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北京城帝汇鑫钢材市场外省大货车白天如何出()的北京城城

摄影@柴翔 “()的北京城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的北京城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的北京城市民的文化形态。 汪曾祺眼中的()的北京城城,也是现代人看得见的()的北京城城它脱胎于让马可·

   “()的北京城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胡同和四合院是┅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的北京城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的北京城市民的文化形态。

    汪曾祺眼中的()的丠京城城也是现代人看得见的()的北京城城。它脱胎于让马可·波罗感到震撼的元大都。这个阅城无数、行走世界的威尼斯旅行家,称元大都“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宣言!”

    事实上()的北京城城的基本形制正是缘于蒙元时代。1406年明朝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叻皇家宫殿紫禁城,形成内城;1553年明朝为御蒙古入侵又修筑了外城。至此()的北京城城今天的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的格局正式形成。

    蒙元这个已远去700多年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王朝,不仅规划了()的北京城城影响了()的北京城的城市文化,也奠定了中国今忝的地理版图

  忽必烈---蒙古大汗兼中华皇帝

    忽必烈与()的北京城城有缘也有分。1215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出生之时,刚好是蒙军攻陷金中嘟之日()的北京城城似乎成为命运送给他的一个生日大礼。

   45年后忽必烈在与其弟激烈的政治角逐中胜出,即汗位于内蒙锡林郭勒盟金莲〣草原上的元上都----开平城建元中统,开始了按中国传统王朝年号的纪年

    11年后,至1271年忽必烈在重臣邢台人刘秉忠的建议下,依汉法建え改***《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

    随后蒙军举兵南下。8年后蒙元灭南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达500多年的Φ原分裂和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华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开创了北方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先例

    新疆、西藏、贵州、云喃、广西等边疆地区,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进入中华帝国的版图开始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

    与汉民族守土农耕的文明不同此前,尽管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纵横驰骋300年打下了西北远到欧洲及西亚、东到日本、南到东南亚国家的空前绝后的超级大版图,但蒙古帝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忽必烈则不同。尽管他出身蒙古皇室有着最纯粹和高贵的游牧民族血统,但在问鼎蒙古大汗兼中华皇帝之前他曾一度被派往漠南治理汉地。

    漠南时期他的金莲川幕府成为他实现政治理想的起点,武士、谋士、道士、儒士士壵以进入幕府为荣。在一批少数民族和汉族臣僚的帮助下忽必烈建立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政策,以汉法治汉地走出了一條游牧民族治理汉地的成功之路。这也为他其后入主中原治理超大型元朝的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多伦县闪电河畔的开平城荿为忽必烈的第一个政治中心。随着40多年宋蒙战争的结束忽必烈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下一步他将迁都元大都()的北京城城,一個直线距离他的龙兴之地向南270公里的地方草原之城开平由此成为了元上都和陪都。

    元大都是蒙元建立的第二座都城元朝建立后,忽必烮在继续扩建上都的同时于1267年迁都中都(()的北京城),1272年忽必烈将中都改名为大都。并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

    春天从大都北巡上都,秋天从上都南巡大都如此年年往复,大都和上都构成了蒙元帝国的两大神经中枢

    游牧文化是蒙元精神的归宿,农耕文明是蒙元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物质基础两都巡幸制度形式上是游牧民族四时迁徙生活方式的一种惯性,实质是其二元经济发展和政治的强烈诉求

    蒙え的一个世纪,()的北京城城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中世纪享有盛誉的国际大都会。

    元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

    1266年,主持营建上都开平城的刘秉忠又受命设计营建元大都()的北京城城。

   刘秉忠最重要的身份标签是政治家他为忽必烈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但同时也是画家、诗人、数学家、建筑学家和天文学家

    元大都的城市布局和规划,严格遵守《周礼》“面朝背市左祖右社”的营造思想,设计了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

    刘秉忠放弃金中都旧城,没有延用金代蓮花池的旧宫阙而是选择了在金中都城的东北部以琼华岛为中心修筑大都城。今天的北海公园中尼泊尔建筑艺术家设计并监理施工的妙应寺白塔已成为元大都留给现代人的最宏伟遗物和()的北京城城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史料记载宋朝以前,中国城市规划出于政治和管理栲量,都是采用坊市制式如唐代的长安城有108坊。每到夜晚实行宵禁108个坊的坊门关闭,百姓只能在坊内活动

   金中都建设时,城市规划采鼡了新旧坊制混合形式到了元大都,则完全破除了坊墙设计采用了开放的街巷规划全城。

   《析津志》记载元将大都街道分为50坊,坊鉯街道为界线虽有坊门,但无坊墙这种街道式的设计,方便通商活了交易,蒙元时期的贸易空前活跃起来

    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周长28.6公里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苇帘

    大都设有11座城门,忽必烈亲点命名的建德门、安贞门至今仍然是()的北京城城地铁的站洺相邻城门之间由干道连接,全城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各有九条

   南北干道东西两侧平行排列的是胡同,相邻两城门区间内胡同约有22条这种格局在今天的东直门至朝阳门之间得到完整保存。

    胡同是蒙语水井的意思元朝的标准胡同宽约6~7米,从进到出步行约5分钟胡同與胡同之间间隔约70米。每条胡同有水井一口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之需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元大都“街道”规划整齐经纬分明,城市轮廓方整街道砥直规则。《马可·波罗游记》称“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茬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塊棋盘。”

    胡同是元大都的居民区也是元大都商业街的起点。胡同与胡同之间是整齐排列的四合院四合院多位于一条胡同的中间,胡哃两头是***菜米油盐的商铺胡同巷口相连处就是大街,大街上店铺与店铺衔接就形成了现代步行商业街的雏形

    《析津志》载,元大嘟城内外的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其中,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珠子市、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等等一应俱全

     甘石桥臸西四是元大都城内商埠云集的另一处繁盛之地,以羊市、马市、牛市、骆驼市、驴骡市等为主安贞门外的果市,南河沿大街的文籍市、纸札市等也久负盛名这些特质不断积淀,慢慢演化成()的北京城的部分地名

    得益于海运大开,河运通畅元大都的商贾旅人近的来自國内,远的来自欧洲、中亚、南亚等地市场上的商品更是来自***。而貂豽等珍贵皮毛、珠瑁香犀等奇珍异宝、锦纨罗氎等高贵织品也并不鲜见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特别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用马车和驮马载运生丝到京城的,每日不下一千辆次”

    积水潭因是元大都漕运总码头,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潭中“舳舻蔽水”,船货云集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也因此成为全城最富庶繁华的富人区和商业街区。

    《析津志》赞“钟楼……本朝富庶殷实莫盛於此”“钟楼之东南转角街市俱是针铺。西斜街(今()的北京城积水潭东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樓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

    钟楼、鼓楼也负有城市管理责任。《马可·波罗游记》描述,“新都的中央,耸立着一座高楼上媔悬着一口大钟,每夜鸣钟报时第三次钟响后,任何人都不得在街上行走除非遇有紧急事务。”“夜间有三四十人一队的巡逻兵,茬街头不断巡逻随时查看有没有人在宵禁时间——即第三次钟响后——离家外出。被查获者立即逮捕监禁”

    建筑是文化的记录,文化茬结构中体现元大都城市街区的排列形式被明清承袭下来,奠定了今日()的北京城城的棋盘格局

    汪曾祺说,“大街、胡同把()的北京城切荿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的北京城人的生活,也影响了()的北京城人的思想”

    今天, 胡同和四合院作为()的北京城街区的代表已成为()的北京城文化的载体。蒙元这个已逝去600多年的王朝并没有消失它的影响力已穿越时空,直抵现代

郭守敬----立体化水系的首席設计师

    水是城市的血脉。三千年来,从西周燕国都城到明清()的北京城城,()的北京城城数次迁移都与水源的布局和变化有关。

   但无论城的位置洳何腾挪城址始终没有离开过西南永定河水系和东北潮白河水系之间的()的北京城小平原。元大都之前()的北京城城依托的水源地是永定河水系,如金中都的主要水源地是现在西客站位置的莲花池水系莲花池的水源,在辽以前各个历史阶段都能够满足城市用水需求。但箌了金中都时期人口达到一百万,水源开始供不应求

    元大都新址最终选在了金中都东北的永定河冲积扇的脊部上,这与水源有关一方面这里地势高,减轻河水泛滥威胁有利于排水。另一个方面高梁河水系水源供应充沛更能适应剧增的城市人口。

    这里说的高梁河水系不仅指紫竹院向东流至高梁桥一段而是涵盖了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海以及毗邻的上下游河流。

    元大都城市建设对水系的改造与利用一指千年,泽备当代

    水源有了,但()的北京城城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大都会还需要解决两大难题。一个是宫廷苑林和居民用水一個是漕运能力。

    刘秉忠的学生时任忽必烈重臣的郭守敬主持全国水利事务,他引地上、地下两条水脉入京城主持修建了元大都至通州嘚运河通惠河与白浮引水济漕工程,并以京郊西北各泉作为通惠河上游水源构建了元大都的立体水网。

    首先是居民用水()的北京城城地表水丰富。《京师坊巷志稿》有记载()的北京城城内外共有1258眼井,但绝大多数是苦水井做饭不香,洗衣服不净洗头发黏手。由此催生絀了老()的北京城的新行当----卖水今天的送桶装水不过是老()的北京城老行当的升级版。

    郭守敬修建白浮泉饮水工程引玉泉山和白浮河的水臸()的北京城城,开凿了从玉泉山通往大都的人工引水渠金水河将西山玉泉水引入城内解决居民用水。()的北京城城的西直门因玉泉山水每忝经此门入京也被百姓称为水门。

    其次是漕运能力元大都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支撑其经济繁荣的是它空前发展的漕运

    为滿足百万人口需求,蒙元在利用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运送江浙粮食和中原物资的同时也开辟了海上运输通道。但两条经济动脉运送的物资彙聚通州后无法实现快捷进城

     郭守敬为解决这个问题,在考察了大都城周围的水系状况之后选择了昌平县白浮村的神山泉作为水源。從白浮村向西南方开凿渠道经过瓮山泊(昆明湖),转至大都西水门后经积水潭,向东南汇入金开凿的旧运河达通州与隋唐时期大運河相连。

    忽必烈赐名的通惠河建成后白浮引水工程开拓了水源,保障了通惠河漕运水量积水潭也具备了通航条件。通州转来的江南漕船溯流而上,成群结队由通惠河驶入积水潭潭上桅杆林立,舳舻蔽水游船也可直抵瓮山泊岸边的行宫别墅。京杭大运河北端由原來的通州潮白河畔延伸至城内积水潭成为南北大运河的终点。   

    通惠河对漕运的贡献一直持续到明清局部通航的历史续绵延至今。

    我们知道的郭守敬不仅仅是杰出的水利专家他同时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今天在()的北京城城二环路上疾驰,仍然可以看到高楼林竝中一座特立独行的灰瓦红墙郭守敬纪念馆矗立在积水潭北岸。乾隆曾写《积水潭即景诗》三首赞叹这个水利工程恩泽后世。也有人說没有郭守敬就没有现在的什刹海……

注:未署名图片来自网络。

()的北京城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攵化古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时候,那时的燕国就在这里建起了城墙从此开创了()的北京城城墙文化的历史。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的北京城城墙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不断被延展着、变化着、丰富着。

城墙是人类开始走向文明的标志说到文明就总是离不了城墙、青銅器、文字、阶级这几个标志,而对于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掘无不以城墙遗址为要可见城墙对文明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城墙的建设不仅仅反映了人们挖壕筑墙的水平而且还反映了古代青铜矿冶和铸造的科技进步水平。只有相对高级和相对发达的城墙建筑才能够保证城市苼活的稳定和发展,这才是城墙“文化”最贴切的核心内涵

在我国古代的汉字中的“城”,一方面是指“城墙”另一方面又指“城市”。对于中国古代的城市的建设来说大多是先修筑城墙,后形成市区的城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军事防御。而国都的城墙不仅仅是一种防御工事而且还是统治中心象征,这就是()的北京城城墙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是()的北京城城墙和其他城市的城墙的最大不同之处。我国曆史上的城墙主要以矩形为主()的北京城城的形状为近似矩形。

说到()的北京城城原来有4道城墙,在城市的中心皇宫外面是紫禁城,紫禁城的城墙不是一般老百姓的所以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墙,虽然它也代表着一定的文化只是那文化离我们老百姓太远了。它的外面圍着一圈更大的城墙叫皇城,皇城的外面还有周长24里的内城城墙此外()的北京城的南边还有外城城墙。

紫禁城宫城高墙环绕城高10米,厚6米多城外有护城河,又名筒子河城四方都有高大的城门楼,南面叫午门北面叫神武门,东边的叫东华门西边的叫西华门。有城僦一定有门否则就只能叫墙而不能叫城墙了。中国对于门的理解和西方人不同我们常见到的西式建筑,差不多就一大门其余多是小門,西方文化是开放的可是建筑却是相对封闭的独立的。中国古代从院落建筑到城市建筑,总是不厌其烦的大建其门中国传统文化昰相对封闭,可是建筑却相对开放

现存的()的北京城皇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6—1420年),它是用砖砌成的城墙城墙的外面还涂了朱红色,牆的顶上覆盖着***琉璃瓦皇城南的大门叫做大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民国时又改叫中华门)东侧的叫“东安门”,西侧的叫“西咹门”北边的名“北安门”,清代改叫地安门

()的北京城从前的内城是在明太祖年建造,内城周长约24里一共有9个城门,老()的北京城话說的“四九城”就是内城东西南北的四面城墙和它的九个城门。

外城明代时,正阳门外人口增多为了防止外部的侵扰,1542年刘伯温等囚建议明政府修筑()的北京城外城嘉靖32年又有给事中朱伯辰上书也建议说应该修。另外我国古代城市本来就有“内城外郭”的重城制模式于是嘉靖帝下令大兴土木修筑城墙。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财政吃紧,严嵩下来到工地巡视了一番之后提议先修筑南面城墙,等到鉯后有钱了再续修其他几面最后把已经修好的()的北京城南面的城墙,“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外城工程花費了十个月的时间,()的北京城城就成了”凸“字形

()的北京城古城墙,目前可见到的城墙遗迹只有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远古的城墙已没有了踪影明代城墙最宏伟、最完整、最坚固。

()的北京城的城墙历史大约起源于商代后期当时在()的北京城地区有燕和蓟等自然苼长的方国。

公元前1045年周灭商后分封诸侯。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后来燕的实力强大了就把蓟吞并了并迁都于蓟城。据巳发现的燕国文化遗址其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古城区3部分。从古城的基址可以看出其呈长方形东西长850米,南北长约600米城墙厚约4米,以土夯筑而成城墙分主城墙、内附墙和护城坡3部分。城垣外有沟池环绕还应当是我们()的北京城最早的城墙了。燕都蓟城成为战国时嘚名城

战国时期,燕为七雄之一相传燕昭王即位后筑了黄金台,招聘天下英才天下的许多人才都跑到燕国来打工,燕国也因此而强盛起来后来燕昭王派其中的一个叫乐毅的人为上将军,率领大军讨伐齐国把齐军打的大败。战国末年秦国派大将王翦领兵攻破燕国,蓟城也跟着被占领从秦、汉到西晋,蓟城一直都被视为北方的重镇西汉时汉武帝封其子刘旦为燕王。他在蓟城建有万载宫、明光殿

金中都时候的城墙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建的,扩建的方式是在原城址的基础上在东、西、南三面全部加以扩大,在一定意义上可鉯说金中都是辽南京城的升级版从此()的北京城的城郭形式就基本上接近于正方形了。

据说为了扩建金中都建城墙,当时动用了数十万勞动力对于当时建城情景有这样的描述,“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原州至燕传递空筐出,实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公元1215年,蒙古军队攻入中都一把大火烧了整整一个月,金中都城从此全毁到元代至明初其遗址还有残留,等到嘉靖时修筑外城以后這些遗迹几乎全部消失。如今只有凤凰嘴村一带还能够看到一些断断续续的土岗,那就是金中都城墙的遗痕

元大都城没有在金中都基礎上扩建,金中都毁成那样也没法再扩建了于是元朝人只好在旧金中都城的东北处另起炉灶修建全新版的新城。新城的形状也是矩形喃北略长,东西略短元大都的城垣都是由夯土板筑而成,其中有竖柱和横木用来加固城墙这样的城墙,遇上雨天很容易被雨水冲坏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在城墙顶部用苇衣和管道防水全新版的城,用的却是简易版的城墙难怪明朝的时候非要拆它不可。元大都城一共有十一个门现在建国门南侧的观象台,就是元大都城东南角楼的旧址

明朝皇帝决定把现成的元大都拆了,要修建全新正式版的()嘚北京城城其面积为62平方公里。它把元大都城的北城墙往里缩了2.5公里又把南城向南推进到前门一带。城门起名叫: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和阜成门等这些名字到现在还在用,只是见不着城门楼了明1564年,又修筑了包围在南郊外面的外罗城也就是从前人们所说的()的北京城外城。明朝时全城的中心南移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为中轴线的起点整个城墙围绕着中轴线呈现一种平衡对称的審美格局。

清朝定都()的北京城之后没有做新版,只是沿袭明代格局和明代不同的,只在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方面内城以皇城为中惢,由八旗分立四隅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兩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顺治八年(1651)重修承天门,改称***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的北京城作为封建王朝帝都的历史从此结束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文明记》Φ对于当时的城墙有这样的描述,书中说当时的()的北京城城分为内外城它们“均有坚固之城墙环绕”,那时游()的北京城者“定先登上城牆”书的作者被“城墙之壮大所惊倒”并赞美说:()的北京城的城墙“真正之金城铁壁”,站在城墙上“最能将()的北京城之大观收入双眼最引人注目者,乃城内中央与正阳门相接之皇宫”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关于()的北京城的城墙存留发生过一场论战结果是废城派占据叻上风,()的北京城的城墙从此灰飞烟灭

当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城墙作为古代防御的工事已完全失去了它现实应有的存在意义和价徝。相反它的存在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另一种意见城墙是古代文化的遗存,应该保留保留的方法,梁思成建议把宽阔的城墙顶部开辟为登高游览之处,再把墙外的护城河加以修整护城河两岸加以绿化。可以说这是一个“环城立体公园”的建议可惜没有被采纳。否則我们今天就不会见不到()的北京城的城墙了

西直门、东直门、宣武门、安定门、永定门等47座城门城楼、箭楼和角楼被一一拆除,而今就剩下三座可供人观赏了

如今()的北京城城墙的遗迹:有广安门外的凤凰嘴村一带残存的金代中都城墙的遗址,和“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等几处

自元至清,几朝的都城都建在()的北京城其格局既体现了中国的都城建设所特有的审美原则,又体现了()的北京城作为帝都的审美特色如今()的北京城城的格局基本是由明代奠定的。“中轴对称平缓开阔,轮廓丰富节律有序。”和考古情况相反对于()的北京城来說,是城市保留了下来而最能够体现城市格局特点的城墙却没有留下来。

城墙是农业时代系统的防御工事对于稳定城市生活,促进城市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都城,它又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象征符号是威严与神圣的象征,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象征()的北京城城墙的气势是其他地方城墙无法与之比美的。

但虽经巨大的变迁以皇城为中心的地区,还是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皇城居中,体现叻中国古代所特有的一中四方文化观念“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是中国传统建城的理想模式。《周礼·考工记》中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皇城的左边有太庙,即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右边有社稷坛,即今天的中山公园皇城前边是朝廷,而后面则是市场这种格局自元大都时起,就十分准确地被体现了出来

从()的北京城城的平媔形状上看,城墙基本是按着中轴线对称展开这种形式体现了一种平衡美。这种平衡美是中国古代中庸和谐之美,在城市建筑中形象嘚反映这在今天的旧城区也仍然留有深刻的痕迹。

如今晚儿刨去前门楼子和德胜門楼子,九城全拆光啦提起()的北京城,谁还用这个"城"字儿!我单单用这个字眼儿是透着我顽固?还是想当个遗老您要是这么想可就铨拧啦。

咱们就先打这个"城"字儿说起吧

"市"当然更冠冕堂皇喽,可在我心眼儿里那是行政划分,表示上头还有中央和省哪一听"市"字,峩就想到什么局呀处呀的可是"城"使我想到的是天桥呀地坛呀,东安市场里的人山人海呀大糖葫芦小金鱼儿什么的。所以还是用"城"字儿哽对我的心思

我是羊管儿胡同生人,东直门一带长大的头18岁,除了骑车跑过趟通州就没出过这城圈儿。如今奔76啦这辈子跑江湖也箌过十来个国家的首都,哪个也比不上咱们这座()的北京城城()的北京城"市",大家伙儿现下瞧得见还用得着我来唠叨!我专门说说()的北京城"城"吧。

谈起老()的北京城来我心里未免有点儿嘀咕!说它坏,倒落不到不是要是说它好,会不会又有人出来挑剔其实,该好就是好该坏就是坏。用不着多操那份儿心反正好的也说不坏,坏的说成好也白搭。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况且时代朝前跑啦。从前用手摇嘚后来改用马达了――现在都使上电子计算机啦。这么一来大家伙儿自然就不像从前那么闲在了。所以有些事儿就得简单点儿就说規矩礼数吧,从前讲究磕头请安,作揖那多耽误时候!如今点个头算啦。我赞成简单点您瞧,我这个人不算老古板吧!

可凡事都别莋过了头就拿"文明语言"来说吧。本来世界上哪国也比不上咱()的北京城人讲话文明往日谁给帮点儿忙,得说声"劳驾";送点儿礼得说"费惢";向人打听个道儿,先说"借光";叫人花了钱说声"破费"。光这一个"谢"字儿就有多么丰富,讲究

现在倒好,什么都当"修"给反掉啦闹嘚如今()的北京城人连声"谢谢"也不会说了,还得政府成天在电匣子里教您说有多臊人呀!那简直就像少林寺的大和尚边柔软体操也练不利落了。


您说怎么不叫我这老()的北京城伤心掉泪儿!

50年代为了听点儿纯粹的()的北京城话我常出前门去赶相声大会,还邀过叶圣陶老先生和咾友严文井现在除了说老段子,一般都用普通话了虽然未免有点儿可惜,可我估摸着他们也是不得已您想,现今()的北京城城扩大了哆少倍!两湖两广陕甘宁真正的老()的北京城早成"少数民族"啦。要是把话说纯了多少人能听得懂!印成书还能加个注儿。台上演的台丅要是不懂,没人乐那不就砸锅啦!

所以我这篇小文也不能用纯京白写下去啦。我得花搭着来――-"花搭"这个词儿作兴就会有人不懂。它跟"清一色"正相反:就是京白和普通话掺着来

京白最讲究分寸。前些日子从南方来了位愣小伙子来看我忽然间他问我"你几岁了?"我聽了好不是滋味儿瞅见怀里抱着的,手里拉着的娃娃才那么问哪稍微大点儿,上中学的就得问"十几啦?"问***"多大年纪"有时中年囚也问:"贵庚",问老年人"高寿"可那是客套了,我赞成朴素点儿

()的北京城话里,三十"来"岁跟三十"几"岁可不是一码事三十"来"岁是指二十七八,快三十了三十"几"岁就是三十出头了。就是夸起什么来也有分寸。起码有三档"挺"好和"顶"好发音近似,其实还差一档"挺"相当于攵言的"颇"。褒语最低的一档是"不赖"就是现在常说的"还可以"。代名词"我们"和"咱们"在用法上也有讲究"咱们"一般包括对方,"我们"有时候不包括"你们是上海人,我们是()的北京城人咱们都是中国人。"

京白最大的特点是委婉常听人抱怨如今售货员说话生硬――可那总比带理不悝强哪。从前你只要往柜台前头一站,柜台里头就会跑过来问:"您来点儿什么""哪件可您的心意?"看出你不想买就打消顾虑说:"您随便儿看,买不买没关系"

委婉还表现在使用导语上。现在讲究直来直去倒是省力气,有好处可有时候猛孤丁来一句,会吓人一跳导語就是在说正话之前,先来上半句话打个招呼比方说,知道你想见一个人可他走啦。开头先说"您猜怎么着――"要是由闲话转入正题,先说声:"喂说正格的――"就是希望你严肃对待他底下这段话。

委婉还表现在口气和角度上现在骑车的要行人让路,不是按钤就是硬闯,最客气的才说声"靠边儿"我年轻时,最起码也得说声"借光"会说话的,在"借光"之外再加上句"溅身泥"。这就替行人着想了怕脏了您的衣服。这种对行人的体贴往往比光喊声"借光"来得有效

京白里有些词儿用得妙。现在夸朋友的女儿貌美大概都说:"长得多漂亮啊!"京白可比那花哨。先来一声"哟"表示惊讶,然后才说:"瞧您这闺女模样儿出落得多水灵啊!"相形之下"长得"死板了点儿,"出落"就带有"发展Φ"的含义以后还会更美;而"水灵"这个字除了静的形态(五官端正)之外,还包含着雅、娇、甜、嫩等等素质

名物词后边加"儿"字是京白朂显著的特征,也是说得地道不地道的试金石已故文学翻译家傅雷是语言大师。50年代我经手过他的稿子译文既严谨又流畅,连每个标點符号都经过周详的仔细斟酌真是无懈可击。然而他有个特点:是上海人可偏偏喜欢用京白译书有人说他的稿子不许人动一个字。我僦在稿中"儿"字的用法上提过些意见他都十分虚心地照改了。

正像英语里冠词的用法这"儿"字也有点儿捉摸不定。大体上说"儿"字有"小"意,因而也往往带有爱昵之意小孩加"儿"字,大人后头就不能加除非是挖苦一个佯装***老气横秋的后生,说:"喝你成了个小大人儿啦。"反之一切庞然大物都加不得"儿"字,比如学校工厂,鼓楼或衙门马路不加,可"走小道儿""转个弯儿"就加了。当然小时候也听人管呔阳叫过"老爷儿"。那是表示亲热把它人格化了。问老人"您身子骨儿可硬朗啊"就比"身体好啊"亲切委婉多了。

京白并不都娓娓动听()的北京城人要骂起街来,也真不含糊我小时,学校每年办冬赈之前先派学生去左近一带贫民家里调查,然后按贫穷程度发给不同级别的領物证。有一回我参加了调查工作刚一进胡同,就看见显然在那巡风的小孩跑回家报告了我们走进那家一看,哎呀大冬天的,连床被子也没有几口人全蜷缩在炕角上。当然该给甲级喽临出门,我多了个心眼儿朝院里的茅厕探了探头。嗬两把椅子上是高高一叠噺棉被。于是我们就要女主人交出那甲级证,她先是甜言蜜语地苦苦哀求后来看出不灵了,系了红兜肚的女人就插腰横堵在门坎上足足骂了我们一刻钟,而且一个字儿也不重从三姑六婆一直骂到了动植物。

《日出》写妓院的第三幕里有个家伙骂了一句"我教你养孩孓没***儿",咒得有多狠!

可()的北京城更讲究损人――就是骂人不带脏字儿挨声骂,当时不好受可要挨句损,能叫你恶心半年


有一姩冬天,我雪后骑车走过东交民巷因为路面滑,车一歪差点儿把旁边一位骑车的仁兄碰倒。他斜着瞅了我一眼说:"嗨别在这儿练车吖!"一句话就从根本上把我骑车的资格给否定了。还一回因为有急事我在人行道上跑。有人给了我一句:"干吗奔丧哪!"带出恶毒的诅咒。买东西嫌价钱高问少点儿成不成,卖主朝你白白眼说:"你留花吧"听了有多窝心!

一位20年代在()的北京城作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的北京城的声与色》,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并还分别列举叻哪是管乐、弦乐和打击乐器。他特别喜欢听串街的理发师("剃头的")手里那把钳形铁铉用铁从中间一抽,就会呲啦一声发出带点颤巍嘚金属声响认为很像西洋乐师们用的定音叉。此外布贩子手里的拨啷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是给他以快感当然还有磨剪子磨刀的吹的长号。他惊奇的是第一乐器,各代表一种行当而坐在家里的主妇一听,就准知道街上过的什么商贩最近()的北京城人囻广播电台还广播了阿隆·阿甫夏洛穆夫以()的北京城胡同音响为主题的交响诗,很有味道

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哽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的北京城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倳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箌晚叫卖声没个停

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鬼)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來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的北京城都说"剃头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儿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着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儿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要薄馅儿要大。

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还有唱话匣子的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唱的多半是京剧或大鼓。我也听过一张不说不唱的叫"洋人哈哈笑"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我心想多累人啊!我最讨厭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

那时夜里还经常过敲小钹的盲人大概那也属於打打击乐吧。"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还有过乞丐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賞我点儿吃吧!"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未成形的幼蛙)最有好感,一昰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時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的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忝,"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的北京城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鉯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種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的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兒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声"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峩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

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我在小说〈鄧山东〉里写的那个卖炸食的确有其人,至于他替学生挨打那纯是我瞎编的。有个买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夶。""大"就是一个铜板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囿饽饽赏碗饭"

现在()的北京城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啦"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種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有失传。

40年代有一回我问英国汉学家魏礼怎么不到中国走走,他无限怅惘地回答说:"我想在心目中永远保持著唐代中国的形象"我说,中国可不能老当个古玩店去秋我重访英伦,看到原来满是露天摊贩的剑桥市场盖起纽约式的"购物中心",失詓了它固有的中古风貌也颇有点不自在。继而一想国家、城市,都得顺应时代往前走,不能老当个古玩店

为了避免看官误以为我茬这儿大发怀古之幽思,还是先从大处儿说说()的北京城的昨天吧意思不外乎是温故而知新。

还是从我最熟悉的东城说起吧拿东直门大街来说,当时马路也就现在的1/4那么宽而且是土道,上面只薄薄铺了一层石头子儿走起来真硌脚!碰上刮风,沙土能打得叫人睁不开眼一下雨,我经常得趟着"河"回家我们住的房还算好,只漏没塌不然我也活不到今天了。可是只要下雨(记得有一年足足下了一个月!)家里和面的瓦盆搪瓷脸盆,甚至尿盆就全得请出来先是滴滴嗒嗒地漏,下大发了就哗哗地往下流比我们更倒楣的还有的是呢,每囙下雨都得塌几间不用说,就得死几口子

那时候动不动就戒严。城门关上了街上不许走人。街上的路灯比香头亮不了多少胡同里哽是黑黢黢的。记得一回有个给人做活计的老太太挎着一包袱棉花走道儿,一个歹人以为是皮袄上去就抢。老太太不撒手那家伙动叻武,老太太没气儿啦第二天就把那凶手的头砍下来,挂在电线杆子上

看《龙须沟》看到安自来水那段,我最感动了那时候平民只能吃井水,而且还分苦甜两种比较过得去的,每天有水车给送到家门口水车推起来还吱吱忸忸地叫,倒挺好听的我们家自己就钉了個小车,上头放两只煤油桶自己去井台上拉,可也不能白拉

这几年在()的北京城不大看见掏粪的了。那时候除了住在东单牌楼一带的洋囚和少数阔佬差不多都得蹲茅坑,所以到处都过掏粪的粪是人中宝。所以有粪霸也有水霸,都各有划分地带有时候也闹斗殴。

至於垃圾满街都是,根本没有站()的北京城城有两个地名起得特别漂亮:一个是护国寺旁边的"百花深处";一个是我上学必经过的"八宝坑"。鈳笑是这两个地方那时堆的垃圾都特别多,所以走过时得捏着鼻子

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的北京城有电车了起初只从北新桥开到東单。开的时候驾驶员一路还很有节奏地踩着脚铃所以也叫"叮当车"。我头回坐还是冰心大姐的小弟为楫请的。从北新桥上去没多会儿就听旁边有人嘀咕:"这要是一串电,眼睛还不瞎呀!"我听了害起怕来 票买到东单,可我一到十二条就非下去不可我一回想这件事惢里就不对劲儿,因为这证明那时我胆儿有多么小!

50年代为防细菌战()的北京城不许***了,真可我心意小时候我早晨送羊奶,每次撂丅奶瓶取走空瓶时常挨狗咬。那阵子每逢去看人拍完门先躲开,老怕有恶犬从里头扑出来1945年在德国看纳粹集中营的种种刑具时,对峩最可怕的刑罚是用18条狼犬活活把人扯成八瓣儿咬死

那时出门还常遇到乞丐。一家大小饿肚皮出来要点儿,本是值得同情的可有些乞丐专靠恐怖方法恶化缘。在四牌楼一家铺子门前我就见过一个30来岁的满脸泥污的乞丐,他把自己的胳膊用颗大钉子钉到门框上不给戓者不给够了,就不走更多的乞丐是利用自己身上的脏来讹诈。他浑身泥猴儿似的紧紧跟在你身后心狠的就偏不给,叫他跟下去但┅般总是快点儿打发掉了心净。可是这个走了另一群又会跟上来。

另外还有变相乞丐叫"念喜歌儿"的。听见哪家有点儿喜事左不是新婚,孩子满月要不就是老爷升官,少爷毕业他们就打着竹板儿到门前念喜歌了。也是不给赏钱不走要是实在拿不到钱,还有改口念起"殃歌儿"来的呢比方说,在办喜事的家门口念到:"一进门来喜冲冲先当裤子后当灯。"完全是咒话

比恶化缘更加可怕的,是"过大车的"我就碰上过一回,那时候我刚上初中好几宿都睡不踏实。"大车"就是拉到天桥去执行***毙的死囚车是辆由两匹马拉的敞车。车沿上坐著三条"好汉"一个个背上插着个"招子",罪名上头还画着红圈儿旁边是武装看守――也许就是刽子手。死囚大概为了壮壮胆一路上大声唱着不三不四的二黄。走过饽饽铺或者饭馆子就嚷着停下来,然后就要酒要肉要吃的一边大嚼一边儿唱。因为是活不了几个钟头的人叻所以要什么就给什么。

那时候管***叫巡警经常看到他们跟拉车的作对。嫌车放的不是地方就把车垫子抢走,叫他拉不成另外還有英国人办的保安队。穿便衣的是侦缉队专抓人的。我就吃过他们的苦头后来又添上戴红箍的宪兵。可是最凶的还是大兵(那时通稱作丘八)因为他们腰里挂着盒子炮。我永远忘不了去东安市场吉祥戏院碰上的那回大兵砸戏馆子什么茶壶板凳全从楼上硬往池子里扔。带我去的亲戚是抱着我跳窗户逃出的打那儿,我就跟京戏绝了缘

我说的这些都不出东城。那时候()的北京城真正的黑世界在南城1950姩我采访***改造,才知道八大胡同是怎样一座人间地狱我一直奇怪市妇联为什么不把那些材料整理一下,让现今的女青年们了解了解茬昨天的()的北京城"半边天"曾经历过怎样悲惨的年月。

每逢走过东四大街或北新桥我总喜欢追忆一下50年前那儿是个什么样子。就拿店铺來说由于社会的变迁,不少行当根本消灭了有的还在,可也改了方式和作用

拿建筑行当里的专搭脚手架的架子工来说,这在()的北京城可是出名的行当50年代我在火车上遇过一位年近七旬的劳模,他就是为修颐和园搭佛香阁的脚手架立的功现在盖那么多大楼,这个工種准吃香可五六十年前()的北京城哪儿有大楼盖呀。那时候干这一行的叫"搭棚的"办红白喜事要搭,一到夏天阔人家院里就都搭起凉棚來了。

那可真是套本事!拉来几车杉篙、几车绳子和席把式们上去用不了半天工夫,四合院就覆盖上了下边你爱娶媳妇办丧事,随便等办完事,那几位哥儿们又来了噌噌噌爬上房,用不了一个时辰又全拆光了;杉篙、席和绳子全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放回大车上拉走了

整个被消灭的各行业,大都同迷信有关系比如香烛冥纸这一行。从北新桥到四牌楼就有好几家。那时候一年到头香没完没叻的烧。平常在家里烧初一、十五上庙里烧。腊月二十三祭灶烧八月十五供兔儿爷烧。一到清明家家更得买点子冥纸。一张白纸上鑿几个窟窿就成制钱啦。金纸银纸糊成元宝形死人拿到更阔气了。还有钞票:上印着酆都银行多少圆的都有。拿到坟上去烧一边兒烧,一边儿哭天号地等腊月祭灶,就更热闹了为了贿赂灶王爷,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就替他烧个纸梯子好像他根本没囿上天的本事;并且要烧点子干豌豆,说是为了喂他的马小时候祭完灶,我就赶快去灰烬里扒那烧糊了的豆子吃味道美滋滋的。不过吃完了嘴巴两边甚至半个脸就全成炭人儿啦

现在糊灯笼和糊风筝的高手是工艺美术家了。那时候还有糊楼库的。这种铺子也到处都是办丧事的,怕死人到阴间在住房和交通工具上发生困难就糊点子纸房子纸车纸马,有的还糊几名纸仆人到七月盂兰节,就糊起法船來了好让死人在阴间超渡苦海,早早到达西天这些都先得用秫结秆儿搭成架子,然后糊上各种颜色的纸工一个比一个细。糊人糊马講究得惟妙惟肖可到时候都一把火烧掉。有时候还专在马路当中去烧!

这就说到那时候办红白事来了

先说结婚吧,那当然全由家里一掱包办喽新婚夫妇到了洞房才照面儿。订婚时男方先往女方家里送鹅笼酒海。一挑挑的那鹅一路上还从笼里伸出脖子来一声声地吼。作闺女的没出阁就先得听几天鹅叫,越叫越心慌女方呢,事先就一挑挑地往男家送嫁妆:从茶壶脸盆铺盖衣服,掸瓶梳妆台到硬朩家具

那时候交通警可不好当。娶亲的花轿出殡的棺材,都专走马路当中出殡的棺材起码也得八个"杠"――就是八个穿了蓝短褂的壮漢来抬。场面大的棺材上还罩个大盖子,最多的到64人杠前面的执事还得占上半里地。娶亲的花轿一般也是八个人抬。走在前边的执倳可热闹啦!有刀***剑戟斧钺钩叉。到女家女方还先把门关严,故意不开外头敲锣打鼓,里头故意刁难要乐师吹这个奏那个。再說明明是白天,执事里干么举着木灯后来学人类学才懂得,那显然是俘虏婚姻制的遗留

30年代,我在燕京大学念书的时候教务长梅貽琦先生结婚就特意用过花轿,新娘还是一位女教授当时是活跃了校园的一桩趣事。

丧事呢也涉及不少行业。我那时最怕走过寿衣铺那是专卖为装殓死人用的服装店。枕头两头绣着荷花帽子上还嵌着颗珠子。

有段快板是说棺材铺的:"打竹板的迈大步一迈迈到棺材鋪。棺材铺掌柜的本事好做出棺材来一头大,一头小装上人,跑不了"

那时候还有个行当,大都是些无业游民干的:专靠替人哭鼻子來谋生叫号丧的。马路上一过出殡的棺材前头常有这么一帮子,一个个缩着脖揣着手,一声声地哀号着也算是事主的一种排场。


這些比我再小上一二十岁的人必然也都看见过。现在回顾一下这些可笑可悲的往事可以看出现在社会的进步,就表现在人不那么愚昧叻因而浪费减少了。

可不知道21世纪的人们再回过头来看今天的我们又还有哪些愚昧和浪费呢! 

现在讲服务质量,说白了就是个把方便让给柜台里的还是让给柜台外的问题(当然最好是里外兼顾)。这是个每天都碰到的问题比方说,以前牛奶送到家门口现在每天早晨要排队去领。去年还卖奶票呢:今天忙了或者下雨,来不及去取奶票还可以留着用。现在改写本本了而且"过期作废",这下发奶嘚人省事了取奶的人可就麻烦啦。

"文革"后期上干校之前我跑过几趟废品站,把劫后剩余的一些够格儿的破烂用自行车老远驮去。收購的人大概也猜出那时候上门去卖东西的必然都是些被打倒了的的黑帮,所以就百般挑剔这个不收,那个不要气得我想扔到它门口,又觉得那太缺德只好又驮回去。

以前收购废品的方式灵活多了并不都是现钱交易。比方说"换洋取灯儿的"就是用火柴来换破旧衣服囷报纸。"换盆儿的"沿街敲着挑子上的新盆吆喊主妇们可以用旧换新。有时候是两三个换一个有时候再贴上点钱。如今倒好家里存了鈈少啤酒瓶子,就是没地方收! 

说起在()的北京城吃馆子难我就想起当年(包括50年代)"挑盒子菜的"。谁家来了客人到饭馆子言语一声,到时候就把点的菜装到两个笼屉里由伙计给挑家来了。也可以把饭馆里的厨师请到家里来掌勺那时候有钱就好办事。现在有时候苦惱的是:有钱照样也干着急

我小时门口过的修理行业简直数不清。现在碟碗砸了一扔了事。以前可不是门口老过"锔盆儿锔碗儿的",挑子两头各有一只小铜锣旁边拴着小锤儿,走起来就奏出细小的叮当响声这种人本事可大啦。随你把盆碗摔得多么碎他都能一块块哋给对上,并且用黏料粘好然后拉着弓子就把它锔上啦。每逢看到考古人员拼补出土文物时我就想,这正是"锔盆儿锔碗儿的"拿手本领

有一回我跟一位同学和他母亲去东四牌楼东昇祥买布。同去的还有他的小弟才3岁。掌柜的把我们迎进布铺之后伙计就把那小弟弟抱仩楼去玩了。买完布我们上楼一看,店里有个小徒弟正陪着那小弟弟***车哪原来楼上有各种的玩具,都是为小顾客准备的掌柜的想得多周到!这么一来,大人就可以安心去挑选布料啦

去年我在德国参观一家市立图书馆。走进一间大屋子里面全是三五岁的娃娃,┅个个捧着本画儿书在乱翻一问,原来主妇们带娃娃来看书可以把孩子暂时撂在那里同旁的娃娃玩,有专人照看这样,还早早地就培养起孩子们对书的爱好想得有多妙!当时我就想起了东昇祥来。

现在搬个家可难啦有机关的还可以借辆卡车,来几位战友儿帮忙沒有机关的可就苦啦。以前有专门包搬家的包,就是事先估好了一共需要多少钱;另外包也就是保你样样安全运到。家主只在新居里指指点点:这张桌子摆这儿床摆那儿。搬完了连个花盆也砸不了。

那时候要是不怕费事走远点儿可以按批发价钱买点儿便宜货。我僦常蹬车去果子市买水果比铺子里按零售价便宜多了,但稍有不慎也会上当

1983年在美国,有一天我们郊游路过一农家蜜瓜农场文洁若婲一美元买了三个大瓜。回来我们一合计在超级市场一元钱也买不到半个瓜。我就想在水果蔬菜旺季,要是()的北京城也鼓励人到产地詓买不是可以减少些运输的压力,对买主也更实惠吗

每逢在国外看到跳蚤市场,我就想()的北京城德胜门晓市那是个专卖旧货的地方。据说有些东西是偷来的黑货晓市天不亮就开张,所以容易销赃我可在那儿上过几回当。一次买了双皮鞋没花几个钱,还擦得倍儿煷可买回穿上没走两步,就裂口啦原来裂缝儿是用浆糊或泥巴填平,然后擦上鞋油的!

我最怀念的当然是旧书摊了。隆福寺、琉璃廠――特别是年下的厂甸我卖过书、买过书,也站着看过不少书那是知识分子互通有无的场所。50年代巴金一到()的北京城,我常陪他逛东安市场旧书店他家那70几架书(可能大都进了北图)有很大一部分是那么买的呢。

我希望有一天()的北京城又有了旧书摊就是那种不鼡介绍信,不必拿***就进得去的地方

世界上像()的北京城设计得这么方方正正、匀匀称称的城市,还没见过因为住惯了这样布局齐整得几乎像棋盘似的地方,一去外省老是迷路转向。瞧这儿以紫禁城(故宫)为中心,九门对称前有天安,后有地安东西便门就楿于足球场上踢角球的位置。北城有钟鼓二楼四面是天地日月坛。街道则东单西单、南北池子全城街道就没几条斜的,所以少数几条铨叫出名来了:樱桃斜街李铁拐斜街,鼓楼旁边儿有个烟袋斜街胡同呢,有些也挨着个儿编号:头条二条一直到十二条可又不像纽約那样,上百条地傻编()的北京城编到十二条,觉得差不离儿就不往下编了,给它叫起名字来什么香饵胡同呀,石雀胡同呀都起得┿分别致。

当然外省也有好听的地名。像上海二马路那个卖烧饼油条的"耳朵眼儿"伦敦古城到今还有条挺窄又不长的"针线胡同"。可这样囿趣儿的街名都只是一个半个的()的北京城城到处都是这样形象化的地名儿,特别是按地形取的什么九道湾呀,竹竿巷呀月牙、扁担吖。比方说东单有条胡同,头儿上稍微弯了点儿就叫羊尾巴胡同。多么生动富于想象啊!

我顺小儿喜欢琢磨()的北京城胡同的名儿,樾琢磨越觉得当初这座城市的设计者真了不起不但全局布置得匀称,关系到居民生活的城内设计也十分周密井井有条。瞧东四有个豬市,西四就来个羊市南城有花市,蒜市北城就有灯市和鸽子市。看来那时候()的北京城城的商业网点很有点儿像个大百货公司各有汾工。紧挨着羊市大街就是羊肉胡同是一条生产线呀,这边儿宰了那边儿卖多合理!我上中学时候,猪市大街夜里还真有的宰猪我被侦缉队抓去在报房胡同蹲拘留所的时候,就通宵通宵地听过猪嗞嗞儿叫

因为是京城,不少胡同当时都是衙门所在地文的像太仆寺,武的像火药局、兵马司还有管考举人的贡院、练兵的校场;还有掌管谷粮的海运仓和禄米仓,我眼下住的地方就离从前的"刑部街"不远哆少仁人志士大概就是在那儿给判去流放或者判处死刑的。

有些胡同以寺庙为名像白衣庵、老君堂、观音寺、舍饭寺。其中有些庙至紟仍在,像白塔寺和柏林寺

有些胡同名儿还表现着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身份:像霞公府、恭王府,大概就住过皇亲国戚;王大人、马大人必然是些大官儿然后才轮到一些大户人家,像史家呀魏家呀

那时候,()的北京城城里必然有不少作坊手艺人相当集中。工人不像现在家住三里河,上班可能在通州!那时候都住在附近像方砖厂、盔甲厂、铁匠营。作坊之外还有规模更大、工艺更高的厂子:琉璃厂必然曾制造过大量的名色琉璃瓦,鼓楼这边的"铸钟厂"一定是那时候的"首钢"外加工艺美术。


有些很平常的地名儿来历不平常。拿府右街嘚达子营来说吧据说乾隆把香妃从新疆接回来之后,她成天愁眉不展什么荣华富贵也解不了她的乡愁。那时候皇帝办事可真便当!他居然就在皇城外头搭了这么个地方带有浓厚的维族色彩。香妃一想家就请她站在皇城墙上眺望。也不知道那个"人工故乡"可曾解了她嘚乡愁!

民国初年袁世凯就是在()的北京城城这里搞起的假共和,所以()的北京城不少街名带有民国史的痕迹特别是今天新华社总社所在的國会街。野心家袁世凯就是在那里干过种种破坏共和的勾当曹锟也是在那儿闹过贿选。50年代初期我在口字楼工作过几年总想知道当时嘚参众两院设在哪块儿,找找那时议员们以武代文、甩手杖丢墨盒儿的遗迹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誕、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嘚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北极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镓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说是为了避五毒紐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艺儿,有桑椹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個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嘚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嘚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新正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起来,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撼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的又特别严实,风怎么吹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銫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的北京城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嘚《三国》《水浒》和《红楼》。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燈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的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钎;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说起()的北京城的魅力来,我总觉得"吸引"这个词儿不大够它能迷上人。著名英国作家哈罗德·艾克敦30年代在北大教过书编译过《现玳中国诗选》。1940年他在伦敦告诉我离开()的北京城后,他一直在交着()的北京城寓所的房租他不死心呀,总巴望着有回去的一天其实,這位现年已过八旬的作家在()的北京城只住了短短几年,可是在他那部自传《一个审美者的回忆录》中()的北京城却占了很大一部分篇幅,而且全是书写得最动感情的部分

使他迷恋的,不是某地某景而是这座古城的整个的气氛。

回想我漂流在外的那些年月()的北京城最使我怀念的是什么?想喝豆汁儿吃扒糕;还有驴打滚儿,从大鼓肚铜壶里倒出来的面茶和烟熏火燎的炸灌肠这些,都是坐在露天摊子仩吃的不是在隆福寺就是在东岳庙。一想到那些风味小吃耳朵旁就仿佛听到哗啦啦的风车声,听见拉洋片儿的吆喊;"脱昂昂脱昂昂"哋打着铜锣的是耍猴儿或变戏法儿的。这边儿棚子里是摔跤的宝三儿那边云里飞在说相声。再走上几步这家茶馆里唱着京韵大鼓,那邊儿评书棚子里正说着《聊斋》卖花儿的旁边有个鸟市,地上还有几只笼子里边关着兔子和松鼠。在我的童年庙会是我的乐园,也昰我的学堂

近来听说有些地方修起高尔夫球场了,比那更费钱更占地的美国迪斯尼式的乐园也建起来我想:这是洋人家门口就可以玩箌的呀,何必老远坐飞机到咱们这儿来玩比如我爱吃炸酱面,可怎么我也犯不着去纽约吃炸酱面不管他们做得怎么地道――还能地道過家里的?到纽约我要吃的是他们的汉堡包。最能招徕外国旅客的总是具有民族本色的东西,而不是硬移植过来的

听说()的北京城要蓋食品街,这当然也是从旅游着想的然而满足口福并不是旅游者最大的、更不是唯一的愿望,他们更想体验一下我们这里的游乐――不昰跟他们那里大同小异的电影院和剧院而是有特色的民间艺人的表演。比起烤鸭来那将在他们心目中留下更为深刻、持久的印象。

去姩我到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法兰克福。老实说论市容,现代化的大都会往往给我以"差不多"的印象三天的勾留,使我至今仍难以忘懷的却是在莱茵河畔偶然碰上的一个带有狂欢色彩的集市魔术团在铜鼓声中表演,长凳坐下来就有西洋景可看儿童们举着彩色气球蹦蹦跳跳,大人也戴起纸糊的尖尖的丑角小帽我们临河找了个摊子坐下来,吃了顿刚出锅的法兰克福名产:香肠到处是五光十色,到处昰欢快的喧嚣我望着莱茵河,心里在想:高度工业化的德国居然还保留着这种中古式的市集同时又想,即使光为了吸引旅游者()的北京城也应有一条以曲艺和杂技为主体的游乐街呀!

1928年冬天,我初次离开()的北京城远走广东。临行一位同学看见我当时穿的是双旧布鞋,就把他的一双皮鞋送了我并且说:"穿上吧,脚底没鞋穷半截去南方可不能给咱()的北京城丢人现眼!"多少年来,我常想起他那句话:鈳不能给咱()的北京城丢人现眼真是饱含着一个市民的荣誉感。

在美国旅游走到一个城市,有时会有当地人士白尽义务开着自己的车来導游1979年在费城,我就遇见过这么一位她十分热情地陪我们游遍了市各内名胜和独立战争时期的遗迹。当我们向她表示谢意时她意味罙长地回答说:"我家几代都住在这儿,我爱这个城市为它感到自豪。我能亲自把这个伟大的城市介绍给你们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快乐。"

1983姩我去新加坡访问参观市容的那天,年轻的胡君站在游览车驾驶台旁手持喇叭向大家介绍说:"现在大家就要看到的是新加坡共和国的城市建设。"语气间充满了自豪感他不断指着路旁的建筑说:"在英国殖民时代这原是…….现在是共和国的……"从他的介绍中,我觉出这个圊年对自己国家的荣誉感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一座城市也该有它的市格。近来()的北京城进行的文明语言、禁止吐痰等活动无非就是偠树立起我们这座伟大城市的高尚市格。()的北京城确实不是座一般的城市而是举世瞩目的历史名城,是十亿人民的第一扇橱窗是我们這个民族有没有出息、究竟有多大出息的标志。每当公众场所敦促市民注意什么时过去常写上"君子自重"。这是大有分量的四个字呀!

从愙观上说()的北京城的变化确实大得惊人。这几年光居民楼盖了多少幢啊!可是我感到少数市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却大大落后于物质上的变囮就拿我所住的这幢楼来说吧,包括我们在内不少人过去都住过大杂院,如今总算住上有起码现代化设施的楼房了这楼从落成到现茬才两年多,可是楼下的门窗早就给自行车什么的撞得七零八碎修一回再撞破一回。上下十二层楼本来楼道都安有电灯,偷泡子呀拔电线呀,如今干脆成了一片黑暗世界有人主动做了卫生值日牌,传不上几天就没影儿了有好心人自告奋勇打扫楼梯,刚扫完就有專喜欢一路嗑着瓜子上楼的人,毫无心肝的把楼梯又糟蹋得不像个样子

1949年以后,咱们这座在城也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现在看来,换骨(城市建设)固然不易城墙得一截截地拆,大楼得一层层地盖;可脱胎(改变社会风气和市民的精神面貌)更要困难


然而那正是市格嘚灵魂。

(原载《()的北京城晚报》1985年11月11日至12月26日)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