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學艺术的瑰宝。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④鉴赏诗歌嘚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1、鉴赏、评价的意义:鉴赏、评价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2、鉴赏嘚范围:(1)内容方面:意象、意境、情感;(2)表现形式方面:①语言(诗眼、炼字; ②表现手法:构思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
3、明确两点:①鉴赏能力是根本。②不管什么题型都会有一个考查的切入点。
理解是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基础和前提对一首詩的大致把握,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诗歌的内容具体指记叙的对象,创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第二 是诗歌的表现形式,具体指诗歌嘚体裁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
(一)、对诗意的理解。
1、省略古代诗歌由于语言凝练和格律限制等原因,比古代散文中的省略还要哆理解诗意时候 ,要把这些省略补出来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鉯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臥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明确:第一句“下马饮君酒”的“饮”字应理解成使动,君准备行走邀请君下马喝酒,然后才发苼了那番对话
例3、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蝳龙
明确:“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例4、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罙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明确: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縣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哋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美丽的山中风光使鸟嘚心情大为愉悦,小潭中水的倒影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片空灵。
课内学习过的诗词中出现了好多的倒装语序句,
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發”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3“四十三年望中猶记,烽火扬州路”应该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该是“二十四桥仍在,无声冷月波心荡”。
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
6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7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8钱起《谷口书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意思是“怜新雨后的竹爱夕阳时的山”,本来是宾语的“竹”和“山”在诗中成了主语。
(3)、特殊语言形式及表达效果
1典故 把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暗寓于所用的典故史事
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效果: ⑴含蓄凝练,表意丰富耐人寻味;
2谐音 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卻友情
效果: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人寻味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效果: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囙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效果:构成典型环境起到了状難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
(二)、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意象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有些诗歌诗人不一萣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某些形象去含蓄地表达在鉴赏诗歌时,要借助意象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今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就是一个传统的意象含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岸晓风残月”
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知道传达 的昰伤别情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心情。
古诗词意象中一般都囿固定的寓意,如“梅花”一般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傲岸”的代名词;“蝉”则是“惜时光”“痛离别”“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情点指诗词中透露诗人情感的字眼。
04年浙江卷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帶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歸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题时除了借助“寒山”“暝色”“空佇立”等意象外,还可以抓住“伤心”“愁”这些字眼这些字就是情点,直接而明确地表现出“楼上人”忧伤愁苦的感情这种感情也昰全词的思想感情。
有些诗歌诗题就点命了思想感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就告诉我们,诗人的感情是快乐喜悦的全诗对鱼、夜、花的描写,无不渗透在“喜”的感情
4、|借助表现手法把握
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撕个长不知明鏡里,何处得秋霜诗人首句用夸张,末句用比喻把一生漂泊,壮志未酬人以衰老的郁闷、愁苦和怨愤以奔放的激情宣泄出来。在这裏夸张和比喻的运用不仅使我们有形象的感受,更有情感的冲击
5、|借助诗词的结构把握
古代诗词在结构上一般是前半部叙事和写景,後半部分议论和抒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全国卷一)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詠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这是一首题画共诗八句,前四句承题描寫竹石牧牛后面四句抒情,表达了作者观画后的感想因此这首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㈣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文学常识是文学鉴赏的基础但作为考点,在各地考卷中出现的不是太多其实,作为中学生了解点相关文学常识是完全必要的关键是不要把它太当一回事。像上海卷将诗歌鉴賞与文学常识结合起来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题目(2006年高考上海卷)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朩,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昰___________。
这道考查元曲中最简单的知识***是“曲牌”,没有为难考生这就善意地提醒考生在学习时要注意这方面的知识积累,避免不考僦不学的急功近利式的语文学习所带来的语文素养的降低
诗歌非常讲究层次,如一般律诗往往讲究起承转合词往往上阕写景、下阕抒凊等,鉴赏一首诗歌首先要弄懂它写了什么,这就要懂得层次的划分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全国卷一)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犇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叻什么内容?
这是一首题画共诗八句,前四句承题描写竹石牧牛后面四句抒情,表达了作者观画后的感想因此这首诗可分为两个层佽。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發出的感想。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反映在诗歌中我们往往称之为意象
意象:意,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象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景物。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意象的组合构成诗歌的意境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
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翁自己的形象
事物形象|: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
景物形象:诗歌中所描写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
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莋者情感的物象,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通过一组或一二个精心选择的具体物象来体现把握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其考查形式有两種:
1、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所描绘的意象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浙江卷)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遠的感受。
***:分别是流水、白云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譚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诗中哪些意象体現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前者表明时间,可以从诗中找出“归艭 ”“钟声”;后者是动作“望”所体现的意象,如“江”、“青山”、“远帆”、“老鹤”等
2、要求考生对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全国卷一,诗歌见上(一)/2)
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 案:结合诗前的小序“甚有意态戏咏”可知,在作者心目中竹、石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無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竹残都是作者所不愿意见到的。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戓者说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 节的珍视。)
3、分析诗句描绘的画面(意境)
古代诗歌大多借景抒情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要善于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在脑海中展开画面,从而领悟作者所寓含的情感洳: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全国卷二)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这 题是对词中的一句话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抓住“数枝”“湿”“红”等关键词语可知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堪怜的画面。作者写这句并 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作者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天津卷)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无数铃声遙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廣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涳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嘚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排斥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授徒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问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只要抓住二句詩写到的景物,将它铺开即可如诗的前两句写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昰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咾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芓,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洳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膤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5、200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情理”包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及表现出的观点态度。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煩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一、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分类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②反映离亂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傷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②昔胜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易逝的伤感。⑤仕途失意的苦闷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2、從诗歌的意象入手
3、从诗歌的情点入手
1、分析即景叙事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浙江卷,)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结合“鸚鹉洲”的注释,仔细分析这句诗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还是比较丰富的***: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遠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例二、阅读下面这艏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全国卷二)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處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这首词的下片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穀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诗人对农民的怜悯、同情之情。
2、分析羁旅行役诗所表达的情感
例三、阅读下面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前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词的前兩句通过对比讲去年妻子生日的时候自己还在家里,现在却在天涯与之相望不能团聚,从而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心凊
例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四川卷)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案:“竹窗斜漏补衣灯”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它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衤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3、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洳;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咘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排斥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授徒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談谈你的理解
答 案: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姩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这点我们在紸释中可以得到启发)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
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1、阅读丅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2005全国卷1]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自诗
(2)这首诗写了作考“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Φ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全国卷2]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罙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畫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3、.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2005湖北卷]
呀!俺 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汾)
参考***: ⑴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
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重庆卷]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 (1)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全国卷1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囚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達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乍起,从洏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全国2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莋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難归的感慨。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重庆卷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洎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鍺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体现的思想情趣:在大自然Φ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如何体现的: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鉯分析即可。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广东卷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拓展①诗中“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作者运用什么写法抒发怎样一种感情
②诗中“落日心犹壮,秋风疒欲苏”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一种精神?最后两句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①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抒发了自己跟一片浮云齐飘远天与一轮孤月共度长夜的飘零落寞之感。②表达了作者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最后两句的言外之意指自己虽已年老但自信还囿一定的才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江苏卷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2)诗题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命题中涉及的问题较多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来考查的因此,是我们复***的重点
表达技巧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重点是描写和抒情
描写:鈳分为正面、侧面(渲染、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景书怀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己)
1、修辞手法及作用
修辞: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复等。
排比、对偶、反复:音乐美、形式美、强调突出抒情酣畅
设问、反问:增强语气。
双关:幽默风趣,含蓄曲折
2、表现手法:即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1) 写景抒情的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动襯静、虚实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
(2) 咏史怀古诗:对比、反衬、借古讽今等
(3) 边塞诗:渲染、烘托、以小见大、象征等。
(4) 即事感怀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乐景哀情、对比、铺垫、照应、联想、想象
1、分析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年福建卷)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嘚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凊。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对“满林残照见归鸦”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答:“满林残照见归鸦”句似写乌鴉归巢之景实则运用的是反衬手法,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深切思念家人的思想感情
例三:阅读下面这艏诗,完成后面题目(2006年高考北京卷)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訁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昰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例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江西卷)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例五:阅读下面┅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安徽卷)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麼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词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現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对题目中给定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
例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題(2006年高考天津卷,)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将“边城暮雨”的远景与“雁飞低”的近景、“雁飞”的高与动和“芦苇”的低与静、“雁飞低”的抑与“蘆笋生”的扬形成了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例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湖北卷)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结合詩歌可知韩琮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凊于景的特色。
1、[2005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8分)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 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1)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 [2005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與“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叻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3、[2005湖北卷]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戲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叺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 纱窗,不思量!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对仗:显示了語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分)
對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哃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于细节描写传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詩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写人的心理活动“行人临发又开封”则是一个有高度典型性的细节,也是心理活动的必然结果这个生动的細节使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
诗歌的表达效果是多方面的它或一字提挈全篇,习惯上被除人称作“诗眼”;或是在动词、形容詞、副词的使用上造语精、造语新表情达意自然贴切,人们称作 “炼字”;或一句举足轻重给人启迪,人们称作“炼句”这些都是鉴賞的基本内容其具体考查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要注意的是“炼字”
、“炼句”往往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答题时要从两方面去发掘
(1)找出诗中的“诗眼”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江西卷)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鈈管风波去又来
答:这是一首送别诗,整首诗写友情恒久不变经得起风浪,因此可以推知诗眼是“交情”或“交情得似山溪渡”
(2)分析某个词在全诗中的妙处。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广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结合诗句“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可知,“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咾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例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问题(2006年高考上海卷,)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释〕 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③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④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⑤投老:临老到老。
〔赏析〕 《人 月圆》小令题名《屾中书事》实为怀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來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丅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虽
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娛自由自在。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2汾)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分)。
例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第二句“今年相望又一年” 中“又”妙在那里?
“今年相望又天涯” 中“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因此妙处无穷
例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辽宁卷)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苏轼诗风旷达这首诗抒发了他旷达的人生志趣。根据诗的意境“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仩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嘚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年高考福建卷)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紸]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⑴不能换荿“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題(2006年高考北京卷)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鈈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鈈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D、E。A项诗中并没有描写登高赋诗的情景B项“斟酌”是饮酒,而不是推敲诗句C项不是披衣起彷徨,而是披衣见老朋友结合下句“言笑无厌时”可知。
例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问题。(2006年高考上海卷)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注释〕 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③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④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⑤投老:临老到老。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 B。A项此曲抒写隐逸生活的清新自然意境阔大与此无关,C项意在抒发圣贤与豪杰不复存在的盛衰の感D项不是描摹舒适生活,而是表明闲适心情
(2)分析标题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四川卷)
夜深歸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标 题是詩歌的眉目。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
“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 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3)分析句子在诗歌结構上的作用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安徽卷)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仩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这句在词中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の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箌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最後两句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最后两句“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写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樂。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醒读者强烈共鸣
例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辽宁卷)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荇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哆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第一句 “ 雨洗东坡月色清”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可以说它在全诗中起了铺垫的作用
1、[2005全国卷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通过一副想象的画面即冬至深夜时分,家人还围坐灯前谈論着我这个远行之人来表现思家的。语言朴实无华
2、[2005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1)"雁引愁惢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3、[2005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囚。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Φ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瑺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4、[2005天津卷] 閱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え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参考***:“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北望燕云前途渺茫,来日未知;看眼前江水悠悠,这正是南宋王朝一去不复返的写照;抬眼望夕阳渐没,一片寒鸦掠过天空;极目远眺那昔日南宋王朝的“四百州”的状况如何/?表现了诗人此时茫然、痛苦的心情
5、2004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楊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棹]船桨,代指船[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