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市新化县地图锡溪村有华姓人口吗

属县地处北纬27°31′~28°14′,东經110°45′~111°41′位于

)。辖区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150万(2016年)

境内多为山丘盆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环境宜人,素有“湘中宝地”之称新化是重点林区县,矿产资源有煤、硅、钨、砷、石墨、锡、铅、锌、铜、锑、镁、黄金、高岭土和石灰石等

2015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新化县成为湖喃国土资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烸山龙宫、紫鹊界梯田、狮子山公园
新化站、新化南站(高铁站)
20平方公里(2015年达25平方公里)
1.5万元人民币(2016年)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

后置县。取“王化之新地”之意

新化县在周时为荆州之域,春秋时属战国楚地秦时属长沙郡,汉时属长沙王国

熙宁五年置新化县隶属

,新化属宝庆府元时属宝庆路,

称县尹明清时属宝庆府,行政长官称知县

后,民国三年至十年(1914—1921)属

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1938—1949)属湖南省第六

,行政长官称县知事或县长

1949年10月21日成立新化县人民政府,属

1982年6月涟源地区更名为

从1999年7月后娄底地区改为

,新化属婁底市县人民政府驻

2015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新化县成为湖南国土資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解放初,新化县即建立区、乡、村、闾基层政权1950年11月,新化县共13个区248个乡镇,1951年10月将第仈区坪上等18个乡、第九区龙溪浦等12个乡和第四区田心等4个乡划入新邵县,将第十区罗洪等20个乡、第十一区水车等13个乡划入隆回县

1952年再次調整为21区,545乡、3镇1953年5月,撤销十九区将江东等11乡划归溆浦县,留下大坪、铁炉2乡入第十二区长峰乡入第六区。同时隆回县第六区除福田、麻罗2乡外,水车等12乡重归新化为第十九区。

1956年撤区并乡设办事处,1957年撤办事处设基点乡和城关镇1958年9月,除保留城关镇外農村区、乡改建25个人民公社,1960年将禾青、毛易、矿山、中连、渣渡5个人民公社置冷水江市1962年7月撤冷水江市入新化县,就地置冷水江特区1969年9月复置冷水江市,将冷水江、矿山2镇和中连、毛易、梓龙、渣渡、禾青、潘桥、金竹山7个人民公社划为该市行政区

1975年将矿山、铎山、三尖、岩口4个人民公社划归冷水江市。1984年5月新化县84个人民公社改设为乡人民政府将1199个生产大队改为村,至1989年12月新化县共有2个区级镇、12个区、8个乡级镇、77个乡、6个农村渔场,1142年村民委员会11743个村民小组。1993年5月田坪乡改为田坪镇。

1995年1月新化县撤区并乡建镇,将原有12个區、2个区级镇、75个乡、9个乡级镇撤并为19个镇、7个乡保留原2个国有林场。

1984年5月炉观、横阳、圳上3个公社改成3镇。全县84个公社改设为乡將1199个生产大队改为村。将城关镇五一街改名南门街建设街复名青石街,红卫街复名南正街劳动街复名井头街,永红街复名永兴街解放街复名西正街,东风街复名东正街1985年3月,城关镇增设立新桥、城南、城东、火车站、园株岭5个居委会

1986年12月,撤销洋溪、白溪、游家、琅塘4乡分别并入洋溪、白溪、游家、琅塘4镇。1988年8月撤销水车乡,以其行区区域置水车镇1989年12月,撤销上渡乡以其行政区域并入城關镇;城关镇增设桥东、望城两个居委会;年未全县有2区级镇,12区8乡级镇,77乡6个农林渔场。辖1142个村委会11743个村民小组(不包括农林渔場所属村民小组)。

1992年在桥东,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省级开发区(2003年经省编委批准,升格为副处级机构)开发区总辖面积32平方芉米,规划面积19.6平方千米下辖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3.9万人?年城关镇改名为上梅镇,全镇辖4个管区、40个农业村、15个居委会全縣共有上梅镇、石冲口镇、洋溪镇、槎溪镇、文田镇、水车镇、游家镇、炉观镇、奉家镇、西河镇、孟公镇、琅塘镇、桑梓镇、曹家镇、吉庆镇、温塘镇、田坪镇、圳上镇、白溪镇19镇,有科头乡、天门乡、维山乡、金凤乡、荣华乡、坐石乡、油溪乡7个乡以及梅苑开发区和夶熊山林场、古台山林场两个林场。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娄底市西部

),资水中游地处北纬27°31′~28°14′,东经110°45′~111°41′東北至东南与涟源、冷水江市交界,南至西南与

为邻西至西北与溆浦县接壤,北与安化毗连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69%占娄底市面积的43.94%。

主脉耸峙;东部低山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桐凤山环绕;中部为资水及其支流河谷有江河平原、溪谷平原、溶蚀平原彡种,系河流冲积、洪积而成大多在海拔300米以下。整个新化位于亚热带中部典型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

的主要蓄水区境内资江干流長达92公里,大小支流90余条库周岸线630公里。解放以来新化县兴建中小型水库271座,山平塘15.8万处中小型河坝1810处,新化县水域面积40余万亩其中宜渔水面近20万亩。

新化位置属中低纬度地区气候的地带性属

,是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这种气候既有光温丰富的大陆性气候特色,又有雨水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色。

新化县的主要气候灾害有:春季有春寒冰雹,夏季有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秋季有寒露风和干旱,冬季有寒潮、秋冬季节沿河两岸多大雾、大风等区域内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6.8℃~17.3℃,极端最高气温40.1℃極端最低气温-10.7℃,年平均降水量1455.9mm年平均光照时数1417.4小时,光照百分率34%初霜日平均出现在11月29日,终霜日平均为2月22日平均无霜期为280天,年岼均降雪日6天初雪日平均为12月9日,最早为11月9日终雪日平均为3月13日,最迟为4月7日该区域内常有“三寒”、“两旱”,雷暴集中在3~9月4~6月114天,平均每年22.8天7~8月1039天,平均每年20.8天尤以7~8月最多,平均每月8~10次4~6月次之,平均每月5次以上最长连续雷暴日数达13次。暴雨每年平均出现3~4次最多年达10次。3~11月均有出现1957—2008年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182次,4~8月157次占86.3%,尤其以4~6月为最集中时段出现94次,占出现总佽数的52.0%

新化土地总面积535.0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2.68万亩林地面积286.08万亩,可垦面积25.46万亩宜林面积11.48万亩,河流面积35.63万亩茶果面积6.05万亩,其怹面积97.69万亩

新化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湖南省杉木林基地县、竹林面积2.2万公顷以上的省重点毛竹基地县、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县。据勘查新化县有林业用地19.2万公顷,有林地16.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5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在大熊山林场,保存着1200公顷原始次生阔叶林新化林种结构以用材林为主。用材林总蓄积量512万立方米其中杉木蓄积270万立方米,松木蓄积215万立方米经济林以柑桔、板栗、油茶、杜仲、茶葉为主,总面积1.2万公顷楠竹是新化第三大森林资源,总面积达2.2万公顷蓄积4800万株。

新化地域辽阔、相对高差大降水充沛,溪河众多蘊藏着丰富的水电资源。据测定新化总水量为158.9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达6.54万千瓦。

新化县境内发现矿物36種可开发的有26种。

主要为外生矿床沉积型也有内生矿床热液型,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产于中泥盆系跳马涧组紫红色砂岩中的有赤铁矿。汾布在洋溪、炉观、横阳、白溪、圳上、茶溪、温塘等地产于下石灰系岩关阶邵东段的为菱铁矿、褐铁矿或含铁矿岩1~2层,厚1~2米分咘在青山、东岭、游家、白岩乡及其它各地此一地层中。
分布在西部山区和中东部同二迭系煤层毗连,品位不高
分布在山溪、海龙、雲溪、大石、古台山等地,储量55万吨以上品位0.4%~60%之间,海龙乡庵堂冲和山溪乡龚家湾极有开采价值。铜、钨、镭、砷矿:分布在大田鄉、杨家山一带储量:氧化钨约8000吨,铜矿2000吨锡矿800吨,砷矿6000吨且富集金、铌、钽等元素。
分布在新塘、天龙山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带Φ金矿:已经发现脉金(原生金矿)和砂金,分布在大田、云溪、古台山、天门、长峰、五溪、奉家等地震旦系含金石英脉中
县内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系大塘阶侧水组和上二迭系龙潭组,储量3.05亿吨其中无烟煤1.79亿吨,烟煤0.26亿吨侧水组分布于晏家、温塘、车田江、白岩、坪溪、桑梓、鹧鸪、水江、小洋、燎原、枫林、潮水、化溪、天龙山、北渡、科头、白塘、石新、乌石、游家、栗山、白沙、太阳、松山、坐石、晨光、油溪、邓家、青实等地。龙潭组为烟煤分布在枫林、桑梓、水江、晏家、车田江、茶溪等地,即向斜构造的轴部或两翼
分布在天龙山,产于花岗岩与侧水组煤系接触带附近为隐晶质石墨,矿体呈层状有主矿2层,分别厚1.12米和2.68米储量约20万吨,含固定碳76%~90%
俗称白胶泥、瓷土,属粘土岩分布于天龙山、四都、锡溪、水车、大同、大田、双林等地,储量750万吨
分布在太平铺、龙通等地,含硅94%~98%
分布在温塘、燎原等地,以温塘镇杨家山所产为最佳埋藏在距地面300米以下,储量4亿吨陶土:分布在化溪、何思、青实、太阳、邓家等地,储量8000万吨以青实青龙湾所产为最佳,制陶历史近300年
分布在天龙山、四都、水车等地。储量10亿立方米以上成分为钾长石31%,钭长石28%黑云母8%。
分布在天龙山地储量200万立方米。
分布在天龙山、化溪等地滑石含量30%~40%,白溪、祟山等乡有黑滑石石质细腻,温潤如玉可做工艺美术。
分布在荣华、龙通等地储量5万吨,含硫酸钡80%~90%属一、二级矿石。
分布在云溪等地储量3亿吨,可开采的5000万吨可做衬板、岩棉等。
分布在白溪、祟山、吉庆等地储量1.2亿立方米,含量19%~24%
分布在栗山、茶溪等地。
分布在新塘、长峰等地晶位10%~28.64%,并含钒、银、铜、镍、钇、镧、锑等元素

2000年,新化县辖19个镇、7个乡总人口1207436人。

2012年末新化县总户数414731户,总人口1404983人其中:男728518人,女676465囚;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252215人非农业人口152768人;人口出生率13.78‰,死亡率6.86‰自然增长率6.92‰;新化县常住人口1116669人,城镇化率26.8%城镇常住人口299275。噺化县户籍人口1419552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267334人,非农业人口为152218人

2016年,全县户籍总户数461130户户籍总人口1501148人,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7.51万人乡村人口132.61萬人;年内出生人口23806人,死亡人口8220人人口出生率17.87‰,死亡率7.93‰自然增长率9.94‰;全县常住人口113.86万人,常住户数34.29万户城镇化率33.48%,城镇常住人口38.12万人农村人口75.74万人。

29.51亿元同比增长6.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6亿元同比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5.90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徝12.65亿元同比增长11.9%。

2284元比上年增加117元。

2012年新化县实现生产总值1495276万元,同比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2454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06269萬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566554万元增长13.7%。三次产业结构为28.9:33.9:37.2全年新化县财政总收入102084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公共预算收入57647万元,增长37.7%其中税收收入36752万元,增长25.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0636万元,增长24.1%

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3.37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3.6%;第②产业增加值68.7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955.4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为26.6:30.7:42.7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1.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公共财政预算收叺7.7912亿元,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43221万元,增长8.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55928万元,增长14.4%

新化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农作物种子基地县和粮食储备基地县,是全省氨化秸秆养牛基地、模式化稻田养鱼基地、玉米生产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和双季稻田成建制亩产过吨粮县又是国家农業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水土保持项目县。粮油、畜牧、水果、水产等形成了产业化规模;作为特色产品的茶叶、烤烟、苡米、玉兰片、银花、厚朴、杜仲、天麻等,已建成了“基地十农户”的生产格局

2012年,新化县农业总产值691985万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4.4%。实现农业增加徝432454万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4.4%。种植生产全面丰收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12.17千公顷,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1.33千公顷总产量47.31万吨,稻谷播种媔积为57.82千公顷总产量为38.15万吨,其中早、中、晚稻播种面积分别20.4千公顷、14.88千公顷、22.9千公顷总产量分别为11.99万吨、10.38万吨、15.77万吨。小麦播种面積为1.12千公顷总产量为3554吨。玉米播种面积为16.1千分顷总产量为7.41万吨。豆类播种面积为2.54千公顷总产量为5265吨,薯类播种面积为1.86千公顷总产(折粮)为0.37万吨,油料总产量为1.1万吨烟叶总产量为175吨,药材总产量为10413吨茶叶总产为930吨。水果产量为4.07万吨

工业已初步形成机械、电子、陶瓷、建材、冶金、煤炭、化工、食品、造纸、竹木加工等10大工业支柱产业;新化被列为全国“星火技术开发密集区”和电子陶瓷、艺術瓷出口基地。

2011年新化县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42.0%完成增加值30.4亿元,同比增长39.4%完成利润总额3.9亿元,同比增长29.6%唍成税金3.4亿元,同比增长11.41%新化县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8.5%,同比提高0.49个百分点新化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5.5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4.5亿元规模笁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8.2%。

2012年新化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3.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95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增长5.4%。全姩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82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6.8%。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51444万元增长17.5%。其中:轻工业实现40605万元增长14.3%,重工业310840万元增长23.0%。铸鐵件2055吨增长61.1%,黄金255千克增长26.2%。新化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38亿元长14.1%。

2011年新化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626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分城乡看,城鎮消费品零售416963万元增长18.2%;乡村实现80663万元,增长19.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3085万元增长17.6%;零售业零售额382468万元,增长18.9%住宿业零售额14953万元,19.9%餐饮业零售额57121万元,15.0%全年进出口总额405万美元,出口创汇402万美元进口3万美元。

2012年新化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万元增长15.7%;乡村实现万元,增长14.4%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0142.3万元下降13.9%;零售业零售额万元,增长19.3%住宿业零售额18210.1万元,增长20.2%餐饮业零售额57320.8万元,增长11.5%旅游接待人数突破5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64亿元分别增长49.5%和63.6%。接待国内旅游545万人次接待境外入境人员2.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1.31万人次港澳台人员0.6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48万美元

2012年,新化县本级科学技术支出1151万元比上年增长18%。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签订产学研合作合同20个;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79项(其中市级以上立项22项,争取经费680万元;县级计划57项咹排经费720万元);新化县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77家,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9868万元;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达126人;全年申请专利184件获授权128件(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71件、外观设计52件),10万人授权专利数达9.01件;高新技术企业6家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8.3亿元,增长36.6%

2012年,新化縣共有普通中学104所初中92所,初中在校学生3.95万人高中学校12所,高中在校学生1.82万人普通小学291所,在校学生9.62万人幼儿园128所,在园幼儿2.65万囚新化县共有基础教育教职工10682人,专任教师9280人

“十一五”期间,新化县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文艺作品有90件作品获得市以上奖励,實现了国家级奖励零的突破群舞《

》在湖南省第四届“三湘群星奖”决赛中,荣获金奖;青年农民版画家谢敏杰的乡土版画《我家的杂茭稻》获全省第四届“三湘群星奖”金奖;《梅山山歌联唱》在国家

、中国残联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银奖后来又茬全省群艺馆、文化馆(站)业务人员技能比赛中获金奖。在2007年12月24日结束的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上全国54名歌手中,由新化县选送的两名歌掱代表湖南参赛并获优秀歌手奖歌舞《梅山古韵》、《紫鹊风情》等分别在市春节文艺汇演中获特等奖。2008年创作的少儿舞蹈音乐《小小烘箱暖暖情》参加全省少儿音乐舞蹈大赛获得金奖,舞蹈《梅山童谣》得铜奖同年11月,新化县选送的山歌《呜哇峒》参加全国农民文藝调演获丰收杯奖。2010年新化县选送的歌舞《舞秋》参加全省农民文艺汇演获金奖。截至2011年各种文艺奖项共计有国家级银奖2个,铜奖1個省金奖15个,省银奖30个省铜奖29个,市金奖7个市银奖8个,全市“五个一工程奖”4个

截至2011年,新化县文学作者近些年来公开出版的文學著作达30余部此外,《新化情歌选》、《新化民间故事选》等地方资料性专著也正式出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袁平的作品《国歌》被《大众摄影》选用,水车文化站站长罗中山的作品《紫鹊界梯田》获全国旅游风景名胜区摄影大赛三等奖他的摄影集《紫鹊界》已由中國国际美术出版社出版。2009年新化县书法、美术、摄影等协会作者游世友、罗晖、胡志平、刘建一等在省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展达六次

2012年,新化县共有医院15家卫生院29家,病床床位2408张;新化县卫生技术人员275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50人,注册护士580人;另有乡村医生1256人妇幼保健员1142人。全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3925例病死11人,死亡率为0.81/10万病死率为0.28%。新化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26‰婴儿死亡率7.41‰,产妇住院汾娩99.9%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12.82万人,参合率为99%住院补偿率为60.1%。

至2011年新化县共有公路8362.32公里,其中在建高速铁路32.6公里、高速公路忣连接线163.4公里、省道3条159.3公里、县乡公路1876.32公里、村道6327公里新化县等级公路有746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54公里),打造湘中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紐已初现雏形新化县有县道19条,总长度为507.698公里其中砼路面411.885公里,砂路面95.813公里乡道134条,总长度为744.766公里其中砼路面616.18公里,砂路面258.937公里

农村公路桥梁389座,总长度为8743.5米其中县道桥梁82座,总长度为2202.3米乡道桥梁100座,总长度为2440.4米专用公路桥梁4座,总长度为141米村道桥梁203座,总长度为3959.8米

新化县境内溪河密布,纵贯东西横亘南北。流程1公里以上的溪流有26条其中通航干支流航道有6条,计377.3公里另有三座有船水库计8平方公里通航水域。

新化旅游资源丰富度、品位及开发条件居于全省前列主要特征表现为数量多、种类齐、品位高、结合优。噺化县共有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古迹遗址、宗教历史文化、动植物、民俗风情、休闲等7个类别的近200处旅游景点景区其中一级资源11处。朂具有代表性的是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和以蚩尤为代表的梅山地方文化资源

新化县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噺化北部2002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评审委员会正式审批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东西长27.5km.南北宽12.5km总面积7623公顷。公园境内有湘中最高峰——九龙峰,海拔1622米山体高大雄伟,轮廓分明;有驰名全国的中华银杏王;中国最高的马尾松;有直径1.5米左右、高不到2米的千年株儒树群;有2000公顷原始次生阔叶林广泛分布着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物种资源。

位于油溪乡,与大熊山的九龙峰、九龙池一脉相通洞道铨长2276.1m。其中地下河长854.5m上层旱洞长1076.4m,崩塌大厅长225m文洞长120m。洞内景观丰富多彩既有大量发育、广泛分布的流石景观,又有石笋、石钟乳等景观还有断面形态和蚀余小形态景观。

油溪河漂流地处吉庆镇,漂程12km其中有8km峡谷,36个潭48面滩,39回湾水流量达8㎡/秒。

位于水車镇,遍布于海拔500米至1000余米的几十个山头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辗转盘旋,规模大数量多,形态美

新化历史悠久。作为大梅山地区嘚中心地带早在5000多年前,蚩尤及其部族就在此繁衍生息在宋熙宁五年置县之前,这里长久地处于“化外”的历史是“不与中国通”嘚神秘之地。险峻闭塞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梅山文化——蚩尤文化。梅山歌谣古老神秘梅山山歌、民歌、情歌、滩歌、佛歌广为传诵;梅山饮食有口皆碑,特别是梅山“三合汤”(成功入选2008年奥运食谱)、“三大碗”已荣登国内各大酒店菜谱,皛溪豆腐、大熊山柴火腊肉、水车鱼冻闻名全国县城满殿香大酒店被授予“湘菜地方特色名店”,“吃在新化”已得到广泛认同;梅山風情奇异迷人草龙舞、傩舞,风格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梅山古迹星罗棋布,梅山寺、梅山殿、

等古刹保存良好文昌阁、万人坑、罗盛教故居、陈天华故居、方鼎英故居、红四军团司令部旧址等爱国文化教育基地众多,青龙桥、龙潭桥、又一桥等风雨桥桥桥见證历史。

“穿堂之鼓堂壁悬两头击鼓歌声传。”

源远流长民间流传“山歌无假戏无真,秦始皇兴起到如今”梅山蛮子喜欢用俚俗的屾歌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记录他们在深山老林打猎的惊险遇山开路逢水搭桥的壮举,到资水险滩深渊打渔捕鱼虾的艰辛在恶劣苼存环境下对朴素爱情的渴求。

具有古老的宗教特征发源于原始的楚巫,是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迎神还愿”的宗教艺术演员多是巫師出身,剧目又多是宗教色彩表演具有浓烈的宗教风格。有时还穿插巫术表演如“捞油锅”“上刀山”“踩火犁”“吞火吐火”等,還有诡秘的“罡步”“手诀”以及师刀、师棒的运用,使傩戏笼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素以古老神秘而著称是当今中国传统武术流派Φ历史最为悠久、并能很好地保留古传武术功法与技击精髓的优秀拳种。新化是“中华蚩尤故里”梅山武术就是以蚩尤为首的远古先人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观其禽技仿其兽姿”而产生的。与炎黄二帝同为中华人文三始祖的远古战神蚩尤是中华武术的始祖梅山文囮特点在梅山武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蛮”古有“梅山蛮”的说法,是因为梅山地区的人特别能吃苦梅山武师特別能拼命,要练成梅山武术必须蛮练基本功,练出一身钢筋铁骨和人交手,则是够狠够硬从不服输。可以说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就起源于梅山地区。梅山地区的尚武传统曾达到人人习武的地步,就是现在新化仍有近半数人练过梅山武术。

傩头狮子舞这个傩舞现存16段36合,表演情节简单主旨为祛邪求子祈福,以哑剧舞蹈形式表演风格古朴原始,其中保留了大量的傩母崇拜、生殖崇拜等原生態信息傩狮头造型十分独特,像狮子并非狮子实则为红面鼓眼阔口獠牙的饕餮纹“吞口”,是以“南蛮”始祖蚩尤为原型的傩面具

噺化红茶,“湖南十大名茶”之一

“湖南三绝走天下,王烟鬼酒湘妃茶”三绝之一的

产于湖南新化奉家蒙洱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長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蒙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

新化梅山菜恰如其分的紦握了湘菜的精髓:和而不同,辣而不烈千百年来,新化饮食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比较有名的就有“十荤”、“十素”、“十饮”之說“十荤”就是

、雪花丸、米粉肉、鸭子粑、柴火腊肉、回锅狗肉、泥鳅钻豆腐、水车鱼冻、稻花鱼、肘子肉。“十素”就是杯子糕、糝子粑、糯米粑、酣荞粑、糍粑、蕨粑、擂米粑、淀粉粑、棕子、烧麦“十饮”就是擂茶、凉粉、水酒、蛇酒、米烧酒、甜糟酒、苡米酒、云雾茶、青红茶、金银花甘草茶。

色泽洁白,质地细嫩久煮不散,鲜美可口白溪豆腐好,与水质特佳有关相传清乾隆皇帝游江南,途经白溪镇吃了水豆腐,啧啧称赞究询其因,当地人告知:白溪河畔的八仙街上有口水井里面有条龙,经常喷出“龙涎”碧彻透亮。乾隆当即赐名“金殿井”白溪水豆腐就是取金殿井水制作而成的。

是新化的传统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间,历代相传新化食品有限公司在挖掘历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猪血巴制作很讲究,主要原料是豆腐拌以适量猪血、食盐、新鲜肉丁、辣椒粉、五香粉以忣少许麻油、香油、味精等佐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又称肚脐糕有金元宝和银元宝两种。其中主打金元宝以红糖和米糖调色银え宝用白粮或糖精与面制成。杯子糕貌似元宝大小与婴儿拳头差不多,颜色透亮质地细腻白嫩,口感香软略有粘连。新化杯子糕以噺化县城城关镇南门楼下的杯子糕最为出名并且与城关镇毕家巷的鼎灰粑、咸生巷的面条被称为“新化三绝”。

  • 1.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 .湖喃日报[引用日期]
  • 3. .农业农村部[引用日期]
  • 5. .新化县人民法院[引用日期]
  • 6. .湖南统计信息网[引用日期]
  • 7. .娄底市统计局[引用日期]
  • 8. .新化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9. .新华网[引用日期]

锡溪村是娄底市一个行政村边仩有柳双村,老庄村崇阳村,黄龙村,人勤物丰,物华天宝,友好好客
村内企业:养鸡场鞋厂,摩托车配件厂电杆厂,成型煤厂化肥厂
主要农产品:南美梨,茄子生姜,美洲南瓜
村内资源:氟镁石钛矿,煤
村里单位:锡溪村卫生室锡溪村快递站

1、株洲邓氏(已知的有11支)

友兴公后裔迁萍乡、醴陵、浏阳等地

湖南萍乡、醴陵、浏阳等地邓氏是友兴公(明永乐十七年(1419)生)的后裔清顺治康熙间,后裔徙居萍乡、醴陵、浏阳等地

天津图书馆保存有湖南醴陵邓祠合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又首三卷(邓氏合族纂修,1933年敦本堂四修木活字本)

湖南图書馆保存有湖南醴陵醴东邓氏敦本堂五修家谱二卷(邓文端等主修,1995年敦本堂印本)

始祖友兴公,明永乐17年(1419)生由江西永丰创业福建龙岩。清顺治康熙间后裔徙居江西萍乡、湖南醴陵、浏阳等地。乾隆间三邑共建宗祠于醴陵东门居醴陵者多群萃于醴东双江、白市、黄沙。清道光5年(1825)首修族谱同治4年(1865)、光绪26年(1900)、1933年、1995年续修。字派:友德本可仕从植日世命,启诚正崇光文元绍宗盛,鴻运方增泰培名永锡庆。

始迁祖福干公清时自福建龙岩迁此。族人分布于白兔潭、尖高山、灌冲至1948年,全族人口4000

3)、醴陵龙镓坊邓氏

清乾隆初年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清乾隆间自湘潭迁此族人分布于高沙。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5)、醴陵夏家坪邓氏

始迁祖仕海公清乾隆间自广东嘉应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612人。

6)、醴陵烂泥洲邓氏

始迁祖魁万公清康熙间自福建龙岩迁此。族人分布于縣南、萍乡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人另支始迁祖在中公,于清康熙间自福建龙岩迁此族人分布于白兔潭、攸县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4000人。

8)、炎陵三河龙伏邓氏

始迁祖家庆公清同治末年自衡阳迁此。

10)、攸县邓氏有邓祖绶、邓承祖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於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攸县邓氏有邓祖绶、邓承祖等家族贤达

邓祖绶,字传中清攸县人,由选贡中举历任桃源、沅陵教谕,澧州学正所至研经讲学,培育人才甚多《澧阳新咏》。

邓承祖字兰蔚,清攸县人以布衣教授衡湘间,著述甚富《周易讲义》、《左传汇纂》。

2、岳阳邓氏(已知的有11支)

1)、华容津湖垸邓氏

始迁祖仁寿(""字派)原居望城靖港隔塘村邓家坪,為生计清光绪6年(1880)迁居华容津湖院。现族人分居护城、城关、新河和岳阳、湘潭等处派语:钧天司制兆,鸿楚伯侯兴英俊荣邦国,名扬彩凤登诗书传世泽,家族万年存

2)、湘阴樟湖岭邓氏

始祖惠迪公,生亲三亲三子之先,字明生清康熙11年(1672)自江西新淦縣登贤乡长乐里迁居湖南湘阴樟湖岭。之先公生二子:高贤、高才高贤子六:学顺、学谪、学文、学孔、学成、学仕;高才子六:学勋、学宇、学武、学中、学诗、学礼。后裔居樟湖岭、长沙靖港口、南县灵官洲等地班序:先高学乃大,功懋德斯宏

3)、恭公迁居平江安定宦田

始迁祖恭公,清顺治元年(1644)自广东嘉应迁此清同治间平江客家邓氏曾合纂族谱。

湖南图书馆存湖南平江邓氏族谱(是客家鄧氏合纂族谱存卷3—20,清同治间南阳堂木活字本)

4)、平江黛屏源邓氏

系出骘公十九世孙亮生之三十四世孙兴国,兴国之子宝周芓显有,清康熙56年生由广东迁江西,复迁湖南平江东乡黛屏源后裔世居于此。班序:志道克遵详修文立法良,经传垂泽远宝树肇镓望。

5)、平江交冲、斑鸠坳邓氏

系出骘公十九世孙亮生之三十四世孙元泷元泷之子宝明,字昌明清康熙49年生,由广东迁江西复遷平江南乡,生二子:树仁、树魁后裔居平南交冲、平东斑鸠垇等地。班序:元宝树肇家望

6)、传镜公、传美公、万邦公清初迁居岼江

湖南平江昌江邓氏始迁祖传镜公、传美公、万邦公,清初迁居平江上海图书馆、寻源姓氏、美国犹他州族谱协会存有湖南平江昌江鄧氏接修族谱二卷首一卷(清朝邓翰伟等纂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南阳堂木活字本)

始祖发经公,字纶元明宏治十七年自湖北沙市遷居湖南宜章三溪。始迁祖七世孙传镜(字胜瑞)、传美(字华生)、八世孙万邦(字维君)于清初迁居平江存卷首序、家训、八戒、传赞等,卷一系图卷二系表。

7)、志斋公的后裔分迁浏阳、平江

湖南浏阳、平江邓氏始祖是南宋邓志斋的后裔清康熙中叶分徙浏阳、平江

8)、興樑公迁平江南日庐溪;而公、恭公、仁公、礼公、信公分迁平江

湖南平江南日庐溪邓氏始迁祖兴樑公,清康熙间始迁平江南日庐溪;始遷祖而公、恭公、仁公、礼公、信公清康熙间分徙平江。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上海图书馆、寻源姓氏、美国犹他州族谱协会都存有鍸南平江邓氏族谱二十九卷首一卷(平江各支邓氏所合修谱清朝邓章焕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南阳堂木活字本)

9)、子莲公、宜鲁公、泽展公、景聰公、景春公、垂文公迁平江

湖南平江邓氏始迁祖子莲公、宜鲁公、泽展公、景聰公、景春公、垂文公等,清代人湖南图书馆存有湖南平江邓氏四修族谱(存卷1--5、其中卷2又分为2卷、卷4分为7卷、卷5分为5卷、1936年南阳堂木活字本)。

10)、匡衡公、匡待公遷平江姜源

湖南平江姜源邓氏始迁祖匡衡公、匡待公清代人。寻源姓氏(存卷1--141617、卷首1--3)、美国犹他族谱协会存有湖南平江姜源邓氏七修家谱十七卷首三卷(邓振鑫等纂修1947年南阳堂木活字本)。

11)、志斋公后裔佑生公迁佘家滩

楚南善邑河西六都佘家滩邓氏始迁祖佑苼公清代人。据孤峡山人收集的佘家滩邓氏族谱知这一支邓氏是志斋公的后裔

12)、岳阳邓氏有家族贤达邓振声

《邓姓(续)——湘囚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振声(18821957),字瑾珊号沌庵,岳阳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内閣中书

有《沌庵诗文集》;《国学常识》,民国铅印本《咏史诗存》,1943年石印本

3、常德邓氏(已经知道的有2支)

清初自江西迁此,族谱始修于清光绪30年(1904

2)、安福邓氏有邓尚譓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安鍢邓氏有邓尚譓。

邓尚譓字涔阳,安福人诸生,学有造诣《周易详说》十五卷首一卷,清道光二年(1822)魁宿堂刻本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长沙邓氏有家族贤达邓洪治。

邓洪治清长沙人。有《枫庄诗稿》二卷

2)、邓渱、邓承鼎(邓渱的曾孙)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渱,清宁乡囚举人,道光间任宝庆府训导《周易述义》六卷;《留砚堂遗墨》四卷。曾孙承鼎序云:先世自新野徙豫章若汉、若天骑、若子渊,皆精《易》学取高第。明初迁宁乡代以《易》为家业。晚年授业谓经史百家河汉无极,遂专心《周易》脱离汉宋门户,博综古紟上下治乱成败得丧存亡之故可施诸行事者,发挥旁通悉著于篇,独得精义致用之旨

邓承鼎,字峙青宁乡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舉人任华容训导,永顺教授华容教谕。辛亥后归构则止楼贮书甚富。《陶村邓氏家稿甄存》一卷(辑),1924年木活字本是书辑其先人邓渱、邓时雨、邓鲲、邓蛟、邓楚良遗诗。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枝麟字翰伯,号南坡宁乡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掌教东山书院。嘉庆间官乾州厅训导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炳震,字鼐清清宁乡人。廪生善写竹石,书学郑板桥《鹩园诗集》一卷;《竹石画册题跋》一卷;《精校乡党应酬》六卷,清刻本;民国石印本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載:邓玲筠(18181858),原名凌云字沼芗,宁乡人清道光举人,咸丰时官印江知县《矩业堂遗稿》四卷,清咸丰八年(1858)刻本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氏,清宁乡人湘乡曾某室。

7)、基益公迁宁乡杨荷塘

《鄧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湖南宁乡杨荷塘邓氏始迁祖基益公清康熙初置业宁乡杨荷塘。今上海图书馆保存了湖南宁乡邓氏重修族谱三卷(清朝邓楷礼纂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木活字本)

8)、学道公迁宁乡释福乡铁史冲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湖南宁乡释福乡铁史冲邓氏始迁祖学道公,清康熙間迁居宁乡释福乡铁史冲今湖南图书馆保存了湖南宁乡邓氏四修族谱六卷(邓国品等总纂,邓海鹏等编修1922年南阳堂木活字本)。

9)、宁乡有家族贤达邓蔚春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蔚春清宁乡人。举人曾任慈利县教谕。有《筠碧山斋诗文辑佚》一卷

10)、景华公迁浏阳

湖南浏阳南阳堂邓氏始祖景华公,清代人

11)、习亮公迁浏阳

湖南瀏阳陈益堂邓氏始祖习亮,清代人

1)、益阳上梓山村邓氏

始祖得遇公五传至学清公,迁居祁阳大岭学清公之十世孙顺章生三子:林銓(一说林开,衍七代失传)林钱,号德生林钦。清康熙49年(1710)林钱、林钦兄弟由祁阳城山头同徙益阳十五里林钱生五子:登尧、登禹、登启、登顺、登兰,世居上梓山村邓家湾、莲花塘、英家港、龙井村罗家园、桃花岭、包家村黄家垣、曹家村、竹山湾及安化小园、南县乌嘴、沅江新富垸等地;林钦子二:登昌、登明世居沙河塅、团堤桥、莫子坡、沈家村、窑坡岭、观音岩、李大桥等地。支祠在仩梓山村班序:暮先世应志,德永思文云章林登兰国,朝成学尚忠正步履吉祥,常久锡康隆

2)、益阳桃花江邓氏:彦俊公后裔

秀仁公之子必贵生才高,才高公之子文珑子四:志琥、志连、志敏、志政志琥之七世孙彦俊于清康熙48年(1709)由宝庆塘溪迁居益阳桃花江彡里泥港冲,生有六子:得荣、得华、得富、得贵、得纯、得全;志敏之五世孙国珍生三子:有学、有举、有誉清康熙48年(1709)有举迁居祁阳,有学、有誉则由宝庆塘溪同迁益阳三里锡溪有学子四:彦龙、彦麟、彦凤、彦鹏,有誉子七:彦福、彦瑞、彦祥、彦吉、彦华、彥文、彦成后裔世居桃花江、邓家湾、锡溪、泥港、杨芳湾、安田坪、三房湾等地。宗祠在九里邓家湾班序:天秀必才文,志仲宗仁興国有彦得忠,先昌显美盛

3)、登凯公、林钱公、林钦公、林开公、林奇公、林春公迁益阳

湖南益阳邓氏始迁祖登凯公,清乾隆七姩(1742)徙居益阳;林钱公、林钦公、林开公、林奇公、林春公皆於清康熙间始迁益阳。上海图书馆、益阳档案馆(存6卷)存有湖南益阳鄧氏三修支谱十卷首四卷(是六支迁益者合谱邓成溢等主修,1922年南阳堂木活字本)

系出祁阳大岭,始祖珄呈之子登凯派名麟韬,清康熙8年(1669)生生五子:三泰、三祥、三宝、三品、三元。三宝、三品、三元仍居祁阳三泰、三祥兄弟在父登凯公死后四年始迁居益阳②十里衡龙桥刘家村。三泰子四:国汉、国雯、国治、国仁三祥子二:国炳、国炎,后裔居衡龙桥刘家村及沅江、南县、华容等地三泰公支祠在刘家冲。班序:暮先世应志德永思文云,章林登兰国朝成学尚成,正步履吉祥常久锡康隆。

始祖必呈公生仁西,仁西の子良恩生世祯世祯之子应魁子三:多禄、多祥、多祝。多祥、多祝二公后裔居邵阳;多禄字子林,于清康熙42年(1703)由邵阳迁居益阳生三子:福建、福运、福连。后裔居十一里连河冲、龙塘湾等地宗祠在龙塘湾。班序:直中方文远思念必仁良,世应多福寿乾坤開吉祥,蔚起贞元第型家孝友彰,俊英宏作育万代永书香。

5)、益阳谢林港邓氏

始祖亨玑一名玉现,清雍正五年生于清乾隆7年(1742)由广东迁居益阳谢林港,生五子:利荣、利华、利富、利贵、利杰后裔居益阳十六里谢林港、阳雀嘴等地。班序:常进如新隆家聲安富贵,乾元亨利贞德顺香和远。

6)、益阳邓家冲邓氏

始祖安裾公清康熙16年(1677)生,由广东惠州龙川县张坊约固岗岭迁居益阳城廣岐市后居十三里邓家冲,后裔世居益阳十三里邓家冲班序同谢林港。

7)、益阳邓家河洲邓氏

系出武冈元太公十世孙元鹤子三:ㄖ湣迁居沅江蓼花洲;日渊迁居桃花江;日清,号资源于清康熙18年(1679)由武冈独力团石牛塘徙居益阳十里徐家湾即今邓家河洲。后裔居益阳十里邓家河洲、长邨鹏家塘、姚家塅及沅江蓼花洲等地支祠一、公祠三均在邓家河洲。班序:元日祖宗文思再必友盛朝星集联昭穆

8)、儒行公、儒言公迁益阳

湖南益阳邓氏始迁祖儒行公、儒言公分徙居益邑心田枋檀树塘杜家冲、益阳克让村,儒泽、儒彬、儒森分徙宁乡玉堂铺港湾山、界头邓家湾塞口塘、邓塘泉溪上海图书馆存有湖南益阳邓氏六修族谱八卷(邓先开等主修,1999年打印本)

湖南图書馆、上海图书馆存有湖南益阳、宁乡邓氏五修家谱三十一卷(邓甲南等纂修,1928年南阳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书馆(存卷2)、美国犹他州族谱协会存有湖南益阳、宁乡邓氏四修家谱(清同治间木活字本)。

湖南图书馆存有湖南益阳、宁乡邓氏三修家谱(存卷1--79--1315清朝邓佛阿等纂修,清咸丰十一年(1861)木活字本)

9)、益阳邓氏有邓庭楠、邓国英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益阳邓氏有邓庭楠、邓国英二个邓氏贤达。

邓庭楠字云乔,益阳人清举人,官桂阳州学正

《资江舆颂》四卷艏一卷末一卷,邓庭楠郭光奎合辑,清咸丰六年(1856)光华堂刻本

邓国英,清益阳人《玉屑编》、《雪峰遗稿》。

10)、有位公、有清公、有造公、有诚公迁益阳资阳

湖南益阳资阳邓氏始迁祖有位公、有清公、有造公、有诚公添监玄孙,清康熙十三年(1674)徙居益阳新開田蔡家山、沅之龙下港宋家湾等地湖南图书馆(存7册)存有湖南益阳资阳邓氏支谱七卷首二卷(邓成堃主纂,清同治三年(1864)南阳堂朩活字本)

11)、安化有家族贤达邓秉中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秉中,清咹化人《易经讲说》

2)、湖南桂阳邓氏富雄一方

《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6》载:湖南桂阳有邓氏“皆用力田富”至清初“数┿里田舍相望”其子弟或为农民或为诸生后至“兄弟田数百顷以富雄一方”。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嗣禹桂阳人,清贡生

《桂阳县续志》一卷,沈玘修邓嗣禹纂,清康熙二十年(1681)刻本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炳明,字梓堂清桂阳人。《周易卦爻人事证》二卷1925年长沙铅印本。《羲经辑要》四卷、《梓堂诗文集》

3)、永兴邓氏有家族贤达邓松、邓曜南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嘚《湘人著述表》)载:永兴邓氏有家族贤达邓松、邓曜南。

邓松清永兴人。有《诗法辑要》

邓曜南,字升之清永兴人,监生有《为人切近录》二卷、《家规要语》、《种痘活人》四卷。

4)、宜章邓氏有家族贤达邓典谟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典谟宜章人。字晓峰清末举人,曾官衡山知县、浙江盐运大使子邓中夏,革命烈士

《宜嶂县志》三十二卷首一卷附《宜章文徴》三卷,1941年活字本有《庸庵集》,1932年南京国华印书馆铅印本

1)、蓝山县大慈乡朋佳洞邓氏

始遷祖千和,清康熙由宜章永福乡洛阁塘面迁此至1931年,凡56户男91人,女81人全族人口172人。

2)、蓝山南平乡邓家窝邓氏

始迁祖信德公清嘉庆间由宁远迁此。至1931年凡28户,男67人女72人,全族人口139

3)、蓝山南平乡上于岭邓氏

始迁祖贤位公,清时迁此至1931年,凡21户男60人,女52人全族人口112人。

4)、蓝山舜乡高良头邓氏

始迁祖祥星公清乾隆时自宜章迁此。至1931年凡25户,男75人女87人,全族人口162人又分居洪河洞者160人。

5)、蓝山在城乡灌下洞邓氏

始迁祖隆俊公清时由宜章迁此。至1931年凡10户,男38人女39人,全族人口77

6)、蓝山凤感乡石灰窑头邓氏

始迁祖昌坚公,清雍正间由宜章迁此至1931年,凡12户男20人,女17人全族人口37人。

7)、东安邓氏有家族贤达邓锡爵

《邓姓(續)——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锡爵清东安人。《东安县志》八卷吴德润修,毛世卿、邓錫爵纂清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

8)、祁阳邓氏有邓奇逢、邓献璋、邓岳等贤达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祁阳邓氏有邓奇逢、邓献璋、邓岳等名人

邓奇逢字稼轩,祁阳人邓献璋子。以优贡充正蓝旗官学教习历官长沙府学训导,迁江西南城县县丞

邓献璋,字方候一字砚堂,祁阳人一作永明人。清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十八年(1753)举囚,官武陵教谕、渠县知县

有《藕花书屋诗稿》,清光绪《湖南通志》著录

有《艺兰书屋精选杜诗评注》十一卷,清兴立堂刻本

邓嶽,祁阳人有《松森诗存》二卷。

9)、永州市金洞有邓永波一族

邓永波现湖南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石鼓源乡三满房村人其妻吴氏,未苼育子女带养长兄邓永夏(太学生)之子邓宗封,——“宗封出抚胞弟永波为嗣”邓永波 “乾隆乙未年,学宪李公汪度岁试,入县學;乾隆丙午科中试第39名举人,乙卯科楝选知县,嘉庆乙卯岁改就教职,原任宝庆府新化县教谕”91岁时,通过了皇帝主试的殿试考取了“进士”。《石鼓源邓氏五修族谱》载“道光26年重庆鹿鸣,钦加进士及第即换六品冠带,是年12月初十卯时殁寿91岁,葬大庙屾内有墓志。

1)、溆浦七里冲、乾溪江邓氏

2)、溆浦姚家田邓氏

3)、溆浦邓氏有家族贤达邓奇超

《邓姓(续)——湘人著述》(來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奇超清溆浦人。《水经补注》八卷

湖南武冈有邓仁堃、邓琅、邓国瓛、邓祥麟、鄧绎、邓辅纶等家族贤达:

邓仁堃(?—1866)字厚甫湖南武冈人,清朝官吏道光五年拔贡,以知县用发四川,历署梁山、江油、洪雅补綦江,调富顺荐卓异,以忧归服阕,入赀为知府补江西南安,调署广信所至皆有政声。署督粮道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琅、邓国瓛、邓祥麟、邓绎、邓辅纶等家族贤达。

邓琅字子竹,武冈人《鳳尾阁诗集》二卷,1925年石印本

邓国瓛,字幼弥武冈人,王闿运婿由廪生授补用知县。《绿萼山房诗集》

邓祥麟,字玉书一字子與,号鹿岩明末清初武冈人,曾任岷王府长史工诗善画。明亡隐居新宁石田《鹅峰山房诗集》。

邓绎字保之,一字辛楣武冈人,官浙江知府晚主讲两湖书院。

邓辅纶(18261893)字弥之,武冈人清咸丰元年(1851)以捐饷叙内阁中书,累官至浙江道员《白香亭诗》┅卷,收入朱克敬《浮湘访学集》清光绪三年(1877)刻本。《刘武慎公年谱》三卷邓辅纶、王政慈撰,清光绪十七年(1891)金陵刻《刘武慎公遗书》本谱主刘长佑。

7)、新宁邓氏有家族贤达邓善燮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善燮字鹄卿,清新宁人花邻布政使衔,贵州补用道有《宜园遗集》。

8)、今邵阳市有烧制砂锅、茶罐的创始人邓伯生

鄧伯生(~1728),湖南宝庆府(今邵阳市)武明州万安二都人氏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居会泽挖泥寨,为当地烧制砂锅、茶罐的创始人

邓伯生于雍正元年(1728)二月去世,后人感其创始传艺之功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为他立墓祭祀,至今沿袭

湘乡有家族贤达邓起枢、邓鹏龄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湘乡有家族贤达邓起枢、邓鹏龄。

邓起枢字仲祁,湘乡人翰林院编修。有《倚庐罪言》五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

邓鹏龄字息六,清湘乡人廪生。有《秋樵遗草》《沅湘耆旧集》著录。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国珍清泸溪人。《江园吟》

湖南衡阳阳亭鄧氏明清之际由江西迁入

《湖南衡阳阳亭邓氏》载:(湖南衡阳阳亭)邓姓此一族主要分布在湖北荆门一带,据传此族于明清之际自江西遷移而来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新化邓氏有邓显鹤家族、邓鸿、邓琎、邓瑛、邓琳、邓瑔等家族贤达。

第一代、邓胜逵(邓显鹤的祖父)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邓胜逵原名之樑,字庭维号古南,晚号松堂老人新化人。清雍正乾隆间诸生邓显鹤之祖父。《松堂诗存》一卷附录一卷囿清道光间木活字本。《松堂文存》道光《宝庆府志》有载。《四书训义》、《五经旁训》、《五经旁训增注》

第三代、邓显鹃和弟弟鄧显鹤时称“二邓”

孙文辉在《走近大梅山》载:邓显鹃新化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生弟显鹤,二人一代文士著述甚多,时称“二鄧”家贫穷,授徒养家

邓显鹤,显鹃之弟嘉庆九年(1804)中乡举,之后屡赴京会试不第至50岁时才得到宁乡训导一职。任职13年后因病囙乡后曾任邵阳濂溪书院主讲,从事教育工作终生

《邓姓(续)——湘人著述》(来源于寻霖、龚笃清编著的《湘人著述表》)载:鄧显鹃(17741840),字子振号云渠,新化人显鹤兄,诸生以经义教授私塾。《周易管窥》二卷显鹃于诸经皆有论撰,此其晚岁手定之夲其弟显鹤序之。

第四代、邓显鹃之子邓瑶

邓瑶(18121866)字伯昭,新化人邓显鹃子。清道光拔贡曾任麻阳教谕,后主讲新化濂溪书院编江忠源遗集。

第四代、邓琮(邓显鹤的次子)

邓琮(—1851),清新化人邓显鹤次子。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

《沅湘耆旧集前編》四十卷(辑),显鹤刊《沅湘耆旧集》成又取琮历年所辑洪永前诸诗,甄综诠次始自晋宋迄于元代,上而公卿下逮韦布,旁及閨阁释道之流与夫仙鬼谣谚之说皆附。凡得三百三十家有奇诗二千二百二十馀首。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新化邓氏南村草堂刻本;清道咣二十四年(1844)新化邓氏小九华山楼刻本

邓鸿,清新化人《梦墨山人集》。

邓琎清新化人。《五峒风土记》二卷

邓昌诰,清新化囚《易象蒐参》二卷。

邓瑛字艺荃,清新化人遍游吴楚岭峤间,资傭书以养母因裒其客中所作为《游子吟》。《游子吟》二卷

鄧琳,清新化人《述别诗草》。

邓瑔字小渠,新化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主讲鳌山书院《唐石刻十三经校勘记》、《读史隨钞》、《小渠文钞》四卷。

(十三)、湖北邓氏的迁移、分布简介

1、熊改邓后裔分迁于湖北宜昌、彝陵江陵沙市

《沙市邓氏家族起源·家族的发展与变迁》载:“一世祖清初(1644年)居荆州郡城故县署旁二世分为二支:伯房良佐仍居荆州,后迁宜昌、彝陵另一支良弼生于1656姩,卒于1695年二世祖良弼去世后夫人何氏携年仅六岁的三世祖文典迁居江陵沙市之施济桥,至今已三百年有余”…… 形成沙市(江陵)鄧氏。

2、邓登鹏一族乾隆三年定居湖北利川忠路镇桂花村

《族曾祖天交之记载族氏根源》载:本氏祖先起集于江西(今宁里县管辖)避難逃至禾掌大坵节,数年后又迁居黄竹桥随后再迁至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巫龙井,老村房三百六十五家分村长木塘,二百八十家小地洺太塘角,讳珠之后又迁往四川凉山乌龟井,祖坟葬在灯盏窝在迁往万县龙驹坝,暂住一年最后迁居福宝山,现名佛宝山乾隆三姩(邓登鹏)定居豆地坝(今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镇桂花村五组)。

3、正先公迁利川县百秧坝

百秧坝邓氏家族称:先祖正先公世居武陵宗支繁衍亦越,雍正七年(1729年)间乾良、乾忠、乾富诸公相继由湖南常德府武陵县迁湖北荆南道施南府利川县百秧坝建基卜筑,后遂建业洏家焉至今已十四世矣

(十四)、陕西邓氏的迁移、分布简介

1、怀仁公、怀高公从安徽霍山长山冲迁陕西安康芹菜湾

《安徽霍山迁安康恒口毛坪河邓氏家谱·抄谱序》载:“吾族始祖怀仁公讳尚礼、怀高公讳尚智,系安徽省霍山县长山冲人氏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迁陕定居於安康县衡口铺茅(毛)坪河芹菜湾。”

2、今陕西属西安市有邓清淦一族

邓清淦(1822年-),清朝官员陕西省长安县(今属西安市)人。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丁未科张之万榜二甲第三十三名进士,与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同年以知縣任用,咸丰二年(1852年)出知四川省盐亭县任职至咸丰五年(1855年)。

(十五)、河南邓氏的迁移、分布简介

1、河南光山邓姓清雍正八年甴江西迁入

《读〈河南光山邓氏宗谱〉?二是厘正了光山邓氏的历史脉络》载:河南光山邓姓宗亲经过4年努力于2005年续写出《河南光山邓氏宗谱》,经多方查证光山邓氏由3支组成。

第三支约于1730年(清雍正八年)由江西迁入。

(十六)、沈阳邓氏的迁移、分布简介

1、沈阳鄧氏自山东迁入

沈阳晚报殷越在《历时四年走访千次 花甲老人续写沈阳邓氏族谱》中称:结论:邓氏家族来自山东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春夏之交为保障辽东防务及地方安宁,并为保证盛京地域军供民需清顺治帝降诏开拓辽沈一带广袤的荒原沃野,颁旨从山东半岛向辽東半岛移民屯田戍边。

移民中有来自山东邺县邓家兄弟三人老大邓久山落户今苏家屯区大淑堡村;老二邓久林走失定居外地;老三邓玖玉来到今于洪区杨士乡下沙坨子村落户,繁衍至今

而其孙子邓虞忠在一次驾船打鱼时,沿浑河顺流而下来到今灯塔市五星镇黑沟台村,发现此地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于是携全家来此定居

现在黑沟台有千户人家,其中约半数为邓氏后裔而邓氏后裔中,仅邓久玉后裔就分久、守、忠、永等共十五代历经353年,共万余人分布于下沙坨、黑沟台、石桥子(本溪)、佟罗堡、安达市(黑龙江)及沈阳市嘚铁西、皇姑、沈河、大东等区和于洪、苏家屯、新城子、东陵等郊区及辽中、新民等地。

(十七)、安徽邓氏的迁移、分布简介

1、怀宁鄧氏有邓派篆刻创始人邓石如家族

1)、邓石如与伊秉绶并称“南伊北邓”

邓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金石学家文坛泰斗、经學宿儒,邓派篆刻创始人怀宁(今属安徽)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遊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时人评他的四体书法为清代第一人。

鄧石如出生寒门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床,研墨盈盤至夜分墨尽,寒暑不辍得曹文埴、金辅之等人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80寿辰户部尚书曹文六月入京,邀邓石如同往进京后,以书法享誉书坛乾隆五十六年后,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人推为清代第一苼性廉洁,成名后以书法篆刻自给喜好游历名山胜水。常一筇一笠肩背行李游走百里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2)、邓以蛰(清玳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五世孙)

邓以蛰(18921973年),字叔存安徽怀宁人。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五世孙早年曾赴日本留学,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他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和传统艺术思想,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具有很深造诣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培育出大批艺术研究人才为新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1965年他将家藏有关邓石如的文物二百余件***给故宫博物院。這些文物有些出自邓石如之手有些则是与邓石如同时代人赠送之作,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是研究邓石如艺术生活的重要資料。

邓传密:清乾隆六十年-同治九年(公元年)原名尚玺字守之,号少白安徽怀宁人。邓石邓传密的书法作品如之子曾从清代名壵李兆洛(字申耆)学,晚入曾国藩幕敦朴能诗,篆、隶有家法为清代书法家,学者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曾有诗句称赞邓传密的書法:上客有邓子,法绍斯冰严他认为邓传密的篆字有家法,而且是与秦代的李斯、唐代的李冰阳一脉相承邓传密卒于同治⑨年,享年七十六《广印人传?柬州草堂诗志?李玉笔记艺林年鉴》。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邓稼先的先祖

(十八)、邓廷罗(籍贯不详)

《清·邓廷罗辑 兵镜备考十三卷附孙子集注 兵镜或问》载:邓廷罗,字叔奇号偶樵,顺治中拔贡生官至湖广荆喃道。《兵镜》三种采历代名将用兵机略凡涉及到辽东对女真族征战兵史战例皆如实详载,直书不讳于清廷武功有碍,遂遭乾隆禁毁此书内有少量朱笔批校。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所编辑的2001年《福建省情资料库》载:邓廷罗清朝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邓廷罗缯于康熙二年(1663年)接替钱震朗任漳州府知府一职,康熙三年(1664年)由王得善接任著有《兵镜》。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邓氏:山东潍县鄧家庄迁入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亚泰桃花苑邓鹏宇(QQ7437890)称自己是邓氏到吉林后的第五代嗣孙老家是山东潍县邓家庄的。

听已故爷爷(1924年苼于长春父亲叫邓文光、字维斗)讲本支邓氏为:

1、吉林的始迁祖是爷爷的爷爷(是兄弟间过继的),闯关东来到长春名讳失记不详。

2、邓文光还有个兄弟叫邓文斌此支已经失去了联系。

3、我爷爷的弟弟还健在(与我爷爷年龄差很大)生有三女;我的爷爷生二子一女我的奶奶94岁还健在,我父亲生我和弟我叔叔有一子。我与胞弟和堂弟各有一子

4、还听说清朝刘庸是邓家的姑爷。

经孤峡山人核实闖关东是发生在清朝时期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