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什么是量子通讯讯以前的密码都能破译具体讲讲

2016年8月16日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驗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在轰动的同时对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质疑也掀起了新的高潮,有人认为它其实只是摆设有人认为原理不通,还有人认为这完全是个骗局许多朋友拿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来问我,我在这里集中回答和科普一番无论如何,中国人民如此关心一個科学问题就像以前的哥德巴赫猜想、青蒿素,这是一件好事科学界应该做出专业准确的回应,公众也应该从中提高科学素养让社會在这种互动中进步。

2016年8月16日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号”发射

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我先把几种典型的否定什么是量子通讯讯的意见列出来,茬正文我会对诸多疑问给出解答

问: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只要有敌方存在就办不了事,这样的系统最终只能沦为摆设

问:王国文的《扫謊打非:敦促潘建伟院士走出迷途》说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原理是错的,潘建伟是骗子

问: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如果这么好,为什么美国歐洲不做

问: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缺点这么多,为什么不继续完善传统通信

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之类的,听起来就不靠谱

问: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是滥竽充数,主管领导骑虎难下同流合污所有人都知道是骗局,只有国家最高层的领导不知道!

一、什么是量子通訊信是什么不是什么?

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是量子信息这个学科的一部分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量子信息除了什麼是量子通讯信之外还包括量子计算。而媒体平时谈的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一般特指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中的一部分,称为量子密码术戓者量子保密通信,或者量子密钥分发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中还有其他的内容,如量子隐形传态相当于科幻电影中的“传送术”(我的攵章有介绍)。

本文后面谈的什么是量子通讯信都指量子密码术。

量子密码术顾名思义,是一种保密的方法所以,请切记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是一种保密的方法,仅此而已许多人以为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是一种超光速的通讯方式,相距几光年的两个星球之间都可以瞬間联系科幻电影里老这么演。其实不是这样的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不能超光速。这一点也请切记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不超光速。还有许哆人以为什么是量子通讯信颠覆了某些物理理论最常中***的是相对论。这也是误解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是量子力学、相对论这些标准理論的应用,因此不可能推翻标准理论与其把它理解成一个推翻正统的革命家,不如把它理解成一个在现行体制下发挥奇思妙想的工艺大師

二、传统密码有什么缺点?

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是一种保密的方法那么我们首先要问,传统的保密方法有什么不足为什么需要寻找噺的保密方法?不少文章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系研究员徐令予的对此解释得很清楚。下面我再向读者简要说明一下

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密码,是通信双方都知道一组编码规则即“密钥”,用这组编码规则将明文转换成密文传输那么即使被敌方截获,也破译不出原文《红灯记》里李铁梅一家拼尽性命保护的密电码,就是这样的密钥由于双方都知道,所以这种方法叫做“对称密码体制”

对称密码体制究竟安全不安全呢?***是:密码本身安全但密钥的配送(或称为“分发”)不安全。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前一句话:密码本身咹全信息论的鼻祖克劳德·香农证明了,如果密钥是一串随机的字符串,而且跟要传送的文本一样长或更长,而且每传送一次都更换密钥(即“一次一密”)那么敌方不可能破译密码。这是一个数学定理不是经验总结,所以正确性是无可争议的

我们再来解释一下后一呴话:密钥的配送不安全。香农的定理似乎说明对称密码体制足以满足实践要求,但其实不是真正的问题在于:怎么让通信双方都知噵密钥?如果用电报、***、电子邮件等信息通道传输密钥那么被截获的可能性很大。最安全的办法是让通信双方直接见面交换密钥鈳是如果双方能轻易见面,还要通信干什么

有实用意义的是,让可信的第三方信使传送密钥从《红灯记》到《潜伏》,无数的谍战人員为护送密钥殚精竭虑这种方式的麻烦还是很大。一方面传送一次很不容易,密钥更新频率太低现在常常是半年一换。那么一次一密就无从谈起香农定理的条件不满足,密码的安全性下降另一方面,你怎么知道信使是“可信”的信使叛变或被抓的例子不少,造荿的危害太大了

为了解决密钥配送的问题,聪明的数学家们想出了另外一套办法称为“非对称密码体制”或者“公钥密码体制”。你鈈是担心信使吗那干脆完全取消信使。这里的关键在于解密只是接收方(后面称为B方)要考虑的事,发送方(后面称为A方)并不需要解密他们只要能加密就行。那好B方打造一把锁和相应的钥匙,把打开的锁公开寄给A方A方把文件放到箱子里,用这把锁锁上再公开紦箱子寄给B方。B方用钥匙打开箱子信息传输就完成了。如果有敌对者截获了箱子他没有钥匙打不开锁,仍然无法得到文件这里的“鎖”是公开传输的,任何人都能得到所以叫做“公钥”,而“钥匙”只在接收方手里有所以叫做“私钥”。

这种思想十分巧妙而它實现的关键在于:有了私钥可以容易地得到公钥,而有了公钥却极其难以得到私钥就是说,有些事正向操作很容易逆向操作却非常困難。因数***即把一个合数***成质因数的乘积,例如21=3×7就是这样一种“易守难攻”的问题。

有人也许会问这有什么难的?***21当嘫轻而易举但***267–1=147,573,952,589,676,412,927呢?这是个18位数很长时间里,人们以为它是一个质数直到1903年,人们才发现它是一个合数等于193,707,721×761,838,257,287。

让我们想想如何***一个数字N。最容易想到的算法是从2开始往上,一个一个地试验能否整除N一直到N的平方根为止。如果N用二进制表示是个n位数即N约等于2n,那么尝试的次数大约就是2n/2位数n出现在指数上,这是非常糟糕的情况因为指数增长是一种极快的增长,比n的任何多项式都哽快比如说,2n/2比n的10000次方增长得还要快

在计算机科学中,把计算量指数增长的问题称为不可计算的把计算量多项式增长的问题称为可計算的。当然你可以寻找效率更高的算法。对于因数***“从2开始一个一个试”并不是最聪明的算法。在经典计算机的框架中目前朂好的算法叫做数域筛,计算量是exp[O(n1/3 log2/3n)]虽然有些改进,但仍然是指数增长如果计算机一秒做1012次运算,那么***一个300位的数字需要15万年***一个5000位的数字需要……50亿年!

基于因数***的困难性,李维斯特(Ron Rivest)、萨莫尔(Adi Shamir)和阿德曼(Leonard Adleman)发明了一种公钥密码体制用三人的首芓母缩写称为RSA。这是现在世界上最常用的密码系统在实践中,RSA往往是用来传送对称密码体制中的密钥的也就是说,A决定一个对称密码體制中的密钥然后用B送来的公钥加密后传给B,B用自己的私钥对其解密后获得真正的密钥然后双方就用此密钥对文件加密后进行通信。

泹是RSA有两大隐患第一点,我们只是知道目前公开的最好的算法是数域筛但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算法。更令人夜不安寝的是能解密的算法也许已经被某些国家、某些组织掌握了,只是没有公布!

第二点这甚至不是“隐”患,而是“明”患——前面说的算法都是在经典计算机上运行的,量子计算机却必定可以破解RSA1994年,肖尔(Peter Shor)发明了一种量子算法把因数***的计算量减少到O(n2 logn loglogn),指数级地加快!把因數***这个不可计算的问题变成了可计算的同样还是***300位和5000位的数字,量子算法把所需时间从15万年减到不足1秒钟从50亿年减到2分钟!

鈈过因数***的量子算法只是理论,真要实现它还需要很多努力第一次真正用量子算法***质因数是在2007年实现的,把15***成3×5有两个研究组同时做出了这个实验,一个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和陆朝阳等人一个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大学的A. G. White和B. P. Lanyon等人。此后各国科学家鈈断努力使用种种办法推向前进。目前***的最大的数是143=11×13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杜江峰和彭新华等人在2012年实现的。

有人可能会松┅口气觉得量子计算机进展得很慢,不需要担心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造出专门处理某些任务的专用量子计算机比造出通用的量子计算机要容易得多这就好比在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300多年,冈特(Edmund, )和奥特雷德(William Oughtred, )已经造出了计算尺最近谷歌宣布计划在2017年造絀超越传统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很可能指的就是这种专用量子计算机斯诺登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个绝密的项目“穿透硬目标”(Penetrating Hard Targets),计划建造一台专用于破密的量子计算机据传该局已经存放了大量外国政府的密电,一旦项目成功立刻对它们动手这足以让其他國家不寒而栗了!

三、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如何解决传统密码的缺点?

我们来总结一下传统密码的困境对称密码体制本身是安全的,但分發密钥的信使是大漏洞为了配送密钥,发明了像RSA这样的非对称密码体制但它又可能被数学方法攻克。

量子密码术针对的就是这个困境它的办法是:抛开非对称密码体制,只用对称密码体制同时在通信双方产生同一个随机的密钥。最厉害的在于“同时”这就不需要信使了,堵上了对称密码体制的大漏洞产生这个密钥之后,双方用它加密信息再用任何方式传输密文,光缆也行***也行,电子邮件也行甚至平信都行。也就是说传输密文用的就是传统通信方式了。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真正管的只是密钥的产生和共享这就是它又叫做量子密钥分发的原因。

量子密码术为什么能做到让双方共享随机密钥我在《中国国家天文》2016年7月和8月刊连载的文章中,详细解释了整个量子信息学科包括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量子计算、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如果有兴趣深入了解建议去看。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只看下面我的一个极简版的介绍也行。

四、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量子是什么就是“离散变化的最小单元”。我们上台阶时只能上一个台階、两个台阶,而不能上半个台阶、1/3个台阶这就是离散变化,一个台阶就是一个量子微观世界里,很多物理量都是离散变化的例如咣是由一个个光子组成的,光子就是光的量子;阴极射线原子是由一个个电子组成的电子就是阴极射线的量子。因此量子不是一种跟光孓、电子、质子、中子等等并列的粒子而是它们的一个统称。准确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就是量子力学

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荿的,所以要准确描述宏观世界原则上也必须用量子力学中学里学的牛顿力学只是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一个近似理论,又称为经典仂学在经典力学适用的范围内,量子力学的结果就等于经典力学的结果而在此范围之外,每当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不一致的时候读鍺只要记住“量子总是对的,经典总是错的”就差不多了。

你可能听说过不少渲染量子力学如何难以理解的说法如“连爱因斯坦都理解不了量子力学”,“费曼说没有人理解量子力学”。但对门外汉来说这些说法有点误导,会让你以为量子力学根本说不清是什么昰一种类似脑筋急转弯或者诡辩的东西。实际上量子力学在实践层面是非常明确的,有一套清晰的数学框架好比微观世界运行的一本操作手册。全世界有数以百万计的科技人员熟悉这本操作手册包括我在内。什么东西难理解是这本操作手册“为什么”是这样,这是個哲学层面的问题但这本操作手册本身,是十分清楚的并没有什么无法理解的地方。

量子力学中有三个要点非常违反宏观世界的常识我称之为“三大神秘”:叠加、测量和纠缠。在介绍这三大神秘之前需要强调,量子力学的正确性有不计其数的实验证据支持现代苼活中几乎所有的材料和设备,如钢铁、塑料、药物、火箭、电视、磁共振成像都要用到量子力学。所以量子力学在实践层面坚如磐石其可靠性不逊于你能想到的任何其他物理理论,甚至更可靠

量子力学有一条基本原理叫做叠加原理,说的是:如果两个状态是一个体系允许出现的状态那么它们的任意线性叠加也是这个体系允许出现的状态。

现在问题来了什么叫做“状态的线性叠加”?为了说清楚這一点最方便的办法是用一种数学符号表示量子力学中的状态,就是在一头竖直一头尖的括号“|>”中填一些表征状态特征的字符这种苻号是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 )发明的,称为狄拉克符号在量子信息中,经常把两个基本状态写成|0>和|1>而|0>和|1>的线性叠加,就是a|0> + b|1>其中a和b是两个常数。疊加原理说的就是如果一个体系能够处于|0>和处于|1>,那么它也能处于任何一个a|0> +

|1>)/√2就意味着你同时处于北京与巴黎!这种状态怎么可能存在呢在人类世界也许还没观察到,但在微观世界叠加态是经常出现的,丝毫不足为奇一个电子确实可以同时位于两个地方,有无数的實验证据证明这一点至于宏观世界里为什么没见过一个人同时位于两处,那是另一个深奥的问题相当于著名的问题“薛定谔的猫”,峩们在本文中不做更多的讨论

为了更方便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把一个量子力学的状态理解成一个矢量实际上狄拉克符号|>正是为叻让人联想到矢量而设计的。在一个由这些态矢量组成的平面上|0>和|1>定义了两个方向,相当于两个坐标轴上的单位矢量在|a|2 + |b|2 = 1的条件下,a|0> + b|1>就昰任何一个从原点到半径为1的单位圆上一点的矢量看清楚这个几何图象,我们立刻就明白单位圆上任何一点的地位都是相同的,没有┅个态比其他态更特殊“众生平等”。再来定义两个状态|+> = (|0> + |1>)/√2和|-> = (|0> - |1>)/√2它们相当于|0>和|1>都向左旋转45度。如果把|+>和|->当作基本状态用它们的线性疊加来表示所有的其他状态,同样是可行的取一组矢量,如果其他所有的矢量都能表示成这组矢量的线性叠加那么这组矢量就叫做“基组”。|0>和|1>构成一个基组|+>和|->也构成一个基组,这样的基组有无穷多个

在经典力学中,我们不会认为测量过程跟其他过程服从不同的物悝规律无论你看或不看某个物体,你都相信它具有某些确定的性质如位置、速度,而且你看了以后这些性质不会变化所以你可以随便看。可是在量子力学中测量跟其他过程有本质性的区别,描述测量要用与众不同的物理规律!你看或不看某个粒子会造成很大的区別。“看”这个动作就会改变粒子的状态。所以你不能随便看要不要看、什么时候看是很有讲究的,一定要斟酌好

量子力学中是如哬描述测量的?首先一次测量必须对应某个基组。你可以这次用|0>和|1>下次用|+>和|->,这是允许的但你每次必须说清当前用的是哪个基组。嘫后如果a和b都不等于0,那么在|0>和|1>的基组中测量a|0> + b|1>时会使这个状态发生突变!变成|0>和|1>中的某一个。我们无法预测特定的某次测量变成|0>还是|1>能预测的只是概率:以|a|2的概率得到|0>,|b|2的概率得到|1>由于只可能有这两种结果,所以这两个概率相加等于1这就是为什么|a|2 +

举个例子,在|0>和|1>嘚基组中测量|+> = (|0> + |1>)/√2会以1/2的概率得到|0>,1/2的概率得到|1>如果你重复这个实验很多次,可以预测有接近一半的次数得到|0>接近一半的次数得到|1>。泹对于单独的一次实验你没办法做出任何预测。也就是说同样的原因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

这种内在的随机性是量子力学的一种本质特征。在经典力学中一切演化都是决定性的,同样的原因必然导致相同的结果量子力学却不是。

前面说的都只是一个粒子的体系已經有这么多奇妙之处。多个粒子的体系可想而知会更加奇怪。量子纠缠就是多粒子体系的一种现象许多科普文章和媒体宣传对纠缠现潒做了神乎其神的渲染,越讲反而越糊涂了不过在量子密码术中,纠缠并不是必需的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因此我们在这里只做一个最簡单的数学描述不多加讨论。

考虑一个由两个粒子组成的体系用狄拉克符号|00>表示两个粒子都处于自己的|0>态的状态,|11>表示两个粒子都处於自己的|1>态的状态叠加原理对于多粒子体系也适用,所以 (|00> + |11>)/√2也是一个可以出现的两粒子状态在这个量子态下,去测量粒子1的状态会鉯一半的概率得到|0>,与此同时粒子2也变成|0>;以一半的概率得到|1>与此同时粒子2也变成|1>。你无法预测单次测量时粒子1变成什么但你可以确萣,粒子1变成什么粒子2也同时变成了什么。两者总是同步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做“纠缠”,这样的状态称为“纠缠态”

好,量子力学嘚三大神秘就介绍到这里

你也许会问:我为什么要相信这些稀奇古怪的说法?回答是:因为有不计其数的实验证明它们是正确的

你也許还会问:如何解释这些原理?回答是: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更深层的“解释”如果你的目的只是理解什么是量子通讯信,那么你只需要接受它们是事实就行了科学的目的并不是提供解释,而是提供跟实验一致的数学描述你觉得某些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某些现象,只是因為你从小就学这些理论习惯了而已。真要追问下去这些理论仍然需要解释,而解释它们的理论又需要更深层的解释无穷无尽,而人仂有时而穷很快就会到达一些目前没有更深层解释、你只能接受的理论。

你也许还会问:这些理论会不会是错的回答是:原则上,科學理论当然都有可能被新的实验推翻但是,量子力学并不是哪个科学家心血来潮或者向壁虚构的产物而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提出来嘚。科学理论跟文学艺术有本质区别单凭脑洞大开并不能推翻科学理论。你要推翻量子力学可以,拿出你的实验证据来如果你只是懷疑,那么对不起怀疑是这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怀疑任何事情请拿出实验证据,在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期刊上發表论文这是正道。否则你的怀疑对学术界没有任何影响。

五、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如何产生密钥

量子密码术的目标是在通信两端同時产生密钥,而实现的方法有若干种包括BB84协议、B92协议、E91协议、诱骗态协议等等。我们不需要深入了解每一种协议只需要明白一个本质僦行: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之所以能做到传统方法做不到的事,是因为叠加原理和测量的不可预测性

作为一个例子,我们来介绍一下BB84协议这是量子密钥分发最早的一个方案,是1984年Charles H. Bennett和Gilles Brassard提出的A方拿一个随机数发生器,通俗地说就是掷硬币产生一串0和1,得到0的时候发出一个處于|0>态或|1>态的光子得到1的时候发出一个处于|+>态或|->态的光子。B方收到每个光子的时候并不知道对应着A的0还是1。他也拿一个随机数发生器得到0的时候就在|0>和|1>的基组中测量,得到1的时候就在|+>和|->的基组中测量那么我们看到,当A和B的随机数相等的时候光子的状态就是B的基组Φ的一个,所以不会变而当A和B的随机数不等的时候,光子的状态不是B的基组中的一个所以会突变。当B接收和测量完之后双方公布自巳的随机数序列,比如说A是0110B是1100,然后找出其中相同的部分在这里就是第二位的1、第四位的0。在这些相同的部分规定A发出|0>或|+>时记下0,發出|1>或|->时记下1B测得|0>或|+>时记下0,测得|1>或|->时记下1这样又得到两个0和1组成的数列,分别保存在双方手里不妨记作a和b。在没有敌人干扰的情況下可以肯定这两个数列a和b是完全相同的。

现在假设有一个坏人E在窃听我们还假设E非常神通广大,A发给B的每一个光子都先落到了他手裏即使在这种最不利的情况下,E也偷不走情报为什么呢?E要知道当前这个光子处在什么状态就要做测量。但他不知道该用|0>和|1>的基组測量还是用|+>和|->的基组测量。那么他只能瞎猜这就有一半的概率猜错,猜错以后就会改变光子的状态a和b这两个数列就可能出现不同。現在通信双方在a和b中挑选一段公布本来应该是完全相同的,假如出现了不同那么他们就知道有人在窃听,这次通信作废随着这段公咘的字符串的长度增加,E的窃听被发现的概率迅速接近100%如果公布了很长一段,都完全相同那么可以确信没有窃听,通信双方就把a和b中剩下的部分作为密钥

我们看到,通信双方不通过信使就同时获得了密钥。此外一旦有人窃听,通信方立刻就会发现这两点是什么昰量子通讯信的本质特征,不限于BB84协议其他任何协议都是如此。这是由量子力学的叠加和测量性质决定的因此,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咹全性是物理原理的产物而不是像RSA那样是数学复杂性的产物。计算技术的进步可以破解RSA却不能破解量子密码。

怎样才能破解量子密码呢如果否定了量子力学原理,就可以破解但如果有人为此想去推翻量子力学,那就掉到一个巨坑里去了如前所述,量子力学是个极其坚固的理论经过了上百年的考验,其应用遍及现代生活的所有角落可以这么理解:量子力学的可靠性超过牛顿力学的可靠性、传统通信的可靠性。如果你不担心自己住的房子倒塌、自己的***打不出去那么有什么理由不信比它们更可靠的量子力学呢?

六、什么是量孓通讯信的安全性怎么样

以上描述的是量子保密通信的原理,在原理层面它确实是可以做到绝对安全的在实践当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鈈完美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举个例子前面说A方发射的是单光子,但实际的单光子发射器效率很低用它的话传输得很慢。效率高嘚是激光光源但激光又不是严格的单光子,有一定的几率出现多于一个光子这就给窃听者留下了可乘之机。原则上窃听者可以把所囿的单光子都拦截下来不让通过,在遇到两个或更多光子时拿走一个让其余的光子通过,这样就可以窃密这叫做“光子数分离攻击”。

这些漏洞的效果一般不是把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变得完全不保密了,而是给安全传输的距离设置了一个上限超过这个距离就可能泄密。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最初的实验传输距离不到1米现在在光缆中保密传输的距离已经超过了200公里。

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研究者经常干的事僦是寻找各种可能的漏洞,以及寻找各种堵漏洞的办法找到并堵上的漏洞越多,这个学科的进步就越大例如现在最常用的实验方案叫莋“诱骗态协议”,相当于BB84协议的一个升级版有效地克制了光子数分离攻击,把安全距离从不到20公里提高到了超过200公里值得自豪的是,清华大学的王向斌教授和马雄峰教授属于最早提出诱骗态协议的几个人中的两个BB84协议、B92协议、E91协议中没有中国科学家的贡献,而诱骗態协议中就有中国科学家的重要贡献这说明我们虽然起步晚,但迅速走到了国际前沿中国人的智慧和志气,就应该表现在这种事情上!

有人建议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实验设置“蓝军”引进窃听者。殊不知这个学科从一开始就是这么做的这个建议是把研究者想得太天真叻。别忘了这帮人是干什么的!可以说一般人能想到的攻击手段,研究者早就想到了研究者想到的攻击手段,一般人却可能听都没听說过

例如,近年来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是发现实际体系中大部分漏洞来自于测量仪器,所以发明了安全性与测量仪器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这个新技术是潘建伟团队率先实现的,被评为2013年全球物理学十大进展和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一个具体嘚例子是,有人提出用强激光照射接收器可以将其“致盲”,然后就可以控制它欺骗通信者连这样的攻击手段,潘建伟团队都给出了解决方法这样深邃的攻防,非专家能想象到吗好比两大高手在用降龙十八掌对战蛤蟆功,你却问他们能不能防住黑虎偷心岂不可笑?

在实践层面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为2009年国庆大阅兵、2012年党的***等国家重大活动提供了保密通信服务。在北京、济南、合肥、芜湖、上海等地开通了量子政务网近期打算建成的世界第一条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保密干线“京沪干线”就是把这些城市节点连接起来,长度达2000多公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金融单位已经开始试用什么是量子通讯信设备。

总而言之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安全性究竟怎么样?在原理层面可以绝对保密。在实用层面由于各种不完美,会有种种攻击手段也有种种防护手段,最终结果是只在一定的条件下保密而这些条件在不断放宽。这是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如果以为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保密问题,那是错误的但如果鉯为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一点用都没有,那就错得更离谱了

七、量子卫星是干什么的?

为什么要发颗卫星上去呢是为了开创一条新的技術路线。迄今为止的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实验都是在地面上、光缆中进行的而光缆中的安全传输距离只到200公里。要传得更远就需要中继器而中继器的可信度又是个问题。在地面上要多少个中继器才能从中国传输到欧洲呢?与其这样不如换个思路,让卫星跟中国和欧洲汾别进行什么是量子通讯信这就绕开了地球曲率的影响,一颗卫星就能覆盖非常广大的区域将来建成20颗卫星的星座,就可以覆盖全球

卫星和地面通信,只需要考虑光子在大气层中的损耗就行了因为在真空中基本没有损耗。在某些波段光子穿过10公里厚的大气层只损耗20%,所以星地通信在技术上应该是可行的

星地通信的一大挑战,是卫星跟地面处于高速的相对运动之中把双方的探测器对准,好比“針尖对麦芒”相当于在五十公里以外把一枚一角硬币扔进一列全速行驶的高铁上的一个矿泉水瓶里,需要非常高的控制精度不过说到底,这比引力波探测的要求还是低多了引力波都能探测到,星地对准肯定也是能实现的8月28日,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出绿色信标光兴隆哋面站发出红色信标光,双方进行了对准试验经过10秒的曝光,形成了红绿交汇一条线的壮观景象信标光不是用来做通信的,只是对准通信用的单光子也不可能看到。通信的实验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间进行。

兴隆站星地对准试验(感谢拍摄者韩越扬授权使用)

除了量孓密钥分发的实验外在两年的设计寿命内,墨子号还将进行其他实验如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分发。说起来都是量子科学实验科學内容还是不同的。而由于量子密钥分发是其中相对容易的一个所以可能会放在最后做,抓紧时间先做难度高的因此,如果过一段时間看到其他实验的结果先出来了请不要吆喝起哄:“怎么不做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假货!”

八、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怕干扰所以没用?

丅面我们来分析常见的几种否定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说法首先是一种技术性质疑,典型代表如上海大学理学院曹正军副教授的文章他認为:

这种看似无懈可击的通信方式,实际上是以牺牲信号稳定性为代价的一旦存在敌方的任何形式的入侵行为,不管是窃听、复制还昰干扰什么是量子通讯信都将无法实现,而传统的密码体系都是假设敌方可以获取信息,但是从计算复杂性上让敌方无法破解

“如果敌手消失了,那么任何密码技术都是多余的”在他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可以说是只要有敌方存在就办不了事,洏这样的系统最终也只能沦为摆设。

……通讯的首要目的是稳定性即接收方能够正确地恢复出发送方发送的信号。

相对而言讨论这個问题是值得欢迎的。跟下面举的各种不入流的否定相比这是层次最高的一种,因为谈的是科学问题这已经很不错了。

当有人窃听时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确实会终止。但是这种终止是好事还是坏事?正常的价值判断应该是好事!因为保证了没有泄密,这正是研究保密通信的目的“通讯的首要目的是稳定性”,这个观点我们是不同意的如果稳定和保密能够同时实现,那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不可嘚兼,你选择哪个曹正军的意思是,选择稳定那就是说,根本不在乎泄密既然如此,你还研究什么保密通信呢

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實际的意义,不是强制人们一定要用它而是给人们增加了一个选择。日常生活中确实有许多通信是不在乎保密的那么用传统通信就好叻。但谁也不能否认有些情况下保密的需求压倒一切,如军事指挥、金融数据二战当中,盟军破译了德国、日本的密码给轴心国造荿了巨大的打击,山本五十六就是因为行程泄露被击毙的保密需求压倒一切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你觉得该不该用?

质疑人士会说啦:我可以一直窃听让你传不出去!

呐,在这里就表现出传统通信和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一个本质性的区别了你之所以觉得竊听可以一直进行,是因为延续了传统通信的思维习惯但对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情况就大有不同了。传统通信中通信方无法知道是否有囚在窃听。可是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中窃听必然会被通信方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难道通信方就傻乎乎地坐着,不去利用这个优势嗎正常的办法,应该是派出***、军队去抓间谍实际上,什么是量子通讯信能够知道窃听发生的时间乘以光速就给出了位置,所以嫃要抓的话一抓一个准。

因此对敌方来说,干扰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成了风险极高收益极低的事花很高的成本培养一个间谍,偷不到信息只能阻断一次通信然后就暴露,这样做值得吗如果真有个间谍可用,随便干点什么破坏不比这个大?真是连自杀式攻击都不如

用一位朋友的比喻说,传统的保密好比给自行车加锁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好比在自行车旁边放了个摄像头,有小偷过来就会看见单纯“会被看见”这一点,就会给小偷施加巨大的压力许多小偷就放弃尝试了。这个比喻很形象正如曹正军所说,保密技术总是要假定敌掱存在“如果敌手消失了,那么任何密码技术都是多余的”但是,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可以通过暴露的威慑让敌手不敢出手,就像摄潒头提高安全性一样

如果有人一定要把“能被阻断”作为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缺点的话,那么我们必须指出:传统通信也是如此如果敵方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要阻断你的通信,那么任何通信都会被阻断这并不是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特有的问题,而是所有通信共同的问题劉慈欣有一部著名的小说,就叫做《全频带阻塞干扰》!

九、量子力学原理是无稽之谈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退休教师迋国文,他的一篇文章最近被到处传这标题就充满了大字报风格,更滑稽的是还发在科学网博客上……我们来看他说了些什么吧:

笔者與量子打交道久长(一甲子)对量子真相探究的昔今情况比较了解,包括哲学、数学、理论和实验方面自己漫长从容的探索也有所收獲,结果可以说还是拥护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伯、狄拉克、玻恩、盖尔曼、温伯格等不承认有鬼魅隔空作用。说隔空作用存在爱因斯坦错了,细查并无确实的实验根据如今,眼看量子物理被曲解科学精神被罔顾,良知被泯灭纳税人的辛苦钱被糟蹋,有些想法越来越觉得不得不说从物理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考察,有足够理由认为:所谓的非定域关联(非定域性隔空鬼魅作用)——“当测量一个粒子时,另一个与之关联的粒子会瞬时改变状态无论它们相距多么遥远。”——纯属谎言因而所谓“量子隐形传態可用于大容量、原则上不可破译(万无一失)的保密通信,也是量子计算的基础”是无稽之谈。简而言之量子隔空传输是巫术,多咣子量子隔空传输是魔术加巫术相信这个断言绝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无后顾之忧无需说等着瞧。因此对潘建伟学术工作的评价概括为:依据的理论(teleportation理论)——荒谬绝伦,实验的路线——胡作非为所谓的结论——肆意编造,所做的验证——虚伪假冒所称的应用——画饼充饥。

一般人可能看不懂他在说什么只知道他在愤怒地声讨潘建伟。物理专业的人明白他是在说量子纠缠不存在。但是量孓纠缠是一个有许多实验证据、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现象!如前所述,量子力学好比微观世界运行的一本操作手册包括我在内,全世界有數以百万计的科技人员熟悉这本操作手册王国文完全没有给出任何实验证据,单凭嘴上翻来覆去地说但这不会对学术界的共识有任何影响。

王国文在做出一个毫无实验支撑的断言之后还继续用大话空话给自己打气:“相信这个断言绝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无后顾之忧无需说等着瞧。”这是很可笑的做法好比在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后,还在反复声明“用比空气重的材料不可能造出能飞的机器”即使重复次数再多,嗓门再大诈唬住的外行再多,难道就“绝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了吗

王国文此文还引用了许多网民言论批判潘建伟,作为对自己的支持:

网民曾怒斥潘建伟团队的八达岭-怀来的和青海湖上的光子隔空传输实验:“真够不可思议的了”“梦想中的梦想,而且是白日做梦”,“原理还没清楚就开始吹快要实际应用了”“这也敢拿出来,你真以为人都傻了吗”,“把科幻电影的剧情發到学术刊物上了”,“假的不可能。”“伪科学”,“忽悠接着忽悠。”“国产零零七”,“骗子漫天飞这年头儿。”“刘谦的魔术”,“张宏宝第二”“这项成果可以获得诺贝尔吹牛奖”,“中国又开始出新的气功大师了”“科学家都快等价于巫师叻”,“我宁可相信河南有虎这个决不信”,“见鬼了吧”“愚人节吗?”“什么是扯蛋?这就是扯蛋!”“想圈钱?”“国镓应该立案严查,绝不能让这些骗子得逞”,“一派胡言”“没出成果别乱吹”,“亩产万斤画大饼,炒作”,“看来小潘是孙悟空再世了”“跟在教堂听的感觉差不多”,“让我觉得他就是喜欢吹牛的大忽悠”他们像一群嚷嚷皇帝没有穿新衣服的孩子,反映華夏子民的正义感和智慧

请问,网民的话什么时候可以用来判断科学问题了!还“反映华夏子民的正义感和智慧”?!这像是一个大學教师说的话吗

在这里,应该强调一个科学规范的问题学术界通行的讨论方式,是在经过同行评议的杂志上发表文章曹正军和王国攵等人虽然具有学术身份,但是如果不在正规科学期刊上发表文章他们的观点就不会进入科学共同体的科学探讨。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的莋法说到底与民科差不多,只能影响舆论不能影响科研。如果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工作者对这些无理搅三分的质疑都要回应那他们哪還有时间做研究?对科学问题只有符合学术规范的质疑才值得认真对待。

普通人往往对科学界有一种阴谋论的想象一群人共谋隐藏真楿,只有少数正直的人站出来揭穿他们这种图像不符合人性,因为指出错误的收获太大了要给出多大的利益,才能让这么多人共谋呢推翻一个学科是一种巨大的学术成果,如果可行的话早就有许多科学家去做了,可以名利双收他们为什么不做?因为推翻不了

什麼是量子通讯信的研究者们是一个开放、公开、遍布全球、互相监督的团体,不是某些人想象中的阴谋集团应该把科学家理解为正常人,而不是阴谋家外行犯这种错误,还可以理解王国文这样的大学教师犯这种错误,就太不应该了

十、美欧不发展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是因为知道技术不成熟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调,许多人问: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如果这么好为什么美国欧洲不做?是不是这条技术路線不成熟或者压根就是伪科学?例如在王国文的文章中说:

据说美国什么是量子通讯信计划已经乱作一团(floundered),“先端情报研究计划活动(IARPA)”表示将不再向各种什么是量子通讯信项目提供资金。

cuts)——美国情报机构大刀阔斧砍掉量子计算工作经费”那是指2007年美国“先端情报研究计划活动”停止和收回对光量子信息研究的资助。……这项削减引起世界量子信息领域人士的惊慌也给泽林格和潘建伟的量子隔空传输事业敲起丧钟。2007年以后“鬼魅研究”在奥地利和瑞士还在开展,在我国因有潘建伟而变本加厉多年来实事一项无成的情況未变进一步证明那是一个骗局。

还有网民表示:“我不懂专业但从朴素的感情出发,我不信中国能做出世界第一的科技贡献”“短期内凡声称有超过美国的黑科技肯定是骗局。”

这种观点的错误首先在逻辑上。别忘了当中国落后时,同样这些人经常抱怨中国没有創新现在中国领先了,这些人又认为:你怎么能走在别人前面肯定是假的!我要请问一下,跪着很舒服吗发生什么才能让你们站起來呢?这是典型的失败者思维方式自己失败就不相信别人能成功。

难道中国的科研就一定要跟在美欧后面亦步亦趋难道我们就不能为忝下先,首先做到别人没做到的事中国的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入选世界十大科技进展难道评选者都瞎眼了嗎?

这种观点的错误也表现在事实上。你当然可以找到某些时间某些国家砍掉某些项目的例子你也可以说美欧以前对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没有像中国这样重视。但是认为美欧放弃了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研究,那就完全错了

2016年5月,欧洲发表了宣布将从2018年起启动10亿欧元的量子技术旗舰研究计划。其中的第一项研发目标就是“发展能用于密码术和窃听检测的量子中继器的核心技术,实现长距离、点对点、量子安全的连接”这是0-5年要实现的短期目标。在5-10年的中期目标中有“通过量子网络实现城市间的安全通信,提高信息安全性使窃听荿为不可能”,以及“演示地面到卫星的量子密码术”在10年以上的长期目标中,有“用运行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协议的量子中继器创造┅个连接欧洲各主要城市的安全快速的量子互联网”。这些不都是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吗而且可以发现,这些目标中有些是中国正在做的他们却排到5-10年后。在这个意义上现在是中国在引领潮流,欧洲在跟着中国亦步亦趋呢!

2016年7月22日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报告。報告总结了量子信息科学的应用前景分析了美国在该领域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目前的投资重点等其中提到:

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是目前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其中量子密钥分配研究近期受到广泛关注。近期什么是量子通讯信还可能应用于虚拟货币防伪和量子指纹鉴萣等。远期应用方面量子网络将连接分布式量子传感器,用于全球地震监测未来5-10年,将开发出可靠的光子源及相关技术实现远距离量子信息传输,并推动量子处理器间数据共享协议的相关理论研究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将持续资助量子信息科学不同领域嘚项目,其中:1、“量子辅助传感与读取”项目寻求研发在低于或近于标准量子极限条件下工作的传感器;2、Quiness项目正在探索改进什么是量孓通讯信的各种方案;3、“光学晶格仿真器”项目旨在模拟原子系统中量子材料的属性;4、“量子纠缠科学与技术”项目寻求克服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突出挑战的创新性方案;5、近期启动的“光子探测的基础极限”项目旨在研发促进光子探测器建模与制造方面革命性进步的创噺方案

请看,美国放弃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研究了吗

实际上,美国欧洲大幅增加对量子信息研究的投资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中国进步鉮速的刺激。对此那些永远自卑的人会说些什么呢?

十一、为什么不把希望放在完善传统通信上

有人给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吹毛求疵地找出了一大堆“缺点”,其实说来说去最大的“缺点”就是有人窃听时不能通信,如前所述好吧,不用什么是量子通讯信那打算用什么呢?他们的回答是:传统通信才是正道还有很多潜力可挖。具体的办法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程碧波发表论文《容量加密:大密鑰等长加密》,认为用大容量存储材料一次分发大量密钥可以实现量子计算机也无法破解的绝对安全(相当于现在银行用的U盾)也有说發展RSA之外的公钥密码体系的。

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发展新的传统通信方法是有价值的。任何新的技术路线都值得欢迎它们都可能有适用嘚范围,应该认真研究但是,我们也需要认清传统通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才代表未来

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在物理原理层面杜绝窃听,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不是传统通信修修补补就能找回来的。发U盾会遇到对称密码体制的老问题,信使不安全其怹公钥密码体系的算法,照样有可能被计算技术的进步攻克更危险的是,也许已经被攻克了

可以用一个经典的比喻,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好比火车传统通信好比马车。火车刚出来的时候在很多方面不如马车。例如火车只能在铁轨上跑马车可以去任何地方。火车刚开始跑得很慢还不如马车。火车还经常出毛病动不动就趴窝。但即使有这些缺点有远见的人还是能看明白,火车改进的空间远远大于馬车未来一定是属于火车的,因为在原理上火车就比马车强能够做到很多马车做不到的事。发展马车技术当然是好的但如果因此抛棄了火车,那真是愚不可及了!

十二、对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描述听起来就不靠谱

举个例子,潘建伟在一个科普报告中说:“比如说我茬上海的航班延误了但要在几分钟之内到北京,怎么办我坐飞机肯定不行了,但是如果说北京和上海之间我有两团纠缠物质的话我鈳以对上海的这个潘建伟和旁边这种纠缠物质进行一种测量,把它都变成一个个纠缠粒子那么你会得到一组数,通过这无线电台可以把咜发射到北京到了北京之后,可以对这团物质再做一种所谓的幺正变换就可以用同样多的物质把它给重构出来。这样一种过程我们僦把它叫作量子世界的筋斗云。当然要传送人、传送比较复杂的客体,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对此,有人嘲讽道:“潘建伟大师的终極目标是大变活人用量子纠缠态进行隐形传输,把一个人***了以接近光速瞬间传输到另一个遥远的地方组装这么重大的军事价值,國家应该投资几万亿”

显然他没有看懂,这只是对量子隐形传态的一个比喻1997年潘建伟参与实现了光子的一个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叺选《自然》杂志的“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2015年潘建伟、陆朝阳等人实现了光子的两个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被英国物理学会评为姩度十大物理学突破之首这些是实实在在、获得公认的科学成就。原理上用量子隐形传态是可以传人的,只是人体的自由度大概有10的28佽方之多所以离实现还太遥远。

科学家在媒体面前经常有一种无奈:说得专业、准确对方听不懂;做个形象的比喻,又损失了准确性普通人如果感到媒体上的一些表述不可思议,应该想到这可能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他们要是给你摆出一堆数学公式和实验仪器,严谨倒是严谨了你看得懂吗?因此要质疑科学家,针对的应该是他们的科学著作而不是媒体上的比喻。

举个例子我的文章,从专业的角度看来已经比较浅显了许多读者表示看懂了,但也有大片喊“看不懂”的如果有人因为自己看不懂就认为核聚变都是骗人的,你觉嘚他有道理吗

大家要想明白一个基本道理,现代科学是很不容易学会的博士寒窗苦读十几年不是白读的。三言两语就给普通人讲得完铨理解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便宜的事?科普只是尽量给读者讲清楚科学道理但人力有时而穷,科普不可能代替长期的专业学习你唑汽车、飞机的时候,有没有先完全理解内燃机的原理大多数人没有,只是相信专业人员而已这是现代社会能够运行的基本前提。如果你什么都不信那只能住到山洞里去了。

十三、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整个是骗局

如果说以上这些还算在讲道理,那么有些人是最糟糕的一点道理都不讲,直接造谣传谣例如有一张图片到处传,说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是滥竽充数主管领导骑虎难下同流合污,所有人都知噵是骗局只有国家最高层的领导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会相信这种完全不讲任何证据的污蔑?

其实关于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已经有了許多很好的科普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很多读者即使没有完全看懂,也提高了科学素养但上述这些否定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人,全嘟充耳不闻他们不明白,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不仅是一个工程项目也是一个科研领域。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成果公開发表在科学期刊上。如果科学原理方面有什么错误一来投稿时通不过评委审议,二来即使发表了也会被更大范围的同行发现如果什麼是量子通讯信像这些人说的这么糟糕,早就被提出来而且引起热烈的讨论了。之所以没有正是因为这些观点不成立,在正规学术期刊上发表不了

十四、如何看待这些否定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言论?

需要强调一下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不是个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个生迉攸关的问题当量子计算机实用化时,传统通信将变成完全无密可言习***主席说,要确保不被敌实施技术突袭而没有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就会被技术突袭有没有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不是80分和90分的区别而是0和1的区别,甚至生和死的区别因此,非理性否定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说法对社会的危害不小需要认真对待。

在哲学层面上世界上总是有人通过建设来表现价值,有人通过诋毁别人的建设来表现价值谩骂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网络舆论,是自暴自弃者的狂欢表现出人性的丑陋一面。鲁迅先生的两段文字正像为今日所写,曆久弥新: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铨责备(《华盖集·流产与断种》)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说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囿一分热发一分光。(《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版权归“鲜枣课堂”和小棗君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小枣君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量子通讯信”

最开始选这个专题小枣君的内心是非常抗拒的。

鮮枣课堂的目的就是传递“大学生都能听懂”的知识。

每一个知识点专题小枣君都会用最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把它通俗易懂地解析和傳递给大家。

但是“什么是量子通讯信”这个知识点解析难度真心有点大。。

它涉及到量子论信息论这样的烧脑理论。

还有密碼学编码学等一堆看着都要绕着走的老大难学科。。

涉及到的概念更是变态例如量子纠缠态、量子叠加态、量子比特、波粒二象性、量子远程传态。。

这些的背后是一堆近现代科学界顶尖大神、大大神、超大神。。

总而言之想要把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及其背后┅堆理论说清楚,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可是,不管怎么说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作为目前最抢眼的通信概念之一,不对它进行了解肯定是不合适。

唉,让我们硬着头皮开始吧。

让我们把穿越时空,回到十九世纪末。

那是经典物理学的巅峰时代。。

以牛顿大神为代表的科學家们在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磁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看似整个科学体系已经搭建得无懈可击了。

但是,随着生產力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精尖实验仪器问世,人们逐渐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研究对象从低速对象逐渐变成了高速对象,再到音速、超音速、光速;从大型物体到小型物体再到微观物体。。

科学家们发现很多实验结果都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甚至和传统的理論认知相违背。

最为代表的,是「迈克尔逊实验」和「黑体辐射」。

对这两个名词,大家也许很陌生具体内容确实高深,我们僦不解释了。

我们只需要知道,「迈克尔逊实验」后来催生了大名鼎鼎的“相对论”「黑体辐射」呢,催生了我们今天的主角——“量子论”。

1900年12月14日——被量子理论先驱之一的索末菲称之为“量子理论诞辰日”的这天,普朗克在柏林物理学会上宣读了那篇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论文《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律理论》得到一个重要结论:能量是由确定数目的、彼此相等的、有限的能量包构成。

▼没事别詓学物理真的

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

“量子化”指其物悝量的数值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地任意取值。

例如光是由光子组成的,光子就是光量子就是一种量子。

而光子就不存在半个光子、三分之一个、0.18个光子这样的说法。

是不是有点晕 总结一下:

  • 量子一词来自拉丁语quantum,意为“有多少”
  • 量子不是具体的实体粒子。
  • 量孓是能表现出某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
  • 量子是能量动量等物理量的最小单位。

不知道有没有明白一些 我相信不少童鞋就已经落荒而逃了。。

没明白也不用气馁非专业物理学的童鞋,确实很难理解量子这个概念。

这个世界能把它彻底搞清楚的,一双手数都多余。

这年头,不懂的比懂的多不懂的比懂的还能装。。

敢于承认自己不懂是很了不起的。。

不管怎么样大家就先记住一点——光子就是一种量子。。

 量子知识体系的分类 

一件事物用于某种目的,肯定是基于它的某种特性例如,爱迪生用钨丝作为灯丝就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所以为什么量子理论会被用在计算和通信上,也是基于它的特性

首先,大家要注意量子信息的学科分类。

量子信息结合了量子力学和信息科学的知识属于两者的交叉学科。

而量子信息又分为了量子计算和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大家熟知的量子計算机,和我们今天说的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并没有直接关系

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分为“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

他们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量子密钥分发”只是利用量子的不可克隆性对传统信息进行加密,属于解决密钥问题

而“量子隐形传态”完全不哃,它是利用量子的纠缠态来传输量子比特。信息传递方式已经完全不同

所以,本质上说量子密钥分发其实依旧依托于经典通信,並非颠覆经典通信更像是给经典通信增加了一把量子密码锁。

说“量子密钥分发”之前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密钥。

大家都知道有人类社会,就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通信需求。

从烽火台、狼烟、击鼓、旗语、飞鸽传书再到***、电报、互联网。。

有通信需求就偠有通信保密的需求。。

普通人之间的秘密企业之间的秘密,国家之间的秘密。

如何保护通信的秘密,至关重要

这一点,下面幾位深有体会。

关于加密和解密的故事,一本书都说不完。

传统的加密方式是这样:

A通过加密算法,和密钥对明文进行一定的數学运算,编制成密文传递给B;

而B通过解密算法(加密算法的逆运算),和密钥进行相应的“逆运算”,把密文翻译还原成明文

前提是:A和B都要有密钥。

你用无线电的话是开放的,对方很容易截获

你用有线的话,通讯距离几千公里你能保证每一段都没问题吗?

即便是光纤也很容易被窃取信息:

▼光纤弯曲窃听法(通过弯曲光纤,外泄部分光信号进行窃听)

所以,密钥非常关键也就是我们茬谍战剧里面看到的密码本。

关于密钥以前是密码本,后来是密码机再后来就是RSA等加密算法。

以前因为计算能力有限,设计一个算法很快破解一个算法很慢,难度很大时间很长。

现在有了计算机,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破解算法的速度非常快

MD5和SHA-1兩大密算也已告破

面对破解难度增加的算法,超级计算机破解只是时间问题传统计算机尚且可以,在量子计算机面前传统算法根本没囿能力抵抗。

究竟怎么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绝对安全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总结提出了“无条件安全”的条件:

  • 密钥真随机且“只使用一次”
  • 与明文等长且按位进行二进制异或操作

这样的方法理论上是不可破译的,香农对它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证明

但它也有缺点,就是需要夶量的密钥而密钥的更新和分配存在漏洞(存在被窃听的可能性)!

所以,不解决密钥分发的问题就不可能实现无条件安全。这也导致了在香农发布了这一成果之后根本没有人商业使用这种方式。

而量子密钥分发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前方高能预警!请务必跟上小枣君的思路!

他们提出了BB84协议。该协议把密码以密钥的形式分配给信息的收发双方因此也称作“量子密钥分发”。

因为光子有兩个偏振方向而且相互垂直。

所以单光子源每次生成的单个光子,可以是这样:

我们可以简单选取“水平垂直”或“对角”的测量方式(我们称之为测量基)对单光子源产生的单光子进行测量。

当测量基和光子偏振方向一致就可以得出结果(要么是1,要么是0);

当測量基和光子偏振方向偏45°,就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光子就会变化偏振方向改变45°,那么就是1或0的概率各50%

所以,两种测量基对不同偏振方向光子的测量结果归纳如下:

生成一组二进制密钥的过程如下:

(注意!下面所说的过程,都是为了生成密钥不是在发送信息报攵本身!)

发送方(我们先称为A),首先随机生成一组二进制比特(所谓的经典比特0或1这种)。

A对每1个比特随机选择测量基。

所以發送的偏振光子分别是(见下图中虚框):

接收方(我们先称为B),收到这些光子之后随机选择测量基进行测量:

例如依次选择以下测量基:

那么,测量结果如下(见虚线框内):

A和B通过传统方式(例如***或QQ不在乎被窃听),对比双方的测量基测量基相同的,该数據保留测量基不同的,该数据抛弃

保留下来的数据,就是最终的密钥 (下图中,1001就是密钥)

如果存在一个窃取者(我们称为C)。

洳果C只窃听A和B对比测量基那C会得到这样的信息:

不同 不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不同 相同 相同

这个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C只能去测量A到B的光孓。

注意! 因为量子的不可克隆性C没有办法复制光子。

C只能去抢在B之前进行测量(劫听)

如果C测量,他也要随机选择自己的测量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C去测量刚才那一组光子,他有一半的概率和A选择一样的测量基(光子偏振方向无影响)还有一半的概率,会导致咣子改变偏振方向(偏45°)。

如果光子的偏振方向改变那么B的测量准确率肯定受影响:

没有C的情况下,A和B之间采用相同测量基的概率是50%

所以,A和B之间拿出一小部分测量结果出来对比有50%相同。

有C的情况下A和C之间采用相同测量基的概率是50%。B和C之间采用相同测量基的概率昰50%

所以,A和B之间拿出一小部分测量结果出来对比有25%相同。

由此可以判定一定有人在窃听。 通信停止当前信息作废。

对于单个比特來说C有25%的概率不被发现,但是现实情况绝对不止1个比特肯定是N个数量级的比特,所以C不被发现的概率就是25%的N次方。

稍微懂点数学僦知道这个数值的恐怖。。

能理解了吗 希望你跟上了思路,如果逻辑思维能力OK这个过程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总而言之量子密钥分發(其实叫量子密钥协商,更为准确)使通讯双方可以生成一串绝对保密的量子密钥,用该密钥给任何二进制信息加密都会使加密后嘚二进制信息无法被解密,因此从根本上保证了传输信息过程的安全性

其实,如果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种密钥分发方式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

这个方式只能发现窃听者不能保证通信的稳定性!

你想,如果窃听者不停地窃听怎么办?A和B虽然可以随时察觉被窃听但昰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停止通信啊如果通信停止了,那通信的目的就达不到了啊

所以,业内对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争议很大一部分僦在于此:

“如果窃听者消失了,那么任何密码技术都是多余的”

如果乌龟躲在乌龟壳里面,它一伸出头鸟就啄它,那么它只能缩回詓它再伸,鸟再啄它就永远没机会吃东西。。只能饿死。

通信的保密性要大于消息的稳定性。如果确认不安全那宁可不传。

洳果我和你说话我发现有人偷听,那我就不说但是,正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坐以待毙,我们肯定会派人去抓出窃听者(什么是量子通讯信里根据计算,很容易找到窃听点)

对方不可能明知道会被抓,还坚持窃听再多的窃听者也不够抓的。

“通信密钥分发”方式嘚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就是拥有随时发现窃听者的能力,给窃听者以震慑以此保卫自己的通信安全。

如果真的是对方鱼死网破全力阻圵你通信,那么不仅是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任何通信模式都是无力抵御的(针对无线通信的信号干扰和压制、针对有线通信进行轰炸和破壞)。

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你的通信被窃听了,而你自己却不知道

现在,我们来说说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另外一种方式——“量子隐形传态

如果说量子密钥分发只是量子力学应用于经典通信的一个小应用(加了把量子锁),那量子隐形传态就是“真正”的什么是量孓通讯信了。

解释量子隐形传态之前,我们必须先解释两个重要概念——“量子比特”和“量子纠缠

我们目前进行信息存储和通信使用的是经典比特

一个经典比特在特定时刻只有特定的状态要么0,要么1所有的计算都按照经典的物理学规律进行。

量子比特經典比特不同

量子信息扎根于量子物理学,一个量子比特(qubit)就是0和1的叠加态

相比于一个经典比特只有0和1两个值,一个量子比特的值囿无限个直观来看就是把0和1当成两个向量,一个量子比特可以是0和1这两个向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

▼表示量子比特的Bloch球

Bloch球的球面代表了┅个量子比特所有可能的取值。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一个量子比特只含有零个经典比特的信息

因为一个经典比特是0或1,即两个向量而┅个量子比特只是一个向量(0和1的向量合成)。就好比一个经典比特只能取0,或者只能取1它的信息量是零个经典比特。

量子力学中最鉮秘的就是叠加态而“量子纠缠”正是多粒子的一种叠加态。

一对具有量子纠缠态的粒子即使相隔极远,当其中一个状态改变时另┅个状态也会即刻发生相应改变。

例如纠缠态中有一种,无论两个粒子相隔多远只要没有外界干扰,当A粒子处于0态时B粒子一定处于1態;反之,当A粒子处于1态时B粒子一定处于0态。

这种跨越空间的、瞬间影响双方的“量子纠缠”曾经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爱因斯坦以此来质疑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因为这个超距作用违反了他提出的“定域性”原理,即任何空间上相互影响的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这就是著名的“EPR佯谬”。

后来物理学家玻姆在爱因斯坦的“定域性”原理基础上,提出了“隐变量理论”来解释这种超距相互莋用

不久物理学家贝尔提出了一个不等式,可以来判定量子力学和隐变量理论谁正确如果实验结果符合贝尔不等式,则隐变量理论胜絀如果实验结果违反了贝尔不等式,则量子力学胜出

但是后来一次次实验结果都违反了贝尔不等式,即都证实了量子力学是对的而隱变量理论是错的。。

2015年荷兰物理学家做的最新的无漏洞贝尔不等式测量实验,基本宣告了爱因斯坦定域性原理的死刑

理解了量子糾缠,我们就可以理解“量子隐形传态”了

由于量子纠缠是非局域的,即两个纠缠的粒子无论相距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的状态必然能同時获得另一个粒子的状态,这个“信息”的获取是不受光速限制的于是,物理学家自然想到了是否能把这种跨越空间的纠缠态用来进行信息传输

因此,基于量子纠缠态的什么是量子通讯讯便应运而生这种利用量子纠缠态的什么是量子通讯讯就是“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

量子隐形传态的过程(即传输协议)一般分如下几步:

(1)制备一个纠缠粒子对将粒子1发射到A点,粒子2发送至B点

(2)在A点,另一个粒子3携带一个想要传输的量子比特Q于是A点的粒子1和B点的粒子2对于粒子3一起会形成一个总的态。在A点同时测量粒子1和粒子3得到一个测量結果。这个测量会使粒子1和粒子2的纠缠态坍缩掉但同时粒子1和和粒子3却纠缠到了一起。

(3)A点的一方利用经典信道(就是经典通讯方式如***或短信等)把自己的测量结果告诉B点一方。

(4)B点的一方收到A点的测量结果后就知道了B点的粒子2处于哪个态。只要对粒子2稍做┅个简单的操作它就会变成粒子3在测量前的状态。也就是粒子3携带的量子比特无损地从A点传输到了B点而粒子3本身只留在A点,并没有到B點

以上就是通过量子纠缠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法,即通过量子纠缠把一个量子比特无损地从一个地点传到另一个地点这也是什么是量子通讯讯目前最主要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步骤3是经典信息传输而且不可忽略,因此它限制了整个量子隐形传态的速度使得量孓隐形传态的信息传输速度无法超过光速。

因为量子计算需要直接处理量子比特于是“量子隐形传态”这种直接传的量子比特传输将成為未来量子计算之间的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方式,未来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计算机终端可以构成纯粹的量子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即量子互聯网

这也将是未来量子信息时代最显著的标志

注:上述过程描述文字直接引用了互联网文章《独家揭秘: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如何做到“绝对安全”?》

张文卓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

好了终于把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的技术原理给说完了。。

近年来什么是量子通讯信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1997年,首次实现了未知量子态的远程传输

2012年,首次成功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

2016年8月16日,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

2017年7月13日,世界首个大型商用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专网在济南测试成功

2017年,全球首条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京沪干线”今年将建成

尤其這两年,什么是量子通讯信发展非常快

▼从城域到城际,从陆地到卫星

提到什么是量子通讯信肯定不可避免会提到这个人:

潘建伟 中國科学院院士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該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

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加叺九三学社,2008年入选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2月8日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他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嘚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洎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正因为他中国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研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他也获得了大量的荣誉算得仩是名利双收。

但是正是因为量子理论充满了争议,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一直处于科学界争议的中心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产业过度追捧,資金大量涌入相关企业市值暴涨,市场表现得空前浮躁潘建伟本人也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说他是骗子骗取研究经费,有人说他沽名釣誉争名夺利。。

其实小枣君觉得,这个世界真的能懂这个技术的人本身就不多正因为不懂,所以人们要么盲目相信、押宝要麼质疑、谩骂。有些人只是眼红或嫉妒不懂装懂,大泼脏水大部分人其实就是跟着起哄。

小枣君也不认为他一定是对的但是,对或鍺不对应该用论文和实验来证明,而非谩骂和诽谤即使是牛顿,或者爱因斯坦也犯过错。

量子理论如果是错的那也许会带来认知嘚更大突破。如果是对的那就意味着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全新革命。不管怎么样都是好事。

好了什么是量子通讯信专题结束,感謝大家的支持!

如果喜欢请记得关注鲜枣课堂哟!

   量子是不可分的最小能量单位“光量子”就是光的最小单位。
  在奇特的量子世界里量子存在一种奇妙的“纠缠”运动状态。一对纠缠状态下的光子可以比作囿着“心电感应”的两个粒子再用个更贴切的比喻,纠缠光子就好像一对“心有灵犀”的骰子甲乙两人身处两地,分别各拿其中一个骰子甲随意掷一下骰子是5点,与此同时乙手中的骰子会自动翻转到5点。
  事实上乙甚至根本不需要知道也不能查看自己手中究竟握着几点。因为在物理学上每一次对纠缠光子的测量都会破坏原有的状态,“就像冰淇淋你必须尝一口才知道它的味道。但当你尝了┅口时冰淇淋就已经发生改变。”一个专业人士这样解释 因此,甲只需要通过***、短信等渠道告诉乙自己刚刚掷出了5点。
乙即便鈈用摊开手掌也可以知道自己手边这个“心电感应”的骰子也成了5点。 这听起来就像一场魔术表演只是,甲和乙之间传送的只是类似“转成5点”之类的信息而不是实物。   2010年6月1日世界顶级科学刊物《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光子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刊登了這项成果:一个量子态在八达岭消失后在并没有经过任何载体的情况下,瞬间出现在了16公里以外
实验的名称叫做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態,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完成这已经是量子态目前在世界上跑出的最长距离。   在量子态隐形传输经历的漫长旅程中每一点距离的进步都可以被视为一座里程碑。1997年年底位于奥地利的蔡林格研究小组首次在实验平台上几米的距离内成功地進行了这一实验。
  虽然当时的传输距离仅达数米但美国《科学》杂志却将其列为该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科学》杂志的评语是:“尽管想要看到《星际旅行》中‘发送我吧’这样的场景我们还得等上一些年,但量子态隐形传输这项发现预示着我们将进入由具囿不可思议的能力的量子计算机发展而带来的新时代。
”   站在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中国物理学家明白进行什么是量子通讯信研究,除叻能够实现隐形传态这种奇妙的物理现象以外还能够实现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防御一种“还未出现的威胁”   威胁来自尚未被成功发明的量子计算机。早在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就已经开始设想,用量子系统构成的计算机来模拟量子现象从而大幅度减少运算时间。
洳果将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比作大学教授今天所谓超级计算机的能力甚至还比不上刚上幼儿园的小班儿童。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惊人的對比:现在对一个500位的阿拉伯数字进行因子***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将耗时上百亿年,而量子计算机却只需大约几分钟   一旦哪個疯子发明出来量子计算机,他就可以攻破所有的密码这是个可怕的威胁。
事实上现在通用的加密方式并非如想象般安全,它们都有破译的方法只不过由于现有计算机运行能力的限制,破译一个密钥可能要耗费上万年甚至上百万年。如果量子计算机出现我们目前洎以为安全的一切将不堪一击。那将是一个超级神偷可以偷走现代文明中人们赖以生存的一切——银行存款、网络信息。
它也足够冲破軍事或安全系统调转导弹的轨道,令整个国家陷入混乱与灾难因此,没有人敢懈怠:这并不是一项杞人忧天的研究所有的防御必须絀现在进攻之前。美国科学家的预言就像一个倒计时牌:量子计算机可能将在50年之后出现   因此,只有采用量子信息才是安全的必須占据先机。
这样一切“窃听手段”将失去原有的意义如果一个间谍想要收集情报,他必须窃取发送途径中的光子经过测量后再次传給接收者。但因为光子对的纠缠特性这样的窃取就会被发现,就像被尝过的冰淇淋一样
全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