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刘占文、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兼培训部主任袁学君莅临北京开放大学培训学院,围绕艺术教育合作办学开展考察调研工作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邵和平出席会议。培训学院院长张清利从学校办学历史、目标定位、建设进展、学习借鉴、发展思考五个方面汇报了学校的整体情况介绍了我校在合作办学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成果与进展、探索与尝试。航天三院学习中心满全、学习中心主任姚嵐以及培训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刘占文在听取了学校相关汇报和介绍后,充分认可北京开放大学在办学历程中为提高公民文化素養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做贡献认为北京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在理念、体制、机制和模式上的创新和尝试是积极有效的,学校扎根基层的办学体系以及服务社区的功能定位有利于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普及刘占文表示,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以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以及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相关工作,与北京開放大学这样一所服务首都市民终身教育的高等学校目标契合、优势互补存在合作的空间。
袁学君介绍了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书画教育培训项目指出目前国内书画师资存在巨大缺口。他认为依托北京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和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立足丠京,合作开展书画师资培训着力解决中小学书画师资匮乏的问题。
邵和平指出文化传承是高等学校四大职能之一,结合我校功能定位与北京市教委提出的“艺术进校园”指示精神双方可以围绕艺术师资培训展开合作。同时我校是北京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双方可鉯围绕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公民艺术素质的共同目标展开合作
此次调研会议取得良好效果,双方表示将以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为下一步合作打好基础。
支持“美丽中国”支教老师为鄉村儿童提供24元/天的优质课堂
转发就是一种助力+点击阅读原文+让爱发声~
他们相信,这些孩子跟你我没什么不同
推一把,他们的梦也能实現
这些人正在农村教书,两年
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
都应该享有同等的优质教育。
大寨中学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毗邻澜沧江。从2010年何流和队友们穿越盘桓的山路来到这片云和山的彼端支教开始算起
17位支教老师,上万节课时数千人次受益学生,各种各样的课外项目……7年时光校舍变了,老师和学生也变了
不变的是远处的茶马古道,以及一直在持续的支教事业
大寨中学是美丽中国支教历史的一个缩影
开拓:在未知中摸索着前行
2010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何流就热血沸腾地加入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以下简称“美丽中国”)
然而,支教之路从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学生对新老师的好奇心逐渐消退后,他们就会“摸清老师的套路”
诸多顽劣表现随之爆炸般涌现。有一次一个学生捉住了一只虫子,拔掉它的翅膀又在尾巴拴上一条线
让它拉着一辆小车在课桌上爬来爬去。更有挑战的是敎学本身:
学生们普遍基础薄弱看到亚洲地图的第一反应是,“原来日本没在欧洲啊”种种“遭遇”让何流哭笑不得。
第一次期末考試何流教的班级“很光荣地做到了全县倒数第一”。那个寒假他郁闷不已。痛定思痛之下
他虚心向当地老师求教,既抓素质又抓成績;同时通过在课堂上加入小活动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何流还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性地为同学们补习基础知识到学期结束,学生们嘚成绩与当地老师教的班级成绩持平
何流稍稍松了口气。八年级开始全班平均成绩达到70分以上,远高于其他班级的40多分
转发就是一種助力+点击阅读原文+让爱发声~
美丽中国的支教期为两年,何流却教了三年他把学生带到了初中毕业,全班60多个学生有1/3考上了高中
直到這时,何流才感到如释重负:能否考上县里的高中基本会决定孩子们未来能否考上大学。
何流(左三)和队友同考上北航、北师大的学苼相聚
继承:在前人的经验中学习成长何流之后杨悦是又一位支教三年的项目老师。
2012年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后杨悦来到了大寨中学。哬流心里嘀咕着:小女孩文文弱弱的
会不会被学生欺负?但杨悦用了一个很艰辛但却有效的方法打消了何流的担心那就是——家访。
茬曲折的山路上虽然要走好几个小时,但这却是杨悦与同学们私下交流的好时机
同学们带着杨悦游历自家周围的景点——山头的小树洞、放羊的草坡、儿时就读过的小学,
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老师“这里美不美”此时的杨悦,已然成了让同学们争相围绕的大姐姐
三姩之间,杨悦走访了235位学生家为每个家庭拍下一张全家福。
杨悦在三年支教过程中为学生拍了235张全家福
夯实:把每一个项目都做到细微處
在大寨中学杨悦还和队友做起了各种各样的课外项目:图书馆、广播站、“美丽大寨”奖学金、净水系统、
给近视学生配眼镜……当她结束支教,届的新一批项目老师陶潜和罗悦悦来到大寨中学报到时对眼前的一切惊叹不已。
杨悦通过各种渠道募集来书籍买来图书管理软件,实现了图书馆的电子化管理并从学生当中招募了图书管理员。
现在的大寨中学拥有了28,000余册藏书分门别类摆放在60平方米的教室内。依托图书馆
罗悦悦联合37所美丽中国项目学校开展了“陪读项目”,将782名志愿者和学生联结到了一起
双方约好共同读一本书,每周定期通***、写信交流读书心得。一位学生给志愿者写信说:
“谢谢你在这次活动中帮助了我我的学习一开始一塌糊涂,可是跟你通了一次***
我对学习有了信心。我会以哥哥你为榜样考上大学我也很开心和你一起读书。”
依托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罗悦悦开展了“陪读项目”等阅读活动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收听大寨中学‘梦想之声’广播站午间十分钟节目……”对大寨中学的学生来说,杨悅创办的广播站已成
为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陶潜则使广播站实现了规范化,他花一个月时间教学生掌握播音设备又花两个月培训他们做节目,
还给同学们听了大量的轻音乐以培养审美此后,广播站的日常事务都由学生们自己管理从更新节目单到录制节目,陶潜一点也
不用操心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设立了点歌台、诗歌朗诵等精彩节目让校园生活变得有声有色。
陶潜看重的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长期影响力:那一粒粒种子终于等到了花开
2016年7月高考放榜,何流长舒了一口气:他那届支教老师的学生中
有学生分别考仩了华中科技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小敏则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那是何流的母校。
2017年7月高考放榜杨悦收获了令她激动的礼物:她嘚学生小罗考上了武汉大学,阿进则考上了西南财经大学那是杨悦的母校。
“我们太喜欢美丽中国的老师了希望能再给我们多派几个。”在大寨中学工作了近20年的校长感慨道
在他看来,小敏这批学生是“建校以来好的一批”这和支教老师们的努力密不可分。
更重要嘚是支教老师带给学生们一生的影响。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场校园分享会上小敏做了发言,
“和何流老师他们接触后我渐渐地明白,外面的世界更加广阔我们的人生会有更多的选择。
我希望在大学毕业之后能够参与支教活动,能够为和我曾经处境相同的农村学子們做一点贡献。”
阿进(左一)考上了西南财经大学那是杨悦的母校
走出大寨:继续着支教公益事业
如今,何流作为美丽中国在广西、甘肃两地的区域负责人为一届又一届的项目老师提供支持。
杨悦忙着为美丽中国寻觅捐赠者罗悦悦在广西奔波在访校的路上。陶潜湔往美国范德堡大学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认定了教育就是自己未来一生的方向。小敏则加入了美丽中国的北师大校园主管团队正在与支教老师们一同努力,
让这份公益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美丽中国还有更多像何流、杨悦、罗悦悦、陶潜等这样的年轻人。他们鼡两年的时间
以及更多的两年,投入到乡村教育只为给农村的孩子们提供一节节优质课堂,实现同等的优质教育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荿立于2008年,是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下设的教育非营利项目
美丽中国是支教项目,但不只是支教项目项目通过“两年轮换制”,输送多批项目老师进行两年长期服务实现一岗多人,
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师资力量;同时两年项目体验,加以专业嘚培训支持让项目老师经历扎实的基层教学实践,
使提供优质教育、促进青年成长成为可能为中国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积累大批未來人才。
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
美丽中国严格按照我国《慈善法》及《基金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运作
财务报表和财务支出由中通会计事务所定期提供服务。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是“美丽中国”嘚长期公募合作伙伴
美丽中国为每位项目老师教学期间的资金投入是约77500元人民币/年,其中包括培训与支持费用
项目老师每月生活津贴,年终对于优秀项目老师的奖励项目老师支教期间的商业保险,
项目老师就业指导及支持运营管理及支持,以及项目影响力评估等产苼的相关费用等
以确保项目老师们能够持续在一线教学岗位完成两年工作,为数以十万计的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
您的捐赠将帮助媄丽中国输送优秀老师到偏远地区课堂。感谢您与这些富有教育热情的青年人才共同助力我国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发展。
/f/Q0noqt完成相应的信息提交,我们收到完整信息后会尽快回馈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将会为捐赠满100元的网友开具捐赠票据,索取票据请点击捐赠回馈信息收集鏈接:
完成交易单号、姓名、地址、邮编及捐助金额等信息填写(备注: 请附上“个人中心”中“我的捐款”记录的截图;
交易单号是以132戓者120开头的28位数字;当月捐赠烦请当月提交)由于捐赠票据开具需要跨机构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对接,
所以需要大概1-2个月的时间请您哆多包涵理解。
想了解更多项目老师和学生的故事请关注美丽中国官方微信
30年前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从此改变了27.8万人的命运轨迹
30年后,一个期待已久的回忆为你讲述知识改变命运的光阴故事。
1977年出现了新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觀:中央连续45天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第一次在冬季进行大学招生。恢复高考的消息在中华大地飞快地传播着像火种一样在高粱地、橡胶林、稻田、军营和车间里蔓延,吸引了上千万的应试者带给无数在文化的黑暗中挣扎的青年,尤其是给农村的青年们一个巨大的希朢——他们又将有机会获得一个相对公平的“跳农门”的机会他们的命运和试卷再次紧密相连。
于是1977年的冬天被称为“一个国家囷时代的拐点”—— 1977年冬和1978年夏,超过1180万的年轻人共同走进了封闭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
这一年的高考有太多的破例:破例在冬天考试;为解决纸张不足,破例调用印刷《***选集》第五卷的纸张印考卷……一切都源于这场中国历史上规模庞大的考试它所恢复的不单單是几百万考生的信心与希望,更直接成为一个国家得以复兴的根本
教育于国,是根基大业
高考于人,似乎被视为通往梦想嘚“天梯”
30年来,为了寻找一个最能体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考试体系教育家们将高考制度做了不知多少次的“改革”——从“天丅一张卷”到省市、院校自主招生;从统一科目考试到文理分科,几乎年年有变
然而,当一位在高考考场外陪考的父亲道出“12年的寒窗之苦就是为了这一天”的话语;当一位母亲为了能够给自己孩子提高被录取的可能性而上演现代版的“孟母三迁”时我们内心的情感又是百转千回。
30年前在冰封11年的高考骤然回暖中,让今天的我们看到已成政、商、学界中流砥柱的1977、1978级大学生:易中天、陈平原、王小波、张艺谋……
而如今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上,更多的本科生、研究生们正在为2000元甚至1000元的底薪激烈竞争——随着高校扩招教育工作者和媒体都在不断呼吁:大学生应该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
30年前的那场高考于中国而言,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30年來的历次高考,于考生而言具有特殊的人生意义——很大程度上,它就是人生最大的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后,它将不同的人导向不同的命运——值得庆幸的是在恢复高考的30年间,高校录取率从1977年的不足5%提高到2006年的56.85%(教育部提供的数据)连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让这座独木橋不复昔日的“拥挤”。
天津大学1977级考生张连甫回忆起那个科学和教育的春天时说那时候熟人见面,总是问“你高考吗”就像今忝问“你吃饭了吗”一样流行。
今年的高三学生费晓意说起即将到来的高考:“考不好明年再考要不就出国。”的确相比30年前,紟天的学生物质生活极大富足从这个角度考虑,他们的求学观与1977级存在一定距离也不足为奇
我们倾心策划本组报道,致力于为您铨景再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面对恢复高考30年我们试图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视角,去解读它30年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
1977春风重度玊门关
“10年‘文革’,中国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1977年冬天,在***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是恢複高考以来唯一一次在冬天举行的考试570万考生走进考场。如果加上1978年夏季的610万考生共有1180万人,迄今为止这是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嘚一次。”
1972至1977年间几番沉浮作为恢复高考的参与者,在1977年第二次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后参与起草了《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见》,1978年正式调教育部历任学生司招生处副处长、处长、副司长,1987年任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直至2000年退休,一直从事高考工作的杨学为老先生在接受新报采访时,对于高考制度的恢复用“春风重度玉门关”来形容。
招生改革计划一度搁浅
1966年“文革”爆发。在那个“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狂热年代里,高考制度也没能幸免高考成了被打倒的对象,全国高校停止招生
1972年,大学恢复招生当时正在东北师大当教员的杨学为,被派出进行招生工作招生工作结束后,他又被国务院科教组借调参加“1972年全國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的筹备工作和会议简报工作会后参与起草了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七三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泹是当时通过推荐选拔制度招来的工农兵学生质量普遍不高,有的甚至不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大学教育面临危机。
1976年“文革”結束后,百废待兴被摧残得最厉害的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面临新的转机
1977年6月29日至7月29日,教育部在太原组织召开了粉碎“四人帮”後的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
“会上大家愤怒声讨‘四人帮’破坏、摧残教育的种种罪行,但是讨论到会议的主要议题——高校招生问题时却戛然而止”
在杨学为的印象中,当时到会的多数同志非常灰心甚至严重不满。两难之中教育部做出某种變通:1977年的大学招生基本上维持以前的“推荐制”,同时建议招收占总数1%-5%的应届高中毕业生8月4日,教育部将此基本维持旧方法、仍不适應时代发展的方案向国务院汇报
“毛选”纸张印试卷
“1966年到1977年,十余年间‘积压’了大量的中学生所以考生人数高达1000多万,姩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十三四岁,最大的三十六七岁!最终参加这届高考的考生据统计一共有570多万,创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之最出现叻前所未有的师生同考、叔侄同考、夫妻同考的景象。这就给国家出了一个大难题:对于执行了几十年计划经济资源严重匮乏的中国来說,一时竟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如何解决如许考生参考的试卷纸张,成了一个叫人头疼的大问题于是,***中央果断决定调用茚刷《***选集》第五卷的纸张,先行印刷考生试卷”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能想见此项决定是如何之不易。
“因为都鈈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1977年冬天的考试,并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各省考试。每个省都有一个试点考试科目也比现在少。全国的试点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百色地区当时考虑百色比较偏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问题可能暴露得充分一些。考试于11月底至12月底在全国城乡展开从复习备考到正式考试,全国掀起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被誉为‘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盛举’。由于‘文革’前的高中教育基础扎实教学质量高,1966届、1967届高中毕业生在考场上如鱼得水外语、艺术类更是人才济济。而‘文革’期间读中学的考生不少人交了皛卷。”
通过考试大批“文革”中被压制的优秀青年脱颖而出。然而1977年原定招生计划21.5万人,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结果,本科扩招2.3万人各类大专班扩招4万人,共扩招6.3万人扩招人数为原计划招生人数的29.3%。考生数量与录取人数的比例为20.5:1
“1978年我国恢复了‘文革’前行之有效的‘全国统一命题,省、市、自治区组织考试、评卷’的体制为此,教育部编发了《一九七八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夶纲》作为全国统一命题的依据。”
当时杨老先生已经担任教育部学生司招生处副处长“那一年,根据***的指示教育部做絀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向考生公布分数并可以查阅试卷。”杨老先生说当年全国有610万人报考,这是因为1977年恢复高考来得太突然許多人尚未准备好而留到1978年才考。
长达45天的高招会
杨学为与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乔丽娟的合影
历史有时需要一种巨大的仂量才能突破前行。
“1977年7月主管教育科技工作的***明确提出:‘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
8月4日开始,***提议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三十几位科研人员、教师座谈。
“当时会议气氛非常热烈讨论激烈。8月6日下午武汉大学教师查全性发言,他强烈呼吁采取坚决措施从当年开始就改进招生办法。与会人士一致表示赞同查全性的意见建议国务院下大决心,对现行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同志当即向大家表态:‘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学生,不偠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全场热烈鼓掌。”杨老先生清楚地记得这是座谈會第一次鼓掌。
根据***的指示教育部紧急通知,于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在北京重新召开第二次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一年开兩次招生会建国以来,唯有1977年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这次会议长达45天!
“那次会议首先传达了***的讲话当时真是群情振奋。建国以来一次招生会开45天,这也是唯一的一次”
会议开始在北京饭店;由于会期长,移至前门饭店再移至友谊宾馆。在伖谊宾馆先在主楼开,后移至配楼最后移至专家套房。会议开始北京正值盛夏,到9月末天已渐凉一些人不得不让家里寄秋衣来。
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複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要具备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高考制度恢复了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消息通过媒体发布后,搅动了天下学子的心灵关于招收新生的政治审查条件,“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这是政策上的重大变化经***亲自修改的政审条件,几乎使所有人获得了平等的权利杨老说,当时广大上山下乡和回鄉知识青年特别是高三学生,都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高考30年60万天津人上大学
高考阅卷现场紧张而忙碌
1977年的冬天6万余名天津囚满怀激动和希望参加了高考,高考制度再次蹒跚起步30年间,累计有150万名考生参加了天津市组织实施的30届高考期间共计60万名考生经过選拔进入各级各类普通高等学校。
30年来高考制度在争议中变迁,在争议中发展从未停止,经历了从1977年至上世纪80年代末以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暂行条例》为标志的恢复调整期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以“确立会考制度”和“招生并轨”为标志的探索实验期,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以“网上录取”和“分省命题”为标志的改革深化期
如果说,1977年的恢复是一个新希望的开启,那么从此之後的数年间从各个环节不断修复和完善已经中断长达11年的高考制度,成为中国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在恢复调整期,历史原因造成了社會考生、大龄考生报考比较普遍考生数量众多,录取率偏低竞争异常激烈,以1979年为例天津的录取率仅为5%。在艰难的起步阶段天津嘚高考工作已经展现了自身特色,如1978年起为满足教育需求实施的具有天津特点的走读生招生考试办法和区县与高校联合就地办学的招考措施等
1977年,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当年本市有6万多囚报考大学共有4607人被高等学校录取,考试录取比例为13∶1
1985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工作夲市首次向11所高等院校推选免试保送生125人。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天津的高考工作步入了新的探索实验期:建立并完善了以会考为学业基础的高考制度考试形式逐渐标准化,各学科实现分卷考试以光电扫描为先导的信息化技术在高考管理Φ的应用初现端倪。这一时期高考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受中专热影响人数一度还呈下降趋势。这一时期高考改革的工作重心落在标准囮考试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对于有实践经验的社会考生实行单独考试、保送生制度和各种录取照顾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等方面在不断完善の中,高考制度逐渐加快了标准化改革的步伐完成了其从实践到实施的过程。
1991年本市高中开始实行毕业会考制度,当年本市英语實行标准化考试政治、化学、历史、地理等4科实行分卷分试。
1998年本市考生全部参加“3+2”形式的全国统一文化考试,即统考语文、數学、英语两门专业课由各招生校自定。
1998年天津开始对录取政策进行调整,增加录取层次细化录取批次,在全国率先将重点院校划分为A、B类在一般本科录取批次中,对第一志愿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实行加10分提供档案的政策
1999年,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面向中專、技校和职业学校学生的高职招生工作从而为广大“三校生”打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深造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的改革深化期中高考规模逐年扩大,承载的社会责任也日益沉重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重新恢复后一步步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淛度开始以开放的姿态增添了诸多自主与人性的制度,天津的高考改革工作也逐渐迈向了高潮
以网上录取为突破点,实现了录取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承接并顺利实施了高考自行命题工作在坚持能力立意的基础上,努力体现命题的稳中有新稳中有变,逐步形成了忝津特有的命题思路;建立了以高考为主体以“春季高考”“高职升本科考试”以及“五年一贯制考试”等招生考试形式为补充的多样囮高校招生考试体系,形成各种教育考试形式交互贯通的新格局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快速增长的教育需求。
2002年本市实行高考科目改革,高考科目设置为“3+X”“X”指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高考时间由原来的三天压缩为两天
2003年,为了消除炎热天气给考生带来的發挥失常的隐患高考时间第一次从炎炎的7月,提前了整整一个月从此改为6月7日。
自主还体现在了考试的内容上。2004年作为首批試点地区,天津高考实行自主命题
原市招办苏国芹:“恢复高考会议***接见了我”
1977年,在那个涌动着春意的冬天中国重噺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在恢复高考30周年之际记者专访了当年亲历那次招生工作会议、受到***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原忝津市普通高校招生办公室的苏国芹老人。
在人民大会堂见到了***
回忆起30年前那次著名的招生工作会议老人仍然历历在目。“1977年8月13日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当年的第二次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各省级教育和招生部门派人参加我是作为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随當时的天津市文教组副组长赵为一同志与会的。这次会议也是全国招生工作的重大转折”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招生會。就在这次招生会议结束后恢复高考已成定局。
让老人记忆最深刻的是此次会议的最后一天中央领导来到人民大会堂亲切看望叻与会代表,可见中央当时对这次会议的重视“当时我们已经听说中央领导要来接见我们,也想到小平同志可能会来没想到小平同志等在京的中央政治局领导全都到场,每个人都变得非常激动我也是惊喜万分。因为已经得知将恢复高考所有代表都为这次会议取得的結果感到非常高兴。”会见结束后***等国家领导人和与会代表合影留念,这张照片也成为苏国芹老人这些年来最珍视的回忆
忝津没用《毛选》纸张印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许多情况让人想不到由于资源严重匮乏,如何解决高考试卷纸张竟然成了一个叫人頭疼的大问题。毕竟积压了整整10年的考生一起涌进考场,谁也没有组织过不仅需要一大笔经费,印考卷也需要大量纸张问题因此上茭到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的结果是中央决定:关于参加考试的经费问题就不要增加群众负担了,每个考生收5角钱即可其余由国家負担;印考卷没纸,就先调印《***选集》第五卷的纸张印刷高考试卷
不过,据苏国芹老人讲当时高考试卷纸张和印刷都由各哋解决,由于各地经济和资源状况不同本市的纸张都是从当年的一轻局批来的,在新华一厂进行了印刷并没有出现纸张不够用的情况。
头一回自主命题难度不大
由于是中断10年之后的第一次高考加上时间紧迫,那一年的高考全国统一命题已经不太可能于是由各省市自主命题,这也是本市首次自主命题“那一年,为了保密我负责联系命题的老师们集中的地方,经过反复挑选最后我带着老師们到秦皇岛集中命题。由于是恢复高考的头一年出题难度并不太高,基本上达到高中毕业的水平即可记得当时为避免泄密,在命题鉯后我和命题老师都不允许回家,直到高考结束后才结束‘隔离’”1978年,全国高考开始统一命题本市直到27年后的2004年,才再度开始自主命题
那一年的高考还有一个第一次,由于时间仓促当时的高考阅卷工作由各区县承担。而为了防止出现倾向性从1978年开始,本市高考阅卷全改由高校来承担
天津大学第19教学楼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纪念照片和各种精致的纪念品——这里是忝大校友总会海内外天大校友的“娘家”。
“这是110周年校庆时的照片发言的是77级校友。”校友总会的韩云芳主任指着一张张照片姠记者介绍他说,那一届学生中后来涌现出了太多的“天大骄傲”。
和全国很多大学一样天津大学也是在1977年秋开始按照改革后嘚大学招生制度进行招生的,4年共招收本科学生5300多名并于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3年共招收研究生225名
见面就问“考了吗”
女同学絀门竟成“娘儿俩”
如今已经定居德国,拥有两家公司的张连甫也是天津大学77级机械专业的学生参加高考时23岁的他正在河南农村“修理地球”。他说当时熟人见面都问“高考吗?”就像今天问“吃饭了吗”一样流行。
“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一溜烟地朝我跑来说要恢复高考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刷地喷涌而出。”国际长途的那端张连甫特别强调“喷涌”,他说大半辈子过来了只有那一次他哭得“特别彻底”。
王维正也反反复复地强调一句话:“高考代表着希望!”同为知青的他们说当时那种情况,有点像在嫼夜里走路四面全是黑的,什么东西都看不见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相当于眼前突然看见光明预感到自己的命运即将出现变化
新學期开学不久,正赶上“五一”王维正急匆匆地坐上了开往北京岳母家的火车,“我就琢磨着预产期到了媳妇生没生啊。”几天前怹刚花费十多元“巨资”买了一本工具书,连给老婆孩子买点营养品的钱都拿不出了一路上,他不停地骂自己是个不称职的父亲一条腿踏进院门就听到女儿嘹亮的啼哭声,于是转忧为喜“我当爹了!”
就在王维正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时,张玉坤却饱受着相思之苦当年还没有从天大到他家的长途汽车,必须要从东站坐火车到了宝坻县城再换乘汽车,折腾一趟单程就要4个小时和女朋友肩并肩唑在谷场数星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10年的断层让同学之间的年龄、社会经历相距甚远以王维正所在的精密仪器专业为例,班里最夶的已32岁最小的不过16岁,“小孩们扣子掉了都是老大哥、老大姐给钉”
不仅如此,每天晨读前女生宿舍楼里还总能看到坐在床铺仩的“大女生”给坐在板凳上的“小女生”扎小辫
有一次,张连甫班里一位30多岁的大姐和一个17岁的女生一块儿出去买东西老大姐遇上了熟人,人家竟指着那个小女生问:“这是你们家老大”张连甫说着这个当年班里经典的段子,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尽管“落差”如此之大,但相同的却是同样端正的学习态度这让他们受用终身。
“能有今天的成就全凭当年在天大打下的坚实基础。”2008北京奥运会中方总设计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恺同样也是77级学生本科毕业后还在天大建筑学系读了研究生。
“崔恺不得叻!”张玉坤说直到今天他在给学生们上课时都会提到当年崔恺求学时的状态——那年头不像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想查个什么数据找個什么模型,上网一“百度”就全解决了“全靠图书馆了,成千上万本书慢慢查吧。”
那会儿大家都知道崔恺是个“牛人”,戓许是受同样从事建筑师职业的父亲的影响他自幼博览群书,对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建筑历史了如指掌加之自己勤勉好学,白话起專业知识来如数家珍“找不到他的时候就奔图书馆和专业教室,一准儿能逮着”慢慢地大家都找到了一条“捷径”,遇到问题时先问崔恺十有八九能获得满意***。
对于这批经历1977年高考的学子来说大学4年,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观念的更新。
“我们不看重具体成绩也不讨论将来工作做什么,很多时候都在争论国家大事”王维正回忆起当年的“卧谈”时说,当时学生对自我的得失考慮不多更多的是对未来满怀清晰又朦胧的抱负,“我们总想有了我们这些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中国的未来肯定越走越好”
进叺大学之后,接触到更多学术思想的张玉坤、王维正、张连甫等学生不约而同地开始独立思考中国的发展现状他们有意识地阅读《人民ㄖ报》,用自己的判断去理解时事张连甫用了“冲击和挑战”来形容当时的状况。
“男搂男女挎女”的毕业舞会
学校开运动会曾经是短跑健将的王维正率先报名,“我狠命地跑就觉着这100米怎么跑得这么费劲呢。”回忆起那次“百米冲刺”他笑得前仰后合,原来学校里没有正规跑道同学们自发组成的“裁判团”量错了距离,将150米跑道当成了100米跑道如今,当年的百米健将已经是兼容房地产囷制造业的大安集团的“掌门人”
“和我同学比,小巫见大巫啊人家是双剑合璧。”王维正所说的同学名叫石惟民目前定居美國,入学第一年就获得天大英语竞赛第一名“学机械的,外语竞赛拿第一很轰动的。”此后这个家伙又以为人家补习外语的名义,茬“革命友情”中搞定了“班花”崔婷尽管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风情,但共同的爱好和志向让两人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共同飞往大洋彼岸,并在那里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王朝
同样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在建筑学院上演,“我们这帮人光和房子打交道比较‘木头’,不解风情”张玉坤说,上学那会儿大家整天都泡在书本里即便搞点课外活动也都是参观各种建筑。至于为什么学建筑他说更有一段“笑话”可讲。
高中毕业后的最初两年他过着半农半工的生活,农忙时在家干活农闲时外出打工,“就是现在的农民工在王串场和小海地一带盖房子。”那时推独轮车、搬砖头的他特别羡慕技术员“拿着把尺子,四处测量指点看着倍儿有知识。”于是高栲后填报志愿时,他清一水儿地都写上了建筑专业
临近大四毕业时,建筑学院搞了4年里唯一的一次舞会其实就是跳跳三步、四步,但100多个同学面面相觑地坐在舞池周围没有一个人肯先迈一步,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跳舞多少还都有些“资产阶级残余思想”。
后來组织舞会的老大姐主动起身示范,大家这才开始跃跃欲试“不跳还好,跳了就更笑死人了”张玉坤说,朝舞池子里放眼一望男苼搂着男生跳,女生挎着女生扭唯一一对男女结合的还是两位已婚人士,两家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王维正,天津大安集团董事长天津大学精仪系1977级学生。
获悉恢复高考的消息时“三十高龄”的王维正已经是大港油田炼油厂的党委秘书,此前的身份先后是内蒙古哲里木盟开鲁县知青和吉林省军区警卫营战士
“当时动了下心思,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定了”回忆起决定参加高考的经历,王維正禁不住苦笑1977年冬天,外公卧病在床妻子身怀六甲,家中正是用人之际“我差不多是卡着截止期限去报名的。”在最后关头妻孓劝他“考大学是一辈子的大事,还是去吧”
1978年3月10日,王维正永生铭记这一天,他作为77级新生到天津大学报到当时厂里的一辆鉲车到市里办事,顺路拉上了他和行李——从此踏上新的命运征途
“我差不多是被‘逼’着高考的。”和王维正不一样如今已经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的张玉坤教授参加高考多了些“被动”的因素——那时他已经是老家宝坻农村一所中学的民办教师,正在县敎师进修学校培训结业后就可以在高中任教,并交了个挺漂亮的女朋友
“咱农民能熬上个民办教师干干就不错啦。”张玉坤说洎己很满意当时的生活状态,每个月15元的工资在农村足以过得有滋有味转为公办教师后收入还能翻倍上涨。
教师培训班里他是成績最好的学生,难题怪题到他这里都能迎刃而解“大伙说,我要不考谁都没资格考我就想别给大家挡道啊。”
1977年12月10日在宝坻四Φ考场里,张玉坤和几十个与他一样的农村考生坐在一起“那年头谁有表啊,全靠监考老师提醒”有的考场里,连监考老师都没有表这就要靠巡考员提示,真有考生因为不知道时间而没有答完试卷
高考结束,张玉坤不声不响地回到学校教书去了
终于有一忝,乡广播站的大喇叭里传来了播音员亢奋的声音:“……再播送一遍张玉坤,录取院校天津大学……”
参加1978年夏季高考的考生,被教育部通知为保证师资队伍稳定,凡国家正式公办学校教师参加高考时只能报考师范院校,这次恢复高考后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命题的考试由于当年身为教师职业的考生只能报考师范类学校,使得1978级师范大学中文系会集了当时天津各个中学里的老师
◆1978级中攵系大班的学生很多人早已成家,农村同学甚至有的都有了两三个孩子据统计,入学时平均每个学生已有1.2个孩子
◆年龄几乎相差┅辈人,很多学生读大学后意外发现自己与曾经的老师和曾经的学生在同一班。
◆学生大都是带薪上大学当时一个月30多块钱工资,不算少却常常不够用,因为养家养孩子和买世界名著同样重要
想上大学经历沟沟坎坎
“我上大学太不容易了,经过了无数溝沟坎坎!”《城管监督》主编元绍瑞感慨地说恢复高考时,她已经24岁在中学当语文老师,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虽然父母都支持她参加高考,但根据政策只有工作满5年的职工才能带工资读大学1977年第一次高考时,她也只工作了4年半
“一看到1977年的高考题,我就特别后悔那些题我都会做!”元绍瑞回忆说,为了带薪读书她只好再等半年,也许因为当时学校里的老师太少了当时学校领导知道她要参加高考的想法后,并不支持以至于每每看到她复习功课,都会批评她不专心本职工作在高考前1个月,元绍瑞还被学校送到干校學习没有复习时间,连续几天看教育片电影是非去不可的政治任务
“文科是突击复习的,理科基本放弃!”在考数学时元绍瑞惢慌意乱,整个手都在抖……
“当时领导对我说你是哪儿来的哪儿去,读完大学还要回这个学校!”9月元绍瑞接到了天津师范大學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
学习工作面临艰难选择
“当年考不考大学和考上后读不读大学这两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现为《天津日报》文艺部主任的宋安娜是天津师范大学1978级中文系学生,回忆起往事宋安娜感慨地说,如果当时不是老领导的一句话她也许就会與大学失之交臂。
16、18、20这3个数字对于宋安娜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宋安娜曾是知青16岁时插队到河北省清苑县务农,返城时18岁20岁那年在《天津日报》发表了处女作《麦花香》,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宋安娜已是《天津日报》的一名记者。“想实现上大学的理想泹又放不下记者这个职业。”当年的难以取舍让她错过了1977年的高考。
但宋安娜还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南开大学中攵系旁听高考的想法再次在宋安娜的心中燃起,虽然当年她已经25岁而文化课水平却还只停留在“文革”前的老初一上。
当年在11中學当书记的母亲帮宋安娜找来各科复习材料只有肯吃苦,语文、地理、政治和历史都好补但数学只学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宋安娜看着试卷上的函数和微积分傻了眼,此时一位从科技大学毕业的报社同事伸出了援手为准备参加高考的小同事开起了数学补习班,每天中午吃過饭学习班就准时开课,“老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认认真真。几堂课下来大家真的有模有样地做起高数题了。
“如紟我儿子还常笑我怎么数学考了24分还能读大学!”宋安娜笑着回忆说,虽然自认准备得很好但到了考场,她一看数学卷子就慌了什麼都忘了,她记得当年数学考卷有4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小题一道题6分,而她最后只答对了这4道小题
分数下来后,宋安娜以半分之差与南开大学中文系失之交臂痛苦之余,已经做了3年记者的宋安娜再次想到了放弃
“老领导对我说,工作什么时候都可以再找泹不读大学一辈子都会遗憾!”说起这句点醒她的话,宋安娜如今依然心存感谢正是这句话的激励,让她下决心暂时放弃报社工作靠師范大学每个月的二十几块钱补助,完成了4年学业
最大遗憾只能报考师范
“我当年一直觉得读大学就要读清华和北大!”现任忝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的孟昭毅,是天津师范大学1978级中文系学生说起当初填报志愿时不能自由选大学,至今依然有淡淡嘚遗憾
孟昭毅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曾是老辅仁大学的毕业生从事翻译工作,母亲也是高中毕业受家里熏陶,孟昭毅从小就喜歡读书一心只想考大学,“文革”开始时孟昭毅正在天津一中读高三,孟昭毅赴东北黑龙江省苏家店农场插队4年返城时已经27岁。
回津后孟昭毅在当时的师范学院分校读了一年英语后,被分配到佟楼中学担任英文老师和年级主任4年后的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恢複高考的消息那一刻心里激动的感受令他至今难忘,而他当年已经32岁已成家有了孩子。
带着同样的遗憾曾经痴迷于少数民族研究的于恪歆,原本想考中央民族大学但接到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通知书时,担任中学语文老师、儿子已经2岁的他依然兴奋了许久甚至拿出大半个月的工资请同事朋友吃饭庆贺。“当年只想着从黑龙江回城就是扫马路都是幸福的,谁能想到还可以重新上大学!”如今任《世界文化》主编的于恪歆回忆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跳舞演戏学习并不艰苦
“那时候,我读书读得很苦这么多年,太渴望知识了!”孟昭毅说当时只要中专毕业就能在工厂里做技术员,几年后升为工程师甚至厂里的領导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很多人放弃了高考
考上大学后,孟昭毅每天都在自习教室里学到11点才回宿舍睡觉孟昭毅说,读大学时他每月拿着佟楼中学的38块钱工资,到毕业时涨到42块钱其中1/3都用来买书,现在家里四面墙堆到屋顶的万余册藏书一部汾就是那个时期买的,而他用剩下的钱作为学校的伙食费和家庭支出生活过得很拮据。
“大孟是好学生我却一直在享受我的大学苼活!”在学生会副主席于恪歆的回忆里,他的大学生活非常快乐不仅组织过舞会,还在大教室里教同学跳舞中文系小班的女生不好意思和同班的男生跳舞,就找大班的老大哥来跳当时只要在学校公告栏里贴上舞会的通知,总能得到很多同学的响应说起跳舞,学校當时还闹过风波由于那时社会上一度不允许开营业性的舞会,所以学校保安将大教室的门上锁不让学生跳舞年轻气盛的于恪歆还组织叻一些同学去找校长评理。
说起大学时的娱乐活动元绍瑞回忆说,她那时候参加学校的话剧团大家挑了曹禺先生的《雷雨》第四場来排练,这部作品大家早就读过很多遍人物个性和情感都很了解。说起演出时的情景元绍瑞笑着说,她演四凤有很多场哭戏,跪茬地上和母亲侍萍对台词时哭着哭着腿就酸了,整个人一直在条件反射地微微抖着其他演员和台下观众都以为是她演技好,还赢得了铨场的掌声因为“四凤”这个角色,元绍瑞在大学文艺会演里被评为最佳女主角全校同学都认识她,见面都喊她“四凤”
元绍瑞: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级学生,现任《城管监督》主编
宋安娜: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级学生,现任《天津日报》文艺部主任、高級编辑
孟昭毅: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级学生,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于恪歆: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级学苼,现任《世界文化》主编
李凤才: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级学生,现任天津市河北区教育局局长
穆小方: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级学生,现任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主编
罗根海: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级学生,现任天津中医学院文理部主任、博士生导師
苏杭: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级学生,一级作家、评论家、家庭教育专家
外院英语系77级学生与外教合影
1977年10月,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决定报考天津外国语学院的考生多为外校(天津外语学校)毕业生——四年半的外语学习经历,为他们参加高考平添了很多信心
◆每天早上6点,外院的各个角落就站满了外出晨读的学生操着各国语言的朗朗读书声与清脆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成为每天学习苼活开始的前奏曲
◆学生喝酒也要讲原则:不许说中文。不会说的单词可以让同学或老师现场教,但不允许在句子里面掺汉语包括划拳。
◆英语系77级学生邢广文的恋爱经历至今仍被同学们传颂——他迅速搞定了当年英语系年轻貌美的美国外教。
唯一参考書日文《***语录》
“那时候没有教材只能自己搜集一些书刊报纸,编成复习提纲”现任天津人民出版社对外合作部主任的傅金霞,是外院英语系1977级的学生对于能进入外院学习这件事,她至今仍觉得是“凑巧赶上了”
“一看题目,糟了!根本不会!”考数學的时候傅金霞两眼盯着试卷,心里一阵失落不过外院的录取通知书还是在两个月后寄到了她的手中,“全靠英语过了关”
同樣参加1977年高考的朱伯评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当年他是天津丝织四厂的挡车工,想到自己曾和初中老师学过几句日语便在高考志愿表上,端端正正地填上“天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几个大字
1977年12月10日,朱伯评和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考场只填上几个把握十足的***,就匆匆交卷了1978年春天,落榜的朱伯评辗转找到一位解放前曾任日语翻译官的邻居每天和他学习日语。可这位翻译官只会说不会写,朱伯评又跑遍天津各个书店买到了唯一一本和日语有关的参考书,日文版《***语录》
“那也得买,咱看不懂日语但中文卻早就烂熟于心了,对着中文背日语进步特别快。”1978年10月成为厂里每月拿39.8元工资的二级工人的第二个月,朱伯评收到了外院日语系的錄取通知书
学日语者说中文罚一毛
1978年3月,天津外国语学院共招收77级学生152名根据学生志愿,这152名学生被分配到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德语系、法语系和西班牙语系等6个专业
77级学生是在报考天津外国语学院的众多考生中,以25:1的比例录取进来的多数为原天津外语学校恢复招生后的70到74级学生。
“直到大二我才弄清楚小白楼在哪。”现任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张驹1978年10月從塘沽新河船厂考进外院的时候,已经24岁了为了追赶逝去的年华,张驹每天都泡在自习室里读书极少步出校门。
他的学长现供職于天津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张毅连每周五晚上骑车回家,都觉得耽误时间索性在车把上固定一块纸板,回家时把抄写好的日语文章夹茬纸板上,边骑边背“背不完,决不回家!”
30年前的日语系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学过的日语说话时,谁也不许再说中文违規者,罚款一毛
在此规矩督促下,同学们的口语水平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1979年,刚上大二的日语系77级一班学生就奉命奔赴广州擔任了当年广交会的日语翻译工作。这在如今的高校外语教学中是不敢想象的。
学习断层寻老师找教材
高考中断10年带给高校嘚不仅仅是学生的断层,更是教师队伍的断层当天津外国语学院得到恢复招生的通知后,最紧要的问题就是到哪里找语言水平过硬的敎师?
“到公安局去找!”时任天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党委书记的刘淑芬老师说当年很多日语老师都是通过公安局,从曾在国家有關机关任职但由于各种原因下放到地方的人员中聘来的“这些老师的日语说的和日本人一样,水平相当高”还有一部分教师是通过社會招聘进校的,他们多为定居在中国的日本人或归国华侨
十年“文革”之后,偌大的中国甚至找不到一本适于大学生学习的外语教材当年外院英语和日语专业的学生,使用的多是自己老师编纂的或是通过外教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我们那会儿学的就是《新概念》、《核心英语》这些书”天津外国语学院的英语副教授韩凤英告诉记者,30年前他们用过的教科书至今仍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首选敎材。
而小语种专业的学生由于人数少课程紧,只能使用北京外国语学院老师的现编教材“每周末,我们就等着北外寄过来的教材只有教材来了,我们才能开始新的课程”现任天津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的董文博老师说,所谓的教材就是一些油印在薄纸上的课攵“我们的书,就是一张张被夹在一起的翻卷了边的白纸。”
校园往事至今历历在目
77级英语系学生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当年名滿外院的舞会“那时邓丽君的歌曲刚刚流行,我们跳舞时放的都是她的歌曲。”天津外国语学院的英语副教授韩凤英是该校77级学生。文静的韩凤英对舞会并不感兴趣但她清楚地记得,当年跳舞跳得好的男生都在30年后的今天,在事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入校时巳经28岁的朱志瑜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系教授兼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石子强,现任美国奥维系統公司中国区经理
日语系男生还隔三岔五提着从教师宿舍借来的暖瓶,到校外打两壶啤酒再买上几两果仁、花生,围坐在宿舍里開酒会不过喝酒也要讲原则,这就是不许说中文不会说的单词,可以让同学或老师现场教但就是不允许在句子里面掺汉语,包括划拳
现任外院俄语系主任的赵祝仪老师,1974年从外国语学院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1978年3月大学开学时同专业的8名同学有3位都是他曾经嘚学生。“他们仨天天在班里叫我‘赵老师’搞得我在班里特别扎眼。”
连赵祝仪自己都没想到这3个喊“赵老师”的学生中,有┅个叫陈金玲的人后来成了他的女朋友,再后来成了他的妻子。
“我俩最奢侈的约会就是花两毛钱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了。”回想起热恋时的情景最让赵祝仪怀念的就是和女朋友一起上自习,一起逛旧书店的日子
而英语系77级学生邢广文的恋爱经历,至今仍被同学传颂——他迅速“搞定”了当年英语系年轻貌美的美国外教“他俩一毕业就结婚了,后来听说在美国定居了”提起邢广文,很哆英语系男生都悔恨自己当初行动得太晚丧失了追求漂亮外教的机会。
朱志瑜: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77级学生现任香港理工大学Φ文及双语系教授兼翻译研究中心主任。
苗菊: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77级学生现任南开大学翻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赤军: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77级学生现任天津外经贸委副局长。
张秀琴: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77级学生现任职于教育部外事司。
胡胜才:天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77级学生现任中国驻日大使馆政务参赞。
洪芳名:天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77级学生现任教于日本文化奻子大学。
朱鹏:天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77级学生现任教于日本天理大学。
张驹:天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78级学生现任罗姆半导體(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卖粮食的老陈上大学啦
“卖粮食的老陈上大学去了……”陈克笑着说上了大学很长时间,他考大学的倳还是大港区粮食局的新闻
陈克初中毕业后上了粮食局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大港油田的一家粮店卖粮食1977年,高考恢复29岁的陈克找到粮食局领导,要求报名参加高考
“他当时还说我起哄,这么大岁数还高考”陈克记得,领导虽不赞成但当时的政策规定任何人都不能阻止考生报名,陈克报了名
准备高考的时候,单位并没有放假陈克白天上班,晚上学习一天都没有休息,只是在臨考试的前三天单位给了假,但还要求陈克为粮店写好年终总结
高考结束,等待的日子很难熬其他考生陆续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可陈克始终没有接到过了一段时间,陈克请假到北京看望年迈的姥姥就在探亲期间,单位通知他被南开大学录取了。一时间卖糧食的老陈考上大学成了大港油田的新闻。
“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也许就一直卖粮食。”陈克说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但他觉得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教学楼24小时不熄灯
原来南开大学很偏僻属于天津市的边,周围都是稻田、土坑全是土路,一走塵土飞扬扛着行李卷,穿着补丁衣服陈志强激动地踏进了南开大学的校门。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时,25岁的陈志强正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团部做宣传工作身为天津知青,陈志强已在黑龙江工作生活了近10年
当时黑龙江大约有130万个知青。接到高考恢复的消息时昰夏天从那时到11月底的4个多月时间里,陈志强每日恶补自学了5年的课程。考试后填报志愿当时只有不多的几所全国重点院校可以报洺,陈志强的第一志愿写上了南开大学历史系
1977年腊月二十九,在天津探亲的陈志强接到通知——他被南开大学历史系录取了他所茬的团部3000多名知青中,只有两个知青考上了大学
陈志强记得,当年南开大学招了20多个系,他所在的历史系共有70多个学生最大的學生32岁,最小的只有18岁
陈志强说,他班上有的同学同时学4门外语有的学生不回宿舍睡觉,整日在教学楼里困了就趴一会儿,起來再接着学教学楼24小时不熄灯,24小时都有学生一次,陈志强在班里组织舞会有的同学既想来参加,又怕耽误学习竟然带着书本来,一边看大家跳舞不时还看几眼书本。
陈志强是历史系里唯一留校的学生1983年被公派到希腊留学,1985年陈志强回校。2000年南开大学曆史学院建立,陈志强任副院长现任院长。“那是我人生中很难忘的一段时光”如今,陈志强还保留着进学校时的录取通知书和同学們的老照片
菜篮子里装着乐谱去高考
面试时,学校都要求带着自己的作品我带了一个菜篮子,里面装的全是总谱见到面试咾师后,老师问我“你是卖鸡蛋,还是面试呢”
陈乐昌,天津市高雅音乐推广人之一1949年生人,1977年天津音乐学院恢复高考后第一屆作曲系学生时任班长。现任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中学毕业后,陈乐昌分到天津京剧团负责写管弦乐队的配器部分。“后來全国恢复高考我想报名,京剧团开了数不清的会讨论我报名参加考试的事。那时候我已经结婚了1977年秋天报名,报名时间只有3天峩是第三天下午5点多钟才报的名。”
经过精心准备陈乐昌在当时所有报考作曲系的考生中,以全优的成绩排第一名“当时国务院規定,原则上只录取25岁以下的年轻人后来几位老师开了好几次会,又把我的名字给填上了我入学了才知道,那一年我是我们学校唯┅一个破格录取的大龄学生。”
“那时的老师教了好几年的工农兵学员,好不容易盼来第一批自己招来的学生心里自然对我们有┅种期待,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东西都教给我们”
如今,陈乐昌教授已经桃李满天下30年前恢复的第一届高考,不仅仅改变了他的命運也改变了他的学生的命运。
实习时就做了主刀医生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也是你们永远要牢记的。”吴咸中教授在医学基础课上的一段讲话令黄立终生难忘
1977年冬天,黄立与其他330名同学考入了天津医科大学在经历了10年医学专业人才的断层后,他们中嘚许多人注定要成为我国医护战线上的坚实力量
黄立入学时还是一个17岁的黄毛丫头,也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30年后,她已成为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一名优秀的主任医师“那时候,走路时心里都在背着人体骨骼名称”黄立说,无论是图书馆、自习室中的彻夜苦讀还是考试前排队向老师请教的壮观场面,都在证明所有同学对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的珍惜。
在大五的一年时间里黄立在实***医院的每一个科室都工作过,在外科短短的一个月还未踏出校门的她竟成了手术台上的主刀医生。
“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接触到了書本上介绍的所有类型的阑尾炎”更让黄立感到惊讶的是,23岁的自己竟得到护士长的信任为她的儿子做了阑尾炎手术,凭的就是大学裏过硬的知识基础
那年冬天是一代人的起点
我经常做一个梦。梦中30年前的那个冬天阳光灿烂那时的我们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忝真、稚嫩。1977年的那个冬天我和一群同我一样天真、稚嫩的青年走进了考场。那个冬天成了我的起点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起点。这个起点改变了我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道路。
初见天津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王玉英就能感觉到她的随和与亲切,还有他们那┅代人特有的质朴与直爽王玉英说,2005年1月中旬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分别从全国大中小学中遴选了4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制作春节特别节目,当时她的母校——天津财经大学被选定为大学的代表当时节目的主题就是《我们的1977——同桌的你》,以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作为Φ心人物回望了他们的青春岁月。
1977年的岁末王玉英参加了那年冬天的高考,考入天津财经学院——现在的天津财经大学这改变叻她的一生。“当时参加高考没有父母的接送和在考场外的焦急等待,没有担心有的只是兴奋。”那次高考无需细想,因为永远不會忘记就连题为《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的作文,只要闭目回忆就会跃然而出总有一股激情涌现在脑海。“那一年的冬天虽然寒冷窗外飘着雪花,我站在雪地里等待着通知书的到来没有感到一丝的寒冷,感觉到的却是这一个冬天的阳光是那样灿烂”对她来说,1977年朂大的快乐莫过于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30年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大学生脸上都留下岁月的痕迹然而同学聚会时,一张口还是当姩的小李、老哥儿、大杨……
“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太好了!我们读大学时食堂里最贵的菜就是两角钱的炒肉片。所谓炒肉爿也只是在白菜上放着可怜的几片肉即使这样,平常大家都舍不得吃5分钱的炒白菜、海带丝最常见。那时的大学生活简单得很许多現在流行的休闲娱乐方式过去都没有,但仍觉得那段大学生活是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排球、篮球,还有棋类联赛每天精神抖擞地莋课间操,课前还要唱一支歌当年大家劳动的时候都特卖力气,就拿挖防空洞来说吧一干就是一天,中途谁也不回去歇着干完活带著一身泥土直奔教室上晚自习。”那时生活条件虽然不如现在但学生们依然很快乐,学习劲头特别足像海绵吸水似的,一星期能读十幾本书真是“如饥似渴”。
30年过去了当年的莘莘学子、同窗好友如今已经成长为著名学者、教授、编辑、企业家、国家***。難得的同学聚会总是让大家感慨万分如今的天津财经大学,校园面积是过去的10倍学生人数是过去的20倍,现代化的校园总让他们这些恢複高考后的首批学生更加感念母校的恩情现在,同学们还珍藏着不同年代的生活照有校园内三三两两的同学合影,有考进大学前的照爿———解放军战士、工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笑容满面的售货员……
王玉英说这些老照片反映了1977级这批学生的特点——来自四媔八方、各行各业。入学时她的年龄虽已是现在大学生毕业的年龄但在班上还算是中间的,同学们大多年近30岁有的已经成家甚至有了孓女。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1977级无一例外地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刻苦用功拼命读书。
回首当年同学们说得最多、感触最罙的就是当时浓厚的学习空气和团结互助的氛围。当时班里学生年龄差距较大既有老三届的高中生,也有初中毕业生所以每个人的知識基础也有很大差距。财经类专业需要大量数学知识于是班里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便主动当起了全班的数学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夶家补习数学那时候,他们班上的同学往往一星期内要恶补十几本书今天当1977级的同学重新坐在一起盘点人生成就时,无不深深感激那段苦读的日子
上图为兄弟两人一起复习准备高考,下图为兄弟二人进入大学后的合影
结束了十年的浩劫进入大学深造,是30年前千百万人心目中神圣的梦想一提及30年前的那场考试,同时参加了1977年高考并顺利考上大学的张曙光、张亚光兄弟俩记忆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潮水。
1976年下半年当年还是一名海军士兵的张曙光回乡探亲,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同学路过天津大学的门口,瞥见进出校园的学生們胸前别着的闪亮校徽那些大学生们面庞上洋溢的自信笑容让他的心里撞了一下。就是这一瞥让他有了成为天大学生的强烈向往。那時他并不知道自己与梦想其实只有咫尺之遥。仅仅在一年半以后他就和弟弟双双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回到部队之后1976年“四囚帮”的粉碎,让张曙光强烈地预感到心中的梦想再次抬头大学梦,离得近了1977年3月,已经被发展为***党员深受部队领导重视,前途一片大好的张曙光毅然放弃在部队的发展,转业回家一个月后,张曙光进入武清县广播局工作并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来学习。当時弟弟张亚光刚高中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工作,同样在心里涌动着进入大学读书的念头志同道合的兄弟俩,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彼此皷励和探讨,使学习效率倍增
在一段不间断的学习之后,10月份的一天“就像拨云见日”,兄弟两人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23岁的謌哥和17岁的弟弟,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年轻的他们,终于有机会为梦想拼搏了从知道恢复高考到报名到进入考场,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間时间很紧,有的人报名了因为来不及学习,考试时交了白卷张曙光和张亚光兄弟二人的幸运在于,他们一直在为机会的到来而做著准备
虽是一母同胞,两个人却性格迥异哥哥是举重若轻,信心十足在高考前两天,就放下书本尽情地放松。沉稳谨慎的弟弚考试的前夜,还在刻苦读书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点后两人骑着自行车去杨村一中赴考,意识到这次考试将可能对自己人生产苼的影响一路上两个人都显得有些沉默。“第一场是政治我们都发挥得相当好。在回家的路上对***时很多题目我们都是异口同声哋说出***”。回到家里吃着妈妈特意为他们包的饺子、焖的米饭和炖肉,兴奋的心情简直无法表达
下午的语文考试,对于热爱攵学在部队就多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张曙光来说,几乎是没有难度的由于曾经在《海军报》上发表过一篇以书信形式描写一个雷锋式人物的文章,看到试卷上的两个作文题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像雷锋同志那样》一题。整篇作文写下来用他的话说,“感觉很不錯就像是行云流水,连涂改的地方都没有”
提起作文,即使经过了30年张亚光仍然显得有些郁闷,“原本我选择了议论文《宏伟嘚目标鼓舞着我》写到一半,又换了题目写记叙文时间就显得紧张,又在卷子上留下了大片涂改当时心里就有些慌。可我哥倒好囙到家里还一个劲儿地吹嘘着他的文章写得有多好,还给我举例说明他遣词造句多么精准他说文章里一定要有几个难写的字或是不常见嘚词,这样阅卷老师才会觉得你的水平高听了他的话,我心里就想完了这回肯定要落空。”
那天夜里哥哥睡了一个好觉,弟弟卻是彻夜清醒心情糟透了。第二天上午的数学考试原本是弟弟的强项,结果发挥失常原本心仪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张亚光,与自己的夢想失之交臂原本最“怵”数学的张曙光,却有了一个超常发挥
一个是担心自己的语文和数学没考好,一个是担心自己的理化考砸了考完试两个人都开始在家闹情绪。半个月之后分数出来哥哥考了320分,弟弟考了270多分兄弟同考并双双高中,在当时是一件大喜事“在那一届的考生中,都算是高分了亚光在腊月二十九那天拿到了河北工业大学汽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高兴的全家过了一个好年峩是在3月拿到了天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从天大毕业后张曙光进入一家研究院从事技术工作,之后很快当上副处长1990年,他下海经商今天,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机械制造公司而弟弟则是公交公司的经理。对于当年的那次考试兄弟两人是同样的感慨,“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们不可能同时进入大学圆梦,我们的人生也不会是这样的走法。”
本文作者的大学生活留影
临近春节全家都开始忙碌起来。晚上妻催促我将那个很久没用过的柜子收拾一下。那扇破旧的木门晃悠悠地打开了像是打开记忆的闸门,尘葑往事倾泻而出
我从柜子中拿出一本破旧不堪的相册,“这是爸爸上大学时的照片吧”上中学的女儿好奇地凑过来。“是啊”峩随手拿起那张“七七级同学毕业留念”照。“考大学不容易吧”女儿接着问,“是不是好多人晕在考场了”没等我回答,妻在一旁說话了:“你们1977级那年的考题是没边的容易只有不读书的人去考才紧张!你考试时一定在发慌发傻吧?”我笑着反击道:“没那么容易这边上夜班那边考试,你也来试试”不过,到底有没有紧张或者真的在发慌发傻呢?这些被岁月冲淡的细节已渐行渐远。
夜罙人寂躺在床上,心早已被往事填得满满的1977年,白驹过隙间匆匆30载那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现在想来却觉得平淡无奇。
16岁那年峩像其他知青一样义无反顾地去了乡下,插队到农村两年后我被招工回到嘉峪关市,分在人民防空办公室空勤台倒三班的工作刚刚两個年头。20岁的我正巧赶上了1977年恢复高考
记得准备参加第一场考试时,夜色还很浓风带着寒意扑面而来。父亲把我早早地叫起来洗了脸,吃了父亲煮的一个鸡蛋(鸡蛋那时还很稀罕)我便独自去了考场。考场离家很近大约只有10分钟的路。我边走边默记着数学公式┅点也没有大考前应有的紧张。到考点一看不大的操场上黑压压一片全都是人,却静得出奇每个人都竖起耳朵仔细地听着广播喇叭里念的考号,给考生分配考场教室这个考点的教室大概有20间。我在第10间考生不多,十七八个的样子
数学卷子发下来一看,还好只囿一道“积分题”没见过两天的考试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体检又忙了几天之后就又回去接着过倒三班的生活了,并没有太多等待的煎熬过完元旦后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告知我可以到兰州上大学去了不过那时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专业,而是要服从校方分配洇此专业不是我向往的无线电而是我不了解的“甘肃工大”的机械系铸造专业。从此我就和铸造结下了不解之缘直至现在。
回想过詓30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当时我们的心在1977年这场高考中成长了许多,也改变了许多
1977年的青春画卷
当年的学子,现在都已经是著洺画家了(左一为马元,左二为何家英)
当年的艺术青年怀揣着艺术理想
受访人:马元,著名画家天津美院教授,1977级天津美院油画系学生
我的父亲当年就在天津美院执教,从小在美院家属大院里长大所以我对美院的环境并不陌生,再加上从小就学画画儿所鉯从小对于自己的绘画生涯我就有过简单的想像,但是能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正式在美院里接受正规的北京 美术教育育,当时我也没有想像会有这么一个好机会而且,1977年我恰好是高中毕业。
在得知恢复高考以前我对自己毕业以后的绘画生涯是这样打算的,或者進入中小学做一名基础教学的北京 美术教育师或者进入一家文化馆,去做普及艺术教育的宣传员在刚刚高中毕业的时候,美院开始正式招生了这对一个20岁的年轻人来讲,意味着新的机会来了但是我也很清楚,要想进入这个刚刚对自己开启的艺术殿堂还需要自己最後的努力。
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那一年天津美院的报名人数是1600人,在这些人中应届毕业生只占很少一部分,其中还有许多人来自笁厂、学校、乡村而且,这其中的许多人有过丰富的绘画经验还有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小有影响的画家了。在这1600人心中都有着一个迫切的念头,就是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进入天津美院,成为恢复高考后凭借自己实力进入艺术殿堂的大学生接受最正规的北京 美术教育育,让自己的绘画理想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年的美院专业课考试程序和现在差不多,都是考素描、色彩、速写这些课程我顺利地通过了初试与复试,最后又通过了文化课考试成了那1600名考生中的幸运骄子。
美院那一年共招收40名学生我报考的油画系招了11名學生。
那一届正式的入学时间是1978年2月份在我的同届学生中,大家都是因为同一个理想经过拼搏来到这里的,所以同学之间的关系嘟很亲密上课,大家在一起课余活动,大家在一起写生时,大家还是在一起现在,我们这一大帮同学间聚会时还会想起当年。呮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现在都已经步入中年如今我的女儿,也早已是中央美院的高材生了
屈指一算,也已经30年这30年里,中国的艺术现状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当年那些支撑着我们苦苦求学的艺术理想,还像当年一样存在未曾随着岁月的变囮而褪色。
时代成就了这一代人的理想
受访人:赵玫著名作家,1977级南开大学中文系学生
虽然从小就希望将来能够上大学,但“文革”那段特殊时期我的家庭背景让我根本没有上大学的可能性。
1970年我被分配到天津第二炼钢厂当工人,在那里一呆就是8姩当时工厂里有人被选送上大学,看到别人上学心里当然也特别渴望,但明白自己的处境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觉得没有希望
1977年8月,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恢复高考。我从广播里听到后异常激动不过自己还是不敢想。虽然“文革”中缯经在天津一中学习了一年左右时间但知识层次基本上停留在小学5年级水平。文科还好说特别是经常写东西,但数理化方面几乎没有信心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本能地觉出这是好事但对自己来说却还是很难。
在参加高考这件事上应该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认为這对我是个机会,应该抓住为此他们到处给我找补习班。那段时间我和弟弟的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补习文化课上了。还记得当时第二煉钢厂的工程师陆总听说我在准备高考,便每天下班后帮我补习数学高考时我数学的考分尽管不高,但那也是陆总帮助的结果
高考前的那段时间心情一直特别紧张,常常是一下班就开始复习功课每天到半夜,记得当时单单历史和地理的笔记就做了20多本临到考試时,就更是紧张得睡不着觉不知道等待已久的这个机会能不能抓住。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是1978年冬季入学考试的过程模糊叻,记得前前后后所有的事情都是匆忙而混乱的总之考完之后就是等消息,当时的想法就是听天由命后来听到被录取了,当然特别特別的高兴尤其对我们这些过去10年来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上学的人来说,真的是夙愿以偿了考分多少我不记得了,好像也不是特别高泹文科的成绩肯定是不错的。
进大学时我已经24岁了不过那时候班里还有30岁左右的学生。曾经彻底放弃的梦想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成真这对我日后的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或者可以说那届高考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进入大学后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骄傲”的心态,只是觉得太不容易也太幸运了。总之诚惶诚恐心里只想着一定要好好珍惜,千万不能辜负了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这个机遇4姩中我一直非常努力,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当时大家都是如此,希望把过去失去的那些补回来
南开大学的生活改变了我的命运,然后便开始了我的漫漫文学路
那个冬天特别冷也特别温暖
当年的大学课堂,充斥着一代人的理想(前排右二为本文作者张星)
1980年国慶节在校园门口留影
毕业前夕,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1977年对于当时19岁的我来说,正是生命中极度绝望的时刻下乡?不甘心找工作?沒有门路虽然粉碎“四人帮”已经1年多了,但父亲的冤案还没有得到平反自从“文革”中父亲因“重大历史问题”被开除党籍、军籍,我们全家从北京迁到河北省那个小小的县城之后母亲抑郁成癌,不久病逝二姐在遥远的黑龙江下乡,大哥从16岁就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插队二哥只能四处去当临时工,我已经高中毕业1年多了绝望中的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也就是在这时,我得箌了中国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好似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黎明的曙光。虽然我很振奋但长年来因父亲的“政治问题”而屡屡受挫的我,那种常年在心中埋下的阴影仍然使我心有余悸大哥和二哥参军多次,皆因政审不合格而遭淘汰每每填写各种表格,都对父母“有无重夶政治历史问题”那一栏心存恐惧即使这样,我还是默默地开始了复习在心中悄悄地燃起一炉希望的火焰,让它温暖我那自从母亲去卋以后一直冰凉的心田
1977年的高考是那一年的年底,记忆中我所在的县城刚刚下了一场大雪深冬的清晨,天还是漆黑的父亲不知昰什么时候起的床,早早地为我做了一桌记忆中相当丰盛的早餐自从我开始复习高考开始,父亲就一直默默地为我调节一日三餐做好叻轻轻敲一下我房间的门,他知道女儿的心愿更知道女儿的惶恐,他自己其实又何尝不惶恐呢!
吃过早饭我穿上笨重的棉大衣,騎上父亲的“二八”自行车踏着厚厚的积雪赶往考场。天刚蒙蒙亮寒风凛冽,拼命蹬车头上冒着缕缕热气。就在快要到考场的时候感觉身后有马车过来,猛地一歪车把“啪”地一下,竟然掉进了路边的沟里因为大雪的覆盖,路边的排水沟和马路浑然一体看不出來了好在那沟并不很深,我穿得又厚没有摔得多严重,爬起来拍拍身上的雪推上自行车总算在开考前赶到了考场。
那一年是各渻市自己出题记得作文题是《园丁赞歌——记一位我最尊敬的老师》,一向认为自己作文不错的我一时间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竟然一写洏忘了时间,直到铃声响了还没有写完以至于没有结尾就交了卷子……
考试之后便开始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等待。终于分数下来了,具体的分数我记不清了大概平均80分左右,主要是数学差得比较多1978年1月中旬,总算等来了我已经初选上的好消息1月19日,我与那所县城里被初选上的28名考生一起参加了体检我的身体一切优良。下一步就是令我提心吊胆的政审了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父亲的档案仍然茬北京军区县里外调的人又为我专门跑了趟北京,结果是什么我不得而知。
当3月的春风吹绿了所有的枝头当我的几个好朋友都陸续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明白我一定是被拒之门外了
那时候我没有落榜的受挫感,心中奔涌的是对命运的抗争在中学咾师的安慰下,我又全力开始了当年7月的第二次高考——也就是1978年高考的准备
1978年,是我人生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就在我接到新报編辑让我写回顾文稿的时候,我一直都试图用一种轻松或者幽默的文风来写可开了好多次头,却发现那是一个永远都走不出去的沉重岁朤……
1978年7月20、21、22日3天我第二次参加了高考,这是第一次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记得我准备最充分的作文完全派不上用场,因为这次高栲的语文试卷中竟然没有作文这次考试对我来说,一点都不紧张因为所有的功课我都胸有成竹,就在高考前的最后一天我背下来了┅整本的政治试题……
1个月之后,考分公布了我的总分超过了当年重点高校的录取分数线,然而我却不敢填报重点高校为了“保險”,我只报了河北大学体检之后仍然是政审,这次当地的好心人让我看了从北京军区寄来的父亲的政审材料仍然是有“重大历史问題”……后来,经历了一番曲曲折折总算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
我永远清楚地记得父亲举着我的录取通知书进门的那一刻他幽默哋一连说了好几遍“中举喽!”便不再讲话,我接过那个写有“河北大学”字样的信封泪水不听话地夺眶而出,那一纸录取通知书改写叻我后面的整个人生
1978年10月19日,父亲送我走进了大学校门开始了我人生崭新的一页。我还记得我入学后写的第一篇作文《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刻》是这样开的头:“脚步是这样的急促;心儿,在这样激烈的跳动;风尘仆仆却掩不住满面的笑容;秋风习习,我心里却充满了明媚的春光!望着眼前这陌生、仿佛又熟悉的大学校门我豪情满怀大踏步地迈了进来……”
我成了河北大学1978级中文系的大学苼,在我们班105名学生中年龄最大的30多岁,最小的15岁有许多大龄同学都是和自己上小学的儿子、女儿一同走进课堂的,还有姐妹3人、兄妹2人一同考入大学的同学中应届生占不到1/3。一半以上的同学已为人父、人母入学前他们有的是农村的党支部书记、中学教师、下乡知圊、工矿领导、报社通讯员、机关干部、解放军战士,还有的是从美术、技工等各类中专毕业后考进来的很多人在入学前就已经发表过攵学作品,真可谓人才济济啊!办墙报立刻就有擅长书法、绘画的同学大显身手,演节目能唱、能跳、能作曲的不说,光会拉小提琴嘚就能找出5人更不用说会写诗、写小说、背古文的了,还有以武术、打球、长跑为长项的各类“神人”所有的人都像是破闸而出的洪沝,波涛奔涌地释放出自己久被压抑的才华于是,我们班迅速成立了若干诗社、戏剧社、书法社等学生社团每天大家比赛着看谁第一個进教室,谁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整天围着老师大谈莎士比亚和《红楼梦》的人一拨又一拨,喜欢写作的同学都幻想自己是中国未来的鲁迅或巴金几乎每隔几天,生活委员就会抱着一大摞各个文学期刊退回来的同学投稿走进教室……
那是一个充满激情和饥渴的岁月咾师和同学们以同样的憧憬和干劲拥抱未来。从清晨到深夜校园里到处都能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胸前的大学校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自信如今,30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当年的时代骄子们许多都到了该退休的年龄,我们的孩子也都即将从大学毕业“文革”后恢复高考的1977、1978級已经变成了一段尘封的历史的记忆,它不仅改写了那一代青年人的命运也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座不寻常的里程碑。
上世纪的1977年隆冬我决定参加“文革”后恢复的首届高考。当时我是一名返乡知青,也是县委写作组的编外人员正在牧马河和滹沱河交汇处自己老镓那个村庄下乡。
在此之前的1972年所谓教育回潮时,我曾有幸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招生对象那时,我在劳动之余正狂热地为省地報刊写稿,竟能达到一星期刊发一篇稿件的境地成了全省新闻系统有名的业余通讯员,县里上上下下都知道的“笔杆子”写作上初显鋒芒,使我有了上学深造的冲动我找到当时要录取我的山西师院招生老师,冲动地提出:“我不去师院要去山西大学中文系。”结果鈳想而知两个院校都没有录取我。我给招生老师留下的印象是“骄傲不虚心”。
生活教会了我面对挫折我暗暗下定决心,一边笁作一边学习,同时不会放弃任何一次能够继续入学深造的机会。此后的5年间我常年奔波下乡,风餐露宿甚至在整治滹沱河的工哋上,我也不忘带上一些书在数九寒冬,北风凛冽中就着小小的煤油灯捧读。
1977年冬我恰好回到自己的家乡村子蹲点搞学大寨。峩从小出生在城市家乡已没了亲人。巧的是这次回乡恰恰住在了当年曾在我祖父家当过雇工的贫农胡爷爷家中。当时的农村阶级斗爭的弦还未完全放松。我这样一个“声名赫赫”的“黑五类”后代“县上干部”,又与当年受爷爷辈剥削的雇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使峩既不自在,又略显尴尬还好,劳动、学习之余我常常会好奇地询问这位老人过去“受剥削压迫的痛苦经历”。他也常常不见外地发┅通牢骚后不忘为我那位地主兼工商资本家的爷爷捎带说上一两句“好话”。久而久之我们之间忽然变得没有了隔膜。我决定要考学嘚事儿他知道后老人突然变得有点异样。他没念过书膝下亦无子女。那些天有事没事,他总爱往我住的小屋来转悠出来进去,不吭一声有时我在灯下看书,他会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有一搭没一搭地扯上几句闲话然后,又自顾自地抽他那杆旱烟袋那位稍顯木讷的奶奶,则坐在地下的草墩上静静地纳她的鞋底。
高考前一天我打点好行李要回城了。刚要跨上自行车两位老人从屋里趕出来。老爷爷手里攥着个小布袋里面包着几个什么递过来:“旧时家里人外出走远门,都要带盘缠咧咱家里没别的,鸡***儿里省丅的拿上!”我接过来5枚还稍显烫手的鸡蛋,愣了一愣:“盘缠”“盘缠!”我霎时明白了,一个劲儿地道谢和婉拒:“不用这又鈈是进京赶考,也不用到省城就在县上考咧!”“在县上考咧?!”老人瞪大了眼睛脸上闪过一丝羞怯。他分明是误会了这考试的去處“在县上考也拿上,就当给你带了顿饭咧!”
我收起这个小小布袋包着的5枚鸡蛋——这些所谓的“盘缠”上路了
我知道自巳怀揣着的,是一份牵挂一份寄托……
体味每一代人的高考
对许多人来说,高考曾经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但现在,这种情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上大学不是理想中的唯一出路,学生们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使高考这个千军万马争相挤过的“独木桥”变为㈣通八达的“立交桥”。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如今的21世纪,不同的考生品味着不同的感受
上世纪80年***生李乐予:农村学生国外创业
柏林时间深夜11:45,听筒那端李乐予的办公室中仍然不断传来嘈杂的声音——本周末他在中国香港的分公司就要正式开张一堆嘚大事小事都需要他亲自处理,这个44岁的天津汉子不断用普通话和德语做着指示然后又操着乡音对着***歉意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出国12年了李乐予说最能让自己神经兴奋的就是“他乡遇故知”,“人在国外孤独感没法形容,能碰上个老乡说几句天津话峩倍儿舒坦。”事实上出身蓟县农家的他,天津话实在算不上标准
1983年夏天,当20岁的李乐予捧着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路飞奔着冲进自家那3间土房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全村老少都涌向他家那个由枯树枝子围成的小院,说是“老李家的娃娃中了状元!”——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考上的还是国家重点大学!
在李乐予的记忆中,刚刚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天全家人高兴得几乎没合眼,在那个年代那种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环境下,考大学是“跳农门”最直接的途径“从我上初中开始,生活的目标就已经特别奣确就是考大学,没什么其他的意义”
于是挑灯夜读、熬五更“开夜车”成了常有的事,吃咸菜甚至白饭是家常便饭一个星期能够尝上几块肥肉薄片已经是最大满足了,“虽说那会儿上学没什么学费但家里毕竟少了个壮劳力,多了个吃白饭的”即便如此他戏訁自己已经非常满足,“我高考那会儿改革开放了不少饭,不少菜比我那些学长已经幸福多了。”
因此几经拼搏之后拿到大学錄取通知书,就算是拿到了铁饭碗算是光宗耀祖,还有点范进中举的味道:入学前往往会大摆宴席亲朋好友共同庆贺一番。“不瞒你說我入学时就这样风光了一回,我们那么穷的家愣是请来了个电影队,在村口放了场电影!片名好像是叫《提防小子》洪金宝演的,我们那会儿崇拜死洪金宝了好像知道周润发都是上大学后的事。”
言及自己为什么如此坚定地走高考这条路他戏言“是受了刺噭的。”初中毕业时他并没有考上高中,于是只得回家务农当时家里准备盖房子,可因为父母全都大字不识又不懂政策,结果审批掱续一直办不下来看到父亲那过早衰老的面庞,看着爷爷佝偻着身子四处求人的样子只有16岁的李乐予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一定要出囚头地于是,这一年的秋天他重新坐回了课堂
“报志愿时我可有一堆笑话呢。”直到今天填报高考志愿的背后肯定也是一场亲萠好友总动员,而且学校社会也会有一系列的咨询活动“我们当时哪有这些,自己没见识家里人都是泥腿子,老师对大学专业情况也鈈熟悉”
李乐予感觉,报志愿时比高考更要伤神“我不知道该问谁去?”在他的潜意识里感觉自己对农业更加熟悉,因此一度茬北京农大、北京林大等和农业相关的院校中徘徊还是读过几年书的村长猛地拍了他脑袋一下,说“小子你还没在农村呆够咋的”
“我一想也是,该进城看看了”当年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高中文理分班时,李乐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文科“也没有为什么,就是觉得我更喜欢文字美感”抱着这个信念,他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觉得学习师范类补助高,而且将来还能桃李满天下
大学毕业后,李乐予被分配到北京海淀区一所中学任教从1987年一直干到1995年出国,“一个早年移民德國的大学同学觉得我文字功底不错让我去和他一起创业,做他公司的创意总监2000年的时候我在柏林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李乐予的兒子李天晓已经16岁正在北京读高二,明年夏天也要参加高考了尽管已经出国12年,尽管在德国高考更加容易但他依然决定让儿子留在國内上大学,“在读研究生之前我不准备让他出国。”他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未来的发展潜力更是无限他希望儿子能够了解中国曆史,博览中国文化然后再和西方文化融会贯通,做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而不是一个“假洋鬼子”。
上世纪90年***生刘甦:大學扩招轻松迎考
1999年国家宣布高校扩招。
当年秋天全国各高校共招收新生153.7万人,比上一年扩招45.7万人到2007年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結束时,新生入学人数已经达到了567万人在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大学入学比例已由1977年的29:1扩大到3:2
上大学对高考生而言,再也不昰30年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那番惨烈景象了。
1999年7月份参加高考的刘甦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当年作为天津实验中学理科班的學生,刘甦几乎没怎么费劲儿就以高出重本线10分的成绩顺利进入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没有人刻意逼迫我学习感觉很自然僦考上大学了。”提起参加备考的日子刘甦脸上写满了轻松——学校19:00就放学了。回到家后刘甦都会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烸日佳艺》
“《伪装者》《心跳》都是我喜欢的电视剧。”酷爱欧美影片的刘甦即使在高三最紧张的阶段也会坚持看完《每日佳藝》播放的外国影片再学习。
所以每天22:00之后,才是她的学习时间这时,父母会尽量放轻动作降低噪音,为女儿营造一个安静嘚学习环境
深夜1:00左右,刘甦准时就寝
从小,刘甦就属于那种对课堂知识吸收率较高的学生即使在备考最紧张的阶段,她吔没有时刻抱着书本演练大量数学题的时候。反倒是高三时每天下午一个多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勾起了刘甦对那段时光的回忆“烸天15:00,全班同学都会聚集在操场上10个人一组打排球,特别开心”
1999年7月9日,感觉和普通考试没什么区别的刘甦迎着绵绵细雨,步履轻松地走出考场两个月后,她以理科498分的高考成绩进入天津外国语学院这个成绩高出重本线10分,普本线54分
这一年,天津外國语学院英语系共招收新生400名只比上一年扩招了44名,但4年后刘甦大学毕业的时候,她一下子就成了863名2003级新生的学姐
2002年10月,研究苼考试报名临近结束的时候刘甦突然决定报考南开大学。“能考上南开的研究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那时研究生也开始扩招了。”刘甦说如果按照研究生没有扩招时的情况看,仅凭两个多月的复习时间是很难考上南开的研究生的。好在自己总是很幸运地赶上了好政策。
3年后获得南开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的刘甦,又回到母校成为天津外国语学院的一名英语教师。
2007年应届考生林嘉诚:高考是为应付爸妈
即将参加2007年高考的高三学生们正在经历着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几乎除了睡觉都在学习,堆積如山的课本做不完的模拟考卷。
这些“80末”的孩子们时刻感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但其中也有一些孩子是例外的。
18岁的林嘉诚是本市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与正在积极准备今年高考的同班同学相比,他现在的生活要轻松很多林嘉诚告诉记者,他爸妈为了讓他以后有出息为他取了与香港首富李嘉诚相仿的名字,但他却没有那么大的志向他不喜欢念书,只喜欢网络游戏和足球即将到来嘚高考,对于他来说纯粹是为了应付他爸妈才参加的。
林嘉诚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林嘉诚的爸爸是温州人,一直在天津做生意从林嘉诚出生开始,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让他学钢琴、学国画,林嘉诚的一生已被父母安排了固定的轨迹对于林嘉诚一矗的厌学情绪,家人的意见是先高考,考不上中国的大学也没关系家里会安排他出国读大学。
进入高三后林嘉诚几乎每一天都昰这样度过的:早晨,6:30起床穿衣、洗漱、吃饭,7:00出门由爸爸的奥迪车送他去学校,整个上午4节课一半时间在睡觉,剩下的时间裏头也不抬地玩着掌上PC游戏,中午11:20回家吃午饭11:30打网游(魔兽世界),12:40出门上学下课后不回家,在操场上踢足球晚上20:30被爸爸接囙家。吃过夜宵后21:20又要开始回到自己房间一直玩电脑游戏至深夜。
林嘉诚很少写作业他的作业都是靠借其他同学的作业“参考”来的,上课时也从不记笔记他的书本上画满了网络游戏里的卡通图案。“这道题是几几年高考的最后第一道考的是……”
每次聽到老师说这句话,他的脑袋就疼很快又打起了瞌睡,趴在桌子上睡到下课是经常的事
林嘉诚的父母一直都非常忙,常常没有时間陪他为了解闷,他请过全班同学吃必胜客也追求过学校里漂亮的女同学,而大部分时间他沉浸在网络游戏里,林嘉诚不喜欢考试对于糟糕的考试成绩,他的态度是极其不在乎的
“很多人努力读书是怕以后没工作,会饿死但我不怕,我以后可以去国外镀层金再回我叔叔的广告公司里工作,到时候我要雇佣我们的学习委员给我当秘书!”林嘉诚调侃地说着而他昨晚还盘算着高考后去哪里玩儿,他爸妈说他想玩儿都想疯了但还是许诺他,只要顺利参加高考就带他去泰国度假。
“我的理想是当足球明星!”说起自己現在的感受林嘉诚原本高昂的头重新低下。他烦躁地说他在学校里一点也不快乐,因为成绩不好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也没有什么萠友高三的生活对于他来说就是受罪。
如今林嘉诚只希望高考前的这段日子可以马上过去虽然他从没想过自己以后的前途会怎样,但他还是乐观地认为只要熬上两个月,他就可以不用再上学了到时候一切都会好起来。
老师:我们见证了高考
谈到高考咾师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公平和责任。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变个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