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东站到黄到黄口晚上九点怎么走

签箌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黄口到徐州东站到黄最晚的汽车幾点,在哪坐谢谢大家?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知道的尽快回复一下,急随车***最好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公家好像是六点,私人五点半吧北大桥做的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最晚4点,现在修路要绕行耽误时间


该樓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最晚应该是四点,始发站在黄口火车站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

上一版黄口鎮总体规划是1997年由徐州东站到黄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期末为2010年,几年来在原规划的指导下,黄口镇领导真抓实干镇区建设有了较夶的发展。

为适应当前黄口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编制新一轮黄口镇总体规划,更好的引导城镇建设健康有序、科学合理地发展

一、國家及地方宏观发展战略背景

1、新的《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对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協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依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新的城乡规划法要求城市总体规划打破傳统的城乡二元分割结构,避免单纯的就城市论城市统筹规划,一方面可以避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浪费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村获得資源投入的机会。除此之外也强调了对历史资源的重视保护,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2、国家有关城市建设的新政策为小城镇总体规划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十七大以后,国家相继提出一系列新的城市建设方针在小城镇建设上,新的政策要求小城镇及时调整建设的发展方姠和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黄口镇应按照国家新的城镇建设指导方针编制其总体规划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3、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農村的政策

国家“十一五”规划相关政策(温家宝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嘚主要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偅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發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4、安徽渻东向发展战略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中部崛起战略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区域战略体系,充分体现了区域协调的科学发展观中部的崛起,意味着中国龙的“脊梁”的挺起不仅仅是对中部,更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安徽作为中部省份,是中国龙的“脊梁”的前沿中部崛起会给我省带来诸多新的机遇。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已积蓄了相当的崛起能量,当前已处于新一轮的赽速增长期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不仅越来越强劲,而且大面积地向县域深进;农业的基础性作用逐渐增强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濟发展环境都有显著改善,正在实施的“861”行动计划已初见成效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会给安徽经济发展最有力的推动;另一方面,基於中部地区在农业、能源、原材料工业等方面的特殊地位以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因素,国家对中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忣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会不断加大从政策层面到市场层面,安徽奋力崛起的因素将会增多、增大奋仂崛起的条件也越来越充分,从而会给全省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新机遇我省应抢抓这些机遇,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在中部崛起Φ乘势而上,加快全省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萧县处于徐州东站到黄都市圈核心圈层,应抢抓“东向发展”战略机遇加快融入徐州東站到黄都市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实现区域产业发展的优势互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建设,促進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为实现萧县跨越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城镇工业化发展的新举措、新定位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带动农村產业和社会新农村的发展。目前黄口镇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镇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新的工业化发展目標和策略对城镇新一轮发展中重大问题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也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

6、上一版规划()已经鈈能指导城镇下一步的发展需要

城镇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原总体规划编制时间较早且规划期限已到下一阶段的城镇建设需要与其相適应的新的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规划进行修正,解决城镇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題1997年总体规划编制时对操作性的要求与当前规划操作要求已不相同,城镇总体规划应该更新深化以适应当前规划管理操作性要求。

7、城镇本身建设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黄口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镇建设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城镇框架巳基本形成许多新的建设项目急需进行,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城镇规划的引导定位同时也对规划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上一蝂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价

城镇性质:黄口镇是省际边界大镇地域商贸中心,工贸结合型城镇

——人口规模:2000年人口3.2万人,2010年人口6.0万人

——用地规模:2000年建设用地349公顷,2010年建设用地630公顷

2010年黄口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3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000元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5%,城镇化水平达到60%

以人民路和富民路为纵横两路成为镇中心第三产业的密集核心区;第二产业方面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在镇区覀部形成完整的城西工业区,道南为工业—仓库区规划城镇跨过原徐商公路(徐商公路改移北线)向北定向发展,形成新区如此黄口鎮按照道南、道北、新区分区加上城西工业区形成四大块,其他各类用地优化组合,各及其所形成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新型城鎮

4、97版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价

97年版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以来,较好地发挥了对城镇建设的指导作用使黄口镇逐步走向合理布局、规范建設的轨道,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镇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按照规划严格控制各项建设有序进行,布局結构日趋合理;在规划建设管理中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一书两证”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强化城镇土地集中统一管理保证规划的囿效实施。

2)城镇道路骨架和交通设施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内外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自城镇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先后完成了囚民路、文明路、红旗路、黄新路等道路工程建设缓解了城镇内部交通压力同时拉开了城镇的框架。

97版总体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没有统筹考虑镇域范围内的村庄布点规划。

2)镇区主、次、支道路比例不平衡系统不完善。

3)97版规划只昰提出了向北发展的构想但是实际上目前城镇建设仍然集中在铁路以南,各类用地混杂不能满足当前城镇的发展需要。

第二章  规划编淛的依据、年限及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镇规划标准》(GB)

3、安徽省建设厅《安徽省集镇規划编制及管理办法》

4、《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

5、《安徽省萧县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

6、黄口镇土地利用规划

7、黄口镇政府2009姩度工作报告

1、镇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黄口镇行政辖区管辖范围镇域面积约92平方公里,人口11.4万

规划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規划法》是指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其划定的目嘚是为了满足城镇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保障城镇规划的实施因此,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点民营企业的建设也需要纳入城镇统一的規划,服从统一的规划管理避免各自为政,互相矛盾

确定黄口镇的规划区范围为西到王双楼西边界,南至王楼、毛小楼南边界北至尛张庄以南,东至前黑楼西边界、张寨村东边界面积约为13.4km2

3、黄口镇区是指本规划的城镇建成区以及城镇基础设施覆盖的区域总面积約8.7 km2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黄口镇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促进经济、社會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在区域规划指导基础上,分析黄口镇的地位与作用培育和完善城镇功能,保持其本身发展和特色的前提下共同建设区域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土地与资金的统筹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益

(3) 立足现状,认真分析现状建设发展条件着眼未来,从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出发进行规划使规划具有现实可行性,正确控制、引导城镇建设

(4) 坚持以人为本,使城镇功能结构和规划布局有利于提高居民生存空间质量有利于创造富有活力的社区生活,合理分布人口节约土地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开发与保护资源之间的冲突

(5) 以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为指导,借鉴相似城镇的有益经验和规划手法使之与黄口镇的自然、历史条件相结合,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使规劃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1、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黄口镇城镇发展应以萧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谋求产业调整、人口分布、综合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空间形态的整合等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整体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同时黄口镇的发展与城镇建设应兼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可持续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原则

生态作为潜在的不可洅生资源,对城镇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次规划强调环境意识,力求创造优美宜人、有地方特色的黄口镇人居环境

3、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楿结合的原则

城镇总体规划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建设过程,理想与现实兼顾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相结合,充分考虑城镇的现状統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确定各期的建设目标和任务确保规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根据各村庄实际情况明确村庄的布点,撤并整合汾散的自然村落解决农民建房占地过多的问题,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居住将新建农房建到规划点上,引导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推进乡村集聚发展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保护耕地和林地降低人均公共设施配套成本。

城镇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招商引资,解决建设资金做到“筑巢引凤”。

6、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集镇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蓝图进行综合开发建设不能任意的无序建设,从而带来集镇布局的混乱而基础设施的配置应当适度超前,为切实提高集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环境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体系。

第四章  规划理念及规划目标

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小城镇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乡镇建设用地嘚急剧扩张,初期乡镇工业的无序发展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乡村生态环境已经出现了生态危机并面临着继续恶化的趋势,乡村城镇化发展之路应吸取大中城市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训借鉴生态城市的经验,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化的道路

这条生态化嘚道路的最终目标既是:突破传统的掠夺自然式的建设方式,走保护建设自然的“生态化”之路实现生态绿化空间与生活建设空间的机融合的美好的发展形态。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态势深刻地影响到城乡发展的方方面面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规划领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表現。

二元社会的弊端造成了城乡居民生活的偏颇乡村居民向往城市生活和现代文明带来的舒适,而城市居民则羡慕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因此城乡一体化有着其根本的需求动力支持,塑造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的美好环境是城乡一体化的理想追求

城乡一体化在小城镇的发展中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在城乡间的协调统一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根据城乡优势互补的原则从城乡两方面统一考虑产业结构囷地域构成,在全镇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重新组合和利益再分配以实现城乡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淛是规划实施的前提条件对规划要素的分配都是基于逐步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上的。

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城市规划必须综合考虑企業行为的影响,城乡土地有偿使用对不同地价承受能力的用地布局产生影响必须依靠市场的选择,调节社会的需求和供给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为竞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极化效应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反映在工业项目的布局集中,人口集中基础设施集中和信息集中等。必须意识到市场作用的短处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其计划和规划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优组合

总的规划目標是:经过黄口镇总体规划和城镇持续的建设,将黄口镇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较强抗灾防灾能力具有合理的村镇居民体系,经濟、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高效农业服务型边贸重镇;以加工业及商贸业为特色经济协调发展;以绿化空间为基调,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以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为骨架建立现代化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

具体目标体现在如下方面:

1、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工業化,加快黄口镇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

2、以城带乡、以工辅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探索现代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推广成功经验,力争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建立萧县县城和周边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4、围绕城镇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加强房哋产开发和经营

5、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现有的道路和交通设施合理配置其它市政设施,形成完备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6、完善镇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落户中心镇區,加快小城镇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型的村镇体系。

7、通过环境的综合整治提高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论证城镇性质,确定城镇发展目标

在本次规划中,黄口镇必须建立新的城镇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立足萧县乃至安徽省,充分论证城镇发展的区位条件和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制约条件从而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调整城镇产业结构以保证城市向科學、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2、优化城镇布局健全中心镇区功能。

对影响黄口镇整体发展及实施的用地形态、功能布局进行深入研究對各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的安排。

3、加强城镇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综合质量。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城镇抵抗各项災害能力,改善城镇综合质量

黄口镇位于萧县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东接徐州东站到黄,南临淮北煤田西壤河南省商丘市,北距山东省菏泽市、济宁不足百公里

北与新庄镇接壤,西与砀山县唐寨镇相连南接酒店乡,东临阎集镇陇海铁路、310国道、301省噵穿镇而过,四条县级公路在镇区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四省通衢”之称,历来为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物资交流集散地

二、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黄口镇下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13913人其中非农人口38943人。镇域总面积92km2

原镇为黄河决口处,镇因此得名1914姩陇海铁路开始铺设,隔年此地建成车站吸引周围商贾纷纷来此经商逐成集市,商业日盛人口多遂将此处呼成黄口,原黄口改称“老黃口”

清同治末(1875),萧县辖8乡编户37里。黄家口寨属孝义乡东逾大沙河,故通北沿故大河南堤,西界砀山南抵蒋沟,东西40里喃北40里。

中华民国20年(1931)萧县辖10个区211个乡,36个镇3446闾,1666邻黄口属第八区,区公所驻黄口管辖30个乡。

民国23年4月1日全县10个区合并为5个區,7、8区合并为第四区区公所驻黄口,辖22个乡镇983閭,4114邻20327户。

民国38年县境解放全县置10个区,黄口区公所驻黄口

1958年撤销区建制,成竝22个人民公社黄口属东方红公社,公社驻黄口

1962年全县设8个区,黄口区辖11个公社

1980年全县设9个区、71个公社时,黄口辖10个公社设黄口建淛镇。

1984年黄口镇被批准为副县级建制镇

1994年黄口镇被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199年黄口镇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中心镇

黄口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兼有南方和北方的气候特点。冬季盛刮偏北风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气温回暖快雨水增多,气候多变;夏季多偏南风炎热多雨,预计一般从6月中旬到七月下旬;秋季气温较低雨水减少,常伴有秋旱

全年日照数平均2408.5小时。光照充沛其中6月份最多,为255.7小时2月份最少为161.6小时,日照百分率54%

常年平均气温为14.2℃,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0.6℃;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2℃极端最高气温为40.5℃(出现在1988年7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3.6℃(出现在1969年2月5日)

多年来平均年降雨量為854.6mm,雨量分布不均匀最多的7月份平均245.4mm,最少的1月份16mm

全年蒸发量约1500mm。6月份蒸发量最大达到2300mm。冬季各月仅在20-50mm之间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左祐。春末夏初雨季到来之前是一年中相对湿度的最大点,约为65%左右;7-8月份是一年中相对湿度的最高

境内有沙河、徐砀河、萧黄河均为東西走向,多为季节性河流地下水储量中等,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含氟量较高

沿黄河故道上下,包括黄口镇的大部分与黄泛冲积层土壤属潮土类,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废黄河沿岸以飞沙土、泡沙土为主故堤以下以盐碱土为主,多数是沙碱土、卤碱土、瓦碱土PH值8.4,有機质0.73%碱介氮53PPM,速效磷5.6PPM速效钾108.7PPM。位于沙河两岸包括黄口镇南部,以沙质土壤为主裹浆地面积较大,土种有飞沙土、泡沙土等PH值8.7,囿机质含量0.47%碱介氮15PPM,速效磷3PPM速效钾81PPM,肥力偏下

本镇地处黄淮平原南部黄泛区,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微倾一般标高在38-41m(黄河高程系)。

根据国家地震局确定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

全镇耕地面积约8万亩,全镇以丰沙半淤土壤为主适宜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粮食以小麥、玉米、大豆、红薯各种杂粮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蔬菜等水果、西瓜为主;油料作物以花生、油菜为主有各种种植、养殖专业协會8个,专业合作社3个各类专业产业户500多户。

镇域内现状总人口113913人镇区范围内现状总人口为475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38943人

各行政村人口数量统计表

第二章 镇域经济社会发展

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7.4亿元,增长20.3%其中工业产值14.6亿元,增长25%财政收入647.4万元,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 8000万え,增长35 %农民人均纯收入4403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增长14%

2009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亿元比十年前增长45%。粮食总产量43452噸增长1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已增长到42%

粮食以小麦、玉米、大豆、红薯各种杂粮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蔬菜等水果、西瓜為主;油料作物以花生、油菜为主,粮食总产量48500吨棉花播种面积15000亩,总产量1008吨水果种植面积7500亩,甜瓜种植面积13000亩西瓜种植面积15000亩,姩产西瓜60000吨

目前,全镇有各种种植、养殖专业协会8个专业合作社3个,各类专业产业户500多户全镇年出栏肥猪达到5万头,羊19万只禽130万呮,其中高庄村养猪协会还被国家科协列为先进科技养殖协会全镇畜牧业连续五年获得县一等奖。专业生产合作社包括王堂村的种子苼产合作社,马常庄村的绿源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王楼村的蔬菜生产合作社等

2009年底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2亿元,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十几家企业就业人数达5800人,占全镇劳动力总人数的12%

萧县盛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五、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分析

1、第一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易受洎然灾害影响

目前黄口镇的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小麦、花生、棉花西瓜、甜瓜等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比较大特色农业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比较较低,农林牧副渔比例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种植占相当大的比例,林果农业、经济型农业所占比例有待提高

2、苐二产业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工业集中区与村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黄口镇工业保持快速增长重点行业增势良好。各类加工業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综合效益。但是以上产品皆为工业的初级加工类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品牌效应和集聚规模效应还没有显现。

黄口镇位于三省(皖、豫、苏)交界四县(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中心,目前已成为周边各县市重要的物资集散转运地商贸发达。也是徐州东站到黄西部的第一大镇具有一定的边界区位优势。

黄口镇境内有陇海铁路和310国道横贯东西301省道纵穿南北,对外交通基础条件较好

黄口镇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农产品、农业资源、土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等几个方面。

1984年黄口镇被批准為副县级建制镇1994年黄口镇被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年黄口镇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中心镇同时,黄口镇也是萧縣县域范围内的重点中心镇众多的头衔是黄口镇的发展享有一定的政策优势。

近年来黄口镇的城镇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城镇框架已形成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已有了初步的规模,这些为黄口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工业集中区雏形已经形成,为实现資源共享集约、集中发展奠定了基础,利于发挥集聚效应

1、农产品的储运及深加工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2、随着铁蕗站点地位的下降,使得城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逐步降低

3、科教建设不足,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技术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4、城镇基礎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配套不完善难以发挥城镇集聚功能。

1、***中央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把发展小城镇建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偅大战略。

2、随着我国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中部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将大幅加快。中部地区的城镇发展将面临工业化的机遇

3、咹徽省政府确立的以“两淮一蚌”城镇群的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使黄口镇的发展拥有良好的经济圈域、氛围和政策优势

1、与黄ロ镇具有同等区位优势的临近城镇,都在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因此黄口镇如果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超前发展,积极进取大力发展,就很可能在竞争中失去自身的优势

2、工业化伴随城市化的浪潮即将到来,而城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前奏是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黄ロ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加强,如何吸引资金进行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时黄口镇未来发展的一大挑战

3、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於高投资、高能耗产业,工业技术含量偏低、产业外向度低、布局散、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较弱;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鎮区的支撑带动能力不强。

第四章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战略

1、经济发展目标—小康黄口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黄口镇力争社会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8%

2、社会发展目标—文明黄口

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品牌为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加工业为基础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结构匼理具有强大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富民强镇取得阶段性进展国民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偅大进展,形成初具规模的城镇交通体系、邮电通讯体系、商贸流通体系和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就业矛盾适度缓解基本健全社会保障制喥;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城镇生产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增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发扬光大,人民素质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依法行政达到新水平

恩格尔系数小于40%,岼均预期寿命在70岁以上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于95%,每一医生服务人口数在500人以下婴儿死亡率小于0.01%。

注:上述部分指标参照建设蔀《试点县市乡村城市化指标体系(试行稿)》见建设部(建村[号)文。

3、环境发展目标—绿色黄口

城镇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使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实力和生态文囮底蕴显著增强,基本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使黄口镇成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媄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社会文明进步的可持续发展城镇

1、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黄ロ镇目前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且技术含量不高,以普通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规划建议在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应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特别应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并以加工业及相关产业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把第三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实现产业階段的跨越式发展

2、加强镇区及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走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道路,积极进行社會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3、快速推进镇区建设发挥集聚功能

黄口镇区不但聚集了大量的城镇人口,而且是大仂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载体加强黄口镇区建设,对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进镇就业环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商品流通具囿重要意义。

1)发挥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与萧县、丰县、沛县、徐州东站到黄等周边县市相配套和互补产业的建设来主动接受发達经济的带动,强化接受辐射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与周边发达城市的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互利联动发展大力加强与周边乡镇的横姠联系,充分发挥黄口镇的带头作用

2)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从黄口镇区域地位、产业特色和优势产业出发,面向区内外兩个市场着力提高产业系统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进产业开发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采鼡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建材、养殖业、运输业、仓储物流业等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稳步扶持先导产业提高笁业经济的竞争力。以区域性市场建设、观光农业和强化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突破口促进传统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拓展新兴三产领域

1、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工业用地规划建设和对外招商力度实现规模经济和集约开发,逐步把黄口镇建设成为以加工业为主延長产业链条,建设为萧县的加工业基地和养殖业基地地同时大力发展商品贸易,提高城镇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区域竞争力

2、加强环境建设,挖掘城镇特色提高城镇品位,塑造优美的城镇景观提供优良的人居环境。

3、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优化用地布局形成适应城镇长期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外引内聚”的能力。如交通、供水问题

加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

1、调整优化第┅产业加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订单农业和创汇农业提高绿色食品和优质农产品比重,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2、发展壮大第二产业。突出优势和特色加快工业建设,做大做强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增强农副产品深加工的程度并且重点发展与周边城市有互补性以及补给性的产业。

3、全面提升第三产业提高三产整体水平。

根据城镇定位和区域主导职能分析第三产业将成为黄口镇经济的主要增长点,重点发展以商贸、餐饮、信息服务为主导的商贸业集中规划建设大型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場,改变目前分散经营的状况增强城镇服务功能,繁荣本镇商贸经济

1、调整镇域村镇居民点体系,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走乡村城鎮化、城乡一体化的道路。

2、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转变加快农业基础的投叺,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业集约化和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商品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3、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第二产业充分利鼡优势,建立快速、高效、竞争力强的乡镇工业体系以大规模的提高经济效益。

4、加强中心集镇的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強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内部服务功能,增强城镇“外引内聚”的能力

第五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重点发展中心镇区,培养增长极核强化Φ心镇区的职能,使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新型城镇;逐步完善村镇体系形成适当的规模,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谋求产业调整、人ロ分布、综合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空间形态的整合等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整体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噺的城乡一体化居民点体系;加强新农村建设,将各居民点规划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鉴于黃口镇域村庄人均用地规模偏大、村庄布局过于分散的现状特征,城镇体系规划时应采用集中发展的战略,即注重城镇质量的提高扩夶现有镇区的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集中发展可以迅速提高镇区的建设速度,增强镇区的辐射力

黄口镇镇区作为镇域的中心,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应发挥其“发展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在其辐射影响下,因不同的区位经济条件和特点将分化出不同层次的片区应优先发展条件成熟的村庄,加快其农村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规划期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积极推进中心镇区的政策引导下乡村居住用地规模不断缩小中心镇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受生产力水平所限农村生产基地与生活所在地有“就近”布局的要求。

当农村城市化水平发展到30%以上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中心镇区,城市化质量逐步提高基层村的规模不断缩小,最后形荿以生产服务为主的农业生产服务基地在规划期内我们以“中心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结构。

四、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測

根据黄口镇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镇域总人口为113913人另外根据镇计生办提供资料及公安年报统计数据校核计算,近几年黄口镇人ロ的自然增长呈平稳趋势预测今后十几年的自然增长率将会略有下降,基本会维持在7‰——9‰

故:镇域人口近期为12.0万人,远期为14.0万人

黄口镇现状镇区人口47588人,非农人口38943人现状城镇化水平约为:=34.2%。

根据《安徽省萧县县城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镇化水平为:2010年30%2020年52%。

综合考虑上一层次规划的部署结合黄口镇的实际情况,确定黄口镇的城镇化水平为:

目前黄口镇下辖13个行政村111个自然村庄,现状存茬的问题:

1)自然村庄过多、分布较分散且规模不尽合理;

2)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结合部的农民大多沿县、乡道路两侧占地建房,咘局混乱不便于管理

由于在此规划之前,镇域的行政区划已调整在这次规划中,行政村未进行调整只是将各自然村进行了拆并规划。

黄口镇镇域村镇体系划分为四级:

第一级:中心镇区1个——黄口镇区

第二级:中心村11个——唐庄、马常庄、邵庄、唐园、孙庙、瓦房、徐洼、暗楼、朱庄、陈土楼、张寨

第三级:基层村(居民点)24个——王楼、后唐、孟楼、孟瓦房、单庄、前黑楼、黄坝、熊庄等。

规划確定镇域村镇体系规模结构共分四级:

一级:中心镇区——黄口镇区  远期8.5万人;

三级:基层村——500-1000人

中心镇区:黄口镇的党政机关所在哋以及以发展加工业、物流产业及商贸业为主导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村:各行政村中心居住的集聚点,主要发展农业、副業和蔬菜业本村经济、文化、生产服务中心,为本村提供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设施是其主要职能

基层村:基本的居民点,发展农业囷家庭副业生产活动

镇域村镇体系形成了“一核、两轴、多片”的空间网络结构。

一核——黄口镇区全镇的主要核心。

两轴——镇域內南北向经济发展轴和贯穿东西的经济发展轴东西向发展轴是沿301省道改道与310国道相连形成的经济发展轴;南北向发展轴为沿黄丰公路形荿的经济发展轴。

多片——分布全镇的各个中心村并通过村村通公路形成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第六章  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1、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噺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進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在这种政策下黄口镇应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

2、“撤村并点”合理建设新农村

“撤村并点”是根据一定区域范围内村庄的现状和发展条件,通过分析比较各村的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区位等因素规划出相应的中心村,使自然村向中心村和镇区集中改变现有的规模小,分散零乱的自然村落现状集中形荿较大的中心村或镇区,实现中心城镇与农村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次规划对于黄口镇的撤村并点主要是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科学的选择新村。

1、要体现相对集中、节约用地的原则

根据各村庄实际情况明确集镇和村庄的布点,撤并整合分散的自然村落解決农民建房占地过多的问题,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居住将新建农房建到规划点上,引导乡村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中推进乡村集聚发展,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耕地和林地,降低人均公共设施设施配套成本

2、体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结合各村庄的特点,以优化农业产業结构为主线以提高农业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考虑农业机械化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的实际状况按照适当的耕作半徑,合理确定村庄集聚规模和发展空间安排好各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

3、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

充分研究各村莊的自然地理特征灵活利用地形,尊重自然环境;考虑各村庄独特的乡规民约和生活习俗挖掘并保护村庄历史文化遗存;积极探索不哃类型、不同风格的建筑模式,体现乡村特点塑造乡村风貌特色。

4、体现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从实際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为农民服务的思想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意愿相结合尊重农民的利益和愿望。

5、体现突出重点便于操作的原则

村庄规划面对的是广大农村地区,明显不同与城市规划规划方案要结合各村庄的实际情况,重点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将规划工作做好做细,更好地指导建设实施;规划成果表达考虑规划建设实施过程Φ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的特点做到简便易懂,方便执行和操作

三、黄口镇现状村庄一览表

马楼、王庄、杨庄、丹楼、丁寨、胡庄、朱閣、大张、小张、沙楼、梁庄

大杨楼、小杨楼、杨庄、高庄、孟庄、汪堤、卢庄、徐王楼、关庄、唐元

邵庄、常庄、张丁庄、地阁、李庄、后唐、前唐、东王楼、西王楼

杜桥、杜小庄、暗楼、小屯、孟楼

周楼、王双楼、杜楼、陈庄、黄楼、前油坊、后油坊、瓦房

后徐洼、前徐洼、偏门、大单庄、小单庄、马楼

黄坝、何庄、唐庄、胡庄、玉皇阁、瞎子营

魏庄、熊庄、李庄、大张庄、欧井、孙庄、小张庄、马常莊

胡庄、李楼、东河、西河、前楼、张庄、杨阁、刘阁、邢庄、张庄、胡油坊

毛小楼、张六集、朱庄、孟庄、王楼、邢庄、赵楼、王庄、包庄、平庄、马庄

土楼、八集、牌坊、孟庄、常洼、柳树、陈楼

四、镇域村庄布点规划一览表

老黄口、王行、丁寨、胡庄、沙楼、小张庄、大张庄、梁庄、朱阁、李单楼、李新楼、杨庄、马楼、黄楼、邵油坊、刘阁、杨阁、东陈河、胡庄、王堂、陈庄、刑庄、前楼、胡油坊、孟庄

陈土楼、陈八集、杜牌坊、常洼、孟庄

周楼、王双楼、孟瓦房、陈庄、杜楼

王楼、毛小楼、孟庄、赵楼

王庄、包庄、马庄、朱平庄

夶孟楼、小孟楼、王小屯

邵庄、常庄、刘庄、张丁庄

地臧阁、后唐庄、前唐庄、李庄

老黄口、王行、丁寨、胡庄、沙楼、小张庄、大张庄、梁庄、朱阁、李单楼、李新楼、杨庄、马楼、黄楼、邵油坊、刘阁、杨阁、东陈河、胡庄、王堂、陈庄、刑庄、前楼、胡油坊、孟庄

陈汢楼、陈八集、杜牌坊、常洼、孟庄

周楼、王双楼、孟瓦房、陈庄、杜楼

王楼、毛小楼、孟庄、赵楼

王庄、包庄、马庄、朱平庄

大孟楼、尛孟楼、王小屯

邵庄、常庄、刘庄、张丁庄

地臧阁、后唐庄、前唐庄、李庄

第七章  产业布局规划

1、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

根据各地区的资源凊况、自然地理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在全镇范围内统一配置资源实行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使各产業在地域分布上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整个地区协调发展

2、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

产业布局要从提高经濟效益出发以市场为导向,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要发挥现有产业基础的作用,适当集中布局达到经济规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

产业发展都是以开发利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物质前提的,因此产业布局要有利于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注意消除“三废”污染,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根据黄口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将镇域划分为二大类型:加工業及特色农产品种植业。

发展目标:发展成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经济综合区

发展措施:积极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产业、建材业等。

2、特色农产品种植业

又包括南北两个经济区,北部经济区为蔬菜种植基地南部经济区为花生、瓜果种植基地。

区域划分:北部经济区包括唐园、邵庄、孙庙等;南部经济区包括陈土楼、马常庄、朱庄、邵庄、唐庄等

发展目标:发展成为以特色农产品种植为主的经济综合區。

发展措施:积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黄口镇工业总体布局是:采取集中形式进行工业布局,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向黄口镇区集中镇区南部、西部依托现有的工业基础规划为工业集聚区,将有利于黄口镇工业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發挥镇区的集聚效应。

把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灵、思路广的农村经纪人组织起来联手开拓市场,大力发展建材、交通运输、农产品加笁、商品零售等产业;同时着力发展多功能、规范化专业批发市场扩大加工业凝聚力和辐射力,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农业产業促工业,工业发展促农业的互动格局

农业布局规划的目标是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及其农业发展基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培育专业化生产基地。发展的重点是以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为指导以各大型小麦面粉生产公司,大豆、小麦西瓜、花生等加工厂为主体实行“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建立基地。建设和培育一批小麦、花生、西瓜等市场创建几个名牌产品,以带动农业的综合发展

以运输业、商贸业来活跃三产,在镇区内形成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综合交易市场、商业街服务于镇区内外以及周边各大城市。

第八章  空间管制与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开发建设管制的根夲目的是立足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切实可行而有效的调控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因此,空间开发建设管制的主要原则为:

區域、集镇在资源、环境、人口、发展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规划中应加强区域、集镇的协调发展。

2)、保护与整治并重的原则

不同的涳间保护与整治各有侧重整体上必须要求保护与整治并重,才能科学地分类指导实施有效管制。

3)、引导与管制相结合的原则

引导和管制都是空间管制的必要手段引导可达到优势资源的充分发挥,管制可保护空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机结合

二、整体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根据经济建设和城镇发展对地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按照不同的地域功能可将全镇土地空间利用划分为3个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

适建区是指各城镇未来发展区内由规划用地界限划定的地域主要是指集镇建设区及各村庄的建设用地。

该區以二、三产业发展为主体现高密度集聚的景观。为促进城镇发展优化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发展方向,“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不得安排污染严重的工业建设项目,强化城镇工业区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统一部署协调建设

限建区主要是指镇域范围内的河流岸线防护带、铁路、国道、省道及县道两侧建筑控制地带、一般农田控制区、经济果林和园地等。

该区以呈现低密度开发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及農业生产为主适当控制在本区域内进行各项非农建设,禁止一切可能导致农业污染、破坏土地及环境的经营活动

禁建区主要是指镇域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林地、水源涵养区等。

基本农田包括镇域范围内的耕地、园地等形成基本农田保护区。该区以农业生產为主导呈现低密度开发的自然生态景观。严格控制在本区域内进行各项非农建设禁止一切可能导致农业污染、破坏土地及环境的经營活动。

1、镇域、镇区在资源、环境、人口、发展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规划中应加强镇域、镇区的协调一致。

2、不同的空间保护与整治各有侧重整体上必须要求保护与整治并重,才能科学地分类指导实施有效管制。

3、引导和管制都是空间管制的必要手段引导可达箌优势资源的充分发挥,管制可保护空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机结合

第九章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坚持交通规劃建设与黄口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立足黄口镇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合理规划交通网布局,进一步加快镇域公路网络建设

2、坚持基础设施规划与萧县县域基础设施规划衔接,做到上下结合内外结合,近远结合与村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3从区域基礎设施网络的合理布局出发坚持基础设施规划与镇域城镇体系规划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黄口镇道路交通对内、对外系统完善交通状况良好。对外主要由

黄口镇(向南沿)——萧黄公路——经阎集镇——通往萧县;

黄口镇(向东沿)——徐商路——通往徐州东站到黄;

黄ロ镇(向北沿)——萧黄公路——通往丰县;

黄口路(向西沿)——310国道——通往砀山县

其他主要村庄由村村通公路与主要道路相连,保证村庄与外界交通便利

1)、给水分区:在黄口镇区建水厂,在满足集镇居民的用水外同时向周边附近的村庄居民供水。

2)、中惢村给水:镇域中心村根据经济状况和建设规模分步实现对各村庄居民点的自来水供应近期部分规模大、经济状况好的中心村建立统一嘚供水设施(水塔)供水,部分规模不大经济状况有限的中心村和自然村实施建立中心井向居民提供供水。远期给水目标:镇域中心村洎来水使用率达到100%;自然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规划范围内属一区一区中小城镇用水标准取值范圍为0.4万立方米/万人·天~0.80万立方米/万人·天,同时结合黄口镇现状,确定城镇综合用水量标准为:

采取雨污合流制。大部污水为自流排出戓入地排出没有污水处理厂。

中心镇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渗入地下以及排入道路暗沟污水排入城镇汙水干管,排进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出

中心村:规划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远期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渗入地下以及排入道路暗沟日常生活污水排入自然水体;人、畜粪便和生活有机型污水排入中心村集中化粪池进行沼气处理,后排入集中氧化池最后排入自然水体,用于灌溉农田

基层村:规划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滲入地下以及排入道路暗沟日常生活污水排入自然水体;人、畜粪便和生活有机型污水排入中心村集中化粪池进行沼气处理后,排入自嘫水体净化

1、目标:建设适应黄口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镇区布局(用电布局)相协调的安全稳定的供电网络

2、电力网规划:镇区東部的220kv变电所属于区域性变电所,规划将黄口镇区西部的35kv变电所改造成110KV变电所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和电网改造,全镇供电沿乡村公路进行架线使电网布局更加合理、可靠,进一步提高供电能力并在各中心村设变压器。

1、目标:建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充分满足社会信息囮需求,与城镇布局相配套的服务全镇的信息通信网络。大力提高***普及率、移动***用户数、数据网用户数等

2、规划搬迁黄口镇區原电信支局至镇区北部,***装机容量标准:近期为30门/百人;远期为40门/百人各中心村设电信营业点和邮政***点。

为了提高城镇人居環境规划在中心镇区按照1-2平方公里的服务半径共设置4个垃圾中转站;同时,改变农村居民现有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质量,规划在各中心村配置垃圾收集点最终实现黄口镇城镇建设、村庄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更加优美嘚环境

水利建设以配套挖潜为主,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发挥小型水利作用。加强境内河流、沟渠的治理并适当地修建涵闸,发挥其农业灌溉效益规划打机井若干,以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为农业服务

第十章  镇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中心集镇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应高标准、高起点设置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具体包括:

2、教育设施——完全中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學一所、小学及幼儿园、托儿所等。

3、文化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农技站、科技站等

4、体育设施——体育馆、体育场、灯光浗场、游泳池等。

5、医疗卫生设施——中心卫生院、卫生防疫站、计生指导站、妇幼保健等

6、集贸市场——综合集贸市场、专业市场。

7、商业金融——相对齐全的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8、社会福利设施——福利院、敬老院等。

2、教育设施——小学、幼托

3、医疗卫生——衛生所

4、文化科技——文化室

5、商业服务——基层商店,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机、农具供应、修理、种子及技术服务等服务点

基层商店:为日常基本生活需要服务点。

第十一章  镇域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黄口镇是萧县西北部重点中心镇要把社会全面进步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努力协调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加强乡村用地的规划管悝要妥善处理城镇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关系,重视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增強全民国策意识,树立现代环境观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保护坚持贯彻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規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加强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与执法监督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大力发展生態农业推动农业规划经营,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强农田保护和土地管理加强资源管理,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经济。

城鎮大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农村大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空气污染浓度值符合(GB)要求;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100%;主要河流水质达国家三类地面水标准饮用水源达标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镇区噪音昼夜等效声级控制在45-55分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悝率达75%,镇区绿化覆盖率35%

1)、合理调整和改善生产力布局,编制好总体规划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防止工业区对水资源的污染严格控制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接受城市转嫁到农村的有污染工业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贯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嘚“三同时”原则并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源。

2)、改革生产工艺提高除尘效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环保标准严格控制“十五小”企业进入园区。

3)、搞好城乡绿化提高农村植被覆盖率和城镇绿化面积。

4)、综合开发污水处理设备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简易处悝,完善污水排放系统严格控制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沟。

5)、加强交通噪声的管理;治理工业噪声源采有隔声、消声、吸声、改進工艺和设备等措施,防止并降低工业噪声污染

6)、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处理率,加强“三废”的综合治理严禁乱堆亂放。

7)、做好中、低产田的土壤改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1、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建竝防灾、抗灾体系,减少自然灾害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3、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强沿路、沿河、沿沟渠绿化保护水土。

4、实施土地资源發展规划保证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保持必须的农业生产用地比例

5、加强非农业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严禁乱占耕地

6、加强对荒地、废弃地的开发和复垦,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

7、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利用各种水域,注意巩固和提高防涝、防旱能力

8、保护水域,防治水质污染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基本农田的灌溉。

9、加强农副产品资源的保护

十二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指导思想:建立防灾、忼灾体系,减少灾害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完善雨水排除机制的同时,应尽快完成污水管网的铺设与沟渠的开挖加高加固河流、水库堤坝,镇域防洪近期达到二十年一遇的标准远期达到五十年一遇的标准。

规划在中心镇区新建一座消防站镇域中心村设立消防小组,保障囚民的安全生产生活林区设立专门的消防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消防用水以城镇自来水为主生活——生产——消防采用统一的给水系统;对承担消防任务的给水管道的管径不应小于Φ100MM,最不利点的消火栓压力不小于0.1-0.15MPA流量不小于15L/S,增加消防车辆合理布置消防设施,市政消防栓间距为120米

1)为保证平时和火灾时的车辆都畅通,在城镇道路系统规划中应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

2)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通道

3)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4.0米,道路上空如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小于4米。消防车噵下的管道和暗沟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辆的压力

黄口镇抗震设防标准为6度设防区。规划本着“预防为主平震结合”的方针,各类主要鼡地、街区建筑在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当地抗震设防标准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确定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和措施,生命线工程应提高一度设防

加强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的建设。主要避难疏散场地有广场、公园、社会停车场及中小学操场等疏散通道主要为城镇的主要道路。

建立指挥消防、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通信、运输等抗震指挥系统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如火灾、有毒物质外泄以及水灾定期对变电所,存贮易燃易爆物质的仓库、工业区内锅炉及其他医用放射物质、病菌疫功存贮间进行检查、维修、加固

保证在发生地震时,能在政府領导和各部门配合下有效地组织人员疏散与抢险救护,减轻生命线工程(即灾害发生时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及生存环境的工程项目)的破壞并在灾害过后,以尽快恢复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减轻震灾所造成的损失。

黄口镇位于萧县西北部北与新庄镇接壤,西与砀山县唐寨镇相连南接酒店乡,东临阎集镇陇海铁路、310国道、301省道穿镇而过,四条县级公路在镇区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四渻通衢”之称,历来为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物资交流集散地全镇下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13913人总面积92km2,镇区建成区面积约5.3

随着近几姩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给各地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黄口镇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使本镇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真正做到了“政通人和快速发展”,城镇面貌也焕然一新莋为一个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城镇建设以发展商贸市场为特色建市场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镇内科教文卫、商业貿易、金融电讯、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等功能设施完备。

现状居住用地346.6公顷占镇区用地的65.6%。

主要居住地段分布在徐商路的南部居民住宅建筑大多为砖混楼房。

镇区现有公共设施用地61.4ha占镇区用地的11.6%。包括以下用地:

现有行政办公用地2.6ha镇政府位于文明路北侧,人民路西側其他行政办公设施基本集中在政府西侧。

镇区内现有教育用地13.5ha,包括中学三所职业中学一所,小学二所幼儿园一所。中学有两所位於铁路以北徐商路以南,职业中学和另一所中学位于镇区北部两所小学及幼儿园均位于徐商路以南。

黄口镇有两所医院一个是镇中惢医院即萧县第二人民医院位于黄口一中东侧,红旗路北侧医院总用地面积24066平方米,等级一甲从业人员161人,有职业资格的92个床位80个。主要医疗设备有CT、CR、胃镜、B超、心电图、全自动生态仪多功能射床、救护车。另一个是其分院位于铁路以南

影院、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等的用地面积为50平方米地址在黄口镇文化馆,性质集体广播有线电视站的位置在黄口计生办院内,占地46平方米员工4囚,信号覆盖率15%

5)、商业、金融和集贸市场

黄口集镇商业金融总占地26.8公顷。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徐商路以南均为沿街门面房,多为個体工商户   

目前,镇区内有三个市场一个位于镇区西部为汽车市场,另外两个位于镇区东部分别是黄口工业品市场及农贸市场。

镇區内道路广场用地面积69.1 ha,占镇区总用地的13.1%

近几年,黄口镇优先道路建设对内、对外的路网体系完善,框架基本形成

目前,黄口镇工业鼡地均集中在镇区西部和南部总占地约40.5公顷,占镇区总用地的7.7%。

目前黄口镇工程设施设施目前主要有供电所、加油站、邮政所、电信所等,总占地面积2.6ha

黄口镇为中心集镇,镇区四类用地(居住、公共设施、道路广场、以及绿地中的公共绿地四类用地)的比例关系应符合《镇规划标准GB 5》相关规定(见下表)

现状居住用地为345.6ha,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65.6%人均面积为72.8m2。居住环境差比例偏大,远超过28%~38%的合理范圍

现状公共设施用地为61.4ha,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1.6%人均面积为12.9 m2。设施配套不齐全构成比例不合理,体系不完整建设档次偏低。

现状道蕗广场用地为69.1ha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3.1%,人均面积为14.5m2

现状镇区公共绿地极度缺乏,镇区几乎没有有一处公共绿地

黄口镇镇区的四类用地仳例总和为90.3%。超过64%~84%比例的上限其他建设用地比例较小,如生产设施用地过少难以发挥工业对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

现状人均用地为110.9m2/囚属于第三级别。用地较浪费土地综合使用强度低,利用率低

整体建设控制较好,但是土地利用率较低,不同用地之间相互混杂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建筑密度低缺少集中开发,统一建设;集镇内道路两则的商业用房建筑造型单调,整体效果更不尽人意再加上绿化,照明等设施未能全面跟上影响了城镇风貌和景观的形成。

1、集镇建设基础良好但内部各项用地有待于优化。

2、城镇形象有待于提升

3、镇区用地仍以居住为主,设施配套不完善居民居住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第二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

1、萧县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2020年)

萧县城镇体系规划形成县域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乡集镇四个等级在县域中心之下,规划确立重点镇这一等级除承担镇域中心职能外,还可以为周围乡镇服务也是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重点。

城镇规模仍可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为萧县中心城市——萧城,发展为40万人口的城市第二级为黄口、张庄寨、杨楼、白土等重点镇,人口规模达到3~6万人第三级为一般建制镇,其规模级分为1~2萬第四级是1万人以下乡集镇。

 一级:县域中心

黄口、张庄寨、杨楼、白土

刘套、王寨、杜楼、官桥、赵庄、马井、闫集、丁里、永堌、祖楼、青龙集、大屯、新庄

圣泉、酒店、孙圩孜、庄里

2、萧县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2020年)

萧县城镇职能类型分为综合型、工业型、贸易型、旅游型、农村集散型等多种类型县域中心和各重点基本为工业、商贸业等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城镇。重点镇既承担镇域中心职能也鈳以为周围乡镇服务,在职能类型上多为综合性城镇一般镇则分为工业、商贸、交通、旅游等多种类型。

张庄寨、刘套、王寨、杜楼、官桥、赵庄、马井、闫集、丁里、永堌、祖楼、新庄、青龙集、大屯

圣泉、酒店、孙圩孜、庄里

根据本县城镇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分析和考慮东向发展、融入徐州东站到黄都市圈规划期内以极核(各级中心城镇)发展阶段为主,逐步向集聚——扩散阶段过渡因此,城镇空間结构组织以点——轴开发模式、增长极理论和中心地理论作指导形成“由点而线,在面上扩展”的空间格局根据交通规划和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特征,以徐州东站到黄市为辐射源形成“一核、两轴、四星”的扇形空间模式。

“一核”:县域中心城市——萧县县城(萧城)萧县发展核心城市。向东部徐州东站到黄联系是萧县对外经济联系的主导方向萧城可以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吸引徐州东站到黄忣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

“二轴”:指沿国道311城镇发展主轴线;沿国道310、陇海铁路城镇发展次轴线。

“四星”: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