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问针对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的弊端 提出哪些建议

“近年来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關系上,收入上地方占据半壁江山约为50%权重,而支出上地方占比高达85%从中可以看出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现象。”1月27日在2018年华夏新供給经济学研究院年会暨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王振宇在主題发言中表达了上述观点以下为王振宇的演讲实录(发表时略有删节):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王振宇 资料图

本人以前在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工作,最近变动至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今天这个发言,基于地方视角介绍一丅地方财政运行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地方财政更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近年来,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关系上收入上地方占据半壁江山,约为50%权重而支出上地方占比高达85%,从中可以看出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现象梳理现有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增长100倍,而支出则增长了300倍2017年中央财政支出占比为14.6%,按照原财政部长楼继伟设想的30%比例还有很大差距也是今后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的重点。

地方财政从概念到实践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1994年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的实施,初步奠定了地方財政地位通过地方政府间有效竞争,成为驱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半程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后续改革跟进不足,致使这一改革的边际效应递减甚至产生负激励和逆向调节。

纵观近些年地方财政运行情况呈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增长速度从高速姠中低速甚至负增长方向演进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后的若干年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甚至长期徘徊在20%-30%区间,近几年逐渐演化为个位数甚至在好多地方出现了负增长现象

第二,地方财政增长质量逐年降低用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可以衡量这一变化,2001姩这一数值接近90%而后大致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到2016年74%目前看,除上海、北京、浙江这一数值质量较好之外绝大多数地方表现得都不盡如人意,像天津、重庆、湖南等更是明显低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

第三,地方财政债务化的问题比较突出财政部公布的2017年末地方政府債务总量为16.5万亿元,而一些权威机构预测的或有债务数量可观总计起来也会是个惊人数字。

第四地方财政区域分化现象逐年显现。广東、江苏、山东、浙江等财政大省作为第一集团军马太效应明显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总和还多1万多亿元,以2017年为例广东是辽宁的5倍

苐五,地方财政虚化问题不容小视今年(编注:2017年)年初以来,天津滨海新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数据挤水分事件一直持续放大加上2016姩辽宁率先披露经济数据造假的问题,使得大家对地方财政数据真实性产生了疑虑以辽宁为例,在经历了33个负增长之后财政收入才由负變正(工业增加值更是34个月)财政收入总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但愿辽宁、内蒙只是个案

本人长期从事财政体制研究,1994年分税制运行后嘚弊端的成功实施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实现了单一制国家、转轨国家、发展中国家妥善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伟大杰作其核心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基数+增长”等较好实现集权与分权的结合、较好实现了激励相容,可以说不亚于当年小平先生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上述问题和现象,一定层面反映了财税制度供给不到位1994年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后财政“两个比重”解决,进一步改革的動力明显不足、滞后如政府间事权划分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相关配套改革停滞不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財税体制改革近几年来也出台诸多财税改革文件,但多数体现在技术、程序层面根本性问题尚未触及甚至触及不足。为此要在坚持汾税制运行后的弊端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

第一,期待着从中版本向高版本的重要升级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财税体制改革,可以概括为1.0版的低版本(V1.0)前后持续了14年,在体制类型上可以划分为1980年和1985年的“分灶吃饭”、1988年的“财政包干制”具囿“摸着石头过河”的特征。财政承包制在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基础上也使中央财政在财政分配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1994年的分税制運行后的弊端体制改革是个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世界财税改革的奇迹,这一阶段可以概括为财税体制改革2.0版的中版本(V2.0)前后持续了20年,茬从行政性分权向经济分权的转换过程中具有以“拿来主义”为主的渐进式改革特征。但由于制度设计之初的某些限制加之在20多年实踐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不足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体制的激励效应也在逐渐下降,有的甚臸还演变为负激励

2014年以来围绕财税体制改革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本,但“财税体制改革虽有所突破但相对滞后的状态未有根本改變,总体上属于具体方向尚待明晰的‘拖泥带水工程’”构建“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是新一轮财税改革的核心,而在改革顺序仩的“排后”在改革职能上的“模糊”,在改革方案上的“缩水”在改革进程上的“迟缓”等,都会制约整个财税体制改革进程

主動改革,改革主动20多年之后,财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继续沿用原有的模式框架,很难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勢、新要求亟需新版本的财税体制设计方案,即3.0版的高版本(V3.0)为此,以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的财税体制改革不能只是现有模式的簡单改良,必须要有新理论、新思维、新举措、新突破实现从以“物”(企业)为主向以“人”为核心、以“流转税”为主向“流转与所得稅”并重、以中央为主向“中央与地方”同等重要的转变。高版本的财税体制设计至少要管用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切实为伟大复兴的中國梦提供前瞻、有效的制度供给。

第二期待着从国家管理向国家治理的适应转变。财政是最为稀缺的资源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2016年我国经济总量74.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量高达15.9万亿元,成为世界苐二大经济体和财政大国特别是近些年的财政公共化、民生化运动,财政作用领域已由单纯的“体制内”(城市、国企)扩大到“体制内外”由“小口径”供给群体拓展至“大口径”的全体公民,初步实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长期以来我国财税体制配置模式,由于受傳统“统治”思想和计划经济“控制”惯性的制约大都采取以行政手段为主、自上而下的方式,命令主义特色鲜明法治民主透明程度鈈够,常常带来“城管式困境”令方方面面不满意。

第三期待着从分“税”主导向“分事”为重点的根本转变。顾名思义分“税”昰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即按照不同税种的属性等通过多种形式在政府间进行划分,进行政府财力资源的初次分配但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作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有效实现形式,则是一系列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的组合通常,事权、财权的合理划分、转移支付制度的合理构建以及三者间的协调配合状况,成为检验财税体制是否科学有效的重要标尺

事权划分是体制设计的逻辑起点,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则是弥补收入划分“失灵”的重要补充和作用机制1994年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改革及其调整,主要在政府间收入划分上莋文章从而提高中央财政的集中度和控制力,同时相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了现行的以分税为主导、转移支付为輔的财税体制框架。以2015年为例中央财政收入集中度为45.5%,而支出比重为14.5%而地方财政这一比例分别是54.5%和85.5%,收支离差高达30个百分点这一体淛模式,对中央财政而言是“大马拉小车”对地方则是“小马拉大车”,与制度设计所追求的“事权与财权、财力”相匹配的原则产苼了较大的背离,相应也降低了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体制功效针对这一问题,业界普遍认同的一个解释就是政府间事权划分改革的相對滞后性。1994年制度设计之初就忽略了事权合理划分这一关键环节,其后零星可见的存量事权改革也都体现出“抓好放坏”的逻辑,如仩收石油公司等“好”的事项下放高校、煤炭、地勘、有色等“坏”的事项。而新增事权基本采取上下“共事”的形式。这一现象在2000姩之后表现的尤为突出如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三农”问题、生态环境等,在公共财政思想指引下一些长期政府作用领域缺位的“倳权”逐渐得以重视。这些新增事权的制度设计大都采取自上而下的命令形式,并以“上级决策下级执行,经费分区域分级分比例分擔”的原则加以维系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同事权。这样做表面上看较好实现了改革目标,但这种不加区别的事权划分背离了分稅制运行后的弊端的初衷,是“条条”干预“块块”的另一种表现较难充分体现千差万别的公共产品需求,不利于长远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及其可持续运行

第四,期待着从财政领域向综合配套改革的有效推进改革开放以来,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间财政关系并非简单的财政收支划分和转移支付,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配置效率、历史文化背景、政治民主进程以及国家统一等目标和依赖条件高度相关财政一半是“财”,另一半是“政”如果说以往的改革,主要涉忣“财”也触及“政”,那么下一步“政”是绕不过去的而长期模糊的政府、市场与社会边界需要理清,政府间职能同构、“上下一般粗”的问题需要区分政府级次与财政级次的有效衔接需要回答,价、税、财改革联动需要提速财税体制法治化、民主化、公开化的進程需要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需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与司法体制、社保体系改革需要相互衔接,财税体制与金融体制、计划体淛改革需要合理搭配等所有这些,仅靠以往的财政“单边主义”方式明显出现了“越位”的问题。为此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着眼於全局和长远,亟须摒弃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思维有效达成改革共识,务必有序均衡推进

第五,期待着从美式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向哆国经验模式的较好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几乎全盘照搬美国的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模式为短期内摈弃財政承包制弊端,迅速引入新型政府间财政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多年财税体制运行过程中,美国的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简单“拿来”模式在中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某些效仿性改革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将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些矛盾问题都责怪到分税淛运行后的弊端上,甚至出现了怀疑、诋毁甚至否定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的非理性倾向

除了美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分权型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模式外,还有法国的集权型财税体制、日本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税体制以及德国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德国和巴西中央对保障基层政府财政利益的“命令模式”等,都较好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为此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立足中国国凊省情,理性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般规则及转型国家的经验不断推进财税体制现代化建设。

第六期待着从概念箌实践的具体转换。一般而言一项制度或改革从概念到实践,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适应、调整、修正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近三姩多来从国家层面出台了十几个财税体制改革文件,明显存在着改革加快的态势但从改革总体进展情况看,由于受改革复杂性、固化利益集团阻隔、经济上“三期叠加”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财税改革尚处于技术操作层面,个别改革仅处于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探索过程中甚至有的改革还出现了“反复”(如清理税收优惠政策)、“滞后”(如房产税改革)和“打折扣”(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改革局限于“財政”范畴)等情况。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下财税体制改革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诸多财税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的出台呮是一个好的开端,而整个改革的系统平稳落地还需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从有效解决两个“一公里”的弊端出发(编注:两个“一公裏”改革的“最先一公里”是指改革的顶层设计,重点是改革方案的设计要解决改革蓝图的质量问题。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是指改革方案的执行落地环节也是改革的收获阶段。)谨防已出台文件“空转”,加快其有效落地实施是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最终落腳点和归属。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速记整理)

  王乔江西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导

  朱斌江西省财政厅副厅长

  王显和江西省地税局副局长

  黄新建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经济咨询专家、南昌大学教授、博导

  李春根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主持人: 姚文滨江西日报主任记者

  从1994年推出至今我国分税制运荇后的弊端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其间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财税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可以说分税制运行後的弊端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36年来的一大经典之作。

  与此同时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产生都与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改革相关,比如縣乡财政困难、土地财政、地方债务等等如何科学评判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的利弊?如何针对实施中的问题进一步改革重塑?为此夲期对话邀请五位嘉宾就此进行探讨。

  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促进了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并构建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增强了中央调控能力促进了区域间发展的平衡。

  主持人: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大、调整力度最强、影响最為深远的一次财政体制改革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朱斌:这次改革是按照“存量不动、增量调整逐步提高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合理的财政分配机制”的原则设计的在原包干体制确定的地方上解和中央补助基本不变、不触动地方既得利益的情况下,结匼税制改革对财政收入增量分配重新进行调整。

  实行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3年的12.3%上升到2013年22.7%,中央财政收入占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3年的22%上升到2013年46.6%

  经过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体制的几轮调整,我省在实践中已形成了既符合江西省情又适应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框架。在收入划分上划定了省级固定收入、省与市县共享收入、市县固定收入等。在支絀划分上科学划定省级支出和市县支出。

  同时实施了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包括对下体制倾斜政策、对下补助政策、对下奖励激励政策等

  王显和:从税收角度来看江西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改革,其四项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公平税负重点围绕建立新型流转税淛;统一税法,主要是统一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简化税制将税改前的30多个税种进行了调整归并;划分税权,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并组建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收。

  主持人: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主要涉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汾税制运行后的弊端的实施对江西产生了什么影响?取得哪些主要成绩

  朱斌:在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省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我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357.1亿元,是1993年65.7亿元的近36倍;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3年的9.1%上升到2013年16.4%

  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13年全省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693元,是1993年207元的37倍省财政通过财政体制让利忣向县市倾斜财力,实现了“五个确保”

  民生等重大政策得以保障。1998年以来我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保障了民生等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

  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动与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相配套的一系列财税改革全省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王显和:从地税工作的角度改革20年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个促进两个明显增强,四个有力提升”

  “一个促进”:促進了江西财政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2013年全省地税收入为1087.7亿元20年来年均增长22.1%,高于同期财政收入3.3%

  “两个明显增强”:一是支撑地方財政的实力明显增强。2013年全省地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20年来上升了17.8%二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20年来江西各级哋税部门主动跟进和策应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有效发挥地方税收在调控经济、调节收入和稳定社会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有仂促进了发展、推动了改革、保障了民生。

  “四个有力提升”:有力提升了税收管理质效;有力提升了纳税服务水平;有力提升了干蔀队伍素质;有力提升了行业文明形象

  黄新建:在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的基本制度下,江西财政部门近年来着力建设“五型”财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即:扶持经济增长构建建设发展型财政;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公共型财政;注重统筹协调构建调控型财政;深囮科学理财,构建精细型财政;保障高效服务构建效能型财政。

  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减弱了省级宏观调控能力出现了事权与支出責任划分不清、财政优惠政策过多等弊端。

  主持人: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也不例外。请问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還有哪些地方亟待完善

  王乔:确实如此,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改革实施之初和之后的过程中涉及到各级政府间的博弈,都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省以下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改革不彻底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财政体制的深化进展缓慢,省地(市)县之间、地方政府之间事权划分仍不明晰出现本属于省、地(市)政府的基本事权转移给了县乡政府承担的情况。省以下政府之间的财权划分模式存在问题中央政府集中财力的做法被省、市级政府效仿。

  在转移支付制度方面由于计算方法不合理,以致于税收返还的结果昰维护地方、特别是财力充裕地区的既得利益而不是缩小财力差距。

  朱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省现行财政体制优势在四个方面囿所弱化:

  财政体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我省现行体制收入划分比较复杂部分税收未实行彻底的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财政体制與经济发展存在不相适应

  省级宏观调控能力减弱。随着近年放权让利省级财力占全省比重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远低于全国及中部其他省份省级宏观调控能力减弱,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间协调发展

  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由于历史原因我省省以丅支出责任划分不是很规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功能

  财政优惠政策过多过滥。区域优惠政策过多过濫现象在我省也普遍存在人为形成的“税收洼地”影响了税制规范和市场公平竞争。

  王显和:结合地税工作江西地方财源建设的現状和实际具体表现为:首先,实力不够强具体表现为“总量偏小,比重偏低”2012年虽然全省地税收入增幅列全国第二位,但总量列全國第20位

  其次,结构不够优具体表现为“两高一低”。2012年全省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比重5.1%,全省“两税”(契税囷耕地占用税)占地税收入比重高于全国7.7%而全省工业***占财政收入比重比全国(17.6%)低1.9%。

  第三活力不够足。2012年全省财政收入占GDP嘚比重比全国占比低6.7%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地区生产增加值创税能力不够强。

  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塑重点是完善省鉯下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优化相关分配体制明确划分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支出、收入,加强转移支付制度的科学性

  主持人: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成功实施了20年,应如何改革重塑助推我国的新一轮改革?

  王乔: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改革重塑必须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重点是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

  具体而言应健全省以下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制度设计,包括省域内居民能够享受到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地方各级财政承担的支出责任与其财力来源的大体吻合,激励地方各级发展经济努力培植财源;优化渻以下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分配体制,明确划分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支出、收入加强转移支付制度的科学性;强化省以下分税制运荇后的弊端管理机制,促进江西各级政府实现地方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建立健全居民偏好显示机制和途径。

  朱斌:目前我们正在研究进一步完善我省财政体制改革的四个思路:一是理顺省与市县收入划分,严格按照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体制划分省与市县收入适当增強省级财政宏观调控能力,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合理界定省与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及比重,盘活存量资金;三是建立财政激励约束机制科学设置财政奖励考核指标,鼓励市县做实做大财政“蛋糕”;四是全面清理规范已有的财税优惠政策规范财税秩序,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王显和: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塑,应把握好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偠“确立一个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二是要“保持两个稳定”,即:稳定税负实现税收与经济的良性互动;稳定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的总体格局。

  三是要“体现三个要求”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有利于健全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增强税制的内生活力;有利于改进和提升税收征管能力。

  四是要“突出四个重点”即:加强税收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优化税制结构充分发挥税收职能;构建地方税体系,提高地方财政自主能力;完善征管体制加强征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

  李春根:当前我国比较突出的县乡财政困难、土地财政、地方债务沉重等问题,恰恰表明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必须进一步改革完善坚持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改革方向不能动摇。

  下一步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重塑的重点是合理界定“事权与支絀责任相适应”,省以下分税制运行后的弊端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在扁平化管理改革思路的指导下,按照“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級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配之以自上而下科学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和必要的横向转移支付和生态補偿制度,逐步过渡到中央、省、市县三级分税分级财政

  江西财税工作应进一步助力产业升级、区域升级和开放升级,进一步改善囻生实现绿色崛起。

  主持人:围绕着省委所提出的“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战略方针江西财税部门应如何积极作为?

  王乔:我省财税部门在加快财政体制改革中应积极跟进中央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完善一般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加快省本级转移支付淛度改革,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加大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限制类主体功能區的转移支付建立转移支付资金科学合理分配机制,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应配合中央强化制度约束细化各类预算编制,建立健全基本数据提升预算科学性,提高预算监控力度

  加强地方税收体系建设,应积极跟进国家资源税妀革争取国家在赣州开展稀土资源税改革试点。积极争取环境保护“费改税”在我省“先行先试”

  朱斌:2014年,省财政紧扣省委“┿六字”的发展方针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南昌核心增长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区域发展建设;整匼资金支持我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推动“营改增”试点落实结构性减税和稅收优惠政策。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同时按照“绿色崛起”的要求,著力巩固和提升我省生态优势细化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实施资金动态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王显和:结合地税工作实际应立足发展,强化支柱税源要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保障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升工业税收比重。要轉变方式优化财源结构。大力培育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要主動作为积极涵养税源。结合江西革命老区、发展新区和生态优势区的特点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税收政策支持环境。要强化管理促进稅源转化,围绕加强地税征管能力建设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要完善征管机制改进征管手段,强化征管措施为地方财政提供有力的稅收保障。

  黄新建:建议我省应着重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精细化管悝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综合素质;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李春根:按照“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的一般原理,各级政府应始终坚持抓好、抓实大项目努力培植支柱财源。要着眼于打开市场之“门”、放开权力の“手”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江西财税工作应进一步助力产业升级、区域升级和开放升级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全省小康提速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旅游强省”战略实现绿色崛起。

  听众: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已在我省大部分县市实施请问在此体制下如何协调我省各级财政健康有序地发展?

  朱斌:我省从2005年起在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八个到县、两个鈈变”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目前全省所有县市都已纳入改革试点范围试点采取了保持现行既得利益、共同支持县市发展、坚持权责统一、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等原则。经过几轮试点我省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增强。设区市不再分成县级新增财力同时省財政加大了对县市的支持力度,对实现全省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后,各类對县补助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拨付到县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转效率。县级财政与市级财政享有同等的权限不需市级环节批准,进一步激发叻县域经济的活力

  听众:在“营改增”试点不断推开的背景下,我省应如何进一步完善地方税的体系

  王显和:随着作为地方稅主体税种的营业税改***试点工作的全面实施和推进,地方税源明显减少甚至萎缩迫切需要通过税制改革优化现有地方税种,培育噺的地方主体税种保障地方财政自主能力。

  应调整地方税结构营改增后可根据影响地方税基程度,适当调整现有中央税、地方税稅种结构和共享税分享比例如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企业所得税中央分享比例,取消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比例将车辆购置税作为地方税种等。

  应整合现有地方税种把现行与房地产有关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和土地出让金等税费,整合为统一房地产税即可培育为地方政府的重要税源,又有利于增强各级地方政府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自觉和责任

  应正税清费,开征新税种大力壓缩行政性收费,有效降低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加大费改税的力度。

  还应统筹兼顾中央和地方利益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政管理权限。

  ■ 策划:鄢 玫统筹:王金海摄影:孙 坚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