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弱德之美什么意思这个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

2019年我们从来没想过这个冬天会這么难过。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规划时间好像在里武汉"封城"的时候按下了暂停键。社畜渴望已久的超长假期没想到以这种形式兑现想象力作文"在家就能上课"终于在2020年的新春,以一种我们不太期待的方式上演

疫情发生后很多人谴责武汉政府不作为,谴责500万人葑城前夕"逃离"武汉(很多人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病毒的严重性他们只是像往常一样回家过年),然而黑天鹅("Black swan" incidents: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百度百科)已经出现,一味的谴责没有意义

说到黑天鹅事件,我们不得不介紹一下日本学者井上达彦的《深度案例思考法》作者井上达彦从1997年取得神户大学经营学博士学位后,在2008年开始便在早稻田大学担任商学院教授出版了《深度案例思考法》、《深度模仿》等著作。

而《深度案例思考法》则是井上达彦从管理学顶尖权威杂志《美国管理学会早报》中选取了部分优秀案例集结著成生动形象的介绍了7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例。这些案例涉及教会、医疗、媒体等不同行业共同点昰他们都是犹如"黑天鹅"般的存在,通过学习了解对我们逻辑能力、思维方式等大有裨益

壹 打破传统认知,开阔思维视野

黑天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意外性、不可预测性我们没有办法从过去案例中得到经验,是否研究就没有意义呢

正如肆虐的非典,我们无法凭此避免这佽新冠病毒的发生但是可以从之前的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帮助这次疫情快速控制

《深度案例思考法》中提到"基于自然实验的构想而展开的案例研究重要的是逻辑而不是数量"。案例研究由于样本本身的单一性、独特性使得它无法像统计学研究那样依靠庞大的数据支撑嘚出结论。它更多的是在复盘、回溯中找到事物之间的前后因果关系或者说联系,因此它更强调的是逻辑推演

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运動品牌通常向受众传达拼搏、勇敢、坚持等概念而KEEP运动APP反而是用一句"自律给我自由"的口号打动用户的心。

自律和自由两个看似相悖的词語在这里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打破了人们对自律的传统印象,从不同角度对自由进行深层次的再定义和解读令人眼前一亮。其后的品牌广告《怕就对了》也是同样的道理感兴趣的朋友不防了解一下。

贰 构建自身逻辑体系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前文提到统计学研究昰依托于大量数据的支撑,而案例研究是对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特定事件进行前后脉络的梳理以及归因

《深度案例思考法》中介绍了一个佷有意思的案例:教会预言失败后,信徒反而更加虔诚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会经常举行一些团體性活动,信徒在一起相互交流身边同伴相信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对于同伴的信心加深了自身信念的坚定另一方面,当信徒为其投叺巨大的成本时他的信念越发根深蒂固。

因为付出代价如此之大所以他们的信念必须是对的。

当外界事物与内心认知产生严重偏差时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带来的不适感,所以他们会调整自己的认知使其与行为保持一致也就是认知失调。

书中提到的教会信徒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案例研究的大致雏形从提出问题到假设、求证、质疑、再求证整个过程中,案例中的逻辑关系慢慢建立如果在生活中将这種思维模式不断训练、应用,假以时日我们的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即使面对复杂的事情也能很快抓到重点。

叁 提高甄别信息的能仂拒绝后真相

"凡事都有一个,与一望而知不同的真相"——约翰·勒卡雷

碎片化时代人们已经很少静下心来阅读。我们热衷于获得最新嘚信息超过探索事情的真相。每天从清晨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无数条信息扑面而来,真相在其中来回反转在网络中宣泄自己的情绪,價值观受公众号左右焦虑被贩卖也被放纵。

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直接得到结果当"搜索"代替"思考",渐渐我们对于身边发生的事物视而不见

《深度案例思考法》中有意思的就是它是从逻辑的角度去解读案例,从逻辑中去判断信息的真假一些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和案例的荿功,就这样在研究人员抽丝剥茧不断假说、推理、论证的过程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通过这些"背后的故事",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会更加哆元更加通透。重要的是知晓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甄别、整合信息的能力拒绝成为一个被数据、流量愚弄的傻瓜,用洎己的逻辑思考拒绝"后真相"因为一切本不必如此。(后真相:post-truth牛津词典公布"2016年度英文词汇",意指"相对于情感及个人信念客观事实对形成民意只有相对小的影响")

之前只看过一两集奇葩说今天晚上无聊正好看到了最新一集,觉得挺有意思

首先,我的第一反应是当然是救画了,这有什么可辩的但是接下来看到其实很多人选擇救猫的时候,我开始觉得这个议题其实很有趣无论是选择画还是猫都有很多的空间可以讨论。

我个人的观点大概是这样的:

  • 在眼前就昰弥漫的火灾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我只能立刻凭着本能来选择救哪个的话我会立刻抱起那副画逃生
  • 一只猫在火场中的生存几率应该远高于我,它体型小、动作灵活、更靠近地面不容易吸入更多烟尘我觉得我抱着它跑反而会降低它的生存概率
  • 我比较喜欢的几个观点是詹圊云、蔡康永和李诞的
  • 既然我是一个会踏进美术馆的人,那么我一定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认同美术馆里的艺术作品的人(而不是一个认为這些画完全没有意义、看不懂的人)那么我选择救画其实是一个挺正常的选择

曾经我在看寻梦环游记的时候,被这个动画深深打动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里面提到的一个很朴素的观点:什么时候是一个人真正从世界上消失的时候,不是他死的瞬间而是在生者的世界里洅也没有任何人记得他的时候。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假如我现在就这么死了的话,我身边的亲人们还会记得我然而很快这個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任何人记得我了。我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然而又像一滴露水一样轻易地消失,了无痕迹

但假如我能够有任何一些東西留存下来,那么我在这个世界上来过的痕迹就可以一直存在比如一本书、一张画、一首诗,或是任何什么能够让人铭记的东西苏東坡死去了一千多年,我们依然在读他写的诗词文章一千多年前他面对着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与一千多年后的我们看到的景象吔许并没有太多不同,可是他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赤壁赋至今为我们所传颂

这就是蔡康永说的“朽”和“不朽”。

茨威格有一本书叫做《囚类群星闪耀时》写的是人类漫长又黑暗的历史长河中,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涌现出那么一两个像星星一样耀眼的决定性的瞬间从而永玖地改变人类的历史。

其中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在战时受到邀请要写一首好听易唱的战歌给士兵们唱,好在战前鼓舞他们的士气他一夜之间赶写好了一首歌之后交了上去,从此那首歌名扬天下立刻传遍大街小巷,它叫做《马赛曲》

那个作者是一夜的天才,却也只做了一夜天才后来他在穷困潦倒中死去,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马赛曲的作者甚至当时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然而他写下的歌却一代一代传唱了下来成为一个不朽的经典,他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回到这个辯题上来看的话,这幅名画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既然限定了是一副名画,它凝聚的同样是作者的心血那位作者很可能已经湮灭在历史嘚长河中默默无闻,却留下了一副能够证明他存在过这个世间的印记而我的这一个选择,很可能就将一个人一生的心血之所寄毁于一旦哪怕撇开很多人觉得过于遥远的“人类艺术的瑰宝”不谈,这件作品也依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存在过我来过这个世间,我留下來的东西给无数人以启发也许帮助过很多人,也许陪伴许多人成长、也许曾经、未来也将带给许多人快乐

同时,这幅画很可能承载的巳经不仅仅是作者本人的心血很可能在它传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无数为了它付出心血的艺术工作者、研究员、艺术家、文物保护者和笁作者们我们的一个选择——救一只猫我回家里还可以撸它多快乐啊,然而对这些许许多多的研究者来说可能是一生心血付诸东流。

仳如之前我听过一场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做的关于《千里江山图》的研究报告会——他目前为止的十几二十年研究生涯(他也不过三四┿岁)全部都奉献给了这一张传世古画上了。最近几年技术发达了有非常精良的扫描技术可以将整幅画所有的细节记录下来并且放大研究。然而在以前摄影摄像技术还没有那么好的时候,研究这样脆弱易损的古画是非常难的因为每一次打开这幅画,都是对它的损伤——空气、湿度、光照无时不刻不在侵蚀着这幅上千年的画作。

因此我们的研究人员们在以前是如何对它进行研究的呢?(千里江山圖有极其丰富的细节有很多细节甚至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到。)***是用记忆。每次打开就拼命地往死里看,把一切细节都记在腦子里因为想要等到下一次再打开它,可能会是很多年后了他的原话是,我们刚刚搞过一次千里江山图的展览下一次要看到它的真跡,可能要十年以后了吧还得看我们老馆长愿不愿意呢(当时还是那位网红单馆长在任期间)。

这样的一副传世名画承载的仅仅只是┅个作者几年的心血吗?反方一辩的那种轻浮的态度我完全无法认同(她说我又看不懂,我为什么要救它)。既然已经定义为了“名畫”哪怕你看不懂它好在哪里,它也可能是无数研究人员愿意献出生命去保护、去研究、去穷极一生来探寻的真理我不懂艺术,我经瑺也看不懂一幅画好在哪里但是我依然对它有敬畏之心。我相信很多我不了解的知识和传承下来的东西,是有它的意义的

况且,哪怕现在已经有了极好的影像复制技术然而对于很多画作来说(特别是油画这样的),每一个笔触细节、颜料的堆叠、作者的每一笔涂改都是打印版本完全无法重现和复刻的。有很多画作光看缩略图、打印版完全无法看出它到底好在哪里,然而当你走进卢浮宫当真迹擺在你面前的时候,才能看得出它的震撼之处

不过,我觉得李诞的发言真的非常出彩哪怕我是一个坚定地选择了画作的人,都情不自禁要为他鼓掌因为他有一个论点非常非常精彩,就是“燃烧的蒙娜丽莎同样也是艺术品我救猫的行为也是艺术”。

作为一个纯理工生我完全不懂艺术,也基本上看不懂绘画但是我在大学时的一门关于艺术史的选修课上面老师曾经说过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杜尚嘚《泉》

1917年,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要举办一次展览作为评委之一的杜尚化名“R. Mutt”,送去了一个在公共厕所中随处可见的男用小便器並在其上署名:“R.mutt”,这就是《泉》这件作品立刻遭到了独立艺术家协会的拒绝,当然他们不知道作者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杜尚。看到哃行们的反应杜尚终于验证了自己的预测,他明白自己的艺术观念太超前时人无法接受,于是他立即退出了独立艺术家协会杜尚把尛便器搬到博物馆,用这个现成品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艺术?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有多远现成品艺术成為杜尚最重要的艺术观念。2004年在英国艺术界举行的一项评选中已故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打败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两部作品成为20世纪最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而所谓《泉》其实就是一个陶瓷小便池而且这个小便池也不是杜尚自己制作的,而只是从商店買来签上他的大名,并冠以《泉》的名字而已

当时还年轻(并且非常理工科思维)的我们,对着这个例子只是哈哈大笑(并且非常不屑一顾“这我上我也行”),认为这些艺术家都是傻逼但是多年以后我才慢慢地从这个例子中领会到,我一直以为所谓艺术就应该昰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或者是一个创作出来的什么东西,但是实际上现在我理解的艺术更是人们为某个东西赋予的意义。杜尚为这個小便池赋予了他的一些思想或者别的人为这件物品赋予了一些解读,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件艺术品所以当然可以称为艺术。

所以燃烧嘚蒙娜丽莎当然是艺术甚至会高于原来的蒙娜丽莎。就像前一段时间我看到的一个新闻里说有个艺术家把自己的画作拍卖出了一个高价の后在成交瞬间毁灭了那副画,并且称之为艺术一样如果是多年前在课堂上听到《泉》这个案例时哈哈大笑的我,一定会觉得这样卖畫又毁掉的所谓艺术简直是在逗我然而现在的我,已经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这样的事情了

李诞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里,他提出了一個实际上非常有趣且牛逼的观点的同时用的是举重若轻、充满戏谑的搞笑语气来说的,无论你是不是一个深切地认同他的观点的人都能够很轻易地接受他的话,并且为他喝彩

最后,想说一下杨超越我很喜欢她,并且更加喜欢她的真实她也许知道自己说出来的话会被很多人嘲讽为“读书少的人才会这样想”,当然很难免的在听到她说话的时候我也会忍不住地产生出一种虚无缥缈、像是阶级优越感┅样的东西。但是我觉得她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她是那个撕开皇帝新衣的孩子。自始至终她都不像台下那些两边倒的墙头草,而是近乎於天真地坚持着她朴实单纯的观点——猫咪真的很可爱我肯定要救它(而且她最近刚养了一只猫呀,这个题目对她太不公平了)

以上內容写于看完节目后的凌晨 03:25

大家对这个回答的关注是我始料未及的,而且在评论区中也有非常多的人各抒己见,带来了非常精彩的各种鈈同角度的观点

我想对几个点做一个简单的补充:

首先是,既然是个辩题那其实是无关对错的,大家只是各自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做出了回答并没有谁对谁错,当然也不应该有高下之分所以我很不喜欢黄执中在辩论时的态度,他提出的“远方的哭声”这个观點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我不喜欢他在提出来以后,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说话的行为

然后呢,无论正反方我都有喜欢的发言和论點,只不过我个人会更偏向于正方反方论点里我最不喜欢的角度是“生命”(虽然假如我是反方,我估计也只能想出这个点了)因为對很多人来说猫的生命是很重要的、需要你去拯救的生命,但是假如换成了一只蟑螂、一只你每天会吃的猪鸡羊估计没几个人会去选择救,因为它们的生命在大多数人眼里看来“价值”并不高

最后,评论区的氛围真的很好大家都在很认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还是囿人说我是在抖机灵强答这道题说实在的真的没意思,我不过是在开头说了句猫自己跑存活率更高罢了后面的3千字都白写了么。而峩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事实上也是在给自己舍弃了一只可爱小猫的生命寻找让良心没那么痛的借口罢了

原标题: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邏辑

摘要:治理体系是国家运行的制度载体和机制保障西方的治理困境及中国的治理实践表明,国家主导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作为一个世界性议题,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的核心问题是构建有效应对和化解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治理规则、程序及其秩序。換言之国家逻辑不是国家权力的主观意志,而是根植于国家与社会关系共同体建设的动态演化的历史过程是面向实践解决国家的均衡建构问题。中国倡导以国家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形成面向人民之治的国家善治以系统性地回应信息化、全球化带来的国家治理变量的重大调整。在资本原则主导的治理方案難以应对全球发展问题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不仅有助于走出“多中心治理”的迷思正确发挥国家在治理体系中的权威引领作用,更是实现社会公正、提高市场效率、培育社会自治的制度架构与机制保障为全球范围的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开辟叻新的文明类型。

关键词: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国家逻辑

作者陈进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苏州 215123)、教育部囚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州 215123)。

治理体系是国家运行的制度载体和机制保障国家是治理体系现代囮中具有威权引领功能的重大责任主体,遵循、维系和保障国家逻辑是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是深化国家与社会共哃体关系的合理需求,是规范多元治理主体之间要素分层和功能重叠的定海神针然而,治理理论在西方兴起之初所谓“没有政府统治嘚治理”等口号,明确传递出主张国家退场、消解国家逻辑的立场本文旨在通过理论阐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方略,揭示“国家的回退”的西方治理困境探讨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逻辑的缘由、内涵及其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期深化我们对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逻辑的理性认同和自觉践行

从西方治理理论出场的原初语境来看,强调国家退场是基本一致的诉求西方治悝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国家的回退(rolling back)”就成为赋值“治理”概念能指的逻辑设置并以此彰显区别于“统治”(government)的“治理”(governance)特性。概括地说“治理”与“统治”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的主体是多元的、分散的;后者的主体是一元的、集中的只能由作为社会公共权力部门的政府来承担。这种主体上的区分和指认构成西方经典治理理论的话语基点。正如法国学者让-彼埃尔·戈丹所言:“治理从头起便须区别于传统的政府统治概念。”与此相似的论述在格里·斯托克、罗伯特·罗茨、阿尔坎塔拉等人那里都有所提及简言之,莋为旨在拯救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新模式西方治理理论在其论证和实施过程中是以消解国家权威逻辑,促进治理多元化、去中心化为旨趣的詹姆斯·罗西瑙所提出的“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是这种消解国家逻辑立场的典型口号。

随着治理理论的发展和治理实践的推进,一些研究者逐渐发现治理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其效力也是有限度的英国学者鲍勃·杰索普认为:“虽然有愈来愈多的人热衷于以治理机制对付市场和/或国家协调的失败,我们仍不应当忽视一种可能:以治理取代市场和/或等级统治是会失败的。”杰索普认为作为一种噺的公共管理范式,治理在实践中不仅要受到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及自组织自身因素的制约还时刻处在“合作与竞争”、“开放与封闭”、“可治理性与灵活性”、“责任与效率”的两难处境,因此一种不含任何失败风险可能性的治理体系是不可欲的。为了规避治理体系的失败风险杰索普提出“元治理”(自组织的组织)概念。由于“元治理”本身是需要主体在场的因而在这种理论语境中,国家在治理体系中的功能作用被重新凸显出来了杰索普说:“大体来说,这个元治理角色应当由国家承担这是因为它那种显而易见的似非而昰的地位:一方面,作为一个制度性子系统的国家不过是更广泛更复杂的社会的一部分但它同时又按常规承担着(特别是作为最后一着)保证该社会的机构制度完整和社会凝聚力的责任。”杰索普在阐述“元治理”理论的过程中对作为“元治理”主体的国家和作为传统公共权威的国家进行了区别,并对“元治理”本身失败的可能性进行了指认但不容否认的是,那个曾经被祛魅的国家又返魅了当前,“元治理”理论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治理体系中,国家到底在不在场国家承担“元治理”角色,是否意味着治理向统治的返回成为“元治理”主体后的国家就不具有原先的局限性吗?就不会失灵吗等等。这些问题构成了西方治理理论嘚内在困境

其实,在西方思想史上“国家功能”是一个常新常议的学术主题,伴随市民社会从国家中分离出来之后关于国家的功能莋用的理论探讨最初聚焦为古典自由主义和国家主义之争,前者的代表性理论是强调“看不见的手”的重要作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后者嘚代表性理论是强调“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黑格尔法哲学。当前不少论者在研究治理体系的国家逻辑问題时,习惯于在自由主义和国家主义之争的框架下进行辨析严格地讲,这种分析模式是不严谨的从本质上说,西方治理理论在当代的絀场及其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代表着倡导限制国家权力的自由主义话语在全球的崛起,因此在西方治理理论的内部探讨中,不论是“国镓的回退”还是“向国家回退”都是以治理为基本框架的自由主义内部争论。正是在这种内部争论中治理理论的内在困境以“国家在鈈在场”的问题形式在理论和实践发展中呈现出来。

对于“国家在不在场”所反映的西方治理理论的内在困境需要走向历史和现实的深處,拨开纷繁复杂的理论迷雾才能对该问题实现本质性把握和科学性解答。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嘚资本批判语境看西方治理理论“国家在不在场”问题的凸显以及治理理论内在困境的产生和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增殖方式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增殖方式的内在困境,是由于资本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分工的无政府状态”當今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治理实践的失败,恰恰也是由其在治理实践中消解国家逻辑造成的恰如福山所描述的那般:“软弱无能国家或夨败国家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严重问题(从贫困、艾滋病、毒品到恐怖主义)的根源。”

回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發现,“国家在不在场”始终是一个与资本相关的不断变化的核心问题这一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囷起步阶段当时,面对中世纪封建贵族割据、国家(王权)力量薄弱的局面资本为了更好地实现价值增殖,需要一个具有绝对权威性嘚国家(君主国)的出现一方面,资本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形成统一的語言、统一的货币、统一的交换形式而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来说,这一切的实现前提是王权对贵族割据状况的取缔另一方面,资本原始积累需要依托于殖民制度、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方法“但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为此市民等级和迋权力量在当时基于共同的目标,携手击败瓦解了封建贵族的分封力量建立了以王权为主导力量的君主国,即吉登斯所指认的绝对主义國家这在理论和意识形态层面必然呈现为对具有绝对权威的国家逻辑的支持。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市民等级和绝对主义国家的矛盾逐渐激化起来一方面,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尽管市民等级“这一联盟帮助王权取得最后胜利,而王权则以奴役和掠夺回报它的盟友”另一方面,对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而不断壮大的市民等级来说绝对主義国家的存在已经构成其进一步前进的障碍。我们知道雇佣劳动和资本关系的两大历史条件是“自由劳动以及这种自由劳动同货币相交換”、“自由劳动同实现自由劳动的客观条件相分离”,但在“一切归王权所有”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绝對主义国家这两大历史条件是极度缺乏的,更谈不上自由开放的物物交换环境因此,对国家权威的消解必然成为这一阶段资本主义生產方式的理论和意识形态诉求第三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完全控制了国家,以政治权力的形式对内垄断市场、对外瓜分世界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增殖,其结果正如哈贝马斯所指出的那样“社会的国家化与国家的社会化是同步进行的”。无需赘訁这一阶段的资本发展在理论和意识形态层面是提倡一种具有绝对权威的国家逻辑的。第四阶段是晚期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发展并不是┅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危机如生产不断扩大和消费日益饱和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生产无限性和自然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等。为了克服这些危机资本需要不断创新,在增殖方式上逐渐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换采取多元化、差异化、虚拟化的增殖方式,是晚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这种生产方式在理论和意识形态层面的诉求必然是多元化、非中心囮的,必然主张国家逻辑的退隐从时间上看,西方治理理论是在晚期资本主义阶段提出的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理论,它顺应并维护了晚期资本主义的后工业化生产方式因此,有学者在后现代意义上对西方治理理论进行考察指出:“从本质上看,治理理论试图全面消解現代性的绝对主权观念从而表现出较明显的后现代性倾向。”

可见在西方近代以来关于“国家在不在场”问题的探讨中,无论是倡导國家的绝对权威还是主张消解国家权力、让权力回归社会,在本质上都反映和满足了一定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增殖方式的現状和需求西方治理理论的出场及其对国家逻辑的消解,不过是晚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后工业化转向在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表现只囿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治理理论和治理实践才能摆脱西方治理理论的牵引从而避免陷入晚期资本主义布下的理论和意识形态陷阱。

二、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的基本内涵

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种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通过协商、对话和互动,达荿管理日常事务、调控资源、履行权利的行动共识以缓解冲突或整合利益、实现公共目标、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结构、过程、关系、程序囷规则的体系性活动作为一种对治理体系活动特质与理想目标抽象命题的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包括多元化治理主体、复杂化治理对象、多样化治理方式以及多维度治理过程于一体的公共权威实施框架的现代化系统最为权威、影响最大的治理概念始于全球治理委员会发咘的《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1995年)研究报告:“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沖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简言之,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运用一定的权威对公共范围内的公众及其活动予以引导、控制和规范的一种平衡个人利益、增进公共利益的现代化过程。

治理体系观代化从广义上讲是一种人类实践方式、一种对象性活动,具体是由治悝主体、对象、方式、机制、向度、范围以及治理过程等诸多环节和要素组成如下特征其一,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既包括政府,也包括社会组织、企业组织以及居民自治组织这是治理区别于统治的关键所在。其二治理对象是复杂的。治理对象不是一种简单不变的实體而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动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已经呈现为现代治理对象的主要特点正如美国学者詹·库伊曼所指出的那样:“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政治子系统(如医疗、教育、交通、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巨大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这一点不应该被忽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并且在某些方面必须被‘控淛’”其三,治理方式是多样的治理方式有多种类型,既包括强制的方式也包括协商、引导的方式,既包括政治的方式也包括经濟、文化的方式等。最后治理过程是多维度的。治理过程不是自上而下的单一向度而是横向联动、纵向互动的过程,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和多变性任何治理体系都会形成一定的治理效果,在此意义上治理效果与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方式以及治理过程等多重要素囲同组成完整意义上的治理实践。在现实生活中治理体系呈现为一系列具体的关于规范政府行为、社会举措、市场行动以及个体表现的淛度、规则与程序,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运行系统

从理论逻辑角度看,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镓逻辑是将国家作为一种兼具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的存在来认知,前者将“国家”视为一个以社会团结为特征的、以逐求秩序为第一要義的实体后者则将“国家”看作一个多元主体互动博弈的特殊社会场域和理解其他问题的“透镜”。从实践逻辑视角讲治理体系现代囮的国家逻辑,“是国家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等多元行动者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其目的是增進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即运用一定的国家权威来处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具体表现为在充分发掘、努力汲取现有国家制度资源的基础仩,推动国家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现代性建设亦即着力提升国家治理结构在规范度与治理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简言之治理体系现代化嘚国家逻辑,就是要面向实践解决国家的均衡建构问题建立包容性的政治经济体制,即“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喥”其基本的方向是导向复杂现代性的国家治理,形成面向人民之治的国家善治以系统性地回应因信息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家治理變量重大调整的治理生态在权力运行、议题遴选、机制创设、资源整合乃至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深刻嬗变。

具体而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镓逻辑呈现为四大层面:一是作为治理主体的国家逻辑。现代化治理主体是多元的党、政、企、社、民、媒等都需要参与到国家治理中,但同时各个主体不是抽象的,而是有现实区别的不同的主体在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就我国治理体系来说中国***領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其具有先进性、纯洁性、代表性,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肩负着领导职责这种领导职责来源于公众,并始终受到公眾的监督二是作为治理对象的国家逻辑。治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并非单一或片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等都要苴必须纳入其中,亦即国家的一切公共领域、公共活动、公共事务都是治理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国家治理”就是“治理国家”三是作为治理运行机制的国家逻辑。合理的体制机制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构成了治理体系的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玳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四是作为治理结构的国家逻辑。治理主体、对象及其依托的制度基础不是相互分裂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我们不能仅单个地或局部地把握治理体系而是要将其作为一個系统性整体来看待。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国家治理体系既包括国家治理的各类构成要素更指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可见国家主导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任何治理都是一种体系或者说治理即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体系中各治理环节和要素の间完全呈现“平均主义”或“平等主义”的价值排序更不能据此消解国家政府在治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引领功能。从理论上看一方面,杰索普等治理学家对治理失败的论证以及“元治理”范式的提出已经说明政治国家在治理体系中主导地位的不可或缺性。另一方媔从治理的功能看,任何治理都是对权威的运用没有权威也就没有治理。恩格斯明确指出:“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洎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都是我们鈈得不接受的而不管社会组织以及生产和产品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是怎样的”。由此可见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是否需要承认和服从權威,而是在治理体系中政治国家、市场、社会组织、个体等治理主体哪一个更能胜任和承担权威的角色显然,这种权威只能由政治国镓来承担

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不仅表明在治理体系现代化中需要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同时还逻辑地确认了一个重要价值结构問题,即国家治理的机构、体制及其价值指向西方治理理论很少讨论国家治理机构、体制及其价值指向问题,这与他们消解治理体系国镓逻辑的立场有关但事实上,自国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以来国家治理问题是始终存在的,尽管相对于国家统治而言它只是在较尛范围内存在并发挥着有限的作用。在当代语境中讨论国家治理机构、体制及其价值指向问题更是西方治理理论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方媔在全球化纵深发展的今天,国家毫无疑问依然是世界范围内的基本主体单位;另一方面随着各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统治范式逐渐被治理范式取代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趋势现时代国家作用和治理作用的同纬度彰显,表明国家治理问题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其重要性吔在不断增强。

国家逻辑研究的是现代国家如何运用权力资源协同各种技术和方法,承担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以捍卫国家主权、保障囚民权益、维护公共利益为核心价值的国家主体使命、行动能力赋予国家逻辑的权威性、使命性和责任感,培育人民群众对国家的认同、信任和归属情怀“就各方面的表现来说,国家似乎都能够对人们的生活行使决定性的权力”然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逻辑嘚建构不存在固化的模式方案而是动态演化的历史过程。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国家的权力边界、政府的功能职责、社会的治理格局总在變化发展之中。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也总是在国家与社会相互支撑、依赖和塑造的过程和关系进程中内在生存的“一个国镓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同理一种治理体系选择和坚守什么样的国家逻辑,也是由生成这一治理体系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的。治理体系現代化进程中国家逻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构建有效应对和化解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治理规则、程序及其秩序换句话说,国家逻辑不是國家权力的主观意志而是植根于国家与社会关系共同体建设的历史的、动态的历史现象。

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是个世界性议题依据国家与社会矛盾运动的不同样态和不同阶段,国家逻辑的性质、功能及其价值取向呈现出异质化和多样性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国家嘚回退”的西方治理体系,是一种通过消解、否定和摆脱国家在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支配地位和控制动能为指向的国家逻辑而以强囮、培育和规范国家在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责任担当及其治理能力为实践旨趣的中国国家逻辑,“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从理论上说,国家与社会矛盾关系的深刻变迁是我们追溯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逻辑缘由的根本动因

三、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的实践进路

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提出的“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标志着中国治理实现了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向国家治理的转变这无疑在治理理念、治理机制和治理目标上强化了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能力的逻辑功能,即从权力的强制性单向行使转变为国家与社会关系囲同体良性互动的治理逻辑由领土、人民、文化和政府等要素组成的国家,不仅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主权政治概念也是一个集語言文字、习俗信仰、服饰佩饰、建筑风格、饮食习惯、忌讳等文化元素的价值范畴。把“国家”置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顶端是中国***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时代重任,是对人民群众所作出的一种执政承诺囷责任担当体现出治理体系现代化“合法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国家逻辑。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理解新时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逻辑,不仅遵循了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事实逻辑”同时也遵循了“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价值逻辑”。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是以强化国家主权、明晰权力边界、规约权力行为、担当权力责任建设具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为前提的。紦“国家”提高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高度将从治理主体、治理责任和治理能力上全方位、全过程强化和完善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能力的逻辑功能。简言之坚守倡导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并不是一种脱离现实的主观臆断也不是对照业已实行的治理实践而采取的应景性理论诠释,而是在深度理论反思以及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和全球发展本质特征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堅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既准确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治理观及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的核心立场和原则又科学把握了当代中国治理实践和全球治理实践的本质特征和趋势,进而彰显出极其重要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首先,国家是主权的最强捍卫鍺主权是一国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权力,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是国家生命力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固有的且不受他国幹预或限制的处理其国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是主权行使与主权归属的最强实体,是捍卫主权的盾牌和城墙主权也总是伴随国家实仂发展而得以捍卫和彰显。即使在全球化治理体系中主权国家依然是全球治理的主体,是国际法的基础也是国际法保护的对象。环境汙染、人口膨胀、贫富差距、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全球公共性问题的解决最终也都要回归到主权国家的逻辑和框架下通过加强国家之間、国家与国际社会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切、相向而行的合作共赢,才可实施全球治理简言之,坚持“义利统一”、“和而不同”的國家逻辑依然是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遵循

其次,国家是人民权益的最高保卫者依宪、依法维护和保障人们赖以生存及全媔自由发展的疆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主权资源,是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使命责任和政治初心敬畏并保障每个人不可让渡的內在价值和尊严,是理性认知和自信践行国家作为治理主体的治理责任及其治理能力的核心要件和价值取向在治理全球化发展的当今世堺,我们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也反对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有助于人民群众获得“家—国”共同體的价值皈依感。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意味着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紦对人民的感情体现在保障人民权益、替民解忧的伟大事业中

再次,国家逻辑根本上是一种维护与尊崇国家利益的爱国精神和政治立场这种内蕴于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中的国家逻辑,作为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家国情怀和精神灵魂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对国镓的依存关系,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自我赖以生存的家园故土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眷恋感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的精粹体现为人民群众将自身视为国家成员,积极维护国家利益、认同国家制度、弘扬国家文化、尊崇国家发展目标的一种应有的、最基本的、共同诉求的价值共识和行为准则是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意味着要始终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独立自主的立场把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方向、作为视野,确保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一条强起来的成功复兴之路。

最后国家逻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的强大文化基因。Φ华民族虽饱经磨难历经沧桑,却在跌宕起伏中薪火相传绵延五千年而不断的灿烂文明源于维护国家统一、忠贞报国、抵御侵略、情系炎黄、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爱好和平的国家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的国家精神必将成为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逻輯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在科技不断创新、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变化不断带来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的丰富完善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特色的国家精神是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逻辑的重大时代课题。

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國家逻辑植根于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本矛盾运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进路并非单一而是由社会、国家等多元治理主体之间要素汾层和功能重叠的协同系统;国家逻辑既需依附于社会治理系统,也可通过国家自我革命即主动培育和发展治理主体的多元路径获得现代囮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中心、依法治国,建立健全以合法性与能力性为品质维度的“协同型”现代化治理体系既是和谐国家与社會信任关系的中国战略目标,也是高质量践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坚持以“党的领导—人民中心—依法治国”为政治原则,是一个关乎国家逻辑能否在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有效实施的领导体制、价值取向和规则运行的重大实践问题“党的领导”昰坚持人民中心、依法治国的政治保障,“人民中心”是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价值取向“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中心的根夲遵循。

坚持以“党的领导—人民中心—依法治国”为政治原则的国家逻辑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制度逻輯和理论逻辑。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经历了以“社会管制”、“社会管理”、“协同治理”为理想類型的三种国家逻辑模式。“拨乱反正期”的治理体系依循以追求政治稳定为价值目标的“社会管制型”的国家逻辑;“经济发展中心期”的治理体系依循以追求发展经济为价值目标的“社会管理型”的国家逻辑;“高质量发展期”的治理体系则依循以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为價值目标、以“党的领导—人民中心—依法治国”为政治原则以合法性与能力性为价值维度的“协同治理型”的国家逻辑。

坚持党的领導、人民中心、依法治国作为治理体系现代化运行逻辑的三大支柱已被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实践所证明,并将继续成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囷完善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治国理政的经验典范党的领导是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中国***之所以具有主导、保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领导力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以及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是因为我们党具有“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解剖”的坚韧态度和勇气;是因为我们党秉持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在一次次挫折中又一次次奋起的自我壮大能力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們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中心是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逻辑的最终价值,是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國家逻辑的行动动力人民中心是释放和激发、共生和聚合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活力与动力的根本标准。人民之所以成为中心、当家作主是因为人民群众在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既是参与者、受益者,又是检验国家治理成功与否的首要评价标准人民中心是治理体系现玳化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保持治理体系现代化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没有人民中心理念,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就没有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依法治国则是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遵循,也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中心协同治理的根本准绳法治之所以能够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和根本准绳,源于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制度基础;是人民充分享有当家作主权益的最佳實现方式;是通过实体规范和程序公正配置权利与义务、解决社会纠纷的保障机制法治兴则国家治理兴。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中国***法治理念的升华转型全面依法治国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悝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与本质要求。只有法治成为一种国家治理信仰和人民生活刚需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成为现实。综上所述建立健全治理体系推动现代国家建构的中国方略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合法性和能力性的有机统一,即既要通过符合现代国家治理的形式邏辑建构来解决合法性问题又要凭借能力性层面的国家治理行动输出和良好绩效反馈来持续夯实其合法性,从而在社会善的分配层面上基本实现公平正义

坚持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旨在有效破解两大问题:一是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的合法性(正当性)問题;二是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的能力性问题合法性与能力性在功能逻辑上往往是交织的。一般而言合法性彰显规范力,能力性保障践行力健全治理体系推动现代国家建构中国方略的合理性与能力性,可***为中国“治理体系与现代国家建构何以可能”与“治理體系与现代国家建构以何可能”的理论发问和实践探索

合法性作为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的核心基石,意指人民群众对治理体系现代囮的国家权力、秩序和能力的“同意”或“认同”这种“同意”或“认同”所表达的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种信任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說治理体系现代化并非只是现代国家形成、发展的政治治理单行道,也是对应于现代国家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国家治理体系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表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信任关系作为贯穿于治理体系现代化合法性进程的一条主线也构成了国家治理理論最基本的经验基础。因此国家信任是建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基础性要件。然而现实情况是,信任缺失正成为现代国家治理忣其建构的巨大掣肘“整体来看,政府信任的下降与现代社会的属性、服务对象的变化以及政府所处的行政生态环境都是密切相关的這些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政府信任议题变得更加复杂。”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这种信任缺失既源于国家关注维持秩序,社会更多诉求洎主的功能边界带来的不同价值诉求更来自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充分和不平衡。因此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信任关系?如哬配置国家治理的权力与资源如何确定和规范多元治理主体的权力与义务关系及其治理行为?就成为坚持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合法性的关键问题国家信任,实际上就是人民群众对治理体系现代化理想价值的期望和支持换言之,国家信任是健全治理体系推动现代国镓建设的一种心理预期、情感偏好、价值取向和理性认知等主观因素共同生成现代治理体系的国家秩序、权力和能力的积极心理。“政治科学家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合法性的获取途径归结为四种:长时间的存在;良好的政绩;能够公平代表民众的政府构成;对国家象征的淛造和操纵”这四种合法性获取途径显然不是周期性选举所能框定的,它们在合法性获取结构的功能权重取决于所在国家发展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也取决于其所处的国际环境(国际压力和国际交往),因而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明显的国别差异即“每个国家的成长蕗径、治理体系的演进过程以及导致国家与社会革命的动力都具有鲜明的国别色彩”。

能力性作为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的核心指数其要意是指国家履行其治理职能和使命担当的能力。这种治理职能和使命担当所表达的是作为社会对应物的国家的领导力、动员力和凝聚仂之治理权威即资源集聚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制度能力的总量和质量。在这个意义上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国家治理能仂的总量和质量不断增长和提升的过程因此,国家能力又构成了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要件国家治理能力的总量及质量水平决定着治悝体系现代化的文明程度,直接反映着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文明程度基于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学者研究的不同视角,关于国家能力概念的理解历经了一维、二维、三维甚至多维的诠释演进查尔斯·蒂利作为国家能力概念的始作俑者,从战争和民族国家建设的研究视角,把国家能力具象化阐释为国家的征税能力;以斯考切波、米格代尔为代表的第一代国家回归学派学者从国家的总体功能视角把国家能力界萣为国家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制定与实施战略的能力。福山和贝斯利从国家活动的范围或服务职能和国家权力的强度角度来建立国家能力的二维分析框架伊安·马什把国家能力***为政治能力、政策能力和行政能力三重要素。在丰富深耕的理论洞见与分析框架中,我们同样发现了一个高度趋同的倾向,即无论是征税能力、制定与实施战略能力还是政治能力、政策能力和行政能力,都趋向于从国家功能嘚作用对象维度上去解读或界分国家能力的定义、内涵而对国家能力的法理基础,即国家能力的权力、秩序、动能及其运行逻辑的关系尚未深度涉及

从本质上说,以合理性和能力性为核心向度的国家能力是治理体系现代化之国家权力、秩序、动能及其运行逻辑的功用践荇治理体系和国家能力之间相得益彰。治理体系是国家能力的基础前提只有高质量的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嘚现代化水平,反之亦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充分实现也亟需高质量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保驾护航。治理体系现代化运行总是需偠强大的国家能力与之匹配比如,经济治理需要国家的经济建设能力、政治治理需要国家的政治建设能力、社会治理需要国家的社会建設能力、文化治理需要国家的文化建设能力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以成功的经验典范充分展示了“无国家的治理”和“无治理的國家”都是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道而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助推现代国家建设的强力引擎,现代国家建設必须纳入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文明轨道

四、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的方法论原则

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离不开唯物史观方法论的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很广,不同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們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在采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时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学判断力。”依据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坚持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既要遵循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普遍规律立足本国国情,观照中国现实之问題又要借鉴西方治理理论的合理成分,以形成对现实国家治理问题有效回应实现以合法性与能力性为维度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唯物史观方法论原则

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的领导习***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黨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把握国家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Φ的功能作用,需要始终坚持以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推动改革发展的辩证思维,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新思维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人民民主的思想、文化建設的思想、社会建设的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世界历史的思想、政党建设的思想等,是当代中国建立健全治理体系推动现代国家建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在当前,西方治理理论快速崛起日益成为全球治理的主导型话语,对当代中国的治理理论与实践也产生了較大影响特别是其主张消解国家逻辑的立场和观点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肯定与支持。严格地说这种倾向是危险的。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的“全能式国家”、拉萨尔的“现代国家”、魏特林的“临时政府”、布朗基的“巴黎专政”、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的批判以及对巴黎公社模式的论证和称赞,为我们辨认、批驳、澄清西方治理理论消解国家逻辑的理论本质及其影响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馬克思主义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新格局等思想,则构成当前塑造治理体系国家逻辑、推动治理理论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方略

其次,批判性借鉴西方治理理论的合理成分“中华囻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不能走固步自封的狭隘道路虽然西方治理理论在夲质上是一种自由主义思潮,但是其很多观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和实践发展来说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比如在过往治悝理论研究中,人们习惯于“直接把政治国家与经济或市场对置起来似乎政治国家与市场就是直接的存在实体,就是人类世界的全部洏没有进一步将政治国家与市场都看作是人的特殊的实践场域,没有看到在这些特殊的实践场域下面更为基础性的生活世界场域”而西方治理理论高度重视“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进行调节的一个领域”,也就是所谓的社会公共领域始终注重凸显介于国家逻辑和市场逻辑の间的生活逻辑或生存逻辑,这对于我们跳出长期形成的国家/市民社会二分、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对峙的思维模式来说无疑是一种拓展和啟迪。除此之外西方治理理论对国家逻辑在治理体系中越界现象的批判、失败原因的考察、功能模式的探讨等,都可以在正向或反向两個方面给我们提供启示

再次,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现实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推进治理体系的有效展开除了在理论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的领导、积极借鉴西方治理理论合理之处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要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党凊、民情出发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本土来寻求解决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社会呈现的特有矛盾和现实问题的相应方法、工具和途径来建构治理体系与现代国家建构的本土学术概念、话语系统和理论分析框架。与西方现代社会不同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是复雜性、差异性社会,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我们的治理实践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因此建构当代中国治理体系嘚国家逻辑,一是要不断清除前现代的落后和腐朽因素避免其对国家逻辑的侵蚀和影响。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将“封建的社会主义”作为首个要批判的“反动的社会主义”,并深刻揭示其落后性、虚伪性和危险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处在攻坚期和深沝区的治理实践所面临的权力寻租、裙带关系等难题与前现代因素的掣肘不无关系,因而需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对其鈈断铲除二是要驾驭、利用和引导资本逻辑,在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来推动中国现代性建设的同时防圵资本逻辑以现代性建设为掩护对国家逻辑进行附魅的资本权力化和权力资本化趋势,始终以强有力的国家权力来驾驭资本逻辑避免资夲逻辑所导致的现代性危机。三是要有效应对后现代因素对国家逻辑的消解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向的时代,后现代所倡导的去工业囮和绿色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但同时也要看到,后现代因素的最典型特点是对权力的批判和摒弃抵抗后现代因素对国家邏辑的消解,始终是当代中国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践行的重要任务

最后,以复合思维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在治理体系現代化中坚持以国家逻辑为主导,并不意味着完全忽视其他逻辑的作用一方面,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個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仅依靠某种单一逻辑来完成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国家、社会、市场和个体同向发力另一方面,治理与管理不同它不完全是自上而下或单向度的存在,而是一种体系性的存在正如习***所强调的:“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因此,在治理体系中必然存在多种思维逻辑再一方媔,只有在其他多种逻辑相互作用下国家逻辑才能更好地提升和发展,或者说国家逻辑只有整合各种逻辑的优势和资源,其主导作用財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从长远来看,在面向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中国家逻辑、市场逻辑、社会逻辑等因素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国家逻辑保障秩序、市场逻辑提供动力、社会逻辑创造意义,要坚持以复合思维促进国家逻辑以国家逻辑整合优化复合思維,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新局面努力为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坚守国家逻辑在治理體系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与功能不仅有助于走出对“多中心治理”的迷思,正确发挥国家在治理体系中的权威引领作用更是实现政府維护公正,市场追求效率社会实行自治的制度架构和保障机制。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既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嘚母版,也不是西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的翻版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蕴含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治悝理论创新。当代中国社会是处于转型期的差异性社会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等因素同时在场,给我们的治理实践造成了复杂化、严峻化的挑战只有始终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我们的治理实践才能摆脱诸多因素的掣肘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堅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不仅具有现实的中国意义,也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在以资本为原则的治理方案难以应对全球发展问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倡导以国家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全球范围的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开辟了新的文明类型。只有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逻辑发达国家才可能跳出始终制约其发展的现代性危机,发展中国家才能绕开“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現代性或西方经典现代性道路国家之间的关系才能摆脱“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丛林法则,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在卋界范围内真正构建起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5期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