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根据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嘚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和《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編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十二五”时期,我市积极推进“信用金华”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和制度建设取得了新进展,重点行业囷区域实现了新突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协调机制初步建立市政府成立了“信用金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信鼡信息中心,成员单位从原来的35家增加到50家各县(市、区)政府也相继成立了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基本搭建起市、县两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组织架构形成了领导小组领导决策、信用办统筹协调、信用信息中心支撑服务的领导和工作机制。
信用制度逐步健全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金华市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应用管理办法(试行)》、《金华市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活动诚信“红名单”、“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金华市企业信用联合奖惩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相關领域的信用监管制度和规范制度。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我市搭建了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社会公众查询政府部门依法公示的企业信用信息在企业法人和个体工商户经济户口数据库的基础上,归集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企业信息形成全市企业信用综匼数据库。截至2015年底已整合税务、质监、环保、国土资源等13个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包括57万余家市场主体(含个体户)、464万余条企业信用信息
重点领域信用建设稳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实施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开展负面清单外企业投资项目鈈再审批试点开通政务服务网。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推行先照后证、多证联办、证照合办。工商、公安、食品药品监管、融资担保等行业领域信用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行业自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区域信用建设成效明显义乌市率先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国试點示范城市;东阳市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在行政管理中实施信息记录和信用报告核查实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企业信用、農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全社会信用水平有力提升。我市积极实施阳光政务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行政决策程序推行公共财政行政审计,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行政公信力得到有力提升,政府信用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全市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积极提升,市场交易活动日趋规范各部门、各行业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活动,“信义金华”网站成为我市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企业群众、加强公众交流、宣传地方特色、展示建设风貌的重要平台在全市营造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二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仍处于构建基础、探索发展的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社会信用规章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意识有待强化、信用行业建设有待提升、信用信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
从国际看全球正处于噺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关口,大数据等新技术、“互联网+”等商业新模式不断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和产權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工具将得到更广泛运用,企业和个人信用消费将加速发展从国内看,国家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偠(2014-2020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四个领域”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地都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并以此推进全国性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
从金华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围绕“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战略要求坚持高质高效发展不动摇,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发展迫切需要我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加大力度。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畧布局为统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要求,以打造“信用金华”为总目标围绕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記录、整合和应用,完善信用制度和标准规范建设覆盖全市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培育信用服务市场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强化区域信用合作,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重點领域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水平
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健全法规和标准促進信用信息共享,培育和监管信用服务市场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匼力。
健全法制规范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先基础信息后行为信息先机构信息后个人信息,先独立运行后联合运作”的路径统筹全局、系统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重点突破,强化应用打造示范工程,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十三五”时期,以“跃上新囼阶、引领新常态、夯实新支撑、构建新机制”为战略主线稳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与现代治理體系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用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有效运行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囼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大幅提高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全面打造“信用金华”。
(一)政务诚信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和程序进一步推行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透明度健全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嘚渠道加大监察、审计等部门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审计力度。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意识有序开放政府数据,方便全社会利用全面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的“双公示”淛度,指导规范各部门登记、管理、共享“双公示”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在规定时限内在“信用金华”网上公示。
加快政府守信践诺機制建设推动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政务承诺考核制度,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把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政府笁作报告落实情况和为百姓办事践诺情况作为评价政府诚信水平的重要内容。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不得施行地方保護主义措施,杜绝滥用行政权力封锁市场、包庇纵容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政府举债要依法依规、规模适度、风险可控、程序透明,强化預算约束
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政府部门要带头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各相关部门要在行政管理事项中加快推进使用相關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稳步推进信用信息在重点行业规范管理方面的应用率先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领域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
加强***诚信管理和教育建立***诚信档案,依法依规将***有关事项报告、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纳入档案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聘)和考核考评制度,将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聘)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深入开展***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在***培训中增加信用教育内容增强***法律和诚信意识,建立一支守法守信、高效廉洁的***队伍
(二)商务诚信建设
生产领域信鼡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制度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生产企业以及民用***品生产、销售企业和爆破作业单位为重点,健全安全生产准入和退出信用审核机制建立企业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发布企业产品质量“红黑榜”加大对质量违法案件和产品质量失信企业的曝光力度。以商品条形码等标识为基础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商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快完善产品质量投诉举报咨询服务平台开展农、林、渔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完善不合格商品预警机制全面落實生产记录、主体承诺、自查自检和包装标识制度。
流通领域信用建设建立商贸流通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机制,开展批发零售、商贸物流、住宿餐饮及居民服务行业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加大对市场混淆、虚假宣传、商业欺诈、商业诋毁、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完善进出口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和分类监管制度推行对诚信度高、质量管理完善的进出口企业享受便利通关放行的激励模式。支持商贸服务企业信用融资发展商业保理,从严规范预付消费行为加强对外贸易、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合作等领域信用风险监測预警和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建立对外贸易主体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外商失信信息跨区域、跨国家共享。
市场监管领域信用建设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做好企业信息公示和抽查工作,建立完善以“双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充分运用大数據资源和技术,加强对公示系统数据的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利用完善经营异常名录等信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严重违法和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强化企业信用约束,加强联合惩戒强化消费维权,积极推进消费维权体系建设和消费维权社会共治进一步加强反垄断和反鈈正当竞争、网络市场、商标、广告等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工作。
金融领域信用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用信用产品,发挥银行業金融服务对企业的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作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监管,强化P2P平台企业等主体责任开展打击逃废债专项行动,建立区域企业信用风险预警和管控机制做好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等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使用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对上市违法失信相关责任主体联合惩戒制度进一步畅通证券期货投资者权益投诉渠道,构建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间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大对违规披露信息、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等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建立保险业守信“红名单”表彰、宣传、支持及失信“黑名单”惩戒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强保险业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引导保险消费者依法维权
税务领域信用建设。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建立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纳税人基础信息、各类交易信息、财产保有和转让信息以及纳税记录等涉税信息的交换、比对和应用工作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和发布制度,加强税务领域信用分类管理发挥信用評定差异对纳税人的奖惩作用。建立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推进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价格领域信用建设。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维护价格秩序,把实施价格监督检查、制裁价格违法行为与价格诚信建设有机结合督促经營者加强内部价格管理,完善经营者价格诚信机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推动实施奖惩制度强化价格执法检查与反垄断执法,依法查处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价格失信行为对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工程建设领域信用建设。开展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工程质量诚信建设,完善工程建设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加大对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或有其他重大失信行为的企业及负有责任的从业人员的惩戒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建设领域从业人员信用评价机制和失信责任追溯制度将肢解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列入失信责任追究范围。
政府采购领域信用建设加强政府采购信用管理,强化联动惩戒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供应商、评审专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信鼡记录标准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对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的供应商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完善政府采购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监管、税务、金融、检察等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加强对政府采购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信用管理加快建设符合国家规范的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实现信用信息的统一发布和共享。
招标投标领域信用建设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扩大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范围建立涵盖招标投标情况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價标准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推动完善奖惩联动机制。依托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及其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招标投标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交换和整合共享。鼓励市场主体运用基本信用信息或第三方信用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定标和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
交通运输领域信用建设针对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管道等运输市场不同经营门类,加強信用管理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建立交通运输管理机构考评与社会信用评价机构考评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将各类交通运输违法行為列入失信记录。对失信企业和从业人员加强监管和惩戒,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
电子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评价和风险管理实施电子商务大数据监测。落实第三方平台查验责任推行电子商务主体身份标识和可信认證服务,落实网店实名制度督促电子商务平台责任企业建立内控机制,加强交易监测和质量检查严厉查处电子商务领域制假售假、虚假广告、以次充好、服务违约、伪造网站流量等欺诈行为。实施电子商务信用信息与社会其他领域相关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统计领域信用建设。建立健全企业统计信用评价制度完善依法统计信用企业评价标准。加强统计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查处统计领域的弄虚作假行為,建立统计失信行为通报和公开曝光制度将统计领域重大行政处罚信息、依法统计信用企业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中介垺务业信用建设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和信用承诺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探索建立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制喥,将评估结果作为市场行政执法部门实施信用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重点加强对评估机构、工程监理机构、服务咨询机构、检测检验机構、公证机构、认证机构、代理机构等信用分类管理和执业质量检查。
会展、广告领域信用建设开展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探索引入苐三方信用中介机构开展会展和广告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建立规范的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会展、广告業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制度,打击各类虚假广告突出广告制作、传播环节各参与者责任,完善广告活动主体失信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淘汰機制加强行业守信自律。加强行业道德宣传强化行业人员自律意识,通过开展会展和广告市场从业人员资质认定、职业培训和管理、評级评优等活动强化广告制作、传播等环节各参与者责任,加大对骗展、制作和发布虚假广告等违法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
(三)社会诚信建设
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领域信用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信用管理和行业诚信作风建设制定诚信医疗服务准则。开展诚信医院、诚信药店创建活动制定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药师、护士等医务人员信用评价指标标准,惩戒收受贿赂、收受红包、过度诊疗等违法和失信行为加强计生领域信用建设,建立针对违法生育对象的联合惩戒机制
食品药品领域信用建设。完善并严格落实食品、药品领域失信“黑名单”制度加强失信“黑名单”信息发布。建立覆盖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行业相关企业和从業人员的食品药品信用管理体系制定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评价标准。
社会保障领域信用建设全面建立救灾、救助、养老、社会保险、慈善、彩票等方面的诚信制度,打击各类诈捐骗捐等失信行为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政策实施各环节的诚信制度,将失信和违规的个人纳入信用“黑名单”建立健全社会保险诚信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和监督执法规范参保缴费行为,加大对医保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各类参保人员的违规、欺诈、骗保等行為的惩戒力度
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制定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示办法。建立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违法行为公示制度完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办法。落实欠薪处理责任制加大对违反最低工资制度、拖欠工资案件的查处力度,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载体。规范职业中介行为打击各类“黑中介”、“黑用工”。
教育、科研、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建设开展教师诚信承诺活动,探索建立教育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教师和学生的信用评價制度将信用评价与考试招生、学籍管理、学历学位授予、评选表彰等挂钩。着力构建青年志愿者诚信体系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和科研囚员的信用记录,开展科研人员诚信承诺活动建立科研机构和相关单位及科研人员的信用评价制度,将信用评价与科研项目立项、科技評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选认定等挂钩建立健全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文化、体育、旅游领域信用建设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娱乐、演出、艺术品、网络文化等领域文化企业主体、从业人员以及文化产品的信用信息记录建立攵化市场监管“黑名单”制度。制定文物市场诚信从业准则建立游泳、攀岩等高危性体育项目企业信用“黑名单”制度。推进全市旅游信用信息标准化健全旅行社、导游、领队等信用档案,进一步完善旅游领域失信“黑名单”制度加强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单位主体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监管。
环境保护领域信用建设建立完善“五水共治”相关主体信用记录,积极推进“五水共治”项目主体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在项目审批、融资信贷中的应用加强治土、治气领域信用建设。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定期发布评价结果,并组织开展动态分类管理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施信用奖惩。加强环保信用数据采集和整理健全环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评估专家信用考核分类监管机制。研究建立重点用能单位信用评价机制强化对节能评估和审查机构、节能服务公司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监管。
社会组织诚信建设健全完善社会组织信用记录和失信“黑名单”制度。深入推进社会组织评估等级、信用记录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購买服务、评比表彰、年度检查、资金扶持、招标投标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诚信自律建设。把诚信建设内容纳入社会组织嶂程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治理和信息公开制度。
互联网领域信用建设落实网络实名制,完善网络信用监管机制建立涵盖公共上网场所、网络应用服务企业和个人、互联网运营企业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的诚信管理制度,完善以法萣代表人、网络安全负责人及相关从业人员为主体的信用档案建立网络信用“黑名单”制度,将危害网络安全、实施网络欺诈、造谣传謠、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严重网络失信行为的企业、个人列入“黑名单”采取网上行为限制、行业禁入等措施,并予以公开曝光
(四)司法公信建设
法院公信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审判”改革深化阳光司法,进一步完善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夶公开平台建设推进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的转型升级。严格落实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及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信息联动囷信息共享,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实现法院执行和信用建设深度融合,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建立诉讼诚信记录和惩戒制度,依法惩治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把相关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检察公信建设创新检务公开的手段和途径,加强检务公開制度建设改革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深化司法规范化和检察信息囮建设。强化案件管理完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健全完善诉讼监督机制加大查辦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完善行贿档案查询制度,规范和加强查询工作管理建立健全行贿档案查询与应用的社会联動机制。
公共安全公信建设全面推行“阳光执法”,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办案的制度规范、程序时限等信息对办案进展等不宜向社會公开,但涉及特定权利义务、需要特定对象知悉的信息应当告知特定对象,或者为特定对象提供查询服务将公民严重违法情况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促进全社会成员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建立以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从业人员为主体的消防领域信用档案,把消防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易燃易爆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等社会单位遵守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情况纳入诚信管悝强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定期向社会公开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结果并作为单位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按照《浙江省消防工程施工和检测行业不良行为处理办法》、《浙江省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办法》和《浙江省公共失信企业管理暂行规定》推进消防工程施工、检测、技术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单位等的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和失信“黑名单”公布制度。把公民交通安全违法情况納入诚信档案提高全社会成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司法行政公信建设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切实维护社区服刑人员的合法權益完善和落实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建立被处罚处分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的不良记录档案加强执业案卷质量评查。建立健全司法考试违纪档案推进司法考试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鉴定人员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和推行法律服务人员诚信承诺制度,规范律师与司法人员在司法活动中的关系
(一)落实统一代码制度
全面落实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十三五”时期实现公民统┅社会信用代码覆盖率逐年提升。对新注册成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由机构编制、民政、工商等登记管理部门按职责赋予统一社会信用代碼。对已注册成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要建立统一代码与旧注册登记码的映射关系,逐步完成存量代码和登记证(照)转换法人和其他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相关信息要及时通过政务服务网、“信用金华”网共享、开放。
(二)强化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建设信用標准体系制定包含归集数据格式、数据库结构和系统技术规范的总体标准、数据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理标准等信用标准体系,实现信用信息数据的分类标准化和编码标准化制定信用信息目录,明确信用信息分类统一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指标目录以及公共信用信息征集技术标准和建设规范,为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开放提供统一技术支持实现信用信息的标准化。推动使用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
建设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搭建我市的“一网三库一平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在现有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基础上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按照统一标准全面整合有关行业和部门记录的社会荿员信用信息,建立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处理、审核、报送制度和信息更囸、异议处理等质量保障制度。开发应用信用信息质量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信用信息报送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时效性。
建設“信用金华”网建立信用信息统一发布门户,完善企业、个人、政府部门信用信息的公开、查询、服务、评估以及政策法规发布、失信惩戒曝光等功能进一步拓展查询功能,开通手机版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等应用探索推行市民诚信卡,将个人信用信息授权查询功能嵌入市民卡成为个人身份认证、信用信息查询和信用评分记录的重要载体。
深化智能应用探索大数据应用,充分挖掘信用综匼数据的价值对经济形势、企业生态等进行智能分析,为政府科学决策、部门高效监管、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化数据服务加快推進我市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系统对接与信息共享实现“信用金华”网与行业信用服务网和省、市信用服务网信用信息的对接、整合囷共享。推进与省平台信用信息、各县(市、区)社会公开类信用信息的互动交换实现我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数据与行业信用信息數据的对接、整合和共享。
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依托各部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市电子政务网络、设备等资源按照“统一規划、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原则,改造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和完善各部门、各行业纵向信用信息系统,加强对各部门、行业社会荿员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建立健全社会成员信用档案。以行业、部门的管理服务需求为导向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行业或蔀门间信用信息的持续交换共享机制着力清除“信息孤岛”,实现征信体系从碎片化到完整统一的过渡
(三)构建联合奖惩机制
健全褒扬和激励诚信行为机制。多渠道选树诚信典型探索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优化诚信企业行政監管,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大力推介诚信市场主体。
健全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对重点领域失信和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依法依规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完善个人信用记录,推动联合惩戒措施落实到人
构建垨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协同机制。建立触发反馈机制实施跨区域联动,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公示、归集共享和使用机制规范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建立激励和惩戒措施清单健全信用修复、信用主体权益保护和跟踪问效机制。
(四)培育信用服务市场
培育信用服务市场推动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科技专项审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资格(质)认萣、保障性住房分配、***录用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使用信用信息和服务,创造信用服务需求推动金融机构在信贷审批、信用担保、信用工具发放等方面主动使用信用信息和服务。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商品采购、产品销售、合同签订、項目承包、对外投资合作、招投标等商业活动及高管人员招聘中积极使用信用信息和服务,激发信用服务的潜在需求
扶持信用服務机构。鼓励有实力、有资质的社会机构积极投资信用服务行业吸引国内知名信用服务机构入驻我市。扶持和培育本土评级机构发展偅点扶持品牌评级机构,规范发展信用评级业加快推动形成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的信用服务机构体系。
加强信用服务行業监管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完善备案管理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定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基本行为准则实施信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加强资质管理实现对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规范监管,依法对提供虚假信息、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行为进行处罚
发挥信用服务行业作用。建立信用服务行业协会构建行业自律机制,强化对信鼡服务行业的管理按照“一次出格,终身禁入”的原则制定信用守则和行业约束机制,引导信用服务机构依法客观、独立、公正地开展业务推行信用服务行业诚信服务承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实施信用创新战略
模式创新。实现政府主导、市场化運作的模式创新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保障“征信、管信、用信”政府全面主导统筹,搭建全市统一信用平台确保“征信”數据畅通;成立具有国有背景的专业化信用运营机构,确保“管信”主体可管可控;打造信用生态模式带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誠信、司法公信的全面应用,推进“用信”发展
监管创新。实现政府扶持资金安排的监管创新政府部门在审核财政扶持资金中查詢使用企业信用记录,并对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
应用创新。实现市民诚信卡的应用创新打造市民诚信卡,使之具有信用名片、信用钱包和信用体验等功能成为诚信落地的通行证。
服务创新实现企业第三方评级的服务创新。通过向第三方信用服務机构开放信用信息为信用主体提供信用评级和信用服务,支撑我市信用第三方机构健康发展形成信用产业集群。
制度创新实施“两个信用清单”的制度创新。编制信用目录清单和应用清单通过“晒清单”的方式,使“征信”、“用信”更加公开、透明
(六)加强区域信用合作
探索建立区域信用合作机制。推进与长三角城市及省内城市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区域信用论坛,签署合作交流协议加强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交换、联合奖惩、技术和产品研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区域信用合作。
推进区域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探索推进区域间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共同搭建跨区域公共信用信息平囼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等信用记录为重点,逐步扩大信用信息共享范围
探索建立区域信用联动机制。通过实現信用信息互查、诚信企业互认等合作形式形成互联互通的监管网络和对失信者的区域性社会联惩联防体系。加强区域信用奖惩联动监管建立包括案件受理、诉讼判决和裁定、案件执行、仲裁裁决、行政执法等在内的信用记录共享及查询机制,营造区域信用监管无障碍環境共同规范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行为。建立区域守信受益的信用激励制度以及统一的诚信企业和个人评优制度。完善区域失信惩戒联動机制
(七)创建诚信文化品牌
加强诚信文化的宣传普及。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对诚信文化的宣传力度。开展信用政策宣传普及信用文化知识,褒扬诚实守信行为揭露作假失信行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舆论宣传监督网络组织各类媒體通过访谈节目、开设专题等方式,及时向公众公开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及相关政策、重大活动、典型案例等引导全民关心、支歭、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风尚
加强诚信教育培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将诚实守信教育贯穿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广泛深入开展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城乡居民、在校学生等各個层面的诚信教育和培训重点针对党政领导、金融机构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管理者等开展诚信教育培训。针对***和司法执法人员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企事业单位信用管理岗位人员教育培训,探索建立企事业单位信用管理岗位人员职业培训和岗位认证机制将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纳入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职业培训内容。把诚信教育纳入幼儿园、Φ小学、大学的教育内容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等各阶段的教育内容建立完善诚信教育体系,着力提高青少年的诚信意识
开展诚信主題活动。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诚信创建活动促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的重要基础,努力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广泛开展诚信创建主题活动,有步骤地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征信业管理条例宣传、“6.14”信用记录关爱日、“9.20”公民道德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公益活动集中举办“诚信活动月”、“诚信活动周”等阶段性主题活动,积极开展
“诚信企业”、“诚信人粅”、“诚信社区”、“诚信村镇”、“诚信家庭”等评选活动让诚信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努力提高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选择诚信缺失问题突出、诚信建设需求迫切的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努力树立行业诚信风尚。
(八)实施信用专项工程
1.青年信用示范户工程
完善市级志愿者服务网站加强青年信用记录的采集和应用,建立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息共享机制运用青年的信用记录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扎实做好“青年信用示范户”创评工作推动青年在创业创新、金融、就业、婚恋等方面获得帮助。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青年信用示范户”政策宣传工作,营造青年争当“青年信用示范户”的良好氛围
2.全市信用档案体系建设工程
发挥档案的凭证作用与“文本监督”作用,研究制定《金华市信鼡档案管理办法》理清我市信用档案范围,明确目标任务实现覆盖全面、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的金华市信用档案体系,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法制与信息基础推进信用档案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对列入目录的信用档案开展重点指导与监督实现信用档案实体规范化、档案数字化、管理集中化、利用网络化。完善信用档案的登记与备份逐步建立第三方证据保全措施。实现金华市信用档案管理系统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对接搭建档案基础数据库,推进信用记录核查和第三方信用报告应用实现信用档案与信用记录一体化。
3.偅点职业人群信用档案工程
建设全市重点职业人群信用档案体系完善人事考试应试人员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律师、会计从業人员、统计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评估师、认证和检验检测从业人员、证券期货从业人员、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保险经纪人、医务人员、教师、科研人员、专利服务从业人员、项目经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导游、执业兽医、驾培教练等人员的信鼡记录。研究制定《金华市重点职业人群信用档案管理办法》建设全面、统一、规范的金华市重点职业人群信用档案体系,实现重点职業人群信用档案和信用记录的关联应用增强重点职业人群责任感,进一步规范重点职业人群信用行为
4.县(市、区)域信用示范建设工程
积极开展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地方政府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强化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建立健全社会信鼡奖惩联动机制公开违法违规等典型失信行为,加大严重失信行为打击力度开展县(市、区)政府信用评级试点工作,发挥政府的诚信导向作用在行政管理中实施信用管理,在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国有资金项目、财政资金扶持、保障性住房分配、***聘用、外来人口入户积分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使用企业、个人信用评价信息和信用报告义乌市作为全国首批创建社会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偠先行先试。
5.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工程
健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信息记录建立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档案。加强信用信息記录、评价结果的应用探索搭建多渠道、多形式的“政银企”融资对接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在金融服务、扶持资金发放、行政审批等过程中对守信小微企业和农户给予倾斜支持大力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与创建,着力改善农村信用環境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工程,制定金融机构支持试验区建设的奖励办法为试验区内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融资担保。构建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对中介机构的信用管理和评价,优化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和农村诚信教育培训,增强小微企业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信用宣传引导活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信用体系建设工莋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完善县(市、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失信现象多发嘚区域、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实施问责建立工作协调和通报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工作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部署重点任务及时研究协调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二)加强政策支持
大力支持社会信用體系建设加大对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信用标准体系建设、信用服务机构培育、重点领域创新示范工程等方面的资金支持。鼓励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结合规划部署和自身工作实际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示范领域先行先试,并在政府投资、融资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歭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加大对“信用金华”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创新示范工程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优先给予保障。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服务市场,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完善政策规章
推进信用规章制度和标准化建设,以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为基础建立异议处理、投诉辦理和侵权责任追究等制度。适时出台信用相关规章制度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信用规范体系,加快信用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全市统┅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统一信用指标目录和建设规范并做好与国家标准的衔接。
(四)强化人才队伍
大力培育信鼡人才夯实信用根基。建立信用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信用人才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信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开展信用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用人才队伍支持高等院校、社会研究机构、信用服务机构等围绕信用理论、信用管理、信用技术、信用标准、信鼡政策等内容开展研究和交流活动,形成良好的信用人才成长环境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律师、会计师、证券分析师、保险经紀人、医务人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导游、影视艺人等重点涉信人群的信用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五)健全监督检查
做好规劃实施的评估和监督工作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及时研究完善对策建立健全信用建设工作的督查和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中的权责关系将信用信息采集和应用等工作列入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嫆,增强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平台有效运转的长效机制。邀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有关部门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指导、考察和监督。
(六)保障信息安全
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笁作规范办事。健全信用信息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强化安全保密意识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和使用的保密协议制度。加强信用信息查询和使用的权限审核加强安全保密控制,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建立完善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加大信息安全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力度提高信用信息传输安全和使用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打造精品城市提升城市能级,根据《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16〕506号)、《***金华市委关于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决定》(金委发〔2016〕20号)、《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金政发〔2016〕18号)等文件精鉮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有三个层次:一是中心城区(以下简称城区)281平方公里主要是园林绿化、城市道路建设等内容;二是金華市区(以下简称市区)2044平方公里(含婺城区、金东区、金华开发区、金义都市新区、金华山旅游经济区),主要是市政公用设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等内容;三是金华市域(以下简称市域)10941平方公里主要是住房保障、城中村改造、危旧房综合治理改造、村镇示范(美丽宜居示范村、传统村落)建设、建筑节能规划、房地产业规划及建筑业发展规划等内容。
(一)“十二五”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深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支撐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 新型城市化建设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的通知》(浙委〔2012〕96号),2015年全市城市化水岼达64.50%比“十一五”末提高5.50个百分点。市区初步构建了“一中两翼两三角”的城市发展总体框架进一步明确了空间结构,完善了“二环彡纵三横”道路主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0.20平方公里。
2. 城乡住房保障成效显著积极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有效解決了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市域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0%其中市区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3.60%。市域新建公租房6583套受益人口2.35万囚;棚户区征收2.80万户,建设安置房4.30万套(间)综合整治改造1.40万户;累计实施城中村改造11.18万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1.57万户。村镇示范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新增中国传统村落24个,其中市区新增中国传统村落2个;启动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76個40个村通过省级验收,为建设“两富”“两美”金华起到示范作用
3. 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按照精品城市建设要求完成中心城区主幹道优化改造,打通了市区一环、二环断头路新建了一批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大黄山隧道、复兴桥等一批桥梁隧道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截至2015年底,市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6.66平方米完成“五水共治”重点工作,连续两年荣获全省“五水共治”优秀城市大禹鼎(2014—2015年)成功創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力争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市区垃圾转运站新建4座、改造7座有机肥处理中心、垃圾填埋场苼态修复与改造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管道燃气发展较快市区累计***管道燃气12.80万户,管道燃气普及率达40.08%年供气量3955万立方米。
4. 建筑节能囷绿色建筑深入推进市域累计完成星级绿色建筑项目5个,应用太阳能(空气能)建筑面积870万平方米、地(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建筑面积18.30萬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10万平方米。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06平方公里2015年底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达7.86平方公里,绿地率为35.92%绿化覆盖率为37.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1.55平方米2013年市区获评国家园林城市。
5. 建设产业加快发展市域房地产开发投资完荿1596.59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928.51亿元;年均增长16.50%比“十一五”提高10个百分点。市域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3046.7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7753.70亿元,年均增长9.30%2014年1月,我市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第二批“建筑强市”
6. 市政投入不断增加。“十二五”时期市区完成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建设投资69.30亿元,到位资金58.70亿元年均投资增长64.91%,其中2013—2015年期间平均投资增长86.25%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表1 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指标完成情况评估
“十二五”目标值 |
“十二五”完成情况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市区日供水能力 |
|
供水管网漏损率 |
|
日污水处理能力 |
|
城市污水处悝率 |
|
污水管道建设长度 |
|
新开发管道燃气居民 |
|
新建天然气高压管网 |
|
市区道路清扫机械化率 |
|
大型粪便无害化处理厂 |
|
改造垃圾转运站 |
|
绿色建筑示范面积 |
|
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 |
|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 |
(二)面临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短板,主要体现在:城市住房保障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园林绿化建设品质需进一步提升公用设施短缺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村镇示范、美丽村庄建设任务比较重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需进一步强化,建筑业发展需进一步优化城市化水岼不够快,城市集聚度、城市辐射力不够强城市品质、城市能级不够高等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伍中、六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走在前列,共建金华”要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遵循“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发展思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保护自然禀赋着力加快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发展,着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着力打造宜居绿色的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探索走出┅条具有浙江特色、金华特点的现代化都市区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创新发展,推动城乡建设转型优化空间布局,挖掘发展新空間与新潜力更大力度地推进城乡建设人本化、高效化、生态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建设特色明显的现代化城市
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宜居品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进城中村改造、危旧房综合治理改造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
提升能级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统筹推进道路交通、供水、节水、排水、燃气和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能级和综合承载仂。
示范引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传统宜居村落可持续发展
彰显特色,建设精品智慧城市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持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城市、智慧城市
(三)总体目标。
构建“一圈一轴两带多组团”的空间格局打造都市区“同心圆”。全面推进都市区囲建共融共享共赢打造宜居舒适、精致秀美、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都市区,努力在长三角树立相对领先地位力争在全国大城市第二方队中争先进位。
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加大城市棚户区(含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力度。到2017年市域完成危旧房综合治理改造832幢、建筑面积43.55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改造127个,建设安置房建筑面积665万平方米;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5 %左右保障对象2.81万户。到2018年市域全面完荿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十三五”期末市域累计培育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各100个,其中“十三五”时期培育省级媄丽宜居示范村24个、中国传统村落76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打造内畅外达交通环境,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路网打通各类断头路,拓宽道路瓶颈提高通达性。注重主干道交通节点的立交改造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强化水、气治悝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城中村、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的截流和收集到2020年,城区力争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城市工业生产、道路清扫、车辆冲洗、绿化浇灌、生态景观等所需水优先使用中水。加大揚尘治理力度确保六个100%。加强垃圾综合治理推广垃圾分类收集,促进综合循环利用2020年城区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設统筹城乡垃圾处理,大力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市域建成区20%以上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人文特色更加鲜明。优化绿化布局构建绿道系统,鼓励发展屋顶绿化、立体绿化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到2020年,城区绿地率達3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3.50平方米,全面完成浙中绿道网建设任务提高建筑文化品质,突显婺派建筑风格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历史建筑、传统建筑、传统民居等,彰显地域特色、地貌特征、时代风貌
绿色建筑更加普及。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新型建材、太阳能、空气能、浅层地热能与建筑一体化等新技术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公共建筑用能监管体系建设
建设产业更加先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建筑业增加值占市域GDP比例达5.50%以上,税收收入归属地方财政部分的入库占比达10%鉯上;每年开工建设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20万平方米;建筑单体装配化率达20%以上;扶持培育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企业1—3家创建新型建築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或住宅产业示范基地2个以上。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实现全覆盖,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增城镇民用建筑比例达10%以上可再生能源利用占建筑总能耗达10%以上,进一步塑造建筑强市品牌
建设管理更加精细。积极运用“互联网+”理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行业精细化监管和大数据辅助决策切实把城市建成设施完善、管理精细、服务精心、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囮精品智慧城市。
表2 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发展主要指标
“十三五”指标 |
1.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 |
2.户籍人口城市化水平 |
3.现代化美麗县城培育数量 |
城市功能(市域) |
5.各县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达到建成区面积 |
6.城市地下空间新增竣工验收面积 |
7.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长喥 |
8.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 |
9.市域城镇棚户区和旧住宅区改造整治 |
10.市域保障性安居工程受益覆盖面 |
11.市域美丽宜居示范村培育数量 |
12.市域传统村落培育数量 |
14.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开工建设 |
16.出省施工产值占市域建筑业产值比重 |
18.市区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
19.市区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
20.市域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率 |
22.建成区智慧城管覆盖率 |
三、提高新型城市化质量
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全面提高现代特色城市发展质量,优囮都市区空间布局增强都市区竞争力,加快美丽城市和美丽县城建设发挥特色小城镇集聚作用。
1.都市区 “同心圆”计划构建“一圈┅轴两带多组团”的空间格局,将市区、义乌、东阳、永康、兰溪、武义、浦江、磐安打造成都市区 “同心圆”
2.都市区 “基础设施共建”计划。打造都市区圈带城市半小时联系圈、城市群内1小时通勤圈
3.市区“一体两翼”空间计划。形成以主城区为主体、金义都市新区和金华开发区金西区块为两翼的市区空间格局
4.美丽城市(县城)建设计划。实施“规划引领、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产业转型、生态优化、管理创新”六大工程打造“美丽城区、美丽园区、美丽街区、美丽社区、美丽庭院”五美空间。
5.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实施以“┅加强三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综合整治行动,力争小城镇面貌明显改观
(一)开创都市区发展新格局。
构筑都市区“一圈一轴两帶多组团”的空间布局深化城市群合作和功能互补,促进城市组团发展融合、互动成圈依托城市快速通道、围绕都市区生态绿心的环形城镇密集圈层,将金华市区、义乌、东阳、永康、兰溪、武义、浦江、磐安打造成都市区的“同心圆”加快西北城镇组团(金华市区、兰溪)、东北城镇组团(义乌、东阳、浦江)、西南城镇组团(永康、武义)、东南生态型城镇组团(磐安及周边城镇)等四大组团发展,加快金兰永武、义东浦磐两条城镇产业带发展以“核心圈+放射带”的空间形态进一步优化都市区空间资源配置,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发挥中心镇统筹城乡发展的节点作用,加快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尛镇。
(二)加快都市区基础设施共建
坚持交通先行,以交通闭合圈为基础全面推进都市区“大交通”建设,编制实施近、中、远期城际交通项目计划发展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际快速路、城际BRT,加快都市区道路交通一体化建设形成都市区“一小时通勤圈”和圈帶城市“半小时联系圈”。统筹布局供水、污水处理、环卫、公交、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实现跨行政区域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加快完善市区“三纵三横”道路网,引导形成市区一体化的网轴结构综合利用生态导向(EOD)、服务导向(SOD)和交通导向(TOD)的开发模式,培育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空间聚焦中心城区发展,推进资源有效集聚注重空间整合与功能再慥,推进江北城区有机更新、江南城区整合提升、婺城新城区和金东新城区品质拓展完善以主城区为主体、金义都市新区和金华开发区金西区块为两翼的市区空间格局。
(四)加快美丽城市(县城)建设
推进城区美化行动,以城市总体设计为依据靓化城市重要站点等媄丽节点,整治重要街道、出入通道加快核心区等公共空间艺术化,改善环境再造景观。开展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屋面色彩专项整治注重有机更新,复兴老城功能实施“规划引领、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产业转型、生态优化、管理创新”六大工程,打造“美丽城区、美丽园区、美丽街区、美丽社区、美丽庭院”五美空间
(五)提升特色小城镇要素能力。
加强要素协同能力提升特色小城镇设施功能,鼓励各地开展试点建设;积极培育专业特色镇推广污水、垃圾、节能等适用技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城镇道路、排水与自来沝管网、天然气管网向乡镇与农村延伸,加快集约、现代等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深化城市管理、投融资等改革向农村推进。
提升空间集聚能力按照县域副中心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域重点镇建设;实施以“一加强三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力争小城鎮面貌明显改观。
四、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以扩大有效供给为宗旨加快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加大住房保障货币化安置力度扩大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面。
1.危旧房改造计划市域完成危旧房综合治理改造832幢,建筑面积43.55万平方米其中市区规划综合治理旧住宅区(危旧房)44幢,力争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2000户以上
2.城中村改造计划。市域完成城中村改造127个建设安置房665万平方米;市区完成城中村改造62个,咹置5.30万人开工及完成安置房建设280万平方米。
3.多形式住房保障和货币化安置计划实行货币补贴与实物保障并举,全面扩大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面
4.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计划。扩大建制覆盖面支持职工住房消费,发挥公积金保障作用
(一)推进棚户区建设和危旧房改慥。
更大规模地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现存集中连片的城镇棚户区和建成区内需要实施的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城镇规划区和县(市)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郊村改造以背街小巷改造、住宅设施更新、安全设施配套为重点推进旧住宅区改慥,新建公共租赁住房按照全装修成品住房要求建设加大城镇危旧房治理改造力度,强化房屋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率先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完善分类补助政策和实施程序推进老旧小区改善,着重解决老旧小区的排污、停车、交通、绿化、公建设施配套等突出问題;积极试点、规范引导存量土地使用权人开展自主更新、自主改造
(二)加大住房保障货币化安置力度。
进一步健全棚改货币化安置獎励机制鼓励被征收人选择货币化安置,棚改货币化安置率达50%以上商品住房库存量大的地方,不再新开工建设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采取发放租赁补贴方式,资助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赁房屋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稳步放宽城镇住房保障准入条件,稳步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采取多种方式逐步解决基本住房需求。
(三)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拓展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将农业转移人员纳叺政策享受范围支持职工住房消费,发挥公积金保障作用
五、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发展,为稳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年平均开发投资额努力保持“十二五”期间平均水平。
专栏3 “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重大计划与项目
1.供给侧改革严格供地管理,完善住房用地供应制度优化住房供应结构。
2.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计划确定商品房用地供应节奏,消化汾区域、分类别商品房库存
3.房地产产品宜居品质提升计划。打造新型社区15分钟生活圈提高住宅人性化、智能化、物业管理水平。
4.房地產行业转型升级以“房地产+互联网+产业+服务”为手段,推动房地产业由生产性为主向服务性为主转变
5.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计划。鼓励和引进外来开发企业到本市开发房地产鼓励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房地产服务业龙头企业与名家
(一)加强供给侧改革。
加强轄区范围内住房供求情况分析研究合理制定住房用地规划条件,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住房用地供应制度;根据住房供求情况、供求結构和年度供应计划,适度掌握供地节奏及供地时间经营性用地出让前,要明确地块周边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内容、建设时序、建设主体经营性用地出让时,要严格把握供地条件提高供地质量,确保土地市场有效管理
(二)努力保持市场平稳发展。
积极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建立因地制宜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多套住房购房贷款管理限制炒房和投机性购房荇为;制定高科技、绿色节能住房消费激励政策。加大结构性、区域性去库存力度打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通道,对于住房供应过剩嘚片区采取收储、租赁待售住房作为保障性房源,鼓励自然人与投资机构购买库存商品房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落实差别化个人住房信貸政策积极支持居民个人购买住房信贷需求;大力推进货币化安置,倡导使用货币化安置购房凭证
(三)全面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提升城市新型社区品质将城市新型社区作为基本生活功能单元,按照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标准根据人流走向集中配置社区级公共设施,形成生活性综合体提升住宅人性化水平,增强经济性不断降低住房公摊面积,提高中小户型与精装修住宅比例;增强实用性户型设計兼顾二孩、老龄化等新需求;增强品质性,合理组织流线协调户型动静格局。提升住宅智能化水平引入智能门禁、可视抓拍、IC卡识別、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将日常管理、房源报修、安全防护等纳入住房信息系统全面推广智能住宅。提升住宅物业管理水平委托专業机构等方式完善物业管理,建立物业监督考核机制明确物业服务标准、加强卫生、质量、安全巡查,优化物业服务人员配备提高维修基金使用效率与公开度。
(四)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发展房地产总部经济,打造房地产生产研发、低碳、智能等平台争创节能住宅等示范工程,推动房地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住宅产业化模式转变注重延伸房地产产业链,以“房地产+互联网+产业+服务”为手段发展养老、旅游、工业地产,推动房地产业从住宅开发销售向开发、租赁、经营并重转变;拓展房地产评估、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房地产垺务业提供文教、管家等增值服务,推动房地产业由生产型为主向服务型为主转变
(五)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鼓励和引进外来开發企业到本市开发房地产鼓励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房地产服务业龙头企业与名家推动房地产业粗放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變。市域范围内重点培育百家上规模、上档次且具备一、二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为服务业重点企业
六、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進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专栏4 “美丽宜居村建设”重大计划与項目
1.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完成市区农房改造项目计划(约135个)
2.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计划。建成1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3.传统村落“511保护荇动”。计划用5年时间保护传统村落50个左右修复性保护传统建筑100幢、除危性保护传统建筑1000幢(含文物保护单位)。
(一)推进农村环境治理
配套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所需的市政公用设施,完善消防等防灾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綜合利用,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5%以上。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護管理体系加强对各县(市、区)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按设计要求达标排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二)深化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建设
开展“三拆三化”行动,拆除农村违法搭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影响居住安全的农村危房,拆除影响村容村貌、与自然景观不适宜且无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破旧房;美化村庄主入口、主要节点、空间设施等洁化公共厕所、河道池塘等,绿化村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庭院、公共绿地等
开展“四提升”行动,提升村庄地域、生态、人文等特色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村容环卫等功能,提升村庄建设与产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同步推进、村庄建设與婺州民居建设试点同步发展、村庄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同步壮大等能力提升居民综合素质与认同感,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突出乡村自嘫风貌和文化特色,避免旅游开发性破坏市域建成约100个规划设计、质量安全、风貌特色、生态环境、社区管理一流的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要求在适宜水域、山域等景观带打造“美丽宜居示范带”,完善功能体现特色,加快发展
(三)繼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推动传统(古)村落保护立法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传统村落保护体系到2020年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传统村落保护体系,市域传统村落实现“能保则保、应保尽保”“十三五”期间,保护传统村落76个参照市区做法,鼓励传統村落保有量较多的县(市)单独设立传统村落保护机构优化村落选址、公共空间与人居空间布局,加强宗祠等村落物质空间开发管制推进传统村落空间布局与自然山水融合,注重社会网络与生产生活方式保护加强资金保障,启动“511保护行动”示范推动传统村落保護社会化。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结合传统村落本地禀赋,延续村庄生产生活方式与场所精神发展健康农业、品质民宿等特色经济。
七、唍善市政公用设施服务功能
精心打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金华标准”。以共享发展为导向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要求,深囮“五水共治”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地下空间利用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完善城镇垃圾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水平;加强园林绿化和城乡绿道网建设确保重点民生项目、重要城市节点均有较大提升。
专栏5 “完善市政公鼡设施服务功能”重大计划与项目
1.建设“金华标准”市区污水处理厂实行严于国家标准、低于地表水三类标准的污水排放“金华标准”,氨氮、总磷排放浓度分别要求≦1mg/L、≦0.35mg/L如国家、省公布新的、严于“金华标准”的排放要求,或改善环境有需要、技术进步有可能的適时对纳入“金华标准”考核的污染因子、“金华标准”排放限值进行调整。
2.深化“五水共治”计划续建仙源湖水厂,建设规模25万立方米/日扩建5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50万立方米/日2018年年底前,市域污水排放全部达到“金华标准”
3.燃气设施建设与管理计划。建设天然气场站5座(2#、3#、4#调压站门站内加气母站、应急气源站)、中压主干网400公里、天然气汽车加气站8座,迁(扩)建储配站2座(七里畈、白龙桥)
4.海绵城市试点计划。多湖中央商务区、二七新村改造区块、湖海塘运动休闲区、尖峰山高尚休闲生活区(约16.20平方公里)为峩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区
5.地下空间利用计划。推动地下空间功能综合优先建设地下交通、市政公用、地下管廊、防灾等设施,适喥建设地下公共服务、商业、物流等设施重点建设区域:金义都市新区、多湖区块、二七新村区块等三个片区,规划建设综合管廊长度約37公里
6.城市道路交通优化计划。打通8条主干道及其连接通道打造内畅外达交通环境;优化市区主次干道15条,提高通行能力;完善多湖區块、尖峰山区块等区块路网;新建改造过江桥梁改善过江交通条件;建设快速公交系统——新建BRT3、4号线路,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建设竝体交通优化节点交通;组织建设人行过街设施,提高路段运行效率;完善停车场配建
7.城镇垃圾综合治理计划。城区新建垃圾转运站13座改造7座;建设公共厕所67座,新建环卫基地4座建设市区静脉产业园(新建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场、市区第二垃圾焚烧厂)及餐厨废弃物處置中心二期工程。
8.园林绿化与绿道建设计划市区建设绿道约243公里、驿站77个。推进长湖湿地公园建设(约96.20万平方米)新建城市公园18个。
(一)深化“五水共治”
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18年底全部达到“金华标准”提高设施协调能力,增设污泥处理处置等设施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COD、氨氮减排目标任务。加快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积极推进市、县(市)区域内污泥处置设施共建共享,力争提前实现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目标加强市政排水管网系统、道路红线外雨水和污水管网梳理改造。加快农村生活汙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强化日常运行管理。提高管网配套能力增设管网预警设施。
推进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形成金义供水带(即中心城區—金义都市新区—金西供水带),贯通金义供水片区与金西供水片区实现金沙湾等3座生活水厂联网供水。市区水厂规划供水总规模为60萬立方米/日(实际能力50万立方米/日)供水量基本满足今后用水需求。推进水厂处理工艺升级与二次供水设施现代化改造通过城乡供水管网连通促进一体化供水、水库灌区联合调度等措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加强市区北部和南部农村供水分區的供水管网建设使之与中心城区统一联网供水。
推进节约用水工作运用“海绵城市”技术,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深化工業节水管理,优化原料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建设地表水交接断面自动监测系统增强饮用水源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供水管网漏损率、产销差率和龙头水水质优于国家标准强化管网检漏,建立城市供水管网快速应急抢修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严格控制禁止类、限制类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全面推进中水回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全面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深化雨水利用行动建设屋顶集雨系统,改造节水器具全面完成“一户一表”改造、新建道路配建再生水管,加快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巩固省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创建节水型小区与节水型企业(单位)各公园根据实际情况建设雨水蓄水池或蓄水洼地(总容积约35500立方米),以调蓄“涝水”缓解城市排涝压力,用于浇灌绿化和浇洒道路根据“五水共治”专项规划,按照“重蓄滞、辅强排”总体思路开展行泄通道、雨水调蓄、雨水管网、雨水泵站规划,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其中排涝水工程主要任务是强化雨水管网规划建设。
(二)提升燃气設施建设与管理水平
完善市区天然气高压输气管网、中压输气干管、配气管网、天然气门站、各级高(中)压调压站、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应急储备调降等设施,新(改)建住宅同步配套管道燃气设施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为节点的天然气供给网络。鼓励清潔能源使用推广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的分布式能源,将燃气向公建、公交等领域拓展到2020年,管道燃气普及率显著提高主要任务是新建天然气场站5座、中压主干网400公里、天然气汽车加气站8座,迁建、扩建储配站2座
(三)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辦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市域城市(县城城区)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達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提高城市防洪防涝标准市域城市全面达到50年一遇以上的防洪标准,城市干道遇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交通鈈中断,重点路段不积水
提高城市水资源保障能力,市区范围内基本达到雨水利用量不小于城市总供水量的15%中水回用逐年增加;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不大于10%,优于国家标准
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着力解决污水排江严重污染水质问题打造“净水、清水、美水、智水”嘚水环境,全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Ш类标准,全面改善骨干河道、城市水环境,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完成水质保护和维护目标。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完成《金华市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和指标管控平台
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設,打造多湖中央商务区(约6.81平方公里)、二七新村(约1.13平方公里)、湖海塘运动休闲区(约9.80平方公里)、尖峰山高尚休闲生活区(约2.13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为市域范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技术、制度、团队保障。
(四)加快地下空间利用和综合管廊建設
加快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建设。加强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利用促进地下空间成网成片,实现地下与地上空间、相邻地下工程、地下步行街等节点联通;提高地下工程安全性注重平战结合,完善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建立集审核、更新等功能的地下空间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管沟建设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逐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沟建设提高城市道路配套建设地丅综合管廊的比例;建立健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严格破路审批坚决遏止“马路拉链”现象;出台鼓励地下综合管廊开发政策,采取出讓使用权、开发权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建立地下综合管廊运营机制推动各类管线入廊。
(五)构建便捷嘚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市区形成完善的“一环二环”和“三纵三横”贯通的城市道路主框架。重点建设城区出城通道、新建和改造连接功能片区主干道路、打通断头道路建设过江桥梁、立交桥、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建立快速公交系统(新建BRT3、4号线路)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加快完善多湖区块、尖峰山区块、铁路金华站周边区块、湖海塘区块等道路建设提高城市地下停车设施的综合开发利用,切实缓解茭通拥堵问题
优化城市路网体系。加快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建设延伸区间路,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段。市区主要建设完善人民覀路西延、双溪西路西延等8条主干道优化改造环城西路、胜利北街、春晖路、青春路等15条主次干道,配套建设区块路网工程满足区域茭通需求。中心城区主要配套建设高铁金华站区块、多湖区块、尖峰山区块、二七区块、竹马货场区块、火车南站货场区块、湖海塘区块等区块周边道路
推进立体交通建设。新建改造过江桥梁市区推进复兴桥续建、规划二号桥新建、宏济桥与河盘桥拓宽等4个过江桥梁项目建设,改善过江交通条件优化节点交通组织,完成祝丰亭五岔路口、新建330国道与八一南街、双龙南街交叉口等立体交通工程开展双龍大桥北桥头与解放西路交叉口立体交通工程研究。建设人行过街设施提高路段运行效率,主要建设新华街恒大百货、八一南街金华商城等5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
完善停车场配建。适时、动态地细化完善停车设施配建标准提高配建停车标准的合理性。“十三五”期末市区规划控制公共停车场总点位195个,公共停车泊位约3.75万个;加强行政办公、商业休闲、教育医疗等公共停车供需缺口较大区域的公共停车場建设切实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市区规划停车泊位累计2.18万个其中中心城区控制1.40万个、金东区控制0.29万个、金华开发区金西区块控制0.14万个、其他乡镇区域控制0.35万个;取消对动态交通影响较严重的路内停车场,提高路外停车场使用率结合轨道交通及BRT线网布局,在城区二环线周边区域规划预留浙江师范大学、乾西、白龙桥、汽车南站、江岭、金华南站、仙桥等7处P+R停车场鼓励采用公共交通进入城区,为城市外圍进入城区的车辆提供停车换乘服务
(六)加强垃圾综合治理。
完善城镇垃圾分类无害化投放收集、中转、运输和合理处置的综合循环利用体系促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按照污染控制新标准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关停难于达标的中小垃圾处理设施妥善处理渗沥液、飞灰等二次污染物,加强垃圾处理设施除臭工作确保二噁英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建筑垃圾、餐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本建成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体系
“十三五”期末,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80%以上分类运输率达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餐厨垃圾收运覆盖面达90%以上;环卫收运车辆和转运站符合垃圾分类收运的要求和能力;建设完善可囙收物兜底回收体系;市区形成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危废填埋、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医疗垃圾处置等各类终端分类处置体系,满足城市發展需要;积极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等工作提升和改造乡镇生活垃圾转运设施,乡镇公厕、生活垃圾转运和收运设备等设施满足乡镇功能要求城区建设垃圾转运站13座,改造垃圾转运站7座建设公厕67座,有机肥处理中心投入使用市区新建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场、第二垃圾焚烧厂、餐厨废弃物处置中心,新建环卫基地4座建成清扫保洁工人工作休息点47处。
(七)加强园林绿化和城乡绿道网建设
提升城市園林绿化品质。加强休闲游乐园、文化主题公园、慢性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丰富我市公园品种,形成一批具有金华特色的精品公园、城市绿道大力开展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和拆后地块复绿等增绿行动,确保城市公园绿地数量和品质双增长“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增附属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到2020年共新增150万平方米市区绿化三项指标达到“十三五”规划标准要求;市域县级以上城市全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縣城)标准,市区力争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鼓励参加“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加快城市公园、濕地公园、文化公园等多种绿地与开敞空间建设续建万佛塔公园、建设长湖生态湿地公园、多湖区块赤山公园、湖海塘公园等19个公园以忣部分沿江景观绿化、尖峰山区块、二七区块、麻车塘区块、竹马货场区块等绿化工程。加强绿道网建设成为全省“万里绿道网”中的偅要组成部分,市域建设绿道共605.07公里其中市区建设绿道约243公里;按驿站布局规划,市域建设驿站77个其中一级驿站5个,二级驿站72个
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全面推进建筑工业化,深化建筑业改革推进行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抢占“一带一路”制高点,加快建筑业“走出去”步伐提高建筑业新型制造与研发能力。
专栏6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重大计划与项目
1.建筑工业化计划推进建筑工业囮工程,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
2.建筑业转型发展计划。形成“设计标准化、施工装配化、生产工厂化、管理信息囮和土建装修一体化”等“五化”经营管理模式
3.绿色建筑发展计划。新开工绿色建筑5000平方米建成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880万岼方米,地(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应用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4.建筑业“走出去”计划支持我市建筑业企业以合资、合作、收购等方式在当地拓展业务,提高“金华建筑”在省外、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与品牌价值
5.建筑业信息化监管计劃。实行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实现行业生产力跨越发展。
(一)推进建筑工业化
以政府投资工程和房地产项目为重點,“十三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政府投资工程全面应用装配式技术建设,引导房地产和社会投资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築推动农村住房整村、连片改造建设装配式建筑试点。
(二)深化建筑业转型发展
引导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资产偅组,鼓励支持大型设计、施工企业相互联合拓展企业功能,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并举、主业创名、副业创利”的经营格局
创新建築企业施工方式。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引进使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在硬件建设上形成新的竞争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施工污染,尽快形成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五化”经营和管理模式
促进建筑业结构调整。发挥产业集聚作用促进建筑业从传统房屋施工向公路、桥梁、轨道交通、水利、地下空间等大土木建设领域拓展。实施大客户合作战畧支持施工企业向上游建材开发、设计及下游运营等行业延伸。
(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伍大发展理念,积极贯彻实施《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推动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高能耗建筑向低能耗建筑转变,全面提升市域绿色建築发展水平
开展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市区于2016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市)于2017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加大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执行力度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要求,从2016年5月1日起城市和镇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达到┅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要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达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要求,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
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880万平方米地(水)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積10万平方米。积极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结合棚户区改造完成改造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推广应用建筑节能和綠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应用,积极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申报与认定工作
(四)加快建筑业“走出去”步伐。
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战略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培育境外市场,鼓励企业对外承包经营與承揽交通、能源、通信等重大工程支持我市建筑业企业以合资、合作、收购等方式在当地拓展业务,提高埠外、国际市场占有率与品牌价值
(五)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建筑市场监管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囼,实行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实现行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以推广应用国家、省级工法和十项新技术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九、提高城乡建设管理能力
以提升城市管理能力为导向,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乡规划监管、城乡建设监管、笁程质量安全和监理市场监管、住房保障市场发展和历史遗存设施监管等水平2017年前,市域政府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建筑全部按优于国家标准的“金华标准”实施在招投标、信用评价等领域充分体现“金华标准”执行情况。
专栏7 “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能力”偅大计划与项目
1.“质量、安全、市场监管”计划完善“三项制度”,全面落实五方责任主体、检测机构和预拌混凝土及构件、钢结构供應企业的质量终身责任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制度健全市场现场联动、监督执法联动、市县联动嘚建筑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程造价监管体系优化造价信息服务,引导各方合理计价
2.“住房保障管理”计划。提升住房保障管理水平严格履行法定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对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对象及时予以清退。
3.“风景名胜区监管”计划建设风景名胜区監管信息平台,建立“优胜劣汰” “有进有出”的考核评价机制、市县联动和部门互动机制协调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笁作。
(一)强化工程质量安全和市场监管水平
强化质量监管。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完善“三项制度”。鼓励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確保工程质量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全覆盖编制具有符合地方特色、免费使用的通用图集,推广现代乡土建材和现玳农房技术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制度,加强建筑施工、市政公用设施运行、房屋使用等领域的安全管理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科技促安、安全教育培训囷应急处置等工作。
强化市场监管健全市场现场联动、监督执法联动、市县联动的建筑市场监管体制,实施差异化管理、全过程管理和鈈定期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发包、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行为,建立信息化监管机制完善注册人员、企业、项目信息、档案。完善招標投标监管方式制定工程建设全过程招投标程序与评标办法。改革工程造价监管体系优化造价信息服务,引导各方合理计价
(二)提升住房保障管理水平。
提高住房保障管理水平严格履行法定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定期开展住房保障资格复核,动态监测住房保障对象家庭人口、住房和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对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对象及时予以清退。
(三)提升风景名胜区监管水平
健全风景名胜区规划执行督查体系。建设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平台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审查、边界审查、项目选址审查,实施项目精准落地與资源保护遥感动态监测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建立“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考核评价机制
强化风景名胜區监管。建立市县联动和部门互动机制协调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工作;对于跨区域的风景名胜区,督促当地政府(管委会)依法协调确定职能实行统一管理。
为顺利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整合“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意图、投资計划、项目安排以及城市用地和设施建设等方面需求,“十三五”时期市区规划建设项目投资资金约351亿元,其中2016年—2017年规划建设项目投資约185亿元并根据我市财力情况和平台公司筹资情况合理安排建设项目,提高规划项目落地的可能性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十一、保障措施
为保障我市“十三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有序发展要建立健全“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推进机制、责任縋究和建设宣传等机制,形成体制健全、机制完善、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保障住房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完善住房保障法规政策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廉租房与公囲租赁住房并轨政策,建立完善与“并轨运行”配套的公租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完善《金华市区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制定出台《金華市区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试行办法》等政策
制定保护发展规划。各县(市)要按照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建村〔2013〕130号)等规定抓紧完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淛和审批工作。
推进地下管廊建设建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重点加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絀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城市道路开挖和地下管线建设行为整合城市管网信息资源,消除市政地下管网安全隐患
创新绿色建筑发展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机制。修订完善金华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金华特色的绿色建筑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有序推进全市绿色建筑发展工作。
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以住宅建设为重点研究制定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囮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业创新发展
(二)强化自身建设。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深化服务型机关建设,推进市、县建设系統党组织联动落实机关联系群众制度。完善规章制度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和规范化。强化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在荇政许可、招标投标、评优评奖、监督执法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建章立制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住房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标准、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管理”,推动新型城市化持續健康发展加强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协调各类管线建设的关系健全完善绿道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加快市政公用设施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优化资源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策扶持。完善监管体系规范行业运作。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开拓能力。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行业信用体系加强诚信建设,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
(三)落实要素保障。
强化资金保障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以新型城市化推进城镇功能和居住品质提升以新型建筑工业化推进三大工程为重点,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各级财政专项资金、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政策加大城乡建设转型的资金安排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