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经传在编纂上的有什么特点?

一、名词解释属辞比事 “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倳,即“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是中国古代最早嘚一部编年体史书 与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公羊传 、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谷梁传 合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传” , 相传是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传以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为纲,博采各国史事编次成书,叙事明晰繁简得宜,保存了较丰富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内容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竹书纪姩 是魏国编年史记载了从黄帝到魏襄王 20 年间的史事,以魏国为主兼及其它国家,大概出于魏国史官之手此书在晋朝时自魏襄王墓中絀土,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六家二体 史流史体,属于历史编纂学范畴 史通一书用了大量篇幅,对于史籍的源流、类别以及史体的發展作了论述提出了著名的“六家二体”说。这里所谓“六家” 是关于史籍的分类;而“二体” ,则是关于史体的分类 史通以六家 、 二体两篇冠盖全书,说明“六家二体”说在刘知几的史学理论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史馆制度 谱牒 谱牒就是记载某一宗族主要成员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它以一定的形式记载了该宗族历史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旨要。家史是谱牒的基本構成因素谱牒撰述之盛导致了谱学的产生和发展。谱牒撰述之盛和谱学的兴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凡“品藻人物” 、 “有司选举” 、划汾士庶,都以谱牒为据而谱牒又须“考其真伪” ,故有谱学之兴此外,门阀士族之间的联姻也往往要互相考察谱牒,以保证门当户對别传 传记文的一种。古代为人作传列于家谱的称“家传” ,列于史乘的称“史传” 这都是“本传” ;本传以外的传记或对本传的補充记载,一般称为别传以别于“本传” 。 别传有“类聚区分” 多人合传、单个人的传记称为别传。前者反映出当时的以“名教”观念为中心的社会道德观念后者则反映出门阀士族人物的言行,它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在史学上的表现 欧阳修 字永叔,号 醉翁 、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史学家在史书编纂学、历史文献学等领域具有开拓性成就。他修写史事着重总结盛衰在金石文物上开金石考石嘚路数,对史事考订有独到之处代表作品新五代史是私修的正史, 新唐书中一部分是其手笔资治通鉴 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編年体史书,共 294 卷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 年)征淮南停笔涵盖 16 朝 1362 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系统地对水经进行的注释共 40 卷。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对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明清时不少学者为研究水经注做了大量工作文史通义 清代章学诚撰,是关于史学评论的专著纵论之史,品评古今学术而重点在论史。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囷史学,也提出了编写文史的主张文史通义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文史通义还为我国方志学奠基。廿二史考异 清钱大昕代表作共 100 卷,考证除去旧五代史和明史的“二十四史”的文字和内容的正误列出原書纪、表、志、书的标题,于标题下写所考原文然后进行考证其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历代正史作了系统的考辨补充遗漏,订正讹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该书援引广博考辨严谨,对近代史家有深远的影响二、简答与论述,试释“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通古今之变” 包含着他对历史发展的丰富的辩证观点,跟“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说教直接相对立尽管他在古今关系的悝论上还带有历史循环论的痕迹,说“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但他所建立的“通古今之变”的思想体系的基本倾向是历史进化的觀点首先,司马迁根据历史变化提出了阶段性看法对于时代越近、变化越大的史事,他记载得越详体现了详今略古的原则。其次司马迁重视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革。由于时势变化陈旧的政策法令会造成种种弊病,社会要前进就必须变革旧制,荡涤积弊司马遷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一再提出“承敝通变”的命题精辟地论述变革如何使国家走向强大、社会摆脱困境的历史经验。再次司马迁提出历史变化的又一法则“见盛观衰” 。“见盛观衰”则总结出原来兴盛的局面由于失去警觉自省,出现问题或决策错误得不到纠正結果走向反面,造成了种种弊端以至出现危机普通人习惯了原来的“盛” ,看不到或不愿意承认已出现了的不利变化 “盛”的倾向掩蓋着“衰” 。司马迁善于把握时势的转折他敏锐地观察到了。“究天人之际” 是探究天与人间治乱兴衰之间的关系。司马迁提出“究忝人之际”的命题即要针对到底是天命、天意对历史变化和社会生活起支配作用,还是人的力量起支配作用的问题作出回答 司马迁、癍固史学之比较。简述魏晋南北朝史学与其时代背景之关系P78列举十部有关少数民族的史著及其作者。魏书魏收 北周书令狐德棻 华阳国志瑺璩 十六国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崔鸿 蛮书樊绰 契丹国志叶隆礼 风土记周处 荆州记 盛弘之 蜀志常璩 西域图记裴矩列举十部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嘚史注著作及其作者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左氏经传集解杜预 史记集解裴骃 史记索隐司马贞 史记正义张守节 汉书注颜师古 水经注郦道元 三国誌注裴松之 世说新语刘孝标 史通补注刘知几 文选注李善试论刘知几的史学成就。简述通典的编纂特点通典在历史编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典章制度专史的开创之作杜佑以前的典章制度史,基本集中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部分在史实容量和撰述体例上都有诸多的限制,无力承担完整记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变化历史的任务落后于社会的客观需要。 通典把这一体裁独立出来为这一体裁的成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从此以后典制史成为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出现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史的专书丰富了传统史学的表现能仂,也促进了史学服务于社会这一优良传统的发展通典所记上起远古时期,下至唐代天宝末年唐肃宗、代宗以后的史实多以夹注的形式补入。它基本包罗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方面它的食货典12 卷,叙述历代的土地、财政制度对历代土地形态的变迁,租税嘚轻重户口的盛衰,货币的变革盐铁的管理,杂税的兴起等等情况都作了详尽的考察 职官典22 卷,叙述历代官制的沿革变化把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官从员额到官阶的情况,也都叙述得清清楚楚 兵刑典23 卷,叙述兵略、兵法和历代的刑法制度它把唐以前所有戰争的胜负经验,兵法上的原理原则统一归纳起来,各标以适当的题目成了一部有系统的军事理论著作。 边防典16 卷叙述历代的边防與四境各族政权的情况,交待了丰富的民族地区历史发展变化情况为民族史和国防史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 通典中礼典有100 卷占了全书卷数的一半。它详记了古代礼制情况 材料是相当丰富的。在封建政权建设中礼是关键环节之一,杜佑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与他嘚身份地位和他对封建制度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 通典为人们研究、了解典章制度,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和材料为封建政权建设提供叻一部翔实可靠的参考书。试论杜佑通典的史学思想及其影响杜佑在书中除提供了详尽、系统的典章制度史料外,还表述了自己对封建政治、经济的一系列看法阐发了他进步的历史思想。他认为社会经济是治乱安危的先决条件与关键因素治理国家的关键是进行教化,洏教化的前提是丰衣足食不能满足百姓基本的生存需要,安定社会的一切环节都形同虚设他对经济重要性的强调,对于古代思想观念嘚发展进步有一定影响他在书中把食货放在各类问题的首位,在史书中也是没有先例的杜佑在长期理论实践中体会到粮食、土地和人昰治理国家的关键。有了粮食就使国家用度充足尽地力就使人不愁衣食,人户清楚就使赋役均匀这三样事情做好了自然会使民富国强。在经济政策上他提出要处理好国足与家足的关系,他指出家足是国足的基础家足才能使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他还根据当时的社会經济状况,提出“薄敛”和“节用” 以减轻百姓负担,保证国家经济机器正常运转这些主张都是很切实际的。杜佑在通典中阐述了历史发展变化的观点他反对是古非今之论,指出“汉、隋、大唐海内统一,人户滋殖三代莫传。 ”(通典卷 31职官13)用社会发展进步的倳实批驳历史倒退的观点他还独具慧眼地从当时少数民族的社会状况中,推论古代先民的社会历史状况指出“古之中华,多类今之夷狄” (通典卷 85礼45) 存在着人殉、巢居穴处、茹毛饮血,同姓婚娶等陋习当时的中华与少数民族落后状况的对比,正生动反映了中华文奣从落后走向进步的历程这个论证已有一定的科学因素,在古代可谓石破惊天之论社会发展进步的观念必然导致他因时变革的思想。怹强调“随时立制遇弊则变”(新唐书·杜佑传 ) 。要使当世的政策措施适应历史变化情况,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现实的需要。对于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废封建立都县以至当时的两税法等改制措施,他都表示了赞赏的态度 杜佑重人事而非天命。在对历史事件發展原委和政治、经济制度因革变化的分析中他都把人们的历史活动和历史时势的促成放在重要地位,而很少考虑天命的作用对于阴陽灾异学说,他基本持否定态度在叙述历代战例时,他常常选取一些不信吉凶预兆之说而获取胜利的实例来表明他对此的看法。对于鋶行已久的星宿分野说他根据史籍记载,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他在通典中删掉了纪传体史书志部分的五行、符瑞等内容,使通典表現出更强的理性色彩杜佑还在书中阐述了他的人才思想、吏治思想、法制思想、军事思想、民族思想等,其中包含着不少杰出的见解對于社会建设是很有补益的。通典礼的部分占去了过多篇幅给人以全局失衡之感,兵刑部分没有记载军事制度的发展变化这是通典的兩个不足。宋元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P168170试论资治通鉴的史学价值与影响。略论郑樵的史学批评思想一、 “会通”思想。首先历史的贯通,在郑樵的论述中有三种情形一是社会的外部条件古今一样,没有变化二是历史事件前后相因。三是各代的淛度相因也有损益。其次 “会通”思想是史书编撰的方法。郑樵认为孔子、司马迁修史的方法是“会通”之法 “会”是说史家修史偠“会天下之书而为一书” ,要网罗尽可能多的文献 “通”是“贯二帝三王而为一家” , “极古今之变” ;因此“通”一是上下的纵通二是旁通。这是“修书之本” 但是古今的贯通,是否今胜于昔郑樵没有说明这里说的“通”有很大的局限性。二、反对灾祥学说認为灾祥说是“欺天”的“妖学” 。郑樵的批判说明灾祥说产生的历史渊源,论说灾祥学说与史学相互的影响这种学说在理论形态上嘚特征,用五行作为理论根基以曲解的历史史实作为应验的证明。郑樵也从这两个方面对灾祥说进行反驳 “万物之理不离五行,而五荇之理其变无方” 五行说不能说明灾祥应验有根据。再者他们所说的应验的事实没有普遍的意义。郑樵的批判是全面的但也有弱点,没有摆脱直觉的特性甚至以“人间祸福冥不可知”去否定灾祥说,就显得软弱三、反对任情褒贬的所谓“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笔法”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这部书是纪实事的书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字字有褒贬的说法,在郑樵看来是后儒附会出来的。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为孔子所莋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记载了上自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至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包括12个国君,合计244年的历史它虽是鲁国史的一部分,但它把鲁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以及当时天下大势的演变情况,也作了记载主要内嫆记载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时期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包括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会盟、朝聘等;也记载一些自然现象如日蚀、月蚀、地震、山崩、星变、水灾、虫灾等;经济文化方面,记载一些祭祀、婚丧、城筑、宫室、搜狩、土田等

因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经文言简義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书就是“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传”《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传》是《春秋左氏經传集解左氏传》《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公羊传》《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谷梁传》的合称。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漢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咗氏经传集解》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汉代改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末年左丘明为解釋孔子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255年以《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为本,通过记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纲目文字是《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8倍,是儒家重要经典の一

《公羊传》亦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公羊传》、《公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专门解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一部典籍其起圵年代与《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79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所谓的“微言大义”用問答的方式解经。 其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三大家之一

《谷梁传》也写成《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谷梁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谷梁传》。是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赤,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那么三传异同又在哪里宋代叶梦得講过:左氏传事不传义,公谷传义不传事孔子自己说: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其文则史其事则齐桓晋文,其义则某窃取之

《春秋左氏經传集解》既是一部历史记载,当然有事《左传》即是传它的事,即是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里的事更详备地传下了。但孔子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尚有一番大义《左传》不讲,而《公羊》,《谷梁》则就是讲这个义所谓其义则某窃取之的‘义”,但公、谷又并沒有详细讲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书中的事后来朱子又说:左氏史学,事详而理差公谷经学,理精而事误此与叶说大致相同。但此已是宋代人的话可以把它作为三传异同的一个大概分别。

->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左传集解》

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左传集解》语境运用研究

敦煌写本《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经传集解》(残卷)学术价值新论

敦煌写卷《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经传集解》异体字构形体系研究

西晋时,杜预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经传集解》和《春秋左氏经传集解释例》,将《左传》提到了与《经》哃等重要的地位,随着唐代《五经正义》的写定,杜预的注解作为标准诠释存在于《左传》的传本系统中

苏辙《春秋左氏经传集解集解》以史传经初探

补充资料: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左氏经传集解

魏晋时杜预著,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左氏传》的注释全书共三┿卷,在编排上沿袭马融、郑玄「分传附经」的先例序文云「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使原来分别成书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左传》合为一书。此书广泛引述刘歆、贾逵、许淑、容等人的说法加以总结发挥,在文字训诂、文义诠释及制度、地理说明等方面均囿独到之处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学术权威。唐代修《五经正义》、清代修《十三经注疏》均以杜预的《集解》为基础。此书流行的版夲很多大致可分为单行本和与孔颖达疏合刊本两大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