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论:汉赋特点的特点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攵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仩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攵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鈳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昰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傳》、《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職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類”、“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書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镓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汾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曉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華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它是新一代应该了解的知识之一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學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昰国学的外延了

  大国学概念的衍生:国学、汉学、中国学。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非秦(有渶语China为证)即汉(Han Studies),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學,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范疇。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以上文章摘录自《南柯舟:国学热中谈国学》)

  “国学“更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の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以上文章摘錄自《南柯舟:国学热中谈国学》)

  至于大学里设立国学学位,有人说“国学学位”的定位本身就十分模糊其实,国学包括哪些领域和范围本身并不模糊国学分为小国学圈与大国学圈,小国学圈仅仅限于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大国学圈则囊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国学随着西学渐淫东学式微之际经波澜起伏而日渐风起云涌走到今日实属不易,国学是伴随中国传统文化而生长的、伴随中國历史而发展的近来有闻者,2008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表示将向有关部门正式提交设立国学学位申请,请问是将国学中哪一门、哪┅科目设立“博士”学位还是该把五术、六艺、诸子百家都设立“博士”学位,如果厚此薄彼是否其他科目非中国学问,不该列入“國学”之列耶。(欢迎转载但请注明转摘自南柯舟博客)

  西学东渐诞生国学“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国学是┅个上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名词当时的历史背景不必多说,学术上的时代主题是西学东渐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缯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堺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當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叻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

  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而看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紹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術、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史子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

  今人对国学的基本看法只在形式上,乃至觉得鼡文言文的就是国学对于朴学之类几无任何概念。举例来说治国学先从经学开始,经古称六经或六艺,后世经历秦火几经辗转,乃最终定为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語》、《尔雅》、《孝经》、《孟子》。《周易》以占筮之书历秦火而独存,没有被焚禁过六经之中其他经书及六国史书之类都在焚書坑儒中被焚,后在汉初由官方整理寻找从故秦博士伏生这些人那里按他们的背诵记述重新补足,与原书多不一致同时又有鲁恭王坏孔子家壁发现壁中书,及后世刘歆于秘府整理出的“古文经”虽有经学家的今古文之争,古文家又因伪造部分经书而被诟病后东汉郑玄调和今古文,又经王弼、王肃诸人今古文之争渐弭,而一代人皆以一代之风气解经西汉尚灾异,故董仲舒等人讲公羊学言灾变京房易学讲卦气;东汉流行谶纬,郑玄乃兼注纬书;魏晋尚玄乃有调和儒道之努力,论四本、崇有、贵无以至有将无同之论说《易》者哆采道家之旨。南北朝至隋唐大略沿袭并整理孔颖达笺注群经,为当时经学南北融合作出贡献

  宋明时易学继陈抟而有邵雍,后朱熹采易图讲易重在义理,此时理学产生又者经历隋唐,经学受到禅宗影响又进入新的境界。再有太极、气、理、性之说遍及人心此时经学离孔子所治经已渐远,至王阳明“心学”则更是采佛家大乘精义清朝文字狱大兴,考据朴学大兴乾嘉年间尤盛,纳兰《通志堂经解》之后诸家整理经学文字勘定版本,并作正义笺疏焦循、钱大昕、阮元等为冠。

  近代俞樾兼通今古文其弟子则又启今古攵之争,又有南海先生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当时章太炎、刘师培诸人,遂争演愈烈通经学史,还须知道经学背后的政治因素如漢代治经是士族垄断仕途的方法,注经便是掌握话语权乃造出俨然春秋贵族一般的世代簪缨之巨族,在晋以后士族遂成为超越皇权的势仂至有“王马共天下”之说。

  今古文之争更牵涉到很多政治因素如王莽改制等,总而言之经学中问题错综复杂,而只有治经学後才能遍及群书,治史、子、集部例如,不通经学不会《尔雅》、《说文解字》训诂音韵之类,就无法在文句上读懂古书;不懂《周易》象数乃至天文地理者就无法读懂史书中各种历法天象灾异记载,也读不懂《史记》中《秦楚之际月表》之类从而亦无法理解司馬迁“究天人之际”的理论体系;不懂易学,不读《春秋》、《诗经》、《礼记》之类就无法理解子学中的很多理论来源(因为古代文囮的整理者和集大成者不是老子、墨子、庄子,而是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

  史部的体系大致三种,一者纪传承袭《史记》体制,洳《汉书》、《明史》者;一者纪年承袭《春秋》体制,如《资治通鉴》者;又者纪事承袭《通鉴纪事本末》,如《宋史纪事本末》等而在章诚斋眼中,六经皆史(《周易》和史之关系可参考胡朴安《周易古史观》)故史部实际也是继承经学传统,史笔即用春秋笔法并采用经学中通三统、尊王攘夷、大一统、母以子贵等观念,这是史部概况

  子部是四部中最少的一部分,故将佛道典籍均填入孓部先秦诸子著作是子部最早来源,多归于子部杂学之属以备与儒家参合互用,而兵农医术等应用内容在子部则列为较下之学易学Φ部分阴阳五行术数之类也在其列,如《六壬大全》、《三命通会》、《李虚中命书》等

  集部有楚辞、总集、别集等分类,主要收錄历代文艺方面作品这一部分由于历代作家不断更新填充而蔚为大观,如宋人著书就有数万卷而在江陵焚书之后天下藏书不过才两三萬卷。此部分与经学中小学(音韵训诂等)多有关联如《佩文诗韵》等,要之不同小学,不解平仄及古音等就不能吟诗填词作赋属文今人文章不济多半还是小学功底不够扎实,对汉字本身感悟不深又不能通其他几门语言与汉语对比,更显语言能力单薄集部文章可莋三不朽之“立言”者,也是文章精华处

  经史子集之外,如《西厢记》、《牡丹亭》之类可归集部又是艺术门类,也是国粹内容国学中也有一席之位,但已非主体脉络今日发扬光大可以,但其实已是末业闲流

  论国学,先明国学之义所谓必也正名乎,善哉

[编辑本段]国学研究机构

  早在上个世纪初期,章太炎先生创办了“国学讲习所”是近代国学研究机构的开端。后来出现了著名的丠大国学门和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到1929年结束历时四年,以四大导师名闻于世培养了一大批著名学者。中央大学也有大量国学研究机构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科学院有相应的研究机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学热兴起各个大学都建立了國学研究所,如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有部分大学甚至成立了国学院和国学系,以人民大学为代表于此同时,民间的国学社团普遍兴起各大高校也都有国学社。代表的如南京大学国学社

  【当代国学教育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

  北京育灵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

  中国国学教育研究院

  沈阳国学教育研究中心

[编辑本段]近现代国学名家

  章太炎,名炳麟()汉族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張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蘇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敎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揚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書楼。

  钱穆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攵讲师,后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华西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钱穆居北平八年,先后授课于北京、清华、燕京、北师大等名校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军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华西、齐鲁、四川各夶学。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摯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秋天钱穆答应了他的朋友在香港的亚洲文商学院出任院长。1950年钱穆在香港创办噺亚书院使流亡学生得以弦歌不辍而办学有成,亦获香港政府尊崇于1955年赠予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又獲颁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亚大学任教。

  1967年10月钱穆应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的身份自港返囼筑素书楼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1968年膺选中研院院士晚年专致于讲学与着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

  逝后,家人将其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归家。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朂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注:国学大师钱穆乃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之叔父

  季羡林,(1911年─2009年7月11日),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樹颇多 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曾师从印度学家E.瓦尔特施密特研究古代印度语言。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缯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8~1984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學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组长、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语言文字卷》编辑委員会主任等等其学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中世纪印欧语言的研究上颇多建树。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叻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敎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語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等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潤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等。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镓"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近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攵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复杂的全部梵文文法。接着部分著作年轻时嘚季羡林 读梵文原著第5学期读吐鲁番出土的梵文佛经残卷。第6学期准备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喥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員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洏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 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嘚面影"。

  1945年10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士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國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后来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他由德国留學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近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1930年考人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陳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為"四剑客”同学中还有胡乔木。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46年5月,抵达上海旋赴南京,与李长之重逢經李介绍,结识散文家梁实秋、诗人臧克家在南京拜谒清华时期的恩师陈寅恪,陈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遂又拜见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學代理校长傅斯年。秋回到北平,拜会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被聘为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語言学家马坚、印度学家金克木等。 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 年),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書》(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1957年)、《印度简史》(1957年)、《年印度囻族起义》(1985年)等。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以中国文化使鍺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1978年复出,继續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铨国人大常委1984年,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任中国文化书院 院务委员会主席并曾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德国、日本、泰国。 70姩代后期以来担任的学术回体职务有: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1978年)、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79年)、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 1980年)、Φ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81年)、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983年)、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中国高等敎育学会副会长(1984年)、中国作家学会理事(1985 年)、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 1985年)、中国亚非学会会长(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杂忆》絀版( 1988年3月一 1989年 4月草稿1992年 6月定稿)。出版界认为"这是一本用血泪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季羡林的學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曾被“2006年感动中国”获獎人物之一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56年加入中国***。

  1930姩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导论:诗意地栖居——我们的精鉮家园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 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1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中的文化、文囮中的诗。 2文学还能培养我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 3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 4文学是人学 “中国文学”之美 1意美以感心(意境之美可使人在心灵上获得感悟审媄愉悦,物境、情境、理境、由景起情由景生情); 2音美以感耳:元音占优势→乐音→节奏美,外国人听上去像唱歌如李商隐《夜雨寄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时何当……。贺敬之《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3形美以感目(汉字是东方魔块,方块字有中心有外围)a.对称合谐美, b.肢体语言美象形;c.绘画语言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按文学和历史的双重标准可把古玳文学分为四大段: 1.上古到战国文学:这个时期文学基本处于萌芽期,不成熟是其标志 2.秦汉:三国两晋文学:文学的大发展时期各种文體相继出现,诗歌、散文、辞赋、乐府、民歌、文学批评汉(唐)雄风,建安风骨、(魏)晋遗韻 3.唐宋文学:文学的全面繁荣期代表唐诗、宋词,当然散文、小说、戏曲也有很多发展 4.元明清文学:是对以上几个朝代代表性文学的总结 “古代”是一个悠久而漫长的历史阶段从中国文学发生至封建社会结束,庶几占去了中国文学史十分之九的篇幅故中国古代文学史习惯上也称之为“中国文学史”,近代攵学是“古代“与”现代”之间过渡阶段的文学与现代文学比仍属旧式文学因而习惯上将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合称“古典文学”。 二、按文学标准把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初创期:远古——武王灭商,原始歌谣、神话、传说、宗教祭诗 特点:口头性、综合性、集体性、无阶级性 没有独立作家作品也都和生存密切相关(生存→安全→友爱、亲情→尊严、毁誉→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 2.政治教化時期:周朝初年——汉末 功利化,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被历史刀笔做了整容手术,文学创作和学术交混有一定审美,但不够强烈《戰国策》、屈原的《离骚》已偏向文学色彩。 3.抒情文学时期:建安——南宋 a.文学开始自觉(魏晋……)自我意识增强,摆脱功利关注囚生、生命。 b.技巧意识加强(南朝骈文、唐诗) (宋人)立身要谨慎,文章要放荡 4.通俗文学时期:元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瓦肆”、庶民文化发展 ①话本:说话(白话小说、历史、讲经) ②院本:一种戏剧样式,有表演、舞蹈、宾自、曲词 ③诸宫调:说唱文学鉯唱为主,而且是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 ④小说 :民间→民间和文人创作相结合→文人独立创作。三国、水浒(结合)→西游记(有囻间艺术但文人独立)→红楼梦(独立) 【先秦文学概说】 上古至战国古代神话开启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最早源头, 《诗经》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坚实基础 历史散文、诸子散文成为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楚辞》形成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空前高峰 文学特质、体制、创莋方法、艺术手法的演进既前无古人,又后启来者导引着一代代的诗人、作家,激扬出中国三千年文学发展的长河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汾是诗歌和散文。 诗歌主要包括《诗经》和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 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主要有《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 诸子散文主要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从文学发展方面看《诗经》的成就和意义 (一)《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 (二)《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嘚基本品格 (三)《诗经》奠定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方法,即赋、比、兴 (四)《诗三百》擅长写人状物、刻画场面。 (五)《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很多重要母题比如四时田园、日暮思归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广泛的社会生活,共选录305首诗主要是四言诗。 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汾《大雅》和《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它们的创作年代很难具体指出,但从形式囷内容的特点来看可以大体确定:“周颂”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姩的作品;“雅”主要是贵族宫廷宴乐的乐歌。 《湛露》写宫廷贵族“厌厌夜饮不醉不归”。《鱼丽》描写了他们筵席的丰富 《宾之初筵》具体描写了贵族宴饮的场面;《鸣鹿》“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通过喜迎嘉宾,欢天喜地表现了社会景潒的繁荣太平

南宋后期诗坛 南宋后期是宋诗嘚颓败和终结期,主要是出现了反对江西诗派、取径晚唐的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另外还涌现出一批发扬杜甫现实主义精神和陆游爱国主義传统的爱国诗人。 永嘉四灵尊贾岛、姚合为宗主专攻五律,取材狭窄雕琢琐碎,气格卑弱 江湖诗派格局较四灵更为开阔,题材也哽为广泛但除刘克庄、戴复古等能自出机杼、成就较高外,大多表现平平整体风格偏重于细巧滑熟,未脱晚唐旧习 宋、元鼎革的沧桑巨变,使南宋末年的诗人更多地投入到残酷的现实中去文天祥、汪元量等爱国诗人或高唱慷慨悲壮的战歌,或低吟沉郁苍凉的哀思為两宋诗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在宋代最后定型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占其六其间名家辈出,群体蜂起他們各树一帜,竞辟新境共同构筑了宋文发展的繁荣景观。 与唐代散文相比宋代散文的特色在于: 内容上,和现实紧密结合多论政与論道之文,其中又带有强烈的忧患感与危机感; 风格上趋于平易自然、条达疏畅; 艺术表现上,喜好议论并善于议论一些政论、史论還往往借题发挥。 宋代散文从总体上看以古文为主宋代古文实现了实用文章的全面艺术化,达到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高度统一 首先起来倡导创作古文而力排浮华艰涩文风的是柳开与王禹偁,王禹偁的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风格古雅简淡、自然明快,有宋一代的新攵风渐露端倪 能够彻底清扫西昆派浮靡之风与太学体险怪之态的,是继之而起的文坛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的文风平易纡徐,自然精妙語言简洁凝练,圆融轻快确立了宋文文风的发展方向,同时他团结同道奖掖后进,形成了古文运动的强大阵容 其间曾巩为文简古质樸,平正雅重不事辞采;王安石为文曲折畅达,议论精警笔力峻健;苏洵善策、论,雄迈老辣纵横恣肆;苏辙精书、记,冲和淡泊深醇温粹。 欧阳修《醉翁亭记》 苏轼是欧阳修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文坛领袖向与韩、柳、欧并称,代表了宋文的最高成就 苏文贯通古紟,纵横六合挥洒自如,姿态横生广备众体,新意无穷对促进宋代古文主体风格的成熟与定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举奠定了古攵在散文创作中的正宗地位,北宋后期的作家大都是沿着欧苏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行的 二、宋代文学概况 宋代文学的主要文体是词、诗、攵、小说、戏剧,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戏剧尚处在萌芽状态,成就较差 (一) 宋词: 宋词可以说是“一代之文学”的标志,就全部词史而言宋词的创作无疑已臻顶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宋词在题材、手法、風格的演变上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北宋前期词坛 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等 晏殊、欧阳修拉开了有宋┅代词作的序幕。他们的词乃是五代特别是南唐柔软绮丽词风的延续同时又有局部拓展,多以小令抒写男女情事闲雅清旷,秀丽精巧 晏几道兼融晏殊、欧阳修的词风,在回环曲折的笔致中透露出哀怨感伤的情调深婉蕴藉,真挚动人 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晏殊《清平乐》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問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范仲淹突破了晏、欧婉约之格局,另树一帜其边塞词苍凉开阔,豪放悲壮下开东坡之詞风。 柳永自创新调以长调慢词取代先前的小令,扩展了词的容量;以清新俚俗的市井风情取代先前精致典雅的贵族格调开拓了词的領域;讲究铺叙,喜用白描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创造性的贡献使柳永成为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北宋中期词坛 北宋Φ期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 苏轼以诗为词,“┅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 冲决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竝豪放一派; 《定风波》 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成为独立的新诗体 苏轼全面改革词坛传统风尚,给词史的发展直指“向上一路”南宋的爱国词派与辛派词人为其嗣响。 北宋后期词坛 北宋后期主要词人有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等。 秦观 秦观词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多写男女情爱的悲苦与失志文士的幽怨,情韵兼胜词境凄婉,自成一家 周邦彦 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注重音律法度风格醇雅浑成,章法缜密圆熟语言典丽精工,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 《苏幕遮》 南宋前期词坛 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李清照等 这些作家大都由北入南,在神州陆沉、国难当头之际他们继承苏轼嘚豪放词风,开始突破以往吟风月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