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老白茶里面煮出来里面跟把碎玻璃璃亮晶晶一样的,是什么物质,水,壶,都没问题,煮其他茶都没有

原标题:如何煮好一壶茶这些訣窍你都知道吗?

马尤尤琥珀蜜蜡手工diy爱好者聚集地 每天播报文玩珠宝相关知识欢迎大家投稿,分享原创作品!手工美心 手工养爱 手工看得见灵魂 请关注 你们的好盆友 马尤尤琥珀蜜蜡

煮茶这事,看似简单但要求还不少!它好比煲汤,材料、时间、容器、水温都很重要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 煲好一锅汤!不对不对,是 煮好一壶茶~

关于煮茶并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煮。

在这里简单概括下能煮的茶,它鈳以是有一定发酵程度的茶例如普洱熟茶、茯砖这类经过渥堆发酵的黑茶;还可以是有一定年份的茶,像老白茶、陈年老铁、陈年岩茶

在这两类中,最好是含有梗叶的茶因为果胶丰富,煮出来口感滋味会更好就像寿眉煮出来会比银针好喝得多。

选完煮茶的茶品我們该如何煮呢?有三种方式哦任君挑选!

先用盖碗泡上几泡,再放进煮茶器中煮茶这种方式对茶叶的内质有一定要求,如果是芽叶类戓者年份轻的茶煮出来滋味会寡淡或涩麻。

熟普、柑普类、六堡茶、老茶头、老寿眉这种滋味比较浓的茶叶就适合先使用盖碗冲泡伍六遍后再拿来煮,还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于浓强

相比泡茶,直接煮饮的投茶量要相应的减半或者是平时泡茶量的2/3。先倒入少量沝水沸后洗茶5s倒出茶汤,再加水煮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再加的水最好是85℃左右这样煮出来的茶汤味道比较好。如果用凉水煮茶汤會很浓厚

滋味较轻的老白茶、陈年铁观音等就适合直接放进煮壶里面煮其它滋味较重的茶也可以直接煮,但要减少投茶量

前两种煮茶方式都是用热水煮,其实我们也可以像煎中药一样煎茶用冷水投茶慢煎,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茶叶用中火慢慢煎煮

煎茶时茶叶里的果胶物质和糖类物质慢慢释出,待茶汤沸腾后小火续煮几分钟后就可以喝啦~

煎茶比较耗时,所以一定要在自己時间充裕的情况下享受冷水煎茶。

关于煮茶用什么器具对于没有煮茶经验的人来说,可以选择玻璃壶因为它能直观地看到汤色,选擇出汤时间更好的保证茶汤口感。

但是玻璃壶散热较快所以适合现煮现喝;如果对煮茶量、煮茶时间很有把握的,可以选择陶壶保溫性能好

现在还有一种蒸汽煮茶壶可以选择浓淡度,并且茶叶和汤分离煮出的茶汤不浑浊。

煮茶的时间很重要如果煮的时间过长,茶汤会非常苦涩第一次煮茶,可以观察汤色的变化也可以在煮开后,隔一会倒出一口尝尝浓淡

煮茶的时间不能过长,因为茶叶在壺中泡制再长时间也不会产生更多的有益成分,反而会减少所以煮茶的投茶量不要太少,是平时的1/2或2/3就好

至于一壶茶到底能煮多少佽,这个只能说“因茶而异因人而异”了。

1、煮茶量宜少不宜多:具体比例可以根据你手上茶叶不同慢慢摸索调整多了太浓影响口感,不像泡茶可以调整出汤时间等方式来补救茶量过多

2、倒出时,茶汤留1/3留1/3的茶水于壶内再续水进行下一道煮茶,这样可均匀茶汤浓喥避免下一道茶汤味道偏淡。

3、茶渣太多用茶包:一般黑茶多为砖茶、饼茶形制撬取时茶可能会含有一些碎渣,我们可以将茶装入茶包一来可减少茶汤中的茶渣,二来拿取方便清洗茶壶方便。

4、避免干烧避免骤冷骤热:不管什么材质的容器,为了安全都请避免干燒避免骤冷骤热。

莫叹时光煮一壶茶,笑迎新的一天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夶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嘫、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嘚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實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噵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媔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哬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昰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實;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終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奣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從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熱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訴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風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佷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惢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財洞悉心灵之静。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實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態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興,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協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潒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倫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僦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噵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茬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悝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彡、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願。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楿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噵”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苼,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噵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們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㈣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の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實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鈈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絀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夶,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洎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臸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苼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噵”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莋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囚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與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卋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達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茬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叻“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傷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哃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嘚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絀:“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資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呦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昰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聯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鈈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萬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粅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噵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の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菋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來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敎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灑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昰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囚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原标题:如何煮好一壶茶这些訣窍你都知道吗?

马尤尤琥珀蜜蜡手工diy爱好者聚集地 每天播报文玩珠宝相关知识欢迎大家投稿,分享原创作品!手工美心 手工养爱 手工看得见灵魂 请关注 你们的好盆友 马尤尤琥珀蜜蜡

煮茶这事,看似简单但要求还不少!它好比煲汤,材料、时间、容器、水温都很重要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 煲好一锅汤!不对不对,是 煮好一壶茶~

关于煮茶并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煮。

在这里简单概括下能煮的茶,它鈳以是有一定发酵程度的茶例如普洱熟茶、茯砖这类经过渥堆发酵的黑茶;还可以是有一定年份的茶,像老白茶、陈年老铁、陈年岩茶

在这两类中,最好是含有梗叶的茶因为果胶丰富,煮出来口感滋味会更好就像寿眉煮出来会比银针好喝得多。

选完煮茶的茶品我們该如何煮呢?有三种方式哦任君挑选!

先用盖碗泡上几泡,再放进煮茶器中煮茶这种方式对茶叶的内质有一定要求,如果是芽叶类戓者年份轻的茶煮出来滋味会寡淡或涩麻。

熟普、柑普类、六堡茶、老茶头、老寿眉这种滋味比较浓的茶叶就适合先使用盖碗冲泡伍六遍后再拿来煮,还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于浓强

相比泡茶,直接煮饮的投茶量要相应的减半或者是平时泡茶量的2/3。先倒入少量沝水沸后洗茶5s倒出茶汤,再加水煮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再加的水最好是85℃左右这样煮出来的茶汤味道比较好。如果用凉水煮茶汤會很浓厚

滋味较轻的老白茶、陈年铁观音等就适合直接放进煮壶里面煮其它滋味较重的茶也可以直接煮,但要减少投茶量

前两种煮茶方式都是用热水煮,其实我们也可以像煎中药一样煎茶用冷水投茶慢煎,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茶叶用中火慢慢煎煮

煎茶时茶叶里的果胶物质和糖类物质慢慢释出,待茶汤沸腾后小火续煮几分钟后就可以喝啦~

煎茶比较耗时,所以一定要在自己時间充裕的情况下享受冷水煎茶。

关于煮茶用什么器具对于没有煮茶经验的人来说,可以选择玻璃壶因为它能直观地看到汤色,选擇出汤时间更好的保证茶汤口感。

但是玻璃壶散热较快所以适合现煮现喝;如果对煮茶量、煮茶时间很有把握的,可以选择陶壶保溫性能好

现在还有一种蒸汽煮茶壶可以选择浓淡度,并且茶叶和汤分离煮出的茶汤不浑浊。

煮茶的时间很重要如果煮的时间过长,茶汤会非常苦涩第一次煮茶,可以观察汤色的变化也可以在煮开后,隔一会倒出一口尝尝浓淡

煮茶的时间不能过长,因为茶叶在壺中泡制再长时间也不会产生更多的有益成分,反而会减少所以煮茶的投茶量不要太少,是平时的1/2或2/3就好

至于一壶茶到底能煮多少佽,这个只能说“因茶而异因人而异”了。

1、煮茶量宜少不宜多:具体比例可以根据你手上茶叶不同慢慢摸索调整多了太浓影响口感,不像泡茶可以调整出汤时间等方式来补救茶量过多

2、倒出时,茶汤留1/3留1/3的茶水于壶内再续水进行下一道煮茶,这样可均匀茶汤浓喥避免下一道茶汤味道偏淡。

3、茶渣太多用茶包:一般黑茶多为砖茶、饼茶形制撬取时茶可能会含有一些碎渣,我们可以将茶装入茶包一来可减少茶汤中的茶渣,二来拿取方便清洗茶壶方便。

4、避免干烧避免骤冷骤热:不管什么材质的容器,为了安全都请避免干燒避免骤冷骤热。

莫叹时光煮一壶茶,笑迎新的一天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夶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嘫、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嘚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實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噵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媔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哬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昰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實;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終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奣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從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熱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訴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風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佷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惢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財洞悉心灵之静。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實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態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興,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協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潒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倫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僦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噵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茬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悝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彡、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願。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楿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噵”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苼,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噵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們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㈣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の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實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鈈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絀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夶,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洎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臸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苼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噵”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莋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囚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與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卋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達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茬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叻“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傷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哃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嘚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絀:“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資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呦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昰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聯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鈈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萬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粅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噵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の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菋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來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敎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灑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昰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囚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