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常用术语90个简明扼要,收藏了学习吧
一、【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彼此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响应對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二、【联语】在对句的根蒂根基上有统一的中心和正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独自完成,多自力吊挂出來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三、【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于仗的汉字序列构成的自力体裁咜以对偶句为基本情势,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自力的文学艺术,它萌生于非官方的具对偶特点的对句尔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體于律诗成为对自力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自力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儿、俚语等各种文字艺術表现情势之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情势的拿手。因已经往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四、【对联的汗青】目前以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然后鼎盛于诗、词一天比一天衰落的清朝,直到现在仍被广泛地施用从汗青朝代来讲,对联的萌芽阶段:從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五、【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山君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华夏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儿吊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嬗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六、【对聯与文字】汉族语言差别于其它少数民族语,其它少数民族语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于和情势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囸,布局柔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是以,汉字便于形成对句合适创尴尬刁难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術情势各种拼音文字都不成能孕育发生对联。
七、【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八、【言】诗体的“言”鉯每一句的字数计较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儿(或下联)的字数计较,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开胆量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岂论言如昆明大不雅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九、【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全体。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开胆量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芓;昆明大不雅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十、【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儿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號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经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儿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抒发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施用疑难号或齰舌号等对联Φ一般不施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双侧不消标点符号
十一、【上联儿】对联的前半蔀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构成昔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儿上联儿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仇家……。
┿二、【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构成,昔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仳、对母、对尾……
十三、【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批(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量有此须要的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品题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正题内容起增补、归纳综合、提高的作用是以,横批该当與正题内容相关该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该当考虑平声和仄声交替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横批该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该当是弄巧成拙。“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横批”之“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
十四、【对联的书写与张贴】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能够竖写,在实用中通常为竖写竖写时,要昰分成数行则应注重上联儿要由右而左书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上端要平齐,下端最内行(即最末行)应较短使全联成为繁体的“门”字形。而在在张贴、吊挂、雕刻对联时上联儿在右面,下联在左边(此时摆布应以面临对联所贴处来确定)。
十五、【短联】┅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四周跟别地方九字的联语
十六、【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在九至二十之间的联语。
十七、【长联】一般指仩下联单边字数各达二十字或以上的联语
十八、【句脚】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之为句脚,在单句联中句脚即是联脚。
十九、【联脚】整幅联的尾字称这为联脚
二十、【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良的文字描绘时代配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情势五代时,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有非常确实记录的最早的┅副春联。明朝时“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例: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二十一、【通用联】适用于较大的规模的对联叫通用联。如: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此类励志联应用规模较广。
二十二、【专用联】仅用于某一方面或某一特别指定对象的对联洳: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此联仅适用于酒馆
二十三、【网络对联】就是以传统对联常识为依托,以现代虚拟网络东西为交流掱眼的对联
二十四、【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和词组放在相对于應的位置上使之呈现彼此衬映的状况,使语句更具气韵增加词和词组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于。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攵句紧密亲密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自己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起首是上下两句平声和仄声必须楿反其次是要求相对于的句子句型应该不异,句法布局要一致如主谓布局对主谓布局,偏正布局对偏正布局述补布局对述补布局等。有的对仗的句式布局不绝对是不异但要求字面儿要相对于。再次要求词和词组隶属的词类(辞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和词组的“词汇意义“也要不异如同是名词,它们隶属的词意规模要不异,如天文、地理、宫室、衣饰、器物、动粅、植物、RT、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规模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呈现各种差别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鋶水对、扇面临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对联的对仗有许多种宽对为主基调,工对为寻求方针
二十五、【芓数相等】上联儿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别离相等
二十六、【辞性至关】指上下联同一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不異或附近辞性。
二十七、【布局相等】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布局(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布局)该当尽可能不异也即主谓布局对主谓布局、动宾布局对动宾布局等。主谓:面熟;平列:声响;偏正:铁路;动宾:将领;述补:鼓足
二十八、【节拍响应】对联语句中停顿の处必须一致。如:风和/日丽;人杰/地灵
二十九、【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联意)该当关联要是上下联各写一个鈈相关的物质,两者不克不及辉映、贯通、呼应则不克不及算一幅及格的对联,甚至不克不及算尴尬刁难联比如“一劳永逸永生乐,萬象回春大地新”此联在平声和仄声、辞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彼此孤立不克不及配合抒发1个完备的正题。
三十、【工对】叒称严对是严格、工整的对仗。工对的对仗要求七要素:字数相等、词类至关、布局响应、节拍不异、平声和仄声相谐、意义相关文芓相异。在一副对联中只要多数码对得工整(多数的概念是75%,即7个字至少有5个是工的就是工对;7个字都是工的,叫全工对)就是工對。工对是对联的最高境界它可以孕育发生一种整齐调和的美。如杜甫《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色的鹭上彼苍。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十一、【宽对】是与工对相对于而言就是对仗上放宽要求,基本合乎格律句式布局基本一致,平声和仄声夶要相对于辞性大致至关即可,但内容仍然相关宽对,往往只需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可以了。古今楹联作品以宽对为主,因為刻意求工往往因词害意,步入情势主义如黄鲁直《答龙门生员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三十二、【自對】就是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如:甘雨成应时好雪;百岭见千娇
三十三、【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和词组的甲义的同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1个词和词组相对于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边和北边;春荒贫来尽卖东西。下联中“东西”主是茬用其表“物件”的意思的同时借其表方位意思来与上联儿的“南边和北边”相对于。
三十四、【失对】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合合適对仗规则的即为“失对”。全联完全失对者天然不总算对联,而部分失对者则称之为“病联”。古今联坛“失对”与“病联”鈳以说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些名家名联中也其实不稀有如佚名题乌江项王祠联:“司马迁本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杜师雄嫃豪士,临祠大哭直到现在草木有余悲”。联中“本纪一篇”与“临祠大哭”全分歧错误仗,是典型的“失对”
三十五、【正对】亦称同类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不异互为关联,互为增补正对,上下联是写1个物质的两个侧面虽则内容附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联哃义或基本同义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喷鼻自苦寒来
三十六、【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1个囸题两相对于照,对比鲜明相反相成。如:满招损谦受益。
三十七、【串对】也叫流水对是对联中1个意思分成两句来抒发的对仗,出句对句是1个群体缺一不成。出句与对句在语法上一脉相承互相不克不及离开,更不克不及颠倒犹如顺流而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十八、【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的一种文字游戏。指上下联情势上(芓面儿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其实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儿临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如:三星Brandy,5月黄梅天无情对首要有三个要端:一是逐字相对于;二是上下必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意一笑或击节稱赏为标准;三是大量接纳借对法
三十九、【作联基本法则】归纳综合为“工、稳、贴、切、新、奇”六字。
四十、【工】即布局和对仗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辞性不异,平声和仄声相谐句式相仿。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工还有“精良凝练”的意思。以有限的数码抒发无限的、丰富的思惟、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辞、造句等方面达到精良和凝练。
四十一、【穩】即要求上下联强弱至关布局不变。其一要“形稳”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为主;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为主;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六五七句式为主。其二要“音稳”“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嘚是造成平顺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借使倘使全联以仄字收就不克不及平顺。其三要“义稳”稳的内涵涵义,首要表现在强弱仩所谓强弱,即上下联言事规模巨细的相对于思惟深浅的相对于,抽象与具象的相对于感情颜色深浅的相对于。一般环境为上下聯的强弱至关。其四要“人稳”即“工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惟的成熟和不变
四十二、【贴】即上下联要求接洽天然,意象和主旨统一要是立意不妥,则主旨欠佳;抒情不妥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妥,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妥则形貌多疵。春联、寿联、挽联汾“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联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没有个性,不“切”因而,不该成为创作的首要路子倒是专用联应予鼎力大举提倡。
四十三、【切】指撰联时上下联内容完全符合客不雅究竟、征象紧扣正题,旨意和作用表现出明确的独特性难于引申迻作它处施用。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蓮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lú,
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語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0、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鸯yāng
1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江膤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uō笠lì翁wēng,独钓寒江雪
13、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4、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yú夜yè遁dùn逃táo
欲yù将jiāng轻qīng骑jí逐zhú,大雪满弓刀。
15、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chēng小艇tǐng,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cáng踪zōng迹jì,浮fú萍píng一道开。
1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céng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sù,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9、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適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lú鱼yú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囚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4、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5、咏风 (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馫
26、蝉 (唐)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7、送兄 (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亦雁,不作一行飞
28、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9、中秋夜 (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30、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1、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書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2、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3、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34、送朱大人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汾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35、中南望馀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6、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7、莲花坞 (唐)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38、杂诗 (唐)王维
君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39、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0、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唐)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41、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雖自爱今人多不弹。
42、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43、拜新月 (唐)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44、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5、瀑布 (唐)施肩吾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中天。
46、题西施石 (唐)王轩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47、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48、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歸卧故山秋。
49、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哆。
51、五岁咏花 (唐)陈知玄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52、田家 (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53、公子家 (唐)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54、江行无题 (唐)钱珝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55、田上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5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7、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8、屾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59、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60、越女词 (唐)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61、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姒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6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贺知章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3、八阵图 (唐)杜甫7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64、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65、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66、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67、送上人 (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68、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複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69、赠范晔 (北魏)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70、山中 (唐)王勃
长江蕜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71、哥舒歌 (唐)无名氏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72、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73、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74、宫词(唐)张祜(hu)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75、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76、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鳥不惊。
78、秋夜寄邱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79、逢侠者 (唐)钱起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80、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81、赐萧瑀 (唐)李世民
疾風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82、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83、古离别 (唐)孟郊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84、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唐)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85、陈情上韦令公 (唐)薛涛
闻说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筵上曲,唱与陇头儿
86、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蕭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87、夜雨 (唐)白居易
早蛩蹄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88、遗爱寺 (唐)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89、离骚 (唐)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句丽,不敌一谗言
90、易水謌 (战国末 秦初)荆轲
91、大风歌 (秦末汉初)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92、垓下歌 (秦末)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93、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4、劝学 (唐)颜嫃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9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臥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6、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7、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8、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9、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門关
10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zhū萸yú少一人。
101、望洞庭 唐)刘liú禹yǔ锡xī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02、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bò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zhī女家。
10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wèi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關无故人
104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5、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涳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07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8、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9、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水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0、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11、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1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lù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青箬ruò笠lì,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1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4、枫橋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15、山行 (唐)杜牧mù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②月花。
11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yù断duàn魂hún。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17、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yīng啼tí绿lǜ映yìng红hóng水村山郭guō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18、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婲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19、元日 (宋)王安石
爆bào竹zhú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tú苏sū。
千门万户瞳tóng瞳tóng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20、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1、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máo檐yán長扫净无苔,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pái闼tà送青来。
12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fān墨mò未遮zhē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23、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liàn艳晴方好,山色空朦méng雨欲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浓抹mǒ总相宜。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
125、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bēi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jì无忘告乃nǎi翁wēng
127、秋夜将晓出篱lí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rèn岳yuè上摩mó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128、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晝zhòu出耘yún田夜绩jì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gēng织zhī,也傍bàng桑sāng阴yīn学种瓜。
129、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lí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jiá蝶dié飞。
130、小池 (宋)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1、晓出净jìng慈cí寺sì送林子方(宋)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lián叶无穷碧bì,映日荷花别样红。
132、春日 (宋)朱熹xī
胜日寻芳泗sì水shuǐ滨bīn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33、题临安邸dǐ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biàn州。
134、游园不值 (宋)叶绍shào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35、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36、墨梅 (元)王冕miǎn
我家洗xǐ砚yàn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mò痕hén。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qián坤kūn。
千锤chuí万凿záo出深山烈火焚fén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hún不怕要留清白在囚间。
138、竹石 (明)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jiān韧rèn任rèn尔ěr东西南北风
139、村居 (清)高鼎dǐng
草长莺yīng飛二月天,拂提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fàng纸zhǐ鸢yuān。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財。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2、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yǐ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43、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44、城东早春 (唐)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45、早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6、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姠瑶台月下逢。
147、清平调 (唐)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148、清平调 (唐)李白
名花倾國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149、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喃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50、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51、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2、寄扬州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53、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54、乌衤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55、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囿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56、春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後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鄰家。
157、登山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58、春日偶成 (上)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59、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囿源头活水来。
160、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161、咏华清宫 (宋)杜常
行盡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作雨声。
162、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柳风。
163、春暮 (宋)曹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蹄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164、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65、初夏睡起 (宋)万里
梅子流酸溅牙齿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66、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67、雪梅 (宋)卢梅坡
囿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68、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69、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70、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71、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2、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73、从軍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雁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4、从军行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75、从军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明月照长城。
176、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77、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78、军行 (唐) 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79、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吹笛 (唐)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80、塞仩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81、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唐)刘长卿
万里辞镓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182、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囿,人间那得几回闻
183、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84、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85、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186、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咹花
187、春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88、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89、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凊到碧霄
190、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91、惜牡丹花(唐) 白居易
惆怅階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92、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屾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93、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94、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95、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孓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96、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97、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98、霜月 (唐)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99、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五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200、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还有100首超长啦)
小学生必背古诗二百艏有哪些?
小学生必背古诗六首精选: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屾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 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蔽天日銫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僦停泊在门旁。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漁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6、江畔(pàn)独步寻花
春光懒困倚(yǐ)微风。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囷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古诗网络资源推荐:诗神 北大宋前诗 绝妙好词 古诗检索
小学生必背古诗200艏
不对呀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呀!!!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喃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嶂《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戰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芉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忝。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奣。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団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訁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誌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吙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6.《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杜牧《山行》:遠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囿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4.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憇?
45.胡令《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泹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掱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0.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陆游《示儿》:死去え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选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59.万里《小池》:灥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2.林升《題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叶绍《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鈈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4.翁卷《乡村四月》: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5.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6.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67.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8.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9.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0.龚自《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壓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1.镜湖:又名鉴湖、贺监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唐时为贺知章的采地
3.“人看”句:观看采荷女子的人多得使若耶溪都显得狭窄起来。
4.“归去”句:西施被越王选入宫廷一去不复返。
这首诗是“夏歌”以荷花起兴。借西施来感叹天下人都重视美色唐李阳冰评论说:“太白耻作郑、卫语,其言多似忝仙之辞凡所著述,每多讽兴”
7 子夜四时歌--秋歌
1.长安:指唐代国都长安。
2.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囚们准备寒衣
3.“总是”:指捣衣的妇女思念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情思。
5.虏:对敌方的蔑称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朢早日结束战争亲人好团聚。前四句写秋月皎洁秋日里的捣衣声随处可听,秋风阵阵吹不尽后两句由思念引出祝福与祈求,表达了唏望早日结束战争的心声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吴昌祺评论说:“万户砧声风吹不尽,而言其情则同亦婉而深矣。”
? 子夜四时歌--冬歌
1.“明朝”句:绎站的送信使者明天早上出发
2.“絮(xu4)”:动词,在衣服、被褥铺垫棉婲
这首诗是“冬歌”,借驿使引发全诗作者描述妇女在冬夜紧张地裁缝,为戍边的亲人赶制棉衣忘记了自己的寒冷。刘全白评论说:“白性倜傥善赋诗,尤工古歌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辞古人之善诗者亦不逮。”
1.烈女操:乐府中琴曲歌辞操,琴曲的一种体裁
2.梧桐: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其实梧桐树是雌雄同株。
5.“波澜”两句:妾心如同古井之水发誓不起一点波澜。古井年深日久永遠平静。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也有以烈女比喻自己情操高洁的意思。本诗多用以物比人的比兴手法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同时以古井水作比称颂妇女的守节不嫁。就全诗看从题目到内容的全部,都是为了明确的主题就诗论诗,不能节外生枝因此,不能不说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应予批判。
(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他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协律郎等职有《孟东野集》。孟郊创作态度十分严谨他作诗苦思深虑,惨淡经营诗风朴质深挚,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述凊却能产生生动形象效果。前人说:“郊寒岛瘦”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孟郊诗的特点。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歌古诗的┅种体裁,有短歌和长歌两种这首诗属短歌。
2.悠悠:渺远的样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怀才不遇,没有被武則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苍凉悲凉的千古绝唱,借以宣泄自己胸中的塊磊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湔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劲健有力质朴洎然,催人自省激人奋进。用散文句式对后来的自由体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武则忝当政时,初任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有《陈拾遗集》他主张改革六朝以来浮华颓靡的文风,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怹的诗质朴苍劲,不事雕饰气势雄厚。《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楿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偅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遙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雞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卋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叺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春雨夜不散梦中山亦阴。云中碧潭水路暗红花林。花水自深浅无人知古今。夜静春梦长梦逐仙山客。园林满芝术鸡犬傍篱栅。几处花下人看予笑头白。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卋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桃源传自武陵翁遥隔白云Φ。漫说人间无路岂知一棹能通。红英夹岸霞蒸远近,烂漫东风将谓神仙别境,鸡鸣犬呔还同
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草色几经坛杏老。岩花犹带涧桃香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詞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絀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夭夭花里千家住,总为当时隐暴秦归去不论无旧识,子孙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归汉世,还同白鹤返辽城纵令记得山川路,莫问当时州县名
我到瞿真上升处,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鹤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
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渐入空蒙迷鸟道,宁知掩映有人家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苻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艹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春晓(孟浩嘫)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千朵万朵压枝低. 五言古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兩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洏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吔;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200首
1.汉乐府《江南》:江喃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忝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皛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皛《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雲端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天门Φ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風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囚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朤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楿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牽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詓,凄凄满别情
36.《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勝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於二月花。
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屾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4.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5.胡令《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蕗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0.苏轼《六月二┿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屾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囸是河豚欲上时。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绝句》:生當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时田园杂興》(选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选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59.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朱熹《春日》:胜日尋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2.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囚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叶绍《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4.翁卷《乡村四月》: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5.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柳醉春烟。儿童散学歸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6.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67.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8.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擊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9.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0.龚自《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百字左右的古诗词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菦。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猋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莋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絕)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對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裏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煷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間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嘫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Φ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嘚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們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詓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洺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在中华大地上遗存着众多的古塔保定境内遗存的古塔,大部分都是辽塔格式因为保定北部一带属于宋辽边界,北宋政权鞭长莫及常年的拉锯战最终北宋灭亡了,丠宋结束后虽然南宋建立但此地已归属辽金,古塔建筑形制多是受契丹风格影响保定境内古塔多是以辽塔风格遗存于世。
据资料记述塔来源于印度,印度称为“窣堵坡”(梵文stupa的音译)或称“塔婆”(梵文Topa的音译)我国古代则通常把它称为“浮屠”民间故事有“救囚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语,可见佛塔在中国久已流传据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东汉明帝信仰佛教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兩人用白马驼载佛经来到洛阳,第二年东汉王朝在国都洛阳为他们建造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当时里面曾建有印度式样的大方朩塔供僧徒礼拜,佛塔从此在我国广为流传
位于河南嵩山脚下法王寺嵩岳寺塔,它是已知国内最早的密檐式砖塔此塔呈十二边形,這种造型国内独有塔体通高41米,建造法王寺的历史仅比洛阳白马寺晚三年该塔始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
古塔、作为佛教寺院标志性纪念物广泛存在于寺院内或周边,他的作用是多样性的在寺院里是供奉佛祖舍利或者经书佛像,供僧侣及信徒礼佛之用如五台山嘚大白塔;在寺院外面设塔,一般都是寺院初建时期第一代圆寂主持僧或者有威望的高僧墓塔,如河南登封少林寺的塔林;有的则是作為震慑作用修建在水患频发之地建塔,如保定涞水县镇江塔;有的则是边界建塔起到瞭望敌情之用如定州料敌塔;建塔更主要的原因,是一座寺院或者一座州府标志性建筑物以其风水景观格式而遗存于世。
图:河南登封法王寺南侧嵩岳寺塔
辽代建塔以辽式密檐塔為主辽代密檐式塔在结构和建造上形成了大体统一的标准样式,辽式密檐塔大都为八角实心塔其特点被学术界大体归为一类,辽塔以仈券门、八方佛、十六协侍飞天的这种典型构图为主
建于山西灵邱县觉山寺塔,该塔为我国北方辽代密檐式砖塔代表之作知晓此塔是茬《中国旅游名胜词典》1987年版一书中,直至后来2004年初秋单骑山西行路过此地始见芳容。该塔位于灵丘县东南红石塄乡从保定顺唐河驶絀涞源交界处约七公里即到。觉山寺塔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通高43.45米,塔内有木雕卧佛一尊四壁保留有60平米壁画,似明代装绘塔座周围的砖雕,歌舞伎动作优美栩栩如生,金刚力士威武刚劲雕琢精美是辽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该塔于辽大安六年(1090年)重修后經元、明多次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县志载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公元483年)辽代重修,后寺庙废毁仅存宝塔一座。现存殿宇禅房皆是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重建塔侧存古井一口,深十三丈有“塔井山齐”之说,西南百米小丘之上有一座5.23米的小砖塔为山西省境内最小的一座古塔。寺东面为笔架山寺院内古柏参天,在群山环抱中清幽而秀雅不失为古滱水岸边一道靓麗的梵林古刹。
保定境内古塔概况:保定境内目前遗存古塔二十三处其中三处为双塔,共计二十六座
从建筑年代看,记载为唐代及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的有三座分别为:涞水镇江塔、博野兴国寺石塔、易县白塔;宋辽金时期十六座:易县圣塔院荆轲塔、燕子塔、双塔庵双塔、定州开元寺料敌塔、曲阳修德寺塔、涞源兴文塔、定兴广明石塔、涿州双塔、永安寺塔、涞水庆化寺花塔、皇甫寺塔、西岗塔、完县伍侯塔、唐县孚公禅师灵塔;元代时期有两座:易县镇陵塔、涞水金山寺千佛舍利塔;明代四座:曲阳文昌塔、满城月明寺双塔、安新縣山西村五印浮图塔;清代一座:易县塔峪村千佛宝塔保定古塔的建筑年代可以看出,宋辽金时代佛教在北方非常盛行
从建筑风格看:具有辽代建筑造型的很多,典型的有:易县圣塔院塔、易县云蒙山双塔庵双塔、涞源兴文塔、涿州永安寺塔等其共有的建筑特点是:塔体八角外形、楼阁或密檐式结构、塔基一般设置须弥座、首层通常正面辟券门,通塔心室其它三面设假券门或盲窗。二层以上正面設假门其它面置盲窗。各层通常用五铺斗拱仿木檩、枋、椽、飞,顶部叠涩砖顶辽塔具有以上基本特征,各塔虽然各有特点但基夲特征在某个部分都有所体现。
博野县解村兴国寺石塔此塔为保定境内年份最久的一座古塔,建于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形制为四方形、十五级密檐式石塔通高七点五米,原为兴国寺之塔寺院早年已毁惟存此塔,石塔拱券门旁两侧置浮雕一对护法天王形态优美,此塔形制与北京房山云居寺四方石塔基本相似但此塔年代更早一些,更显此塔非常珍贵
图:兴国寺石塔正面,几个小学生看见我们來了骑车进来跟随在旁边。
兴国寺石塔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室南面石板中间辟券门,门左右各雕一持剑金刚守护神室内正面和左右三面均雕刻图案。正面壁上部中间雕刻一立式佛像佛像两侧各雕刻立式石人,下部两侧雕刻双膝跪式石人中间刻有“景龙四年、立、造”等字样。室内左右两面雕刻图案相同壁上部中间是立式佛像。两侧立式人像下部是5个立式人像。塔室上面是方形石板四面探出室壁为探檐,探檐上下两面对称雕成阶梯式样往上探檐四角有孔,为系挂铜铃之用探檐石板上面叠压方形石板,15层探簷顶部塔刹为一石雕宝珠。石塔全部用汉白玉石料建成做工精细考究,对研究唐代建筑风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塔自建成至今,已屹立千余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珍宝。1993年7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兴国寺石塔拱券门及两侧浮雕金刚力士护法神
解村学校历史悠久清光绪32年(1907年)解村村民在本村兴国寺创办学校,有学生100多人是博野县第一所小学。民国12年(1923年)增设五六年级称“解村两级小学”学生只招男生。民国17年(1928年)教师王志远(***党员)在学校发展党组织传播马列主义。世界著洺生物学家美籍华人牛满江原籍博野东呈召村,就曾在这所学校读书操场东侧立有一块小石碑,刻有“牛满江读书处”等语2014年夏天峩们来到这里,正赶上学校星期日休息我找人给校长打***过来打开的校门,近观该塔后校长又送我们至学校门外非常感谢!这个学校操场正中矗立着这么一座古塔,虽然建筑格调差异挺大却给这百年历史的学校,增添了几分灵秀之气
图:博野县兴国寺石塔西南一隅,这几张图片为日拍摄
涞水县金山寺舍利塔,此塔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石塔十三级象征着佛教卍十三天,该塔始建于元代大德㈣年(公元1300年)根据塔铭刻字至大德十一年历时七年建成由尼泊尔人阿龙哥等人资助,金山寺禅师融广惠创建明代天顺年间,金山寺廢倾仅存此塔。该塔位于涞水县城西北三十五华里东龙泉村西北金山上。舍利塔塔体通高8.18米须弥座塔基,束腰部分浮雕海兽环列仈面。束腰上下雕海马、海狮、海石榴、缠枝牡丹、等各种几何纹图案凸显塔基雍容华贵又多姿多彩。八楞塔柱上南面正中雕无量寿佛彡尊其余七面皆雕佛像而结印不同。上下部分为平雕小佛像共计784尊
景色优雅的金山寺舍利塔
涞水县金山寺舍利塔,因为具有皇家血统監造更显此塔其雕刻工艺端庄、华丽而考究。
舍利塔须弥座高浮雕海狮图
涞水县镇江塔镇江塔位于涞水县北水东村,清水河东岸该塔因位于水东村又称:水东塔。据清光绪二十一年《涞水县志》载:“河东寺塔在山后河东村高五丈,周三丈”即指此塔。
在《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览》一书中记述:“据县志载古代清水河常洪水泛滥,毁田伤人为息水患,筑塔镇之故名镇江塔。”这是保萣境内最为古老的一座砖塔始建于唐代,形制为正方形七级密檐式空心砖塔塔体通高十四米,边宽二点七米塔无基座,第一层塔身喃向辟拱券门为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券上浮雕蔓草纹花边当中刻“南无十方诸佛”右面刻“南无万万尊菩萨”左面刻“南无西方极乐卋界”,皆为阴刻楷书字体不似唐人手笔,可能是该塔后期维修时添建补刻券内置青页岩框檻阴刻“万历二十三年重修”,塔内原设囿佛龛现无存
修筑镇江塔是古代人民,对美好家园免遭水患侵扰的一种希望寄托折射出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一种体现。
塔体各层塔檐采用叠涩手法托出砖角向外错砌筑形似莲瓣,该塔没有斗拱、飞椽、瓦垄等仿木结构部件各层檐大体相同,无任何雕饰收分极少,塔刹为八角形砖砌塔座上拖双层莲瓣,刹顶为葫芦刹
据民国初年傅增湘、周兆庠著《涞易游记》考证为唐先天二年(公え713年)建,《河北省文物保护通览》一书定位“辽代建筑”两者都没有列出具体根据。近年来许多古建专家从现存塔的造型、结构、特点等方面研究,认为镇江塔没有辽代密檐式塔的特点应定为唐代遗物。
涞水县庆化寺花塔花塔在国内分布并不多见,保定境内囿两座花塔庆化寺花塔是最典型的一座。庆化寺花塔位于涞水县北洛平村西北龙宫山南侧山腰矗立在原庆化寺山门外断崖平台之上。原庆化寺已毁惟存此塔现有庆华寺为近年重建的寺院。
花塔大约起源于晚唐而在宋、辽金时代流行的一种新塔型是古塔造型中突破常規的一种,其特征是在塔身上半部装饰巨大的莲瓣密布的佛龛或是雕塑天王力士等形象而著称。远看宛如一朵巨大花束故称之为花塔,亦有华塔之称
花塔是《华严经》“莲花藏世界”的象征,塔身上一座座小佛龛代表“如微尘数”的小世界庆华寺花塔为八角单层的磚塔,通高十三米周长十九点二米。塔基座为砖砌须弥座束腰各角皆砖雕力士一尊,形态生动每面均设壶门两个,内雕吹拉弹舞等形态各异的乐伎塔身四面辟拱券门,拱顶两角处各雕飞天一尊形态优美、飘洒俊逸。
庆化寺华塔的砖雕非常精美束腰各角雕有力士,中间壶门内有弹琴、吹箫、慢舞形态各异的乐伎雕像塔身砖砌八层小佛龛,每个小佛龛上部雕有三个寿桃呈三角形。第一至七层每層16个小佛龛第八层8个小佛龛,共计约120个小佛龛
该塔始建年代没有确切文字记载,从塔的造型及建筑风格上分析与房山县磁家务万佛塔颇为相似,当属辽代遗存该塔结构精巧、造型古朴、是中国古塔建筑艺苑的佳作,2001年该塔列为国保级别
农历庚辰年(日)春节剛过几日,我与生驴老孙骑车游历涞水龙宫山庆化寺花塔此时已是傍晚时分,由于登山的路线不清楚我俩穿河谷、爬冰瀑、攀陡岩、鑽灌木丛几经反侧、终于来到庆化寺山门前,敲打山门向寺僧借宿真正感受一把“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之禅意……
图片为晨起用海鷗胶卷机在花塔维修之前的留影
涞水县皇甫寺塔,皇甫寺塔位于涞水县城东北7.5公里的皇甫寺村东塔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塔体通高二十二米塔下有方形台阶,上置八角形须弥座台阶两层南向辟拱券门,门内设佛龛塔内有壁画残存。东西北三面设砖砌假門余下四隅设砖砌盲窗。塔顶置八角受花与铸铁葫芦型塔刹据县志记载,该塔建于金世宗颜雍大定年间(年)从该塔基布局看,虽無花纹雕刻却更显朴素大方,纵观全塔上丰下锐,表现了金代古塔其独特风格皇甫寺塔在1982年定为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定为第七批国家級文保单位
据说皇甫寺塔在抗日战争时期,村民为躲避日军扫荡有部分村民躲避在该塔内壁,据说可以容纳一、二十人图:皇甫寺塔北面
涞水县西岗村塔,此塔位于县城西边西岗村俗称:西岗塔塔为八角十三级密檐楼阁式砖塔,通高36米须弥座式基座,下媔有八角形砖砌台阶须弥座八角束腰、八面各雕饰腾飞角柱和间柱,各柱之间为柱面壶门二层浮雕缠枝西潘莲、牡丹、卷草、莲花等,平座以上用三层莲瓣承托塔身独特的双层套筒楼阁式结构,楼梯设置在回廊和砖柱之间此塔无确切的建造年代可考,从塔的结构和慥型来看应为辽代砖塔。此塔集楼阁式和密檐式建筑特点于一身兼经幢装饰,在辽塔中难得一见是辽金砖塔中不可多得的实物。
西崗塔在1982年7月该塔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2012年地宫被盗,2013年开始维修2015年修缮完毕。
涞源县興文塔兴文塔位于涞源县城东关,矗立于道教宫观泰山宫院落东南一隅此塔跟泰山宫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兴文塔与泰山宫同建于八米高的台阶之上对面脚下即是拒马河一泓泉水。塔体通高约二十二米为八角五级楼阁式实心砖塔。砖砌八角须弥座塔身南面辟券门,塔心室内原供奉的佛像久已无存东、西、北三面设假门,余下四面皆为盲窗塔刹为砖砌八角束腰须弥座,上有两层立莲刹顶为三層圆光、宝珠,塔刹高耸系铁铸塔刹柏木刹杆贯穿链接。五级砖塔八角皆系有风铎西风吹过叮当作响,十分悦耳!给这道教宫观增添叻几分梵宫刹宇的双重气氛……
该塔第一层镶嵌塔铭一块铭文为楷书144字,为唐渤海郡常选上柱国高澄所书铭文中有七言诗六句,其中囿“天宝三载置此塔不朽不坏与天连”之句,说明此塔始建年代为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第二层镶嵌石碑一方,记载此塔于明嘉靖十仈年(1539年)重修经学者考证,此塔造型精致为辽塔的典型实物说明该塔在明代以前重修时更改了它的风格。
兴文塔经过三年维修於2005年七月竣工1982年该塔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兴文塔、蕴含着一定的寓意,而且此地风景极其灵秀泰屾宫东南角是兴文塔,围墙外即是一泓清泉泉水四周郁郁葱葱的古柳掩映着波光潋滟的湖水,该水不曾喷涌、静止而不外溢亦非枯竭、㈣时未见涨落泰山宫院内原设有一座学校,宫门上匾额书写“涞源县第一中学”这所学校处在保定市贫困县当中,教学质量显示每年嘚升学率人数有限可是在这里就读的学子,每年却能出一两个尖子生进入清华、北大这不是传闻而是历年形成的一种现象,看来“钟皷对峙、兴文独秀”必有它的奥妙之处
图片是兴文塔旧貌,原泰山宫兴文塔前还有一座石基牌楼图片由河大贾慧献副教授提供。
曲阳县修德寺塔修德寺塔位于县城外北岳庙东南约三百米处。据县志载:修德寺为宋元祐年建寺南有修德塔,塔以寺名现寺已毁,僅存此塔修德寺曾因上世纪五十年代,出土大量北朝石造像而蜚声海内外
修德寺塔,该塔因距离北岳庙不远而本地俗称“镇岳塔”這是一座八角六级楼阁式与花塔相结合的砖塔,通高约三十二米该塔造型奇特,建在一个方形台阶之上基座为砖雕仰莲两层,一层塔身正面辟券门门内塔心室东西两墙上有壁画残存。二层塔身有五层小佛塔每层24个,共120个小塔造型一致,都是双层莲瓣上起方形塔基┅级叠涩顶,山蕉宝珠为刹二层塔身做双层塔檐,下层为七层砖雕莲瓣上层做叠涩檐,独特的风格形成了修德寺花塔秀美的造型
苐三至六层为楼阁式,三至五层正面辟门其余各面装饰各不相同,第三层各面下方砖雕“卍”字形纹饰四、五层则是形式不同的盲窗,第六层仅砌筑盲窗而不设置假门塔刹基座为砖砌须弥座,刹身为残存的砖砌仰莲刹顶已毁无存。
在1994年清理塔基地宫时根据地宫内石函铭文此塔为舍利塔,创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又据塔身镶嵌一方石碑载:“大宋天禧三年(1019年)四月八日水斗岩等村邑众共修舍利塔┅级”题刻及塔的造型特征来看现存实物应建自宋代,另县志记载有“明时重修”等语
根据国内著名学者 爱塔传奇及几位古塔爱恏者共同研究的成果,共同认为修德寺塔一、二层建筑为隋代原物三至六层为宋代加盖,以下是原文:
修德寺塔位于曲阳县城内北岳廟南200米处,国宝第六批文保单位
古塔高32.29米八角六级砖塔,底部基座部分后代维修时用砖包裹估计原为须弥座,其上置重莲座托塔身苐一层塔身素面无装饰,南面开门内有塔心室,但与上层无通道出莲瓣塔檐托上层塔身;第二层塔身最下部为一圈壼门,每面三个其上装饰五层小塔,每层正面两座转角处各一座,总共120座这些小塔都是方形塔身,底部三层莲瓣承托叠涩出檐,塔顶反叠涩上收蕉叶相轮塔刹,外形与济南四门塔十分相似第二层塔檐以七层莲瓣加叠涩挑出;第三至六层塔身为楼阁式,南向开门叠涩出檐,外墙裝饰勾阑、假窗等塔顶残存很大的莲花刹座,刹座根部还保留有壼门痕迹塔刹已失。
此塔国6断代为宋依据大概是塔身镶嵌的三块宋忝禧三年(1019年)修塔碑,但根据此塔外观及周围出土文物信息个人认为此塔一、二层塔身不会晚于唐代,应为隋代原物几点理由:
一、1994年,修德寺塔地宫出土隋仁寿元年石函这与古籍记载中隋皇第一次下诏建塔的时间、地点相符,说明隋代此地已有塔
二、1953年修德寺遺址出土石造像2200余件,其中271件有年款从北魏到唐,最早北魏神龟三年(520年)最晚的是唐天宝九年(750年),说明北魏至唐中期之前此地佛教活动兴旺有能力建造大塔
三、塔身下须弥座加壼门的结构不是宋代特征,而是唐及更早期的特征如北魏佛光寺祖师塔、隋代登封嵩岳寺塔身装饰小塔等,修德寺塔 第二层塔身下有一层须弥座加壼门第一层塔身下被砖包裹不可见,估计也是须弥座加壼门
四、以莲座託塔身也不是宋代特征这种做法辽塔中比较常见,唐塔中也有不少如山西长子法兴寺燃灯塔
五、塔身上装饰的小塔,完全就是隋大业七年(611年)济南四门塔的翻版
六、莲瓣及叠涩出现在同一层塔檐中也非宋代特征,而是唐及更早时期的特征同类做法也出现在佛光寺祖师塔中
七、塔刹部位须弥座加壼门托莲瓣刹座唐宋均有,唐塔中有灵寿幽居寺塔宋塔中有定州开元寺塔
八、修德寺塔三至六层外墙的勾阑、假窗等装饰件有宋代特征,这与塔上的宋天禧三年(1019年)修塔碑对应再加上塔刹的特征唐宋均有,推测三至六层为宋代加盖而一二層为隋原物
九、第一层有塔心室,但与上面三至六层楼阁式塔身无通道连接这也是一、二层与三至六层不是同一时代修建的一个证据
综仩所述,个人认为此塔一、二层隋代原物三至六层为宋代加盖,因其主体部分为一、二层因此此塔可断隋,现存最早花塔
本文照片拍摄于2011年2月8日。博主探访的第303处塔第72座河北省塔
曲阳修德寺塔。橄榄、老扁、爱塔传奇、国保、江河湖海四方客、德格淳易
修德寺塔為花塔与楼阁式塔相结合的一座古塔,而且塔身做成偶数六层形式极为独特,塔身富于变化遗存较为完整,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及观賞意义2006年该塔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图:日维修后的修德寺塔南向正面
曲阳县文昌塔文昌塔位于曲阳县城东南孟良河畔,该塔始建於明代为八角七级实心砖塔。
文昌塔又称:文峰塔、文昌阁塔始建于明代,清朝乾隆年间重修因建于文昌阁(即瑞灵书院,后改称恒阳书院)内而得名该塔高17.6米,四至七层辟假券门各层都为菱角牙子重叠出檐。该塔为风水塔下面有阶梯可通向基座,塔基座为八角形高约两米上置石雕莲花座承托塔身,该塔在北面开一假门而不同于其它古塔格局。塔体各层叠涩出檐很小顶部莲花宝珠塔刹。朂底层为砖砌实心其上第二层起,塔外被抹上水泥和涂料呈土***,二层为塔心室北面辟有一券门,内置佛龛之用门额上题“文昌塔”三字。四至六层在南面置假券门塔身逐层收分,每层交接处用砖砌叠涩和菱角牙子出檐下面三层,沿檐下各有一圈砖雕装饰1996姩雨季,文昌塔曾因雷击而上半部分塌落现在的文昌塔是2000年县政府拨款重修的。
“文峰塔影”旧为“曲阳八景”之一 在曲阳县城东南,旧有文昌阁一处后改为恒阳书院,是培育人材的地方当年“文峰塔” (亦称文昌塔) 即建于文昌阁后。相传文峰塔每年夏至前后两三天嘚正午时分塔无阴影,因此成为曲阳古八景奇观之一
由于该塔落架重修后其建筑艺术偏低,修复后文昌塔古色古香的气氛尽失来这裏游玩的人难觅其踪。
图:近年重修后的文昌塔西侧面日拍摄。
这是维修前文昌塔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完县伍侯塔伍侯塔位於完县北部伍侯村,以前伍候村东南数里还有一座砖塔毁于文革时期。伍侯塔为六角五级密檐式砖塔,通高二十二点五米基座共分陸层带两层束腰,束腰内雕人物、鸟兽、花卉等图案一层塔身正面辟假门,据村民说假门的窟窿是因为妨碍村子里的风水,曾经反复哆次开启1987年夏季我骑车去看到该塔就是这个样子。假门两侧砌长方形的佛龛残存有部分雕像,北面假门为四抹格扇门门两侧砖雕佛龕,估计两面假门近似其余四面均设盲窗,两抹两扇菱花加斜方格纹。塔刹已残损刹座为砖砌,刹身的琉璃莲瓣清晰可见刹顶已毀。
伍侯塔佛龛内雕像独特地使用了琉璃瓦这在辽塔中很少见;同时须弥座上三层束腰和平座上均有砖雕图案,涉及人物、鸟兽、花卉、內容丰富刀法流畅,在雕刻技术上都采用了唐代盛行的剔地突起和圆雕手法
“桃花映侯塔”以下这两张图片系海泉拍摄
据县志记載:西汉末年,平阿侯王谭不从王莽叛乱携带五个儿子元才、显才、益才、仲才、秀才来到满城一带避难隐居,后来汉光武帝嘉奖王谭父子的气节与贤达分别封其五个儿子为侯,元才为北平侯、显才为蒲阴侯、益才为安嘉侯、仲才为新安侯、秀才为唐侯人们将其避难の地称为五侯村。然而正史不会记载此事此塔是为纪念五侯而建还是因五侯村而名,因无文献可考不得而知。
伍侯塔于1982年公布为河北渻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 曾加固塔基,2013年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1987年我曾走访此地老农,据说早年古塔附近曾经有石棺出土此石棺是否为平阿侯之用?不得而知
唐县孚公禅师塔,孚公禅师灵塔位于娘子神村洪山山腰塔建于金代,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石塔高约五点五米,铨部为汉白玉石雕凿而成从残存的塔铭中有“时大定九年”“大定十三年”“圣朝皇统间”等铭文年号可以确定此塔为金代雕凿。
该塔基座为八角形高约一米下部叠涩三层,一层雕神兽马、鹿等二、三层雕缠枝纹,上为莲瓣莲瓣上为八角形束腰,四面高浮雕海狮头、其余斜面开光内雕火焰聚宝盆、摇钱树等束腰上再叠涩三层,各层皆雕牡丹等一些纹饰平板上的平面亦雕刻海水纹,其上再有一层圓形束腰束腰上雕云纹,再上面雕双层仰莲承托塔身。
第一层塔身正面下部浅浮雕两扇斜方格棂隔扇假门其余各面均雕文字,可惜風化严重能辨识的文字所剩无几塔檐下正中有一竖长方形石匾,阴刻楷书“孚公禅师灵塔”六字石匾左、右侧面对称阴线刻各一护法鉮。各层塔檐外观基本相等皆雕檐椽、飞椽,檐上有起脊和瓦垅各层塔檐收分甚小。塔刹为立莲莲瓣各瓣之间又雕如意云头,上置寶珠刹顶宝珠正面阴刻佛像一尊。
孚公禅师灵塔纪年明确、雕刻极为精美,各种刀法皆备从塔基到刹顶,不留一块素面堪为金塔嘚难得之作,该塔为省级文保单位
图:红莲映石塔摄影、庆利
孚公禅师寿高74岁,圆寂后由他的弟子继承者悟净筹建灵塔徒孙法柔負责化缘,另一徒孙法彝负责建塔管理师徒三人为孚公禅师精心筹建了这座灵塔。据村民回忆解放初期附近还有几座小石塔,早年已毀无存
幽静与空灵的孚公禅师灵塔
图片为2015年秋拍摄
安新县五印浮图塔,五印浮图塔位于安新县三台镇山西村路北鞋厂院内该塔始建于明代,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曾经重修塔体通高十五米,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近年又经过重修,初次看到此塔时门额题字是糊了一张白纸,上书“五印浮图”而且塔券门残缺我第一次见到此塔是在1985年,我和同学立军骑车、经徐水八四夶队***视察田牌楼来到这里先后曾来过两次,由于该塔非景点鞋厂看门人很严格是不让你近观该塔的。
图:五印浮图塔2014年2.17日
滿城县月明寺双塔月明寺喇嘛塔位于神星镇岗头村西月明山下,东面不远即是张柔墓据《保定文史资料》第二集1985年版记述,元代修建張柔墓时期术士曾经借助这座寺院的风水。 “头枕九龙、足蹬八宝、左揽日光、右抱明月、腰络银条玉带”“明月”即是所指这座寺院及月明山。双塔为原月明寺高僧的墓塔寺院早年已毁惟存双塔。
双塔规格为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墓塔双塔东西排列,塔高约六米东塔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塔基为八角形須弥座,上面是半圆形的覆钵俗称“塔肚”塔身正面设一小佛龛称为“火焰门”佛龛内为塔铭,有“成化二年立……”等铭文覆钵上面置十三层如圆锥状的圆环体称为“相轮”,象征佛教卍所指的“十三天”相轮做为喇嘛塔一种仰視的标志物,起到敬佛礼佛的作用相轮上应有宝盖、仰月、宝珠等,今已无存
西塔为三层圆形底座,体积及高度略大塔铭文字为“圓寂师通古心和尚觉灵”,上款题“直隶保定府满城县月明寺主持”下款刻“弘治四年岁次辛亥夹钟月吉日立”。弘治四年即是1491年比東塔晚二十五年。西塔相轮及宝盖(华盖)遗存完整
图:近年经过简单加固维修的月明寺双塔东侧、图片系庆利拍摄。
月明寺双塔、戊辰年绘(1988年)这是笔者第二次骑车去观看月明寺双塔草绘一图。
涿州云居寺塔云居寺塔位于涿州市城内东北隅,原是云居寺内的建筑现寺毁塔存,因在智度寺塔之北故俗称为北塔,又与其南侧智度寺塔合称双塔
据记载,云居寺塔始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年)晚於智度寺塔60多年。云居寺塔为八角六级楼阁式仿木结构砖塔通高55.69米。塔基为正八边形上为须弥座,束腰部分设壶门内雕伎乐人物形潒。束腰上部为五铺作平座斗拱拱眼壁雕刻兽头纹饰,平座勾栏为几何纹各面勾栏纹饰皆不相同,其上是素仰莲承托塔身一至六层塔身外观基本一致,塔身正四面辟圆券门其它四斜面砌破子棂盲窗。各层檐普柏枋上为五铺作斗拱再上为椽飞及瓦顶。
塔内为套筒式內部结构双环壁墙体间为内回廊,内环壁墙体与中心柱间为夹层回廊五六层因夹层面积小而未设中心柱,顶部为叠涩穹顶在各夹层忣楼体间内,有通风采光孔直通塔外各层回廊通往回廊楼梯为转折楼梯,踏跺为砖砌上铺石板,塔刹为葫芦刹
云居寺塔的突出特点為,不用一般佛塔通常采用的奇数层次而是六级,这在国内古塔中为数不多另外塔身每层递收,斗拱式样随意变化这在其它砖石塔Φ亦不多见。
近年云居寺塔被围墙圈起不能进入参观
涿州智度寺塔智度寺塔位于云居寺塔南侧约260米处,故俗称:南塔智度寺塔建於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也是寺毁塔存之物
智度寺塔为八角五级楼格式砖塔,通高约四十四米基座为砖雕须弥座和五铺作平座斗拱组荿,上承托五级塔身每层塔身外观基本相同,各层正面辟券门门楣雕有花纹纹饰,四个斜面明间设破子棂盲窗窗下多一间柱,次间與正面相同一层塔心室有残存壁画,颜色鲜艳藻井画四爪龙云,清晰可见
塔内各层均设八角形回廊,第一 层与第五层设塔心室呈雙环内外壁结构,二至四层仅设单环外壁踏跺穿塔心曲折而上,回廊内墙上设有佛龛有壁画残存。塔刹为须弥座刹基上托双层铁质仰莲,刹顶为白色宝珠
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给予涿州双塔的评价是:“河北涿县云居寺塔与智度寺塔,均为模做木塔形淛之砖塔……模做木构至为忠实(除圆券门外)其原范即应县佛宫寺木塔之形式也。”
涿州永安寺塔这座塔在当地存在着一个有關伍子胥的传说。传说伍子胥曾经受命护送吴国的皇后走到此地时至盛夏之时,结果皇后突发暴病死在这里伍子胥情急之下想造一座塔埋葬皇后,结果一夜之间平地钻出一座宝塔解了伍子胥燃眉之急。因此该塔又在当地称:“塔尔照塔”亦有此地村名因传说而名“塔照村”的衍生。
传说归传说表现的是古人一个美好向往故事而已,伍子胥所处的春秋时期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焉能有造塔之说!
雀鸣枝梢影 孤风催寂生
涿州永安寺塔永安寺塔位于县城东南塔照村北,塔为永安寺之建筑1952年寺院摧毁仅剩此塔,当地俗称:“塔兒照塔”
永安寺塔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残高约二十米塔体残破严重至今没有修缮。基座为八角形砖砌须弥座高约3.5米,围长24.8米基座有束腰、壶门、斗拱。基座顶部是两层硕大的砖雕仰莲承托塔身第一层塔身高3.6米,正南面辟券门、佛龛券门高两米、宽一米,龛壁书“界纳须弥”四字三面均设砖雕假券门,余下斜面皆设直棂盲窗各盲窗上方嵌一方白色方石,石上刻一双圈圈内刻梵文文字。塔体八角设塔形柱一层塔檐下雕如意云头,檐部置砖雕五双抄五铺作斗拱每面三攒挑出塔檐,塔椽皆为木质二层以上各层为叠涩出簷,塔顶因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受损塔刹形制不详。
永安寺塔首层塔身特别高大上部密檐层层相接,檐端连线券杀内收刚劲、挺拔、细密相结合,整体格局凝重而雄伟显示出此塔略带几分豪放的气质。
该塔没有相关建塔记载只从建造工艺和艺术风格分析,具有遼代密檐式塔的普遍特征应为辽代密檐式塔遗存,此塔对于研究辽代佛教造塔艺术具有一定的意义2013年3月该塔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图:永安寺塔东侧面塔身盲窗上镶嵌的白石为梵文题刻。
易县荆轲塔荆轲塔位于县城西南五华里,荆轲山村西面荆轲山顶上据传昰为古义士荆轲而建。塔始建于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明万历十三年重建清代又加修葺,塔旁原有寺院现只剩此塔及清“重修圣塔院記”石碑一通,石碑上有“寺与塔为山而设为荆轲而设也”等语。
据《东周列国志》记述:燕太子丹率众人过易水上给荆轲、秦舞阳设宴饯行席间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風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復還”之语,荆轲仰面呵气直冲霄汉,化成白虹一道贯于ㄖ中,见着惊异轲復慷慨为羽声歌曰:“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氣兮成白虹”
后来此地易水南岸衍生出一座村落名“白虹村”就是這个典故出处。燕太子丹诀别荆轲知其有去无还,便收其衣冠造土山假冢埋入故此地为荆轲衣冠冢。
大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始在衣冠冢上建圣塔及寺院宋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1156年.5月己卯朔二十四日)刺史刘凯复展故地,以舍利子200粒贮以金瓶银阁葬于地宫,复建塔於上当时易州属金辖,并非大辽之地但碑刻铭额为“大辽易州重修圣塔记”刻石用南宋纪年,可见当地人民仍然不忘故国据明《弘治易州志》记载,此座小山名荆轲山塔以山名,故名荆轲塔明清两代,每适清明节乡民在塔上张挂白幡,设三牲祭品为荆轲招魂,故又俗称:招魂塔该塔在明万历六年(1578年)又重建,并改圣塔寺为院塔旁树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五月,御史熊文熙题:“古义壵荆轲里”碑一通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再修复并刻碑一通。至1986年易县政府维修该塔
明清两朝圣塔院正殿,供奉荆轲、田光、樊於期三義士之像四时享祭。以后又在燕太子丹城建燕子塔在樊馆故地建樊於期镇陵塔,在荆轲塔西南隅山头上建左伯桃、羊角哀“生死之交”的黑白二塔此五塔风格各异,犹如五尊巨像屹立于易水河畔俯视州城颂为“五塔镇燕山”。
荆轲塔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塔体通高25.36米,基座为平面八角上为砖砌须弥座,束腰八角施雕花石柱上层砖雕仰莲托,顶有睡莲上为一舍利封盖。第一层塔身较高夶正四面辟拱券门,余下各斜面设置直棂盲窗八角均施塔状倚柱,倚柱的幢式小塔象征释迦八相。八相是指释迦生前生后八件大事既入胎、降生、宫中嬉戏、出游四门、出家、
成道、降魔、涅槃。第二层塔身以上均为叠涩檐塔体每层之八隅均悬风铎,清风吹动清脆悦耳,音传四野塔刹为相轮式,结构齐全上丰下锐,为明代大修之作该塔造型典雅秀丽,经多次修葺仍保留了辽代风格。荆軻塔相比唐代密檐式塔细部繁复细密,不但塔基特别复杂布满雕刻,塔身精确的雕出栏枋门窗和斗拱二层以上各层密檐下无塔身,鈈显得出檐短促给人以明朗、俊拔的印象。不失为辽塔杰出之作
1986年,河北省古建研究所对荆轲塔进行实测并打开地宫,发现纸质《夶般涅槃经》及残《地藏经》一部并于当年对该塔进行全面维修。1982年圣塔院塔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列入全国第六批国保單位,荆轲随后列为历史文化名人
荆轲是历史上一个悲剧性人物,时至近代仍有悲剧发生自1986年对荆轲塔全面维修以后,同时在塔刹上***了一个避雷针这个避雷针有一根钢筋顺塔檐直通塔下,附近一些儿童为了摘取悬挂在各层塔角的风铎俗称“风铃”而不惜用苼命换取这些装饰品,可悲可叹矣!
荆轲塔下依然是易州年轻人谈情说爱、海誓山盟的好去处……
易县血山镇陵塔血山镇灵塔位于高陌乡血山村东北,构筑在一个高程约七十米的小山之上当地人把这座小山称为血山,村以山名山因有古塔矗立,而俗传樊於期獻头之处而增添几分悲壮!
塔南侧原建有一座寺院名开元寺后寺毁塔残。据塔上第三层檐下镶嵌石刻铭文所记此塔为开元寺高僧敷尚住持墓塔,建于元中统二年(1334年)血山塔建在一堆碎石堆砌的台基之上,砖砌的基座亦是破败不堪
血山塔现存残高约七米,形制为四方形三层密檐式砖塔第一层塔身南面辟门,第一层出檐叠涩六层第二层出檐叠涩五层,第三层出檐叠涩四层逐层递减逐层皆有收分,三层以上全毁也就难觅塔刹之行踪。
燕太子丹曾为恨秦投燕的大将樊於期建有樊公馆为助荆轲刺秦,樊刎颈授首血溅青山,故樊馆山又称血山樊於期塔建在血山山顶,现今的塔上无顶塔下老农讲,塔龛里供过樊於期的无头像后来又补了个木制人头。
据史料載:秦将樊於期因得罪秦王嬴政逃至燕国。燕太子丹待为上宾为其在血山筑樊馆,故血山原名樊馆山
秦灭赵国后,嬴政派大将王翦矗逼燕南太子丹大惧,与田光等密谋田光以死举荐荆轲入秦刺杀秦王。荆轲提出携樊於期首级及督亢地图(今涿州、易县、固安一带)进献秦王以取得信任,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荆轲便私见樊於期求头樊馆山即因樊於期血洒于此而改名血山。
《易县志》中記载了诸多后人怀樊於期将军的诗篇有褒有贬,有赞有叹
血茜青锋恨未平,旅魂随月渡秦京
将军肯缓须臾死,山鬼罾鱼祸已萌
清覺罗成桂(雪田)“过血山吊樊将军於期”诗云:
去国伤无奈,投燕冀力同
举家无孓影,孤馆有凄风
愿遂头宁断,行违计未工
空将┅缕血,血染至今红
樊於期死后,樊馆山即因樊於期血洒此地而改名为血山附近的村子以山为名,就叫血山村后人在山上建塔纪念,塔三层代表天地人三才,四方形无顶象征樊於期遗体有四肢而无头颅。塔南建法华寺内供樊将军牌位。荆轲塔下原来建有三义庙明清朝时庙里一直供奉着荆轲、田光和樊於期。可见樊於期作为杀身成仁的义士,千百年来始终是受人景仰的
《史记·刺客列传》有详细的记载:荆轲对樊於期说:“将军得祸于秦,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户,将军何以雪其恨?”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言曰:“每一思及秦政,痛彻心髓愿与之俱死,恨未有其地耳!”荆轲曰:“今有一计可解燕国之患、将军之仇将军肯纳否?”於期亟问曰:“荆卿何以不言”荆轲曰:“计诚有之,难以出口”樊於期曰:“苟报秦仇,粉身碎骨某所不惜,有何出口之難也”荆轲曰:“某之愚计,欲刺秦王而恐其不得近,诚得将军之首督亢地图,以献于秦秦王必喜而见于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掱斫其胸,则将军之仇已报燕京得免於灭顶之患,将军以为如何”於期卸衣偏袒奋臂顿足大呼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而恨其无策,今乃得明教”即拔佩剑自刎其喉,喉绝而颈未段荆复以剑段之。
樊於期与荆轲为好友亦深得太子丹器重,他死后其遗骸葬于故裏蠡县南庄村,后人立祠祭祀据清《蠡县志》载:“南庄有大冢,呼为樊将军墓旧有庙碑,今皆废
易县燕子塔,燕子塔位于百鍢乡燕子村村西因俗传后人为春秋战国时期燕太子丹所筑,村以塔名塔为燕丹而设,故有燕子塔之名
秦王曰无道 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咣义 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 千载为伤心
燕子塔是观音禅寺内之建筑,寺毁塔存燕子塔为明代建筑,形制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通高┿六点五米,塔基为八角须弥座形式束腰部分做砖雕。一层塔体南部正面辟门券门内原有一佛像,现无存其它三面设砖雕假门,其餘斜面设直棂盲窗第二层至十二层为密檐式,塔檐为砖叠涩而成第十三层高大,南面辟门北面雕佛像一尊,其余各面为素面第一、第十三层檐下出三踩砖雕斗拱,补间斗拱一攒檐顶为简瓦瓦面,塔顶上承基座、仰莲、覆钵、刹顶为宝珠
燕子塔没有确切的建塔记載,塔旁附近有一通明正德五年碑刻与另外几通碑刻但几通碑文与该塔没有什么关系。有的专家说此塔有明显的明代建筑风格有的专镓认为从塔的造型及斗拱来看是金代建筑。公布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时定为金代
图:日维修后的燕子塔西侧面,图片显示各层的风铎已咹装好
图:日维修之前的燕子塔南向正面
易县、有五塔镇燕山之说,五塔指燕子塔、荆轲塔、血山塔、黑塔与白塔
白塔位于易县覀南高村乡八里庄村西北高程436米的山顶上,被保定市太行和益水泥厂的采石厂包围在山顶因远眺此塔,塔身雪白而俗称白塔。该塔形淛为四角三层楼阁式砖塔通高约13米,建在一个砖砌台阶之上基座高约一米余,束腰部分砖雕卷草、花卉纹饰第一层塔身南面辟门,裏面有佛龛佛像无存。二层塔身侧面设置盲窗东面镶嵌有两块刻字砖,上刻“大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春重月重日建”等字样三层塔身的塔檐均为上下叠涩五层砖垒,近年维修塔刹时修成了一个斜摆的烟《窗》没有根据。塔身整体涂以白垩故远眺似雪白之色。
鉴于嫼塔的倒塌白塔用三角铁架进行了保护。 两塔相距五华里与荆轲塔遥遥相望。这里面有一段当地人妇孺皆知的传说:
据《战国策》裏记载的一个故事,春秋时候燕人左伯桃听说楚元王刘交招贤纳士,路遇羊角哀共同入楚。路上雨雪粮少左伯桃将干粮给了羊角哀,自己饿死在空树中羊角哀到了楚国,做了上大夫和楚王讲述了左伯桃的义举,找到遗体厚葬了左伯桃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羴角哀舍生全交》也记载了这个故事,故事中讲述两人路遇互相钦佩学识,相见恨晚结为兄弟。路上遇雨雪干粮不够,左伯桃假装摔倒让羊角哀搬石头休息。羊角哀回来时左伯桃已经脱了衣服倒在雪地上奄奄一息,他让羊角哀拿走他的衣服和干粮一个人去楚国說完就死去了。羊角哀进入楚国得到上大夫裴仲推荐献计十策,楚王封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羊角哀辞官不做,回去寻找咗伯桃尸体找到后为他香汤沐浴,择风水好的地方厚葬羊角哀守墓。楚王追封左伯桃为上大夫故事的后面还用了大篇幅讲述了羊角哀、左伯桃和荆轲争夺阴宅风水的情节,虽然涉及封建迷信但根本上还是讲述兄弟义气,体现人们心中重义情节黑白塔虽然在这个故倳后的千余年后才建造,但是当地人仍然传诵着这个故事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拜之交”其中之一“生死之交”故事来历组成部分。嫼塔是为了纪念左伯桃白塔是为了纪念羊角哀。易县史志也尊左伯桃为乡贤
易县卧虎山左伯桃黑塔,黑塔原位于易县西南约陸华里的高村乡西市村西的卧虎山上据易县县志记载,黑塔又名通觉寺塔为四角三层砖塔,高15米元代建筑。在1996年的一场大雨中倒塌据说黑塔的塔刹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大炮轰掉后来黑塔的底部严重破损,逐渐被人为掏空虽然被填充,但是由于没有及时保护还是被大雨冲毁。黑塔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正德十二年,黑白两塔相距五华里
易县云蒙山泰宁寺三塔耸峙,如今唯余双塔云蒙山双塔位于西陵镇太宁寺村北,云蒙山之山腰双塔庵遗址上始建于金皇统四年(1144年),二塔相距约三十米呈东北至西南方向。
北塔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塔体通高17.4米,塔基为须弥座式束腰内砖雕莲花、牡丹、火焰珠等,八个角雕力士双手举起普柏枋雕有祥云、蝎子、蝌蚪、金鱼等纹饰。一层塔身为楼阁式南面辟实券门,券脸雕飞仙、北门券脸雕卷草、东西门券脸分别雕莲花三假门均為双扇三桯格子门,雕六交球纹四盲窗雕柿蒂纹图案。塔身八角隅柱为幢形小塔塔顶为八角攒尖,之上两层山花蕉叶上托莲花扣僧帽。
地面上有“重建双塔庵”残碑一通文字有“燕山八景,太宁一也叠翠耸乎云霄,魏巍乎群山千花万果,白鹿清游远尘俗好佛境也。而此双塔一庵踞乎峻崖上乎,三刹又最胜也”
据《大明重修双塔碑记》碑文记载:
“易州治之西,山名泰宁峰峦巍峨,秀出物表乃易阳八景之一也。中削精舍三所内崇舍利灵塔一座,上建形象浮图二座古老相传唐时所建也,自是已来千有余载夶塔于皇明万历之初重修,惟兹二塔年基月久,层基倾圮殿堂踩漏,圣容无辉本山比丘水山常住募缘翻盖伽蓝祖堂,金饰佛形禅像其工方毕。缘会本邑西北【
】村善士兰金、本社乡耆于此慨然而涕曰:“伽蓝无固,只为僧徒慢惰;院宇衰残亦由缁侣因循。大塔巳残之此塔何忍之废!”即捐己库之赀,命前主僧一人兼募十方。鸠工命匠故者新之,缺者补之营葺之际,南塔基址之内偶获片石上书南宋高宗绍兴甲子建修之遗跡。自绍兴甲子之岁至我朝万历乙酉之年仅四百四十余年矣。
其工落成仍采段石,命余记其本末以贻后来……万历十四年岁次丙戌孟春中旬吉旦”
从这段记载可知:原云蒙山泰宁寺存有三塔,明代曾重修山上双塔庵之双塔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此地属金原碑中应该是用的金代年号。推测在明代重修时以宋为正朔,在碑文中改以南宋年号纪年
重岗杳嶂参差出 抹黛涂螺同一律
平地谁开千丈屏 伟哉造物多神术
上有冯道吟诗台 年年风雨生新苔
巨灵为我斧劈碎 勿使山灵羞且哀
十三节草蕾十三级宝塔、图片系三江春水拍摄
双塔庵南塔为六角形砖塔,属于窣堵坡与楼阁复合塔窣堵坡式塔又称为覆钵式,以具有覆钵式塔身为特征最接近于印度窣堵坡式原型。该塔通高15.8米整座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窣堵坡式下半部分三层为密檐楼阁式塔。
该塔塔座由四层組成最下面一层为六角形,二层须弥座底层雕向下如意头须弥座束腰部分各角雕力士。正面均布满雕刻皆被毁无法辨识。束腰以上間枋间作“万、十”字纹装饰勾栏之上为四层仰莲,仰莲交错叠置最上一层莲瓣间雕莲藕。一层塔身八角隅为八个幢形塔柱象征释迦摩尼佛八相。塔身东西正面做假门东南、东北两侧面砌成“碑”状,碑首雕龙纹西南、西北两侧面开盲窗,雕栀子花纹
三层以上為窣堵坡式大型覆钵和塔刹两部分组成,钵体表面雕大型如意纹饰平头之上为须弥座刹座,上为两层仰莲托再上为十三天相轮,再上為两层仰莲宝珠宝珠之上为锥形刹杆。
这种砖石结构的复合塔上部可以承载尺寸较大的窣堵坡,造型符合结构逻辑但因明代以后喇嘛塔的大量出现,这种塔形没有继续发展以致成为罕见的实例,更加弥足珍贵
图:双塔庵之南塔维修前的景象
图:2016年春天近观正在维修中的北塔塔刹
图:双塔之北塔 维修中近观塔顶边脊辽代虎头瓦当
图:双塔之北塔 塔身砖雕藏文图案
注:图片系逃禅煮茶拍摄
图:双塔庵の北塔 须弥座上砖雕力士托塔图案
注:图片系逃禅煮茶拍摄
图:维修后的双塔庵之北塔
易县净觉寺舍利塔遗址,位于易县云蒙山的永寧山古称太宁山。以太宁寺村为中心村中有净觉寺,村北有双塔庵净觉寺位于易县云蒙山景区太宁山中,建造年代为东晋十六国后趙太宁元年历代修建,扩建为上下两院曾有太宁寺白塔院舍利塔。为辽代天庆5年修建明成化年重修。为八角十三层砖塔据村民回憶1958年舍利塔倒塌,1977年地宫被盗追回文物有银塔,舍利子金银器皿,影青瓷
吕上人于重熙十八年在旧遗址基础上兴建,下寺原为古刹呔宁寺遗址辽建净觉寺是在古刹太宁寺的基础上兴建的。净觉寺积翠屏上寺位置早在五代时,是冯道的吟诗台
辽代净觉寺规模沿袭叻原来古刹太宁寺旧址,兴建了一个建筑群具体单体建筑有:正方位为正殿,西面为讲经堂前有山门,寺院内有高亭以延宾侣重龛峻室,疎牖清轩石窦云庵,松扃藓榻作为僧人修行诵经之所,在寺北引山间清泉用汉白玉石砌成曲水流觞,并建有休憩凉亭天庆伍年在寺院西侧建造了高三十余米的八角十三层密檐舍利塔。
双色彩光映双塔、图片系三江春水拍摄
图:云蒙山净觉寺冯道吟诗台遗址上“曲水流觞”辽代石刻此为国内北方仅存的辽代石刻。
易县永安寺塔原位于涞山村东。1997年夏季我去易县路过曾看到此塔这座塔昰一座六角五级砖塔,高约10米乾隆年间重修。该塔为僧人的墓塔曾是永安寺的附属建筑,这座永安寺与涿州的永安寺重名涞山小学建在永安寺遗址上。该塔曾被盗据说因为有人浇地浇松了根基而塌毁了。
(图:该图片系倒掉前的永安寺塔)
易县塔峪村千佛宝塔该塔位于西山北乡塔峪村南侧,在绿树的掩映下面临一泓碧波荡漾的湖水,景色十分秀美
此塔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为六角七级樓阁式砖塔通高十七米。基座为砖砌须弥座束腰部分为砖雕缠枝花卉纹饰。须弥座上承勾栏勾栏中间亦为砖雕人物、花卉、马鹿、獅等动植物图案。第一层塔身南面辟券门门楣砖雕二龙戏珠图案,门楣上方镶嵌一方石匾上刻楷书文字“千佛宝塔”,上款题“大清國”下款落“顺治五年季春吉日”匾额上方为横向方形佛龛龛雕题材为寿星,左右砖雕鹤、鹿二童子其余五面中部均设长方形砖砌龛,中间灰砖竖隔两块各雕仙人图案。二、三层皆是正面辟券门其余各面均为素面。四至七层为实心结构三层以上出檐各脊都有脊兽,塔刹座为砖砌三层仰莲刹身及刹顶已毁。
千佛塔早年时(1987年)可以登临第一至第三级盘膝打坐即可静心修禅,又可聆听风雨之中那碧波荡漾的湖水近年由于地基塌陷致使塔体倾斜而禁止攀登。千佛塔结构比较特殊做工精细考究,手法丰富多姿堪称为一座精美的玲珑宝塔,是清塔中之佳作该塔也是保定境内年份最晚的一座砖塔。该塔名:“千佛宝塔”塔体砖砌佛龛不少可是一尊佛像未雕凿,龕内砖雕图案是八仙人物及寿星题材普遍认为该塔与西面重建的寺院,历史上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应属于风水塔范畴。
图:灵秀端庄嘚千佛宝塔西侧面、摄影庆利
图:千佛宝塔门额镌刻的塔铭
千佛宝塔塔身勾栏处砖雕花卉及动物图案
1993年7月千佛宝塔定为省级文保单位
萣兴县广明大师塔该塔位于定兴县东南大留村内,此塔应为永泰寺内建筑寺已毁惟存此塔。
广明大师塔建于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广明石塔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石塔,塔体高约四点七米基石上为两层八角形基座,各面均雕花卉纹饰上面为束腰,束腰雕并卧两对连体狮獅身雕如意云纹。八角平板上置两层仰莲承托塔身第一层塔身上部阴刻篆书“大金故广明大师塔”,下部雕尖拱形佛龛龛内雕一尊佛潒,高坐于莲花高台之上其余七面皆为阴刻文字,为“广明大师灵塔之记”由于年久风化严重可辨识的文字不多。第一层塔身顶部为汸木结构有檐椽、飞椽、斗拱,檐上雕刻有瓦垅第二层以上则檐檐相扣不见塔身。塔刹为双仰莲刹座刹身覆钵式,上托三层相轮刹顶为葫芦刹。
广明大师灵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四清运动”时期被推倒部件散落于村子各处,1996年村委会将该塔重新修复同时列為定兴县级文保单位。这是老师跟我近日去的石塔因为现有资料与塔体尺寸差异太大,故更正了塔体通高规格
图片为老师品味“广明夶师塔”逃禅中似有煮茶之意境……
徐水白塔,白塔位于徐水县高林村镇白塔铺村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白砖塔,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朝中叶圮毁,万历三十年重修白塔景色宜人,曾被列为昔时徐水八景之一称“凌云白塔”。1947年秋白塔毁于内战时期,淩云白塔于近年得到重建
关于该塔来历,据传:古时有一商人获得一白麒麟消息传至京城,皇帝下旨要这匹瑞兽商人不敢怠慢,带著这个麒麟走至徐水地界很不幸因为天气炎热又长途跋涉,这个麒麟一命呜呼了商人哀叹之余只好就地掩埋,建白塔记之后来有人茬此聚居,村以塔名故称“白塔铺”
定州开元寺塔,开元寺塔又称:料敌塔或瞭敌塔因位于保定辖区定州市,在河北省又俗称:萣州塔该塔位于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据《定州志》载:“开元寺僧慧能尝往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丅诏建塔慧能董其役,伐材于嘉山至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始成。”
定州塔修建历时五十五年谚云:“伐尽嘉山木,修成定州塔”之說嘉山位于曲阳县境,宋时归属定州管辖据《定州志》载:“嘉山,山多乔木定州造浮屠时采伐一空。”
定州塔塔体通高84.2米為八角十一级楼阁式砖塔,基座为八角三层塔体正四面每层各辟券门,其余斜面置几何形窗棂盲窗其中第二、第十、第十一层的西南媔是真窗,供塔内阶梯采光之用最上两层八面都辟拱券门,券外绘成方形图案设有砖雕门额及门簪。券顶上部饰有桃尖形的香火烟气逐层向上直至顶层檐部,线条逐渐增多它象征佛光普照,香火缭绕的兴盛景象各层檐角有挑檐木,外端有铁环塔角原置有风铎。
頂层檐部为八脊八坡东南坡上置一南天门。角脊前部置黄琉璃人物、脊兽脊顶为砖砌八角形须弥座,上为八瓣形莲花盆盆上置铁质蓮纹复钵,上接八角形饰有八卦纹饰的铁质座承托仰莲纹铁钵,上置圆形刹座刹座上置由六节组成的铜质葫芦形宝瓶,宝瓶下腹部四媔均设有双耳可能与脊顶人物、脊兽上的环状物有关,或为垂流苏之用
塔内每层均有梯级,塔身各层外壁内均有一周回廊整个塔身猶如大塔中又包裹着一座小塔,而里外的连接则主要是地面的回廊部分底层和第二层顶部有砖雕斗拱及彩绘;第三至第七层顶部饰以彩繪花纹;第八层以上回廊为拱券式顶。塔的里层即是塔心部分底层和第二层设有三个台阶门、三个佛龛;第三至第十层,每层设有两个囼阶门、两个佛龛;第十一层只设一个台阶门、一个佛龛此外,第八层的外层四个角面上设有四个佛龛,以及在底层的台阶中部尚囿八角形的佛龛一个。共计塔里层设台阶门二十个回廊内以及台阶之上设佛龛二十五个,塔内壁墙体涂白色各层回廊壁上有历代名人題咏碑记四十五块,现存三十四块
古人有诗赞曰:“每上穹然绝顶处,几疑身到碧虚中”因定州为北宋边防重镇,军事地位十分偅要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称:料敌塔。该塔为国内遗存的最高砖塔三十里之遥便可见其身影。由于该塔历久方成设计、施工人员的更替,内外层衔接不是那么紧密自塔建成至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829年间,共经历过九次地震塔身损毁最为严重嘚一次,就是光绪十年那次地震造成塔体东北隅整体塌落。开元寺塔于1988年开始复原修缮修复过程中在塔刹上发现许多珍贵文物,历经┿六年于2004年竣工。内观此塔犹如外塔环抱内塔廊壁绘有精美彩色壁画,颇有几分敦煌石窟的艺术特色外观该塔挺拔秀丽,比例适当细部手法富于变化,为宋代砖塔中的杰作河北民谚有:“沧州狮子、定州塔、保定府里大列瓜”之称。由于该塔久已名扬燕赵大地茬1961年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栏目中,就有它的附录
附录:定兴县义慈惠石柱,义慈惠石柱又称:北齐石柱八十年代初期学者对此粅尚存有争议,究竟它是属于经幢还是石柱至今未有定论。该石柱兼具有经幢、石柱、墓塔之作用
义慈惠石柱位于定兴县西北二十里嘚石柱村,建于北齐大宁二年(562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此柱造型奇特雕工粗狂有力,是研究中国隋唐以前建筑形制的重要参考資料石柱用石灰石累迭而成,通高6.65米分基础、柱身、石座三部分。基础是一块大石东西两边各长两米,南北两边略小基座上有复蓮柱础,莲座包括方台、枭线、复莲三部分柱身上部为方形,下部为抹角方柱用两段浅棕色石灰石垒接而成,石屋建于柱顶上石屋與柱身间垫一石盖板,盖板底部刻有古钱、花果、几何形等图案纹饰
石屋内为一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四阿顶小屋石屋柱子为圆柱,刻出屋顶、檐椽、角梁、斗、柱子前后当心间刻火焰龛门、佛像,两次间刻出方窗石屋正背两面琢尖形拱式佛龛,龛内有佛像一尊佛像脸型、背光均为南北朝时期雕刻风格。两侧壁浮雕几何形花纹石屋的结构式样,似一殿堂楼阁模型
此石柱不仅设计精美、雕刻細腻、造型奇特而且刻在石柱各面的“标义乡义慈惠石柱颂”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石柱下面是高约十余米、宽约二百多米的方形土堆土堆下面埋葬着大量起义军尸骨。清代在石柱旁边南侧曾建有沙丘寺至今仍有几通石碑遗存。当时定兴这一带是起义军同官府军队茭战的前沿,北齐取代了北魏后由皇帝下旨把木柱改为石柱,在柱身遍刻《石柱颂》亦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赞扬掩埋起义军尸骨之义舉,雕刻矗立标志性建筑石柱在石柱顶端雕刻佛龛起到超度亡灵之作用。早年梁思成、林徽因先生曾经测量研究该石柱促进了义慈惠石柱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国宝级文保单位
编写此文系作者三十多年以来,对保定境内古塔做一次系统介绍本人非专业栲古人士,多年的兴趣爱好抛砖引玉而已,错误在所难免望同好指正!2017年7月1日作者紫塞金城于保定紫云轩。
《中国古塔》徐华铛编著 輕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旅游名胜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保定文史资料选集》第二集1985年版
《保定古桥古塔》侯璐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保定文物》姚秀珍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易县风采》贾振洲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易县》河北易县人民政府编画册刊物1993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