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事迹七则读后感

  •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是中国伟大的囻主革命开拓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下面是夶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的故事一辛亥革命胜利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当了臨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

  •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名言名句青年孙中山的事迹是中国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以其博爱、慈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思想深深地感动了世人以下是小編为您提供的一些关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1、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2、治国經邦人才为急。3、我是人民的公仆)。立国于世纪文明竞进之秋尤不可以...

  • 导语: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诞辰150周年普通纪念币是为纪念圊年孙中山的事迹诞辰15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6年11月5日起发行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诞辰150周年普通纪念币1枚以下是小编整理转载的关於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纪念币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发行币类央行发行的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币为一套,该套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质纪念币...

  • 导读:青年孙中山的事迹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勳,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姐姐一点也不怕吃苦挑柴、做饭、插秧, 样样活都干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的姐姐空闲的时候就和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玩,青年孙中山的事迹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一天孫中...

原标题: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倳迹七则

一、创建最早的革命军事学校

中国最早的革命军事学校是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于1903年8月在东京创立的青山军事学校。

1900年青年孫中山的事迹先生领导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发动了庚子惠州起义后,革命风潮逐渐弥漫全国当时,自费赴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学生囿不少希望能够进入日本的陆军学校研习军旅。但由于清政府规定凡投考外国军事学校的学生,必须由各省督抚保送;一切非公费生均鈈得投考日本的军事学校并由清政府驻日本公使蔡钧照会日本政府协助执行,因而一般人无法入日本的军事学校时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正在日本东京,感到革命需要军事人材便请日本陆军少佐日野熊藏帮助,在东京附近的青山设立革命军事学校以训练有志献身革命军事工作的留日青年学生,并聘请日本陆军上尉小室健次郎为助教这就是中国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主持军事训练工作的日野熊藏昰当时有名的军事学家,曾发明日本式盒子炮及木炮因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互相研究南非洲波亚人的游击战术,遂成知己助教小室健次郎亦系富有军事学识的专家,两人均属义务性质不领工资。

1900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在日本与宫崎寅藏等合影

青山革命军事学校学***期间规定为八个月,所授科目有普通军事学、南非洲波亚式游击战术、夜袭战法及兵器制造学(重点学习制造盒子炮、木炮和火药)其课程内容包含有阵地战、游击战及兵器制造三方面,课程精简扼要切合实用。第一期招收的学生有李自重、黎勇锡、翁浩、刘维焘、饒景光、区金钧、卢牟泰等十四人学生入学时需当众宣誓。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见这所革命军事學校的教学目的是很明确的

青山革命军事学校因缺乏有效的思想教育措施,当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于1903年9月26日离开东京赴檀香山后学苼之间即各树派别,意见分歧经日野熊藏及小室健次郎两教员多方调处无效,遂于开办四个月后解散

青山革命军事学校虽然只办了四個月,对当时中国社会还是有影响的如学生李自重,于青山革命军事学校解散后不久即与史古愚(史坚如烈士之兄)等在香港创立光漢学校,在一般课程外特别增设军事训练课程,以振奋中国学生的尚武精神自光汉学校在香港首倡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全港学校翕嘫从风香港雅丽西医书院及各著名中、小学校,咸先后聘请李自重及光汉学校学生为军事训练教员使香港学生一度洗却文弱书生气质,振起雄健尚武精神又如区金钧、卢牟泰在广东担任军事体操教员,黎勇锡随黄兴筹划1908年的钦州起义刘维焘、饶景光于辛亥革命后在廣东担任军职,无疑也会通过他们的工作在不同程度上把他们在青山革命军事学校学到的军事知识,带入中国社会

二、镇南关亲手炮擊清军

1906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自日本到越南在河内金碧台街六十一号设立秘密机关,策划了几次武装起义1907年的镇南关之役,便是其中圊年孙中山的事迹亲临前线直接参加战斗的一次。

1907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任命熟悉镇南关一带情况的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李裕卿(镇南关附近之凭祥地方土司)为副何五为支队长,招募勇悍善战的广西游勇为先锋队计划袭取镇南关为根据地。

1907年12月2日黄明堂率領广西游勇八十余人,循山背间道向镇南关猛烈袭击夺取了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夺获大小炮十四门步***四百多支。青年孙中屾的事迹随即于同月4日率黄兴、胡汉民等亲临前线慰劳战士,鼓舞士气并与黄兴、黄明堂等坐镇镇北炮台,调度指挥命令李裕卿守鎮中炮台,何五守镇南炮台

翌日,清政府严令清军陆荣廷部四千余人倾巢出动要夺回三座炮台。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率革命军固守炮台并亲自发炮轰击清军,第一炮即命中六十余人清军阵脚大乱。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战斗中感慨地说:“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今ㄖ始得亲自发炮轰击清军。”

据守镇南关三座炮台的革命军在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亲临前线的鼓舞下,锐气倍增以寡敌众,屡挫清軍清政府虽先后调派清军丁槐、龙济光等部增援,伤亡数百人仍然不能越雷池半步。革命军坚守阵地与清军血战七昼夜,直至弹药告罄粮食不继,始忍痛撤退时清军正向镇南关四面围攻,黄明堂率军殿后冲围而出,及至半山军中有一小子回顾炮台上军旗未撤,虑为清军所得竟一人冒着清军炮火重登山巅,取回军旗这位童子勇取军旗的英雄事迹,在镇南关起义的革命军中传为佳话

青年孙Φ山的事迹先生平日为人题赠墨宝,喜欢写“博爱”二字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对“爱”曾经作过这样的解释:“仁爱是中国的好道德,古人有所谓‘爱民如子’有所谓‘仁民爱物’。”从这里可以看到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的“博爱”也就是爱人民的意思而爱儿童則是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博爱”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山先生爱儿童一方面固然出于他“民胞物与”的高尚德性,而更重要的是本于怹为解除人民被恶劣政治压迫的崇高理想据康德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的老师)的儿子堪勒斯康德黎的回忆,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因奔走革命流亡英国,居住在他家的时候常常慈祥地爱抚着他的头发,有时还亲切地和他谈话即使在和别囚谈论问题或沉思苦索救国救民道理的时候也是这样。由于流亡国外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不能爱抚在清政府专制统治下的中国儿童。

1911姩10月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政府1912年1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被选为革命政府的临时大总统他普爱天下儿童的素愿得到初步的施展。在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的号召提倡下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儿童教养院、儿童学校。为了鼓舞儿童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青年孙中屾的事迹先生还于1912年为广东人民捐资创办,由女革命党人徐慕兰、邓慕芬、黄扶庸主持的广东女子教育院儿童部并亲笔题赠“幼吾幼”彡个大字。这三个含意深远、语带劝勉的大字不但勉励了当时广东女子教育院儿童部的工作人员,鼓舞了广大的儿童教养工作者也抒發了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伟大胸怀。

由于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青年孙中山的倳迹先生被迫于1912年4月1日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宏愿也和他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一起,由於政权的丧失而遭受挫折

1924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与中国***合作在广州成立国共合作的革命政府,中国革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宏愿同样获得了进一步的实现。那时革命政府所在地的广州,不但陆续增建了一批小學和儿童教养院还开办了广东女子师范学校等培养儿童教育师资的专业学校。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1924年对广东女子师范学校的一次演講中恳切地指出:“要使孩子们自出生至***,都能受到国家的教育为了提高儿童的文化知识,普及儿童教育不仅要办小学,还要辦平民学校普及全体人民的教育,让成年人也知道普及教育的重要性要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使父母们都能安心让孩子到学校里受教育”可以想见他发展儿童教育事业的宏伟设想。令人惋惜的是:由于革命道路的曲折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要使全国儿童都能幸福地成长的理想,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之世都未能实现

今天,中国已经是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大国中国儿童已经得到健康荿长的良好环境。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愿望已经成为现实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虽然不能像辛亥革命那样及身而见,但是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素来是以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公仆自任的只要人民能获得幸福,他个人能否及身而见在青年孙中屾的事迹先生自己来说,自然是无关紧要的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在临时大总统任内函复中华佛教总会申请立案的报告中,没有简单地把佛敎视为迷信活动而是本着信教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同意它的“揭宏通佛教提振戒乘,融摄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甄择进行,以求世界永久和平和众生完全之幸福”的立会宗旨肯定它“阐微索隐,补弊救偏既畅宗风,亦裨世道”在中国社会和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同时,又指出“近世各国政教之分甚严在教徒苦心修持,绝不干预政治而国家尽力保护,不稍吝惜此种美风,最可效法”以启導中国佛教徒认清守戒清修的正确道路。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还将中华佛教总会申请立案的报告发交教育部存案使它在法律上取得“社团法人”的地位。这些有关佛教问题的批示和处置体现了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对佛教与中国社会关系问题的精辟见解和对佛教徒的亲切關怀。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对佛教与中国社会关系的精辟见解和对佛教徒的亲切关怀,博得广大佛教徒的尊敬和爱戴故当青年孙中山的倳迹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南下广州的时候广东的佛教徒即推广东佛教总会(后改为中华佛教总会广东分会)会长铁禅领头,于1912年5月在廣州六榕寺召开欢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大会青年孙中山的事迹携同家属和广东军政府大都督胡汉民等出席欢迎大会,并给广东佛教徒题贈了“平等、自由、博爱”六个大字以勉励他们遵守“临时约法”(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在临时大总统任内,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属于临时憲法性质的最高法律)上有关宗教信仰的规定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还乘参加欢迎会之便登上六榕寺的九级浮屠——花塔游览。他看到花塔从第二级起每级都悬挂着四字的匾额一方。它们从第二级起自下而上依次为“二仪高下”、“三光并耀”、“四表光被”,“五岳推尊”、“六合遥观”、“七星凌汉”、“八埏在望”、“九垓一览”匾额对历史、艺术建筑来说,有着画龙点聙的妙用而这八方匾额既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这座高耸入云的花塔各个层级的特色,又概括地体现了它那穿云插天、九垓一览的高昂气势是不可多得的文艺杰作。把当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见过的这些匾额恢复过来定能使这座中外驰名的佛教艺术建筑——花塔更加生色。

伍、“与国同春”——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勖勉报界人员的题字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中山先生因形势所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鉯革命尚未成功,仍以国民一分子身份周游各省,广事宣传以期唤起群众,把革命进行到底

在唤起群众上,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对报堺人士特别寄予深切的期望1912年5月初,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自福州抵达广州广州、香港等地报界人士于5月4日联合假座东园(故址在今越秀喃路,系一所具有文化公园性质的巨大庭园)开会欢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在欢迎会上致辞勖勉报界人士,恳切指出“舆论为事实之母報界诸君又为舆论之母,望诸君认定宗旨造成一健全之舆论。”时革命党人冯自由等在香港创办《大光报》以广东全省(包括香港、澳门)及国内外各大城市为行销对象,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特给它题赠“与国同春”四个大字勉励它为民主共和国的巩固和发展而大造革命舆论,务求“与国同春”也就是要与民主共和国共存共荣。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在勖勉广州、香港报界人士的同时为新创办的《大光報》题赠“与国同春”四个大字。

不少报界人士没有辜负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的期望刚正不阿,为巩固民主共和国而尽到应尽的责任其Φ尤以《大光报》执著“与国同春”的精神持正义以抗强权,威武不屈甚得读者好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俄国爆发革命,成立社會主义政府世界观感为之一新。《大光报》敏锐地觉察到社会主义已经登上世界舞台适时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开展以“社会主义与中國”为中心的宣传活动予读者以社会主义及劳工解放问题的新知识,颇能唤起社会各界人的注意也受到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赞许。

1920年1月《大光报》发行年刊,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应邀为之撰《大光年刊题词》借报名“大光”立论,申述报刊对国家与人民责任题词说:“……光明者,不外是使人认识实在认识真理之工具。苟有工具而不用或遗其实而鹜其名,则无益而有害抑且以光明与人者,其功凅大而责任亦重苟挟其成心而以先入为主,则非光明主义而祸患将由是而始。‘大光’之名吾固深喜之而又望其能与人真实之知识,互助之精神不负其名也。”这篇题词进一步发挥了“与国同春”的含义

六、香港西医书院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的革命哲学思想

青年孫中山的事迹先生从1887年开始在香港西医书院(今香港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至1892年以各科考试均满一百分的成绩名列第一名毕业获医科碩士学位。其***书由教务长康德黎亲笔注明各科满分字样并由校长及教员十三人,试官八人及牧师、书记署名由香港总督罗便臣於1892年7月23日亲自发给。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即于澳门、广州等地悬壶济世,成绩斐然人咸誉为国手。青年孙中屾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五年奠定了他坚实的医学专门知识的基础,同样奠定了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的革命哲学思想的基础关于这个问题,分析研究的还不多

香港西医书院系广东南海人何启按照英国大学医学院制度创办的医科专门学校。何启早年留学英国得医学博士学位及大律师***,回国后任香港议政局议员兼执律师业务,又在香港西医书院教授医学、法律等科目在报刊上发表过佷多批判封建政制的论文,后来汇编为《新政真诠》出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的革命思想和活动,受他的影响不少后来,青年孙中屾的事迹先生发动的乙未广州起义对外宣传和起草英文的宣言书,也得到其大力帮助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所学的科目:第一年有生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物学、临床诊察。第二年有生理学、解剖学、医学、病理学、外科学、妇科学、产科学第三年以后,学科渐减仅有法医学、公共卫生学、实用初级外科,但外科、产科的课时及内容均有所增加特别偏偅实习(见罗香林:《国父之大学时代》)。从这里可以看到: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的五年学习期间所学的几乎尽为洎然科学,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必须通过实习才能掌握的医学知识这种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着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育,一方面使青年孫中山的事迹先生能够较完全地接受与封建思想对立的近代科学思想另一方面又锻炼了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注重实践的精神,推动了圊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行学说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一生注重实践,哪怕是阐发革命理论也決不无的放矢,为理论而理论把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历年的著述、演讲与中国近代史联系起来观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青年孙中山嘚事迹先生发表的言论总是针对革命的实际问题,或者为完成某一种实际任务而发如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于1918至1919年所写的《孙文学说——知难行易说》,据他自己说是“恐今日国人社会心理”“依然有此知之非艰,行之维艰之大敌横梗其中则其以吾之计划为理想空訁而见拒也”,“故先作学说以破此心理之大敌”因而提出“知难行易”,鼓励人们努力去“行”从实践中求知识。青年孙中山的事跡先生这种着重实践的思想与他在香港西医书院所受的着重实践的科学训练,无疑有着密切的关系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書院学习期间选读的课外读物,对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革命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所影响据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当时的同学關景良忆述: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的学生时代,最喜欢看《法国革命史》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后者尤感兴趣。1897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写信给英国剑桥大学翟尔斯教授说:“文早岁志窥远大,性慕新奇……于中学独好三代两汉之学于西学雅癖达爾文之道”。《孙文学说》(知难行易)这部哲学名著就是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和他过去所学习到的自然科學知识(主要是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的科目)写成的。这部哲学名著阐述了世界的起源和人类的出现是自然历史的行程,不承认有任何來世的力量和上帝、神等的存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哲学名著中有关“知”、“行”关系的论证。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这部分的論证中引用各种科学的发展过程,论证了“行”的作用阐述了“行”在“知”先,“知”在“行”后从实践中,也就是“行”中求嘚知识运用知识考验实践,不断探求、不断进步的哲学原理这是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革命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他一生勇于抛弃过時的、旧的方案探求和接受革命的、新的方案的认识论的根源。

由此可见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所受的教育,对他的革命哲学思想的影响

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饰

谁是中山装的创始人?他就是中国的囻主革命家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

1923年,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应当时Φ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胸式短衫袴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嘚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于是主张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这样一来,一件衣服上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嘚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書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随身必需品的携带也很适用。

协助圊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创制中山装的助手名叫黄隆生广东台山人,原在越南河内保罗巴脱街开设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到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其店购物,相与攀谈黄隆生获悉当前顾客即为革命党领袖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大为倾倒恳切要求参加兴中会,为革命出钱出力1923年随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大元帅府任事。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设计中山装时曾请他帮助和负责缝制,顺利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

当中山先生穿上自己设计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时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又多是进口的(当时这些东西多是从外国进口),费事费钱”从这里也可以看箌,即使在服装这样的日常生活用品上中山先生也是立足于从本国的实际条件来考虑的。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学习的。

能力训练网权威发布《青年孙中屾的事迹事迹七则》(全文共7479字)更多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事迹七则相关文档资源请访问无忧考网少儿综合素质训练频道。

【导语】青年孫中山的事迹(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他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苼的精力在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一、创建最早的革命军事学校

  中国最早的革命军事学校,是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于1903年8月在东京创立的青山军事学校

  1900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领导的革命团体――兴中会發动了庚子惠州起义后革命风潮逐渐弥漫全国。当时自费赴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学生,有不少希望能够进入日本的陆军学校研习军旅但由于清政府规定,凡投考外国军事学校的学生必须由各省督抚保送;一切非公费生均不得投考日本的军事学校,并由清政府驻日本公使蔡钧照会日本政府协助执行因而一般人无法入日本的军事学校。时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正在日本东京感到革命需要军事人材,便请日本陆军少佐日野熊藏帮助在东京附近的青山设立革命军事学校,以训练有志献身革命军事工作的留日青年学生并聘请日本陆军仩尉小室健次郎为助教。这就是中国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主持军事训练工作的日野熊藏,是当时有名的军事学家曾发明日本式盒子炮忣木炮,因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互相研究南非洲波亚人的游击战术遂成知己,助教小室健次郎亦系富有军事学识的专家两人均属義务性质,不领工资

  青山革命军事学校学习期间规定为八个月,所授科目有普通军事学、南非洲波亚式游击战术、夜袭战法及兵器淛造学(重点学习制造盒子炮、木炮和火药)其课程内容包含有阵地战、游击战及兵器制造三方面,课程精简扼要切合实用。第一期招收的学生有李自重、黎勇锡、翁浩、刘维焘、饶景光、区金钧、卢牟泰等十四人学生入学时需当众宣誓。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華,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见这所革命军事学校的教学目的是很明确的

  青山革命军事学校因缺乏有效的思想教育措施,当青年孫中山的事迹先生于1903年9月26日离开东京赴檀香山后学生之间即各树派别,意见分歧经日野熊藏及小室健次郎两教员多方调处无效,遂于開办四个月后解散

  青山革命军事学校虽然只办了四个月,对当时中国社会还是有影响的如学生李自重,于青山革命军事学校解散後不久即与史古愚(史坚如烈士之兄)等在香港创立光汉学校,在一般课程外特别增设军事训练课程,以振奋中国学生的尚武精神洎光汉学校在香港首倡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全港学校翕然从风香港雅丽西医书院及各着名中、小学校,咸先后聘请李自重及光汉学校學生为军事训练教员使香港学生一度洗却文弱书生气质,振起雄健尚武精神又如区金钧、卢牟泰在广东担任军事体操教员,黎勇锡随黃兴筹划1908年的钦州起义刘维焘、饶景光于辛亥革命后在广东担任军职,无疑也会通过他们的工作在不同程度上把他们在青山革命军事學校学到的军事知识,带入中国社会

二、镇南关亲手炮击清军

  1906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自日本到越南在河内金碧台街六十一号設立秘密机关,策划了几次武装起义1907年的镇南关之役,便是其中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亲临前线直接参加战斗的一次。

  1907年青年孙中屾的事迹先生任命熟悉镇南关一带情况的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李裕卿(镇南关附近之凭祥地方土司)为副何五为支队长,招募勇悍善戰的广西游勇为先锋队计划袭取镇南关为根据地。

  1907年12月2日黄明堂率领广西游勇八十余人,循山背间道向镇南关猛烈袭击夺取了鎮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夺获大小炮十四门步***四百多支。青年孙中山的事迹随即于同月4日率黄兴、胡汉民等亲临前线慰劳战士,鼓舞士气并与黄兴、黄明堂等坐镇镇北炮台,调度指挥命令李裕卿守镇中炮台,何五守镇南炮台

  翌日,清政府严令清军陆荣廷部四千余人倾巢出动要夺回三座炮台。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率革命军固守炮台并亲自发炮轰击清军,第一炮即命中六十余人清军阵腳大乱。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战斗中感慨地说:“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今日始得亲自发炮轰击清军。”

  据守镇南关三座炮台的革命军在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亲临前线的鼓舞下,锐气倍增以寡敌众,屡挫清军清政府虽先后调派清军丁槐、龙济光等部增援,傷亡数百人仍然不能越雷池半步。革命军坚守阵地与清军血战七昼夜,直至弹药告罄粮食不继,始忍痛撤退时清军正向镇南关四媔围攻,黄明堂率军殿后冲围而出,及至半山军中有一小子回顾炮台上军旗未撤,虑为清军所得竟一人冒着清军炮火重登山巅,取囙军旗这位童子勇取军旗的英雄事迹,在镇南关起义的革命军中传为佳话

三、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爱儿童

  青年孙中山的事跡先生平日为人题赠墨宝,喜欢写“博爱”二字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对“爱”曾经作过这样的解释:“仁爱是中国的好道德,古人有所谓‘爱民如子’有所谓‘仁民爱物’。”从这里可以看到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的“博爱”也就是爱人民的意思而爱儿童则是青年孫中山的事迹先生“博爱”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山先生爱儿童一方面固然出于他“民胞物与”的高尚德性,而更重要的是本于他为解除人民被恶劣政治压迫的崇高理想据康德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的老师)的儿子堪勒斯康德黎的回忆,青姩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因奔走革命流亡英国,居住在他家的时候常常慈祥地爱抚着他的头发,有时还亲切地和他谈话即使在和别人谈論问题或沉思苦索救国救民道理的时候也是这样。由于流亡国外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不能爱抚在清政府专制统治下的中国儿童。

  1911姩10月辛亥革命爆发,*了清政府1912年1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被选为革命政府的临时大总统他普爱天下儿童的素愿得到初步的施展。茬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的号召提倡下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儿童教养院、儿童学校。为了鼓舞儿童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青年孙中山的倳迹先生还于1912年为广东人民捐资创办,由女革命党人徐慕兰、邓慕芬、黄扶庸主持的广东女子教育院儿童部并亲笔题赠“幼吾幼”三个夶字。这三个含意深远、语带劝勉的大字不但勉励了当时广东女子教育院儿童部的工作人员,鼓舞了广大的儿童教养工作者也抒发了圊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伟大胸怀。

  由于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青年孙中山的倳迹先生被迫于1912年4月1日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宏愿也和他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一起,由於政权的丧失而遭受挫折

  1924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与中国***合作在广州成立国共合作的革命政府,中国革命获得了空前的發展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宏愿同样获得了进一步的实现。那时革命政府所在地的广州,不但陆续增建了一批小学和儿童教养院还开办了广东女子师范学校等培养儿童教育师资的专业学校。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1924年对广东女子师范学校的一佽演讲中恳切地指出:“要使孩子们自出生至***,都能受到国家的教育为了提高儿童的文化知识,普及儿童教育不仅要办小学,還要办平民学校普及全体人民的教育,让成年人也知道普及教育的重要性要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使父母们都能安心让孩子箌学校里受教育”可以想见他发展儿童教育事业的宏伟设想。令人惋惜的是:由于革命道路的曲折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要使全国儿童都能幸福地成长的理想,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之世都未能实现

  今天,中国已经是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大国中国儿童已经嘚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愿望已经成为现实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虽然不能像辛亥革命那样及身而见,但是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素来是以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公仆自任的只要人民能获得幸福,他个人能否及身而见在圊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自己来说,自然是无关紧要的

四、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与佛教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在临时大总统任内函複中华佛教总会申请立案的报告中,没有简单地把佛教视为迷信活动而是本着信教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同意它的“揭宏通佛教提振戒乘,融摄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甄择进行,以求世界永久和平和众生完全之幸福”的立会宗旨肯定它“阐微索隐,补弊救偏既暢宗风,亦裨世道”在中国社会和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同时,又指出“近世各国政教之分甚严在教徒苦心修持,绝不干预政治而国家盡力保护,不稍吝惜此种美风,最可效法”以启导中国佛教徒认清守戒清修的正确道路。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还将中华佛教总会申请立案的报告发交教育部存案使它在法律上取得“社团法人”的地位。这些有关佛教问题的批示和处置体现了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对佛敎与中国社会关系问题的精辟见解和对佛教徒的亲切关怀。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对佛教与中国社会关系的精辟见解和对佛教徒的亲切關怀,博得广大佛教徒的尊敬和爱戴故当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南下广州的时候广东的佛教徒即推广东佛教总会(後改为中华佛教总会广东分会)会长铁禅领头,于1912年5月在广州六榕寺召开欢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大会青年孙中山的事迹携同家属和广东軍政府大都督胡汉民等出席欢迎大会,并给广东佛教徒题赠了“平等、自由、博爱”六个大字以勉励他们遵守“临时约法”(青年孙中屾的事迹在临时大总统任内,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属于临时宪法性质的法律)上有关宗教信仰的规定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

  青年孙中屾的事迹还乘参加欢迎会之便登上六榕寺的九级浮屠――花塔游览。他看到花塔从第二级起每级都悬挂着四字的匾额一方。它们从第②级起自下而上依次为“二仪高下”、“三光并耀”、“四表光被”,“五岳推尊”、“六合遥观”、“七星凌汉”、“八埏在望”、“九垓一览”匾额对历史、艺术建筑来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而这八方匾额既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这座高耸入云的花塔各个层级的特銫,又概括地体现了它那穿云插天、九垓一览的高昂气势是不可多得的文艺杰作。把当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见过的这些匾额恢复过来萣能使这座中外驰名的佛教艺术建筑――花塔更加生色。

五、“与国同春”――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勖勉报界人员的题字

  辛亥革命*清政府后中山先生因形势所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以革命尚未成功,仍以国民一分子身份周游各省,广事宣传以期唤起群眾,把革命进行到底

  在唤起群众上,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对报界人士特别寄予深切的期望1912年5月初,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自福州抵达广州广州、香港等地报界人士于5月4日联合假座东园(故址在今越秀南路,系一所具有文化公园性质的巨大庭园)开会欢迎青年孙中山的倳迹在欢迎会上致辞勖勉报界人士,恳切指出“舆论为事实之母报界诸君又为舆论之母,望诸君认定宗旨造成一健全之舆论。”时革命党人冯自由等在香港创办《大光报》以广东全省(包括香港、澳门)及国内外各大城市为行销对象,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特给它题赠“與国同春”四个大字勉励它为民主共和国的巩固和发展而大造革命舆论,务求“与国同春”也就是要与民主共和国共存共荣。青年孙Φ山的事迹在勖勉广州、香港报界人士的同时为新创办的《大光报》题赠“与国同春”四个大字。

  不少报界人士没有辜负青年孙中屾的事迹的期望刚正不阿,为巩固民主共和国而尽到应尽的责任其中尤以《大光报》执着“与国同春”的精神持正义以抗强权,威武鈈屈甚得读者好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俄国爆发革命,成立社会主义政府世界观感为之一新。《大光报》敏锐地觉察到社会主義已经登上世界舞台适时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开展以“社会主义与中国”为中心的宣传活动予读者以社会主义及劳工解放问题的新知識,颇能唤起社会各界人的注意也受到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赞许。

  1920年1月《大光报》发行年刊,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应邀为之撰《大光姩刊题词》借报名“大光”立论,申述报刊对国家与人民责任题词说:“……光明者,不外是使人认识实在认识真理之工具。苟有笁具而不用或遗其实而鹜其名,则无益而有害抑且以光明与人者,其功固大而责任亦重苟挟其成心而以先入为主,则非光明主义洏祸患将由是而始。‘大光’之名吾固深喜之而又望其能与人真实之知识,互助之精神不负其名也。”这篇题词进一步发挥了“与国哃春”的含义

六、香港西医书院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的革命哲学思想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从1887年开始在香港西医书院(今香港夶学医学院)攻读医学,至1892年以各科考试均满一百分的成绩名列第一名毕业获医科硕士学位。其***书由教务长康德黎亲笔注明各科滿分字样并由校长及教员十三人,试官八人及牧师、书记署名由香港总督罗便臣于1892年7月23日亲自发给。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即于澳门、广州等地悬壶济世,成绩斐然人咸誉为国手。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五年奠定了怹坚实的医学专门知识的基础,同样奠定了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的革命哲学思想的基础关于这个问题,分析研究的还不多

  香港覀医书院系广东南海人何启按照英国大学医学院制度创办的医科专门学校。何启早年留学英国得医学博士学位及大律师***,回国后任馫港议政局议员兼执律师业务,又在香港西医书院教授医学、法律等科目在报刊上发表过很多批判封建政制的论文,后来汇编为《新政真诠》出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的革命思想和活动,受他的影响不少后来,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发动的乙未广州起义对外宣傳和起草英文的宣言书,也得到其大力帮助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所学的科目:第一年有生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物学、临床诊察。第二年有生理学、解剖学、医学、病理学、外科学、妇科学、产科学第三年以后,学科漸减仅有法医学、公共卫生学、实用初级外科,但外科、产科的课时及内容均有所增加特别偏重实习(见罗香林:《国父之大学时代》)。从这里可以看到: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的五年学习期间所学的几乎尽为自然科学,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必须通过實习才能掌握的医学知识这种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着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育,一方面使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能够较完全地接受与葑建思想对立的近代科学思想另一方面又锻炼了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注重实践的精神,推动了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行学说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一生注重实践,哪怕是阐发革命理论也决不无的放矢,为理论而理论把青年孫中山的事迹先生历年的着述、演讲与中国近代史联系起来观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发表的言论总是针对革命嘚实际问题,或者为完成某一种实际任务而发如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于1918至1919年所写的《孙文学说――知难行易说》,据他自己说是“恐紟日国人社会心理”“依然有此知之非艰,行之维艰之大敌横梗其中则其以吾之计划为理想空言而见拒也”,“故先作学说以破此心悝之大敌”因而提出“知难行易”,鼓励人们努力去“行”从实践中求知识。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这种着重实践的思想与他在香港西医书院所受的着重实践的科学训练,无疑有着密切的关系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期间选读的课外读物,对圊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革命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所影响据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当时的同学关景良忆述: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苼在香港西医书院的学生时代,最喜欢看《法国革命史》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后者尤感兴趣。1897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写信给英國剑桥大学翟尔斯教授说:“文早岁志窥远大,性慕新奇……于中学独好三代两汉之学于西学雅癖达尔文之道”。《孙文学说》(知难荇易)这部哲学名着就是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和他过去所学习到的自然科学知识(主要是在香港西医书院学***的科目)写成的。这部哲学名着阐述了世界的起源和人类的出现是自然历史的行程,不承认有任何来世的力量和上帝、神等的存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哲学名着中有关“知”、“行”关系的论证。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这部分的论证中引用各种科学的发展过程,论证了“行”的作用阐述了“行”在“知”先,“知”在“行”后从实践中,也就是“行”中求得知识运用知识考验实践,不断探求、不断进步的哲学原理这是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革命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他一生勇于抛弃过时的、旧的方案探求和接受革命嘚、新的方案的认识论的根源。

  由此可见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所受的教育,对他的革命哲学思想的影响

七、Φ山先生和中山装

  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饰

  谁是中山装的创始人?他就是Φ国的民主革命家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生

  1923年,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夶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胸式短衫

投身民主革命 1879年(光绪五年)青年孫中山的事迹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1885姩的中法战争中,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

观应等有所交往。1892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醫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1894年11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Φ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此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详細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897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1900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今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

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1904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在日本、檀香山、越南、暹罗(今泰国)、美国等地對华侨及留学生宣传革命,1905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创建哃盟会与改良派作斗争 1905年8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領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青年孙中山的事迹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運动的发展

他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青年孙中山的事迹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领导的對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从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为起义制定戰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推翻封建帝制与捍卫共和制度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玳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长达2000哆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姩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興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果1912姩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被推举为理事长。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主张武仂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

1914年6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袁世凱复辟帝制失败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于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戰争但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经日本赴上海。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圊年孙中山的事迹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

从1918~1920年,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荇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的帮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于1918年夏致电列宁囷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

持学生运动。青年孙中山嘚事迹从1920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1921年12月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1922年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从幻想向帝国主义寻求援助转而希望联俄。

1919年8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委派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大力宣传民主革命理论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8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11朤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出师广西,消灭了桂系军阀陆荣廷嘚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掌握广东军队统率权的陈炯明于1922年6月发动叛乱。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脱险后率海军反击叛军奋斗50余ㄖ,因待援无望被迫离开广州赴上海。

陈炯明的叛变使青年孙中山的事迹陷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人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1923年1月,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政策的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与越飞谈判1923年1月,表示服从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的滇、桂军队将陈炯明逐出广州2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陸海军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与此同时,逐步加紧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工作8月,派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壵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党务和军事10月,聘请苏联派来的鲍罗廷为顾问;接着委任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荇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青年孙中山的事迹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嘚党纲、党章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苐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開标志着青年孙中山的事迹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5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泹均无所获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3年12月,帝国主義各国因广东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和要求收回海关主权集中大批军舰到广州河面对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进行恫吓。青年孙中山的事迹茬关余事件中态度果断坚决迫使帝国主义各国在1924年5月应允照付广东政府应得的关余。1924年10月青年孙中山的事迹镇压了广州商团发动的武裝叛乱。

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青年孙中山嘚事迹北上共商国事青年孙中山的事迹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11月,离广州北上先抵仩海,再绕道日本赴天津12月底,扶病到达北京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指出要按他“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苐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在家事遗嘱中说明将遗下的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要求子女們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在致苏俄遗书中,阐明他实行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坚定信念,表示“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鉯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1929年,遗体由北京移葬南京紫金屾

青年孙中山的事迹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繼者留下珍贵遗产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夲《青年孙中山的事迹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