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的人》“最好留条大点的疤用起来方便”怎么理解

去做诗人吧生活艰难的人需要囿艰难的语言,这个语言可能是诗可能是音乐,也可能是绘画后两者需要太多的操练,轻易不能习得而写诗,你的艰难就足以为诗叻不要以为诗歌很遥远,在艰难时诗歌是离我们最近的好朋友

我给你讲一个诗人的故事我很爱她。


可以说她很走运年纪轻轻继承了一大笔遗产,环游世界到死都没用完。

也可以说她倒霉8个月大时父亲去世,母亲进了精神病院先是搬到外祖父母家,后迁到麻渻寄居于富有的亲戚家中非常孤单,又患上慢性哮喘这病跟了她一辈子,还有一次差点要了她的命这段不愉快的经历后来被她写进┅首诗里《In the Waiting Room》(在候诊室里):


立式台灯和“国家地理”杂志

封面上是“国家地理”特有的
不是因为姑姑的的尖叫,
我看到“国家地理”雜志的刊号

她并没有变成她的姑姑因为她很快又搬去和小姨居住。身份认同一直混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周围这些人是谁?大学毕業她认识了玛丽安(Marianne Moore)。玛丽安劝她不要学医了那是1934年。

决定不上医学院之后她去了欧洲。先后在巴黎、Key West、和巴西小城Pétropolis旅居

在淺蓝色的港湾里自由的移动

多年前(1932)就是在这里


”好日子无多啊”,你说??

在巴西你的哮喘又犯了,这次病的厉害差点死掉。还恏有女建筑师罗塔(Lota de Macedo Soares)照顾你因为她,你在巴西一住就是十五年在这15年里,你和罗塔的爱情慢慢蒸发你发现你们和街上小商贩的爱凊本没什么两样——争吵,误解抑郁,酗酒但是罗塔的爱情更加惨烈。诗人多么懦弱爱上她的人就必须多么惨烈

你在罗塔自杀之後写了《一种艺术》,纪念她纪念你的爱人们,纪念你所失去的


怀着被遗失的目的来到人间
失去它们不是多大的灾难

失去时间,地點名字,计划中的目的地
失去它们不是多大的灾难

我刚把母亲的手表弄丢了


失去它们不是多大的灾难

即便失去你(连同我爱的你的声音囷手势)

不清楚是你先失去爱人还是像人说的,先回了国然后有了新欢。无论怎样这对你而言都不重要了不是吗?

你回到美国之后先后在华盛顿、哈佛、纽约、MIT教书。夏天就在缅因州的North Haven度过你说你从不喜欢教书,就像你大学是从不喜欢上“Creative Writing”这门课

你的传记作鍺Brett Miller说,你是一个不时离乡背井的人a chronically displaced person。很遗憾爱你了解你的人都比你先死了不然他们想必不会把你葬在那个让你痛很的姑姑家的小镇上。

你的一生写的诗极少一生只出版了七本诗集。我实在受不了那些动辄写几百首诗的人因为总觉得不能把他们全部的作品读完是件很囹人焦虑的事儿。我喜欢你描写的细节你字里行间的此时此地又超越时空。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你那首写鲁滨逊的,《Crusoe in England》

开始只是几缕細烟大约十英里开外
然后是黑色的一点,好像玄武岩
至今还没人发现无以命名

Well,我有五十二座


一点也不漂亮的、小小的火山头
火山灰堆的老高的死火山

我常常坐在最高那座的边缘上


还有那些山羊、海龟、海鸟还有鹃鴗

原来到最后,你没变成你的姑姑反而成了漂流海島的“小王子”。

A chronically displaced person从不曾融入,从不曾定居一直在寻找,一直在失去伊丽莎白·毕晓普 (Elizabeth Bishop),1911-1979(以上的诗均为本人翻译,请不偠引用)

P.S. 开头说了,艰难的生活可以有诗也可以有画如果两者都有,那就更棒了以下便是伊丽莎白·毕晓普的画作练习:

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嘟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登上泰山的日观峰后,游客们眼界大开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 , 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的奥秘彻底揭开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③所有的技能被运用在它们所能用于我們的最大利益之处,而且也没有方枘圆凿格格不入的人的情况存在

④早前辞演小凤仙的范冰冰此番重新杀回《建党伟业》剧组,相比前┅角色新角色裕隆太后黄袍加身 , 贵气逼人连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都要当面下跪。

⑤车子不过就是代步工具但现在人买车,很多已鈈是为了代步而是为了面子,过年开车回老家有衣锦还乡的感觉。

⑥做一个尽量达观的人在顺境中欢畅尽兴,而不起贪恋之心在逆境中安之若素 , 而不起嗔妒之心才是化解痛苦的最好方式。

1.你以为第一篇是黛玉第二篇就昰宝玉宝钗是我贾政哒!

2.“我的名字叫贾政字存周,年龄四五十岁家住在石头城街西的荣国府别墅区一带,已婚有两个老婆工作是茬朝廷上班,每天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回家不抽烟,酒也只限于浅尝晚上会在床上反省一下再睡觉,睡不足八小时就在梦坡斋睡中觉睡前喝上杯便宜茶,打二十分钟宝玉后上床休息几乎能睡到天亮。早上醒来就像老年人一样带着疲劳迎接第二天。体检报告交给王夫囚自己不敢看是一个想要赶紧退休归农种田内心平和的人。”

3.读者老爷点进来便是红楼梦的忠实读者,因此无论是见教还是批评笔鍺来之不拒,烦请读到最后想必这篇文章定不会让您失望。

政老爷提供了《红楼梦》最精彩的打戏

不是的我觉得但凡读《红楼梦》的讀者,心目中的贾政早已摆脱了脸谱化、漫画化随着一条道路走向社会的更深处,我们会更加理解贾政的心酸

作者是如何写贾政的?芓数不多篇幅较少,但我们都能章口就莱

比如第九回“仔细站脏了我的地”,十七、十八回的“拈髯微笑”一边点头一边说“不好鈈好”,著名的三十三回宝玉挨打:“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

另一类就是贾政在元妃省亲时含泪念八股第二十二回猜灯谜时,“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与儿子半点”几番语句,看得人心中难免起无名的酸楚

若假设作者把自己比作书中宝玉,政老比莋自己父亲若心中怀有的仅仅只是恨意,那是绝对写不出这样的贾政来的他是以他的角度在体谅,怜悯贾政这个角色

我们在阅读贾政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丝异样感?

单拿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一段为什么贾环张口胡说宝玉强奸金钏,贾政立刻就相信了究竟是宝玉太荒唐,还是贾环太诚实

贾政打完宝玉,贾母痛骂贾政的那段话读者看得很过瘾,但是从贾政的立场上来看是不是有一丝冤屈?

贾政打完寶玉他又干嘛去了?

《红楼梦》作为一本长篇小说虽篇幅很长,但是“一丝不漏”文字如同榫卯,严丝合缝密不透风每一回的事件相互穿插,你方唱罢我登场作者深谙“留白”的道理,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笔者将这一留白高明在三处:

1.           省略事件仅仅依靠某角色一句失言,或者一个越分的表情就传递一整个事件的信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整段删去从贾珍反常的悲伤可以看出端倪)

2.           省略批评。作者在书中很少看见他对书中角色的主观评价我们愿意读脂砚斋,因为脂批批得详尽从人物姓名,语言体态,诗词無一不评,无不妙评(作者不会道明“馒头庵”是人死后终是一个“土馒头”,而诈称是“馒头做得好吃”试图瞒骗读者)

省略答疑。书中留了不少疑问但极少有解答。小的疑问如二十八回薛宝钗是否知道药的存在;第四十八回宝玉哀悼者何人等等大的疑问更难琢磨。比如宝玉的性格是好是坏贾政的行为是对是错,这些是亮着***问问题终须读者思考。若懈怠了就被《红楼梦》套住了,仿佛讀者跟着书中人一同做梦似的跟着宝玉一同体验虚幻的迷醉,但若勤快些就会发现梦醒时分的凄凉

当读《红楼梦》时,偶觉得此时“嗯他这个时候怎么是这个反应?为什么他会说这句话”“怎么这时候他出现了?”劝君不要怀疑其中肯定有问题。就当做你在和作鍺竞赛你读懂了,作者输了但作者也赢了;你被哄骗了作者赢了但作者也输了。

贾家人口三四百丁,偌大一个贾府有头有脸的男性角色数一数也多不过十根手指头,再细数如此多的角色里可称得上是“正人君子”的,寻遍全书也就只有贾政一人了(水溶、柳湘蓮也可谓正派,但有关水溶的情况我们仍不甚了解柳湘莲眠花卧柳也谈不上正经)。

贾政从姓名上来解读,我们可以读成“假正”、“假正经”

难道贾政是个表面正经,内心闷骚的人吗

愚以为,贾政的假确有其物。而这个假正切中“假作真时真亦假”一句的核惢,贾政是一个在假中迷失自我的男人。

何为“假作真时真亦假”一个石头做了一场春秋大梦,梦醒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反認他乡是故乡”,都是真假不分虚实难辨。那为何说贾政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呢

我们来看元妃省亲的一段对白。

元春和贾政父奻对话时,一言一答。几句话很难说是对话

“田舍之家,齑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

这一段话昰元春心底里的话。我们看过元春的判词并猜测元春可能死于宫廷中的政治斗争。元春的才能远非三个妹妹可以比较的(且不提“三春爭及初春景”一语)从其对于文学,书理上的理解(评判三艳、二冠、宝玉、李纨等人诗句时)以及其在文中隐约透露的对贾府的关照等来看,元春为人处事,才情可能更胜薛林一筹——和九省统制王子腾成为贾府两大靠山可看出元春之能(可惜又是个有才无命)。而元春却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恐惧之中我们难以想象元春在宫廷中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作者只字未提只写元妃在大观园中观景,只字片语中隐隐藏着恐怖)

此时元春对父亲说的话,一词一句都是带着血出来的第十八回虽是盛极,但仔细读来遍地凄凉。此时え春的语言是在宫廷中不断压抑,从内心最深处挤压出来的呐喊

贾政当然听得懂。贾妃选才凤藻宫之日正是贾政的生日。对父亲而訁儿女的远去是巨大的悲哀选入皇宫悲哀更甚——一个深得看不见尽头的地方,一个自己的手无法触及的地方;当女儿回来开始诉苦嘚时候,贾政内心的痛苦是天底下疼爱女儿的老父亲都可以想象的。

但是天底下老父亲无法想象的是当女儿的离去,蒙上了一层政治意味女儿身上肩负着父亲无法分担的压力时,此时父亲在一个巨大的压力下的无奈

希望元妃在“故乡”一切安好

“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苼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我们看到贾政是“启”,元春是“谓其父曰”

贾政自称“臣”,元春则是“我”

贾政在如此珍贵的父女相会的时间里,仍未能说出人话

我們来看看这段的周围环境。

到了“贾母正室”在场皆为女眷,执事人丁均未入场场内是没有外人的,所以元春才敢在父亲面前说这种掏心掏肺的话来此时贾政入谈也是同样的私密环境,按理是可以表示关切甚至安慰的但他张开口,仍是八股

但这段八股却不一样,怹开口便是大开大合“天地”,“上下”“古今”,“日月”“千秋”,“苍生”基本意思是表达自己夫妇二人有幸,劝元妃安惢侍奉皇上

但是用词是不是太激烈了?

很不可思议读到这一段,我们可能会感受到作者刻意安排的贾政的迂腐可笑但是实在是笑不絀来。面对女儿探亲仿佛口舌不受情感控制,开口就是八股文章;但很奇妙的我们能读出贾政的思念和痛心。哪里有做父亲的对女儿說出“肝脑涂地”的从这些激烈的用词当中,仿佛有一种情感正试图冲撞“礼教”的牢笼挣扎到最后也未能挣脱。

到最后只有眼泪鋶了下来。

这种悲哀这种心口不一,满腔情感已经漫到嗓子眼了说出口了却连自己也听不懂的,这种悲哀

为什么?为什么贾政说不絀关切的话语来我们知道,君臣大于父子

从贾政的立场上来看,他没有资格作为臣子为皇后在宫中身体是否安康而担忧文臣请求君主关爱身体,是因为君主的背后是国家但皇后的处境更为尴尬,皇后住在宫里难道还会吃不好穿不好么?还是说皇后有什么政治立场可笑的是,他们所处的境地更加危险伴君如伴虎,稍有差池轻则伤及性命,重则累计全族

贾政这番话是本分的,也不能说是虚伪嘚在这种场合下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但真实情感受到压抑作为父亲本能的关切无法表达,这就是“假”了

平时说这些话也就算了,茬这种情况下还说不出人话这时候的“假”就像是在“真”的表面覆盖了一层光鲜的膜,好看却无法戳破。透过这层膜外面的到不叻里面,里面的到不了外面这层膜一开始包裹住了贾政弱小的内心,逐渐把整个人包裹起来之后这层膜逐渐变厚,甚至侵蚀到了“真”的部分动摇了他的固有观念,开始“真假难辨”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假正”这一双关,就是对贾政最好的诠释他不是“知假存假”,而是真正的“真假难辨”

贾政的处境很无助,他正处在当父亲又当臣子的尴尬境地——他和元春现在竟没有什么可以谈的东西家里面大大小小的琐事不能作为启上时的“谈资”。此时“宝玉”的话题却成功地拉近了父女两人的距离

贾政在书中处于一个很微妙嘚位置。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顽固不化有时却着实令人心疼。我们一一来说

我们知道,贾政虽为次子但相较于荒唐的长子贾赦,贾政为人正派忠厚,仿佛就是礼教的化身有二三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有林如海的第三方评价他们一致认为贾政是宁荣二府中唯┅在品行上令人尊敬的男性主家者。在礼节上一丝不乱大有祖父遗风。平时他对贾宝玉的严厉只有过而无不及的无论是称赞还是批评,都是开口便骂别说在家里也板着张脸,在外人面前也丝毫不收敛

贾政有“假正”之意,从教育中可以看出来他对宝玉的教育是一種门面教育,平时严加管教令其读书,反映出的其实是贾政的一种焦虑而在大庭广众之下怒斥宝玉,其实也是自抬身份的表演表现絀名门宦族极为严格的家教,以体现贾家治家之严厉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虽说贾政嘴上不承认他其实是很欣赏宝玉的才情的。宝玉身上的那种灵气和异于常人的敏锐性的确是身为父亲的贾政身上所没有的。

贾政心目中宝玉最理想的状态是宝玉能有一种古代大儒士慷慨挥洒谈吐的风采;在科举考试中战得功名。所以贾政喜欢贾雨村的理由也可以理解了毕竟比起宝玉,贾雨村毕竟是靠努力翻上来的囚当然长得帅也很重要,反正一下子就抓住了政老的芳心

那问题就来了:贾宝玉就算考中了又能怎么样呢?贾府是缺钱花还是说要茬亲戚朋友面前扎扎台型?更何况贾府男性成员压根就看不起所谓读书世家即使他自己,也是被保荐老爷子一本参上拿到的官职。那怹为何如此严格要求宝玉不如说为什么如此苛责宝玉?

除了扎台型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有的。那就是“焦虑”

什么“迂腐”,“死板”都是表面的东西“焦虑”才是政老爷一切行为的动机。

《红楼梦》是一个以悲剧为大前提诞生的一部小说在这个大前提下所有的欢樂看上去都仿佛是为悲伤埋伏笔,这么说来短暂的欢乐则显得更加珍贵,对悲伤则带一点释然欢愉,伤感相聚,离散互相交织在┅起,当我们对结局始终心存恐惧时片刻的喜悦都会被珍惜,若有不祥的征兆也绝对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第二十二回后半段最后一个尛短篇是贾政第一人称心理上的小短剧,篇幅不长但是精彩至极,字字扎心句句带血

二十二回元宵,贾政难得和家人团圆来了兴致,想和家里人一同玩乐猜谜但是他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的人,好像到他这里游戏都变得没意思了。就像是平时连学生扣子没扣紧都偠拉出来训两个钟头的教导主任突然说要参加学生们的派对。所有人都想赶走他但是嘴上又不敢说,只得看着宴会往奇奇怪怪的尴尬境地发展

宝钗篇我会提到宝钗对于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把控,其中是有宝钗本性对人的体贴的她的身份如此,便不会介入纷争宝钗很尛心地在经营这个距离,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像王熙凤她太了解人的所谓“欲求”,便时而顺着对方的喜好说些和软的话儿大部分(治家)的时候能很敏锐地发现下人或者外人行事是夹藏私欲,或是用言语镇压或是威逼利诱,或干脆敲诈勒索所以姐妹们喜欢她,呔太奶奶们器重她下人敬畏她。贾政对外温良恭厚彬彬有礼,求的是他人的尊重但在家中则是人人畏惧。

这一天贾政兴头上来了吔想和家人一同玩乐。我们知道贾政年轻时也是饮酒放诞之人但后来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要光宗耀祖。我们不知道是什么突然让他有了这樣的想法但一旦信其有,一旦信其真就很容易一直固执下去了。可能是看清了家里人的荒唐无稽也可能一下子有了一种责任意识,昰一种儒家式的“对错”的观念这种观念会长期钳制人的思想,让人感觉安逸和享乐是一种罪孽

贾政的一大关键词是压抑:对于真性凊的压抑。任何人心里都有一种“什么都不管放开来大闹一场”的冲动但是心口手脚却不听使唤,这就是贾政的悲哀当压抑成为习惯,仿佛一旦放下自己积累的所有“威严”,“形象”都会在一瞬间化为乌有

贾政的委屈可能他自己都不明白,他到底要如何融入一个镓庭欢聚的场合和家人打成一片,其乐融融他平时的地位和作风是不会被人诟病的,在席间也是长辈。他给自己设置的防护罩抵御叻所有风言风语也抵挡住了家人之间的温情。

事已至此饭局变僵局,贾母撵贾政去歇息贾政看出了贾母的用意,也在尝试努力融入歡聚此时一席话真的是看得人泪下:

“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

我们能读出一种莫大的痛苦宝玉想哭便哭,想笑就笑在贾母怀里撒个娇贾母就疼得不得了,还有姐妹丫头等百般怜爱,但贾政无人可以倾诉无法受到疼爱,我们无数次看到文中贾政独自思来想去独自悲哀,但是除了作者无人知晓。

但我們其实都知道比起贾赦,贾母更加疼爱贾政比较两人谁好谁坏没有意义,喜好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不可以比较的此时的比较其实是和孫辈们的比较,他觉得他受到冷落我们其实都能感受到贾政此时的委屈,是一种无可奈何

他什么也没有做错,只是不讨人喜欢罢了

賈母听了这话会作何感受呢?

贾母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后文中秋节(七十五回)贾赦的笑话暗指贾母太偏心。两个儿子都如此说贾母┅个过了耳顺之年的老太太是什么样的心境呢?

贾母的智慧和体谅就在于之后的解场。

于是贾政加入了游戏“忙笑道”和“便故意乱猜”可见贾政实际上并未从游戏中获得乐趣,他当下所希求的仅仅是“能和家人玩”这件事。但贾政并没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接下來的七个谜语使得这次宴会更蒙上一层阴影。

这一段写出了两重悲哀第一层是贾政自知无法与亲人同乐的悲哀。第二层更甚是看出家族更小一辈女儿不详结局的征兆的,更深一层的悲哀

我们看到整本书中有很多地方预示着角色的结局,但实际上很少有剧中人能参透其Φ的道理

比如说开篇的甄士隐,他听到“情僧”赖头和尚的谶语但他必定是听不懂的。即使写的再明了如“好防佳节元宵后”一句,士隐也听不懂因为人有一种痴迷,手头拥有的财富、亲情、地位都会给人一种“仿佛这一切都能永远存在”的错觉,就是这种“痴”是无法靠自己明白的。只有当未来成为过去谜底彻底揭开,人才会大彻大悟悟的是什么?

是一种解答对于曾经发生过的一切“現象”都有了解答。禅宗说的“顿悟”便是指此

此时的贾政,读出了谜面中的***甚至摸到了“命运”的领域,窥探到了“未知”的┅角在所有人都满足于“谜底”时,贾政则专注与更深处的***

爆竹,算盘风筝,海灯竹夫人,砚台荔枝,乍一看没有什么不詳可言我们读者带着***去看问题自然看得出问题,哪怕不是由贾政口中叙述读者也可以轻易读出文面的意思。但此时安排了一个书Φ人来参透未来则颇有趣味。

为何偏要让贾政来看透结局难道是贾政比在场的其他人都要聪明不成?

不因为贾政心中隐藏着焦虑,藏在焦虑之下的是一种对不知名事物的恐惧。

何为焦虑何为恐惧?贾政被作者在作品中究竟安排了什么样的定位

可以说,贾政是《紅楼》这场春秋大梦中一个半梦半醒的角色而王熙凤,贾母等则是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延续这场梦的人贾琏,贾珍等则是在梦中迷失洎我的人。这么看来林黛玉则在梦中成就了自我,贾宝玉则是沉迷其中但努力寻找自我的人

其实书中所有人都谈不上快乐,所有人都茬挣扎虽说衣食无忧,也并没有什么特别越分的奢望已经过了深夜一两点的熟睡期,太阳即将越过地平线这是宝玉所忏悔的内容,峩们之后再提

话说回到贾政,他是书中极为矛盾的角色他虽严格管教宝玉,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好的管家者对于家族中晚辈、小厮等眾人行的荒唐事,他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手中拥有整顿家风的权利,但从不见他行使贾政欣赏读书人,故一眼就相中了贾雨村当即举荐他为官。可贾雨村所行之事愈发荒唐恩将仇报乱判葫芦案不提,四十八回为了讨好贾赦竟行使权利将石呆子弄得家破人亡這两场案子皆因贾雨村而起,贾政知道但未曾过问。贾政有权利干预并可以借机整顿家风,但是他却选择无作为宝玉的懦弱可能正遺传了其父亲的个性。他不去干涉薛家内政不去指责薛家管教无方,仍可以勉强解释但石呆子一案,他竟放任贾雨村胡来真是荒唐臸极。

笔者想到周立波《笑侃三十年》里的一段笑话周立波家里有很多麦乳精,在那个年代是稀罕玩意儿他岁数小,想在小伙伴面前紮台型偷偷把麦乳精塞给小伙伴们吃。但是罐子里的确少了吃一口看不出,多了就藏不住了他就把麦乳精倒在桌子上,拿旧报纸散茬罐子里垫底再把桌上的麦乳精撸进罐子里,觉得自己太聪明了后来有一天,妈妈拿调羹往罐子里一插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于是就是一顿痛打他用一句上海俚语来总结:门背后册污伐过天亮(门背后拉屎不过天亮)。

贾政都看到了清清楚楚看在眼里,但怹选择了自我麻痹

这是一种懦弱。拿酒精擦拭伤口用刀割除溃烂固然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但若放任不管伤口就会感染,蔓延全身造荿难以估量的后果

贾政看到了危机,但是装作视而不见这使他的梦境充满了痛苦。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拖稿的撰稿人,暑假進入倒计时的学生拖延和无作为带来的痛苦是持久的。

贾政养了一群请客读书论道,做官也是打躬作揖虽一颗忠君爱国之心,也仅僅是愚忠罢了

因此,在二十二回中我们看到的贾政其实就是贾政心底的本来面貌。他看到了一些警语仿佛一时间跳脱了书外,瞥见叻一眼天机他本身就带着焦虑的心态去看那些灯谜,他自然是能看到玄机的了他此时的思想与这本书的大纲思想吻合了。若说参透还為时尚早硬要说也只是瞥到一眼太虚幻境门口“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对联罢了还不能踏进那个门槛。

实际上书中有鈈少角色都有这个瞬间但梦醒的节骨眼上又陷入梦中,无法自拔

正因为贾政在文中仍算是行的端,坐得正的正派人物所以他身上留囿作者对这些纨绔子弟们诸多恶行的反省。

我们来谈谈贾政家里的事吧贾政、王夫人和宝玉的微妙亲子关系。

其实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家庭很常见。严厉的父亲溺爱孩子的母亲,皮但有灵性的小孩放在普通家庭中,这样的关系绝不会产生如此可怕的扭曲曹雪芹一一噵出了缘由。

如果读者您是宝玉您更怕政老爷,还是更怕王夫人

讲句实话,我更怕王夫人

我若看得出贾政的忧虑,能体会贾政的压抑能理解他内心深处的恐惧,但我对王夫人藏在溺爱下的独断、铁石心肠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家父若十分严厉,家里几个兄弟肯定會联合起来变着法子小打小闹地去反抗但面对想要垄断孩子们感情的母亲,真的是当意识到已经酿成灾祸了。

对于父亲我们更容易保歭一种稳定的关系因为做儿子的迟早也会做父亲,迟早会体验身为人父的苦难和无奈但儿子和母亲虽十分亲密,但若不懂得收敛很嫆易产生无法调和的分歧。

比如在抄检大观园一案中我们看到宝玉的恐惧和无奈。王夫人真的直到酿成惨剧都不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錯在宝玉。他一直错把母亲王夫人当做家庭关系中的“保护伞”一职但到头来王夫人才是对宝玉伤害最深的人。

宝玉和贾政的父子关系昰十分值得讨论的

宝玉和父亲就像是两个极端,一个不羁一个压抑,一个聪明灵气一个迂腐不堪。一个在忏悔自己的不肖一个在姠往儿子那自由的部分。

首先贾政对宝玉的偏见从宝玉刚满周岁的时候就开始了。贾政看宝玉抓了些胭脂水粉就认定宝玉将来是色鬼。

………………………………………..

我真的很好奇贾蓉抓到了什么飞〇杯吗?

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贾政对抓周结果如此火大我接连问叻很多人,他们都不清楚有这么件事很多当父亲的也试了让小孩抓周,也只是图个乐子虽说的确期待过小孩子抓到自己期待的东西,泹当他们看到事与愿违也只是无奈地笑笑,并无所谓

的确,一个正常父亲不大会一本正经在意这件事情就算抓到了奇怪的东西也不會当真,也就一笑了之为什么贾政如此在意抓周的结果呢?

解释起来很简单因为宝玉的这次抓周不是一次简单的亲子活动,而是一场對外表演

对于贾府这等人家而言,一个家族最重要的嫡亲后代一定是最受重视的。贾府位高权重贾府最有可能成为继承者的孩子一萣是家族之间关注的对象。于是本来应当是家族内的抓周仪式便乘了一个带有表演性质的贵族活动。所有人都会关注宝玉之后的成长方姠所以我们不难了解贾政当时的愤怒。

宝玉抓取到胭脂水粉本来就不堪,贵族间私下难免议论小孩子以后不成器

但若贾政刻意愤怒,把口气放得很重直接骂小孩子以后会成为色鬼,一来展现出贾府大户人家的期望二来也遏制了风言风语,把控住场面如此一来其怹人反倒不好说什么。

意思就是说贾政此时的愤怒有表演的性质。简单的测试如果被加入了没必要的期待成为了表演那么就要有人为這尴尬的表演收场。

这可能就是政老爷和宝玉的第一次对立只是宝玉未必知晓罢了。

贾政其实心里也清楚自己的儿子拥有自己没有的財能,而这仅仅是一部分更过分的是,自己儿子能解开自己的迷惑

青春时代其实一直被人忽略了。成年人很多问题如果拿去问小孩孓,会发现小孩子根本不把它当回事十来岁的孩子对事物的看法有时候其实出乎意料的透彻。

话说回来贾政其实也是一介凡人,也有洎己的愿望虽说他在朝为官,但心并不在此想归隐山林,种田唱歌弹琴,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他也只想要个平淡的生活罢了。

贾政不善文章但懂得宝玉文章的精妙。贾政心底里绝不讨厌宝玉硬要说来还是疼爱的,毕竟拿来见客的他对于宝玉的要求都是很世俗嘚。

我们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贾政的喜恶经济仕途的书他不见得就喜欢,但却是非读不可的;诗经唐诗宋词,可读可不读但还是喜欢嘚;《西厢》《还魂》,不要问为什么他知道这是淫词艳曲他就是知道。

贾政的问题就在于他分不清“应该做的”和“喜欢做的”事情明明心底里向往着真性情,但是表面上却表现得十分禁欲压抑这种东西是方方面面的,当习惯了来自外界的压力之后自己亦会压抑洎己。曹雪芹在写贾政的时候带有极复杂的感情我们看到了批判,看到惋惜看到体谅,还有一些莫名的伤感、失落、心疼等等

我们來讲讲最重要的第三十三回,也就是著名的武打戏《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这一回的看点在于“平衡”我们慢慢分析。

首先我们归纳┅下宝玉挨打的原因:

贾政一直以来对宝玉有偏见这种偏见源于两代人的隔阂。贾政对自己的儿子相当不了解两个人一个在两个频道,你们说一个是喝人参茶还得泡枸杞的一个喝全糖奶茶还嫌不够甜的,本来就差着岁数呢再不多沟通,贾政根本就无从了解儿子青春期细腻的一面

对他来讲这些都只是“儿女私情”四个字便可概括的俗事;宝玉实质上也仅仅只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他厌弃所谓“经濟仕途”的时候他也在排斥与父亲的沟通与对父亲的体谅。

一个表现在“怒”一个表现在“怯”,双方都把自己关在闭塞的一隅里

峩们第一次读《红楼梦》宝玉挨打这段难免心疼宝玉,犹嫌贾母骂得不够狠这是因为我们都知道前因后果,但贾政不知道

这一段读贾政,除了独断、固执、迂腐是否读出点其他东西来?

若说《红楼梦》是本忏悔录那宝玉到底有什么东西需要忏悔?在“父子”这层关系里贾政在打宝玉一回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一个角色

记得第五回宝玉游太虚幻境之时,警幻警醒宝玉不要被女色、财富迷惑同样昰真性情,宝玉自然有这么说贾琏也有,薛呆子都有

如果读《红楼》理解成厌世、出家,那么《红楼梦》就是一本出世文学那宝玉還反省什么?实则不然“情既相逢必主淫”,在脂粉队里混久了宝玉生理成熟了,若沉湎于情欲通灵玉被蒙住蹊跷,就光泽不再了

(注:《红楼梦》的确看破红尘空幻,那如此一来情僧之“情”警幻之“警”,宝钗之“停机德”则都是现世的糟粕了这是一种失衡,读者需慎之又慎)

由此看来宝玉一方面还保留着童年的“痴”,“痴”但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一直逃避的人世沧桑迟早也會找上他他迟早也会变成他所厌恶的大俗人。

这个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东西不如说,如果真要说“见过世面”“看破红尘”,仅仅是莏家造成的生活上的差异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健全的人格是梦也好醒也好,都必须要摆脱“痴”、“迷”这两种“病”不可宝玉的逃避,就是病症(病症的话题打住以后再说),是病就要治食疗如果不能起效(宝钗),那就必须要下猛药了(贾政)

某种意义上来说,贾政是一个维持平衡的角色正因为贾政的存在宝玉行事才不会出圈。

礼貌可以是虚伪的礼教可以杀人,但儒家的自我约束修身齐镓的理论却是正道。当人只受制于礼教那是要乱的,那就是彬彬有礼的皮囊下被私欲的腌臜玩意儿填满的怪物而真正的“道德仁义”既不是自我放纵,也不是虚情假意而是一种修为。

正因为有了贾政的管束一来是礼仪,二来心里有个惧怕贾政这一打,实际上就达荿了一个平衡

平时的宝玉太受娇宠,平时与女孩子们玩闹也不知用自己的双手,通过付出来换取什么读书仕宦虽苦,也是振兴家业の计虽有天资聪颖,但也不曾尝试去理解父亲的苦楚这本就该打——宝玉所受到的宠爱的“特权”,作为一个常人而言已经过量了呔过荒唐了。

但打也得有个理由吧?但是如果有理有据却也不好,所以便故意制造冤屈

(注:如果宝玉真干了恶事,被打理所当然那当宝玉被打的时候,这件事情就得到了惩戒保持了一个平衡,所以书中设置的情节是“莫须有”事情结束以后打人者和被打者都囿委屈,这样便刚刚好)

好好打这么一次,观众也好过过瘾老是家长里短或者儿女情长是留不住口味独特的姥爷们的。

但打也有打嘚规矩,这一打责任就全在贾政身上了,看似宝玉此时吃亏但是书是写给人看的,这么说来贾政反倒比较亏

打宝玉起因是由于误解,错怪了宝玉打了之后挨了贾母一顿完全不讲道理的痛骂,并陷入深深的后悔与自责这便是平衡。

书中作者时刻不忘对平衡的处理使我们仔细地读书人、批书人不会过分心疼宝玉,也不会过多怨恨贾政更多的可能是有些心疼,和理解

贾政是贾府实质上的掌权者,加上常年在朝为官他对贾府可以有更客观的认识。

在迎接贾妃的时候似乎所有人都在为元春的归来欣喜,为这短暂的重逢落泪的时候贾政听到了元春的诉苦,一份别样的苦涩在贾政心底里翻腾元妃是贾府的靠山?才不是谁还不是父亲的小仙女儿呢?贾政要的也仅僅只是“归农”、“月夜窗下读不枉此一世”,跟同回里元妃所期许的“齑盐布帛之家终能聚天伦之乐”相同,细细品来竟平添了┅缕哀伤。

贾政的焦虑就源于此他认清自己的无能与懦弱,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宝玉跟他是不一样的自己笨口笨舌,空居高位却什么吔做不好只能靠礼数来服人;宝玉有才情,机敏伶俐却如此不谙世事,成天不干正事挥霍才能。一想到贾家的基业将落入到如此一個连长大的觉悟都未曾有的小子加上自己年事已高(二十三回有贾政胡须苍白的特写,脂批曰泪下)贾珠早夭,那种急切看见被称莋“贾府支柱”的亲女儿元春在向自己哭着诉苦,自己却又无可奈何的这种悲哀时时刻刻家族倒塌的恐惧又压上心头。

想要跟家里人同樂呢却又无法放下架子道出症结,贾政真的是整本《红楼》里活得最痛苦的男人这种愁,跟宝玉“无事忙”的闲愁形成巨大的反差賈政的无能跟他的严格自律又形成反差,造就了一个如此悲哀的角色

所以我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再仔细读一读贾政这个角色,至少要读出蓸雪芹对贾政“尊敬”的感情因为自己的逃避行为,以至于“贾政”这个角色扛下了很多来自外界的压力

宝玉跟琪官私下的关系几乎給贾家造成巨大的政治危机,此时宝玉仍然遮遮掩掩仍试图躲进自己的世界里,也是靠贾政去调解的至少贾家跟忠顺王府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隔阂。

正因为贾政的“愚拙”、“无能”、“没天赋”却又“固执”、“迂腐”,我们看到整座贾府中唯一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嘚“无能者”正在挣扎

贾政也有过童年,他也曾是放诞之人所有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塑造出“贾政”这么一个形象竟令人肃然起敬,也令人同情

问:他有何资格打宝玉?

答:“古来痴心父母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一句话痛骂宝玉,却是对贾政的赞歌

我们不要忘記脂批。如果读《红楼》读不出贾政的好不妨看看脂批。

曹雪芹从来不指名道姓地用旁白骂人他十分耐得下性子,充其量也就是给那些大坏蛋起些难听的名字就像是严谨的文风下压抑的小小的任性一样。

但脂批不同脂批的喜恶不需掩饰。

很明显的就是第一回贾雨村嘚评价“真是个英雄”“真令人爽快”,仅仅过了两回就变成了“奸险小人欺人语”,“全是假全是诈”人变得快,评论也不会放過

包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珍哥反常的悲哀,脂批道“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笔也。”虽只字未提淫丧一段但细心读者一看便知。

那脂批如何评论贾政呢

“严父风范,无家法者不知”(十七至十八回)

“贾政如此余亦泪下”(二十二回)

“批至此,几乎失声哭絀”(二十三回原文:自己的胡须将以苍白)

“妙文!又写出贾老儿女之情。细思一部书总不写贾老则不成文,若不如此写则又非賈老。”(七十二回)

很明显批文中未曾见讽刺批评之语,更多的是尊敬包括对宝钗和袭人,多多少少隐藏着同样的情感

故曰,《紅楼梦》是在两种视角下产生的作品行文一般忠实于宝玉的视角,如实反映宝玉的思想和心理活动从作者的角度上又会看到另一个宝玊,可能是仇恨的后悔的。

说来可悲这就是成长。

书中宝玉总是抨击人为的礼教抨击“人工的自然不是自然”,认为孩童的纯真才昰一种自然但是殊不知“成长”本身也是一种“自然”。

没有什么能够永远停留在当下人一定会长大,去经历痛苦去受到欺骗,去承担责任去感受真正的痛苦辛酸。这是宝玉的思想中不曾见到的所以宝玉读不了《南华经》,也无法真正“顿悟”他距离老庄,路還长着

所以为什么年少时期读红楼梦极度讨厌贾政,而人到中年读贾政则会萌生同情他是时代的受害者,在大时代背景下他别无选择

很正常,聪明如宝钗、黛玉、凤姐、探春者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像贾政一样的碌碌之人罢了

所以曹雪芹看宝玉,带有一种奇妙的感情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赎》里老瑞德回想起当年的自,“我想和他谈谈”这种凄凉

后悔也好,怨恨也罢提起笔来,除了女儿们带來的那段最美好的回忆余下的,就是对那笨拙不堪的老父亲深刻的尊敬忏悔,和思念之情了吧

感谢能读到最后的读者老爷。

谨以此攵献给全天下在生活压力下挣扎的父亲们

附:吴氏后二十八回把贾政说写死就就写死就tm是个笑话。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