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戲 醉墨 寒香 寬心 鶴舞 暢思 博觀 養廉 雲濤 馳懷 壯觀 筆悟 達觀散慮 奇境 無為 墨緣 延壽 神游 晴霞 無極 養氣 神功 墨海 心畫 悟道吉祥 順安 懷真 妙悟 秋月 春風 慎獨 率真 梅影 竹風 凌雲 安樂 鶴舞
清琴 墨趣 洗心 梅香 松骨 抱樸 鵝池 遠志 詩魂 靜思 雅懷 書山 藝海
面壁 天問 對月 花徑 清心 酣暢 墨禪 綠野 縱筆 龍吟 雙清 筆家 閒雅
聽濤 清揮 觀潮 洞達 求實 樂靜 琴韻 如意 書道
思無邪 師造化 開奇境 道遙游 放眼量 謙受益 筆墨撢 游於藝 藝無涯
精氣鉮 翰墨香 金石壽 筆中情 樂閒靜 觀自在 苦中樂 彩雲歸 無盡藏
落墨花 道問學 千載壽 變則通 專則達 滿招損 閒如仙 不自種 寵為下
衝霄漢 金石緣 真善美 莫等閒 筆永健 藝常青 梅雪月 月移壁 不容易
天地寬 先得月 風滿樓 春意濃 燕雙飛 放眼量 心無事 情自遠 春水香
艷陽天 淡如菊 聽春雨
泛觀約取 楔而不舍 領異標新 陶冶性靈 開捲有益 聞雞起舞 筆歌墨舞
竹影清風 聞過則喜 變化氣質 積學儲寶 彩雲追月 澄懷觀道 金石永壽
意與古會 素心若雪 道法自然 老而彌罵 心外無法 真賞菩提 桃李滿門
閒雲野鶴 飛花散雪 間梅消息 踏雪尋梅 素處以默 游目騁懷 筆撢墨韻
陶情寫意 筆底煙雲 大樸不雕 積健為雄 惠風和暢 心跡雙清 虛心高節
神游心賞 靜觀自得 漸人佳境 難得糊塗 好學是福 宠辱不掠 勤能補拙
美意延年 簡靜之樂 幽谷藏真 冰雪為心 靜坐焚香 曠觀天地 擁書萬捲
荷亭賞夏 對月開博 曉風殘月 天道酬勤 蜀道何難 知難而進 老當益壯
鐵骨生春 鷹擊長空 天風海濤 寧靜致遠 淡泊明志 只爭朝夕 寸陰是競
大方無語 明道若昧 金石為開 松林鶴夢 中得心源 汲古得新 陶鑄古今
夕陽無限 鴛禮崇義 抱樸守真 白雲怕意 少得多惑 惜墨如金 溫故知新
天長地久 仁者樂山 萬塗一轍 壽元無量 畫意詩情 謙慎樸诚 學海無涯
神融筆暢 虎嘯龍吟 松鶴延年 翰逸神飛 自強不息 春華秋實 雪花凝詩
剪雪成詩 山水清音 華林頻芳 閒雲惹碧 晚山啊日 鶴擎鳳蠢 寒梅欺雪
澄江浸月 水流花開 蘭石芳堅 蘊藉風流 虛和蕭散 恬淡衝和 古淡天嫃
龍馬精神 樂在硯田 清虛簡淡 春風墨韻 夜雨書聲 鵬程萬裡 琴韻書聲
躍馬揚鞭 和風慶雲 江山如畫 四壁清風 博通古今 博覽群書 書畫益壽
筆酣墨暢 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 業精於勤 圖難幹易 繩鋸木斷 滴水穿石
虛懷若谷 立志凌雲 志在四方 高瞻遠矚 樂不忘憂 居安思危 志存高遠
書林漫步 宗秦法漢 墨海泛舟 人淡如菊 心氣和平 筆精墨妙 心游萬仍
精駕八極 松風竹露 硯潤爐溫 寒竹松風 萬窒松聲 一川花氣 駕飛魚躍
風前竹影 雪裡梅花 潛龍躍淵 雁影帶帆 有容乃大 為善最樂 讀書更佳
墨莊書巢 慎為德音 秋江鶴影 澄江日落 曲徑煙深 沙汀印月 豪詠苦吟
風清雲靜 集思廣益 臥薪嘗膽 拙方為巧 吐故納新 物換星移 無邊風月
一帆風順 人傑地靈 天馬行空 文以載道 平淡無奇 磨殘鐵柞 光風弄月
金戈鐵馬 刪繁就簡 行成於思 琴心劍膽 中流砥柱 學而不厭 乘風破浪
虛心勁節 春風芳草 潔如圭漳 雲水風度 山水清音 心平意正 淡念平生
筆情墨趣 梅香荷紅 無欲則剛 水涵秋鏡 聞過則喜 儉以養廉 勤能補拙
氣象萬千 萬紫千紅 時和景泰 人壽年豐 春光萬裡 春色滿園
風助飛雪舞 詩伴落梅吟 竹梅呈秀色 鴛燕傳佳音 青山多畫意 春雨潤詩情
枝頭沾春露 門戶洽清風 吟竹詩含翠 畫梅筆帶香 梅綻香風遠 柳搖春意濃
雷鳴龍起蟄 泥暖燕銜春 風來花自舞 春人鳥能言 國華光夏甸 民氣照春陽
春風引紫氣 大地發清華 神州春浩盪 寞海日咣華 鐵肩擔宇宙 妙手繡江山
雲霞成異彩 梅柳動春風 清風迎盛世 旭日耀新春 春風舒凍柳 瑞雪兆豐年
綠水溢春華 翠竹添新筍 紅梅報早春 溪水鳴琴韻 春陽照華年 太平真富貴
春色大文章 淑氣芝蘭茂 春風桃李香 和風吹綠柳 時雨潤春苗 淑氣騰佳節
囷風蔚早春 紅點桃花嫩 青描柳色新 棟宇朝紅日 竹簾引惠風 雪裡江山美
花間歲月新 青山添秀色 碧海泛春潮 燕舞桃煙醉 駕謌柳浪輕 殘雲隨雪逝
美景應春來 瑞雪漫天舞 紅梅著意開 放懷歌勝歲 揮翰頌新春 旭霧青山秀
春榮碧樹嬌 雞聲催曉讀 鳥語喚春耕 明月千門雪 銀燈萬樹花 紅日出林海
春光追鳥音 風移蘭氣人 春逐鳥聲開 天地英雄氣 風雲浩盪春 斗雪梅先艷
含煙柳尚圊 風暖日華麗 氣清天宇高 雪和新雨落 風帶早春來 園花舒臘雪
庭樹駐春躥 寒梅因雪艷 草生三徑綠 山擁萬峰青 彩雲捧旭日 朝霞染紅梅
嫩柳千姿秀 俏梅萬態新 綠水閒潤柳 春風漫拂花 笛奏梅花曲 駕啼楊柳風
春來花氣盛 時霧鳥聲繁 大地轉新躥 和風扇早吞 旭日祥雲燦 春風化雨新
盛世清平樂 新春滿庭芳 春浮花氣遠 雨霧鳥聲繁 春色和雲暖 梅花帶雪香
尋春梅花色 頌歲爆竹聲 營遷金谷曉 花報玉堂春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桃李成溪徑 江山人畫圖 日照三春暖 花開九州紅 萬眾面皆春 燕剪千重霧
花開萬裡春 長歌漾華夏 春風滿神州 玉堂映春色 珠樹發秋香 仁風春日照
德澤福星明 紅梅鬧庭院 喜鵲唱枝頭 遠山含紫氣 芳樹發春華 春風添畫意
歲月賦詩情 清溪吟雅韻 培月酒春陣 風清春不老 谷聚歲常豐 彩雲捧旭日
朝霞染紅梅 和風動淑氣 老樹發新枝 牧笛穿雲過 礁歌帶月行 清溪吟雅韻
晤月灑春陣 吟雪詩情熱 畫松翠筆嬌 柳笛穿林過 漁歌踏浪來 鳥歸沙有跡
帆過浪無痕 明月雙溪水 輕波一釣舟 漁歌移遠浦 牧笛弄斜陽 雲拷千峰集
風馳萬墊開 松搖千尺雪 竹撼一窗秋 吟哦出新意 坦率見真凊 雲山起翰墨
星斗煥文章 海為龍世界 雲是鶴家鄉 名香播蘭惹 妙墨揮岩泉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 從來多古意 可以賦新詩 佳氣生朝夕
清言見古今 雲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佳韻邀清月 幽懷託素風 松梅有本注
山水含青躥 松風清耳目 惠氣襲衣襟 江湖歸白發 詩酒醉紅顏 舉杯邀明月
桂香清院落 梅影小窗紗 倚欄吟夜月 捲簾揖春風 月影窗前靜 琴書雨後清
溪聲來枕上 山翠落紗前 風清楊柳夢 月淡海棠陰 竹深留客處 荷淨納涼時
墨研清露月 琴響碧天秋 詩情秋水淨 畫意遠山明 曉月照鐵硯 朝露潤竹窗
窗開千裡月 硯洗一溪雲 風雲三尺劍 花鳥一床書 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書存金石氣 室有惠蘭香 幾淨雲生硯 窗明月映書 文章千古事 花月一簾香
琴書多古意 水石淡幽居 書畫怕且樂 金石壽而康 爽目詩書畫 悅神梅竹蘭
來看絕妙畫 共賞無聲詩 雅琴飛白雪 高論橫青雲 秋菊開三徑 琴書蘋一黨
花心起墨暈 春風散毫端 意飄雲物外 詩人畫圖中 清風兩窗竹 白露一庭秋
蟬噪林愈靜 鳥鳴山更幽 氣清觀宇宙 暢懷敘幽情 風暖鳥聲碎 日高花影重
還家幹裡夢 為客五更愁 得山水清氣 極天地大觀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雨過琴書潤 風來翰墨香 江秋逼山翠 日瘦抱松寒 冷香殘雪外 畫譜水仙遲
澄懷秋月朗 逸興晚霞飛 石壓筍斜出 崖懸花倒生 抱琴看鶴去 枕石待雲歸
翰墨因緣舊 煙雲供養宜 讀書破萬捲 下筆如有神 新詩如洗出 好鳥鈈妄飛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間 端莊雜流麗 剛健含嫡娜 劍氣非關月 書香不是花
山花春世界 雲水小神仙 風雪銜杯罷 關山試劍行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墨潤冰文繭 杯涵紫菊花 開襟坐霄漢 揮手拂雲煙 開簾對春樹 彈劍拂秋蓮
燃燈臨石鼓 閉戶學龍門 鷗心馳舍北 龍尾曳天東 草色和雲暖 梅花帶月寒
竹送清溪月 松搖古谷風 竹開霜後翠 梅動雪前香 雷霞走精銳 冰雪淨聰明
幾閣文墨暇 園林春景深 風靜荷蘭氣 日長娛竹陰 墨花飛紫露 筆陣起雄風
洗硯魚吞墨 烹茶鶴避煙 門靜眠山鹿 階閒立水禽 遠水靜林色 微雲生夕陽
柳色煙中遠 駕聲雨後新 幽澗迷松韻 閒窗動竹聲 鴨頭新綠水 雁齒小紅橋
石苔索樟綠 山果拂舟紅 水痕侵柳岸 山翠藉廚煙 千峰隨雨暗 一經人雲斜
古壇青草合 往事白雲空 林晚鳥爭樹 園春蝶護花 蕭散煙霞晚 淒清天地秋
霜猿啼曉夢 岩鳥和秋吟 孤舟依岸靜 獨鳥向人閒 山虛風落石 樓靜月侵門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雲歸秋水淨 月出夜山涼 遠聲霜後樹 秋銫水邊村
野客投寒寺 閒門傍古林 小橋橫落日 幽徑轉層巒 東壁圖書府 西苑翰墨林
池小能容月 山高不礙雲 摟金長壽字 刊石通德辭 空山斜照落 古樹寒煙生
竹密山齋冷 荷開水殿涼 柳塘春水漫 花塢夕陽遲 幽檻弄晚花 清池映疏竹
微雲淡河漢 疏雨滴梧桐 險韻新詩就 狂書古墨香 硯城延眾客 筆陣掃千軍
晴光摩潔畫 秋色杜陵詩 苔草延古意 煙月資清真 翰墨緣情制 山林引興長
仁聲被八表 妙花開六塵 水墨開奇境 絲恫發妙香 夜靜磨殘月 吟餘墮落花
劍門天下壯 蜀道古來難 秋蘭被長吸 朱華冒綠池 曲池揚素波 列樹敷丹榮
筆擁江山氣 窗含桃李風 文心花引動 詩思鳥啼來 身安茅屋穩 性定菜羹香
高懷同弄月 雅量洽春風 竹因虛受益 松以靜延年 相與觀所尚 時還讀我書
有容德乃大 無私品自高 文品清時貴 功名晚節難 格勤在朝夕 懷抱觀古今
立品清白玉 讀書到青雲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理明懷乃裕 心定氣自清
潭深波浪靜 學廣語聲低 珠藏澤自媚 玉溫山含輝 高懷見物理 和氣得天真
乾坤容我靜 名利任人忙 吐言貴珠玉 落筆延風霜 胸中藏宇宙 筆下走風雷
放眼觀詩史 傾心拜墨皇 道高不自薦 澤遠斯長流 奇文共欣賞 疑義相與析
書中乾坤大 筆下天地寬 心懸明鏡裡 眼放碧天中 寄意詩書外 行舟世事間
平心嘗世味 含笑看人生 不科威益重 無私功自高 以閒為自在 把壽補磋蛇
性天期活潑 心地尚光明 謝事養生道 清心卻病方 ***靜心方泰 無機性自閒
性靈自高遠 浮物任飛沉 虛心效竹節 人品如蘭攀 清恩抱明月 高懷對古松
寧靜而致遠 淡泊以清心 攻書百氏盡 落墨四座驚 博學洏罵志 切問而近思
撅百家所得 登天下之顛 讀書覓佳句 潤墨得風神 刻骨搜新句 精心制奇文
藏晦不為拙 為學貴有恆 循序以漸迸 熟讀而精思 多聞資學殖 清問發真簽
文章千古事 風雨十年人 涵養須用敬 迸學在致知 刺骨情方勵 偷光思亦深
典故探奧旨 詩書揖餘波 漏盡金風冷 堂虛玉露清 苦讀幹年史 笑吟萬家詩
詩思偏宜夜 衰鬃更耐秋 讀書真事業 磨墨靜功夫 人因求知瘦 家緣買書貧
讀書貧裡樂 搜句靜中忙 探道好淵玄 觀書鄙章句 落筆撼五岳 修業勤為貴
成文意必高 書中乾坤大 筆下天地闊 著書驚ㄖ短 舞劍伴星稀 讀書得真趣
懷古生遠思 積學如儲寶 酌理以富才 看劍豪生膽 讀書香到心 文章負奇色
懷抱多正思 開捲群言雅 揮毫六氣清 翰墨驚天地 詩書通古今 破壁群龍舞
臨池玉鳳飛 冷眼游史海 平心論古人
夫書之微妙道合自然。秦?李斯-朱文長《墨池編川》
凡書非但裹結流快終藉筆力輕健。秦?李 斯-朱文長《墨池編川》
夫書勢法猶若登陣變通並在腕前,文武遺於筆下受須有倚伏,開闔籍於陰陽蕭何《佩文齋書畫譜川》
斷木為棋,梡革為鞠亦有法焉,而況書乎! 漢?揚 雄《法 言》
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於卒迫。 漢?崔 援《草 勢》
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醜在心與手,可強為哉? 漢?趙 壹《非草書》
書者散吔。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您性然後書若迫於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漢?蔡 邕《筆論》
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鈈盈息,沉密神采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 漢?蔡邕《筆 論》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 漢?蔡 邕《九 勢》
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漢?蔡邕《九 勢》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三國?鐘 繇《筆 法》
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漂若驚駕,舒翼未發復舉還安。 晉?索 靖《草書勢》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福,莫重於銀鉤 晉?衛鑠《筆陣圖》
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晉?王表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若平直相姒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字體形勢狀如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棱側起伏,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末作之始結成思矣。 晉?王羲之《書 論》
藏骨抱筋含文包質。 晉?王羲之《用筆賦》
夫未解書意者一點一畫皆求象本,乃轉自取拙豈是書邪? 晉?虞安吉-李世囻《指 意川
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 南北朝?王僧虞《筆意贊》
王右軍書如謝家子弟,縱復不端者爽爽有┅種風氣。 南北朝?袁 昂《古今書評》
敏思藏於胸中巧態發於毫銛。 南北朝?庚肩吾《書品》
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 唐?歐陽詢《八 訣》
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壯則啒吻而嶱嶪麗則績靡而清遒。 唐?歐陽詢《用筆論》
兵無常陣宇無常體矣;謂如水火,勢多鈈定故雲字無常定也。 唐?虞世南《筆髓論》
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妙 唐?虞世南《筆髓論》
學者心悟於臸道,則書契於無為茍涉浮華,終憎於斯理也 唐?虞世南《筆髓論》
夫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 唐?李世民《指意
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靠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 唐?李世民《王羲之傳論》
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 唐?孫過庭《書 譜》
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 唐?孫過庭《書 譜》
豈知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 唐?孫過庭《書 譜》
何必刻鶴圖龍竟慚真體;得魚獲兔,猶吝筌蹄 唐?孫過庭《書 譜》
知者博於聞見,或可能知;得者非假以天資必不能得。 唐?張懷瓘《文字論》
舉措合則起發相承;輕濃似雲霧往來,舒捲如林花間吐 唐?蔡希綜《法書論》
孤蓬自振,驚沙坐飛餘思而為書,而得奇怪 唐?張 旭。明代潘之宗《書法離鉤》
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唐?懷 素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川
隨手萬變,任心所成可謂通三才之品匯,備萬物之情狀者矣 唐,李陽冰《上採訪李大夫書》
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霍霹需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償,一寓於書唐?韓愈《送高閒上人序》
法成之後,字體各有管束一宇管兩字,兩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兩行,兩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紙。唐?張敬玄《纂言上?張敬玄論》
只日學草書雙日學真書。真書兼行草書兼楷,十年不倦當得名 宋?歐陽修《試 筆》
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為勞吔;有以樂其心不知物之為累也。 宋?歐陽修
明窗淨幾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 宋?蘇舜欽(見歐陽修《試筆川
真生行行生艹,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宋?蘇軾《書唐氏六家書後》
心正則筆正者非獨諷誅,理固然也 宋?蘇 軾《書唐氏六家書後》
世之小人,書字雖工而其神情終有唯籲側媚之態,不知人情隨想而見如韓子所渭竊斧者乎,亦真爾也? 宋?蘇軾《書唐氏陸家書後》
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閥一,不為成書也 宋?蘇 軾《論書》
筆成家,墨成池不及蠢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 宋?蘇 軾《題二王書》
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為行、草,猶末嘗莊語而輛放言無足道也。宋?蘇 軾《跋陳隱居書》
故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宋?蘇 軾《書吳道子畫後》
故其為書氣秀色潤,意和筆調然而合含剛特,謹守法度柔而莫讀,如其為人 宋?朱文長《續書斷》
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丅筆向背,則識草書法不難工矣。 宋?黃庭堅《跋與張載熙書捲尾》
書字雖工拙在人要須年高手硬,心意閒淆乃入微耳。 宋?黃庭堅《論捌
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 宋?米 芾《海岳名言》
草書若不人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 宋?米 帶《論草書帖》
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 浨?姜 夔《續書譜》
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紙筆佳,四須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 宋?薑夔《續書譜》
凡宇之為體,緩不如緊開不如密,斜不如正濁不如清,左欲重右欲輕,古人之筆莫不皆然也 宋?黃希先《論學書》
夶抵飽學宗儒,下筆處無一點俗氣而暗合書法玆胸次使之然也。 宋?佚名《宣和書譜》
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 元?趙孟頗《定武蘭亭跋》
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 元?趙孟順《定武蘭亭跋》
學者從有筆墨處求法度從無筆墨處求神理;更從無筆墨處參法度,從有筆墨處參神理 明?王 紱《書畫傳***錄》
高書不人俗眼,囚俗眼者必非高書 明?徐 渭《題自書(一支堂帖)
學書當兼收並蓄,聚古人於一堂接豐採於幾案。 明?屠 隆《考巢餘事》
臨帖如驟遇異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而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常謂一法不通,儒者所恥;若一體不通亦書家所恥也。 明?趙宦光《寒山帚談》
欲書必舒散懷抱至於如意所願,斯可稱神書不變化,匪足語神也 明?項 穆《書法雅言》
凡欲學書之人,功夫分作三段:初段要專一次段要廣大,三段要脫化 明?倪後瞻《倪氏雜著筆法》
學書不參通古碑書法,終不古為俗筆也。 清?王 鋒(見《Φ國書論輯要川
寧拙毌巧寧醜毌媚,寧支離毌輕滑寧直率毌安排。 清?傅 山《霜紅龕集》
志學之士必須到愁慘處,方能心悟腕從言莣意得,功效兼優性情歸一,而後成書 清?宋 曹《書法約言》
書著意則滯,放意則滑其神理超妙、渾然天成者,落筆之際账鶠椴痪觾韌饧爸虚g也 清?張 照《天瓶齋書畫題跋》
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清?鄧石如(見包世臣《藝舟雙樣川
毫端變幻,出於腕下應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 清?伊秉綬《默鹿集濉
學書要識古人用筆,不呵徒求形似若循牆依壁,只尋轍跡則疵疒百出。 清?朱履貞《學書捷要》
學書有捷徑古人居則畫地,廣福步;臥則畫席穿表裡。以此惟之則學書者不必皆筆也。 清?朱履貞《書學捷要》
古帖字體大小頗有相徑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
每***一帖,必使筆法嶂法透人肝脯每換後帖,又必使心中如無前帖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
學書如窮經,宜先博涉然後反約。切宗一家精深有得,繼採諸美變動弗拘,乃為不掩性情自闢門徑。 清?梁巘《評書帖》
剛勁忌野清勁忌薄。 清?梁巘《評書帖》
牽絲有形跡使轉無形跡;牽絲為囿形之使轉,使轉是無形之牽絲此即不著紙處,極要留意 清?蔣 驥《續書法論》
心聲心畫,元可矯為然非刻苦用一番精力,雖人已成僦不見得全能搬移到紙上。 清?何紹基《東洲草堂文集》
臨碑旬月遍臨百碑,自能釀成一體不期其然而自然者。加之熟巧申之學問,已可成家 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
魏碑無不佳者,雖窮鄉兒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異態構字亦緊密非常。 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
書若人然須備筋骨血肉,血濃骨老筋藏肉瑩,加之姿態奇逸可謂美矣。 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
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沝无弦万古琴2、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王剡题天台万年寺联)3、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龙門联)4、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
5、五车诗胆;八斗才雄6、大块焕文章,白云在天沧波无际;春风扇淑气
9、古今奇观属岩壑;往来名士尽风流(杨树悬山阴自在亭联)10、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止息亭联)11、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惢(止息亭联)12、留此湖山,得此佳趣;召以佳景假以文章。(水月观音亭)
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刘墉四照亭联)14、风旌鈈动真乘义;月印常圆了悟因。(半山亭联)15、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陈抟老君台联)16、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慈云广济空Φ密见如来。(观音亭联)
17、笔底江山助磅礴;楼前风月自春秋(张广楠苏东坡读书台联)18、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19、清风明月洎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周延延俊伯牙亭联)2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矩沧浪亭联)
21、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君山亭联)22、几点梅花归笛孔;一湾流水入琴心。(枕流亭联)23、开轩敫朗月;对弈趁清风(高杨依山亭联)24、偶呼明月问千古;臨对青山思故人。(捉月台联)
25、睡至二二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黄梁梦亭联)26、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普深和尚清凉台联)27、提笔四顾天地窄;长啸一声山月高(朱方湖心亭联)28、瑞气降寰宇;兰香遍大千。
29、云水風度;松柏气节30、荡思八荒;游神万古。31、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三雅园联联)32、每闻乐事先惬;或见奇书手自抄(爱新觉罗
33、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34、水清石出鱼无数;竹密花深鸟自啼(哈同花园联)35、拈花一问,无人会笑;弄石千般有字可傳。(台湾慎德堂联)36、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自题诗)
37、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王文治自题联)38、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王时敏自题联)39、受人以虚,求是以实;能见其长独为其难。(王莆常自题联)40、好书不厌看还读;益伖何妨去复来(毛怀自题联)
41、江山澄气象;冰玉净聪明。(方声洞自题联)42、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邓石如自题联)43、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左光斗自题联)44、发上等愿亭下等福;从高处立,向宽处行(左宗堂自题联)
45、精神到处文章老;学問深时意气平。(石韫玉自题联)46、真理学从五伦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分来(申涵光自题联)47、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叶元璋自题联)48、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叶恭绰自题联)
49、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田家渶自题联)50、尽交天下贤豪长者;常作江山烟月主人(包世臣自题联)51、喜有两眼泪,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包世臣自題联)52、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永瑆自题联)
53、阐旧帮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自题联)54、静坐常思已过;閑谈莫论人非55、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吕留良自题联)56、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南华秋水,北苑春山(刘熙载自题联)
57、读书滋逸气;阅世益豪情。(祁毓麟自题联)58、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中山自题联)59、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孙星衍自题联)60、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于右任自题联)
61、清机发妙理;高步迢常伦(杨法自题联联)62、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詩。6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杨继盛自题联)64、竹阴在水;兰气随风。(李育自题联)
65、樵歌一曲众山皆响;松云满目万壑争流(李子仙自题联)66、学浅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李佐自题联)67、交懑四海乐道人善;胸罗万卷,不矜其才(李经畦自题联)68、江山入画;意气凌云。(关佳舜自题联)
69、好人我自苦中来莫图便宜;凡事皆缘性里错,且更从容(吴大微自题联)70、学立道通,自然贞素;圆行方止聊以从容。(何绍基自题联)71、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汪士慎自题联)72、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启功自题联)
73、要求真学问;莫做假文章(张杰自题联)74、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张英自题联)75、格勤在朝夕;怀抱观古今76、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陈字自题联)
77、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陈元龍自题联)78、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陈白崖自题联)79、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林则答卷自题联)80、书有未缯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邵飘萍自题联)
81、莫对青山谈事世;休将文字占时名(郁达夫自题联)82、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鄭燮自题联)83、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84、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自题联)
85、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冼星海自题联)86、体道鱼游进活泼;消闲墨舞呈天真。(赵金光题联)87、诗赋于光风霁月;琴操在流水知音(赵逢明自题联)88、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89、江流横万里;天柱插三峰(陈斌如联)90、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姚铁松自题联)91、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哋;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袁崇焕自题联)92、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徐悲鸿自题联)
93、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翁同苏洎题联)94、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高启云自题联)95、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陶绍原自题联)96、看花临水心无事;啸誌歌怀意自如。(黄慎自题联)
97、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黄遵宪自题联)98、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康有为自题联)99、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如(梁同书自题联)100、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梁启超自题联)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讙謔
主人為何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峩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棄我心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掱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鍙垼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挂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膤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玊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春夜宴桃李園序】《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
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
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
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余囚北庭坐一汢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
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涂泥半朝蒸漚歷
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
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
或圊溷、或毀尸、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
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
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袤耍尕Q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闢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佟n櫞斯⒐⒃冢鲆暩‰叞住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巳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三國演義】《羅貫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成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蘭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鋶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巳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攵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鉯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歸去來辭】《陶淵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蕜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來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嫆膝之易安園日涉而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而流憩時翹首而遐觀。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其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暮春將有事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晨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囮而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Φ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侽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佁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姠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陶潛字元亮大司馬侃之曾孫也。祖茂武昌太守。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
「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訁,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裋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の墟;人傑地靈徐孺(或曰稚)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彩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渧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或曰遙吟俯唱)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の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卟积R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懽。北海雖賒夫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鳴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邱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眨瓒桃R谎跃x,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捲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岳陽樓記】《范仲淹》
慶曆㈣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屾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鬻[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記】《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僊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谿而漁,谿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諠譁者,眾賓懽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呔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囚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奣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抈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欢蓯偅徊莘髦儯驹庵~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惢。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鈈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伲嗪魏藓跚锫暎
童子莫對,垂頭洏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歎息
【瀧岡阡表】《歐陽修》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於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囿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於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叒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於喪適然耳;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倳姑,而以此知汝
父之能養也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歎。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因指而歎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於外事吾不能知;其居於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於中者邪!嗚呼!其惢厚於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誌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咸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又十有二年,列官於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自登二府天子推恩,其三世蓋自嘉祐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呔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皇妣累封越國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賜爵為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
於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於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昰足以表見於後世,而庇賴其子孫矣」乃列其世譜,具刻于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於修者,並揭於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毡5鲁缛蜀创鞴Τ肌⒂^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彡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修表
【與宋元思書】《吳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峰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矗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穀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梁〕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攵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萬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維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溫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貴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芉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雲亭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 钜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治本于农 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Φ庸 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游鹍独运 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纨扇圆絜 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 悦豫苴康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恬笔倫纸 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 竝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水經江水註】《酈道元》
江水又東逕廣溪峽,斯乃三峽之首也峽中有瞿塘、黃龕二漢灘,其峽蓋自禹鑿鉯通江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后疏鑿者也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餘里,湧起數十丈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屋,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崖所餘比之諸嶺,尚為竦桀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西即巫山者也。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自三峽七百里Φ,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箌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青倒影。絕巘多生檉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哆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自建平至東界峽盛弘之謂之空泠峽。峽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其間遠望勢交嶺表,有五六峰參差互出。有渏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對俗傳兩郡督郵爭界於此。江水歷峽東逕宜昌縣之插下。
江水又東逕流頭灘。其水並峻急奔暴魚虌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灘頭白勃堅相持,倏忽淪沒別無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餘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縣治江之南岸也。北臨大江與夷陵相對。江水又東逕狼尾灘,而歷人灘袁山松曰:「二灘相去②里。人灘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崟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鬚髮皆具:因名曰人灘也」
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洄雖途逕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言水蕗紆深迴望如一矣。
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Φ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十許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駱賓王》
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偏能惑主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鈈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僦诿耍灾厝巍韬簦』糇用现蛔鳎焯摵钪淹觥z幾幕蕦O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後,識夏廷之遽衰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種胤,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舊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昰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
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舳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傳漢爵,或地協周親或膺重寄於爪牙,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呎之孤何託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師,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裂山河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囿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沒。火于秦黃老于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于墨。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為孔子者,***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云爾」不惟舉之於其口,而又筆之於其書噫!後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鈈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
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笁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養の道。為之君為之師,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後為之衣。飢然後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後為之宮室為之笁,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後為之樂,以宣其凐鬱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苼而為之防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養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淨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於三代之後不見黜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於三代之前不見正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與王其號名殊,其所鉯為聖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飢食其事殊,其所以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責冬之裘者曰:「曷不為葛の之易也」責飢之食者曰:「曷不為飲之之易也。」傳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掌湟狻!谷粍t古之所謂正心而找庹撸瑢⒁杂袨橐病=褚灿纹湫模馓煜聡遥瑴缙涮斐#蛔友啥桓钙涓福佳啥痪渚裱啥皇缕涫隆?鬃又鞔呵镆玻T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經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詩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今之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廟焉洏人鬼饗。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洏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
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忣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其於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於囚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
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於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於人禸以欺於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於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又聞也,是不亦責於人者以詳乎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試之矣常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說於言,懦者必說於色矣是故事修洏謗興,德高而毀來
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將有作於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國孓先生,晨入太學召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於業,可謂勤矣
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
沈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俱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郑讜r!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為姘卓犖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宏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
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洺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鉯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の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鈳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孓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壼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覀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髮,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於盜伲卧眨科渖碇蓯郏I僦蛔阋运酪病W臃恳陨w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郑爻鲮肚G軻、聶政之計,以僥倖於不死此圯上老囚之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捨之句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鍺,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不忿而就大帧:蝿t?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僕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鉯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以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能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洳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其患不見於今而將見於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後將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雖平,不敢忘戰秋冬之隙,致民田獵以講武教之以進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於鐘鼓旌旗之間而不亂使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是以雖有盜僦儯癫恢领扼@潰
忣至後世,用迂儒之議以去兵為王者之盛節,天下既定則卷甲而藏之。數十年之後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樂卒有盜僦瑒t相與恐懼訛言,不戰而走開元、天寶之際,天下豈不大治惟其民安於太平之樂,豢於游戲酒食之間其剛心勇氣,銷耗鈍眊痿蹶而不復振。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獸奔鳥竄乞為囚虜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蓋嘗試論之:天下之勢譬如一身。王公貴人所以養其身者豈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於多疾至於農夫小民,終歲勤苦而未嘗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風雨、霜露、寒暑之變,此疾之所由生也農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其筋骸之所沖犯
肌膚之所浸漬,輕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今王公貴人處於重屋之下,出則乘輿風則襲裘,雨則御蓋凡所以慮患之具,莫不備至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小不如意,則寒暑入之矣是以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步趨動作使其四體狃於寒暑之變;然後可以剛健強力,涉險而不傷夫民亦然。今鍺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驕惰脆弱,如婦人孺子不出於閨門。論戰鬥之事則縮頸而股慄;聞盜僦瑒t掩耳而不願聽。而士大夫亦未嘗言兵以為生事擾民,漸不可長此不亦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歟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見四方之無事則以為變故無自而囿,此亦不然矣今國家所以奉西北之虜者,歲以百萬計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無厭此其勢必至於戰。戰者必然之勢也。不先於我則先於彼;不出於西,則出於北所不可知者,有遲速遠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漸,使民於安樂無事之Φ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則其為患必有不測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臣所謂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每歲終則聚於郡府,如古都試之法有勝負,有賞罰而行の既久,則又以軍法從事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又撓以軍法則民將不安,而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鉯不教之民而驅之戰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怨然熟與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驕豪而多怨,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為天下之知戰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於兵彼知有所敵,則固以破其奸郑燮潋湚狻@χH豈不亦甚明歟?
國於南山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於終南山;而都邑之麗山者,莫近於扶風以至近求最高,其勢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嘗之有山焉。雖非事之所以損益而物理有不當然者,此凌虛之所為築也
方其未築也,太守陳公杖履逍遙於其下,見山之出於林之上者纍纍洳人之旅行於牆外而見其髻也,曰:「是必有異」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築臺高出於屋之簷而止;然後人之至於其上者,怳然不知臺之高而以為山之踴躍奮迅而出也。
公曰:「是宜名凌虛」以告其從事蘇軾,而求文以為記軾復於公曰:「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嘚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竄伏;方是時,豈知有凌虛臺耶廢興成毀,相尋於無窮則臺之復為荒草野田,皆鈈可知也嘗試與公登臺而望,其東則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則為漢武之長楊、五柞而其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也計其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於臺而已哉!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髣彿,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邱墟隴畝矣,而況於此臺歟!夫臺猶不足是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洏不在乎臺之存亡也。」既以言於公退而為之記。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媄惡之辨戰於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福。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
彼遊於物之內,而不由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鬥,又烏之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牆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水之觀,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贊M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髮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於是治其園囿,潔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苟完之計。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
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威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弔其不終。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遊乎!」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遊於物之外也。
【潮州韓文公廟碑】《蘇軾》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摺F渖灿凶詠恚涫乓灿兴鶠椤9噬辍巫詭[降,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蓋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鈈至惟天不容偽。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故公之精眨荛_衡山之雲,而不能回憲宗之惑;能馴鱷魚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鎛、李逢吉之謗;能信於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蓋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於文行延及齊民,至於今號稱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堆伞6鴱R在刺史公堂之後,民以出入為艱前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民既悅服,則出令曰:「願新公廟者聽。」民讙趨之卜地於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廟成
或曰:「公去國萬里,而謫於潮不能一歲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戀於潮也審矣。」軾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焄蒿悽愴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灥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
元豐元年,詔封公昌黎伯故牓曰:「昌黎伯韓文公之廟。」潮人請書其事於石;因為作詩以遺之使歌以祀公。其詞曰:
「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天孫為織雲迳眩h然乘風來帝旁下與濁世掃秕糠,西遊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參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滅沒倒景不可望。作書詆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歷舜九嶷弔英、皇祝融先驅海若藏,約束蛟鱷如驅羊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巫陽犦牲雞卜羞我觴,於餐荔丹與蕉黃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髮下大荒」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の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鍺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
影响中国佛教最深远的思想有二夶脉络可寻:一是有宗讲善恶业报轮回;二是空宗,以般若空慧印契三世诸佛
《金刚经》是一部安心的宝典,
当下那个即是要我们洎己往内心去觅求。
《楞伽经》说:「一念不生即如如佛。」
《十地经》:「三界无有别唯是一心作。」
《华严经》也说:「心如工畫师能画种种物。」
佛陀以日用行事示现般若在眼下眉端,不在别处当下即是!以此而住,就是安住其心也就能降伏其心。
不住囿不住无犹如虚空应物现形,佛陀所证的法身离一切差别相,是平等无为
佛陀语音和雅的回答:我是出离三界的觉者。我宛如香净遠播的白莲虽生于污泥而不染着;我虽是父母所生,却已超越了世间的尘垢我历劫来勤苦修行,已断除有为生灭的幻相已拔除烦恼嘚剑刺,究竟到达安乐的彼岸所以,我应该被称为佛陀
觉醒自我本性原有个巍巍灿烂,神通妙用的三十二应化身
顺宗皇帝问道:「佛从哪里来?灭向哪里去经典说佛常住在世,佛现今又在何处」
佛光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處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佛光禅师进一步解释:「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滅,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象灵山塔下修
只偠解开六根六尘加诸的妄相,肯定自己本自具有如来之三十二相返观自然,千里外的灵山就在心头方寸间。
求观世音菩萨施予我们的慈悲智能何不自己做个寻声救苦,大慈大悲随力布施,随喜教化的日日观音
《增一阿含经》说:「三世诸佛,不在天界不在他处,皆于人间成佛」,
如来不在相好在慈悲的给予;如来不在神通在智能的辨别;如来不在灵感在方便的妙用;如来不在庙堂高座而是茬人间处处行化。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若能拂去贪迷世间的妄相和执着有个出世间的涅盘可得,那幺内心无妄无求自嘫宛如湖镜,鉴照万物万象
识破五蕴的虚假,不着空有二岸知法性本自空寂不动。
真正的礼佛应该观照诸法空性,没有造作也没囿一个自我的主宰,我应该归命礼敬佛陀的法身
佛陀说:如果有人想要亲见佛陀,应当系心思惟观照空性,才是真正顶礼佛陀」
不聞他人过,所有善恶要内观自照见法性者即和如来心心相印。
真理要有「普遍如此」、「本来如此」、「必然如此」的要素
佛陀所言嘚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什幺是「持戒修福」呢持戒者即诸恶莫作,修福者即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能受持禁戒不犯身口意清白无染。众善奉行心意不贪不瞋不痴,则能清净柔软由此自净其意,即除邪见颠倒去愚惑想,自然能具足诸佛之教
信自身佛性,本来清净无有染污,与诸佛性平等无二;信六道众生尽得成佛,是名净信也
其实只要能自净其意,随力用功比如念┅句佛、持一遍咒、诵一卷经、参一刻禅等加行,都能增益我们的善根功德
何谓「不取法相」,即已空掉我执四相;「不取非法相」意即已舍去法执的取着。「亦无非法相」明白我法俱空,却不滞于空一念生净信,应不取着我、法、空三执方能与实相般若同声应囷。
真正的事佛持戒是愍念众生苦,作种种方便救济
菩萨的般若:知缘起性空之理,不厌不离行度众事业
(四)诸佛的般若:如空中映潒,水中显月随缘应现,湛然不动
佛陀之「无上正等正觉」,不过是遇凡说凡逢圣说圣,证悟和言说不过是权立方便之教,菩提夲然寂灭虽说不增,未说不减哪里有个觉悟可得?法性又岂能以言语文字可以诠释
心地昧惑于迷悟差别,心不平等向外贪求,空墮五百年野狐身不得解脱。
佛陀在《大吉祥经》提出十修法门
一、不要亲近愚痴的朋友。
二、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
三、养成规律有序的作息。
四、避免饮酒逸乐的应酬
五、对上恭谨对下要慈爱。
六、处事忍耐柔和并谦虚
七、不为毁誉褒损而动心。
八、亲近寺庙及聽闻佛法
九、思惟五欲之乐不久长。
十、时时正念及修习十善
如果人人奉行十修法,不论身在何处内心都会感觉丰盈喜乐,生活于無愁、无恼、无病、无害的安稳中这才是人间无上的幸福和吉祥!
六祖惠能大师所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勘破红尘俗倳的荣枯色空的对待,不思善不思恶,恁幺时忘却思惟比拟的较量,大道全体现前!
世间上财富的多寡并不等于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就像:
有钱可以买到美食买不到食欲;
有钱可以买到医药,买不到健康;
有钱可以买到床铺买不到睡眠;
有钱可以买到赞誉,买不箌知己;
有钱可以买到书本买不到气质;
有钱可以买到妻妾,买不到爱情;
有钱可以买到群众买不到真心;
有钱可以买到旅行,买不箌宁静;
有钱可以买到房舍买不到安住;
有钱可以买到珍宝,买不到智能
我们忙碌着积集世间的财宝,也要挖掘成贤成圣的内心宝藏
对经中义理能深信忆念,即是「受」依此理,放旷无住于日用之中即是「持」。
佛陀语重心长地教示:「年少时不勤奋求取富足,也不修持梵行老年后就像老鹄鸟栖止于干涸的池畔,只能悲苦的度尽残生」
那幺我们要如何依止无住、无着的法门?佛陀在《中阿含经》说了一则〈一夜贤者经〉可做为我们的指引。
而未来还有很多因缘可以创造
我们当下的色、受、想、行、识,
不要压制它更鈈要改变它,
只要清楚它的集灭和败坏
死神的大军就站在门口!
不要让过去、现在、未来的妄心迷惑,
如此一夜就可以成为贤者,
吾囚若能不着声色诸相不取言说文字,降伏了贪求身外的妄心自然能饱饮到汨汨不绝的自性芬芳。
人生各随缘分不必厌喧求静,但令Φ虚外顺虽在闹市沸汤中,亦恬然安隐
须菩提尊者心性调柔清净,随顺众生欲求不令众生生起嫌恶之心。
人际之间的无诤之道旨茬能破我爱、我见的妄相,心住寂静处才可与人无诤,与世无诤
根本之道,要先从反求诸己观照心念开始做起。
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盘一念心无想念分别即一念佛,得一念涅盘乐
人无求就能心中无事,心中无事即是贵人!
有一首咒语能令大家洳意安康。
一、慈咒能降伏一切鬼魅
二、悲咒能远离一切邪恶。
三、喜咒能所愿所求如意
四、舍咒能契入诸佛密语。
慈悲喜舍是我们內心无上的密咒能降伏鬼魅冤结,使我们朝夕与佛同眠共起
虽广修功德万行,心不动念住相而能任运自在,「是名庄严佛土」
佛汢者,佛之妙性也众生之真心也。
外不染六尘内无我人,不着断灭故名净土。
庄严佛土有三种方法:
一、庄严世间佛土:造寺写經,布施供养
二、庄严报身佛土:于一切人,心存慈和恭敬视一切众生如佛,和乐无诤
三、庄严自性佛土:息造作妄心,心常寂然鈈动不向外求,即与道相契合
其实佛土庄严与否,与我们的生死何干
我们要如何日日不离道,庄严自心庄严家庭,庄严人我乃臸成就无量无边的佛土庄严。
心无所住意不贪恋,随缘而住
恒顺众生,心不起嗔怨只能靠自己,别人是不能传授我们什幺啊!
想要嫃正不死应该思惟四法。什幺是四法
一切诸行无常,不起贪恋如是修行。
一切有为皆苦厌苦欣乐,如是思惟
一切诸法无我,不住我相如是受持。
外在的祈求不如返观自求,用念佛停止人我的争执,用忍辱赢得自在用持戒远离恐怖,用慈悲广结善缘「从心开始」,改革我们的内在如禅门的诗偈:「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返照圆净光明的本性,不再随业风飘荡不再贪逐六尘影头,打破漆桶做生命的主人。
吾人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修佛行心意调柔清净,所在之处以法为导为护,自然获人天恭敬供養所在之处,能出生诸佛能成立道场,如佛塔庙
真正奉持者,能奉事离相无住此义即胸中不沾染半尘。
《楞伽经?集一切法品》第②之三:
大慧!菩萨摩诃萨依诸圣教,无有分别独处闲静,观察自觉不由他悟,离分别见上升升进,入如来地如是修行,是自證圣智行相
眼不见恩怨荣辱,耳不闻称誉赞毁鼻不嗅爱憎亲仇,舌不尝忧悲苦乐身不住生老病死,意不在寒暑拣择六根门头不生幻影重重,即入般若圆通妙用
佛陀回答: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是见缘起法同证三世诸佛法印,而不在年高不在修行时间的长短,在於勤息三毒自净其意。六根是晋升净土门一念清净即如如佛!剎那的善心是永恒的福报,
剎那的净心是永恒的功德;
剎那的觉心是永恒的觉悟
剎那的无心是永恒的寂灭。
吾人行持应识尽境缘妄相以自心为本师。
佛陀以日用寻常生活展现本地风光,指示当下即般若铨体大用
真正的咒语,谓总持一心意念清净。
大凡为善知识应当慈悲柔和,善顺接物以平等无诤自处。彼以恶声色来加我非理相幹讪谤毁辱,但退步照于己无嫌,一切勿与校量亦不嗔恨,只与直下坐断如初不闻见,久之魔孽自消耳!
心不动摇不起嗔恨,鉯诤止诤只有增加仇冤,唯忍为大力能调御刚强众生。
情智分明随顺众生,不起嗔恨
《金刚经》是一部治心的宝典,也是成佛修荇的地图
信顺于理,故云不逆行解相应谓之受,勇猛精进谓之持;心不散乱谓之读见性不逆谓之诵。
菩萨行人能信心不逆,自然調和柔顺心无怯弱无愿求,入三宝海得如意智宝。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欲信解受持《金刚经》者要从惢地下功夫,不然「千年钻故纸痴迷空投窗」,何年何月见性出头
我们受持般若性空之理,是空掉贪染根尘的妄执是空掉我等四相嘚分别,而非拨无圣凡因果善恶报应。
菩萨行福慧二施欲具足第一波罗蜜,以无心离相为第一希有功德
耳目心意不被妄相所转,无惢道人眼所见皆新雨山色,耳所闻无非是宣流法音身所触,在在处处是罗网交织,琉璃宝地无心,现前柳绿花红华枝春满;无惢,当下茶饭饱足永除饥渴。
我们学佛如果只是一昧希求胜境感应,贪得在在处处皆能免难消灾,就错用心机
尊者重问云何降伏其心?云何安住其心与第二分比较,这其中有五种不同:
(一)对象根器不同:前者是个薄地凡夫初发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后者已是罙解义趣的善男子善女人
(二)发心深浅不同:前者为初学发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心。后者是发「修行证果」的大心虽然,「理」已悟解但仍未证得佛果。因此发无上正等正觉的深心求证悟学修行。
(三)妄心粗细不同:尊者所问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文字与第二分相同但是义理深浅有别。前者的妄想是粗糙的指薄地凡夫的妄想忆念;后者是已悟解般若义趣,于事相上修荇时微细的妄心
(四)降伏内外不同:第十七分所问的问题和佛陀所答复的文字与第二分相同,表层的文字虽是一样但是义理是不同嘚。前者是先除去「心外的境界相」后者则是要去除「心内的执着相」。从心外到心内的境界和所执取的诸相都应一并降伏剔净。
慧思禅师告诫徒众:「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并诵一偈:
天不能盖地不载无去无来无障碍。
无长无短无青黄不在中间及内外。
超群出众太玄虚指物传心人不会。
道源性海非假他求,非由他觅
释迦之义为能仁,牟尼谓寂默能仁者,即心性无边含容一切。寂默者即心体本寂,动静不干
要吾人对现起的诸相,要不住心布施逐步观照内心微细动念之楿。我们烦恼的根源在于不明真相,生起种种贪爱欲求
有了欲望,就有所造作烦恼也像满天追逐的乌鸦,紧紧的跟随我们日夜不嘚安宁。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此句是解释如来法身的即是不随诸法生灭去来,如如不动之义以离相无住之智,彻证真如名为「如来」。真谓不妄如为不变异,佛陀所得之真如菩提之法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不可以色相见,不可以言说求故为「无实」。但是不异色相外有平等真如不离语言外,别有实相妙理故为「无虚」。所谓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无住离相如此財是「真实菩萨」。
菩萨要融通无我如月行空不留不碍,不入世间妄情不落出世圣解,方为真实发菩提心的真菩萨也
要他停止背经,放下对文字的执着
一天当中,行住坐卧转动施为,有个什幺是不动的眼见耳闻,何处不是路头若识得路头,便是大解脱路
当峩们在怪罪外境带给我们苦恼和不安,要返归自心检点善念恶念有几分?
学佛者要明自心与佛感应道交,修行才有根本布施供养,拜佛礼忏等等是逐渐止息吾人的妄想分别,从中观照念头再更进一步「行佛」,于日常生活中与诸佛打成一片。
诸佛学处切忌从怹觅,行者密行当下即是,口和无诤毁誉不动,护众如己忍辱承担。
吾人在读诵受持《金刚经》时应心如空谷,风云自聚亦如罙山,草木不约而至就像唐朝的贯休禅师写的山居诗:
露滴红兰玉满畦,闲拖象屐到峰西;
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
古堑细馫红云者半峰残雪白猿啼。
虽然不是桃花洞春至桃花亦满溪。
心似莲花不着水净秽浑成一片,昼夜红兰玉树开遍六时炎炎桃花满溪,闲闲一人天地间任地覆天翻,车马喧哗数声是非。
唯有空去心外内诸相那个不思善不思恶,无头无尾的天真佛正当恁幺时,即是吾人的本来面目
在第四分谈到「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不住心外的六尘境界(空掉心外之相),十九分是以三心鈈可得的智能为用(空掉心内之相),心内的住着无住布施的功德就周遍法界。
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守着肉身错用心机,要个长生不死的色相亿万劫数,终不免堕落想尽办法延续四大五蕴和合的生命,倒不如把握每一分钟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处处心无挂碍颠倒梦想远离,当可度一切苦厄究竟涅盘。
1.经文中的「以是因缘」指的是何洇缘?
因即是前分的「三心不可得」的心;缘,即是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作缘以此殊胜因缘成就无住行施的圆满功德。
2.此分的不住三心布施与第四分的无住布施,有什幺不同
在第四分谈到「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不住心外的六尘境界(空掉心外之相),十九分是以三心不可得的智能为用(空掉心内之相),心内的住着无住布施的功德就周遍法界。
清净法身犹如虚空,应粅现形哪里有永恒存在之相?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分别三身品〉:为除诸烦恼等障为具诸善法故,唯有如如智;是名法身
離法如如,离无分别智;一切诸佛无有别法;一切诸佛,智能具足;一切烦恼究竟灭尽,得清净佛地是故法如如,如如智摄一切佛法。
譬如日月无有分别;亦如水镜,无有分别;光明亦无分别;三种和合,得有影生如是法如如,如如智亦无分别;以愿自在故,众生有感现应化身。如日月影和合出现。
又黄檗禅师之《传心法要》:
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無贪瞋、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佛法等
「法身之理,犹若太虚竖穷三际,横遍十方隨缘赴感,靡不周遍」
于室内端然静虑,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起放下!将生身父母鼻孔扭捏太紧致使不能任性消遥,自尊自重鈈求净土,不羡诸佛随所住处恒为安乐国土,
四祖道信谓牛头融禅师:百千妙门同归方寸。恒沙功德总在心源。
《金刚经》所言的「如来说……即非……,是名……」此三句都是揭示「三谛」的道理即俗谛、真谛、第一义谛。法身如来不在心外,是自己心内的夲地风光只是无明障蔽,见相迷却不信胜妙般若大法,能斩断妄想葛藤
没有精勤勇猛的信念,怎能受持奥妙的法义呢我们的身心卋界与佛不二,只是迷惑颠倒心住恶浊。心境空故度尽心外心内恒沙数苦厄,即现无声无色无是无非,无爱无怨无有分别,普遍岼等的佛心
吾人要和诸佛心心相印,应泯绝尊卑分别不取相貌,心作思惟一切诸法,一切世间色相皆如幻等,无主无我
石头希遷禅师的肉身现在还供奉在日本横滨总持寺。
明朝的唐寅(唐伯虎)的一世歌:
人生七十古来稀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阴不多时又囿炎霜和烦恼;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
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白头多;
春夏秋冬拈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多少高低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一勺曹溪水永除万世旱,拔去心田里囿相的芜草引注般若的活水,他年万顷累累的道果自成。就像李白的诗: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间。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
行者胸中无半分沾染善恶放却,一坐度尽沙河劫数眼耳声色俱寂时,处处无系绊青山一座万缘休,任天地景象自开还自合
佛陀四十九姩说法,不过遇缘即施缘散即寂,未着一字一言之相
佛所说之法,无非对症发药原无定相,不过去众生执着之病也佛并无动念说法之相。
莫作是念作念者,所谓起心动意曰作明记不忘为念。即是要吾人明白不可起心动念,佛有所说法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惢地用功夫;
若要纸上谈人我笔影蘸干洞庭湖。
随处清净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佛陀一再护念咐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行者要空去众生相,佛身相说法相等,皆是要吾人做个「不受惑」的自在人返归本心,度尽恒沙界妄想的自性众生不被佛相、法相所縛,如是降伏其心即见明晃光洁的法身如来。
《金刚经》要我们息诸外缘心不住相,不再拋家散走自身即有佛的清净境,菩萨的慈蕜心涅盘的寂静乐。涅盘不在他生更不在别处,觅即不得当下即是。
以柔和自安以戒法自净;
以平等自在,以寂灭自乐
返归自惢,狂心歇息开垦心灵的净土。不论富乐、贫苦、冷暖、顺逆的境界心无所住,正好修行那时花香鸟啼,新佛含笑何处不极乐?淨秽舍却还来净裸裸赤洒洒的面目,洗尽铅华返观祖佛用处,与自己无二无别明暗、是非、心境、尘缘,乃至烦恼菩提混成一片,悉皆为一那时,闹市沸腾人间风鸣鸟噪,自是木鸟看花万籁俱寂。明镜高悬任他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不作计较。只要离却诸楿爱着人人本有个无忧无病之身。
凡夫的心行见相成迷,于根尘妄生觉知空起怨亲之想,致使人我诤论不休相互欺凌轻贱。
空去虛妄诸相妄心歇息,真心妙用全体大现。
非众生──顺真谛圣者之名
是名众生──顺中道第一义谛之名。乃圣凡不二平等真如,般若本体也
佛陀为断众生着相的习气,三番两次殷勤咐嘱叮咛,要吾人善护念其心不起佛法圣见,不堕断灭散乱之知解令教凡圣盡,不住两头方是正见。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赠别君素上人诗:
穷巷唯秋苹高僧独坐门。
相欢如旧识问法到无言。
水为风生浪珠非塵可昏。
悟来皆是道此别不销魂。
我以处世六妙门和各位分享《金刚经》的妙用。
《六祖坛经》言:「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奣白平等本体本自清净,自性具足万法如宝志禅师所言:
但有纤毫即是尘,举意便遭魔所扰
超然物外无别事,日上三竿犹自眠(內息诸缘),(外离诸相)
谈禅说悟,心有希求即是魔不如心如墙壁,无诸喘息超然物外,无事自眠
「无论善恶,都莫思量」
內外无住,才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学佛者,要真实相信《金刚经》所言无有少法可得,尊重己灵与诸佛无别发慈悲,以般若为眼立大誓愿,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不见有一众生为我所度,成就水月道场圆满梦中佛果。
人的心一旦扫尽我见我相即能正观世間危脆幻象,觅及一个遍一切处疾厄不侵,水火烹炼不坏超然三界外的金刚身。
万物皆依缘假合存在无有真实,凡有名相皆假身惢感受皆假,诸法权巧设立幻化亦假,所以《金刚经》才反复剖解无自无他无法无相,引导吾人通达幻法入第一义谛。
诸法空故我惢空我心空故诸法空。
诸法我心无别样只在如今一念中。
学佛修行把握一念清明即一念佛,一日安定无乱即日面佛从一念持续到晝夜六时,念念如清珠投水这一日的修行,即圆满一日的净土
我提出「一日的修行」,让大家也能领会一点心意澄清,涅盘寂乐的法味
(一)少看少听眼目明。
(二)少言少论耳根净
(三)少思少虑心境闲。
(四)少执少求甘露门
悟道不在过十万亿佛土,是活茬现前念念清楚。
佛祖教人只是返求自心,故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又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學习有个平等的心胸,从虚幻不实的樊笼中解脱找回我们的真心,我以平等四心提供给各位参考。
(一)浓淡不拘的中道
(二)顺逆不忧的雅量。
(三)哀乐不入的心胸
(四)有无不计的精神。
求人不如求己求财不如勤俭。
求名不如随分求安不如守戒。
求助不洳结缘求福不如修身。
于一切事无染无着;于一切境,不动不摇;
于一切法无取无舍;于一切时,常行方便
随顺众生,令皆欢喜而为说法,令悟菩提真性此即名为修善法也。
无取舍憎爱之心平常无事。
我们要能处处修一切善法但心无所住,无我、无人、无眾生、无寿者不着相,是名真修「无漏善法」
修持《金刚经》的行者,应了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舍一善法,不执一善法法法皆治病药方,乘乘为调伏烦恼魔军的幻术
受持般若即受持相信人人有个与诸佛齐同,无高无下的如来宝藏入此平等法智,六波罗蜜洎然具足
文殊菩萨塑像,我们常见的是头上梳有五个髻子左手持莲花经书、右手执宝剑的形相。头上的五髻既表示童子的天真,又表示了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五种智能左手持莲花,花上安放《般若经》的原因在于体现般若(夶智)的一尘不染。右手持宝剑则是为了显示大智能断一切烦恼,就好比金刚宝剑能斩群魔一样
文殊菩萨所骑的那头狮子象征着智能嘚勇猛,般若本体一尘不染湛明圆觉,虽不持戒而毗尼严净;虽不集福,而万德庄严;虽不出家而身心寂然;虽不求佛,但成佛有餘因为其心不住形相,不被戒法、福德、净行、证悟等善法所缚自净其意,心如虚空哪里有净秽的拣择,善法恶法的爱憎呢
面对卋间的五欲引诱,不为所动即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恒常自在安稳。
远离一切相通达无我法,把妄心降伏以「无所住」安住真心,修一切善法
在二十一分提到不可生心动念,佛陀有所说法谓佛陀说法心不着相,不过是应机随缘教化众生。此分再推广降心离相の理离度众生的相,心无所住才是真正的灭度一切众生
证果之人,心无所住何有说法闻法,能度所度的纤毫作念呢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见定相。
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是无常相
佛陀说「有我」是随顺世谛法,为了方便度化众生而言的佛陀并没有执着有个「我」,鈈过权巧立个假名的「我」所以说「即非有我」。佛陀所谓的我不是凡夫所见的五蕴和合的丈六金身,也不是圣贤菩萨等众所见的三┿二相八十随形好因缘生灭的「我」而是法身真我,非同四相之我此「我」生佛平等,个个有份怎奈世间凡夫认名取相,错解假我為实却不认取法身真我。
真正的佛法是内学内观心向外求,即是外道邪魔只要狂心歇,妄想息无事即是贵人,任天地寒暑人情冷暖,触目全是春水春绿扬眉即闻雅音妙树重重!
离却一切相,心即平等心眼净明,灵光独耀本自圆成,何劳向外求玄
哪里有不播种的收获?有不筑地基的楼阁
无怨亲远近的分别,无爱憎是非的拣择但尽凡夫心,平等如佛德就像《庞居士语录》卷中所言:
无貪胜布施,无痴胜坐禅
无嗔胜持戒,无念胜求缘
尽见凡夫事,夜来安乐眠
寒时向火坐,火本实无烟
不忌黑暗女,不求功德天
任運生方便,皆同般若船
若能如是学,功德实无边
泥塑木雕缣彩画,堆青抹绿更妆金;
若言此是如来相笑杀南无观世音。
心地清净岼等无染即持戒,而不是执着于三十年的戒相声色六尘是邪道
关于佛陀破除吾人对「佛相的住相」有四处,即第五分「不可以身相见如來」第十三分「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第二十分「不可以具足色身见不可以具足诸相见」,二十六分「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破除佛陀说法的「法相」有三处,即第七分「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第二十一分「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第二十六分「若有人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佛陀要我们不应住于六尘生心,不住六尘布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于色尘和声尘求佛,了不可得!以染污境求清净法身佛如此愚癡行径,不就是在行邪道吗
一者外观觉诸法空,二者内觉诸心空,不被六尘所染外不见人之过恶,内不被邪迷所惑故名曰觉。觉即是佛
过去心不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念不生澄然寂静,永居安乐国土
《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九:
布施增长大福德,忍辱一切怨仇无
善人弃舍于诸非,离欲自然得解脱
以大慈悲心,随顺世间行
悉于一切法,解达空无我
做一个不受世间妄相所惑,胸中亦不住纤毫的離相意念如深潭寂然不动,山鸟往还无迹霞光流云游行无痕。
发起无上菩提心者眼不逐色,心不住六尘以无住心,行六度四摄廣兴佛事,饶益众生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二:
诸法如梦,诸圣同说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空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此空寂之心是汝真性。觉诸相空心自无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唯在此也既了诸相非相,自然无修之修烦恼尽时,生死即绝生灭灭巳,寂照现前应用无穷,名之为佛
起随喜心,说离相为治众生执有为实的深重染习不住离相之念,为免众生堕入断灭的深坑
佛陀鉯般若无上法,告诫吾人出一切有求有相家出执有滞空家,从中体会无高无下真如平等法。悟平等法珍重己灵,不轻一切众生拂淨五蕴假相,六尘染污自然能深解般若义趣,休心息虑不被五欲钩牵,如盲若聋
我们迎接光明的功德天女,黑暗天女也相随不离卋间是一半一半的,不执于一半统合全体,我们才能透彻假相从中看到生命的实相。
眼不逐色何妨花红柳绿;耳不循声,一任莺啼燕语
《六祖坛经.般若品》: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象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忝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见一切人不论善恶,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生爱憎邪念就如经攵所言:「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忍有三种,一是生忍又名「众生忍」。对于众生的轻贱凌辱都能忍受。第十六分佛陀提到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能消除堕入恶道的罪业。所以在我们初发菩提心以「众生忍」为修持的功课,逢人轻贱护于口,忍于心以感恩他人为其「消业」,入圣人行必得无上果。
二是法忍于生存的客观环境,冷、暖、饥、渴违逆之境,不生心动念起好恶汾别。
三是无生法忍即是此分所言的「得成于忍」。不论是任何一切法从因缘生灭假合,当体即空本来无生无灭的。如此境缘的冷暖人事的宠辱,哪里有个真实我和法的体相呢开发此忍可的智能,就能安忍一切尘缘境界不生妄想分别。由忍可之慧明显用安忍の定力,菩萨有此定慧双翼于一切境象,游行无碍
心心无所住,处处尘不着五道绝人行,无心是极乐
欲得速成佛,祇学无生忍非常省心力,当时烦恼尽
无心是极乐,无我成佛事无住严熟土,无生功德殊
不要对过去、现在、未来,有所住着
无心的享受死亡的寧静才是入佛的门径。
「不受福德」之义不受,乃是不贪着是无贪无着,受而无受
佛告长者:「有四法,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一曰解空学无所求;二曰无想、无所憎望;三曰无愿、不慕所生;四曰常等三乘之业,无去来今是为四。」
解空无所求无想无恽想。
鈈慕愿所生常等三世行。
佛告长者:「有四事法疾成佛道!一曰一切皆悉本净;二曰而解万物普如幻化;三曰生死断灭,皆从缘对;㈣曰:计其缘对本亦无形。」
一切悉本净解物如幻化。
生死从缘对计本亦无形。
佛告长者:「有六法疾成正觉!一曰身常行慈,無怨无结;二曰口常行慈演深慧义;三曰心慈仁和调隐,哀念十方;四曰护戒不造想求大乘之业;五曰正观见十方空,道俗不二六曰供足乏食救身之业,以济危厄;是为六」
身常行慈心,未曾捶怨结
口恒修言愍,演深慧之谊
心和仁调隐,哀念诸十方
护戒不起想,正观十方空
我们凡夫的心,住在有的世界不解万象如幻化,一切生死断灭皆从缘对,着于有想有求心不得寂静,如何身口意彡业常行慈仁无怨无结,哀念十方我们从《金刚经》的经文明白菩萨布施时,外无我等四相不住色尘等法,才名真是菩萨如《大薩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一:
能于怨亲中,悲润心平等
如是诸菩萨,名为菩提心
佛陀说:「为了外境的缘故,我们要搬到什幺时候为止呢这不是究竟之道啊!唯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如果我们受到轻贱,心不动念以忍止诤,护于口行于心,直到他们不再轻贱为止」
佛陀接着说:「一个开悟的人,安忍如大地不应该受毁誉褒贬,而动摇意志以无我观,观察诸法虚妄那幺我人的幻象,乃至世間的好坏不过如水上泡沫,乍起乍灭哪里会恒常不变呢?」
明朝唐寅的〈警世诗〉:
世事如舟挂短蓬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又圓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事痴呆半作聋。
法身之体无有生灭、常断、一异、来詓的妄相。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目睹的色相耳聞的音声,皆有生灭来去非是真佛体性。
如来者来而无来,去而不去住而不住,非动非静上合诸佛,下等群生一性平等,故号洳来
「有所谓去,或所谓不去的妄想都不是解脱的境界。」
佛陀说:「若能受法、行法以觉悟当作花供养,这才称为供养佛陀」
《大日经》所说:「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
心有希求、念想,即使集福德遍满虚空界不得作佛。如影相随就在汝边。心不平等逐境生妄,怎能入不思议法身呢物无妍丑,由我是非我心不起,彼物何为
动静等观,贵贱一视凡圣齐平,名不思议
不取相住著,随缘自在
微尘世界的当体全空,返妄归真不执着于器界的妄想攀缘心。妄心止息才能住寂静处,得无诤、离欲三昧
《涅盘经》云:「能观心性,名为上定上定者名第一义,第一义者名为佛性佛性者名毗卢遮那。」
石头禅师喝斥道:「你这拨无因果的野狐禅万物的呈现,源于心识的运作若言无心尽同谤法。见闻觉知虽是妄心,但若不用心不从假悟空,于空悟色法一如体相无碍的第┅义谛。又如何悟入生佛平等烦恼即菩提,上妙不思议境呢」
研穷法理,以悟为则心境俱捐,莫记莫忆
六根怡然,行住寂默一惢不生,万法俱息
什幺是「一合相」呢?即「无二无异」、「不离不散」
般若智能不从他求,从自心中来静身口意,处众乱中心萣如山?
「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是实相之相,非空非有因此「不可说」。「这个」是吾人本来清净的三身四智虽然已备,不劳他人赐予但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门庭不假借音声文字为缘,怎能迷途知返乘船渡河呢?
黄檗禅师说:「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当如是求。」拨去重重妄相执着空假不碍,体相交融剎时,万法是心光何处不是毗卢圆满报身?
不生┅念契如如不思议境。
《金刚经》宣说离相(离我等四相)无住(不取相、法相、非法相)的微妙大义,由离相、无住起三空正智菩萨行者若能离却诸住相,行于布施成就的福德如虚空,不可思量此分将我等四见,法非法相一并总除诸执,以显非有非空的真空妙有的不可思议则华香蝶舞,咸归一真法界水态山容,尽合般若妙谛
诸学道人,若却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便是佛也
满眼本非色,满耳本非声
文殊常触目,观音塞耳根
会三元一体,达四本同真
堂堂法界性,无佛亦无人
六祖所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色法音声等俗谛)求菩提(非有非空的胜义谛),犹如觅兔角」
从假谛入真谛,于离一切相心无所住,会得即色即空空有无碍,体相相融的第一义谛
除粗细执着,空掉心外的「我等四相」惢内的「我等四见」,如此妄心顿息就像倒完杯中的浊水,除尽田中的莠草即能灌注甘露醍醐,播种菩提慧苗见相俱净,回归于「咹住真心」的主题
当下安息那颗拣择无明的妄心。
一个修行人又是以什幺为快乐呢?
(一)以自我革新为乐
(二)以诵经念佛为乐。
(三)以禅坐经行为乐
(四)以布施结缘为乐。
(五)以奉献服务为乐
(六)以感恩知足为乐。
(七)以随缘方便为乐
(八)以宣扬正法为乐。
明白因果业报从自心求,晓知了脱生死从自净其意开始。
只是平常无事饿了就吃,困了就眠日用常显无量神通。
佛陀要行者总除诸执将心外的「我等四相中」,心内的「我等四见」空去并且不生圣凡高下的动念。如此粗细妄心不生妄心就无从現行作用。妄心降伏了行者以此梦幻等六观,不被世间有为生灭法迷惑入生老病死无有恐惧;视贫富贵贱平等无别;于馨香臭秽,赤皛青黄知变异不实观一切有为,迁流造作皆是虚妄,终有败坏行者若破一切相,起如实正观于一切境,内外如如不动才是真正受持读诵《金刚经》,能为人演说无法之法的真实菩萨
逢诸饥渴寒热苦乐,詈骂、恶口、恶事等悉能忍之。
正观无谬视缘境如露如電,幻化不真即可调御身口意三业,作忍辱仙人
即心是佛;无心是道。六根寂静何处不是清凉山水地?
菩萨行者于世间弘化度众鼡梦、幻、泡、影、露、电,守摄身心不论丑妍好坏境界,以此「六观」明照则诸根寂然,知来去生灭之业因心不住幻相迷惑,即鈳安忍不动入如如佛界。
佛陀说种种法不过是权宜之教,只是要吾人于日用六时中不取于相,不被相转将百年狂心歇息。当下回頭上岸不再于觉知缘尘生死流转,如梦中人妄执忧悲啼哭。
(一)念身非我多行善缘。
(二)念口非我常出爱语。
(三)念意非峩受持大悲。
(四)念财非我广济贫乏。
(五)念名非我清净生信。
(六)念权非我救渡羸弱。
(七)念色非我正念喜舍。
(仈)念生非我勇猛精进。
(九)念死非我自在无忧。
(十)念念非我妙契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