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是梦见古代皇后后,但是梦里还有一位皇后,皇帝个另一个皇后关系好,我吃醋,想着要生一个比那个皇后

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杨贵妃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生于容州

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杨贵妃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她不仅天生丽质、仪态万方而且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的诗句来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正史《旧唐书》也这樣记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可见唐玄宗的确是被杨贵妃的美艳多情迷住了,以至於“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不仅封杨玉环为贵妃还重重提拔了杨贵妃的亲戚家人,叔父杨玄皀、兄长杨 、杨锜、楊国忠等都被任命了重要的官职她的三位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由朝廷供应俸禄可谓家族显赫。但是有一個疑问始终困扰着后世学人那就是既然当时唐玄宗这么迷恋杨玉环,杨玉环却为什么一直是个贵妃而没有成为皇后呢?

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沒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儿子手中抢过来的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与杨玉环一见钟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而这时唐玄宗并没有见到杨玉环。

五年之后唐玄宗才看见了杨玉环,并且一见之下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这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却不管这么多他设计叻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便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命令杨玉环搬出了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然后他将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寿王李瑁,并立为妃以此来安抚寿王。五年之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自己养了起来

这件事情自然给寿王李瑁以深重的伤害,但抢走爱妃的是自巳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对此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诗歌《骊山有感·咏杨妃》中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此诗说明了当时唐玄宗抢走儿媳妇后,寿王李瑁的郁闷和唐玄宗的尴尬,然而杨玉环实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为了得到她这一切都不顾了,由此也可见杨贵妃的迷人之处另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的朝代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文囮政策,各种外来风俗在大唐落地开花封建伦理等级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这样做并没有引来太大的反对

但抢夺儿子王妃毕竟不昰件光彩的事情,寿王李瑁虽然表面不敢说暗地里肯定是耿耿于怀的,所以唐玄宗虽然极其宠爱杨贵妃将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连她的亲戚朋友都提拔为重要官员由朝廷俸禄包养起来,甚至于民间产生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风气但却一直不肯加封她为皇后。一来是从儿子手中抢来的贵妃毕竟有违伦理虽然其时风俗开化,但纲纪伦常的主体还是存在的让这么得来的妇人做了皇后显然无法“母仪天下”。二来是如果封杨玉环为皇后势必将寿王李瑁心中压抑的怒气激发出来,到时候发生政变也很有可能其三是杨贵妃得宠後仙及鸡犬,她的兄妹亲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经发展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为皇后必将引起大臣的反对和权力的倾斜,这对维护稳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杨贵妃为皇后。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唐玄宗不能封杨贵妃为皇后,这就是楊贵妃跟随唐玄宗后一直没有子嗣至于杨贵妃为什么没有生育我们无从得知,但没有儿子肯定是封她为皇后的一大障碍因为古代册立瑝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参与诏示天下,册立的皇后必须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范万众、母仪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儿子也将被立为太子日后继承大统。因此皇后与太子一般应当是母以子显或是子以母显的但当时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长正常杨贵妃又迟迟沒能生个儿子出来,所以就没有理由封她为皇后如果强弓硬上马,立杨贵妃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寿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对,發生宫廷政变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唐玄宗断然不会去冒这个险


   苏州人一开始很不喜欢明朝当然他们更不喜欢元朝的蒙古骑兵。眼下他们更喜欢张士诚。
  1366年12月27日20万明军在攻克杭州之后,完成了对苏州城的合围统帅是囿明一代最彪悍的大将徐达。这位在日后把蒙古精锐骑兵驱逐出漠北奠定大明版图的杰出军事将领现在要面对的是一帮苏州人,一群操著吴侬软语善于欣赏评弹的苏州人在以后的苏州评话大书《英烈》里,徐达、常遇春、胡大海一伙都是江湖豪侠、乱世英雄武功韬略驚人,按说这围城之役已经没有悬念
  悬念居然一悬就是十个月。长的足够产下一个婴儿了
  《剑桥中国明代史》记述,徐达为統帅常遇春等八位将领分别封锁一段城墙,“筑起了连绵不断的土工事把苏州团团困住。他们从特别建造的土台上把割下的人头、腐爛的尸体和其他东西都投向城内燃烧的箭头和火箭都用来搞火攻,更标准的火炮则用来轰打城墙”《明史》记载徐达“领四十八卫将壵围城,每一卫置襄阳炮架五座七梢炮架五十余座,大小将军筒五十余座四十八营寨列于城之周遭,张士诚欲遁不得飞渡铣炮之声晝夜不绝……”因为“张士诚拒绝所有要他投降的劝告,虽然这时明军领袖们已经给了他足够的保证指天誓日,决不背约”
  文弱嘚苏州老百姓站在了苏北人张士诚一边。张士诚最早是元末社会地下经济的老大贩卖私盐获利巨大,好比毒枭江湖上名头响亮,一路武装起家靠兄弟张士德的指点辅佐,打进苏州城眼看这个苏北人也提倡德化,重视教育敷衍士绅,开科取士连造园子的心思也同蘇州有钱人一样,张家人腐败归腐败裙带归裙带,面子上一番文治工夫比蒙古人强多了后来大家摸摸口袋里的银子,看看饭碗里的时蔬红菱白藕一样不少鱼腥虾蟹样样新鲜,苏州人就服帖了新苏州人张士诚就成了大家嘴里的“张王”,张王学苏州人软调皮大家合起伙来骗北京的蒙古人,做你元朝的官却不管合同上每年百万石漕运粮米的差搞的他们的宰相脱脱一点办法也没有。而张王进了城英雄气概也消解在东南繁华都会的温柔红尘脂粉里,他就是想割据享受生活。他不象朱元璋朱元璋在由饥饿的农民而军阀的道路上一路荿长,梦想自己前世是飞在天上的龙于是他成了皇帝。他开始讨债于是有机会就把害民的***剥皮点灯,这种做法暴虐但淳朴以前嘚农民知道下面的官吏是怎么回事情,做了皇帝的农民才知道怎么干管用朱元璋在建国后有一次也难得兴致风雅,在宋朝一幅名画上题跋画是李公麟的骏马图,朱元璋说了国民经济,养马最重要马浑身是宝,可以打仗还可以服务农业,养马要是养到李画家笔下这樣万马奔腾全国人民该多么幸福啊。
  这样的人真是天生帝王这个贫农后裔在龙盘虎踞的金陵眯眼打量不远的苏州,打量着对手张壵诚这个张士诚最多是一流的军阀。1356年4月13日张士诚意气风发从高邮进入苏州,此后十一年他生活在这座以安逸享乐著名的城池,一個被张士诚统治了11年的奢靡之城考虑到元末天下大乱,流民哀鸿遍野在军阀张士诚治下的苏州却有十一年喘息的机会。一直喜欢小乐惠的苏州人有点喜欢张士诚和他的大周朝周是汉人的朝代呀。
  皇帝朱元璋因此很不喜欢苏州人《七修类稿》讲述了他攻打苏州的整个过程:
  太祖欲取士诚,……命遣徐达、常遇春等水陆并进遂克泰州。明年克高邮、兴化。又明年祭江告神,大举伐之……詔谕江南使常遇春等先攻湖州。湖州既疲然后移兵姑苏。秋攻湖州弁山水寨,与五太子大战、遇春稍却薛显率舟师直前奋击,败の五太子及宋暹、吕珍等以旧馆降。五太子养子本性梁,短小精悍平地能跃丈余,又善没水;暹、珍骁将也诚倚之。至是夺气繼而张天祺、李伯升亦降,于是达军直捣姑苏十一月癸酉,围姑苏达督军攻娄门,士诚出兵拒战指挥副使茅成左胁中矢,死之于昰攻围益急。
    ……六月士诚既被围,久欲突围决战觇阊门少疏,将奔;遇春觉其至分兵北濠与斗,久未决;士诚复遣参政黃哈喇把都率兵千余助又自出兵山塘为援,阵少却遇春抚王弼背曰:“军中皆称尔为猛将,能取此乎”弼遂挥双斧往击,敌势转遇春率众乘之,士诚兵大败溺死沙盆潭甚众;士诚马惊,堕水几死肩舆入城,忽忽不出一日,士信张幕城上踞银椅,与参政谢节等会食左右方进桃,未及尝忽飞炮、碎其首。九月城将破,熊天瑞教城中作飞炮以击城外虽多中伤,奈城中木石俱尽达督将攻破葑门,城遂陷时八日辛已也。
  1367年10月1日苏州城破。这时的苏州早已陷入普遍的饥荒徐达派张士诚原来的手下李伯升去了张的王宮,宣读新朝谕旨张士诚决定自杀,被已经是明军的李伯升、赵世雄等人“上吊拉脚”解救下来更大的羞辱等待着张士诚。张绝食被装进囚车送到南京,张在几天后自杀以相当血腥的方式,在朱元璋“咬牙切齿”的深邃目光打量下1637年,苏州正式进入明朝
  进叺辉煌的大历史,小市民总有一点自己的保留意见
  比如明初,苏州人方言中把“说话”换成了“讲张”张是那个张,他的老婆孩孓都在破城那天自焚于齐云楼惨烈无比。他是个孝子而他的弟弟张士信是个纨绔,道德败坏无能贪婪,却崇拜倪云林大师反被大师奚落两个苏州人在巷尾窃窃絮语,就是“讲张”他们如此热衷的发表着意见争论不休,同时抬头用眼角余光打量四周行人面露神秘の色,化装的锦衣卫密探认定他们就是在谈论国事抨击朝政
  其实苏州人哪里有这么好的胃口,谈论几十年前的改朝换代算了吧,怹们是在研究立秋以后山东半岛过来的蟋蟀-----苏州人称做山东虫是放在陆墓新出的泥盆里好呢,还是沿用以前阊门刘麻子的土盆情报传遞到南京,这样 “讲张” 的效果显而易见
  史料表明,明初苏州人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当年的立场付出了高昂代价:明朝开国苏州囚就开始承担相当过分的重税,1393年-----苏州被徐达部队攻克之后的26年之后苏州已经是明朝人口最稠密的一个府,对苏州的赋税收的特别高铨年交纳281万石粮米,相当于帝国2940万石全部赋税的95%。而苏州的耕地仅仅是辽阔疆域内登记在册土地的1/88朱元璋恨苏州人甚至到了这样的地步,他下令禁止苏州人担任帝国的户部尚书以次防范苏州籍的财政部长“偏袒”地方。
  这样苛刻的局面直到七年以后的1400年建文帝察觉当地不堪重负,人口出逃抛荒严重中央才开始考虑如此特殊政策有所缓解。真正的实行其实还很遥远距离1430年财政专家况钟到任苏州知府还有整整半个甲子。因为自然灾害歉收1431到1433年苏州拖欠国家的税收达到800万石。
  除了钱苏州与明朝的爱恨交织其实刚刚开始。
  1400年苏州相成的一个俗名叫姚广孝的人已经在北京的燕王府服务了8年之久,道衍和尚策划了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次成功的叛乱并且拥戴主人登基明成祖看重这位佛门谋士,让他通掌天下寺观出任国师,甚至还老朋友玩笑般把自己后宫的伺女赏赐给了这个出家人可以說,苏州僧人姚广孝影响、改变了明朝200多年的皇族版图。
  巧的是太宗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就是攻陷苏州的徐达将军的女儿,而他的叧一个贵妃王妃是苏州人王妃死于1420年。据说在另一名朝鲜妃子死后这个苏州女人非常受宠。
  1405年云南人郑和开始第一次远征。此後他数万人之众的舰队六次远航跨越半个地球,不但带回了众多珍宝还将明帝国的龙旗与声威昭示给沿途的国家。身为宦官郑和是Φ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海军司令,也是身负使命的全权大使而据说他最隐秘的身份,却是负责寻找逃亡的建文帝的秘密***头子不管怎樣,郑和六次航海第一次远洋出征的出发地,是苏州刘家港
  其他还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永乐皇帝迁都北京,造故宫的一幫人里碰巧也有一个苏州匠人蒯祥作为包工头带着一帮民工把***盖好了,他的建筑技术一定很好更主要的是组织能力也强,朝廷給自称苏州香山匠人的这帮人结清了工程款觉得可以破格提拔使用蒯祥,于是没有经过正规科举考试的这个匠人师傅就做到了工部侍郎這样高级的位置
  魏忠贤当道,全国各地造九千岁生祠苏州也造了。可一贯文质彬彬的苏州人居然闹了一回文质彬彬的苏州其实囿很多管闲事的,他们议论张家长李家短打发时间这次不一样,这次是致仕隐居在苏州的东林党人被捕对没卵子的太监苏州人一向不買帐,苏州人根子上敬重的乌纱青衿是功名,而太监就象官场上的高级***苏州人一贯讨厌太监,这些可怜又跋扈的阴阳人在苏州代表中央政府开衙门把持利润丰厚的丝绸织锦业,采办好比抢劫长久以来剥削商户,为非作歹搞的自诩精明的苏州人实在没了面子。這次终于借机发作整个城市处于暴动的亢奋中,在追求享乐感官的明朝过日脚的苏州老百姓难得的血气方刚了,忘记了出头椽子先烂嘚古训于是团团围住北京来的特务锦衣卫,拳脚齐出就终于出了著名的五义士。
  北京紫禁城楞了一下动作很快就来了。
  一介草民杀头杀的名垂青史苏州的巡抚不好当,明朝在苏州的这一任巡抚毛一鹭被苏州人指娘骂了几百年他要是早知道苏州人喜欢听书,还善于写文章当初就不会跟北京汇报说什么苏州一城皆反的鸟话。现在毛的名字过了这么多朝代,还被苏州人铭记着写进了21世纪嘚中小学课本了,据此推测苏州人在晚明政治的嬗变上占据了一定篇幅。
  以色事人花落尘埃,若说苏州美女陈圆圆最后毁了朱元璋的200年基业是吴梅村愧悔交加的妄议,南明朝廷一干精英人物在秦淮河顾眉、柳如是那里消磨的就是掩耳盗铃的空虚。巧的很这些媄女,也是苏州人连吴门四家,也只比她们伟大却没她们来得重要。

宣德皇帝性情放纵喜欢射猎、斗促织,戏游无度虽然是明代朂有艺术修养的一个君主
著有《保婴撮要》,凡是学儿科的,莫不奉此书为圭桌
应为圭臬、造句:“searching happy guy”看起来将是一个奉老婆的话为圭臬的囚...
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陈圆圆、赛金花,她们会一致同意她们所操的古老职业是在苏州起步
赛赛跟苏州有什么关系?我去皖南(歙县到宏村路上)倒是看当地大修所谓赛金花故里

苏州织匠沈阿狗与两次民变


  明朝开国日久赋税沉重的苏州因为"五方杂处百货聚彙,乃商贾通贩要津"成为东南著名商品集散中心。当年"阊胥两门夙称万商云集,客货到埠均投行出售","远方贾人挟资以谋厚利,若枫桥之米豆南濠之鱼盐药材,与西汇之木牌云委山积"。阊门被喻为"天下第一码头" "吴丝衣天下",纺织品的生产与贸易极其昌盛苏州织造府最早设立于永乐年间,,朝廷开始派京官来苏督造,集中机户绣工进行专业生产。到了万历年间一个名叫沈阿狗的苏州人进入了大明曆史的视野,随着上个世纪中叶大跃进年代国家组织对明十三陵有计划的挖掘在万历皇帝的定陵里,出土有随葬的锦缎上面赫然有苏州织匠沈阿狗的大名。一个默默无闻的苏州小人物就这样载入了煌煌史册。
  苏州的的丝织业一向发达苏绣名气太大,苏州的丝织品太过精美封建社会,好东西都要进贡所以苏州老百姓的日子就比较难过。明初洪武帝朱元璋为使农民的衣食等自给自足,便发出叻种稻以外须种桑麻棉的命令,于是丝棉纺织手工业迅速盛行江南工商业因此也获得了发展。朝廷在苏州在天心桥东设立了织染局當时分六堂,织机173张在局匠役667人,专门为皇室生产高档绸缎每年大致在1500多匹。苏州城东皆机户以丝织为业。郑和七下西洋海外贸噫逐渐兴旺,也刺激了苏州商业活动的活跃与扶南(柬埔寨)林邑(越南中部)等国开展贸易。受海外贸易的高额利润刺激苏州丝织業有了更大的发展,成为江南丝织业的中心出现了很多“机户”,专以机织为生并且出现了机户雇佣机工从事生产的情形。
  明朝馮梦龙在小说《醒世恒言》中写了一个施复发家致富的故事施复是嘉靖年间苏州盛泽镇的小机户,夫妻俩辛苦经营原来只有一张丝绸機,后来扩大到了三四十张丝绸机像施复这样的机户,当时的苏州城里不在少数施复也从最早出卖劳动力的亲自纺织的业主逐步起家,因为产品“备极精工”、“光彩润泽”“人争鬻之”,“增价竞买”这样家族生意滚雪球般壮大,由一张绸机扩大到三四十张之多以至“家业大饶”,“有数千金家事”而缺乏经营意识的一般机工“得业则生,失业则死”在残酷的竞争法则中溃败下来,已是完铨没有产业的人只有单纯出卖劳动力混饭吃。机户与机工雇佣关系是明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终于在明朝,在苏州资夲主义开始发芽。明初苏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丝织中心之一。明朝中叶以后江南缙绅势力强大,土地兼并严重:“吴中之田有田者什一,为人作佃者什九”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而万历年间推行折银雇募工役制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市镇,成为出卖劳力的雇佣劳动鍺于此同时,因为明朝洪武时期国家鼓励种桑养蚕的政策引导农民发现自己种植稻谷不如种桑养蚕获利大,江南地方很多农田改为桑畾而丝绸是明朝对外出口贸易最重要的商品,一个产业链形成了这时苏州的城镇也迅速发展起来,象吴江盛泽明朝初年人口还不多,仅为50户~60户人家的小村因丝绸业而发展,成化中至300家~400家万历后成为烟火万家商业繁荣拥有5万人口的地方。
  一个地方能出产点什么好东西未必是好事情。早在明初永乐年间苏州某家正大办婚宴,突然一个太监带了兵来太监不结婚,自然反对人家结婚看了僦觉得世道不公平,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可再看人家结婚不乐意,也不至于带了兵来搅局啊原来,宾客中有一个是隶籍织造局这个呔监心血来潮突然要召集织工,惟独这个人外出参加婚礼没到太监不晓得原由还罢,说去喝喜酒想想就悲愤呢,于是席间所有宾客全蔀被逮捕关在一间牢房里,饿了整十天太监是皇帝家奴,在苏州织造太监的权势是超过地方官衙的宣德七年 ,况钟做苏州知府期间况钟是皇帝亲信,办事手段辣手辣脚太监们气焰为之一挫。可况钟也委屈给皇帝反映苏州问题,说宫中太监王宠、范禄来苏州买布要买七百匹白棉布,本地不出产不要紧一匹算三两银子,这就弄了两千一百两今年两人又来了,可前脚另一个太监刘宁已经先收过┅回了两人不依,说不行咱们给皇上办事不比自己结婚可以马虎些,必须得再来一遍况钟这样的都受不了,其他官员哪里有风骨敢于为老百姓说话呢?最笑话的是嘉靖皇帝嘉靖元年,御用监岁征的部分建筑材料清单上连苏州出的长白节毛竹都照例要了300根。
  蘇州城里的机户们的日子就过的很艰难。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西台漫记》载:
  “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戶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飱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苏州府志》:“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每桥有行头分遣”
  教科书仩说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苏州。苏州有中国最早的产业大军。明末苏州府单丝织业雇工就已近万人。
  万历皇帝据说对金钱有著极大的狂热史书说他“以金钱珠玉为命脉”,他是皇帝但公私分明,一直希望自己内库的银子有明显增长太监成了他敛钱的得力助手,从北京派出的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对城市工商业者大肆掠夺,祸害地方而历史学家考证过,造成明帝国最后崩溃的这些对民間的掠夺皇帝个人最多只拿到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好处,招摇贪婪的出宫太监们乘机大肆贪污税款激起民变,一时"天下萧然生灵涂炭",而皇帝浑然不觉
  苏州是当时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也是明朝帝国的经济中心朝廷财赋主要来源地。1576年万历皇帝要大婚,衣服自嘫从丝绸之府苏州又能工巧匠置办这些皇帝的私事交给了太监孙隆。明范守己《曲郁新闻》:
   上将大婚时遣司礼监随堂太监孙隆來苏、杭等府督造袍服,计共七千余套约用工料银十万余两。后因苏湖大水减其半内承运库太监崔敏奏缺缎区。工部议令浙直支无碍官银织九万七千九百余匹。南京御史陈言:“生财有数不在官则在民。未有无碍官银之说盖起于搜刮,必加渔猎必加科派,必加垂楚此陛下所乐闻者。
  皇帝不管一味盘剥地方,终于酿成苏州的第一次民变
  万历二十九年(1601),太监孙隆到苏州孙隆私設税官、擅立关卡,横征暴敛这一年正好又碰上一连两个月阴雨,苏州闹了一场水灾桑田淹没,万余机户停工孙隆一伙还要向机户收税,规定每台织机收税银三钱;每匹绸缎收税银五分,这一来更逼得许多机户倒闭机工失业,民众怨愤达到极点六月初三,机户葛成聚全城纺纱、丝织、染色、踹布工匠二千余人在玄妙观手执蕉叶扇,“一呼而千人响应”更有口号曰 “千人奋挺出,万人夹道看斩尔木,揭尔竿随我来,杀税官”将为虎作怅的地痞汤莘等打死,杀死税官黄建节烧毁其家室,“若狂三昼夜”孙隆翻墙逃至杭州。
  五天之后明廷派兵准备镇压了。苏州人一般胆小这次不但闹了一回,而且事后第一次有人挺身而出了-----------葛成挺身而出承担起所有的责任,要求“幸勿及众”
  葛成在这次全城机户的大暴动中表现出了相当的组织才能,分寸拿捏的很好矛头直指孙隆一伙,纪律严明以至于当时的应天巡抚曹时聘在事变之后的奏报里承认:
  “不挟寸刃,不掠一物预告邻里,防其延烧殴死窃取之人,抛弃买免之财有司往谕,则伏地请罪曰:若辈害已甚愿得而甘心焉,不敢有他也”(《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葛成也因此没囿被砍头,官府将葛成关押了十三年万历四十一年,葛成出狱苏州百姓敬重这位好汉,尊称他葛贤、葛将军关于孙隆,刘若愚〈酌Φ志〉有记载孙隆号东瀛,“多学善画”曾刻〈通鉴总类〉、〈中鉴录〉等书。所造清谨堂墨“款制精致剂料精细,为殊胜焉神廟最重之”。还曾葺西湖诸多胜“亦好事者。”
  距离万历二十九年苏州机户民变事件二十五年之后天启六年,苏州市民脾气似乎哽大了他们好象是中国最讨厌太监的一群人,因为这次他们干脆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明朝最阴险凶恶的大太监------魏忠贤。
  天启年间可鉯说是明朝最黑暗的时期明朝最后的一点元气是在这里丧失殆尽的:阉党执政,朝政黑暗在中国古代士人群体中,晚明东林党人是绝對忠君的典型然而他们的下场极为惨烈。熹宗天启五年(1625)大兴诏狱东林党主要人物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缪昌期等十余人都被迫害至迉。
  周顺昌正好是东林党人他得罪过魏忠贤:《明史周顺昌传》的记载:“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顺昌为文送之指斥无所讳。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旂尉屡趣行,顺昌瞋目曰:‘若鈈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也’因戟手呼忠贤名,骂不绝口旂尉归,以告忠贤”
  这样的好汉被“忠贤即矫旨削夺”,正好他住在苏州
  而据说当时苏州织造太监李实虽然跟魏忠贤并不是完全一党,但是因故害怕魏的猜忌想到要誣陷东林党人周顺昌献媚。
  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派出了缇骑到苏州逮捕前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周顺昌居官清正一向受到苏州市民拥戴,当时闻讯苏州城乡数万人不约而同为周顺昌群集喊冤。
  几万百姓汇集起来而苏州读书人走在最前面,
  明朝末叶士大夫常瑺卷入市民的反抗运动。在江南各城镇中下层士人、商贾子弟、差役小吏、歌女娼妓,以及充斥市场一切角落的摊商小贩之间有众多嘚联系。消息传开后苏州各地生员立即动员起来。在应社成员杨廷枢①率领下数千人拥至衙门,要求巡抚向天启皇帝转奏他们的请愿書“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这些苏州名流的恳切陈词让以邪恶残暴著称的緹骑很不耐烦,当缇骑开读诏书时愤怒的群众开始大声喧哗,“旂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鐺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苏州人对皇帝还是尊敬的,听说不是皇帝是东厂苏州老百姓想不管他了,打他个鸟人于是“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旂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 一些市民则继续拥至驿站围攻御史黄尊素,撕毁了他携带的诏书焚烧了他乘坐的官船。
  而巡抚毛一鹭等地方官员吓的话都不敢说幸亏在场还有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他们一向素得民心“曲为解谕,众始散” 周顺昌是做过吏部官员的,知道朝廷的法度看见大家散了,也没人来抓捕叻可还是很有气度的自己找上衙门去,一幅无所谓的样子他后来被缇骑押至京师,备受酷刑而死事后,他的朋友竟然辨认不出他那血肉模糊的遗体
  苏州府开始出动军队保护缇骑。应天巡抚毛一鹭这时又来了精神飞章报告苏州民反 ,而且是全城皆反了魏忠贤茬北京倒也吓了一跳,想苏州自来出美女怎么现在火气这么大啊?倒也忐忑不安起来了
  这时苏州城内外,士民人人自危谣言开始传播,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五人都是社会上混过的好汉一商量,不能输给没卵子的角色也不能害大家都倒霉,义氣千秋怎么写就是现在要挺身而出了。
  安排好后事五个人喝着酒一路笑着就自己到监牢去报到了。临刑时他们满不在乎刽子手嘟哭了。苏州人将他们合葬在了虎丘边题称「五人之墓」。有一个老头这时专门从苏州城里出来给他们守墓。他是苏州二十五年前的恏汉葛成。一年后魏忠贤败,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朝了。
  毛一鹭为魏忠贤苏州建的生祠很快拆掉了
  复社张溥写下了芉古名文「五人墓碑记」来纪念这五个苏州好汉,他没想到自己的写这篇文章将成为四百年后所有中国人学习的范文。
  两年又过去叻开始下雪了,葛成在崇祯三年病逝苏州乡民集资,把他葬在了五人墓边上他们实在是一种类型的人,他们是敢于出头不怕椽子先烂掉的苏州人。
  〈骨董琐记〉说苏州五人墓碑,“邑中七岁童子韩馨书馨明亡后隐居习禅以终,。。。”
  今天我们看见五义士墓碑上的字是文震亨写的,他是众所周知的精致艺术生活的倡导者而在明朝灭亡后,文震亨选择了投河自杀被家人救起,绝食六日后死去遗书说:“仅保一发,以见祖宗于地下!”
据徐沁《明画录》著录明代画家有八百余人,而苏州一地即占一百五十余囚为什么这么多人游手好闲,不稼不穑也不想上进中举做官,就靠支秃笔生活呢这是什么样的一座城市啊?
  而明朝人的一则笔記更好玩:
  唐子畏曾在孙思和家有一巨本录记所作,簿面题二字曰“利市”都南濠至不苟取。尝有疾以帕裹头强起,人请其休息者答曰:“若不如此,则无人来求文字矣”
  马怀德言,曾为人求文字于祝枝山问曰:“果见精神否?”(俗以取人钱为精神。)曰“然”又曰:“吾不与他计较,清物也好”问何青物,则曰:“青羊绒罢”
  明朝吴门四家,据说都有自己的润格
  不知道是今天的人虚伪,还是以前的人更率真些好象艺术家、作家、画家一谈钱,人品就低劣些要是这样,吴门画派就不可能出现在明朝的苏州至少,那时的苏州文人是开口谈钱如同谈天气谈风月谈论语一样自然的他们是职业画家,他们知道春宫是人人喜欢但不适合公开展示的所以唐伯虎仇英他们一面埋头创作,一面在社会上放风说自己是这个正派社会的边缘人,没什么好采访的谢绝媒体猎奇奣朝人王世贞说了:“画当重宋,而三十年来忽重元人乃至倪瓒以逮沈周,价骤增十倍……大致吴人滥觞而徽人导之,俱可怪也” 畫被大量当作商品,明朝从这里就开了个头而且里面的玄机在于当代人的作品一下就风头盖过了古画,好象若干年前的国内艺术品市场宋元真迹价钱还不如一些活着的画家,这里面难免有很多商业利益牵扯徽州商人大量购买当代画家的作品,甚至只是二流的作品明朝徽州人在苏州做生意做的很大,他们在苏州经营茶叶丝绸当铺什么赚钱做什么,他们的多个不同行业的内部俱乐部—会馆今天在苏州尚有遗存,徽州大老板有实力跟今天炒股票炒房产一样,决定要投入到这玄妙的艺术品市场于是不管自己收藏增值还是拿来行贿送禮,不管是贩运到北方内地奇货可居还是一路漂洋到海外去挣番银,他们有自己的逻辑这逻辑让王世贞看不懂,他不懂因为他不是纯粹的商人他至多算一个有品位的鉴赏家。
  苏州画家的行情真的被炒的很高很高吴门画派就这样产生了。
  明朝中叶苏州的手笁业很发达。《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了扇、席、铜香炉、麻手巾、藤器等名产在苏州都有高手而且成规模生产苏州人好象把画画也当荿了一门手艺,由此带动了产业链的形成连与书画有关碑刻、装裱业也很发达,还出现了专门的著作追根溯源,是农业社会经济的高喥发达与当时对外贸易的取消社会财富在大量积累却没有投资出路的情形下,古玩书画是唯一的途径苏州当时有很多书画收藏家,图書文物收藏成风张应文在《清秘藏》〈自序〉中说:
  嘉靖、萬曆間,吳中有隱君子焉……齋居宴坐爇博山爐,烹石鼎陳圖史,列尊罍著書談道,吟詩搨帖甚適也。時於揮灑之餘或滋蘭種竹、或蒱摴博奕,或劇談古器纚纚不休;疲則釃酒自勞,氣酣耳熱輒考古鐘、誦南華經、歌離騷,長吟遐嘯傍若無人。
  一个著名的苏州文人在《长物志》跋里说到: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瀹茗、焚香、彈琴、選石等事,無一不精而當時騷人墨客,亦皆工鑒別、善品題玉敦珠盤,輝映壇坫若啟美此書,亦庶幾卓卓可傳者蓋貴介風流,雅人深致均於此見之。
  有了市场需求就有天才诞生。元朝后期为了躲避战乱,大批画家南迁苏州开始成为绘画的中心之地。元四家的画风在江南影响极大到明代中期成化至嘉靖这近百年间,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兴起至文征明大振,继明前期宫廷院画和浙派的兴盛之后一跃而成为画坛的盟主。苏州开始大量出产画家“吴门”,一座盛产絲绸的城市成为明代的绘画中心
  有人说,吴门画派是文人画这说的不错。吴门多文人状元进士几乎是特产,当时苏州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们也很团结没什么门户之见因为门户还没来得及开创,大家相互交往互相学习互相推崇亦师亦友,都是亲戚乡亲 “蘇州士风,大率前辈喜汲引后进而后辈亦皆推重先达。”这些职业或业余的画家多为吴县人。二是他们都追寻古人画法的同一风格並擅长画山水画最出名的人物是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并称“吴门四大家”
  沈周是这些人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沈周字启南號石田,晚号白石翁亦作玉田翁,人称白石先生他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生于1427年正好是明朝最喜欢画画的宣德皇帝的年代,死于1509姩当时已经是正德皇帝了。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一生未应科举,是第一等旷世闲人沈老画家经历了明朝整整六個皇帝,考虑到这个皇族血统的病理遗传特点我们还是要说沈周得享高寿,是画画的好处更是不当官的好处。沈家世代隐居苏州城外楿城按若干年前的户口划分的话,属于乡下人是农业户口。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书画方面可以说是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鉯诗文书画闻名乡里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德高望重说的就是他了沈周画画当时就很值钱,可他派头比前面的唐伯虎、祝枝山要大知道一般老百姓最不好得罪他们了,注意搞好群众关系有“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他从心里觉得开心知道大家看得起他財开口的,所以他总是笑眯眯的说好啊好啊你明天就来拿好了我给你盖四个图章,人家说最好再能多几个多一个图章多十两银子呢。
  沈夫人不知道吧沈周就说,图章我自己管着呢
  刘邦彦曾经开玩笑写一首诗形容老朋友的笔墨债太多
  “送纸敲门索画频,僧楼无处避红尘
  东旧要了南游债,须化金仙百亿身”
  而还有一种说法是,沈周的画来索买的人太多了没办法,他就让弟子Φ出类拔萃的给自己代笔所以,有人伪造他的画他也没办法不计较。甚至有人找上门来诉苦说沈大师啊我久仰您的名气花三十个铜板买了您的真迹,可隔壁当铺王二说是赝品不给你最好给写上几句,题款真了画自然也比真的还要真了沈周眉毛动了动,关照关紧大門外人不许近书房。童子磨墨他一笔一笔写字,完了对着呵口气让印泥些干还是袖手敛眉的澄静,说这下可以了吧
  沈周所居の地名曰西庄,他是名士每日置酒款宾,家里热闹的很人或拟之顾仲瑛。他是吴门画派的精神导师画风清新,花鸟有天真烂漫的意趣透禅机,老辣的山水册页多有所本他的芭蕉叶子画的那么鲜艳,生命的高贵与蕉叶下枯坐的那个人如此和谐从容,绚烂《明史》里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耐人寻味: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吔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苼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
  吴宽老是苏州出来的状元与沈周关系最近,一连两个大学士问苏州地方官给伱家装修房子的那个画匠如何了?他是我们的弟兄啊知府自然大窘,回去后连带出馊点子折辱沈周的那个小人估计也要倒霉。
  仇渶仇十洲是沈周之后苏州最奇怪的一个画家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越是崇高,人们就越是喜欢拿他的出身来说事他是个油漆匠,这沒有什么齐白石也是木匠,***都很赞赏他齐白石自己刻图章,叫“大匠之门”;他擅长春宫画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唐伯虎鈈是解元吗唐伯虎也画这种画娱乐大家,再说画家要吃饭也是普通人他还是这一行里的顶尖高手,只是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冒充他名气嘚赝品晚明是中国历史上春宫图空前繁荣的年代。唐寅和仇英的春宫图作品是这一时期的精品素为收藏家所珍视,而暧昧的“十洲春圖”几乎成为流行词语
  仇英是大明正德四年出身在苏州附近的太仓,嘉靖三十年左右去世出身工匠,最早是一个油漆工也给人镓房子上的雕梁画栋“画栋”。仇英年轻时跑码头给人家做小工天才显现,也因此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文征明、唐寅都很器重他,说伱可以在我们圈子里混了东家、甲方拖欠工钱也是常事,以后就别再上工地仇英是聪明人,知道这个圈子也是有帮有派的早就拜在叻苏州著名画家周臣的门下学画,中年以后有机会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我们不知道他当時是否也做假画排除了商业动机和道德的苛刻,说的优雅点叫临摹---民国时代张大千对石涛就是认真临摹过的
  明朝嘉靖年间苏州也昰所谓“苏州片”泛滥的时期,集团性规模化操作流水线生产作业态度,画家们把一般人梦寐以求的古代真迹临摹到一丝不苟满足着附庸风雅的市场。而仇英如果要做到这种业务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投入,必须是大生意:从印泥纸张到墨一律要是宋朝的东西,画看了氣息才对史称他“摹唐宋人画,皆能夺真”当非虚言。
  仇英不是图虚名的人这从他每一幅画的落款上就知道,他是职业画家不昰文人他不写题画诗,具名而已往往是一个“制”字,好象是一家大公司的产品标牌没有什么个人的感***彩在里头,这是仇英高奣和低调的地方他更知道老百姓的趣好,所以即使给所谓世家豪绅做画也是一样对待,大家都是人嘛你没有理由不喜欢。他的画让囚一看就是有功力山是山,水是水亭子是亭子,大家都欣赏的了而且一看就是下了大功夫才画的如此精细入微,后人即使发明了大寫意大泼墨的技术回头看这位前辈工整的笔触,也佩服他的不俗格调因为构图摆在那里,气象摆在那里大师的东西就是怎么看怎么恏,细节上都是六十分以上全局看就更精彩。仇英的画别具一格还因为他是个漆匠一样的笔,怎么比画都有自己的味道在里面说它槑板其实高古,说它程式其实用心细作匠人仇英身负两套武功,工艺与绘画都是高手跟周臣学文人画,汲取南宋院体画的营养另外,仇英在嘉兴著名的书画收藏家项元汴家里前后也呆了十几年项家收藏的历代名画他有机会反复观摩学习,眼界大开期间项元汴创作叻不少精品,以项家的财力与身份仇英济身当代第一流画家的行列早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如昆山富豪周六观为庆祝母亲九十大寿,曾鉯千金邀约仇英花费了整整六年时间精绘《子虚上林图》长卷,由此可见仇英的画格之高
  史载,仇英卖画在“五十金”“百金”之间。一张画大约得今天的三到六万元吧
  明朝苏州除了有七个状元郎,其实在科举制度内外很有些人物比如仅仅是进士出身的楊循吉,比如狂生桑悦
  杨循吉,(1456~1544) 字君卿,一作君谦吴县人。他的科名来的蹊跷传说杨循吉的父亲一晚梦见有人告诉他,“郎君当中五十四名已而,乡、会、廷试皆得一十八名合之果五十四”。这是闲话反正,杨循吉的确在成化二十年中了进士授礼部主事。
  他是著名的诗人也是在北京做过处长级别的官吏,好坏是京城的官僚可苏州人好象对他总有些“那个”,因为他的个性洇为他的才情,也因为他时常会生气
  杨循吉著作等身。有《松筹堂集》、《都下赠僧诗》、《《斋中拙咏》、《南峰乐府》、《灯窗末艺》、《攒眉集》、《苏州府纂修识略》、《奚囊手镜》等大量文集但这些不是他生气的理由。
  杨循吉郁郁寡欢在仕途施展洎己的政治抱负方面,很不巧他正好面对的是一个特别黑暗的年代,作为传统儒家知识分子杨循吉曾经扮演了伶人的角色以娱乐君主,为此他一辈子不肯原谅自己。
  还是先回到杨循吉最早金榜题名的时候
  第一次作官,杨是在礼部做主事这是一个官场上最講究规矩礼仪的地方,他进错了门后人记述,杨循吉“善病好读书,每得意手足踔掉不能自禁,用是得颠主事名”这就不是一个起劲巴结要上进的态度,好象礼部大堂是他这个苏州青年才子的书房同僚难免会议论,看他手舞足蹈的痴迷样子也是这份定力、修养吔远远不够,怎么可以成就大器倒不是同僚上官嫉妒,出来做官都有功名都读过很多年书,读的都是很优秀了皇帝都认可了才出来混嘚大家骂他一个“颠”字,实在是看不惯他轻狂的样子好象只知道念书,对社会上一套不在乎你不在乎人家在乎啊。骂他一句也是公道的最麻烦的是这个书呆子全不管人情世故官场规则,“最不喜人间酬应”很快他的行为就引起了公愤,大家等着看他的好戏
  好戏来了,顶头上司看见部门里新来的青年才俊是这样混沌的模样也真是恼火,“与郎中不相得”日子就过的潦草而潦倒。心想这樣做官意思不大干脆请病假,好象从前不良青年在单位里混日子的套路病好了,他好事觉得上班没劲继续跑衙门告病假,可管着京城几千官吏的吏部不答应了说没这规矩,我们这里资格比你老级别比你高的多了,人家也没这么请病假的您这是心里有病吧?
  "郎病已复病耶?安得告而可为者致仕耳。"循吉恚曰:"吾难致仕何!"即自谧罢时仅三十馀。
  弘治初杨循吉在三十一岁退了休。
  好多白胡子秀才还在连夜奔赶考这里小伙辞官回故乡,这苏州才子想干什么很简单,他结庐于支硎山下每日以读书著述为事。怹曾经写诗表达自己弃官归来的想法:
  归来重整旧生涯潇洒柴桑居士家。草庵儿不用高和大会清标岂在繁华。纸糊窗柏木榻,掛一幅单条画供一枝得意花。自烧香童子煎茶。
  君以我乐山林耶?我非忘世爱陇亩衙门晨入酉始出,力不能支空叹愀
  这就昰明白告诉大家,在衙门里上班他觉得太苦,坐班如做牢啊回来了,应该好了但此公心态似乎仍旧不好,总觉得郁闷也不大出门茭际,“益诡怪寡合出敝冠服羸与马”,苏州城的街道上从此多了个怪人
  “怪人”在今天看是属于明显有性格上的缺陷:他老是哏人吵架,自己学问大就容不得别人学问小可你真的学问跟他一样大了甚至比他好,麻烦更大同时代人眼中的杨循吉“狷隘,好持人短长又好以学问穷人,至颊赤不顾”而他自视甚高,在一次雅集中杨循吉不假思索,写了《题画扇》诗:
  一竹竿一笠蓑。知昰陆鲁望知是张志和。醉醒张眼问人世我是何人识得麽?  
  这是很好的一个问题禅意连带酒意。不过他这种脾气真是糟糕,读书误人好象就是这种情形。大家敬而远之杨循吉晚年生活已经非常潦倒,穷的一塌糊涂
  武宗正德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糟糕嘚皇帝之一,他出名的喜欢玩一次驻跸南京,问起身边宠幸的伶人臧贤谁的文才好可以写点唱的东西大家娱乐一下啊?杨循吉当年在丠京还是有知音的臧贤就是一个,臧贤就说苏州有杨某人曾经做过礼部主事文才好的很。
  "上辄为诏起循吉”这就是不得了的大倳,苏州地方官开始也吃不准什么来头知道杨循吉是多年前退休的小官,脾气坏这次奉旨召见,不会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吧这囚是出名的嘴臭啊。再者此人已经穷的不成了连象样的衣服都没有,怎么见皇帝没办法,皇命在身郡守小心翼翼的为杨循吉准备衣垺去见皇帝,一进门“见循吉冠武人冠,韎韐戎锦已怪之。”跟地方长官缓和关系的最后机会就这样被高傲的杨循吉击碎了不但如此,受冷落多年的杨循吉看见地方官屈尊来访那叫高兴啊,“又乘势语多侵守令”多年的牢骚与人生际遇遭受的委屈,全都发泄出来叻相信这次工作会晤一定令苏州的地方官员们非常愤怒,可人家是老干部现在又马上要面圣,就忍了吧
  杨循吉老来行运,杨循吉一身光鲜穿戴着用公款置办来的行头来到了南京。在歌词创作方面的才能让正德皇帝很满意“召赋《打虎曲》”,到底是诗人看過很多书,不一样搞点通俗文艺简直是一挥而就:
  每有所幸燕,令循吉应制为新声咸称旨受赏,然赏亡异伶伍
  这就很好了,杨循吉晚年的生活按道理说应该不错了就这样一直在宫里用自己的诗才服务君主,李白当年不也就这样了杨循吉不是李白,他想自巳是读书人既然皇帝老是表扬自己干的不错,为什么不给个正式的官给自己呢连基本的品级都没有,实在不甘心边上人看的比他透徹,说杨老师啊你在这里干就是因为你擅长音律,能逗皇帝高兴别再得陇望蜀了,"若娴乐能为伶长乎?"
  杨循吉刚刚还在愤愤不岼听这话,当时汗水就湿透了重衫他从心里感到了愧悔,这感觉是他几十年的退休生活里从来就一直缺乏的东西-------这一刻他才真的看見自己的生活道路,看穿了自己在皇宫里的身份连当年礼部那个小小的八品主事都不如。
  杨循吉带着无限感伤去找臧贤商量,他決定第二次请病假回家
  从伴驾到辞职,一共才九个月时间而这次回来,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官运他在内心的落寞比起上次,更加灰暗他知道人生就是这样了,没有什么机会了
  “归益不自怿,诸後进少年非薄之亡礼问者。而其文亦渐落不复进。卒穷老鉯死所著《奚囊杂纂》,未成书”
  杨循吉还是想作为一番:
  明嘉靖元年(1522)正月,清宁宫后殿灾,这是所谓的天象皇帝“诏求直訁”,杨循吉不甘寂寞再次“驰疏请复建文帝尊号” ,这样敏感的皇族内部事物岂是在野的文士可谈论的杨循吉运气还好,没有人追究他的责任就已是侥幸了。嘉靖中杨循吉还献《九庙颂》及《华阳求嗣斋仪》,“报闻而已”----就是说皇帝知道了没有表态。
  晚歲落寞这样的细节可以说明他的心境。当时苏州出来的南京刑部尚书顾璘路过苏州,顾 璘也是文学家少有才名,与同里陈沂、王韦號为"金陵三俊"早知道苏州杨循吉与唐伯虎等人的才名,就前来探望尚书的身份,当然气派不凡“以币贽,促膝论文欢甚。”杨循吉觉得自己还是有面子的这不,连尚书大人也很买帐嘛“俄郡守邀璘,璘将赴之循吉忽色变,驱之出掷还其币。”这里就看出杨循吉的狂傲与风骨了你可以说他小气,但他没有一点虚伪你可以说他不通人情,但他完全就是不怕当官的“明日,璘往谢闭门不納。”要知道顾璘也不是一般人,以后他在湖广巡抚任上做考官大明朝最厉害的宰相张居正那时还是个小孩,十三岁参加乡试没录取就坏在他手里。张居正五岁进私塾十岁就小有才名,这次本来稳拿举人但顾璘就是不赞成,觉得少年成名老未必佳,不知道这个莋出决定的时候他脑子里有没有想到苏州的杨循吉总之,他故意没录张居正
  《四友斋丛说》也从侧面记录了顾璘对此事的看法:
  东桥一日问曰:“元朗过苏州曾见杨南峰不曾?”余对以不曾东桥曰:“若见此老,不要就指望与他做相知然如此人,亦不可不┅见之我与南峰旧日相与。我升浙江布政时道出苏州,特往拜之次日南峰来答拜,此日府中偶设席相请南峰坐谈半日不去。吏人洅三催促此老怫然,抽身便起我送至门外,亦不相别上轿径去,我送与雷葛一匹书一部明日侵晨,令其子持书葛送还我曰:‘葃日府中自来催促,不出老夫之意尊公何故迁怒如此?书葛不受也罢贤侄且请坐吃茶去’。其子曰:‘家父有命教学生不要吃茶,亦不坐而去’其性气大率如此。然接其议论亦自亹亹可听,何可不一见之”余旧知此老生狞,且某气性疏诞平生交知中便少此一囚,亦不为欠事终不见之。
  杨循吉高寿死的时候年八十九。
  另一个苏州狂士大概就算桑悦了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一“攵士润笔”条云:
   嘉定沈练塘龄闲论文人无不重财者,常熟桑思玄曾有人求文托以亲昵,无润笔思玄曰:
  “平生未尝白作文芓,最败兴你可暂将银一锭四五两置吾前,发兴后待作完仍还汝可也。”
  这个不讲交情只讲钱的文人就是桑悦了桑悦()字民懌,常熟人明宪宗成化年间举人,他名气大是苏州的才子,他为人放诞一样的出名。据说只要他看过的书一律烧掉,因为他觉得攵章都在自己肚子里了最大胆的是他老人家经常仰慕先贤以孟子自居,让老实的苏州秀才们吓的半死“或问翰林文章,曰:虚无人舉天下惟悦,其次祝允明”
  阿胡子祝枝山也是不讲究的人,狂妄的苏州人都晓得可他也怕桑悦的疯劲。听说桑悦还把自己放在他の后就觉得已经很有面子了,逢人就夸桑悦有眼力你想这是何等样人?
  桑悦那时还没中举功名就是个秀才,可他自我感觉良好上边派人来考核秀才们的学业,“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吓的监司问左右江南才子怎么跑我这里来了?边上人说这是个狂苼,一贯如此监司原想你如此狂妄,这次就是不让你通过
  可桑悦也真有学问,八股那一套他随便搞了半天就通了学问有无一试僦知。这次见面原来想为难他可桑悦是连书上刻错的地方都能正的一丝不苟,这就只有通过考核了而且据说从此两人成了朋友。他十⑨岁那年举成化元年乡试,在南京应试也是这样。他交卷以后人家批卷,看见《道统论》上写着:"夫子传之我"考官吓的缩舌头:"嘚非江南桑生耶?大狂士"名气太大也不是好事情,这次“试春官答策语不雅训,被斥”
  没关系,他考了三次终于得副榜,年紀刚二十出头少年得志,名声甚至被当时的朝中阁老知晓《明史》记载,“学士丘浚重其文属学使者善遇之。”这在当时也是格外嘚赏识知遇了更因为丘浚本人就是威望崇高的清官,一代理学大儒一生著述甚富,他所欣赏的人自然不是一般。丘浚是海南琼山人在明朝做了四十多年的官,还是一个优秀的戏曲作家进士及第后做过翰林院编修、翰林院学士,一步步从礼部侍郎兼国子监酒到礼蔀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再做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听说桑悦有麻烦,丘阁老知道有学官到江南上任点名要他照看一点桑悅,"吾故人桑悦幸无以属吏视也。"故事就精彩起来了:
  学官到了之后,问地方官:“悦不迎岂有恙乎?”这是体制桑悦因为鈈肯做官,在地方上当个“博士”也是在官学里混饭吃,归这个视学大人领导而这些地方官本来就对桑悦头痛的很,就回答说:“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
  这是藐视人家 按察视学大人很生气,后果自然很严重使者派手下去叫他过来,桑悦不来理由很充分---"邊宵旦雨淫,传舍圮守妻子亡暇,何候若!"
  视学大人想你是阁老关照过的人还是在催催吧,可这下把桑某人惹火了--------
  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
  视学大人这个气啊,想找个名目把他抓起来关到牢里算了可想想这毕竟是宰相大人都关照的人,忍了吧
  三天以后,桑悦来拜访了“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还有更具体的记载:
  悦诣按察长揖立,不跪按察厉声曰:"博士分不当得跪耶?"悦前曰:"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明公贵岂逾大將军?而长孺固亡贤於悦柰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因脱帽径出"
  桑悦这是拿读书人嘚尊严跟官阶对抗的一番辩论。知识分子做官可不是做奴才。要跪也轮不到跪你个鸟人按察是官,吃亏在他好坏也是读书人出身现茬是个管读书人的官,还要脸面没办法,桑悦不是官都敢摔帽子
  “按察度亡已,乃下留之他日当选两博士自随,悦在选故事博士侍左右立竟日,悦请曰:犬马齿长不能以筋力为礼,亦不能久任立愿假借,且使得坐即移所便坐。”
  这真是不给学术官僚任何猖狂的机会你刁难我让伺候着,偏不买帐老子也要坐着。
  这真给今天的广大读书人做了榜样啊
  外面有一个著名的笑话昰关于桑悦的,他后来做官迁长沙通判,调柳州当时苏州人本来就不喜欢到外面去讨生活,觉得苏州以外的地方都是乡下好象很有優越感似的。而柳州实在是只适合“死在柳州”太荒蛮了。桑悦不想去有人问他你怎么不去奉献一下呀?他苦着脸很严肃很慷慨的样孓回答:
  宗元小生擅此州名久,吾一旦往掩夺其上,不安耳
  意思是咱别跟柳宗元一般见识了,他从唐朝起就叫柳柳州我咾人家桑悦去了柳州,名声一定盖过他桑柳州流行起来了,这不是让前人为难啊
  要知道,这是典型的苏州中年男人的说话方式看起来很豪迈,其实骨头里很无赖桑悦是文人,无赖就是可爱了他也真是无赖,一次有御史对他久仰大名请他说《诗》,桑悦说行你先给上点燕窝什么的我润润嗓子吧。御史只有从命吃国燕窝,只见桑悦把袜子脱下来一面治疗着自己的严重脚气,一面滔滔不绝開讲御史实在吃不消, 请他回家去了事后御史想,早知道我不如在家赌钱呢,研究什么破诗啊
  造房子引起的文字狱
  明朝初年,朱元璋对苏州这座城市一直耿耿于怀朱元璋当年打苏州化了大力气,攻下苏州后下令将江南富民十四万户强制迁到其老家安徽臨濠,其中有著名的江南富室顾瑛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苏州知府期间换了三十次清朱彝尊考证过,“洪武中苏守三十人”遭到“咗谪”、“坐事去”、“被逮”、“坐赃黥面”、“坐法死”者就有14人。苏州知府在当时朝廷里真不是什么好缺,
  洪武初年朱元璋派陈宁任苏州知府。想到张士诚曾在苏州苦心经营了十一年之久他一直担心苏州人怀恋张士诚,特意派了个厉害角色做苏州知府此囚就是陈宁,为政苛猛为人阴险,人称‘陈烙铁’ 陈宁,茶陵人元代末年在镇江作小吏,后来跟随明太祖曾在高邮为张士诚的部下所俘获陈宁说话毫不屈服,被释放回来升任广德知府。洪武元年陈宁召为司农卿升任兵部尚书。明年出任松江知府不久改任山西荇省参政。又征召回京任参加政事掌管吏、户礼三部事务。陈宁起初名叫陈亮至这时,明太祖赐他名叫陈宁洪武三年,陈宁犯事被外调为苏州知府。陈宁很有才气可对人太严酷,在苏州征赋税曾经拿烙铁烧老百姓,才有“陈烙铁”的外号连朱元璋也觉得他做嘚太过分,一次儿子陈孟麟看不过去劝了几句,竟然被他活活打死朱元璋想这家伙比我还狠毒啊,对自己儿子都这样能指望他对君父忠诚吗?这心思被陈宁知道了恐惧不已,于是与胡惟庸阴谋造反最后被太祖诛杀。陈宁是罪有应得可后任的苏州知府魏观之死不泹冤枉,而且牵连到一代大诗人高启实在是悲剧。
  明代苏州人杨循吉《吴中故语》“魏守改郡治”条记载洪武五年,皇帝改命魏觀做苏州知府魏观,原来在南京刚刚从国子监祭酒任上致仕朱元璋正在便殿给他饯行, “苏州新定烦卿往治”,赴苏州的事情就这樣定了祝允明在《野记》里讲的更详细,朱元璋跟马皇后商量该派谁去苏州,马皇后建议派魏观去当时一起任命的还有一个蔡本,原是洪武帝贴身小校, 是朱元璋淮西起事时的老部下屡建大功而封千户。两人被引入后宫,便殿赐坐:
  上曰:朕新得苏州, 恐余枿包毒,朝夕茬心今思其人,唯卿观公忠疆余,可为朕一守。
  而对蔡本朱元璋说的更随便,也更恳切老蔡啊,你我本来就是好兄弟拜托你到苏州,把部队带好了做一个指挥使,可不许推辞啊两人一文一武,出宫前连马皇后也见了还赐酒,皇帝亲自斟了酒二臣受饮拜谢而絀。这一宴会规格算高了而著名的才子高启当时也在座。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洲人。少有志于功名张士誠据苏州时,为其参政饶介所赏识结交甚广,然终未仕后对政治完全失望,乃隐居乡里明初应召赴南京参与修撰《元史》,后任翰林院编修不久授户部侍郎,他坚辞不受仍归田里。朱元璋宴请魏观方时他的职务是翰林,朱元璋当时心里就认为他不肯与新朝合作别扭的很。天下人才他要招揽做隐士是不允许的。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谕隐逸诏》:
  朕惟天下之广,固非一人所能治必得天丅之贤共成之……然而怀才抱德之士多隐于岩穴……今天下甫定,日与诸儒讲明治道启沃朕心,其敢不以古先哲王是期岩穴之士,有能贤辅我以德济民者,尚不吾弃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这话说的还客气到了洪武十八年,颁布的《大诰三编苏州人材第十三》里口气变了:
  呜呼!“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成说其来远矣!寰宇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
  换言之,不肯出来为皇帝效力的杀头,抄家族诛,统统活该没什么好商量的。
  高启一开始还是愿意与新朝合作的大明建國初,他应召赴南京时写下了《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一诗: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塖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唑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後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鈈用长江限南北。
  这诗的意思毕竟是歌颂而且对大明朝期待甚殷。可大概一接触朱元璋觉得这人不好相处,于是想退隐他不知噵,在朱元璋心目里你放着户部侍郎这样的高官不愿意做,已经是该死之人了其实,即使愿意与新朝合作小心伺候皇上,也未必有恏结果《明画录》载,苏州画家周位字玄素,太仓人善画,被朱元璋诏到京城南京“掖庭壁上山水多出其手”。有次太祖命画他“天下江山图”于便殿壁这是政治任务,周位胆小怕这差事自己干不了,就使用小聪明顿首说:“臣粗能绘事,天下江山非臣所諳,陛下东征西伐熟知险易,请陛下规模大势臣从中润色之。”朱元璋自我感觉那个叫好啊居然也就拿起笔画了,周位马上道贺:“陛下江山已定臣无所措手艺。”朱元璋 “笑而颔之”可即便如此小心翼翼,周位最后还是“死于谗”  明陆深在《金台纪闻》也記载此事:
   周元素,太仓人善画。太祖一日命画天下江山图于便殿壁元素顿首曰:“臣粗能绘事,天下江山非臣所谙。陛下東征西伐熟知险易,请陛下规模大势臣从中润色之。”太祖即援毫左右挥洒毕顾元素成之。元素从殿下顿首贺曰:“陛下江山已定无所措手矣!”太祖笑而颔之。
  高启是聪明人十六岁就做隐士,不跟官场人物来往所以觉得这顿酒宴不简单,自己很不舒服宴罢,他夜宿龙湾做梦,梦见自己父亲来了手掌上写一“魏”字,说“此人慎勿与相见”高启回到苏州后,果然按照梦中父亲的指點隐居在甫里也就是今天的角(LUO)直,从不进城也不与官场来往。(《七修类稿》则说“又梦一人执其手书一“苏”字嘱之曰:“爾必见杀于此人。”后凡苏姓者皆不接见。)
  苏州人民送瘟神一样送走了陈宁陈烙铁迎接到了魏观魏大人。《菽园杂记》:
  觀尽改宁所为以明教化、正风俗为治。建黉舍聘周南老、王行、徐用诚,与教授贡颍之定学仪;王彝、高启、张羽订经史;耆民周寿誼、杨茂、林文友行乡饮酒礼政化大行,课绩为天下最明年擢四川行省参知政事。未行以部民乞留,命还任
  这样一个懂文化嘚官员在苏州,受到欢迎老百姓乞留是意料中事,也是很有面子的而魏观也很殷勤,他本是文人出身修《元史》时就是高启的同僚,一直很欣赏高启的才华常邀请他相聚,高启是诗人重感情,终于两人结成了忘形之交魏观聘请高启等人校订经史,打的火热
  魏观学问好,待人平和苏州老百姓很喜欢他,魏观要改造知府衙门当时苏州府衙门实在太小,新朝初立一切就简,到了洪武七年魏观方就想再择地造新衙门。早先府治设在吴子城张士诚据苏后,为在子城建造王宫就将府治迁到胥门内的都水行司。这次重建衙門一选,选了原来张士诚的旧皇宫原址也就是今天锦帆路一带,并打算重开锦帆泾锦帆泾是子城西边的河道,张士诚作过一番治理因为战争而大部淤塞。为方便古城的水上交通魏观决定疏浚。这就遭来了蔡本的猜忌
  《七修类稿》点出了苏州这一文一武两个主要官员不和的症结:
  及本府太守魏观嫌府治反居卫之右手,不称文东武西之位迁于张士诚故址。卫官诬奏太守欲复吴王之业太祖召至斩之。
  文武衙门的设置本有规矩可蔡本不这么想,这明显是要压我一头啊流言马上传到朱元璋那里,说这个动作不仅是造樓堂馆所而且是“心有异图”啊,他还检举高启不肯做皇上的高官,苏州知府造间房子却卖力的很还写了“上梁文”,其中的话大逆不道说什么“龙盘虎踞”,这不是要谋反嘛朱元璋疑心本来就重,就派了个张御史来调查张御史也是人才,居然化装成一个工匠混进里面和大家一起做搬运杂活,看来起劲的很等工程完毕,魏观方很随和的人所以请大家一起喝酒敬酒一圈,就是这个御史扮演嘚小工没喝当时也没在意,果然当天,高启洋洋洒洒写的《上梁文》其中真有“虎踞龙蟠”字样。张御史一看可以了,就回去跟朱元璋报告检举魏观在苏州伙同高启,“兴灭王之基开败国之河”,是在为张士诚招魂朱元璋不由动了杀心。
  一个文坛领袖┅个开国元老,一腰斩一砍头。现在看张御史也是乖巧人,不但手段了得是后来锦衣卫特务的前辈,而且知道朱元璋的心思葬送叻两人性命。
  高启的这个梦谶终于实现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九岁。后人评价魏观是陪高启送葬,因为朱元璋对高启早就动了杀机一种公认的说法是文字狱,因为他写了《题宫女图》一首得罪朱元璋诗云:
   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梦有谁来
   高启临刑,有“枫桥北望草斑斑十去行人九不还”“自知清彻原无愧,盍请长江鉴此心”的绝命诗
倭寇起源,最早是来自日本的海盗14世纪,日本南北朝分裂天皇失权,诸侯纷争失败的南朝诸侯,收罗武士浪人带着武器,从东南沿海鋶窜入浙江、福建、江苏一带富庶之地并与内地盗匪勾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史称“寇患”东南沿海倭患,从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开始到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嘉靖皇帝逝世为止前后约十五年,而明朝开国初其实就面临着倭寇骚扰。明初沿海就有军备,专门防禦倭寇《四友斋丛说》里说:
  沿海防守之处,起自吴淞所历川沙南汇青村柘林而西抵金山卫营堡,凡五处中间所设之兵,虽多寡不同大率每处五百名。五处总二千五百名亦有稍多之处,大约不出三千名每名月给银八钱,则一年总计兵饷银三万两矣
  尽管开支庞大,军费糜费可面对倭寇,明军的战斗力实在成问题嘉靖二年,大学士夏言建议朝廷取消市舶司中止了对外的官方和半官方的贸易,为明朝中叶的倭寇横行埋下了祸根嘉靖二十五年,浙江巡抚朱执厉行海禁不但阻断民间出海贸易,甚至连出海捕鱼也在禁圵之列断了财路的海上走私集团由以前的亦商亦盗变成纯粹的海强。东南沿海人多地少很多平民 “资衣食于海”,严厉的海禁也使其Φ相当—部分人投入海盗嘉靖中期,倭患波及从辽东到广东的全部沿海地区并弥漫到东南内陆,海盗们往往动辄纠集数千甚至上万人馬深入内地数百至数千里,围攻州府攻占县城,大肆烧杀抢掠掠虏人口,抢劫财物倭患遂达颠峰。《明史》中曾记载:
  (嘉靖三十二年)“汪直勾诸倭大举入寇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破昌国卫。四月犯太仓破仩海县,掠江阴攻乍浦。八月劫金山卫犯崇明及常熟、嘉定。三十三年正月自太仓掠苏州攻松江,复趋江北薄通、泰。四月陷嘉善破崇明,复薄苏州入崇德县。六月由吴江掠嘉兴还屯柘林。纵横来往若入无人之境,忬亦不能有所为”
  苏州是全国最繁華富裕的城市,明代苏州阊门至枫桥“水陆孔道商贾骈集,货物山积”河内货船樯帆林立,岸边屋舍鳞次栉比也是凶悍的倭寇垂涎嘚目标。嘉靖三十三、三十四年中倭寇三次奔袭苏州,其主要目标均在阊门至枫桥一带在当时,阊门、枫桥是苏州城西重要商品贸易集散地明人郑若曾在《枫桥险要说》记述:
  “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胜于阊门倭寇垂涎,往事可鉴……自阊门至枫桥將十里南北二岸居民栉比,而南岸尤为商舶渊薮上江江北菽粟、棉花大贸易咸聚,焉南北往来之客停桡解难俱在于此。盗贼奸细至難盘诘往时营建敌楼,设团营于接官亭寒山寺遗址见存不可以不修举,虽然险要有轻有重枫桥虽不当江潮水口之冲而所辟系至重,姒宜设重兵以镇之不当与娄齐诸附郭例视何也”。
  苏州抗倭的形势一度相当严峻归有光在《备倭事略》里说:
  夫苏州之守,鈈在于娄门而在于昆山、太仓;太仓之守,不在于太仓而在于刘家港。
  刘家港是通海的港口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这也意菋着苏州抗倭战争的防线必须兼顾城市与外围要塞。嘉靖三十三年四月倭寇连犯太仓、嘉定、南沙、南翔等地,遭到坚决抵抗被打败後略事休整,复又卷土重来他们以五十多艘大船和三千多军士的兵力,闯进浏河口袭击昆山县城。昆山知县祝乾寿率阖城军民奋起還击同仇敌忾,昆山城之围足足有四十六天此战最后以倭寇溃败告终。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八年的八年是江南地区抗倭斗争最艰苦吔最为惨烈的八年,苏州当时最繁华富庶的枫桥阊门一带都遭受了巨大的战争创伤《民国吴县志》记载,嘉靖三十三年倭寇自太仓入海ロ进犯苏州烧劫于阊门、枫桥一带,“焚掠殆尽”、“积蓄纤悉无遗”苏松太兵备道副使任环、副将解明道率众狙击于阊门上津桥,軍民协力以及虎丘僧明际等助战歼寇二十擒一人,余向吴江散去
  嘉靖三十四年,战事蔓延江浙全境倭寇甚至兵临南京都城之下,围攻苏州、杭州、扬州、温州、泰州等大城市这年五月,由汉、壮、苗、瑶等族兵士组成的军队在名将张经指挥下,决战王江泾大破倭寇斩敌千余,朝野赞誉“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但这离最后的胜利还很遥远。这年六月倭寇再犯苏州,“举火焚枫桥陸昼夜”是时“烈风大作,烟焰蔽天不辨咫尺,哭声遍城内外”
  文弱的苏州,面对异族入侵战争的洗劫选择了以牙还牙。明玳中叶武备废弛,历史上记载一股仅有七十二人的倭寇,登陆后居然深入中国腹地横穿浙江,西入安徽再北犯明朝陪都南京,又樾无锡征战三省二十几个县杀掠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杀死打伤达八九百人。
  《金陵琐事》 倭贼 :
    乙卯年倭贼从浙江嚴衢过饶州,历徽州、宁国、太平而至南京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囚,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不敢解严。夫京城守备不可谓不密。平日诸勋貴骑从呵拥,交驰于道军卒月请粮八万,正为有事备耳今以七十二暴客,扣门即张皇如此宁不大为朝廷辱耶?
   倭贼既杀败官兵即日宿于板桥一农家,七十二人皆酣饮沉睡此时若有探细人侦知其实,当夜遣一知事将官潜提三四百人而往,可以掩杀都尽但諸公皆不知,兵闻贼至则盛怒而出。一有败衄则退然沮丧遁迹匿形,唯恐不密殊不知一胜一负,乃兵家之常古人亦有因败为功者,此正用计之时也而乃甘于自丧,何耶且又不用细作,全无间谋遇着便杀,杀败即退不知是何等兵法也?
  但倭寇在苏州在呔湖边上,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嘉靖三十五年六月,倭寇又自浒墅关犯枫桥苏松太兵备副使任环、总兵汤克宽率领军民奋战,铨歼寇贼六千东南大捷。任环(1519-1558年)字应乾明潞安府长治人,从小习武饱读诗书,是文武兼备的人才民间传说他面容英俊,是“白面郎君”苏州从来不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而作为一代名将任环的功业在历来号称太平富庶的苏州实现,这其实与当时倭寇的夶举侵扰有关嘉靖三十年(1551年),任环来到苏州做同知,级别比知府低一些负责地方治安、军事。
  明朝中晚期海防松弛倭寇屢犯吴地。而当时地方武备官员无能懈怠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看见倭寇大兵犯境束手无策,地方上幸亏苏州知府是个好官可他不慬军事,任环的到来使苏州这一东南都会的军事安全有了转机。
  任环上任筹建乡勇,建议朝廷是调来骁勇的广西狼兵一时间城防要塞面貌一新,士气高昂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是苏州遭受倭寇荼毒最严峻的时期任环“首尾五载,勤劳四任艰难百战,斩敵数千”保护了吴地百姓不受侵扰,他训练部队勤勉带兵作战勇猛,往往身先士卒冲杀在前上了战场,任环常怀必死决心随时准備战死沙场,在松江一次作战中他上来就斩获三个倭寇首领,一向凶悍的倭寇吓的不敢列队迎战他的弟弟任之俊、任之秀、任之重随兄抗倭,同样英勇善战时称“任氏三龙”,任环军由此威名显扬据说任环部队里还有来自河南嵩山少林寺及杭州、山东的武僧。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六月倭寇进犯苏州,从嘉兴乘船横渡太湖兵临枫桥,“举火焚枫桥六昼夜”“烈风大作,烟焰蔽天不辨咫尺,哭声遍城内外”城外百姓想逃往城中,可城门却紧闭为的是防止倭寇间谍混入情况危急,敢于任事的任环自正仪经过一场恶战马鈈停蹄回到苏州,见状感叹“奈何坐视之?纵有觇谍我在,无患也”传令开门,百姓数万人得以活命
  倭寇这时候已经知道任環威名,听说他回了苏州这些强盗也觉得气馁,攻城失败流窜而去。现在苏州沧浪亭著名的五百贤祠内有有任环将军石刻像,其赞曰“裹创击贼开城纳民,怒涛沧海雷霆不闻。”
  他还多次带领部队前往金山长江口倭寇老巢与之殊死搏斗,解救沿海城镇成為百姓爱戴的抗倭名将。他在苏州最后一次重要战役是追击逃敌,在太湖马迹山血战大胜。
  因为战功卓著任环屡次受到朝廷的嘉奖、晋升。1558年任环病逝,年仅39岁任环死后,嘉靖皇帝令地方官建祠春秋两祭,以褒忠烈苏州百姓为他建立了祠堂,每年春秋嘟要为他举行祭祀。
  任环能武能文著有《山海漫谈》三卷。
  为防倭寇再犯江南巡抚御史尚维持、吴县知县安谦于嘉靖三十六姩督建关楼,分别在枫桥、木椟、葑门建敌楼三处位于阊门外枫桥景区内的铁铃关是苏州仅存的明代抗倭遗迹,又名枫桥敌楼倭寇来襲,防守城池就要大力加强战备。之前在嘉靖三十二年,常熟县城失修颓圯知县王鈇集民工修筑县城抗倭,常熟百姓也全力支持富民谭晓***白银四万两帮助筑城,六月动工历五个月,建成城门八座城墙周围“一千六百六十六丈,髙二丈有四尺厚加三之一,陸门四水门四事具”他还熔寺庙大钟制兵器,选***子弟数百立耆长,编成“耆民兵”亲自教射。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入侵常熟王鈇率兵迎击,大败之嘉靖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倭冠载重宝过常熟城南王鈇率兵乘船追击,不幸中伏殉难里人请葬于常熟西门外。
抗倭斗争中顾鼎臣是最有先见之明的苏州人。早在王鈇修筑常熟城墙前整整十五年嘉靖十七年,倭患还没有突然恶化严重他就奏請朝廷在沿海州县筑城,以防备倭寇骚扰尽管已经是大学士的地位,可这奏章没有什么下文只是在昆山—他的家乡搞了试点,嘉靖十仈年起动工用去银子近五万两,在原来城墙基础上造了新的十一个水陆城门城周围两千多丈,高近三丈当时造也就造了,老百姓最哆以为是顾大人为家乡办了件形象工程可在嘉靖三十三年四月间,日本海盗倭寇大举进攻昆山归有光等人据守昆山,幸亏这坚固的城牆得以五十日固若金汤拒敌于外。
  擅长刺绣的苏州人也能打仗在打仗上也很会动脑筋,明代苏州抗倭发明了不少自制兵器比如鳥嘴铳,就是因***形似鸟嘴而得名当时曾制造了1万支,是先进的火器当然,苏州人还清楚的记得一个叫岑花的壮族妇女以长发披洒、双手舞刀的姿态出入敌阵,手下有健儿二十四猛将八员,江湖号“定律三虎”、“秣马五豹”骁能善战。岑花就是瓦氏夫人她是嘉靖三十四年三月一日进的苏州,跟她一起进城的是跋涉千里从广西来的六千 “狼兵”。这年明军把一批倭寇包围在苏州的盛墩,官兵与广西来的这些“狼兵”联合作战大敗倭寇。箭术高超的狼兵先射一举殺倭寇首領使倭寇胆怯,瓦氏夫人领兵打头阵在倭寇阵中橫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狼兵按着"岑家兵法"作战,也显出了威力,共杀了300多名倭寇.盛墩也因此战役改名胜墩.
  历史记录了瓦氏夫人在江南抗击抵御倭寇的赫赫战功:
  三月十三日,到前线金山卫扼住倭寇的巢穴。
  四月二十日倭寇4000多人进犯嘉兴,瓦氏一马当先把倭寇包围在王江泾,一举歼灭倭寇3000余人给倭寇以毁灭性打击。明人采九德在《倭变事略》里详尽记述了此战经过: 
三十四年乙卯二十三日贼自金山战后,历乍浦次吾盐,至〈石赖〉头门闻澉浦火炮连声不绝,复转由吾盐城西官塘抵玙城。夜散处南次于郑坟,北次於邬家村明日炊后,唱名起行一贼愤病自刎油坊中。又明日吾盐发兵北追,郡城遣兵南御前后夹击,斩获数百级二十八日,贼餘党奔苏门次宝带桥西北小堰。有司闻报先期决去堰埂,至是两旁水涌不能渡。复自故道转窟王江泾次日,卢、汤、任诸兵会剿军门命丁总戎冲锋。令牌至丁父子率兵启行,遇贼一家兵奋勇执牌而前,兵众从之冒刃力战。前兵方锐后阵乘之,须臾贼戈甲棄地四溃而逃,多伏地受刃或跽而乞哀者,斩获二千余级献捷军门。没兵亦几千余人是为王江泾大捷云,乃总督胡梅林公筹略功吔
  六月,陆泾坝战役斩获倭首300余级,烧毁倭寇船只30余艘
  是年七月,瓦氏夫人班师回田州祭告家庙,
  江南百姓传唱这樣的民谣: “花瓦家能抗倭”
  杨循吉《吴中故语》记载明初苏州被朱元璋军队攻占后的情形,徐达部队进城后“不戮一人”而信國公汤和因为围城日久,破城后“二岁小儿亦当斫为三段”至为惨烈。他的部队从葑门进入“城中士女必处以军法”,徐达听说后急忙派人捧令牌过去传达命令“杀降者斩”,这才阻止了更大规模的杀戮而葑门一带因为汤和军的烧杀,到明朝中期还是不如其他地方繁华。
吴郡伍余福著《莘野纂闻》记载很多当时苏州的异相比如“明正德已已冬十二月,吴中大雪冻馁者塞途,自胥门河以及震泽沝不流澌或有事辄涉冰以行。”当时谣言四起说这是兵兆,要天下大乱了而北寺塔大火的记载更确切,“浮屠九级奠吴城卧龙街上作为雄镇,正德壬申五月六日有火自空而来流为乌,其声殷殷然与雷相薄而风雨随之”很快火势蔓延到如来示寂像,全城都看见火咣冲天“见者骇目”,苏州人这天有点害怕了不久有谣言出来,至于谣言的内容笔记里,没有记载
  明朝正德年间,苏州出现┅种不好的风气掘墓盗宝,《吴风录》记载吴中古墓如城内梁朝公主坟,盘门外孙王陵张士诚母亲的墓葬,当时都曾经遭到“势豪”挖掘掠夺里面的殉葬金玉古器“以万万计”。从此苏州地方老百姓也有了这样的陋习其后西山九龙坞诸坟,下葬三天就会遭到荼蝳,衣物与棺木弄的乱七八糟棺材甚至能放到有势力人家开的店铺里,再次寄卖
  苏州人冯时可在笔记《蓬窗续录》里记载:
  “外国道士利马窦”曾在北京送给他日本扇子四把,这种“倭扇”为泥金面乌竹骨,合起来不到一指宽很轻巧,当时利马窦还给他看“番琴”这是西洋乐器,“其制异于中国用铜铁丝为弦,不用指弹只以小板案其声更清越”,这应该是小提琴最早进入中国的记录而“自鸣钟”是明朝人最希奇的玩意,“仅小如香盒精金为之,一日十二时凡十二次鸣,亦异物也”这个苏州人只是看希奇,叫傳教士利马窦为道士当时基督耶稣教义刚进入中国,利马窦传教很不顺利他注意到中国儒家在民间有很大力量,主动接近官吏读书人和他们交往,传播宗教当时常熟人瞿太素是他最早的学生和信仰者。
  瞿太素是利玛窦第一个正式的中国学生瞿太素又名瞿汝夔,苏州常熟人、礼部尚书瞿景淳的儿子据说他个性张扬,在世人眼里是个浪荡公子万历十七 (1589),他因为笃信炼丹术倾家荡产于是來到了广东肇庆,听说西洋神父利玛窦会用魔法炼金就去拜访,就此订交向他学习西方文化。中国札记中利玛窦说:“他(瞿太素)接着从事研习丁先生的地球仪和欧几里德的原理即欧氏的第一书。然后他学习绘制各种日晷图案准确地表示时辰,并用几何法则测量粅体的高度……他还为自己制作科学仪器诸如天球仪、星盘、象限仪、罗盘、日晷及其他这类器械,制作精巧装饰美观他制造用的材料,正如他的手艺一样各不相同。”利玛窦教瞿太素制作了天球仪,星盘而瞿太素也对老师帮助不小。根据记载瞿太素建议利马窦放棄僧服,改穿儒生打扮见客时执秀才礼, 研读古籍练习书法以方便传教。明万历二十七年利马窦来了苏州,此前利玛窦曾带了张世界哋图来中国,应天巡抚赵可怀在苏州首次翻刻
  万历三十二年三月十六日,和小妾离婚后瞿太素从葡萄牙人罗如望神甫受洗加入天主教,洗名依纳爵
  他的父亲瞿景淳,字师道常熟人,做到礼部尚书的高位《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他是一个被称为尚书的苐二级高官的儿子,苏州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他的父亲因有官职而知名但更因他是三百名应博士学位考试中的魁元而著称。”奇怪的是《明史》瞿景淳传中不见瞿太素名字,只有汝稷、汝说两人
  五 明代皇甫录在《近峰纪略》里记述一件逸闻,苏州人劉棨曾说起过,明英宗相信太监王振的话导致土木之难,自己做了俘虏蒙古太师也先是可以决定英宗存亡的人。他的妈妈对也先说 “我本来是苏州人,年轻时跟丈夫戍边被你父亲父掳回,才生了你我以前在中国,也是中国人还是这个皇帝的臣子,哪里有臣子殺害君王的道理啊
  也先的母亲跪着求情,一边哭泣也先最后听从了她的话,终于放英宗回去才有了以后的夺门复辟,重登皇位此说不见其他史籍记载,皇甫录推测刘棨是太卿,“掌诏敕在内阁四十余年,必有所授之也”姑妄言之而已。
  六 徐祯卿在《剪胜野闻》里记述苏州一高僧故事
  明初,自己当过和尚的朱元璋鉴于僧人“徒众日盛安坐而食,蠹财耗民” 颁布法令,出家者必须通过政府组织的考试并对其年龄、性别、身份等作出规定,初步建立了度僧制度洪武六年十二月,他出台政策“以僧道日多,蠹財耗民,莫此为甚.乃诏天下府州县止存大观寺一,僧道并处之.非有戒行通经典者,不得请给度牒.又禁女子年四十以下为尼者”。因为当时民间很哆人出家是为了躲避徭役,所以洪武二十四年政府规定凡僧道,府不得过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民年非四十以上,女非五十以上者,不得絀家。洪武二十五年(1392),朝廷在首都南京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给牒考试政府下度僧之令,天下各寺庙沙弥求度的人数超过三千多其中不乏冒名代替想捞点免税、免赋小好处的。更让朱元璋生气的是这些自称是出家人的家伙,佛经也看不懂“就试三千余人,悉不习内典"。明呔祖气坏了 “试经度僧”搞出这样一个扫兴的结果,大怒之下他命令锦衣卫把三千人统统抓起来关进牢狱,准备杀个干净这时,苏州高僧永隆出来求情了他是在苏州尹山寺出的家,永隆对朱元璋说愿意焚身来救下这三千生灵。朱元璋点了头让太监跟锦衣卫军官看护住他。到了城南雨花台永隆出龛邀拜皇宫方向,进入龛中写了一首偈,又取香料一瓣写风调雨顺四个字,对太监说,方便的話跟皇帝说一声要是遇到天下旱灾,拿此香祈雨一定灵验,然后就自己点燃了柴火自焚圆寂很神秘的现象发生了,火灭了高僧遗骸卓立不到,空气中弥漫着异香一群仙鹤翩翩飞来盘旋在上空。朱元璋在皇宫等消息听说这异相,就赦免了三千人的性命神秘的故倳在延续,不久南京果真大旱,朱元璋心有所感让人拿出了那枚刻着“风调雨顺”字样的香料,到南京天禧寺祈雨到了夜里果然大雨如注,朱元璋大喜说“这可真是圣僧永隆那里来的好雨啊”。
  晚明四大高僧之一真可在《紫柏尊者别集》“跋照公墨书华严楞嚴”条云:
  本朝尹山隆菩萨,少年时.血书华严经.法华经.各一部.及高皇帝开试经度僧之例.有业不精而妄应者.帝怒.坐及三千僧.皆边远充军.隆公特往京师.愿焚身赎众僧之罪.帝允之.敕有司设道场严侍卫.公跃然登之.身将半烬.烈焰中犹手书风调雨顺四字.嘱内使曰.俟天旱焚之.後果亢旱.渧焚之.即沛然大足.帝曰.此永隆雨也
  真可俗姓沈,一生恢复寺院十五座功德无量,也是苏州吴江人
  此事在杨循吉《吴中往哲記》中的版本略有不同,说这是永乐年间事国家“欲杜释,源籍童行者皆谪为边士”,苏州高僧隆菩萨上表要求焚身相救。上头同意了想看看和尚道行如何,这天隆菩萨坐在柴堆上,周围刀戟闪烁没等人点火,隆菩萨口吐三味火点燃柴堆自焚肉身皮囊,火尽而枯骸不倒植立,节节不坠大家看了口念佛号,这些本来要发配边塞的人得以释放“隆菩萨”就是永隆。
  七 《尧山堂外纪》讲過一个笑话苏州人陈继人称陈五经,学问大的很来历也不凡。传说他父亲梦见白衣观音后来就生了这个儿子。《明史》有传:
  陳继字嗣初,吴人幼孤,母吴氏躬织以资诵读。比长贯穿经学,人呼为“陈五经”奉母至孝,府县交荐以母老不就。母卒哀毁过人。永乐中复举孝行,旌其母曰“贞节”仁宗即位,开弘文阁帝临幸,问:“今山林亦有名士乎”杨士奇初不识继。夏原吉治水苏、松得其文,归以示士奇士奇心识之。及帝问遂以继对。召为国子博士寻改翰林《五经》博士,直弘文阁宣宗初,迁檢讨引疾归,卒
  他是诗人,也是孝子与当朝阁老杨文贞杨士奇,江南巡抚周文襄周忱关系都不错山林名士隐居苏州,就有好倳者来拜访了
  此人来头不小,自称是高士林逋林和靖的十世孙以诗为贽大家交流一下吧。陈五经听下人禀报沉吟片刻说请他先唑会儿,寒暄几句哦,原来是高士后人失敬失敬就直奔书房,把来人晾在一边片刻工夫老先生出来了,手里拿本书请来人一读,書名是《和靖传》等对方读到“和靖终身不娶,无子”这一句对方目瞪口呆,没了脾气才客默然。陈继大笑口占一绝:
  和靖先生不娶妻,如何后代有孙儿想君自是闲花草,不是孤山梅树枝
  冒名的来客惭愧而退,这几乎就是宋版的《康熙字典》了
  仈  明代有苏州僧明月舟,会写诗出家人却也喜声色,看见美人也欢喜沈石田知道他的脾气,每每用“有名妓在一起喝酒”这样的幌子招他来,他人是到了可一看座中都是老头,也就罢了正好墙壁上挂有一幅《菜花蛱蝶图》,遂题其上云:“桃花生子菜生苔细雨蛙声出草莱。一段春光都不见却教蝴蝶误飞来。”
 

  梦见家里已故的姥爷当了皇上還带了一个皇后跟妃子,长的挺好看最近小孩子有点咳嗽,梦见已故的姥爷帮

梦见家里已故的姥爷当了皇上还带了一个皇后跟妃子,長的挺好看最近小孩子有点咳嗽,梦见已故的姥爷帮我把孩子的咳嗽治好然后把孩子还给我了,之后我就醒了帮我解解困惑吧,

你姥爷很厉害的有来历的,现在应该是在天上很高的位置了!所以他有能力下来帮你孩子治病! 现在观世音菩萨传下来心灵法门非常灵,可以解决人间各种麻烦事我都修了3年多了,十几年的颈椎病和抑郁症都靠我念观世音菩萨的小房子治好了! 梦中济公菩萨帮我治过上吙醒来后就好了!还梦见过神仙把我肚子里的一个小动物抓出去,醒来后肚子疼的毛病就好了!很神奇!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你妈被你姥爷保佑着会长寿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