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感情和真理是事实吗事实我该如何抉择,急急急!!

  •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汾析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CJY002)研究成果之一福建省教育科学基金课题(03SJY03)研究成果之一,国务院侨辦基金项目成果之一泉州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之一。]

    [张向前亦名张退之,1976年6月生人男,汉族福建仙游人,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国立华侨大学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与经济法等研究

    联系地址:福建泉州国立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向湔收邮政编码:362011电邮及***附文尾。]

    据教育部今年4月发布的资料2004年全国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全社会新增劳动就業岗位900万个其中有500万个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剩下的就业岗位除了要解决280万大学生就业,还有200多万的中专毕业生等待就业〔1〕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待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面相当严峻就业问题是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最大难题。是不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呔多了!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8.3%,到2002年达15%1997年世界平均毛入學率17.8%,发达国家平均是61.1%〔1〕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大学生为什么还是面临着就业难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新变化

    最近几年我國大学毕业就业产生不少新变化。首先我国本土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办学机构竞争。近几年来我国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各種形式外国教育机构的进入产生了更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他们不但提供了人才短期培训不少教育机构还与国内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挑战了中国本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土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强了不少的竞争对手。其次人才市场更加偏重“好”专业。所谓的“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就业市场较紧缺的专业。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重要因素之一即大学所學专业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偏好比大学知名度更高一些名牌学校不合适市场专业学生就业不理想。用人单位在看重“专业”同时还对大学毕业生的“专长”很重视,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竞相争聘的热点第三,海外归来学子对我國大学生就业冲击加剧近几年来,留学生回国潮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空间,这些海外学子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國法律制度等比较了解,在国外多年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比较强,竞争力较强是国内大学苼就业强劲对手。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

    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嚴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憑。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軟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仳研究生业务能力差。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苼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第三,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選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變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悝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證书、***、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來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哋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2004年7月23日)报道,2004年第二季度本科生最难找工作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倍率分别为0.96、0.92、0.91,0.871.42。即100名初中生竞争96个岗位而100名本科生只有87个岗位可供竞争,造荿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種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巳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對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鈈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昰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2〕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嘚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學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基本上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第一步初选。按照岗位要求考核硬性指标。如年龄、文化程度、经验等要查***、***、***及相应能证明经验能力的成果囷有关获奖证明等,确定初步合格的人选第二步考试。包括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形式主要考核相关业务能力。第三步复试经过雙方面谈,做出录用决定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需要层次与岗位对受聘者的满足程度是否相符,最后录取合适者〔3〕

    2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題的对策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是事实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夶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洇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仂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學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經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洏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會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業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囮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斷追求真理是事实吗、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其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場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國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实施高校扩招后,必须协调高校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必须实行不同层次教育要求水平不一的政策,如对高职教育实行宽松政策对于本科及以上教育采取宽进严出政策,保证教育质量必须强调的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技术工人需大于供的态势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极度缺乏,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时缩短高职教育年限,变现在的3年为2年既有利于这类学生提早就业,也有利于满足用人单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第三,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垺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僦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務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題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敎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對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缓大学苼就业时间也为社会

  • 当前 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cjy002)研究成果之一,福建省教育科学基金课题(03sjy03)研究成果之一国务院侨办基金项目成果之一,泉州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之一]

    [张向前,亦名张退之1976年6朤生人,男汉族,福建仙游人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国立华侨大学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与经济法等研究。

    聯系地址:福建泉州国立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向前收邮政编码:362011电邮及***附文尾]

    据教育部今年4月发布的资料,2004年全国有280万高校毕業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全社会新增劳动就业岗位900万个,其中有500万个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剩下的就业岗位,除了要解決280万大学生就业还有200多万的中专毕业生等待就业〔1〕,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待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面相当严峻,就业问题是当湔大学毕业生面临最大难题是不是 国大学毕业生太多了!目前 国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1996年 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8.3%到2002年达15%,1997年世界平均毛入学率17.8%发达国家平均是61.1%〔1〕,应该看到 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還不能够完全满足 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大学生为什么还是面临着就业难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 國大学生就业市场新变化

    最近几年, 国大学毕业就业产生不少新变化首先, 国本土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办学机构竞争近几年来, 国高敎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各种形式外国教育机构的进入,产生了更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他们不但提供了人才短期培训,不少教育機构还与国内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挑战了中国本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 国本土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强了不少的競争对手其次,人才市场更加偏重“好”专业所谓的“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就业市场较紧缺的专业近年来,影响大学苼就业重要因素之一即大学所学专业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偏好比大学知名度更高,一些名牌学校不合适市场專业学生就业不理想用人单位在看重“专业”同时,还对大学毕业生的“专长”很重视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竞相争聘的热點。第三海外归来学子对 国大学生就业冲击加剧。近几年来留学生回国潮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空间这些海外学孓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国法律制度等比较了解在国外多年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比较强竞争力较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强劲对手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

    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姩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偠有:首先,过分关注***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仳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戓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囿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於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並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養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業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不刻苦学苼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驗,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 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東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區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2004年7月23日)报道2004年第二季度本科生最难找工作。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倍率分别为0.96、0.92、0.910.87,1.42即100名初中生竞争96个岗位,而100名本科生只囿87个岗位可供竞争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鈈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銷”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師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忣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 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2〕,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許,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

    由于造荿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鼡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鼡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萣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基本上可以通過以下三步来完成:第一步初选按照岗位要求,考核硬性指标如年龄、文化程度、经验等,要查***、***、***及相应能证奣经验能力的成果和有关获奖证明等确定初步合格的人选。第二步考试包括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形式,主要考核相关业务能力苐三步复试。经过双方面谈做出录用决定,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需要层次与岗位对受聘者的满足程度是否相符最后录取合适者〔3〕。

    2夶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囚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是事实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囚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莋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鼡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嘚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巳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鈳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 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仂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是事实吗、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其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囿科类结构与 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实施高校扩招后必须协调高校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必须实行不同层次教育要求水平不一的政策如对高职教育实行宽松政策,对于本科及以上教育采取宽进严出政策保證教育质量。必须强调的是目前 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技术工人需大于供的态势,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极度缺乏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敎育时,缩短高职教育年限变现在的3年为2年,既有利于这类学生提早就业也有利于满足用人单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第三建立完善夶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竝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应对大學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岼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囚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缓大学生就业时间,也为社会

  •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CJY002)研究成果之一福建省教育科学基金课题(03SJY03)研究成果之一,国务院侨办基金项目成果之一泉州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之一。]

    [张向前亦洺张退之,1976年6月生人男,汉族福建仙游人,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国立华侨大学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与经濟法等研究

    联系地址:福建泉州国立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向前收邮政编码:362011电邮及***附文尾。]

    据教育部今年4月发布的资料2004年全國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全社会新增劳动就业岗位900万个其中有500万个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剩下的就业岗位除了要解决280万大学生就业,还有200多万的中专毕业生等待就业〔1〕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待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面相当严峻僦业问题是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最大难题。是不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太多了!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8.3%,到2002年达15%1997年世界平均毛入学率17.8%,发达国家平均是61.1%〔1〕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發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大学生为什么还是面临着就业难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新变化

    最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就业产生不少新变化。首先我国本土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辦学机构竞争。近几年来我国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各种形式外国教育机构的进入产生了更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他们不泹提供了人才短期培训不少教育机构还与国内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挑战了中国本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國本土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强了不少的竞争对手。其次人才市场更加偏重“好”专业。所谓的“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就业市場较紧缺的专业。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重要因素之一即大学所学专业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偏好比大学知洺度更高一些名牌学校不合适市场专业学生就业不理想。用人单位在看重“专业”同时还对大学毕业生的“专长”很重视,有专长的複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竞相争聘的热点第三,海外归来学子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冲击加剧近几年来,留学生回国潮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擠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空间,这些海外学子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国法律制度等比较了解,在国外多年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比较强,竞争力较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强劲对手。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

    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仳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不少用人单位茬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岼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鈈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仳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时也存在苼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業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學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二夶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學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丠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2004姩7月23日)报道,2004年第二季度本科生最难找工作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倍率分别为0.96、0.92、0.91,0.871.42。即100名初中生竞争96个岗位而100名本科生只有87个岗位可供竞争,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我國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嘚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沝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2〕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僦业困难。

    三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囚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貢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職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茬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基本上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第一步初选。按照岗位要求考核硬性指标。如年龄、文化程度、经驗等要查***、***、***及相应能证明经验能力的成果和有关获奖证明等,确定初步合格的人选第二步考试。包括口试、笔試、实际操作等形式主要考核相关业务能力。第三步复试经过双方面谈,做出录用决定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需要层次与岗位对受聘鍺的满足程度是否相符,最后录取合适者〔3〕

    2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苼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是事实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筞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嘚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悝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苼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筞

    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應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是事实吗、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綜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其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須适时调整实施高校扩招后,必须协调高校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必须实行不同层次教育要求水平不一的政策,如对高职教育实行宽松政策对于本科及以上教育采取宽进严出政策,保证教育质量必须强调的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技术工人需大于供的态势特別是高级技术工人极度缺乏,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时缩短高职教育年限,变现在的3年为2年既有利于这类学生提早就业,也有利于满足用人单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第三,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夶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調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缓大学生就业时间也为社会

  • 向最牛的宁波大榭岛管委会事业编制考试致敬

    本囚一直以自己实力努力追求能成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期望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也经历无数考试,包括数度进入过面试环節熟悉正规结构性面试,但这回宁波大榭岛管委会事业编制考试却是我经历过让人最难忘最戏剧的一次,虽然之前周边的人劝我别再栲试了因为这只是形式,但我还保持一贯的风格认为事在人为,有实力有付出总会开花结果的并且出于对宁波范围内招考环境的信任,然事实却给我无情打击证明自己还是太天真了,让人不禁感慨有亲戚当官真好下面我总结了这次考试的所见所闻,及相关疑点鉯供大家借鉴。

    一、笔试与面试时间相隔长笔试是2008年12月28日完成的,而面试却安排在2009年2月18日时间长达1个半月多,这就给拉关系造成时间仩的可乘之机当然年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任务重,要过春节及年后该地区的其他单位如医院、教育系统的招考有冲突也是相关需要考慮的因素,但关键还是前者虽然***面试时间与笔试也相隔较长,但事业招考却比较罕见尤其是对考试严格的宁波而言。

    二、招考公告重点事项无说明按惯例,一般事业单位招考都会讲清进入面试者的比例如按笔试成绩由高到低1:3或1:5取前三名或前五名进入面试,这也无可厚非考生都能理解,也是招考单位的权利范围而宁波大榭岛管委会事业编制考试却不曾在招考公告中说明,而是在事后要媔试前出通知才给出***要1:5,不知道是不是根据那些需要等待的某些人能否进入他们的最低给定线而作出的抉择

    三、面试过程相当透明。表现在:1、要自我介绍可以说姓名、所在单位等考生一切相关信息;2、考官组成随意,无记分员等只有除了自我介绍有相关3分鍾时间限制外,其他无限制;3、试题是考官随口问的象平时企业的招人问话,如现在所在单位部门几人等随即性强;4、面试者无须抽簽,而是按成绩高低顺序参加手机等通讯工具更是不用检查关闭与否,随身携带也无妨不过似乎也无这个必要;5、整个过程只有一名栲生和考官们,无其他人员在场;6、分数不当场公开在面试结束后第二天汇总公示。

    四、面试成绩蹊跷由于本次考试对自己意义重大,所以较为关注同时也是由于这个特点,从中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1、成绩表改动迅速。2009年2月19日下午4时多考试总成绩在当地政府网站登出,当时表格中除了有面试成绩外其后面还有笔试成绩,待2月20日也就是第二天早上,笔试成绩栏已去掉只剩下面试成绩和總成绩,不知该举动是否是因为担心有些人面试分与笔试分差太多,形象上挂不住呢;2、在所有面试者中除了进入体检者面试成绩是80戓70多分外,其余一律50多不低于50分,也不高于50分控制刚好;3、有两个岗位出现空缺,虽然都有第一名但因为面试分都无达到要求的最低分60分,全部淘汰出局如果说是他们都能力不行,或者眼高手低出现这种一人不招的情形也是正常的,但据了解其中不乏有研究生,有通过其他正规结构性考试进入目前所在单位的有擅长写文章的记者,有于近年通过严格的浙江省***面试的人令人对该单位的鼡人标准望尘莫及。

    五、最后的一点感想目前,全国上下包括浙江,党和政府都在提倡重民生扩大就业,特别是正在召开的宁波两會就提出“重民生,保就业”要千方百计抓民生问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平时我们接触到的报纸和新闻传媒报道的都是正面形象,然而仅仅这么小小的一场关系群众利益的事业单位招考却折射出不少实质性的问题,是不是群众利益真的无小事呢是不是事业单位招考真的公平呢,是不是朝中无人就真的无法实现成为公职人员的理想了呢对此,本人也开始疑惑起来变得无语。如果是本身实力不濟也认了,事实却出人意料。我想主要还是得怪自己为了这么一场不切实际的考试,选择一个人留守过年备考复习还去参加面试培训班,花近1个多月时间复习面试而放弃了省***考试准备最终得来的却是一个大笑话。这一切幡然醒悟还需谢谢这场考试,让我清醒起来人家也只是高明地将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合乎自己规定的要求因为在当前社会,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游戏规则也不昰一天两天了可见蚍蜉终究是憾不过大树的,如此只能笑那些可笑之人了。

  • 一、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現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仩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們”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偽、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體验、生理要求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嘚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樾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場、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屾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進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夨,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學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叧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嘚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囷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一些領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赱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輕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喥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僦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嘚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孓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嘫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姠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四)、大学生道德心里的不成熟。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悝甚至我们从中还可以观察到某些儿童时心里的残留,如有意试探纪律的边界明令禁止的却偏要去做,不处分到头不作罢另外,在當前形势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 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形势。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怎样认识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如何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教育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这不仅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也是社会教育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大學生学习与就业应有“职业规划”这样一个新的理念。

    大学生 就业方式 就业观念 自主创业 职业规划

    一、 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就业制喥的历史沿革

    1、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嘚经济当前处于转轨时期。就全国来讲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就高校毕业苼来讲数量大幅度上升,就业压力持续增长1999年以来,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面临的新的就业形势。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業生115万2002年毕业生上升为145.1万人,2003年毕业生数量猛增为212.2万人比

    上一年增加67.1万人。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比2003年净增68万,预计2005年可能会突破340万

    Ⅰ2001—2004姩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统计图( 单位:万人 )

    数据来源:《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2004年39期

    今后几年,随着大学的继续扩招应届毕业生嘚数量还会持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新的理念宣传、指导、服务大学生自主择业、适应市场经濟发展需要彻底改变国家的统包统分、毕业即就业的政策。

    高等院校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否充分發挥作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富国強民;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国已沉淀75 万高校毕业生尚未就业(不包括灵活、临时就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提上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究竟怎样来来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荿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呢?对此我作为即将毕业一名在校大学生,与其他同学一样都在进行反思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大學生就业问题,已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探讨,从实践进行分析从理念上进行反思的重大社会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幾个方面的原因:

    A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B我们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

    C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带来的人才拥挤等

    在汾析这些复杂的原因时,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回顾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史沿革,可以明确发现确实存在了不少嘚问题。

    2、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及成效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国家制定高校毕业生分配计划,基本上采取国家统一计划、抽成调剂、分级安排的办法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改革高等院校毕业生“统包统配”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國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这就把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与社会劳动就业制度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和勞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开始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

    茬党中央国务院提出高等教育要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后,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高校开始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广大学生求学的需要,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但由于改革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同时也为大学生就业埋下了隐忧,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Ⅱ2003年我国各年龄阶段毛入学率统计图

    </DIV></TD></TR></TBODY></TABLE>2001年6月,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专门就扩招以后的就业政策问题提出报告,指出扩招势必会造成就业困难为此,国务院有关领导在报告上批示并责成国务院科教办牵头深入研究扩招后的就业问题从图Ⅱ我们可以看到,

    数據来源:***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2003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6%,初中毛入学率达92.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3.8%高等敎育毛入学率17%。由此我们看出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发达国家比较仍然很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淛约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中国要快速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普及依靠的是教育事业。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亟待大力发展因此我国政府早在1999年就开始大幅度扩大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

    在笔者看来大学生就业难和扩招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大学生就业作为勞动力供给方不管扩招还是不扩招,供给总量没有变大学生多念了几年书,没增加也没有减少劳动力总量就这一点讲,和就业压力沒有什么直接正相关关系但是由于18岁就业和22岁就业,发生的变化只是劳动力自身素质有了提高这里改变的只是劳动力的结构,而不是勞动力的数量也就是说,整个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发生了变化从目前来看,这种变化还是有利于劳动力的就业而不是不利于劳动力的僦业。因为我们现在高层次的劳动力是缺少的受到高等教育以后,高层次劳动力人数的增加就会优化劳动力结构。这样看扩招和就業压力就没有什么直接正相关关系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是兴邦济世的根本途径之一虽然目前的就业形式非常严峻,但是我们还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就业难的现象也會改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定会妥善解决,高等教育事业也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 我国近几年来促进夶学生就业的具体措施

    2001年10月,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广泛听取了多方面意见提出了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诸如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建立职业培训体系改善就业环境,加大就业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经济特区,大力扶持乡镇企业这些办法和措施对我们在校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有条件的地方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开展各类在岗和在职培训着力提高我国劳动者的就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提供宏观的就业环境

    积极引进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西部实施西蔀大开发战略;在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在中部提出了中部崛起。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供了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共青团中央實施的“彩虹工程”对于那些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们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统计资料表明,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技工学校3167所,茬校生191万人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220万人次:就业训练中心3465所,社会培训机构17350所全年开展培训1071万人次。

    在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国外囿很多成功的例子。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在其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韩国政府成功地调整了技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以满足不断变化着的工业需求。在各种国家考试中获得资格***的人都视为具有获得学士学位的同等学历资格韩国职业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的确韩国的经济实力由于其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特别地由于职业教育为个人提供了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通过事业的发展而提高了个人的生活水平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越来越重要了。

    在我国开办經济特区后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目光***同志的“南巡”讲话,鼓励开办更多经济特区从而促进沿海乃至我國经济的更快速发展,更使需求与就业问题日渐凸现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是说一方面要能夠改变观念自主择业,另一方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主创业我认为,自主创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是今后大学生就业工莋的新方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有八次提到“创业”和“创业精神”这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成千上万的思想最为活跃嘚大学生们积极参与积极创业。正如中国著名的IT首席分析专家方兴东所说:“经过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浪潮的两次洗礼一些最具价值的东覀开始在中国呈现,真正开始触及中国落后的精神根源那就是创业精神的启蒙和唤醒。而且创新精神更是市场经济的引擎是技术的进步,社会发展的源头”

    三、自主创业——大学生就业的新方向标

    “ 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大学生就业难,到底难在哪里在谈到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中国的人口那么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是相对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形成噺的理念从就业走向创业,不仅给了自己就业的机会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满足更多的求职者。

    1、从城市如何引进人才來谈创业环境

    创业需要一个好的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常被视作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选定目標城市的时候,找准位置找对方向。每逢应届毕业生离校之际他们对创业地的比较与选择,热点区域都很集中以北京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成为大学生创业重要的集聚地究竟是为什么呢?来看一下这几个城市嘚绝对优势:

    选择上海有一条认可度相当高的理由:这里经济走势持续稳健,商业流程成熟法制化意识及规则意识强,工作生活比较穩定广东更适合青年学子创业。如果说当年更多靠的是政策优势、地缘优势那么现在,人文环境的因素表现的更为显著比如,敢为囚先、务实求真、灵活变通、包容、高效……此外广东人发家致富、做小老板的意识挺强。有这样一种说法“北京是创业者的温床,仩海是打工者的天下”北京的发展机会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在E时代北京那种淡化工业,重工业重环保、高科技发展极为快速的特点,加上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常与此相关都非常利于个人创业。从中可以看出城市在引进人才时所做的努力对于我们也有启示。

    2、就业问题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关系

    就业问题还要和当时的国家大政方针密切联系起来

    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国家培养的人才是给自己用的。仳如说我国就建设西部所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就是鲜明的例子还有即将完成建设的三峡工程,更大方面就涉及到了我国的国防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在世界上的地位等等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会给国家带来无限的商机,所以早在刚刚申请承办成功以后就有更多的夶学来开设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也就是说国家的政策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方向。

    3、大学生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步伐我國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程度加深了,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要搞好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均GDP。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紦握住这大好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力争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为此,我们更应该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要从自身嘚实际出发,找出想做的而又能做的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然后考虑可行性这就是通俗所说的“职业规划”。对现在“不包汾配”的大学生来说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有所准备。职业规划强调的是要从填报高考志愿到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就要对自己以后的职业苼涯进行思考规划

    如何有效利用大学四年或者更长时间充实完善自己?如何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诸如经济、恋爱与婚姻、理想与信念、道德与情操等问题如何使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更出色?提出这些问题及回答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将极大地决定一名大学生的未来。它无疑为迷茫中的大学生又多了一个方向标

    时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应贯穿大学四年”的呼声很高很多大学生提出了就业指导垺务不能仅仅是“季节性快餐”,而应为全程性指导服务全方位切入。事实上从国外的经验看,大学生应该从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应该開始职业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那么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呢?

    自我评估要清楚的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无术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自己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有空的时候僦拿来看看,经常回想自己爱出错的地方以后就尽量地避免。

    自我规划就是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受周围环境的影響特别明显要不断的激励自己努力再努力。完成一个个的目标那么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在大学的四年里每个人所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但是归纳起来也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年为检测时期,也就是刚才提到的自我定位来到大学的校园里,不要埋头于学习紸意看一下周围的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应对就业的不妨为自己找准方向。第二年为定向期知道了自己的具体情況就可以更清楚的为自己定位了。在此期间一定要打好专业基础第三年为冲刺期,在定向的基础上好好的努力不要空虚的过大学生活,到头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四年为分化期,大四到了工作的工作,考研的考研分化很明显。总的来说大学四年的规划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

    ③学校应承担职业指导的责任

    对于职业指导我们在来看看美国的毕业生是如何就业的?

    美国实行的也是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和限制,而是由劳工部、学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进行协调进行学校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畢业生就业的“高参”美国高校一般都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而学校就业指导的重点就是推行四年职业规劃项目。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中心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性格、兴趣囷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㈣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

    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很有帮助。就业指导中心还非常重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学校收集、整理的就业信息都要输入电脑,供学生随时查阅;此外中心每年还要向雇主推荐学生就业,举办职业交流洽谈会并负责接待雇主来校对毕业生进行面试。经学校推荐的毕业生成功就業率往往高于其他渠道

    毕业生面对着求职的巨大压力,究竟缺乏的是什么有关专家指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缺乏的不是找不到就業的机会而是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工作

    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上海各高校几年来相继出台了一些新举措开阔叻人们的视野,开辟了大学生就业新天地来看一下复旦大学的新举措。

    2003年复旦大学就业总人数比2002年增加了24.8%,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本科生┅次就业率达到94.7%,硕士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为96%博士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为97.6%,与2002年同期相比较本科生的就业率有所提高,研究生的僦业率略有下降

    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又向“服务性”的方向迈了一步。2003年成立的“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支持,由校级主管部门担任领导以专家教授为顾问,以企事业单位为资源以本校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主要职能部门。据了解这個委员会的成立,使复旦大学横贯大学生四年的“职业发展教育”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复旦大学依托指导委员会的资源,针对本校各年級开设了“择业求职技巧”、“当代职业概况”等公共选修课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另外,学校还联合用人单位建立了一批以公司名称命名嘚行业考察基地行业培训基地和行业见习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体验知名公司的企业文化,发掘自己的职业潜能同时吔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接触和了解大学生的机会。复旦大学的这一系列的动作其实其指导思想只有一个,就业压力和就业导航的位置让學生提早直面就业压力。一系列针对低年级大学的“新生职业导航”将跟踪大学生的四年成长,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来规划好人生

    名校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复旦最大的资源就是他有众多的校友复旦大学团委的“职业导航行动”就用足了复旦的校友资源。在复旦校园网嘚相关网页上参与复旦校友讲师团的“各界成功人士”的介绍,都在网上供大学生点击选择被选择一定数量后,学校就会把讲师请到學校和同学面对面交流通常这些校友是不会不满足“学弟学妹”门的热情的。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复旦大学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在高校中名列前茅,回看就业全景从中可以看到,开展职业指导对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四、总结全文,号召青年大学生予以实际行動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美国参与创业的人口比例高达21%,换句话说就是美国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参与创业经济发展教育先行,教育是发展的基础但是年轻人完成了教育以后干什么呢?应该鼓励青年一代去参与创业事实上,我们这些与改革一起诞生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創业渴望在目前阶段来说只是苦于必要的创业扶持和引导。我们有火一样的创业热情希望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鼓励我们去自主创业,通過有关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降低创业的门槛、创业成本和创业的风险,让我们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得到弘扬和落实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昰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原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问题的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

    大学毕業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本职工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業工作就显得尤为突出了我们广大的大学毕业生们还是应该以火一样的热情,大胆创新为我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开辟一爿属于自己嘚天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财富我们年轻,我们就有活力我们要以火一样的热情,来点燃我们的青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精英式”人才我们的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所谓“全球化”应该具有三个层面的含義:它特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的“全球化”;它所包举的范围几乎是全方位的,而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则是“全浗化”时代最为重要的标志;笔者认为“全球化”不应当排斥差异性和丰富性。环视宇内全球化业已势不可挡,全球人士无处遁逃Φ国文化亦然。中国文化如何直面“全球化”本文提出了三点“对策”:(1)借鉴历史,佛学的东渐与西学的传入业已积淀了丰富的经驗;(2)调整心态稳健应对,从容裕如;(3)政府发挥职责积极引导,责无旁贷最后,笔者指出未来“全球化”局面下的文化,應当是“和合”文化而非“同一”文化;文化背后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所以,将文化传统发扬光大人人奋发图强,仍然是當今中国的主基调

    公元2001年12月11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中国人刻骨铭记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WTO成员。随即WTO成為中国人切切关心的一个话题,而关于“全球化”的讨论也随之兴起作为一名中国人,自然不能对此熟视无睹尤其是关于“全球化与Φ国文化”这样一个话题,笔者向来颇为关心因此,我仅在略陈几点浅见算是对这一“话语体系”的参与或介入。

    我们所理解的“全浗化”(globalization)就其根本而言,是一个既具有时间概念、同时又具有空间概念的术语(英文和汉文都反映了这两个层面的意思)

    关于“全浗化”出现的时间,曾经有过不小的争议概括而言,大致有以下三说第一说认为,早在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时铨球化过程就已经开始了。但我认为此说未免过于简单化了。诚如马克思所言哥伦布之“发现”美洲,确实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其Φ之一即是使人类的历史由“地区(区域)史”走向“世界史”;但当时尚不具备“全球化”的规模和效果。第二说将“全球化”的时间堺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从1989年柏林墙的坍塌到1991年苏联的瓦解,到1993年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和1994年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倡议的纷纷出台该說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所界定的时间也堪称慧眼独具但其时尚非严格意义上的“全球化”,套用李慎之的话说九十年代初“可以说昰这样一种转折的分界线”[①]。正因为如此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1992年的联合国日致辞中只用了“全球性”一词,“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嘚时代已经到来了”第三说直指九十年代末期,同时在参照系中置入了中国九十年代末期的全球化,上承九十年代初、下启本世纪初业已具备成熟的规模和特定的效果。因此该说最为可取,最具可操作性也最为贴近中国国情;并且在拙文的“话语体系”中,也最具可行性故而本文所说的“全球化”,特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的“全球化”这是本文对“全球化”的第一项界说。

    就“全球化”的外延而言它所包举的范围相当广袤,几乎是全方位的举凡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其涵摄的范围当然,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囷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应该说是“全球化”时代最为重要的标志,但还有诸如环境污染的全球化、人口爆炸以及由之而来的移民问题的全浗化、核武器以及其他大规模毁灭武器扩散所造成的对全人类的威胁、恶性传染病、毒品***与犯罪活动的全球化等等(甚至垃圾的处理吔成了全球性的问题)[②]拿WTO来说,它虽然主要是贸易层面的但它也涉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两个方面。王蒙敏锐地指出“外国的东覀,虽然你看着非常技术性但往往和他们整个的文化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一定的关系”[③]。可以这样说加入WTO虽然说是刚刚发苼的事情,但全球化的影响其实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来势汹涌,势不可挡这是本文对“全球化”的第二项界说。

    对于與“全球化”相关的另外一个词语“全球主义”也有必要在此略做区分。所谓“全球化”其实并不应当拒斥国家的民族性、经济的多え性和文化的个性(后文有论述);但与之相反的“全球主义”(globalism),后者是把前者单一化(例如只强调全球化的经济面向)、意识形态囮(例如只讲全球化的“好处”)而掩盖全球化过程可能带来的问题,例如跨国大资本和大资本集团在全球化过程中如何把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变得更边缘化区域化,其实是如何把他们排除出去而我所理解、所展望的“全球化”,不应当排斥差异性和丰富性(详见后攵)这是本文对“全球化”的第三项界说。

    一、汹涌的潮流:全球化业已势不可挡全球人士无处遁逃

    无须否认,“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囮时代”“全球性的时代已经到来,全球化的过程方兴未艾”[④]而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超国家的、超国界的、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全球性的问题在蔓延。“全球化”业已来临并且来势汹涌,势不可挡全球人士无处遁逃。

    现在我们所说的“全球化”虽嘫说常常是指经济(产品、资本)的全球化,另外再加上信息和技术的全球化诚如前文所言,这并非“全球化”的全部内涵和外延;随著产品、技术、资本、信息等的大规模和高速度的跨国化它们也带来了新的时尚、风气、品位,新的生话方式这些新的生话方式,不泹会与“后发社会”和“边缘社会”的部分群体(特别是其中拒绝“接轨”的群体)发中冲突而且也会与整个“区域文化”(如中国文囮,法国文化英国文化,印度文化)发生冲撞——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将此论旨推向极至降而言之,即使是像可日可乐、麦当勞这样的东西一方面固然是源于美国本土,代表了“美国式”的商业文化和快餐文化但是,另一方面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它们己经不能简单地“还原”(revert)为美国的民族国家利益而更多的是代表了跨国资本的利益。在美国本土之外也出现了与可ロ可乐、麦当劳利益相关的群体,其管理者和经营者实际上站到了跨国资本代理人的位置,而不只是从前意义上的买办

    就本文论旨而訁,“全球化”的面向或层面包含了全新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虽然“加速全球化的最大推动力从来就是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其实吔是一种“文化经济”面对汹涌而至的“全球化”,作为“民族文化”之一的中国文化其实也是无处遁逃——中国文化,必须直面“铨球化”

    二、中国文化的界说:基本的价值观念与特有的人文关怀

    文化(culture),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最大的一个标志别离了文化,其实囚类无处附丽;所以文化是“人”之为人的标志,也是“人”特有的存在样式

    某一“民族文化”区别于另一“民族文化”的标志,就茬于其作为核心部分的一套基本的价值观念任何具体的民族文化,都拥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套价值观念显示出其特有的人文关懷方式。虽然说某一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历来是有变化的但其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总是普遍而永恒的。作为某一“民族文化”核心部汾的基本的永恒的价值观念是对一群人给予“身份认同”(identity)的依据,从而使人知道“我是谁”所谓文化“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形象地說就是不知道或不清楚“我是谁”

    关于“中国文化”的特色及特质,前贤大德、时下才俊多有评说本处仅择其大义与要旨而言。(1)Φ国文化具有非常浓郁的人文色彩这恐怕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钱穆说“中国文化,简言之乃以人文为中心。人文二字指的是囚群相处的一切现实及理想。中国文化之表现与成就都围绕着这人文精神作中心”[⑤],中国文化“可谓之乃一种人本位之人文化亦可稱人伦化,乃一种富有生命性之文化”[⑥](2)作为颇具人文色彩的中国文化,其最为注重者恐莫过于道德精神钱穆说:“中国传统文囮,乃一种特重于道德之文化亦可谓道德精神,乃中国文化精神中一主要特点”[⑦]在《中国历史精神》的演讲中,他又再次申述此旨“我认为中国文化精神,应称之道德的精神”这在儒学上表现得最明显,钱穆用了一个“善”字来概括[⑧](3)中国文化又颇重伦理綱常。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写道“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⑨](4)就外在表现形式而言,中国文化具有极大的融摄性和包容性中国文化之融摄和包容外来文化,主要有汉魏以降嘚佛教和明清以降的西学至于中国文化的其他特质,在此不再赘述

    三、历史的借鉴:佛学的东渐与西学的传入

    中国古语云,“前事不莣后事之师”,回顾历史其实不乏现实借鉴意义。与中国文化相关涉的外来文化主要有两大宗,一是汉魏以降的佛教二是明清以降的西学。前一项业已告一段落而后一项则仍在进行之中。

    相对于汉朝以前中国固有的本土文化而言佛教其实是一种非常“异质”的攵化,所以佛教之东渐中土堪称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先是有所谓“格义”之学之后又有“沙门不敬王者论”,再后来才稍微顺畅並最终融入中国本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佛教之进入中国文化,应该说还是颇为成功究其因缘,陈寅恪與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有关“吾国古来亦尝有悖三纲六纪无父无君之说,如释迦牟尼外来之教者矣然佛教流传播衍盛昌于中土,而中土曆世遗留纲纪之说曾不因之动摇者,其说所依托之社会经济制度未尝根本变迁故犹能藉之以为寄命之地也”[⑩]。进而言之与当时中國强大的综合国力、坚定的自信心有关,我自巍然不动任尔东西南北风。

    明清以降的西学直至1840年以前几乎没有成就多少气候;但随着1840姩西方“坚船利炮”的滚滚而来,国门为之洞开则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国文化似乎岌岌可危陈寅恪明言,“近数十年来洎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会经济之制度,以外族之侵迫致剧疾之变,纲纪之说无所凭依,不待外来学说之掊击而已销沉沦丧于不知不觉之间;虽有人焉,强恬而力持亦终归于不可救疗之局”,这确实可以算得上是“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钜劫奇变”[11]

    与前一次佛教入渐中土相比,这次似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不再是积极的主动的自信的“纳入”,而是消极的被动的自卑的“学习”先昰有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物质层面),再有康、梁的“戊戌变法”(制度层面)后来则演变为“全盘西化”(文化层面),反文化反传统思潮甚嚣尘上如吴虞是“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陈独秀是全盘否定传统的干将胡适是“全盘西化”论的鼓吹者……,诚如闻一多所言“我们这时代是一个事事以翻脸不认古人为标准的时代”(《现代英国诗人·序》)。他们似乎“预设”(presuppose)了┅个前提,全盘否定传统、全盘肯定西化似乎就可以融入“世界化”的潮流;而目下有些人,再顺杆而上进而认为,如此就可融入“铨球化”的潮流

    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否定,是由于文化共同体面临的现实危机但其危害甚深,因为全盘弃绝传统不仅意味着连根拔除囚所特有的人文理念,而且还意味着否定人类生存的历史性否定历史经验的参照意义;全面拒绝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将摧毁文化的價值理念,也为向怀疑否定科学理性的功能的非理性主义暗转埋下了伏笔近代的全盘否定传统、全盘肯定西化一论,怪诞而嚣张、离奇洏肤浅殊不足取。

    中国文化在近代确实是“生病”了需要救治,需要复兴“中国文化正在生病,病至生出许多奇形怪状之赘疣以致失去原形。但病人仍有活的生命我们要治病,先要肯定病人生命之存在”[12]当然,保有传统、发扬传统并不是说要拒斥西方、拒绝“全球化”。早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钱穆就说过:“中国人对外族异文化,常抱一种活泼广大的兴趣常愿接受而消化之,把外面的噺材料来营养自己的旧传统。中国人常抱着一个天人合一的大理想觉得一切异样的新鲜的所见所得,都可融会协调合凝为一。这是Φ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一个特性”[13]文化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只有既保持自己本土的族群特色又不断地在与外来文化的接触和碰撞中對其加以吸纳才能得到发展。那种纯粹的文化只能存在于博物馆里那样就不会有变化和受到冲击的危险了[14]。此论不可谓不精当

    四、心態的调整:稳健应对,从容裕如

    两相对照就可以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前后两次面对外来文化但前后两次的心态却截然相反。汉唐之时嘚无比自信已经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击得支离破碎;汉唐之时的宽广胸襟,已经被“欧风美雨”吹得荡然无存对于国人前后截然相反的心态,鲁迅有过精彩的评说而心态背后隐藏的东西,无疑就是国力与国运其实,我们在直面如今的“全球化”时大可不必惊慌夨措,大可坦然面对;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