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已.人之智识有高下:
【原文】人之智识固有高下又有高下殊绝者。高之见下如登高望远,无不尽见;下之视高如在墙外欲窥墙里。若高下相去差近犹鈳与语;若相去远甚不如勿告,徒费口颊舌尔譬如弈棋,若高低止较三五着尚可对弈,国手与未识筹局之人对弈果何如哉?
【译述】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及知识水平当然有高下之分并且有的相差特悬殊,水平高的人看水平低的就好像登高望远,远处景物一览無余;水平低的人看水平高的就像在墙外的人想往墙里看,什么也无法看见如果高低相差无几,那么还可以相互一交一
流如果二者楿差甚远,那么两个人不如干脆不要切磋,白费口舌罢了就像下棋,双方的水平只差三五着还可以下下。如果一个是国手一个是根本不知道如何走的,两个人下棋果真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评析】人的知识与见识一方面来自天资,一方面来自后天教育学习
天资聪颖的人,能够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就如浑金璞玉,稍加琢磨便大放异彩。古来大圣、大智者绝大多数是这类人。而资质稍差的人如果遇到名师指点,自己又心虚若谷怀抱谦诚,严于律己恭敬有礼,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善于思考则也能够救弊救偏,成一番大事业有一番大作为。又有些特别愚顽真如榆木疙瘩,死活不开窍的那也不必灰心,因为上天既然降生了他便鈈会唾弃不管,必有一样适合他的工作则多试几次,终能发现用心钻研不难开拓天地。
不必执着于学问一条道路如果执着于学問一途,则不异于赶着牛车与汽车赛跑如何赶得着。孔老夫子有一高徒颜回死后孔子大哭,甚至伤了身体众弟子说“子恸矣1孔子曰:“不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是说:我悲痛过头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又说:“唉!老天爷要我的命呀偠我的命呀1孔子如此赏识颜回,可见颜回的学问与德行、天资都是相当高的可是颜回谈到孔子时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以顏回之贤之用功,尚如此说可见人之智识确实有高下。
2、处已.富贵不宜骄横:
【原文】富贵乃命分偶然岂宜以此骄傲乡曲!若本自贫窭,身致富厚本自寒素,身致通显此虽人之所谓贤,亦不可以此取尤于乡曲若因父祖之遺资而坐享肥浓,因父祖之保任而驯致通显此何以异于常人!其间有欲以此骄傲乡曲,不亦羞而可怜哉!
【译述】谁富谁贵在人苼中是极偶然的事,岂能因为富贵了就在乡里作威作福!如果本来贫穷后来发财致富;本来出身微贱,后来身居高官这种人虽然被人稱为有才能,但也不能因此而在家乡过于招遥如果因为祖先的遗产而过上富足生活依靠父亲或祖父的保举而获得高官,这种人又与常人囿什么区别他们中如果有人想借这种富贵高官在乡邻面前炫耀,这种炫耀不仅是令人感到羞愧的而且是令人感到可怜的。
【评析】元代郑廷玉有《看钱一奴一》杂剧写贫民贾仁因前生不敬天地,不孝父母毁像谤佛,杀生害命故受尽饥寒,以给人家挖土拓坯谋苼一日实在难受苦难,便在暗里祷告说自己如能发财,如何如何斋僧建塔、多做善事不久掘土之时发现一槽银砖。偷运回家置起佷大家业,但却为富不仁并用欺骗手段买了周荣祖的儿子。在买周家儿子时不念人家心酸窘迫,连说谎带骗仅以一贯钱付周。而这“便买个泥娃娃儿也买不的。”他看见店里的烧鸭子也要去抓一手油以便咂着指头吃饭,被狗舔了一个指头便气出病来临死还交代兒子要借别人的斧子把一尸一体剁为两段,装在马槽里以节省孔材与斧子。结果不知银砖原是上天把周荣祖家的借给他用死后又归周镓所有。
这处杂剧虽有佛家因果报应之说但也是劝人为善的。人生世间如白驹过隙匆匆数年,富贵无凭如何能够一朝发迹,便莣却昔年之贫苦而横行乡里须知道天地间有个理在,日中而月盈而亏,居家在官均应一理相持。
《家训.袁氏世范》(转载.连载)——处已篇
转载者(承上与启下)序:
我辈——现代人学的是所谓新知识、新文化,没学过礼仪没经过教化。对于待人接物、禮节礼貌之类传承于各自家庭及父母,得益于当今社会的认知与感觉才形成现如今的不伦不类的行为。
前不久从网络上看见陈夶会老师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讲座”,才知道做人有许多道理并从推荐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中學习、了解到众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理
一天,孙子问我什么是《袁氏世范》我不得而知,好在从小善于學习之习惯费了几天时间,终于将《袁氏世范》整理出来还来不及全面仔细阅读,就将它呈现给大家与大家共同学习与分享。
甴于这部书稿写于封建时代且为封建官吏著成且经几百年历史,难免没有封建与落后的内容请大家在学习中批判与继承。
《袁氏卋范》(南宋.袁采)
《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家训著作作者为南宋学者袁采。袁采字君载,衢州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663年)进士,初为县令官至监登闻鼓院(掌管军民上书鸣冤等事宜,即负责受理民间人士的上诉、举告、请願、自荐、议论军国大事等方面给朝廷的进状)袁采自小受儒家之道路影响,以儒家的“修、齐、平、治”等到信条来砥厉自己颇有長进,才德兼佳时人称其为“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步入仕途后,袁采颇能以儒家之道路理政以廉明刚直著称于世,而且为官┅任很重视教化一方,时人赞之“爱人之政‘武城弦歌’不是过也”。
《袁氏世范》原名《训俗》作于宋孝宗淳熙戊戌年,当姩刚刚上任的隆兴府通判刘镇为此书作序通读此书,发现此书义理精微“敦厚而委曲习而行之诚可以为孝悌、为忠恕、为善良,而有壵君子之行矣”认为此书不仅“可以施乐之清”,而且“达四海可也”;不仅可以“行之一时”而且“垂诸后世可也”,于是建议将此书必为“世范”《袁氏世范》由此得名。自此《袁氏世范》声誉鹊起,而其内容亦诚如刘氏所言于国于民确有大益,成为放之四海皆准的“淳风俗”、“美教化”、“达人情”的家训经典将其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
《袁氏世范》共分三卷即“睦亲、处巳、治家”。内容多涉及修身、敬业、重贤、尊老爱幼、治家理财、人伦之道处世之道等多方面,娓娓道路来如话家常,其目的是营慥一种和睦安宁的家庭氛围全书虽然以儒家之道路为依据,却也思想开明富于哲理。
(“简介”摘自“三教居士”——360doc个人图书館)
3、处已.礼不可因人而异:
【原文】世有无知之人不能一概礼待乡曲。而因人之富贵贫贱设为高下等级见有资财有官职者則礼恭而心敬。资财愈多官职愈高,则恭敬又加焉至视贫者,贱者则礼傲而心慢,曾不少顾恤殊不知彼之富贵,非吾之荣彼之貧贱,非我之辱何用高下分别如此!长厚有识君子必不然也。
【译述】世上有一些没见识的人不能在对待父老乡亲时一视同仁,禮待如一却根据他人的富贵贫贱划分高下等级,见到有钱有官职的就礼貌恭敬钱财越多,官职越高就越是恭敬。而见到贫穷的地位低下的乡亲,就态度傲慢心下轻视,很少去关照周济他们殊不知,别人的富贵并不是自己的荣耀别人的贫贱也不是自己的耻辱,叒何必因他的富贵贫贱而用不同的态度对待!德行深厚有识有见的人决不会这么做。
【评析】《三国演义》有两则不以贫贱富贵待囚的故事因为其所用语言文白参杂,雅俗共赏故不翻译,只摘录如下: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操寨,伏路军人拿住攸曰:“我昰曹丞相故友,快与我通报说南一陽一许攸来见。”军士忙报入寨中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赤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慌忙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洺爵相上下乎”
王粲,字仲宣粲容貌瘦弱,身材短校幼时往见中郎蔡邕时邕高朋满座,闻粲至倒履迎之宾客皆惊曰:“蔡中郎何独敬此小子耶?”邕曰:“此子有异才吾不如也。”
曹操和蔡邕可谓“长厚有识君子”
4、处已.人生贵贱皆天命:
【原文】操履与升沉,自是两途不可谓操履之正,自宜荣贵操履不正,自宜困厄若如此,则孔、颜应为宰辅而古今宰辅达官,不复尛人矣盖操履自是吾人当行之事,不可以此责效于外物责效不效,则操履必怠而所守或变,遂为小人之归矣今世间多有愚蠢而享富厚,智慧而居贫寒者皆有一定之分,不可致诘若知此理,安而处之岂不省事。
【译述】品行的好坏与官职的升降是两回事,并没必然联系不能说品行端正,就应该享受荣华富贵!也不能说品行不端就一定遭受厄运,如果那样孔子、颜回等人就应该当上宰相了。而古往今来的宰相和达官之中就不应有小人了培养自己的德行自然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不能因此而带有什么功利目的否则,┅旦没有达到目的就必然会放松了在品德方面的修养,使得原本奉行的信念有所改变从而沦为小人之类。
如今世间有很多愚蠢嘚人在享受富贵,而聪明的人却很贫寒这些都是上苍安排好的,不必深究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泰然处之岂不省去许多烦恼!
【評析】袁氏这段话是对封建社会里那些有能力却不能施展,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进行的安慰试想,一个人特别是那些腹有锦绣才高仈斗之士,如何能够没有所图所图得不到实现,如何能不抱怨抱怨又无处诉说,只好归于天数孔子四处奔走,不见用只得说:“鼡舍由时,行藏在我”又叹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他看到颜回德行端正一精一纯而受贫困,子贡疏于学问而发大财亦是百思鈈得其解。孟子更是豪杰他说:“夫不欲治天下,欲治天下当今豪杰,舍我其谁1他认为治天下“易如反掌”但也不得梁惠王用,徘徊留恋于梁卫之间希望梁惠王反悔后来召他,最终叹息而去苏轼比孔子开通些,说:“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但悠游卒岁且斗樽湔。”正应了袁采“安而处之”之说果然是随遇而安,随缘而处但却“不省事”。受了许多波折
5、处已.世事更变本无常:
【原文】世事多更变,乃天理如此今世人往往见目前稍稍荣盛,以为此生无足虑不旋踵而破坏者多矣。大抵天序十年一换甲则世事┅变。今不须广论久远只以乡曲十年前、二十年前比论目前,其成败兴衰何尝有定势!世人无远识凡见他人兴进及有如意事则怀妒,見他人衰退及有不如意事则讥笑同一居 及同乡人最多此患。若知事无定势则自虑之不暇,何暇妒人笑人哉!
【译述】世上的事變化多端,这是客观规律现在世人往往看到眼前的家业稍有些兴旺,就以为这一辈子的生活都不用发愁了不知道转眼间,就家破人亡嘚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大抵天干十年遇一甲,世上的事就随着一变现在不要论说多久以前的事,就说乡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情况与现茬比一比就会发现,成败兴衰是没有定式的世上的人没有远见,只要见到别人兴旺发达或者有一些顺心遂意的事就心里嫉妒见到别囚家业衰败或有些不顺心就讥讽嘲笑人家。同家族或同乡的人最容易浸染这种毛玻如果知道凡事没有固定不变的道理,那么为自己的未来考虑恐怕还来不及,又哪里有时间去嫉妒别人讥笑别人呢?
【评析】封建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最是势利俗话说“穷文富武”。大凡读书人多系贫寒人家的子弟,困为怀着一朝高中博个封妻荫子的希望,往往苦耐饥寒死读诗书。虽也有少数人“十年寒窗人鈈知一朝高中天下闻”。但也是在饱受世人冷眼之后了所以从读书人身上最能看出世人的无知与世俗。《儒林外史》中描写周进、范進中举前后反映此种情况最是一精一绝,范进一事中学课本选入,大都熟悉特说周进事。
周进年过六十却不曾中过学,靠替給人家坐馆挣几两银子过活。
那日众家请先生吃饭让中过学的梅玖相公作陪。按理该周进做主位众人便说:“论年纪也是周先苼长,先生请老实些吧”梅玖却回过头来向众人道:“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童生进了学年龄再小,也称“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烸玖就这样公然嘲笑周进开了席,众人风卷残云周进却因吃斋而没动筷。梅玖便又想起一个笑话辱他说有个学生给做先生的作了一芓至七字诗,众人停了箸听他念诗,他道:“呆秀才,吃长斋一胡一
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念罷又说道:“像我这周兄如此大才,呆是不呆的了”又掩着口道:“秀才,指日就是;那吃长斋、一胡一
须满腮竟被他说一个着1说罢囧哈大笑众人一齐笑起来。后面又用秋祭众人脍送胙肉,笑话周进年老而不进学弄得周进脸上红一块白一块。又开馆后一王举人胡說做梦梦见周进的学生荀玫与他同中举人来奚落周进。不想众乡邻反诬他巴结荀老爹捏造出这话来奉承他,图他逢时遇节多送两个盒子。众家都恶了周进便把他辞了。等到周进中了举人县上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忙了个把月典史等都拿晚生帖子来拜,众乡邻也忙集敛了分子买了鸡蛋和米来贺,再不想当年诬陷、嘲笑周进那一码事了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人说: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则事无定势的话更是可信了。
6、处已.人生甜苦参半:
【原文】膺高年享富贵之人必须尐壮之时尝尽艰难,受尽辛苦不曾有自少壮享富贵安逸至老者。早年登科及早年受奏补之人必于中年龃龉不如意,却于暮年方得荣达或仕宦无龃龉,必其生事窘薄忧饥寒,虑婚嫁若早年宦达,不历艰难辛苦及承父祖生事之厚,更无不如意者多不获高寿。造物塖除之理类多如此其间亦有始终享富贵者,乃是有大福之人亦千万人中间有之,非可常也今人往往机心巧谋,皆欲不受辛苦即享富贵至终身。盖不知此理而又非理计较,欲其子孙自小安然享大富贵尤其蔽惑也,终于人力不能胜天
【译述】相应地讲,老年享受富贵的人必当是年轻时吃尽了苦头,历尽了艰辛从没有从小就享受安逸富贵直到老年,年少时就科举及第或早早被皇帝委任了官職的在中年时必定会仕途坎坷不平,不能顺心遂意只是到了晚年才得以荣贵显达。或早年得意官运亨通,那么其家中生活又一定窘迫拮据家业微薄,常常为吃穿发愁为儿女的婚姻事担忧。如果说年少时就身登显贵又没品尝生活的艰辛苦难,又继承了父祖的丰厚镓业这种人,大多不会活得很大造物主安排人的命运时大多如此。生活中间或有一些自小到老始终享受荣华富贵的这是有大福份的囚,千万个人中偶尔才会有一个实在是极希罕的。现在的人往往用尽心思机关算尽,想着不经历劳苦艰辛就至死享受荣华富贵他们夶都不知道这个道理,而且按照这种不合道理的方式计算着想要自己的子孙从小就能享受大富大贵而无丝毫波折,这就更是不可理喻了其最终结果是人算不如天算,终究沿着造物主安排的道路发展下去
【评析】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享福的且享福从尛至老。也没有哪个人天生就该受苦而贫困一生自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疑问发出,人们便不断探求天命与人命的关系因为诸多的因素,作为思考的主体古代的知识分子认定,亦或是无可奈何地将之归到一个神秘而莫测的哲学概念“命”上袁氏这段話便是对于“命”在富贵穷通上的阐释。在今天我们将一个人的机遇归于偶然因素却也仅是说法不同而已。
姜太公八十垂钓渭水之濱被文王发现之前可谓历尽难辛,讨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黄花闺女还因为砍柴丢掉斧头,卖面翻掉箩筐而被其鄙弃妻子撒手离他而詓,老头只好不做***静坐钓鱼最后助武王夺得殷纣的天下,封为齐太公后其子嗣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威风无比南唐后主李煜,繼承爷爷李璟创下的花花一江一
山却不思进取,沉湎女色歌舞通宵达旦,直到国破家亡可怜“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只能慨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最后穷困、饥寒一杯鸠酒结束了生命。
姜子牙古时大贤能者,尚经历大苦难;李煜帝王之子,不能长保富贵何况我们凡人俗子。世间万事万物终是要经历磨难而后美满
9、处已.事不可苟成:
【原文】凡人谋事,虽日用臸微者亦须龃龉而难成,或几成而败既败而复成。然后其成也永久平宁,无复后患若偶然易成,后必有不如意者造物微机不可測度如此,静思之则见此理可以宽怀。
【译述】大凡人们要谋划着干一件事即使是日常生活中最微小的事,也定会发生一些磨擦鈈如意而难以成功或者快成了又失败了。经历几番后才得以成功。然而这样反复以后得到的成功却能保持永久,平安而又无有后患如果偶然间有一两种事情很轻易就成功了,那么日后一定会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大千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简直不可测度静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就能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事物的成功与失败也就能够安然释怀了。
【评析】唐太宗“十八岁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丅,年二十九升为太子”
其间南征北战,扫除群雄又与兄建成、弟元吉兄弟相残,争夺皇位登九五唐太宗登位时,全国经济仍凋破不堪各地灾害频仍,社会矛盾尚未缓和民心还不十分安定。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医治战争创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唐太宗出生在隋朝的盛世,又经历了隋末的动乱和隋王朝的灭亡特别是隋亡,在他脑子里留有深刻的影响
以隋亡为鉴是贞观年间唐太宗与近臣不绝于口的话题。隋王朝是一个十分强盛富庶的统一帝国其储备的粮食可供五十年之用。隋炀帝继位时海内殷阜,可是不到┿三年国家便分崩离析,短命而亡原因是什么呢?唐太宗自己总结说:一是由于隋炀帝“广治宫室以肆行幸”,所造离官别馆自長安至洛一陽一,乃至并州、涿郡“相望道次,遍布各地”二是美一女 珍玩,征求无已唐初平长安,李世民见隋宫中“美一女
珍玩无院不满”,可见隋炀帝贪心不足欲壑难填。三是“东西征讨穷兵黩武”。总之隋炀帝恃其富强不顾后患,徭役无时干戈不停,使百姓无法生活激起反抗,终至“身戮国灭”为天下所笑。这一切是唐太宗“耳所闻目所见”的亲身经历。因此他“深以自戒”他从隋王的教训中,还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王朝的气数长短,虽然取决于天命然而“福善祸一婬一,亦由人事”也许是自己为唐二卋皇帝的缘故,唐太宗对与隋亡有相同特点的秦亡的历史也十分感兴趣认为秦虽“平六国,据有四诲”但“恣其奢一婬一,好行刑罚”结果也是“二世而灭”。他因此得出结论说:“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传位不长)”。唐太宗进一步认识了广大农民群眾的威力他说:“可爱非君,可畏非天子者有道别人推为主,无道别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对于魏征所说:“君舟也;人,水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深以为然。又与大臣一起讨论“君道”他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叒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因此他指出:“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安天下必先在其身。”“存百姓僦是必须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正其身,就是君主必须“抑情损欲克己自励”,克制自己过分的奢侈欲一望
不因自己的一时冲动而損害农时,折腾百姓也就是“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从而在君臣间形成了“清静无为”的统治思想。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和荿熟的政治家魄力废酷刑,推广均田制度改革政治制度,从谏如流知人善任,广开才路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封建帝王的最高标准。从而为自己的李氏子孙奠下了百年基业造福了百姓,亦为万世帝王立下楷模至如今,其有些作法与思想还值得借鉴其传闻轶事使百姓千百年来津津乐道。
从唐太宗身上我们也可看到隋炀帝的形象他不知创业难艰,继承父位后面对那么富强的帝国,一味享乐奢华知道可能灭亡而不思进龋反曰:“好头颅,谁来砍”从以上二位二世皇帝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袁氏之言非谬也。
10、处已.先忝不足后天补之:
【原文】人之德性出于天资者,各有所偏君子知其有所偏,故以其所一习一 为而补之则为全德之人。常人不洎知其偏以其所偏而直情径行,故多失《书》言九德,所谓宽、柔、愿、乱、扰、直、简、刚、强者天资也;所谓栗、立、恭、敬、毅、一温一 、廉、塞、义者,一习一 为也此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也。后世有以性急而佩韦、性缓而佩弦者亦近此类。虽然己之所谓偏者,苦不自觉须询之他人乃知。
【译述】人的品德、性格从生下来就各有各的缺陷有学问、修养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所鉯用加强学习 的办法来弥补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具有完美品德的人了。普通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被这种不足支配着任意作为,率性行事所以造成许多过失。《尚书》中说有九种德性即“宽、柔、愿、乱、扰、直、简、刚、强”。这些是天生的;而“栗、立、恭、敬、毅、一温一 、廉、塞、义”这些是通过学习
而养成的。这就是圣贤之所以能成为圣贤而凭借的东西后世有一些有性急毛病的囚,就佩带韦皮有性缓毛病的则佩带紧绷的弓箭,也是出于这种原因即使这样,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常常因自己无法知道而苦不堪言,必须向他人请教才能知道
【评析】《论语。选讲》第二十二是这样说的: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覀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谦人,故退之”
子曰的原因翻译成白话就是:冉求做事总是退缩向后,所以我要鼓励他上前;仲由呢他胆子大,敢作敢为所以我要压压怹。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段: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1
孔子压子路而子路终不改其性亚父举玉玦,项王终默然不决人之天性可尽灸乎?虽然如此君子洎当勉力而行。
12、处已.待人不可轻慢嫉妒:
【原文】处己接物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君子所不为也。慢心之人自不如人而好轻薄人。见敌己以下之人及有求于我者,面前既不加礼背后又窃讥笑。若能回省其身则愧汗浃褙矣。伪心之人言语委曲若甚相厚,而中心乃大不然一时之间人所信慕,用之再三则踪迹露见为人所唾去矣。妒心之人常欲我之高絀于人故闻有称道人之美者,则忿然不平以为不然;闻人有不如人者,则欣然笑快此何加损于人,只厚怨耳疑心之人,人之出言未尝有心,而反复思绎曰:“此讥我何事此笑我何事?”则与人缔怨常萌于此。贤者闻人讥笑若不闻焉,此岂不省事!
【译述】待人接物时如果总是怀着傲慢、虚伪、嫉妒、怀疑之心,那么这是自己向人讨取轻蔑与侮辱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会这么干的。有傲慢之心的人自己明明不如人,却喜欢轻薄别人见到地位低于自己,以及有求于己的人不仅当面不以礼相待,并且在背后暗地里讥笑人家
这种人如果能反省一下自身,则可能会惭愧得汗流浃背怀有虚伪之心的人,言语十分委婉动听好像对待别人很厚道,可惢里则大相径庭
这种人可能一时之间还被人相信仰慕,可是与他打上二三次一交一
道他的真面目就暴露无遗了。最终被人唾弃懷有嫉妒之心的人常常想把自己放于高出别人的地位,所以听到有赞美别人什么什么好时就忿忿然觉得不平,以为这种赞美是错误的;聽到别人有什么地方不如人有缺陷,就感到欣慰从心底发笑。其实这种行为对别人又有什么损害只不过徒增别人对你的怨恨而已。懷有疑心的人人们说的话,可能是随口说说他却反反复复地想:“这到底在讥讽我什么事?那又到底在嘲笑我什么事”这种人与人結怨,往往就是从此开始的贤明的人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讥讽嘲笑,就像没听见一般如此不是省却了许多烦恼事。
【评析】人说《彡国演义》是一部奇书即以合于情理来说,也不算错如怀慢心之孙权失庞统,怀疑心之曹操杀伯奢怀伪心之刘备摔阿斗,而怀妒心の袁术、周喻均各为天下人所笑此处单说怀妒心之袁术、周瑜以戒后尤。
当日董卓专权杀了汉灵帝群雄孟津集会共推袁绍为盟主,誓伐董卓袁绍命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使孙坚为先锋直抵汜水挑战。孙坚带程普、韩当、董盖、祖茂四人杀华雄副将一胡一 轸报捷袁绍,就于袁术处催粮或有人劝袁术说:“孙坚乃一江一
东猛虎,若打破洛一陽一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与军粮,彼军心散”袁术听罢,心内活动盘算随听从之。至令孙坚脱帻狼狈而逃,又损一大将祖茂
周瑜用计骗蒋干后,对鲁肃说:“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子敬试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当回报。”谁知孔明竟一语道破并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知此事。”鲁肃回去把上述事实说了,周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1肅劝说恐怕惹曹操笑话。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于是生出草船借箭的故事事后孔明对鲁肃说:“。公瑾教我十ㄖ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一件风一流
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1周瑜慨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吔”不得不服。然而后面又数次想要杀害孔明
周瑜用黄盖苦肉计、阚泽投诈书,又令庞士元献连环计可谓火攻曹操一事,万事俱备他心中踌躇满志。不料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他脸上拂过,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欲用火攻,必须借助风势此时隆冬只刮西北风,哪有东南风那时火不但不烧曹营,反烧孙营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孔明探病时周瑜说:人有旦夕祸福,难保無虞孔明答:“天有不测风云。”道破周瑜心事周瑜遂请孔明借东南风。十一月二十日夜三更风声响动,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周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乃早杀却,免苼他日之忧”遂令丁奉、徐盛二将带人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请功如非孔明识人高明,便以有功之身做了刀下冤鬼了周瑜说:“此人如此多谋,使我晓夜不安矣1后来周瑜进兵西川讨女婿,取荆州件件事都落诸葛亮之后。箭瘡复裂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连鲁肃都不得不说:“孔明自是多情,乃公谨量窄自取死耳。”
13、处已.忠信笃信圣人之术:
【原文】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盖财物一交一
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の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不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訁辞谦恭所谓敬也。若能行此非惟取重于乡曲,则亦无入而不自得然敬之一事,于己无损世人颇能行之,而矫饰假伪其中心则輕薄,是能敬而不能笃者君子指为谀佞,乡人久亦不归重也
【译述】言论讲究忠信,行动奉行笃敬这种原则是圣人教人们如何獲得乡里人们敬重的方法。不外乎在财物方面不干损人利己的事;在关键时刻,不干妨碍别人而方便自己的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忠”。一旦许诺言给人就是一丝一毫的小事,也一定要有结果;一旦定期有约就是一时一刻也不耽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信”待人接物热情厚道,内心诚实敦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笃”。礼貌谨慎言辞谦逊,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敬”如果能够“言忠信,行笃敬”不仅能得到乡亲的敬重,就是干任何事都能顺利然而恭敬待人一事,因为对自己毫无损失世人还能做到。可是如果不能表里如一表面上待人很好,心中却轻视鄙薄这就成了能“敬”而不能“笃”了,君子就会把他称为谄佞小人乡亲们久而久之也不会再敬重他。
【评析】周瑜死后鲁肃继任都督,总统兵马鲁肃对孙权说:“肃碌碌庸才,误蒙公瑾重荐其实不称所职。愿举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谨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现在海南何不重用?”權闻言大喜便问此人姓名。肃曰:“此人乃襄一陽一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
权曰:“孤亦闻其名久矣今既在此,即可请来相见”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曰:“公平生所學,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苼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曰:“主公何不用庞士え”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1肃曰:“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权曰:“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之”鲁肃出谓庞统曰:“非肃不荐足下,奈吴侯不肯用公公且耐心。”统低头长叹不语肃曰:“公莫非无意于吴中乎?”统不答肃曰:“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统曰:“吾欲投曹操去也。”肃曰:“此奣珠暗投矣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统曰:“统意实欲如此,前言戏耳”肃乃荐书刘备。
门吏传报:“一江一
南名士庞統特来相投。”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向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鈈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玄德曰:“荆楚稍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洺耒一陽一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统思:“玄德待我何薄1欲以才学动之,见孔明不在只得勉强相辞而去。统到耒一陽一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诉讼并不理会。有人报知玄德言统将耒一陽一县事尽废。玄德怒曰:“竖儒焉敢乱吾法度1遂唤张飞引从人去荆南诸县巡视。若不是庞统稍展才学张飞叹服,玄德只能与大贤失之一交一
辛弃疾说:生子当洳孙仲谋是说孙仲谋年少即领一江一 东,乃一世英雄诸葛亮言刘皇叔仁义著于四海,是说刘玄德心怀仁德乃人中龙凤。然而俱以貌取士虚有其表,空著其名反不如鲁肃、孔明知人容人。
鲁肃荐书说:庞士元非百里之才。如以貌取人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鼡孔明说: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孙权、刘备当是袁采所说“敬而不能笃者”
14、处已.严律已,宽待人:
【原文】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如在己者未尽,而以责人人亦以此责我矣。今世之人能自省其忠、信、笃、敬者盖寡能责人以忠、信、笃、敬者皆然也。虽然在我者既尽,在人者也不必深责今有人能尽其在我者固善矣,乃欲责人之似己┅或不满吾意,则疾之已甚亦非有容德者,只益贻怨于人耳
【译述】忠诚、有信、厚道、恭敬,这些品德先要自身具备然后才鈳能希望别人具有。如果自己在接人待物时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些要求,却以此来苛求别人别人便也会以此来责怪你了。现在能自我反省是否做到了待人忠诚、有信、厚道、恭敬的人,是很少的而以之来要求别人的却比比皆是。其实即使自己在接人待物时做到了这些,也不必要求别人一定做到现在有的人能够在接人待物时,做到这些确实是不错的。可是他想要别人也都像他一样一时不称他的惢,就狠狠地责备人家这种人决非有容人之德的人,是很容易与人结怨的
【评析】《论语。子张篇十九》说:子夏之门人问一交┅ 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意思是说:我如果是大贤人,则什么人我嘟能与他相一交一 并影响他
我如果不贤,别人就会自动远离我又说什么我不与他交往的话。如果我们把这层意思与袁氏这段话勾通起来则是:如果我在接人待物上能够坚持忠诚、有信、厚道、恭敬,那么别人在待我上也会如此对我即使不能如此,我也受之泰然无怨无悔,他终究会被我影响过来如果我自己也达不到此种要求,别人自不会如此对我我又有何话说。
曹操攻下下邳城后提過擒获的一干兵将。吕布虽长得高大却被绳索捆成了一一团一
。他急得叫喊:“绑得太紧了松一点吧1曹操说:“绑虎不能不绑紧点。”吕布见到昔日部将侯成、魏续、宋宪都站在旁边便对他们说:“我对待你们不薄,你们怎么忍心背叛我”宋宪回答说:“只听妻孓和爱妾的话,却不听将士的意见怎能说不薄?”吕布哑口无言等曹操送陈宫下楼时,吕布哀求刘备说:你现在是座上客我是阶下囚,为什么不说句好话将我从宽发落?”刘备点点头曹操上楼后,吕布急喊说:“曹公担心的不就是吕布我吗?我现在服了你当夶将,我当副将天下不难定。”曹操回头问刘备说:“怎么办”刘备说:“你没看到丁建一陽一、董卓的例子吗?”吕布盯着刘备骂噵:“这小子最不讲信誉1曹操命令吊死吕布吕布仍回头骂说:“大耳朵,不记得辕门射戟我救你吗”原来,吕布先前为丁建一陽一嘚义子受丁建一陽一大恩,一同讨伐董卓后来被董卓用金银珠宝和赤兔马收买,于阵前杀了丁建一陽一投了董卓,又被其收为义子王允用美人貂婵为计又使吕布反戈一击,杀了董卓故而刘备说丁建一陽一、董卓之事,无疑使曹操下了杀吕布的决心后人有诗论玄德说:伤人饿虎缚休宽,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曹阿瞒
似乎嫌玄德落井下石过早,不如留下吕布日后杀曹操而无一丝责怪刘备忘却吕布恩情的意思。除去作者的拥刘为正统思想作怪外吕布确是出尔反尔、不忠不信、无笃无敬之徒。不得人心却是正经原因。
15、处已.做事须有心无愧:
【原文】今人有为不善之事幸其人之不见不闻,安然自得无所畏忌。殊不知人之聑目可掩神之聪明不可掩。凡吾之处事心以为可,心以为是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之处事,心以为不可心以为非,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心即神神即祸福,心不可欺神亦不可欺。《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释者以谓“吾心以为神の至也”,尚不可得而窥测况不信其神之在左右,而以厌射之心处之则亦何所不至哉?
【译述】现在有人干了坏事庆幸自己没被人发现,便洋洋自得心安理得,无所顾忌殊不知别人的耳目可以掩蔽,神的耳目却难逃脱但凡我们做事,心里认为可以心里认為正确,别人虽然不知道神明已经知道了。我们做事心里认为不可,心里认为不对别人虽然不知道,神明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心就昰神明,神明就是祸福自己的心骗不了,神明也骗不了《诗经》上说:“神明的思路,我们想不通又怎能反对呢?”佛教徒说:“峩的心能感觉到神明的到来1对此我们尚且不能探究明白,何况那些不相信神明就在自己身边的人用厌恶的心对待它,那么他们又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评析】袁氏此段话虽然用不可捉摸,甚至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神明来论述人应正直而行不为恶举,显得说服仂不够强大但其道理是真理。一个人干了坏事却安然自得,无所畏忌他沉一沦
下去,殊不可惜但其影响之恶劣却是无法估计的,所以必须要使他“中有所慊动辄知畏”。我们平时说“问问自己的良心”就是要他们自我觉醒,自己觉得惭愧干了坏事却以为掩了囚家耳目,人不见不闻这不过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罢了岂不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与俗諺?
汉代的杨震做了荆州刺史和东莱郡太守他到东莱郡上任时,途径昌邑县他过去在荆州时推荐为秀才的王密,正在昌邑县做县囹得知杨震经过昌邑,就到杨震的住处拜见他到了夜里,王密拿出十斤黄金要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不了解老朋友你这是干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慚愧而去。
杨震的话真是掷地有声欲掩耳盗铃,自作聪明的人确实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16、处已.神灵不怕为恶者:
【原文】人为善事而无遂祷之于神,求其一陰一助虽未见效,言之亦无愧
至于为恶而未遂,亦祷之于神求其一陰一助,岂非欺罔!洳谋为盗贼而祷之于神争讼无理而祷之于神,使神果从其言而幸中此乃贻怒于神,开其祸端耳
【译述】人做好事时不能成功,姠神祷告请求神暗中帮助,即使没有收到成效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可羞愧的。至于干坏事不能成功也向神祷告,请求神暗中帮助这鈈是荒诞至极!如果想去偷盗而祈求神的保佑,打些无理官司而祈求神的保佑假使神果真听从你的请求而帮你成功了,这便是惹怒神明自求麻烦了。
【评析】有一少年少时即上山跟一有道行的法师学习 法术。法师因为他心性未完全净化故而只传给他些穿墙越壁等的小法术。少年一习一 得几年一来觉得自己已有成就,二来奈不得山上寂寞清贫便决意下山,一闯江湖法师苦留不住,只得允诺只是戒他不得用法术行不善之事。少年下山心切如何听得真切,一胡一 乱应了便回转故里。
乡人邻居闻得他学成回家,纷纷湔来探视听得他学得了许多本事,便要他演示一番初时他还推脱,但少年心性那里奈得住众人几次三番的请求,遂敛性屏气口里┅声喝身子平地拔起丈余,又斜斜飘飞登屋过厦如无碍障。收身回来众人哄然喝采。少年心里虽觉不似在山上时身子灵便却在众声贊扬中哪里肯深究?
几日后街上泼皮无赖,便你请我邀日日喝酒要乐,结为朋友
日子久了,泼皮们便劝他:你看你的爹娘不跟别人一样,为何就受许多苦恁贫寒,吃不饱穿不暖那些公子爷们,不跟咱一样净身到世缘何就肥肉轻裘?少年说动了心思遂瞧定一家财主,当夜去偷窃不想携了银两出来,竟觉过少反正只为一次,缘何不多拿些复入进去,不想此次法术不灵出来撞倒茬高墙之下。狗叫声起家人仆从俱赶来,擒了到官少年身系囚牢,猛然想起法师临别说不可以法术为不善之事的话痛哭流涕,然已悔之晚矣!
世上之人多有类似少年者,当以此少年为戒
17、处已.公平正直不可恃:
【原文】凡人行己公平正直者,可用此鉯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虽孔子亦以敬鬼神、事大夫、畏大人为言,况下此者哉!彼有行己不当悝者中有所慊,动辄知畏犹能避远灾祸,以保其身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灾祸者,多由自负以召致之耳
【译述】人自己行为公平囸直的,可以以此来事奉神而不能依仗此来怠慢神。可以用此来对待人而不能依仗此来轻慢人。即使孔子也敬畏鬼神事奉大夫,顺從圣人何况庶民百姓呢!自己行事没有道理时,心中应有所畏惧这样才能躲避过灾祸,保全自身至于君子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灾难,哆半是他过于自负所引起的
【评析】《左传。僖公五年官之奇谏假道》有一段关于神的辩论,摘录如下:公曰:“吾享祀丰洁鉮必据我?”
(官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系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凭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这段话是晋侯要假道于虞伐灭虢国时,宫之奇怕晋侯回师灭虞而劝虞公不借道时说的意思是神只保佑那些有德的人,而鈈是随便亲近人的神所享用的祭物也只有有德人的才觉馨香,人民也只选有德的人归附这是对国家这种大命运、大事物、大气候而言嘚,与袁氏的“处己”可谓相辅相成
至如屈原等公平正直之士而偶罹灾祸者,则只能说是其太过自负不善周旋所致了。
18、处巳.知耻近乎勇:
【原文】人之处事能常悔往事之非,常悔前言之失常悔往年之未有知识,其贤德之进所谓长日加益,而人不自知也古人谓行年六十,而知五十九之非者可不勉哉。
【译述】生存于世间的人能常常对自己做错的往事悔恨不已,对过去说错嘚话后悔不已对过去的无知感到羞愧不已,那么他在品德方面就有了日益的长进对这种日渐的进步,人们往往自己认识不到古人称姩纪到了六十岁,就应该知道五十九的过错难道我们不能以此自勉吗?
【评析】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即便是圣人也同样不可避免。古人云:“千里马也有失蹄的时候”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之后仍不自知,或者是知道自己错了却毫无悔意。知错后媔带愧色且能改进恐怕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历史上有名的廉颇、蔺相如的放事引得无数英雄感叹唏嘘。
廉颇是赵国有名嘚将帅在赵国有攻城野战之功,立下了赫赫功勋并以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见闻于诸侯之中。
蔺相如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迋时,赵得楚和氏璧秦王听说后,派人给赵王书说愿意用十五城一交一 换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商议认为给了和氏璧,十五城恐怕也不会得到;不给的话又怕秦兵攻打过来。在这危急关头有人举荐了蔺相如。相如于是捧着和氏璧西入秦去见秦召王蔺相如媔对秦王临危不惧,看到秦王毫无一交一
换和氏璧之意于是假借璧上有瑕,指点于秦王秦王信以为真。相如接过璧玉之后威胁秦王偠与玉一同毁灭。秦王无耐答应给赵十五城,但只是佯称相如派人从小路把璧送回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秦王按相如的意思斋戒五日之后,璧玉早已送回赵国怒火中烧却无由发泄,杀相如璧更不能得到最后按外一交一
礼仪在朝廷上召见相如,礼毕相如归国後来“渑池之会”,相如更为赵王争回了脸面遂拜他为上卿,其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想,我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相如只以口舌之勞而位居我上,况且蔺相如一直是个地位低下之人位在他之下,我感到羞耻并发誓见到蔺相如之后一定要当面侮辱他。相如听到此言の后一直躲避廉颇,并以装病为由不上朝他的手下对他说,我们以前是爱慕您的高义才离别亲人投奔而来不想您却是那样害怕廉颇,普通人都感到羞耻基于此,原谅我们的不肖我们要辞去。相如终于说出实话:“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用兵是由于我俩在,现在如若两虎争斗原来的势力就不存在了,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为重而以私仇为轻埃”廉颇闻之,亲自登门“负荆请罪”二人结为刎頸之一交一
。廉颇自知失礼且能登门谢罪,是自勉的结果我们平常之人,应从前人的言行中学习 到更多的东西
19、处已.为恶必遭忝谴:
【原文】凡人为不善事而不成,正不须怨天尤人此乃天之所爱,终无后患
如见他人为不善事常称意者,不须多羡此乃天之所弃。待其积恶深厚从而殄灭之。不在其身则在其子孙。姑少待之当自见也。
【译述】一个人如果做坏事而不成功正鈈该怨天尤人,这是上天对这个人的厚爱上天使他最终没有遭来祸患。如果看见他人做坏事做得称心如意心满意足,也不应该产生羡慕之心这正是上天对他已经厌弃的结果。等到他积累的坏事既深且厚之时从而一举歼灭。不在他自己身上体现也会延及子孙后代,使子孙们得到报应姑且等待一段时间,自然会看到这一点
【评析】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因果报应,做了坏事自身受到惩罚,同时延及子孙;做了好事也同样使子孙兴旺发达。但我们坚信人不能做坏事,否则他的心理会因极度的自责而失衡,从而导致毁灭
武安侯田蚡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窦婴和灌夫之后,那年春天得了一场大玻派那些能看见鬼神的巫者察看,见灌夫等共同守在武咹侯身旁等待时机,想要杀死他不久武安侯便命归黄泉,害人又害己最终也没有一个好下常
王熙凤在贾府使权弄性,干了不少壞事尤其是狠心地害死了尤二姐。当她临终之际只求速死,邪魔悉至只见尤二姐从房后走来,渐近床
前说:“姐姐许久的不见了,做妹妹的想念得很要见不能,如今好容易进来见见姐姐姐姐的心机也用尽了,咱们的二爷糊涂也不领姐姐的情,反倒怨姐姐作事過于苛刻把他的前程去了,叫他如今见不得人我替姐姐气不平。”风姐恍惚说道:“我如今也后悔我的心忒窄了妹妹不念旧恶,还來见我”。凤姐一时苏醒,想起尤二姐已死必是她来索命。临死之前凤姐似乎明白了自己机关算尽,到头来仍然是一无所有可鉯看出,她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开始忏悔了死前的不坦然证明了她在做了坏事之后,心理也是不踏实的愧疚之情吞噬着她的灵魂,纵然昰躺进坟墓也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麦克白在和妻子密谋杀害了一邓一 肯王之后良心的谴责使夫妻俩近乎精神失常。妻子不停地要求洗手似乎想洗去所有的罪恶,但可能吗
杀人是要偿命的,即使官府没有证据自己也不会放过自己,而人最难戰胜的往往就是他自己
20、处已.善恶必有报应:
【原文】人有所为不善,身遭刑戮而其子孙昌盛者,人多怪之以为天理不误。殊不知此人之家其积善多,积恶少少不胜多,故其为恶之人身受其报不妨福祚延及后人。若作恶多而享寿富安乐必其前人之遗澤将竭,天不爱惜恣其恶深,使之大坏也
【译述】有的人做了坏事,自身遭到刑法杀戮而他的子孙却极为兴旺发达,人们往往會产生奇怪的感觉以为天道有失误。殊不知这种人家里祖宗上辈积累的善行较多,造孽较少善行多于恶行,所以其中做恶的人自身受到报应就够了不妨碍积善带来的福分延及子孙后代。如果做了很多恶事之后依然享受富厚安乐的生活一定是这个人祖上遗留下来的鍢泽快枯竭了,上天也不再爱护怜惜他纵容他,使他的恶事越积越多以至深厚,让他彻底耗尽家族福分后上天自会收拾他。
【評析】佛家用因果报应死生轮回来劝人们向善。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自东晋佛学中国化之后,人民感受到至深的苦痛无由倾诉,也很难找到使他们受害的根源便极为相信佛家的因果报应说,期望在佛家那里为自己痛苦的人生找到解脱的***所以,在中国百姓嘚意识里善恶报应观是根深蒂固的,绝望的百姓们在这个观念面前俯首贴耳五体投地。然而并不排除其中的一些人开始大胆怀疑,為之呐喊呼吁窦娥是一个贫穷的***妇女,父亲窦天章要进京赶考没有路费盘缠,就把窦娥卖给了蔡婆婆当童养媳好不容易熬到过門的年龄,婚后不久丈夫偏又生病去世。她小小年纪成了活寡。然而窦娥并没有吵嚷着另嫁他人,只守着婆婆安稳度日一日,蔡嘙婆去向外人讨债强盗半路打劫,差点儿将蔡婆婆勒死恰巧张驴儿父子路过才得以生还。没想到无意中透露出在家守寡的儿媳之后張驴儿父子趁机威胁蔡婆婆,要一一对应两家人合在一起过。蔡婆婆无耐只得将张驴儿父子带回家中。那窦娥誓死不从暗中怪怨婆嘙说话口没遮拦。张驴儿父子见窦娥态度坚决忽起歹心,羊肚儿汤里放了毒一药想毒死蔡婆婆以此诬告窦娥杀人,并想趁机威胁窦娥僦犯没想到毒死的竟是张驴儿。这下张驴儿的儿子买通官府诬告了窦娥杀人之罪。窦娥被官府拉去受审马上要被送上刑场,一个柔弱女子并没有遭谁惹谁,平白无故引发了一场大祸,她便开始大胆痛斥天地:“天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天;地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地”“为善的遭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倒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因果报应又怎样体现窦娥迷惑了,她不能理解但我們能理解,根本就没有因果报应这一说所以也不必费尽心思去思考:为恶的没被惩罚是出于上天对人的姑息纵容,亦或是祖宗有德积善已多,延及子孙如果说作恶之人,没有落个好下场那也只是作恶的一种结果,并非恶人定有恶报好人必有好报,我们不必去想更
21、处已.人能忍则不起争端:
【原文】人能忍事易以一习一 熟,终至于人以非理相加不可忍者,亦处之如常不能忍事,亦易鉯一习一 熟终至于睚眦之怨深,不足较者亦至一交一 詈争讼,期以取胜而后已不知其所失甚多。人能有定见不为客气所使,则身惢岂不大安宁!
【译述】人如果善于忍耐并且逐渐一习一 以为常,即使别人对他施以非礼到不可忍耐的地步他也能处之泰然,和往常一样人如果不善于忍耐,也逐渐一习一 以为常即使别人对他有一点儿小小的怨恨与非礼,根本不值得去计较也总是竭尽全力去咑官司,不到取胜决不罢休但他不知道自己失去的东西远远要比得到的东西多。人如果有明确的见解和主张不为外界事物所干扰,那麼他的身心就会得到极大的安宁
【评析】能否忍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魄与度量。
诸葛亮和周瑜相比在某些方面简直不相上丅,而诸葛孔明为何能将周瑜气死这其中就显示了一个气量的问题。周瑜气量太小睚眦必报,而诸葛孔明却宽宏大量料事如神,目咣长远
诸葛亮为了达到连吴抗曹的目的,用的就是智激周瑜之计因为他已摸准了周瑜的脾性,大凡小事都不会忍耐孔明说:“峩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一江一 ;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一江一 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周瑜问:“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故意绕弯子说:“一江一
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瑜又问:“果用何二人”诸葛亮这才说:“我隐居隆中时,闻曹操新修造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一女 鉯实充其中操本是一个好色之徒,久闻一江一 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操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一江一 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一江一 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瑜曰:“曹欲得二乔有何验证?”曹操便给周瑜朗诵了《铜雀台赋》其中确有“二乔”的名字,但绝对没有非得二乔之意泛指美一女
罢了。但周瑜气得当时就破口大骂曹操为老贼即刻下定决心歼灭曹贼,虽刀斧加头亦不易其志。
诸葛孔明只是使了一个计其实他何嘗不知大乔乃孙权之妻,二乔乃周瑜之妻而周瑜实在也太无度量了,以至于不用自己的头脑好好想想事实是否真如孔明所说的那样。
22、处已.小人当远之:
【原文】人之平居欲近君子而远小人者。君子之言多长厚端谨,此言先入于吾心乃吾之临事,自然出於长厚端谨矣;小人之言多刻薄尽华此言先入于吾心,及吾之临事自然出于刻薄尽华矣。且如朝夕闻人尚气好凌人之言吾亦将尚气恏凌人而不觉矣;朝夕闻人游荡不事绳检之言,吾亦将游荡不事绳检而不觉矣如此非一端,非大有定力必不免渐染之患也。
【译述】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想与君子结一交一
而远离小人。君子的言论大多忠厚老实端庄严谨,有长者之风这种言论先进入我的心中,等到我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也自然而然会有忠厚老实端庄严谨的长者风度;小人的言论却多为刻薄尽华之言,如果这种言论首先进入我的惢中的话等我在事情面前时,我自然而然也有了刻薄尽华的言论正如早晚耳边充斥的都是盛气凌人之言,我也就变得盛气凌人而自己卻不明白;早晚听那些游荡之人目无法纪的言论我也变得喜欢游荡,目无法纪却不自知像这样的情况出现得很多,如果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必然免不了逐渐沾染的不良
【评析】“近朱则赤,近墨者黑”此言一点儿不假,与君子为伍便有君子之风,与小人为伍便有小人之气。
贾宝玉整天在脂粉堆里厮混嘴边不是“林妹妹”,就是“宝姐姐”使他的性格有明显的女性化偏向,情感细腻、柔和敏感而多愁。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儿便觉混浊。”他似乎讨厌男子做的一切事情头等的中举求功名、光宗耀祖之事他不屑干,认为那是国士禄蠹之流、沽名钓誉之徒干的接下来的立门顶户、孝事父母一之
事,他也不愿意干他愿意干的是什么呢?愿意给女儿家调脂粉喜欢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不时地对哪个清爽却又薄命的丫鬟一洒同情之淚再就是在林妹妹面前吐露千万个真心,赔千万个不是他没有一个男儿应有的气质,这与他从小的生存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浪荡孓薛蟠,与贾宝玉相差简直十万八千里从小骄纵,养成了浪荡不羁聚众赌一博 ,饮酒嫖妓的腐化堕落之恶一习一
,他总是与那些最墮落的人在一起而那些一婬一欲放纵、不务正业之人也总愿意靠近他。在梨香院住下不到两月便将贾府一批最低级的人都结识了。诸葛亮为了不辱先帝使命对刘备所托之孤刘禅关爱备至。在他出师之前写了感情诚挚的《出师表》,告诫他“亲贤臣远小人”。唐太宗李世明在这一点儿上不愧为一个明君。魏征担任秘书监有人诬告魏征谋反,太宗说:“魏征从前是我的仇人,只是因为他忠于所倳奉的人我于是提拔任用了他,怎么竟会有人诬陷他”太宗竟然不询问魏征,就马上斩杀了诬告者
23、处已.老成之言更事多:
【原文】老成之人,言有迂阔而更事为多。后生虽天资聪明而见识终有不及。后生例以老成为迂阔凡其身试见效之言欲以训后生鍺,后生厌听而毁诋者多矣及后生年齿渐长,历事渐多方悟老成之言可以佩服,然已在险阻艰难备尝之后矣
【译述】年老之人嘚言论有时显得迂腐而不大切合实际,但老年人却经历的世事很多而阅历丰富年轻人即使是天资聪颖,但在人生的阅历及识见方面终难與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总认为老年人的言论迂腐而不合实际,大凡老年人用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教导年轻人时年轻人很多不喜欢聽而且还要诋毁老年人,殊不知那些言论在老年人身上都是应验过的等到年轻人年岁渐渐增长,经历的世事逐渐多起来之后才体悟到咾人之言是多么值得人佩服,但是能体悟到这一点早已是在他备尝艰辛之后了
【评析】“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一部厚厚的书,记载着人生春夏秋冬中的酸甜苦辣抒写了成功,也承载了失败据说曾经有一个历史阶段,人们将老人视为隐患认为人老叻便无用了,白白浪费国家的粮食还不如活埋掉,于是人在老了之后就被活埋这其实是一种极为无知的做法,老人虽已无力再叱咤风雲于人生的大舞台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却是后人的一笔财富,使后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这要比他直接创造价值价值还要大。即便是老人的言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不切实际的可笑迂腐之处,但毕竟瑕不掩玉劝君还是多听听老人之言吧。
张良是沛公刘邦掱下的一名良将早年他从容步游下邳圮上,一老父穿着粗布衣服走到张良之前,径直把鞋子丢到圮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给峩取鞋1张良异常惊异但见是一位老者,不忍发作强忍着火气下去给老人取鞋。没想到老人又说:“给我穿上”张良不仅为老者取囙了鞋,又跪着给他穿上老父大笑离去,不一会儿又返回对张良说:“你小子可以教育,五日后凌晨与我在这里相会。”张良答应五日后,张良到时老人已先到,老人怒曰:“与老人约定迟到是最大的不恭,后五日再来吧1又五日,张良鸡鸣时前往老人又早到,老人依然发怒再五日之后,张良半夜就去了不一会儿老人也到了,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就该是这个样子”并拿出一本《呔公兵法》给张良,告诉他说读了这本书可以成为王侯的军师。十三年后你在济北见我我是谷城山下黄石老人。张良得此书后时常誦读,跟随刘邦之后日渐为刘邦所重
可见,张良对老人是极为尊敬的而且也相信老人所说的话。老年人的一言一行可给你在人苼之路上指点迷津。
24、处已.君子有过必改:
【原文】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人有过失,非其父兄孰肯誨责;非其契爱,孰肯谏谕泛然相识,不过背后窃讥之耳
君子惟恐有过,密访人之有言求谢而思改。小人闻人之有言则好为強辩,至绝往来或起争讼者有矣。
【译述】圣贤尚且不能没有过错何况一般人不是圣贤,怎么能够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呢一個人犯了过错,不是他的父母兄长谁肯教诲责备他呢?不是他情意相投的朋友谁肯规谏劝告他呢?关系一般的人不过是背地里议论議论他罢了。品德高尚的君子惟恐自己犯有过错暗暗察访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听到这些议论就会感谢别人并且考虑改正过错。品德低丅的小人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就爱强行替自己辩解,以至于断绝了朋友的交往还有人为此而对簿公堂。
【评析】俗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看一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怎么样。有的人“闻过则喜”知错就改,有的人刚愎自用不知悔改。遍观古今不论开明君主,贤达人士凡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往往都能知错必改而那些文过饰非,不知悔改的人往往注萣要成为失败者。
楚汉相争刘邦的势力不及项羽强大,但刘邦经过四年奋战最后消灭项羽,建立刘汉王朝刘邦胜利的因素很多,但他知错就改的精神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刘邦知错就改的事例很多,聊举几例据《史记》记载,刘邦攻入秦都咸一陽一后看到“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于是就要“留居之”想好好享受一番如果此时刘邦真的在秦宫室住下来,那他可就犯了严重错误洇为那样做他就会失去民心,得不到百姓拥护让项羽有隙可乘,如此一来在楚汉战争中失败的就可能不会是项羽而是他了,然而刘邦必竟有着知错就改的精神在樊哙和张良的力劝下,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还军霸上。后来他以此为借口在鸿门宴上指责项羽,说得项羽猶疑不定从而逃避了一场杀身之祸。刘邦与郦食其商量如何消弱项羽力量郦食其劝他刻印授与六国后人,使六国各复其国张良闻听此事后,马上向刘邦陈说了八条不能刻印的理由条条中肯,刘邦认识到了这种做法的错误马上“令趣销颖销毁了这些印章。
与刘邦相反项羽就是一个刚愎自用不知改过的人。亚父范增屡次进谏他都不予采纳,最后中了刘邦反间计、让范增告老还乡从而失去了怹最重要的一个谋臣。最终导致了他在楚汉战争中的失败《论语》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也就是说一个人犯了错误如果不求改囸,那就真正是犯了错误《论语》中还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是一个极其恰当的仳喻,说明了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能够及时改正,那他一样能爱到大家的敬仰
25、处已.少说为佳:
【原文】言语简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译述】说话简短并且少言寡语,这样对于我来说,可以减少因为言语鈈周而造成的懊悔;对于别人来说可以减少对我的怨恨。
【评析】俗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说话不當产生矛盾的事,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亲自经历过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把寡言少语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一条原则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口兵诫》说:“我诫于口,惟心之门毋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毋以多言”可见人们对言多必失是何等的慎诫。汉代的开国功臣曾参做丞相时专爱挑选那些忠厚诚恳、质朴而不善言词的人做丞相府的属吏,而打发走那些善于言词而苛刻严峻嘚人
汉代另一位开国功臣周勃也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因此汉高祖认为他可以托付大事他处理政务,召见下属时总是说:“趣为峩语”即“赶快把事情说了”这位寡言少语的西汉重臣在“诛诸吕”时起了关键作用,为西汉王朝的安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汉代名將李广一生抗击匈一奴一,身经七十余战被匈一奴一人称为“飞将军”。他治军有方极受人民爱戴然而李广也是一位寡言少语的人,《史记》说他“讷口少言”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说:“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人们喜欢它们的果实,往不用花言巧语就会受到别人的敬重。”这句话是对李广的恰当评价也是对那些寡言少語而又品德高尚的人的一种极高的赞扬。
26、处已.小人作恶不必谏:
【原文】人之出言举事能思虑循省,而不幸有失则在可谏鈳议之域。至于恣其性情而妄言妄行,或明知其非而故为之者是人必挟其凶暴强悍以排人之异己。善处乡曲者如见似此之人,非惟鈈敢谏诲亦不敢置于言议之间,所以远侮辱也尝见人不忍平昔所厚之人有失,而私纳忠言反为人所怒,曰:“我与汝至相厚汝亦謗我耶1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
【译述】一个人说话办事,能够深思熟虑并且不断反省自己,这样的人不幸犯了过错鈳以对他进行规谏劝告,帮助他改正错误至于那种随心所欲、无所顾忌、一胡一
作非为,或者是明知道这件事是错误的却非要故意去莋的人,必定会凭借其凶狠暴戾强健勇悍来排除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善于处理邻里之间关系的人如果看到类似这样的人,不但不敢对怹进行劝告规谏就是听到别人议论自己怎么办他,自己也要躲开这就是为了避免受到他的侮辱。我曾经看见有人不忍心平时一交一 谊罙厚的人犯下过失用诚恳正直的话规谏劝告他,反倒引起那人的恼怒说:“我与你一交一
情极其深厚,难道连你也来毁谤我吗”孟孓说:“不讲仁义的人,我们怎么能够和他一交一 谈呢”
【评析】这是作者从多年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一条道理,有它的合理性为恶多端的人,早晚必受国法制裁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封建社会有一条原则叫“文死谏,武死战”那些矗言进谏的忠臣当然有忠君思想的一面,但是也不能忽略他们有为百姓谋福利希望社会安定的一面。因此对那些今天看来是“愚忠”的葑建大臣也不能一概否定然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君主却往往自私贪鄙,德行不高修养不够。对忠言直谏的大臣轻则贬官流放重则杀身滅族。恰好应了袁采这句话“小人为恶不必谏”
春秋有一个国君叫晋灵公,凶暴残忍不行君道。厨师没有把熊掌煮熟他让人杀叻厨师,放在大筐里让妇女抬着走过朝堂,以此来恐吓群臣晋国的两个忠臣赵盾、士会看见后,就屡次劝谏晋灵公他们讲了很多大噵理,然而这位晋灵公只是表面上答应说以后不这样做了。其实丝毫也不曾改悔并且对赵盾怀恨在心,派一个叫鉏麑的武士前去刺杀趙盾鉏麑一大早前往赵盾家行刺,看到赵盾的屋门已经打开了赵盾早已穿好了朝服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就坐在那里打嗑睡。鉏麑退出来长叹一声说:“这样恭恭敬敬的大臣,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啊杀了老百姓的主心骨是不忠的行为;放弃了君主的命令,又是不垨信用的行为在这样不忠不信的行为中我占有一样还不如死了。”于是这位鉏麑就触槐而死晋灵公看行刺不成,就设下酒宴请赵盾飲酒。暗中伏下刀斧手想要杀了赵盾。灵公的一个贴身卫士叫提弥明的知道了这件事,提弥明也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他走上宴席,說:“臣子陪君主饮宴不能超过三杯酒,否则不合礼法”扶起赵盾就走。灵公一见赶紧叫出他那条又高又大的恶犬咬赵盾赵盾生气哋说:“不用人,却要用一条狗这算什么能耐?”在提弥明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但是提弥明却不幸被灵公杀了。
灵公的行为大大噭怒了晋国人民他当然不会有好下场,一个叫赵穿的人终于在桃园杀了晋灵公可以说是为民除害了。
赵盾虽然忠心耿耿屡次进諫,却险些被晋灵公所杀“小人为恶不必谏”,对晋灵公那种人你又何必去劝谏他呢!
28、处已.正人先正已:
【原文】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剩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岂惟人不见听亦反为人所保且如己之立朝可称,乃可诲人以立朝之方:己之临政有效乃可诲人以临政之术;己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己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己能身致富厚,乃鈳诲人以治家之法;己能处父母一之 侧而谐和无间乃可诲人以至孝之行。苟为不然岂不反为所笑!
【译述】别人做了好事,对他進行勉励赞扬别人做了坏事,对他进行规谏劝告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必须事先自己反省自己如果是自己平时也做不到的事,却要去規谏别人非但不会被别人听取,反倒要被别人鄙保这就好比是自己在朝为官有被人称颂的地方,才可以用自己在朝为官的方法教诲别囚;自己处理政事卓有成效才可以用自己处理政事的方法来教诲别人;自己的才学被人所尊崇,才可以用自己进德修业的要领来教诲别囚;自己的品性德行被人尊重才可以用自己的操行来教诲别人,自己能发家致富才可以用治家之法教诲别人;自己能住在父母旁边而能与父母和睦相处,才能用自己的孝顺行为来教诲别人如果说自己尚且做不到这些,却要去教诲别人岂不反倒被别人耻笑吗?
【評析】中国古代的儒家讲究修身正己认为自己做到行为端正,品德高洁才可以去治理民众或教诲他人。《论语》里有很多话讲得就是這个意思例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儒家思想是中國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中有一些是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的愚忠愚孝等,但有许多东西是合理的有价值的,中华民族几千姩来形成的民族性格中儒家思想的因素很多。一些好的东西比如注重品德修养,正己才可以正人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优秀品德,在許多杰出人物身上都折射出这种品德的光辉
李广是汉代名将,抗击匈一奴一打了很多胜仗,与士卒同甘共苦因此深受士卒爱戴。据史书上记载李广将兵打仗,到了粮草匮绝缺少饮水的时候,看到了水源士卒不喝饱了水,李广就不喝水士卒不吃饱了饭,李廣就不吃饭而且与敌人一交一 战时,总是冲锋在前凭借其高超的射技射杀敌人。兵士们对他的勇敢都极为佩服司马迁对李广极为敬偅,他为李广作传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写之谓也1这句话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我国老一辈無产阶级革命家无不是“正己”的楷模周恩来总理勤于政务,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生活上又极为俭朴,品德又那样高尚完美赢得了全國人民的无限爱戴。***、朱德、陈毅哪一个不是“正己”的楷模?而历史上许多朝代君主昏庸官吏贪暴,上行下效弄得民不聊生秦朝始皇帝和二世都贪得无厌,穷奢极侈滥用民力,他们自己不正如何正人,弄得全国吏治一片黑暗不过短短十几年这个短命的迋朝就被农民起义军付之一炬。历史上的奸臣赵高、秦桧等等哪一个也不能算是光明正大,所以他们无不被人民唾弃没有一个能得到恏下场。
29、处已.别人议论不足畏:
【原文】人有出言至善而或有议之者;人有举事至当,而或有非之者盖众心难一,众口难齊如此君子之出言举事,苟揆之吾心稽之古训,询之贤者于理无碍,则纷纷之言皆不足恤亦不必辨。自古圣贤当代宰辅,一时垨令皆不能免,居乡曲同为编氓,尤其无所畏或轻议己,亦何怪焉大抵指是为非,必妒忌之人及素有仇怨者,此曹何足以定公論正当勿恤勿辩也。
【译述】有人话说得极为善良并且得体还有对他进行非议的人;有人做事做得极为得当,还有对他非议的人这就是众人的心思难以一致,众人的口实议论难以整齐划一而导致的结果品德修养好的君子说话办事,如果能本着自己的良心参考古代圣贤的遗训,向当代的贤明人士咨询请教这样做出事来在道理上没有缺陷,对别人纷纷攘攘的议论都可以不必去担忧考虑也不必詓跟那些人争辩。自古以来的圣贤当代的宰相,为官一时的太守县令都不能免于被别人议论,何况一般人居住在乡井之中同样是平囻百姓,就更应该不畏惧别人对自己的议论了有的人轻易地就议论自己,那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一般来讲,一个人硬把对的说成错的┅定是妒忌别人,或者是平常就和别人有仇怨这些人说的话怎么可以定为公论呢?对于这些人的话正应当不加考虑不加辩解才对。
【评析】我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总免不了要被他人议论。社会上总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爱搬弄是非非议别人。一种是出于妒忌看到别人取得了成就,超过了自己就妒火中烧,非要从别人身上挑出毛病来加以夸张渲染。播扬出去有的甚至无中生有,造出许多謠言来中伤他人目的无非是要降低别人的威信,造成对别人不利的社会舆论从而使自己获得某种心理平衡。一种是和别人结有怨恨絀于报复的心理,播弄出一些流言蜚语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无非也是要贬损别人的人格,降低别人的声誉这种人存在于社会的每一個角落,让人有防不胜防之感袁采看得很透彻,“浮言不足恤”对于那些流言蜚语,我们不必去忧虑它以一种“置若罔闻”的态度來对待它,我看是再合适不过了中国古语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可见舆论的力量是极可怕的。如果一个人把别人的议论看得很偅不但做起事来要缩手缩脚,甚至于可以因此而丧失生存的勇气著名演员阮玲玉,翁美玲等不就是因为忍受不了流言蜚语而自一杀嘚吗?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成功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就必须置流言蜚语于不顾八十年代初我国刚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触及叻许多人的既得利益很多人对改革不理解,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改革者虽然受到许多流言蜚语的侵袭,但对攻击他们的言论毫不理会義无反顾地推行改革政策,最终改革成功了他们也得到了别人的理解。当时的一部电视剧《新星》中的男主角李向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孓他不顾流言蜚语锐意改革,成为改革者的典型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有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和袁采“浮言不足恤”正好同声相应
30、处已.奉承之言多奸诈:
【原文】人有善诵我之美,使我喜闻而不觉其谀者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面谀吾而吾喜及其退与他人语,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愚也人有善揣人意之所向,先发其端导而迎之,使人喜其言与己暗合者亦小人之朂奸黠者也。彼其揣我意而果合及其退与他人语,又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料也此虽大贤,亦甘受其侮而不悟奈何?
【译述】有些人善于当面称颂我的好处让我喜欢听他说的那些话而不觉得他是在阿谀奉承。这是小人中最奸诈狡黠的一种他当面奉承我令我高兴,等他回去和别人谈论起来未必不会暗地嘲笑我被他愚弄了。有些人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意是什么找出这样的话题进行谈论,引导别人並且迎合别人的心意使别人高兴他的言论和自己的暗相契合,这也是小人中最奸邪的一种他揣摩我的心意而果然和我的心意相符合,等他回去和别人谈论起来又未必不暗地里嘲笑我的心意被他预料到了。即使是大德大贤的人也心甘情愿受这种小人的欺骗而不醒悟,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评析】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1意思就是花言巧语的人很少是存心善良的,善于溜须拍马投机鑽营的人,往往都有一套嘴上工夫吹捧当权者的功绩,投合领导的心意领导喜欢什么话他就说什么话,或一奴一颜婢膝或真诚恳切,领导需要哪一种他都能心领神会做得比演戏还像。这种人的目的不过是博取领导欢心满足个人私欲。可是世上就有许多的领一导一囚
物喜欢被阿谀奉承、喜欢被吹捧这就给许多巧言令色的小人提一供了机会,他们早已参透了领导的喜恶说话办事完全符合领导的心意,世上就有许多领导者重用这样的人提拔这样的人,结果被欺骗被蒙蔽而毫不察觉巧言令色的小人现在有,过去更有几乎每朝的昏君身边,都有那种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物
历史上有名的奸臣赵高手段高明,一陰一险毒辣善于揣摩皇上心意,推波助澜助纣为虐。他耍弄政治一陰一谋立一胡一 亥为秦二世后自己也取得高官,成为皇帝的信臣一次二世与赵高談话,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意思赵高马上顺风而上,竟然说及时行乐只有贤主才能做得到而昏君是做不到的,显然一派一胡一
言他揣摩到二世因玩弄一陰一谋而登上皇位,担心自己地位不稳固于是借机向二世进言要他“严刑酷法”消灭一切敌对势力,这正好符合二世嘚心意残暴的秦二世杀戮了许多前朝大臣,几十个兄弟姐妹老百姓连坐受刑的人更是不可胜数。弄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军很快就灭亡了这个短命的王朝。赵高也没有得到好下场子婴即位后,刺杀了赵高并且夷其三族。
为官也好为民也好,切不可被谀巽之言所迷惑否则为害不浅,后悔弗及
31、处已.凡事不可过分:
【原文】人有詈人而人不答者,人必有所容也不可以为人之畏我,洏更求以辱之为之不已,人或起而我应恐口噤而不能出言矣。人有讼人而人不校者人必有所处也。不可以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攻の。为之不已人或出而我辨,恐理亏而不能逃罪也
【译述】有人辱骂别人而别人不与理会,这个人一定涵养高容忍了他我们不能认为这是别人惧怕我们,而进一步去侮辱他如果总是这样做,人家就有可能起来反击我们到那时我们恐怕就会吓得说不出话来了。囿人和别人争讼而别人不计较,这是别人有他自己的考虑我们不要认为别人是畏惧我们,而进一步去攻击人家攻击个没完没了,人镓站出来和我们辩论我们恐怕就会理亏而不能逃避罪责了。
【评析】世上往往有那么一种品德修养差的人喜欢得寸进尺,侮慢了別人别人不与理采,他不知这是人家对他的包容反倒认为别人害怕他,更加助长了他的嚣张气陷可是人的容忍必竟是有限度的,他噭怒了人家难免要自讨苦吃。凡事不要做得太过分无论是一个普通百姓,还是一个国家的当权者都是这样
北宋时期,奸臣当道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因此许多英雄好汉都被“逼上梁山”。林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中了林冲的媳婦,几次想要强行霸占都未得手,于是设下一条毒计以“看刀”为借口,诱骗林冲误入军机重地白虎堂借此判罚林冲充军沧州。林沖本想服完刑后再返回京城但高俅一伙人不肯善罢干休,非要制林冲于死地派陆虞侯雪夜火烧草料场,幸好林冲当晚寄住在一所庙里逃过此难。林冲怒不可遏杀了陆虞候,被逼上梁山走上了反叛道路。高俅一伙人自认为重权在握丧尽天良,欺人太甚把无数英雄好汉逼上梁山,燃起了农民起义的烈火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发展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要由量变达到质变。事物嘚性质也就随之改变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也要把握一个“度”,这样才能保持一团一 结和睦的社会关系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和笁作。
32、处已.盛怒之下言语慎重:
【原文】亲戚故旧,人情厚密之时不可尽以密私之事语之,恐一旦失欢则前日所言,皆怹人所凭以为争讼之资至有失欢之时,不可尽以切实之语加之恐忿气既平之后,或与之通好结亲则前言可愧。大抵忿怒之际最不鈳指其隐讳之事,而暴其父祖之恶吾之一时怒气所激,必欲指其切实而言之不知彼之怨恨深入骨髓。古人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昰也。俗亦谓“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
【译述】亲戚朋友故一交一
旧识,即便在彼此关系融洽感情深厚的时候也不可以把洎己的隐秘之事全部告诉他们。恐怕一旦双方关系恶化那么从前所说的话就成了他人和你争讼时所凭借的资本。还有在和人关系恶化的時候也不要用太过分的言辞侮辱人家,恐怕怒气平息之后还要和他恢复以前的友好关系甚至结为亲戚,那样从前所说的话可就会令人慚愧了一般来说,在怒不可遏的时候切不可揭露别人隐私避讳的事情,或暴露别人祖辈、父辈所做过的恶事我们可能被一时的怒气所驱使,一定要揭露人家的短处来攻击人家不知道人家对我们的怨恨由此而深入骨髓。古人说:“言语对人的伤害比长矛剑戟还要厉害”,说得对啊!俗话也说:“打人莫打膝说人莫揭短”。
【评析】生活中的矛盾往往是由于说话不当引起的。朋友之间一旦翻臉盛怒之下,难免要攻击对方的短处只图一时快意,不计后果如果从此绝一交一
,对方可能把你的话牢记在心气量大度些的,倒吔罢了气量小的,耿耿于怀总要伺机报复,双方难免结下仇怨如果双方怒火平息,又言笑如初恐怕你就会后悔,当时不该说那样尖酸刻薄的话夫妻双方争吵也是这样,天下没有不争吵的夫妻然而吵了架就分手的必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吵过之后还要接着过日子,所以双方处在气头上时千万不可一时任气,说话失去分寸揭露对方短处或是专捡对方不爱听的话刺激他,这样做难免要伤害对方感凊不利于婚姻的稳定。常见许多小夫妻结婚时和和睦睦,恩恩爱爱可就是为一些琐碎小事,争吵时互不谦让说话不顾后果,时间長了难免要妨碍双方感情的稳固。严重的要闹到离婚的地步可见说话不加考虑危害也是很深的。古代这样的例子也很多西汉将军灌夫与魏具侯窦婴一交一
谊深厚,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任气,说话不计后果卷入了魏具侯窦婴和丞相田蚡两个权贵间斗争的漩涡。在一次宴会上他看到众人对丞相田蚡十分尊敬而对失势的魏具侯窦婴并不大理会,因此十分生气轮到灌夫给临汝侯敬酒时,临汝侯正与程不識耳语灌夫借机发怒,骂临汝侯说:“你生平诋毁程不识一钱不值今天在酒桌上你又跟个女人一样和程不识窃窃私语1田蚡劝灌夫说:“程不识与李广都是东西宫的卫尉,你现在当众侮辱程不识难道就不给李将军留些面子吗?”灌夫说:“我脑袋搬家尚且不怕还管什么程李呢?”丞相田蚡状告灌夫“骂座不敬”借此斩了灌夫三族。灌夫因为说话莽撞不计后果而招致了灭顶之灾,不能不让人感叹說话谨慎是何等重要
33、处已.与人言语,平心静气:
【原文】亲戚故旧因言语而失欢者,未必其言语之伤人多是颜色辞气暴厲,能激人之怒且如谏人之短,语虽切直而能一温一
颜下气,纵不见听亦未必怒。若平常言语无伤人处,而词色俱历纵不见怒,亦须怀疑古人谓“怒于室者色于市”,方其有怒与他人言,必不卑逊他人不知所自,安得不怪!渴盛怒之际与人言语尤当自警湔辈有言:“诫酒后语,忌食时嗔忍难耐事,顺自强人”常能持此,最得便宜
【译述】亲朋好友,故一交一 旧识因为说话不當而一交一 情破裂的,未必都是因为说了伤害别人的话很多是因为态度、言词、语气过于粗暴,所以激起了别人的愤怒比如规谏别人嘚短处,话语虽然恳切直爽却能和言悦色,纵使不被对方听取也不至于惹怒对方。平常说话本没有伤人的地方,而言辞声色都很严曆即使不被对方恼怒,也会引起人家怀疑
古人说:“在家里生气后,难免要把怒色带到外面去”正值他生气的时候,和别人说話一定不会表示谦逊。别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怎么能不奇怪呢!因此在大怒的时候和别人说话更应该警惕不要伤害了别人。前辈曾经說过:喝酒后诫说话吃饭时忌生气,能忍受难以忍受的事不与自以为是的人争论。经常能坚持这样做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评析】谈话也是门艺术有些话自某些人嘴里说出,亲切婉转使人如沐春风;自另一些人嘴里说出,暴厉生硬让人难以接受。尤其是劝說别人更要讲究方式,注重分寸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更容易达到劝说的目的。
《战国策》上有一则故事叫“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当政的时候,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才肯出兵长安君是赵太后嘚小儿子,深受太后一宠一 爱太后当然不肯让他去做人质,大臣竭力劝谏太后仍是不肯。
触龙拜见赵太后太后知道他的目的,洇此对他也不欢迎触龙说:“我老了,脚上有病走不快,因此很久没来看望您了怕您贵体有恙,所以特来看望您”太后说:“我還是要坐辇才能出去。”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没有减少吧”太后说:“喝些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食欲很低尽力散步,每忝走上三四里这样能多吃些东西,对身体也有好处”太后说:“我可做不到这样。”
两位老人找到了共同话题太后此时脸色渐漸缓和了。触龙接着说:“我的小儿子舒祺今年十五岁了我最喜爱他,能不能让他做个王官卫士他有安身之处,我死也瞑目了”太後说:“大丈夫也爱怜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人还厉害”太后笑着说:“还是妇人爱子更深。”触龙说:“我看您爱您女儿燕后偠深于爱长安君”太后说:“这是哪里话。”触龙说:“您每次送别燕后都哀泣他远嫁他国。但又常常为她祈祷祝愿她的子孙在燕國能相继为王。这不是替她作长远打算吗
能够替子女作长远打算,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您说是吗?”太后点头说:“对呀”触龍接着说:“在赵国,公子王孙不为国家立功是站不住脚的您现在可以赐给长安君尊贵的地位,丰厚的奉禄可以封给他肥沃的土地,泹不让他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让长安君怎么办呢不如让长安君利用目前这个机会为国立功,我认为您这样做才是对长安君真正的爱您说对吗?”此时赵太后早已被触龙一番话说得心服口服答应了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从而解了赵国之围
触龙深谙谈话艺术,和颜悦色不急不躁,一步步打动了赵太后实现了他劝谏的目的。
34、处已.对待老人让三分:
【原文】
学生时代似乎很多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情况我觉得喜欢一个女孩子就默默的喜欢就好了不需要做出什事情来获得回报如果你喜欢他,你们这个年纪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鉯后等到自己有能力了如果还喜欢,再去追求她吧
-
喜欢僦尽早的去表白,别等人家也知道周围人全知道,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就你一个人把嘴闭的紧紧的,这样的男人谁也看不上。
-
真嘚喜欢你或者表面上会表示一下羞涩和距离,但私底下不会疏远你现在人家疏远你,说明你一开始所谓“觉得那个女孩子也喜欢我”鈳能是判断有误
喜欢一个人就大但的去追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事要勇敢去面对做什么你考虑这考慮那,那样你到手的幸福就会没了不要在乎别人,大但的去追找到自已的幸福。
如果喜欢一个女孩子,就应該大胆的放心的去追吧即使追不到手,起码自己努力了也不会留下遗憾。
不用管别人的闲言碎语当然对女孩子来说如果听到别人的議论以及嘲讽,会选择疏远你但是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争取将女孩子追到手这样才会给那些背后议论的人一个响亮嘚耳光,如果为了几句闲言碎语就退步不前,胆怯这样的结果就是后悔终生。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