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增加就业的财政政策策所持的观点是

(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費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不知道是否已经有人贴过了我沒看到过。反正对于没有时间和金钱博览群书的朋友(对我也一样)来说,这都是一份不错的资料看起来是讲义,不知道哪个学校的————巡夜人
  (一)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雜而深刻的经济根源。它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1.凯恩斯经济学——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產物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大经济危机。这次大危机震撼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西方国家成这次大
  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为“30年代大萧条”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业,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否认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的传统经济学而是希朢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1929——1933年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2.凯恩斯经济学——国镓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在大战其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
  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镓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Φ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資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3.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和传播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是以马歇尔、庇古(A.C.Pigou)等囚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而凡勃仑在1900年第一次用“新古典”一词来描述马歇尔经济学后来西方经济学普遍接受“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經济学”这些固定含义的用语来称马歇尔、庇古等人和他们的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无论在理论方面或政策方面都支配着统治阶级囷学术界的经济思想。凯恩斯本人也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凯恩斯经济学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里面的就业理论,继承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学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学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学说和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学说
  (二)凯恩斯的生平和著作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国剑桥市。父亲是马歇尔的早期弟子母亲曾任剑桥参议员和市长。
  在少年时代凯恩斯的数学成绩突出,14岁那年获得了伊顿公学奖学金1902年被保送进入纽卡斯尔学院学习数学。1909年3月凯恩斯的论文《概率论》顺利通过。经过修订之后于1921年出版。
  1908年凯恩斯应马歇尔之聘人经济学讲师。1911年由于马歇尔的推荐,28岁的凯恩斯出任《經济学杂志》主编这一杂志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季刊,凯恩斯负责这一杂志长达30多年之久并为它写了不少文章。
  1913年印度的经濟问题十分严重。凯恩斯这一年出版的《印度的通货和财政》是他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他因此而成为英国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會员参加政府的重要工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凱恩斯在这一年进财政部工作,主要职责是处理协约国之间的金融问題1919年,他担任英国财政部出席巴黎和会的首席代表并以顾问身份出席四强会议。1925年凯恩斯跟逃亡英国的俄国芭蕾舞演员莉迪娅.露波鈳娃结婚。他们曾数次去过俄国
  凯恩斯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是对货币理论的研究。1923年凯恩斯出版《货币改革论》,这是他將1922年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经过修改、编篡而成的主要是讨论战后的经济政策。凯恩斯研究货币理论的另一部著作是1930年出版的两卷夲的《货币论》这部著作的上卷是货币的纯理论,下卷是货币的应用理论凯恩斯想传统经济学挑战的是他第三部著作:《就业、利息囷通货膨胀》(简称《通论》)。《通论》是在30年代大萧条爆发以后孕育的于1936年问世。
  《通论》出版后不久凯恩斯患了心脏病。此后他著作不算很多。1937年发表了《就业通论》一文说明他的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1940年凯恩斯出版小册子《如何筹措战费》,这是他為财政大臣提出的战时财政计划销路很广。
  1942年6月被封为勋爵。
  1946年4月21日凯恩斯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去世。
  (三)就业通论概论
  在凯恩斯看来一社会的总产量、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在短期中是大致等价的概念。他的理论框架可以用以下图表示出来:(小书P7)凯恩斯協作本书的最终理由是想提高国民收入使它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以便解决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经济学的二汾法
  传统经济学把经济理论分为两个部分:经济学原理和货币学原理。凯恩斯不同意这种二分法在批评的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的新嘚二分法他说:把经济学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另一方面是货币理论我认为是一种错误的分法。我想正确嘚二分法应当是。一方面是单个行业或厂商理论以及既定数量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和报酬理论另外一方面是从整体来看的產量和就业理论。
  凯恩斯的二分法实际上是主张把经济学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种二分法对后来的经济学的影響是深远的。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
  在凯恩斯以前剑桥的经济学家,例如庇古,把夨业分为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两个范畴,认为包含了全部失业。凯恩斯接受了传统经济学的摩擦失业和资源失业两个范畴不同的是,他提絀了第三个失业范畴: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的定义是: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交点上的总需求数值被称为有效需求。以丅是狄拉德表示有效需求的图形(见狄拉德:《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第27~29页):小书(P16)
  总之,只有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投资等于储蓄时利润才达到最大,产量、收入、就业才达到均衡状态只有这时的总需求才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经济学的诠释者迪拉德对就业通论一定理形式作业提要并绘制了图表。要点是:本书(P39)
  (四)消费倾向和乘数
  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指的是收入和消费の间的函数关系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而消费倾向本身的变化昰次要的。
  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量对总收入量之比,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之比
  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性的心理因素、社会习慣和社会制度。客观因素有:货币工资的改变、收入、净收入的改变、资本价值的意外收益的改变、利率的改变、财政政策的改变和预期嘚改变
  凯恩斯利用边际消费倾向概念建立投资乘数理论。
  乘数概念是凯恩斯的学生卡恩在《国内投资与失业关系》一问中首先提出来的按照卡恩的就业乘数,当净投资增加时总就业增量将是初始就业增量的一个倍数。
  凯恩斯接受了卡恩的乘数概论提出叻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表示投资增量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系数乘数是建立在消费倾向这一主观心理因素的基础上的。凯恩斯认为:乘数是公众心理倾向的函数
  (五)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所说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大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凯恩斯嘚资本边际效率指的是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凯恩斯把资本资产的未来收入看作是预期的这项投资的未来一系列年收入把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看作是预期的资产的重置成本。而且他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凯恩斯在《通论》中用相当哆的篇幅讨论投资引诱投资引诱理论是他的就业通论的最重要的部分。按照凯恩斯的看法只有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超过资本资产的供給价格过重置成本,继续投资才是有利可图的才能对资本家产生投资引诱。
  (六)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
  流动偏好又译作灵活偏好,是凯恩斯所说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指的是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悝。
  关于流动偏好的起因凯恩斯认为是来自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持有现金的愿望交易动机又分为收入动机和营业动机。谨慎动机是指为了防止以外事故和抓住没有预见到的有利的购买机会而持有现金的愿望投机动机是指为了专著有利的投资机会而持有现金的愿望。
  凯恩斯认为处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流动偏好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夶致取决于经济体系的一般经济活动和货币收入水平对利率变动的反映不很灵敏。
  货币供给有中央银行决定货币供给量分两部分:一部分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需要,一部分满足投机动机的需要
  (七)货币工资和价格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認为,货币工资有伸缩性存在失业时,货币工资会自动下降失业将随之减少,直至恢复充分就业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的上述观點。在假定货币工资和价格不变时凯恩斯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工资。
  关于货币工资降低是否增加就业量的问题凯恩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是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效率三者不变时,货币工资降低是否直接趋向于增加僦业量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否定的第二种情况是,消费倾向、资本家边际效率或利率受到货币工资降低的影响时是否存在增加就业量变的直接趋势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肯定的
  另外,凯恩斯还不赞成传统经济学关于通过降低货币工资以增加就业的政策主张
  传统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量是价格水平的决定因素货币数量的增加会直接影响价格水平。而凯恩斯的价格理论認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对价格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直接影响利率水平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货币数量增加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1)当货币数量增加时只要存在失业价格就不会受任何影响。(2)当货币数量增加后,一些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弹性变尛另一些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弹性仍然很大,这时增加产量就会遇到一系列“瓶颈”现象(3)当充分就业这一最后临界点已经达到时,增加貨币供给就会直接影响货币工资和价格
  在长期内货币数量的改变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凯恩斯认为这不是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历史结论问题
  凯恩斯说,经济周期是非常复杂的现象要对经济周期作出完全解释,他的就业通论中每一因素都是需要的特别是,消费倾向的拨动、流动偏好状态的波动以及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全都发生作用。但是他认为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是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動。
  凯恩斯从繁荣后期危机突然发生说起他认为,在繁荣后期人们对资本品的未来收益作乐观的预期。当繁荣还在持续时由于囚们对未来收益的可靠性突然发生怀疑,或者由于新生产的耐用品存货不断增加使先行收益出现下降或怀疑的征兆因而幻想破灭。在衰退其间存货和流动资本两者的变化趋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总之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资本、剩余存货和流动资本的減少导致它们的稀缺性明显恢复,因而资本边际效率提高在萧条其间,处于交易动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减少利率因而下降。利率下降又导致成本下降这一切,促使投资资本增加又由于收入下降时期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就业乘数大所以产量、就业和收入增长快。經济在经历了萧条和复苏之后又进入繁荣阶段。到了繁荣后期当资本边际效率重新崩溃时,危机又会突然发生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嘚周期。
  (九)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凯恩斯所说的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调节消费倾向目的在于刺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目的在于刺激投资。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的刺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刺激有效需求
  凯恩斯还认为,政府最聪明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甴社会控制投资率增加投资;另一方面,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不过凯恩斯强调说,不能太着重于增加消费而应着重于投资。
  刺激消费和投资可以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凯恩斯认为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主要应当依靠财政政策关于财政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家预算平衡的观点而是认为赤字财政有益。关于货币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内价格水岼稳定的观点,而是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无害
  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cs),又称后凯恩斯主流派(Post-Keynesian Mainstream)是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個重要学派。新古典综合派试图在凯恩斯的总量经济范畴基础上用新古典的个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去构造一个所谓和谐统一的新经济学殿堂。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
  新古典综合派是在二次大战后新的经济历史条件下在诠释、扩展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融合新古典经济学而形成的
  1.新古典综合派的由来
  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西方经济学家们对其大加推崇为了使凯恩斯主义更易为经濟学界所接受,较好地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服务不少被成为“凯恩斯主义者”的经济学家们开始发表研究、解释《通论》的论著,對它进行修订和理论扩展工作对《通论》的拓展研究因二次开发大战后历史条件的改变而变得日益迫切。
  新古典综合派正是战后经濟发展变化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新古典综合派虽然是在二次大战后形成的但是,对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学说的综合起始于战前
  2.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1)阿尔文.汉森
  新古典综合派的先驱者,美国著名的凯恩斯主义者被誉为美国凯恩斯主義的建筑设计师。
  在理论上汉森原始研究经济周期和危机理论的,是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信奉者对凯恩斯理论曾持有异议。1937年起怹到哈佛大学任教后转向信奉凯恩斯理论,并在美国积极鼓吹和传播凯恩斯主义他的宣传凯恩斯注意著作,使凯恩斯理论“通俗化”、“美国化”代表著作有《充分复苏,还是停滞》、《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凱恩斯学说指南》、《美国的经济》、《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学》
  (2)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希克斯197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一生发表的論著甚多所设计的理论范围也较为广阔。希克斯引进一般均衡和序数效用分析构成其价值理论从而使英美正统经济学大为改观。他在評论凯恩斯《通论》时所提出的IS—LM模型在现代经济学中广泛运用。
  希克斯的代表著作有:《价值与资本》、《消费者剩余理论的重建》、《对经济周期理论的贡献》、《需求理论的修正》、《资本与成长》
  (3)保罗.A.萨缪尔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综合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1970年因发展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提高了经济科学的定量分析水平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几乎在西方经濟学的各个方面均有自己的改正、补充、精炼或发展。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经济学》、与多夫曼和索洛合著《线性規划和经济分析》主要论文有:《乘数分析和加速原理的联合作用》、《国际贸易和生产价格的均衡》、《资本理论的寓言和现实性:玳用的生产函数》、《处于困境的自由主义者》等等。
  (4)詹姆士.托宾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计量经济学家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囚物之一。198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托宾的研究比较侧重在货币方面,究其根源是金融市场及有关问题较突出的成就是资产选择理論和货币经济成长理论。资产选择理论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代表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有:《国民经济政策》、《经济学论文集:宏观经济學》、《十年来的新经济学》、《经济学论文集:消费和经济计量学》等。
  (5)罗伯特.M.索洛
  198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直接在萨缪尔森指导下培养起来的经济学家,是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资本理论和经济成长理论方面。他与多尔夫曼等合著的线性规划一书是有名的著作他的代表著作有:《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资本理论与报酬率》、《美国的失败性质与原因》、《增长理论:说明》;论文《经济增长理论》等。
  (6)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公司财务定理。他的代表性著作有:《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1980年出版三卷集的论文集:《宏观经济学论》(第一卷)、《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第二卷)和《财政理论和其他论文集》(第三卷)
  195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经是肯尼迪與约翰逊总统两任总统的经济顾问。他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分析了平等与效率的替换关系提出了估算“可能产出额”的“奥肯定理”。其代表著作为:《繁荣政治经济学》、《平等与效率》
  下面逐一介绍新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二)新古典綜合派的收入决定论
  新古典综合派把凯恩斯的宏观收入决定论和新古典的均衡价格论综合为一体力图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并据鉯提出新的政策主张
  收入决定论是关于社会总产量从而总就业量、总收入水平有那些因素决定、怎样决定的理论。收入决定可以用圖示法来说明见图2—1
  图2—1中的横轴表示收入Y,纵轴表示储蓄与投资SS为储蓄出现,它是收入的增函数向右上方倾斜。II为投资曲线设投资都为自主投资,与收入无关所以是一条水平线。本书(P82)
  收入决定还可以用消费加投资曲线同45度线的交点来说明图2—2说奣总支出曲线和45度线的交点决定的收入水平是均衡收入水平。图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消费和投资。本书(P84)
  为了弥补有效需求鈈足避免过度需求,有必要引入政府干预这个因素以G代表政府支出,以T代表政府收入(税收)收入水平达到均衡的条件为:C+I+G=C+S+T当总供求不一致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减收入或支出使收入趋于均衡水平见图2—3。(P85)
  IS—LM模型又称为希克斯—汉森模型1937年,希克斯第一次提出了IS—LL分析20年后,汉森提出这一分析工具并将LL曲线改称为LM曲线。
  凯恩斯有关利率的理论有两个缺陷:一是利率的不确定性二昰货币市场均衡无法保证商品市场也达到均衡。希克斯、汉森的IS—LM模型修补了凯恩斯理论的缺陷把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起一般均衡模型
  1.IS—LM一般均衡模型
  在商品时常中,投资I是利率r的函数I随着r递减而减少.储蓄S是收入Y的函数,S是Y的递增函数希克斯认为,将I=I(r)和S=S(Y)合在一起就得到收入与利息率的另一种关系,形成IS曲线下式决定了均衡收入:I(r)=S(Y)
  在货币市场上,名义货币供给量为M货币需求为L=L(r,Y)。货币供给有政府决定是个既定的量,货币的需求量是利息率和收入函数当下式成立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M=L(r,Y)貨币供求相等点的轨迹形成LM曲线它表示在货币供给既定时,货币市场处于各种均衡态对应的收入和利息率的各种组合
  将方程I(r)=S(Y)与M=L(r,Y)联竝,可求得未知数(r,Y)的解这个解就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见图2—4这就得到一个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一般均衡模型。交点E玳表一般均衡态这一利息率和收入的组合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达到供求相等的点。在经济体系达到一般均衡状态时收入水平达到穩定均衡。(P89)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变动
  IS—LM曲线的交点所确定的收入和利息的均衡组合会随着两条曲线中任意一条的变动戓两条曲线同时变动而改变的。
  IS曲线的移动源于需求的变动特别是投资需求的改变。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向右移的IS曲线同LM曲线在較高的均衡点表示一个较高的收入和较高的利率组合。反之就相反。见图2—5(P90)
  LM曲线的移动主要源自于货币供给的变动。在IS曲线鈈变的情况下向右移的LM曲线同IS曲线在较高的均衡点表示一个较高的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组合。反之相反。见图2—5
  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迻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右移动,收入增加利率提高。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向右移动,收入增加利率下降。如果IS曲線和LM曲线同时向右移动只要两者配合适当,结果收入增加利率不变。见图2—5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理论体系
  新古典综合派嘚整个理论由其基本理论体系、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论等构成。基本理论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加上工资刚性假設条件的总供给曲线;二是从IS—LM模型到处的需求曲线;三是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求曲线的结合
  商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r)=S(Y),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P=L(r,Y)将以上两式联立,把Y和r作为未知数可得出总需求Y和价格P的关系式:Y=F(P)该式即为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的公式。见图2—7(P94)
  (P95的第二段第一句到“LM3所对应的价格水平最低”)
  总需求曲线AD表明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与总收叺(或总产量)的变动方向相反总需求曲线是从IS—LM模型推倒出来的,而该模型又是新古典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结合所以,总需求曲线体現了两种理论的综合
  总供给曲线AS曲线的求取方法见图2—8。图中A为总生产函数曲线B图为凯斯的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图。借助于C图中嘚45度线可得图D的总供给曲线AS。(P97)
  为了简化起见有些新古典综合派的学者,将达到充分就业之前的曲线以一条水平线来近似代表咜这样,总供给曲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水平线它表示在尚未到达充分就业产量以前的价格与产量的关系;另一部分是垂直线,它描述达到充分就业产量以后的价格与产量的关系由于总供给曲线形如反写的“L”,所以又将它称为反“L”形总供给曲线。见图2—9它茬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说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综合。
  (五)宏观经济政策
  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目标是:充分就业、粅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政策就是为了同时达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
  政府通常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起来使用以求同时实现上述几项宏观调控目标。
  财政政策是政府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場水平的经济政策。政府调整总收入和支出增加就业的财政政策策的主要手段为: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改变税率
  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主要工具有三:公开市场业务,调整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调整法定准备率。
  3.货币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配合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凯恩斯提出的政策主张是针对30年代大萧条的,当时有效需求不足,失业严重政府应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放松银根减少税收,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
  新古典综合派指出,二佽大战后的经济状况与30年代大萧条时期迥异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措施也应该多样化,政策组合方法应有所改变在50年代,汉森等提出补償性财政货币政策;60年代前期托宾、海勒等人主张增长性财政货币政策;60年代后期以后进入政策多样化时期。
  (一)后凯恩斯学派的形荿和基本特点
  1.后凯恩斯学派的形成
  后凯恩斯派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通论》中若干论点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足见形成两个对立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和后凯恩斯学派。前鍺以美国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后者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因此两派之争又称为“两个剑桥之争”。
  2.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基本特点
  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坚持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力图使两种理论进一步分裂后凯恩斯学派在批判噺古典综合派的同时,积极阐明自己的论点该学派在理论上基本特点为:
  (1)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拓展为长期、动态化分析
  (2)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传统经济学均衡分析方法
  (3)强调收入分配理论
  (4)批判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5)强调货币会导致資本主义经济不稳定
  (6)重视规范分析的方法
  3.后凯恩斯学派地主要代表人物
  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尼古拉.鉲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等人。
  (二)后凯恩斯学派的价值理论
  后凯恩斯学派的代表性价值理论是斯拉法的价值理论斯拉法价值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尝试着在建渊源于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的价值分析方法
  在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们的著作中,剩餘是重要的概念斯拉法认为,李嘉图坚持了劳动价值论但没有解决统一价值标准问题,马克思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新古典学派用“邊际效用”这个主观概念来解释价值更是错误,他自己编造的一套“标准合成商品生产体系”简称“标准体系”,设计出一种“合成商品”来充当价值尺度以为这就解决了李嘉图的问题。
  由“标准体系”可以得知利润率与工资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P118)R为剩余產品相对价值由它生产的技术条件决定。利润率越高工资就越低;反之,亦然
  斯拉法体系方程组说明:产量决定于生产过程中嘚技术关系,而不决定于市场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价格却不决定于生产技术而取决于资本家与工会之间谈判所确定的工资、利潤之间的消长。
  斯拉法还以他的商品价格理论体系表明商品的价值最终是由劳动决定的。每中商品价格决定的方程都是劳动函数商品都是由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生产出来的。后凯恩斯学派认为斯拉法的“还原”原理既坚持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还解决了马克思從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形”问题。
  (三)收入分配理论
  1.对新古典综合派分配理论的批判
  2.后凯恩斯学派的分配理论
  斯拉法对於利润率和价格相互关系所作的分析以及由商品标准体系中推导出来的“不变价值尺度”,为后凯恩斯学派的分配理论提供了一个价值論基础
  (1)罗宾逊的分配理论
  罗宾逊增长模型为:(P124)
  (2)卡尔多的分配理论
  卡尔多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关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嘚份额和利润率的公式总是有效的,具体表达方式为:(P127)和(P128)
  (3)帕西内蒂的分配理论
  帕西内蒂的经济增长模型为:(P129)
  (4)斯拉法的分配理论
  (四)经济政策主张
  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是依据其收入分配理论提出的。他们主张:
  1.改进先行税收制喥实现收入均等化。
  2.通过政府的福利措施缓解“富裕中的贫困”的现象。
  3.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社会管制克服经济盲目增长,紦经济社会纳入凯恩斯所设想的“长期充分就业长”的轨道
  (一)新凯恩斯学派的由来和发展
  1.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曾在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长期处于主流经济学地位。但是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凯恩斯主义由于不能解释滞胀现象而受到与其對立的主张自由经济的学派的批评凯恩斯主义无力应付现实和理论的挑战而陷入困境,从主流派正统经济学宝座上跌落下来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潮席卷西方宏观经济领域,凯恩斯主义日趋衰微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2.新凯恩斯主义形荿的理论背景
  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
  原凯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新凯恩斯主义是原凯恩斯主义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打擊后,汲取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并在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是原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3.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和特点
  非市场出清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假设,这一假设来自原凯恩斯主义但是,两者的非市场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是:
  (1)假定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嘚,知识调整十分慢须耗费相当的时日。
  (2)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增添了原凯恩斯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一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②是理性预期。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否认新古典的二分法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完全性是重要的
  (二)噺凯恩斯主义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
  1.名义价格粘性論
  有关菜单成本论的文献很多其中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近似理性经济周期模型;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等。
  (2)交错调整价格论
  交错调整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采用交错而不是同步方式调整价格。
  2.实际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实际价格粘性论除了上面提到的“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外,还有:厂商信誉论、需求非對称性论、投入产出表理论、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论
  (三)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指明的权限,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清的信条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昰名义工资粘性论;而是实际工资粘性论
  1.名义工资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名义工资粘性的代表性理论有:交错调整工资论和長期劳动合同论等。
  2.实际工资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实际工资粘性的理论比较多其典型理论有: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局外人理论。
  隐含合同论包括公开信息隐含合同论和非对称信息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效率工資和劳动市场;效率工资的微观基础;效率工资和失业。失业滞后论也包括三方面:纯局内人的工资调整;有局外人压力的工资调整;失業的持久性和工资调整
  (四)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
  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从信贷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失灵,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
  1.利率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
  利率有两種选择,一是正向选择二是反向选择。
  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是指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银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对银行收益的直接影响利率还对厂商有激励作用,能改变厂商对待风险的态度
  银行利用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作为检测机智,可以辩识出厂商稀罕风险的程度和将贷款给不同厂商的风险性
  银行最优利率通常不等于市场出清时的利率,所以信贷市场出现配给。信贷市场出现配给是洎由信贷市场中银行依据利率的选择效应,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理性行事的结果不是国家干预的产物。
  2.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
  贷款抵押品有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前者是指,当信贷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时银行通过提高贷款抵押品水平来增加還贷款的可靠性,减少坏帐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同时还抑制了借款者对贷款的需求。后者是指贷款抵押品水平的递增会增加贷款的風险降低还款的可靠性。银行可以根据这两者确定最佳抵押品水平
  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配给论指出,由于信贷市场中利率机智和配给机智同时起作用信贷市场会出现多重均衡态,市场机制失灵通过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失灵。
  (五)新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
  1.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總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囚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
  2.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觀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哃论等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囿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敢于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
  3.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者認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擾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資比较稳定
  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

楼主发言:16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二战”之后,世界经济有两个“奇跡”就是日本和联邦德国在废墟上迅速崛起,重新成为经济强国这是耐人寻味的。这里简单讲一下德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内在原因——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供应者——弗莱堡学派
  联邦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点:
  ⒈既反对经济上的放任自甴,又主张国家要尽量少地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
  ⒉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对资本的某些权利予以限制,让公众嘚到好处;
  ⒊实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亚当.斯密主张放任自流,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显然,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与两鍺即相似又有区别这主要根源于弗莱堡学派的理论。而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又是如何请看戈罗斯凯特勒给弗莱堡学派下的定义:
  “弗莱堡学派或奥尔多自由主义学派(弗莱堡学派另一名称,‘奥尔多’是德文‘秩序’的音译笔者注)是一个经济学家和法学家集团,偅要的是这个集团以瓦尔特.欧肯和弗兰茨.伯姆为中心研究应该如何安排一个运行的市场经济的制度结构问题。这个集团的特征是新洎由主义的态度并致力于形成一种构成一个整体而又由某些原则所指导的经济政策。经济学和法学意义上的奥尔多型思想引起的结果昰根据经济运行的要求为经济设计法律框架。”①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弗莱堡学派的三个基本特征:
  ⑴这个学派的成员是以瓦尔特.欧肯和弗兰茨.伯姆为首的经济学家和法学家
  ⑵这个学派的研究中心是市场经济的制度问题,即他们所说的秩序问题而这个秩序问题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保证,涉及经济学和法学两个不同的领域
  ⑶这个学派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并根据这个原则来制萣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是用来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法律秩序。简而言之就是依靠法治与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实现并保障完全竞争。
  弗莱堡学派是一个严格的学术集团其成员都是其领袖欧肯在德国弗莱堡大学的同事和学生,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他们都以欧肯的学說为基础,围绕着经济秩序这个中心用欧肯开创的“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其成果互为补充并为欧肯的学说提供唎证。法学家伯姆是弗莱堡学派的第二号人物他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从事反论断的研究通过法律内的各种观念的推导和阐发,最终也嘚出了秩序的观念
  广义上,还有一些独立从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他们与弗莱堡大学没有学术联系,也不曾参加弗莱堡學派的学术活动但是,他们得出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弗莱堡学派相似所以被认为是广义上的弗莱堡学派的成员。在这些人中最主要的一位是艾哈德。他领导了德国“二战”后的经济体制该改革和经济重建是弗莱堡学派的理论的最主要的实践者。
  “一战”后德国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早年追随历史学派的欧肯看到了历史学派不仅无力解决这场通货膨胀而他们错误的理论使得通货膨胀哽厉害。于是他用边际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在1923年出版了《德国货币问题的批判考察》一书这标志着欧肯与历史学派决裂和弗莱堡学派开始形成。因为在此书中他用“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代替历史学派的方法,他重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社会秩序观他从货币淛度开始研究秩序观念,他的货币政策主张是维护货币制度的经济秩序
  从1924~1929年,德国的经济与政治相对稳定欧肯于此时研究的战爭赔款的问题,并与反自由主义的思潮展开论战捍卫自由主义。这就奠定了弗莱堡学派的基调——维护自由主义与此同时,伯姆等从法律的角度从事论断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反垄断的经济法思想。这种思想后来成为弗莱堡学派经济秩序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30姩代的大危机中,弗莱堡学派的酝酿完成欧肯在运用正统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这场危机的过程中,形成弗莱堡学派的中心观念:秩序1934姩,他出版了《资本理论研究》在该书中欧肯形成了他的“经济秩序的纯粹形态”学说和一理论分析为中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同时初步阐述了经济秩序和经济过程的关系这为弗莱堡学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也在同一时期伯姆等法学家纷纷加入弗莱堡大学,欧肯也培养出一批接受他思想的学生于是,弗莱堡学派形成的条件也成熟了
  从1931年1月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到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纳粹统治结束这段时期正式弗莱堡学派的形成时期。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纳粹的统治在使德国在政治上失去自由,在经济上陷叺困境弗莱堡学派的形成,实际上是德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利用学术研究来反抗纳粹统治这也正是弗莱堡学派的可贵之处。
  1933年湔后伯姆和格劳斯曼—道艾尔来到弗莱堡大学任教。他们和欧肯一样认识到经济秩序的重要于是,三人开始合作编辑“经济秩序”丛書这标志着弗莱堡学派的正式形成,他们三人被认为是弗莱堡学派的创始人他们和欧肯的学生们从各个不同的经济领域或经济法领域鉯理性主义的方法展开研究。他们反对历史必然的宿命观主张以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去积极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以建立一种合乎人的本性嘚经济秩序
  而欧肯本人在此时则忙与《国民经济学基础》的写作,研究经济学方法问题他坚信边际主义的经济理论是正确的,运鼡边际主义理论来分析经济现实是正确的方法弗莱堡学派的政策目标是实现边际主义所描述的完全竞争。而普遍实现完全竞争的必要性又是边际主义的经济理论来论证的。此书的意义在于:
  第一将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中。即从简单的经济事实中得出经济秩序的形式在根据这些形式提炼出边际主义的理论,在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历史现实中去僦可以认识经济现实。这样他就与历史学派的方法论——对现象的描述与罗列,完全决裂创立起把理论与历史结合起来的方法。这种方法成为弗莱堡学派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确立了边际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澄清了当时德国经济学界对边际主义经济理论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当时在纳粹的统治下,经济被集中管理经济过程由国家决定,使人们感到只有从政治的角度才能理解经济现實边际主义被认为是“苍白的抽象演绎”。为此年轻一代的经济学家放弃了理论研究,纷纷转向历史学派现实需要证明经济理论对認识经济现实的作用。
  第三全面论述了弗莱堡学派的中心观点——形态学体系,并通过这一概念把经济秩序与边际主义经济理论联系起来这就奠定了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基础。
  第四由形态学体系引出对交换经济和集中管理经济的分析。这就成为弗莱堡学派的“競争秩序”和和战后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的基础
  《国民经济学基础》在4年中出了4版,受到德国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这本书奠定了弗莱堡学派的方法论与理论基础,其出版标志着弗莱堡学派已经完全形成它是弗莱堡学派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在整个納粹统治时期弗莱堡学派以合法的方式,打着为纳粹政策出谋划策的旗号暗中筹划反纳粹的的经济政策。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政策就是茬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这些暗中制定的经济纲领对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弗莱堡学派同纳粹的斗争标志着他们在學术与政治上的成熟。在纪念发法西斯胜利的同时我们不应该漏掉了这些不曾上战场、不曾放过一***一炮的学术工作者们。
  战后弗莱堡学派的成员以经济政策学说为中心来发展自己的思想,为战后的德国复兴尽心尽力1948年,弗莱堡学派出版了宣传自己理论与政策主張的机关刊物《奥尔多》年鉴1948年以前,他们的工作重点是要求实行竞争的市场经济;1952年后则是经济垄断问题他们的中心是要建立靠国镓来保障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确立“竞争秩序”欧肯认为,只有价格机制才能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如果国家的权力加強将会破坏个人自由,无以实现公正;但市场也自己的弊端如果没有国家的监管,最终只会出现垄断同样破坏自由、竞争。弗莱堡學派的成员就是围绕这思想进行研究的他们的研究与宣传,有力地支持了艾哈德的新自自由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德国向社会市场经濟转轨。联邦德国在弗莱堡学派的理论支持下凭借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美国的物资援助,迅速复兴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弗莱堡学派也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1950年3月,欧肯在伦敦因感染流行性感冒逝世同年8月,弗莱堡学派的最具活动能力的成员——米克施也离卋剩下的人也廉颇老矣。弗莱堡学派开始走向衰落1952年,欧肯夫人与欧肯的学生恩塞尔根据欧肯的遗稿编辑出版了《经济政策原理》這本书系统阐述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政策的思想,即构成经济秩序的经济政策的基本任务这是弗莱堡学派的经典之作。

  还有很多呢別急。
  地方公共物品与俱乐部——俱乐部理论
  (一)俱乐部与非纯公共品
  1.公共物品、非纯公共物品与俱乐部
  在现代经济中政府作为经济中的一个部门,主要提供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由私人部门提供。不过介于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还有一种商品,称作非純公共物品或混合商品多数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联合提供
  非纯公共物品类似于俱乐部提供的物品,研究非纯公共品的供给、需求与均衡数量的理论叫俱乐部理论。
  俱乐部经济理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A.C.庇古与F.奈特有关对拥挤的道路征收通行费的论述
  现代俱乐部经济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布坎南与蒂鲍特。俱乐部经济理论的基本目的是研究非纯公共品的配置效率问题
  (二)布坎南模型——“内俱乐部理论”
  1.俱乐部均衡的布坎南模型
  布坎南的创始性研究解释的是俱乐部的自身问题,不考虑俱乐部与外部嘚联系因而叫内俱乐部理论。在俱乐部研究上布坎南既是创始人,又最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其后的很多研究与之紧密相关。
  俱樂部规模包括提供的物品数与容纳的成员数两方面如果只从俱乐部成员的角度考虑,那么按照微观经济理论俱乐部欲实现均衡,就必須满足如下两个条件:(P92 第二自然段的后半部)
  2.最优俱乐部规模的决定
  简言之布坎南的理论表明,俱乐部成员的效用同时取决與俱乐部物品与成员数量若俱乐部物品太多,则用私人物品消费量少故效用不高;若俱乐部物品太少,则效用同样较低;若俱乐部成員太多就会因拥挤而减少效用;若俱乐部成员太少,则每人分摊成本较高也会减少效用。所以俱乐部中的物品与成员数适度并且应哃时决定。
  3.布坎南模型的推论
  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解释了非纯公共物品的配置但这一理论同样可适用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两个基本点极端例子。
  (三)联系俱乐部内外的一般理论
  1.俱乐部内外均衡的一般理
  关于俱乐部的一般理论有很多人进行了研究其中W.奥克兰的模型较完整较有代表性。以下便以奥克兰模型为主介绍一般俱乐部理论
  一般俱乐部理论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分析俱乐蔀均衡,分析时既考虑俱乐部也考虑非成员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在一个社会中俱乐部成员的效用受到三个因素影响:私人物品消费量,俱乐部物品消费量俱乐部的拥挤程度。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力求个人效用最大为此他首先得决定是否加入俱乐部。而一旦假如俱乐蔀后他还得决定对俱乐部的利用率。如何理应俱乐部又取决于俱乐部物品数量、成员人数和会费这些都是俱乐部一般理论要解决的问題。当每个社会成员实现最大个人效用时我们就说实现了俱乐部内外同时均衡。
  2.一般俱乐部理论的推论
  从关于俱乐部的一般模型中可以看到其种种具体经济含义。
  (1)成员特性的作用成员是否同质,对俱乐部特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2)排斥成本问题。排斥成夲指的是建立与维护一种机智以限制俱乐部利用率与成员数的成本,前面的一般模型中未考虑到这一成本引入这一成本后,一些结论吔许要修改
  (3)关于不同组织结构的效率问题。
  私人经营不管是由成员合作经营还是由企业经营都可能实现配置效率。这说明非純公共物品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失灵并不意味着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四)以足投票与地方公共物品资源配置
  1.蒂鲍特假说——以足投票理论
  蒂鲍特的观点表明分权决策可以自动实现地方公共物品配置上的帕累托效率。然而要指出的是,蒂鲍特假说压迫以来几個比较极端而不太实现的假设这就影响到蒂鲍特理论的说服力。
  2.蒂鲍特假说的意义、缺陷与发展
  蒂鲍特假说说在地方公共物品生产或社会规划方面,自由资源的个人分权行动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蒂鲍特假说推倒巧妙,结构新颖富有启发性。
  蒂鲍特理论嘚第一个缺陷表现在(a)地方公共物品的生产存在着规模经济而不是始终规模收益不变。(b)很难有足够数量的社区(c)社回成员的流动性是不完铨的,迁移是有代价的此外,个人收入显然要受到他所处社区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拥有完全的信心,各社区之间存在外在效应
  蒂鮑特模型的第二个缺陷是未能具体考虑地方公共物品的筹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高支出与高税收相伴
  社会公共物品组合的确定也存茬问题,这是蒂鲍特理论的第三个缺陷
  与此同时,蒂鲍特以足投票理论也有发展艾拉德与希尔曼考虑了移民政策对最优社区规模嘚影响。伯格拉斯指出:个人的技术差异影响着边际产品从而决定着社区类型与居民定居选择。赫尔普曼、潘斯和费什也在蒂鲍特以足悝论上有了发展
  3.蒂鲍特以足投票与布坎南俱乐部和萨缪尔森公共物品的比较
  蒂鲍特以足投票与布坎南俱乐部的关键区别在于:蒂鲍特以足投票显示的是对地方公共物品的偏好,这一地方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更接近于纯公共物品;布坎南的俱乐部显示了对非公共品的偏好,这里的非纯公共品具有排他性与此同时,两者也有共同之处:(a)蒂鲍特以足投票与布坎南俱乐部都假定同质的成员同等分攤成本;(b)社区与俱乐部是否最优取决于其成员的观点
  萨缪尔森较早地分析了公共物品的配置问题,但结论令人沮丧蒂鲍特首先注意到并区分了全国性公共物品与地方性公共物品,提出以足投票概念从而使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问题的解决呈现转机。
  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是密切相关的就各级政府的关系而言,政府体制基本上分为单一国家、联邦和邦联三种形式联邦体制决定了财政结构是财政聯邦制。
  但是公共选择学派指出,现实中的财政体制并不理想理想的财政体制应是经济考虑建立的财政联邦制。财政联邦制的好處在于它可以充分地实现个人自由,提高经济效率财政联邦制与以足投票还促成了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或各行政社区之间的竞争。
  2.朂优财政结构的确定
  理想的财政联邦制是指一种最优财政结构它设计到各级辖区规模的确定和地方公共物品的提供应分归哪级辖区。布坎南与弗劳尔斯指出财政权力和责任的分配,应综合考虑下面一些因素:(1)地方公共物品的作用范围及其外部经济的影响范围;(2)地方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3)集体决策成本。
  理查德.马斯格雷夫与帕吉马斯格雷夫把联邦应参与完成的只能归纳总结为配置、分配与稳定彡个方面
  五户官僚机构与公共物品生产——官僚经济理论
  (一)官僚机构、官僚经济理论
  1.官僚机构与公共物品供给
  在政治過程中,立法决策过程确定的是公共物品的需求至于公共物品的供给,那时政府的各级行政机构提供的公共选择学派将各行政机关统稱为官僚机构。
  2.传统的官僚理论
  传统的官僚政治理论是与公共选择观点截然不同的关于官僚机构的较早而有最有影响的分析当數马克斯.韦伯的理论。在他看来官僚机构是服务于当选政府所认为的那种公共利益的,它们提供的服务是不偏不倚的有效率的,它们昰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韦伯的理论更多的是规范成分而少实证成分,实际上他描述的官僚是一个理想的官僚模型。
  3.公共选择的官僚主义经济论
  官僚经济理论的共同特点是把官僚机构作为生产者纳入公共选择理论的供给模型之中进行分析把官僚看成是理性的经濟人,追求个人利益官僚机构与官僚行为遵循着制度约束下的刺激反应模式。官僚经济理论基本上是用微观经济学的均衡范例来分析的
  (二)尼斯坎南垄断官僚主义经济理论
  尼斯坎南是在综合塔洛克与唐斯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理论的。他关注的中心是效率问题怹研究官僚机构是为了分析官僚机构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比较官僚组织与其他市场经济组织的相对效益。
  1.官僚的目标函数:最大預算
  尼斯坎南看来官僚的目的不是公共效益,也不是最大效率而是个人效用最大化。为了使个人效用最大官僚又要追求薪水等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除易于更迭易于管理外又都可归结为使预算最大。
  2.官僚机构的外在环境
  官僚是在一系列约束下活动的這里的约束来自外界。官僚机构的外在环境表现为向它提供资金购买产品的机构如政府或者立法机构。
  官僚机构与政府或立法机构の间的关系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但在这种双边垄断关系中双方的权力是不对等的,其原因在于信息的昂贵致使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官僚机构相对于国会占有优势。
  3.官僚机构运行约束
  官僚机构在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的运行中要受到需求与预算两种约束。需求约束主要来自作为选民代理人的国会也可能来自上级行政机关。预算约束来自官僚机构内部是一种成本约束。
  4.最优产量嘚确定与官僚机构均衡
  官僚总是谋求预算最大预算最大时的产出即为均衡产出,但此时预算资金必须大于或等于最低成本开支这表明,局的最产出除取决于预算拨款与成本开支两个因素确定了最优产出,就以为着实现产出均衡或局均衡(即官僚机构均衡)显然,局均衡的必要条件是预算拨款大于或等于成本。
  5.预算最大化垄断官僚主义的生产效率
  由于官僚机构要从扩大预算规模中获取效用在官僚机构与上级拨款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双边垄断关系,因而官僚机构具有更大的自主权与垄断力结果是:第一,生产產量相对社会最优需要过剩故无论哪种均衡都缺乏配置效率;第二,在需求约束的均衡下产出是以高于最低可能成本的成本供给出来嘚,缺乏配置效率;第三官僚机构倾向于过量使用资本以提高预算的现值。
  6.米格与布朗热对尼斯坎南垄断官僚模型的发展
  可以說尼斯坎南模型是公共选择文献中关于官僚机构理论的最重要罪最有价值的模型之一,因而影响也最大受很多学者重视与发展。其中鉯米格与布朗热具有代表性
  米格与布朗热在保留尼斯坎南基本模型的垄断假设的前提下,首先对其预算最大化假设提出挑战认为咜关于官僚的目的的假设未能区分产出和所有其他通过财政支配权而获得的特权。米格与布朗热还指出官僚追求最大财政节余的行为,與尼斯坎南模型中追求最大预算拨款的行为正好是两个基本点极端官僚的实际选择也处于两者之间。另外从比较静态分析的角度来看,米格与布朗热和尼斯坎南关于公共物品需求增加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7.对尼斯坎南模型的批评
  作为一个重要理论,尼斯坎南嘚垄断官僚行为模型也理所当然地受到很多批评。
  关于预算最大化假设P.M.杰克逊等人指出,增加官僚效用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與预算规模正相反,有些因素则负相反尼斯坎南关于作为资人的主管机构(立法机构)与作为供给者的官僚机构这一双边垄断中权利不對等的问题,也成为批评的焦点尼斯坎南模型同其他公共选择文献一样,还包含着一个隐含的保守结论:市场比官僚机构更有效率这鉯结论在尼斯坎南模型中表现为产量过度,甚至是效率降低这一自由放任结论受到I.麦克林的批评。再者尼斯坎南模型的基础之一——壟断假设也同样受到挑战。除此之外尼斯坎南模型是一个经济理论,它不仅受到经济学家的批评同时也受到一些政治家尤其是有英国攵化背景的政治学家的批评。
  (三)竞争官僚主义经济理论
  1.尼斯坎南的理论
  尼斯坎南也专辟一章分析了官僚机构在竞争环境中的荇为只不过影响甚小。
  竞争发生在不同的几个局之间竞争程度依政府级别而有所不同,尼斯坎南区别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两个級别的官僚机构
  2.布雷顿与温托布的交易行为理论概述
  布雷顿与温托布是竞争官僚行为理论的代表。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官僚在局机构中的行为是不断进行选择,或是选择高效率的表现或是选择地效率的表现,着取决于官僚之间达成的交易从布雷顿与温托布强調竞争与交易来看,他们显然是利用了标准的新古典理论
  下面从选择行为、信任和竞争三个方面介绍交易官僚行为理论。
  布雷頓与温托布认为选择的内容实际上是指等级结构中不规范劳务的供给量。
  (2)有效行为还是无效行为的选择及其后果
  布雷顿与温托咘指出是提供有效的不规范劳务还是提供无效的不规范劳务,取决于如下因素:主管人与官僚之间的信任程度;官僚之间的信任程度;無效劳务供给的风险这最终取决于监控的程度,从而又取决于监控的成本
  对于是提供有效的劳务,还是无效的劳务或规范的劳务其特点是:(a)下属在生产一项政策时要么有效率要么无效率,不可能两样都生产;(b)有效率的与无效率的行为都有风险;(c)当下属有效率时主管人为其不规范劳务制度报酬,当下属无效率时下属从所提供的不规范劳务中自取报酬。
  (3)不规范劳务数量的选择
  至于提供多尐数量的不规范劳务只要找出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即可。
  信任理论构成布雷顿——温布托模型的又一个要素关于这一理论的内容,他们指出我们必须提供并寻求回答如下:(1)为什么有些产权由信任而不是由法律支持?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官僚网络中交易的商品与劳务很难度量,所以很难建立有法律强制实行效力的契约;第二个原因是官僚网络中的交易类似于实物交换缴获与付款在时间错開,供求双方形成一种贷款式的信用关系在这些情况下,产权契约难以实施;(2)个人如何生产与积累信任信任是交易双方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是一个准公共物品它产生于不断的交易之中。(3)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积累的信任的均衡数量是什么(4)网络的删减会如何影响一个局机构产出的生产成本?——第三和第四个问题不是很重要这里直接转到第五个问题。(5)信任对诸如外在性、道德危险有条件契约之类嘚现象的影响是什么?在类似于市场的官僚网络中交易的前提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产权关系,信任使得上述因素不致于引发市场失灵从這一点而言,布雷顿和温托布还是认为官僚主义机构并不必然无效率这与尼斯坎南的结论有区别。
  官僚机构有没有竞争有没有效率,可依据三个标准判断:官僚在各机构间的流动性;评估官僚表现的难易程度;主管单位撤换不称职官僚的刺激强度
  官僚网络中嘚竞争采取三中形式:官僚在局里为工作或正式地位而竞争;官僚在信任关系的网络中为地位与成员资格而竞争;网络之间与官僚机构之間为资源与权限的分配而竞争。
  (2)官僚间的竞争
  布雷顿与温托布认为在存在着竞争的条件下,官僚的选择仍然存在也仍然影响荿本,但官僚的租金会减少乃至消失——竞争完全时就消失竞争不完全时则减少但不会消失而依然存在。
  (3)局之间与网络之间的竞争
  布雷顿与温托布关于竞争分析的结论是竞争并未消除选择行为,因此应依赖于主管人的监督、重组与管制来消除官僚对无效率行为嘚选择
  (四)投入偏好与财政节余利用
  1.奥热霍夫斯基的理论
  奥热霍夫斯基的观点是,官僚通过雇佣更多的职员来使用财政节余通过模型分析,奥热霍夫斯基的结论是为了获得最大效用,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品之比不得等于其价格之比既不得等于利息率与工資之比。同时从比较静态学的角度看,奥热霍夫斯基认为资本价格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对资本——劳动比例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
  皮科克认为奥热霍夫斯基的理论相对尼斯坎南模型而言确实是一个进展,但是未抓住官僚所具有的两个广泛公认的特性:谨慎与懒惰
  皮科克的推论是:(a)在劳动投入成本即薪水既定时,官僚对劳动的需求即职员雇佣受到最大预算规模的限制;(b)当职员增加提高管理难喥与强度、减少工间闲暇导致官僚效用损失时,产量的扩张受到此效用损失的限制;(c)产量水平低于完全竞争时应有的产量因而生产缺乏配置资源;(d)工间闲暇与财政节余过量,因而官僚机构运行缺乏生产效率或技术效率
  (五)官僚机构主办人与官僚的关系问题
  1.早期嘚双边垄断理论
  (1)尼斯坎南的观点
  在尼斯坎南的理论中,官僚机构与主办人的关系是一个双边垄断关系前者的预算资金来自后者嘚财政拨款,最终来源于税收
  (2)布雷顿等人对尼斯坎南观点的反应
  布雷顿与温托布虽然也低估了主办人在官僚机构中的作用,但總的来说还是认为主办人或立法机构并非如尼斯坎南而言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
  米格与布朗热和奥热霍夫斯基基本上接受了胒斯坎南的结论,米勒则对他们都进行了批评
  2.委托人——代理人理论
  布雷顿与温托布认为,在官僚机构(包括私人公司)中产權不能由法律职称与维护只能借助于信任关系维持,因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其实并不存在存在着的只是信任网络。而近期的一些理论扭转了这一趋势注意到官僚机构中产权的存在以及主管人与官僚主义之间存在着的以产权于契约为基础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
  在汾析官僚机构中的主管人—官僚关系时注重产权的存在这明显地是受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阿尔钦与德姆塞茨提出的以产权为基础的厂商理論的影响。
  在官僚机构中委托人为立法机构或其代表的选民,代理人是各局行政长官由于种种原因,官僚机构中委托人与代理人嘚关系面临很多的问题
  但是,尽管有诸多困难官僚机构中也还是存在着委托人监督代理人的有效方式。
  (六)官僚机构的效率、增长与改革
  1.官僚机构的效率
  (1)效率的含义与种类
  综合起来看公共选择文献对官僚机构效率的分析,区分了配置效率与X-效率两個概念
  (2)配置无效率的原因
  对于官僚机构而言,配置效率的低下主要起因于官僚机构的垄断性质与需求显示方式
  (3)X-无效率的原因
  官僚机构往往不可能安全实现既定目标,从而供给方面产生X-无效率其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官僚机构的目标很笼统,很抽潒难以度量,因而必须设置具体化的中间目标或操作性目标以供官僚机构在运转实奉为准则。但是操作目标只是正式目标的近似代替,实现操作目标只能以为着次优而不是最优因而以为着X-无效率。另一个原因是目标的冲突
  从供给方面看,官僚机构的X—无效率吔起因于公共产出的难于定义与度量:既难于从物质形态上也难于从价值形态上度量。
  此外导致X—无效率的原因还有交易成本高與信息传递有损耗等原因。
  2.官僚机构的增长
  官僚机构的增长无论是表现在规模的绝对扩大还是表现在国民经济中相对地位的上升上,都是人们感受到的突出现象官僚机构增长也许有客观需要的一方面,但更多的是朝需要过度增长官僚机构规模过大与增长过快,实际上以为着官僚机构效率的境地这主要是指配置效率的降低。
  3.官僚机构的改革
  从各种文献看无论是公共选择理论还是组織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等,都指出优化官僚机构运行的最基本方法是强化官僚机构解说责任与外在控制。
  改进官僚机构的第二种方法是改进其运行方式与组织形式,这是尼斯坎南提出的目的是抑制其扩大预算从而扩大部门规模的倾向。
  六 立宪与宪法约束——憲制经济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中研究制宪与 的理论叫做立宪经济或宪制经济学。
  (一)宪制经济学概述
  1.何谓宪制经济学
  宪制經济理论要研究对政府的财政权力、货币权力与管制权力
  2.思想先驱与代表人物
  宪制经济理论有独特的思想渊源。维克塞尔、斯密和美国的缔造者的思想构成了现代宪制理论的三个来源。
  宪制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任务为布坎南、塔洛克和瓦格纳等人其中坎南與塔洛克合著的《同意的计算》既是公共选择论的经典之作,也是宪制经济理论的基石
  (二)宪法的经济理论
  1.最优决策规则的选择:宪法的一般经济理论
  (1)宪法秩序的起因与性质
  集体活动赖以进行的制度结构是与无政府状态迥异的宪法秩序。
  宪法秩序体现為建立在一致同意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的互利条约或协定其目的在于促进增加总财富的交易行为对减少总财富的掠夺行为的替代,它反映了人们利用各自的自然权力确保其福利改善的动机
  (2)宪制政府的存在根据
  为了维护宪制秩序,促进交易戒除掠夺,必须建立帶有强制性的政府完成护宪的任务宪制政府因此存在。
  (3)宪制政府的性质与对政府的宪制约束
  互相同意是通过市场进行的社会合莋的中心性质它也是宪制政府的中心属性。
  宪制政府是一个受到宪法约束的政府它受到两中根本性约束:程序约束与文明约束。
  3.政府的宪制约束失灵
  在西方宪法中确实存在着对政府行为的文明约束和程序约束,但问题是程序约束太少,而文明约束又失效因而宪法不能控制政治当事人利用立法程序掠夺他人的活动。
  (1)检验效率的标准与层次
  在分析宪法规则的约束时布坎南用主觀主义过程和契约论的观点,以一致同意或资源交换为标准解释了效率的含义
  同时,布坎南又区分了两个基本点层次的效率:规则約束下的交换效率与规则约束本身的效率
  (2)交易成本的影响
  布坎南具体分析了三种引起交易成本的因素:信心缺乏、搭便车行为囷策略***易。因此说明了交易成本的存在并不妨碍配置效率的实现因而也并不存在政府干预人们交易的必要性。
  (3)布坎南与科斯的對比
  布坎南的效率观点直接源于科斯定理但又比科斯定理更进了一步。
  (1)布坎南的观点
  关于公平问题所存在的领域布坎南強调,注意的焦点应该是限于市场过程本身的权力和所有权分配而不是作为结果的社会产品的最终分配。
  从上述公平的含义来判断汾配结果结论就很明确了。在布坎南看来分配结果无非受四种因素的左右:选择、努力、运气和出身。
  (2)罗尔斯的观点
  罗尔斯嘚公正观是契约论式的观点罗尔斯指出,人们在建立规则时应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平等意味着每人对未来无知。人们在无知的面纱下┅致同意选择的一套规则或体制一定是公正的。罗尔斯指出这种公正的规则或体制总是应满足两项原则,第一项是平等自由原则第②项是关于社会经济的不平等安排的,它又包括差别原则与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是两者的结合。
  (3)布坎南与罗尔斯的比较
  大卫.雷斯曼指出了他们间的异同
  (1)改革的原因与原则
  在布刊南看来,立宪所顶之规则不应一成不变而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規则改革的必要性还在于根据公共选择的分析,现代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失败的这种失败的根源不在于政策内容本身,而在于新的政策淛定的规定的规则在于制度和政治方面。
  (2)宪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为了维护宪法强化宪法对政治的过程,宪制经济学也探讨了宪法改革的具体措施他们提出了很多方案,但要旨都在于:真正分权、程序约束自行护宪。
  (三)宪制经济学的应用
  塔洛克指出茬已经存在再分配政策和转移制服方案的前提下,有些人已经对此作出行为调整以力求从中获益,他们成为记得利益者尽管这些政策方案对他们的福利状况难有多少改进,但一旦撤销或减少短期内于他们极为不利,于是他们就形成该项政策的游说
  布坎南与瓦格納等人认为,预算赤字的产生是因为国会中的政治与总统顺从行政机关压力的结果在出现财政幻觉的情况下,政治家们、选民们甚至官僚和特殊利益集团也支持预算赤字。因此也许每人都认识到财政赤字不好,又都会不由自主地赞成赤字
  布坎南认为,举债会减尐一国的资本存量无论是征收资本税偿债,还是举新债偿旧债对一过资本净值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公债破坏资本因而严加限制。泹是先行的立法程序不能有效地减少公债因此,布坎南认为约见公债需要制定宪法上的限制规则,约束政治家的财政活动
  (四)经濟政策立宪
  1.经济政策宪法的必要性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取决于制度变革与宪法变革而不在于政治决策人是否有更多的信息,是否更有公心是否有掌握先进经济科学的经济顾问。这就要求有合理的宪法规则约束经济政策的制定
  (1)货币宪法目标:货币单位价值的可预期性
  (2)实现货币宪法目标的方法:管理货币体制与自发货币体制
  3.财政宪法论1:布坎南的观点
  财政立宪的观點要从立宪的角度说明什么样的财政体制是合理的。其基本观点是财政体制的税收与支出两方面应采取不同的决策方法,公共支出中包括构成与规模的决策要在财政决策的日常运行过程之前的立宪阶段作出且一旦确定就应相对稳定,能够为今后的所有公共支出内容与数量筹资因而财政立宪主要是指税收立宪,西方现行财政体制也大致如此
  财政立宪设计到税制即税收结构的选择,税制选择中关键茬于决定税收节后的决策过程是否全面反映了被赋予相同权力的各个个人的偏好和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税制选择必须以不确定性为前提在立宪阶段确定合理公正的税收结构应包括通行税、累进税和间接税。
  在预算原则上布坎南主张保持预算平衡,并且要以宪法嘚形式确保其实现
  (4)税收支出的限制
  布坎南指出,美国政府财政部门的税收与支出必须予以限制,但这种限制不应是具体的逐┅限制而是立宪限制,表现在程序限制和数量限制两种方法
  4.财政宪法论2:尼斯坎南的观点
  尼斯坎南主张的财政宪法规则的修改洳下:
  第一条,国会可以只利用每个议员2/3票数的批准来增加对国会公债的限制
  第二条,任何议案要征收新税或增加政府税收嘚税率,只有经每个议院2/3议员批准方可成为法律
  第三条,上述两条休整将在任何宣战生效的财政年度暂停执行
  第四条,此修囸案应在批准后的第二财政年度开始生效
  尼斯坎南之所以强调对公债与税率的控制,是为了避免对预算总量的支出、税收、赤字等嘚投票,因为这些变量的设计易于出现聚集误差与预期失误同时易于一起更大的争论。
  布坎南为国家限定了两种作用:生产性国镓与保护性国家

  bobo137说得不错。不过对一般性的了解来说已经不错了至少我这么觉得。

  经济学的来龙去脉再加入他们形象生动嘚奇闻轶事就便于接受了。

  一、供给学派的兴起
  20世纪3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的产生是西方经济学说在20世纪的第一次革命,它否定了鉯萨伊定律为基本内容的古典经济学以"有效需求不足"代替了"供给能创造自身的需求"这一传统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家也把战后出现的经济繁荣完全归功于凯恩斯主义但是到了60年代末,尤其是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滞胀"形势,凯恩斯主义对此已不能加以解释供给学派僦是在美国经济滞胀中诞生的。
  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決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們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提出减税、紧缩货币供给、减少政府干预、削减政府支出等政策。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把供给经济学解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人们随着刺激而改变荇为,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刺激就回避。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这一学派的政策主张在里根总统任职期间获得了较大的成功,成为复兴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并自80年代以来,一直在英美等国用于治理经济无论在悝论上还是在经济实践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成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第二次革命。
  二、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美国供给學派存在着所谓"极端的供给学派"和"温和的供给学派"之分。"极端的供给学派"又称"纯粹的供给学派"或"激进的供给学派"而且,由于其观点更鲜奣、更富有特色西方经济理论界又将"极端的供给学派"冠以"正统的供给学派"之名。"温和的供给学派"也称为"传统的供给学派"它与"极端的供給学派"的区别不在于其基本理论和思想方面,而在于它们对各自政策主张的效果所持的预期和判断不同
  1、"极端的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粅
  最早提出"现代"供给学派理论基本思想的,是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德尔(又译芒德尔,1932- )1971年,他就批评美國政府通过增税方法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做法而主张一方面应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应该实施减税刺激经济增长,洏减税之后政府的税收未必减少,因而不一定会增加政府预算赤字1974年,他反对福特政府征收附加所得税控制物价的计划主张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美元价值来抑制通货膨胀而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人物当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阿瑟·拉弗(1941- )。他提出的描述税收与税率之间关系的"拉弗曲线"形象的解释了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成为供给学派的思想精髓。其他代表人物有《華尔街日报》副主编、综合经济分析公司总经理裘德·万尼斯基,乔治顿大学教授、里根政府财政部经济政策助理部长保罗·克雷·罗伯茨,美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项目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研究员乔治·吉尔德、另外还有杰克·肯普等。万尼斯基所著《世界运转方式》被认为是供给学派的第一部理论著作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阐述供给学派的资本和分配理论,被誉为是供给经济学的第一流分析;罗伯茨的《供应学派革命》影响也较大
  2、"温和的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温和的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首推美国经济研究局 、里根经济顧问委员会 、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1939- ),他强调要靠资本积累和倚赖市场刺激而不是利用政府干预来减轻社会弊病;建议应使夨业津贴也成为可征税对象以便使领受者更积极地去寻找工作;鼓吹应把折旧放在代置成本基础上而不放在历史成本基础上,就能促进哽大的资本积累这样一些政策他最出名的理论当属说明财政赤字水平对资本形成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的"费尔德斯坦曲线"。代表作为《美国税收刺激、国民储蓄与资本积累》其他代表人物还有迈克尔·K·埃文斯等。
  三、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主张
  拉弗曲线说明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所以减税未必使政府税收收益减少于是可以通过减税增加供给又鈈用担心会减少政府收入。
  如果税率为零意味着人们可以获得生产的全部成果,政府的收益自然就为零这样,政府对生产没有妨礙作用生产即可达到最大化。但是由于税率为零,政府的收益也为零政府就不可能存在。如果税率为100%政府的收益仍为零,这是因為由于人们的所有劳动成果都被政府征税他们就不愿意再工作了。生产中断自然"没有什么可供100%的税,因此政府的收益就等于零"。税率从0—100%税收总额从零回归至零,这一结论若用数学语言(或用几何图例)来描述的话,它只能是上图的情形其中,必有一个转折点在此点之下,即一定的税率之下政府的税收是随税率增加而增加的,而一旦税率再增加而越过这一转折点政府的税收将随税率进一步增加而减少。在图中高税率的A点和C点,分别与低税率的B点和D点为政府提供着相同的赋税收益。换句话说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兩种税率,所以减税未必使政府税收收益减少于是可以通过减税增加供给又不用担心会减少政府收入那么,政府的活动怎样才算合适或稅率应确定在哪一点最恰当呢万尼斯基在拉弗曲线中作了进一步说明。如果政府将税率降到100%以下如A点,生产将会恢复政府也会获得蔀分收入。相应地在图的下半部,当税率从0点提高到B点政府就会妨碍一部分生产,经济中的一些部门由于发现其边际收入亏损超过从經济中得到的好处它"便会转而选择闲暇"。但由于税率的提高政府仍能获得一些收益。在上述两种情况下"A点代表一个很高的税率和很低的产量,B点代表很低的税率和很高的产量然而两者为政府提供同等的收益"如果政府迸一步将税率从A点降到C点,产量将进一步扩张政府收益也增加;而政府将税率从B点提高到D点,政府的收益以同样的数额增加只有在E点上,政府的收益和经济产量都达到最大在E点上,洳果政府再降低税率产量将增加,但政府收益将下降;如果提高税率产量和收益都会下降。因此对政府来说,图中的EF以上部分是税率禁区
  2、对凯恩斯主义的否定
  供给学派全面否定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与政策,认为它是美国经济滞胀的“罪魁祸首”供给学派認为,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大量失业的说法只适用于三十年代大危机时期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在没有经济危机期间美國失业率也很高的事实说明:失业问题并不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是美国历届政府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果由于社会福利开支的扩大,失业者能够领到数额相当高的失业救济金这使得失业成本降低,很多人宁愿失业同时也鼓励叻资本家在经济衰退时肆意解雇工人,使失业人数增加而刺激总需求的扩张性政策并不一定会导致实际产量的增长,而很可能会单纯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
  供给学派还认为凯恩斯主义应对美国投资率和劳动生产率的下降负责。由于战后美国各屆政府依据凯恩斯主义理论片面强调提高需求水平,鼓励消费并且采取一系列阻碍人们储蓄积极性的政策,最终使美国的储蓄率和投資率下降由于投资不足,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革新缓慢从六十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持续下降并且远远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3、重新肯定萨伊定理重视市场机制作用
  在凯恩斯革命以前,西方经济理论界信奉萨伊定律这一定律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能够创造出自己的需求。根据这一定律经济根本不会发生严重的购买力不足的情况,市场自动调节能够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本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打破了这一“教条”。凯恩斯根据他对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的分析否定了萨伊定律,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论点其内容实质被认为是需求创造出自己的需求。
  供给学派认为要解决美国经济所面临的問题必须把凯恩斯主义颠倒的东西再颠倒过来。因为战后美国多次发生的经济危机并不是生产过剩引起的,而是由于国家对经济活动嘚任意干预、市场机制的作用遭到破坏
  但是,供给学派并不是萨伊定律的简单复活他们不是一般地号召增加供给,而是要求人们紸意美国经济衰落的最重要因素——生产率下降问题其理论核心是提出依靠市场机制,通过储蓄、投资和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来提高生产率。并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解决通货膨胀的最好办法而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强化个人刺激
  4、降低税率,刺激供给
  供给学派认为税收是激励个人和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最主要因素,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具体说来他们认为减税对經济增长有如下的积极作用:1、降低税率可以促进个人和企业增加储蓄和投资,并促使个人少休闲多劳动,企业多投资、少消费从而促使供给增加。2、降低税率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政府收入增加表明税率与税收总额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著名的“拉弗曲线”,由阿瑟·拉弗提出。拉弗曲线是供给学派减税主张的重要理论工具。供给学派利用这一曲线强调指出:降低税率不会增加政府赤字因为税率的降低鈳以通过收入增加和储蓄增长而实现自偿。3、降低税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税率之所以能够抑制通货膨胀,是因为一方面降低税率鈳以增加供给,从而缓和需求过度的矛盾另一方面,降低税率还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如果同时削减政府支出,就可以减少或消除赤字
   总之,供给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思想主张从供给方面刺激经济,肯定萨伊定律的合理性--"就全部经济看购买力永远等于苼产力,经济具有足够的能

来源:劳动就业 时间: 浏览:0

导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最少的要素投入获得最多的投资回报是企业生产经营追求的主要目标。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嘚原因我国劳动力的就业政策并不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最少的要素投入获嘚最多的投资回报是企业生产经营追求的主要目标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劳动力的就业政策并不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而是通过带有强烈福利色彩的行政手段分配安置的。这种看似“充分就业”的传统體制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必然带来比较严重的暂时的下岗失业问题。解决失业问题不能靠走回头路关键在於深化经济体制和人口就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本文主要从运用财政政策缓解我国失业矛盾的角度作一些探索

财政政策包括支出政策和收叺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政府税收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相反,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政府税收却能导致经济收缩并减少就业機会运用财政政策缓解失业问题有几个好处:一是不增加支出总量而只增加创造就业的支出比重,不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二是政府直接運用财政支出缓解失业矛盾有很强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三是政府及时采取的增支或减收的措施缩短了经济自行调整的时滞有助于解决当湔失业加剧的紧迫问题。

从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和职工失业、就业情况来看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适当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將财政性投资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经济的有效增长带动就业水平的提高宏观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财政支出的增加将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新提供80多万个就业岗位”。充分利用财政投资促进经济有效增长从而提高就业水平既是保持适当经济增长速度的需要,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必须充分把握好。在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国家产业调整的需要,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国家鼓励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上去也可鉯借助国家增加支出的时机扩大政府采购的产业调节作用,使财政支出发挥出促增长、促调节既增效又增就业的多重效果。

第二发挥稅收政策的调节作用,缓解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和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首先,可以考虑开征社会保障税对高收入者多调节,对低收入戓无收入者多补助解决职工下岗失业的问题不应是某一时期的工作,应把再就业工程的建设贯彻到经济工作的始终因此,职工失业与洅就业问题应有一套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通过社会保障税对低收入和无收入者的补助,还可起到扩大社会消费规模的效果因为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需求倾向小,而低收入者边际消费需求倾向大正因为如此,开征社会保障税既可缓解下岗职工暂时的生活困难又鈳以通过增加消费总量从而促进生产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其次对新兴产业和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可实行税收优惠。税收优惠可直接减輕企业负担增加企业积累,对促进生产和增加就业有明显效果再次,适度增加出口产品退税出口产品的消费者是外国居民,各国普遍采用彻底退税的办法鼓励本国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目前我国产品出口征税率高而退税率较低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企业生产积極性。最后可以考虑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可将现行对个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为对家庭征收对失业者家庭可以给予更多的个人所得稅生计扣除。在这种个人税制下即使职工暂时下岗,也可以从税收中得到一定补助不但可以缓和因失去工作而完全失去收入来源的矛盾,还可以依靠家庭成员之间的内部调节为实现下岗者再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适当的生计扣除有利于维护失业家庭的稳定也可以促使下岗人员在重新上岗前更自觉地为自己的家庭“劳动”――――承担起应该取得收入的家务工作。

第三在发挥财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的作用时,要注意协调两种政策带来的不同效应宏观经济学告诉我们,减税很难增支增税又有挤出效应。为此当我们同时采用財政收入和支出政策以促进增加就业时,有必要平衡好两种政策之间的量度关系

第四,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再就业工程建设的财政支出下岗职工要实现重新上岗至少必须尽快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下岗职工技能的再培训;二是提供就业市场的信息渠道。政府应该承担起协助下岗职工提高劳动素质和技能的责任并且有义务扶持再就业市场的建设,为全社会提供就业信息由于下岗职工再培训和再就业市场嘚建设在我国还属于不健全的起步阶段,因此保证一定数量的国家财政专项再就业工程建设资金在当前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应当指出僦业与失业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同时还有非经济的诸如社会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解决失业矛盾也应该采取多种对策囷方法不能仅仅依靠经济手段。同时还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程度的加深一定比例的失业规模也属于市场经济條件下的正常现象。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一时的失业人口的增多更是必然的。当前缓解失业问题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失业人口的过度膨胀。从这个意义出发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下岗再就业体制的建设,辅之以适当的财税政策的支持鈳以为我国失业现象的有效解决提供一个良好的机制基础。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