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是亥子时 丑时哪个是丑时

中国医学界对于音乐产生的养生療效也有广泛的研究。根据《黄帝内经》的学说中国五音(宫、商、角、徵、羽)的特性,正好与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不謀而合之处《黄帝内经》说:“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又说:“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它说明了五音、五脏和气的五种运动方式的内在联系。那么要如何才能让五行能量协调?对中医而言天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体有五脏(肝、心、脾、肺、肾)音乐也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而喑乐的五音、人体的五脏和天地的五行又是相互对应的。这种相互作用使五音通五行,对五脏起到不同的调理作用因此,音活血脉统精神而和正心也。

五行与二十四时对照表:

时辰——时间(24时)——五行

子时——23:00-01:00——木——胆经当令

丑时——01:00-03:00——木——肝经当令

寅时——03:00-05:00——金——肺经当令

卯时——05:00-07:00——金——大肠经当令

辰时——07:00-09:00——土——胃经当令

巳时——09:00-11:00——土——脾经当令

午时——11:00-13:00——火——惢经当令

未时——13:00-15:00——火——小肠经当令

申时——15:00-17:00——水——膀胱经当令

酉时——17:00-19:00——水——肾经当令

戌时——19:00-21:00——火——心包经当令

亥時——21:00-23:00——火——三焦经当令

《木》——主理免疫系统

“木”是依据针对肝经、胆经而设计的经络养生音乐音乐使用笛子、萧、古筝作為基调的有缘旋律,仿佛穿透密林穿透出丝丝光缕再配合些许鸟鸣,调出清幽婉转的木系能量音乐

其具有养血、安眠的功效,能适当減轻血流不畅、心肾不交

《金》——主理呼吸系统

“金”是依据针对肺经、大肠经而设计的经络养生音乐,音乐采用铃、锣、古筝、长笛等乐器为主旋律以简洁悠远的旋律,调出清净收敛中具有辽阔视野的金系能量音乐其具有收敛、料理气血之功效,以防止元气消耗

《土》——主理消化系统

“土”是依据针对脾、胃经而设计的经络养生音乐,音乐以充满沉稳风格的大提琴为主奏在陈毅凝聚深层能量的特殊氛围,调出根植于大地的土系能量音乐具有养胃、滋补、助消化、增强肌肉能力的作用以防治胃寒、上火、精神疲劳。

《火》——主理内分泌系统

“火”是依据针对心经、小肠经而设计的经络养生音乐以具有活泼跳动感的乐器,弹拨出甜美而活力上扬的旋律調制出如太阳般温暖明亮的火系能量音乐。其具有固守元气帮助人体吸收的特性,可适当减轻胸闷、心慌和吸收不良等病症

《水》——主理循环系统

“水”是依据针对肾经、膀胱镜而设计的经络养生音乐。音乐选用音色较为低沉的深远的乐器——萧配合流水风竹之声調制飘荡流动的水系能量音乐。其具有蔵精、润燥、舒缓脑部压力的功效利于舒缓元气损伤和偏头痛。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古代人用的时辰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ㄖ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遞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還、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⑨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Φ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の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稱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覀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時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烸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時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茬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 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⑨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兩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更天”前最大的数字是五,是指三时至五时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