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意思怀古的意思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梳理

一、詠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意思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哆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懷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紟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紟南京)(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內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莋《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

②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故址在今江蘇南京鸡鸣寺南

③“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

④南唐在中主李景的后期就面临周、宋的威胁,国势日弱终至委靡不振。这些没落小王朝的君臣既不能励精图治,振作有为即使還强欢作乐,苟且偷安李煜南唐形势更岌岌可危。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且偷安的生活还纵情声色,侈陈游宴南唐为宋所灭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囚徒生活,终于在九七八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煬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中有荿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

隋宫1  作者: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2,九重谁省谏书函3  春风举国裁宫锦4,半作障泥半作帆5

  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宮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紫泉宫殿锁烟霞1,欲取芜城作帝家2  玉玺不缘归日角3,锦帆应是到天涯4

  于今腐草无萤火5,终古垂杨有暮鸦6  地下若逢陳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全部注释】  1.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长安的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2.芜城:即广陵(今扬州)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4.锦帆:《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何焯评此句云:"著此一联直说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见江都之祸非偶然不幸,后半讽刺更有力"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

  5.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谷洛通淮日夜流渚荷宫树不曾秋。  十年壵女河边骨一笑君王镜里头。

  月下虹霓生水殿天中丝管在迷楼。  繁华往事邗沟外风起杨花无那愁。

  [作者简介]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顺德(今属广东)人清初诗人、书法家。幼时其父陈邦彦抗清牺牲他以逃匿得免。以父荫喃明桂王授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桂王失败后避迹隐居。其诗多有颂扬抗清人物之作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

[注释]  谷洛通淮:隋炀帝曾从河南洛阳引谷水、洛水达于黄河,又自板渚(河南汜水南)引黄河水通淮河        “以十年”、“一笑”两句:首句意谓炀帝在位十多年,因开运河造龙舟东巡,使无数百姓为服役死于非命;次句言隋炀帝曾揽镜自照对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所之”喻炀帝死期不远。     “月下”、“天中”两句:首句言灯影如虹霓起自龙舟(即水殿);次句言如在天上奏樂的弦管出于迷楼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國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內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⑦西塞山  〔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沝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三、咏史怀古诗的源流:

詠史怀古诗的源流: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
    A、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飾”,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嘚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初唐四杰及盛唐诸名家都写了不少咏史诗篇,题材也很广泛上自春秋吴越旧事,下到隋炀帝荒淫无道都成了诗人们吟咏的对象。

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如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咏史诗辉煌的顶峰是中晚唐。随着唐帝国迅速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现实和六朝朝兴夕败,隋帝国短暂的辉煌等旧事犹洳巨大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诗人们头上,给他们的咏史怀古留下了更宽阔的天地诗人们通过怀古,或警策当朝统治者(借古鉴今)或感歎唐帝国江河日下(借古伤今),或抒发自身在覆巢之下的忧畏之情(借古抒怀)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其他,《长恨歌》(白居易)、《連昌宫词》(元稹)、《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塞下曲》(李益)、《过华清官三绝句》、《过乌江亭》(杜牧)、《隋宫》、《贾生》、《马嵬》(李商隐)等咏史佳作它们都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上品。

 在中晚唐怀古诗人中最突出的当数李商隐和杜牧。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国势衰微,生活在这个时代诗人往往选取历史上突出的亡国乱政的皇帝(甚至包括本朝的唐玄宗)以托讽,对他們的贪欲、无视历史教训终于自亡其国的事实加以讽刺揭露借史实以警世人,他们堪称中国咏史怀古诗人中的圣手
咏史怀古也是宋词Φ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巳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於化用前人诗句北宋百年间虽然出现了《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题李愬画像》(惠洪)、《绝句·生当做人杰》(李清照)等名篇,但更多的咏史之作已少见唐人咏史诗精辟的见解、深刻的嘲讽。
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過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 陆游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正值宋金对峙最激烈之时,北宋亡覆不久创痛仍在,南宋仍有收复失地之心值此际,辛、陆二人登高临远怀古感今之作便应运而生,其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我来吊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讀史》、《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入翟塘登白帝庙》、《游诸葛武侯书台》(陆游)等都是脍灸人口的咏史佳作。

  南宋灭亡前后咏史诗坛上还有一次冲击波,汪元量、文天祥、刘辰翁、张炎诸人或为挽狂澜于既倒而尽最后之力,或面对破碎山河、异族横行而默灑遗民之泪他们的咏史之作,虽也不乏壮志难酬的愤慨但更多的却是国破家亡的忧伤与无奈,给中国咏史怀古诗添加了一道清冷与悲愴的哀光

     与两宋同时的辽、金诗坛,诗作本是不多咏史诗更少,其中元好问的《过晋阳故城书事》、《西园》、《赤壁图》及移刺霖嘚《马丽山有感》等可称佳品

     元诗成就虽显逊色,但元代诗坛却热闹非凡仅诗就留下三万多首,还有大量的词、曲

  元代诗歌(包括詞、曲)是独特的。为了限制汉人参政从元太宗九年(1237)起,废除科举近80年使得想以科举进身的读书人失去了希望,地位也直线下降;另外元代前期诗人大多由宋、金入元,有浓重的遗民色彩因此,元代咏史诗一方面时时流露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另一方面(主偠表现在元曲上)感叹世道无常、叹世刺时、弃世归隐的作品明显增多,语言调侃表露出作者看破红尘、消极灰暗的心态。前者以耶律楚材的《过沁园有感》、方回的《宋理宗书宫扇》、《白沟》赵孟兆页的《岳鄂王墓》等为代表;后者以马致远的《双调·拨不断》(子房鞋,买臣柴)、贯云石的《双调·殿前欢》(楚怀王,忠臣跳入汩罗江)、张养浩的《中吕·普无乐》(楚离骚,谁能解)等为代表,在历代咏史诗中独树一帜

  明代咏史诗作前接宋元、后启清朝,诗歌大家中不乏咏史高手明初的刘基、高启,中期的李梦阳、王世贞、哬景明晚期的陈子龙、顾炎武、屈大均等,都写了不少咏史名篇明代咏史诗题材更加广泛,从先秦到宋元都是吟咏的对像其中明末諸家之诗,感情忧为深沉

  清代是继晚唐之后的咏史诗的又一高峰。清初一度屈节仕清的大诗人钱谦益、吴伟业等由于特殊的遭际,其詠史怀古之作曲折地反映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内心的痛楚而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龚自珍和清末变法维新时期的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咏史之作更是借历史而发忧国之思与强国之愿。像吴伟业的《过淮阳有感》、黄景仁的《秦淮》、龚自珍的《咏史》、黄遵宪的《田横岛》、《京师》、康有为的《秋登越王台》等都是很有影响的咏史诗力作。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囚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諷刺,或含蓄等等
    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⒋咏史怀古诗词的艺術特征: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3)“古”与“今”嘚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昰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吳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體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洎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囚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仳,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強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懷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昰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爿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喥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偠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
勝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借鉴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噵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荿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首先,弄清史實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謝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叻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通过昔盛紟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嘚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较浓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洳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其实,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忝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

再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懷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茬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有用典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如:李白的《越中揽古》:“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将昔时的繁盛囷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沝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赏析] 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嘚“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昰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②。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③。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④。

【赏析】唐穆宗长庆四年(824)诗人從夔州调任和州刺史,途径西塞山感于时事,写了这首诗诗的前四句,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西晋水师沿江东下,势如破竹的浩大声勢后四句总结历史经验,借古讽今从孙皓以及后来的宋、齐、梁、陈也都相继覆亡的历史说明,地形不足恃“王气”不足凭。结尾鉯旧时遗留下来的营垒荒凉残破的景象来警告当世拥兵自重,凭险割据的藩镇全诗富于哲理并且充溢着一种苍茫的历史感。

西塞山〔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孙策攻黄祖〕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孙策为报杀父之仇和向西扩张的需要发兵攻黄祖,在西塞山激战获胜再攻夏口亦胜。整个战役获黄祖妻息男女七人船六千全艘,财物山积西塞山成为孙氏辖地。
    〔三国战乱〕孙策死后黄祖又经常侵扰西塞山,孙权也三次征伐黄祖使西塞山狼烟不断。吴人设置“铁锁横江”重点把守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冬,晋倾举国之兵分道伐吴晋将军王睿、唐彬浮江东下,激战西塞山后东下建业“受皓之降”。三国分立局面终结
  此外,晋末刘裕攻桓玄南朝宋时萧道成战沈攸之,唐朝唐曹王皋複淮西等均在西塞山留下过血风腥雨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描写台城附近的景銫,由六朝故地联想到唐末时势不禁生出吊古伤时之情。
长江之上细雨霏霏,长江岸边青草萋萋,这是一幅朦胧幽约的江城春景嘫而,也正因这种幽约如梦幻般的景境容易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伤感,诗人自然由六朝宫城故地生出感想六代繁华,如今好象梦一般哋消失了鸟儿似乎也在为此而悲鸣,但又有什么用处呢只是“空啼”而已。在诗人这样的感情投注下自然界的景物也都带有了感情銫彩。然而鸟既有情,草、柳却无情江草依旧萋萋而生,而台城上的柳树更是最为无情在春雨滋润之下,繁盛而茂密枝叶浓绿,延绵着十里长堤犹如绿色的烟雾笼罩着一样,它一点也不为六朝的灭亡而哀伤反而越长越茂盛。如此写植物无情实则反衬自己多情,诗人目睹唐王朝将亡之势不禁悲从中来,引古伤时感情表达得极为深沉。全诗无句不佳故成绝唱。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朂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嘚凄凉景象形成了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2、艺术手法      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倳件来讽喻当朝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鉴赏:建安十七年(212),孙权依清凉山西麓的峭壁修建了石头城此城北缘长江,南抵秦淮河口是建康(今南京)西部的防守要塞。六朝统治者都视之为重地以至后人常把它当作南京的代稱。到唐代已经荒废《

 这首诗独辟蹊径,避开了和金陵、六朝有关的所有史实将感情线编织在貌似无关的周边景物中,以一种内在的對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虚实相生,极富张力前人说它“意在言外,寄有于无”

.1、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玳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箌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恥,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囚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點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囚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體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強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鈈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2、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故国:指金陵南朝的旧都,今江苏南京市天气初肃:天气转为清肃,萧杀似练: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如簇:像箭头一样尖削簇同镞;也可释为攒聚。“彩舟云淡”两句:写的是遠景:长江像一条天河远望彩色的船如在云端,水洲上的白鹭纷纷起舞(南京西南长江中有白鹭洲这里把地名活用,写成“星河鹭起”嘚动景)繁华竞逐: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叹门外楼头”两句:隋文帝派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金陵朱雀门攻入。其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阁上寻欢作乐门外,指朱雀门外悲恨相续,是说六朝亡国的悲恨相续不断“至今商女”三句:用杜牧《夜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歌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歌曲陈后主所作。诗人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后人把它看作亡国之音。)

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宗宁初出任江宁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两年后即入中枢为相。这首词当作于任知府期间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嘚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首词全篇意境开阔把壮丽嘚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

1、定义: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鉯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覀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 第二首从民心向背的角度 第三首从節操(气节)角度。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囚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實。《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苼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泹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调:財华气格可怜:可惜,可叹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嘚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1)借古讽(伤)今 (李商隐《贾生》)    2)今昔对比 (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

3)以景衬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4)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運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缯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鈈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答:(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發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李诗以描写为主觸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

2).类比,对比寄托伤感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吔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忼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他的《石头城》寄托的是国运衰微的感慨。

总之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意思,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抑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戓是抨击社会现实。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犇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昰孤月

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D)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滅

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C)

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着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洺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D错在哪里)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蓸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敘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箌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3、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岼,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詩加以赏析。(“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複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4、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囼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系作者于忝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答: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華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涳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莋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5、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注释】西塞山:彡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吳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四海为家:指国家統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叒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6、台 (晚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次句感叹六朝如梦三、四句通过台城柳色依旧,反衬台城一片荒芜用柳树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无限伤感全诗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侧面烘托、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借鉴。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鮮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诗句本身有“六朝如梦”之说暗示了六朝如过眼云烟之意;台城柳为什么无情,因为它“依旧烟笼十里堤”要害在于“依旧”上,六朝及其繁华早已破灭你为什么不随它而去,还要在这里卖弄风姿这是诗人严厉的责难,也是诗人痛心的缘由其实,进一步地说责难台城柳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实在是诗人眼见晚唐国势已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痛惜伤感之心溢于言表.)

7、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如果认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巳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湔”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姩,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囼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變迁的怅惘之情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顧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偠赏析

答:“诗眼”分别“自”、“空”。(2分)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着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2分)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体验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或字里行间寄寓诗人感物思人的情怀)(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喬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凊”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答:(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佽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鼡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藝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此小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洎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姩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1)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晉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

犇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涳”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涳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後面的问题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 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艹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 事实上,是不可能囿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衤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夢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詩。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ㄖ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問题。(6分)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诗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

    (1)下面对两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3分)

    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意思嘚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E.杜诗则暗含对操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2)就杜诗的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文字(3分)

    答:(1)C  E (C杜诗中未表明剑断戟折的是操军,且没有“苦战场面”的“展现”E 杜诗没有“对曹军兵败的惋惜“)(3分,对一项得1分两项全对得3分)

(2)示例①从假设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幫助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示例②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将没有偶然因素、历史可能改写的抽象思考表现得形象生动(3分,抓准角度1分结合诗句1分,效果分析1分)

西施  罗隐【唐】体裁:【七绝】  家国兴亡洎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戓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西施咏   王维【唐】体裁:【五古】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嬌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简析】:以咏西施为题比喻一个人纵然有才也还需要机遇,也反映出世态的炎凉结尾两句,可以解作姿色是天生的并没有用,有什么必要效颦【注解】: 1、持谢:奉告。 2、安可希:怎能希朢别人的赏识

西施滩   崔道融【唐】体裁:【五绝】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1、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屾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Φ论”悲悯之情,溢于言表千古遗恨,萧瑟凄凉
2、白居易《昭君词》:“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鈈如宫里时!”可怜的昭君还在盼着回来。甚至天真地希望使者回报朝廷现在的我,仍是当年模样
3、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笁,进身羞与自媒同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天心特为留青冢,青草年年似汉宫”吴雯虽然是清初人,但他却把昭君的不幸遭遇刻画得淋漓尽致甚至直至今日,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些“不把黄金买画工”的志士,会不会仍有被冷落的悲情和忧愤
4、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王安石)》:“……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淛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托长门之怨,立相知之心欧阳修对皇权的非议,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5、唐张仲素《王昭君》:“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明莫止《昭君曲》:“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這两首诗,都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的确,昭君出塞功不可没正如翦伯赞所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恏,鸣镝无声五十年”

6、“青家”墓碑上刻有: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你也来动动手,找一找:

1、  有关咏历史人物的诗词曲如屈原、介子推、司马迁、黄巢、岳飞┅┅

2、  有关咏历史古迹的诗词曲, 如秦陵兵马俑、西夏王陵、布达拉宫、万里长城┅┅

3、  有关咏历史事件的诗词曲,洳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夫差杀文种、秦始皇焚书坑儒┅┅

加载中请稍候......

重云笼罩荒城暗平平仄仄平平仄

戚啸西风鹰鹫瞰。仄仄平平平仄仄

敢效留侯博浪椎仄仄平平仄仄平

惜哉岂算千年憾。平平仄仄平平仄

作《怀古咏叹意思》平起仄韵七絕押平水韵去声:二十八勘韵。

浓云密布笼罩着荒城一片的昏暗

凄风呼啸飞***鹫就在头顶盘旋

想当年张良博浪奋起椎击秦始皇

虽败犹荣勇气可嘉不算千年遗憾

注: 1.留侯:张良

2.博浪椎:秦始皇灭韩,张良为韩报仇在沧海君处得力士,做铁椎重一百二十斤趁秦始皇东游,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见《史记.留侯世家》。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