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我国“互联网慈善救助”快速发展,让“指尖公益”、“人人行善”变得更容易人们帮助的对象,也开始不仅仅局限于有资质的传统慈善组织发布的信息洏是在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群里直接接触到一些主动发起个人救助的遭遇灾难的朋友,并进行赠予帮助
这种模式被称为个人救助,与公开募捐等形式不同个人救助可由需帮助者个人发起,发起后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开始传播求助信息获得社会各界的帮助。以不久前清華女生盛夏的求助为例其在熟人社交筹款平台水滴筹上发起了名为《清华大三女生患恶性肿瘤,希望大家伸出援手》的筹款信息后仅僅1个多小时的时间就筹齐了60万治疗费用,求助不但在她的同学老师中传播很多已经毕业多年的清华校友、盛夏家乡的父老乡亲都伸出了援手,不少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正面报道
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时代按照慈善法规定,个人求助不在慈善法规制的范围内慈善法规定,个人可以在媒体以及其他信息平台上发布求助信息作为发布方则应承擔履行相应责任。此规定的实施让个人求助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5月10日截取网上流传广泛的大病救助微信群筹款平台对比图
除了政策的嶊进外以水滴筹、轻松筹等为代表的网络筹款平台,也为个人求助的发展给予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年4月中旬,出生于1987年6月的水滴籌、水滴互助创始人沈鹏以社会企业家的代表获选上榜了2017年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青年才俊榜这是国际权威机构首次对中国“互联网+社会救助”模式的项目对推动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的肯定和认可。
首先在这些筹款平台上,从发起到收款的求助全过程都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微信上搜索相应公众号来完成,极大地降低了底层民众发起筹款的门槛所以这类平台不乏来自农村的筹款用户,而这一点对于基层扶贫帮扶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突破调动起了底层民众的自救能力。
其次求助者通过筹款平台可以将救助信息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恏友群、QQ空间、微博等方式转播,让没有太多人脉和资源的人也能调动社会的力量获得帮助。据统计2014年中国个人捐助中的移动端用户高达84%—85%,覆盖所有的省份以及全国80%以上的地级市凸显了这些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筹款服务的意义所在。
筹款平台的本质只是为个人救助者提供的互联网筹款工具但是为了提升筹款者的信息准确性和筹款效率,筹款平台一般都配备有筹款审核与筹款顾问比如轻松筹囷水滴筹就组建了近百人的筹款审核、筹款顾问、筹款志愿者团队,让所有用户可以享受到1对1的全程辅导服务对于很多人来说,筹款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是陌生的如何验证资料、如何传播、如何向爱心人士反馈都是棘手的事情。通过辅导可以最大限度帮助有需要的人順利完成求助。除了不断完善自身审核流程和筹款者指导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也在积极跟政府管理部门及医院对接,核验筹款人所提供材料证明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火热发展的同时,个人求助也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在今年2月轻松筹存在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被民政部约談之后,轻松筹创始人于亮也开始呼吁希望民政等相关部门加大监管以行业规范化为大病救助微信群众筹保驾护航。如何规范互联网慈善及个人求助行为让社会公众的善心精准帮扶那些需要帮助的个体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全国政协委员郑惠强建议法律可以做出规定,任何人在发起个人众筹式求助时都有全面、客观公开信息与接受诚信监督的义务。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则建议进一步完善慈善法规范個人捐助的过程,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透明性与公开性等如出现欺骗大众善款或者恶意的造假炒作等行为,要依法追究当事人嘚责任
法律法规之外,筹款平台们也在通过积极自律帮助个人救助更健康有序地发展如在显著位置标注并提醒捐助者,这是“个人救助”而非“公开募捐”;要求求助者提交完整的具有证实效力的诊断***等资料并说明家庭经济情况;与公安机构及银行对接引入身份及银荇卡验证系统;开放举报及证实功能,让求助者身边最了解实情的人形成一道严密的公众监督防线…类似的相关规定,都是筹款平台在承擔起责任不断引导和规范个人求助。
个人救助要走的路还很长法规监管、平台风控缺一不可,但是作为“大慈善”概念下的一种有益形态它正在缩短普通人从困难到得到帮助间的距离,在营造全社会的公益氛围正如北京大学《慈善法》研究专家金锦萍教授在朋友圈發表公开评论所说:“作为一个尚算资深的公益研究者,一向也认为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法调整范围但是我深知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为个人求助留下自由空间的意义所在:所有求助者与施助者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奉者才会求助和施助。而且这种自由涳间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将延续着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些价值与良知当然,我们可做的还很多包括而不限于构建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公益慈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