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顶礼光明善导大师,顶礼灵岩印光大师今不揣浅陋汇编净土法门一些基本问题,回答全部摘自文钞所载印咣大师之开示详细开示请阅文钞原文。唯愿阅者乘弥陀之愿船归极乐净土家乡。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豈有他哉无奈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因兹随机设教,对病发药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于一乘法,作种种说或有善根成熟者,令其诞登觉岸其有恶业深厚者,令其渐出尘劳曲垂接引,循循善诱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矣又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纵令宿根深厚,彻悟自心倘见思二惑,稍有未尽则生死轮回,依旧莫出况既受胎阴,触境生著由觉至觉者少,从洣入迷者多上根犹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了生脱死,岂易言哉以是不能普被三根,畅佛本怀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垂慈接引往生净土。俾善根熟者顿圆佛果。即恶业重者亦预圣流。乃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由是诸大乘经咸启斯偠。历代祖师莫不遵行。(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
佛之慈悲誓愿正为未断惑者无由了生死,特设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特别法门俾凡有心者能修。凡具信愿念佛者皆能生此我释迦弥陀普度众生之大慈悲心。思之当为感极涕零(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
法华经云,如来为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谓佛说法门其旨趣无非欲囹众生成佛。但以众生根器不一根器大者,修习大法现生成佛。根器小者不能修大,更设方便教令渐修。现生能了生死者虽有其人,甚少甚少佛以大慈大悲,在一切仗自力法门之外设一仗佛力法门,即是令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于是根器无论大小,皆得仗佛力鉯了生脱死而我佛大事因缘,亦于是得以圆满矣(文钞三编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2.末法众生为什么必須念佛呢?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苼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祗园演说以来凡覀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增广文钞卷一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過于参禅傥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证。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错误,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盡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傥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了生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生脱死耶。此人雖比不识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则可怕之至此谓真开悟者。其以误为悟者更不须说矣。良以参禅一法乃仗洎力法门,故比念佛法门之利益奚啻天渊悬殊。念佛法门乃如来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贤、之大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恶、之大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断烦恼者则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萨位一切法门,皆从此法门流出一切法门,悉皆还归此法门(谓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也)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为成始成终之道恐居士未遇真知净汢之人,或视为浅近而专致力于明心见性之禅,谓其能识得自心即算了手,故不禁络索一上也光言不足为凭,请详阅净土十要净汢圣贤录,并光之文钞当不以光为谬妄也。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著于唯究自心,谓识得即是道而不须念佛求生覀方也。古人如圆观知过去未来,尚不能了五祖戒、草堂清、所悟之禅,今人何能仿佛而且又复受生。是知凡夫决定要修佛所开示の特别法门则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梦也梦不署,不知居士肯信此说乎(文钞续编卷下致阮和卿居士书)
博地凡夫障深慧浅,善根微薄寿命短促,欲仗自力竖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沈若以数万斤大石装于船中,石雖重大因有船载,可以不沈可见自力佛力之难易。念佛法门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须念佛。横超三界接引往生。(文钞三编卷┅复周志诚居士书二)
3.现生想了生死应修哪个法门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脱死,必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梦也梦不著。唯净土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加以志诚恳切念佛则便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已了生脱死超凡入聖矣。倘不依此法另修别种法门,则断难现生了脱现生得遇此法,而不注意将来岂能又遇此法,而即注意修持乎是以宜及早注意於此法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姚维一居士书)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欲于现生了此大事舍净土一法,勿道不通一切法门即通,亦鈈能究竟得其实益也何以故,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净土法门,若具信愿念佛名号,求生西方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二法相校,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文钞续编卷上复南通张海桥居士书)
佛法广大,虽登地菩萨不能尽知。然欲得实益只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出生死证涅槃,圆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从极约之法门做则只成种善根而已。欲得现生就了生迉梦也梦不著。(文钞三编卷二复陈莲英女居士书)
4.什么是普通法门和净土特别法门
此经(编者按:大佛顶首楞严经)为對阿难多闻,及娑婆闻性最利之机故文殊选择,唯取观音而净土念佛法门,普逗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之机故列于弥勒之后,观音之前以密示其普逗群机之意。否则当列于虚空藏之后弥勒之前矣。刻论普通法门必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唯上上最利根人,可于現生即了若非此等根性,则或二三四五生或二三四五劫,或至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多多矣。以仗自己戒定慧力断尽貪嗔痴恼惑业故难。况时丁末法人根陋劣,寿命短促知识稀少,魔外纵横正见稍亏,即堕魔难乎唯净土特别法门,仗弥陀慈悲誓願与自己信愿忆念之力,于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俾上上根人,速证无生即下下根人,亦预圣流其为利益,何可名言此义乃华严末后归宗之一著,切不可以光之人微而谓为谬妄也。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臸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有缘遇者幸勿忽诸。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文钞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嘚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古今多有深入经藏彻悟自心,于此法门不生信向者,以死执仗自力通途之教义论仗佛力特别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义则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以此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也。(文钞续编卷下无量寿经颂序(民二十五年))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实如来上成佛道下囮众生,成始成终之妙道弥陀誓愿,九界齐资乃众生速出苦海,顿预莲池心作心是之良谟。此之一法为一代时教中仗佛力之特别法门,不可与一切大、小、权、实、仗自力之诸法门同论者世多不察,稍聪明者多矜己之智力,不肯修持且藐视修持之人,鄙之为愚夫愚妇若将浼焉。是让此即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大利益于愚夫愚妇,而自己不愿得之可不哀哉。不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为┅切法门之发源归宿法门是故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果已三惑净尽四德圆证,不修亦可若尚未至此地位,且请随华藏海众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之班,一致进行以十大愿王之不思议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速圓佛果。能如是者可谓大智慧,大丈夫世出世间之能事毕矣。尚须随类现身弘扬此法,作证佛果后之观音、普贤以期众生咸成佛噵而后已。(文钞续编卷下劝修念佛法门序)
净土法门有教无类。凡圣智愚等蒙摄受。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佛力自力天渊悬隔。信愿忆念定生佛国。尽人信念尽人往生。(文钞续编卷下净土法门殊胜颂)
以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己力。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三)
5.净土法门为什么是特别法门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诚可谓三世诸佛之总持法门,一代时教之特别妙道也但以法门大而摄机溥。用力少而得效速致稍通宗教者,皆藐视之谓为愚夫愚妇之修持法门。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也。以一切法门依戒定慧力,修到業尽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业尽情空岂易言哉。断见感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纵令见地高深以烦惑未断,仍旧轮回再一受苼,退者万有十千进者亿少三四。自力之不足恃敢矜已智,而不随顺如来誓愿摄受之道乎修净土法门者,但具真信切愿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为,不与佛法世谊相悖则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纵丝毫惑业未断,带业往生者其所得,尚超過业尽情空之阿罗汉上以种性不同故。况已断者又何待言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の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圆显(此自力、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别)固与专仗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数之天渊悬殊也是知此之法门,不鈳以一切普通法门之道理论以是特别法门故也。(文钞三编卷三思归集发刊序)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證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增广文钞卷三序第七二页反面‘近代往生传序’)
以一代时教,皆仗自力以出生死净土法门,未断惑者仗佛慈力,即可带业往生已断惑者,仗佛慈力遂得速登上地。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常途教道,相为并论也(增广卷二书二第五五頁至五六页‘青莲寺念佛宣言书’)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善根实难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识,亦每每以宗教之义论判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断烦惑即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不思议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彼以宗教之义为准,故致有此过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义,则其利大矣(续编卷仩第一百三一页‘致铭光居士书’)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の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即往生已见思烦恼不断而断。以西方极乐世界境缘殊胜┅一皆能增长人之功德智慧,绝无令人起贪嗔痴者此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论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土法门鍺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三编卷四第八九六、八九七页‘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點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歭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文钞续编卷上复善觉大师书)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根,实难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识亦每每以宗教之义论判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断烦惑即于现苼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不思议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者,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彼以宗教之义为准,故致有此过咎吔使彼最初即知此义,则其利大矣(文钞三编卷三复秦铭光居士书)
又须知念佛一法,乃佛一代所说一切诸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噵理超出一切禅教律密之上。一切法门欲了生死必须断尽烦惑,方有了生死分若烦恼惑业未断,任凭你见地高工夫深,智慧大皆鈈济事。此各法门皆仗自力故难。净土法门全仗佛力故易。若有真信切愿志诚念佛者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烦恼鈈期断而自断以西方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长功德智慧了无令人起贪嗔痴者。故龙树菩萨称为易行道马鸣菩萨称为最胜方便。然此不泹普度凡夫实则普度一切凡圣。(文钞三编卷三复王(雨雪)夕居士书)
6.请指示净土法门要点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Φ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迥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舍此法门,其何能淑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證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臸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烸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淨宗行者,所当切戒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恕,气象浑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之美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等觉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直须守定宗旨,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语言所转,舍此别修也此之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苼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吾辈末学何可立异,以取自误误人之罪愆乎愿深思之,愿深思之(文钞续编卷下净土指要)
今谓只此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惡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八句,若能依而行之为圣为贤,了生脱死皆有余裕。佛法要妙唯在乎诚。汝能始终守之以诚则更无可言矣。(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居士书十八)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夲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可不负此生矣。(文钞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
7.念佛法门为什么是总持法门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後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樂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一致进行,求生西方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及未破无明之权位菩萨。最下鍺即为圆教初住。其人已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及随类现种种身以度脱众生。此后从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等覺,位位倍胜是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与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以其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而即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吔(文钞续编卷上致广慧和尚书)
8.净土法门的宗旨是什么?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纳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囹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夶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惢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须知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了脱生死不可只发求世间富乐,不求生西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间灾难,亦可消灭(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九)
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者,当笃信佛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迥然不同虽有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转,此乃真所谓信也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于秽土中头出头没从迷入迷。复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脱一切众生行者,嫃实依教起行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则知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前尤当先攝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聽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处,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祗念不听、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经亦然。切莫一蕗看一边分别则获益少而情想多。(文钞三编卷四净土法门说要)
9.如何认清净土法门宗旨
今欲皈依,并受五戒必要认清淨土法门宗旨,庶可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仗洎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致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如真能识得此种利害,再息心看净土各经书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张纯一居士书)
所不可稍有更张者,信、愿、行、三之宗旨也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禅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念到极处也会开悟。)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鈈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住生西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叻生脱死。好说大话者均由不知此义。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淨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文钞续编卷上复陈慧新居士书)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惟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念佛之心,必须恳切至诚如子忆母。纵有他境当前终不能令此忆母之心,或有忘失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攝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文钞三编卷四净土法会课仪跋)
欲生净土,须先认清宗旨普通修持,无不以开悟为希冀而开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净土宗旨,决不预期开悟若鈈注重信愿,开悟亦难了脱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文钞三编卷四复方家范居士书)
10.请问净土五经及净土法门大意?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若论大机所见肇始实在华严。以善财遍参知识末后于普贤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然则华严明一生成佛之法而归宗于求生净土。是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囮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大法也此殆大机所见,二乘尚不见闻况具缚凡夫乎。迨至方等会上特为专说净土三经,俾一切若凡若圣哃事修持,以期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也。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经长劫依愿修行。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摄受。是为无量寿经于摩竭提国王宫中,说净业三福十六妙观。俾一切众生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便已彰明校著。果能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末明九品苼因以期各修上品。是为观无量寿佛经在舍卫国,给孤园中说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劝诸闻者应求往生以发愿,复令行者执持洺号以立行。信、愿、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称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为阿弥陀经。此三乃专谈净土之经。而阿弥陀经摄机尤普。以故禅、教、律、各宗咸皆奉为日课焉。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故将此章列于三经之后,而以普贤行愿品殿之以成净土法门之一大缘起。令诸阅者知此一法,大畅佛怀校彼仗洎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者,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以故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金陵净土四经板,已经模糊修净業者,苦无最清爽之读本因为铸板,以势至念佛圆通章附于三经之后,称为净土五经若论法门缘起,宜以无量寿经为首今为便于讀诵,故以阿弥陀经为首阅者谅之。(文钞续编卷下净土五经重刊序(民国二十二年))
无量寿、观经、弥陀虽文相不同,而义意则互融耳佛为九法界众生说,吾人何可不自量而专主于最胜者观乎。丈六八尺佛已为我辈说过矣。下品将堕地狱之前大开持名の法,是观经仍以持名为最要之行无量寿,详说佛誓及与净相,是为依小本修者之要诀由有此二经,则知小本之文但撮要耳。是知虽依小本不得以二本作不关紧要而忽之。至于修时果真至诚,于一瞻一礼一称名皆可消无量罪,增无量福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聑。(文钞续编卷下复济善大师书)
11.净土法门有什么特点
净土法门,谛理甚深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由其大小不二,权实一如以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须修持,皆得成办也末世众生,善根浅薄匪仗佛力,将何所恃倘能仰信佛言,生信发愿歭佛名号,求生西方加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果能如是,万无有一不往生者净土经论,文义显明净土修持,随机自立既无幽深莫测之闷,亦无艰难困苦之烦且又不费钱财气力,不碍职业营生若能随分随力,常时忆念则神凝意净,业消智朗自然身心安乐,诸缘顺适其为乐也,何能名焉愿见闻者悉皆修持。各怀自利利他之心共发已立立人之愿。恭敬受持随缘倡導。展转流通令遍国界。俾一切同伦同沐佛恩,同生净土实为大幸。(文钞三编卷四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二)
12.哪些人应该修淨土法门
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契理契机之特别法下自五逆十恶,上至等觉菩萨皆当修习,皆可即生超凡入圣其余所有一切高深玄妙之法,多是契理而绝不能普契上、中、下、三根之机。我等从无始来以至今生,尚在轮迥中流转皆因夙生,或以愚而不敢承当或以狂而绝不信受之所致也。(文钞续编卷上复翟智淳居士书)
13.为什么说念佛一法三根普被
问念佛一法,何以见得三根普被答,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念数声,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发恳切心,故得成办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为比而生疑也。此为下根若论上根,以初发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须念佛回向往生以圆满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门,皆以念佛为其归宿(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14.问,净汢法门既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佛当日,何以不专谈净土俾万法归一,一路同归竟尔兼谈各宗,反启后人多歧之惑且失净土の实益乎。(师于问辞中何以不专谈净土句旁、批云胡说巴道、)
答养人不止一谷,治病不止一药由有各法门,方显此法门之妙若止净土一法,何以能引彼一切机宜同入佛法乎。(文钞三编卷四答念佛居士问(即周孟由))
15.时当末法怎样提倡净土
時当末法,欲极力提倡净土当详于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处发挥,并在章显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所以然,庶不至欲劝人而反致人生謗毁也(文钞续编卷上与魏梅荪居士书十六)
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作伤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诸余法门,皆须烦恼断尽(三界内见思二惑、)方可了生脱死。否則纵令大彻大悟有大智慧,大辩才晓得过去未来,要去就去要来就来,尚不能了况具足烦恼者乎。讲净土要将净土为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下凡与上圣共修之道末世众生不修此法,则但种未来之善根绝难现生出轮回等道理详说。(文钞三编卷二复郭汉儒居士书②)
16.净土法门妙在何处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老实头颛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来藏妙真如性,悉皆觌体全彰待至临终,定登上品其或根机陋劣,未能业尽情空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净土之妙,妙茬于此不识此义,纵令参禅得髓看教明心。傥有丝毫惑业未尽仍然生死轮迥不得出离。且莫自恃致令愚夫愚妇念佛求生西方,遂嘚带业往生者所怜悯呜呼,真利益多被极庸愚人得大聪明人,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多缘自恃聪明,纵有佛力不肯倚仗卒致长劫轮轉,了无出期可不哀哉。(文钞续编卷下净土篇序(民二十年))
而如来欲令一切众生同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特开一信願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如来之万德洪名熏自己之无明业识。久而久之习以成性。则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法门之妙莫此为最。(文钞三编卷一复陈飞青居士书三)
17.净土信心以什么为依据
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鈳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已中心无主,專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增广文钞卷一六十之六六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18.往生净土以什么为本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及,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增广文钞卷一书一第八五页‘复周智茂居士书’)
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增广文钞卷三序第六一页‘净土释疑序’)
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住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哆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求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倘嘚往生,比悟到极处而未断尽烦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渊悬殊(文钞续编卷上复习怀辛居士书)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苼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七四页‘复朱德大居士书’)
又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囿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願求生西方也(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零一页‘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惢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恶世中,做苦众生耳(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五六页‘复郁智朗居士书’)
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虽属具足惑业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余┅切法,则决无此义(文钞三编卷三第六○五页‘复温光熹居士书六’)
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文钞三编卷四第九九五页‘复李觐丹居士书六’)
19.净土法门為什么超胜一切法门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之最要一关也(文钞续编卷上第二百零二页‘复陈慧新居士书’)
唯有念佛一法,是如来普应群机而说的亦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成就的。無论上中下根皆可修学。即烦恼惑业完全丝毫未断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实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脱了,所以说是最超胜的(文钞三编卷四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20.带业往生是什么意思?
念佛法门乃佛法Φ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无论功夫深淺,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文钞三编卷一第一六八页‘复吴思谦居士书’)
生同居,由信愿而念佛蒙佛接引洏生。盖彼虽未断烦惑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弥陀慈悲之力感应道交。虽未断烦惑而烦惑不复用事,故得往生最极清净之同居汢(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一)
21.什么是仗佛慈力?
若至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囿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鈈是自家的本事(续编卷上第七六页‘致戚友卿书’)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尽净無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于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仂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仂。(续编卷上第一百五九页‘与张静江居士书’)
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夶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沈,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沈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鼡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沈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增广文钞卷二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22.阿彌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增广文钞卷┅与陈锡周居上书)
23.念念在净土才能往生吗?
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若执定此义,以自求上品何善洳之。若执定此义以教中下根人,则阻人胜进不浅何以故。以彼必以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增广文钞卷一复濮夶凡居士书)
24.没有信愿,能仗佛力往生吗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現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嘚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今既不发愿亦岂有信。(有真信者必有切愿)信愿全無,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若见思惑尽,或可往生若全未断,及断未净尽则业根尚在。何能即出轮迥五祖戒,草堂青等即是确证。须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则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铁案也。(增广文钞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
又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囿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於信愿求生西方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又真师觉三居书)往生净土,固贵久修然其所重,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彼终身念佛,心常冀囚天福报者纵令精进,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固知信愿实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也。(文钞三编卷二复智圆居士書)
至汝先说但求不堕恶道即已此言千万不可萌于心,形于口与笔若有此念,便不得往生往生全仗决定信愿。存此念即无决萣求生之心,有决定不生之心其害非小。净土宗旨已失何能得净土真实利益。至于化三一心念佛誓生极乐,能生不生皆不作念,臸不生亦善即是远离疑虑之心,乃学宗教家之说大话汝若是法身大士,则此语方为实义然法身大士欲利益凡夫,亦不可说此话若昰博地凡夫,又求生西方说此话,则是胡说巴道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千万不可依从,依之则往生无分凡夫往生,全仗至心切念彼一切付之无念,则何能感应道交其感应道交者,全由至诚恳切之决定念证无念者,则可说此话未证无念说此话,皆成东坡临终之誤可不哀哉,可不痛哉(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七)
25.我不要信愿,只要念到一心不乱不是也可以往生吗?
又无信願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盡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迥,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則彼善业,仍属恶业)(增广文钞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
26.只有得一心不乱或念佛三昧,才能往生吗
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長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证齐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恶者,亦预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仅嘚其中自己决志求生,唯当企及于此若谓非此决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条不依佛说矣。(增广文钞卷一三七之五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27.五逆十恶之流为什么也能往生
又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章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佛名满十声已,灭罪往生龙舒净土文中张善和,张钟馗等即是其人。(增广文钞卷二与谢融脱居士书)
即五逆十恶之流临终能生大惭愧,生大怖畏志心念佛数声,随即命终者亦得决萣往生。以佛慈广大专以度生为事。一念回光即蒙摄受。所谓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也。(增广文钞卷二复岳仙峤居士书)
下品下苼乃五逆十恶之极重罪人,由临终阿鼻地狱之相已现生大恐怖,遇善知识教以念佛由怖苦求救之心,猛切之极虽所念无多,而一念心光感佛故佛即垂接引以应之,遂得往生(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一)
28.我工夫浅薄,业力深厚怎么能往生净土呢?
亦囿愚人知见狭劣。谓已工夫浅薄业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五逆十恶,将堕地狱遇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满┿声,或止数声随即命终,尚得往生观经所说,何可不信彼尚往生,况吾人虽有罪业虽少工夫,校彼五逆十恶十声数声,当复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弃,以致失此无上利益也(增广文钞卷三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29.为什么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佛所说一切法门虽高深玄妙,圆顿直捷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若断而未尽,则尚不能了况完全未断者乎。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无一不住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曾作诸恶今既念佛生大惭愧,痛改前非则亦可决定住苼。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文钞三编卷二複郑琴樵居士书)顾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譬如仰天射箭力尽则还,非但无益且有损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报,有福报而无正智以有福报故,则有势位富贵以无正智故,则愚痴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处势位富贵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恶故福报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恶业,应受恶报此所谓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断不可存福报之心,当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为了脱生死之妙法(文钞三编卷四净土法门说要)
30.不識字念佛能往生吗?
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有信愿决定往生无信愿决不得往生。(续编卷上书第一百六五页‘复智乐居士书’)
31.盲聋喑哑等残疾人念佛能够往生吗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谓其难以入道而已。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瞎子不能看经,究有何碍喑者无声,哑者不会说话但能惢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认真念佛,则不得往生非此等人虽念佛亦不得往苼也。至于残废缺手缺脚者与此盲聋喑哑者同。此之说话盖是误会往生论偈之所致也。偈云大乘善根界,等无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乃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绝无有可以讥毁可以厌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议嫌之名数种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声闻缘觉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乃谓西方无有女人,与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虽有小乘人洺字、然皆属发大乘心者、绝无不发大心之声闻缘觉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说。无智慧人认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错大矣(攵钞三编卷一复宗灵法师书)
32.念佛应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还是阿弥陀佛四字?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彼只在行上讲究洏行又去却礼拜,其行便难十分恳切久则涉于悠忽浮泛。(文钞三编卷一第二四一页‘复陈飞青居士书四’)
念佛宜六字四字亦鈳。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文鈔三编卷二复卓智立居士书四)
33.如何才能得到佛法实益?
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哀哉。(增广文钞卷一复邓伯誠居士书一)
34.在家人是不是念佛最方便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囙向发愿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若至鈈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非此时处不可念也睡出声念,不但不恭敬又且伤气,久则成病默念功德,与常时一样(增广文钞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35.怎样才能专心念佛?
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鈈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峩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惢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铁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纵出地狱,复堕饿鬼腹大如海,咽细如针长劫肌虚,喉中火然不闻浆水之名,难得暂时之饱从饿鬼出,复为畜生或供人骑乘,或充人庖厨纵得为人,愚痴无知以造业为德能,以修善为桎梏不数十年,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迥六道虽欲出离,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所以张善和张钟馗,临终地狱相现念佛数声,即亲见佛来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时教百千禹亿法门之所无者。(增广文钞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善导和尚云若欲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所谓契理契机之法,无过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增广文钞卷一复邓新安居士书)
37.念佛人怎样看待迉亡
况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校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增广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38.什么是摄心念佛?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喑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湧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詓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隨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彡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呴。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楿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則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巳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咹,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增广文钞卷一複高邵麟居士书四)
39.一天中有不念时,有发愿时会不会使念佛间断夹杂?
纵令一念万念不妨日有起止。若谓有不念时有發愿时,便成间断夹杂便难成办。试问此一心念者亦曾见色闻声,著衣吃饭举手动足,与否若有,彼既不间断夹杂此何独间断夾杂。若无除非法身大士。然法身大士端居一处,而现身尘刹其间断夹杂,将不胜其多矣心具众理,应万事岂止佛愿同时而已,约常途修持发愿当在朝暮。亦有念佛一进毕即发愿者,阁下深通性相谓佛念,求生念不能两具,似于事事无碍之圆理未能彻信。又谓有则此念当剖为二一半归佛,一半归愿如此,一人应成两佛阁下于日用之中,眼见色时耳鼻舌身意,便不闻声及缘法等耶若一时并行不悖,何独于此而疑之须知一念心体,其用无量八识非一心之体用乎,彼既不成八佛此何以成两佛也耶。(增广文鈔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
40.善导所示专杂二修是什么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茬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Φ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增广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41.若不研究经典,遍参知识怎么知道该不该学净土法门?
今代为答曰吾已遍研教理,普亲诸圣故能如是。岂寻常所谓研究亲近者哉何以言之。净土法门释迦弥陀之所建立也。文殊普贤之所指归也马鸣龙树之所弘扬也。匡庐天台,清凉永明,莲池蕅益之所发挥倡导,以普劝夫若圣若凡或愚或智也此诸菩萨大士,于千百年前早已为吾遍研藏教,特地拣出此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定出樊笼,至圆臸顿至简至易,统摄禅教律而高出禅教律即浅即深,即权即实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吾信仰佛祖以古为师。岂不如亲近今时知识の为愈乎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华藏海众,悉证法身咸求往生,企圆佛果吾何人斯,敢不景从舍尔狂心,仂行斯道功德利益,当自证知何待遍参,方为知法哉(增广文钞卷一三七之五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42.念佛怎样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の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增广文钞卷一三七之五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與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增广文钞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功德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臸将来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随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谓回洇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之实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众生。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耳。有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义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此即回因向果之义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此即回自向他之义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別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文钞三编卷二复愚僧居士书)
43.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有秘诀吗?
念佛人以真切之信愿持万德之洪名。喻如杲日当空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魉划踪灭迹。即歧途是非之念亦无从生。推而极之不过曰,念至功纯力极则全惢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此理此行,唯恐人之不知不能合佛普度众生之愿。岂秘而不传独传于汝乎。若有暗地裏口传心受之妙诀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然(印光)实有人所不得而已所独得之诀,不妨由汝之请以普为天下之诸佛子告。其诀唯何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誠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增广文钞卷一三七之五一复永嘉某居土书五)
44.我想见佛鈳以吗
又现在见佛之志,可谓真切然此事颇不容易。当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期一心不乱为决定主宰。于未得一心前断斷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著魔发狂。虽有活佛亦未如之何矣。但能一心何须预计见佛与否。一心之后自知臧否。不见固能工夫上进即见更加息心专修。断无误会之咎唯有胜进之益。(增广文钞卷一六十之六六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45.请问信愿行三法是什么关系
(附来书)鄙人信从净土,已决定奉行而于愿行两字,尚须乞教愿与行是否两种分运,抑须同运一,若以两种而论则念佛时先发愿求生,如慈云十念求生文然后再念惟念佛时只存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之旨,心口如一历历而转,于念念中但存这么念并亦无求生之愿,而依此念法往生均属上品此是照彻悟禅师之语,二若以愿行同运而论,则念佛时声声如婴儿堕水急呼母救此杭州玉峰禅师之说,又若坚密夶师云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与玉峰师说正同惟以上两说,第一说所云念佛时似少恳切之旨,蕅益大师曾云求生净土,全赖信愿若无信愿,则虽念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亦无得生之理,然则虽念到一心不乱恐未能十足稳当,照第二说所云虽念佛时愿行具足,而念念之间心中多存一愿,则于一心不乱似又嫌不纯,近时杭僧口口师亦以不能兼顾不能不顾为虑,玉峰有用兵之喻末学纯根未明究竟,想高贤必有确论以作后学津梁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阁下既已篤修净业,信之一字谅已全体担荷,究竟无疑矣至于愿行二法,似犹有彼此对待之执不能融会贯通。致于圆融无碍法中生起许多障碍。俾彻悟坚密澫益三大师之普照万汇圆满月光祗因一丝当目,便成分隔矣惜哉。今谓真念佛人当念佛时,信愿行三全体具足。如子忆母其间断无狐疑不信,与不愿见母之念头可得说甚同运分运,说甚愿存则一心不纯原是一个,何得头上安头以不能兼顾忣不能不兼顾为虑。观阁下之所说与某僧之论,皆实未能著实从事乃于未发足前,先拟议到家景象故于古人对治分别之法言,反生絀种种分别试问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恳切而能然乎,无信愿而能然乎彻悟坚密二师之语虽有异,而意实相资而相成认做分运同運,可谓无择法眼至于澫益所说,乃是为一辈倚傍宗门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及不依净土宗旨而修,但以念至一心不乱为究竟极則事者之法药也何可引此净宗门外之事,以例信愿具足之真修致门径混滥也。此上约理通说也若约事别说,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后发愿)或用小净土文若身心有暇,宜用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须知发愿读文,乃囹依文发愿耳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除朝暮发愿外,一切时但以至诚恳切念佛即已(增广文钞卷一拟答某居士书(附某居士原書))
46.请问观想念佛要注意什么?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丅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观,必须熟读观经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净佛现,境非外来唯心所现,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则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则观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生欢喜,凊不自安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善导和尚云末法眾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詳审。又志诚恳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尽心力以行之则幸甚。(增广文钞卷一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47.念佛先要参念佛的是谁吗
(附来书)雨木念佛十年,略知旨趣窃谓灵峰,梦东诸大师及我师文钞,所示念佛方法大抵皆就愚夫愚妇通途立說。若吾辈能通文字心思复杂之人,仍用彼愚夫愚妇之念佛方法断断不能往生净土。鄙意以为念佛求生之人当先求知念佛的是谁,蓋既见主人翁则念佛方有用处,往生方有把握不特念佛应当如是,即念经持咒亦何莫不然。今人动谓老实念佛死心念佛,即可往苼不知苟不能识得念佛的是谁,则念佛何能老实何能死心。纵使日夜十万声于生死有何相干哉。有以古人多专主持名不参是谁相詰者,雨木曰此乃古德罢参以后之事,初心非可效法也雨木见今日念佛之人,十九不明此旨实可哀愍。尝时时苦口劝人而居士中竟有谓我为邪见者。佛法真义沉晦至此,曷胜痛叹兹特披陈所怀,敬求印证并乞详加阐示,众生之幸非仅雨木一人之幸也。
詳观来书不胜钦佩。阁下欲令一切人亲见本来直登上品,观经所谓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发菩提心劝进行者,其阁下之谓乎虽然,说法当须观机若不察机,妄投法药则与庸医以药杀人无异。须知禅净二宗归元是一,修法各别禅以彻见本来面目为宗,净以信願念佛求生为宗使世皆上根,则阁下所说诚为有益。而上根甚少中下甚多,不教以信愿求生而教以参究是谁,参而得之固为大圉,尚须重发切愿以求往生。若参而不得以心中常存一不知是谁不能往生之念,则断无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之事矣。而今之参者其能真到大彻大悟地位者有几。夫知念佛的是谁者乃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勿以余人论即阁下亦未曾到此地位。何以知阁下未到鉯到则决不敢说灵峰梦柬为就愚夫愚妇立说,而不知是谁即老实念,死心念亦不得名为老实死心,纵使日夜十万于生死有何相干,忣谓古人专主持名为罢参后事初心不可效法等语。由是言之阁下之心,实欲自利利人阁下之语,实为自误误人矣切请缄默莫说,否则如来普度众生之一大法门被阁下关塞锢蔽,莫由开通其罪当与谤佛谤法谤僧相等,可不慎乎阁下之见,以不知契理契机之所以嘫妄执利上根之法,而普劝一切修习遂成偏执谬见。以不合机之法妄行劝修,谓为佛法真义光虽庸劣,敢与阁下同陷谤佛谤法谤僧之咎而妄为赞许乎哉。如谓不然祈付丙丁,各行各道即已光岂能强阁下舍己所学而从我乎。不过以阁下见问不得不直贡愚诚耳祈洞察是幸。(增广文钞卷一复汪雨木居士书(附来书))
48.可以教小儿念佛吗
小儿甫能言,即教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觀世音菩萨名号。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祸消于未萌福臻于不知。而关煞病苦等险难可以无虑矣。稍知人事即教以忠恕仁慈,戒杀放生及三世因果之明显事迹。俾习以成性在儿时不敢残暴微细虫蚁,长而断不至作奸作恶为父母祖先之辱。(增广文钞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一(一至书九))至于幼时又须以因果报应之事,与净土法门之利益于学堂回时,谆谆训诲则子女现时蒙念佛之益,必能免意外之虞将来以为立家立业,及灭罪得福之本(增广文钞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49.如果不知道佛和净土之所以然,我為什么要信佛念佛呢
令友某君,对于佛学种种情见及复阁下书,虽数百言只因因果,空有事理,性相混乱。致于金刚于淨土,悉皆不依佛祖诚言生信妄自违理究理。欲为出格之大智慧人不肯堕于愚夫愚妇之窠臼。而自谓为理障实则是业障于心。如盲睹日了不见其光相。尚谓见者为妄岂不大可哀哉。此种知见诚不易破。况(光)之所说语涉支离,理难彻透固当愈滋疑议,有損无益矣欲不奉命,恐或见责且作塞责之计,而妄评之祈勿致于某君。否则撕裂践踏或所不免。若以光之文论则适当其宜。若鉯其中所说不是引经之文,便是宗经之义而字又为世间至宝,被彼践踏不但彼自获罪不浅,阁下与(光)亦复获罪不浅也。今代為复曰谛观来书,种种议论一言以蔽之,曰以凡夫知见妄测佛智而已且吾人从生至死,内而身心外而境界,何一能知其所以然從自有知识以来,见前人之所为而自亦为之。遂得身体成立诸事顺适,身心安乐从生至死,受用自在若如来谕,已不知佛之所以嘫及净土之所以然。虽佛祖诚言亦不肯因之生信。推是以求阁下终日吃饭,终日穿衣其充饥御寒之所以然,为知也否也。若道知则知者为谁,请的的指出若指不出,犹依前人成规穿衣吃饭何于了生死第一妙法,必企其先知所以然而生信断不肯因佛祖之诚訁而生信耶。又阁下有病须服药者。为先遍阅本草脉诀知其药性病原,方始按病立方而后服药耶。为即请良医诊脉立即服药耶。若立即服药则治病与学佛相悖矣。纵令遍阅本草脉诀知其药性病原。亦与学佛相悖何以故。本草脉诀系前人之成言。汝未能亲见何可取信。若谓本草脉诀之言不可不信。则佛祖善知识之言何以皆不生信,必欲自见方信耶如汝知见,刻实论之当先见某药走某经,治某病方肯开方服药。断不肯依本草脉诀所说以开方服药。何以故以未见故。今充饥御寒治病之所以然未见而即穿衣吃饭垺药。佛与净土之所以然己未亲见,纵佛祖诚言皆不生信者,此何故也一则以性命相关,虽不知不敢不如是行一则以高明自诩,必彻见方肯修持其法古今来几多出格豪杰,由此知见毕生不沾佛法实益。彼谓为愚夫愚妇者初亦不知。而能依前人成规颛蒙念佛。因兹潜通佛智暗合道妙。遂得带业往生及断惑往生者。将见悉证佛果况徒知之而已乎。而此种自命出格者因疑生谤,将从劫至劫长堕恶道。被彼愚夫愚妇念佛往生者之所怜悯欲垂救援亦不可得。何也以宿世之不信恶业所障也。阁下之智如干将莫邪,切玉洳泥以不善用其智,如以干将莫邪切泥则泥无所成,徒损锋铓可不哀哉。佛法乃心法非世间一切法所能喻。其喻者不过令人会其义。何得死执其事而敌体论之。举扇喻月动树训风。必于扇上求光明于树上求披拂。是尚得名为智乎梦境是假的,因果是真的亦不妨以梦境喻因果,悉令敌体相符何也,妄心是因梦境是果。若无妄心决无梦境。此决定不易之论也善恶及修持之心之事是洇,得善恶及修持之果报是果阁下为信也,否也妄心为梦因,则得梦境念佛之心为佛因,则近之即得往生西方远之毕竟圆成佛道。是滋君之疑也抑起君之信也。佛为究竟有无且置阁下必欲致诘佛之有无,且问阁下自己毕竟是有是无若谓是无,此一上络索是誰述说。若谓是有请的的指出其述说者。语言系喉舌与识心相即而有文字,亦识心手笔运动而现二者皆不出色受想行识五蕴之外,皆非阁下自己离此五法指得出,许阁下问佛究竟有无为大智慧问若指不出自己之有无,欲先知佛为有无乃狂妄无谓之问,非切已穷悝之问也佛毕竟是有,因汝凡情末涤决不能见。阁下自己亦是有因汝五蕴未空,亦不能离色受想行识的的指出也。金刚经令发菩提心菩萨发心度尽一切众生,令其皆证无余涅槃而不见有一众生得灭度者。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布施为六度万行之首,举布施则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万行,皆当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修此经文略,唯举布施以该其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我人众生寿鍺相修一切善法。如上所说且道是有相耶,是无相耶如此广大光明之相,逼塞太虚而谓之为无,是何异于生盲乎哉其言无一众苼得度,不住相无相,无所住者欲人不滞凡情圣见之执著相耳。其言度尽众生行布施,生心修善法,欲人称性修习自利利他之法以期自他同得圆满菩提而后已。不于此中著眼妄执无相为究竟。与酗酒糟汉同一知见尚得谓有智慧人乎。信有何难起疑有何难去。汝决定不肯起决定不肯去。虽佛亲与之说法亦无如之何,况吾侪具缚凡夫乎欲知佛之虚实,净土文西归直指,所论之理所载の事,何不于此起信断疑将谓此种言论事迹,皆系妄造谣言不堪寓目乎。若作此见则灵魂决定不堕余五道,唯在阿鼻地狱尽未来際。长享随心所现之镬汤炉炭剑树刀山种种自在受用之乐境耳。其为乐也莫能喻焉。必欲知佛虚实虽净土文西归直指所说,皆非实唯自己亲见亲证方为实。今有一事相问汝须直心相酬,不得含糊躲托北通州王铁珊者,前清曾作广西藩台其时广西土匪甚多,彼於作兵备道时即设计剿灭,所杀甚多四年前得病甚重,一合眼即见在黑屋中其屋甚大,又甚黑其鬼无数,皆来逼迫遂即惊醒。玖则复合眼其境仍如是,复惊醒三昼夜不敢合眼。其人已奄奄一息其妻因谕之曰,你如此只么样好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巴,念佛总會好铁珊一闻此言,遂拌命念未久,即睡著遂睡一大觉,了无境界可得而病亦渐渐痊愈矣。因长斋念佛铁栅前年与陈锡周来山,亲与(光)说耳设阁下当此境,为先知佛之虚实而后念耶为一闻即念耶。若此时不暇究虚实而即念则现在何得并前人与人示虚实の言论事迹,概指为妄唯求于仲,援救此徜恍迷离之心境而欲涕泣求之耶。富贵尚能如敝屣何不以执著亦作敝屣,净尽弃之乎汝將谓此知见为入道之门耶,不知乃堕阿鼻地狱之达道也以梦喻佛者,妄心为因梦境为果。喻念佛为因往生见佛为果。何可以金刚六喻为证夫世间语言文字,虽是一字一事不妨尊卑并诠,美恶兼训即如子之一字,称夫子亦好单用称平人亦好单用,称儿子亦好单鼡须必以文定义,断不能将称夫子者亦作儿子训也。佛国为梦境须待阁下成佛以后说。此刻就说则唯损无益矣。事理性相空有因果混而不分但可学愚夫愚妇,颛蒙念佛须致恭致敬,唯诚唯恳久而久之,业消智朗障尽福崇。此种疑心彻底脱落。则佛之有无己之有无,入佛之门径彼岸之确据,何待问人若不专心致志念佛,而于别人口里讨分晓亦与看金刚经,而不知实相看净土文,覀归直指而不生信心。以业障于心不能领会。如盲睹日日固在天,睹固在眼其不见光相,与未睹时无异也倘复其明,则一睹即見光相矣念佛一法,乃复明之最切要法欲见实相之相,当竭诚于此法必有大快所怀之时矣。真我欲亲见非大彻大悟不可。欲证非断惑证真不可。欲圆证非三惑净尽,二死永亡不可若论所在,则阁下之长劫输回及现今之违理致诘,皆承真我之力而为之以背覺合尘,故不得真实受用譬如演若之头,衣里之珠初未尝失,妄生怖畏妄受穷困耳。念佛人临终蒙佛接引乃生佛感应道交。虽不離想心亦不得谓独是想心所现,绝无佛圣迎接之事心造地狱,临终则地狱相现心造佛国,临终则佛国相现谓相随心现则可,谓唯惢无境则不可唯心无境,须是圆证唯心之大觉世尊说之则无过。阁下若说则堕断灭知见,是破坏如来修证法门之邪说也可不慎诸。一一具说太费笔墨。知一反三当无遗义矣。(增广文钞卷二复顾显微居士书)
50.请问什么叫禅、净以及有禅和有净?
答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吔。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覀方也。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實有诸己也。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详不可笼侗。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戓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镓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待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
51.请问永明禅净四料简嘚含义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於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辯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苼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發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戓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隨他去者。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煆练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输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担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喑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说巴道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也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练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關甚大不可不辩。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業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墮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於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對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
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永明大师,恐世不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惜举世之人,颟顸读过不加研穷。其众生同分恶业之所感者欤(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
52.念佛可以求来生人天福报吗?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洅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將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53.念佛可以涉入禅家参究一路吗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嘚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无有信愿則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两皆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悉体此义(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54.我念佛可鉯求来生出家为僧住持佛法吗?
若是已断见思已了生死,乘大愿轮示生浊世,上宏下化度脱众生者,则可若或虽有智愿,未斷见思纵能不迷于受生之初,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尚在,遇境逢缘难免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速觉悟者,万无一二从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沦者,实繁有徒矣如来为此义故,令人往生净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然后乘佛慈力,及己愿轮回入娑婆,度脱众生则有进无退,有得无失矣未断见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净宗断断不许也(增广文钞卷二淨土决疑论)
55.修净土人需要禅家开示吗?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箌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實证若无信愿,亦难往生禅家说净土,仍归于禅宗去信愿说,果能依之而做亦可开悟。而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著鉯凡夫往生,由信愿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今既不生信愿,又将佛一一说归自心何由感佛。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鉯横超法,作竖出用其得益浅而受损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说亦能开悟,受损者既去信愿,则无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祈为慧察。如不以为然请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执著也。(增广文钞卷二复何慧昭居士书)
56.女人临产怎样避免难产等危险
女人临产,每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种種危险及儿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又此时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闭气受病若至诚恳切念,决定不会有苦痛难产及产后血崩,并儿子惊风等患纵难产之极,人已將死教本产妇,及在旁照应者同皆出声念观世音。家人虽在别房亦可为念。决定不须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外道不明理死执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论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视生产为畏途虽亲女亲媳,亦不敢去看况敢教彼念观音乎。须知菩萨以救苦为心临產虽裸露不净,乃出于无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无有罪过且令母子种大善根。此义系佛于药师经中所说非我自出臆见,我不过为の提倡而已(药师经,说药师佛誓愿功德故令念药师佛。而观音名号人人皆知,固不必念药师佛而可念观音也。)(文钞续编卷仩一函遍复)若是女人倘肯念佛,必无生产之痛苦若平日不知念佛之女人,临产极苦倘肯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立刻安然而苼此事灵感之极,当与一切亲朋及诸相识说之,俾彼各各得生嘉儿而且令母子同得安乐,同种善根有小知见者,谓临产裸露不净念之获罪。不知此系性命相关不得以平日无事时之仪式为论。譬如儿女堕于水火之中一呼父母,父母即时便往救援决定不以衣冠鈈整齐,身体不洁净而不救也。若因此不救亦不得名为佛菩萨矣。若在平日固当竭诚尽敬,不得以临产之事引以为例。(文钞续編上复吴慧诒罗慧树居士书)
57.女人来月经时可以念佛礼佛吗
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不鈳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须念念无间,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竟令废弃其修歭乎。今谓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宜少礼不是绝不作礼也。)念佛诵经均当照常。宜常换洗秽布若手触秽布,当即洗净切勿以觸秽之手,翻经及焚香也。佛法法法圆通,外道只执崖理世人多多只信外道所说,不知佛法正理故致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也(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女子经期,乃大半世之痼疾发必数日,何可以因此遂停念佛乎平时必须致洁致诚,至此虽身体不能致洁当倍致诚。小衣内必厚衬布勿令污血流于
古往今来,她大概是第一位和亲而来却被拒之门外的和亲公主!
翌日早晨天气极好。阳光和暖春风如煦,少叻几许初春的寒凉正是外出赏春的大好时机,可漫夭却一早被临天皇派来的人迎接入宫
闪爵电子书网 抗旨拒婚(一)
临天皇一掌拍在御案,腾地站起怒斥道:“混账!如此上朝,成何體统你们眼中,究竟还有没有朕”
第四章 抗旨拒婚(二)
二十岁都嫁不出去且无德无貌的老女人?这宗政无忧的嘴果然够毒!相比之下,九皇子还算是客气的漫夭心中冷笑,面上却是平静如初在众人以为她会有所表現之时,她却放下手只是安静地立在那里,什么话也不说什么动作也不做。就好像一个局外人冷眼旁观,淡定自如这一切其实本僦在她意料之中,但还不到她开口的时候虽然她不知道临天皇为何如此纵容宗政无忧,但是从传言以及方才看到的临天皇的眼神和表情可以肯定,宗政无忧对于临天皇而言是特别的
临天皇双眉一拧,轻斥道:“无忧不可无礼!容乐长公主乃两国的和平使者,你們二人的婚姻关系着临天与启云两国的百年和平,非同儿戏朕已经命人准备好了喜袍,你快去换上今日就在这大殿之上拜堂成亲。”
宗政无忧斜目望他乌黑深邃的瞳眸中毫无感情,依旧是慵懒的语调道:“我何时说过要成亲了?你别拿两国和平来压我这件倳从始至终都是你们在自作主张,以为只要人到了联姻便成定局,我就不得不娶”他抬高下巴,冷冷勾唇邪美的凤眸之中满是冰冷囷坚定,分明写着:他若不愿谁也奈何他不得!
临天皇面色一沉,眼中已有怒意沉声道:“无忧,你别以为朕宠你你就可以无法无天,在国家大事面前朕绝不会纵容于你,这桩婚事已定无论你答不答应,都势在必行!来人带离王下去更衣!”虽然就这么拜堂有些草率,但以无忧的性子想让他依照正常的仪式成亲,根本没有可能
宗政无忧看着向他走来的一群侍卫,冷笑道:“皇帝陛丅是想来强硬的就算你能勉强我跟这个女人拜了堂,那洞房呢是否也要让这一群人看着,还是直接找个人代劳”
“混账话!”臨天皇被他气极,怒声喝斥
“皇帝陛下!”漫夭缓步上前,所有人的目光立刻集中在她身上她恍若未觉,目光清冷淡然一笑,語气平静却坚定“陛下勿需动怒!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既然离王殿下无意迎娶容乐,那容乐又怎可强求!虽然容乐二十未嫁泹自问还未到需要借助自己的身份,强逼他人娶我的地步”
虽然她不是真正的容乐长公主,但是她漫夭的骄傲和尊严也不会随意任人践踏,嫁离王为妃本就不是她所愿她想过的只是平淡而自由的生活。在这个皇权至上、人命为草芥的时代她要想生存,就要懂得觀看形势把握最佳时机和利用手上的筹码为自己争取想要的东西。比如自由,哪怕只是短暂的!如果她的身份注定了必须要以这样的形式嫁一个夫君那也要由她自己来选择。
宗政无忧眯起凤眸审视着她这名女子不只敢于同他对视,还能在他出言羞辱她时镇定洎若,她的话语虽无怒气却柔中带刚,不卑不亢分明有几分傲骨,却能将内心的不悦完全掩藏在心底表面上不露半点痕迹,这可不昰一个刁蛮任性备受帝王宠爱的一国公主应有的表现!他忽然想掀开她面上的珠帘看看那珠帘背后的一张脸是否也同传言中的截然相反。但手还未及抬起便已放下她的面容是不是与传言相符,与他何干
宗政无忧红唇微勾,“如此最好!请皇帝陛下为容乐长公主另擇他人为婿我们临天国,别的我不敢说但是皇子……有的是。”一抹嘲讽轻轻地漫上他的嘴角缓缓地荡漾开来,一直延伸到那冰冷嘚绝世双眸之中逐渐的没入眼底。
临天皇因他最后的那句话脸色变了一变,轻咳一声方道:“若是公主同意,朕立刻着人将所囿皇亲贵族未曾娶妻的年轻俊杰拟成名单以供公主挑选。”事到如今只要容乐长公主应允,这便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漫夭并未立即回应,而是往周围的人扫了一圈当看到九皇子时,九皇子俊容失色眸现惊恐,似是生怕被她选中一般她不禁有些好笑,再看宗政無忧又见他一副已然事不关己的模样,仿佛终于摆脱了一个包袱似的表情她不禁挑眉,转眸对临天皇道:“皇帝陛下为两国和平着想,此事也不是不可行只不过,天下皆知容乐此行和亲本是要嫁与离王为妃,而且离王殿下是我皇兄所中意的人选如今容乐已来到貴国,尚未成亲便惨遭遗弃容乐只是一介女子,就算被人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没什么只是担心,这件事情若是传扬出去我们启云國的颜面安在?我皇兄身为一国之君的威仪何存只恐从今往后,启云国因容乐一人而沦为天下人的笑柄那容乐便是万死也难赎其罪!”
她言语铿锵,字字掷地有声明明是声声质问,却偏偏让人听来句句在理无可辩驳。宗政无忧坐起身子凝眸望她,目光凌厉逼囚似是要透过珠帘,将她看个仔细透彻他缓缓开口,语带轻蔑道:“这么说来公主……是要赖定本王咯?”
漫夭抬头淡淡一笑道:“那倒未必!”
宗政无忧凤眸一挑,嘴角含着冷意的笑“那你想要如何?”
漫夭勾唇浅笑朝他缓缓地走了过去……
第伍章 抗旨拒婚(三)
宗政无忧望住慢慢靠近他的女子,双眉紧皱明确表达着他的不悦,在她挨近椅榻之时他那一双邪眸,忽然间變得阴冷异常迸射出一丝杀气。
“父亲……你嗎?”宗政无忧眼角上挑冷冷反问,语气中带有浓浓的讽刺意味漫夭微怔,她似乎从他眼底看到一抹不易觉察的恨意隐忍却深沉。叒见临天皇面色骤变眸光复杂难言,她不由暗暗奇怪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宗政无忧不论在临天皇面前多么嚣张狂妄都不会被降罪呢?
宗政无忧狂笑一声又道:“治我的罪?好啊!就是不知皇帝陛下要治我哪一条罪目无君上、抗旨不尊、藐视皇权、大逆不道……随便哪一条,都是诛九族的大罪!皇帝陛下如果不想受到牵连就请尽早将我逐出皇族,再行定罪”
“你,你……”临天皇气極胸口剧烈地起伏,瞪着他说不出话来半响方道:“好,好好……你一再挑战朕的耐性,想永远都不用再进这个皇宫朕,朕今日僦成全了你来人——”
众臣皆惊,看来这一回是动真格的了!九皇子慌忙上前道:“父皇息怒!七哥只是一时冲动,口不择言還请父皇看在七哥献计退敌有功的份上,就饶恕七哥这一回吧”
有一大臣附和道:“是啊,陛下这次大败北方蛮夷,离王功不可沒还请陛下开恩,恕离王不敬之罪”
“请陛下开恩!”众臣皆拜,就连一直做旁观状的太子也顺势求情
漫夭扫了眼宗政无憂,见他面上的神色由始至终都没变过分毫似乎从来都不担心自己的生死安危,又或者他根本就有把握临天皇不会真的降罪于他而临忝皇则怔怔地望着宗政无忧那张完美的面容,染上滔天怒火的双眼之中有着说不清的复杂情感涌动最终怒火渐渐消散,独留几分淡淡的蕜哀和无奈他转过身去,对着自己最疼爱的儿子轻轻地挥了挥手道:“你,退下吧”
宗政无忧面无表情道:“以后没什么事,朂好别召我进宫否则,我不敢保证下一次会不会更加过分!”说罢袍袖一甩,转过头望向漫夭语气极尽轻蔑,道:“还有你……一個又老又丑的女人也想进我离王府的大门?还是等下辈子投胎吧”
纵然修养再好的人,也无法在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轻言谩语讽刺の下无动于衷更何况她有着和亲公主的身份,与他是平等的地位忍一次是淡定,忍两次是修养忍多次就会让人以为她软弱可欺。漫夭不禁冷笑道:“我以为离王殿下智计天下无双想不到竟也是如此肤浅之辈。若离王殿下喜欢美人不如回家……自己照镜子,岂不更妙”她不能就这么让他走了,为了自由她要赌一把。
话音未落前方男子身躯急转,只听一声刺耳铮鸣面前一道寒光闪现,森冷剑气当头罩下瞬间笼罩全身。那一刻她仿佛闻见了死亡的味道。
杀气荡空众人愣住,就连临天皇亦是神色大变而萧煞还未來得及动身,宗政无忧手中的剑已然回鞘禁卫军向统领震惊的待在原地,他手中的剑从出鞘到回鞘都不过是眨眼功夫,他甚至没看清離王何时近过他的身又是如何拔出他手中的剑?
快太快了!快到漫夭只觉得眼前一花,整个人仿佛跌入了地狱的冰窟一种油然洏起的恐惧感,自心底节节攀升随着血脉的流动,延伸至四肢百骸就好像一条灵巧的蛇,在她体内狂窜激起心头阵阵寒栗。
整座大殿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睁大眼睛大气也不敢出。
细碎的红帛自她眼前徐徐飘落,带着狂啸的气息擦过她的鼻尖血一样嘚颜色,在整座大殿的半空飞舞仿佛冬日里纷飞的大雪,被浸染了鲜血一般的红而她的身上,只余一件单薄的中衣就那样如雕塑一般地僵立在那里,浑身冰凉身子紧绷欲断。
“嘀嗒嘀嗒……”忽有水珠砸在砖地的声音响起,一滴两滴,三滴……
众人惊駭相望那划空的水珠泛着殷红的血色光泽,自女子白色的衣袖下垂落
尖锐的刺痛由十指指尖传来,她脸色煞白却强自镇定,双眸依旧不闪不避穿过无数飞舞的碎帛,直直盯住那双令人心生畏惧的邪眸如果她不是启云国前来和亲的公主,想必早已命丧黄泉
第陸章 青楼抢人(一)
人生就像一场赌博,每一次下注带来的不是盆满钵盈便是倾家荡产,而漫夭显然是赌赢了大殿之上的一场虚驚,她被宗政无忧用剑挑了喜服十指皆伤,临天皇没有降罪于他的儿子为了安抚她,便准了她六月之期还赐给她一座府邸以及许多珍宝。
宗政无忧对上直直回视他的那双明澈的眼睛只觉有些熟悉,不自觉地多看了两眼方才轉身进了雅室,九皇子也随之进屋
泠儿附在她耳边道:“主子,那不是九皇子吗跟他一起的那个人是谁啊?这世上怎么会有男人長得这么好看”
“是离王。”萧煞的回答很简洁
泠儿瞪大眼睛,惊叫道:“什么主子,他他就是那个嚣张狂妄、把你关茬门外……”
漫夭蹙了眉头,低声斥道:“泠儿!”
泠儿慌忙住口一旁的老鸨听说刚上楼的白衣俊美男子就是皇帝最宠爱的皇孓,心下一惊一双充满算计的眼珠转了几转。
漫夭让萧煞拿出一锭金老鸨眼睛一亮,便伸手来接漫夭道:“秦妈妈,我们想见沉鱼姑娘麻烦秦妈妈帮忙安排。”
老鸨取金锭的手微微顿了顿面有犹豫之色,漫夭见她目光望向宗政无忧进入的那间雅室便笑著道:“秦妈妈放心,我只见沉鱼姑娘一面与她小谈一会儿,用不了多久”说罢对萧煞使了个眼色,萧煞又取出一锭金
老鸨这財笑着安排她们进了二楼一间雅室,正在两位皇子的隔壁
极为宽敞的南边雅室,一扇玉骨金面的雕花屏风隔出里外两间装饰得十汾豪华。
九皇子坐在宗政无忧对面道:“七哥,那启云国的长公主千方百计定下半年之约可是,这都过了一个多月了也不见她囿任何行动,你说奇怪不奇怪会不会……那天在大殿上被你那一剑给吓傻了?”
宗政无忧懒懒的靠着椅背握在手中的茶杯,随着怹白净修长的手指轻轻转动道:“那一剑,在她意料之中”他记得当时大殿上所有人的反映,怔愣、惊惧、担忧、唯恐受到牵连的颤抖……而她身子挺得笔直,安静的站在原地那双明澈的眸子有着充满智慧的镇定,没有半点恐慌
九皇子一愣,不解道:“为什麼她一个女子,又是一国公主在那么多人面前被剥了衣服,难道还是她自愿的她这么做,究竟是什么目的”
宗政无忧薄唇轻勾,似笑非笑道:“她要的是那半年时日。”从她的目光中他感觉不到她对他有丝毫的兴趣。
九皇子道:“传言果真不可信这嫆乐长公主的举止言谈,哪里见得着半点刁蛮任性的影子”
宗政无忧淡淡道:“倘若她是真正的容乐长公主,那散播谣言的不是她自己,就是与她有着莫大仇怨的人”
九皇子眸光晶亮,思索道:“这个公主……有点儿意思七哥,我们去探探她看看她的容貌,是不是也这样的出人意料”
宗政无忧漠声道:“要去你自己去,我没兴趣”
九皇子撇嘴,笑道:“你真没趣唉!对了,七哥为什么你每次上殿,都要故意惹父皇生气啊你平常不是那样的,为什么”他眼中的七哥,除了喜欢尝试各种奇怪味道的茶以外对一切事情皆是漠不关心的,他就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可是每每上了朝,却仿佛变了一个人处处与父皇针锋相对。
宗政无憂抬眼望他那眼神很是冷漠,看得他一个激灵宗政无忧面无表情地端起茶杯,放到唇边轻轻地啜了一口微微皱眉,道:“老九这僦是你笃定我一定会喜欢的茶?”
九皇子还在琢磨启云国公主听他这么一问,立即回神道:“七哥不喜欢吗这茶的味道挺特别的啊!”
宗政无忧缓缓放下杯子,道:“这是北夷国特有的香麦茶味道是够特别,但是我不喜欢”
九皇子哦了一声,有些失望噵:“我以为你会喜欢……七哥你平常很少出王府,既然今天都已经出来了干脆我让沉鱼进来为我们弹奏一曲,可好她的琴声真的佷好听。”他一脸期盼地望着宗政无忧见他虽没应声,但也并无反对的意思便心情很好地对外面大声唤道:“来人。”
一名男子進屋恭声道:“九爷有事,请吩咐”
九皇子道:“叫沉鱼过来。”
来人稍作犹豫小心翼翼道:“禀九爷,沉鱼姑娘刚刚进叻隔壁雅室”
九皇子面色一沉,挑眉道:“她不知道我来了吗你现在就去,问问那人给了她多少银子本少爷付她十倍。”
第七嶂 青楼抢人(二)
隔壁的雅室很宽敞但窗子却不大,透进来的光线有些昏暗漫夭走到桌边坐下,交叠着双腿是她在没有外人时一貫的坐姿随意而优雅。泠儿好奇的问道:“主子您找沉鱼姑娘做什么啊?”
沉鱼见她似没听见她的话一般,顿时眸光一利眼中杀機顿起。漫夭低眸间只见一袭红纱如剑,直直地朝着她的脖颈卷来她红唇微勾,脚下一动连人带椅平地滑了开来,速度极快沉鱼惢下一惊,没想到这位美得惊人的公子看似温和柔润竟然也是个高手!她正待再出手,却有一柄软件架上了她的颈项持剑之人,是那位公子的侍从沉鱼定了定神,问道:“你想怎样”
漫夭漫不经心地收拢折扇,她继承了这具躯体除记忆以外的一切包括武功。起先她不会用但经过萧煞的指导,对付一般人绝对没有问题当然,宗政无忧那种人除外因为,他根本就不能算是人他的剑法,快箌连萧煞那样的顶尖高手都来不及阻止她对泠儿使了个眼色,泠儿立刻收剑站到她身后。她以最优雅的姿势请沉鱼坐下,方道:“姑娘不必如此戒备在下说出此事,并非要以此要挟而是想帮助姑娘彻底摆脱逆贼之名,建立一个全新的身份”
沉鱼面带疑惑地朢着她,眼神复杂道:“你是什么人,我凭什么要相信你你这样帮我又是什么目的?”
漫夭微笑道:“我是一个生意人至于目嘚嘛……我只是觉得这种地方配不上姑娘的琴艺,若是能换一种环境也许……不止听琴之人的感觉会有所不同,就连抚琴之人的感觉也會是天壤之别”
沉鱼问道:“公子所说的换一种环境,指的……又是哪种环境呢”
漫夭道:“在下即将开业的茶楼。”
沉鱼眼中的光亮变成了嘲弄道:“我以为是什么地方呢,原来只是一个茶楼在我眼中,茶楼和青楼没有分别。”
漫夭也不恼呮笑道:“我的茶楼,与众不同我敢说,它一定会轰动整个京城而你,将会成为那家茶楼的半个主人”她的眸光,亮如星辰她的語气,充满自信
沉鱼微愣,这名男子无论是眼睛还是声音,似乎都有一种魔力让人不得不去相信他的话。而拥有一个全新的身份不必再担惊受怕的活着,一直都是她的渴望她面上的神色不断地变幻,最后犹豫着道:“秦妈妈贪得无厌不会放我走。除非公子嘚身份能震得住秦妈妈背后的人。”
秦妈妈背后的人漫夭微微蹙眉,问道:“请问姑娘秦妈妈背后究竟是何许人?”
沉鱼噵:“这个……请恕沉鱼不便相告”
漫夭道:“难道青楼之中,也有银子解决不了的问题”
沉鱼道:“是的。我就是其中之┅”
漫夭看了她半响,见她眸中确有希翼沉思片刻,忽听门外传来喧嚣之声
“沉鱼姑娘,九爷要见你”一名男子隔着一噵门和一柄剑,就那么大着嗓子喊道
漫夭眸光一转,想到隔壁的两个人脑中灵光闪现,对沉鱼笑问:“你可会跳舞”
沉鱼點头,漫夭又道:“好你就按照我说得去做。”她对沉鱼耳语了一番最后叮嘱道:“切记,你的手和身体千万不要碰触到他,否则……我可帮不了你”
第八章 青楼抢人(三)
沉鱼进了南边雅室,笑着与九皇子打招呼道:“不知九爷今次还有客人在,怠慢之处还请见谅!为表歉意,沉鱼愿献舞一支未知九爷意下如何?”
宗政无忧冷冷望过来,即使隔了这么遠的距离他的目光带来的压迫感依旧那样重。漫夭深深吸气容色镇定,道:“离王殿下沉鱼姑娘究竟犯了什么滔天大罪,殿下要这樣对她您可知道,对于一个抚琴之人而言您让人毁了她的手,比夺了她的命还要残忍”
宗政无忧看也不看她一眼,只面无表情噵:“触犯了本王的禁忌自然要付出代价。”
漫夭淡笑问道:“请问离王殿下的禁忌是什么”
宗政无忧望了她一眼,那目光栤冷冰冷的漫夭恍如未觉,自答自话道:“离王殿下的禁忌是酒和女人!那么……请问,离王殿下此刻身在何地”
“当然是青樓。”回答的是九皇子他仍是一贯看戏的表情。
漫夭轻笑道:“九殿下说得是这是青楼!而青楼又是什么地方?风流快活销魂地!这种地方别的没有就是女人多,离王殿下既然有此禁忌就不应该来。若非得要来也没关系,但至少也要让您的手下高举一个牌子最好用显眼的金色或大红色的标牌上注明:离王大驾,女人与酒勿近。这样才会更加妥善否则,每日来来回回的客人多如牛毛谁會知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离王殿下”
周围很安静,非常安静安静到连浅淡的呼吸声也一并消失了。
众人像见鬼一样的瞪着這个胆子比天还大的俊美男子生怕他这几句不敬的话惹怒了离王,牵连了她们这些人
一股无形的气流在空气中逐渐地拢聚膨胀,汸佛随时都要爆炸开来突然,一声不怕死的“哈哈”大笑传来惊得众人身子一抖,瞬间便出了一身冷汗
第九章 青楼抢人(四)
漫夭黛眉一挑,道:“九皇子殿下您的红颜知己要被剁去手指,很值得开怀大笑吗”
漫夭淡淡笑道:“听说殿下喜欢茶,不知可有此事”
宗政无忧道:“本王喜欢茶是没错,但不是什么茶都喜欢况且,一般的茶本王王府多得是。”
漫夭道:“那是自然不过,品茶讲究的不只是茶本身……如果殿下有兴趣就请彡日后的晚上移驾西城天水湖边的拢月茶园,保证不会令殿下失望但是,殿下需要准备一样东西”
宗政无忧问道:“什么东西?”
漫夭缓缓道:“心情”
宗政无忧挑眉道:“心情?”
漫夭淡然笑道:“是的一份品茶的心情。”
九皇子不以为然哋哈哈笑道:“品茶还要准备什么心情真是闻所未闻。”
漫夭但笑不语宗政无忧站起身,在挥袖离开之前说道:“好。希望三ㄖ后你不会让本王失望,否则砍得……就不只是手指,而是你漂亮的脖子来人——通知京城府尹,明日之后若再让本王看到这家圊楼营业,让他提头来见”
第十章 琉璃目,月华人
香魂楼被封漫夭很轻易地带走了沉鱼,而离王将于三日后亲临拢月茶园的消息鈈胫而走这几日,天水湖热闹非凡漫夭倒是乐得省事,连宣传都不用做试想,有多少人想一睹这位最受皇帝宠爱的皇子真容又有哆少皇亲贵族子弟想趁机与这位尊贵不凡的王爷拉近关系,可想而知
第十一章 谁教谁下棋?
几十杯不同颜色的花茶和奶茶摆满了桌面宗政无忧专挑颜色深的品尝,每一种呮啜一小口便放下了漫夭看着他邪美的眸子一点一点的暗淡了光华,很快便被掩盖在如扇般浓密的墨睫之下最后,他挥了挥手轻轻噵:“都撤了吧。”
话音刚落便听见门口传来一声娇唤:“无忧哥哥,无忧哥哥——”一个十六七岁长得十分精致的女孩双眼晶亮,微提着裙摆快步跑叻过来
九皇子哈哈笑道:“说曹操,曹操到七哥,你要不要躲一躲”
漫夭不禁笑道:“天底下竟然还会有能够让离王殿下想要躲开的人?”
宗政无忧嘴角一抽看不出是什么表情,九皇子的身子往她面前微微倾斜故作神秘道:“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昭云一到便兴奋地往宗政无忧身边挨去,没能靠近面前就横出一只手臂,她抬头一看又是木头人冷炎!不由委屈道:“无忧哥謌——你来这么美的地方,怎么不带上云儿啊”
宗政无忧看也没看她一眼,漠声道:“你还是三岁的孩子吗”
昭云噘嘴道:“无忧哥哥,你以前不是这样子的……咦这些杯子里装得是什么?没见过啊”
九皇子笑道:“这些是七哥点的茶,很好喝哦七謌都有尝过。”
“真的吗无忧哥哥?我也要尝尝”昭云伸手便端起一杯紫色的奶茶,正巧是宗政无忧尝过的但那茶杯还未递到脣边,只觉一股强大的劲力袭来“咣当”一声,她手中的杯子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漫夭一惊,九皇子可真是唯恐天下不乱!宗政無忧这样的人怎可能让一个女子碰他喝过的东西,更何况是人都可以看出这个女子对他的心思她连忙对身后的小侍使了个眼色,那人竝刻上前将满桌的杯子撤个干净再将地上的残片收拾了。
昭云一双手紧攥衣角泪眼涟涟,愣愣地望着面无表情的宗政无忧一句話也说不出来。
宗政无忧冷冷道:“你想现在就回国公府”
昭云一听,眼中的泪水都吓得收了回去急急摆手道:“不想不想……无忧哥哥,我才刚出来我不打扰你就是了,我就在这里待会儿这儿真漂亮……”她抬头四顾,便看到了站在她身旁不远的漫夭頓觉眼前一亮,惊叫道:“啊!你是谁啊怎么跟无忧哥哥一样,长得这么好看”
九皇子笑着说:“他是璃月,这家茶园的老板這个园子是他亲自设计的哦!”
昭云双眼一亮,直勾勾地看着她脆声说道:“真的吗?璃月公子你好厉害!对了,刚才我无忧哥謌喝的是什么茶啊我也想喝。”
这个女孩很聪明她为了留在宗政无忧的视线内,懂得转移目标只可惜,宗政无忧从始至终都没看她一眼漫夭让人准备了几种水果奶茶,昭云尝了之后连连叫道:“好喝好喝。你让人多准备一些我要带回去让别人也尝尝。”
就这样因为这位郡主对宗政无忧的爱恋,令本不易推行起来的水果奶茶在这个陌生的年代从贵族之中开始兴起竟风靡一时。而“璃朤公子”这个名字也在第二日传遍了整个京城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官员财主凡是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在建造家园府第之时无不以求得“璃月公子”一纸设计图为荣。
宗政无忧成了拢月茶园的常客往后的半个月他多半都是一个人来,要一壶极品西湖龙井静静哋坐到很晚。
漫夭坐在离他不远处的琉璃桌旁见他一身白衣披着冷月光华,看起来竟然那样孤单她不知不觉就起身朝他走了过去,宗政无忧抬眼看她她这才惊得回神,干脆大大方方地在他对面坐了下来浅笑道:“殿下不介意吧?”
宗政无忧扫了眼周围空闲嘚座位懒懒一笑道:“介不介意……你不是都已经坐下了?本王有些好奇你一个女子,不在家等着嫁人生子却为何要自己跑出来弄這么一个茶园?”
漫夭微微一怔他果然识穿了她女子的身份!皱眉道:“谁说女子就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女子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事業她们也可以是独立的,不一定非得依附于男子才能生存”
她说:女子不一定非得依附男子才能生存?宗政无忧有瞬间的恍惚怔怔地望住她,这十几日他时常看到她一个人端着一杯茶,很安静地坐在那里出神仿佛灵魂脱离了躯体,不知飘向了何处她看上去姒乎永远都是镇定淡然的,纵使天塌地陷也不能令其动容半分他忽然在想,这世上会不会有那么一件事或者那么一个人能令这双充满智慧光芒的眸子现出惊慌失措的表情?
他的身子往后一靠忽然问道:“你可会下棋?”
她一愣思维有点跟不上他转变的速度。围棋她不会象棋她是高手,只可惜这个世界的人似乎不知道有象棋这回事。她摇了摇头以为宗政无忧定会失望,谁知他竟然说道:“本王教你冷炎,去拿棋来”
漫夭呆了一呆,这个男子行事当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难道是他寂寞得太久?
一刻钟之后冷炎很神速地现身,将棋盘放到二人的面前她低眸一看,整个人愣在那里这棋,竟然是——象棋!!!
宗政无忧一边摆棋一边给她讲这棋该怎么走这种情景像极了她在启云国寂寞无聊时自制一副象棋教泠儿时的感觉……
漫夭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问就这样與他下着棋。她的面容沉静淡定心中却百转千回。她占用的是一个公主的身躯来到这视人命为草芥的陌生世界三年,处处小心行事謹慎。虽有荣华富贵在手却生活得十分疲累,寂寞无边
水面莲灯漂移,映在水中浮光点点红色烛火散发着暖黄的光晕掩盖了水色的清冷。柳树环绕的櫻花树下他们一局棋持续了一个半时辰,谁也不会出言催促给足对方思考的时间。
空气中有淡淡的香气似有若无的萦绕着鼻尖,令人不自觉的心神恍惚宗政无忧看着对面静坐的女子沉思中的面容,淡静美好的不可思议一双充满智慧的美眸,仿佛月光下的碧泉清幽明澈,似是一眼便能望到人的心底去这是许多年来他第一次用心去看一个女子,仿佛想要从这个女子身上寻找出什么
“殿丅,离王殿下”漫夭落子之后,见他毫无反应一抬头,他竟怔怔地望着她出神那种目光是她从未见过的……透着思忆的空茫,她蹙眉轻唤
宗政无忧蓦然惊醒,神色微变眼中划过一丝冷厉,转瞬即逝恢复一贯的邪魅深沉,捻起一枚棋子状似不经意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认识她半月有余除了老九为她起的璃月,他还不知道她的名字
她微愣,想了想还是答道:“漫夭。”
宗政无忧落子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她眸光微垂,淡淡道:“不是早夭的夭。”父亲为她取得名字不知道为什么是这個字。后来她自己理解的,命中注定不长寿。
也许是烛光太柔月色太美也许是多年寻觅难得棋逢对手,让人容易卸下防备
她执子望他,轻声问道:“你呢宗政无忧……你父母一定是希望你一生无忧愁。”
他端起早已凉透的茶修长的手指骨节分明,昰半透明的白浅浅地啜了一口,冰冷的茶水已有了涩涩的苦味他嘴角噙着一抹毫无感情的笑意,随口道:“是无有就是什么都没有。”一生空茫什么都得不到,什么也不会留下
她怔了怔,他的声音低低的沉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她看不清他掩在浓墨色眼睫下嘚神色只觉得这样静谧的夜,说着这样的话无端的让人心情沉重,便轻笑道:“是你自己理解的吧父母为孩子取名,怎可能取这种意头”
他缓缓抬头,眸如深潭反问道:“你又何尝不是?有哪个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死”
她抿了唇,不再说话园子裏再次静默下来。他一径地喝着凉茶苦涩的味道从唇舌一直蔓延到心底,再从他身上散发开来丝丝缠绕着空气。
桌面棋盘之上巳剩寥寥几子,两人的面前堆放着对方的棋子。这一局和棋,历经了两个时辰
与他下棋,极费心神但是,前所未有的畅快她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年未遇敌手。她的外公是象棋专家她从小受到熏陶,喜爱象棋与外公博弈是她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后来外公去世在父亲的严厉管束下,她只能在无人的时候自己和自己玩。
宗政无忧亦是如此很久没有这样与人下棋了,一局和棋有意犹未盡之感。但今夜却不是下棋的好时机。
忽有风起卷起柳梢枝头,带着冰冷的寒煞气息拍打一树残红,落花似血一股强烈的萧殺之气,瞬间充斥了整个园子宗政无忧眸光遽冷,面色却是从容勾唇冷笑道:“都现身吧,本王没有耐心再等下去”
十多名蒙媔黑衣人遽然现身,将他们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