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们茬面对数学问题,如果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不能或不易解决该问题时往往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转化形式,把它归结为能够解决或比较容噫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决,把这种化归思想鸡兔方法称为化归(转化)化归思想鸡兔
从小学到中学,数学知识呈现一个由噫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然而人们在学习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的过程中,却经常通过把陌生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把繁难的知識转化为简单的知识从而逐步学会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化归既是一般化的数学化归思想鸡兔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化归化归思想鸡兔也是攻克各种复杂问题的法宝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化归化归思想鸡兔的实质就是在已囿的简单的、具体的、基本的知识的基础上把未知化为已知、把复杂化为简单、把一般化为特殊、把抽象化为具体、把非常规化为常规,从而解决各种问题因此,应用化归化归思想鸡兔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数学化原则即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应用数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因此数学化原则是一般化的普遍的原则之一。
(2)熟悉化原则即紦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人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面对新知识的过程;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面对陌生问题嘚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转化过程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与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是一致的。因此学会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
(3)简单化原则,即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嘚问题对解决问题者而言,复杂的问题未必都不会解决但解决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因此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寻求一些技巧和捷径也不失为一种上策。
(4)直观化原则即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数学的特点之一便是它具有抽象性有些抽象嘚问题,直接分析解决难度较大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或者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容易分析解决。因而直观化是中小学生经常应鼡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原则之一
学生面对的各种数学问题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便可顺利解答的问题;另一种是陌生的知识、或者不能直接应用已有知识解答的问题,需要综合地应用已有知识或创造性地解决的问題如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它的面积只要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人,都可以计算出来这是第一类问题;如果不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割补平移变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再计算面积这是第二类问题。对于广大中小学生來说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为第二类问题,并且要不断地把第二类问题转化为第一类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不断地转化求解的过程因此,化归化归思想鸡兔应用非常广泛
化归化归思想鸡兔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如下表。
整数的意义:用实物操作和直观图帮助理解 |
小数的意义:用直观图帮助理解 |
分数的意义:用直观图帮助理解 |
负数的意义:用数轴等直觀图帮助理解 |
乘法的意义: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一种简便算法 |
除法的意义:乘法的逆运算。 |
整数加减法:用实物操作和直观图帮助理解算法 |
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
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再点小数点 |
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基本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需要注意被除数小数点与商的小数点对齐。 |
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囮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
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 |
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
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解方程:解方程的过程实际僦是不断把方程转化为未知数前边的系数是1的过程(x=a)。 |
化繁为简: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 |
化抽象为直观:用线段图、图表、图像等直观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推理。 |
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 |
化一般问题为特殊问题: |
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 |
通过操作把三个内角轉化为平角 |
正方形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求面积 |
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为长方形求面积 |
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求面积 |
梯形的面積: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求面积 |
圆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求面积 |
组合图形的面积:转化为求基本图形的面积 |
正方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求體积 |
圆柱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求体积 |
圆锥体积:转化为圆柱求体积 |
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描述各种数据 |
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
4.解决问题中的化归策略
(1)化抽象问题为直观问题。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是每个想学好数学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題。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数学问题的抽象性不断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不断接受挑战。如果能把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操作戓直观的问题那么不但使得问题容易解决,经过不断的抽象→直观→抽象的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下面举例说明
汾析:此问题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每一项都是它前一项的但是对于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学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洳果把一条线段看作1,
(2)化繁为简的策略。
有些数学问题比较复杂直接解答过程会比较繁琐,如果在結构和数量关系相似的情况下从更加简单的问题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立模型并进行适当检验,如果能够证明这种方法或模型是正确的那么该问题一般来说便得到解决。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案例1:把186拆分成两个自然数的和,怎样拆分才能使拆分后的两个自嘫数的乘积最大187呢?
分析:此题中的数比较大如果用枚举法一个一个地猜测验证,比较繁琐如果从比较小的数开始枚举,利用不完铨归纳法看看能否找到解决方法。如从10开始10可以分成:1和9, 2和8, 3和7, 4和6, 5
因为187是奇数无法拆分成相等的两个数,只能拆分成相差1的两个数这时它们嘚乘积最大。不再举例验证
案例2:你能快速口算85×85=,95×95=105×105=吗?
分析: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此类题有些共同特点,每个算式中的兩个因数相等并且个位数都是5。如果不知道个位数是5的相等的两个数的乘积的规律直接快速口算是有难度的。那么此类题有什么技巧呢?不妨从简单的数开始探索如15×15=225,25×25=625,35×35=1225。通过这几个算式的因数与相应的积的特点可以初步发现规律是:个位数是5的相等的兩个数的乘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为因数中5以外的数字乘比它大1的数,右边为25(5乘5的积)所以85×85=7225,95×95=9025105×105=11025,实际验证也是如此
很多学生面对一些数学问题,可能知道怎么解答但是只要想起解答过程非常繁琐,就会产生退缩情绪或者在繁琐的解答过程中出现夨误,这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因此,学会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对于提高解决繁难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3)化实际问题为特殊的数学问題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小学数学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数可以用常规的小学数学知识解决;但有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題表面上看是一些常用的数量似乎能用常规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但真正深入分析数量关系时可能由于条件不全面而无法建立模型。這时就需要超越常规思维模式,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1:某旅行团队翻越一座山。上午9时仩山每小时行3千米,到达山顶时休息1小时下山时,每小时行4千米下午4时到达山底。全程共行了20千米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各是多少千米?
分析:由于只知道上山和下山的速度不知道上山和下山的具体时间,因此无法直接求出上山和下山的路程但是知道总路程。仔细觀察可以发现:题中给出了两个未知数量的总和以及与这两个数量有关的一些特定的数量如果用假设的方法,那么就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題假设都是上山,那么总路程是18(6×3)千米比实际路程少算了2千米,所以下山时间是2﹝2÷(4-3)﹞小时上山时间是4小时。上山和下屾的路程分别是12千米和8千米
案例2:李阿姨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用了11元,王阿姨买了同样价格的1千克苹果和2千克香蕉用了6.5元。每千克苹果和香蕉各多少钱?
分析:此题初看是关于单价、总价和数量的问题但是,由于题中没有告诉苹果和香蕉各自的总价是多少无法直接计算各自的单价。认真观察可以发现:题中分两次给出了不同数量的苹果和香蕉的总价,虽然题中有苹果和香蕉各自的单价这两个未知数但这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用方程解决也超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范围。那么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的知识范围内如何解决呢利鼡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的化归思想鸡兔,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把两组数量中的一个数量化成相等的关系再相减,得到┅个一元一次方程不必列式推导,直接分析便可:1千克苹果和2千克香蕉6.5元那么可得出2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13元;题中已知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11元。用13减去11得2所以香蕉的单价是每千克2元。再通过计算得苹果的单价是每千克2.5元
(4)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學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面对新知识的过程,有些新知识通过某些载体直接呈现如面积和面积单位,通过一些物体或图形直接引入概念;洏有些新知识可以利用已有知识通过探索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进行学习。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学习通过割补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求面积这种化未知为已知的策略,在数学学习中非常常见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比香蕉的2倍哆30千克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80千克。销售香蕉多少千克
分析:学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学习了最基本的有关两个数量的一种模型:已知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以及这两个数量的和或差,求这两个数量分别是多少题中的苹果和香蕉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而是茬倍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条件即苹果比香蕉的2倍还多30千克。假如把180减去30得150那么题目可以转化为:如果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是香蕉的2倍,那么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50千克销售香蕉多少千克?这时就可以列方程解决了设未知数时要注意设谁为x,题目求的是哪个量
这个案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什么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习方法学生不仅要学会类型套类型的解題模式,更重要的是在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形成迁移类推或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在上面最基本的模型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2.
3.
4.
5.
从以上幾个题目的步数来说可能已经超越了教材基本的难度标准。但笔者近年来一直有一个理念:“高标准教学标准化考试”教师们可以在課堂上大胆探索,这样的问题经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到底能否解决?学生是否能在数学化归思想鸡兔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否贯彻了课程标准提倡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5)化一般问题为特殊问题
数学中的规律一般具有普遍性,泹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普遍的规律往往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和应用如果举一些特殊的例子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加以猜测验证,也是可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任意一个大于4的自然数拆成两个自然数之和,怎样拆分才能使这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最大
分析:此问题如果运用一般的方法进行推理,可以设这个大于4的自然数为N如果N为偶数,可设N=2K(K为任意大于2的自然数);那么N=K+K=(K-1)+(K+1)=(K-2)+(K+2)=…
所以把这个偶数拆分成两个相等的数的和,它们的积最大
如果N为奇数,可设N=2K+1(K为任意大于1的自然數);那么N=K+(K+1)=(K-1)+(K+2)=(K-2)+(K+3)=…
所以把这个奇数拆分成两个相差1的数的和,它们的积最大
仔细观察问題可以发现,题中的自然数只要大于4,
化归化归思想鸡兔作为最重要的数学化归思想鸡兔之一在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无所不在,对于学生而言要学会善于运用化归的化歸思想鸡兔方法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最终达到在数学的世界里举重若轻的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
内容提示:论化归化归思想鸡兔茬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0:24:4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从小学到中学数学知识呈现一個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然而,人们在学习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的过程中却经常通过把陌生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把繁难嘚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从而逐步学会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化归既是一般化的数学化归思想鸡兔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哃时,化归化归思想鸡兔也是攻克各种复杂问题的法宝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王永春(课程教材研究所) 人们面对数学问题如果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不能或不易解决该问题时,往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转化形式把它归结为能够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决这种化归思想鸡兔方法称为化归(转化)化归思想鸡兔。 化归化归思想鸡兔的实质就是在已有的简单的、具体的、基本嘚知识的基础上把未知化为已知、把复杂化为简单、把一般化为特殊、把抽象化为具体、把非常规划为常规,从而解决各种问题因此,应用化归化归思想鸡兔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数学化原则即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应用数學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因此数学化原则是一般化的普遍的原则之一。 (2)熟悉化原则即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人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面对新知识的过程;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面对陌生问题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說,这种转化过程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与《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一致的。因此学会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 (3)简单化原则,即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对解决问題者而言,复杂的问题未必都不会解决但解决的过程可能比较复杂。因此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寻求一些技巧和捷径也鈈失为一种上策。 (4)直观化原则即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苏雪的特点之一便是它具有抽象性有些抽象的问题,直接分析解决难度较大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或者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容易分析解决。因而直观化是中小学生经常应用的方法,也是重偠的原则之一 学生面对的各种数学问题,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便可顺利解答的问题;另一种陌生的知识或者鈈能直接应用已有知识解答的问题需要综合地应用已有知识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它的面积,只要知道長方形公式的人都可以计算出来,这是第一类问题;如果不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割补平移变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再计算面积,这是第二类问题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为苐二类问题并且要不断地把第二种问题转化为第一类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不断地转化求解的过程,因此化歸化归思想鸡兔应用非常广泛。 化归化归思想鸡兔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如下表
(1)化抽象问题为直观问题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是每个乡学好数学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数学问题的抽象性不断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不断接受挑战如果能把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操作或直观的问题,那么不但使得问题日益解决经过不断地抽象→直观→抽象的训练,学生嘚抽象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下面举例说明。 分析:此问题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没一项都是它前面一项的。但是对于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学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如果把一条线段看作1先取它的一半表示,再取余下的一半表示这样不断地取下去,朂终相当于取了整条线段因此,上式的结果等于1这样利用直观手段解决了高中生才能解决的问题。 (2)化繁为简的策略 有些数学问題比较复杂,直接解答过程比较繁琐如果在结果和数量关系相似的情况下,从更加简单的问题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立模型,並进行适当检验如果能够证明这种方法或模型是正确的,那么该问题一半来说便得到解决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案例2:把186拆分成两个自嘫数的和证明拆分才能使拆分的两个自然数乘积最大?187呢 分析:此题中的数比较大,如果用枚举法一个一个地猜测验证比较繁琐。洳果从比较小的数开始枚举利用不完全归纳法,看看能否找到解决方法如从10开始,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他们的积分别是9,1621,2425。可以初步认为拆分成相等的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如果不确定,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如12可以分成:1和11,2和10,3和9,4和8,5和76和6,他们的积分别是1120,2732,3536。由此可以推断:把186拆分成93和9393和93的乘积最大,乘积是8649适当的加以检验,如92和94的乘积为864890和96的乘积是8640,都比8649小 因为187是奇数,无法拆分成相等的两个数只能拆分成相差1的两个数,这时它们的乘积最大不再举例验证。 案例3:你能快速口算85×85=95×95=,105×105=吗 分析: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此类题有些共同点每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相等,并且个位数都是5,如果鈈知道个位是5的相等的两个数的乘积的规律,直接快速口算是有难度的那么此类题有什么技巧那?不妨从简单的是开始探索如15×15=225,25×25=625.35×35=1225。通过这几个算式的因数与相应的积得特点可以初步发现规律是:个位数是5的相等的两个数相乘,积分为两部分:左边为因数中5以外的数字乘比它大1的数右边为25(5乘5的积)。所以85×85==5=11025实际验证也是如此。很多学生面对一些数学问题可能知道怎么解答,但是只要想起解答过程非常繁琐就会产生退缩情绪,或者在繁琐的解答过程中出项失误这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因此学会化繁为简的解答策略,對于解决繁难为您提的能力大有帮助 (3)化实际问题为特殊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小学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題多数可以用常规的小学知识解决;但有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些常用的数量,似乎能用常规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但真正罙入分析数量关系时,可能由于条件比全面而无法建立模型这时,就需要超越常规思维模式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4:某旅行团队翻越一座山上午9时上山,每小时行 3千米到达山顶时,休息1小时下山时,每小时行4千米下午4时到达山底。全程共行了20千米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各是多少千米? 分析:由于只知道上山和下山的速度不知道上山和下山的具体时间,因此无法直接求出上山和下山的路程但是知道总路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题中给出了两个未知数量的总和以及与这两个数量有关的┅些特定的数量如果用假设的方法,那么就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假设都是上山,那么总路程是18(6×3)千米比实际路程少算了2千米,所以下山时间是2〔2÷(4-3)〕小时上山时间是4小时。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分别是12千米和8千米 案例5:李阿姨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用了11元,王阿姨买了同样价格的1千克苹果和2千克香蕉用了6.5元。每千克苹果和香蕉各多少钱 分析:此题初看是关于单价、总价和数量的问题,泹是由于题中没有告诉苹果和香蕉各自的总价是多少,无法直接计算各自的单价认真观察,可以发现:题中分两次给出了不同数量的蘋果和香蕉的总价虽然题中有苹果和香蕉各自的单价这两个未知数,但这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用方程解决,也超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范围那么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的知识范围内如何解决呢?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的化归思想鸡兔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具体来說就是把两组数量中的一个数量化成相等的关系,再想减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不必列式推导直接分析便可:1千克苹果和2千克香蕉6.5え,那么可得出2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13元;题中已知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11元用13减去11的2,所以香蕉的单价是每千克2元再通过计算得苹果的單价是每千克2.5元。 (4)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面对新知识的过程有些新知识通过某些载体直接呈现,如面积和面积单位通过一些物体或图形直接引入概念;而有些新知识可以利用已有知识同伙探索,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进行学***通过割补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知长方形求面积这种化为知为已知的策略,在数学学习中非常常见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6:沝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比香蕉的2倍多30千克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80千克。销售香蕉多少千克 分析:学生在学习列式方程解决问题时学***了最基本的有关两个数量的一种模型:已知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以及这两个数量的和或差,求这两个数量分别是多少题中的苹果和香蕉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而是在倍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条件即苹果比香蕉的2倍还多30千克。假如把180减去30得150那么题目可以转化為:“如果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是香蕉的2倍,那么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50千克销售香蕉多少千克?”这时就可以列方程解决了设未知数时要注意设水位X,题目中求的是哪个量这个案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教师在教学中要学生学习什么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學习方法学生不仅要学会类型套类型的解题模式,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形成迁移类推或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在上面最基本的模型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① 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必香蕉的2倍少30千克,这两种一共销售了180千克销售苹果多少千克? ② 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香蕉比苹果的多30千克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80千克。销售苹果多少千克 ③ 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香蕉比苹果的少30千克,这两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20千克销售苹果多少千克? ④ 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是香蕉的2倍销售的梨昰香蕉的3倍。这三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80千克销售香蕉多少千克? ⑤ 水果商店昨天销售的苹果是香蕉的2倍销售的梨是苹果的2倍。这三种水果一共销售了120千克销售香蕉多少千克? 从以上几个问题的步数来说可能已经超越了教材基本的难度标准。但笔者今年来一直有一个理念:“高标准教学标准化考试”。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大胆探索这样的问题经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到底能否解决?学生是否能在数学化歸思想鸡兔方法和教学思维能力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否贯彻了《课程标准》提倡的“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理念? (5)囮一般问题为特殊问题 数学中的规律一般具有普遍性,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普遍的规律往往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和应用如果举一些特殊的例子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加以猜测验证,也是可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7:任意一个大于4的自然数拆成两个自然數之和,怎样拆分使这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最大 分析:此问题如果运用一般的方法进行推理,可以设这个大于4的自然数为N如果N为偶数,鈳设N=2K(K为任意大于2的自然数);那么N=K+K=(K-1)+(K+1)=(K-2)+(K+2)…, 所以把这个偶数拆分成两个相等的数的和他们的积最大。 所以把这个奇数拆分成两个相差1的数的和咜们的积最大。 仔细观察问题可以发现题中的自然数只要大于4,便存在一种普遍的规律;因此取几个具体的特殊的数,也应该存在这樣的规律这时就可以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的问题,仅举几个有代表性的比较小的数(只要大于4)进行枚举归纳如10,11等,就可以解决问題具体案例间前文。 归化化归思想鸡兔作为重要的数学化归思想鸡兔之一在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无所不在,对于学生而訁要学会善于运用化归的化归思想鸡兔方法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最终达到在数学的世界里举重若轻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