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欠债翻身案例百万怎么办

标签: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先洎我介绍下深圳土生土长,深户非土著,男85年,本科文科生(老婆跟自己情况一样)。毕业8年换了四五家公司,现在月入任然停留在5/6k老婆月入7/8k(两人工资不高,钱途渺茫)12年结婚,13年在老爸老婆共同出资下(自己没有存款)在关外买了套80平的老旧楼梯小三房贷款100万,月供5k+有一个小男孩,上幼儿园丈母娘帮忙接送(住的近)。

自购房后每月月光没存款。今年年初由于工作调动不愿服從安排,辞工开始想自己创业,两三个月无收入靠老婆和信用卡支撑。到四月借了些钱开了家小店经营到今年九月,以失败告终期间老婆也辞职。亏损欠债翻身案例几万现两人又重回朝九晚六的工作。房贷靠信用卡还物业管理费欠几个月没给,社保也拖欠几个朤没钱交生活质量低。

在这样捉襟见肘的生活条件下老婆想卖了深圳唯一住房移居去惠州生活,感觉会轻松压力小点之所以选择惠州,一房子便宜;二全国宜居城市前几名以前也去惠州看过房子,惠城惠阳,大亚湾都去过觉得惠城江北那边还不错。

卖了深圳的房子大概有200w在手,打算拿100w付首付在深圳买套小两房(应该只够买公寓)出租(也作退路)50w首付在惠州买套三房自住,30w做点小投资(开店什么的老婆不喜欢上班),10w买辆车10w月供。自己重新在惠州找工作

求教各位大神,这样可行吗


本文经授权转自AI财经社(ID:aicjnews)

作鍺:孙静编辑:赵艳秋

外企的凛冬将至?这是最近甲骨文裁员后人们心中暗自的揣测。

实际上从三四年前开始,外企已经出现一波離职潮而当这次甲骨文规模裁员时,有人说这只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外企未来的走势是好是坏,人到中年的我们选择留守还是离开戓许没有人比曾经身在其中的人们更有发言权了。AI财经社采访了3名不同时期离开外企的中年员工看他们如何看待外企,又如何在人到中姩在环境和技术的极速变化下,思考并做出个人选择

离开甲骨文,我的求职第一意向还是外企 

从2013年进公司,我在甲骨文待了6年其實在公司公布裁员消息前,我已经有心理准备还同女朋友聊起过这件事。但说实话当时仍存有侥幸心理,觉得再怎么裁员也不会裁箌“优秀员工”的头上。没想到我们整个部门被一锅端,包括我的顶头上司也失业了

你看,这个时代对优秀的定义已经变了优秀不洅是你在一家公司干得优秀、被上下认可,因为公司随时会被淘汰届时你所有的成就都会被清零。得知裁员当天很多同事是表面平静,内心慌张中年失业,多少会有些无所适从

这几天,很多企业前来摆摊招聘但那些写在牌子上或藏于二维码之后的岗位要求,看起來有点刺眼:32岁或35岁以下外企就不会有类似的年龄歧视或者性别歧视。我一个同事前脚抱怨完不想两个下属都招女性,立即就被他的領导当面批评

但35岁以上的程序员却很难进互联网公司。为此有同事专门建了一个离职群,里面都是35岁以上的同事目前这个群里有226人,绝大部分人的下一份工作还没有落定猎头和HR可以将没有年龄限制的岗位发到群里,但是真正匹配的极少很多信息并不靠谱,你说美團会招一个35岁以上的工程师吗完全没可能。

其实接到裁员消息至今很多同事都经历了从惶恐到信心严重受挫的阶段。他们年轻时都是洺校学霸、尖子生人到中年突然失业,而且发现很难找工作说实话挫败感更严重。但没办法只能坦然接受,因为时代变化就是这么赽

我一个同事面试华为。对方竟然选择吃饭时间在食堂进行面试。这让他感到不适应另一名同事面试互联网公司,被安排在晚上十點半面试这说明对方可能刚下班。

外界说甲骨文是“中关村疗养院”高薪、活少,其实不然赶项目时,我们也会加班到凌晨十二点一个从滴滴过来的年轻女同事说过,没想到甲骨文比滴滴还累

至于待遇,外界有帖子说我们平均收入4.5万元但实际我知道有工作十多姩的员工,他的收入还不到3倍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是月薪低于2.5万元。

不过外企假期福利的确很好:新员工就有15天年假往后逐年递增。每姩还有24天带薪病假

其实很多留在外企的人,更多是享受内部的文化氛围比如同事关系相对扁平化,讲究团队合作公司对员工充分信任,支持大家远程办公员工忙完核定工作,可以利用剩余时间学习公司内部的产品技术或者帮助其他同事。

国内企业则不同 进入甲骨文以前,我有七年时间在民营企业做开发民企的领导对下属是不信任的,所以员工不能远程办公领导也不希望看到员工有空闲,会認为是工作量不饱和

但是每个人的能力和工作习惯不同。比如有的人可能早上七点赶到公司,坐到那儿就开始忙到下午3点就干完了;但有的人,上午到岗后摸鱼晚上干到十二点,也完成相同的工作量但在老板眼中,肯定是后者更为努力这就是为什么国内互联网企业会高喊996?

在甲骨文前4年我并没有想到要出去。甲骨文技术架构整体不断演变你如果想要比普通员工表现得更为卓越,首先就要对內部产品和技术更为熟悉就要不停地去学习。这会占用很大一块时间

大概两年前,我开始有了困惑我发现公司技术虽然持续演进,泹方向没有跟上大的潮流比如现在流行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互联网公司更多强调微服务、产品轻型化但我们公司还是特定的企业客戶场景,仍沿用传统技术进行迭代这意味着我们在技术选型上就和互联网公司发生了偏差。像大规模分布式集群部署如果没有具体的應用场景,是很难自学的

当时我尝试去看互联网公司的机会,面试了一次感觉压力很大因为你会通过对外界产品的了解,发现我们自巳的产品非常low 我会抱怨,为什么这个产品没有做得更好但只能抱怨,因为甲骨文的核心开发都放到国外比如美国、印度、加拿大,留给中国的都是些相对边缘的业务比如功能测试、集成测试这种以及辅助工具的开发。 

但互联网公司需要的是具有丰富经验、进去就能解决问题或者在开发过程中能够给其他人员有方向性指导的角色。而我们此前的技术经验缺乏具体场景的落地这种割裂导致我们在应聘时,会面临一些困难 

可以说,前几年我太沉醉于甲骨文的内部产品所以脱离了时代的技术变革。我那阵子也挺焦虑的不停地在网站上学习,研究最新的技术潮流和案例 但没有实践案例,面试时很难通过

我一个同事在裁员后发文反思,要随时保持危机感我也在反思,找工作时的困惑也有自身的问题比如对方问一些特定技术问题该用什么解决方案?其实事先应该更多了解对方已经发布的技术和產品对原理有所了解后,可以自己尝试着去做一些方案这样即使你没遇到过类似问题,但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处理也能通过面试。 

可能做技术的每隔三到五年都会遇到技术迭代的问题。未来如果找工作不顺利我可能考虑到菲律宾投资房产。2015年我在回龙观买了一套房,总价400万元贷款100多万元。如果失业后实在还不上房贷这套房子还可以卖掉。

我的女朋友是软件工程师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每天都加班到很晚职场压力也很大。我们两个人都喜欢潜水现在开始讨论去东南亚生活的可能性,应该也不错

如果可以回到5年前,我应该會重新来过一是时刻跟踪最新技术,同时学会自我包装多参加外面的行业会议,多去论坛、贴吧写文章作为一名技术者,你需要努仂得到所在领域的认可二是增加被动赚钱的能力,未来即使不工作也可以有收入来源,比如说投资、开店

刘皓 前IBM云架构师 40岁 离开原洇:创业

2016年创业前,我在IBM工作了整10年加入外企前,我在华为干了两年在IBM我从研发经理做起,而后做云架构师再走向现在的管理岗。

說实话在IBM的日子处于舒适区。我往往都是前几名到公司的上午先看邮件、开会、有时候有面试,下午与同事单独沟通和前端团队讨論客户案例,做产品PDR(初步设计评审)晚上5点开始做技术事务,比如看技术文章、写作、开***会议

但我还是在2016年决定离开。主要有幾个原因:一是业务因素根据相关法规,外企不能独立在华开展云计算业务必须跟国内公司共同运营。二是从大环境来看外企在国內的趋势是往下走的。此外还有政治影响IBM在华岗位会收缩,而与此同时国内BAT等民营企业发展趋势非常好,一片朝气蓬勃

从个人角度,外企的技术重心在本国中国区的技术人员则有天花板。当然如果只强调客观因素太沉重,工程师多少都有点理想主义我们总要去沖一把,到市场大环境下检测自己的能力如何能否独当一面,继而把过去十年的经验、教训和人脉变现

在上述考虑下,2016年我接受一家創业公司的邀请去做了CTO。 当时创业公司总部在北京而我住上海,可以说是离家创业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没出去创业时听说创业鍺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工作。进去一看果不其然要没日没夜地干活。但确实也把我的潜能唤醒了

外企与国内企业的差别不是一点点。比洳外企讲究专业性和系统性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里面的每个人说是螺丝钉可能太残酷了,每个人更像一个模块你进去的时候,外企会帮你安排得非常好你自己最多突破一下,摇摇身子、晃一下去到创业公司则不同,你去当CTO 变成机构核心和支柱,这时别人围绕著你压力也要你来承担。

外企工作聚焦创业公司则非常不聚焦,技术研发、团队招聘、公司战略甚至接受采访、与投资人交流都要伱亲力亲为。 而且创业公司体系不健全产品规划、选型都从新起步,干得是平地起高楼的差事外企则已经是高楼,你只需要进到某一個房间做件事情就好了,就像鸟儿筑巢

在外企时,工作再忙也有节制大家信奉工作生活的平衡。在创业公司除了睡觉就是工作,初期肯定会有落差

说实话,去创业公司前我把有些地方想象得比较悲观:外企工程师基本都是名校硕士毕业,有光鲜的学历背景创業公司能找到正规大学本科生可能就不错了。但进去发现团队素质实际很不错,特别是工作干劲很强创业公司就像弹簧,把人的激情噭发出来员工就像浸水的黄豆,一点点膨胀、长大而外企则像一个金属盒子,一成不变

在甲骨文宣布裁员后,80余家公司为甲骨文员笁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招聘会 图/牛耕

据我观察六七年前,外企还是非常有活力的地方是优秀毕业生求职的第一选择,有大量优秀人才涌叺但现在外企更新速率降低、流动性不足。随着业务平稳、增长放缓招聘速度也慢了下来,甚至很多团队出现只出不进的状态

与此哃时,主动离开外企、去活跃的互联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剩下的多时年龄偏大、工作时间长的员工,外企氛围有点趋向于老气

其实从2016姩开始,就有一波外企离职潮当时传统IT的中年工程师们看到,再不出去危机感会越来越重。IT行业的技术更新可能是所有行业中变化最赽的了 

像我们的创业团队,30岁以下员工是主体还有人毕业两三年就在创业公司成为技术主管。据我观察创业公司的年龄线和外企的姩龄线至少差5岁左右。

最近几年很多青年工程师、中年工程师同我咨询职业规划的问题。其实一旦发现所在领域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路樾走越窄,这时候就要坚定地走出去不能做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创业晚动不如早动,还要注意攒人脉开会、演讲、出书、写博客、技术群、吃饭和咖啡厅,都是非常好的攒人脉的地方

我在IBM前几年做的研发,偏传统IT后来又做到管理岗。但我当时发现一个趋势传統IT正在被云计算所取代,所以我先在内部寻求转型去做云架构。

变化不可怕危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储备没法走出危机。前陣子大家讨论互联网公司的996其实在IT行业,我很少看到坚持965还能做得比较出色的同行在我们这一行业,必须有超越965的时间积累才能取嘚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但是这个时间并不局限于在公司加班在家工作和自我学习也是一样的。像我即使公司965有时回家也会自觉变成996。

囚不能随着一个行业下沉你要未雨绸缪,要有职业规划不管未来做什么,一定不能只埋头在家里做规划要看到外面的世界,根据自身情况做相应的规划。 

陈皓 亚马逊前员工 36岁离职 

2000年当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我还是国有银行系统的一名工程师单位分了的新房刚装修完3个月,我还是辞了职带着2000元去到上海。为此父亲曾威胁我要断绝父子关系

当时传统IT企业正火,我的职业理想是進入微软我是足球迷,当年有个日本球星叫中田英寿他是全亚洲最好的中后卫,但是去意大利踢球后只有坐冷板凳的份。我记得有┅次中国记者采访他就问,你在全亚洲最好的球队是绝对的主力而且年薪也不低,为什么到意大利做替补我记得中田英寿的原话是這样的:我可以不上场,但是我要做最好的球员后来,坐冷板凳的他的一次进球让罗马队提前几轮夺冠。

2010年我进入亚马逊,面试时級别被调高了一级拿到技术六级待遇。这一岗位在中国区当时只有两个人

说实话,亚马逊的HR来找我时我是有点抗拒的。我一个做技術的才不要去卖书。当时内心觉得这也太low了但上网看了一下,发现这家“卖书”的公司居然做出世界上第一个推荐算法和世界上第┅个云计算平台AWS。 这本应该是谷歌这种技术公司做的事于是这引起了我巨大的好奇。

虽然有降职降薪但难以抵挡心中的好奇,咬咬牙我还是去了。进去以后才发现这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选择。亚马逊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我影响很大 小团队、自动化、平台化、运维优先。开发人员做所有的事坚持高标准,招最好的人想好了再做……这是一家“慢得不能再慢”的公司,然而却做成了世界上苐一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

再比如,我在亚马逊的时候我和公司讲,我想在我的博客上写几篇关于亚马逊的文章介绍亚马遜的技术和一些做事的方法,也算是个宣传让我的团队也好招人。但是我当时的老板和我说,你的博客之所以有影响力是因为你的独竝性不要写亚马逊的,这样会把你自己卖了千万别这么做。

外企价值观里都比较尊重个体价值并推崇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鼓励加癍你看现在的国内公司,更多的是强调团结奋斗和敬业激情很多国内企业拼命给员工打鸡血的场面,和传销场景也很类似

但是外企吔有自己的问题。我在亚马逊的时期接连有两个项目做成熟了,但很快就被美国总部拿过去然后我的团队就面临解散。我辛辛苦苦招來的人这时面临被其他团队瓜分的境地。这样的组织调整相信在外企业工作的中国经理们都不会陌生。当然外企还有更大的问题,茬业务上他们似乎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做事,而不关心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外行领导内行。

后来我整个团队全部调到美国而我毋亲当时心脏有问题,所以我就没去成一个人孤零零留在北京。没有团队带所以就去了一家国内互联网公司。

在这家公司里我看到叻所有的员工真地很拼,太有热情了我在外企里只看到了那种职业化冷冰冰的气氛,而在这里则非常不一样这里的员工,从基层到高層全是激情满满

这里的加班也非常非常多,经常性加班到凌晨双休日也得上班。我一开始只觉得很厉害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然而時间一长,发现这种搞法问题也很多。比如故障就很多。最主要的是经常性快速上线后,未来要花很多时间返工和调整非常没有效率。

而且变化太大我经历过的一件事,高层定下要做的事两个月后就说不做了,然后再过3个月后又说为什么不做

然后,我的老板偠求我用我的博客和微博帮公司做营销我委婉地拒绝了,结果团队合作的价值观不达标。

其间发生很多事我无法适应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加上父亲当时病重所以工作三年后,我就离开了

但是作为一名职场中年人,我一点不担心未来什么叫稳定?稳定就是无论這个世界怎么变我都能找到工作,而不是我在一个地方一辈子

这是我在父亲那代人身上看懂的道理。我父亲不就是这样吗他们才是受时代负累的一代人。正是读书的年纪赶上上山下乡运动,四五十岁的时候又赶上国企破产成为下岗职工,然后就不知道干啥了说起找工作,他们那时候的焦虑比当下这代人更严重

我们的父辈没有办法,因为他们当时只有一种生活但如今这个世界有多种生活方式,如果不想加班你可以进外企,也可以出国据我所知,微软、亚马逊都不加班

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