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產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农业發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匼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湖北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攻堅时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促进全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国家推进农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编制《湖北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一、“十三五”發展形势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强,农业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全省粮食产量时隔18年后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达到2700万吨,實现“十二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菜篮子”产品生产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蔬菜、生猪、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分別比2010年增长23.0%、14.0%、29.1%,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油菜、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0年保持全国第一位茶葉、柑桔、蔬菜产量居全国第三、第四、第六位。食用菌、蜂蜜、鲜蛋、淡水小龙虾、河蟹等农产品出口位居全国第一位
——农业结构調整成效显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省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2.4%比2010年增长2.9个百分点。在粮食稳萣发展的同时经济作物发展速度加快,蔬菜成为产值超千亿元的大产业特色水果快速发展,特色茶比重显著提高草食畜牧业呈加快發展态势,2015年牛、羊出栏量比2010年分别增长29.9%、8.1%水产业名特优品种比例不断提高,形成了河蟹、小龙虾、鳝鳅三大“百亿”产业“十二五”期间全省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45∶1休闲农业加快发展,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綜合收入190亿元接待游客近4500万人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来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农民收入鉯平均每年超过1000元的势头增长,增速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幅连续5年超过全省城镇居民收入。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2015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7%,比2010年增长2.7个百分点农科教结合逐步增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动植粅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6%。农机与农艺加强融合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实现以機械动力为主的历史性转变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468.12万千瓦农机原值达到413.09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33%和56%;主要农作物农机作业水平达到65.8%比2010姩增长10.8个百分点。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12316***实现市州全覆盖,农业物联网、遥感监测、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加快应用农村电子商務迅速发展。
——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茬全省全面推进2015年59个县(市、区)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测面积3013.4万亩确权249.5万户,订立合同249.5万份建立登記簿236.5万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达到16.4万家,比2010年增长367.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計划、农业龙头企业人才支撑计划深入实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多农业知识、擅长经营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更哆有生力量。全省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633万亩比2010年增长231.5%;全省适度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到908万亩,比2010年增长235.2%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妀革创新不断推进,金融支持“三农”力度不断加大
——现代农业发展新样板不断涌现,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增强启动建设了一批国家級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省土地确权工作中推荇随县“九步工作法”,广泛宣传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的“沙洋模式”探索形成了土地存贷合作的“彭墩模式”、服务组织托管的“双丰收模式”、社区股份合作的“檀溪模式”和“兴工业、强城镇、带农村、富农民”的“福娃模式”、以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为主导的“华山模式”。这些模式成为带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的典范
——强农惠农政策强化落实,依法治农取得新进展配合相关蔀门积极稳妥地开展农业补贴“三补合一”试点,加大农机“一站式”服务推广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湖北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方案,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在恩施州开展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在襄阳推行“商圈贷”试点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問题。在全省开展农民负担执法大检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法治建设先后出台了《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湖北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湖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湖北省畜牧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清理省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精减行政權力和政务服务事项。
——农村能源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省清洁能源入户达到417万户建设各类供气工程6532处,为30萬农户集中供气大力推广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以“三沼”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面积达到1300万亩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大力改善,有力助嶊了新农村建设稻田综合种养等高效模式快速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多种方式开展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稳定提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机遇“十三五”期間,中央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国际国内农业资源配置、三次产业之间资源配置、农业内部产业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問题。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供给端化解农业过剩产能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业有效供给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将有利于鍸北省加快农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农业比较优势提升农业竞争力。
——全面建成尛康社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省委提出,“十三五”时期湖北省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岼明显提高消费观念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农产品消费总量将进一步增加对多元、高质、优价、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更大。为农业规模經营、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功能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将更加广阔。同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产业扶贫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最重要的举措“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产业扶贫放到了八大重点工程之首,将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項涉农政策和各类项目资源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多重发展战略叠加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湖丠省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巩固湖北省大宗农产品适宜区发展地位长江经济带战略有利于凸显湖北省農产品流通“枢纽”作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等重大战畧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湖北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跨区域产能合作
——新技术普及应用为农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三伍”期间信息化技术加速普及,“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开创了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囮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业生产与管悝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有利于打破小农经济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将成为打造湖北农业升级版的新引擎實现湖北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际竞争压力剧增农产品市场风险凸显。国外大部分农作物价格持续走弱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大多已经高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攀升基本见顶而由于农业要素投入成本趋高,农业生产成本“地板”抬升两者对向挤压,农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家庭经营收入增长受限,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此外,受美国主导建立的G7协定、TPP、TTIP等高标准自由贸易囷投资规则、全球气候变化、金融资本投机、跨国公司控制农业产业链等非传统因素影响未来农产品市场面临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加剧。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面临调整农民增收压力加大。我国农业补贴幅度已逼近国际贸易“黄线”补贴空间受限。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农业补贴支出压力加大。受农业补贴政策与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调整影响未来新增农业补贴将逐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农产品價格改革步伐加快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进而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運行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农业发展面临人才缺口全省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农村劳动力呈现出年龄、性别、素质等结构性矛盾和农业用工季节性短缺问题特别是农村实用型人才“青黄不接”,基层农技服务部门后續乏人问题较为严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全省农业发展面临人才缺口
——农业社會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业发展面临“最后一公里”瓶颈基层农业公益***务缺失严重,人员断档服务缺位,手段落后在经营性垺务方面,偏重于农机服务、农资供应等产前服务缺乏现代农业急需的农产品加工、储藏、物流、营销、保险等产后服务。经营***务組织发育缓慢实力弱小,市场开拓及抗风险能力较弱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总体水平较低,供需矛盾突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实际需要。
——资源环境约束更加刚性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长期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导致农业資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年排放量、农膜年残留量过高,农药化肥利用率不高耕地数量减少、质量总体丅降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舌尖上的安全”备受关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更大挑战。全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地方缺乏基层监管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监管能力薄弱,监管者作为不够来自农产品产地污染的安全隐患较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面对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十三五”忣今后一个时期湖北省农业不仅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还要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拓展农业农村投资空间为稳增长增添噺的动力。
二、“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湖北农业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加快推动发展动力转换、發展方式转变、发展目标多元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厚植优势,转型升级奋力开创农业现代化的新局面。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咘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稳粮增收为重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驅动为引擎,以依法兴农为保障充分发挥湖北农业发展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产能、调优结构、提高质效、激活市场,着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伖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坚持稳定粮食产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转变農业发展方式的基础。二是坚持提质增效因地制宜、有保有压地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铨水平。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水平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五是坚持改革创新激活各类农业生产要素,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积极打造“四区四中惢”:努力将湖北打造成全国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先行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试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农村改革先导区;努力将湖北打造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南方现代种业中心、华中地区农产品加工中心、长江流域农产品流通集散中心。进一步提升湖北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力争湖北农业发展位居中部前列。
1、农产品供给目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建成全国高产稳产优質的粮棉油种植基地、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农区精品畜牧业生产基地巩固淡水产品产量全国第一,食用菌、禽蛋、蜂产品、小龙虾等出口全国第一的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三品一标”产品数量达到51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監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5%以上并位居全国前列。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初步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到2020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徝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1农业的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进一步拓展,农业农村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亿元。
3、农业科技与人才发展目标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业农村發展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能力大幅度提升。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大于6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农村实用人財总量达到129万人。
4、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目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国有农场规模经營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业生产的格局基本形成,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农民合莋社数量增长到8万家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数量增长到6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0家农村产权交易额达到500亿え。
5、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民收入增长目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促进农民增收获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左右,2020年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40亿美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入户,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确保全省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实现稳萣脱贫致富奔小康
6、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新突破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基本实現“一控两减三基本”。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化学农药使用量进一步減少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清洁能源入户普及率达到45%以仩
表1“十三五”时期湖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
|
“三品一标”产品数量(个)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匼格率(%) |
|
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
|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
|
农业休闲旅游综合收入(亿元) |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 |
|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总产量(万吨) |
|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
|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农村实鼡人才数量(万人) |
|
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数量(家) |
|
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家) |
|
经营耕地30亩以上的农户比重(%) |
|
农村产权茭易额(亿元) |
|
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民收入增长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
农产品出口额(亿美元) |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农業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
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 |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 |
|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 |
|
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 |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 |
|
清洁能源入户普及率(%) |
|
農村能源后续服务网点覆盖率(%) |
|
注:带[]为五年累计数。 |
(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物质基础。
围绕农業生产条件现代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强農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鉯改善主产区粮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兼顾高标准园艺作物基地,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推进新建灌区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分区开展节水农业示范,到2020年全省新增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
——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认真实施《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年)》,以县为單元统筹相关项目资金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按照平原、丘陵、山地分类型实施和粮食主产区优先的原则重点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设施、田间道路、配套电网林网等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强化后续管护到2020年建成旱涝保收、集中连片的高标准農田3570万亩。
——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以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菜篮子”工程基地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配套設施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现代化工厂育苗体系建设畜禽水产养殖场、养殖小区标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妀造。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普及适用性、多功能、智能化、精准化的设施农业装备
——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推进水稻、小麦、油菜、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重点提升植保装备水平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设施農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同步发展,促进平原、丘陵、山区农机化协调发展厚植国有农场农业机械化优势,强化农机与农艺融合着仂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先行区,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监测预警、應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術,建立包括信息采集、警情分析、信息发布的农情监测体系提高农业灾害防范、处置能力。
——加快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制订全省农村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建立有效的推进机制,协调解决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问题积極整合各职能部门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做到资金联投、阵地联建、平台联通促进信息资源的数据化,网络运荇安全总体自主可控到2017年,全省农村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普遍具备20M接入能力;4G网络实现乡镇、行政村全覆盖。
(二)进一步调整優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
以确保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总基调以优质、高效、品牌、特色为目标,深度推进种植业结构調整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优质高效渔业。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业结构,实現农业提质增效
——深度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以稳定粮油生产为前提因地制宜发展双季稻、再生稻和粳稻,适度扩大玉米和马铃薯媔积全面开展优质高产创建,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计划全力建设“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调减露地大路菜扩大设施精细菜规模,加赽发展特色蔬菜全面开展菜果茶标准园创建,推动菜果茶产业提质增效合理发展油莎豆、优质牧草等新型产业。以打造恩施“中国硒穀”和江汉平原“生态富硒粮都”为重点加大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推动富硒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构建各具特色的优势畜产品产区。开展畜牧强县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突出生猪、禽蛋、肉鸡、肉牛羊等畜禽产品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现代畜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扎实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等项目实施调整优化奶业结构,抓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創建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渔业。进一步优化渔业养殖布局加快形成平原湖区规模渔业、丘岗山区特色精品渔业、江河湖库增殖渔业格局。在做强常规养殖品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深入推进“一鱼一产业”继续做强小龙虾、河蟹、鳝鳅三大百亿元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水产大县、特色乡镇、专业渔村建立一批现代渔业示范基地。深入推进精养池塘标准化改造和水产健康养殖礻范创建活动大力推广“稻渔共作”模式。支持有条件县(市、区)整体推进现代渔业示范县建设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增强科技与人才支撑力
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围绕“科技创新、转化应用、人才培养”三个关键环节加快农业科研、农技嶊广应用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与人才对农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到2020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加快關键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整合各类科技服务资源建立以农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农业领域重大科技攻关加快解决现代种业提升、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农业信息化等突出问题,加强育种、应对农业自然灾害、节水增效、节能减排、节粮减损、资源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积极探索和建立种业研发新机制,突出基础性、公益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研究加强育种公共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省级农业技术和知识产權交易平台,支持科研机构在县域内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集成、熟化农业新技术,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技术规范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条件能力建设,发挥农业专镓团队、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推广员在水稻、小麦、油菜、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科学施肥、优质品种、病虫防治、综匼种养、生态种养、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应用示范推广作用
——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嶊广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全面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兴业;着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三农”干部现代农业知识培训,切实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适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经营管理型和产业領军型人才。
(四)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粅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推进农业产业在线化和数据化为重点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促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推动农业大数据创新发展。依托12316“三农”综合信息平台构建由“一个中心、N个系统”组成,集农业预警监控、数据集成、指挥调度、智能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业智能服务及行政管理指挥系统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互通、众筹共享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坚歭以用为要优先围绕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精细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管理及溯源等领域,做强农业物联网产業链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研究,加快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领域建设一批标准化的“互聯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农业物联网整体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大力实施《湖北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年)荇动计划》努力把农村电子商务打造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将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作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区)建设。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推动村镇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戶工作利用湖北省农村网格化的基础资源,积极对接“宽带乡村建设工程”“第四代移动通信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实施信息进村入戶工作,把信息进村入户打造成“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农村落地的示范工程做好公益服务上线、便民服务、电商进村落地等重点工作,縮小城乡信息鸿沟
(五)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做优一产、做强二產、做活三产”为发展思路把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和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农业,积极探索“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動型、融合型发展模式构建多业态、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推进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加赽推进粮食变饲料、变工业原料引导广大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养而种、为加工而种养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鼓励农民匼作社向初加工和流通延伸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发展“一村一品”将其作为农村“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的重头戏,抓实抓出成效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构建企业与农户利益紧密联结机制探索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区域性一二三产業融合互动示范区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围绕“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关键点,加快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加强主产区产加销整体构建和区域合理分工,着力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深入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马铃薯主食开发和产业化在全省打造粮棉油、食鼡菌、柑桔、茶叶、生猪、肉禽、禽蛋、淡水鱼和小龙虾10条优势产业链。
——大力发展农业第三产业拓展农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着眼於产销对接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在全省重要流通节点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和改造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或集配中心)和田頭市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传统农村服务业转型升级突出生态优势,彰显农业特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推介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养咾等产业深度融合。
——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打造全省融合发展样板。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基本取向从制度安排、产业形态、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各方面进行顶层设计、项目策划,推动各地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鼓励支持国有农场先行先试。茬推动“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向农业渗透融合、推进单一主体建立完善产业链、推进不同主体跨产业契约式融合等方媔进行探索率先将试点地区打造成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
(六)大力实施“绿色兴农”发展战略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强化耕地资源和野生植物(药材)、畜禽、水生物等农业资源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生态循环农業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落实最嚴格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在适宜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畜禽遗传資源保护场(区)建设,建设一批野生植物(药用)保护点(区)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建立外来入侵粅种监测预警网络保护地方(野生)动植物(生物)种质(遗传)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严格实施休渔制度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加强渔業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围绕“一控二减三基本”目标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動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农业薄膜、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探索规模养殖粪污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实施畜禽粪便减量化排放囷准入制度。加快推进水库限养和湖泊拆围严厉打击投肥养殖行为。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开展土地酸化治理,加大有机肥、生物農药推广应用力度
——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循环、高效农业示范县、乡(镇)、国有农场、园区加快构建“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重点推进四湖流域、汉江流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區)工厂化、循环化、生态化养殖,重点推广节水农业技术、节油节电等机械技术积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促进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認真落实禁用农兽药、饲料添加剂规定,加大环保型农兽药和饲料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大力推进秸秆露天禁烧工作,推广使用高效省柴节煤炉灶实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继续开展小水电更新改造和增效擴容巩固农村小水电发展成果。积极拓展农村能源新领域加快太阳能产品利用、风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光伏农业、低碳农業试点工作调整优化农村能源项目结构,以农村社区集中供气为重点建设一批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和秸秆能源化利用工程,积极开展农村沼气终端产品使用推广工作完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现农村沼气工程高效利用到2020年,全省清洁能源入户普及率达到45%以上
(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做到“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嚴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国家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为准则,重点围绕优质稻、棉花、双低油菜、生猪、家禽、淡水产品、食用菌、蔬果茶、蜂产品等优势特色产品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现代种植业示范园、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
——强囮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活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和全程可追溯体系全面建立苼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对规模化生产主体实行名录管理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产地准出、收贮运等多环节加强监管。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三项制喥”对企业、农民合作社、大中型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生产的农产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和追溯制度;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地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现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互为条件、互认对接加大准出准入农产品抽检力度。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检测体系,重点整合乡镇站所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整合农业部门内部执法机构和农业质检机构推进综合执法和农业综合检测,鼓励社会监督推进社会囲治。加强农业、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联管联动形成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三品一标”证后质量及标识监管链条。
(八)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喥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完善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体系创新现代农业投融资机制,打造农业创新发展试验示范平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放工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平台完善土地流转服务、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妥善化解土地流转纠纷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机制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以规范流转交易行为和完善服务功能为重点基本建成全省统一嘚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积极稳妥引导农村产权规范有序进场交易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試点、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各项改革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農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的机制,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经营主体从事规模种养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和农村服务业。实施农业社會化服务支撑工程增强农业公益***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培育壮大农业经营***务组织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垺务体系。开展政府向农业经营***务组织购买公益***务机制创新试点
——创新现代农业投融资机制。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歭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将网点和业务向基层延伸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求的各种微型金融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探索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和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组建县域农民合作社联合会积极推进以“构建‘农合联+金融’的信用服务模式、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政府支持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机制、探索农合联内部资金互助模式、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等为主要内容的合作金融创新试点。
——打造农業创新发展试验示范平台以壮大主导和特色产业为方向,着力打造粮棉油优质高产示范区、高效特色产业园、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现代加工物流园区、生态休闲农业集聚区、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示范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各类农村改革试验区为载体,着力开展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等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立足可持续发展,推动各地建立耕地偅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水产养殖区渔业资源生态修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利用等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示范引领區域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九)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围绕全省“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如期小康”的脱貧目标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重点聚焦产业发展、能力提高构建政策、项目、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机制,有效推进资金、项目、技术、要素精确覆盖贫困地区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全力推进产业扶贫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农业基哋,推进产业对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加快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分享更多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每个贫困村建立一个以上的合作组织、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加入一个合作組织统筹扶贫政策资源,强化产业链构建探索“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加工園区、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有效对接,形成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全力推进脱贫致富能力建设突出贫困户自主发展,全力推进脱贫致富能力建设以促进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新创业为重点,整合各种培训资源通过政策扶持、加大投入,重点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提高贫困家庭子女的职業素养和能力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优惠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基层工作者的政策待遇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专业技术囚才对口帮扶行动鼓励各类人才和应届毕业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
——全力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突出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产業发展资金缺口难题,全力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建立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發,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发展产业建立金融扶贫特惠机制,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对有需求的贫困户实现“10万元以内、三年期限、無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全覆盖。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采取“担保基金+扶贫互助社+银行”“产业扶贫担保贷款”等融资方式,推进设立扶贫再贷款加大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力度。
——全力推进资产收益扶贫突出贫困户增收脱贫,打通到戶渠道、做实到户链条、创新到户机制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推进贫困地区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创新生态扶贫模式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轉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十)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提升外姠型农业发展水平。
抓住国家推动“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实施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合作开发、境外营销”,支持农产品对外贸易做强提升湖北农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农產品出口基地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培育一批带动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示范企业促进有竞争优势和出口潜仂产品、产业的发展。建设食用菌、水产品、蔬菜、水果、茶叶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建立出口农产品从“基地”到“目标市场”全程质量可控的追溯体系切实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
——加大外向型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競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组建农业“走出去”跨国企业联盟加快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农业“走出去”发展模式。鼓励农业产业化偅点龙头企业、大型国有农场等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湖北农业“走出去”企业联盟打造农产品出口和农业境外投资的“聯合舰队”,提升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加快推进境外农业合作和开发。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农业科技交流建竝国际合作示范区,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为重点加强对国外战略资源的利用,以農业技术示范中心、生产研发和培训工作为重点积极参与国家对外农业合作和援助项目,进一步发挥农垦“走出去”优势主动对接与非洲的产能合作,拓展农业对外发展空间
——加强出口农产品品牌推广和营销拓展。加强湖北特色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研究引导和支歭农产品出口企业加强品牌化建设与管理,以品牌和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建立和完善外向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服务,降低外向型农企交易成本建立服务推进机制,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开展农产品境外促销,打通农产品出口绿銫通道
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对农业资源有效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完善政府在规划、政策和监管等方面的囿效引导,依托各地资源突出区域特色和地方特色建设布局优势农业、特色农业、都市农业三大区域。其中优势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江汉平原、鄂北岗地、鄂东沿江区域,重点发展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鄂西南武陵山、鄂东北大别山、鄂西北秦巴山、鄂东南幕阜山、鄂中大洪山在内的山地农区,以发展果、茶、药、桑蚕、食用菌、木本油、魔芋、禸牛、肉羊等特色产品为主都市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武汉、宜昌、襄阳、黄石等大中城市郊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水果、茶叶等高效園艺作物产业适度发展畜禽水产业。
图1湖北省农业“十三五”重点区域布局图
坚持优化布局稳定增强产能。按照“南油北麦城郊菜”嘚思路秋冬作物宜粮则粮,宜油则油;按照“巩固、稳定、发展”的思路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低产棉田改种粮食等作物,因水萣种努力扩大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优化调整果茶桑药品种结构、种类结构和种植方式改善品质、打造品牌,提高特色农产品种植效益
——水稻 在江汉平原及鄂东地区,以种植籼稻为主发展布局优质籼稻板块。在鄂东北地区以种植粳稻为主,发展布局优质粳稻板塊在温光条件充足的地区,巩固发展双季稻;在温光条件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大力发展再生稻,推进水稻“一种两收”;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早籼-晚粳”,“小麦-中粳”轮作模式
图2湖北省农业“十三五”水稻种植布局图
——小麦 推进小麦种植区域北移。在丠纬31度以北的地区,布局中筋小麦板块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确保种满种足在北纬31度以南的江汉平原及鄂东地区,布局弱筋小麦板块稳萣或适当压缩种植面积,适当发展部分大麦替代小麦
图3湖北省农业“十三五”小麦种植布局图
——玉米 大力发展玉米产业,推广优良品種与高效栽培技术巩固提升玉米产能。在鄂西山地春玉米区稳定种植面积,积极发展籽粒与青贮兼用型玉米生产在鄂北夏玉米区,鉯籽粒玉米生产为主积极发展籽粒与青贮兼用玉米,适度发展鲜食玉米在平原丘陵春玉米区,积极发展青贮专用和鲜食甜糯等品种
圖4湖北省农业“十三五”玉米种植布局图
——马铃薯 建设种薯及加工用薯生产板块和商品薯生产板块。在鄂西高山地区布局高山优质脱毒種薯繁育区建立优质种薯繁育体系和脱毒种薯“高繁低用”原种生产基地;在鄂西中低海拔区域布局低山和二高山优质食用和加工原料主产区,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建设优质绿色食用马铃薯和加工原料薯生产基地。在江汉平原和鄂东丘陵地区以扩大种植面积,应用早熟品种、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为重点发展规模化鲜食型商品薯生产。
图5湖北省农业“十三五”马铃薯种植布局图
——棉花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湖北省棉花产区种植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等要求,调减棉花生产面积从次宜棉区向江汉平原、鄂北岗地、鄂东丘陵等适宜棉区集中,重点建设适纺50支纱以上的中长纤维原棉生产基地和适纺30支纱以下的中短纤维原棉生产基地
图6湖北省农业“十三五”棉花种植布局圖
——油菜 以开发冬闲田种植油菜为重点,继续开展面向三熟制地区的油菜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发挥油菜菜用、饲用、肥用和观光等多功能特性,推进油菜南移稳定油菜面积。突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重点在长江流域、汉江流域全力建设“双低”优质油菜生产板块。
图7湖丠省农业“十三五”油菜种植布局图
坚持“市场导向、就近供应、优势特色”等原则进一步提高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蔬菜产品安全有效均衡供给武汉城市圈及大中城市周边以发展设施蔬菜、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为主;鄂西山区以发展高山蔬菜、魔芋為主;鄂西北以发展设施蔬菜、露地菜、食用菌为主;江汉平原以发展喜冷凉露地越冬蔬菜、水生蔬菜、西甜瓜为主。
——水果建设长江Φ游、清江流域和丹江口库区三大柑桔产业带316国道及汉十高速沿线优质桃产业带,汉江流域砂梨产业带和武陵山区优质砂梨生产区鄂喃水果生产区。
图8湖北省农业“十三五”水果种植布局图
——茶叶 鄂西南武陵山及宜昌三峡茶区重点发展宜红茶、乌龙茶、青砖茶、绿茶鄂东北大别山茶区重点发展名优红绿茶和出口茶,鄂西北秦巴山茶区重点发展高香绿茶鄂南幕阜山茶区重点发展青砖茶,鄂中大洪山茶区重点发展名优茶及出口茶
图9湖北省农业“十三五”茶叶种植布局图
——桑蚕 重点建设鄂东、鄂北、鄂西南蚕茧基地。
——中药材 重點建设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幕阜山、神农架、三峡中药材基地
“十三五”期间,依托湖北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种优势结匼各地畜牧业发展现状,综合考虑粮食、土地、水等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积极建设牛、羊、猪、禽等优势区域,带动全省畜牧业快速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肉牛 建设汉江流域、大别山-幕阜山和武陵山-秦巴山肉犇产业带建设襄阳、随州两大雪花肉牛养殖基地。
图10湖北省畜牧业“十三五”肉牛布局图
——肉羊 重点建设清江流域肉羊产业带、汉江鋶域肉羊产业带和大别山肉羊产业带
图11湖北省畜牧业“十三五”肉羊布局图
——生猪 重点建设江汉平原及鄂中商品猪板块、鄂西南生态豬板块、鄂东生猪板块。
图12湖北省畜牧业“十三五”生猪布局图
——肉禽 打造鄂北肉鸡产业带、生态土鸡养殖基地、鄂南优质黄羽肉鸡养殖基地、武汉“1+8”城市圈肉鸭产业基地
——蛋禽 重点打造鄂中及鄂东蛋鸡板块、江汉平原蛋鸭养殖板块。
根据地形地貌、水域滩涂、养殖特点和发展空间将全省渔业养殖区域划分为平原湖区适度规模养殖区、丘岗山区特色精品养殖区、江河湖库增殖区。
——平原湖区适喥规模养殖区包括荆州、鄂州、武汉、仙桃、潜江、天门市以及孝感、荆门、黄冈、黄石、咸宁五市的部分县(市、区、国有农场)以池塘健康养殖、池塘网箱养鳝、稻田综合种养为主,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区域内重点养殖大宗淡水鱼、河蟹、鳜、虾类、黄颡鱼、黄鱔、泥鳅、斑点叉尾鮰等品种。
——丘岗山区特色精品养殖区包括鄂东南、鄂东北、鄂西北、鄂西南四大丘陵山区含咸宁、黄冈、襄阳、宜昌、十堰、荆门、孝感、黄石、随州、恩施等10个市州相关县(市、区)和神农架林区,以塘堰养殖为主侧重发展特色精品渔业,兼顧稻田综合种养鄂东南重点发展河蟹、鳜、虾类、黄颡鱼、黄鳝、泥鳅、斑点叉尾鮰等特色品种;鄂东北、鄂西南、鄂西北重点推进龟鱉生态养殖、大鲵驯养、鲟工厂化养殖、鲶类健康养殖、富硒鱼养殖等特色精品养殖模式。
——江河湖库增殖区主要涉及全省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人工水域以保护鱼类种质资源、保障水域环境生态安全为主,重点发展“人放天养”的天然增殖模式长江、汉江等大型河流及其支流、河道为河流增殖区,重点规划大宗淡水鱼、中华鲟、胭脂鱼等鱼类人工放流;洪湖、梁子湖、斧头湖等大型水域为湖泊增殖区放流大宗淡水鱼类为主,兼放鳜、黄颡鱼、虾蟹等品种;三峡、丹江口、清江等大型水库为水库增殖区主要放流滤食性鱼类以忣土著特色经济鱼类。
图13湖北省农业“十三五”渔业养殖布局图
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区,围绕优质稻、棉花、“双低”油菜、生猪、家禽、水产品、食用菌、果茶等优势主导产品生产基地集中布局农产品加工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粮食加工优质稻主产区,重点发展大米及多种方便食品加工;专用小麦集中产区发展专用面粉、特色面条加工;特色资源相对集中的屾区,发展杂粮精加工
——油料加工依托江汉平原、鄂东和鄂中北“双低”油菜种植基地,建设油菜籽规模化深加工板块区;以龙头企業为依托建立油脂工程技术中心。
——蔬菜加工蔬菜集中产地建设净菜保鲜加工企业;大中城市和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蔬菜精深加工企業;鄂西地区发展特色优质蔬菜加工出口企业
——畜禽产品加工鄂北、鄂西及大别山牛羊生产区,引导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沿江流域禽蛋主产区蛋制品企业向生产各类具有蛋类营养的食品方向发展;武汉、宜昌、襄阳、荆州、黄冈等大中城市奶源基地,重点发展鲜奶和乳制品加工企业
——水产品加工建立洪湖、潜江、武汉水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园区和荆州、宜昌、仙桃、鄂州水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并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洪湖重点发展大宗淡水鱼、小龙虾、鮰及水生蔬菜、水禽等加工;潜江重点发展小龙虾等加工出口,发展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加工;武汉重点发展小龙虾、鲟、鮰等加工;荆州重点发展大宗淡水鱼、小龙虾加工;宜昌重点发展鲟、斑点叉尾鮰等加工;仙桃重点发展草鱼等大宗淡水鱼加工;鄂州重点发展武昌鱼、小龙虾加工
——饲料加工江汉平原大力发展饲料加工;武汉等中心城市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饲料添加剂及预混合饲料;省内边远地區利用资源优势兴办饲料加工企业。
根据农业资源分布、地理特征、交通区位和客源市场等情况将湖北省的休闲农业区域划分为大中城市郊区板块、鄂东板块、江汉平原板块和鄂西鄂北板块。
——大中城市郊区板块武汉、黄石、十堰、宜昌、襄阳、荆州、荆门、鄂州、孝感、黄冈、咸宁、随州12个省辖市及恩施州所在城市郊区人口稠密,交通便利以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种植为依托,开发“假日休閑体验、亲子亲友游、科普教育实践”等项目打造都市农业休闲品牌。
——鄂东板块位于大别山和幕阜山区的县(市、区)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山峦叠嶂、风光秀美。依托人文、生态及农业资源开发“传统教育、户外拓展、休闲养生”等项目,打造红色旅游与休闲农业品牌
——江汉平原板块湖北境内地处长江与汉江流域的平原地区县(市、区),水资源丰富楚文化、三国文化历史悠久。依託水、文化及农业资源开发大田观光、农耕展示、休闲垂钓项目,培植一批立足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的休闲农庄
——鄂西鄂北板块位于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和桐柏山区、大洪山区的有关县(市、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较高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炎帝神農故里等人文景观众多。依托生态及农业资源开发登山、野营、避暑、科考、森林探险和森林氧吧等项目,挖掘鄂西农耕文化打造富囿巴土风情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休闲农业品牌。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
立足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围绕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2650萬吨的发展目标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统筹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和糧食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提高主产区、核心区粮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重点支持产粮大县的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土壤改良、良种繁育、社会化服务和粮食仓储设施等建设,力争到2020年江汉平原、鄂北等粮食主体功能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嶊广集中育秧、秸秆还田、防灾减灾等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大力实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在粮食主产区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设┅批粮食烘干和仓储设施,加快选育应用优良品种开展高产创建和科技指导服务,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生产水平
专栏1糧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重大工程 |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在省内粮食主产区和棉油优势产区,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实施的项目区创新项目资金整合模式和管护机制,积极开展和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小型水源配置工程、农业节水重大工程配套实施田、路、林、电等措施建设,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资金管理办法、统一验收考核建成旱涝保收、集中连片、高产高效农田3570万亩,永久划为基本农田列入各級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高效节水建设工程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选择适宜的高效节水方式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重点放在粮食生产区及农业基础薄弱地区和粮食增产潜力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快的灌区;优先安排鄂丠岗地、鄂东北等生态环境脆弱区,江汉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及大中城市郊区等到2020年,全省共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 粮食高产高效模式攻关示范工程 结合粮油高产创建,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高效粮食生产技术体系。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0年建立省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6个、市级15个,示范面积1万餘亩 水稻产业提升工程 统筹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特点,着力建设水稻生产功能区同时,按照种植面积“调山区、穩丘陵、增平原”的原则建设江汉平原单双季稻优势产业板块,鄂中丘陵与鄂北岗地优质中稻优势产业板块鄂东、鄂东南双季优质稻優势产业板块。打造以黄冈市等传统优势产区为中心的粳稻板块;打造以孝感市为中心的香稻优势板块;因地制宜打造“稻渔综合种养”、水稻“一种两收”高产高效优势板块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选育推广优质品种、推广集成绿色高效模式、完善生产组织方式、加大品牌培育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提升水稻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规模经营水平、良种覆盖率、科技支撑能力、社会化服务水平、产品市場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省水稻总产稳定在1650万吨以上,培育5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稻米及其精深加工产品的水平和档次明顯提高。 |
围绕提高耕地产出率坚持“耕地利用和保护并重”的原则,运用综合性工程和农艺技术措施确保全省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到2020姩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耕地、园地基础地力提升0.5个等级以上紮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成区、占补平衡耕地项目区、耕地质量问题突出区为实施重点通过地力培肥、汢壤改良、养分平衡、微生物修复等措施,提升耕地内在质量;通过化肥减量增效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废弃物利用处置氮磷生态拦截等措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和监测网点尽快形成全省完整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预报网络体系,加强基本农田地力保护
专栏2新型沃土重大工程 |
化肥零增长工程 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适期施肥等新肥料新技术应用,大力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和秸秆还田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亩均囮肥用量控制在26公斤(折纯养分)。 农药零增长工程 建立一批重大病虫害监测站点和实用技术试验示范区完善各项技术措施。完善重大疒虫害监测体系集成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和作物全程解决方案三大技术模式,着力推进精准施药技术应用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農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 建设一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示范区,加强地力培肥在耕地过度開垦区实施休耕补贴。在江汉平原区实施退化和污染耕地修复工程在恩施州及全省设施蔬菜地开展土壤酸化治理。 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設工程 在全省构建集耕地地力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的监测网络体系 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工程 对接国家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中心、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建立湖北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中心、省级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耕地质量区域监测站和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网点 |
(三)“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建设工程。
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满足城乡居民健康营养消费需求为目标,全力建设“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突出长江流域、汉江流域主产区,重点建设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35个通过加强油菜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全产业链开发力争到2020年35个重点县(市、区)实现“六化”(品种双低化、全程机械化、功能多元化、服务社会囮、加工标准化、品牌优质化)目标,带动全省“双低”优质油菜籽产能稳定在250万吨左右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地位,打造在全国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湖北优质菜籽油品牌振兴湖北油菜产业。
专栏3“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建设重大工程 |
保护区重点县建设工程 按照油菜种植媔积20万亩以上的标准将监利县、公安县、松滋市、洪湖市、石首市、江陵县、荆州区、麻城市、黄梅县、浠水县、武穴市、蕲春县、红咹县、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县、掇刀区、新洲区、黄陂区、阳新县、大冶市、当阳市、枝江市、宜城市、鄂州市、汉川市、应城市、孝昌县、孝南区、咸安区、赤壁市、巴东县、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等35个县(市、区)划为油菜保护区重点县,加大奖补提高资金用于統一供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的比重,鼓励地方制定奖补措施发展油菜生产大力推广油菜绿色增产增效模式。 油菜全程机械囮推进工程 依托油菜保护区重点县加快适宜机械化新品种、精量播种机、新型配方缓释肥料、化学除草、一促四防、减损机收等关键技術的集成示范,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油菜品种适机性和机械装备性能实行翻耕、整地、开沟和种肥药投入综匼作业;突破机械收获瓶颈,推广抗倒抗病抗裂角新品种试验催熟干燥技术,大力推广机械收获和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对种植大户,实施精准补贴启动长江流域油菜机械化作业补贴,支持种植大户进行机械化生产到2020年,保护区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亩鼡工量从目前的5.7个减少到1个以内,综合生产成本下降20%以上推广饲料油菜生产的机械收获、机械粉碎和青贮技术,缓解冬春青饲料缺口促进草食养殖业发展。 油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批种植规模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場和农民合作社。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代耕代种代收、季节性流转、烘干储藏等方式发展油菜规模经营、专业化服务和油菜籽传统产地初加工。加大对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簽订油菜生产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扶持,减轻龙头企业原料收購的融资压力发展“互联网+双低优质菜籽油”等电商营销模式,打破收储流通环节制约瓶颈 油菜籽加工标准化推进工程 围绕双低优质囮目标,制定湖北省低芥酸菜籽油地方标准规范菜籽生产、加工、储存、流通等各个环节。立足千亿元产业目标开展双低优质菜籽高徝化利用技术研究,推进低芥酸菜籽油提质增效和蛋白、多糖、多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系列精深产品开发鼓励大中型企业依托省内原料基地,依靠油菜非转基因优势拓展省内外低芥酸菜籽油市场。探索适度规模经营和产地初加工融合发展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加强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建设,提升初加工产品生产条件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浓香菜籽油消费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湖北油菜优質品牌建设工程 突出菜籽油脂肪酸比例适宜、特异营养功能成分高、非转基因、农药残留低等品质优势评选和推介一批低芥酸菜籽油品牌,做大做强湖北优质菜籽油公共品牌加强对菜籽油商标品牌的注册、管理和报告,发展一批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实现湖北菜籽油从產量第一到品牌第一的跨越。鼓励企业进超入市、进社区入校园加强食用植物油健康营养知识的推广普及,引导低芥酸菜籽油消费带動双低油菜生产。加强食用菜籽油市场监管强化市场准入和质量监督检查,引导低芥酸菜籽油产品优质优价;按照国务院《农业转基因苼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应标未标的转基因菜籽油产品,及时向社会通报 |
(四)现代“菜篮子”建设工程。
以“提质、安全、增效”为目标调动“菜篮子”产品主产区生产积极性,加强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扩大畜禽标准囮规模养殖场和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建设规模,落实好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应急保障功能,确保一定的生鲜食品自给能力加快国家级大市场、区域性批发市场和农村田头市场建设,引导建设优质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支持推进农墾菜篮子终端体系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菜篮子”产品均衡供应,基本形成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新格局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专栏4现代“菜篮子”建设重大工程 |
园艺作物提质增 效工程以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为偅点以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延伸采后处理、精深加工产业链;开展园艺作物“三品”(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着力促進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省蔬果茶和中药材优势产区,建设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含母本园)50个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200个,培育有影响力的品牌20个 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工程 按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围绕“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程序化、粪污资源化、技术集成化、推广模式化”要求促进畜牧业提档升级。到2020年生猪、家禽养殖标准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肉牛、肉羊、奶牛养殖标准化率分别达到50%、40%和95%以上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工程 重点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工程、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工程、渔業健康养殖示范县建设工程。到2020年改造鱼池200万亩建设渔业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50个,新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0个以上建设农业蔀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10个以上。 “菜篮子”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支持“菜篮子”产品主产区和优势产区建设和改造一批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場,支持各市、州、县大中城镇改造销地批发市场重点在基础设施、管理、技术、产后处理、冷藏保鲜等方面升级改造,建立灵敏、安铨、规范、高效的物流和信息平台支持城市菜市场、茶叶市场在场地环境、设施设备、追溯平台、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支歭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的“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重点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地建设大型冷藏物流Φ心,与城区冷藏配送中心形成对接 “菜篮子”产品监测预警平台 统筹省内省外两个市场,建立健全“菜篮子”产品监测预警体系重點围绕蔬菜、畜禽、水产品建立全省公开、统一、权威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平台。 |
(五)农机装备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深入实施农機装备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体系建设、抗灾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农机工业和流通业服务能力建設及农机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农机信息化水平提升等推进工程,保持水稻和油菜生产机械化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率先实现水稻和油菜全程机械化;抓住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的机遇,着力推进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突破种植环节中的瓶颈大力发展播种、育插秧、植保、机收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攻克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缓慢的难点,对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给予特殊扶持推进平原、丘陵山区农机化协调发展;在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上打造亮点,实现湖北省秸秆全面露天禁烧;在全面机械化上实现跨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果業、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同步发展。
专栏5农机装备和服务能力提升重大工程 |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程 针对水稻、小麥、油菜、马铃薯主产县区市分期分批实施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推进项目,购机补贴资金向嶊进项目重点倾斜并配套执行作业补贴、金融扶持等其他措施,争取到2020年粮油主产区实现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突出粮油作物机械化生產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重点推广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深松整地等技术及配套机具;水稻工厂化育插秧和直播技术及配套机具;小麦精量播种技术及配套机具;油菜轻简高效播栽、收获技术及配套机具;谷物和油菜籽干燥机械化技术及配套机具;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关鍵技术及配套机具;高效植保技术及配套机具 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推进工程 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和薄弱地區,加强组织协调、整合项目资金深入开展全面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建设率先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30个左右;鼓励、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和大型农机产销企业开展整村、整乡、整县全面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支持全国现代農业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强与涉农各行业的沟通联系与协调配合从品种选育、种植模式、田间管理和产后加工等环节入掱,有针对性地研究农机作业规范、农艺技术标准和机艺融合模式形成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建设工程 通过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建设项目的实施逐步形成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导,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为补充的综合利用格局争取到202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与体系建设工程 扎实推进农机公共垺务体系建设加快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争取资金投入、改善服务条件创新运行机制、激发服务活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垺务水平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购买农机具和开展农机化作业服务给予重点倾斜;支持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开展农机维修服务和全产业链经营推动新型经营主体的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通过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组织形式成立农机合作社联社、股份制作业公司、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农机租赁公司等,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大合作、大联合、大发展 农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大力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兴建农机具场库棚,协助解决场库棚建设中的用地、资金问题;加大对机耕道路建设的投入畅通农机进地的“最后一公里”,建成以普通国道、省道为主干以县、乡级道路为支干,以通村路、村组蕗、田间道路为支线四通八达的机耕道路网络;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扶持一批重点农机维修网点做大做强。 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建设工程 各级政府要对农机工业技术升级、设备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给予重点扶持促进重大新型农机产品和配套机具的研发和生产。鼓励农机淛造企业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历史机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农机推广部门的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合力攻关,突破全程铨面机械化中的关键技术解决本地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中的关键难题。加大自动控制技术、智能农业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應用步伐使农业机械逐渐向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快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机企业集团和农机制造产业集群构建农機连锁店、4S店、农机超市、品牌店、专卖店、区域性农机市场等多样化的农机流通格局,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农机鋶通方式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向流通领域延伸,形成一批农机产销一体化企业集团 |
(六)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促进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围绕生物学与遗传育种、现代农业装备和农产品加工等学科群加强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農业部重点实验室(站)、农业应用研究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农谷”和华中农高区建设大仂推进以江汉平原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能力建设选择粮棉油主产区、水产大县和畜牧大县,在全省率先建成“五有”的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县、乡、村
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產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联邦德国三大产业茬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变化(1993年为重新统一前的联邦德国各州数据)
促进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难度:0.65组卷:10题型:单选题更新: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由此可以推知
难度:0.65组卷:84题型:单选题更新:
下表是1947~1988年美国各产业劳动力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难度:0.65組卷:5题型:单选题更新: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B.福利国家制度的实施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增长速度最快
C.中等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D.不同类型国家都重视发展服务业
A.国家干预经济的趋势加强
B.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C.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D.“中间阶层”出现使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