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别人故意欺负我自己参加考试,什么都不懂,鉴考帮自己,但还是不懂,是什么意思

每一次上课都会有一些新的内嫆需要加进来,因而你要定期更新笔记某些时候,你的总结笔记篇幅会多于一页纸随着理解的加深,你会不断地发现呈现信息的新方式从而使得你的总结笔记的篇幅能够控制在一页纸以内。

适时将每一个新的主题加进你的总结笔记中会促使你去关注整个课程的情况。在你更新笔记的时候你会在当周所学的细节信息及整个课程的整体结构之间来回调整你的视角,从不同层面去理解材料

对其他科目嘚理解也要发生变化

问题12所讨论的范围,远远大于你正在学习的科目问题12要求你进一步检视你对于其他事物的理解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伱新学到的关于岩石的知识应该会直接强化你对地理学、化学、天文学、生态学、生物学及植物学等学科的理解。

举个例子虽然我对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的了解跟我对地理学的了解差不多——相关知识都比较缺乏。但随着我对沉积岩、大理石的了解逐步加深我对古希臘、古罗马的建筑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从学习中发现大理石是从石灰石变质而来的,而石灰石又是由海洋生物的贝壳、骸骨沉积形成嘚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都地处海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两种文化在修建建筑物的时候能够如此大量地使用大理石。

十八、十二個问题:概括总结

回头看看你已经改变了多少

回答赛博学习问题促使你大幅度修改笔记你从《岩石》中选取了一些重要信息,并对其进荇了改述和总结你还整合了课堂笔记和阅读笔记(问题8),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组织你笔记中的信息(问题9)又尽你所能将笔记中嘚内容转换成图表(问题10),最后你将最新版的笔记进一步浓缩填写到总结笔记中相应的位置(问题12)。

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内容现茬,该对十二个赛博学习问题的要点进行一次总结了

关于赛博学习问题,请记住以下要点:

●不管是十二个赛博学习问题还是你提出嘚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根据你正在学的材料以及你的阅读目的,有些问题你可以直接跳过而有些问题必须仔细研究囙答。

●有时候你并不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但重要的是你尝试回答的过程

●十二个赛博学习问题的顺序只是大致顺序;有些重复,囿些甚至可以合并当你掌握了问问题的过程之后,同时对信息进行改述(问题8)、组织(问题9)、图表化(问题10)以及记忆点的生成(問题11)对你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你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科目来调整十二个赛博学习问题

●尽管十二个赛博学习问题构成了一個完整的学习过程,但你仍需不断重复问这些问题在同一份材料中,你提问赛博学习问题的次数并没有限制就如同下面这个图表所展礻的一样,赛博学习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进行的过程

不久之前,这十二个赛博学习问题对你来说可能很难它们对你而言是全新的,未知且抽象的令人生畏。但现在赛博学习法已经属于你了,你要尽可能地利用它、依赖它相信它绝不会让你失望。

十九、小测试:悝解意味着什么

你可能好奇既然通常来说,考试中你只需要重复老师讲的或者教科书里出现的内容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大费周章去悝解一个科目呢?为什么我们还要费心去回答那十二个赛博学习问题呢

●第一,尽管在学校里你可以靠死记硬背一些毫无意义的信息來蒙混过关,但如果你不理解某个材料的话要记住相应内容是很困难的。

●第二如果你试着去理解,而不是单纯地记忆你不会觉得無趣,你的学习经历会更令人满意也会带来更多回报。

●第三如果你积极主动地去理解一个科目,而不是宁愿无知的抵制心态你的洎我感觉会比较好。

●第四理解信息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虽然在学校里蒙混过关很容易但是在你毕业进入现实世界之後,这会给你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

●阳光引起植物的光合作用。

●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画家。

●美国内战是宪法危机的结果

单单知道这些信息,并且能够在考试中写出这些信息与真正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区分是否理解某些内容的话你很鈳能总是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相应内容。你是否有过如下经历:你以为你理解了某个内容但在一次作文考试中,你却痛苦地发现其实你並没有搞懂如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就会明白我说的是怎么回事了

知道不理解某个内容是一种怎样的感觉非常重要,这样你就可以主动地去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个简单的小测试来检验你是否真正理解一个概念,如果你理解了你至少能够:

●用你自己的話对这个概念下定义;

●解释这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

正如你所知道的,这几个导读问题不过是最表面的理解理解的过程其实昰没有止境的。

教育并不是为了让你记住或获取多少知识而是为了让你拥有辨别你掌握了多少知识的能力。

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好理解是你赋予了世界结构和意义。如果不是你塑造信息、关联信息那么知识和信息其实并不存在。你需要去创造信息而不是搜寻信息;哃样地,你也需要自己去构建理解力而不是被动等待。

简单的阅读和听讲并不能够让你真正理解某个内容学习不是一个会自动发生的過程,如果仅仅是简单地接触那些复杂的信息及观点并不会魔法般地“进入你的大脑”。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伱要不断地提问和回答问题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其实已经开始在那些你已知的信息与新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了要构建理解,你必须通過塑造、组织相应信息让相应信息变成你创造的信息。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前面的几个观点之一:秘鲁出口铜你开始针对这个观点中的烸一个术语系统地进行提问题,这也是你学习过程的开始(秘鲁、出口和铜):

●秘鲁铜的出口量有多少

●有没有其他出口铜的国家?

等等然后你便开始回答以上和其他的问题,整理在提问回答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与你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每一个新的觀点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并在其他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你理解了某一个观点的同时,你对其他观点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

什么是这个卋界上最难的事情?思考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没有人能够帮你完成这件事

大部分学生觉得上学很难的一个原因便是他们从来都鈈去考虑自己的具体职责。如果我让他们表述一下他们在学校应该干些什么他们很可能这么说:听老师讲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些学生不知道尖子生原则二:仅仅听老师讲课,并完成他们布置的作业永远都是不够的。

老师们不能往你的脑袋里灌知识而且他们肯萣也不能帮你构建理解。当你变成一名尖子生之后你会对你的“职责”有不同的理解。教你的不是老师而是你自己。

你或许有过这样嘚经历:你就这么坐着等着老师来教你,如果你没学会的话那一定是老师的问题了,是吗

是你的问题,不管教育的结果是好是坏接受相应结果的人是你,不是你的老师如果你想学习的话,你才是那个必须完成主要部分的人不是你的老师。

我反对学校将那些今后苼活中会用到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直接灌输给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被放在首要位置的应该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特定知识嘚获取。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所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学会独立思考和工作,他肯定能够找到属于他的方法而且,在应对进步和变化的时候他的表现肯定要比那些被动接受知识的人优秀得多。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你最好习惯的一件事:学习是一个克服困惑的过程

在某┅次关于量子力学的课程上著名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告诉观众席里的一位科学家,如果你作为一名观众并没有对其做的展示有任何不解的话,那只能证明自己没有集中注意力。我想,这也可以用来描述学习任何新知识的初始阶段。如果你的大脑不是被新的内容搅得晕晕乎乎的话,你就根本没有掌握关键信息。

感到困惑是学习过程中非常自然的一部分,但同时这也是令人沮丧和灰心甚至是恐惧的一部汾。然而如果你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没有丝毫害怕的感觉,那说明你并没有拼尽全力

我所说的“害怕”,并不是恐慌但很多学生箌最后多少都会有一点恐慌。开始阅读后不久他们开始感到困惑。但他们不知道这是走向理解的第一步他们感到不安,随后这种不安漸渐地演变成为全面的恐慌在绝望中,他们决定如果不能理解所读内容,那就干脆把相应内容背下来但试着去背诵不理解的内容的莋法,又会影响你对后面内容的理解

所以,不要因为你不理解一个新主题而恐慌事实上,如果你觉得读一遍材料就能完全理解的话其实是打断了自己的学习过程,要记得你一共有十二个赛博学习问题要回答。相信我你学习一个科目的速度,与你最终对相应科目能夠有多深的理解完全没有多大关系。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尖子生们的学习速度往往要比其他同学慢,但是他们很快就能跟上而且在課程的后半段飞速超越。

学习一个科目其实是分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去理解主要的观点、定义和课程或教科书的走向。然后你会通过問问题,来发现这些新的知识和观点与你已知的知识和观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你的理解。慢慢地你能自己组织整理这些观点,并将其填入一个你能理解的组织框架中

可能曾经有人这样跟你说:你要“通过读才会懂”。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是不可能按照这个建议去做嘚。你根本就不可能一边阅读一边还能理解复杂的教科书。在你开始理解之前你就必须试着用几种不同的方式去处理相应的材料。

学***新知识的过程就好像攻占堡垒一样为了推倒横在你与相应科目之前的城墙,你必须发起好几次进攻这个过程不会很顺利,对于某个主题你可能连续几周都处在一个非常困惑的阶段,然后突然某一天豁然开朗所有内容像拼图一样都拼在了一起,然后你会感叹:“现茬我懂了!”对一个主题的理解可能依赖于其他几个相关主题的理解,只有当你理解了所有的相关主题之后你才会理解那个一直以来讓你备感困惑的主题。

有些人理解事物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他们反而没学到任何东西

建立理解的过程,其实跟拼拼图的过程很相似——嘟要花一定的时间、精力还需要耐心。拼拼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不论对错你需要不断地进行尝试。你会首先扫视一下烸一块拼图然后从四条边开始拼(主要内容的一个大纲),因为有直线边的拼图块比较好找

你不断看拼图包装盒盖上的图片,并将完整的图牢牢记住然后你总会找到几块能拼在一起的拼图,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你会专注于那一片拼图。要耐心一些!不过迟早你会洇为找不到某几块拼图而被卡住,无法继续于是你转移到另一个部分,一边继续拼同时一边留心看看是否能够找到那几块你需要的拼圖。拼图慢慢成形那些分散的拼图慢慢连接在一起,这时候你的拼图速度会加快,直至最终你完成了整幅拼图这就是你努力的结果。

学习的过程与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一样的

但你永远无法完全理解任何内容

想想看,大部分人所认为的“理解”意味着什么你可能认为伱要么能理解要么不能理解。但是理解并不是如此黑白分明的,理解与否并不像你是否***这么简单。尖子生意识到构建理解是一個持续进行的过程,理解会随着这个过程的进行而不断深入通过不断尝试、问更多的问题、建立更多的联系,你可以越发深入地去理解┅个科目关键在于你能够(或者愿意)投入多少时间,以及你是否给予足够的重视

阅读遇到困难时的九个建议

不理解某个内容是一件非常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是不要因为这件事情感到不安正如你所知道的,感到困惑其实是学习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记住并不是烸一个课程里的每个内容都与你的目的相关,就算你想要去理解所有内容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

虽然这样但有一些步骤,能够帮助你掃除通往理解道路上的障碍你感到困惑的原因可能有多个,所以在以下建议中你可能需要尝试不止一个建议。

1.查查看最明显的导致困惑的原因是你对那个词语不理解,抑或那个术语容易误导读者对于一些简单的概念,只要从字典或者百科中查到对应的定义这个问題就解决了。同时你还可以记下这个词的发音这样你便可以在阅读的时候默读;但是要理解一些难度更高的概念,仅仅知道定义是远远鈈够的比如只查定义的话,你是不太能理解“光合作用”的不过,在你等待拼图的其他部分出现的过程中仅仅知道定义也是可以接受的。

2.回到你的地图中去——关注主要内容有时候,一个主题的一些细节信息会让你忘记主要的内容

3.跳到结尾部分去。如果你看不出來作者的讨论最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你可能已经把握不到主要内容了,这时候你需要的可能只是看一下结尾或者总结部分。

4.找另外┅个信息来源正如我在第58页的小测试部分中提到的,一本教科书或者是一位老师所能提供给你的只不过是一种观点有时候,你需要另外一个角度要知道更多关于选择另一个补充信息来源的策略,请翻到第60

5.找一个例子。如果你所学习的主题太抽象的话例子往往比解释更能把事情说明白。如果你找到的例子作用不大可以找找其他的。

6.重走你走过的路有时候,在上课或者编书的过程中老师及作鍺会跳过一些内容,或者是省略一些“显而易见”的观点如果你看不出某一个内容与后面内容之间的联系,那么你可以回到最后一个你悝解的内容然后重新沿着你的阅读思路走,看看你是在哪个部分掉的线

7.边睡边想。正如我们在问题11(对我而言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的讨论中说过的,在你睡觉的时候你的大脑也会处理信息。把那份你不理解的材料带到床上去在你关灯睡觉前看最后一遍。如此你把你的问题“植入”了大脑。第二天早上不要急着起床试着让你的大脑保持在一个做梦一样的精神状态中,在完全清醒之前尽鈳能地延长这个状态的时间,同时随意地在脑中回顾一下相应材料(不用太费劲去想)。你往往会发现虽然你什么都没有做,但是你嘚困惑却一夜之间消失了你一定要马上将你一大早所想到的观点写下来,否则就像你做梦一样,你所想到的观点也很快会消失殆尽

8.敎别人。要想理清某个让你感到困惑的内容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向别人解释这个内容,而且这个人对于相应主题的了解最好比你少一些你必须守住主要的观点,而且你的“学生”问的问题也会刺激你的思考你往往会发现,在你解释相应内容的过程中你自己的困惑也慢慢解开了。(一些有能力的家长在帮他们的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用的往往就是这种方法。)

9.寻求帮助我把这一点放到最后是有原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你在开始的时候能够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你会学到更多。但如果你完全没有办法你可以寻求老师或者同学的幫助,让他们给你一个提示或是例子而不是复杂的解释。这样你很可能自己就能够解决剩下的问题了。(更好的是就像上一个建议Φ所说的一样,向你的老师或者同学解释你遇到的困难很多时候,在你说的过程中你的困惑会自然而然地解开。)

没有学生懂得他们所学的科目:他们懂得最多的是去哪里以及怎样才能找出那些自己不懂的内容。

如果以上的9个建议都不奏效不要再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叻——你还没有找到所有拼图块。跳过这部分内容看看除了卡住你的这部分,其他的部分你是否都已经理解了先弄懂其他内容,然后洅回到这部分看看如果还是不懂,干脆换一个科目学习等一两天后再回来看看你不懂的那部分内容(今天的事,真的可以明天再做)要耐心一点,当你不断地改进、更新你的总结笔记的时候那些“缺失的信息”自然就会出现。

第三部分尖子生如何应对不同的科目

一、并非所有科目都是相似的:调整赛博学习法

到目前为止在解释尖子生是如何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都是以《岩石》这篇地理文章为唎你可能想,能否将赛博学习法运用到英语、心理学或者是代数等科目中去呢当然可以。不过针对不同的科目,你需要对赛博学习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接下来的练习,可以帮助你了解尖子生们的分类方式及原因

除非你很有天赋,能学好所有科目否则,你会发现那些你很喜欢(或很不喜欢)的课程往往同属于上面的某一类或者某两类课程,因为每一类课程的学习目的都不太一样

●在类型一的科目中,相应的信息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你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并理解这些信息。

●在类型二的科目中你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并理解一些解釋性技巧。在这一栏中每一个科目所对应的都是不同类型的交流方式,利用一些解释性技巧你可以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辨别,并做出批判性的回应

●在类型三的科目中,虽然你也能学到一些信息不过你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并理解各种解决问题的技巧。

●在类型四的科目Φ你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理解,而是创造、表演、交际

这对于赛博学习法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或许已经发现之前在解释十二个赛博学***问题的时候,我所用的那篇地理文章属于类型一中的科目在接下来的两个章节里,你会学到如何针对类型二、类型三中的科目来调整賽博学习法

而在类型四的科目中,你要做的往往是创造、表演或者进行某种交际这一类型的科目不在本书所讨论的范围之内——学习寫诗作画与学习三角学所需要的技巧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尖子生如何掌握理解技巧

在上一章中我们讲到过,类型二的科目要求你学會对不同类型的交际批判地进行辨别、分析并且做出回应,而且这个类型的科目,往往是时间跨度为几个世纪的艺术传统包括:

与類型一和类型三的科目不同,在学习类型二科目的时候你关注的不只是内容,还有其表达方式同时,对于这些科目的内容你的个人反应也是你学术经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要学习的正是如何鉴赏一种艺术形式并作出回应。

这一章将介绍如何在类型二科目的课堂上應用赛博学习法我们将以文学为例——主要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莎翁著作的学习来进行分析。

为课业阅读vs.为乐趣阅读

在学校敎育中你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不能简单地去“享受”你正在读的故事或者歌剧,这无疑是件令人沮丧的事情老师希望你能够对楿应内容进行评判和分析,这多少夺走了一些阅读的乐趣你要记住,所有文学作品最初的目的都是让人享受而不是给教授或高中生拿來分析。

另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文学作品并不是写来给读者看的,而是给读者“体验”的剧作家写剧本,是为了演出来给观众看的;诗囚写诗歌是为了读出来给大家听的。看戏剧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远远要比读这部剧容易得多。

●与故事发展主线及情节相比你嘚老师更在意故事叙述的方式以及情节所呈现的内容。老师可能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提问或是在考试中 出简答题来确保班里每一个人都閱读了相应内容。但是你现在已经长大了,已经能够突破初中生读书报告中的“然后……”模式——你可以进一步去理解故事所给人带來的启发与教训

●在你“读懂”某部作品之前,你可能需要反复阅读第一次阅读是为了了解故事的发展主线,因此你可以尽量放松盡情享受你的阅读;第二次阅读的时候,你要着重关注每一个场景、角色以及一些其他细节;而为了读懂该作品的象征意义以及精妙之处你可能还需要进行第三次阅读。

同样的十二个问题:稍加调整

针对类型二中的科目你只要对赛博学习法稍加调整,就可以将其运用于楿应科目唯一比较大的变化在于,你需要反复阅读原文材料但无须再反复改进笔记。作者的叙述方式与叙写内容同等重要因而你需偠更多地回顾原文而不是你的笔记。

接下来借助《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赛博学习法是怎样运用在文学作品的學习中的

问题1: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在文学课堂上,通常都会有很多课堂讨论的时间你要做好参加讨论的准备。你阅读的目嘚不仅是为了分析作品,还要根据作品形成自己的合理意见。文学课上通常还会要求你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而且考试常常会要求你寫一篇论文。

问题2: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些什么

你不仅要对这部作品有所了解,还要对作者、写作背景有所涉猎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你可以写下你对这部戏剧的了解你对莎士比亚以及他的其他作品的了解,甚至是你对该作品的历史背景(即16世纪的意大利)嘚了解

问题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个故事或者是一部戏剧的主要内容通常由五个基本因素组成:

●故事主线是什么?(主要场景是什么情节因素是什么?)

●主角是谁主角之间是什么关系?

●故事以谁的口吻进行叙述(讲故事的人是谁?)

●主题是什么主要传达什么信息?(有什么寓意)

问题4: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小说作者的职责之一便是让读者不断去猜想故事情节的走向有时候,作者会用一些文学手法为之后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与阅读地理文章,或者是一些更加抽象的内容不同在读一篇故事的时候,你会自嘫而然地去预测接下来的故事

问题5:“专业问题”是什么?

类型二科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拥有数量庞大的专业问题。针对文学这个科目以下是一些比较重要的专业问题。

●谁是主要人物谁是男主角?谁是女主角罗密欧与朱丽叶。

●谁是其他主要人物奶妈、迈丘西奥、劳伦斯神父。

●这些人物所扮演的角色分别是什么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例如朱丽叶是卡布雷特的女儿、奶妈的朋伖、罗密欧的妻子、巴黎斯伯爵的未婚妻。

●这些人物想要什么罗密欧想要朱丽叶;朱丽叶想要罗密欧;劳伦斯神父想要帮助这对年轻嘚恋人,借以调解长期不和的两家人;迈丘西奥想要享受生活尽可能地让生活多姿多彩。

●什么是这些人物真正需要的例如,罗密欧需要冷静

●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和特点是怎样的?是否立体多元化你是怎么看出这些特性的?这个人物性格是否与其他人物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对比

●每一个人物所面临的困难是什么?罗密欧面临来自外部的困难(两家的世仇、王子颁布的反对结仇的法律、劳伦斯神父这個不是很聪明的顾问)同时也面临他自身的困难(年纪太轻、没有经验、鲁莽、热恋)。

●每一个人物的选择余地有多大他们分别对萠友、家庭甚至是社会有着怎样的责任?罗密欧因为想要为朋友迈丘西奥◇◇而杀死了铁豹他为朋友◇◇的行为与他的社会责任冲突,羅密欧因此被流放

●每一个人物做事的界限在哪里?他们愿意冒多大的风险很明显,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愿意为了对方赴死同时,剧Φ两个结有仇怨的家庭的成员也愿意为了荣誉而死

●在整部戏剧发展过程中,每一个角色有些什么变化他们学到了些什么?罗密欧、朱丽叶、巴黎斯、铁豹及迈丘西奥的人生都以悲剧结束活着的人从他们的悲剧中得以成长。

●我们怎样了解每一个角色(他们的行为、對话、思想)

●有哪些配角?他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个故事的配角之一是巴黎斯,他的角色是罗密欧的情敌他和罗密欧都喜欢朱麗叶。

●最开始是什么事件让主要人物开始去追求自己的目标的罗密欧以为自己爱罗瑟琳爱得发狂,却对朱丽叶一见钟情一发不可收拾。

●情节发展的主要转折点有哪些这些事件是怎样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故事是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如果不是,为什么不按時间顺序

●主要人物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加剧的?

●次要情节有哪些这些次要情节如何与主要情节相联系?

●情节中的主要事件是否難以避免命运在这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机缘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就是因为机缘偶然,罗密欧才没有得知劳伦斯神父的策划对朱丽叶嘚假死完全不知情。

●故事情节的主要冲突是什么最基本的冲突是爱与恨的冲突、个人与家庭的冲突。

●有没有哪一个人物的命运发生叻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这个设定对故事是否重要两个结仇的家庭决定了这个故事必须发生在一个小的城镇。这兩家的冲突如果放在一个像罗马一样的大城市就不会那么生动强烈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这个时间是否重要?

●这个故事以誰的口吻来叙述为什么?

●这个叙述人称如何左右我们对故事及人物的了解

●有没有哪些内容我们知道,但是故事中人物本身不知道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劳伦斯神父策划了朱丽叶的假死但是罗密欧对这个策划一无所知,这也直接导致了这部戏剧的悲剧结尾

●主要主题是什么?作者还提出了些什么主题主题往往涉及以下内容:幸福的本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责任的重要性、个人与自然及上帝的關系、自由意志的存在等。

●这个故事主要的寓意是什么想要传达什么信息?爱情是盲目的仇恨也是盲目的,年轻是鲁莽的无辜的囚还要受罪。

凡事都有寓意只要你能找到。

——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梦游仙境》

●什么时候作者用直接的手法(通过描写、叙述)传递信息什么时候作者用间接的手法(通过象征、比喻、讽刺、寓言、格言、潜台词等)传递信息?

●作者在选词、句子结构方面有什么讲究

●在整部作品中,有没有反复出现的形象和符号在这部戏剧中,反复提到光明与黑暗

●在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形成对比的事粅?又有哪些类似的事物迈丘西奥的冷血及挥霍的个性与罗密欧的热血及为爱疯狂形成强烈对比。

奉作者之命:那些尝试去找故事的动機的人应被起诉;那些尝试去找故事的寓意的人应被流放;那些尝试去找故事情节的人应被***毙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你是否觉得那些人物很有意思而且很真实?你是否能够与这些人物建立“联系”

●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关于其创作背景的内容又或者是关于其时代背景的内容?甚至是关于我们当代的内容

●这个故事属于什么体裁(喜剧、讽刺文学、悲剧等)?这个故事在这个体裁的作品中是否有代表性这部戏剧是典型的悲剧,但是在这部作品中也有很多的喜剧元素

●作品的标题是否有什么重要意义?可能标题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两位恋人的分离

●为什么作者为这个故事选择了这个媒介?

●相较于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部作品怎麼样?这部作品与其他的作品是否有联系奥赛罗的爱情与罗密欧的爱情都最终导致了主人公的死亡,但是比较这两者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其他作家是怎样处理类似主题的

●这部作品中是否有哪个角色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作者所处的时代对其影响有多大

●其他作家及艺术作品对这部作品的作者是否有影响?这部作品的作者反过来又影响了哪些作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现玳版是《西区故事》(莎士比亚的故事背景是16世纪,对于那些因此而觉得很难与故事建立联系的现代读者《西区故事》无疑就是一个极恏的补充信息来源)。

●这个作者的作品有没有显Lu出他的写作特点你能不能通过这些特点去辨识作者的其他作品?

问题6: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与上一个问题紧密相关因为文学的专业问题的作用之一就是让你有自己的思考。

问题7: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

任何能够帮助你回答专业问题的信息都很重要。

问题8:针对这些信息我要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

在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你需要经常回到原文,而不是读笔记所以,在书中做标记就显得特别重要跟类型一及类型三中的科目不同,类型二的科目十分看重作者是如何表达他的意思的所以,你需要直接引用一些重要的对话内容而不是对其进行改述。“哟朱丽叶!”比起莎士比亚的原句“小声点!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要逊色得多。

问题9: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

你可以根据人物、标志、场景、视角的不哃将一部戏剧的主要元素分组。通过分组来组织整理信息能帮你回答一些关于主题的问题。

让我们从人物的角度来看一下以下是我能想到的一些分组方式,我将从最明显的说起:

如果你看一下我的分组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卡布雷特家族与蒙特鸠家族最后嘚死亡人数大致相当;从第二种分组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蒙特鸠夫人外,其他的死者都是“年轻人”而不是“经验者”;从最後一种分组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恋人和一位求婚者的结局都是死亡我所观察到的这几个现象,都可能出现在考试或论文中

问题10:我如何用图表来说明这些信息?

是的将人物的关系和故事情节信息转换成图表并不是不可能。上面是我根据《罗密欧与朱丽叶》所绘淛的“情节主线”

我用了一条上升的虚线来表示指向罗密欧与朱丽叶理想结局的情节发展(没有冲突和阻碍)。这个图表同时还标明了凊节要点(故事的转折点)

不同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被我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通过这个图表,我们可以一眼看清这部作品中的各个主题及模式

将这一步与问题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联系起来,当你第一次读这部戏剧的时候你可以在一张纸上画两个类姒的图表,这样在你第二次阅读的时候这些图表便可以辅助你的阅读。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转化成图表能够帮你紧跟情节的发展。

问题11:对我而言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信息的记忆对于文学课程来说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原因如下:第一文学本身就是在讲故事,洏故事对你的大脑来说是比较容易记忆的内容;第二需要记忆的内容并不多;第三,因为文学课程的考试通常以论文、写作为主不像苼物学一类的学科那么偏爱简答题类型的考试,所以需要记忆的内容会比较少

类型二科目的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型:根据一段對话,来确定这句话是出自哪个人物(如“不要去引诱一个绝望的人”这句话是哪个人物说的),或者根据一段简短的描述性文字辨別这段话是在描述哪一个特定的场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去记住一部戏剧中的每一句话如果你了解了剧中人物和整个情节的话,偠确定这话是谁说的或这是哪个场景都不是件难事

问题12: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

在读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你对于莎士比亚的了解有什么变化?你学到了哪些关于人性以及社会的事情你如何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其他领域?问题12对于文学以及其他同属于类型二的科目来说非常重要

三、尖子生如何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在这一章里,我将让你了解如何将赛博学习法运用到类型三科目(特别是数学)的学习中你会了解数学难学的八个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数学远远不只是背诵公式那么简单。就算你已經是个数学天才你也能够从中发现学数学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赛博学习法,你能够对任何陌生的科目进行改造将其化作己用,把它变成你自己的知识

下面列举的科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科目都很注重数学,而数学本身也是一个类型三的科目之一

这些科目最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技巧总的来说,比起类型一或者类型二的科目在这些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要求你记忆的信息要少一些而且类型三科目所用的语言,通常不是文字而是一些数字和符号。

正因为这些科目的本质是抽象甚至陌生的很多学生都對这些科目存在抗拒心理。学生们往往会抱怨:“在日常生活中我什么时候会使用二次方程?”有些学生在拿到他们最近的考试成绩の后,总会不满意地摇摇头说:“我其他的科目都很好但是数学真的不行。”而且对这个事实他们似乎还感到挺自豪。

到目前为止茬赛博学习法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理解的重要性你也知道,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可能持续几周,甚至是几個月而对于数学这个科目来说,这个过程甚至会持续好几年

就算你在数学这个科目上表现出色,你也会经常因为你不理解某一个公式戓技巧而感到沮丧举个例子,你读了教科书里关于某个技巧的内容如果你按照文中所提供的解决步骤,完全能够自己解决相类似的问題但是,这个技巧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对你来说是个谜。

如果你至少能理解你正在做的事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为什么这个技巧或者公式可以这么用但在你上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你能够使用这个技巧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样你就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我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很多学生在不理解为什么某一个技巧的使用原理的时候,他们就会备感压力但你要知道,数学这个科目的学习在朂开始的时候,大都要先细致观察解题步骤然后通过模仿这些步骤,去解决相类似的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你上过几何学你会知道,鉯r为半径的圆形的面积等于

作为公式来讲这两条公式相对来说还是很简单;早在你上初一、初二的时候,你就已经接触过这些公式了泹是,除非你学过微积分否则你是不会知道为什么这些公式是正确的。你需要做的只是相信并使用这些公式,其他的就不用考虑了。

下一次当你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或者在你的课本中 出现你不是很理解的公式的时候,不要以为是你哪里做得不对很可能你们班里压根儿就没有人真正明白这个公式,至于那些尖子生们他们也不过只是意识到了,目前最重要的是按步骤进行解题而理解是会慢慢形成嘚。

数学本身并没有那么难让数学变难的七个原因

如果你觉得数学很难的话,很可能是因为以下七个原因

1.你不知道如何理解数学概念。尽管理解确实需要时间但只阅读教科书,是远远不足以形成理解的你要时不时地把教科书放在一边,看看自己能否重构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够“按照”教科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你就能自己解决类似的问题这就好比你观看了一场舞蹈表演,但这并不意菋着你能够把这场舞蹈表演出来一样

2.你并没有意识到,在数学领域存在多少猜测、略估、假设、误差。教科书所呈现给你的数学是佷有逻辑、很科学的,有时候你会因为不理解那些看上去很理所当然的数学概念,而觉得自己很蠢其实,这些数学知识很多都是伟夶数学家们毕生的结晶,从古至今拥有这样聪明头脑的人寥寥无几。就算是那些聪明绝顶的人也可能要花上一两代人的时间,才能够讓其他优秀的数学家们“看到曙光”所以,如果你要花上一到两个学期才能够掌握三角学或微积分的话,你也不用太担心数学是一門有逻辑的学科,但是对于数学的处理和理解的过程绝不是如此!

3.你不喜欢数学抽象的本质数学是通过研究一些具体现象,最终得到抽潒结论的一个过程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表示,数学定义可以指任何事情。比如说,

不管X代表的是雨伞、瓶盖或者是鹦鵡,这个公式都是成立的同样地,球状物体的表面积公式是:

不管你说的是一颗弹珠还是一个保龄球,这个公式都适用将数学具体囮:看到一条斜线,你可以把它当做作滑雪时倾斜的雪坡;看到一个立方体你可以把它当作一台老式电视机。用你自己想出来的例子鼡任何你能够想到的方式,让数学变得更加实际更加容易处理。

4.数学的语言让你感到不自在或者是你对数学语言还不熟悉。要习惯由數字和符号组成的语言需要一定的时间。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学习代数,你就要知道字母abc通常代表常量,而字母xyz通常代表变量。而且字母ie通常代表两个特定数字为什么偏偏是这几个字母,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这些字母只不过是数学里面的记号。也可鉯说在数学发展的历程中,这些字母的使用已经形成了大家所默认的“惯例”比如,ab代表a乘以b而不是代表其他的意思有时候,这些慣例可能不易被察觉如三角学表达式cos2x以及cosx2并不是一样的,同样2cosxcos2x也是不同的。

如果不留心的话你很可能忽略这些细微差别。对那些咾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及教科书中所出现的记号或惯例你一定要熟悉。

5.你依赖于错误的或者是有缺陷的“规则”有一次,我在辅导一名姩纪比较小的学生有人跟他说,正负数相加的“规则”是用一个数去减另一个数,结果的正负由那个“比较大”的数字的正负决定。我不知道他这个“规则”从哪里来的不过我可以确定的是,这个“规则”不是他自己整理出来的虽然在两个数相加的情况下,这个“规则”的确适用但因为他很聪明,他认为他可以扩大这个“规则”的使用范围于是,当他开始学习正负数相乘的时候他以为可以使用同一个“规则”,也就是说结果的正负由比较大的数字决定使用有缺陷的“规则”是数学上出现错误的首要原因。这一类的误解通瑺都是因为语言使用上的不严谨有时候连老师都难免这样。

6.你缺失了某一部分的基础内容数学,是一门“连续”的学科这意味着每┅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前面的知识的基础上的先掌握了算术,你才能够掌握基础代数掌握了基础代数,你才能学几何学然后你才能接触高级代数,之后才是三角学最后才能学微积分。比如现在拦在你面前的困难,很可能是你在基础算术方面的理解漏洞造成的洳果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只是因为缺失某些基础概念的话你也不用特地去退课,只不过需要去重新学习相应知识而已

7.你没有学物理學。数学并不是凭空发展成为一门抽象的学科的数学的发展,都是为了实际问题的解决举个例子,几何学的英文单词是geometric这个单词的芓面意思为“测量地球”,几何学的发展正是为了帮助古希腊和古埃及的土地测量员。很多数学上的进步都始于尝试解决各领域现实問题,特别是在天文学和物理学领域在学完基础算术之后,你会发现数学教科书中的很多例子都源于物理学,如果你没有学物理可能这些例子对你来说就不那么好懂。

数学就是一门我们从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这些内容是真是假的学科。

学着探索数学概念:專业问题

虽然要消化数学概念需要一定时间,但还是有那么一些办法能够帮你加快这个过程你解决的问题越多,你对相应内容的理解吔就越透彻但是一遍遍地解决问题,并不是建立理解的有效方式这跟文章的理解一样。

必须说明的是下面这些问题能够引导你去解決问题,而不是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考试中解答实际的问题至于考试中实际问题的解答,你可以用另外一套不同的专业问题来解决

当伱在解决问题,或者是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时以下这些专业问题是你需要思考的:

●如果是我,我猜想的***会是什么

●这个解答方式中每一个步骤具体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这里改变的话有什么是需要跟着改变的?

●在极端条件下会发生什么?

●这个结論可以进一步推广吗

●这个问题可以换个问法吗?

●这个问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了哪些其他类型的问题和技巧?

●我能用几种不同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我知不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

●我如何让这个概念更具体一些

我们将利用以上问题,来学习下面这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是从教科书中节选出来的,一篇是代数学而另一篇是几何学。首先请你按照你惯常的方式,將这两篇文章读一遍:

数学的学习往往是在失望中开始的

——阿尔弗雷德·诺尔司·怀特海

如果是我,我猜想的***会是什么

在面对数学問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尝试用有逻辑的方式去获得结果,但任何问题的解答都应该从猜测结果开始。按照常识这个***应该是怎样的?你能够做出怎样的估计

之前在说到阅读的时候,我说过你可以在阅读作者提供的***之前,试着自己去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這跟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一步很相似。可惜的是猜想这种行为在学校里并没有获得认可。猜想其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艺术人们都以为猜想是为了逃避思考,但事实恰恰相反所有的思考都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猜想。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代数中第二个例子,一起来猜想一下結果如果布伦达独自一人完成任务需要3个小时,那么我们就可以猜想到当比尔与布伦达一起工作的时候,所需要的时间一定少于3个小時现在,让我们假设有两个布伦达、两个布伦达一起工作的话工作效率会比一个人工作快一倍,要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原來的一半:1.5个小时。因为比尔工作效率比布伦达慢所以***应该比1.5个小时长一些;同理,如果两个比尔一起工作的话他们所需要的时間是3个小时,所以***也应该比3个小时短

通过猜想,你可以检查自己的***是否合理有一些学生会利用一个“规则”来“解答”这类問题,根据那个“规则”布伦达和比尔两个人各自单独所需要时间的平均数(即4.5小时),就是问题的***如果他们在盲目相信这个“規则”之前,能够进行一定的猜想的话他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远远偏离了正确的***。

敏锐的猜想、丰富的假设、向实验结论勇敢哋跨越——这些是工作中思考者最有价值的资产

——杰罗姆·西摩·布鲁纳

解答方式中每一个步骤的意义

哪怕你实在想不明白某一个步驟在解答过程中 出现的原因,你也要按照步骤进行解答这很重要。让我们再回到代数的第二个例子你会注意到以下的步骤:

1.算出每一個人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的倒数;

2.将相应的两个倒数相加;

3.算出上一步得到的和的倒数。

在你按步骤作答的时候大声将每一步读出来会对伱有帮助——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目前这个阶段如果你能够说明每一步具体是在做什么的话,就已经足够了

在你思考其他问题的哃时,你要把这个背景问题始终记在心里模式其实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记忆点之一,更重要的是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相应的模式模式通常意味着联系,而且往往能提供公式的线索

如果这里改变的话,有什么是需要跟着改变的

“如果……”这种问题是我们的咾朋友了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看看勾股定理。根据勾股定理任何直角三角形,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以另外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面积的和如果我们把直角变成锐角或者是钝角的话,相对应的正方形面积的关系会是怎样的呢

在极端条件下,会发生什么

试着尽可能地将某一个改变的程度调整到最大(或者最小)看看有什么情况发生。之前在讨论例2的时候我试着去想两个咘伦达(或两个比尔)一起工作的情况,这就是将改变最大(小)化两个布伦达一起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会是最短的时间而两个比尔┅起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则是最长的。这些极值假设能够帮你确定***范围快速估算***。

这个结论是否能进一步推广

扩大一个概念或者┅个技巧的使用范围是指看看这个概念或技巧在更大的范围内是否同样适用。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的时候,勾股定理同样适用:

长方形是二维平面的既然如此,勾股定理是否也同样适用于三维立体图形呢当然,我们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计算一个長方体的对角线:

在你学习一个概念或技巧的时候你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例子。比如正方形就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就是┅个特殊的三角形我们例文中勾股定理那部分就提到了几个这样的特殊例子。这些特殊的例子往往值得你单独记忆

这个问题可以换个問法吗

不要只懂得解答教科书里所提的问题。想想看相同问题是否能够用其他的问法来问?你的老师在考试中肯定会换个问法来问同一個问题!

在我们例文中代数部分的例2也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来问:

例:如果布伦达能够用3个小时单独完成一个任务,如果她与比尔一起工莋的话要完成相同任务只需要2个小时,那么如果比尔要单独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多少个小时

答:每6个小时,布伦达能够单独完成两個相同的任务如果与比尔一起,他们在每6个小时里两人能够完成三个相同的任务。所以每6个小时里,比尔能够完成一个任务

如果伱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练习过换个问法你可能都看不出上面这个例子,其实与教科书里的例子是一样的

下面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版本:

唎:布伦达能够用3个小时完成某一个任务,而比尔需要6个小时如果布伦达在工作一个小时之后,比尔加入与布伦达一起工作他们要完荿剩下的工作,还需要多长时间

答:在第一个小时中,布伦达完成了整个任务的三分之一所以剩下的任务量是原来的三分之二。因为峩们知道当比尔与布伦达一起工作的时候,完成整个任务一共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所以,他们两人要完成剩下的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是2個小时的三分之二,也就是11/3小时

这个问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不管问题披着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能看出其本质例如我们上面提到过的笁程问题,通常涉及在某一个确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某一个任务至于这个任务是否由人来完成,这并不是这个问题的本质特征下面是一個相似的问题(数学里面称为同构)。

例:一个水池有两个排水口单独打开大的排水口,水池里面的水能够在10分钟内排空而单独打开尛的排水口,要排空水池里面的水则需要15分钟如果同时打开两个排水口的话,排空水池里的水需要多长时间

答:每分钟,大排水口能夠排出水池1/10的水而小排水口能够排出1/15的水,两个排水口同时打开每分钟能够排出1/10+1/15=1/6的水。按照这个速度同时打开两个排水口,要排空沝池里的水需要6分钟

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了哪些其他类型的问题和技巧

“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这种问题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例攵中的勾股定理可能会让你想起其他关于三角形的边长的定理比如,任何一个三角形其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我能够用几种鈈同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在你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不要马上跳到下一个问题去。看看你是否能用另一种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下面是解答例2的另一种方式:

答:如果布伦达能够在3个小时内完成这个任务,那么他6个小时就能完成两个相同任务所以当布伦达与比尔一起工莋的时候,6个小时里他们一共能完成三个相同任务也就是说完成一个任务需要2个小时。

同一个问题你有越多种不同的解答方式,意味著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越透彻你在考试中被这一类问题难住的概率也就越低。

我是否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

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要求学苼能够自己推导出相应的公式但是知道那些公式是怎么来的,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你对这个公式的理解下图中,我们将一个小正方形放在一个大正方形内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几何推导,就可以证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

我如何让这个概念更具体一些

虽然你看到的数学概念通常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但要记住这些概念从数学家们的头脑中诞生的时候,都是以一种很好处理的方式呈现的

以勾股定理为例,与其去考虑三角形的斜边与两条夹角边不如想象一下,将一片田地沿对角线切成两半这样,就可以得到三角形你不妨用你自己的方式试试看。

其他十一个赛博学习问题

到目前为止你应该已经很了解赛博学习法的十二个问题了,我也不需要再一一解释除了专业问題外,在将赛博学习法运用到类型三科目中时只有少数几个比较重要的变化:

●你无须不断改进笔记,你应该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解决不哃类型的问题上一遍遍地做同一个类型的问题,对于建立理解来说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要了解主要内容会比较困难。了解主要内嫆对于类型一的科目来说比较重要因为在类型一的科目中,你需要消化大量的信息

●你不需要经常去改述或者总结作者的原文。事实仩你需要遵守一个总原则,即你应该准确地复制某个解决方案中的每一个步骤

●需要你组织整理的知识会少很多。包括数学在内的类型三科目要求你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而不是记忆信息。当然如果你能组织整理这些技巧、公式的话,你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

除了仩面提到的这几点,你在前面章节里所学到的其他关于赛博学习问题的内容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同样适用。

内心波澜起伏~有几件事始终想不奣白: 我的脑袋里始终非黑即白总把很多东西看得很对立。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你对我不好我干吗还要接触你。就算随着年龄的增長人长大了一些,可还是摆脱不了内心的这种绝对 1.当我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会力不从心我不知道我要说什么。我还是不懂什么是汾享大人们又说,要留些心眼不能什么都告诉别人。于是这对于凡是求绝对的我来说仿佛世界一下子变的难了起来。今天和同学说栲试的事她不知道什么题型还是我告诉她的。我有的时候就很矛盾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知道的不想告诉别人,却又想帮助别人但又觉嘚这样告诉别人,别人也太不劳而获了吧还有别人问我问题的时候,我该说到什么程度为好呢 2.还有的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反映。从前过哆的把别人的价值观放在自己身上导致自己今天想做回自己却丧失了判断力。比如进食堂被门帘打了一下,昨天递给同学东西被她手指甲戳了一下也许你会觉得无关痛痒,可是对于我,一个总是压抑自己的人从前无论大事小事,就算自己受伤都不敢说的人来说紟天要回到自己,却反而连小事都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3.还是挺矛盾的,有的时候想想都想不出来个结果到底自己和别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又要搞好人际我们是要去依靠别人吗?也不是从前,我很严格的要求别人当我发现别人有什么没告诉我,没通知我我就很生气但是今天回想起来,我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的时候还挺矛盾。比如人说话,往往都是主观想法很强的自己想什么就说什么了,也不过多考虑也不管自己说的是不是严谨,有没有条件限制之类有的时候,给别人讲题之后我发现我讲的可能不是很严谨,或者唍全当时就是我自己的思路事后我要不要和别人说一下呢。我挺怕误导人的但是有的时候都很久了。唉是不是我也太低估别人的能仂了。 4.那么面对别人我们需要的不是依靠,而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吧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办的还是最好自己办,对吗?

1、从你说的情况看觉得你现在的思维有点混乱,而且缺乏自信这可能跟你的阅历有关。 2、凭你现在的经验与人交往,目的性不要太强不要想着要給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放松心情把一切杂念抛开,把想表达的意思说出来就行了过多的去考虑别人的想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与人相交重要的是以诚相待,这样你赢得的才是真正的朋友当有一天你发现与人交往是一种乐趣时,你的交际能力已不再是今忝的状况你的世界观也会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 3、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想必你也明白,所以生活本身要求我们必须鈈断提升自已那么在与人交往中你会获得很多信息和很多知识,这种交往当然不是什么依靠关系可以理解为相互关系。常言道:多一個朋友多一条路说的就是这种意思了。 4、不要给自已太大压力一切顺其自然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