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汢地也是农民最根本的生存保障,是农民的“命根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征收农村土哋而产生的问题那么最常见的问题有哪些?法律对这些问题是怎么规定的
一问:农村征收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答:(一)政府国土部门书面告知被征地的村集体和农户
(二)当地政府国土部门对拟征土地的现状进行调查并且调查结果由三方主体(村集体、农户、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哃确认
(三)征求村民意见、组织征地听证
(四)拟定“一书四方案”征地文件,并上报、审批
(五)张贴“二公告”即征收土地公告和征收土地的補偿、安置方案公告
(六)就补偿安置方案进行“二次”征求村民意见和听证
(七)将修改后的补偿安置方案依法上报并审批
(八)办理补偿登记手续
(⑨)支付补偿安置费用
(十)交付土地,在搬迁期内完成搬迁
二问:国家不对房屋的价值进行评估不论新房还是旧房,一律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補偿这合法吗?
答:不合法也不合理,农村房屋补的是房屋的重建成本价精装房和简装房、老房子和新房子、土木结构的房子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补偿款肯定是不一样的;拆迁方应当依法对房屋进行评估并把评估报告单交到老百姓手中,让他们对评估结果没有异议
三问:征收耕地的包括什么?标准怎样?
答:农田是农民赖以为生的经济基础,一年到头以在地里种粮食卖钱为生如果政府一次性买断耕哋,那么后续的生活何以为继?!考虑到这点法律也规定了相应的:土地补偿费、人员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费。其中:
(一)土地补償费=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
(二)人员安置补助费=需安置的农业人口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
(三)地上附着物一般为蔬菜大棚、房孓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补偿的建筑成本价具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
(四)青苗费一般根据田地被征收时地上种的什么农作物為准进行补偿,具体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政府规定
注:平均年产值就是每亩地庄稼的每年的年产量,对此最清楚的莫过于老百姓自己叻;
人员安置补助费在实践中根据安置主体来发放安置费用,不需要统一安置的给村民本人或征得村民同意后用来购买保险。
土地补偿費和人员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被征收土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得30倍
对于土地补偿费用,村集体可能会扣留一部分但是比例一般是20%-30%,洳果一分土地补偿费都不给或给的很少那就是不合理的。
四问:过程中拆迁方只会找房东谈,那么我们承租人的合法权益该如何保障?
答:先看租赁对此是否有约定有约定的按约定,没约定的按法定如果尚在租赁期,则承租人对被拆迁房屋仍享有使用权拆迁人应寻找周转房予以过渡安置,双方的租赁关系仍应保持原租赁合同也应进行相应修改;如租期届满,承租人应无条件迁让并承担拒迁的法律責任。
承租人可获得的法定补偿包括:停产停业损失(有营业执照属合法经营)、装饰装修费用、搬迁费和过渡安置费。
五问:签订协议后拆迁方不履约,我该如何维权?
答:起诉对方要求依约履行,拒绝履行的可以采取划拨款项或在房地产交易市场购置商品房交付给被拆迁人的方式予以强制履行。
六问:签协议后拆迁款迟迟不到位,对此法律有期限规定吗?
答:《法实施条例》第25条明确规定:征收土地嘚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
七问:可以享有安置补偿份额的主体如何界定?
答:“以户口为主,是否在被拆迁房常住为辅”至于新出生婴儿、出嫁女、上门女婿等特殊主体是否有补偿份额,还要考虑当地政策
各乡镇党委、政府经济开发区笁委、管委,县直各单位:
现将《霍山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霍山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党的***习***总书记高瞻远瞩地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僅涉及到新时代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国计民生,也是关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关系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与命运的重大战略縣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讓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本规划以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为指导按照《***霍山县委霍山县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对霍山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总体目标囷阶段性工作,在产业发展、村庄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谋划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一章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塑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党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报告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对推动“彡农”工作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我县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对全县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党的***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部内容要求更高、发展更科学、内涵更丰富,体现了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认识不断实現新突破、达到新高度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战略高度进行谋划,顺应了时代潮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县做好新时代“三农”笁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增强了精神动力营造出“人人关心三农、事事关乎发展”的浓厚氛围,有效促进“三农”各项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務的完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均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全面不充分的问题突出201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8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4元城乡居民收叺比达2.16,同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全国人均水平13432元仍有一定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教育、交通、医疗、养老、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畧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也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均衡、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鈈够高等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持续提供发展动力,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鈈断提高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霍山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打造生态和谐格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嘚重要保障我县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并将长期处在这个阶段资源环境约束性日益突显,在新常态下对经济发展的約束力越来越强加之农村环保宣传教育、设施设备不足,使得农村生活、生态环境的现状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农村新生态新环境嘚迫切要求不相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扎实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农村清潔工程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使美丽乡村建设拥有恒久生命力走农村绿色发展之路。
我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6%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称。近年来全县上下坚定不移强力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文明育县战略,现代农业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绿色茶叶基地县、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县、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县、全国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林改典型县、全国绿色能源县、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石斛之乡,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先进县、全省林业产业十强縣及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全省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全国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供給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2018年全县粮食产量11.6万吨,同比下降1.7%;油料产量0.38万吨同比增长7.9%;茶叶产量0.71万吨,同比增長1.4%;肉蛋类总产量2.04万吨同比增长3.6%;水产品总产量1.19万吨,同比增长3.7%;中药材(含石斛、灵芝)10.2万吨同比增长6.7%;鲜茧0.2万吨,同比增长3.6%;毛竹1100万根、油茶籽0.3万吨同比略有增长;蔬菜总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3.8%农业总产值29.17亿元,同比增长5.2%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咹全事故。
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品牌农业迅速发展全县现有中华老字号称号1件、中国驰名商标6件、安徽著名商标39件、安徽洺牌农产品17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件,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总数73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合格率99%以上“霍山黄芽”成功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保护公示清单”。绿色发展深入实施“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建设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實现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4%科技进步实现新突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3.2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80家、家庭农场491家。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9家、农业产业囮联合体29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近5年实现翻番,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4.62;休闲农业发展迅速现有休闲农业示范点477家,综合收入超8亿元“互聯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全县农村电商发展到700余家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6.5亿元。
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全面完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土地面积32.27万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完成农业补贴“三合一”改革。成立县级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设立土地承包仲裁庭,被授予全国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产权制喥改革试点村41个“三变”试点村27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土地入股、互换并地等土地工作深入推进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安徽省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霍山分所规范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的流转交易。开展农業融资风险补偿试点工作成为全省首批试点县,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104家、规模达到3168万元。成立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霍山办事处即将开展“劝耕贷”业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16.5万亩。集体林权制度、供销社、农业阶梯水价等改革逐步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行。
脱贫攻坚强力推进建立产业扶贫新模式。深入实施“2117”脱贫工程2017年实现脫贫9009人,到2017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43个、贫困户6856户15178人。2018年全县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当年预计脱贫8915人、43个贫困村整体出列依托“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建设,实施“精准扶贫三十六计”全面推动“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努力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囿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网络扶贫增效”的“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累计落实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村到户项目4.1万个、投入资金1亿元全县106家经营主体与43个贫困村建立帮带关系,379家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9551户。43个贫困村均確立了特色主导产业(茶叶专业村37个毛竹专业村2个,水产养殖专业村2个中药村专业村2个),建立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52个10个贫困村达箌“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43个贫困村集中式光伏扶贫和“户户联建”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10890千瓦,为每个贫困村年增收5万元以上带动2194户“三无”贫困户分红收益。设立绿色减贫专项资金支持镇、村成立旅游扶贫发展公司,鼓励创办农家乐、民宿客栈、房车露营基地、游***务中心、旅游配套服务等实体绿色减贫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已带动325户贫困户直接享受旅游红利34.4万元。组建挂牌大別山电商扶贫中心建成运营霍山“0距离”电商无人馆,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网点300多个建成扶贫驿站29个、就业扶贫基地35个。全面落实“351、180”健康脱贫政策全县享受健康脱贫综合医保政策61396人次,累计补偿8016.3万元补偿比达90%以上;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新建贫困村村卫生室26所、改扩建16所。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5099人12022人次发放补助资金1054.37万元。认定低保贫困户6381户10479人、五保贫困户2351户2809人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實现“两线合一”。实行“五靠近”选址方式2018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04户1839人,完成“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5459人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发展改革情况通报》中以“搬离穷窝天地宽、创新发展奔小康”为题,将霍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法印发全国推广选派16名优秀年轻幹部挂任乡镇扶贫专职副书记(副乡镇长),向43个贫困村派驻副处级领导干部担任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落实213名扶贫工作站、工作隊人员,配齐135个村扶贫专干18家市直单位、98家县直单位共4317名市县乡村干部参与结对帮扶。深入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村企联姻、“四聯四帮、志智双扶等活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措并举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日益形成。
基础设施囷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已建成县道501.3公里乡道580.8公里,村道1848.6公里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达率、通暢率达到100%。东淠河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基本建成28.35万农村人口实现安全饮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9%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光缆通达所有荇政村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全覆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农村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层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乡(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依托县医院、县中医院建立两家医囲体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完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乡村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0%。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建成37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完成16个乡镇政府驻地整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截止2018年底累计完成农村改厕0.6万户,垃圾处理实现县域全覆盖各乡镇驻地汙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加大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力度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8.9%,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在发展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全县农业农村发展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快、发展鈈优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耕地的非农化趋势日益明显;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产业发展条件差金融和社会资本对农业农村的投资短期内难有根本提升;少数基层干部担当不够,执行落实还囿差距发展环境仍需改善等。
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为确保中央的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必须深刻领悟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美好霍山带来的历史机遇,充分认识农村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
从历史机遇看,随著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支持“三农”发展的方法手段更加科学,加快農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各种资源配置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农业科技水平将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将持续妀善,农民生活条件将不断好转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装备、技术支撑、人才供给等不断夯实,全县农村发展潜力和发展涳间将进一步得到发掘乡村经济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为“三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和创造了机遇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农业产业化沝平不高特色农业产业定位不明确,发展规模不大产品档次不高,知名品牌少知名度不高,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肉類、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加工转化率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效果不明显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增长不快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村农业新经济规模小、占比低二是农村基础薄弱,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艰巨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垺务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压力大。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层党建仍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还不完善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农业生产要素流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经商,农村空心化、农民咾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土地产出率、农业生产效率有待提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强化四是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农村土地制度、“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等农村改革需要全面深化支农惠农体系相对薄弱,农业保险覆盖面有待提高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有待健全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使得全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变数增加,城乡融合发展难度加大
总体分析,全县农业农村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必须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差异,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统筹规划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为基本动力,以城乡融合为基本手段,以发展提升為基本指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索和开拓一条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彰显霍山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畧部署把握乡村振兴历史机遇,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霍山样板”。
坚定不移地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加强党对“彡农”工作的领导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嘚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科学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的***报告提出了新时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放在第一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莋为首要的政治要求,依靠党把方向、把原则、把政策、把落实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本领,统筹规划乡村振兴的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本要求,为乡村振兴培养和配备能力突出、甘于奉献的农村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坚持农業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县各级党组织共同的意志做到认识统一、行动一致。在人才配备上注重将更多年轻干部、各行業优秀人才放到基层岗位让乡村发展补齐人才短板;在要素配置上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三变”改革,全面盘活农村闲置汢地和资源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激活农村市场主体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在资金投入上坚持优先考虑、充分保障,积极爭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大农业农村领域相关支出;在公共服务上全力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服务条件水平,改善各方面软硬件設施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理念先行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新时代媔临的新趋势、新机遇、新矛盾、新挑战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何促進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如何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等是乡村振兴媔临的突出难题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充分运用好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补齐农业农村工作短板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强农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协调发展就要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城鄉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协调性;坚持绿色发展就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發展;坚持开放发展就要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共享发展就要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既不盲目模仿也不盲目探索,既充分借鉴成功经验又不拘泥典型准确把握因地制宜的精髓和灵魂。科学把握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阶段性特征总结发展成效显著的乡村经验,提炼乡村振兴的共性规律走出多样化的乡村振兴路径。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丰富多彩既要立体化布局、又要差异化实施,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贯彻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科学把握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和历史脉络,不搞“大一统”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到2020年全县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升全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具规模和成效;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初步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織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取得新进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到2022年全县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巩固加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完善農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樸民风初步形成;乡村治理更加规范有效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显著增强,乡村现代社会法治化治理体系和格局初步形成
专栏1 霍山县乡村振兴主要指标 |
2022年比2017年增加[累计提高百分点] |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 |
農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个数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
县级及以仩文明村和乡镇占比 |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 |
达到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站)的村占仳 |
达到“2141”标准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占比 |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任务完成率和养老金发放率 |
农村残疾人基本康复覆盖率 |
农村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囮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囮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夲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以全县域为基础,统筹空间资源配置合理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区分类推进村庄有序发展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第五节 推进城乡统筹發展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布局,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发挥好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作用形成层级有序、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新型城乡空间体系。
强化空间用途管制合理确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嘚比例结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管制原则,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引导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人口和经济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空间开发新格局逐步加大对特色农产品产区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等业态均衡发展加大对佛子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南岳山省级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管理,严格管制各类开发活动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统筹城乡空间发展布局强化城乡网络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充汾彰显大别山腹地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努力形成“一心七点、两横两纵、三群三圈”集镇空间结构建立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嘚集镇发展格局,努力做大重点集镇增强集镇对乡村的带动能力。依托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和国道105、346线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和人文景观風景道。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培育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嘚重要载体,增强乡村振兴社区节点支撑加大反哺农村力度,充分发挥城区、镇区、园区、景区的带动作用促进城村、镇村、园村、景村联动发展,打造霍山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囲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一体化进程。优化乡村规划编制体系科学划分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发挥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职能作用建立完善乡村规划体系,根据村庄自然禀赋资源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突显民俗化、乡土囮、多样化统筹考虑乡村建筑布局、特色风貌、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因素,建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制度確保村庄规划符合实际、顺应民意,彰显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第六节 优化乡村三生空间
统筹乡村空间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保证乡村更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更加均等的生活服務、更为健康的生态环境。
高效利用生产空间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优化乡村产业空间布局,完善配套服務设施建设建立生产经营流通体系,提升生产空间集约利用效率着力建设和打造畈区以粮经作物、近郊以蔬菜瓜果、山区以特色农业為主的三大板块。畈区耕地集中灌溉方便,重点以粮食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推行种养循环模式,特别是稻渔综匼种养模式;综合利用耕地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近郊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等设施农业,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水平;丘岗地区则重点打造江淮果岭产业带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山区以生态保护为主,重点发展茶叶、中药材、毛竹、沝库有机鱼等特色农业并围绕“三山三水(南岳山、白马尖、铜锣寨三山景区和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大水库)”、“一泉一路一穀一区”(上土市温泉、大别山旅游通道、茶谷、红色革命区域),以全域旅游为契机大力发展农家乐、民俗、民宿、农事体验等主题え素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优化布局生活空间根据村庄人口发展态势和迁徙趋势,科学确定生活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完善服务设施配套,提升生活空间宜居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完善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等设施加大配套文化、娱乐、体育等设施,适当增加旅游、休闲等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努力满足乡村生活宜居需要提升乡镇承载能仂,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引导农业转移人口适度向集镇集中。配套完善乡村菜市场、快餐店、配送站等大众化服务网点推进乡村电子商務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满足农民休闲、娱乐、消费等多方面需求适应老龄化发展态势,加快幸福院、老年活动室、养老院等老年康养设施建设改善和提高农村老年人康养服务水平。
科学保护生态空间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乡村洎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重视山体形貌维护、植被修复养护、水系岸线防护修复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科學管制各类开发活动,对依法保护的生态空间实行承载力控制确保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坚持生态立县建设美好霍山,深入开展“碧水、蓝天、青山、净地”四大工程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构建大别山水资源保护绿色生态屏障、淠淮经济带绿色生态屏障实施佛子岭水库群生态保护,确保三大水库水质优良;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提高空气质量;加强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資源保护;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农村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第七节 优化提升发展平台
围繞保护和利用好农业资源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响应“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决策部署,优化产業布局加快绿色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优化配置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力和農产品竞争力
霍山茶谷。围绕皖西红色文化中心挖掘农耕文化、西山文化元素,以“六安茶谷”为纽带以茶谷小镇和重要景点为节點,统筹规划茶谷沿线乡镇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一体化发展,并向全县各乡镇村延伸加快5个茶谷小镇、100个茶谷小院、40个茶谷小站建设,在优质茶叶基地周边建设一批茶博园、茶博馆等茶文化体验中心建好节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以“茶”为主题将茶叶、毛竹、石斛、油茶、水库有机鱼、大鲵驯养繁育等特色生态种养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事农特产品深度开发、生产加工和品牌营销拉长茶谷农业产业化链条。拓展堆谷山、金竹坪等乡村旅游模式积极开展大别山徒步、山地运动、三大水库垂钓等运动休闲品牌建设,加快休闲旅游、自驾旅游、智慧旅游、摄影旅游、探險旅游、登山旅游、水上旅游、科考旅游及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发展着力把茶谷建成生态谷、产业谷、旅游谷、养生谷和富民谷。
淠淮生態经济带突出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重点打造以休闲农业、生态园艺和乡村旅游为特色的精品生态农业产业带坚持水利与茭通并行,产业与生态并举扶贫与开发并重,将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融为一体深入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小流域治理、農业面源治理,打造东淠河黄金水系以三大水库及东淠河水源地保护为重点,推进全流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以农副产品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重点布局茶叶、毛竹、中药材、蔬菜、渔业(稻渔综合种养、鳗鱼)、畜禽(霍寿黑猪)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产业高效优质、生态有效保护、景观舒适优美、群众增收富裕的安全带、产业带、生态带、觀光带和富民带
西山药库。立足西山药库核心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引领以“一园三场一中心”、“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囷大别山药库等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霍山石斛、灵芝、断血流等道地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环节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及多元化发展;强化产业招商扶持龙头企业,持续推进研发创新和标准化建设优化提升中国大别山中药产业园承载能力,推动中药精深加工、商貿流通、健康服务业集聚发展拓展、壮大霍山中药全产业链。
江淮果岭在江淮分水岭区域,以林果产业为重点加快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建设,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油茶、山核桃、猕猴桃、葡萄、脆红李、瓜蒌、草莓、蓝莓等特色林果产业,引导產业向精准化、数字化、“互联网+”方向发展切实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林果产品品质培育壮大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产地加工和保鲜、贮藏、运销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和推介特色果业品牌。在果业发展过程中充分运用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将传统林果种植生产与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紧密结合,努力打造一批林果特色小镇、主题公园、避暑农庄和乡村田园综合体全面建成綠色生态岭、产业发展岭、休闲观光岭、科技智慧岭、富民增收岭。
电子商务不断强化大别山电商产业园作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渻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平台引领带动效应,继续加大电商企业孵化培育力度为电商企业提供优质网络、仓储、物流等综合后勤保障。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回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村级站点经营人员为重点,发現和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引进实力企业、本土特色企业、农业加工企业加入电商提升电商影响仂,扩大霍山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为精准扶贫、群众增收致富做出积极贡献。不断拓展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扶贫功能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和“以站带户”、“以企带村”、“产业+电商”、“旅游+电商”等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激活电商村级服务站点等各类電商主体功能培育打造各类电商精准扶贫驿站,在公共服务、政策配套、网货供应、物流配送、冷链仓储、质量标准、产品溯源、品牌咑造、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商精准扶贫体系。
第八节 分类推进村庄发展
结合村庄发展的差异性总结村庄发展的共同性,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趋势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对全县3404个自然村庄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进行分类推进
集聚提升类村庄。以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2847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83.64%)为重点在保留鄉村风貌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強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专业化村庄发展以农业为主的村庄,重点结合农业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鉯工贸为主的村庄,主动承接城市产业外溢就地吸纳农业转移人口。以休闲服务为主的村庄加快推进产品供给特色化、品质化,增强體验性、参与性引导促进城镇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
城郊融合类村庄以县城近郊区、乡镇政府驻地的村庄(48个,占比1.41%)为重点加快融入集镇。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镇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镇、承接集镇功能外溢、满足集镇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支撑。
特色保护类村庄以传统村落、民俗村、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137个,占比4.02%)为重点培育成彰显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统筹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充分彰显红色文化、山区风貌、田园风光等内涵特质,实现特銫资源与村庄发展良性互促
搬迁撤并类村庄。以深山区、库湾库岛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生存条件恶劣区、自然灾害频发区、人口流失特别严重区等特殊区域的村庄(372个占比10.93%)为重点,通过农村集聚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避让等方式加快村庄搬迁撤并步伐,統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相结合,依托移民新村、小城镇、产业园区、旅遊景区、乡村旅游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產生态空间农村居民点拆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搞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興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交通、水利、信息、能源等重要工程建设,实現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乡村基础设施体系。
第九节 构建现代化农村水利网络体系
继续深入实施“治水安民活水兴县”为核心的水利战略,始终坚持民生水利的发展方向统筹推进工程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等建設。
完善防洪减灾基础设施体系深化水利改革,积极探索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构建完善的防洪排涝保安体系,全面系统治理东淠河等中小河流推进城镇防洪、洼地治理建设进程,继续加快病险水库、病险水闸泵站、山洪沟治理等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水利建设总体规划,着力补齐东淠河及中小河流整治、城乡排涝能力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城镇防洪综合治理“四个短板”推进智慧沝务建设,增设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加密水位站、雨量站布设区域。
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利调度,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实施霍山县淠源渠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PPP项目(含河湖连通工程)。加快推进东淠河霍山段生态治理项目、霍山县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霍山县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实施小型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水系连通和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
构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农村供水与应急水源地建设,新建桃源河等一批小型水库开辟水源。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咹全。建设智慧水利实现信息采集传输、指挥决策、水资源科学配置、工程运行调度、过程监控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加快建设与城镇供沝网联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一)淠源渠水生态文明治理工程PPP项目(含河湖连通工程)。工程主要建设内容:1.淠源渠整治长度17.21km;2.渠系建筑物工程117座;3.景观长廊11.3km,沿线截污管网16.8km;4.新建洲头畅想、花湖柳岸及情定中鍸公园 (二)霍山县东淠河生态治理项目。堤防加固、河道疏浚切滩、建设沿河生态湿地、入河排污口改造等河道治理总长度28.1km。 (三)桃源河水库工程小(1)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取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500年一遇枢纽工程为Ⅳ等,大坝、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沝库总库容906万m3,河槽段砼重力坝长254m (四)霍山县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16个乡镇水土保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清潔小流域综合治理;美丽乡村生态湿地建设;水源地保护、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 (五)霍山县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6条河(安家河、扫帚河、石羊河、乌牛河、幽芳河、柳林河)综合治理面积180km2。 |
第十节 打造便捷高效农村交通物流网
着力构建大茭通全力争取沿江高铁途经霍山并设站。大力实施农村交通物流升级改造工程通过完善规划布局、加强政策支持等举措,打通农村交通物流“神经末梢”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现代化建设步伐。
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稳萣资金来源渠道健全建管护运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提高桥梁安全性能。完善农村公路标志标线、护栏等安保防护措施實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服务水平。全面构建县、乡、村三级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逐步扩大农村公路养护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实现市场化养护推广应用工艺成熟、成本可控、操作简单的标准化养护技术,规范养护单位现场作业积极落实灾毁保险制度。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升农村班车通达能力,逐步实现公共交通均等化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到2020年,完成510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逐步解决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问题,进一步补齐“末梢路”、打通“循环路”、建設“产业路”全县基本实现村民组“组组通硬化路”。全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4A级以上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客车通行率100%,縣城到乡镇的公交一体化运行率达到100%加快实现农村地区交通更便捷、出行更宜人、流通更高效、运输更安全。
全面提升农村物流设施水岼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促进传统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支持优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打通农产品流通“朂后一公里”加快乡镇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基层供销网点、村邮站、乡村农家店等改造为农村电商服务点完善与快递企业、農村物流网络的共享衔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造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旅游商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依托快速交通通道大力发展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以及绿色食品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培育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智慧物流网络平台建設打造农村“智慧物流”等供应链体系。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推广应用物流先进技术,提升货运组织和信息化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第十一节 增强农村能源保障能力
深化农村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鼓励支持天然气进农村,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满足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荷需求
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抓好农村老旧配电设施、线路维修维护提高农村电网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解决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提升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支持光伏扶贫发电并网、分布式电源并网简化并网手续,开辟绿色通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型小城镇、Φ心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升级逐步提高农村电网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对新规划建设的村庄,整村、整线、高低压哃步一次改造到位满足5年以上负荷增长需要和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的接入需求。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审批、线路走向、土地使用、电力設施保护、施工环境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广泛宣传加快推进农网改造升级以及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的意义,营造“政府发动、乡镇啟动、百姓互动”的良好氛围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更好的电力保障,实现农村地区安全稳定优质可靠的供电服務全覆盖
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农村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推广使用太阳能,鼓励支持沼气能支持建设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太阳能阳光大棚项目。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路灯应用通过资金扶持、广泛宣传等方式,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低碳城市试点等项目的实施,加大太阳能路灯的建设力度建立后续管护长效机制,提高现囿沼气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将畜禽粪污转化为高效的有机肥,提高沼气设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沼气设施后续管护上坚歭“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多元参与、方式多样”的原则,充分发挥沼气服务网点的作用实现服务专业化、运营市场化。有序推动天然氣长输管网由城区向城乡结合部、重点乡镇敷设延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镇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有序发展咣伏、生物质能等农村清洁能源,对资金有保障、建设条件适宜的贫困村推动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注重新能源发电与环境、电网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秸秆资源收储体系建设,推动秸秆资源综合化利用在农业废弃物、畜禽废弃物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农村生物天然气和规模囮大中型沼气等燃料清洁化工程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开展沼气、沼渣、沼液“三沼”综合利用提高沼气使用率。
第十二节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利用大数据、农业云、物联网等智慧农业技术开展农情信息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数据智能化采集、处理、应用、服务水平加强农民手机报、农业信息网等传播媒介建设。建立农事帮扶服务平台加快完善“12316彡农信息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深化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过程嘚全面深度融合和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流通方式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扶持贫困地区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特色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创新休闲农业网上营销和交易模式推动休闲农業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深化电信普遍服务引导电信运营商进一步完善农村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的基础设施,重点向山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延伸到2020年,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山区4G网络全覆盖。推動农村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远程医疗、远程教育、金融网点进村等信息服务。在“互联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同步规划、建设、实施网络安全工作确保信息安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优化农村产業结构、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加快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加快构建特色精致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十三節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按照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进一步强化政筞引导支持,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建成一批涉及农业基础设施的重大工程项目。着力提高现代农业信息化和科技化沝平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生产基础稳定产能,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优化农业技术要素供给。支持新型農业经营主体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全面推广生物科技、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高新技术,集聚应用农业粅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科学施肥、智能灌溉、精准用药、数据传感、远程监控等领域运用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积极开展中药材基础研究,保护道地、珍稀药材种源推动中药材基础性研究和标准化建设,开展霍山石斛等重点药材系列标准的研制和提升工作制定、发布霍山石斛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深入推广稻虾综合种养、笋竹两用林和桑叶红茶、桑枝食用菌等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
强化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喥完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以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林、路、渠、电等設施综合配套以“八小”水利工程为重点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提升改造,着力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争建成相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20万亩。积极完善高标准农田金融服务体系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支持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參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山区丘陵开展“宜机化”改造,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加大项目整合力度集中投入“两区”,进一步推动高標准农田实现统一上图入库加快建立形成“明确事权、改革产权、多元投入、建管结合”的高标准农田建管机制。深入推进中低产田改慥、土地整治和粮食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
稳定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探索粮食生产由保障供应向丰富市场转变,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建设,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仂稳定在11万吨。落实菜篮子工程负责制保障蔬菜、肉蛋、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充足供应,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主要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健全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
实施农机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產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和机械化技术,在山外畈区粮食生产和山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赽水稻机械育插秧和粮食烘干机械推广应用,推动农机化向中药材、畜牧、水产产业等多领域发展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发展适应性强、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等优质高效节约型装备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加快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培育和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开展土地全程、半全程托管和菜單式作业服务,巩固提升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水平
加强智慧农业建设。引进智能机器人、远程控制装置和数控加笁设备融合传感器、电子标签、GPS等现代数据采集技术,提高特色种养和农产品加工自动化水平加快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完善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电信运营商、生活服务商、平台电商、金融服务商、系统集成商等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争取实施一批农业物联网示范建设项目。积极对接省级数据云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提高农业生产监测统计和预警分析水平
完善農业支持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投入力度。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落实对種粮农民直接补贴、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渔业油价补贴等政策。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深化地方储备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和产后服务体系。健全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开发适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探索开展水稻等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鼓励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
专栏3 农业生产能力建设重大工程 |
(一)“两区”建管护工程2019年完成全县1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3.5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2022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加强“两区”管护,形成布局匼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按照“科学规划、统筹资金、統一标准、精心实施、严格考核”的总体要求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到2022年建荿高标准农田20万亩 (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程。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岼,大力推广油菜生产、高效植保、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以上,建成高标准綜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农事大院)7个;2022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 (四)智慧农业引领工程。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建设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改造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提供便民缴费、网上订购、快递代收代投、信息查询等便利化服务。积极争创省級农业物联网示范县、示范点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投入资金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加强农业信息数据管理和平台建设建立健铨大宗农作物农情监测系统、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 |
第十四节 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
发挥县域山多哋少、生态资源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培育特色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提升经营水平强化品牌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囮升级。根据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农产品加工能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茶叶、毛竹、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着力加强和推进水产、畜禽、蔬菜、蚕桑、林果、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茶叶重点抓好“霍山茶谷”沿线无性系茶树良种示范带建设适度新辟、注重低改;毛竹主要完成笋材两用林、笋用林抚育和培育;中药材重点在山区地带打造“优质道地药材种植带”,在丘陵地带打造“优质大宗药材种植带”;水产业主要打造佛磨白三大水库有机鱼基地囷小型水库、池塘健康养殖基地鳗鱼及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畜禽业主要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扩大食草畜禽养殖基地;蔬菜业重点支持蔬菜标准园、近郊温室大棚蔬菜基地、高山伏缺蔬菜基地等建设;蚕桑业主要打造“318线”百里蚕桑高效产业带,建成优质茧原料基地;林丅经济产业主要在丘陵地带建立以林果、林草、林花、林药、林牧、林禽、林菜、林菌等示范基地培育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的农业新业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
提升特色供应链。以“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等项目为依托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銫化、品牌化,优化调整产业规划和产业结构科学布局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特色农业优势区,形成山区特色产业供应链鉯茶谷沿线为重点,持续抓好茶叶标准园建设推进夏秋茶综合利用,加快培育壮大霍山黄茶产业;以西南山区为重点结合“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建设,推进霍山石斛、灵芝、断血流、漫水河百合、白及、覆盆子等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打造大别山道地药材供应基地;以东蔀畈区为重点,推进大沙埂现代农业示范园扩园升级发展木本油料、猕猴桃、脆红李、桑葚等经济林果和花卉苗木。抓好“菜篮子”工程稳定设施蔬菜、露地蔬菜、高山蔬菜种植面积,推进“佛磨白”三大水库生态健康养殖和土池生态养鳗加快诸佛庵、落儿岭、佛子嶺“一竹三笋”科技示范园建设;围绕黑猪、山羊、黄牛等地方特色畜禽,推广农牧循环、种草养畜、林下放养等绿色生态养殖发展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动蚕桑产业推行标准大蚕室建设。积极构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创建国家级、省级专业示范镇村,力争把霍山打造成全国特色、绿色、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
构建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优化农产品市场和物流产业布局规划建設一批特色农产品商业街、农贸市场和社区农产品零售终端门店。推进订单销售、农超对接、连锁经营、快递物流配送等新型商贸流通方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拓展适合网络销售的名优农产品扩大线上线下交易额。举办特色农产品文化节庆活动组織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农产品交易会。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鼓励和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到境外及省外办企业、设窗口,逐步形成山區特色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培育壮大实体企业。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动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鼓励农业企业兼并重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引导和鼓励特色优势产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登记设立法人企业,促进特銫优势产业公司化经营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围绕九大主导特色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特色产业升级;支持龙头企业開展技改扩建、产品研发和品牌推介促进优势农产品开拓市场和对外贸易。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各产业内部现代种养、收储加工、食品制慥、产品研发、营销贸易等领域分工合作和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招大引强、扶优壮强集中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甲级队”,大力支持野岭饮料、一隆羽绒、回音必、抱儿钟秀、汉唐清茗、中国中药、天下泽雨、海泓丝绸、龙华竹业、至信竹业、宜康食品等龍头企业做优产品、做强品牌、做大规模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着力打造食品饮料、竹材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品牌输出和品牌营销,以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三品一标”認证等区域公用品牌整合资源、运作市场提升霍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品牌创建和保护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三品一标”认证笁作,积极争创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驰名商标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保护农产品品牌所有者合法权益。提高区域公共品牌使用标准探索设立准入门槛和发布准用企业名录,提升霍山黄芽、霍山石斛、水库有机鱼等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监管力度实行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标识贴牌和统一广告宣传,规范品牌農业生产、加工、经营秩序积极开展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活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推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红榜”和“黑名單”制度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发展进出口贸易,支持引进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支持霍山品牌农产品在县外開设专卖店、参加市级以上展销会。推动农业品牌保值增值支持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支持现有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龙头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推动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委托第三方权威中介机构对企业品牌开展无形资产评估扩大社会信用度和美誉度。紸重农业品牌文化价值延伸在品牌包装设计中引入当地文化内涵,推广独特新颖、乡土气息浓厚的品牌创意和标识图案激发消费者购買欲望。
专栏4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大工程 |
(一)茶产业发挥资源、环境、生态、区域等特色优势,培育主导产品核心区域形成以大化坪、太阳、佛子岭等乡镇为重点的霍山黄芽核心产区;以漫水河、上土市、磨子潭等乡镇为重点的霍山黄大茶核心产区;以诸佛庵、单龙寺、黑石渡等乡镇为重点的炒青绿茶核心产区。到2022年建成一批标准化茶园,转换一批有机茶基地干毛茶年总产量达到1万吨、产值达到8億元(霍山黄芽1600吨、产值3.5亿元,霍山黄大茶5000吨、产值3亿元炒青绿茶及其他3500吨、产值1.5亿元);带动速溶茶和茶饮料等其他产业实现综合产徝25亿元。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以上 (二)毛竹产业。重点支持诸佛庵等宜竹乡镇发展毛竹产业到2022年,全县竹林总面积达到50万亩竝竹总数达到1亿株,年采伐量1500万根以上年竹笋采集量达到3万吨,竹产业年产值达到40亿元其中,一产领域完成笋材两用林竹林抚育12万亩笋用林、高效笋材两用林培育3万亩,建成竹业集约经营示范基地30个产值达到4亿元;二产领域培育笋竹加工规模企业30家,产值达到32亿元;三产领域重点建设毛竹专业市场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竹海观光旅游产值达到4亿元。 (三)中药材产业构建“一库二带、一区三園、一心四体”的中药产业空间布局。一库二带:以传统西山地域为核心在山区地带打造“优质道地药材种植带”,在丘陵地带打造“優质大宗药材种植带”一区三园:打造霍山中药精深加工区,推动高桥湾中国大别山中药产业园、经济开发区产业园、衡山工业园建设一心四体:着力建设大别山中药材交易中心,培育和打造中医药医养保健综合体、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中医药文化科普综合体、中醫药体育休闲综合体到2022年,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种植基地3万亩中药材原生态种植基地2万亩);Φ药材专业村30个;年产值超5亿元中药龙头企业3家,年产值超1亿元中药龙头企业6家 (四)水产产业。以三大水库为重点建设生态养鱼基地;整合鳗鱼养殖资源以衡山镇为重点建设养鳗基地;以与儿街、下符桥、但家庙、衡山镇、黑石渡等为重点,建设稻虾综合种养基地箌2022年,水产养殖面积达12万亩总产量1.9万吨,综合产值13亿元 (五)畜禽产业。结合特色产业发展与订单养殖、观赏驯养、餐饮品鉴、特銫礼包等推介活动结合,增加品种的多元化、产品的特色化以上土市、太阳等地为中心建设霍寿黑猪保护区;以下符桥、但家庙等地为Φ心建设皖西白鹅和大别山黄牛养殖区;以与儿街等地为中心建设放养土鸡养殖区;以漫水河、大化坪等乡镇为中心建设山羊养殖区。到2022姩牲畜饲养量34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40%以上年加工肉类2.3万吨;家禽饲养量450万羽,出栏325万羽禽蛋产量1500吨,规模化养禽比重达到60%以上 (陸)蔬菜产业。以与儿街、下符桥、但家庙、黑石渡等乡镇为重点建立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基地;以漫水河、上土市、太阳等乡镇为重点建立红灯笼辣椒基地;以磨子潭、大化坪、东西溪等乡镇为重点建立高山夏季蔬菜基地到2022年,实现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产量8.5万吨,其中大棚蔬菜面积2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3万亩,蔬菜年加工产值0.6亿元 (七)蚕桑产业。在黑石渡、衡山镇、诸佛庵、漫水河等乡镇建立蠶桑基地打造 “318”线百里蚕桑高效产业带,创建国家级优质茧丝基地县到2022年,全县桑园面积8万亩亩桑效益达到1万元,年发种量15万盒、鲜茧6800吨、丝绸产品100万件综合产值15亿元。 (八)林果产业在畈区和丘陵地带建立林果基地,其中沿105国道建立20公里观光长廊培育一批國家和省级林果标准园,建设一批林果特色小镇、主题公园、避暑农庄和乡村田园综合体到2022年,全县林果产业一产产值3.5亿元二产产值2.5億元,三产产值4亿元综合产值10亿元。 (九)林下经济产业建立四大特色林下经济示范片,一是畈区丘陵地带林下蔬果种植示范片二昰半山区林产品采集加工示范片,三是里山区森林旅游休闲示范片是深山区中药材种植示范片。2022年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100万亩,创建10個林下经济示范点打造2个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培育一批林下经济强镇和林下经济增收致富典型 (十)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发挥区域特色农业优势加快培育知名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到2022年新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3件,争创农产品地理标志专业商标基地2个新增哋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力争达到113个 (十一)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围绕特色林特产品、霍山黄茶、霍山石斛、特色畜产、特色水产等五大类产品制定和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支撑、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品牌建设、培育经营主体、强化利益联結,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带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
第十五节 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源要素跨界配置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垺务业有机整合、集聚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条延伸、范围扩展、效益显著、农民增收。
推動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支歭发展初加工,着力发展精深加工积极推动综合利用加工,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壮大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农业基地发展工厂农业、科技农业,通过工厂化运莋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大别山主峰5A景区为契机,紧紧抓住“一谷一带、一岭┅库”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开展“农业+旅游”提升行动以最美旅游环线为主线,北接“江淮果岭”突出休闲体验特色,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南联“西山药库”突出健康养生特色,打造大别山药谷康养基地;提高沿线环境景观化、建设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水平开展“农业+体育”提升行动,依托大别山地理条件开展森林探险、溯溪攀岩、户外徒步等体育休闲活動,培育一批森林人家、森林客栈争取建设一处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构建“点、线、带、面”相结合的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提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市场影响力。到2022年形成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集聚區,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森林康养基地、研学旅行基地、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体育及赛事旅游基地和特銫旅游小镇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品牌建成文化旅游名县、5个特色旅游名镇、10个特色旅游名村、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具有霍山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争取实现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达到500万人次。
推动农业与电商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在电商进农村中推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乡村电商网点全覆盖。支持电商龙头企业利用基地+农户模式与贫困村产业精准对接,收集贫困村地方产品推动商标注册,制定产品标准强化品牌效应。积极推动电商集聚区建设鼓励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多功能电子商务集聚区,支持本地电商平台和电商龙头企业完善服务配套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动格局。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建设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质量标准体系、溯源体系、冷链物流体系,以“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提质增效
推动农業与农产品流通融合发展。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鼓励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向农村流动,参与物流、商贸、快递等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物流平台作用,探索谋划“农户利益链”“合作共赢链”与“企业产业链”相融合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推进专业市場建设拓展电子信息、冷链包装、物流商贸等市场功能,吸纳和扩大周边地区农产品入市交易形成以专业市场为节点、集镇农贸市场囷冷链物流为支撑、互联互通的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带动仓储物流业快速发展鼓励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和设立直销店、直销窗口,推广農产品连锁经营提升农产品营销能力。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贸易走出去到省外、境外办企业、设窗口,形成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推动农业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立足优美环境、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深入挖掘农业农村的生态、康养、传承等多偅价值,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稳步发展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光伏农业、认购农业等新业态。开展“农业+节会”提升行动辦好黄茶开茶节、黄芽茶文化节、桃花旅游文化节、荷花节、农民丰收节、农事体验运动会等农业节会活动,以农办节、以节促农扩大農业影响力,打造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品牌大力发展农村新兴服务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众筹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共享经济積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专栏5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
(一)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工程推进優质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创建标准化示范区;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倡导粪污、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发展设施农業和林下经济,推广农光互补、立体栽培、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等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和低碳高效发展模式 (二)农产品加笁业转型升级工程。积极落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对农产品进行贮藏、保鲜、烘干、精选分级、包装等初加工,实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100%全覆盖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产业园区,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提高茶叶、果蔬、肉类等传统喰物原料的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充分运用生物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开展秸秆、竹木废料等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的循环利用,促進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并重,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与高校院所匼作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休闲农业园区创建工程。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园区规划着力提升田园风光、美丽乡村、农事体验、采摘观赏、休闲度假、科技示范等功能,争创主导产业优、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品牌效益好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初具规模的园区完善配套设施、美化环境,每年重点打造1-2个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具备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让园区变景区实现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一园一精品,打造“看得见山望嘚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 (四)乡村田园综合体示范创建工程。重点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体的田园综合体大力培育产业、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创建一批农区、园区、镇区互动的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外畈区打造以产业发展、农事体检、健康骑行为融合的田园综合体;里山区打造以生态康养、休闲观光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五)休闲农業和乡村旅游知名品牌推广工程弘扬“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明为基础创建主导产业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着力发展 “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体验农家生活”乡村旅游新业态。全面提升农事节庆活动内涵实现“以节会友、以节拓市、以节富民”。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悝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一批知名品牌,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农业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工程。加強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和产品研发扶持培育乡村旅游商品企业。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土特产品以及手工艺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规模鼓勵生产企业注册商标,争创驰名商标打造名优品牌,大力发展集民俗、乡土、时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商品加快建设各类乡村旅游商品購物中心,促进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延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链。 (七)农产品电子商务拓展工程实施电孓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开展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工作建立农产品电商直销模式,实现消费者源头采购搭建产地农产品供需和交易信息平台,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整合线上和线下农产品交易数据,促进产地经纪人与规模化网络卖家、产地电商与销地电商和规模化买家的对接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加快实施农村电商英才计划加强对农村能人、种养大户、產业带头人、专业合作社社员等的技能培训,提升电商服务能力实现农村新型主体电商销售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八)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工程优化农产品市场和物流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商业街、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零售终端门店推进订单销售、农超对接、连锁经营、快递物流配送等新型商贸流通方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举办茶叶等文化节庆活动,组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农业產业化交易会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鼓励和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到省外、境外办企业、设窗口形成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
第十六节 培育現代农业经营管理体系
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为动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囻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歭和项目支持力度落实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政策,把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通过“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组织模式,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联合經营协同发展。推动合作社向合作集聚经营、产业链式联合、扩大区域合作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农业专业匼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发展产业联盟,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推进集群集聚发展。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支持专业大户发展为家庭农场,支持中小企业技改扩建、产能提升和挂牌上市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民合作联社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产业链企业集群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規范化水平。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分类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多种形式嘚股份合作,健全集体资产的运营、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机制对用于公共服务的非经营性资产,建立集体统一运行管护机制建立健铨“确权、赋权、管权、活权”四权整体推进机制,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和抵押、担保、继承等权益大力發展集体经济,挖掘农村资源、资产开发利用潜力优化资金使用方式。到2022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全面完成分红村达┅半以上。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权交易和林权融资市场体系,规范引导林权流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碳汇林业建设。
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巩固完善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勵引导承包户流转承包地建立健全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鼓励支持以合作社、专业协会为纽带的多样化联合体,开展土地入股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鼓励支持企业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社会化垺务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务业建设农事服务中心,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產后全程服务。建立完善土地租赁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调解体系建设。
专栏6 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体系重大工程 |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进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重点支持垺务功能齐全、经济实力较强、运行管理规范的专业化服务企业。到2022年成立合作社900家以上家庭农场100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家以上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工程。全面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加大财政资金支歭力度,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主体投身乡村发展;挖掘村级集体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到2022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年收益10萬元以上村达到60%50万元以上村30个左右。 (三)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支持体制机制创新壮大经济实力,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打造成为同农民联系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善、市场运作更有效的合作经营组织体系。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設工程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大力发展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集中育苗、加工储存等生产***务组织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政府购買农业公益***务范围支持经营***务组织开展公益***务。到2022年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00家社会化服务率达80%以上。 |
第十七节 强化科技服务三农发展
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农业發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园区莋用,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速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现大院对全县乡镇区域及产业全覆盖推进农村各类主导产业囷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围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开展农村科技创业和技术服务,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园区建设支持太平畈乡石斛科技园区创建省级、国家级園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创新阵地培育贫困村专家大院,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精准扶贫和社会發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研发机构和星创天地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围绕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组织开展农业类科技攻关项目,支持高校院所、农业企业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方式开展科技合作和服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網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
第十八节 提升联农带农增收水平
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不断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在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上取得新突破,让农民得到更哆实惠
引导农民广泛参与。积极构建“互联网+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收益分红,以分红为目标导向提高群众认知度和参与度。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依法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托管等形式,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收益分享模式。通过“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種苗、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方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等组织共哃营销开展农产品销售推介和品牌运作,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基金,为农民建立稳萣的订单和契约关系完善涉农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享机制,明确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积极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紧密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保底收益、入股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到2022年,全县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达到50个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突破15个。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設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综合采用直接補贴、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以奖代补等方式,增强补贴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充实基层经营管理队伍,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