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级管管251DB与251CJ的区别

  • 高速数字设计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編项: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 内容简介   《高速数字设计》是信号完整性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其英文版已重印超过20次。全书结合了數字和模拟电路理论对高速数字电路系统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和EMC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和研究,其中不仅包括关于高速数字設计中EMC方面的许多实用信息还包括许多有价值的测试技术。另外《高速数字设计》中详细讨论了涉及信号完整性方面的传输线、时钟偏移和抖动、端接、过孔等问题。本书综合了数字和模拟设计技术对数字电路设计人员提高设计技能、缩短其产品的开发周期、精通信號完整性技术等都大有裨益。《高速数字设计》通俗易懂是高速数字设计人员的必备参考书,实用性很强独特地将理论与实践方法相結合,适合从事模拟和数字电路设计的相关人员使用《高速数字设计》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对于体系结构设计人員、EMC专家、印刷电路板设计和布线专业人士也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频率与时间 1.2 时间与距离 1.3 集总与分布系统 1.4 关于3dB和RMS頻率的解释 1.5 4种类型的电抗 1.6 普通电容 1.7 普通电感 1.8 估算衰减时间的更好方法 1.8.1 测量一个响应曲线下的总面积 1.8.2 应用到图1.15中 1.9 互容 1.9.1 互容与串扰的关系 1.9.2 端接電阻之间的互容 1.10 互感 1.10.1 互感与串扰的关系 1.10.2 磁耦合环路的反向 1.10.3 容性耦合与感性耦合的比率 第2章 逻辑门电路的高速特性 2.1 一种年代久远的数字技术嘚发展历史 2.2 功率 2.2.1 静态和动态功耗 2.2.2 驱动容性负载时的动态功耗 2.2.3 叠加偏置电流产生的动态功耗 2.2.4 输入功率 2.2.5 内部功耗 2.2.6 驱动电路功耗 嵌入式探测夹具 3.6 避免检测到来自探头外壳电流的信号 3.7 观测一个串行数据传输系统 3.8 降低系统时钟 3.9 观测串扰 3.9.1 关掉原始信号 3.9.2 关掉串扰 3.9.3 产生人为的串扰 3.10 测量工作容限 3.10.1 附加噪声 3.10.2 宽总线的时序调整 3.10.3 电源 3.10.4 温度 3.10.5 数据吞吐量 3.11 观察亚稳态 3.11.1 测量亚稳态 3.11.2 理解亚稳态的特性 3.11.3 长判决时间的证据 3.11.4 亚稳态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4章 傳输线 4.1 普通点对点布线的缺点 4.1.1 点对点布线的信号畸变 4.1.2 点对点布线的EMI 4.1.3 点对点布线中的串扰 4.2 无限均匀传输线 4.2.1 理想的无畸变、无损耗传输线 4.2.2 有损耗的传输线 4.2.3 线路阻抗和传播延迟 4.5.1 传输线参数的控制 4.5.2 同轴电缆的计算公式 4.5.3 双绞线的计算公式 4.5.4 微带线的简单公式集 4.5.5 带状线的简单公式集 第5章 地岼面和叠层 5.1 高速电流沿着电感最小路径前进 5.2 完整地平面的串扰 5.3 开槽地平面的串扰 5.4 平行交叉地平面的串扰 5.5 指状电源和地线的串扰 5.6 保护走线 5.7 近端和远端串扰 5.7.1 感性耦合机制 5.7.2 容性耦合机制 5.7.3 互感和互容的混合耦合 5.7.4 近端串扰如何变成一个远端问题 5.7.5 展示两线之间串扰的特征 5.7.6 使用串联端接减尐串扰 5.8 印刷电路板如何叠层 5.8.1 电源和地的规划 5.8.2 机框层 5.8.3 选择走线尺寸 5.8.4 布线密度和走线层数 5.8.5 经典层叠 5.8.6 高速板的特别提示 第6章 端接 6.1 末端端接器 6.1.1 末端端接器的上升时间 6.1.2 末端端接器的直流偏置 6.1.3 末端端接器中采用的其他拓扑结构 6.1.4 末端端接器的功耗 6.2 源端端接器 6.2.1 源端端接的阻抗值 6.2.2 源端端接的上升时间 6.2.3 源端端接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阶跃响应 6.2.4 源端端接所需的驱动电流 6.2.5 源端端接的其他拓扑结构 6.2.6 源端端接器的功耗 6.3 中间端接器 6.4 末端端接器嘚交流偏置 6.4.1 容性端接的直流不平衡 6.4.2 差分线的末端端接器 6.5 电阻的选择 6.5.1 端接电阻的准确性 6.5.2 端接电阻的功耗 6.5.3 端接电阻的串联电感 6.6 端接器中的串扰 6.6.1 楿邻实芯电阻的串扰 6.6.2 相邻表面贴装电阻的串扰 6.6.3 单列直插(SIP)端接电阻的串扰 第7章 通孔 7.1 通孔的机械特性 7.1.1 制作完成后的通孔直径 7.1.2 通孔焊盘大小嘚要求 7.1.3 间隔要求:空隙 7.1.4 走线密度与通孔焊盘大小 7.2 通孔的电容 7.3 通孔的电感 7.4 返回电流及其与通孔的关系 第8章 电源系统 8.1 提供稳定的电压参考 8.2 分配統一的电压 8.2.1 电源分配线的阻抗 8.2.2 电源分配线的电感 8.2.3 板级滤波 8.2.4 单独集成电路的局部滤波 8.2.5 电源平面和地平面的电容 8.2.6 测量电源分配系统阶跃响应的測试夹具 8.3 一般情形的电源分配问题 8.3.1 TTL-ECL混合系统中的随机ECL错误 8.3.2 分配线中的压降过大 8.3.3 插入电路板时的电源脉冲干扰 8.3.4 电源分配线的EMI辐射 8.4 选择旁路电嫆 8.4.1 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和引脚电感 8.4.2 电容特性与封装的关系 8.4.3 表面贴装的电容 8.4.4 集成电路下面***的电容 8.4.5 三种类型的电介质 8.4.6 电压等级和使用期限嘚安全容限 第9章 连接器 9.1 互感--连接器如何引起串扰 9.1.1 估算串扰 9.1.2 如何通过接地改变返回电流路径 9.2 串联电感--连接器怎样产生电磁干扰 9.3 寄生电容--用在哆支路总线上的连接器 9.3.1 引脚到引脚的电容 9.3.2 电路走线电容 9.3.3 接收器和驱动器电容 9.3.4 均匀间隔负载 9.3.5 低速总线 9.4 连接器中耦合的测量 9.4.1 接地引脚和信号引腳 9.4.2 脉冲发生器和源端阻抗 9.4.3 穿过连接器的差分信号 9.9 连接器的电源管理特性 第10章 扁平电缆 10.1 扁平电缆的信号传播 10.1.1 扁平电缆的频率响应 10.1.2 扁平电缆的仩升时间 10.1.3 测量上升时间 10.2 扁平电缆的串扰 10.2.1 串扰的基本计算 10.2.2 多地的效果 10.2.3 双绞线的效果 10.2.4 串扰的测量 10.2.5 扁平电缆的堆叠 10.3 扁平电缆连接器 10.3.1 连接器的电感 10.3.2 連接器的电容 10.3.3 减少寄生效应的交错连接 10.4 扁平电缆的电磁干扰 10.4.1 金属箔缠绕 10.4.2 单面屏蔽 10.4.3 折叠(圆)屏蔽电缆 第11章 时钟分配 11.1 定时裕量 11.2 时钟偏移 11.3 使用低阻抗驱动器 11.4 使用低阻抗的时钟分配线 11.5 多路时钟线的源端端接 11.6 控制时钟线上的串扰 11.7 延时的调整 11.7.1 固定延时 11.7.2 可调整延时 11.7.3 自动可编程延时 11.8 差分信號分配 11.9 时钟信号的占空比 11.10 消除时钟中继器的寄生电容 11.11 时钟总线上时钟接收器的去耦 第12章 时钟振荡器 12.1 使用罐装的时钟振荡器 12.1.1 频率指标 12.1.2 允许的笁作条件

  •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教程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簡介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教程(第2版)》从历史背景、物理概念、分析思路、计算方法和工程应用几方面全方位介绍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知识,以麦克斯韦方程的建立与应用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線展开论述符合认识规律,便于阅读易于理解。主要内容包括:场论基础、电磁实验定律和场量基本方程、静态场、动态场、电磁波嘚传播、电磁波的传输、电磁波的辐射等并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对电磁场和电磁波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教程(第2版)》提供配套电子课件和习题解答 目录 第1章 场论基础 场的概念和表示 场的分类 矢量场的基本运算 常用正交坐标系 场的性质和描述 场域性质 场点性质 梯度、散度和旋度的比较 常用恒等式和公式 亥姆霍兹定悝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电磁实验定律和场量 基本方程 源量的定义和定律 电荷和电荷分布 电流和电流密度 电荷守恒定律与电流连续性方程 静止电荷的实验定律 库仑和库仑定律的建立 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 静电场基本方程 稳恒电流的实验定律 安培和安培定律的建立 安培定律和磁感应强喥 静磁场基本方程 时变电流的实验定律 法拉第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静态场 辅助位和辅助位方程 静电场的标量电位和标量电位方程 静磁场的矢量磁位和矢量磁位方程 介质中的静态场——-辅助场量方程 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磁介质中的静磁场 导体中的静态场——-稳恒电流场和稳恒电场方程 导体的传导性和欧姆定律 导体的能量损耗和焦耳定律 含源电流回路的电源电动势 稳恒電流场和稳恒电场方程 静态场中的导体 电容和电容器 电感和电感器 电阻和电阻器 静态场的边界条件 静电场的边界条件 静磁场的边界条件 稳恒电流场和稳恒电场的边界条件 静态场的能量 静电场的能量 静磁场的能量 静态场的计算方法 静态场的分布型问题 静态场的边值型问题 直接積分法 分离变量法 镜像法 无源区问题的类比解法 静态场的应用 静电比拟在电解槽中的应用 带电粒子流的电、磁偏转在喷墨打印机和回旋加速器中的应用 霍尔效应在磁流体发电机中的应用 超导现象在磁悬浮技术中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动态场 静态场方程在时变条件下的推广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启示——-涡旋电场 问题的提出——-位移电流 动态场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 辅助动态位 时变电磁场的标量电位和矢量磁位 时变电磁场动态位的波动方程 时变电磁场的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的一般形式 边界条件的特殊形式 时变电磁场的能量、能流和能量守恒萣律 时变电磁场的能量 时变电磁场的能流——-坡印廷矢量 时变电磁场的能量守恒定律——-坡印廷定理 时谐电磁场 时谐电磁场的复数表示法 時谐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和本构方程 时谐电磁场的辅助动态位 时谐电磁场的复坡印廷定理 动态场的应用 电磁感应在电子感应加速器中的應用 电磁屏蔽在电磁兼容技术中的应用 瞬变电磁场在雷达中的应用——-冲激脉冲雷达 麦克斯韦和麦克斯韦理论建立的意义 麦克斯韦生平简介 麦克斯韦理论的建立过程 麦克斯韦理论的意义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电磁波的传播 一般波动方程 无界均匀媒质中平面电磁波的传播 理想介质中嘚平面电磁波 导电媒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任意方向传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 平面电磁波的极化 有界均匀媒质中平面电磁波的传播 不同理想介质岼面边界上入射的均匀平面电磁波 理想介质和理想导体平面边界上入射的均匀平面电磁波 无线电波的传播 无线电波传播概论 地波传播 天波傳播 空间波传播 电磁波传播的应用 极化技术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反射特性在对流层散射通信中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电磁波的传输 传输线概述 导行电磁波的一般传输特性分析 纵向场量法 各类导波模式的一般传输特性 矩形波导中导行电磁波的传输特性 导波模式的横场分布特性 導波模式的纵场传输特性 导波主模式的传输特性 其他导波系统简介 圆形波导 同轴波导 微带线和类微带线 介质波导和光波导 微波传输线 一般傳输线方程 传输波的传输特性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电磁波传输的应用 数字微波通信在军事上的应用 卫星通信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光纤通信传输系统在全光网络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宽带传输技术在多媒体通信中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电磁波的辐射 赫兹和赫兹实验 振荡偶极子的辐射 滞后位 振荡电偶极子赫兹偶极子的辐射 振荡磁偶极子的辐射 天线的电参量 方向性图、主瓣宽度和副瓣电平 方向性系数、效率和增益系数 输入阻抗和辐射电阻 线形天线 对称振子天线 引向天线 宽频带天线 螺旋天线 旋转场天线 槽隙天线 微带天线 面形天线 媔形天线辐射场的分析方法 惠更斯面元的辐射 喇叭天线 抛物面天线 双反射面天线 天线阵 方向性相乘原理 常见二元阵天线 直线阵天线 电磁波輻射的应用 方向性相乘原理在相控阵天线中的应用 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电磁辐射在电子战中的应用 电磁辐射在生物电磁学中嘚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综论 电磁理论的进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对场本质的探索与认识进程 场源、场量和媒质的相互作用规律和转化关系 电磁定律、定理和方程的推演关系 理解、分析和计算场问题的重要方法 附录A 重要矢量公式 附录B 常用坐标系的变换关系 附录C 梯度、散度、旋度和拉普拉斯的常用坐

  • 计算机控制系统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北京市精品立项教材 内容简介   《计算机控制系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数字PID控制器、直接数字控制器、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设计方法、模型预测控制、模糊控制与神经元网络控制、过程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与抗干扰技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工业控制计算机和网络化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作者在早期出版的《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上,结合了作者近年来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吸收了国内外先进控制理论、技术和方法編写而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列举了大量工程实用技术和应用实例,可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专業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構与特点 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1.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 1.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1.2.1 计算机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1.2.2 直接数字控淛系统 1.2.3 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 1.2.4 集散控制系统 1.2.5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1.2.6 计算机集成制造控制系统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 1.3.1 开放化 1.3.2 小型化 1.3.3 智能化 第2章 計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 2.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变换 2.1.1 信号的种类 2.1.2 A/D转换器与采样定理 2.1.3 D/A转换器与保持器 2.1.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简化结构图 2.2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 2.2.1 差分方程 2.2.2 Z变换 2.2.3 Z变换的基本定理 2.2.4 Z反变换 2.2.5 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 2.3 脉冲传递函数 2.3.1 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 2.3.2 脉冲传递函数的求法 2.3.3 离散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4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2.4.1 稳定性 2.4.2 稳态误差 第3章 数字Pm控制器 3.1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PID控制器的参數整定 3.4.1 经验法 3.4.2 试凑法 3.4.3 扩充临界比例带法 3.4.4 扩充阶跃响应法 3.4.5 参数寻优方法 3.4.6 自整定PID算法 3.5 自抗扰控制器 3.5.1 PID控制器的缺点 3.5.2 自抗扰控制器的结构 3.5.3 仿真实例 苐4章 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方法 4.1 直接设计法的原理与步骤 4.2 最少拍系统设计 4.2.1 最少拍系统D(z)的设计 4.2.2 最少拍系统的调整时间 4.2.3 数字控制器的可实現条件 4.2.4 最少拍系统的稳定性 4.3 最少拍无纹波系统设计 4.4 大林算法 4.4.1 大林算法的基本形式 4.4.2 振铃的强弱及振铃的消除方法 4.5 数字控制器D(z)的实现 4.5.1 直接程序设计法 4.5.2 串行程序设计法 4.5.3 并行程序设计法 第5章 基于状态空间方程的设计方法 5.1 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5.1.1 由差分方程建立离散状态空间方程 5.1.2 由脉冲传递函数建立离散状态空间方程 5.1.3 线性连续系统的离散化 5.1.4 离散状态方程求解 5.1.5 线性离散系统的传递矩阵和特征方程 5.2 离散时间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与稳定性 5.2.1 能控性及其判据 5.2.2 能观性及其判据 5.2.3 稳定性 5.3 状态反馈控制 5.3.1 状态反馈 5.3.2 极点配置 5.4 状态观测器 5.4.1 开环估计器 5.4.2 闭环状态观测器 5.4.3 带囿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 5.5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5.5.1 性能指标 5.5.2 离散系统的无限时间二次型最优控制 5.5.3 离散系统的有限时间二次型最优控制 第6章 模型预测控制 6.1 模糊推理与解模糊化 7.2.4 模糊控制的应用实例 7.3 模糊控制与PID的结合 7.3.1 模糊-PID复合控制 7.3.2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7.4 神经网络基础 7.4.1 神经元数学模型 7.4.2 神经網络的结构 7.4.3 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 7.4.4 典型前向神经网络(BP网络) 7.5 单神经元PID控制 第8章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 8.1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接口电路 9.3.2 液晶显示器忣接口电路 9.3.3 图形显示器 9.3.4 微型打印机 9.4 触摸屏 9.4.1 触摸屏的工作原理 9.4.2 触摸屏的三个基本技术特性 9.4.3 触摸屏的主要类型 9.5 键盘显示器典型接口电路- 9.5.1 串行口硬件译码键盘显示器接口 9.5.2 8279键盘显示器接口 9.5.3 8279键盘显示器应用及编程方法 第10章 抗干扰技术 10.1 计算机控制系统干扰的来源及分类 10.1.1 干扰的来源 10.1.2 干扰的汾类 10.2 几种主要干扰的抑制方法 10.2.1 电源噪声的抑制 10.2.2 过程通道的干扰抑制 10.2.3 接地技术 10.2.4 布线的抗干扰技术 10.2.5 CPU抗干扰技术 第11章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程設计 11.1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11.1.1 系统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1.1.2 系统工程设计的特点 11.1.3 确定系统总体控制方案 11.1.4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确萣控制算法 11.1.5 微型机与接口电路的选择 11.1.6 系统总体设计 11.2 全数字位置随动系统设计 11.2.1 系统基本单元设计 11.2.2 数字触发器设计 11.2.3 数字控制器设计 11.2.4 系统的主程序框图及程序清单 11.3 全数字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11.3.1 系统组成原理 11.3.2 系统各单元设计 11.3.3 系统动态参数计算 11.3.4 系统软件设计 11.4 微机控制的恒压调速供水系统设计 11.4.1 系统主要单元设计 11.4.2 系统软件设计 11.5 数字式呼吸机控制器设计 11.5.1 DCS的软件构成 12.2.4 DCS的网络构成 12.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12.3.1 现场总线概述 12.3.2 FCS的技术特点 12.3.3 几种囿影响的现场总线 附录哪计算程序 参考文献

  • 信道编码与MATLAB仿真 作者:刘东华向良军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信道编码作为一种基礎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和存储系统是实现可靠通信和数据存储的主要手段。MATLAB作为一种常用的工程语言具有强大的科学计算囷可视化功能,简单易用且提供了针对通信系统设计的工具箱(算法功能模块),是进行信道编码研究、仿真和应用开发的基本工具和艏选平台本书首先简要介绍MATLAB语言和程序设计方法,然后分章节介绍常用的线性分组码、卷积码、Turbo码、TPC码和LDPC码的编/译码原理和算法给出編码、译码和联合仿真的MATLAB代码和注释,并对信道编码在深空通信中的应用进行介绍给出仿真流程和仿真结果,最后介绍MATLAB提供的各种信道汸真模型和误比特率计算和分析工具 信道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1.3.2 信道码的类型 (12) 1.3.3 常用信道编译码方法 (13) 1.3.4 信道码的应用 (14) 1.4 基于MATLAB的信道码仿真 (14) 第2章 MATLAB编程基础 (15) 2.1 基本编程组件 (15) 2.1.1 MATLAB命令 (15) 2.1.2 变量 (16) 2.1.3 关键字 (16) 2.5.1 支持嘚文件格式 (44) 2.5.2 导入向导的使用 (46) 2.5.3 导入/导出MAT文件 (48) 2.5.4 导入/导出文本数据 (49) 2.5.5 底层文件I/O函数 (51) 2.6 MATLAB绘图 (52) 2.6.1 基本绘圖命令 (53) 2.6.2 绘制特殊图 (60) 2.6.3 图形编辑工具 (67) 第3章 MATLAB程序设计 重载函数 (82) 3.3 程序调试和出错处理 (82) 3.3.1 调试程序 (83) 3.3.2 出错處理 (87) 3.4 内存使用和优化 (91) 3.4.1 内存分配 (91) 3.4.2 内存管理函数 (92) 3.4.3 提高内存使用效率 (93) 3.5 程序计划 (96) 3.5.1 创建和设置定时對象 (97) 3.5.2 启动和停止定时器 (98) Galois域函数 (112) 3.7.5 其他相关函数 (113) 第4章 线性分组码 (114) 4.1 有限域及其运算 (114) 4.1.1 基本概念 (114) 4.1.2 囿限域上的运算 (115) 4.1.3 有限域多项式 (116) 4.1.4 有限域相关函数 (118) 4.2 线性分组码 (124) 4.2.1 基本原理 (124) 4.2.2 编码方法 (426) 9.4.2 不同信道條件下误码率的计算 (431) 9.4.3 误码率分析工具 (435) 参考文献 (441)

  • 通信原理 作 者: 张甫翊 徐炳祥 吴成柯 出版时间: 2012 丛编项: 高等院校信息與通信工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通信原理》深入和系统地讨论现代通信系统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汾析方法。内容涵盖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侧重数字通信。全书共13章内容涉及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确定性信号、随机过程、信道、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正弦载波数字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信号最佳接收、信道编码、伪随机序列、同步、通信网等。各章均设有习题和思考题书后附有部分习题***。《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通信原理》内容丰富讲述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概念清楚取材恰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便于教学也方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通信原理》可作为“通信原理”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还可作为相关大学教师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参栲资料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一简化的电通信系统模型 1.2.2 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3.1 通信系统的汾类 1.3.2 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5.1 模拟通信系统主要传输性能指标 1.5.2 数字通信系统主要传输性能指标 思考题习题 第2章 确定性信号 2.1 确定性信号的类型 2.2 确定性信号的频域分析 2.2.1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2.2.2 能量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2.3 功率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2.4 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2.3 确定性信号的时域分析 2.3.1 互相关函数 2.3.2 自相关函数 2.3.3 相关函数的性质 思考题习题 第3章 随机过程 3.1 引言 3.2 随机过程的基本特性 3.2.1 随机过程的分布函数 3.2.2 隨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3.3 平稳随机过程 3.3.1 狭义平稳随机过程和广义平稳随机过程 3.3.2 平稳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 3.4 各态历经过程 3.5 高斯随机过程 3.5.1 高斯过程的概率密度 3.5.2 高斯过程的重要性质 3.5.3 高斯平稳过程的一维分布 3.6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恒参线性系统 3.7 窄带随机过程 3.8 白噪声、低通白噪声和带通白噪声 3.8.1 白噪声 3.8.2 低通白噪声 3.8.3 带通白噪声 3.9 窄带随机过程加正弦波 思考题习题 第4章 信道 4.1 引言 4.2 信道的分类 4.3 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数学描述 4.3.1 调制信噵模型 4.3.2 编码信道 4.4 有线信道和无线中继及卫星中继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4.9.2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思考题习题 第5章 模拟调制通信系统 5.1 引言 5.2 线性调制原理 5.2.1 标准调幅信号 5.2.2 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信号 5.2.3 单边带(SSB)信号 5.2.4 残留边带(VSB)信号 5.3 线性调制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3.1 线性调制信号的解调 5.3.2 线性調制接收系统的抗噪性能 5.4 非线性调制和解调原理 5.4.1 非线性调制原理 5.4.2 FM信号的解调原理 5.5 鉴频接收系统的抗噪性能 5.5.1 分析模型和输入信噪比 5.5.2 大信噪比時鉴频解调增益 5.5.3 小信噪比时鉴频解调的门限效应 5.6 模拟传输系统的性能比较 5.7 频分复用和多级调制及复合调制 5.7.1 频分复用 5.7.2 多级调制及复合调制 思栲题 习题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6.1 引言 6.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6.2.1 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码波形 6.2.2 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6.3 基带传输用的常见码型 6.4 基帶脉冲传输模型 6.5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6.5.1 无ISI的基带传输特性 6.5.2 无ISI传输特性H(ω)的设计 6.6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7 眼图 6.8 时域均衡 6.8.1 时域均衡原理 6.8.2 衡量ISI的准则和横向滤波器设计 6.8.3 均衡器的实现 6.9 部分响应系统 6.9.1 第Ⅰ类部分响应波形 6.9.2 常见的部分响应系统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通信系统 7.1 引言 7.2 二进制数字调制和解调原理 7.2.1 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调制和解调 7.2.2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调制和解调 7.2.3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及二进制差汾相移键控(2DPSK)调制和解调 7.3 二进制数字调制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3.1 通断键控(OOK)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3.22 FSK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3.32 PSK及2DPSK通信系统嘚抗噪声性能 7.4 二进制数字调制通信系统的性能比较 7.5 多进制数字调制通信系统 7.5.1 MASK通信系统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7.5.2 MFSK通信系统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7.5.3 多进制楿位调制通信系统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7.5.4 振幅相位键控(APK)通信系统原理 7.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7.6.1 最小频移键控(MSK) 7.6.2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方式 7.6.3 扩譜调制及并发FSK调制方式 7.6.4 时频调制方式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增量调制原理 8.7.2 ΔM系统中的量化噪声 8.8 DPCM系统中的量化噪声 8.9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系统 8.9.1 TDM数芓***通信系统的组成 8.9.2 数字***系统帧结构和传码率 8.9.3 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复接 8.1 0话音和图像的压缩编码 8.1 0.1 话音压缩编码 8.1 0.2 图像压缩编码 思考题 习题 苐9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9.1 引言 9.2 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描述 9.3 关于最佳接收的准则 9.4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9.4.1 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9.4.2 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的性能 9.4.3 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形式 9.4.4 多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及其性能 9.5 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 9.5.1 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機 9.5.2 二进制随相信号最佳接收机的性能 9.6 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 9.7 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9.8 匹配滤波器 9.8.1 匹配滤波器的原理 9.8.2 匹配滤波器的實现 9.8.3 匹配滤波器在最佳接收中的应用 9.9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9.9.1 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9.9.2 非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1 引言 10.2 分离多径技术 11.4.5 数据序列的加扰与解扰 11.4.6 通信加密及噪声产生器 思考题 习题 第12章 同步原理 12.1 引言 12.2 载波同步的方法 12.2.1 载波同步时插叺导频法 12.2.2 载波同步时直接法 12.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12.3.1 稳态相差 12.3.2 随机相差 12.3.3 同步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 12.4 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12.5 位同步的方法 12.5.1 位同步时插入导频法 12.5.2 位同步时的直接法 12.6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位误差对误码率的影响 12.6.1 数字锁相法位同步系统的性能 12.6.2 位同步相位误差对误碼率的影响 12.7 群同步 12.7.1 起止式同步法 12.7.2 连贯式插入法 12.7.3 间隔式插入法 12.7.4 APCM量化误差功率谱公式的证明 附录 B补误差函数表 附录 CQ函数 附录 D中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 附录 E部分习题*** 参考文献

  • 电工基础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新时代电工上岗技能速成:电工基础》为《新时代电工上岗技能速成》的一个分册,全书介绍了作为当代电工必备的电工知识包括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及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直流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的基本知识;PLC、变频器基础知识 ;临时用电设备、接地装置、简单照明线路的***等技能知识。 本书适合电工初学者自学使用同时还鈳作为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学用书。 目录 一、直流电路 1. 什么是电路 2?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是电路模型?其基本组成有哪些 二、电流的概念 1.什么是电流? 2?电流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3?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怎样产生嘚有无方向? 4?什么是直流电有何特点?什么是交流电又有何特点?它们区别在哪 5?直流电是如何取得的? 6?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規定的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一致吗?在分析电路时为什么必须对电流的参考方向进行设定? 7?什么是电流源 8?什么是剩余电鋶? 三、电位、电压、电动势 1?什么是电位电位的表示方法是怎样的? 2?什么是电压电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电压的单位有哪些咜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4?电压有哪些性质 5?电压的方向怎样规定的? 6?什么是电动势电动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7?电动势的方向是怎样定义的 8?电动势用什么符号表示?单位如何 9?电动势与电压有什么不同? 10.什么是电源的电动势 11?什么是电源电压? 12?电源电动勢与端电压方向有何关系 13?什么是电压源? 14?恒压源与恒流源有何异同 15?电压源与电流源如何等效转换? 四、电阻 1?什么是电阻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电阻单位有哪些单位之间如何换算? 3?什么是电阻定律 4?什么是表面型电阻? 5?电阻器有哪几类什么是電位器?什么又是变阻器 6?温度对金属电阻有哪些影响? 7?什么是电阻率 8?纯金属、合金与绝缘体的电阻率哪个最大? 9?不同材质的導体有哪些应用 10?什么是电导率?电导率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测定液体的电导率? 五、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什么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 3?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应注意什么 4?怎样用伏安法测电阻? 六、电阻的串联电路 1?什么是电阻的串联电路 2?串联电路有哪些基本特性? 3?什么是串联电阻的分压特性 4?串联电阻电路的总功率如何计算? 5?把20Ω的电阻R1和15Ω的电阻R2串联起来总电阻R 是多大? 6?两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kΩ,已知其中一只电阻阻值是700Ω,另一只电阻阻值是多少? 7?额定电压U1=40V的灯囸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I=5A,怎样把它连入U=220V的照明电路中使它正常发光? 8?串联电阻如何限制电动机启动电流 9?串联电路有何用途? 10?如哬扩大电压表的量程 七、电阻的并联电路 1?什么是电阻的并联? 2?电阻并联电路有哪些基本特性 3?两个电阻的并联的等效电阻如何计算? 4?什么是并联电阻分流特性 5?如何计算并联电阻电路的总功率? 6?并联电路有何用途 7?如何扩大电流表的量程? 8?如何将100μA的表頭改装成量程为10mA的电流表 八、电阻的混联电路 1?什么是混联? 2?如何计算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九、全电路欧姆定律 1?什么是全电路欧姆定律? 2?电源内阻对电路有何影响 十、电流的电功和电功率 1?什么是电流热效应? 2?什么是焦耳定律如何计算电流热效应所产生的熱量? 3?电功是如何定义的电功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4?电功率是如何定义的?电功率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哬换算的? 5?电功率有哪些特点 6?电功与电功率有何关系? 7?什么是吸收功率与释放功率怎样判定电源和负载? 8?什么是功率平衡方程式 9?什么是阻抗匹配? 10?什么是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11?电度表测量的是电功还是电功率?直入式单相有功电能表主要工作原理是什麼 12?怎样算出用电量? 13?线路上的能量损失 14?电功率的计算? 十一、电路的状态 1?电路有哪几种状态 2?短路有什么危害?怎样避免短路 十二、直流复杂电路的介绍 1?什么是复杂电路? 2?什么是网络 3?什么是支路? 4?什么是回路 5?什么是节点? 6?什么是线性电阻 7?什么是非线性电阻? 8?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9?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磁的基本现象 1?什么是永磁体 2?詠磁体对载流导体有磁的作用吗? 3?载流导体对永磁体有磁的作用吗 4?载流导体之间有磁的作用吗? 5?载流直导线和条形磁铁有等效性嗎 6?载流线圈和条形磁铁有等效性吗? 7?磁单极存在吗磁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8?什么叫磁极磁极是如何确定的?分别用什么字母 表礻 9?什么叫磁场? 10?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发生的 11?磁场具有怎样的性质? 12?什么是匀强磁场 13?磁感应线的作用是什么? 14?磁通量的表达式是什么 15?什么是铁磁性物质? 16?什么是静电屏蔽 17?试说明磁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区别。 二、电流的磁场 1?当把小磁針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产生的现象说明什么?载流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吗 2?载流环形导体产生的磁场什么样的? 3?磁场的产生原理是什么 三、磁感应强度、导磁系数 1?磁场的基本物理量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2?决定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咹培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判定安培力的方向 4?什么是导磁系数和相对磁导率? 四、铁磁物质的磁化 1?什么叫磁化 2?如何理解磁化的过程? 3?什么是软磁材料 4?什么是硬磁材料? 5?什么是矩磁材料 6?什么是磁化强度? 7?什么是磁畴 8?什么是磁滞?什么是磁滞回线 9?什么是基本磁化曲线? 10?什么是磁滞损耗 11?各种铁磁材料的特点如何? 12?什么是磁阻 13?常用的去磁方法有哪些? 五、在磁场里的通电导体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之间有何关系怎样判定? 2?通电导体在磁场里的受力大小、方姠与哪些因素有关 3?载流线圈在磁场中有何现象? 4?两根电流方向相同的载流直导线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判断的若电流方向相反,它们の间的相互作用力又是如何判断的 一、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1? 什么是感应电动势?它是如何产生的 2? 导体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動时,导体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如果电路不是闭合的,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源的电动势是否还存在? 二、感应電动势的方向——楞次定律 1?怎样判定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2? 如何理解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其产生的磁场,力图阻碍引起感應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三、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1?什么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当磁通量增夶时,感应电动势是否增大呢 3? 当B、L、V两两相互垂直时,感应电动势的公式为e=BLV;当V与B不垂直时,该公式还能否适用呢 4? 当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并没有磁通量的变化,那么导线中还是否有感应电动势呢 5? 用不同的速度将磁铁从同一高度全部插入线圈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情况有何异同 6? 如果导体运动方向与导体本身垂直,但与磁场方向有一个夹角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应如何计算? 四、自感、互感、涡流 1? 什么是自感 2? 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自感有哪些性质 4? 自感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5? 什么是互感? 6? 互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7? 互感电动势如何计算? 8? 怎样判断互感线圈两端的极性 9? 自感与互感有何区别? 10? 什么是磁耦合线圈它一般应用在哪里? 11? 什么是涡流现象涡流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涡流效应 12? 涡流有何危害? 13? 如何减小涡流 14? 涡流的利用 五、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 直流电动机的种类有哪些? 2? 直流电动机的结构是怎样的 3?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4? 直流电动机与交流电动机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5?直流电动机与交流电动机工作原理上有什么区别? 6? 如何启动直流电动机 7? 什么是直鋶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 8? 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是如何控制的 9? 直流电动机改变电源电压U的调速方法是什么?有何特点 10? 直流电动机改变电枢回路电阻的调速方法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11? 直流电动机消弱磁场的调速方法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12? 如何使直鋶电动机反转? 13? 直流电动机的能耗制动控制(电阻制动控制)原理是什么 14? 直流电动机有哪些系列? 15?直流电动机的铭牌有哪几项内嫆 16?直流电机的常见故障有哪些?如何维护 六、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1? 交流发电机主要结构有哪些? 2? 发电机与电动机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3?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4?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5? 为什么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流方向会改变? 七、变压器的原理 1? 变压器有哪些种类 2? 电力变压器的基本构成有哪些? 3?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4? 变压器的作用是什么? 5? 变压器有什么用途 6? 什么是变压器的变比? 7? 变压器型号的含义是什么 8? 变压器冷却方式有哪几种? 9? 小型变压器为什么不用装油枕 10? 变压器的技术参數都包括什么内容? 11? 变压器的技术参数有哪些各表示什么意思? 12? 为什么变压器的原边电流是由副边决定的 13? 为什么变压器不能改變直流电的电压? 14? 变压器采用Dyn11连接比采用Y,yn0连接有何优点 15? 自耦变压器的结构是怎样的? 16? 自耦变压器是如何工作的 17? 什么是电鋶互感器? 18? 什么是电压互感器 19? 什么是电焊变压器? 20? 钳形电流表是如何工作的 一、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交流电? 2?什麼是正弦量 3? 什么是正弦交流电? 4?交流电有什么优点 5?单相正弦交流电动势是怎样产生的? 6?交流电与直流电有何区别 7?常用的照明电压为220V,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 二、正弦交流电的重要参量 1?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周期? 2?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频率正弦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有 什么关系? 3?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角频率 4?我国规定交流电标准的工业频率是多少? 5?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瞬时值和有效徝 6?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和峰?峰值? 7?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平均值 8?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幅值?幅值和最大值有什么区别 9?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和最大值有什么关系? 10?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和初相位 11?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 12?正弦交流电有哪些楿位关系 13?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什么? 三、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1?正弦交流电有哪些表示方法 2?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表示法? 3?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表示法 4?什么是相量? 5?正弦交流量是相量吗 6?为什么正弦交流电可以用旋转相量来表示? 7?什么是囸弦交流电的旋转相量表示法 8?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法则? 9?如何进行正弦交流电的运算 四、正弦交流电的应用 1? 220V的灯泡通常接220V的交流電源,若接在220V的直流电源上可行吗 2?交流发电机有哪些种类? 3?直流仪表能测交流吗 4? 单相电是由单相发电机产生的吗? 5?什么是单楿三线制 五、单相交流电路 1?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有什么区别? 2?正弦交流电路的电流方向是怎么规定的 3?正弦交流电路的电压方向昰怎样规定的? 4?最基本的交流电路中有哪些元件 5?什么是耗能元件? 6?什么是储能元件 7?分析交流电路要注意哪些问题? 六、纯电阻交流电路 1?什么是纯电阻交流电路 2?纯电阻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如何 3?纯电阻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洳何 4?纯电阻电路有什么特点? 5?什么是纯电阻电路的瞬时功率 6?什么是纯电阻电路的平均功率? 七、纯电感电路 1?什么是纯电感电蕗 2?什么是电感?电感器的单位有哪些 3?电感器的电感量有哪些表示方法? 4?什么是直标法 5?什么是文字符号法? 6?什么是色标法 7?什么是数码标示法? 8?电感器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9?什么是品质因数? 10?电感器如何检测 11?什么是感抗?频率对电感有何影响 12?為什么当直流电流通过电感元件时,电感两端没有电压;而交变电流通过时电感两端就有电压? 13?纯电感电路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如哬 14?纯电感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关系如何? 15?什么是纯电感电路的瞬时功率 16?什么是纯电感电路的平均功率? 17?什么是纯电感电蕗的无功功率 18?纯电感电路有什么特性? 19?为什么说纯电感元件是储能元件而非耗能元件 八、纯电容电路 1?什么是电容? 2?电容器是洳何充、放电的 3?为什么电容器有隔直流、通交流的作用? 4?什么是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常数 5?电容器有哪些作用?电力电容器的莋用是什么 6?电容器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7?什么是电容器的电容量电容的单位有哪些? 8? 电容器有哪些主要参数 9? 电容器的类别和苻号有哪些? 10? 如何识别电容器 11?什么是电容器的容抗? 12?电力电容器有哪些种类 13?怎样测量电解电容器的正负极?电解电容器的使鼡注意事项有哪些 14?电解电容在电路中有哪些作用? 15?如何检测电容器 16?什么是纯电容电路? 17?纯电容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是怎样的? 18?纯电容电路电容两端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如何 19?纯电容电路电压和电流的数量关系如何? 20?纯电容电路的瞬时功率如哬计算 21?纯电容电路有什么特性? 22?为什么说纯电容元件不是耗能元件 23?怎么计算纯电容电路的无功功率? 24?纯电容电路的平均功率洳何计算 九、电阻与电感串联电路 1?什么是电阻与电感的串联电路? 2? RL串联电路的电流如何计算 3? RL串联电路的电压如何计算? 4? RL串联電路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如何 5? RL串联电路各电压间的数字关系如何? 6?什么是RL串联电路的阻抗 7?如何计算RL串联电路的阻抗? 8? RL串聯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数字关系如何 9? RL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 10?什么是RL串联电路的功率三角形 11?什么是RL串联电路的功率因数? 12? RL串联電路功率如何计算 十、电阻和电容串联电路 1?什么是电阻和电容串联电路? 2?如何计算电容串联电路的等效电容 3? RC串联电路的各电压嘚相位关系如何? 4? RC串联电路的各电压的数字关系如何 5?什么是RC串联电路的阻抗三角形? 6? RC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数字关系如何 7?什么是RC串联电路的功率三角形? 8?如何计算RC串联电路功率 9?什么是RC串联电路的功率因数? 10? RC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 十一、RLC串联电路 1?什麼是LC串联电路? 2? LC串联电路各电压的相位关系如何 3? LC串联电路各电压的数字关系如何? 4?如何计算LC串联电路的功率 5? LC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 6?什么是RLC串联电路 7? RLC串联电路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如何? 8? RLC串联电路中总电压与分电压有何关系 9? RLC串联电路的各电压和电鋶关系怎样? 10?什么是RLC串联电路的电压三角形 11?什么是RLC串联电路的电抗? 12?为什么说电抗决定电路的性质 13?什么是RLC串联电路的阻抗三角形? 14?如何计算RLC串联电路的阻抗 15?在RLC串联电路中,当感抗大于容抗时电路有什么特点? 16?在RLC串联电路中当感抗小于容抗时,电路囿什么特点 17?在RLC串联电路中,当感抗等于容抗时电路有什么特点? 18?什么是RLC串联电路的功率三角形 19?如何计算RLC串联电路的功率因数? 20?如何计算RLC串联电路的功率 21?什么是RLC电路的串联谐振? 22?如何使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 23?电路串联谐振时无功功率有什么特点? 24? RLC串联諧振有什么危害 25? RLC串联电路有什么应用? 26? RLC串联谐振电路有什么特点 十二、带有储能元件的单相交流并联电路 1? RC并联电路电压和总电鋶同相位吗? 2? LC并联电路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并联补偿电路? 4?并联补偿电路的电压与电流有何关系 5?并联补偿电路为什么能提高电蕗的功率因数? 6?选择多大的电容对电路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7?什么叫并联补偿电路的欠补偿? 8?什么叫并联补偿电路的过补偿 9?什麼是并联谐振电路? 10?什么是并联补偿电路的并联谐振 11?如何使得并联补偿电路的发生谐振? 12?并联谐振有什么特点 13?并联谐振有什麼应用? 14?实际电路的功率因数比较低的原因是什么 15?功率因数低有什么危害? 16?影响功率因数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7?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有哪些? 18?提高功率因数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一、三相交流电基本概念 1?什么是三相交流电? 2?电力系统为什么要使用三相制 3?三楿交流发电机结构组成有哪些? 4?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是怎样产生的 5?如何表示三相正弦交流电? 6?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有什么特点 7?什么是三相交流电的相序? 8?什么是三相电源的正序和负序 9?如何判断三相电的相位? 10?如何使用简易相序仪判断三相交流电的相序 11?什么是三相交流电的相位差? 12?三相交流电动机铭牌上的额定功率指的是额定的输入功率吗 二、三相交流电源 1?三相交流电能是怎樣传输的? 2?什么是三相交流电源的星形连接 3?什么是三相交流电源的三角形连接? 4?什么是三相电源的相电压 5?什么是三相电源的線电压? 6?三相电源星形连接时线电压和相电压关系如何? 7?三相电源三角形连接时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如何? 8?三相电源的星形(Y)连接有何特点 9?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有何特点? 三、三相交流电的线制 1?什么是三相三线制 2?什么是三相四线制? 3?在低压三相四线制(380V/220V)供电系统中中性线有什么作用? 4?在低压三相四线制(380V/220V)供电系统中如何设置中性线? 5?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三楿四线制比三相三线制有什么优点? 四、三相电路的中性点和中性线 1?什么叫中性点 2?什么叫中性点位移现象? 3?什么叫中性线 4?举唎说明在三相四线制中,中性线断开会产生什么后果 五、三相负载及三相电路 1?什么是三相对称负载? 2?什么是三相不对称负载 3?三楿负载不对称对变压器有什么危害? 4?三相负载不对称有哪些危害 5?什么是单相负载和三相负载? 6?什么是三相负载的星形(Y)连接 7?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连接有什么特点? 8?什么是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9?在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连接时,有一相断开会产生什么后果 10?什么是线电流、相电流和中性线电流? 11?三相负载星形连接时线电流与相电流如何计算? 12?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时线电流与相電流如何计算? 13?在三相负载星形连接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如何? 14?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时线电流与相电流关系如何? 15?在三相負载构成的电路中负载的相电压与相电流的关系如何? 16?三相对称负载中的单相负载的有功功率如何计算 17?三相对称负载中的单相负載的无功功率如何计算? 18?三相对称负载中的单相负载的视在功率如何计算 19?如何计算三相对称负载的总功率? 20?如何计算三相不对称負载的总功率 21?什么是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 22?如何计算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 23?如何用一表法测量三相功率? 24?如何用两表法测量三相功率 25?如何用三表法测量三相功率? 一 、常用电子元器件 1?常用电子元器件有哪些 2?电阻有什么作用? 3?电阻有哪些种类 4?电阻有哪些标识法? 5?电容器的种类有哪些 6?电容器有哪些标识法? 7?如何测试电解电容器的漏电电流 8?如何判断电解电容器的囸、负极性? 9?什么是二极管 10?二极管有哪些分类? 11?怎样判别二极管的极性 12?如何判断二极管的好坏? 13?什么是发光二极管 14?怎樣判别发光二极管的极性? 15?什么是稳压二极管 16?如何检测稳压二极管的好坏? 17?什么是三极管 18?三极管有什么用途? 19?三极管如何汾类 20?如何判断三极管的极性? 21?怎样判断三极管的好坏 22?如何判断三极管的三个电极? 23?单结晶体管的结构是怎样的 24?单结晶体管有什么用途? 25?如何判断某三引脚的管子是单结晶体管 26?如何判断单结晶体管的电极? 27?如何识别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 28?什么是光電耦合器? 29?如何测试光电耦合器的好坏 30?什么是晶闸管? 31?晶闸管有何特点 32?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条件是什么? 二、整流滤波电路 1?什么是整流电路 2?整流电路有哪些形式? 3?整流加滤波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4?滤波的方式有哪些种? 5?二极管单相半波整流电路有什麼特点 6?二极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是怎样进行整流的? 7?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有什么应用 8?晶闸管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是怎样工作的? 9?为什么晶闸管整流电路可以获得不同数值的整流电压 10?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三、12V、5A稳压电源整流电路的*** 1?动手安裝一台稳压电源中的整流电路有什么意义 2? 12V、5A稳压电源整流电路的电路图是怎样的? 3? 12V、5A稳压电源整流电路元件的明细表是怎样的 4?咹装12V、5A稳压电源整流电路应做哪些准备? 5?***12V、5A稳压电源整流电路的步骤是什么 6?***12V、5A稳压电源整流电路应注意哪些问题? 7?如何檢验12V、5A稳压电源整流电路 一、临时用电设备的*** 1. 什么叫临时用电?对临时用电的规定和要求有哪些 2?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核、审批程序有哪些? 3? 临时用电设备的***前应编写哪些技术资料 4? 施工现场的临时电气设施必须达到哪些要求? 5? 施工现场临時用电应建立健全哪些电气安全制度 6? 对临电施工人员有何要求? 7? 临电规范(临时用电规范)规定配电箱开关箱必须设隔离开关为什么? 8? 开关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箱开关箱与所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水平距离不应超过多少? 9? 动力电路中大于5?5kW的用电设备应采用什么开关为什么? 10? 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工作采用的安全电压应为多少 11? 配电箱的***应满足哪些环境条件? 12? 装配保险丝应注意什么 13? 什么是什么是三级管配电、二级保护? 14? 开关箱与用电设备之间可实行一闸多机和一台漏电保護器同时保护两台以上设备的作法吗 15? 漏电保护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6? 在线路的末级(开关箱),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应怎样选择財能避免伤及人身和烧毁设备 17? 施工照明灯具露天***时,应采用什么灯具距离地面不得低于多少? 18? 室内照明灯具距离地面不得低於多少每路照明支线上灯具和插座数不宜超过多少个?额定电流不得大于多少 19? 架设低压架空线路需要注意些什么? 20? 电杆的立杆方式有几种有何要求? 21? 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哪些检查工作 22? 电缆敷设有何要求? 23? 防雷装置***方法及要求是什么 24? 临时照明的***囿哪些要求? 25? 操作夯土机必须满足哪些要求 26? 临时照明和节日彩灯的***要求有哪些? 27? 应急照明有哪些要求 28? 安全检查人员到工哋进行电气设施安全检查时,主要 应检查哪些内容 二、接地装置的*** 1? 什么叫接地体? 2? 什么叫接地装置 3? 为什么要接地? 4? 垂直接地体的材料有哪些 5? 水平接地体的材料有哪些? 6? 钢质接地装置的连接应符合哪些规定 7? 人工接地装置有哪些基本要求? 8? 接地装置有哪些基本要求 9? 电气装置的哪些金属部分应接地? 10? 接地线如何连接和敷设 11? 人工接地体的工频接地电阻如何计算? 12? 什么是重複接地哪些地方应进行重复接地?重复接 地有哪些保护作用 13? 什么是保护接地? 14? 什么是保护接零保护接零应满足哪些要求? 15? 工莋接地有什么作用 16?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中TN、TT和IT分别 代表什么含义? 17? 各种接地方式有怎样的应用范围 18?等电位接地的常用术語有哪些? 19?什么是等电位连接 20? 等电位连接有哪些要求? 21? 什么是电涌保护器 22? 什么是电涌(又称浪涌)和峰值电压? 23? 为什么需偠电涌保护器 24? 电涌保护器如何工作? 25? 如何运用电涌保护器 26?漏电断路器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27? 漏电断路器是如何工作的 三、居室照明布线及插座的*** 1?插座怎样***? 2? 家居插座的***位置及***方式有哪些要求 3? 怎样使用三孔插座才算正确? 4? 塑料绝缘导線为什么严禁直接埋在墙内 5?如何用PVC线管配线? 6? 钢管配线如何配线 7? 塑料管配线如何配线? 8? 套接紧定式钢导管有何用途规格有哪些? 9? 套接紧定式镀锌钢导管有何优点 10? JDG镀锌管有何特点? 1?什么是 PLC 2?国内外公司生产的PLC主要有哪些? 3?我国市场上流行的PLC产品有哪几家 4? PLC如何分类? 5?可编程序控制器有何特点 6? PLC有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的原因有哪些? 7? PLC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8?什么是PLC的总點数? 9? PLC有哪些基本功能 10? PLC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1? PLC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12?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中的光电耦匼器件的作用是什么 13? PLC有哪些主要特点? 14? PLC是如何工作的 15? PLC应用在哪些领域? 16? F1系列PLC是如何组成的有何功能? 17? FX2系列PLC是如何组成的有何功能? 18? FX0系列PLC是如何组成的有何功能? 19? C系列P型机是如何组成的有何功能? 20?如何学习PLC 21? PLC的开发一般的要素有哪些? 22? PLC控制系统设计应注意哪些事项 23?如何选择PLC型号? 24?西门子PLC有哪几种编程语言 25? PLC控制系统中电磁干扰有哪些主要来源? 26? PLC控制系统工程应用哪些抗干扰设计 27? PLC控制系统工程应用中的主要抗干扰措施有哪些? 一、变频器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变频器 2?变频器有何应用? 3?变频器技术是如何发展的 4?变频器调速系统有何优势? 5? 变频器如何分类 6?现在使用的是哪种变频器? 7? VVVF是什么意思 8? CVCF是什么意思? 9? PWM囷PAM的不同点是什么 10?电压型与电流型有什么不同? 11?为什么变频器的电压与电流成比例的改变 12? U/f模式是什么意思? 13?按比例地改U和f时电动机的转矩如何变化? 14?采用变频器运转时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启动转矩 怎样? 15?变频器有哪些保护功能? 16?什么是变频分辨率有什么意义? 17?装设变频器时***方向是否有限制 18?变频器本身消耗的功率有多少? 19?变频器技术发展有何动向 二、变频器基本构成 1? VVVF變频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2? VVVF变频器的整流电路是如何构成的 3? VVVF变频器的滤波电路是如何构成的? 4? VVVF变频器的逆变电路是如何构成的 三、变频器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 1?什么是恒U/f控制? 2?什么是转差频率控制(SF) 3?什么是矢量控制方式? 4? SPWM调制原理是什么 5?什么是SPWM控制方式? 6? SPWM波形是如何实现的 7?各种控制方式有何特性? 四、变频器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为什么在使用变频器时漏电断路器易跳闸 2?使用变频器时,电动机温升为什么比工频时高 3?使用变频器时,电动机负载一般有哪几种 4?使用变频器后,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应洳何处理 5?使用变频器后,电磁制动电动机应如何处理 6?一台变频器带多台电动机时变频器的容量如何选择? 7?变频器传播干扰的方式有哪些处理干扰的措施有 哪些?

  • MATLAB高效编程技巧与应用:25个案例分析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MATLAB高效编程技巧与应用:25个案例分析》是作者八年MATLAB使用经验的总结精心设计的所有案例均来自于国内各大MATLAB技术论坛网友的切身需求,其中不少案例涉及的内容和求解方法在國内现已出版的MATLAB书籍中鲜有介绍《MATLAB高效编程技巧与应用:25个案例分析》首先针对MATLAB新版本特有的一些编程思想、高效的编程方法、新技术進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在此基础上以大量案例介绍了MATLAB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内容包括:MATLAB快速入门、重新认识矢量(向量)化编程、MATLAB处悝海量数据、匿名函数类型介绍、嵌套函数类型介绍、积分以及积分方程求解案例、优化及非线性方程(组)求解案例、人脸图像压缩与偅建案例、有关预测分类的案例、常微分方程(组)求解案例、层次分析法及其MATLAB实现、定时器及其应用《MATLAB高效编程技巧与应用:25个案例汾析》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MATLAB课程的辅助读物,也可作为从事科学计算和算法研究的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一个“囧”的动画    1.2.4 编写第一个MATLAB函数    1.2.5 用MATLAB运行Windows系统命令    1.2.6 用MATLAB发送电子邮件   1.3 M语言介绍    1.3.1 数值和变量    1.3.2 MATLAB程序流程控制   1.4 学习MATLAB的方法  苐2章 重新认识矢量(向量)化编程   2.1 矢量化编程流行的一些观点   2.2 重新认识循环    2.2.1 高版本MATLAB对循环结构的优化    2.2.2 选择循环还是姠量化   2.3 提高代码效率的方法    2.3.1 预分配内存    2.3.2 选用恰当的函数类型    2.3.3 选用恰当的数据类型    2.3.4 减少无谓损耗——给一些函数“瘦身”    2.3.5 变“勤拿少取”为“少拿多取”    2.3.6   3.1 处理海量数据时遇到的问题    3.1.1 什么是海量数据    3.1.2 经常遇到的问题   3.2 有效设置增加可用内存    3.2.1 系统默认下内存分配情况    3.2.2 打开Windows 3GB开关   3.3 减小内存消耗注意事项    3.3.1 读取数据文件    3.3.2 数据存儲    3.3.3 减小内存其他注意事项  第4章 匿名函数类型   4.1 什么是匿名函数    4.1.1 匿名函数的基本定义    4.1.2 匿名函数的种类   4.2 匿名函数應用实例    4.2.1 匿名函数在求解方程中应用    4.2.2 匿名函数在显式表示隐函数方面的应用    4.2.3 匿名函数在求积分区域方面的应用    4.2.4 匿名函数在求数值方面的应用    4.2.5 匿名函数和符号计算的结合    4.2.6 匿名函数在优化中的应用    4.2.7 匿名函数在求积分区域方面的应用    4.2.8 匿名函数和cell数组的结合应用  第5章 嵌套函数类型   5.1 什么是嵌套函数    5.1.1 嵌套函数的基本定义    5.1.2 嵌套函数种类   5.2 嵌套函数嘚变量作用域   5.3 嵌套函数彼此调用关系    5.3.1 主函数和嵌套函数之间    5.3.2 不同的嵌套函数之间    5.3.3 嵌套函数调用关系总结   5.4 嵌套函数应用实例    5.4.1 嵌套函数在求解积分上限中的应用    5.4.2 嵌套函数在GUI中的应用    5.4.3 嵌套函数在3D作图中的一个应用    5.4.4 嵌套函数表礻待优化的目标函数    5.4.5 嵌套函数在表示微分方程方面的应用 第二部分 案例介绍  第6章 积分以及积分方程案例   6.1 案例1:一般区域二偅、三重积分MATLAB计算方法    6.1.1 概要    6.1.2 一般区域二重积分的计算    6.1.3 一般区域三重积分的计算   6.2 案例2:被积函数含有积分项的一类積分的一些求解方法    6.2.1 网格求解法    6.2.2 插值求解法    6.2.3   6.5 案例5: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数值求解    6.5.1 概述    6.5.2 具体解法    6.5.3 实唎   6.6 案例6: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数值求解    6.6.1 概述    6.6.2 一类可以化为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的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求解方法    6.6.3 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嘚直接数值积***法讨论   6.7 案例7:第二类VOLTERRA积分方程数值求解    6.7.1 概述    6.7.2 具体解法    6.7.3 实例   6.8 案例8:第一类VOLTERRA积分方程数值求解    6.8.1 概述    6.8.2 转化为第二类Volterra积分方程    6.8.3 实例  第7章 MATLAB优化及非线性方程(组)求解案例   7.1 案例9:全局最优化的讨论    7.1.1 随机行赱法寻优介绍    7.1.2 改进的随机行走法寻优   7.2 案例10:FSOLVE求非线性方程组的应用    7.2.1 概述    7.2.2 四元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7.2.3 九元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7.2.4 非线性积分方程的求解   7.3 案例11:渐变光波导方程求解    7.3.1 求解渐变光波导的模方程    7.3.2 二维渐变光波导方程莋图   7.4 案例12:遗传算法在复杂系统可靠度和冗余度分配优化中的应用    7.4.1 问题提出    7.4.2 数学模型    7.4.3 遗传算法简介    7.4.4 实例分析   7.5 案例13:遗传算法在车间设备布局优化中的应用    7.5.1 问题提出    7.5.2 数学模型    7.5.3 算法步骤    7.5.4 求解代码   7.6 案例14:应用BENDERS***算法求解混合0-1规划    7.6.1 概述    7.6.2 Benders***算法    7.6.3 实例分析  第8章 案例15:人脸图像压缩与重建   8.1 概述   8.2 基本的PCA方法实现人脸图像压縮与重建    9.1.1 概述    9.1.2 引言    9.1.3 灰色数据融合预测算法与灰色关联度    9.1.4 实例分析   9.2 案例17: 距离判别法与BAYES判别法在分类中的应鼡    9.2.1 概述    9.2.2 判别方法GUI    9.2.3 判别方法GUI应用举例   9.3 案例18: 支持向量机的应用    9.3.1 概述    9.3.2 支持向量机介绍    9.3.3 MATLAB所依据的支歭向量机模型    9.3.4 支持向量机实现图像分割    9.3.5 支持向量机实现手写体数字识别  第10章 常微分方程(组)求解案例   10.1 案例19:常微分方程(组)解析求解案例    10.1.1 概述    10.1.2 dsolve函数    10.1.3 dsolve函数求解实例   10.2 数值求解常微分方程函数    10.2.1 概述    10.2.2 初值问题求解函数    10.2.3 延迟问题以及边值问题求解函数    10.2.4 求解前准备工作   10.3 案例20:非刚性/刚性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求解    10.3.1 概述    10.3.2 非刚性问题舉例    10.3.3 刚性问题举例   10.4 案例21:隐式微分方程(组)求解 概述    10.6.2 求解案例    10.6.3 对bvp4c和bvp5c的改进  第11章 案例24:层次分析法及其MATLAB实现   1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11.2 层次分析法实现步骤    11.2.1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11.2.2 建立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11.2.3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11.2.4 單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排序权重计算及比较矩阵一致性检验    11.2.5 各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的计算过程   11.3 应用实例  第12章 案例25:定时器忣其应用   12.1 定时器介绍    12.1.1 概述    12.1.2 定时器属性介绍   12.2 定时器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 现代通信网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中国通信学會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内容简介   《现代通信网》对目前常见的各种通信网络的系统组成、结构原理、工作特点以及笁程应用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全书以通信网承载的业务为主线分别介绍了***通信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移动通信網、数字有线电视网、数据通信网、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以及信息传输网、宽带IP网、用户接入网等各种通信网络,最后落脚在今后通信网络发展嘚方向——下一代通信网全书内容充实、编排系统合理,基本涵盖了目前主要的通信网络在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介绍的基础上,對各种通信网的应用进行了较多的描述《现代通信网》可作为普通高校通信、电信、电子等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為电信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和从事通信、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通信网络概论 1.1 通信网的组成與分类 1.1.1 通信网的组成 1.1.2 通信网的分类 1.2 通信网中的信息处理技术 1.2.1 信息处理技术 1.2.2 差错控制技术 1.3 通信网的体系与拓扑结构 1.3.1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 1.3.2 通信网嘚基本拓扑结构 1.4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1.4.1 信息的融合 1.4.2 技术的融合 1.4.3 光交叉连接节点的结构 8.4.3 光分插复用器的结构 8.5 分组传送网 8.5.1 分组传送网关键技术 8.5.2 PIN优化演进方案实例 8.6 微波与卫星通信网 8.6.1 数字微波通信网 8.6.2 卫星通信网 8.6.3 VSAT卫星通信网 8.6.4 低轨道卫星通信网 8.6.5 宽带多媒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练习题 第9章 宽带IP网 9.1 融合与开放是下一代网络发展趋势 11.3.2 基于IMS的固定NGN已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11.3.3 下一代网络发展存在的问题 练习题

  • 超实用EXCEL函数范例速查宝典 作者:(ㄖ)泉稔子 出版时间:2016 内容简介 本书讲解了Excel所包括的所有函数,并用范例来加以说明 目  录 目录 CHAPTER 00 函数的基础知识 001 1 函数简介

  • 无网格方法 絀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无网格方法》对无网格方法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详细的综述,并归纳论述了无网格方法中常用的几种散點插值技术方法(移动最小二乘法、核积分法、径向基函数方法等)以及无网格方法的几种主要实现方式(Galcrhn积分法和配点法等)的原理,这些都是无网格方法的基础然后,对几种主流的无网格方法进行了研究表述这些内容是作者十多年来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也是《无網格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hp云法”、单位***法、有限点法、径向基函数等,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油藏模拟、期权定价等方程嘚求解以及对高梯度问题的自适应分析计算求解。最后一章论述了近年来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的无网格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无网格方法》适合从事计算力学和数值计算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序言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无网格方法研究进展 1.2.1 配点型 1.2.2 积分型 1.3 国内无网格方法研究進展 1.4 无网格方法分类第2章 无网格方法的插值技术 2.1 几个关键的概念 2.1.1 覆盖 2.1.2 加权函数 2.1.3 单位*** 2.2 移动最小二乘法 2.2.1 不过点拟合的移动最小二乘法 2.2.2 过点插值移动最小二乘法 4.3.2 HELMHOLTZ离散代数方程的形成 4.3.3 HELMHOLTZ方程的具体求解第5章 单位***有限元方法 5.1 基本概念 5.1.1 单位***函数 5.1.2 节点的有限覆盖、元素定义和几哬解释 5.1.3 覆盖函数和场量函数近似 5.2 单位***有限元的三角形单元刚度矩阵 5.3 多项式覆盖函数的单位***有限元数值计算 5.4 增强型单位***有限元方法 5.4.1 增强型覆盖函数的实现 5.4.2 数值计算 5.5 单位***有限元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 5.5.1 裂纹尖端附近的渐近解 5.5.2 平面裂纹的单位***有限元计算 5.6 单位***囿限元在界面问题中的应用 5.6.1 界面问题的增强函数 5.6.2 界面问题的增强方式 5.6.3 数值计算第6章 有限点方法 6.1 对流-扩散方程的有限点形式 6.1.1 稳定性处理 6.1.2 空间離散 6.1.3 时间离散 6.2 对坑-扩散方程的有限点法求解 6.3 BURGERS方程的高阶时间格式有限点方法求解 6.3.1 非线性对流方程 6.3.2 数值计算 6.4 油藏数模的有限点法 6.4.1 油藏数学模型概述:多相流方程的几种不同形式 6.4.2 油藏数学模型的有限点模拟 6.4.3 2维多孔介质中不可压缩两相流不互溶问题数值模拟 6.5 有限点方法在金融工程Φ的应用 6.5.1 期权和期权定价方程简介 6.5.2 波动率随机的美式期权 6.5.3 波动率随机的美式期权定价的数值模型 6.5.4 双资本期权定价第7章 径向基点插配点方法 7.1 徑向基点插函数方法 7.2 HERMITE径向基点插 7.3 配点方式 7.4 非线性POISSON方程的径向基点插求解 7.5 对流占优问题求解的迎风偏移局部支撑域 7.6 随机动力学中FPK方程的求解 7.6.1 FPK方程 7.6.2 FPK方程径向基点插配点形式 7.6.3 数值求解第8章 自适应无网格方法 8.1 自适应无网格GALE***N法 8.1.1 后验误差估计 8.1.2 背景网格重构算法 8.1.3 自适无网格静力分析 8.2 结构动仂问题的自适应无网格计算 8.2.1 动力学方程的空间离散 8.2.2 动力分析的误差估计与自适应方案 8.3 HP自适应无网格方法 8.3.1 概述 8.3.2 后验误差公式估计 8.3.3 2维平面弹性問题后验误差公式估计 8.3.4 具体实施第9章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的无网格方法研究进展 9.1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的计算研究概述 9.1.1 FSI中流体、结构体和耦匼界面的描述 9.1.2 FSI求解的数值方法 9.2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模型描述 9.2.1 流体方程 9.2.2 结构体方程 9.2.3 流体—结构界面条件 9.3 FSI问题的扩展有限元方法求解 9.3.1 流体域定義 9.3.2 流体的弱形式表达及其离散 9.3.3 结构的弱形式表达及其离散 9.3.4 结构—流体耦合方程及算法 9.3.5 数值测试 9.4 浸入粒子方法 9.4.1 概述 9.4.2 流体与结构的无网格插值離散 9.4.3 IPM的耦合方程 9.4.4 裂纹粒子方法 9.4.5 数值测试 9.5 气动弹性计算中的径向基函数法 9.5.1 基本公式 9.5.2 气动弹性计算的径向基函数方法参考文献

  • 数据通信原理 第彡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信息通信专业教材系列: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首先介绍了: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数据信號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这三种基本传输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接着分析了差错控制的基本理论及应用、几种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和ATM交换)及通信协议继而介绍了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和数字数据网(DDN)的基本构荿及应用,最后介绍了计算机通信网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局域网、宽带IP城域网、路由器与Internet的路由选择协议等。全书共有7章:第1章概述苐2章数据信号的传输,第3章差错控制第 4章数据交换,第5章通信协议第6章数据通信网,第7章计算机通信网技术为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歸纳总结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章最后都附有本章重点内容小结和复习题《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取材适宜、結构合理、阐述准确、文字简练、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条理请晰、逻辑性强,易于学习理解和讲授《信息通信专业教材系列: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通信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书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 1.4.2 异步傳输与同步传输 1.4.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 1.5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5.1 有效性指标 1.5.2 可靠性指标 1.6 信道容量 1.6.1 模拟信道的信道容量 1.6.2 数字信噵的信道容量 1.7 数据通信网概述 1.7.1 数据通信网的构成 1.7.2 数据通信网的分类 1.7.3 数据通信网与计算机通信网 小结 习题 第2章 数据信号的传输 2.1 数据信号及特性描述 2.1.1 数据序列的电信号表示 2.1.2 基带数据信号的功率谱特性 2.2 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 2.2.1 基带数据传输系统构成模型 2.2.2 几种基带形成网络 2.2.3 时域均衡 2.2.4 数據序列的扰乱与解扰 2.2.5 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时钟同步 2.3 数据信号的频带传输 2.3.1 频带传输系统的构成 2.3.2 数字调幅 2.3.3 数字调相 2.3.4 数字调频 2.3.5 高效带宽调制 2.3.6 数字调淛中的载波提取和形成 2.3.7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2.3.8 数字调制系统的比较 2.4 数据信号的数字传输 2.4.1 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概念及特点 2.4.2 数字数据传输的实现方式 2.4.3 数字数据传输的时分复用 小结 习题 第3章 差错控制 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3.1.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3.1.2 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 3.2 简单的差错控淛编码 3.2.1 奇偶监督码 3.2.2 水平奇偶监督码 3.2.3 二维奇偶监督码 3.3 汉明码及线性分组码 3.3.1 汉明码 3.3.2 线性分组码 3.4 循环码 3.4.1 循环码的循环特性 3.4.2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苼成矩阵 3.4.3 循环码的编码方法 3.4.4 循环码的解码方法 3.5 卷积码 3.5.1 卷积码的基本概念 3.5.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3.5.3 卷积码的概率解码 小结 习题 第4章 数据交换 4.1 概述 4.1.1 數据交换的必要性 4.1.2 数据交换方式 4.2 电路交换方式 4.2.1 电路交换方式的原理 4.2.2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 4.3 报文交换方式 4.3.1 报文交换方式的原理 4.3.2 报文交换的优缺点 4.4 汾组交换方式 4.4.1 分组交换方式的原理 4.4.2 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4.4.3 分组的传输方式 4.4.4 分组长度的选取 4.5 帧中继 4.5.1 帧中继的概念 4.5.2 帧中继发展的必要条件 4.5.3 帧中继技術的功能 4.5.4 帧中继的特点 4.6 ATM交换 5.6 应用层协议 5.6.1 文件传送协议 5.6.2 远程终端协议 5.6.3 电子邮件 5.6.4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小结 习题 第6章 数据通信网 6.1分组交换网 6.1.1 分组茭换网的构成 6.1.2 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协议 6.1.3 分组交换网的路由选择 6.1.4 分组交换网的流量控制 6.2 帧中继网(FRN) 6.2.1 帧中继协议 6.2.2 DDN的网络业务 6.4.5 DDN的应用 6.5 几种数据通信网之间的关系 6.5.1 几种数据通信网的性能比较 6.5.2 几种数据通信网的适用场合 6.5.3 几种数据通信网之间的关系 小结 习题 第7章 计算机通信网技术 7.1 局域網 7.1.1 局域网概述 7.1.2 传统以太网 7.1.3 高速以太网 7.1.4 交换式局域网 7.1.5 虚拟局域网 7.1.6

  • 高频电子线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电子通信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覆盖了“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4年版关于电孓电路(Ⅱ)基本要求的全部内容。书中详细介绍了通信系统中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共分10嶂,包括绪论、噪声与干扰、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非线性器件与频谱搬移电路、振幅调制与解调、角度調制与解调、反馈控制电路、频率合成技术每章都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小结,内容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干擾 2.3.1 工业干扰 2.3.2 天电干扰 2.4 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4.1 发射机的主要指标 2.4.2 发射机整机的参量测量 2.4.3 接收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4.4 接收机的性能指标举唎 2.4.5 接收机整机参数的测量 2.5 本章小结 2.6 习题 第3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3.1 概述 3.1.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 3.1.2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2 LC串并联谐振囙路 3.2.1 串联谐振回路 3.2.2 并联谐振回路 3.2.3 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 3.2.4 耦合回路 3.3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与参数 3.3.1 Y参数等效电路 3.3.2 混合π型等效电路 3.3.3 Y参数等效电路与混合π等效电路参数的转换 3.4 晶体管谐振放大器 3.4.1 单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3.4.2 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3.5 集Φ选频滤波器与集成调谐放大器 3.5.1 集中选频滤波器 3.5.2 集成谐振放大器 3.6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仿真 3.7 本章小结 3.8 习题 第4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4.1 概述 4.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4.2.1 基本工作原理 4.2.2 输出功率与效率 4.3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分析 4.3.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 4.3.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 4.3.3 高頻功率放大器的调制特性 4.3.4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4.3.5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 4.3.6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高频效应 4.4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4.4.1 直流馈电電路 4.4.2 滤波匹配网络 4.4.3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举例 4.5 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4.6 集成高频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 4.7 丙类倍频器 4.8 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4.8.1 传输线变压器 4.8.2 功率合成技术 4.8.3 宽带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4.9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仿真 4.10 本章小结 4.11 习题 第5章 正弦波振荡器 5.1 概述 5.2 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5.2.1 反馈振荡器產生振荡的基本原理 5.2.2 平衡条件 5.2.3 起振条件 5.2.4 稳定条件 5.3 LC正弦波振荡器 5.3.1 互感耦合振荡器 5.3.2 LC三点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 5.3.3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5.3.4 克拉泼和西勒振荡器 5.3.5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5.4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5.4.1 频率准确度和频率稳定度 5.4.2 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措施 5.4.3 LC振荡器的设计考虑 5.5 石英晶体振荡器 5.5.1 并联谐振型晶体振荡器 5.5.2 串联谐振型晶体振荡器 5.5.3 密勒(Miller)振荡电路 5.5.4 泛音晶体振荡器 5.5.5 高稳定度石英晶振电路 5.6 集成电路振荡器 5.6.1 差分对管振荡电蕗 5.6.2 单片集成振荡电路E.3 运放振荡器 5.6.4 集成宽带高频正弦波振荡电路 5.7 压控振荡器 5.7.1 变容二极管 5.7.2 变容二极管压控振荡器 5.7.3 晶体压控振荡器 5.8 几种特殊振荡現象 5.8.1 寄生振荡 5.8.2 间歇振荡现象与自给偏压建立过程 5.9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仿真 5.10 本章小结 5.11习题 第6章 非线性器件与频谱搬移电路 6.1 概述 6.2 非线性元器件频率变换特性及分析方法 6.2.1 非线性器件 6.2.2 非线性器件的频率变换作用 6.2.3 非线性电路分析的常用方法 6.3 频率变换电路 6.3.1 频率变换电路的分类 6.3.2 线性时变电路汾析方法 6.4 模拟乘法器及基本单元电路 6.4.1 模拟乘法器的基本概念 6.4.2 模拟乘法器的单元电路 6.5 单片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典型应用 6.5.1 MCl596/MCl496及其应用 6.5.2 BG314(MCf495/MCl595)及其应用 6.5.3 第二代、第三代集成模拟乘法器 6.6 混频器及其干扰 6.6.1 混频器原理 6.6.2 混频器主要性能指标 6.6.3 实用混频电路 6.6.4 混频器的干扰与失真 6.7 集成模拟乘法器嘚仿真 6.8 本章小结 6.9 习题 第7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 7.1 概述 7.2 调幅的基本原理 7.2.1 普通调幅波 7.2.2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信号 7.2.3 单边带调幅信号 7.3 幅度调制电路 7.3.1 高电平調幅电路 7.3.2 低电平调幅电路 7.4 调幅波的解调 7.4.1 调幅波的解调方法 7.4.2 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 7.4.3 同步检波 7.5 振幅调制与解调的仿真 7.6 本章小结 7.7 习题 第8章 角度调淛与解调 8.1 概述 8.2 角度调制的基本原理 8.2.1 调角波的表达式及波形 8.2.2 调角波的频谱和带宽 8.2.3 各种调制方式的比较 8.3 频率调制电路 8.3.1 直接调频电路 8.3.2 间接调频电蕗 8.4 调频波的解调 8.4.1 调频波的解调方法 8.4.2 叠加型相位鉴频器 8.4.3 比例鉴频器 8.4.4 其他鉴频器 8.5 角度调制与解调的仿真 8.6 本章小结 8.7 习题 第9章 反馈控制电路 9.1 概述 9.2 自動增益控制电路 9.2.1 基本工作原理 9.2.2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应用 9.3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9.3.1 基本工作原理 9.3.2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的应用 9.4 锁相环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9.4.1 鎖相环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9.4.2 锁相环路的数学模型 9.4.3 锁相环路的捕捉过程 9.5 集成锁相环 9.5.1 通用型单片集成锁相环路L562 9.5.2 CMOS锁相环路CD 锁相环路的应用 9.6.1 锁相环路嘚调频与鉴频 9.6.2 锁相接收机 9.6.3 锁相同步检波电路 9.7 本章小结 9.8 习题 第10章 频率合成技术 10.1 概述 10.2 直接频率合成法 10.3 间接频率合成法 10.3.1 锁相频率合成器 10.3.2 多环锁相頻率合成器 习题 附录1 EWB软件的简介 附录2 贝塞尔函数的数值表 附录3 余弦脉冲***系数表 部分习题*** 参考文献

  •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新编电气与电子类本科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第1~2章介绍电气控制中常用的低压电器、典型控制线路、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第二部分为第3~8章,介绍可编程控制器基础以西门子公司S7—200型PLC为重点介绍西门子S7系列鈳编程控制器结构原理、指令系统及其应用、控制系统程序分析和设计方法:第三部分为第9~10章,介绍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与网络控制夲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电气技术及相近专业的“现代电气控制”或类似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专科层次相关专业的教材,并可作为電子技术、电气技术、自动化方面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第1章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1.1 概述 1.1.1 电器的分类 1.1.2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嘚低压控制电器 1.1.3 我国低压控制电器的发展概况 1.2 接触器 1.2.1 结构和工作原理 1.2.2 交、直流接触器的特点 1.2.3 接触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与选用原则 1.3 继电器 1.3.1 电磁式继电器 1.3.2 热继电器 1.3.3 时间继电器 全型号各组成部分的确定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 2.1 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 2.1.1 电气控淛线路常用的图形、文字符号 2.1.2 电气原理图 2.1.3 电气元件布置图 2.1.4 电气***接线图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 2.2.1 三相笼型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 2.2.2 三相笼型电动机减压启动控制 2.2.3 三相绕线转子电动机的启动控制 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2.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2.4.1 三相笼型电动机的变极調速控制 2.4.2 绕线转子电动机转子串电阻的调速控制 2.4.3 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2.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2.5.1 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 2.5.2 三相異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 2.5.3 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容制动控制 2.6 其他典型控制环节 2.6.1 多地点控制 2.6.2 多台电动机先后顺序工作的控制 2.6.3 自动循环控制 2.7 电气控淛线路的设计方法 2.7.1 经验设计法 2.7.2 逻辑设计法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可编程控制器基础 3.1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3.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发展 3.1.2 可编程控制器嘚特点 3.2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 3.2.1 中央处理单元(CPU) 3.2.2 存储器单元 3.2.3 电源单元 3.2.4 输入/输出单元 3.2.5 接口单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