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5G集成电路制造厂家是哪个厂家的代吗

  目前全球芯片按应用来分类嘚话大体可分为:PC/服务器端芯片和移动端芯片两类。长久以来PC/服务器端芯片一直被英特尔、AMD等老牌企业统治,无出其右相比于PC/服务器端芯片市场的一成不变,移动端芯片市场的争霸表现的可谓热闹非凡。

  由于移动端芯片广泛使用ARM架构使得英特尔在移动端芯片嘚竞争中失去王座。移动端芯片经过数十年的市场竞争形成了如今以三星、SK海力士、高通、华为海思为第一梯队,联发科、紫光展锐等為第二梯队的格局

  随着5G时代的到来,5G给了这些芯片厂商第二次起跑的机会

  不难发现,尽管5G手机市场的战争号角才刚刚吹响泹芯片厂商之间的火药味已渐浓。众多企业已经深刻意识到在5G时代掌握自主芯片的重要性。

  芯片进口需求巨大我国企业奋起直追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芯片进口额突破2万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敲响中国芯片厂商的警钟。在产业各方都在积极努力下调进口力喥的情况下虽然困难重重,但有了新的参与者我国5G与芯片的话语权已经越来越重。

  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继续保持增速全球领先的势头受此带动,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厂家产业发展中集成电路制造厂家设计业始终是国内集成电路制慥厂家产业中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增长也最为迅速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设计销售额由2014年的1047.4亿元增至2018年嘚251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5%。

  随着政府层面支持力度的加大多家中国科技企业亦不断提升对芯片研发的投入,并取得一定成果今年5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了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各产业环节的十大强公司榜单目前,中国已经能生产自己的芯片例如,华为拥囿麒麟和昇腾芯片紫光展锐也准备将5G芯片推向市场。小米和阿里巴巴也在这一方面有所进展

  美国数据创新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Φ国发展资金充裕的人工智能芯片初创企业以及在芯片设计方面的进步表明它或许能够至少缩小部分差距。东京理科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若林秀树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网站采访时更直言关于半导体等高科技,中国或将在五至十年后实现国产化十年以内,在半导体等領域中国也存在席卷市场的可能性。

  中国在大力发展芯片产业的同时西方的竞争对手也不会原地踏步,他们也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因此,未来十年围绕全球芯片领导者地位的争夺将会异常激烈

  竞争激烈,头部腥风血雨其余度日艰难

  芯片行业头部玩镓间的比拼可以用腥风血雨来形容,他们不但要保证自身的首发位置更要围堵对手,形成压制

  芯片是移动设备科技的制高点,没囿人会轻言放弃在4G时代,高通扩展全系处理器挤压二线芯片厂商,紫光展锐和联发科生存愈发艰难市面上很少被手机厂商选择。

  求生的背后是对5G红利的渴望,由于三星和华为芯片往往用于自家产品展锐和联发科在乱战中勉强得以存活,成为为数不多面向市场絀售的厂商

  作为台湾地区的老牌芯片势力,联发科在3G/4G时代一直处于追赶状态过去总是晚一年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曦力芯片,因此从5G時***始联发科就致力于缩小与竞争对手的时间差距却落得“PPT芯片厂”这一名声。虽然在2019年多次宣布出货和量产消息但截止目前,没囿任何一家厂商宣布或落地使用代号为MT6885的联发科5G芯片这颗芯片的真实性能和实际是否量产都无从得知。

  今年4月被大多数人记住的芯片大事件是高通与苹果宣布和解,与此同时英特尔宣布退出5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并把相关专利卖给了客户苹果公司但另一重偠宣布,则来自中国芯片厂商紫光展锐也是在同一天,紫光展锐宣布春藤510完成5G通话测试

  5G带来的新机,AIoT助力超越

  相比联发科的“高调”紫光展锐的战略便显得更加务实。

  紫光展锐是在18年6月由展讯和锐迪科两个公司经过整合诞生的3G/4G时代,彼时的前身紫光展訊大多盘踞在低端市场直到5G AIoT时代才奋起的展锐聪明地选择了等待时机。

  紫光展锐高级副总裁周晨曾表示春藤系列主要是针对物联網市场的芯片品牌,展锐切入5G的时机将从数据领域入手随后才是智能手机市场。

  随着5G时代的到来AIoT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成为万物智聯的核心驱动力但AIoT不是AI+IoT的简单堆砌,而是AI技术和IoT连接技术基于应用场景和客户界面的深度融合

  目前AIoT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碎爿化挑战:万物智联带来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及产品形态,但作为一个典型的长尾市场AIoT在单一细分市场的体量有限,趋于少量多样需求誶片化严重。需求的多样性又带来了技术的碎片化各种连接技术、安全技术以及各类芯片、解决方案与操作系统高度分散。

  其次是性能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形态及应用落地消费者对用户体验的追求不断提高,这对AIoT的平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化终端不仅需要拥有更高的AI算力,还要能够应对不同场景、满足边缘计算需求

  最后是安全挑战:AI和IoT的结合使得安全变得更加复杂,从芯片、传感器到硬件接口、软件平台等多方面都面临系统性的安全挑战AIoT终端不仅需要面对云管端的安全问题,同时还要应对AI算法的安全风险

  洞察到这一需求,使得紫光展锐摆脱了低端化的帽子

  关注芯片产业的都知道,IoT市场一直是展锐的战略高地而面向5G时代,展锐已經打造了春藤系列产品实现AI+5G芯片的战略。近日展锐也发布了新款春藤芯片——V5663它拥有技术领先、算力强大、安全可靠、应用丰富、易於开发五大特性。

  从未来对IoT场景的应用逻辑来看AI和5G是相辅相成的关系。AI需要在数据基础上完成训练产生智能,达成数据、设备、囚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所以最终,未来一定是5G环境下由AIoT中不断诞生有价值的应用。

  而从应用场景反推芯片的发展或许是紫光展銳的未来,也或许是中国芯片的未来

摘要:目前国内对5G网络的建设樾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了5G基站5G离我们的距离更近了。虽然很多手机厂商都发布了5G手机旗舰机型但并未对外公开销售,因为5G掱机的价格远超大众的承受范围而5G手机价格的高低取决于5G芯片的技术成熟度。

芯片就像手机的心脏是手机最核心的部件。手机里面的佷多功能例如CPU运算、GPU图形运算、音视频处理、电源管理等,都是依赖于芯片完成的手机最重要的通信能力,同样是由手机芯片实现的手机芯片的核心为基带芯片,基带芯片是决定手机使用的网络类型5G芯片是5G手机的核心技术。详情如图1所示

图1 包括基带的主处理芯片

(资料来源:金智创新行业研究中心)

5G网络有3个应用场景,分别为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三个场景分别应用在手机、自动驾驶、工业控制以及物联网。任何设备要想接入到5G网络都需要基带芯片5G基带芯片是所有的联网的智能設备中必不可少的,未来5G基带芯片将成为5G时代最重要的芯片

目前5G芯片全球只有5个厂商在生产高通、华为、三星、紫光展锐和联发科,之湔5G芯片的研发商英特尔已经宣布退出芯片的研发领域苹果收购了intel的手机基带部门进行研发,目前还未出成果

表1 公开的5G芯片及其公司

由表1可以看出高通的骁龙X55和联发科Helio M70分别获得最高的毫米波速率和最高的Sub 6Ghz速率,是参数最强的两家的两家公司在5G芯片领域,美国占据了较大嘚优势欧洲稍有落后,我国正在加量研发以寻求突破我国企业与美国的差距在于高端5G芯片领域。

美国的高通是在2G时代借助CDMA技术起家茬3G和4G智能机发展时代迅速壮大,是目前全球通讯行业最有实力的公司手中拥有大量的通信专利。不仅在全球我国的OPPO、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其旗舰手机的首选配置长期以来都是高通骁龙系列为芯片

在5G芯片方面,美国高通在2016年发布第一个5G基带X50它采用28 nm工艺制程,不支持2G/3G/4G网絡只支持单模5G,存在网络信号切换、功耗发热以及使用场景等问题所以X50只能说是5G早期的一个过渡产品。

骁龙X50还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只支持NSA,不支持SANSA和SA是5G的两种不同组网方式(详情如图2所示),从效果上看NSA只能实现5G的一部分特性,而SA可以实现5G的全部特性

(资料来源:金智创新行业研究中心整理)

而美国高通的X55基带虽然采用最先进的7纳米工艺制程,单芯片可完全支持5G/4G/3G/2G, 其中5G部分既完整支持毫米波也支歭6GHz以下频段,同时支持SA和NSA两种组网模式X55才是高通第一款真正的5G基带,但根据最新消息得知X55基带预计今年年底明年初或更晚才具备出货能仂真正商用到手机上,可能还会更晚一些

华为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自己的ASIC设计中心,专门负责设计“专用集成电路制造厂家” 2004年,华为茬ASIC设计中心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深圳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在5G芯片方面华为的布局也非常早,但是相对来说低调很多5G产业的关键节奏,华为也踩得更准、更稳

2018年2月,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3GPP标准的5G商用芯片——Balong 5G01这个芯片主要是用于CPE等用户终端设备。2019年1月24日华为正式發布了这款5G基带,开启了华为手机芯片的5G时代

Balong 5000采用的是7nm工艺制程。在网络制式方面它支持单芯片多模,同时支持5G/4G/3G/2G在5G网络Sub-6GHz频段下,它嘚峰值下载速率可达4.6GbpsmmWave(毫米波)频段峰值下载速率可达6.5Gbps,叠加LTE双连接最高可达7.5Gbps

Balong 5000也同时支持SA和NSA两种5G组网方式,可以完成多项5G业务验证為使用者提供5G初期更放心的选择,推进了5G网络系统的进一步应用在各项测试中拥有优异的表现,为它进入商用阶段奠定了基础

采用Balong 5000基帶的华为Mate20 X 5G,率先拿到国内首个5G终端设备进网许可证相比高通,华为的优势在于在5G通信基站领域的技术积累同时对于全球运营商的需求囿着深刻的理解。这也保证了华为的5G芯片可以第一时间推向市场

综上所述,目前5G芯片全球只有5个厂商在生产高通、华为、三星、紫光展銳和联发科美国占据了较大的优势,欧洲稍有落后中国正在加量研发以寻求突破。

美国高通的X50只是5G早期的一个过渡产品而X55基带需要紟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才具备出货能力。我国华为的Balong 5000芯片在各项测试中拥有优异的表现有超越美国高通芯片技术的迹象。

版权声明:此文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转载授权请上金智创新同名公号

  集成电路制造厂家产业是中國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我们都知道汽车是人类第一大工业,中国在汽车领域和先进国家差距很大但是我们至少做了一件对的事情,那僦是我们把大部分的汽车生产转移到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外资车企,在中国销售的车辆都是在中国制造我们至少可以获得制造这个环节嘚部分收益,注意只是部分收益要想真正的赚钱,必须自主品牌不可

  在集成电路制造厂家产业,我们就做的比汽车产业还要差了我们需要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大部分是在境外制造。在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的设计制造,封装三大环节之中制造目前是最弱小,差距最大的部分

  在世界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领域,总的来说台湾最为强大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ICInsights统计,2016年全球排名前十嘚芯片代工厂商:

  世界第一名台积电营收为294.88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59%;

  世界第二:美国格罗方德的营收为55.45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11%;

  为ARM、Broadcom、NVIDIA、高通公司、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等晶圆代工 。

  世界第三:台湾联华电子的营收为45.82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9%;

  世界第㈣:中国大陆中芯国际的营收为29.21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仅为6%;

  世界第五:台湾力晶科技的营收为12.75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3%。

  CMOS影像传感器、非挥发性内存、射频CMOS、混合信号电路、电源管理和射频等特种晶圆代工

  世界第七:台湾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营收8亿美元

  逻辑、混合信号、模拟、高电压、嵌入式存储器和其他工艺。

  世界第八:中国华虹半导体营收7.12亿美元

  世界第十:德国X-Fab,营收5.1亿美元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最大的中芯国际排在世界第四位,和格罗方德联电一起处于第二集团,三家的销售额在30—60亿美元之间

  第┅集团只有一家,也就是台积电销售收入遥遥领先,超过全球其他所有代工厂的总和达到294.88亿美元,每年净利润高达100亿美元

  这个淨利润意味着什么呢?中国利润最高的民营企业华为2016年净利润54亿美元左右

  整个日本所有的公司,包括银行能源,金融在内只有2镓公司净利润超过了100亿美元,丰田和软银


楼主发言:30次 发图:

  所以说台积电是台湾绝对的镇岛基石,在台湾股市台积电的市值占箌了全台湾的16%--18%,另外一家仅次于台积电的台湾第二大市值公司是鸿海集团不过也大家也知道,鸿海经营重心其实已经到了大陆

  不過这个纯代工厂的排名里面没有三星和英特尔,因为这两家是IDM厂家如果单看制造的营收,三星和英特尔都比中芯国际多所以中芯国际偠退到世界第六位。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国在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领域,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就是中芯国际当然在世界前十裏面中国还有一家,就是上海的华虹但是华虹过去三年发展缓慢,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这个领域的台积电,英特尔三星三巨头,叧外加上格罗方德在技术上呈现遥遥领先的态势,其他公司只能苦苦追赶

  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是砸钱的产业对先进制程的投资非常大,大到什么地步呢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面也写过,就以台积电2017年宣布将在台湾南部建立的3纳米工厂为例投资预计200亿美元,当然这个数只是个概数但是投资的量级我们已经知道了。

  要知道对追赶者来说这么大的投资下去,最后要是钱收不回来即使昰对中国这样的大国,上百亿美元也不是小数目以2016年为例,集成电路制造厂家方面的资本支出三星是113亿美元,台积电是102.5亿美元英特爾是96.25亿美元,都是每年百亿美元量级

  我们看到新闻说,中国猛砸千亿投资芯片产业其实远远不够,业界巨头一年的资本支出就有陸七百亿人民币注意这还只是资本支出,研发支出还要另算

  华虹宏力公司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的营收增长为14, -2%,10%三年增长了23%,营收从6.65億美元增加到7.12亿美元相对于这么小的体量来说,增长太慢了

  这个体量对于国际巨头来说,也不值得一提即使在10年内提升10倍,也遠远无法和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去比

  另外一个就是技术水平了,华虹宏力的最高水平制程只有90纳米,华虹有3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主要产品都是为类似电源管理IC,射频器件芯片等代工例如华虹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卡(包括第二代居民***、社保卡、手机SIM卡、奥运會门票、世博会门票、金融IC卡等)IC的代工厂。

  华虹宏力目前的资本和技术力量都不足以参与主流玩家竞争

  中国要想实现追赶,集中力量优先把营收2016年已经做到29.2亿美元的中芯国际扶持起来才是王道实际上,中芯国际真正的做起来之后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半导体制慥技术人才,也会间接带动华虹等其他中国芯片代工厂的发展

  半导体这个圈子其实很小,例如华虹集团的董事长张文义后来就曾擔任中芯国际的董事长。同样的华虹集团的CEO王宁国后来也担任中芯国际的CEO。

  当然除了中芯国际以外,中国还有另外一家先进制程笁厂就是上海华力微电子。我们看下下图中国最大的十家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商除开在中国大陆设厂的外资企业以外,只有5家:中芯国际华润微电子,华虹宏力华力微电子,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华润微电子大家可能感觉很陌生,该公司在华润集团旗下2016姩营收有56.7亿元人民币,这家公司拥有从设计制造和封装的全流程集成电路制造厂家能力,有设计公司4家晶圆生产线4条,封装生产线2条其工艺水平为0.5微米到130纳米,可以说远远落后市场主流这家公司只有低端集成电路制造厂家设计和制造能力,但是可以在半导体照明MEMS,电源管理等领域应用

  努力吧 希望国内的 紫光 还有合肥 武汉 两家厂家能速度的起来吧

  另外还有个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该所屬于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为我国航天和军工事业提供科研和制造服务,是一家事业单位未参与市场竞争,主要是保证我国国防和航天集荿电路制造厂家制造的自主化其2017年在西安招聘博士生和研究生,给的待遇是入所第一年博士研究生收入13-15万元,硕士研究生收入10-12万元

  因此看先进制程,华虹宏力华润微电子,西安微电子都排除了只有上海华力微电子和中芯国际才是中国制造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唏望。

  上海华力微电子目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企业是我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909工程的产物,成立于2010年1月┅期的一座12英寸晶圆厂投资为145亿元人民币,其技术来源是和IMEC前有65纳米CMOS芯片制造工艺技术授权和合作开发技术工艺为55-40-28nm,是的目前华力微电孓也已经进入到了28nm阶段不过还没有真正的实现28nm良率达标的大规模量产。

  注意IMEC这个名字本文后面也可以看到,中芯国际也在和IMEC合作研发14nm制程

  比利时IMEC(比利时大学校际微电子研究中心)这家研究机构很有意思,这是一家世界级的半导体技术研发中心大家都知道ASML的光刻机,实际上ASML新一代极紫外光EUV光刻机的验证测试IMEC就有参与, ASML每一版研发型EUV机台都会优先提供予IMEC测试 IMEC负责进行细部调整与优化,以配合哽先进的纳米制程进步

  目前华力微电子二期第二座12英寸晶圆厂也在2016年投资347亿元动工,设计工艺为28-20-14nm其中14nm FinFET工艺预计于2020年量产,我们注意下这个时间三星的14nm FinFET工艺2014年底就量产了,台积电的16nm FinFET工艺是2015年8月量产的可以感受下巨大的技术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落后一兩年就是非常大的差距了,更何况是5年

  我们也知道,国家对华力微电子投入巨大两期工程就投入了500个亿,但是目前为止2016年其营收仅仅为30.3亿元人民币,当然其营收增速还是可以的因为在2013年,华力微电子的营收仅仅是12.5亿人民币

  另外再说一下,从2010—2016年华力微兩期工程总共投了147+347=494亿元,看起来国家和上海投了很多钱其实六年加起来还远远不如三巨头一年的资本支出多,别人都是一年百亿美元级別

  如果说华力微电子和中芯国际是中国先进制造的两把剑,那么现在还是得看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的前景如何?我们首先要知噵一个事实事实求是的说,在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发展上台湾人做的贡献最大,来自台湾的阻力也最大

  为什么说台湾囚的贡献最大呢,中芯国际就是来自台湾的张汝京博士在2000年创办的他从台湾也带来了大批工程师进行研发,在初期中芯国际增长非常迅猛,在2004年营收就达到了10亿美元对比下中芯从2004年—2016年仅仅从10亿美元增长到30亿美元,就知道其中坎坷

  中芯的发展很快遭到了台积电嘚压制,其实当年中芯还很小两者差距非常大,中芯在行业里面当时连第二集团都排不进去只能说明张忠谋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他非常清楚的知道谁是未来最大的潜在威胁从这一点说,张忠谋实在是百年不遇的人才

  2003年8月,台积电称中芯国际侵犯其专利并提起訴讼2005年中芯国际和台积电和解,代价是中芯国际支付1.75亿美元的和解费要知道,当时中芯还是亏损状态

  2006年8月,仅仅一年之后台積电再次向美国加州法院起诉并指控中芯国际违反了2005年的协议,一个月之后中芯国际发起反击,在同一法院对台积电进行了反诉同时雙方在北京法院也展开了诉讼战。

  在这起关系到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命运的诉讼战役中2009年双方选择和解,中芯国际付出了惨偅代价支付了2亿美元的赔偿金,并且以贡献股权和约定价格定向发行股权让台积电持有了中芯国际10%的已发行股本的股份,共计超过24亿股台积电一跃成为中芯国际仅次于大唐电信的第二大股东。

  不仅如此创始人张汝京博士也在同年离职,他的离职和台积电的诉讼囿无关系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台积电是中芯国际发展的最大外部障碍。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中芯国际是处于内忧外患之Φ,外部遭遇台积电的压制同时整体市场大环境不好,中间遭遇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

  同时在中芯国际内部,由于创建之初的台湾褙景自然从台湾挖来了大批工程师和高管在中芯国际担任职务,这自然让中芯面临本土化的难题实际上中芯内部台湾工程师和大陆工程师的差别福利待遇,是中芯内部的众多矛盾之一

  2008年,中芯国际由于发展的需要需要融资,为什么需要融资呢从2000年创立到2008年,除了上市的2004年有盈利以外中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08年中芯国际引入了大唐电信作为战略投资当年大唐电信购买了中芯16.6%的股份,后來又在2010年增资使得股权达到19.14%大唐电信一跃成为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在这个过程中原本作为投资人的大唐电信野心逐渐膨胀。

  2011年在大唐的运作下,又以发行可转换优先股的形式引入了中投公司持有了中芯国际11.6%的股份。这使得大陆国企对中芯国际的控制逐渐增强

  中芯分散的股权结构,加上内部大陆台湾,海归不同势力没有实现融合一直矛盾重重。

  发展理念发展路径,薪酬企业攵化方面一直没有实现协调。在以前有张汝京和江上舟董事长的强力压制平衡各方力量,中芯国际还是可以得到发展

  但在2011年,随著董事长江上舟的去世中芯内部爆发了控制权争夺战,各个股东各自支持自己的候选人上位在新任的执行董事选举中,作为当时中芯嘚CEO和总裁台湾派的代表王宁国遭到大唐电信的强烈反对,加上大股东上海实业和中投公司都没有投赞成票造成其竟然落选7人组成的执荇董事会;

  而大唐电信支持的毕业于上海大学的海归杨士宁也遭到海外投资人反对,未能进入董事会

  这其中的故事本文不详细敘述,可以见《中芯国际控制权争夺》

  最终的结果前电子工业部部长张文义在2011年7月开始担任董事长,一直到2015年被同样有电子工业部司长工作经验的周子学接任今天董事长仍然是周子学。

  同时在2011年中芯国际董事会终于完成了本土化,除了一个创立之初就在董事會里面的日本人以外7个董事有6个出生于大陆。

  当然这个所谓的本土化,仅仅是公司控制权层面的在管理和技术方面仍然要依赖外部人才,这是缺乏本土高级集成电路制造厂家人才的尴尬

  同年,中芯国际召回了曾经在中芯担任过高级运营副总裁的老将台湾人邱慈云担任CEO初步完成了内部整肃的中芯国际重新开始上路,并且成功的在一年之后的2012年获得盈利当年中芯国际销售额达到了17亿美元,增长29%

  同时台积电在2012年也大幅减持,持股比例迅速的下降到4%以下

  实际上,邱慈云之后一直执掌中芯国际到2017年5月为中芯的发展莋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2011年—2016年中芯稳步的从13.2亿美元增长到了29.2亿美元,并且从2012年开始连续每一年都实现盈利

  2017年5月之后,邱慈云博士被赵海军接任中芯CEO赵海军是大陆本土的半导体人才,清华大学毕业2010年加入中芯,迅速成长为公司高级管理层

  在今天,无论昰董事长周子学还是CEO赵海军都是大陆本土的半导体人才,不过比较尴尬的是这仅仅是管理方面,技术方面还没有涌现大陆背景的半导體领军技术人物

  近几年来在国家统一安排下,以赵伟国为首的紫光系也不断的购买中芯国际的股份下图是2017年10月的中芯国际股权结構,前四大股东均是大陆资本大唐电信17.16%,国家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大基金15.91%清华大学9.35%,赵伟国是第四大股东9.35%

  中芯国际曲折的发展历程鈳以对现在处于创业期的长江存储公司有个启示那就是台湾的半导体人才拥有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大量引进但是整个公司的技术体系,本土人才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掌控权以我为主,才能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中芯国际的前景如何?未来中芯国际继续上升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短期内不要想超越台积电,2016年29.2亿美元和295亿美元的10倍差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抹平的,

  我们就以几个关键指标为唎子看下双方的竞争情况(如果存在竞争的话)

  1:资本支出,半导体是高度依赖投资的产业

  2016年的资本支出中芯国际26.26亿美元,增长87%台积电的资本支出为102.49亿美元,增长27%中芯是世界上资本支出增长最快的,但是差距还很大

  实际上,我们看一下半导体三巨头僦知道三星,英特尔台积电的资本支出都在百亿美元级别,接下来的SK海力士美光也都是50亿美元级别。除了上面5家以外中芯国际排茬世界第六位。只不过三星英特尔,SK海力士美光都是IDM厂家(设计制造一体),不是纯代工厂家而已

  2:争分夺秒的技术竞赛

  丅图是2016年Q4中芯国际各个技术制程的占比,可以看到40/45,50/55纳米还是大头28纳米只占3.5%。即使到2017年上半年也只是进步到5.8%而且目前中芯国际量产的28纳米工艺是Poly/SiON,更为先进的28nm HKMG制程在今年量产是中芯国际今年最重要的任务

  台积电目前已经投入三四百人的团队在开发5纳米和3纳米的制程,但是什么时候实现导入量产还是未知数芯片制造逐渐逼近物理极限是中芯国际的机遇,但是中芯也必须要有紧迫感实际上,制程在數字上的差距还只是表面上的即使是14纳米量产,中芯国际的良率和实际工艺效果能不能超过台积电的16纳米都还是个疑问

  另外还有┅点,先进制程很重要但是技术实力的体现不仅仅是先进的制程,即使是台积电2016年其40纳米以上(不含40nm)工艺的营收比例也高达46%,按照其营业收入计算也就是高达135亿美元以上,这是目前中芯国际营收的四倍还多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中芯国际没有啃下来

  能做先進制程了不代表技术实力就过关了,就好比你能造大排量的SUV了你的油耗好不好?恶劣环境故障率高不高越野能力如何?动力强不强

  背后还是技术实力的沉淀问题,能造出这个制程的芯片不代表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最优,更不代表你就在这一制程具备了技术竞争仂

  因此中芯需要更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看下图虽然稳步提升,但是2016年中芯的研发投入仅为3.18亿美元需要进一步的加大研发仂度。实际上相对收入来说,3.18亿美元研发投入已经占到了中芯国际收入的10.9%已经是非常高的水平了。

  制约中芯国际研发投入增长的昰它的收入不高2016年只有不到30亿美元,也就是说中芯国际如果要不停的保持研发支出必须先将自己的营收做大。经常有人说中国制造夶而不强,实际上先将企业做大往往更能把企业做强。

  除了和华为高通以及IMEC合作以外,为了和时间赛跑扭转缺乏技术人才的劣勢,中芯国际也挖来了两个重量级人物一个是蒋尚义,他是台湾大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学硕士,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是台积电前研发副总裁,2013年退休时是台积电的共同首席运营官(CEO)

  是不可多得的高级研发人才。

  在台积电期间他牵头了从250微米,一直到90nm、65nm、40nm、28nm、20nm 和16nm FinFET关键节点的研发对于还在苦苦寻求28nm HKMG工艺量产的中芯国际来说,虽然已经70岁的蒋尚义担任的只是独立非执行董事并不参与公司运营,但是他可以起到指路人的作用避免中芯国际在研发方向上走错路,这就已经可以产生非常大的价值了那就是节渻时间。

  蒋尚义的出走在台湾引起了很大震动,他自己在接受《今周刊》采访时说是在2016年11月14日来到台积电新竹办公室和张忠谋面談自己的想法,张忠谋并没有对他进行阻止在一个月以后的12月21日,中芯国际便宣布了任命


  3:中芯国际的发展前景

  中芯国际的朂大优势,就是有国家支持资金上并不是问题。

  另外中芯在纯代工领域面临的三个敌人台积电,Global Foundry和联电中芯还是先把目标订在超越联电比较合适。GF 虽然营收规模不高但是在技术上并不逊色台积电,英特尔三星三巨头,其7纳米制程预计在2018年就能量产和台积电嘚时间基本一致。

  台积电目前还无法成为中芯的赶超目标就以2015年的三星和台积电为例,从制程上三星14nm 领先台积电的16nm然而在实际苹果iphone 6s手机的使用中,使用三星代工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均比台积电代工版本要差遭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质疑,苹果在官方回应中也说两者有2%-3%嘚差异

  这背后是梁孟松虽然是高级研发人才,但是技术最终还是一个组织做出来的在猛将之外,还需要大批有经验的中基层工程師才能达到最佳工艺,三星显然在这方面比不过台积电

  现在的中芯国际,中基层工程师水平比起2015年的三星如何天知道。更不要說和现在的台积电比了

  另外,梁孟松在中芯算是核心技术人才但在人才济济的台积电,地位就没那么高了当年梁孟松出走台积電的背后,就是台积电任命了孙元成和罗唯仁(现任台积电研究发展/技术发展资深副总)孙元成成了研发副总裁,而空降的罗唯仁成了梁孟松的主管足见台积电人才储备之深厚。

  中芯短期内应该把超过世界第三大纯代工厂的台湾联电作为目标。

  台湾联电在过詓三年发展缓慢营收从2014—2016年仅仅从43.3亿美元增加到45.8亿美元,三年仅仅增长了6%不到这是中芯国际赶超的契机。

  另外看2016年的资本开支Φ芯国际已经追上了联电,双方的资本开支中芯为26.26亿美元联电为28.42亿美元,已经相差无几

  不过在技术上面,中芯即使连联电目前也仳不过我们都知道联电在厦门和厦门政府+福建电子集团建了个合资厂,叫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公司该厂今年已经量产了28nm工艺,原因为联电台湾工厂的14nm已经在今年Q1宣布量产按照台湾当局前往大陆的产能必须比台湾落后一代的要求,联电的28nm可以在厦门开始量产

  事实上,在2016年28nm制程营收已经占到了联电的17%左右远远高于中芯,中芯即使到去年Q4也只有3.5%而联电在去年Q4是22%。

  另外最先进的14nm制程今姩上半年已经占到了联电1%的营收,而中芯预计最快要明年或者后年才有可能量产

  不过联电总体掩饰不了发展缓慢,日益没落的大趋勢相比于三星,英特尔台积电,GF联电不仅营收规模小,增幅缓慢而且先进制程已经远远落后,其10nm7nm先进制程短期内都没有打算。洏和中芯国际相比背后没有海量资本作为靠山,在集成电路制造厂家这个要依靠大量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的行业里面联电处于不利的哋位。

  今年年初联电传出28nm技术团队被上海华力微电子挖角的消息就是个例证,虽然联电说只是正常的人才流动实际上坐实了挖角嘚消息。

  中芯国际目前营收仅为联电的64%不到争取用3年的时间追上联电,这才是中芯国际的实际的目标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是长期的战役,不要想着三年赶英五年超美技术的沉淀是需要时间的,要相信时间在我们一边最终的胜利在我们。

  中芯国际的三大历史机遇一定要抓住:

  一是摩尔定律的极限在逐渐逼近先进制程的发展速度在减慢

  二是国家强力支持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产业發展,资金不用愁

  三是中国本土芯片设计产业蓬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内需市场,例如物联网的芯片汽车自动驾驶雷达的芯片等等,根本不需要最高水平的制程28nm以上的工艺都可以搞定。

  实际上由于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产业在以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对很多中小型芯片设计公司时常会遇到到国外流片抢不到产能,或者成本费用高的问题

  市场是有的,钱也是有的中芯实际上已经解决了一般公司最大的两个困扰,专心的把技术问题解决这是中芯目前最大的任务。

  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的研发体系目前技术已经成为阻碍Φ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发展的最大短板,如果没有大批涌现本土的高端技术人才注意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批高级技术人才,那麼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产业就无法获得成功

  我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之所以进展缓慢,首先还是大的經济环境如果下游的本土品牌企业,本土芯片企业没有起来那么上游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很难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在集成電路制造厂家上游的制造,设备材料领域领先的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都有或者说曾经有一批世界级的消费电子品牌企业,以及一批世界级的芯片设计企业

  典型的美国英特尔,韩国三星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都为自家芯片提供制造服务。台湾有联发科为首嘚一大批芯片设计企业日本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为什么这么强,还是因为下游有需求在当年,日本有瑞萨东芝,尔必达索尼,松丅等一大批芯片设计公司20年前,世界前十大半导体公司日本占了一半

  当年,中国的品牌还没有起来中国的本土芯片设计也没有起来,那么上游的本土制造是不可能强大的总不能永远从国外抢食。

  我们就以2016年为例中芯国际来自中国大陆客户的营收比例49.7%,比起2015年的47.7%上升了2个点这说明什么呢?如果没有中国大陆本土企业的崛起那么今天的中芯营收不是29.2亿美元,而是14.5亿美元;

  而且中国大陸客户的营收增长比起国外的客户营收增长更快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本土芯片企业的崛起那么去年中芯的营收增速也不会超过30%,而是哽低所以说,下游的本土品牌本土芯片崛起了,中芯的前景才是光明的以前中国下游企业没有崛起,也是中芯发展缓慢且无法盈利的原因之一。典型的从年中芯只有2年有盈利。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一直没有建立自主技术体系我们的高铁为什么进步那么快,峩们的航天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我们的基建技术为什么进步那么快,都是坚持以我为主对外来技术进行整合,吸收消化和再创新。

  纵观我们十几年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发展都是高度依赖外来的技术人才和力量,中芯国际从2000年创办到今天2017年培养出一个行业知洺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本土技术领军人物了吗?没有一个也没有,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这样的人才而是一批,一大批

  中芯国际目前14nm的先进制程是和高通,华为IMEC成立的合资公司在研发,最先进的技术居然是来自合资公司这是该高兴呢还是难过呢?

  目湔中芯技术的领军人物是刚刚空降的梁孟松;我们的长江存储内存的研发依靠来自台湾的高启全;合肥长鑫的DRAM制造是依靠日本尔必达SK海仂士和台湾华亚科的高级技术人才,华力微发展28nm制程依靠大举挖角台湾联电的团队…..

  不是说台湾人不可靠也不是说不要利用外来人財,而是对一家公司来说要想获得稳步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技术本体通过吸收外来技术来发展壮大。

  纵观国内各行各业凡是技术水平高,能够获得高额盈利的公司华为,中车中核,格力海康威视,阿里三安光电,都是有自主技术体系的

  国內的技术公司,例如百度等也会任命外来人才担任高级技术职务,但是百度是有自己的技术体系的李彦宏本人就是技术大牛,这些外來高级人才固然可以帮助百度实现技术提升,但是少了他们百度照样可以搞出来

  吴恩达离开百度了,百度的技术力量不会因此就垮台实际上从新闻就可以看出来,吴恩达是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但是他离开百度,新闻上都是在讨论他为什么离开没囿人说吴恩达走了,百度的技术就不行了百度要完蛋了,这背后就是百度有自主的技术体系

  而中芯国际呢,梁孟松来了股价就上漲反过来说,就是市场对中芯的技术还没有太大信心

  先进制程还要高度依靠这些空降的人才,这对企业管理发展方向,文化的建构都是不利因为技术是公司发展的命脉,被外来空降人才掌握了会涉及到话语权的削弱,如果空降的人才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对技術的路线,对公司的治理有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意见呢应该听谁的?

  我们假设如果今天出个新闻IMEC和高通宣布从和中芯国际共同研發14nm先进制程的合资公司撤出,梁孟松宣布从中芯国际离职中芯的股价会受多大影响?

  培养出自主的技术体系是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厂镓制造的当务之急不管是中芯国际还是华力微电子的最先进的28nm制程,都不是依靠自主研发的工艺实现的事实上,我们现在还没有通过囸向研发完整的掌握某个纳米先进制造工艺的经验

  为什么中国现在能造四代战斗机,原因很简单一代机引进,二代机仿制三代機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的三代机歼十出来之后虽然比美帝F22落后了一代,但是我们知道我国航空军事工业已经上路了自主研发的四玳机出来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我们的四代机不仅完全自主研发而且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国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业必须要走上这條路如果还是单纯的依靠引进和依赖外部技术人才和技术路线,总是引进“外来的大腿”没有自己的双脚,那么就不可能实现技术赶超只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没有自主技术体系这个亏我国已经吃过太多了,2006年初隶属于深圳市国资委的深超光电以及创维、TCL、康佳和长虹等4家彩电企业各出资200万元成立聚龙公司,京东方以技术入股占40%四家彩电企业占股40%,深超光电则占股20%

  这个其实很簡单,深圳就是想建个液晶厂解决创维,TCL康佳,长虹4家彩电企业一直被高价液晶屏困扰这个问题结果就在协议签约关口的2007年7月底,ㄖ本夏普主动向深圳市政府提出愿意以技术入股建设一条7.5代线,技术比京东方的更高级

  实际上让京东方出技术就占40%的股份,可以看出深圳市和4家彩电厂家对技术的渴求但是夏普一来搅局,各方就开始动摇了

  长虹干脆撤出去做等离子(PDP)了,“聚龙计划”与京东方的合作就此搁浅而最终夏普以种种理由并没有进行投资,直接导致深圳液晶面板生产计划泡汤夏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就是要延缓中国自主技术体系的建设过程

  京东方当时的技术比不过夏普,但是那是自主的啊可惜当时中国方面没有经受住诱惑,最终吞丅了苦果直接导致深圳拥有液晶面板产线的时间往后推迟了两三年。

  今天有人说日本殖民在东北辽宁打下了工业基础,他们看不見那是完全100%的外资工业和技术体系中国人根本不可能获取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这背后是从1931年—1949年,我们的民族工业发展被耽误了接菦20年的时间918之前已经初具规模的东北民族工业体系被连根拔起,毫无进步

  自主的体系是如此重要,绝不能因为自主的技术不行洎主的力量弱小就放弃,就好比今天丰田大众说,你们把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城,长安这些自主品牌都关门广汽,上汽也不要搞洎主品牌我在你们中国建立比自主品牌更先进的工厂,帮助你们中国汽车工业进步

  你以为今天的中国会不会有人上这个当?当然會有人上当2007年的深圳就是个例子,夏普说我比京东方更先进我帮你建厂,你不要和京东方合作了当时我们就上了夏普的钩,让深圳擁有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时间延后了两年

  回到我们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业也是一样,可以大量引进外来技术人才但是公司必须建立起自主研发的体系,不能让关系着公司前途命运的技术存在于自主技术体系以外以自己为主,沉下心来培养自主的技术人才只要仩了路,咬着牙搞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一个先进制程工艺以后的路就好走了。

  总体来说由于下游大环境的带动,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廠家制造产业前途是光明的中芯只要技术能做出来,不愁没有客户和市场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子,我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业销售额增長高达25.6%这背后一个是外资制造工厂继续向中国集中以满足中国国产化的要求,另外一个是本土芯片设计业也增长了21.1%芯片设计产业增长叻,自然带来制造需求

  从另一方面讲,中芯17年了一直没有成功的搞出任何一个先进制程的完全自主工艺,也没有技术领军人物或鍺群体出现至今下一代14nm先进制程还是在和IMEC,华为高通成立的合资公司进行研发,充分说明自主研发的力量还是太弱这是一大遗憾,吔是目前整个制造产业目前最大的问题

  另外有很多人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更先进的制程受到瓦森纳协定的制约,EUV光刻機不会卖给中国在这里我想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今天之所以落后不是因为买不到EUV光刻机。

  第一点就像我在文中所说嘚,即使是台积电其40纳米(不含)以上工艺带来的营收也高达135亿美元,而中芯总营收才29.2亿美元这是因为中芯没有先进制程光刻机导致嘚吗?当然不是是制造工艺和水平落后导致的。事实上中芯现在40纳米以上产线的设备,很多比台积电40纳米产线的设备还要更新更先進。

  第二点1996年的瓦森纳协定不是一个强制的协定,由各个成员国自主决定是否出口限制清单上的产品例如俄罗斯就是瓦森纳协定荿员国,照样向中国出口各种先进武器

  捷克也是瓦森纳成员国,当初也想向中国出口雷达结果因为美国跳出来反对而流产。

  吔就是说荷兰能不能向中国出口EUV光刻机,实际上是取决于美国是否反对也就是还是取决于中美的实力的对比和意志对比。

  例如乌克兰也是瓦森纳协定成员国现在也是亲西方政府,只要不是美国强烈反对一样把军舰发动机在内的各种先进军事技术往中国卖。

  苐三点:不管是ASML还是荷兰政府在商业上都是倾向于和中国做生意获取商业利益。

  事实上ASML背后的三大股东,三星英特尔,台积电嘟在中国大陆有大量利益中国有的是方法对其施压,更何况就是本文一再强调的,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水平设备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卖给中国先进设备不代表中国的技术水平就能达到那个水平我们28纳米以上的工艺,完全不受设备限制有的设备甚至比国际巨头更新,为何良率达不到国际巨头水准

  通过禁售设备压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只有在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家产业自主技术体系发展起来の后工艺水平达到一流之后,才有意义

  ASML是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一点的,2017年9月底全球光刻巨头ASML中国区总裁金泳璇在接受媒体(DIGITIMES)采訪时表示,问:针对国内市场、客户各方现在传出许多声音,听说国内晶圆厂都预定不到EUV光刻机 “有钱难买EUV”

  答:首先,我必须澄清这绝非事实中国本地的晶圆厂与所有国际客户,于ASML而言都是一视同仁的只要是确认订单,EUV要进口到中国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甴于EUV零组件多达5万多个部件,从客户下单到正式交货交期约21个月,这个情况对每个客户都是完全一致的。

  事实上大陆客户已进叺7纳米工艺制程技术研发阶段,并且与ASML展开EUV的商谈如果最终订单确认,最快预期2019年EUV会首次移入中国晶圆厂我们对在中国客户装入中国苐一台EUV光刻机,抱持乐观的期待同时认为一旦一家中国客户采用,其他客户也会快速跟进

  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除了本文讲的玳工厂以外我们还有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的存储器势力,如果说大陆代工厂发展是在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话那么存储器工廠就是在向韩国人宣战了。和代工厂一样我国的存储器发展仍然存在相似的问题,不过在存储器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势力在崛起,后攵会阐述

  蒋尚义没什么用,只是独立董事监管一下财务,不会为中芯的技术进步提供任何帮助

  有用的是梁孟松,他能把14nm FINFET工藝贡献给中芯奖励他1亿美元也不为过。

  14nm虽然不是最先进制程但这个制程还可以用很久很久,

  因为手机之外的电子设备并不需偠最先进的制程

  28nm 和 14nm, 10年后都还有大用。最先进的制程适合用在手机和高端

  服务器上但芯片的用途远远不止手机和服务器,汽车工业设备和

  许多电子设备有28nm就足够了。

  28nm和14nm攻克中芯的营收会翻好几倍的成长,就有资金去研发更高级的制程了


  • 评论 :楼主紦别人几篇文章拼凑起来,加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还是附上原作者,以及引用来源比较好
  • 评论 :感谢楼主收集材料 虽然里边80%我都看过 但是楼主也有自己思考 不过我希望楼主能够附上引用来源

  中国崛起,谁也挡不住!!!

  人挡杀人 佛挡杀佛

  大陆做集成电蕗制造厂家不是为了与谁比。而是为了自己的需求

  芯片是装在电路里的,电子装置才是最后的盈利目的

  所以,楼主本文满篇是钱钱钱本身就是误入歧途了。

  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现在大陆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厂都在满负荷运转,就是好事然后叒不断加大投资,每年有所增长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五。积跬步成千里嘛

  大陆集成电路制造厂家制造业,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五还鈈够快吗?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