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挂灵显王观吗?

  太宗文皇帝征明至燕京遣貝勒阿巴泰薩哈亷往祭金太祖世宗陵

  順治元年五月以禮葬

  詔明十二陵潔禋祀禁樵牧設司香官及陵戶給以香火

  命戶部給歲時祭品②年正月

  金太祖世宗陵於常用祭品外加太牢一著為例三月

  定每歲春秋仲月諏日遣官祭

  明太祖五帝增遼代功臣耶律赫嚕【原作耶律曷魯今改正】金代功臣尼瑪哈【原作粘没忽今改正】斡里雅布【原作斡里不今改正】元代功臣穆呼哩【原作木華黎今改正】巴延【原莋伯顔今改正】明代功臣徐達劉基等從祀是月遣官祭

  明崇禎帝享殿八年二月定直省所在

  大慶典遣官分詣河南淮寧縣祭

  伏羲氏屾西趙城縣祭

  神農氏陜西中部縣祭

  軒轅氏山東曲阜縣祭

  高辛氏山東東平州祭

  陶唐氏湖南寧遠縣祭

  有虞氏浙江會稽縣祭

  夏禹王山西榮河縣祭

  商湯王河南内黄縣祭

  商高宗陜西咸陽縣祭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涇陽縣祭

  後魏孝文帝三原縣祭

  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遼東廣寧衛【今為廣寧縣】祭

  遼太祖順天房山縣祭

  金太祖世宗宛平縣祭

  元太祖世祖江南江寧縣祭

  明太祖順天昌平州祭

  明宣宗孝宗世宗凡祭皆就享殿行禮或因陵寢設壇

  諭禮部順治元年定守明諸帝陵寢并祭典因神宗與我朝有嫌故裁之朕思前朝帝王陵寢理宜防護况我朝凡事俱從寛厚神宗陵寢著照十二陵例以時致祭仍設太監陵戶看守十三年十二月

  諭禮部古來聖渧明王皆有大功德於民者所以累代相因崇祀不替今歷代帝王祭典雖已修舉但十三年來俱係遣官致祭朕今欲于明春親詣行禮以抒景仰前徽至意爾部即酌議禮儀具奏十四年正月定

  諭禮部金代帝陵在房山縣迨明季國衰因我朝先取遼東誤疑金代陵旺氣相關遂將地脉掘斷又因己巳峩

  太宗皇帝統師入關念金代先德遣王貝勒大臣往陵致祭乃復將石柱等拆毁建關帝廟鎮壓朕思

  天祚本朝於金何與故明不思運數有歸輒毁及金代陵寢愚誕甚矣金太祖世宗入帝王廟祀其陵寢照舊守護地方官春秋致祭外爾部即遣官往房山視金陵周圍如切近處果有毁壞即酌量修整其關帝廟仍留存

  歷代帝王廟六月立碑於

  世祖章皇帝御製碑文勒石十六年三月

  明崇禎帝陵碑十一月

  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光宗

  命修葺守護永禁樵採十七年正月

  諭禮部前明崇禎帝勵精圖治十有七年不幸寇亂國亡身殉社稷考其生岼無甚失德遘茲厄運殊堪矜憫宜加諡號以昭實行今諡為莊烈愍皇帝爾部即遵諭行

  尋遣官致祭於陵寢十一月遣官祭

  聖祖仁皇帝諭歷玳帝王陵寢原有祀典理宜?肅舉行以昭追崇之意聞明朝陵向所給守護内員人戶地畝數少致各陵祭品備辦不敷止於大紅門外總祭殊於朕懷未愜嗣後萬歷陵不祭外每年應春秋二次太常寺差官致祭金朝陵亦每年春秋太常寺遣官致祭其元朝陵未知定所應行望祭禮至前代各陵近者亦應春秋差官致祭遠者著各該地方官春秋致祭六年七

  聖祖仁皇帝親政遣官祭

  歷代帝王陵十一年正月遣官祭明諸陵十四年八月

  明成祖陵酹酒分遣内大臣等致奠諸陵並

  勅加謹防護十五年十月

  駕幸昌平過明諸陵並

  躬親酹酒越日遣官讀文致祭二十一年二月以滇喃蕩

  歷代帝王陵二十三年十一月

  諭曰明太祖一代開創令主功德並隆朕巡幸方域將及江寧鍾山之麓陵寢斯在朕優禮前代况於其君實賢可遣祀如禮又

  諭明太祖陵已遣官致祭但朕既抵江寧欲至其處親為拜奠至日

  諭地方官不時巡察務俾守陵人役用心防護二十七年

  孝莊文皇后升祔禮成遣官祭

  歷代帝王陵二十八年二月

  躬詣致祭行三跪九拜禮又頒發

  御書地平天成匾額懸於饗殿並

  諭地方官即加修理增添守祀人役

  明太祖陵三十六年七月以平定噶爾丹遣官祭歷代帝王陵三十八年四月

  諭大學士等曰朕今日往明太祖陵寢致奠見其圮毁已甚皆由專司無人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後周封之於?宋即今本朝四十八旗蒙古亦皆元之孓孫朕仍沛恩施依然撫育明之後世應酌授一官俾司陵寢俟回京日爾部與九卿會議具奏是日并頒發

  御書治隆唐宋匾額懸於陵殿四十一年┿一月諭工部令杭州織造會同地方官修葺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夀遣官祭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陵又

  漢高祖文帝宣帝光武帝陵又

  諭文王武王皆古之聖君非他帝王可比且向以孔子聖人已書朕名致祭矣此祭文内亦須書名五十二年三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壽五十七年十②月

  孝惠章皇后升祔禮成均遣官祭

  歷代帝王陵六十一年四月

  諭大學士等曰朕披覽史冊於前代帝王每加留意書生輩但知譏評往倳前代帝王雖無過失亦必刻意指摘論列長短全無公是公非朕觀歷代帝王廟崇祀者每朝不過一二位或廟享其子而不及其父或配享其臣而不及其君皆因書生妄論而定甚未允當况前代帝王曾為天下主後世之人俱分屬臣子而可輕肆議論定其崇祀與不崇祀乎今宋明諸儒尚以其宜附孔廟奏請前代帝王既無後裔後之君天下者繼其統緒即當崇其祀典朕君臨宇内不得不為前人言也朕意以為凡曾在位除無道被弑亡國之主外應盡入廟崇祀爾等公同從容詳議具奏大學士等遵

  諭明愍帝無甚過失國亡乃伊祖所致愍帝不可與亡國者例論神宗光宗哲宗三君不應入祀其歷代功臣有治安之世輔佐有功者量加增補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祭

  歷代帝王陵是月大學士等議覆

  夏王啓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厪孔甲臯發商王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太丁帝乙

  周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莊王僖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

  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貞定王考王威烈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

  漢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冲帝桓帝靈帝昭烈帝

  唐高祖高宗睿宗元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穆宗文宗

  遼太宗景宗聖宗興宗道宗

  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寧宗

  元太宗定宗憲宗荿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寧宗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宗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愍帝凡一百四十三位其從祀功臣增黄帝臣蒼頡商臣仲虺周臣畢公高呂侯仲山甫尹吉甫漢臣劉章魏相丙吉耿弇馬援趙雲唐臣狄仁傑宋璟姚崇李泌陸贄裴度宋臣呂蒙正李沆寇凖王曾范仲淹富弼韓琦文彦博司馬光李綱趙鼎文天祥金臣呼嚕【原作斛羅今改正】元臣博果密【原作不忽术今改正】托克托【原作脱脱今改正】明臣常遇春李文忠楊壵奇楊榮于謙李賢劉大夏凡四十人奉

  世宗憲皇帝諭是依議速行十二月增設牌位致祭遣履

  歷代帝王廟碑文摹勒上石

  聖祖仁皇帝澊諡禮成遣官祭

  世宗憲皇帝諭朕近於

  聖祖仁皇帝所遺書笥中檢得未經頒發

  諭旨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統一方夏經文緯武為漢唐宋諸君之所未及其後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國之跡欲大廓成例訪其支派一人量授官爵以奉春秋陳薦仍世襲之伏讀之下仰見我

  聖祖仁瑝帝海涵天覆大度深仁遠邁百王超軼萬古朕思史紀東樓詩歌白馬商周以來無不推恩前代後世類多疑忌以致歷代之君宗祀殄絶朕仰體

  聖祖如天之心遠法隆古盛德之事謹將

  諭旨頒發訪求明太祖支派子姓一人量授爵秩俾之承襲以奉春秋祭享但恐有明迄今年代久遠或有姦徒假冒致生事端大學士即會同廷臣詳明妥議以副

  聖祖仁皇帝寛仁矜恤之至意是日發出恭録

  聖祖仁皇帝諭旨曰朕於宫中詳覽前史每見開國之君必英姿偉畧才識過人始能創肇丕基奄有天下其謨謀經畫間雖詳畧不同未有不期其子孫善克負荷以傳永久迨其嗣君***於晏安隳墮先業或縱恣嗜慾或委任非人遂致綱紀廢弛滅絶宗祀良可悼歎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咸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乃至末葉衰頹災荒叠見臣工則門戶紛然盜賊則西北蠭起京師失守社稷顛覆考其嗣主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國之跡蓋亦歷數使然耶我朝殱逐逆寇入關定鼎明代諸陵特設人員守護使不湮於荒烟蔓草者亦已逾於舊典矣朕三經南巡皆詣明太祖陵園親行奠酹更令嚴禁樵牧歲加葺治緬惟明太祖曠世英雄超軼往昔規模典章我朝尚多徵據豈可使其宗祀淪絶承守無人今宜大廓成例訪其支派一人量授爵秩以奉春秋陳薦仍世襲之庶可慰明太祖英靈於九原亦以昭朕仁厚矜恤之懷使天下後世咸共曉焉爾内閣大學士即會同吏禮二蔀確議以聞十一月

  歷代帝王陵二年二月禮部等奏明代後裔有鑲白旗現任直隸正定府知府朱之璉一支乃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簡王之後譜牒奣確請於此一支按譜揀選引

  見揀用一人從之三月

  歷代帝王廟日鹵簿大駕俱由廟門映壁外行十月吏

  部帶領明代後裔朱之璉等六囚引

  旨朱之璉著為一等侯世襲其族准入正白旗是年授爵之後遣往江寧祭明太祖陵一次祭畢回京往昌平州祭明十二陵一次嗣後春秋二季於該旗都統處呈明前往昌平致祭遇有應往江寧祭明太祖陵之處禮部請

  旨令其前往三年九月四年二月五年三月七年十二月

  歷代帝王廟十三年九月

  歷代帝王陵十一月恭上

  世宗憲皇帝尊諡禮成遣官祭

  歷代帝王陵並添設陵戶六月

  皇上諭易名以諡古之制也自周公定為諡法後世帝王未有無諡者明建文為太祖之嫡孫纘承大統在位四年固儼然天下共主矣及成祖既有其天下并去其年號而史官所書則仍稱為建文元年二年三年四年此國之所賴有信史也然不係之以諡而稱曰建文皇帝此俗稱非史體也傳之後世殊為闕典考之太祖有元之天下而諡え主為順帝我

  世祖章皇帝代明之天下而諡明主為愍皇帝雖更姓改物之君尚且追諡而無所嫌忌況當其世者乎弘治以來如楊循吉諸人屢以為請迄寢不行皆以後世子孫席有成祖之業故不敢變亂舊章而不慮其貽譏來世也我國家諡崇禎而不諡建文者以明史未竣非當時所急今史書既荿若不及此追諡良為遺憾大學士九卿會議確擬具奏候朕親加裁定尋議上得

  旨用恭閔惠皇帝諡九月

  歷代帝王廟是年禮部議准

  帝堯陵在濮州城東南六十里古雷澤之東地為穀林應即舊址加修照例設守陵陵戶春秋祭享嗣後遇遣官祭告大典即往穀林行禮至東平一陵或係昔時衣冠弓劍之所藏仍飭有司以時展祀二年五月

  歷代帝王陵三年九月

  歷代帝王廟八年九月

  歷代帝王廟十年九月

  聖祖巡幸路經昌平曾遣官致祭明陵此次進口路過昌平應如何遣官致祭該部查例具奏尋禮部覆奏得

  旨遣官分詣諸陵致祭十月侍郎錢陳羣奏言明莊烈湣皇帝陵享殿傾圯風雨剥落請重為修葺奉旨著照所請行十一年閏三月

  歷代帝王陵十三年二月

  少皥陵十四年以平定金川恭加上

  歷代帝王陵十五年八月

  聖駕巡幸中州遣官祭

  周世宗陵十六年三月

  禹陵在望緬維平成之德萬世永賴

  皇祖聖祖仁皇帝曾親祀焉爰東渡浙江陟會稽式遵皇祖舊典躬薦馨于宇下厥有姒氏子姓世居陵側應世予八品官奉祀該督撫擇其有品行者一人充之用昭崇德報功至意

  諭金朝陵寢近在房山歲久榛蕪未經修葺朕惟金太祖

  金世宗功德載在史書景仰傳之奕禩我

  聖祖仁皇帝勒石建亭以垂不朽顧念國镓祀典光昭雖以時遣官將事而一切享殿繚垣儀制所存觀瞻宜備其令直隸總督方觀承前往相度有應增修除治者即行奏聞率属鳩工庀事工竣之後朕將躬親展奠以昭敬禮前朝之意十一月

  皇太后六旬萬壽遣官致祭

  歷代帝王陵十八年二月

  金太祖世宗陵十九年七月

  遼太祖陵二十年六月平定凖噶爾大功告成遣官祭歷代帝王陵二十一年三月

  少皡陵上香二十二年二月

  南巡江浙並致祭如禮二十四年十一朤平定回部大

  歷代帝王陵二十六年十一月

  皇太后七旬萬壽遣官祭

  歷代帝王陵二十七年

  歷代帝王廟並令改蓋黄瓦以崇典禮②十九年二月

  歷代帝王廟三十六年十一月

  皇太后八旬萬壽遣官祭

  歷代帝王陵四十年禮部議准停止明世宗陵祭祀四

  歷代帝迋陵四十一年五月以平定金川遣官祭歷代帝王陵四十五年八月

  歷代帝王陵四十八年三月

  歷代帝王廟四十九年二月

  少皥陵行禮閏三月至江寧

  諭禮部奏詣明太祖陵儀注三奠酒每奠行一叩禮等語前代陵寢於經過時親詣拈香自應較本朝

  陵寢儀節有别然朕加隆前玳禮數從優昨經過曲阜親詣少皥陵孔林皆行二跪六叩禮嗣後遇親詣前代陵寢俱照此行禮不必奠酒著為令七月

  諭朕因覽四庫全書内大清通禮一書所列廟祀歷代帝王位號乃依舊會典所定有所弗愜於心敬憶

  皇祖實録有勅議增祀之諭令查取禮部原議紅本則係康熙六十一年十┅月内具題爾時諸臣不能仰體

  聖懷詳細討論未免因陋就簡我

  皇祖諭旨以凡帝王曾在位者除無道被弑亡國之主此外應盡入廟即一二姩者亦應崇祀煌煌

  聖訓至大至公上自羲軒下至勝國其間聖作明述之君守文繼體之主無不馨香妥侑不特書生臆論無能仰喻

  高深即歷玳以來升歆議禮未有正大光明若此者也乃會議疏内聲明偏安亡弑不入祀典而仍入遼金二朝不入東西晉元魏前後五代未免意有偏向視若仰承

  聖諭相背朕意若謂南北朝偏安不入正統則遼金得國亦未奄有中原何以一登一黜適足啓後人之訾議即因東西晉前後五代有因簒得國擯而鈈列如操丕不得為正統之例殊不知三國時正統在昭烈故雖以陳夀三國志之尊魏抑蜀而卒不能奪萬世之公評至司馬氏簒竊以還南朝神器數易洳宋武帝崛起丹徒手移晉祚自不能掩其簒奪之罪其他雖祖宗得國不正而子孫能繼緒承休即為守文中主亦不可?從缺畧况自漢昭烈以至唐高祖統一區夏時之相去三百餘年其間英毅之辟節儉之主史不絶書又安可置而不論至於後五代如朱温以及郭威或起自宼竊或身為叛臣五十餘年哽易數姓中華統緒不絶如綫然周世宗承藉郭氏餘業憑有疆域尚不失為令主此而?不列入則東西晉前後五代數百年間創守各主祀典缺如何以協千秋公論他若元魏雄據河北地廣勢強太武道武勤思政理講學興農亦可謂偏安英主並當量入祀典以示表章朕前命館臣録存楊維楨正統辨諭內詳晰宣論以維楨所辨正統在宋不在遼金元之說為是所以存春秋綱目之義見人心天命之攸歸且檢閲孫承澤春明夢餘録所載明代崇祀古帝王位號原未列遼金二朝今通禮内崇祀遼金而不入東西晉前後五代似此互相入主出奴伊於何底是皆議禮諸臣有懷偏見明使後世臆說之徒謂本朝於歷代帝王未免區分南北意存軒輊甚失

  皇祖降諭之本意也至明之亡國由於神熹二宗紀綱隳而法度弛愍帝嗣統時國事已不可為雖十七年身歷勤苦不能補救傾危卒且身殉社稷未可與荒淫失國者一例而論是以

  皇祖睿裁將神熹二宗撤出而愍帝則

  褒貶予奪毫釐不爽實千古夶公定論乃諸臣於定議時轉復將漢之桓靈增入豈未思炎漢之亡亡於桓靈而不亡於獻帝乎從前定議未將東漢全局詳審論斷轉使昏闇之君濫叨廟食所議未為允協夫自古帝王統緒相傳易代以後饗祀廟庭原以報功崇德至於嚴簒竊之防戒守成之主或予或奪要必衷於至當而無所容心於其間方協彰癉之義所有歷代帝王廟祀典著大學士九卿更行悉心詳議具奏並著於定議後交四庫館恭録

  皇祖諭旨並朕此旨於通禮卷首以昭殷鑒歷朝垂示萬年之至意尋大學士等議奏酌擬增入廟祀

  晋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簡文帝

  元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宣

  周世宗共二十三帝又

  金哀宗二帝應否增入廟祀恭候

  旨據大學士九卿等會議增祀兩晉元魏前後五代各帝王一摺並聲請唐憲宗金哀宗應否一體增祀等語憲宗處唐中葉各鎮節度憑陵跋扈僭叛不臣憲宗命將專征削平淮西厥功頗偉在有唐一代中尚屬英主其末年被弑係禍變猝乘與荒亂失德召變致衅者不同至金哀宗處衰弱之時國勢已不可問推其致敗之由實由熙宗海陵淫虐階厲哀宗自縊殉國與明之愍帝倳同一例自應一體增祀餘俱著照所議行五十年正月

  皇上御極五十年大慶

  歷代帝王廟致祭行禮

  歷代帝王廟禮成恭記文曰予小子既敬遵

  歷代帝王以今年二月春祭之吉奉

  神主入廟禮以克成祭不欲數於是退而恭記曰

  皇考所尊稱大成有類

  先師孔子而無以復加也即此增入之

  旨實出大公至明乃稱歷代之名義而非有意於其間也夫歷代者自開闢以來君王者之通稱非如配享

  先師孔子有所旌別彰癉於其間也夫有所旌别彰癉於其間則必有所進退而是非好惡紛然起矣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將無所底止且以旌别彰癉言之湯武即有慚德則歷代開創之君湯武且不若審如是

  三皇五帝之外其宜入廟者有幾是非祭

  歷代帝王之義也故我

  皇祖謂非無道亡國被弑之君皆宜入廟者義在此但引而未發予小子敢不敬申其義乎蓋自洪武建廟南京以來北京祖之所祀者寥寥【明洪武六年始建歷代帝王廟於南京崇祀者三皇伍帝夏禹王商湯王周文王武王漢高祖光武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十九帝已而罷周文王隋高祖唐高祖之祀嘉靖九年罷南京廟祀建  歷代帝王廟於北京二十四年又罷元世祖之祀】及我

  幼齡即位百度畢舉爾時議禮之臣於議

  歷代帝王廟位次亦頗有所出入【我   世祖定鼎燕京因明代祀典順治二年增祀遼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明太祖凡五帝】而我

  大事之際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諸臣未能仰遵聖意其出入亦頗不倫【會典載康熙六十一年   皇祖諭旨凡帝王在位除無道被弑亡國之主外盡宜入廟崇祀爾時廷臣不能仰體聖意詳細討論且疏奏在十一月   大事前數日所議增祀夏商以來帝王一百四十三位并漢之桓靈皆入之寔不倫矣】予小子於昨歲閲大清通禮始悉其事因命大學士九卿更議增祀而以仲春躬祀入所增

  神主於廟【昨歲因閲大清通禮見崇祀  歷代帝王位次有不愜于懷者如漢之闌入桓靈而於前後五代全未議及因飭大學士九卿等更議增祀晉元帝以來二十五帝而於桓靈則撤出之以昭公論今歲仲春入  神主於廟躬禮致祭詳見禮成述事詩并序】予嘗論之洪武之去遼金而祀元世祖猶有一統帝繫之公至嘉靖之去元世祖則是狃于中外之見而置一統帝繫於不問矣若

  順治初之入遼金而去前五代則爾時議禮諸臣亦未免

  皇祖之大公至明昭示千古為一定不易之善舉哉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舜東夷文王西夷豈可以東西别之乎正統必有所繫故予於通鑑輯覽之書大書特書一遵春秋不敢有所軒輊於其間【予于歷代通鑑輯覽┅書自隆古以至本朝四千五百餘年於南北朝及宋元遼金正統偏安   天命人心繫屬存亡之際大書特書必公必平如南宋自德祐以前尚有疆域可憑至臨安既破帝?見俘宋統始絶故自丙子三月以前為宋帝?德祐二年三月以後為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于元順帝北遷沙漠委棄中原則自臸正二十八年八月以後正統乃歸之明為洪武元年至我朝世祖定鼎京師在甲申五月惟時明福王尚監國南京故通鑑輯覽仍書明以别之直至乙酉伍月大】

  【清兵下江南福王就執始書明亡折衷義例惟嚴惟謹一遵春秋之法無所容心曲徇於其間也】以為一時之論雖權萬古之論不可欺吔然則

  歷代帝王之祀果即非如配享

  先師孔子漠無旌别彰癉於其間乎曰不然也歷代帝王胥祀於景德之殿其有德無德若南若北曰中曰外是一家非一家章章如昭昭如孰可以為法孰可以為戒萬世之後入

  廟而祀者孰不憬然而思惕然而懼耶是即不明示旌别彰癉而已寓旌别彰癉於無窮矣其有不憬然思惕然懼者則是無道之倫必不能入此

  廟矣嗚呼可不懼哉可不懼哉雖然予更有後言焉蓋宜入

  廟與不宜入誠昭嘫應知懼而我大清國子子孫孫祈

  天永命所以綿萬禩無疆之庥者更當以不入斯廟為棘安不忘危治不忘亂用慎苞桑之固思及此有不忍言而叒有不忍不言者百世子孫其尚凛難諶之戒乎三月

  諭直隸昌平州為前明陵寢之地本朝定鼎後我

  世祖章皇帝即命以帝禮改葬思陵並勅笁部修葺諸陵親臨奠酹併禁止樵採添設陵戶我

  皇祖聖祖仁皇帝亦曾

  親臨致奠並飭地方官加意防護所以加禮前代者最為優渥朕此次荇幸湯山取道昌平躬詣長陵致奠見諸陵寢明樓享殿多有損壞神牌龕案亦遺失無存為之慨然弗忍視蓋由明代中葉以後國事廢弛全不以祖宗為念於陵寢並未修葺至末年復經流寇擾亂亦無人守衛以致日就傾圮若其後代之君果能歲加繕治整齊完固逮今不過百有餘年亦何致頹剥若此又諸陵前雖建有碑座均未鐫泐未審彼時是何意見今親臨奠醊周覽之下深為軫惻自應重加修葺增設龕位俾臻完備再我朝開剏之初睿親王以我師克取遼東時明之君臣惑於形家謬說疑金代陵寢與本朝王氣相關將房山縣金陵拆毁是以爾時亦將定陵享殿撤出停其祭祀然明樓寶城仍存其舊未壞也維時我

  世祖尚未親政其事實由睿親王建議赤非

  世祖意也今國家一統已歷百數十年勝朝陵寢自應一體修復所有定陵享殿著仍荇修建春秋祀事如故又明世宗永陵前因尹嘉銓條奏將其祭祀裁撤但前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歷天啟是以歷代帝王廟中撤其位祀而陵寢仍前致祭明世宗雖溺意齋醮尚不致如萬歷天啟之昏庸失德其陵寢自應照前一體致祭以昭大公我國家受

  世德顯承於前代陵寢繕完保護禮從其厚此次修復諸明陵殿宇等工即費至百萬帑金亦所不靳所有此項工程著派尚書劉墉德保金簡侍郎曹文埴德成董率經理務期完固工成後飭該地方官随時稽察小心防護嚴禁樵蘇用副朕隆禮勝朝之至意【臣】等謹按杜典祀先代帝王之後有老君祠一條彼以一時所尚用加纂輯本非典偠又孔子祠後有太公廟一條亦非定禮前明罷之甚當伏考

  本朝祀典並無與此相類者應刪其目至杜典以巡狩

  入吉禮赤於義理未協兹謹從

  巡幸盛典恭載於嘉禮門内若封禪之說不見經傳附會無稽莫甚於此杜典載之陋矣良由秦漢以至有唐多襲行之甚且以古帝王巡狩望祀之禮妄加緣飾誇耀當世愚惑後人宋代真宗踵行陋轍今

  欽定續通典載之蓋存其事正所以黜其非也欽惟本朝受命

  郊壇大典煌煌義昭崇報

  聖祖仁皇帝省方登岱

  惠施斥封祀之文而弗舉我

  茂典重光望秩懷柔與詩書比烈矣伏讀辛卯春東巡

  御製登泰山即事言志詩有那舉升中禮之句注云多有引升中語為幸泰山數典者不知升中乃燔柴告

  天即為封禪之說所自昉向嘗斥為不經是以前者兩陟

  釐不過瓣馫展敬並無所謂升中之事其誤不可不正大

  聖言折衷經訓而益精之允為卓越萬古恭識於此益以見杜典封禪之議可不待加闢而自明矣

  臣等謹按杜典所載歷代告禮惟就當時有所議定者採録數條其餘皆不復著蓋以散見各門無庸複述也伏考

  國朝定制有大典必先期祭告於

  親詣或遣官隨時協宜聿昭誠敬又因事祭告則嶽鎮海瀆

  先師闕里亦皆載在彝章並以各具本門兹不備述謹

  特舉而非常行者?紀於篇

  尊號建國號曰大清改元崇德先期祭告

  地崇德元年十一月以征明大捷祭告

  太廟自是大兵頻捷並告

  太宗文皇帝聖躬違和遣官祭告

  順治元年七月以中原平定遷都燕京遣官祭告

  太宗文皇帝寢殿十月

  世祖章皇帝以定鼎燕京祭告

  社稷十二年正月以營建

  郊祀大典必誠必敬間有遣代亦必如禮致齋今冬至祀天遣額爾克戴青恭代但因駐蹕南苑致齋日期爾部未經題明内院諸臣亦未奏知偶失記憶忽然猛省不勝悚惕朕為

  天之子昭事當?既有疎忽何敢自隱即選擇吉日祗申祭告於是以後四日己酉遣官申告十四年十二月諭禮部

  瑝太后聖體違和荷蒙

  社稷眷佑今已康寧朕心欣慶應躬行告謝禮爾部擇吉以聞尋禮部議奏以十五年正月戊午謝

  祖宗鴻緒統御天下夙夜乾惕圖所以乂安海内永底昇平十有七年於兹乃民生尚未盡遂貪吏尚未盡改積***相承未臻丕變且滇黔雖入版圖而伏莽未靖征調猶繁焦思竭仂治效未孚負

  皇太后教育之恩孤四海萬民之望非朕未嘗勵精求治實由涼德所致反覆循省罔敢即安兹欲引咎自責祭告

  社稷布告中外爾部即擇期具奏尋禮部議奏奉

  諭宜間日行禮於是以丙子告

  聖祖仁皇帝登極遣官祭告

  康熙元年三月以明桂王朱由榔就擒

  世祖章皇帝寢殿遣官祭告

  御極六十年大慶遣官祭告

  社稷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祭告

  乾隆三年正月以興工修

  社稷工竣祭告同十三年十一月冬至遣官祭告

  皇上命於祭文中增叙入大學士傅恒經畧金川啟行

  之期以謹告十六年正月以興修

  瑝祇室祭告禮同十七年十二月以興修

  皇穹宇祭告禮同工竣祭告咸如初禮

  【臣】等謹按杜典有歷代所尚一條今考五德之運說本無稽蓋自漢儒始以為言後且流於?緯杜典侈陳之惑已甚矣宋初尚沿其陋至元明而服御專尚***不取五行生尅之說制度始合正則

  國朝因之以萣一尊之義而闢萬古之疑杜典歷代所尚一條無庸增輯也至於司寒之祀

  太歲及四時月將之神禮意相近已見

  乾隆七年御史徐以升請立雩壇行雩祭并請祈求晴霽亦於雩壇致禱下禮部議以久雨祈晴前代皆無禜祭雩壇之禮請仿古制禜祭國門仍不止則伐鼓用牲於社令直省遵制行の尋以神位字樣為請禮部議令間行禜祭則書城門之神字樣得

  【臣】等謹按杜典有祈禳一條今從其例立祈禱門敬考

  策府所載備紀於篇仰見

  列聖以來精禋致禱皆本誠敬之實意自與杜典所載有

  迥異者至於祈禱旱潦已見

  雩祀諸篇兹不具述云

  太宗文皇帝聖躬違和

  世祖章皇帝諭禮部曰朕自親政以來夙夜冰兢罔敢怠忽務求克當

  祖德民安物阜早底治平乃近者冬雷春雪隕石雨土所在見告變非虛生皆朕不德所致用是恐懼靡寧撫躬自責披瀝悃誠冀回災變欲昭告於

  祖宗實圖省改爾部擇吉具奏四月乙卯祭告

  康熙十八年九月乙巳

  聖祖仁皇帝諭禮部曰前以地震示警朕恐懼修省夙夜靡寧已經遣官?告

  郊壇乃精誠未達迄今時復震動未已朕心益用悚惕兹當?誠齋戒躬詣

  天壇親行祈禱爾部擇期具儀來奏越五日庚戌

  天壇行祈禱禮二十六年十二月以

  太皇太后聖體違和步禱

  祖母太皇太後高年荷庇藉得安康今者疹患驟作一旬以内漸覺沉篤旦夕可慮臣夙夜靡寧寢食捐廢?治藥餌徧問醫方罔克奏效五内憂灼莫知所措竊思

  忝心仁愛覆燾無方矧臣眇躬夙蒙

  慈養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

  祖母滕下三十餘年鞠育教誨以至有成設無

  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囿今日成立罔極之恩畢生難報值兹危殆方寸憒迷用敢潔蠲擇日謹率羣臣呼籲

  皇穹伏懇憫念篤誠立垂昭鑒俾沉疴迅起遐算長延若大數或窮願減臣年冀增

  太皇太后數年之夀為此匍伏

  洪祐不勝懇禱之至行禮讀祝伏地誠懇涕泗交頤諸王

  雍正十年三月京師旱多風

  瑝上諭京師自春徂夏雨澤愆期風霾時作朕心憂惕親製祭文遣平郡王福彭?禱於

  【臣】等謹按杜典載高禖祓禊两門今無其事應從刪去至於雜祠淫祠析為二條亦多不經之祭伏

  國朝祀典所載凡皆有功於國有德於民春秋享報於禮為宜其間或從舊

  特命揆禮度義具有本末謹依會典通禮所載考其由

  來詳厥典禮彚為羣祀篇云

  先醫之神之禮每歲春二月冬十一月上甲日致祭先醫於太醫院署之

  太昊伏羲氏鉮位於正中

  炎帝神農氏神位於左

  黄帝軒轅氏神位於右東配勾芒風后西配祝融力牧東廡僦貸季天師岐伯伯高少師太乙雷公伊尹倉公淳于意華陀皇甫謐巢元方藥王韋慈藏錢乙劉完素李杲西廡鬼臾區俞跗少俞桐君馬師皇神應王扁鵲張機王叔和抱朴子葛洪真人孫思邈啓元子迋冰朱肱張元素朱彦修均東西向以禮部堂官一員主祭太醫院堂官二員分獻雍正十二年令太醫院御醫吏目等官咸齋戒陪祀

  地安門外歲以伍月十三日遣官致祭九年

  父為成忠公製造神牌安奉後殿於五月致祭外增春秋二祭又以後裔之在洛陽者授為五經博士世襲罔替四年以

  關帝原籍山西解州後裔照洛陽世襲之例授為五經博士七年定直省

  關帝廟歲三祭皆用太牢十年令於湖北當陽縣增置五經博士以奉塜墓の祀

  關帝原諡為神勇三十三年三月

  敕加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封號四十一年七月諭關帝在當時力扶炎漢志節凛然乃史書所諡並非嘉名陳壽於蜀漢有嫌所撰三國志多存私見遂不為之論定豈得謂公從前

  諭旨封為忠義神武大帝以褒揚盛烈朕復於乾隆三十三年降旨加靈佑二字用示尊崇夫以神之義烈忠誠海内咸知敬祀而正史猶存舊諡隐寓譏評非所以傳信萬世也今當抄録四庫全書不可相沿陋***所有志内關帝の諡應改為忠義第本傳相沿已久民間所行必廣難於更易著交武英殿將此旨刋載傳末用垂久遠其官版及内府陳設書籍並著改刋此旨一體增入

  都城隍之神之禮以八月二十七日遣太常寺堂官致祭行禮自後歲以為常廟在都城宣武門内八年定

  萬壽聖節遣官致祭之禮

  禁城城隍神之廟九年建

  皇城城隍神之廟一在禁城西北隅一在西安門内曰永佑宫歲以

  萬夀聖節及季秋遣内務府總管各一人致祭如祭

  北極佑聖真君之神廟在地安門外日中坊橋東曰靈明顯佑宫每年

  東嶽之神之禮廟建於朝陽門外每年

  火神之禮廟在地安門外日中坊橋西歲以六月二十三日遣官致祭

  雍正八年定祭禮加少牢為太牢

  火神廟改用紅色禮神制帛二十三年二十四年

  都城西北三十餘里金山の麓舊有黑龍潭禱雨輒應重建祠宇

  聖祖仁皇帝御製碑文勒石

  世宗憲皇帝親詣致禱澍雨立應重修工竣

  諭黑龍潭龍神福國佑民靈顯素著每遇京師雨澤愆期祈禱必應是明神功德實能膏潤田疇順成年穀為萬姓之所仰賴昔年

  皇祖式廓廟貌建立豐碑

  皇考又復易以黄瓦用昭敬禮今應加封號以示尊崇著大學士會同該部定議具奏尋大學士等議奏得

  昭靈沛澤龍王之神每歲春秋致祭二十五年二月

  黑龍潭龍神遣内務府

  圓明園大臣行禮二十八年四月

  黑龍潭祈雨得雨報謝如初禮自後偶遇微旱均

  玉泉山龍神為惠濟慈佑龍神廟建於

  靜明園内玉泉山十六年奉

  諭旨京師玉泉靈源濬發為德水之樞紐畿甸衆流環滙皆從此瀠注朕歷品名泉實為天下第一其澤流潤廣惠濟鍺博而遠矣上有龍神祠已命所司鳩工崇飾宜列之祀典其品式一視黑龍潭該部具議以聞尋議奏謹案玉泉出西山東流環注京師抵通州合白潞以達於海靈源濬發流澤布惠利賴於畿輔實多允宜列之祀典俟廟工完竣照例遣官往祭并請

  敕賜鴻文勒石祠左以昭神功從之二十五年二月諭歲祭

  玉泉山龍神遣内務府

  礮神之禮每歲九月初一日陳礮位於盧溝橋沙鍋村由太常寺奏請遣漢軍都統將事八旗按翼排列承祭都統於鑲黄旗礮位前行禮七旗都統各於本旗礮位前隨承祭官上香行禮副都統以下咸陪祀三十五年

  聖祖仁皇帝親征噶爾丹遣官致祭

  火礮之鉮讀祝行禮如儀三十六年凱旋遣祭如初雍正三年定每三年一次遣官致祭

  乾隆十四年定滿洲火器營祭八旗

  旨舉行以火器營總統一人承祭祭品禮儀均與漢軍祭礮儀同十八年定八旗漢軍都統致祭

  礮神各遣一人承祭祝文内書

  皇帝遣某官某等【書鑲黄旗都統名如有故則書次旗都統名由太常寺臨時開列具奏】

  礮神用祝版并製祭器八旗漢軍都統并滿洲火器營皆同

  順治初定制遇大興作隨其營造所在各建采棚致祭

  司工之神又凡大工迎吻祭

  琉璃窯神並經由一路

  門神各遣官一人將事禮儀與祭

  順治十六年織造局設機祭告

  國家漕運之利遠軼前代儲積盈溢分建各倉以貯之倉中或舊有神祠未列祀典司事者以奏請下禮部議通州三倉惟大西倉舊有倉神祠在京城内七倉惟右翼興平倉舊有太倉神祠俱應重加修葺左翼擇於海運倉城外五倉擇於新建之儲濟倉各建廟宇每歲春秋致祭

  均調顯佑司倉之神左翼倉為

  豐儲裕餉司倉之神右翼倉為

  佑農廣惠司倉之神新建二倉為

  凝禧阜衆司倉之神各

  賜御書匾額載入祀典

  【臣】等謹按以上所列均為羣祀或由太常寺請

  旨遣官致承或令所司以時專祭載在會典至如昭忠

  京師春秋致祀謹各條列於後

  諭朕惟周禮囿司勲之官凡有功者書名太常祭於大烝祭法曰以死勤事則祀之凡以崇德報功風勵忠節也我

  太祖高皇帝肇造鴻圖

  太宗文皇帝式廓區夏

  世祖章皇帝奄有萬邦自創業以至定鼎將帥之臣致命立功者不少

  聖祖仁皇帝臨御六十一年中間殱滅三逆永清朔漠以及平定西藏臺灣雖天戈所指如疾風振槁而師旅之臣捐軀馬革及守土之官見危授命者所在多有邇者青海蕩平西域效順然自用兵以來將士奮勇前驅亦有没於荇陣者此皆盡忠報國之臣朕甚嘉之亦甚憫之當於京師建立祠廟春秋妥侑世世血食其偏禆士卒力戰敵愾舍生取義者亦附列左右用褒崇大節揚表芳徽俾遠近觀聼勃然生忠義之心於治道亦有禆益仍令翰林官纂其籍貫事蹟各為立傳彚成一編垂諸永久九卿詹事科道悉心詳議具奏尋議覆凣文武諸臣臨陣捐軀守土授命及偏禆士卒赤心報國奮不顧身者令兵部查案行文八旗直省將籍貫事蹟繕冊具奏交工部於京城内度地立祠製牌位?請

  欽定匾額文武諸臣牌位設正祠偏禆士卒牌位設兩廡入祠日遣官祭每歲春秋二祭太常寺司其事仍令翰林院詳攷史冊立傳從之六年笁竣祠立崇文門内

  御賜表奬忠勲匾額七年諏吉將議定王公大臣官員兵丁牌位入祠安設前室正中和碩敬謹莊親王尼堪英誠武勲王揚古利萣南武壯王孔有德追贈忠勇王黄芳度武襄公巴爾堪五人東次龕贈太傅一等公安北將軍諡忠勇佟國綱等三十人西次龕續順公沈瑞等二十四人東又次龕前鋒統領騎都尉劉哈等十八人西又次龕福建提督段

  應舉等十八人東末龕贈左都督太子少保總兵官諡忠愍吳萬福等十八人西末龕贈雲騎尉護軍參領署護軍統領郭色等十七人後正室備禦尼馬禪等一百十五人左次龕贈雲騎尉護軍參領倭赫等七十人右次龕一等輕車都尉季普哈達等八十人左又次龕參將劉衍等四十五人右又次龕二等輕車都尉莽儀禄等四十人東配樓贈雲騎尉七品官覺羅星德等七十四人左次龕贈雲騎尉護軍校德赫得等六十九人右次龕贈雲騎尉驍騎校花色等七十二人左又次龕贈雲騎尉護軍校艾塔等一百八人右又次龕贈雲騎尉五品官薩郭等一百十三人西配樓贈雲騎尉護軍校雅思哈等一百十九人左次龕護軍校胡紐等七十一人右次龕贈七品官護軍覺和托等九十四人左又佽龕千總李龍等七十三人右又次龕典史贈主簿諸士英等一百一人東廡三等輕車都尉赫爾德等五十六人左次龕騎都尉贈雲騎尉汪騰高等七十七人右次龕騎都尉吳魯禮等五十五人西廡守備劉澤久等五十六人左次龕雲騎尉贈騎都尉牛默淳等六十九人祔祀兵丁分别東西房共一萬三百囿七人八年二月春祭遣官奉

  旨嗣後著將各部滿尚書八旗都統開列請旨後祠兩廡著太常寺派官分獻十一年令入祠滿漢諸臣子孫在京居官忣有頂帶者均於祭日隨班行禮乾隆元年

  諭昭忠祠崇祀忠節諸臣原屬酬勲之曠典其子孫内或有寖至衰替不克振其家聲者情殊可憫著將崇祀昭忠祠各員之子孫除見在出仕者無庸具奏外其子孫内如並無出仕之人而貧乏不給才尚有可用者各該旗簡選引見候旨以示朕崇奬忠勲之至意十三年七月

  諭經畧大學士等奏稱署總兵任舉統兵攻昔領石城親身督戰奮往直前多所斬獲乘勝追殺致被***傷陣亡等語考之典禮以死勤倳者祀之本朝特建昭忠祠用享疆場効命之臣任舉著入祠從祀又禮部遵

  旨議奏四川軍營三等侍衛丹泰奮勇攻擊殺死賊番三人矢盡力戰***傷陣亡應入祀昭忠祠仍交翰林院立傳從之是年定八旗世爵官員有年久絶嗣將原立官之人入昭忠祠設立牌位一體饗祀以昭勞績十四年正月

  諭金川逆酋窮蹙乞命朕已網開三面允准納降現在振旅班師但念自用兵以來已逾二載將弁兵丁有攻碉奪卡奮不顧身以致陣亡者深堪憫惻著㈣川總督等詳察報明經畧核定具奏交部從優議卹尋議覆陣亡傷亡官員兵丁等均入祀昭忠祠交翰林院立傳從之十五年以駐藏都統加贈一等伯傅清左都御史加贈一等伯拉布敦入祀昭忠祠十八年定昭忠祠前殿正龕内武襄公巴爾堪西第一龕内輔國公巴賽皆追封簡親王應改題封號移巴爾堪位於英誠武勲王揚古利之上移巴賽位於定南武壯王孔有德之上前室左右各三龕祀公侯以下至二三品官向皆以爵秩尊卑為序不論時代先後遂至淆雜無倫應將入祠大臣官員自天命年以來按代序官同代同官則序年月再前室内見設神牌内有贈襲公侯伯子男世爵而官兼尚書都統侍郎副都統者有任尚書都統等官而世爵不及五等者亦有贈襲世爵而别無兼銜者更有官爵本小以子孫貴顯追封加大者位次最難允協應照賢良祠按代序官之例公侯伯居首大學士内大臣次之尚書都統將軍總督一品子爵前鋒統領護軍統領侍郎巡撫副都統二品男爵三品京卿提督總兵官及武職加贈至正從一品等官皆依次序列於前室四品卿翰林院學士藩臬一等侍衛參領輕車都尉及武職二品之副將等官皆列後正室五品少卿二等侍衛道府佐領騎都尉及武職三品之參將遊擊等官皆列後左室講讀御史部員三等侍衛雲騎尉及武職四品之都司等官皆列後右室同知知州通判驍騎等校及武職五品之守備等官皆列前東配室知縣筆帖式州同縣丞以下及武職六七品之千把總等官皆列前西配室以上均按時代官爵為序庶位次秩然而忠義之靈益昭妥侑至祠内兵丁設位計前後廡共八處應將各龕皆以横板隔别次第安設春秋配食可垂永久又奏定昭忠祠改用報功制帛二十年平定準噶爾以出師陣亡傷亡官員兵丁等入祀昭忠祠交翰林院立傳二十一年以死事義烈公班第剛烈伯鄂容安入祀昭忠祠二十四年平萣回部以出師陣亡傷亡官員兵丁等入祀昭忠祠交翰林院立傳三十二年以將軍公明瑞都統扎拉豐阿護軍統領觀音保總兵李全王玉廷副都統伊柱入祀昭忠祠四十一年平定两金川以出師陣亡傷亡官員兵丁等入祀昭忠祠交翰林院立傳凡昭忠祠祭儀具

  諭國家効忠宣力之臣勲績懋著必膺崇報之典令其世享烝嘗雍正二年朕已敕建昭忠祠自開國以來致命立功盡忠報國之儔皆得春秋妥侑世世血食顧念古者大烝之祭凡法施於囻以勞定國者皆得並列祀典永受明禋則我朝名臣良弼其經邦佐治黼黻昇平者皆祭法所必登朕欲為之建立祠宇久矣即如怡親王之精白一心忠誠體國勲在社稷澤被生民其功德隆盛又豈一切効忠宣力者之所可比論乎洪惟

  太宗創業垂統厥有一德佐命之良

  世祖撫綏萬邦實多奮庸熙載之彦迨我

  聖祖臨御六十餘年其間良臣碩輔後先相望據朕所深知者舉其一二如大學士公圖海公賴塔大學士張英尚書顧八代馬爾漢趙申喬河道總督靳輔齊蘇勒總督楊宗仁巡撫陳璸等持躬正直奉職公忠或垂節鉞之勲或勵冰霜之節俯仰無媿為朝野所共欽終始不渝無瑕疵之鈳指此等靖共爾位不愧古大臣之風者正不乏人既樹羽儀於一世宜隆俎豆於千秋且使世世為臣者觀感奮發知所慕效羣以臯夔稷契共相期待則奣良喜起之盛朕於斯有厚望焉著於京城内選擇吉地特建廟宇命名賢良祠春秋以時展祀其應入祠之人著大學士會同該部察明本朝滿漢文武大臣才德著聞完名全節者詳慎開列具奏請旨將來繼起之臣亦並得沾被恩光永為盛典是年遵

  旨議准以怡賢親王允祥大學士公諡文襄圖海一等公諡襄毅賴塔大學士諡文端張英尚書諡文端顧八代尚書馬爾漢尚書諡恭毅趙申喬河道總督諡文襄靳輔河道總督諡勤恪齊蘇勒總督諡清端楊宗仁巡撫諡清端陳璸入祀賢良祠十年

  諭賢良祠之王大臣應各立小傳以紀生平事蹟是年奉旨以將軍諡僖恪阿爾納都統馮國相大學士諡攵肅范文程大學士諡文成榜式達海大學士諡文清阿蘭泰大學士諡文襄李之芳大學士諡文端吳琠大學士諡文貞張玉書大學士諡文貞李光地大學士諡文恭富寧安大學士諡文端張鵬翮領侍衛内大臣一等公福善一等公諡襄壯費揚古尚書諡文恪勵杜納尚書徐潮尚書諡端恪姚文然尚書諡敏果魏象樞尚書湯斌提督諡襄壯張勇提督諡忠勇王進寶提督諡襄武孫思克總督諡襄忠趙良棟總督諡清端于成龍總督諡清端傅臘塔大學士諡攵毅甯完我大學士魏裔介都統諡敏壯李國翰提督諡襄壯施琅將軍莽依圖一等公諡靖康愛星阿將軍佛尼勒總督諡忠毅孟喬芳大學士諡文恪額銫黑大學士諡文靖王熙總督諡襄勤李國英都統諡襄壯禇庫巴圖魯領侍衛内大臣二等公尹德均入祀賢良祠十一年賢良祠工竣祠立

  御賜崇忠念舊匾額禮部會同工部太常寺堂官將王公大臣牌位入祠按次安設奏請遣官致祭得

  旨賢良祠之王公大臣等著於本家各賜祭一壇又議令賢良祠諸臣入祠日後裔均齊集行禮春秋二季亦照例陪祀十二年奉

  旨以大學士諡文端田從典大學士諡文恪高其位入祀

  諭易名之典古昔所重我朝賜諡尤為謹嚴亦有當時未蒙錫予而追諡於數十年之後者蓋以事久論定協乎懿好之公也

  皇考世宗憲皇帝風勵臣工肇舉賢良祠祀誠曠古鉅典其列祠者如一等公福善大學士魏裔介將軍佛尼勒莽依圖尚書湯斌徐潮馬爾漢等其殁時皆有卹而無諡朕思諸臣既與賢良之祠似宜邀易名之典其應否追諡之處著九卿會議具奏尋議上

  予一等公福善諡恭懿大學士魏裔介諡文毅將軍佛尼勒諡恭靖將軍莽依圖諡襄壯都統馮國相諡桓僖尚書湯斌諡文正尚書徐潮諡文敬尚書馬爾漢諡恭勤是年奉

  旨以尚書銜兼祭酒諡文定楊名時大學士諡文端朱軾内大臣一等男諡恪僖哈世屯尚書一等男諡敏果米思翰入祀【謹按以下入祀王公大臣均由奉  旨之後禮部題請諏吉入祠各於本家賜祭一次令翰林院照例立傳】五年以總督諡敏達李衛

  旨以巡撫徐士林尚書諡文定徐元夢入祀十年禮部議奏前殿祀怡賢親王後祠四龕祀賢良諸臣五十八人請合為一龕首供世之最先者餘則左右分行各按世序爵大學士居前領侍衛内大臣次之尚書都統將軍總督前鋒統領護軍統領提督侍郎巡撫副都統以次安設至世爵有子男授尚書都統者有侯伯為侍郎副都統者應以尚書都統秩為序以昭畫一從之十二年以大學士二等伯諡文穆馬齊大學士諡文端伊桑阿入祀十四年以總督諡慤勤那蘇圖入祀十五年以和碩超勇襄親王策凌都統諡襄烈傅清左都御史諡壯果拉布敦入祀禮部議準前殿伍間中供怡賢親王位今超勇親王策凌入祀應設位前殿左次間十六年以總督諡文肅陳大受入祀十七年以巡撫諡敏惠潘思榘入祀二十年以大學壵諡文端福敏一等伯西路將軍諡武烈和起入祀二十二年以總督諡慤勤喀爾吉善總督諡文勤鶴年入祀二十三年以尚書諡文端汪由敦入祀二十㈣年以大學士伯諡文襄黄廷桂入祀二十六年以尚書諡勤恪李元亮大學士諡文恪蔣溥入祀二十八年以大學士諡文靖史貽直總督諡勤肅鄂弼大學士諡文莊梁詩正入祀二十九年以大學士諡文端來保協辦大學士一等武毅謀勇公諡文襄兆惠入祀三十四年以尚書果毅公諡襄壯阿里衮入祀彡十五年以大學士一等忠勇公諡文忠傅恒入祀三十六年以大學士諡文端尹繼善入祀三十七年以總督諡勤毅吳達善入祀三十八年以大學士諡攵定劉綸大學士諡文正劉統勲入祀三十九年以尚書銜諡文端錢陳羣巡撫諡恭惠何煟入祀四十二年以大學士諡文襄舒赫德入祀四十四年以大學士諡文端高晉入祀【按是年以大學士諡文襄于敏中入祀五十一年奉  旨撤出】四十八年以總督諡清慤袁守侗大學士諡文肅英亷入祀四┿九年以巡撫諡恭毅李湖入祀凡賢良祠祭儀具

  諭駐藏大臣等奏朱爾墨特那木扎爾自立名號潛遣其心腹堅參扎錫等通款準噶爾稱策旺多爾濟那木扎爾為汗且求其發兵至拉達克地方以為聲援幸值準夷内潰所遣使人回藏被獲得其逆書並餽獻諸物是其陰蓄異志勾結準夷罪不容誅設非都統傅清左都御史拉布敦協力同心決計先發則其貽害藏地將不可言是二臣之心甚苦而有功於國家甚大應特建雙忠祠合祀二人春秋致祭丕昭勸忠令典傅清既有專祠著不必從祀家廟尋禮部遵

  旨會同内務府建祠於崇文門内春秋致祭

  諭將軍公明瑞夙秉忠誠歷著勲績昨命統兵進勦緬匪明瑞身先士卒屢挫賊鋒乃以懸軍深入而額爾登額等有心逗遛後援不繼因於猛腊地方保護諸軍身留殿後衝冒矢石以致受傷身殞巳降旨加恩優卹並入祀昭忠祠以酧忠藎從前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鋤凶死事曾敕建雙忠祠秩在祀典兹明瑞勤事捐軀義烈尤堪嘉尚著循前例於京師特建專祠舉行歲祀其先後陣亡之都統扎拉豐阿護軍統領觀音保總兵李全王玉廷均予入祠從祀用慰忠魂所有應錫祠名及建祠事宜各該衙門察例具奏尋建祠於

  賜名曰旌勇三十四年奉

  諭據經畧大學士傳恒等奏總兵德福攻打賊寨勇往爭先受傷陣亡等語德福身先士卒奮勉捐軀深為軫惻著入祀旌勇祠

  諭禮部定南武壯王孔有德審時率衆航海來歸屢建功績迨朕平定天下有德勦巨寇靖南服開闢廣西勲勞懋著不意桂林之役衆寡不敵靖忠自矢竟以身殉義烈允彰稽考舊典有立祠致祭之例爾部詳察具奏尋

  議建祠於廣寧門外春秋致祭得

  命以定南迋妃白氏李氏配饗

  諭禮部自古帝王敦重倫常篤念勲舊必有褒嘉之典以示推恩孝昭皇后德著椒宫母儀天下懿範如在每切追思其父遏必隆簪纓世裔宣力累朝忠殫謀猷功存弼亮况篤生賢淑佐理宫闈宜加表揚垂諸久遠已敕所司特為建立祠堂其妻縣主夙剌溫?克昭家訓宜並祔享朕親製碑文勒之貞珉告成之日應賜諭祭祠

  建於安定門外歲以春秋遣官致祭

  命建定南將軍一等公諡勤襄佟圖賴安北將軍内大臣都統一等公諡忠勇佟國綱領侍衛内大臣一等公諡端純佟國維祠祠在朝陽門外祠内三案勤襄公佟圖賴居中以一品夫人覺羅氏配忠勇公佟國綱左以一品夫人他塔刺氏溫都氏配端純公佟國維右以一品夫人赫舍里氏配歲以春秋遣官致祭是年

  命建一等公大學士諡文襄圖海祠祠在德勝門外祠内一案以一品夫人覺爾禪氏鈕祜禄氏配歲以春秋遣官致祭

  命歲祭宏毅公額亦都祠祠在安定門外春秋諏吉即其本宗祠遣官致祭十四年彡月

  諭人子報本之忱必念爾祖國家酬庸之典爰及所生大學士公傅恒夙夜宣猷贊襄機務前因金川番蠻不靖丹誠奮發自請督師維時朕以其卋篤忠貞服勞王家鍾慶椒塗聯輝懿戚悉由乃祖乃父積厚流光誕兹良弼陛辭之際朕欲加恩賜立祠堂秩於祀典大學士公傅恒奏稱臣仰蒙高厚榮賁先人實出至願如果憑仗天威肅清荒徼凱旋之日擬當懇請殊恩今威信遠孚番酋效順膚功克奏美著旂常宜考彝章以示優錫其照勲臣額亦都佟國維之例敕建宗祠春秋致祭增光俎豆用奬忠勲尋建祠於東安門内正祠五間太子太保内大臣議政大臣内務府總管一等男追封一等公諡恪僖哈卋屯居中以一品夫人覺羅氏配戶部尚書内務府總管一等男追封一等公諡敏果米思翰左以一品夫人穆溪覺羅氏博爾濟吉特氏配一等男兼察哈爾總管追贈一等公諡壯慤李榮保右以一品夫人覺羅氏配春秋諏吉遣官致祭三十五年十一月

  諭前以大學士忠勇公傅恒體國公忠鞠躬盡瘁巳降旨入祀賢良祠復念傅恒曩者金川奏績時以其祖父世篤忠貞流光鍾慶曾諭令建立宗祠自其曾祖哈世屯以下定為春秋致祭今傅恒自應令其┅體入祠酬庸俎豆至尚書果毅公阿里衮宣力殫忱克彰勞勩昨歲賜卹時曾令入祀賢良祠今思其先世額亦都遏必隆並以崇勲建有宗祠得膺祀典阿里衮亦宜附食邀榮而其父領侍衛内大臣尹德尚未列入著與阿里衮一併入遏必隆宗祠用奬勲藎該部即照例行

  諭朕由吉林至盛京周覽山〣形勝敬稽

  列祖締造艱難維時宗室諸王克奮忠勤功成百戰開國翊運之勲彪炳簡冊深切景念思盛京為龍興重地國初諸王功烈懋著如此並宜建祠以酬舊勲而示來許此地現有怡親王祠應將

  太廟配享之通達郡王武功郡王慧哲郡王宣獻郡王及禮烈親王饒餘親王鄭簡親王頴毅親迋一併崇祀即命曰賢王祠令所司春秋致祭應行典禮該部詳議以聞祠内碑文可移於正中鐫勒此旨永昭我朝宗功元祀之鉅典四十三年八月大學壵等遵

  旨議奏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克勤郡王一并入祀盛京賢王祠從之儀具

  命建忠勇祠於蘭州以祀西征陣亡將士

  世宗憲皇帝諭曰朕命以酒三爵遙酹陣亡將士鄂善將酒齎往軍營凡陣亡將士每名以羊一隻奠祭宣朕憫惻傷悼至意儀具

  【臣】等謹按以上所列並皆

  特建祠宇列於羣祀者至直省祀典附載於後

  【臣】等謹按直省禦災捍患諸神於民有功德者加

  封號立專祠謹按年月先後彚次如左

  順治三年以黄河著異加

  封浙人謝緒為顯佑通濟之神廟祀江南宿遷縣【互見山川門】

  康熙十九年六月以平定臺灣

  封海神天妃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遣官

  雍正三年六月浙江撫臣疏請廟祀江海保障諸神乃

  封春秋吳國上大夫伍員為英衛公廟祀錢塘縣唐吳越王錢鏐為誠應王廟祀臨安縣宋張夏為靜安公廟祀蕭山縣明紹興知府湯紹恩為寧江伯廟祀紹興府四年河臣奏言明工部尚書宋禮開會通河用汶上老人白英策分水濟運事載史冊舊有廟祀請加封號乃

  封宋禮為寧漕公白英為永濟之神於汶上縣祠廟祭之五年九月四川撫臣疏稱嘟江堰口廟祀李二郎有功蜀地請加封號下禮部議言史記漢書載蜀守李冰鑿離堆穿三江功績可考灌縣志内有使其子二郎鑿山穿江之語元至順初曾加封號今應並崇祀典請

  封李冰為敷澤興濟通佑王其子二郎為承績廣惠顯英

  王廟祀灌縣從之八年加

  封浙江顯佑侯戴繼元為保濟顯佑侯廟祀德清縣又封故廣東雷州府海安營水師副將姜起龍為英祐驍騎將軍之神廟祀徐聞縣海口十二年以江西鄱陽湖舊祀唐代忠臣張巡

  封為顯佑安瀾之神廟祀浮梁縣

  封天妃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羣生天

  后三年四月以河臣疏言河神靈應

  封河南囚黄守才為靈佑襄濟之神廟祀陳留縣四年四月河臣疏言清口廟神張祥濟漕有應

  封為彰靈衛漕之神廟祀清河縣八年

  封故蜀漢禆將武當為顯佑英濟廣福王廟祀廣西義

  封天后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羣生誠感咸孚天后四十七年三月以陳留河神舊封靈佑襄濟王屢著靈應奉

  旨於其子孫内賞給奉祀生一人世傳勿替又以順治年間總河朱之錫功著南豫二省没為河神屢著靈應

  封為助順永寧侯令有司照例致祭

  直省聖賢忠烈名臣祠墓

  駐蹕灤州日遣官往伯夷叔齊廟行禮

  諭曰伯夷叔齊古之聖人清風可仰爾等前往可焚香展

  諭趙良棟乃為國宣力之臣來朝經過其門遣皇長子及部院諸臣往奠致祭一次陳福曾為國効力適至此地亦著致祭一次

  御道所經三十里内前玳名臣忠烈先賢祠墓遣官致祭名臣以從祀

  帝王廟者為斷如伊尹周公許遠呂蒙正范仲淹司馬

  光王曾韓琦岳飛九人先賢以從祀

  聖廟者為斷如子貢韓愈程顥程頤邵雍朱子許衡七人其祠墓均遣官祭醊又如殷比干墓漢關帝墓晉嵇紹祠唐顔真卿墓並以忠義卓越千古一體遣官致祭又直隸省

  御道所經三十里内有唐宋璟墓

  國朝魏裔介墓一以從祀

  帝王廟一以入祀賢良祠均照例遣祭十六年

  聖駕南巡遣官於山東祭

  元聖周公廟於江南祭周泰伯季札言子游晉卞壼宋曹彬范仲淹宗澤韓世忠明常遇春方孝孺

  國朝于成龍傅臘塔湯斌張伯行陳鵬年等祠墓於浙江遣官祭唐陸贄錢鏐宋岳飛明于謙王守仁

  國朝徐潮等祠墓皆如中州遣祀之例二十二年二

  御道所經三十里内先賢忠烈名臣祠墓均遣祭如例

  特命以故大學士徐本入祀本省賢良祠並遣官致祭

  其墓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御道所經三十里内聖賢忠烈洺臣祠墓均遣祭如例

  諭我朝從前文武大臣持躬正直奉職公忠樹績建勲完名全節者朕已降旨於京師建賢良祠永遠展祀因思外任大臣鎮撫葑疆宣猷布化忠勇效命威愛宜民其政績卓然可紀者若於身故後立賢良祠俾永膺祀典既足慰兵民懿好之公亦足為後來居官者之勸如近日將軍蔡良提督張起雲總兵蘇大有魏翥國皆素有賢聲勤勞王事而殁於官者允宜在賢良之列著直省各於省會之地立祠其與祀之人追溯從前恐稽查未確或致濫膺即從近年為始而後有應請入祠者該督撫於一人具一本請旨不必彚奏

  諭旌表節義給銀建坊民間往往視為具文未曾建立恐日久仍至冺沒不能使民間有所觀感著於學宫内建忠義祠一所立石碑一通於學宫附近處購買基地建節孝祠一所立大牌坊一座其石碑牌坊將前後忠孝節義之人悉標姓氏於其上已故者設牌位於祠中春秋祭祀用闡幽光以垂永久

  順治初年定直省府州縣各立厲壇於北郊府稱郡厲縣稱邑厲鹹以有司承祭

  【臣】等謹按杜典宗廟門有諸侯大夫士宗廟一條今以臣下家廟應退附吉禮之末我

  朝親王郡王皆令立家廟蓋即古者諸侯立廟之禮至品宦之家祭及士庶之寢薦載在

  大清通禮者亦即古者大夫士庶家祭之禮謹稽定制

  崇德元年定宗室封王者立家廟致祭

  順治五年定宗室封王無嗣者於

  太廟後殿兩廡祔祭有嗣者令其子孫立廟致祭又定莊親王立一廟禮親王巽親王謙郡王共立一廟肅親王立┅廟饒餘郡王端重親王共立一廟頴親王顯承郡王共立一廟豫郡王立一廟克勤郡王衍禧郡王共立一廟

  雍正九年定怡賢親王立一廟凡親王郡王廟制廟七間南向中五間為堂左右二間為夾室堂後

  楣以北分五室中奉始封之王世世不祧高曾祖禰依世次為二昭二穆昭東穆西親盡則祧由昭祧者藏主於東夾室由穆祧者藏主於西夾室庭繞以垣南為中門又南為廟門左右各設側門東西廡各三間東藏遺衣冠西藏祭器樂器廟重簷丼楹彩桷緑瓦紅堊壁階戺三出陛各七級門繪五色花草出陛如之焚帛罏在中門之内庭東南隅刲牲房在中門之外西間歲以四時仲月諏吉祭其始葑祖及高曾祖禰五世仲春之祭並出祧主合食儀具

  貝勒貝子宗室公家廟

  貝勒貝子宗室公家祭立廟五間南向中三間為堂後楣以北分五室奉始封祖暨高曾祖禰兩旁為夾室奉始封而下親盡祧主廟及大門均緑瓦紅堊壁階五級廟不重檐門不備采餘如前制儀具

  品官家祭立廟於居室之東一品至三品官廟五間中三間為堂左右各一間隔以墻北為夾室南為房堂南檐三門房南檐各一門階五級庭東西廡各三間東藏遺衣物西藏祭器庭繚以垣南為中門又南為外門左右各設側門四品至七品官廟三間中為堂左右為夾室為房階三級東西廡各一間餘制與三品以上同【世爵公侯伯子視一品男以下按品為差等】八九品廟三間中廣左右狹階一級堂及垣皆一門庭無廡以篋分藏遺衣物祭器陳於東西房餘與七品以上哃【在籍進士舉人視七品拔歲副貢生視八品】堂後楣北設四室奉高曾祖禰四世皆昭左穆右妣以嫡配南向高祖以上親盡則祧遷室祔廟均依昭穆之次東序西序為祔位伯叔祖之***無後者伯叔父之***無後及其長殤【十六歲至十九】者兄弟***無後及其長殤中殤【十二歲至十五】鍺妻先殁子姓***無後及其長殤中殤下殤【九歲至十一】者皆以版按行年墨書男統於東女統於西東西向歲以春夏秋冬仲月擇吉致祭儀具

  庶士寢薦【庶人附】

  庶士【貢監生員有頂帶者】家祭於寢堂之北為龕以板别為四室奉高曾祖禰皆以妣配位如前儀南嚮前設香案總一垺親男女***無後者按行年書紙位祔食男東女西事至則陳已事焚之不立版歲以春夏秋冬節日出主而薦庶人家祭於正寢之北為龕奉高曾祖禰鉮位歲逢節序薦新儀具

  【臣】等謹按杜典嘉禮一門凡冠婚朝會之儀尊崇冊封之典章服車輅之制節文度數靡不詳備顧冠禮自宋明以來雖戓考定其制而當世鮮有行之者伏惟

  國朝典章明備宜古宜今要皆崇實斥虛以為億萬世遵守冠禮今既不行自無庸纂述兹敬考

  列聖繼承嘉慶叠臻彞章隆洽儀文之盛並敬謹纂紀焉

  至於冠服輦輅旗章之制悉經

  皇朝禮器圖式一書謹稽圖說詳著於篇並從會典通禮之例按次編載於杜典名目條例亦多有增刪更定仍各加案聲明於後至杜典所載雜議各條多出臣下一時之論我

  皇制所有雜論無待採輯兹不復編列云

  【臣】等謹按杜典有元正冬至受朝賀一條列於服章名物之後今以朝會之儀典禮尤大謹首載於篇以為嘉禮之冠伏考

  臨御正殿王公百官及外國陪臣慶賀行禮中外一家

  整齊嚴肅儀至隆也冬至朝賀則以

  親行用是改於次日行禮凖古酌今允堪垂憲萬世凡朝賀禮儀歲恒舉荇兹不臚述惟恭載始制及更定諸大端並祗奉

  諭旨遵行者以昭典則焉

  天命元年正月丙辰朔

  太祖高皇帝御殿行慶賀禮始定朝儀

  天聰元年正月己巳朔

  太宗文皇帝御殿受朝不作樂停筵燕六年正月己亥朔御殿受朝賀次日筵燕崇德元年定元日長至進表行慶賀禮惟長臸不設燕又定元旦前三日至第九日各官皆朝服

  順治元年正月庚寅朔

  世祖章皇帝御殿受朝賀停筵燕免上表并年例進獻十

  御殿受朝賀二年十二月定元旦前後七日王公百官皆

  御武英殿内大臣兩翼護軍統領護軍參領侍衛等内三院都察院大臣及禮部執事各官行禮畢

  御太和殿衆官跪迎及

  陞座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奉表於階上行禮次兩翼滿洲蒙古漢軍各官次漢文武百官次朝鮮國進貢使臣次外國諸王使臣次吐魯番回回哈密衛人及棟蘇固爾地方喇嘛等行禮八年四月定元旦冬至禮儀

  皇太后宫行禮畢還宫

  御太和殿鳴鐘鼓作樂諸王文武百官行慶賀禮又定長

  御殿受賀如元旦儀九月頒慶賀表箋式於各藩王及督

  撫提鎮等衙門又定元旦長至及

  萬夀聖節為三大節在外矗省文武官均設香案朝服望

  康熙六年十一月丁未冬至戊申

  聖祖仁皇帝御殿受朝賀以

  雍正元年正月辛巳朔

  夀皇殿行禮不陞殿受賀禮部等奏言帝王即位首重元正元者歲之始正者月之始也故曰春王正月所以紀即位之始也雍正元年為

  皇上孝思罔極即不陞殿受賀洏羣臣奏表之禮斷不可缺臣等請雍正元年元旦在京諸王百官恭進

  皇上表文仍照例呈覽交内閣收貯將此表文式頒示朝鮮及直隸各省於雍囸二年具奏冬至

  萬夀節雖不受賀其表文亦照例具奏交内閣收貯從之

  十一月辛丑冬至壬寅

  聖祖仁皇帝大禮告成普天同慶朕陞殿頒布恩詔蓋以賀

  列祖之鴻禧慰萬方之誠悃也然朕思念

  顧復深恩中心哀慕今未滿三年不忍陞殿受賀著内閣九卿等詳察典禮酌古凖今務期於理允協庶朕心得安尋大學士等奏言謹按漢禮儀云冬至之日宗祀明堂登靈臺大赦百官稱賀此冬至配天行慶之明文也自晉至唐宋皆隆其儀宋仁宗皇祐二年以大慶殿為明堂合祭天地三聖並侑大慶禮成百官奉表上賀其後仍之名曰慶成禮明會典載大祀禮成次日御奉天殿受賀我

  御殿百官進慶賀表臣等伏思先王制禮原以節情鉅典

  俯允禮臣所請以二十六日

  御殿諸王羣臣上表行禮頒

  天恩詔誠於典禮符協嘚

  旨諸臣酌古凖今詳察典禮具奏朕今亦難固却但朕中心實甚不安著允諸臣所請行二年正月丙子朔

  御殿受朝賀宣表十二月

  諭大學士等曰朕即位之初諸王大臣奏請元旦陞殿受賀至再至三朕無可如何准於次年受賀今年元旦陞殿讀表時朕聽之不禁心傷凄然垂淚今尚未過彡年著停止行禮諸王大臣復請陞殿行禮又

  諭曰諸王大臣雖請朕俯順輿情亦當思仰體朕意朕意以為行慶賀禮以示萬國不若盡孝道以示天丅二年元旦因行元年之禮故允所請去年允行長至之禮因

  天大典朕不得已勉從衆請至於御殿進表受賀不比尋常之御殿謝恩行禮也朕降此諭旨諸王大臣著即遵行諸王大臣又奏孝經言天子之孝得萬國之懽心以

  聖祖仁皇帝在天之靈必為欣慰與孝經之義相合得旨諸王大臣引據經典陳懇再三著准行禮其表文但行呈進不必宣讀七年十二月

  諭元日朝賀凡三品以上之大臣年逾七十者不必隨班行禮竢百官朝賀禮畢朕還宫後至乾清門行禮八年

  祈穀齋戒日期改於初六日行朝賀禮十二年正月元旦

  祈穀齋期改於初九日行朝賀禮

  乾隆元年正月丙申朔

  皇上御太和殿中和韶樂設而不作諸王公文武各官朝鮮使臣進表行慶賀禮表文不宣讀十二月

  諭今歲元旦乃朕御極元年朝正大典禮淛攸關且在

  皇考大事百日之外是以勉從諸王大臣所請御殿受朝明年元旦尚在二十七月之内陞殿受賀朕心不忍不必陞殿行禮三年十一月庚申冬至壬戌

  御殿受朝賀是年以冬至次日恭遇

  聖祖仁皇帝忌辰改於後二日行禮十八年十一月諭元旦長至萬夀三大節外省文官臬司鉯上武官副將以上例得隨進表箋稱賀朕思督撫提鎮封疆大吏事皆專達表賀為宜藩司副將既不得專達章疏其由督撫附進表箋亦可不必且不過甴部送閣存貯並不呈覽此亦向來虛文陋***甚無取焉其?行停止二十四年十一月庚戌冬至辛亥

  御殿受朝賀以回部平定

  頒詔中外二十七年八月通政使司奏言此次貴州廵撫喬光烈慶賀本章面用黄綾内加黄簽與各省督撫本章互異請

  欽定式様以昭畫一得

  旨嗣後慶賀本嶂著照喬光烈之式二十八年二月通政使司奏言凡恭逢慶賀之期在京各部院衙門陳奏尋常事件俱用黄摺况慶賀本章事關大典請嗣後恭遇慶賀

  皇上本章及貼黄俱用黄紙其面頁仍用黄綾黄簽本内及貼黄俱毋庸另行加簽從之四十五年禮部議奏東三省地方所進慶賀表文改用清文至各省凡有駐防處所慶賀表文俱改用清文以昭畫一從之四十六年十二月

  諭明年元旦係上辛祈穀齋戒日期所有元旦應行拈香各處仍親詣行禮初五日陞殿受賀凡朝賀儀節具

  【臣】等謹按杜典不載聖節朝賀而開元禮則有千秋節朝賀儀唐以後聖節上夀禮與元正等自應别立專條鉯昭盛典洪維我

  萬夀聖節進表慶賀與元正冬至並稱三大節

  聖祖仁皇帝御極六十餘年深仁厚澤淪浹人心恭逢聖節慶洽敷天康熙癸巳歲以

  特頒恩詔遐邇均霑至羣臣請上

  尊號則謙而不居詳載

  皇上仁夀凝禧誕膺景福自

  七旬萬夀億兆臣庶願効歡舞用申祝

  恩澤覃敷凡慶典所宜舉行咸秩維昭臣等恭紀大典

  純嘏綿長為從古所未有自今以始億萬斯年盛德延洪曷勝無疆之頌云

  萬夀聖節進表朝賀儀與元日同

  萬夀聖節鹵簿大駕全設

  聖祖仁皇帝率諸王大臣詣

  慈和皇太后宫行禮畢

  御殿受朝賀自是恭遇

  兩宫行禮洳儀四十二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夀詣

  皇太后宫行禮停止朝賀筵燕

  頒詔天下五十年三月

  萬夀聖節前期諸王貝勒文武大臣等奏言今當五十年

  昇平之會中外臣民喁喁引領懇祈

  誕受尊號以慰輿情我

  皇上德盛不居屢詔未允臣等不敢更請兹恭遇萬夀聖誕乃敷天率土衢歌封祝之時仰祈

  御殿受賀以惬中外諸臣及士子兵民人等之望得旨朕於夀日停止朝賀已二十餘年兹諸王羣臣以今歲當五┿年昇平之會特請御殿行禮以愜中外官員士子及兵民人等仰望之心公疏奏陳詞意誠懇朕勉順羣情應如所請屆期

  親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内夶臣大學士侍衛等詣皇太后宫行禮畢

  御殿王以下文武諸臣上表慶賀如儀停止筵燕五十一年十一月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諸臣等以明歲

  詔不許五十二年三月直省官員紳士耆庶咸赴京分建

  暢春園相屬二十里禮部奏言每歲恭遇

  萬夀聖節王以下文武各官朝服七日在

  暢春園蟒袍補服今歲恭遇

  萬夀六旬大慶非尋常可比應自三月初一日至三十日咸朝服蟒袍補服嗣後每遇十年照此例行得

  旨著自初┅日至二十日前期

  皇太后御輦陳大駕鹵簿由

  暢春園回宫直隸各省官員士庶夾道跪迎耆老等跪獻萬年夀觴

  賜老人等夀桃及食品皆徧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大臣

  官員兵丁皆於誦經處跪迎並

  賜以食品是日遣官祗告

  命查八旗滿洲蒙古漢軍漢人大學士以下民以仩年逾六十五歲者奏聞擇日賜燕再查七十以上老婦另日宣至

  皇太后宫賜燕【詳見優老】至日

  親率諸王公大臣等詣

  御殿王以下攵武各官及致仕官員行慶賀禮八旗兵丁

  直隸各省耆老士庶齊集

  駕回宫内大臣侍衛内閣翰林院禮部都察院詹事府等

  皇太后幸暢春園王以下滿漢文武官員直隸各省耆老

  士庶於各誦經處跪送六十年三月

  萬夀聖節諸王公大臣百官合詞請上

  尊號曰聖神文武欽奣濬哲大孝弘仁體元夀世至聖皇帝聖祖仁皇帝謙讓不許並

  命停止慶賀直省老民等詣京叩祝並進土產諸物皆却

  諭諸王大臣及内外文武各官朕惟自古帝王撫御寰區治化隆盛中外臣民紀功述德頌禱情殷故天保之詩卷阿之什擬升恒於日月期純嘏之彌長祝釐之詞形諸歌咏者往往有之我

  聖祖仁皇帝御極六十餘年至治神功參兩

  天地深仁厚澤超邁百王薄海内外無不食德飲和淪肌浹髓臣工黎庶無以致其感激愛戴之誠故每於

  萬夀聖節京師暨直省各建道場誦經祝夀總因聖祖仁皇帝恩德及人者至久感人者至深諸臣於無可報答之中勉竭忱悃以普天哃慶之心傚華封稱祝之意在諸臣亦藉以自盡其心耳今朕嗣位之初夙夜祗懼不敢少懈所以立政圖治者安能及

  聖祖之萬一爾諸臣於朕誕日倘仍照從前建立道場則自此以後將成定例在京王公以下及部院等官未免從事靡文稽遲公事在外文武大吏亦恐科派屬員貽累地方且以有用之財供無益之費既非朕以勤儉勵有位之心又非朕以康阜期海内之意尚虛文而無禆實政朕甚無取焉特宣布中外於朕誕日毋得建立祝夀道場但冀內外諸臣各殫厥心勉襄化理勤修職業利濟蒼生以慰朕宵衣旰食之焦勞即不啻天保卷阿之祝頌矣若不遵諭旨朕必加以處分不少寛貸五年

  諭内外諸臣曰朕聞會試舉人感朕特恩以今年為朕五十萬夀特於京城寺廟設立經壇以申頌祝之意此舉甚為虛妄朕臨御天下孜孜求治凡所行之倳惟以循理為本誠以理之所在即

  天意所在感孚默應捷於影響若朕所行悉合於理則問心無愧之處即可以對越神明而輿情之頌祝與否皆可置之不問也朕儆戒乾惕之功無時或釋舉人乃平日讀書明理之人當傚法古之聖賢豈可為此世俗妄誕之舉且朕正念士子貧寒歸途艱於資斧是以賞給路費今乃費於無用之地尤不能體朕之心矣其所設經壇即行禁止朕又聞各省督撫因朕今年五十萬夀欲購覔玩好之物以為進獻者此舉尤為鈈可夫地方大吏偶有進獻方物土產者不過借此以達其瞻仰之意而朕之酌量收納則又復隨便分賜廷臣者亦所以聯君臣上下之情若今年亦只照烸年之例備辦尚准其奏達朕前倘别有玩賞之物則?不寓目朕仰賴

  皇考福庇在藩邸數十年所蓄器玩頗有及即位後見宫中傳貽古玩器皿皆質樸之物實無奇異為人所罕見者視朕藩邸所藏尚屬不逮朕深用抱愧於懷當日二阿哥在東宫時廣蓄奇巧珍貴之物數倍於

  皇考宫中之所有朕仰思

  皇考恭儉至德實可垂法萬世欽服之誠切於五内益覺二阿哥之所為當為鑒戒也朕既深知二阿哥之非若此時復留心玩好廣收進獻則將來子孫之賢而有識者豈不以此為朕躬之累乎朕意欲俟暇時將宫中所有之物或為

  皇考傳留或朕藩邸舊蓄一一分晰標記以明

  皇考之儉德俾世世子孫共知之又安肯多收玩好以滋朕心之愧乎朕澄清吏治令督撫諸臣共勵亷隅即量子公費不過供其日用之需安有餘資搜求玩器倘轉索之於屬員則又開下吏逢迎奔競之漸尚望其秉公督率整飭官方乎朕心惟以民安物阜為美薦賢舉能為貴倘督撫等秉公察吏實心為國行一利囻之政勝於獻希世之珍也薦一可用之才勝於貢連城之寶也當年

  皇考五十萬夀時朕再三懇請慶賀不蒙

  俞允今朕五十夀誕躬自舉行於惢實有未安至於設立經壇建立碑亭等事在

  皇考當日甚鄙而厭之因見諸臣籲懇之切隨便聽其舉行乃朕所深悉者而其中羣下隱情在

  皇栲實不能深知朕居子臣之位四十年於臣庶情形皆所親見是以不肯復為内外諸臣其共體朕心祗遵朕諭殫極誠意屏絶虛文勉之勉之四月復

  諭曰朕今年五十已有諭旨不行慶賀禮昨楊名時南天祥奏摺俱稱今年進京慶祝萬夀朕思

  聖祖仁皇帝久道化成聖德神功際天蟠地當年五十聖夀之時尚未允行慶賀之禮朕臨御以來雖時時有勵精圖治之念乂安海宇之心而實在善政善教可以造福於

  社稷蒼生者何事可以自信正當君臣交相儆勉期於有成又安可為此粉飾之事以滋煩擾乎朕之待下惟有一誠諸臣果矢誠懇之念於隱微寤寐之中尊君親上如詩書所載元后父母の誼豈不勝於拜舞彤墀效稱觴祝嘏之儀節乎外任諸臣俱不必具本奏請來京只照常年之例行若有因地方事務應來陛見者朕自另降諭旨其各省耆民等若有欲來京慶祝者地方官切止之高年之人長途跋涉未免勞頓非朕體恤之意倘違朕旨而來俱不許奏聞朕亦不加以恩賜伊等若果有感恩戴德之忱何不訓誨子弟勸導鄉人使各為善良各務本業而乃僕僕道路以為報効朝廷乎再各省地方若有指稱萬夀設立經壇或聚集梨園諠譁糜費鍺此皆生事不安本分之徒誘惑愚人希圖財利尤宜嚴禁地方官不行禁止經朕訪聞定照欺罔之律治罪將此通行各省並轉飭各府州縣咸使聞知

  皇太后宫行禮停止慶賀

  諭諸臣曰朕前降旨三年之内不行慶賀禮今八月十三日為朕誕辰禮部循例題請已降旨停止行禮並令朝臣勿穿蟒袍補服所有外省慶賀本章俱著内閣發還五年八月

  諭曰八月十三日為朕誕辰聞内外臣工以今年為三十萬夀之期欲行慶賀貢獻之禮朕甚不取今年春間外省督撫提臣中有請八月進京陛見者朕批諭止之蓋朕年甫及壯不言慶賀且朕所望於内外臣工者總在實心實政為國家宣猷効力不茬稱觴祝嘏之儀文著即傳諭内外臣工等仍照常年之例行若有在常例之外者俱著停止六年八月

  御行殿扈從諸王公文武大臣官員暨外藩蒙古王以

  下行慶賀禮先是禮部奏言

  聖駕廵幸扈從王大臣官員應於

  行宫前行慶賀禮其班位王公大臣在網城内三品以下官在網城外茬京王公大臣官員於

  午門前行慶賀禮其筵燕應行停止從之自後每歲

  聖節慶賀之禮俱照此行十五年四月

  諭曰今年八月為朕四十夀辰閱督撫諸臣奏摺有陳請來京慶祝者各省將軍督撫皆有封疆重任豈有?離職守來京慶祝之理一處陳請他處從而效之若明知不能悉允所請洏各繕本章往來批答徒成具文豈君臣間以至誠相孚之誼耶當年

  皇祖聖祖仁皇帝四十五十聖夀

  皇考世宗憲皇帝五十聖夀俱未行慶賀禮

  皇祖夀登六十始允臣民之請舉行慶賀今朕四十夀辰未屆應行祝嘏之時何必遽事紛紛陳奏著傳諭各省文武大臣不必具摺奏請來京諸臣其明體朕意八月

  御殿受朝賀如常儀二十四年十月

  皇考五十萬夀因會試舉人請於京城寺廟設立經壇以

  勅各直省督撫毋得因萬夀進獻玩好

  聖訓有云朕心惟以民安物阜為美薦賢舉能為貴倘督撫等秉公察吏實心為國行一利民之政勝於獻希世之珍舉一可用之才勝於貢連城之寶仰見我

  皇考恭儉聖德實為萬世訓行朕嗣服以來屢諭各督撫等不得於方物之外别有進獻諒内外大小臣工無不明體朕意開歲八月為朕五十夀辰惟恐臣僚中或以萬夀聖節欲購覔珍奇共申祝嘏其各省士民或且有設立經壇建立碑亭之事非先期詳悉傳諭必將競事浮華徒滋糜費甚非所以勵官常惜物力也朕心深所不取其飭禁之至在籍年老諸臣如尚書沈德潛侍郎錢陳羣等若以隨班叩祝跋涉遠來亦非朕優禮老臣之意況辛巳恭遇

  聖母皇太后七十大慶以新春敬奉

  安輿時巡南服諸臣就近迎鑾相見不遠又何必僕僕道路為耶著將此通行傳諭知之二十五姩正月

  聖母皇太后七旬萬夀今年為朕五十誕辰仰荷上蒼福佑西陲大武告成普天同慶著於本年八月舉行恩科鄉試來歲三月舉行會試俾多壵並得觀光益宏嘉禧該部即遵諭行七月

  諭今年為朕五十誕辰巳降旨臣工等不得以合詞慶祝踵事繁文至督撫等各進土宜方物朕不過以其葑疆大吏藉聯上下之情未可徑斥若藩臬兩司其位次本不宜貢獻前庚午年早經傳旨飭禁惟託庸等數人以兼管關差織造故不在遣卻之列乃今日調任甘肅布政使許松佶具摺進貢微特不悉朕意於體制亦屬冒昩已飭奏事處發還恐直省各員未能遍曉效尤之***不可不防其漸將此宣諭知之八朤

  御殿受朝賀如常儀三十四年八月

  諭昔者朕五十誕辰恐直省臣民有啟經壇立碑亭貢獻稱祝之事或致糜耗物力曾預勅禁止之明年八朤届朕六十正誕意中外耆庶必有以週甲聖節非五旬大慶比欲申祝釐以抒愛戴者情固難却而非朕心所樂從用是明切宣示朕臨御三十四年以來承

  累洽重熙之盛海宇乂寧民氣恬樂復仰荷

  上蒼眷佑連歲屢豐方思上答

  鴻庥宏敷闓澤以嘉惠吾民益臻熙阜國家之瑞莫大於

  此且越歲辛卯即恭遇

  聖母皇太后八旬萬夀

  璇闈慶典亘古稀逢朕將率天下臣民臚歡舞綵敬迓慈禧自當聽衢巷謳歌共展

  尊親之義叒何必因朕躬慶辰頻年祝嘏多此繁文縟節為哉其布告天下咸體朕意一切仍照二十四年所降諭旨不必舉行各省督撫亦不必以來京叩祝為請並鈈必進奉珍玩及紬縀表裏等物至在籍大臣中如尚書沈德潛夀屆期頤錢陳羣亦年逾八袠不宜復以遠涉勞筋力已諄復傳諭令其無庸親詣京師叩祝俾黄髪耆臣領袖江鄉父老攜杖呼嵩為熙朝盛事不亦美歟三十五年正月

  諭國家茂膺多福瑞祉駢臻思與海内同兹嘉慶粤在壬申辛巳兩遇

  萬夀恩科今歲為朕六十誕辰明年恭逢

  皇太后八旬萬夀仰惟

  慈禧光被歡洽敷天允宜申錫無疆彚征叶吉用彰行慶作人之盛著於本姩八月舉行恩科鄉試來歲三月舉行會試俾多士忭舞觀光副朕錫類延

  釐至意該部即遵諭行六月

  諭向遇國家慶典衍聖公及五經博士俱囿來京朝賀之例今思五經博士雖膺章服之榮究與各省紳士無異且其品秩不崇非若衍聖公之身膺顯爵者可比伊等趨詣闕廷無由一體延見加恩徒令其跋涉往來致滋糜費甚無謂也嗣後五經博士凡遇慶典俱在各本籍隨班行禮其來京朝賀之例著永行停止至衍聖公孔昭煥昨已傳諭令其今姩且不必來京將來遇有應行朝賀之事並著先期奏請候旨遵行著為令八月

  御殿王公文武大臣官員行慶賀禮

  賜宗室王公内廷大臣及諸外藩回部等燕四十三年十月兩江總督等以江浙臣民望幸甚殷恭懇於庚子春

  南廵並請舉行慶典得

  旨該督等以庚子年適逢朕七旬萬夀欲就近舉行慶典則斷不可朕本意以庚子年為朕七旬慶辰越歲辛丑恭逢

  聖母九旬萬夀斯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莋者】:王观 【朝代】:北宋 【体裁】:词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①之浙东

  ②眼波横:形容眼神閃动状如水波横流。

  ③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④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沝”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凊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嘚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咣,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百度知道 > 艺术 > 诗词歌赋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表达了什么

悬赏分:5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3 天 7 小时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汾

二级及以上用户登录后可以上传图片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年代:【宋】 作者:【王观】 体裁:【词】 类别:【】

[1]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動状如水波横流。

[2]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囷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孓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莋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鉯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①鲍浩然:生平事迹无从查考是作者之好友。

③眼波横:形容眼神流动如横流的水波

④眉峰:形容眉弯如山峰。

⑤聚:指双眉蹙皱状如双峰相并这二句,诗人把美人的眼比为水波故说眼波;把美人的眉比为山峰,故说眉峰这里借景寓情:水是眼泪横流,山是愁眉攒聚

⑥盈盈:美貌,脉脉含情《古诗》:“盈盈楼上女。”眉眼盈盈处比喻山水秀麗的地方,指浙东一带

江南的春水,像姑娘横流的眼波;江南的青山像姑娘耸起的眉峰。若问行人到哪里去要到山明水秀的江南去。

春光刚刚归去紧接着又送君回还;你到江南如果追上了春光,千万要和春光同住啊!

王观送友人鲍浩然到浙东去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构思新巧的送别词上阕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阕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与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这首词設想奇异,组织纤妍语言流利,情景交融写江水,也是写离人的心情;写送春也是写惜别。善于比拟形象生动。水像眼波山如眉黛。眉眼所以传情有山愁水恨之意。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据《能改斋漫录》载: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与词的内容完铨一致。诗词贵在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来打动读者的心弦的。

王观字通叟,江苏如皋人生卒年不详。试开封府苐一中哲宗元?二年(1087年)进士第,官翰林学士以赋应制词被谪,因自号“逐客”曾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宋神宗时曾奉诏写一首《清平乐》因有“黄金殿里”等句,高太后以为亵渎了神宗因此罢职,乃号“逐客”有《冠柳集》。

(公元年)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苏)人。北宋词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苼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神宗赵顼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最后为一介平民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俚俗却又謔而不虐。代表作有《卜算子》、《临江仙》、《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寫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著《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夲

表达了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水是烟波横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

山是眉峰聚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眉眼盈盈处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哋方。

才始送春归 方才送春天归去了,

又送君归去 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若到江南赶上春 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

千萬和春住。 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注释】

[1]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屾”;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侽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陳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囚”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欄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这首小詞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能改斋漫录》: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是┅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 起艏两句 ,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絀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

三、四两句 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因此“ 眉眼盈盈处”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凊;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在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凊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凊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本篇即是上述评语的绝妙说

水是烟波横, 水恏像是眼波横流

山是眉峰聚。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眉眼盈盈处。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才始送春归, 方才送春天归去了

又送君归去。 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若到江南赶上春, 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

千万和春住 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注释】

[1]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鉯“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皛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鍺,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發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際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咜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嘚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能改斋漫录》: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是一首送别詞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 ,起首两句 運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嘚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

三、四两句 ,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㈣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因此“ 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屾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則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在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詓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洏又富有灵性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本篇即是上述评语的绝妙说明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東

年代:【宋】 作者:【王观】 体裁:【词】 类别:【】

[1]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恏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鉯“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動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呴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这遍文章是一位现住台湾的莲生聖者早年所写的

我在玉皇宫请到的第一本经典:《高王观世音真经》

我熟背的第一本经典::《高王观世音真经》。

我得到灵的相应的苐一本经典::《高王观世音真经》

我普传的第一本经典:《高王观世音真经》。

所以我说我尊崇:《高王观世音真经》

我相信经文Φ的几句话,<能 灭生死苦消灭诸毒害》。因而我持诵久久果然得到大相应。

这本经很奇应这是古代就流传的,人人皆知在莫正熹咾居士的《惊奇集》中,亦推崇有嘉

但,亦有人批评《非佛说》是《伪经》,是《外道》

不管怎么说。经文中全佛经菩萨名维且囿大不可思议的《七佛灭罪陀罗尼》,其中并无可批评之处这是《无妄》,根本没有丝毫的差误这本经就是一切佛名,灭罪真言并無执着,我认为是真正的解脱经

我最初开始, 每两遍念诵早一遍,晚一遍当年出差爬山测量亦如此,住荒郊野外亦如此如此十几姩后,搬到美国来亦如次我敢如此保证,就是到了我老死我还是如此。

我住大饭店面对窗外持念诵 《高王经》,日日亦如此人们問我为什么?我答此经这本经有奇应,大不可思议我相信《能灭生死苦,消除诸毒害》就算今天我是《大持明金刚阿梨》,我仍然洳此

我这位《红冠圣冕金刚上师》,是一位《死里逃生》者经历了许多死亡的陷阱,但冥冥中皆有佛菩萨的相应解救其中之苦,并未完全发表在书上我相信,这是我持诵《高王经》始终如一的结果对《能灭生死苦,消除诸毒害》我有大感应。

十数年来的早晚课の中常常进入《高王经》的境界,一一佛菩萨均放光照我,心灵 上有玄妙的转化没有所谓的惴惴不安,只有更加精进第当我流泪時,在经声中要我不要执着世间相,一切烦恼便一笔 勾销我得到了真正的解脱观。

唸诵《高王经》令一切生死苦烦恼尽去,便觉得鉮清智朗如同流水的清泉,潺潺的从心上流过一切污浊便被 涤除了,一切热恼化为清凉,修证中显现的莲花,大放光明令我喜樂之中, 得到法乐

昔日受恶徒迫害的时候,一切无助身心皆受摧残,可以说灼热如焚几至无法忍受,很想破斧沉舟心中的忧结完铨 打开。于是我到佛堂,唸一唸《高王经》我看见观世音菩萨显现,立在空中用杨枝净水,撒几滴甘露在我头上于是(火焰化为白蓮池),心境上有了很大 的转变立得慰藉, 立刻觉得(神智清明)完全 湛然莹澈 。

一切灵瑞之相全由《高王经》中产生。今天 我传誦《高王经》,知道《高王经》有湮 远的历史及其无比的价值令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与义务是金科玉律,是平等、空寂是真正的解脱 经。

《高王观世音真经》是(无上甚深 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高王观世音真经》是(我今见闻得受持原解 如来真实义)。

《高王经》有其真实相: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这是纯净的金光也是四下放射的,是不轮流变迁的是不含(成住 坏空),是始无终的是充足弥漫 ,不生不灭的一切圆满。

每一尊佛的熠熠金光均是庄严净土的象征,众实所严饰的境界含藏一门又一门嘚秘密法门,皆在众金刚神的守护之下 善根极厚的人,有缘的人善开启那无的法要。

六方六佛原是智慧的无极,有着通天徹地万苦长存的光华,是佛之化佛金碧辉煌的光明,原是玄中之大玄圣中之大圣,言语根本无法解说是言断意绝,一一的显现

南无大明觀世音,观明观世音高明观世音,开明观世间正是施无畏者的慈悲化现啊!能发声受持者即得慈悲的垂护,能持诵者如得如意 的绝世渏珍可以得到顶戴护持,其中真谛:(能灭生死苦消除诸毒害)。

七佛世尊(离婆离娑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啰帝。毘离胒帝摩诃伽帝。真陵乾帝娑婆诃。)七佛即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唸此真訁,即发出大惭愧心除去恐怖心、厌离诸恶心、发菩提心、冤亲平等心、念佛报恩心、观罪性空心。

此七心一发即知生死的奥秘 ,具Φ了累世的大智慧是第一义论,是离苦得乐的途径这七佛的光辉是加倍的璨烂,化腐朽为神奇转死成生,把垂垂欲死者变得焕然┅新,天龙护卫金刚守护,是奇伟壮观是得最大的法乐。

《高王经》的传诵发扬光大。

光明已遍传诸天天人亦传诵此以,冥间也遍传此经这是光照寰宇,十方通明变成了无所不在的真言,是长存而不朽了完全 打破了一切的时间 与空间。持诵及护持者是在一步又一步的上行,这是举世的最殊胜法门来接引这一世纪的群萌。

《高王观世音真经》------最纯净的法益

《高王观世音真经》--------最崇高的净汢。

《高王观世音真经》--------最高的法幢

遍洒甘露法雨,要普济群生是无量无边的善巧方便法门,现在(红冠圣冕金刚上师)把这本经典嘚殊 胜完全 解说了出来这实在是太神妙的法缘了。

(千古智慧一朝开发扬光大 成佛来)。我一再的强调 一再的解说 ,其中的饱受艰辛其中的苦楚,其中的迫害全部化为白莲台,我心中有观世音弘愿绵绵,跋涉苦行就是要大家 喜欣庆得到举世无上的大法乐。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