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场驯服游戏,也是最好的自我教育的一次爱情也许就是最壮阔的进化论

女人不要努力让别人快乐

而只昰自私地享受让别人快乐时带给自己的快乐。

波伏娃的爷爷是银行家父亲是法院辩护律师,典型的中产家庭

但是波伏娃没赶上好时候,她出生时银行家爷爷和对手商战溃败。父母只能搬到一个简陋的出租房生活从千金***落魄到保姆式家庭主妇,母亲非常不甘心

3歲,波伏娃就不得不按照母亲安排的课程表学习法文、英文、阅读、写作、钢琴。

父母把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都强加给子女总想让孩孓成为精英。

父亲无心律师工作醉心戏剧,写剧本常把演员朋友们请到家里来,和妻女一起排戏走台步。

她6岁那年一战爆发,父親应征入伍家庭经济就更困难了。

母亲独自撑着整个家庭拼尽全力,生活仍不见起色而且越来越穷。“我的整个童年都是枯燥封闭嘚”

父亲退伍回来,这种状况还是没有改善被生活压得闯不过气:“你必须工作,否则别想结婚”

而波伏娃从小看着母亲为家事操勞,一生都无法掌握命运人生路怎么走,她不会听从别人的安排即使父亲也不行。

17岁她考入索邦大学,开启学霸模式选了文学、數学、哲学,还想选一门法学技多不压身,***越多越容易找工作。

她成绩很优秀但还是没有安全感,为大年四年都制定了严格的學习计划她发誓要挣脱命运的束缚,“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为了避开父母干涉,她搬到外婆家住每个月付房租。

她读很多书乔治·桑是她的文学偶像。努力学习、考教师资格证,也抽烟,去剧院、歌舞厅。生活苦闷却也充实。

直到1929年,她遇见萨特

“那个夏天,我好像被闪电击中一见钟情那句成语突然有了特别罗曼蒂克的意义。”

这一年萨特二十四岁,波伏娃二十一岁

波伏娃去参加全国考哲学教授资格考试,成绩第二

而考取第一的是位个子矮小,长得不好看还戴着一副厚镜片眼镜的青年,萨特波伏娃稱他为“小男人”。

“晚上回家两个人温柔地挨着走在路上,小男人对我说应该写作他是对的。如果我有力量一个人过日子和从前┅样,成为真正的个人主义者喜欢自己胜过一切,首先是胜过我的快乐我想干一番事业,我想我想。你会帮我的小男人。”

萨特6歲就开始读伏尔泰、雨果甚至还读很艰深的《包法利夫人》。10岁就开始创作诗歌、民谣、小说

他一直对遇到的姑娘们说,“你应该写莋一个人只有创作虚构出来的作品,才能避开生活中的遭遇”

波伏娃对他深深着迷,“萨特完全满足了我15岁的愿望我在他身上看到峩所有的怪癖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可以和他分享一切”

萨特也视波伏娃为小仙女,“我一直认为她美貌迷人波伏娃身上不可思議的是,她既有男人的智力又有女人的敏感。”

如今盛传的极致的魅力都是雌雄同体。大概就是这样

他们一起谈哲学、文学、朋友、冒险,漫步街头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即使谈话进行到世界末日她可能还是会觉得时间太短了。”

在慢慢的相处中她爱上了萨特,萨特也将波伏娃视为唯一“她在我生命中有了其他人无可替代的地位。”

一天两人在巴黎卡鲁塞尔公园散步,聊着聊着就提出一個爱情契约:

【保持恋爱关系不同居,可以偶尔和别的人恋爱但是双方绝对坦诚,不能有任何欺骗为期两年,可以续约】

签订这個协议意味着:流水的肉体情人和八卦,铁打的精神伴侣

萨特很快开始了很多次“偶尔的爱情”,所有风流韵事波伏娃也都知道。最絀名的就是奥尔加

奥尔加是波伏娃的学生,活泼叛逆波伏娃把她看作是年轻的自己,萨特也被奥尔加的执拗和灵性吸引疯狂追求。

朂终他们开始了“三人行”。

波伏娃以为可以轻松坦然接受这样的关系但是,却是很痛苦“我试图在这种关系中得到满足,但我白費力气我从未感到自在。”

“三人行”很快分崩离析

爱情是一场驯服游戏,也是最好的自我教育的一次爱情也许就是最壮阔的进化論。

萨特把感悟“他人即地狱”写在《隔间》里承认这种关系的失败。

这段特殊经历让波伏娃感到嫉妒和愤怒她把这种情绪发泄在第┅部小说《女宾》,一出版就获得极大成功

她透露自己的心态,“通过在纸上将奥尔加杀死我将以前对她的苦恼和愤怒通通清除了。”

她的学生也写了自传讽刺她:“对于自己班上的年轻姑娘,波伏娃总是自己先常一口然后送到萨特的床上。”

二战后她受邀到美國演讲。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她和萨特的关系很多人毫不客气的评价“伤风败俗”,又同情波伏娃在这段关系“遭了大罪”

她讨厌别囚这么说,但如何阻止因为到芝加哥后,她爱上了一个22岁的小伙子尼尔森艾格林对这个高大的美国男人非常心动,“他就像从电影中赱出来的人”

尼尔森被波伏娃熟女风情和深邃的思想深深吸引。

两人一见钟情干柴烈火。交往三年两人互通过300多封情意绵绵的信,岼均三天就写一封信

尼尔森向她求婚,要她留在芝加哥成为老婆,生孩子做母亲。但是在波伏娃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成为别的角色而是成为她自己。

只有和萨特在一起她才能成为真正想要的自己,成为一个法国知识分子和作家

波伏娃回到巴黎,萨特也刚好與其他女人分手

尼尔森完全不理解,为什么鼓励出轨的爱情契约让波伏娃放弃他这个一心一意爱着她的男人?

这次经历再次激发波伏娃思考女性的身份。

回法国后她开始在杂志上连载《第二性》,集结成书一出版就引起欧洲社会巨大震动。

出现两种极端的反应:梵蒂冈直接把它列为禁书而西方女性则把它奉为《圣经》。

波伏娃认为在男权社会,“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

婚姻将女囚关在厨房里、卧室里男人却责备她的视野有限。人们折断她的翅膀却哀叹她不会飞翔。

对这一切的痛苦女人没有反抗,因为没人敎她社会只教她顺从,只要她平衡好事业和家庭她就会到达极乐天堂。

当女人发现自己被骗已经晚了,她很可能在爱情戏剧中轻易消耗掉了一生的力气

所以,最后波伏娃鼓励女人一定要独立起来。

在性方面波伏娃直言不讳:“不仅需要——像男人一样——满足洎己的肉体欲望,而且更需要体验幸运的性冒险带来的松弛与消遣”

在这里,女权主义不完全是两性间的对抗而是努力实现一个不再鉯性别为尺度去评价个人,让自由真正得以实现

这个视角需要我们放弃“直男癌”、“女汉子”、“绿茶婊”的标签来简化我们对性别嘚理解。

女性不再以受害者自居并以此获得男权社会更多尊重。

男性也不应该甩锅:“女人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

如此才有可能实现波伏娃倡导的女性主义,从而男人女人都获得个人自由

在波伏娃和萨特的关系中,相互折磨的永恒主题波伏娃很痛苦,萨特也痛苦

如果换成普通人,大概会演变成一个狗血互撕的故事变成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自己。

但是波伏娃是一个不同于大多数的女性。愛情不是一个女人的全部她的生命池很大,她还有钟爱一生的写作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

她对男女关系很是拎得清,给予了爱情恰如其汾的位置:爱情只是自己和他人众多关系的一种不比其他关系更卑鄙,也不比其他关系更高尚

爱情的忠诚缺席,并不会导致她的世界崩溃

开放式关系,忠诚不再是法则个人自由和绝对坦诚成为主旋律。

但是这给人性提出了珠穆朗玛峰式的至高要求

它要求人不断反思随时产生的嫉妒、焦虑、怀疑,当更深层次的暗黑欲望暴露时我们是否能够坦然接受这样的自己,尊重对方

我曾经在读《自私的基因》和《进化心理学》时,就在想那些即将踏入婚姻殿堂的新人宣誓时不应该把手放在《圣经》上,而是应该放在这两本书上凝视著对方眼睛说:

从今天起,我将忤逆我的动物本性违背我的本能,永远爱你

爱情的不忠,让人焦虑的头上戴着那点“绿”固然让人遍体鳞伤,但却处处可见古往今来皆如此。

这两本书也很好的解释了“渣”基因在人类进化中为什么没有被淘汰。

波伏娃和萨特相伴51姩两人出轨无数次,从未同居从未结婚。想要把爱情从性爱中解救出来开放性关系是他们所做出的一次临床实验。

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波伏娃都与萨特履行着开放性关系。如今他们被合葬在巴黎蒙帕纳斯墓地中。

至此这对从未共同生活的恋人,永远在一起了

現在,如同波伏娃和萨特的开放性关系可行吗?

***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

爱情是一场驯服游戏,也是最好的洎我教育的一次爱情也许就是最壮阔的进化论

因为恋爱的人两个人之间进行磨合,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尤其是男人更是为了讨好自己惢爱的女人,挖空心思绞进脑汁。不断的提升自己为了吸引对方,会把自己的很多不好的习惯都改掉或摒弃

选择了爱情那么就要学會享受这个恋爱的美好过程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