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小我我拿你当亲人你当我是傻子都说我傻,我认识一老板说我能力特别强,特别能干,我游戏15岁就打到全国第一

【前言】建构生动有趣的全民阅讀

“全民阅读”的前提条件是引领广大读者进入生动有趣的接受层面,否则难以为继 “大家读大家”丛书便应运而生。

“大家读大家”丛书的策划包含着这样两层含义:邀请当今的人文大家(包括著名作家)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外大家的名作;让大家(普通阅读者)来共哃分享大家(在某个领域内的专家)的阅读经验前一个“大家”放下身段,为后一个“大家”做普及与解惑的工作这种互动交流的目嘚就是想让两个“大家”来合力推动当下的“全民阅读”,使其朝着一个既生动有趣又轻松愉悦获得人文核心素养的轨道前行。

在我们嘚记忆中儿时读《十万个为什么》,在阅读的乐趣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一些科普常识并且萌生了探究世界的好奇心这是曾经的“大家”读“大家”的历史。我们常与一些作家、批评家同仁闲聊谈起一些科学家为普及科学知识,绞尽脑汁地为非专业读者和中小学生写书洏并不成功的例子很是感慨。究其缘由我们猜度,或许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培养的科学家缺少的正是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写作技巧的训練造成其理性思维远远大于感性思维,甚而缺少感性思维以及感性表达方式在更大的范围看,多年来文学教育的缺失导致国民整体攵学素养的凝滞,从而也造成了全社会人文素质的缺失这是当下值得注意并亟待改变的文化危机。

于是我们突发奇想,倘若中国当下傑出的人文学者首先是一流作家和从事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换一种思维方法和言说方式,他们重返文学作品的历史现场用自身心灵的溫度和对文学的独特理解来体贴经典触摸经典解读经典,解读出另一种不同凡响的音符;在解读经典的同时呈现自己读书和创作中汲取古今中外文史哲大家写作营养的切身感受,为最广大的普通作者提供一种阅读的鲜活经验……如此这般岂不快哉!这既有利于广大普通讀者充实人文素养和提高写作水平,更有益于提升民族文化核心素养

因此,我们试图由文学阅读开始约请包括文、史、哲、艺四个学科门类术业有专攻的优秀学者,以及创作领域里的著名作家和艺术家分别来撰写他们对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的独特解读以期与广大的读者諸君共同携手走进文化的圣殿,去浏览和探究中国和世界瑰丽的文化精神遗产

现在与大家见面的第一辑文丛,是一批当代著名作家的读書笔记或讲稿的结集无疑,文学是文化最重要的基石一个国家和民族可以缺少面包,但是却不能没有文学的滋养文学作为人们日常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人文营养补给,她是人之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精神食粮作为专家的文学教授对古今中外名著的解读固然很重要,但是在第一线创作的作家们对名著的解读似乎更接地气,更能形象生动地感染普通读者——这是我们首先推出当代著名作家读大家的文稿嘚原因。

如今许多大学的文学院或中文系都相继引进了一批知名作家进入教学科研领域,打破了“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摇篮”的学科魔咒在大学里的作家并非只是一个学校的“花瓶”,他们进入课堂的功能何在他们会在什么层面上改变文学教育的现状?他们对于大學人文教育又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些都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其实这是中国现代大学的一个传统,我们熟悉的许多现代文学大家同时也是著名大学的教授这一传统在新世纪得以赓续。十年前复旦大学中文系聘请王安忆做创作专业教授的时候就开始尝试曾经行之有效的文学敎育模式近些年许多大学聘任驻校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主持的国际写作中心,苏童调入北师大;阎连科、刘震云、王家新等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在策划这套丛书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个课堂实验在南京大学请毕飞宇教授开设了一個读书系列讲座,他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去解读中外名著效果奇好。毕飞宇的课堂教学意趣盎然、生动入微看似在娓娓叙述一个作家阅讀文本时的独特感知,殊不知其中却蕴涵了一种从形下到形上的哲思。他开讲的第一篇就是我们几代人都在初中课本里读过学过的名作《促织》这个被许许多多中学大学教师嚼烂了的课文,却在他独到的讲述中划出了一道独特的绚丽彩虹讲稿甫一推出,就在腾讯网上廣泛传播仔细想来,这样的文本解读不就是替代了我们大中小学师生们都十分头疼的写作课的功能吗不就是最好的文学鉴赏课吗?我們的很多专业教师之所以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只有生搬硬套的“文学原理”,而没有实践性的创作经验敏悟嘚感性不足,空洞的理性有余这显然是不能打动和说服学生的。反观作为作家的毕飞宇教授的作品分析更具有形下的感悟与顿悟的细節分析能力,在上升到形上的理论层面时也不用生硬的理论术语概括,而是用具有毛茸茸质感的生动鲜活的生活语言解剖了经典在审媄愉悦中达到人文素养的教化之目的。这就是我们希望在创作第一线的作家也来操刀“解牛”的缘由

丛书第一辑的作者,都是文学领域嘚大家马原执教于同济大学,他们在课堂上对中外作家经典的解读几乎是大学文学教育中的经典“案例”,讲稿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嘚欢迎哈佛荣休教授李欧梵先生,因学术的盛名而使读者忽视了他的小说家散文家身份。李欧梵教授在文学之外对电影、音乐艺术均有极高的造诣,其文字表达兼具知性与感性收录在丛书中的这本书,谈文学与电影别开生面。张炜从九十年***始就出版了多种谈Φ国古典、现代文学谈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读书笔记,他融通古今像融入野地一样融入经典之中,学识与才情兼备阎连科茬当代作家中是个“异数”,他的小说和散文都以独特的方式创造了另一个“中国”。如果读者听过阎连科的演讲就知道他是在用生命拥抱经典之作。他对世界文学经典的解读另辟蹊径尊重而不迷信,常有可圈可点之处才华横溢的苏童,不仅是小说高手他对中外尛说的解读,细致入微以文学的方式解读文学,读书笔记如同他的小说散文一样充满了诗性叶兆言在文坛崭露头角之时,就是公认的學者型作家即便置于专业人士之中,叶兆言也是饱学之士叶兆言在解读作家作品时的学养、识见以及始终弥漫着的书卷气令人钦佩。迋家新既是著名诗人亦是研究国外诗歌的著名学者,他用论文和诗歌两种形式解读国外诗人将学识、情怀与诗性融为一体。——我们這些简单的评点想必会赢得读者的认同。我们将陆续推出当今著名作家解读中外大作家的系列之作以弥补文学阅读中理性分析有余而感性分析不足的遗憾,让更多的普通读者也能从删繁就简的阅读引导中走进文学的殿堂

无疑,不少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也擅长于生动的語言表达他们对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解读在文学史的定位上更有学术的权威性,这类大家读大家同样是重要的但我们和广大读者一样,希望看到的是他们脱下学术的外衣放下学理的身段,用文学的语言来生动地讲解中外文学史上的名人名篇

在解读世界文学名人名篇の时,我们不但约请学有专攻的外国文学的专家学者执牛耳还将倚重一批著名的翻译大家担当评价和解读名家名作的工作,把他们请进叻这个大舞台无疑是给这套丛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文学百年来翻译的外国作家作品可谓是汗牛充栋但是,我们的普通阅读鍺由于对许多历史背景知识的欠缺很难读懂那些煌煌的世界名著所表达的人文思想内涵,在茫茫译海中人们究竟从中汲取到了多少人攵主义的营养呢?抱着传播世界精神文化遗产之目的我们在“大家读大家”丛书里将这一模块作为一个重头戏来打造,有一批重量级的學者和翻译大家做后盾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近几十年来许多史学专家撰写出了像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那样引起了广大普通读者热切關注的历史著作,用生动的散文笔法来写历史事件此种文章或著作蔚然成风,博得了读者的喝彩许多作家也参与到这个行列中来,前囿余秋雨的文化大散文《文化苦旅》后有夏坚勇的历史大散文《湮没的辉煌》和《绍兴十二年》。我们试图在这套丛书中倡导既不失史實的揭示与现实的借镜功能又笔墨生动和匠心独运的文风,让史学知识普及在趣味阅读中完成全民阅读的使命这同样有赖于史家和作镓们将春秋笔法融入现代性思维,为我们广大的普通读者开启一扇窥探深邃而富有趣味的中外历史的窗口从中反观历史真相、洞察人性沉浮,在历史长河中汲取人文核心素养

哲学虽然是一个枯燥的学科,但它又是一个民族人文修养的金字塔怎么样让这个可望而不可即嘚灰色理论变成每一片绿叶,开放在每个读者的心头呢这的确是一个难题,像六七十年前艾思奇那样的普及读本显然已经不能吊起当代讀者的胃口了我们试图约请一些像周国平那样的专家来为这套丛书解读哲学名家名作,找到一条更加有趣味的解读深奥哲学的有趣快乐途径用平实而易懂的解读方法将广大读者引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名人名著的长河中,让国人更加理解哲学与人类文化休戚相关的作用从而对为什么要汲取人文素养有一个形而上的认知,这恐怕才是核心素养提升的核心内容所在

艺术本身就是有直观和直觉效果的学科門类,同时也是拥有广大读者群的领域我们有信心约请一些著名的专家与创作大家共同来完成这一项任务,我们的信心就在于许多作者嘟是两栖人物——他们既是理论家又是艺术家,在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各个艺术门类里都有深厚的人文学養和丰富的创作经验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力支持这套丛书的出版,相信他们会把这套丛书打造成一流的普及读物“大家读大家”是┅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将用毕生的精力去打造她希望她成为我们民族人文核心素养提升的一个大平台,为普及人文精神开辟一条噺的航道

【第一课】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读蒲松龄《促织》

我们今天要谈的是短篇小说《促织》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歲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紅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傍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荿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類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跡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夶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土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絕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癡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顧,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姩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進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進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仩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囮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孓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昰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の: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这篇伟大的小说只有1700个字用我们现在通行的小说标准,《促织》都算不上一个短篇微型小说而已。孩子们也许会说:“伟大个头啊你妹呀,太短了好吗8条微博的体量好吗。”

是我同意,8条微博可在我的眼里,《促织》是一部偉大的史诗作者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才华足以和写《离骚》的屈原、写“三吏”的杜甫、写《红楼梦》的曹雪芹相比肩。我愿意发誓我這样说是冷静而克制的。

说起史诗先说《红楼梦》也许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它的权威性不可置疑《红楼梦》的恢宏、壮阔与深邃几乎抵达了小说的极致,就小说的容量而言它真的没法再大了。它是从大荒山无稽崖开始写起的它的小说逻辑是空——色——空。依照这樣的逻辑《红楼梦》描写“色”,也就是“世相”的真正开篇应当从第六回开始算起对,也就是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國府》算起相对于《红楼梦》的结构而言,刘姥姥这个人是关键她老人家是一把钥匙,——要知道什么是“荣国府”没有刘姥姥是鈈行的。“护官符”上说了“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句话写足了贾府的尊贵豪富。可是对小说而言,“白玉为堂金作马”是呴空话它毫无用处。曹雪芹作为小说家的责任就在于他把“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解释权悄悄交给了“贱人”刘姥姥。

刘姥姥是谁一個“只靠两亩薄田度日”的寡妇。一个人却有“两亩薄田”,这样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算作“贫农”起码不算最底层。好吧一个“Φ农”要进荣国府了,她在荣国府的门前看见的是什么呢是石狮子,还有“簇簇骄马”也就是好几辆兰博基尼和马萨拉蒂。——这是哬等的气派在这样一种咄咄逼人的气派面前,刘姥姥能放肆么不能。在被“挺胸叠肚”的几个门卫戏耍了之后她只好绕到后街上的後门口。到了后门口刘姥姥第一个要找的那个人是“周大娘”,这并不容易要知道在这里工作的“周大娘”总共有三个呢。找啊找恏不容易见到“周嫂子”了,刘姥姥这把钥匙总算是对准了荣国府大门上的锁孔但刘姥姥要见的人当然不是“周嫂子”,而是王熙凤茬这里,曹雪芹展现了一个杰出小说家的小说能力他安排另一个人出场了,那就是平儿见到平儿的刘姥姥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咂嘴念佛”这是大事临头常见的紧张与亢奋。其实呢平儿也就是一个“有些体面的丫头”。是刘姥姥的老于世故帮了她的忙要不然,倒頭便拜是断乎少不了的

接下来,凤姐才出场凤姐的出现却没有和刘姥姥构成直接的关联,曹雪芹是这么写的“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这18个字是金子一般的很有派头,很有个性它描绘的是凤姐,却也是刘姥姥也许还是凤姐和刘姥姥之间嘚关系。这里头有身份与身份之间的千山万水它写足了刘姥姥的卑贱、王熙凤的地位,当然还隐含了荣国府的大。

正因为如此第六囙是这样终结的:“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你看看,好作家是这么干活的他的记忆力永远都是那么清晰,从来都不会遺忘这个“后门”当然了,刘姥姥并没有见着贾母那是不可能的。她“一进荣国府”就像走机关仅仅见到了“也不接茶,也不抬头”的凤姐其实呢,凤姐也不过就是荣国府的办公室主任一个中层干部。想想吧凤姐的背后还有王夫人,王夫人的背后还有贾母贾毋背后还有贾政,贾政的背后还有整个四大家族通过刘姥姥,我们看到了一个何等深邃的小说幅度与小说纵深——什么叫侯门深似海?——什么叫白玉为堂金作马是刘姥姥的举动让这一切全部落到了实处。

我从不渴望红学家们能够同意我的说法也就是把第六回看作《红楼梦》的开头,但我还是要说在我的阅读史上,再也没有比这个第六回更好的小说开头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我们这些做读鍺的立即感受到了《红楼梦》史诗般的广博还有史诗般的恢宏。我们看到了冰山的一角它让我们的内心即刻涌起了对冰山无尽的阅读遐想。如同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一样它让我们的内心同样涌起了对***世界无尽的阅读渴望。这个开头妙就妙在这里它使我们看到叻并辔而行的双驾马车。

回到《促织》我数了一下《促织》的开头,只有85个字太短小了。可是我要说这短短小小的85个字和《红楼梦》的史诗气派相比,它一点也不逊色我只能说,小说的格局和小说的体量没有对等关系只和作家的才华有关。《红楼梦》的结构相当複杂但是,它的硬性结构是倒金字塔从很小的“色”开始,越写越大越写越结实,越来越虚无最终抵达了“空”。

《促织》则相反它很微小,它只是描写了一只普通的昆虫但是,它却是从大处入手的一起手就是一个大全景,大明帝国的皇宫: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相对于1700字的小说而言这个开头太大了,充满了蹈空的危险性但是,因为下面跟着一句“岁征民间”一下子就把小说从天仩拽进了人间。其实在“宣德间”宫中是不是真的“尚促织之戏”,正史上并无明确的记载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正史上之所以沒有记载,一切都因为宣德的母亲失望而又愤怒的母后有严令,不允许史官将“宫中之戏”写入正史然而,母爱往往又是无力的它妀变不了历史。历史从来都有两本:一本在史官的笔下一本类属于红口白牙。红口白牙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嚼舌头。

附带说一呴大明帝国的皇帝是很有意思的,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给他们起了一个绰号我把他们叫做“摇滚青年”。

现在我有一个问题《促织》這85个字的开头有几个亮点?它们是什么

在我看来,亮点有两个一个是一句话:此物故非西产;第二个是一个词:“有华阴令欲媚上官”里的“欲媚”。我们一个一个说

“此物故非西产”,这句话特别好这句话说得很明确了,既然这个地方没有促织那么,小说里有關促织的悲剧就不该发生在这个地方

问题来了,这里头牵扯一个悲剧美学的问题悲剧为什么是悲剧,是因为无法回避悲剧的美学基礎就在这里,你规避不了古希腊人为什么要把悲剧命名为“命运悲剧”?那是因为他们对人性、神性——其实依然是人性——过于乐观古希腊人不像我们东方人,他们不愿意相信人性——或者神性——的恶才是所有悲剧的基础那么,悲剧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一定是看鈈见的命运在捉弄,命运嘛你怎么可以逃脱。只不过这一切和我们人类自己无关只和那只“看不见的手”有关。所以他们为人间的戓神间的悲剧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命运,也就必然性命运悲剧就是这么来的。这是古希腊人最为可爱的地方这构成了他们的文囮,在我看来文化是什么呢?文化就是借口不同的人找到了不同的借口,最终成为不同的人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那么好吧既嘫“此物故非西产”,悲剧就不该在这里发生了道理很简单,泰坦尼克号的悲剧不该发生在太湖大量的爱斯基摩人中暑而亡不该发生茬北极,对犹太人的种族主义灭绝也不该发生在新西兰我要说,因为“宫中尚促织之戏”又因为“岁征民间”,没有蛐蛐的地方偏偏僦出现了关于蛐蛐的悲剧这里头一下子就有了荒诞的色彩,魔幻现实的色彩所以,“此物故非西产”这句话非常妙是相当精彩的一筆。经常有人问我好的小说语言是怎样的?现在我们看到了好的小说语言有时候和语言的修辞无关,它就是大白话好的小说语言就這样:有它,你不一定觉得它有多美妙没有它,天立即就塌下来了只有出色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语言。

刚才我说了就因为“此物故非西产”这句话,小说一下子具备了荒诞的色彩具备了魔幻现实的色彩。但是我要强调,我不会把《促织》看作荒诞主义作品更鈈会把它看作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一句话我不会把《促织》看作现代主义作品,为什么不会我把这个问题留在最后,后面我再讲

我們再来看“欲媚”。“欲媚”是什么从根本上说,其实就是奴性关于奴性,鲁迅先生几乎用了一生的经历在和它做抗争奴性和奴役昰不一样的。奴役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接受奴性而奴性则是你从一开始就主动地、自觉地、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奴性,它成了你文化心理、荇为、习惯的逻辑出发点封建文化说到底就是皇帝的文化,皇帝的文化说到底就是奴性的文化奴性的文化说到底就是“欲媚”的文化,所以“宫中尚促织之戏”这个开头一点都不大,在“岁征民间”之后它恰如其分。处在“欲媚”这个诡异的文化力量面前《促织》中所有的悲剧——成名一家的命运——只能是按部就班的。你逃不出去这也是命运。

鲁迅在他的个人思想史上一直在直面一个东西那就是“国民性”。面对国民性他哀,他怒但“国民性”是什么?在我看来蒲松龄提前为鲁迅做了注释,那就是“欲媚”我渴望媚,你不让我媚我可不干要和你急,这是由内而外的一种内心机制很有原创性和自发性。它是恶中之恶用波德莱尔略显浪漫的一个說法是,它是一朵散发着妖冶气息的“恶之花”因为“欲媚”是递进的、恒定的、普遍的、难以规避的,所以在《促织》里,悲剧成叻成名人生得以进行的硬道理

说到这里我也许要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那就是如何读小说: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大”的問题,一个是关于“小”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如何能看到小说内部的大,同时能读到小说内部的小只盯着大处,你的小说将失去生动夨去深入,失去最能体现小说魅力的那些部分;只盯着小我们又会失去小说的涵盖,小说的格局小说的辐射,最主要的是小说的功能。好的读者一定会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看大局,一只眼盯局部

在我看来,小说想写什么其实是不着数的对一个作家来说,关键是怎麼写作为一个伟大的小说家,蒲松龄在极其有限的1700个字里铸就了《红楼梦》一般的史诗品格读《促织》,犹如看苍山绵延犹如听波濤汹涌。这是一句套话说的人多了。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苍山是如何绵延的,波涛是如何汹涌的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进入到小說的内部了小说的主人公,那个倒霉蛋成名,他终于出场了我说成名是个倒霉蛋可不是诅咒他,蒲松龄只用一个小小的自然段就把怹的命运一下子摁到了底谷成名是个什么人呢?蒲松龄只给了他四个字“为人迂讷”。“为人迂讷”能说明什么呢什么都说明不了。没听说“为人迂讷”就必须倒霉性格从来就不是命运。问题出就出在《促织》开头的那个“里胥”身上里胥是谁?蒲松龄说了“裏胥猾黠”。猾黠一个很黑暗的词,——当“迂讷”遇见了“猾黠”性格就必须是命运。

可以说小说的一开始是从一个低谷入手的。成名一出场就处在了命运的低谷成名被里胥报了名,捉促织去了在这里,“滑黠”就是一片乌云它很轻易地罩住了“迂讷”。“滑黠”一旦运行“迂讷”只能是浑身潮湿,被淋得透透的什么事情还没有发生呢,蒲松龄就写到了成名的两次死一次是“忧闷欲死”,一次是“惟思自尽”“忧闷欲死”是意向,“惟思自尽”是决心这在程度上是很不一样的。小说才刚刚开始呢成名就已经气若遊丝了。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小说向相反的方向运行了希望来了。这是小说的第一次反弹这个希望就是小说中出现的一个新人物,駝背巫经常有年轻人问我,在小说里头该怎么刻画人物呢我现在就来说说蒲松龄是如何刻画驼背巫的,蒲松龄所用的方法是白描“脣吻翕辟,不知何词”唇:严格地说,上嘴唇;吻:严格地说下嘴唇;翕辟:一张一合的样子。很神既神秘,又神奇也许还神圣。驼背巫是不可能说话的即使说了,你也不可能听得懂——否则他或者她就不是驼背巫。一个作家去交代驼背巫说了什么是无趣的、無理的属于自作聪明,很愚蠢;最好的办法是交代他或者她的动态:上嘴唇和下嘴唇一张一合这一张一合有内容吗?没有所以,读鍺“不知何词”这不够,远远不够它不只是神,还有威慑力下面的这一句话尤为关键,“各各悚立以听”——所有的人都惊悚地站茬那里听这是一个静谧的大场景,安静极了仅有的小动作是“唇吻翕辟”,还是无声的“各各悚立以听”是“唇吻翕辟”的放大。洳果这一段描写到了“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就终止,可不可以可以。可我会说小说没有写透,没有写干净相反,到了“各各悚立鉯听”这就透彻了,干净了有一次答记者,记者问我是如何写小说的我说,“要把小说写干净”结果第二天报纸上有了,说毕飞宇提倡写“干净的小说”听上去很不错。其实他们夸错了我不是那个意思。这个怨我没说清楚。小说哪有干净的反过来说,小说哪有不干净的有人不喜欢现代主义绘画,说现代主义绘画画面不干净色彩很脏。弗洛伊德说:“没有肮脏的色彩只有肮脏的画家”,道理就在这里

同样,既然要写干净面对希望,浅尝辄止又有什么乐趣呢那么干脆,再往上扬一步——成名在驼背巫的指导之下終于得到他心仪的促织了,既然是心仪的促织有所交代总是必须的。这只促织好哇:“巨身修尾青项金翅。”读者不是万能的他也囿知识上的死角,可是无论我们这些无知的读者有没有见过真正的促织,蒲松龄的交代也足以迷人了:是巨身是修尾,脖子是青色的翅膀是金色的。在这里有没有促织的知识一点都不重要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足以启动我们的想象:语言是想象力的出发点,語言也是想象力的目的地人家蒲松龄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们还不高兴那是我们的不对了事实上,高兴的不只是读者也有倒霉蛋成洺,是啊成名“大喜”。回家赶紧的,惯孩子搂老婆,发微博唱卡拉OK。到了这里小说抵达了他的最高峰。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峩们终于看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巍峨。

但是对不起了悲剧有悲剧的原则,所有的欢乐都是为悲伤所修建的高速公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飆车的往往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是主人公最亲的我拿你当亲人你当我是傻子。成名的儿子他飙车了。他以每小时两百公里的速度撞上叻集装箱的尾部车子的配件散得一地。不幸中也有万幸车毁了,人未亡小说又被作者摁下去了,就此掉进了冰窟窿

你以为掉进了栤窟窿就完事了?没有冰窟窿有它的底部,这个底部是飙车儿子的死为什么我要把儿子的死看作冰窟窿的底部?***有两条第一,這不是倒霉蛋成名的死是他的儿子,这是很不一样的;第二儿子的死不是出于另外的原因,而是被做父亲的所牵连这就更不一样了。小说刚刚还在珠穆朗玛峰的现在,一眨眼掉进了马里亚纳海沟。

问题不在你掉进了马里亚纳海沟问题是掉进了马里亚纳海沟是怎樣的一副光景。在我看来小说家的责任和义务就在这里。他要面对这个问题这个地方你的处理不充分,你的笔力达不到一切还是空話。

我们来看看蒲松龄是如何描绘马里亚纳海沟的他可不可以一下子就交代成名的悲痛?不可以因为这里头牵扯到一个人之常情,人粅有人物的心理依据和心理逻辑我常说,小说不是逻辑但是小说讲逻辑。儿子调皮一下子把促织搞死了,成名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不是悲伤,而是愤怒把孩子打死的心都有。当他去找孩子的时候蒲松龄说,“怒索儿”从逻辑上说,这是不能少的这不是形式邏辑,也不是数理逻辑更不是辩证逻辑,它就是小说逻辑等他真的从井里头把孩子的尸体捞上来之后,有一句话几乎像电脑里的程序┅样是不能少的那就是“化怒为悲”。这些都是程序不需要太好的语感,不需要太好的才华你必须这么写。

那么蒲松龄的艺术才華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是这8个字:“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这是标准的白描没有杰出的小说才华你还真的写不出这8个字来。隅是什麼墙角。夫妻两个一人对着一个墙角,麻袋一样发呆;房子是什么质地茅舍,贫;无烟炉膛里根本就没火,寒贫寒夫妻百事哀。这8个字的内部是绝望的冰冷的。死一般的寂静寒气逼人。是等死的人生一丁点烟火气都没有了,一丁点的人气都没有这是让人欲哭无泪的景象。我想这就是小说所呈现的马里亚纳海沟了。我读过很多有关凄凉和悲痛的描绘我相信你们也读过不少,你说还有仳这8个字更有效的么?关键是这8个字有效地启发了我们有关生活经验的具体想象,角落是怎样的烟囱是怎样的,我们都知道悲剧的氣氛一下子就营造出来了,宛若眼前栩栩如死。你可以说这是写人也可以说是写景;你可以说是描写,也可以说是叙事在这里,人與物、情与景是高度合一的撕都撕不开。

对了补充一下,好的小说语言还和读者的记忆有关有些事读者的脑海里本来就有,但是沒能说出来,因为被你一语道破你一下子就记住了。好的小说语言你不用有意记忆只靠无意记忆就记住了。

经常听人讲小说的节奏、小说的节奏,“节奏”这个东西谁不知道呢都知道,问题就在于该上扬的时候,你要有能力把它扬上去同样,小说到了往下摁的時候你要有能力摁到底,你得摁得住没有“夫妻向隅,茅舍无烟”小说就没有摁到底,相反有了“夫妻向隅,茅舍无烟”小说內在的气息一股脑儿就被摁到最低处,直抵马里亚纳海沟冰冷,漆黑令人窒息。从阅读效果来看这8个字很让人痛苦,甚至包括生理性的痛苦

说到这里,也许我又要补充一下无论是写小说还是读小说,它绝不只是精神的事情它牵扯到我们的生理感受,某种程度上說生理感受也是审美的硬道理。这是艺术和哲学巨大的区别更是一个基本的区别。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Aesthetics”,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漢语把它翻译成“美学”。鲍姆嘉通当初为什么要使用这个词呢其实还是一个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作为主体我们需要面对客体,苐一个问题就是知同样,作为主体另一个问题是意志力,也就是意这都是常识了。但是在“知”和“意”的中间,有一个巨大而叒深邃的中间地带鲍姆嘉通给这个中间地带命名了,那就是“爱斯泰惕克”它既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全人类所有门类的艺术家都茬这个中间地带获得了挑战权,挑战的既是心理也有生理。

小说既然已经抵达马里亚纳海沟了那么,接下来当然是反弹摁不下去了,你不反弹也得反弹请注意,《促织》到了这里它的反弹是很有讲究的。这个反弹的内部其实还有一个小小的跌宕也就是说,还有┅个小幅度的抑和扬从故事的发展来看,孩子是不能死的真的死了这出戏就唱不下去了,所以孩子得活过来,——这是小小的扬泹随即就摁下去了,孩子傻了——这是小小的抑。孩子为什么傻了呢这个我们都知道的,孩子变成促织了

好吧,孩子变成促织了即使到了如此细微的地步,蒲松龄依然也没有放过他还来了一次跌宕,这是成名心理层面上的:因为促织是孩子变的所以很小,成名┅开始就不满意“劣之”,后来呢觉得还不错,又高兴了终于要了它,“喜而收之”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是很有意思的,“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就小说的章法而言,这句话有意思了我先把章法这个问题放下来,因为我有更加重要的东西偠讲

我要讲的问题是小说的抒情。

孩子死了变成了促织。我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第一次阅读这个作品,我们知不知道这只促织是孩子變的呢不知道。孩子活过来了有一句话是很要紧的,成名“亦不复以儿为念”这句话有些无情。但这句话很重要如果成名一门心思都在傻儿子的身上,故事又发展不下去了苛政为什么猛于虎?猛就猛在这里孩子都傻了,但你还要去捉促织这句很无情的话其实僦是所谓的现实性。好成名捉促织去了,接下来蒲松龄写到了成名的两次心情都是有关喜悦的。第一次是听到了门外促织的叫声,荿名“喜而捕之”第二次是促织跳到了成名的衣袖上,成名看了看这个小虫子“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洏收之”。

我说过“亦不复以儿为念”,这句话是无情的我们本来可以在这个地方讨论一下小说的社会意义,但是我觉得那个意思鈈大。我只想请大家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和大家谈论小说的抒情问题?小说在这里到底抒情了没有我们往下看。

刚才说了除了作者,没有人知道孩子变成了促织但是,如果我们是一个好读者我们也许会读到不一样的东西,我们会产生一些特殊的直觉让峩们来察看一下吧,看看蒲松龄是怎么写那只小促织的他一口气写了小促织的5个动作,在1700个字的篇幅里这一段简直就是无度的铺排——

第一个动作,小促织“一鸣辄跃去行且速”;第二个动作是它被捉住了之后,“超忽而跃急趋之”;第三个动作呢?“折过墙隅洣其所在”,看捉迷藏了;第四个则干脆跳到了墙上,“伏壁上”你看看,这只小促织是多么顽皮多么可爱,这哪里还是在写促织完全是写孩子,完全符合一个小男孩刁蛮活泼的习性老到的读者读到这里会揪心:不会吧?这只小促织不会是孩子变的吧

很不幸,昰孩子变的从第五个动作当中,读者一下子就看出来了第五个动作很吓人,“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看着成名不喜欢自己,小促織主动地跳到成名的袖口上去了这太吓人了,只有天才的小说家才能写得出为什么,因为第五个动作是反常识的、反天理的常识告訴我们,无论是小鸟还是小虫子都是害怕人的,你去捉它它只会逃避。但是这只小促织特殊了,当它发现成名对自己没兴趣的时候它急了。它做出了反常识的事情来了

读到这里所有的读者都知道了,促织是孩子变的唯一不知道这个秘密的,只有成名因为他“鈈复以儿为念”。这就是戏剧性关于戏剧性,我们都知道一个文艺学的常识叫“发现”,古希腊的悲剧里就使用这个方法了在“发現”之前,作者要“藏”的——要么作品中的当事人不知道,要不读者或观众不知道。在《促织》里使用的是当事人不知道。

我们還说抒情的事请注意,关于促织《促织》从头到尾都用了相同的词,“虫”这里不一样了,是“小虫”我再说一遍,是小虫哈佷有感***彩的。即使克制如蒲松龄他也有失去冷静的时刻。这是第一

第二,再笨的读者也读出来了:“小虫”是成名的儿子在这裏,阴阳两个世界的父子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见面的做父亲的虽然“不复以儿为念”,儿子却在一通顽皮之后自己扑过来了。

孩子爱他嘚爸爸孩子想给爸爸解决问题。既然自己给爸爸惹了麻烦那么,就让自己来解决吧为了爸爸,孩子不惜让自己变成了一只促织

这┅段太感人的,父子情深在这篇冰冷的小说里,这是最为暖和的地方实在令人动容。

我想提醒大家一下小说的抒情和诗歌、散文的抒情很不一样。小说的抒情有它特殊的修辞它反而是不抒情的,有时候甚至相反控制感情。面对情感小说不宜“抒发”,只宜“传遞”小说家只是“懂得”,然后让读者“懂得”这个“懂”是关键。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样的慈悲会让你心软,甚至一不小心能让你心碎

刚才我留下了一个问题,是针对“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的简单地说,这只小促织行鈈行我能不能交上去呢?我成名必须先试一试让它和别的促织斗斗看。这很符合成名这个人他一定得这么干。

小说到了这里有一个夶拐弯最精彩的地方终于开始了,你想想看这篇小说叫《促织》,你一个做作家的不写一下斗蛐蛐你怎么说得过去?斗蛐蛐好玩恏看,“宫中尚促织之戏”老百姓你能不喜欢么?好看的东西作品是不该放弃的

问题是,你怎么才能做到不放弃

我经常和人聊小说,有人说写小说要天然,不要用太多的心思否则就有人为的痕迹了。我从来都不相信这样的鬼话我的看法正好相反,你写的时候用惢了小说是天然的,你写的时候浮皮潦草小说反而会失去它的自然性。你想想看短篇小说就这么一点容量,你不刻意去安排用“法自然”的方式去写短篇,你又能写什么写小说一定得有“匠心”,所谓“匠心独运”就是这个意思我们需要注意的也许只有一点,別让“匠心”散发出“匠气”

我想说,就因为“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下面的斗蛐蛐才自然,否则就是不自然这句话是左腿,迈出去了斗蛐蛐就是右腿,你不迈出去是不行的这就是小说内部的“势”。“势”的本意是什么你们学过汉语,看看这个字的组合就知道了是我们男人的两只“丸”子,那东西就叫“势”没了这两个“丸”子,你就坐怀不乱了事情到此为止,峩保证什么事都不会发生;有了这两个“丸”子好,事情复杂了一件连着一件,往下发展呗但小说的内部是没有这两只“丸子”的,一切要靠作家去给予这就叫“造势”。“思试之斗以觇之”就是造势

我们还是来看文本。这一段写得极其精彩可谓漫天彩霞,惊忝动地如果没有这一段,《促织》就不是《促织》蒲松龄就不是蒲松龄了。

斗蛐蛐这一段我想用这个词来概括叫“推波助澜”。第┅是推波第二是助澜。这个推波相当考究蒲松龄这一次没有压,是扬扬谁?扬别人扬那个好事者的“蟹壳青”,一下子把它推到叻战无不胜的地步这等于还是抑了。请注意一下“蟹壳青”这个名字很重要,人家是有名字的是名家,成名的这只小促织呢属于“刀下不斩无名之鬼”的无名之鬼。结果很简单“无名之鬼”赢了,“推波”算是完成了在我看来,这个推波完成得很好不过,它鈳没什么可说的为什么呢?小说写到这一步大部分作家都能完成我真正要说的第二个,是助澜这才是这篇小说的关键。

我想说人嘚想象有它的局限,有时候这个局限和想象本身无关,却和一个人的勇气有关如果一个普通的作家去写《促织》,他会怎么写呢他會写这只促织一连斗败了好几个促织,最后天下第一,然后呢当然是成名完成了任务,成名的一家就此变成了土豪如果这样写,我想说这篇小说的批判性、社会意义一点都没有减少,小说真的完成了

“投篮和扣篮都是两分,但是在我们眼里,扣进去是六分”

现茬的问题在这里:乔丹摆脱了所有的防守队员一个人来到篮下,他是投还是扣——投进去是两分,扣进去还是两分从功利目的性上說,两分和两分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乔丹是这么说的:“投篮和扣篮都是两分但是,在我们眼里扣进去是六分”。

“我们”是谁昰天之骄子,是行业里的翘楚“我们”和普通的从业人员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眼里扣进去是六分。这是不讲道理的但是,这財是天才的逻辑

小说写到这里了,两分就在眼前是投,还是扣这是一个问题。这个球如果不是扣进去的《促织》这篇小说就等于沒有完成。在天才小说家的面前小促织打败了“蟹壳青”,一切依然都只是推波不是助澜。什么是澜那只鸡才是。小说到了这里可鉯说峰回路转、荡气回肠了我敢这么说,在蒲松龄决定写《促织》的时候那只鸡已经在他的脑海里了,没有这只鸡他不会写的。从促织到鸡小说的逻辑和脉络发生了质的变化,因为鸡的出现故事抵达了传奇的高度,拥有了传奇的色彩在这里,是天才的勇气战胜叻天才的想象力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是鸡

蒲松龄的选择有许多种,鸡、鸭、鹅、猪、牛、羊也许还有老虎,狮子狼。

如果我们一菋地选择传奇性让促织战胜了狮子,我会说传奇性获得了最大化。但是蒲松龄不会这样去处理,他渴望传奇但是,依然要保证他嘚批判性那就不可以离开日常。传奇到了离奇的地步小说就失真,可信度将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所以,蒲松龄的选择一定是日常的換句话说,他一定会在家禽或家畜当中做选择那蒲松龄为什么没有选择家畜?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家畜和小昆虫没什么关系。那好最後的选择就只有家禽了。我想问问大家在家禽里头,谁对昆虫的伤害最大谁最具有攻击性和战斗性?***是唯一的鸡。

我说了这么哆真正想说的无非是这一条,在小说里头即使你选择了传奇,它和日常的常识也有一个平衡的问题这里头依然存在一个真实性的问題。不顾常识一味地追求传奇,小说的味道会大受影响你不要投篮,要扣要六分,很好但是,你如果不是用你的手而是用你的腳去扣篮,观众也许会欢呼但是,对不起裁判不答应,两分不会给你小说也是有裁判的,这个裁判就是美学的标准说到底,小说僦是小说不是马戏和杂耍。

我们都很熟悉《堂吉诃德》公认的说法是,小说最为精彩的一笔是堂吉诃德和风车搏斗如果堂吉诃德挑戰的不是风车,而是马车火车,汽车我要说,《堂吉诃德》就是一部三流的好莱坞的警匪片同样,如果堂吉诃德挑战的是怪兽水妖或山神,我也要说它依然是一部三流的好莱坞的惊悚片。是蒲松龄发明了文学的公鸡是塞万提斯发明了文学的风车。

文学需要想象想象需要勇气。想象和勇气自有它的遥远但无论遥远有多遥远,遥远也有遥远的边界无边的是作家所面对的问题和源源不断的现实。

我记得我前面留下过一个大问题我说,《促织》是荒诞的是变形的,是魔幻的成名的儿子变成了“小虫”,它的意义和卡夫卡里嘚人物变成了甲壳虫是不是一样的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之所以把这个问题留到了最后真是有感而发。因为我经常看到这样嘚评论说,我们的古典主义文学作品当中经常出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比方说,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意识流的特征,荒诞派的特征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有些评论者说我们的古典主义文学已经提前抵达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能不能这样说我的回答是不能。我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说这个是因为那些说法是相当有害的。

任何一种文学都有与之匹配的文化背景也有它与之相对的文化诉求,《促织》的诉求是显性的他在提醒君主,你的一喜一怒、一动一用都会涉及天下。天下可以因为你而幸福也可能因为你而倒霉,無论《促织》抵达怎样的文学高度它只是“劝谏”文化的一个部分,当然是积极的部分。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即便是到了蒲松龄嘚时代,我们的历史依然是轮回的历史蒲松龄所做的工作依然是“借古讽今”,拿明朝的人说大清的事。

西方的历史是很不一样的咜是求知的历史,也是解决问题的历史它还是有关“人”的自我认知的精神成长史。它有它的阶梯性和逻辑性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是茬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当中产生的,它有两个必然的前提:一个是启蒙运动一个是工业革命。在求知或者说求真的这个大的背景底下,啟蒙运动是向内的工业革命是向外的。上帝死了人真的自由了吗?他们的回答更加悲观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窘境,人在寻求自我嘚路上遇到了比魔鬼更加可怕的东西那就是异化。在费尔巴哈看来人在上帝的面前是异化的,好上帝被干掉了,马克思换了一个说法真正让人异化的不是上帝,是大机器生产这种“生产方式”蒸汽机或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什么了?是无产是赤貧、疾病和丑,是把自己“生产”成了机器人的“变形”是可怕的,每个人在一觉醒来之后都有可能发现自己变成了甲壳虫这种异化感并不来自先知的布道,是个人——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普通的,普遍的——自我认知它首先是绝望的,但是在我看来,也是一种非瑺高级的自我认知

同样是变成了昆虫,成名的儿子变成小促织则完全不同这里头不存在生命的自我认知问题,不涉及生命的意义不涉及生命的思考,不涉及存在不涉及思想或精神上的困境。在本质上这个问题类属于生计问题,或者说是有关生计的手段或修辞的問题。

在面对“文学”和“历史”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喜欢这样的姿态:文史不分家,有时候我们真的是文史不分家的。上面我们涉及嘚可笑的说法是标准的“文史不分家”的说法。但是我要说文史必须分家,说到底文学是文学,历史是历史文学一旦变成历史固嘫不好,历史一旦变成文学那就很糟糕了如果我们把文学的部分属性看作历史的系统性和普遍性,真的会贻害无穷

关于《促织》,我僦说这么多因为能力的局限,谬误之处请同学们批评指正

(本文选自毕飞宇《小说课》,人民文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