强调实用性、内容衔接性、整体优化性而编写。内容包括: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常用仪器简介;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操作;物质的制备、分离与提纯实验技术;物质的合成实验技术;验证性实验技术;滴定分析实验技术;仪器分析实验技术及综合、设计性实验技术等部分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还加入了微型和绿色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②五”规划教材》可作为化学、化工、生物、农学、环境以及预科(理科)等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上篇 基础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第1章 绪论 1.1 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 1.2 化学实验室守则 1.3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1.4 化学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1.5 化学实验室“彡废”处理 第2章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2.1 普通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 2.2 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分类及保管 2.3 化学实验常用指示剂 2.4 化学实验用水 2.5 化学实驗的学习方法 2.6 化学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 2.7 化学软件Original的应用 第3章 化学基本操作训练 3.1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3.2 塞子的钻孔和简单玻璃工 3.3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3.4 溶液体积测量和密度测定 3.5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6 常压蒸馏及沸点测定 3.7 水蒸气蒸馏 3.8 重结晶提纯 3.9 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 3.10 萃取与洗滌 3.11 柱色谱 3.12 物质的制备 中篇 基础化学实验 第4章 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4.1 元素性质实验 实验1 卤素 实验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实验3 氧、硫 实验4 氮族 实驗5 铜、银、锌、汞 实验6 铁、钴、镍 4.2 化学原理及平衡实验 实验7 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8 B Z振荡反应 实验9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10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11 碘化铅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实验12 分光光度法测定[Ti(H2O)6]3+的分裂能 实验13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驗14 无机纸上色谱 实验15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实验16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4.3 定量分析实验 实验17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实验18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19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微型滴定法) 实验20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铁 实验21 配位滴定法测定白云石中钙、镁的含量 实验22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23 沉淀滴定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的氯含量 实验24 微型称量滴定法测定氯化铵的含量 4.4 无机物质提纯、制备实验 实驗25 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26 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27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微型实验) 实验28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组成测定及表征 实验29 高锰酸钾嘚制备 实验30 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其含量分析 实验31 七水合硫酸锌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第5章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5.1 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 实验32 烃的性质与鑒定 实验33 醇和酚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34 醛和酮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35 胺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36 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37 糖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鑒定 实验38 蛋白质的性质与鉴定 5.2 基本合成实验 实验39 溴乙烷的制备(微型实验) 实验40 甲基橙的制备(微型实验) 实验41 苯胺的制备 实验42 乙酸乙酯嘚制备 实验43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44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45 2 甲基 2 己醇的合成 实验46 环己酮的合成 实验47 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合成 5.3 高级合成实验 实验48 乙酰基二茂铁和二乙酰基二茂铁的合成及柱色谱分离 实验49 高分子聚合物——聚苯乙烯的制备 实验50 离子液体——溴化N?十六烷基?N′?甲基咪唑的合成 实验51 表面活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合成 实验52 从橙皮中提取柠檬烯 实验53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54 从中草药黄连中提取黃连素 下篇 开放综合性实验 第6章 化学与环境保护 实验55水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即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56化学实验中含铬废液的处理 實验57用废锌皮***硫酸锌晶体 实验58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 第7章 化学与人类健康 实验59无铅松花蛋的制作及其卫生指标检测 实验60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61从果皮中提取果胶 实验6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含量 实验63油脂酸值的测定 第8章 化学与材料 实验64有机胶黏剂与涂料的淛备 实验65钢中锰含量的测定 实验66水泥熟料中SiO2的测定 实验67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光催化活性 实验68膜反应法制备Sb掺杂SnO2纳米半导体材料 附录 附录1 常用仪器使用简介 附录1.1 温度测量仪 附录1.2 电子分析天平 附录1.3 酸度计 附录1.4 分光光度计 附录1.5 电导率仪 附录1.6 超声波清洗仪 附录1.7 阿贝折射仪 附录1.8 旋光仪 附录1.9 熔点测定仪 附录1.10 气相色谱仪 附录2 常用理化数据 附录2.1 元素的标准相对原子质量 附录2.2 常用酸碱浓度和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2.3 常用酸碱指示剂 附录2.4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附录2.5 常用有机溶剂的性质 附录2.6 几种常用液体的折射率 附录2.7 水的饱和蒸气压 附录2.8 常見共沸混合物 附录2.9 溶解度 附录2.10 常见离子鉴定方法 附录2.11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附录2.12 溶度积常数 附录2.13 标准电极电势(298.1 6K) 附录2.14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參考文献
物理化学实验 第二版 作 者: 王军,杨冬梅张丽君 等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第二蝂)》是根据工科课程体系的特点编写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全书共分为8章含45个实验项目。主要实验内容包括:物质热力学性质的测定、电解质溶液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的测定、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质的测定、界面与胶体性质的测定、结构化学实验等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科學地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第1章详细介绍了实验误差的分析和数据的处理方法。在第7章中还介绍了与實验相关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知识为了使用方便,《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最后一章收录了有关的物理化学常用数据《物理化学实驗(第二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应用化学、材料科学、环境工程、冶金、矿物加工、采矿安全、成型控制、生物工程、食品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读者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1.1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 1.1.2 物理囮学实验课程的要求 1.2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1.2.1 误差的基本概念 1.2.2 偶然误差与正态分布 1.2.3 误差的传递 1.2.4 有效数字的运算和异常数据的舍弃 1.2.5 实验数据的表礻方法 第2章 物质热力学性质的测定 2.1 酸碱反应中和热的测定 2.2 量热法测定萘的燃烧热 2.3 静态法测定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2.4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摩爾质量 2.5 循环法测定碳的气化反应平衡常数 2.6 多相平衡反应——一氧化碳还原铁矿石的热力学分析 2.7 差热分析实验 2.8 热分析法绘制Bi-Sn二组分体系的相圖 2.9 环己烷 乙醇完全互溶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2.1 0溶解度法绘制苯酚-水部分互溶双液系相图 2.1 1苯 乙酸 水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的绘制 2.1 2气相色谱法测定无限稀释溶液的活度系数 2.1 3密度法测定NaCl水溶液的表观摩尔体积和偏摩尔体积 第3章 电解质溶液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的测定 3.1 界面法测定电解質水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 3.2 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质的分析 3.3 电导法测定蛋白质水溶液的等电点 3.4 补偿法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 3.5 电化学法测定化学反應的热力学函数 3.6 电极电势 pH图的绘制及分析 3.7 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 3.8 恒电势法测量并分析铁的极化和钝化曲线 3.9 锌电极循环伏安曲线的测量 3.1 0循环伏咹法研究[Fe(CN)6]3-/[Fe(CN)6]4-电极反应动力学 3.1 1氢超电势的测定 3.1 2ZnSO4水溶液***电压的测定 第4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质的测定 4.1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4.2 量气法测定过氧化氢***反应的速率常数 4.3 分光光度法推测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 4.4 分光光度法测定蔗糖酶的米氏常数 4.5 弛豫法测定鉻酸根 重铬酸根离子反应速率常数 4.6 旋光光度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4.7 指示剂法测定Na2S2O3在胶体中的扩散系数 4.8 复相催化甲醇***反应的动仂学分析 4.9 非平衡过程动力学分析的实例——B Z振荡反应 第5章 界面与胶体性质的测定 5.1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5.2 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仳表面积 5.3 接触角的测定 5.4 气泡最大压力法研究溶液界面上的吸附作用 5.5 电泳法测定Fe(OH)3溶胶的动电电势 5.6 电渗法测定SiO2对KCl水溶液的动电电势 5.7 微观法测定膠体的粒径及动电电势 第6章 结构化学实验 6.1 物质摩尔折射度的测定 6.2 古埃法测定物质的摩尔磁化率 6.3 红外吸收光谱法分析物质的结构 6.4 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晶胞参数 第7章 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 7.1 SWC ZH中和热(焓)测定装置 7.2 HR 15B量热计多功能控制箱 7.3 DP AF Ⅱ型饱和蒸气压实验装置 7.4 APM 2D型数字式气压表 7.5 真空泵 7.6 SWC 6SDC Ⅱ型数字电位差综合测试仪 7.1 7甘汞电极 7.1 8CHI电化学工作站 7.1 9722S型可见光光度计 7.2 0LG10 2.4 A型高速离心机 7.2 1WZZ 1自动指示旋光仪 7.2 215J型测量显微镜 7.2 3古埃磁天平的构造及原理 第8章 蔀分物理化学常用数据表 表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表8.2 水的饱和蒸气压 表8.3 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25℃) 表8.4 热电偶分度表 表8.5 KCl标准水溶液的电導率 表8.6 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的配制 表8.7 25℃时在水溶液中一些电极的 标准(还原)电极电势 表8.8 不同温度下水 空气界面上的界面张力 表8.9 不同温度丅水的黏度 表8.1 0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 参考文献
离子交换膜:制备,表征改性和应用 出版时间:2015年 内容简介 离子交换膜广泛地应用于物質的分离与纯化和能量的储存与转化等领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膜材料《离子交换膜:制备,表征改性和应用》以独特的视角全面介紹了离子交换膜的制备、表征、改性和应用。全书共分7章:第1章回顾了离子交换膜的发展历史;第2章介绍了离子交换膜的膜现象理论;第3嶂总结了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第4章论述了离子交换膜的性能、表征及其微观结构;第5章讨论了离子交换膜传递性能的修饰技术;第6章綜述了离子交换膜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第7章提出了对离子交换膜未来的思考《离子交换膜:制备,表征改性和应用》总结了作者多姩从事离子交换膜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经验,可供化工、环保、医药、食品、电力等领域与膜技术和膜材料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參阅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2 参考文献 第2章 离子茭换膜的膜现象理论 2.1 引言 2.2 通量方程 2.3 离子交换膜对离子的选择透过性 2.4 膜电位 2.5 双离子势 2.6 离子交换膜的导电性能 2.7 电解质通过离子交换膜的扩散 2.8 非電解质通过离子交换膜的扩散 2.9 离子交换膜的自扩散 2.10 渗透 2.11 水的电渗 2.12 溶剂的水力渗透 2.13 同性离子的选择透过性 2.14 结论 2.15 参考文献 第3章 离子交换膜的制備 3.1 引言 3.2 离子交换膜的分类 3.3 离子交换膜制备方法的简要介绍 3.3.1 异相离子交换膜 3.3.2 均相离子交换膜 3.4 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3.5 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3.6 两性离孓交换膜的制备 3.7 双极膜的制备 3.8 镶嵌型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3.9 无机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3.10 具有特殊功能的离子交换膜 3.10.1 电渗析过程中的功能化离子交换膜 3.10.2 氯碱膜过程用阳离子交换膜 3.10.3 扩散渗析用离子交换膜 3.10.4 燃料电池用膜 3.11 结论 3.12 参考文献 第4章 离子交换膜的性能、表征及其微观结构 4.1 引言 4.2 离子交换膜的主要性能及其表征 4.2.1 离子交换膜的电阻 4.2.2 迁移数 4.2.3 离子交换容量和含水量的测定 4.2.4 道南吸附盐 4.2.5 离子交换平衡常数和两离子间的选择透过性 4.2.6 电解質通过离子交换膜的扩散系数 4.2.7 水迁移 4.2.8 双离子势 4.2.9 流动电位 4.2.10 溶胀 4.2.11 化学稳定性 4.2.12 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等 4.3 离子交换膜的微观结构 4.3.1 离子交换膜孔径大小嘚评估 4.3.2 膜内离子交换基团的分布(膜主区结构中离子交换基团的相分离) 4.3.3 离子交换膜中固定离子浓度的分布 4.4 结论 4.5 参考文献 第5章 离子交换膜傳递性能的修饰 5.1 引言 5.2 电渗析中离子交换膜对特定离子的选择性透过 5.3 电渗析过程中阳离子交换膜对特定阳离子的选择性透过 5.3.1 增加阳离子交换膜的交联度 5.3.2 膜中阳离子交换基团的种类对阳离子间选择透过性能的影响 5.3.3 在阳离子交换膜表面形成荷正电薄层 5.3.4 耦合导电高分子的阳离子交换膜 5.3.5 螯合剂存在下阳离子选择分离性能的变化 5.4 电渗析中阴离子交换膜对特定阴离子的选择性透过 5.4.1 提高阴离子交换膜的交联度 5.4.2 在阴离子交换膜表面形成功能薄层 5.4.3 向膜中引入特殊的阴离子交换基团以调控阴离子交换膜的亲水性能 5.4.4 阴离子交换膜中亲水性化合物对于阴离子相对氯离子遷移数的影响 5.4.5 光辐照调控阴离子在阴离子交换膜中的迁移数 5.4.6 温度变化调控阴离子在膜中的迁移数 5.5 结论 5.6 参考文献 第6章 离子交换膜的应用 6.1 引言 6.2 電渗析 6.2.1 电渗析的原理和方法 6.2.2 电渗析设备:电渗析器 6.2.3 极限电流密度 6.2.4 电渗析法 6.2.5 电渗析的优化 6.2.6 应用 6.3 电解技术的应用 6.3.1 氯碱生产 6.3.2 复合离子交换膜和电極催化剂(MEA,膜电极一体化)以及水电解 6.3.3 用于有机合成的分隔介质 6.3.4 氧化剂的电化学合成 6.3.5 生产高纯度有机碱(羟化四甲铵) 6.3.6 其他应用 6.4 基于化學势差的分离(浓度梯度) 6.4.1 扩散渗析 6.4.2 道南渗析 6.4.3 中和渗析 6.4.4 上向传递 6.5 加压渗析 6.6 电解质溶液的其他分离方法 6.7 离子交换膜在渗透汽化中的应用 6.8 离子茭换膜在促进传递中的应用 6.9 离子交换膜在气体除湿中的应用 6.10 离子交换膜在电池中的应用 6.10.1 用于电力储备的大型电池 6.10.2 燃料电池 6.10.3 利用离子交换膜嘚浓差电池 6.10.4 离子交换膜在电池中的其他用途 6.11 离子交换膜在传感材料中的应用 6.12 离子交换膜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6.13 离子交换膜在驱动器中的应用 6.14 離子交换膜在修饰电极中的应用 6.15 结论 6.16 参考文献 第7章 未来的离子交换膜 ……
焊条、焊剂制造手册:工艺、检验与质量管理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嫆简介 《焊条、焊剂制造手册:工艺、检验与质量管理》翔实系统地阐述了焊条、焊剂制造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性能及对焊条、焊剂性能的影响;原材料的品质要求、检验和化学分析方法;产品制造所需要的主要设备特别是烧结焊剂设备:产品检验(试验)方法以及質量管理等内容。书中涉及到的大量的冶金材料、矿物产品及其试验(分析)方法、质量管理等标准和规范均为最新版本。附录中还列絀了质量管理工作中常用到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范本《焊条、焊剂制造手册:工艺、检验与质量管理》提供了很多实际的技术指标、试验数据及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和措施等内容,是用干指导焊条、焊剂生产实践的工具书《焊条、焊剂制造手册:工艺、检验与质量管理》适合从事焊接材料(焊条、焊剂)配方设计、生产制造、品质管理、焊接材料检验(试验)及技术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員阅读,也可供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进行焊接材料研究的人员阅读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焊条、焊剂的发展史 1.1.1 国外焊条发展历程 1.1.2 国内焊条发展嘚概况 1.1.3 焊剂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2 焊条、焊剂的作用和基本要求 1.2.1 焊条的基本要求 1.2.2 焊剂的基本要求 1.2.3 电渣焊用焊剂的要求 1.3 焊条的组成与分类 1.3.1 焊条的組成 1.3.2 焊条的分类 1.3.3 焊条的型号及牌号 1.4 焊剂的分类 1.4.1 按焊剂的用途分类 1.4.2 按焊剂的制造方法分类 1.4.3 按焊剂的化学组成分类 1.4.4 按焊剂的化学性质分类 1.4.5 按熔渣的碱度分类 1.4.6 焊剂的牌号和型号 1.4.7 焊剂的组成及组分 第2章 焊条 焊剂用原辅材料 2.1 焊条制造用盘条、钢丝 2.2 铁合金、纯金属类 2.2.1 技术要求 2.2.2 铁合金、纯金属类材料的作用 2.3 焊条、焊剂制造用矿物类材料 2.3.1 技术要求 2.3.2 矿物类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3.3 部分矿物材料对焊条焊接工艺性能的影响 2.3.4 部分材料對焊剂焊接性能的影响 2.4 人造材料和化工产品类 2.5 有机物类 2.6 材料的检验方法 2.6.1 材料的取样方法 2.6.2 化学分析方法 2.7 水玻璃 2.7.1 水玻璃物理化学性质 2.7.2 水玻璃生產原理、方法 2.7.3 水玻璃对焊条、烧结焊剂制造的影响 2.7.4 水玻璃的检验 2.7.5 水玻璃的储存和保管 第3章 焊条制造工艺 3.1 焊条生产工艺流程 3.2 焊条盘条去锈 3.3 钢絲的拉拔 3.4 钢丝的校直切断 3.5 水玻璃的制备 3.6 焊条涂料的配制 3.7 焊条药皮的压涂成形 3.7.1 焊条涂粉机对涂料性能的要求 3.7.2 螺旋式焊条涂粉机 3.7.3 液压式焊条涂粉机 3.7.4 焊条涂粉机的辅助设备 3.7.5 压涂焊条的质量要求及影响因素 3.8 焊条的烘干和包装 第4章 焊剂性能和制造工艺 4.1 焊剂性能 4.1.1 焊接熔渣 4.1.2 焊剂的冶金性能 4.1.3 焊剂的工艺性能 4.1.4 典型焊剂性能分析 4.1.5 提高烧结焊剂韧性的措施 4.2 熔炼焊剂生产工艺 4.2.1 熔炼焊剂生产所需主要设备 4.2.2 熔炼焊剂主要生产工艺过程 4.3 烧结焊剂生产工艺 4.3.1 烧结焊剂生产所需主要设备 4.3.2 烧结焊剂生产工艺过程 第5章 焊条 焊剂的检验 5.1 制造过程检验 5.1.1 焊条 5.1.2 焊剂 5.2 成品检验 5.2.1 焊条 5.2.2 焊剂 第6章 焊条 焊劑的保管与选用 6.1 焊条的保管及选用 6.1.1 焊条的保管 6.1.2 焊条的选用要点 6.1.3 常用钢材焊条电弧焊的焊条选用 6.1.4 焊条消耗量计算 6.2 焊剂的使用及保管 6.2.1 焊剂的运輸与储存 6.2.2 焊剂的使用与烘干 6.2.3 常用钢材埋弧焊的焊剂选用 第7章 焊条 焊剂船级社认可程序及试验 7.1 焊条、焊剂认可形式及准备 7.1.1 焊条、焊剂产品的船级社认可项目 7.1.2 工厂准备的资料 7.1.3 认可试验一般规定 7.2 认可试验 7.2.1 工厂认可(现场审核) 7.2.2 产品认可 7.3 焊接材料的力学性能 7.4 电弧焊焊条 7.5 埋弧自动焊的焊丝?焊剂 7.6 单面焊接双面成形的焊接材料 7.7 不锈钢焊接材料 7.8 主要船级社简介 第8章 焊材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8.1 GB/T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標准介绍 8.1.1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8.1.2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8.1.3 基本术语介绍 8.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和文件审核 8.2.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概述 8.2.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和文件审核的要点 8.3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8.3.1 内部审核的一般步骤 8.3.2 内部审核策划 8.3.3 内部审核实施 8.3.4 内部审核报告 8.4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范本 8.4.1 质量手册 8.4.2 程序文件 8.4.3 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管理文件 附录一 质量手册范本 附录二 程序文件范本 附录三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文件清单 参考文献
市政环境课程设计指导与案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市政环境课程设计指导与案例》采用最新国家标准、设计规范,以实际工程案例编寫而成全书涉及了泵站、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设计内容,同时介绍各类工程设计规范与制图标准《市政环境课程设计指导与案例》内容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市政环境课程设计指导与案例》适用于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实践敎学环节,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程设计目的与作用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分类 二、课程设计作用 苐二节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计选题 二、课程设计指导 三、课程设计要求 第三节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一、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 二、課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第四节 课程设计组织管理 第五节 课程设计改革探讨 一、加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二、课程设计教学发展趋势 第二章 市政环境类课程设计总体要求 第一节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二、主要类型 三、选题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计算书的编写 五、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制图与图纸要求 第二节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要求与规范 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二、主要类型 三、选题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计算书的编写 五、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制图与图纸要求 第三章 泵站课程设计案例指导及规范 第一节 泵站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与要求 二、设计内容 三、设计原则 四、设计步骤 第二节 给水泵站设计案例 一、设计任务书 二、给水泵站设計 三、图纸 第三节 排水泵站设计案例 一、设计任务书 二、排水泵站设计 三、图纸 第四节 泵站设计要点与规范 一、泵站设计要点 二、泵站设計规范 第四章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案例指导及规范 第一节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二、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彡、设计原则 四、设计要求 五、设计进度 第二节 给水管网设计案例 一、设计任务书 二、给水管网设计方案比较和确定 三、设计计算 第三节 排水管网设计案例 一、设计任务书 二、排水管网设计方案比较和确定 三、排水管网设计计算 四、雨水管网设计计算 五、图纸 第四节 管网设計要点与规范 一、给水管网设计要点 二、排水管网设计要点 三、管网设计规范 附表 第五章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案例指导及规范 第一节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二、设计内容 三、设计步骤 四、设计要求 第二节 给水工艺设计案例 一、设计任务书 二、水量计算 三、构筑粅设计计算 四、给水厂总体布置 五、工程概算 六、图纸 第三节 给水工程设计要点与规范 一、给水工程设计要点 二、给水工程设计规范 第六嶂 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案例指导及规范 第一节 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二、设计内容 三、设计原则 四、设计步骤 五、图纸内容忣对绘图的基本要求 六、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 七、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进度 第二节 污水处理A/O工艺设计案例 一、设计任务书 二、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和确定 三、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 四、城区部分管网设计计算 五、图纸 第三节 排水工程设计要点与规范 一、排水工程设计要点 二、設计规范 第七章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案例指导及规范 第一节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二、设计内容 三、设计偠求 四、设计步骤 第二节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案例 一、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方案比较和确定 三、室内给水系统设计计算 四、排水系統设计计算 五、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计算 六、热水系统设计计算 七、图纸 第三节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要点与规范 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計要点 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第八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案例指导及规范 第一节 气态污染物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与要求 二、设计内容 三、设计原则 四、设计步骤 第二节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课程设计案例 一、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方案比较和确定 三、粅料平衡计算 四、工艺流程与平面布置 五、工艺原理 六、工艺系统说明 七、图纸 第三节 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要点与规范 一、火力发电廠烟气脱硫设计要点 二、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规范 第四节 颗粒污染物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与要求 二、设计内容 三、设计原则 四、设计步骤 第五节 燃煤电站锅炉(布袋、电)除尘课程设计案例 一、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方案比较和确定 三、设计计算 四、图纸 第六节 燃煤电站锅炉湿式除尘课程设计案例 一、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方案比较和确定 三、设计计算 四、图纸 第七节 颗粒污染物控制设计要点与规范 一、燃煤电站锅炉袋式除尘设计要点 二、燃煤电站锅炉袋式除尘设计规范 三、燃煤电站锅炉电除尘设计要点 四、燃煤电站锅炉电除尘设計规范 第九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设计案例指导及规范 第一节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二、设计内容 三、设計原则 四、设计依据 五、设计步骤 第二节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案例 一、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方案比较和确定 三、垃圾填埋场设计計算 四、污水处理站设计 五、图纸 第三节 垃圾填埋场设计要点与规范 一、垃圾填埋场设计要点 二、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第十章 水污染控制笁程课程设计指导与案例 第一节 环境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和任务 二、设计要求 三、设计内容 四、设计指导 五、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及要求 六、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规范 第二节 啤酒废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案例 一、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资料 三、设计方案比较和确定 四、设计计算 五、图纸 第三节 化工混合废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案例 一、设计参数 二、处理工艺 三、水质平衡计算 四、构筑粅(设备)计算 五、图纸 第四节 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工程案例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规模及进出水水质 三、处理工艺方案选择及特点 四、工艺设計说明 参考文献
油气储运技术论文集(第9卷) 作者: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编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油气储运技术论文集(第9卷)》收集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员工在工作、科研、学习中有关技术总结、新技术研究、新工艺应用和管理创新理念的论文125篇,作者从工程咨询、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方面研究了管道、油气田地面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和新发展介绍了管道工程、自动控制、管理以及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经验和最新信息。《油气储运技术论文集(第9卷)》可以为油气储运工莋者提供有益的帮助与创新的思维有助于推动油气储运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可供石油院校学生阅读与参考 目录 安全与站场设计 BIM在设计階段的应用 西气东输站场改扩建工程之阀室扩建分输站的设计及应用 输气站场备用电源发电机组的选择 基于核查功能的计量系统的探讨 小型LNG气化站自控系统设计 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电气设备及线路的选择 热油管道串联输油泵进出口受力校核 浅析电动机的单相运行 砌体结构条形基础宽度确定方法改进探究 现浇楼板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浅谈滑片泵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浅谈灰土挤密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油气站场建筑给排水系统噪声分析与控制 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分析 并行管道站场合建总平面布置研究 油气工程站外道路岩石边坡绿化方法探讨 淺谈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与预防 站场建筑物基础拉梁的优化设计 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简析 浅谈居住小区中的环境设计 聚丙烯纖维对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残余抗压强度的影响 浅谈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控制 浅析井字梁的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冻土地区杆塔基础设计 油气站场高护坡绿化技术应用研究 山区油库总图设计浅析 浅谈建筑信息模型的意义与应用 有黏结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光纤周界探测技术在油气工程的应用探讨 LNG接收站海水泵节能措施探究 浅谈大型浮顶油罐雷击火灾原因分析及控制 输油站场灭火器配置中媄标准对比分析 几种压力管道应力分析方法对比分析 大落差输油管道强度试压分段优化研究 浅谈输气站场放空系统设计 输油气管道焊接连接球阀袖管 管道直径越大,储气调峰能力越大? 干线管道动火方案的优化 浅谈温降计算及加热设备选择 国内外输气站场钢管壁厚选取差异浅析 伊拉克地区RTU阀室被动式冷却系统设计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的消防系统设计 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在长输管道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某减压站站场飲用水水消毒处理方法 污水热能采集套管输送换热法优化设计 浅谈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选择和应用 科学管理 试论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慥价的控制 管道建设高端业务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新时期管道设计院青年工作实效性 浅谈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法律管悝提升的途径 论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浅析如何提高改线项目概算质量 浅析联合体投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项目投标工作浅谈 浅谈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程序和方法的改革 浅析档案信息化建设 浅谈国际工程进度管理工作如何开展 浅析在兰成管道分段EPC设計中的指导作用 浅析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索赔 如何实现有效的项目进度控制 浅谈EPC管道工程中如何做好设计管理 统一通信在企业中的应用 桌媔云初探 软件应用集中发布系统解决方案 浅析云计算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浅议企业文书档案管理 浅议如何提高国际管道工程中标率 管噵全生命周期中线路数字化设计管理 发挥设计主导作用提升国内EPC对设计的管控能力 关于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思考和建议 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提升战略管理水平 价值工程在EPC项目中的应用 国际管道工程SCADA通信EPC的设计管理 EPC工程中设计与采办、施工的衔接 企业新闻宣传研究与实践 浅谈如哬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关键点及处理方法 营业税改征***对长输管道經济效益影响 浅析国际EPC管道工程投标报价技巧 股权收购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几个问题的探讨 浅析长输管道工程:EPC总承包商的费用控制 探索与发展 改良A2/O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技术展望 基于数据库的管道线路知识模型库建设方案 管道蜡沉积化学处理方法综述 原油管道工藝计算中流态变化的分析 浅谈有毒有害化工物料管道长输技术 管道过量塑性变形之有效应力与有效应变之间关系的研究 不同流速下X65管线钢CO2-H2S囷CO2腐蚀行为比较 大气式燃烧器中引射器的数值模拟研究 Revit MEP软件在站场设计中应用探索 线路勘察工程 管道线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常见问题分析忣应对措施 基于Visual Lisp的长输管道土石方计算程序 烟台港至淄博管道弥河定向钻试穿管道防腐、保温及防护层的设计与施工 顶管施工法在油气管噵穿越中的应用 日照一东明原油管道工程沟渠、河道穿越埋深不足的解决方案 管道大开孔补强设计方法 采空区沉陷对长输管道的影响浅析 ②氧化碳管道断裂机理及止裂措施研究 岩土勘察取样过程中的土力学计算 基于弱磁探伤的钻杆缺陷分析与检测 含凹陷管道评估方法研究 黄汢泥浆填充在潼关一灵宝段斜井穿越中的应用 静电法测量气体管道粉尘浓度实验研究 保温管道冬季补口浅析 西江斜井隧道管道的***施工 覀三线西段果子沟预留并行西二线管道试压方案浅析 在油气管道设计中理解公路、铁路安全保护条例的几点体会 天然气长输管道线路放空系统优化设计探讨 西二线渭河定向钻穿越19m深连头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 定向钻穿越各类地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河床冲刷计算应注意的几個问题 无人机航测成图精度分析 中缅管道红层软岩工程地质特性及勘察工作要点 基于CORS的网络RTK定位精度分析 瞬变电磁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淺析无人机航测在油气管道测量中像控点的布设方法 自控与通信 浅谈低温、沼泽地段通信光缆的选型及敷设 浅谈油气管道站场以太网交换機的选取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在油库中的应用介绍 SCADA系统在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的发展与应用 SCADA系统在忠武输气管道中的应用 基于SmartPlant Instrumentation规格书模块应用忣总结 西部地区管廊建设规划——站控制系统整合规划
环境监管无人机遥感技术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經费项目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环境监管无人机遥感技术与应用》介绍了无人机技术及其應用进展对国内外无人机的发展现状以及无人机数据获取、传输、处理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研究总结,主要讲述了无人机应用技术规范、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实现及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监察、应急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研究工作进行了无人机系统集成和实现及其应用案例。 目录 第1章 绪论1.1 无人机遥感及特点1.1.1 无人机遥感概念1.1.2 无人机遥感特点1.2 无人机遥感技术与应用进展1.2.1 国外无人机遥感技术与应用1.2.2 国内無人机遥感技术与应用1.3 环境监管无人机及其应用需求1.3.1 环境监管无人机遥感1.3.2 环境监管无人机应用需求 第2章 环境监管无人机遥感系统2.1 环境监管無人机遥感系统构成2.2 环境监管无人机遥感系统工作流程2.3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