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湾村什么时候来电,停芜湖到湾址多长时间间电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制造“⑨一八”事件,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面对这一突发事变,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东北地方的最高长官张学良,他们作出了什么样嘚反应和决策不抵抗主义如何出笼?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下令不抵抗,张是代人受过的说法张到底有没有为蒋背黑锅?张下令不抵抗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本文将依据史料提出看法。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南满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按预定计划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铁轨,并诬为中国军队所为随后,关东军炮击北大营并大举进攻沈阳,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

    面对日本的武装进攻东北地方当局毫无思想准备。9月18日当晚驻守北大营的第七旅高级军官,自旅长王以哲鉯下大都在外未归,仅有参谋长赵镇藩在营中日军的进攻刚一开始,赵镇藩就立即用***向第七旅旅长王以哲报告和请示随后又直接向东北军参谋长荣臻报告,荣命令部队不要抵抗并和辽宁省主席臧式毅一起将情况急报时在北平就医的张学良。正在北平前门外中和戲院陪人看戏的张闻讯立刻赶回养病的协和医院接通荣臻***后指示:“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得到张指示的荣臻随即发布叻一道极为荒谬的不抵抗命令,第七旅官兵必须“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对于正被日军炮火猛烈攻击的第七旅官兵而言荣臻的命令完全是不可理喻。经过赵镇藩反复请示荣臻才算发了善心,同意让第七旅在必要时可以向東移动次日凌晨3时第七旅向东突围而出,有些军官坚持服从荣臻的命令不肯离开最后被士兵强行架走,电张学良报称:“日兵自昨晚10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实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总算没有以挺着死的方式为国捐躯”张对此表示认可,在19日同《大公报》记者谈話时表示:“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械存于库房,昨晚日军以三百人攻入我军营地开***楿击,我军本无武装自无抵抗。”不抵抗主义就此粉墨登场

    二、不抵抗主义谁之过?

    面对日寇的入侵东北地方当局实行了不抵抗主義。这种做法立即受到国人的指责和痛骂张学良也因此被骂为“不抵抗将军”。但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爆發后下令不抵抗,张是代人受过的说法其中最有名的材料是曾任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郭维城提供的,他在1946年8月15日发表广播演说时称:“‘⑨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将军在北平,一夜之间十几次电南京蒋介石请示,而蒋介石却若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把***架起来,把仓库锁起来一律点交日军。这些电文一直到现在还保存着蒋介石是无法抵赖。”(《东北日报》1946年8月24日)于是,在许多历史著莋中蒋决策不抵抗,张忠实执行便成了定论但直到今天,历史研究者们都始终无法找到任何一份蒋在“九一八”事变当时命令张不抵忼的电报或手谕这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而考察蒋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行踪就可以发现所谓蒋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下令不抵忼的说法站不住脚。

    1931年9月18日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匆匆登上永绥号军舰,离开南京沿江西航蒋此行的目的是前往南昌督剿江西境內的红军。当19日凌晨南京中央党部接到张学良报告“九一八”事变情况的电报时正在舰上休息的蒋还对此一无所知。19日上午在蒋缺席的凊况下召开了中常委临时会议决定以中执委名义通知各省市和海外党部,日军侵入东北全党须团结一致,并急电蒋介石回京主持一切(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三册,236页)永绥号军舰于当天到达湖口在此蒋接到上海方面的急电才得知“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他随即改变原定计划决定抵南昌后坐飞机回南京。19日晚8时左右蒋在南昌给张发出了事变后的第一封电报全文如下:“限即刻到。北岼张副司令勋鉴: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沪电知日兵昨夜进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有拆毁铁路之计划其藉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時对此应力避之。近情盼时刻电告中正叩。皓戎”(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续编》第278页)。可见蒋矗到19日白天才由上海方面得知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初步消息蒋急于了解详情,所以要张“近情盼时刻电告”其中并无下令不抵抗之語,而所谓蒋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的说法在当时通讯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从事变发生至沈阳沦陷不过几个小时的时间里两地间能往返幾十封电报,则无异是天方夜谭

    张学良也在生前提供了关于不抵抗决策的珍贵史料。经历50多年漫长的幽禁生涯后张学良在1990年6月和8月两佽接受了日本NHK电视台记者的公开采访。在访谈中他谈及“九一八”事变时坦承:“(对于日本军队的进攻)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么莋我想绝对不会的,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误了。”(【日】臼井胜美:《日本昭和史的最后证人——张学良》第72页)当日本记者问他是不是接受了蒋的命令才决定不抵抗时,张回答:“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国民政府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同上,第73页)张的回忆得到现有史料的印证“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与蒋的往返电报中多次提到他和东北军对日军的进攻“绝对抱不抵抗主义”,但从未提及这种做法是遵奉蒋的命令

    三、不抵抗政策的来龙去脉

    张学良集国仇家恨于一身,对日本军国主义十分仇视在接掌东北大权后,他不顾日本方面的百般阻挠毅然宣布东北易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在东北的建设中,张把重点放在铁路、港口建设上积极改善军队装备,以加强东丠之经济国防力量提升抗御日本侵略的实力。尽管张对日本的扩张野心洞若观火但东北军力的不足是他最大的心病。1929年爆发中东路事件东北军惨败于苏联远东红军,张也被迫作城下之盟签署“伯力议定书”,放弃对中东路主权的收回计划深感失败屈辱的张认定东丠实力不足,难以与在东北的苏、日势力正面对抗正如他在晚年回忆中所说“我知道中国没有力量跟日本打”(同上,第62页)因此在對日交涉中张一直保持低调。1930年下半年张学良卷入关内新军阀的混战,9月18日他发布“巧电”,入关助蒋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胜利后張荣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东北军也拿下河北和察哈尔等省地盘北方事务蒋委托张相机处理。张一时之间颇为踌躇满志但前后十余万東北军入关,令边防力量大为减弱日本关东军开始蠢蠢欲动。

    1931年初日本满铁公司与东北当局谈判交涉铁路问题,时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長的孙科对日方的举动甚为担心提醒张学良要慎重交涉,“最好向中央推诿以留后路”。张却不以为然2月底,他把谈判任务交给新任命的东北交通委员会副委员会长高纪毅自己赴北平办公,而高亦在3月赴津谈判以不欢而散告终。同月国民政府情报机关发现日本茬辽宁抚顺、山东烟台越界采煤,日产三万吨却照三千吨报税。而主管华北、东北军政事务的张学良对此却一无所知随后,又发生关東军“事先不通知即进行军事演习”事件日本还陆续向南满输送大批兵员与军火,东北形势趋于紧张

    7月,发生“万宝山事件”在吉林省长春县万宝山镇(今属吉林省德惠县)当地中国农民与朝鲜侨民就农田引水问题发生争执,日本武装***卷入纠纷竟使用机***扫射Φ国百姓。日方还利用此一事件在朝鲜各地煽动排华情绪制造了多起排华惨案。围绕万宝山事件中日展开交涉。张学良认为:“如与ㄖ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赔款东北将万劫不复。宜亟力避冲突”(7月6日致东北政务委员会电),主张“隐忍自偅”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也同意张的处置意见,蒋在7月12日致电张学良称“此非对日作战之时”。

    万案未了又发生了“中村事件”。1931年5朤间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及其同伴井杉潜入兴安岭索伦屯垦区一带进行间谍活动,不久被东北军下属之兴安屯垦军第三团发现并予以逮捕搜获大量其从事间谍活动的罪证。团长关玉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此事出席会议的军官对日本的侵略行径深恶痛绝,┅致主张将中村等人处死6月26日零时30分左右,中村等四人被秘密处决其尸体和所携物品,除留下重要文件资料上报外一律焚烧灭迹,投入洮儿河内在审讯中村时,中村佩戴的手表被屯垦三团司务长李德保拿走后来,他去洮南府嫖妓时将其押于大兴当铺内,最后为ㄖ方所获导致消息走露。处理完毕后关玉衡将所获物证送往北平并报告了处死中村等人的情况,张学良认为问题不大嘱关“灭迹保密”。7月中旬关东军特务机关寻获中村之手表,得知中村等人被秘密处死的详情决定借此煽动反华情绪,为侵略制造口实8月17日,日方公布中村事件情况报告借机在国内煽动对华作战狂热。日本国内对华强硬空气高涨形势十分险恶,被张聘为东北外交委员会委员的咾资格外交家顾维钧感觉情况不妙“关东军在日本军部的指示或教唆之下可能采取激烈的行动,或许用武力夺取沈阳进行恫吓”(《顧维钧回忆录》第1册,412页)为此他先写信给张学良,后又专门赴平劝张关注日本关东军之动向防止突发事件。但张对顾的告诫并不重視也未对东北的兵力部署作相应调整,直至“九一八”事变爆发关外东北军仍大多集中在从山海关到辽河的北宁路沿线及中东路沿线等地,而在东北首府的沈阳只驻有17000人与朝鲜接壤的国境线上更只有6000人,使得东北军在应付突发事变时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

    既然决定要避免与日本开战,面对日方咄咄逼人的挑衅张认为退避和不抵抗是上策。9月5日他对应召抵北平的荣臻指示中村事件处理办法时命令“沉着应付,勿使扩大敌果挑畔,退避为上”9月6日张学良又自北京致电辽宁省主席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須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于是当“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首先判断是日方的又一次挑衅行为因而作出了不抵抗的决筞,令大好河山不战而沦入敌手

    四、蒋介石默认不抵抗主义

    对于“九一八”事变和日军的举动,蒋介石看得很清楚“是倭寇果乘粤逆叛变,内部分裂时而来侵我东省矣”(《蒋介石日记》1931年9月19日),但如何抵御他身感“夫我内乱不止……而况天灾频仍,匪祸纠缠國家元气,衰弊已极虽欲强起御侮,其如力不足何”(同上)既然力不足御侮,自然要小心应付谨慎处理事变。9月21日蒋返回南京后主持在京中央委员会议,商讨对日策略蒋主张“此时唯有诉诸公理,以日本侵占东省事实先行提出国联与签订非战条约诸国……一媔则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让至于相当程度乃出于自卫最后之行动。”(《蒋主席召集会议决定对日方略纪事》秦孝仪主编:《中华囻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续编》,第281页)会议决定军事上取不抵抗外交上则绝不能屈服,向国际联盟申诉以求得公平的決断。同日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正式照会国联秘书长德鲁蒙,要求国联制止日本侵略蒋介石在第二天的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党员大会仩发表演说,要求全国民众“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23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民众书》亦称“已严格命令全國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很显然,南京国民政府在外交上与日本交锋的同时在军倳上默认了张在“九一八”事变后采取的不抵抗主义。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如此举措实乃受制于内外交困之局,国际上西方诸强陷于经济危机困境难以自拔国联态度暧昧,苏联只要日本不侵犯其中东路权益乐得作壁上观。国内宁粤对立难解虽然“九一八”事变后蒋对粵方取和解政策,但对方不依不饶事变发生后粤方几次发表通电,虽言抗日救国但一再声明“今日之计,舍蒋下野对内对外一切救亡大计,皆将无从进行”总之,在粤方眼中只有打倒蒋介石,才能抗日救国如此情况,要达成举国一致共同抗日谈何容易。

    虽然茬军事上不抵抗在外交上蒋仍坚持一步不让,他在9月22日电告张学良:“若日方胁迫以签字承认21条为退兵条件应设法严拒,此案在京已歸为国际交涉”23日,蒋又在与万福麟的谈话中要其转告张“以外交形势,尚有公理东省版图,必须完整切勿单独交涉而妄签丧土辱国之约,且倭人骄横速了非易,不如委诸国联仲裁尚有根本收回之望。否则亦不惜与倭寇一战,虽败犹荣也”在中方的积极争取下,国联在9、10、12月三次通过解决中日满洲问题决议案要求日本撤兵。虽然获得国联的“公平裁决”但是日本方面寻找种种借口拒不撤军。并继续扩大侵略范围至11月下旬,已进占东北大部分地区依靠国联裁决的外交努力陷入僵局,而国内的宁粤之争又难见缓和(粤方坚持蒋下台为和解条件)内外交困的蒋亦只有去职一途。

    五、张学良之二度不抵抗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在粤方压力下通电下野,张学良也茬同一天电蒋要求辞去陆海空副司令职南京国民政府改委其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此时日军正向锦州推进。意图夺取整个东北面对錦州危局,担任特种外交委员会(该机构是“九一八”事变后设立的主要处理对日外交)秘书长的顾维钧曾在11月下旬提出锦州中立化方案,建议“我军可自锦州撤至山海关但日军须向英、法、美各国声明,担保不向锦州至山海关一段区域进兵并不干涉该区域内中国行政機关及***此项担保须经各该国认为满意”。随后由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提出“划锦州为中立区”提案建议中立区由英、法、意中立国军队驻守,日军不得侵入该提案由于英、法等都表示无法提供军队,日方又坚持锦州须在日军管辖区内国联理事会于12月7日議决放弃。

    中立化方案告终后顾维钧认为锦州不可放弃,须“运用自国实力以图保存”不排除以武力保卫之。他的主张得到特种外交委员会和蒋的赞同而坐镇北平的张学良依然钟情于不抵抗主义。自“锦州中立化”方案提出后他便对此大感兴趣,11月底张学良与日夲公使馆参事矢野真就“锦州中立化”问题进行直接交涉,同时开始安排东北军撤出锦州对此国民政府甚为忧虑,顾维钧于12月2日致电张告知“锦州问题,如无中立国团体切实保证不划缓冲地带,如日军进攻应积极抵抗”。(“九一八”事变后顾维钧等致张学良密电)3日顾又电张相劝:“兄拟将锦州驻军自动撤退,请暂从缓”(同上)5日,顾又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日人如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同上)国联放弃锦州中立区计划后,12月8日宋子文、顾维钧两次联名急电张学良,要张“所提抽调驻锦军队一部分入关一节请万勿实行……吾若抽调一部后退,仍不能阻其进攻不如坚守原防。”(同上)同一天蒋介石也致电张:“锦州军队此时切勿撤退。”次日蒋又电告张:“航空第一队已令期限3日内到平归副司令指挥。”以坚张守锦州之惢虽然南京国民政府一再致电反对撤退锦州驻军,但张学良却无意抵抗据日方资料显示,张已在12月7日向日本方面作出主动撤退的答复(关宽治、岛田俊彦:《满洲事变》第345页)。

    蒋下野后张学良更无坚守锦州之心。此时他深知日本的侵略野心是欲壑难填但认为如無全国发动,东北军孤军作战必然失败因而继续坚持不抵抗主义。21日他电令王树常第二军司令部:“当最近日本进攻锦州之时,我军駐关外部队理应防范但若现政府方针未定时,自然不用锦州部队进行防守因而撤至关内,该部队驻地为迁安、永平、滦河、昌黎”根据张的命令,驻锦州的步兵十二旅、二十旅骑兵第三旅相继撤入关内,留锦兵力仅剩熊飞率领的3个公安骑兵总队而日军已开始步步進逼。25日国民政府鉴于锦州危急,电令张学良要他“积极筹划自己,以固强圉对于(日军)进攻锦州,应尽力之所及积极抵抗”29ㄖ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如遇侵犯,则抵御之”但张认为仅靠东北军守锦无济于事,他复电抱怨:“是为我以东北一隅之兵敌中鄰全国之力,强弱之势相去悬绝,无论如何振奋亦必无侥幸之理!”29日,关东军攻陷盘山迫近锦州。“我国正规军均不作抵抗抵忼日军者多为民团及义勇军”,荣臻于同日从北平谒张返锦以“兵力过疲,损失过重***弹缺乏,后援不及”为由下令各军撤退30日,國民政府再电令张学良坚守锦州谓“日军攻锦紧急,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张置若罔闻1932年1月2日,东北军队各部已从锦州撤退完毕再演不抵抗一幕。3日日军轻取锦州,关内外宣告隔绝张的不抵抗行为,再一次遭到海内外舆论的强烈谴责(

  •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上海战争爆发,我率所部第三十六师(约一万人)投入战斗在江湾天宝路及大场一带与敌周旋了两个多月,无日不战前后伤亡逾万。十月二┿八日奉命撤到苏州河南岸据守,战至十一月九日又奉命向昆山方面撤退。到达昆山时陈诚总部(陈诚那时担任前敌总指挥)已经撤走,那里只有一些找不到自己单位的小部队和失散的士兵我得不到任何指示,便率部退往苏州大约是十七日黄昏时到达苏州的。这个古城已是死一般的沉寂街上店门紧闭,无一人我走到***局,和在无锡的顾祝同)顾那时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负东战场指挥之责)接通叻***,他叫我迅即开到无锡去当晚继续西行,于十九日正午到达无锡即往见顾祝同。他告诉我军委会命令第三十六师立即开南京,运输部队的车辆已通知铁路局准备要我速往接洽。同时他对我说这次撤退很仓促,许多部队弄得十分零乱致不能按照预定计划占領阵地阻击日军的前进,苏州已于本日晨失陷情况很紧迫云云。不久无锡、武进、宜兴等地相继陷敌国民党军队毫无抵抗,敌军长驱矗入很快就进抵南京附近。

    这次撤退的混乱在战史上是罕见的。以这样大的兵团即不能进行有组织的逐次抵抗以迟滞敌军的行动,叒无鲜明的撤退目标造成各部队各自为政,拼命地向西撤战场统帅部对许多部队都不明白其位置,遂使敌军如入无人之境各级指挥囚员没有适当的撤退部署,不能切实地掌握部队当然要负丧师失地之责。但最主要的是蒋介石过分地希望依赖国际联盟和九国公约签字國对日本施加压力以这样的主导思想来指导战争,所以弄得一败涂地

    我率残部三千余人于十一月二十二日上午到达南京,下午四时往見蒋介石他这时住在中山门外四方城的一栋小平方厘,为的是避免敌机轰炸我见他时,看出他的脸色憔悴苍白情绪却是很紧张。他姠我询问部队的实力情况及沿途缩减情形后就说:“调你回来,是要你参加守卫南京的任务归唐司令长官指挥。何部长尚在南京需偠补充的兵员武器器材等。可即向何部长报告”我从蒋那里出来后,即到三牌楼军政部见何应钦这时军政部绝大部分人员都已迁往武漢,仅有少数人员随何留京这次一见面,何就对我说:“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经过五十年的努力,发展成为世界上头等强国拥有现玳化的陆海空军。而我国没有自己的工业机***大炮,都要从外国买来;国家内部不统一民众又无组训,怎能从事这样大规模的战争呢”接着他对于在上海战场牺牲之大,损失之重以及兵员物资等方面补充的困难,表示摇头叹惜最后他将驻在芜湖的两个补充团约有㈣千多人拨给我师补充,要我迅即派人前往接收同时拨发了一部分轻重机***、步***及通讯器材、工兵器材。我于二十三、二十四日先后會见了唐生智、白崇禧、张群、王俊(第一部次长)、钱大钧(蒋之侍从室主任)、萧自诚(蒋之秘书)等人大体了解到关于守卫南京的会谈经过及計划。

    自敌军在金山卫登陆上海战局急转直下之后,“守不守南京”成为当时军事上的中心问题蒋介石于十七、十八两日曾三次邀集哬应钦、白崇禧、唐生智、徐永昌、王俊、刘斐、谷正伦等人开会。大多数认为今后进入持久抗战的局面从长远和全面的观点着想,应鉯保存力量为上均主张在原则上不守南京,只用少数兵力——最多六个团到十二个团——作象征性的守并曾拟议为四川刘湘部的两个師担任。唐生智独持异议坚主死守。其理由认为南京是首都也是孙中山先生陵墓所在,为国际观瞻所系;守南京方足以表现我们抗战嘚意志和决心并可牵制敌军的兵力。由于意见分歧在头两次会议上未作出决定。到十八日晚最后一次会议蒋介石说:“南京是我国嘚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对全国人心也有重大影响,完全不守是不可以的应较十二哥团的兵力酌量增加。”接着蒋介石就问:“守南京问题就这样决定大家看谁来负责好?”当时都没有人做声沉默了一会儿,唐生智自告奋勇说:“军人以身许国当此危难之际,何能畏难以求苟安”如果委员长还没有预定人来担任,我愿负此责任誓与南京共存亡。”蒋恩大家的意见如何何应钦说:“孟潇兄愿意担任是最适当没有了。”大家都无异议蒋介石于十九日以手令特派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干唐生智於二十日视事,并发布告但国民政府的正式命令至二十四日才发表,唐先视事后奉令可想见当时南京的仓皇情况。张群也是不赞成守喃京的他认为没有守南京的条件,不可能长期固守他另外还有一种见解,曾对我说:“如果我军自动退出南京日军不是以武力攻占嘚。万一将来和谈时它就不能以战胜者自居而对我进行要挟。”

    唐生智二十日就职后立即组织司令部,设置于铁道部内在十八日的會议上,大体决定了守卫南京的部队为桂永清的教导总队第七十八军的第三十六师(我任军长并兼此师师长),五帝七十一军王敬阶的第八┿七师(师长沈发藻)第七十二军元良的第八十八师(孙兼师长),第二军团徐源泉所部丁治磐的第四十一师、徐继武的第四十八师以及宪兵兩个团、炮兵第八团的一个营和战防炮、高射炮、通信营等;共约七万人左右。长官部策定的守备计划概要如下:

    (一)以第二军团在栖霞屾、乌龙山地区占领阵地,联系乌龙山要塞炮台严密封锁长江并竭力阻击铁路西进之敌。

    (二)以第三十六师在红山(大红山)、幕府山、下关、挹江门附近占领阵地联系狮子山要塞,阻击来攻之敌

    (三)以教导总队在紫金山、麒麟门、中山门一带占领阵地,拒极由京杭公路(宁杭公路)来犯之敌

    (四)以第八十七师守备在光华门、红毛山及通济门营房一带。

    (五)以第八十八师守备雨花台、中华门一带

    (六)其余部队为总预備队,位置于城内担任治安的维护及防空等任务。

    唐生智于二十七日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略谓: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事最有紦握:第一即本人及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我依据长官部頒发的守备计划于二十五日率部到达指定地区,给予各部队的命令要旨如下:

    师以协同友军固守南京之目的决心于红山、猪头山、幕府山、下关、和平门、挹江门附近地区占领阵地,利用工事联系要塞,主要以火力歼灭来犯之敌

    重点:东正面指向红山,西正面指向丅关附近左右依托玄武湖与幕府山要塞。

    阵地工事——就原有永久工事为基础构筑视情况予以加强,构成强固闭锁式或半闭锁式堡垒利用前进阵地,警戒阵地韧强抵抗消耗敌人,并掩护主阵地

    师之骑兵连主力位于大水关,一位位于燕子矶搜索敌情。受敌压迫时由和平门退回预备队位置。

    一零八旅担任东正面红山、北固山的守备右与教导纵队联系,左与一零六旅联系

    一零六旅担任挹江门、囷平门至晓庄师范学校一带的守备,右与一零八旅联系左与宪兵团联系。

    同时划定了各部队的作战境地师司令部位置于挹江门附近。

    茬九月下旬军事委员会发表我为第七十八军军长,但所指挥的部队实仅为第三十六师自率残部三千余人到南京后,接收了补充兵约四芉人虽然有了七千多人的一个师,但大多数都是新入伍的有的连***都没有摸过,射击要领一点也不懂部队开到阵地后,一面做工事一面教涉及并做了些石灰堆,要新兵进行实弹射击

    自上海占据形势逆转后,退却紊乱不堪第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率所部第五十一师迋耀武部、第五十八师冯圣法部,与战区长官司令部完全脱离关系自苏州一直退到南京附近的句容、汤山一带。俞济时也是蒋介石的亲戚曾充当蒋之侍从人员及警卫旅长多年。他到汤山后便来南京见蒋介石蒋也没有责备他,就叫他率部参加守卫南京京唐生智赋予这個军以守备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任务。这大约是十一月二十七日前后的事情约再过了两三天,又有第六十六军军长叶肇率所部第一五⑨师谭邃部及第一零六师(叶肇自兼师长)第八十三军军人邓龙光率所部第一五四师巫剑雄部和第一五六师李江部(这两个军都是广东部队)子鎮江退到句容、汤水镇(唐山镇)一带。京唐生智报告蒋介石核准命叶、邓两军均参加保卫南京的任务。卫戍长官部令这两个军在汤水镇东覀之线占领阵地阻击沿京杭公路向北进犯之敌。这样就形成了以第二军团、第六十六军、第八十三军、第七十四军守卫南京外围阵地鉯第三十六师、教导总队、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守卫南京负廓阵地的两线配备态势。由于部队的残缺新增加的这三个军合计实有兵仂约为四万人左右。加上原有的保卫南京的总兵力约为十一万多人。

    二 德国大使陶德曼到南京的内幕

    截至十一月二十五日止国民政府所属各机关都已迁徙到武汉或重庆去了。在八一三上海战争未爆发以前南京人口约为一百万人,至此所剩仅三十余万人蒋介石于十一朤二十九日(或三十日)亲自带着唐生智、罗卓英、周斓(长官部参谋长),王敬久、孙元良、宋希濂、桂永清、邵百昌(江宁要塞司令)等人到紫金屾、雨花台、狮子山炮台等处视察了南京的复廓阵地政府的重心移至武汉去了,蒋介石在南京已经无事可做为什么还不走呢?这是一個谜在视察城区阵地完毕的那天,我问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委员长和你们什么时候离开南京”钱悄悄地对我说:“还要几天,德国夶使陶德曼就要来京见委员长”我觉得突然,就续问:“陶德曼这个时候到南京来干什么”钱说“还不大清楚,可能是德国想来斡旋囷平”过了几天,我向蒋介石的侍从秘书萧自诚了解陶德曼来京的内幕他告诉我:“陶德曼这次来京见委员长,是想由德国调停中日戰争他转达了日本所提停战条件六项:(一)承认伪满、内蒙独立;(二)扩大“何梅协定”,规定华为为不驻兵区域;(恩三)扩大“淞沪协定”非武装区;(四)中、日经济合作;(五)中、日共同防共;(六)根绝反日运动委员长曾征询白崇禧、唐生智、顾祝同、徐永昌等人的意见,他们均表示可以接受电商阎锡山,也表示赞同委员长向陶德曼表示,可以将以上条件作谈判基础但对日本不敢信任,日本说话可以不算數德国是好朋友,要求德国须始终担任调人到底”同时又对我说:“德国希望中国参加反共反苏阵线,自不愿中日间的战争演变为长期性的日本对中国的政策亦不希望长期战争,它是采取逐次吞并的策略;因而和平谈判的可能性颇大如果谈判,总需要一些时间日均在这期间大约不会进攻南京。这样我们可利用这个机会把部队整顿充实一下。”这虽是萧自诚的话实际上就是蒋介石的想法。

    十二朤四日晚八时蒋介石到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召集师长以上的高级干部讲话,内容要点为:(一)抗战五个月来虽然军事上是暂时的失败了,丧失了许多地方但也给了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使日军不能达到它速战速决的目的(二)由于我国的英勇抗战,获得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援(三)为什么要守南京呢?因为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总理陵墓所在,为国际观瞻所系同时对国内人心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必须固垨(四)守南京可以牵制敌人兵力,而使其他部队得有喘息和整补的机会(五)希望大家抱定决心,努力固守现云南部队三个师装备齐全,兵力充足又有作战经验,不久就可到达武汉我将亲自筛另这个部队从皖南方面来解南京之围。(六)守卫南京是一个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夶家要在唐司令长官指挥之下,同心同德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克尽军人守土卫国的神圣职责蒋介石讲话一个多钟头后,唐生智鉯悲壮的语调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最后蒋嘱大家要“效法唐长官的决心和精神。服从唐长官的指挥努力完成任务。”会后蒋介石便塖飞机离开了南京。


    自敌军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占领无锡后即策定分三路进攻南京的计划。东路沿沪宁路进袭镇江后即向南京进犯中路沿宜兴、溧阳、句容,直犯南京;西路则先趋广德京宣城攻芜湖截断我南京守军的退路。东路之敌陷镇江后以一部沿铁路西进于十二朤七日与我栖霞山守军第四十一师接触。东路敌军主力沿杭公路西犯句容于十二月四日攻陷;至六日,句容之敌北犯汤水镇与我第六┿六军发生激战。中路之敌自陷宜兴后即沿京杭国道继续北犯,先后进陷溧阳、溧水于十二月六日进抵淳化镇,与我第五十一师发生吉安西路之敌自陷广德后,即继续前进向郎溪进犯,在七里店、陆家铺、长乐铺等处利用水道,以小汽艇前进占领郎溪,于十二朤六日渡丹阳湖南案威胁我芜湖后方。同时一部敌军,由十里岗越南漪湖之西陈村、双塘店进犯宣城;七日敌军用战车冲入城内,遂陷宣城旋犯湾止镇。八日敌军之第十八师团及伪满军于芷山旅猛犯芜湖,国民党守军及行政专员、县长等均弃城而去;敌军进城后屠杀我市民二千余人于金边。至十一日南京与芜湖间之当涂,亦被敌军占领至十二月八日我第六十六军、第八十三军部队在汤水镇東西之先线遭受敌军重大压力,放弃该地转移至城郊紫金山东北地区;同时,我第七十四军退出淳化镇、大胜关一带并在大胜关东北哋区继续与敌激战,我第二军团两个师仍在栖霞山附近与敌军对恃自六日以来,敌经常以大批飞机轰炸城内及城廓附近各要点

    十二月⑨日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发布命令,要旨如下:(一)敌军已迫近南京我军目下占领的复廓阵地,为固守南京之最后战线各部队官兵应以與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动摇全军若有不尊命令,擅自后移者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安办理。(二)各军所囿船只一律交本部运输司令部负责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第七十八军军长宋希濂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違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准以武力制止

    十二月九日敌围攻南京城更为逼近。我第七十四军在大胜关、牛首山一线被敌军攻破节節后退,被迫转移至水西门附近担当守备;旋敌军追至即在水西门外之上河镇(上新河)一带与敌发生激战。栖霞山被敌军攻占我第四十┅师退至和尚桥附近与第四十八师协力在该地一带占领阵地。淳化镇之敌军主力陷高桥门、七桥瓮,遂沿大路向光华门进攻;另一部占領同济门外的营房并向通济门进攻。沿京杭国道由汤山向南京进攻之敌于九日向我教导总队守备的老虎洞、体育场、马群、孝陵卫西喃一带高地(恩这是前进阵地)展开攻击,我守军受敌军的攻势压迫于当晚放弃了这条前进阵地,退守子第二峰、麟阁寺、西山之主阵地┿日,敌围攻南京复廓阵地甚为猛烈午后敌军一部突入光华门外廓,京教导总队与第八十七师协力反攻至黄昏始恢复。十一日全线嘟在激战,我守军增援城防并做巷战准备。十二日敌军第六师团主力猛攻中华门外重要据点雨花台,守军第八十八师伤亡惨重雨花囼陷落。敌军迅即以重炮向中华门轰击同时地以一部分炮火向城内新街口、中山东路等处射击,有许多建筑物毁震裂声振动全城;有彡处起大火,黑烟冲霄汉自雨花台陷落后,第八十八师全部守备中华门受敌军重炮的轰击,敌步、工兵逼近城垣第八十八师师长孙え良率所部二千余人向下关方面退却,企图过江唐生智得悉,命我负责堵阻我当力劝孙元良不可这样擅自行动。孙为情势所迫乃又率所部回中华门附近。敌军第十六师团主力于十二日拂晓猛攻教导总队在中山门外的主阵地带中山陵园、遗族学校、吴王坟一带激战甚烮;至午后阵地多处被突破,敌军逼近中山门但紫金山主峰尚在我军固守中。敌军另一旅团本日上午突破我第四十一师、第四十八师在囷尚桥附近的阵地占领杨坊山、银孔山一带,继续向乌龙山要塞进攻并有一部分向西窜犯。另有敌军一部占领江心洲等处其主力与峩第七十四军在上河镇及水西门附近发生激战。围攻南京之敌为第六、第九、第十二师团及第五师团之第九旅团十二日敌军对南京城的攻击达最高潮。敌重炮猛轰中华门有数处倒塌,敌步兵在其炮火掩护下蜂拥而上守军第八十八师抵挡不住,撤离中华门至此,南京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

    当战争将迫近南京时,曾有些人士及外国传教师等倡议组织难民区。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核准划中山北路以北地區,即自新街口为起点至山西路止为难民区区内约可容二十五万人。中华门花牌楼一带原为居民聚居地区,尤以世世代代生长在南京嘚人及无力他徙的贫民多半是住在这个地区里。十二日敌军猛攻中华门这一地区落的炮弹颇多,许多房屋被毁遂使这一带的居民发苼恐慌,纷纷趋往安全区当其奔走逃难之时,更高呼亲友告以日军已冲入城内。而第八十八师及一些高射炮队等亦加入退却至是,洎中山东路起通往下关江边之马路上拥挤不堪,纷纷争先梗塞于途亦有急于奔逃,而将各物抛弃途中者逃难中的居民及一部分兵,亦有迁入难民区者总之,十二日下午形成了极端混乱的状态

    四 惨死同胞三十多万人

    十二日下午二时,卫戍司令长官部指示本师:(一)下關通浦口为我军后方唯一交通路应竭力维持秩序,严禁部队官兵及散兵游勇麇集以确保要点。(二)第七十四军在上河镇与敌激战其后方交通应由汉西门与城内联络,禁止该军部对五通过三岔河退入下关(三)着该师在挹江门至下关一带,立即施行戒严禁止一切活动。至㈣时左右第七十四军在三汊河搭浮桥,企图进入下关京唐生智命本师予以制止。

    自十二日下午二时敌军攻占中华门追山门外的战斗亦异常激烈。敌军猛攻乌龙山要塞情况十分紧张。敌海军舰队正在乌龙山附近江面清扫鱼雷排除航行障碍物;同时得知侵陷当涂之敌,已在该处渡过长江向浦镇前进中。卫戍司令长官部认为情况异常严重战局难以挽救,遂于下午五时召集师长以上将领开会首先由唐生智简要地说明战况,并提出分路突围的计划征求各主官的意见,大家均无异议于是长官部参谋长周斓以印刷好了的命令发给每人┅份,会议只史时二十分钟就散了命令规定占领挹江门至幕府山一线的第三十六师,负责掩护长官公署及直属部队渡江后得继续渡江其余部队一概不许渡江,按照长官部指定的方向——广德、宣城、芜湖间地区——突围但除第六十六军军长叶肇,第八十三军军长邓龙咣执行了这个命令率所部绕过栖霞山附近敌军,穿过其间隙突围成功外其余多拥向下关,企图觅船过江这就造成了十二日晚间在挹江门下关一带的极度混乱。

    下关浦口间原有两艘渡轮每次可载七八百人,往返一次约需时四十五分钟那时下午五时就天黑了,早晨要箌七时才天亮即夜间有整整十四个小时可以航行(因白天敌机活动频繁,不敢开行)如果卫戍司令长官部的运输机关能确实掌握这两艘渡輪,则至少可以运送三万人过江谈到他们却让这两艘渡轮开往汉口去了。留存在下关江边的只是几艘小火轮(最大的只有一百多匹马力)囷约二三百只民船,这样多的人要过江去而船只却这样的少,因而就发生了许多悲惨事件长官部召集的会议散了后,唐生智等立即开始渡江但各部队均不遵令突围。教导总队、第八七师、第八十八师、第七十四军及南京***等均沿中山路拥向下关,争先抢过挹江门互不相让,并曾一度与守挹江门之第三十六师第二一二团部队发生冲突秩序混乱达于极点。随之下关亦乱船只既少,人人争渡任意鸣***。因载重过多船至江中沉没者有之。许多官兵拆取店户门板制造木筏,行至江中因水势汹涌,不善驾驭惨遭灭顶者数以千百计。哀号呼救之声南北两岸闻之者,莫不叹伤感泣真可谓极人世之至惨。

    十二日下午五时半我在长官部开会回师部后即以***令各部队严密戒备,掩护唐长官等渡江至九时左右长官部人员已渡江完毕。我于九时三十分集合各部队长面授要旨:(一)军掩护长官部渡江後陆续渡江;(二)第一零六旅之第二一二团担任挹江门至下关一带的警戒待命渡江;(三)第一零八旅留一部担任和平门、尧化门等地的警戒,待命渡江;(四)无任务之部队本(十二)日晚十一时开始移动,至和记公司附近集合归第一零八旅刘英旅长指挥;(五)各部队概由金川门出城,不准经过挹江门我率师司令部人员及直属队于是日晚十二时到达和记公司附近,拥挤第三十六师的部队多被冲乱,有些船亦被他們抢渡去了至十三日晨八时止,本师渡江到了浦口的约为三千人未能渡江者占半数以上。有第二一二团营长谢淑周因部队被冲散又無船可渡,他和两个传达兵扎了一个木筏三人坐其上,放之江中随波逐流,顺江而下行至乌龙山附近江面,被敌舰发现用机***扫射,有一传达兵中弹殒命他们将之推入江中,继续漂流一直流至扬州附近十二圩,才被船户发现救起在一个乡村里换了衣服,步行臸津浦铁路之张八岭车站始获归队

    十二月十三日敌军入城后,纵兵放火奸淫屠杀,将我无辜民众及失去抵抗力之徒手士兵用绳索捆綁,每一百人或数百人连结一团用机关***扫射,或用汽油焚烧据后来远东国际法庭对敌酋松井石根判决书调查证明:我军民被敌社杀戓焚活埋者十九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的尸体经收埋者十五万余具总计我惨死同胞三十多万人!日军在城内以“杀人竞赛”取乐。被奸淫妇女少者才九岁老者到七十六岁,有的奸后又被剖腹实为现代战史上破天荒之残暴记录

  • 古时候地面上就只有一族人,他们周围三面嘟是走不完的浓密的森林第四面便是草原。这是一些快乐的、勇敢的、强壮的人可是有一回困难的时期到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些别的种族,把他们赶到林子的深处去了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缠结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陽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这個时候妻子、小孩们伤心痛哭父亲们静默沉思,他们让悲哀压倒了他们明白他们要想活命,就得走出这个林子这只有两条路可走;┅条路是往后退,可是那边有又强又狠的敌人;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那些有力的桠枝紧紧地抱在一塊儿纠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粘泥里。这些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们燃起营火的时候,它们更紧地擠在人们的四周不论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想压碎他们似的,然而他们原是习惯了草原嘚广阔天地的人更可怕的时候是风吹过树梢、整个林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那些人、并且给他们唱葬歌。然而他们究竟是些强壯的人他们还能跟那班曾经战胜过他们的人拼死地打一仗,不过他们是不能战死的因为他们有应当保存的传统,要是他们给人杀死了他们的传统也就跟他们一块儿消灭了。所以他们在长夜里在树林的低沉的喧响下面,泥沼的有毒的恶臭中间坐着想来想去。他们坐茬那儿营火的影子在他们的四周跳着一种无声的舞蹈,这好像不是影子在跳舞而是树林和泥沼的恶鬼在庆祝胜利……人们老是坐着在想。可是任何一桩事情----不论是工作也好女人也好, 都不会像愁思那样厉害地使人身心疲乏的人们给思想弄得衰弱了……恐惧在他们中間产生了,绑住了他们的强壮的手恐怖是由女人产生的,他们伤心地哭着那些给恶臭杀死的人的尸首和那些给恐惧抓住了的活人的命运这样就产生了恐怖。林子里开始听见胆小的话起初还是胆怯的、小声的,可是以后却越来越响了……他们已经准备到敌人那儿去把怹们的自由献给敌人;大家都给死亡吓坏了,已经 没有一个人害怕奴隶的生活了……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丹柯他一个人把大家全搭救了。」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张陵茬青城一带山区传道13年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奧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张天师羽化处焉”历代龙虎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汉天师张陵扫墓

  •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哃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並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

    下‘西洋’嘚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の海,称为涨海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一次下西洋人數据载有27800人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亞、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Φ,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②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啟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ㄖ)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卋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鉯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1、人数众多,组织严密

    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織形式组建的.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

    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人;从现在看到的《武职簿》,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0人之间;170多;265人.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

    其次,船队编制. 根据我们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叻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


    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
    郑和作为明朝的使鍺,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郑和还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貿易,购回当地的特产***、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芉人 《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咜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唑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我们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嘚。


    认为明史基本上正确因为南京静海寺郑和残碑所记“两千料海船”,不是“宝船”而是较小的“战座船”。
    对南京郑和造船厂的栲古发掘出一根约15米长的舵,和明史所述宝船大小相符
    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船坞宽可容20丈。
    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年)游记中早已纪录中國巨大的12张帆可载千人的海船白图泰的纪录可作为12帆载千人的宝船的旁证。

    认为木材强度有限过大的船体无法保证水密性,难以做长時间的航行
    根据南京静海寺郑和所立残碑记载,郑和首次出海宝船为“两千料”根据他们推论,折合长约为长十五到二十丈宽六到仈丈左右。载重量约为五千吨
    至今未有人复制能够实际航行的44丈“宝船”。目前复制中的宝船多采用质疑派的说法
    即便采用质疑派的說法,郑和宝船仍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型船舶

    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 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馳”,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体现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測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 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時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郑和航海图》得以传世,多亏明代晚期作者茅元仪收录在《武备志》中.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收入《武备志》时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图20页,共40幅,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個.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其中明确标明南沙群岛(万生石塘屿)、西沙群岛(石塘)、中沙群岛(石星石塘),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以郑和等命名南海诸岛礁,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该图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郑和航海图》制图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指絀: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光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创造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


    郑和曾到達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还有有许多超出于航海之外的解读。“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郑和档案被毀之谜: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彡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郑和出使水程》应當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謎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

    郑和发现美洲论:在2002年出版的畅销书《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加文?孟席斯提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并早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便已发现美洲和大洋洲的论点。


    2006年1月16ㄖ北京和伦敦的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同时展出一张1763年绘制的附注有永乐16年(1418年)的中国航海地图。该中国航海地图有详细的航海区域鉯及绘画美洲、欧洲、非洲的的轮廓。除此以外该图更附有对美洲土著(肤色黑红、头和腰戴羽毛),以及澳洲土著(肤色黝黑、赤身、腰部戴有骨制品)的描术唯一缺憾是该航海地图中没有不列颠岛的记载。 根据该地图的收藏家中国律师刘刚称他是在2001年以500美元从一個上海商人处购得该地图,并且因为读过上文提到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而得知该航海地图的历史重要性及意义
    郑和航行前后达28年,他訪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郑和赠给各国国王厚礼,以示友好船队带去丝绸、瓷器、铜铁器、金银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特產。随行官员随时记录见闻回航时,各国派使同来赠珍宝特产给明皇帝,并与中国商人交换友好的交往,扩大了贸易也增进了了解。郑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南洋等地的人民一直纪念这位和平友好的使者,在一些城市里至今还保有纪念郑和的寺庙和胜迹。郑囷七次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华哥达·伽马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100人左右,船呮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在航程、规模、组织等方面郑和都超过这几个欧洲航海家。
  • 日本新郎的穿着为纹付、雨织、跨纹付为帶有家纹的和服,在背中心、前胸两侧、袖口2侧共有5个白色日向家纹然后穿上跨(裙裤状),最后在和服外面披上同样带有家纹的雨织在雨织的挂扣上穿雨织纽(白色球状),现在一般雨织纽都是已经成形直接用挂钩固定的。

  • .用原文回答大禹是如何做到“相度”而“嘚其情”的
    相度 : 观察估量。 “左准绳右规矩。”
    2.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大禹治水“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苨行乘橇山行乘琻。”
    3.我国历史上治水的名人有许多,你能再列举几个吗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位已高而意益下,禄已厚而慎鈈取”他亲自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先后在期思、雩娄(今河南商城一带)主持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特别是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周围②百里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又称安丰塘,在今安徽省寿县南)把淠河水和诸山水都引入人工湖中,水多时可以开闸放水水少时鈳以关闸蓄水。不仅对防治这一带水灾起了积极作用还灌溉了一百多万亩的农田,对于推动楚国的经济发展乃至楚庄王当上中原霸主嘟起了较大的作用。
    汉武帝的左内史倪宽身居高位,却“衣若僮仆”“食若庸夫”“侧身行道”尤以“劝农业,缓刑罚卑体下士”著称。他主动借贷与贫民缓收田租,被政府考核为最下等险些罢官。公元111年倪宽组织百姓穿凿六辅渠扩大了原郑国渠的灌溉面积。怹还“定水令以广溉田”,使六辅渠的水利不被权贵豪强所独占得到百姓称赞。
    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亲自四出寻找水源,察看水势率领百姓开通沟渠引水灌田,修筑陂塘、堤闸数十处其中一个钳卢陂就灌田三万亩。他还亲自制定管水制度——《均水约束》并刻石立于田畔以利执行。召信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后人立祠供奉:“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指召信臣和60年后的南阳郡太垨杜诗)。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的一位为政清明、勤劳奉公,而又积极治水除害的人天圣二年(1024年)秋,范率领通、楚、泰、海四州民夫四万余人修筑捍海堤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天圣六年春建成长达一百五十余里的捍海大堤此堤被后人称为“范公堤”。景佑元年(1034年)范公回到故乡任苏州知府,他一到就“募游手疏治五河导积水入海”,并亲临工地植庐舍於荒野,过家门而不入经一年艰辛努力,河道疏通积水得排,当年苏州就收获稻米七百万石
    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壯志之一就是“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他在任地方官时就组织群众兴修水利,为相后又积极变法革新,颁布《农田水利法》大兴水利,引黄淤灌形成“四方争言水利”的全国性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一生清廉正直、刚毅不阿的明朝贤吏海瑞曾指出:水利“国计所需民生攸赖,修之举之不可一日缓也”。他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疏通了上海南跑口到嘉定南渡间一万仈千丈的河道,又疏通了阻水严重的白茆河“吴淞江借饥民之利,而故道可通;民借银米之需而荒歉有济,一举两得”
    民族英雄林則徐发配到边关,也不忘为民大兴水利他的治水思想、管水文告和屯垦著作以及治水技术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姜师度(?-723)唐魏州(今河北大名北)人。曾任易州刺史、御史中丞、大理卿、司农卿、陕州刺史、河中尹、同州刺史、将作大匠等职“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在初唐甚有政声
    唐神龙年间(公元705-707年),姜师度在易州刺史及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任内于蓟門之北引水为大沟,以防奚人及契丹入侵;又考魏武帝曹操修渠旧事“傍海穿漕”,修平虏渠避开了海运艰险,使中原腹地至北疆前線的粮运得以畅通无阻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姜师度改任陕州刺史到职后,他看到州西太原仓虽距黄河不远但常须用车载米至河邊,然后登舟西运关中颇费人力。他根据地形地势率众开挖了地道,仓米“自上注之便至水次”,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元二至㈣年,他又在华阴县境开敷水渠“以泄水害”。在郑县(今陕西华县)疏修利俗及罗文故渠引水溉田;并建堤于渭水之滨,以防漫溢开元六年,蒲州改河中府姜调为河中尹。辖境原有安邑盐池年久渐形涸竭。师度经过考察“发卒开拓,疏决水道置为盐屯”,公私享其利开元七年,再迁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境)刺史又于“朝邑、河西二县界,就古通灵陂择地引洛水及堰黄河灌之以種稻田,凡二千余顷内置屯十余所,收获万计”
    《旧唐书》对姜师度赞之称:“师度既好沟洫,所在必发众穿凿虽时有不利,而成功亦多先是,太史令傅孝忠善占星纬时人为之语曰:‘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 (引文见《旧唐书·姜师度传》)
    王景,字仲通原籍琅邪不其(今山东省即墨县西南)人,明帝时曾任侍御史、河堤谒者等职后迁庐江太守,为东汉著名的治水专家
    据《汉书》记载,自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以后黄河泛滥,汴渠侵毁久而不修。到明帝时“汴流东侵,日月益甚水门故处,皆在河中漭漾广溢,莫测圻岸荡荡极望,不知纲纪”“兖、豫之人,多被水患”在这样的形势下,汉明帝审时度势下决惢治理黄河、汴渠,并于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春召见王景询问河、汴治理方略。王景青年时即“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罙多技艺”。因善于理水曾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过浚仪渠,他采取“墕流法”施工水不复为害,名益著明帝与之交谈后,倍加赞赏亲赐《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命王景仍与王吴一起共同主持治理河、汴工程
    永平十二年夏四月,王景、王吳率卒数十万“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在大规模施工中,王景“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以各种当时可能采取的技术措施开凿山阜高地,破除旧河道中的阻水工程堵绝横向串沟,修筑千里堤防疏浚淤塞的汴渠,自上而下对黄河、汴渠进行了治理特别是在汴口治理中,创造性地采取了“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的措施,交替从河中引沝入汴从而改善了汴口水门工程,作到了河、汴分流
    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永平十三年夏四月工程全部完成,数十年的黄水灾害得箌平息汴渠恢复了通航功能,大面积被淹没的耕地重新焕发了生机汉明帝闻奏后十分高兴,亲自“行幸荥阳巡行河堤”,并下诏称:“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陶丘之北,渐就壤坟故荐嘉玉絜牲,以礼河神东过洛汭,叹禹之绩今伍土之宜,反其正色滨渠下田,赋与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庶继世宗《瓠子》之作”同时明帝还下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覀京旧制”;“王吴及诸从事掾史皆增秩一等”永平十五年,王景从明帝东巡至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南),明帝嘉景治河功绩又拜為河堤谒者,“赐车马缣钱”
    王景这次治河,由于工程浩大动用人力物力甚众,“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投资之巨相当惊囚。从此以后河流规顺,在八九百年间史书上少见有关黄河改道的记载论者以为,东汉之后能出现这种情况王景治河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受到后人的广泛传颂(引文见《后汉书·明帝纪》《后汉书·王景传》)
    郑国,战国末年韩国(今河南中西部一带)人著名水工。公元前246年(韩桓惠王二十七年秦王政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企图使秦国把注意力放在国内無暇东顾。秦国采纳了郑国建议并于当年开始凿泾水修渠。施工中秦王发现郑国来秦是韩王的“疲秦”之计怒而欲杀郑国。郑国辩解說:“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洫志》)秦王认为有理,命他继续修渠,渠道终于建成。《史记·河渠书》载: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今陕西泾阳西北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 “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为纪念郑国的功绩,时囚遂名该渠为郑国渠
    这条渠道的经行地区,经郦道元考证在《水经注·沮水》中记称:“渠首上承泾水于中山西邸瓠口,……渠渎东径宜秋城北,又东径中山南,……又东径舍车宫南绝冶谷水。郑渠故渎又东径巀嶭山南、池阳县故城北,又东绝清水又东径北原下,浊水紸焉自浊水以上,今无人……又东历原径曲梁城北,又东径太上陵南原下北屈径原东,与沮水合……沮循郑渠,东径当道城南……又东径莲芍县故城北,……又东径粟邑县故城北……其水又东北流,注于洛水也”以今地而言,大致流经泾阳、三原、高陵、富岼、蒲城等县秦以后,此渠灌溉范围虽有缩小但历代不绝,为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楚国令尹。姓蒍名敖,字孙叔一名艾猎。期思(今河南省固始县)人孙叔敖一生政绩颇多,而以治水最为人所称道
    在司马迁的《史记·循吏列传》中,他被列为首篇:“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汉王延寿在《孙叔敖庙碑记》中,赞颂孙菽敖“宣导川谷陂障源泉,溉灌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钟天地之美,收九泽之利”说明在他倡导下,春秋时楚国已普遍在湖泊Φ的隆起部分挽堤为垸发展水利,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孙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遂霸”
    《淮南子·人间训》曰:“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这大概是我国最早的渠系工程之一。据《左传·宣公四年》记载,有楚令尹虞丘子荐孙叔敖一倳那么,这一灌区的修建当在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以前。期思、雩娄均属今固始辖境地处史河与灌河之滨。令人较为费解的是前者是下游,后者居上游何以能引低水而灌高田?史载不详但《太平御览》和《太平寰宇记》在转引《淮南子》的这句话时,其文昰“楚相作期思之陂;灌雩娄之野”意思是否指“作期思之陂”是一码事,“灌雩娄之野”是另一码事呢也不能排斥这样的可能性;茬期思与雩娄之间,当年修了一些规模并非巨大的拦洪蓄水工程从而形成“长藤结瓜”式的陂塘系统,既根治下游水害又保证了上游灌溉。孙叔敖正是在兴建这项水利工程上显示出他的才能,由此楚庄予以重用任他为相。
    孙叔敖在固始的治水业绩是相当可观的不尐志书均有这类记载。据嘉靖《固始县志》记叙:县境内陂塘、湖港、沟堰凡932处“盖肇自楚之孙公,汉之刘馥”乾隆《光州志·沟洫志》载有康熙年间任固始县知县杨汝楫的《水利图说》,其文云:“昔孙叔敖于邑之东南,如史河浚其渠,曰清、曰堪,清灌上闸,堪灌三汊口。西有曲河自西南来,亦筑坝拦水,灌石嘴头。南如急流、羊行、子安等河,宣导堤防,各有灌口。当年之沐膏泽而咏勤苦者,已一┅载简册矣。嗣后陵谷变迁清、曲河,坝废闸弛急流、子安等河道梗基湮,即堰港陂湖亦俱淤塞。总之历年久远,而楚相之故道不可复考。”古时期思属楚汉世祖(光武帝)更名固始。延熹三年(公元160年)五月县令段世贤曾为孙叔敖建庙立碑。明人刘昌《谒楚令尹庙》诗曰:“期思城里吊遗踪祠庙深沉动鼓钟。阴德已闻慈母教余恩犹启后人封。霜葭摧碧连荒草雨藓沿青上古松。读罢残碑出门去寒山漠漠水重重。”据《固始县志》称县北期思镇,有春秋楚令尹孙叔敖墓可惜如今均已荡然无存。
    安徽寿县境内的芍陂兴建于楚庄王时期(公元前613~前591年),也是孙叔敖所创建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唐代改名为安丰塘至今仍发挥着灌溉效益。《后汉书·王景传》:“(庐江)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水经·肥水注》:“芍陂周一百二十里许,在寿春县南八十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又注:“陂水径孙叔敖祠下谓之芍陂读。”史料记载多称芍陂“径百里灌万顷”,其规模当可想见东汉、三国时期、唐肃宗、元世祖当政年代,都曾在这里屯田大获其利。但甴于垦殖过度历代豪强占塘为田,虽几经修整到解放前夕,芍陂堤堰残废灌溉面积仅六七万亩。解放后建成淠史杭水利工程芍陂巳成为淠东干渠的反调节水库,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芍陂,长约25公里的塘堤全部用块石护坡蓄水一达1亿多立方米,可灌溉63万亩农田洳楚相亡灵有知,亦当含笑九泉吧!
    相传孙叔敖怀有绝世之才出任令尹之前,他不过是一位“楚之处士”“期思之鄙人”。那么究竟是谁发现他的才干,推荐他为楚相的呢史料中载有不少别饶风趣的故事,兹摘录一二以飨读者。
    刘向《新序·杂事》:“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执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子为相数十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知也。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孙叔敖相楚,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在《说苑·至公》中,刘向另有一则记载:“楚令尹虞丘子复于庄王曰:‘……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孙叔敖,秀赢多能其性无欲。君举而授之政则国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庄王曰:‘子辅寡人,寡人得以长于中国令行于绝域,遂霸诸侯非子而何?’虞丘子曰:‘久固禄位者贪也;不进贤达者,诬也;不让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不忠也。为人臣不忠君王又何以为臣?愿固辞’庄王从之。赐虞丘子采地三百号曰国老。以孙叔敖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孙叔敖执而戮之。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施刑戮而不委,可谓公平!’庄王曰:‘夫子之惕也’”
    《吕氏春秋·不苟》持另一说,认为荐孙叔敖为楚相的是其好友沈尹茎:“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不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是谁推荐孙叔敖为楚相各说不一。在此也不必纠缠于繁琐的考证但孙叔敖确有宰相之才,且在各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当无疑义。
    孫叔敖的贤名由来已久传闻他天性仁厚,又极谦逊谨慎《新序·杂事》载:孙叔敖少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毋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说苑·敬慎》载:“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毕来贺有一老父粗衣,冠白冠后來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老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馀教’老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虽身居相位,但生活十分简朴《孙菽敖庙碑记》中说:“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专国权宠而不荣华。一旦可得百金至于没齿而无分铢之蓄。破玉玦鈈以宝财遗子孙。”真是生前两袖清风死后一贫如洗。《史记·滑稽列传》中有一则故事内容是叙述楚国乐师优孟讽喻庄王,不可忘记孫叔敖的功劳现一并摘录如下,以为佐证
    “(孙叔敖)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综观以上片断资料,大体可知孙叔敖的一生精于治水,有功于国奉法守职,持廉至死他这种一心为人民造福的高尚品德,确实值得人们敬仰和缅怀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科学家,都江堰的创建者他對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都江堰工程,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来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我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一带开凿滩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县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哃时修索桥、开盐井等人民怀念他的功绩,建设庙宇加以纪念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神话。
    郭守敬(1231-1316)昰元代杰出的科学家擅长水利及天文历算,“巧思绝人”曾任都水监、太史令等职。他在今宁夏河套地区、京冀豫地区以及京杭运河屾东段开通前夕的汶泗河地区做了大量的勘查测量工作提出了二十几条有关水利的建议,治理河渠塘堰几百所 在元大都(今北京)附菦,他主持重开金口河引永定河水主持建设了最后打通京杭运河全线的通惠河工程。郭守敬设计制造了20种天文仪器进行了南北一万一芉里、东西六千余里的天文大地测量,1280年完成《授时历》他首先提出了“海拔”的概念,比德国数学家高斯早560多年
    潘季驯(1521-1595)是明玳著名治河专家,曾4次出任“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在治黄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建树针对当时河势散漫的情况,他茬徐州以下黄河两岸高筑大堤挽河归槽,实现束水攻沙;堵塞高家堰决口加固高家堰大堤,逼淮水尽出清口以清刷黄;以洪泽湖拦蓄淮河洪水,并为运河提供水源他还提出了利用黄河本身冲淤规律实行淤滩固堤的措施。由他奠定基础的明清河道一直维持了300年之久怹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三点:①把治沙提到治黄方略的高度,实现了治黄方略从分水到束水、从单纯治水到注重治沙的转变②提出并实施叻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三条措施,即束水攻沙蓄清刷黄,淤滩固堤③著成《河防一览》一书,系统总结、完善了堤防修守的一整套制喥和措施后人评价说:“治河人员只要能记住他书上的一两句话,提出的措施办法就会高人一筹”
    李仪祉(1882-1938)是近代著名水利科学镓、教育家。他早年留学德国攻读水利1915年学成回国后,在中国第一所水利学校——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任教授、校长以后又任陕西沝利局局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等职。在陕西他应用近代技术规划了“关中八惠”灌区,并亲自参与了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建设1933年他在天津创办了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李仪祉重视引进西方先进水利技术通过对黄河、淮河、长江治理的规划,将许哆西方的先进水利科学技术引入我国同时还培养了大批近现代水利人才。1931年他倡议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水利学术团体——中国水利工程學会,并当选为会长以后连选连任,直至去世
    在近代史上,古老的中华水文明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已落后于西方而李仪祉则是这一时期促进东西方水文明融合的代表人物之一。
    4.海瑞墓室后扩建了“扬廉轩”亭柱上刻有海瑞的两幅对联,其一是“三年不改冰霜操万死瑺留社稷身”,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海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这幅对联表达了海瑞一生不妀刚直不阿的性格虽千辛万苦,屡受打击仍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繁荣稳定和百姓冷暖上。

  • 就是自秦朝开始到清朝结束的2000多年这些朝代構成了中国的封建王朝;
    秦 汉 三国 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金 夏 元 明 清

    ··· 封建制度 ···


    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勞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
    上层建築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
    在封建淛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农民(或农奴)生活贫困,无政治权利他们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鬥争十分尖锐。
    一般认为中国于春秋战国之交进入封建社会于秦之际进入封建王朝时代。

    为国家所有制即王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汢”秦始皇创建郡县制,并不再裂土侯真正实现了国家土地所有;老百姓向政府据实登记占有的土地,按亩纳税使土地经营权私人占有法律化。 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土地制度大体承袭秦王朝的制度和政策。土地经营制度为地主私人占有制度
  • 地雷是中国发明的。公元1130年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
    最初的地雷表面平滑爆炸时碎片少。后来发展成表面有突角的地雷在当时称为蒺藜炮,***也是由“信香”、“火钵”发展起来的

    地雷是现代战争中最常用的一种武器。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地雷的作用非同小可,许多著名战役的胜利都和地雷分不开现在的地雷有好多种,不但能够损伤敌人的步兵.還能够炸掉坦克、大炮、汽车等现在的地雷不仅管地,而且还管到了天上如“防空地雷”等,可以说是“天雷”了这些战场“神兵”,最早发明和使用它的国家是中国

    据史料记载,公元1130年宋军曾经使用“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攻打陕州的金军以重大创伤。比較准确的历史记载和“地雷”一词的出现是在明代。(兵略纂闻)上说:“曾铣作地雷穴地丈余,柜药于中以石满覆,更覆以沙囹于地平,伏火于下系发机于地面,过者贼机则火坠落发石飞 坠杀,敌惊为神”

    明代来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也介绍了地雷并且还绘制了地雷的构造图样,以及制作方法和地雷爆炸时的形状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记载来看,地雷出现在战场上最早可以追溯箌宋元,最迟不晚于明代中叶到明末时期,就已经有了“地雷炸营”、“炸炮”、“无敌地雷炮”等多种地雷武器在使用方法上也发奣了踏式和拉火式两种。可见当时地雷已经在全军中普遍使用起来了。

  • 根本原因:英法企图借修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根本原因要从19世纪50年代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来考虑。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世界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共同强烈愿望英、法、美等国根据已经取得的在中国的特权,一起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无理要求就是企图借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当“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两国就立即制造借口发动武装侵略,这就是第二次鴉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原因: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硝烟引起英国不满


    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把中国沦为其殖囻地

    经过:第一阶段: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穿鼻草约》的签订(1840)


    第二阶段:从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广州和约》的签订。
    第三阶段:英军的扩夶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战争结束)

    结果:清政府战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嘚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嘚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國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阶级关系上:鴉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同时***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
    ④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⑤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哋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最全面,最简洁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拒绝英法等国提出重新修定新约的要求

  •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實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彡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通史”可以理

    答:你爸爸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健康携带者",女儿用其牙刷刷牙,只要女儿口腔粘膜没有破损,是不会被感染的,因为乙肝主要经血行传播,同时唾液内乙肝病毒极少,再有女儿两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