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路VO怎么并联电阻计算公式?

在工作中,误差放大器的两个输入楿等的时候,误差放大器输出并不是零,而是保持前一个时刻的状态不变,也就是说,在当VRF1=VREF的时候,,误差放大器输出不是零,而是保持在两个值相等之湔误差放大器输出时候的状态,这个时候,只是占空比不波动了,而不是为零了.(也就是说波动值为零了,而不是数值为零了)

你的意思是我理解的有問题
请问“在工作中,误差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相等的时候,误差放大器输出并不是零,而是保持前一个时刻的状态不变” 如何理解?能否通过仩面那幅图解释一些谢谢了!

简单的说,假设基准是2V,在反馈是2.01V的时候,假设误差放大器输出是1.5V,对应占空比为D,那么反馈降低到2V,这个时候误差放夶器输出并不是0,而是保持在1.5V不变.(当然,如果反馈一直是2V,那么误差放大器最终是什么没考虑过,因为在电路正常工作中,不可能一直反馈=基准)

误差放大器的输出是一个DC加一个小波动量,Vc+Δvc
相应的占空比也是一个DC加一个小波动量,D+Δd不只是Δd。

大师就是大师,呵呵,当反馈=基准的时候,呮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波动量为零,也就是占空比的变化量为零,而不是占空比为零,反正我是这样理解的.

你的意思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有两部汾组成的:一个是静态的Vc,一个是动态的ΔvcVc由输出电压决定,Δvc有输出电压的波动决定我这样理解对吗?

还有就是在我发的第一张图上看不到输出由这两部分组成啊找了几个PWM芯片资料看了看,也没找到

其实,我还是认为你们的讨论方法过于繁琐

我的看法是从误差放夶器具有很高的增益——按理想放大器的无穷大增益来分析更简单。

对于理想放大器来说环路平衡的时候,两个输入端电压必须相等洏因为其增益为无穷大,输出电压可以是所需要的任何数值——这个数值可以根据两个输入端电压相等来反推

而对于实际的放大器,其矗流增益是一个很大的有限数值因为有限的增益,结果会导致一个误差:放大器两个输入端电压不会相等而是有一个很小的差值,正洇为存在这个差值所以输出端才能维持一个有限但不为零的数值。虽然这儿存在误差但在通常的设计里面,放大器的开环增益通常是足够大的有限增益所导致的误差实在允许范围之内的,是可以忽略的、

我之所以反对你们的讨论方法一方面是因为繁琐;另一方面,茬电路分析中对于有运放的环节,我们一般都是按理想运放来推导的——因为这样最简单而且误差通常都是可以忽略的。这儿也不例外

运放的输出做所有可能做的事情,来满足两个输入端电压必须相等 ~

有无穷大存在那么输出的究竟是占空比还是占空比的误差其实是沒有差别的。
原文中这儿显然有误,如果说讨论比较器输入端电压代表占空比还是占空比的误差还行比较器输出的已经是一个脉冲信號了,这个脉冲信号进过缓冲放大就用来驱动开关管了怎么可能是什么占空比的误差?

我在43楼论述了这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无穷大显然會引起过调震荡,所以开环增益也不能过高

直流增益大小和震荡与否无关,影响稳定性的是交流增益

这个我理解稳态之后只会有交流反馈,直流反馈应该是稳态之前的事情到达稳态,反馈电压应该在参考电压附近波动波动频率就是开关频率。

直流反馈只是确定了笁作点的位置;交流反馈,则用以应对输入、输出的变动以及外界的扰动对于开关频率的波动,实际上两者都是无能为力的

环路本身僦是靠开关纹波进行动态平衡的,没有纹波就没有负反馈也就没有占空比啊

1。首先我不同意你59楼这个观点。呵呵 ~
256楼 Cdzx11兄,最后一句话洳何理解你前面说同意,这里说 “没有纹波就没有负反馈”岂不矛盾乎 ?

因为纹波就是反馈本身产生的所以开关纹波消除不了,这鈈矛盾啊可能我59楼表达的不好

对于开关频率的扰动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结论都是一样的。

首先我们可以直观的來考虑这个问题:开关频率的纹波实际上是输出电容(对BUCK来说还包括储能电感)滤波不完全残留下来的交流电压成分。除非开关管工作占涳比为0或者100%,或者有无穷大的电容否则这种交流成分总是存在的,少量的占空比变化并不会使这种纹波的幅度有明显的改变环路稳萣时,显然不可能为了消除纹波大幅度调整占空比所以说反馈对此无能为力。

如果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首先要考虑PWM在信号系统中究竟玳表着什么。我的看法是这实际上是一个脉冲调制过程(或许某些资料里面有相关的描述不过我不知道上哪儿去找,最近没有大块时间詓看书)PWM的工作频率就是采样频率。

根据脉冲调制的特性我们知道对于等于采样频率的信号,在采样之后将和直流信号重叠那么如果PWM发生器的输入端如果有等于其工作频率或者整数倍的频率成分,最终等效于一个直流误差由于此误差产生的位置在误差放大器之后,朂终将被误差放大器完全抵消掉(假设直流增益无穷大)

严格地应该分开来讲:环路对开关纹波是有影响力的
环路包含了两个组成部分:正向通道和反馈通道
1。反馈支路不具有开关纹波抑制能力反馈部分贡献的是D+d^ , 这个输出不能使得开关频率(或者整数倍)处的信号发生妀变(或者小的改变)。
2改变正向通道(L-C)的谐振频率,可以让开关频率的纹波得到较大的衰减 ~
一般地控制对象设计好了后,再怎么妀变控制器发现开关纹波始终没有大的起色,而认为反馈对开关纹波的抑制无能为力 ~

谢谢各位的帮助和回复尤其是Greendot的高论。
今天在实驗室测试了一下用相同PWM芯片但输出不同的BUCK电源的COMP脚电压(按器件datasheet介绍,此电压应该就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发现完全支持Greendot的观点,此電压可以理解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VC,一部分ΔVc看不出来,VC与电源输出Vo成正比或者成线性关系但至少可以看出Vc和Vo是有关系的:Vo越大,Vc僦越大
此贴结贴了,再次感谢各位大侠热心相助!

谢谢你的回复和推导你的点拨让我继续把这个问题思考下去。

输出Vo 误差放大器输出 Vc

通过这些数据我觉得你的公司需要修正一下,入下图所示Vramp并不是从0V开始的,所以公司应该是D=(Vc-Va)/Vramp=Vo/Vin

这样测试结果就和计算值比较接近叻。


虽然你实测出来了但我依然质疑。因为不知道Vc和Vo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哪个反馈通道产生的从电路上看只有一个反馈途径,而这个反饋途径稳态时产生的反馈电压是固定的并不支持直接反馈Vo。

这个不是反馈通道你可以这样考虑考虑
1、输出电压与占空比是成正比的。
2、占空比的产生是由VC与三角波比较产生的占空比的大小与VC的大小成正比。
3、综上所述VC与输出也是成正比的。

请注意不是成正比的,昰成线性关系的

你说的对,现在实际测试结果印证了大家的推测但我现在还不能从这个帖子的第一张图上看出是Vc和Vo的关系。从我现在拿到的所有PWM的datasheet上也暂时还找不到他们(Vc和Vo)之间的关联

VC与VO之间的关系,完全是由PWM调制器的传递函数以及占空比和输出电压的传递函数所决定的,根本不需要你通过试验去验证
对于线性的BUCK拓扑,如果你发现结果不是线性的那么你肯定能从中找到非线性的原因。比如续鋶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能就是一个引入非线性的因素PWM调制器的线性度取决于锯齿波的线性等等。

另外即使是线性关系,也未必就是成囸比
比如:锯齿波通常都不过0V,这就决定了VC要减去一个常数之后才有可能和VO成正比。

这正是我和dog72纠结的地方我们都从理论上认为Vc和Vo荿线性关系的。

但是对于大多数PWM,我们很难找到Vc怎么和Vo从物理上成线性关系的无法得知PWM如何检测到Vo的。

在PWM的datasheet上找不到在我的第一张图上吔找不到在PWM内部是如何检测Vo和影响Vc的。

所以我没有直接用Vo/Vin来计算占空比而是用实测出来的真实的占空比来计算的。这样就考虑进去了二極管、Mosfet上的压降

如果要检验这而这个问题,那么你可以考虑用一个CMOS反相器(可以考虑用几个单元并联)接上电感和电容,以及一个比較轻的负载然后接上一个PWM发生器,这样你就可以得到比较精确地占空比、输出电压的关系

如果采用数字PWM发生器,那么一会发现占空仳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对应关系具有相当好的线性度。

另外PWM控制器芯片内部的PWM调制器的线性度未必很好,锯齿波的上升阶段通常比较容易莋到良好的线性但下降阶段往往是一个指数曲线。

如果要做完整的试验建议用自己搭的PWM调制器,可以考虑用对称方波经过积分产生的彡角波作为比较起的斜坡输入这样线性度比较容易保证。

实际上无论线性是否良好,V

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良好的线性但两者之间的關系肯定是单调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与环路其他环节毫无关系,只受输入电压、负载流的影响

另外,PWM控制器内部的线性不好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些芯片都不是为开环应用设计的。对于闭环应用因为具有很深的直流负反馈,线性度好与不好对最终嘚使用效果没有什么影响

搂主你忽略了一个问题:误差放大器的直流增益是非常大的(电路分析的时候,通常按无穷大处理)
由于误差放大器的直流增益极大,所以最终稳定的时候误差必然是一个极小值。所以……

直流增益= 开环增益
开环增益无穷大了,系统还能稳萣

开环增益到底是多少呀?

你总不能说:开环增益=环路传递函数 哈哈哈

文字说明能咋地,这里打公式很不方便也不好画图。


可以这樣说:开环增益就是开环传递函数的另一种说法可能是不那么确切的说法。

开环增益这个指标对闭环系统的动态特性太重要了 ~

不是经瑺听说:增加开环增益呀
如果开环增益是“传递函数”,如何增加其值呵呵 ~

增益是个数值,传递函数是个表达式

你不同意17楼的图你说丅反对观点。


记得啊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当时我没回答你功率部分的增益

这部分的增益其实好算,就是占空比与输出电压之间的电壓关系

而占空比和误差放大器之间的直流电压增益也不难算,这取决于锯齿波的幅度——我说不清楚如何计算的是这儿的交流增益这兒好像应该是一个脉冲调制的过程,不清楚其延时特性

另外,储能电感和输出滤波电容也是了环路的交流增益的一部分也必须考虑进詓。

这儿所说的过程就是开关电源数学分析中的建模过程。

直流增益只是s=0时的开环增益s≠0时候的开环增益显然不等于直流增益。

再翻叻下自控的书:(时常表达结构)
G(s) :正向通道传函
H(s) :反馈通道传函
我认为这个才是对的 如果不能具体得出开环增益,谈这个指标就没有意义 ~

环路增益(开环增益)指的是G(s)*H(S),是整个链路的传递函数的乘积在开关电源中它是一个动态函数(变化量的函数)。1+G(s)*H(S)是整个闭环传递函數的分母所以我们在开关电路中只要研究了开环传递函数的就知道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了。

环路增益指的是开环增益是传递函数的模;
环路传递函数有开环的,也有闭环的开环的取模就是环路增益,二者本就不一样楼上没有人混淆啊~

我觉得系统的环路分析都是对某個静态工作点上的小信号扰动进行分析的。你的第一个图中的分压电阻Ref1和Ref2及其Vref共同决定了输出电压的静态工作点Vo而我们一般分析的各种傳递函数都是对小信号扰动的描述,比如占空比d到输出vo(一般这里的d和vo都是小写上面都还加个^)的传递函数就是指占空比的小信号扰动所引起的输出电压的小信号扰动的相对关系。而控制电路又将输出电压小信号波动vo通过误差放大器(补偿网络)和比较器(PWM生成)组成的反馈网络得到一个占空比的变化量以形成完整的小信号控制环路。在小信号环路中电压反馈部分只有Ref2起作用,Ref1和Vref不出现在传递函数中
对于误差放大器部分,常用的1、2、3型补偿网络包括PI、PID一般都用的是含有积分环节的无静差补偿网络所以幅频Bode图中低频端都是-20dB/dec下降的斜線,因为是对数坐标在频率趋近于0时,增益趋近于无穷大就是指在直流时极小的输出电压的误差都能产生无穷大的放大增益(不考虑運放输出限制)去调节占空比,所以就可认为是无稳态误差的同时,积分环节输出是输入相对于时间的累加即使输入为零(VRf1上的电压等于Vref),输出(控制量)也不一定为零
不知我说的有没有问题。欢迎讨论。

你说的对那你的意思就是上面这个图中仅仅包含了扰动嘚那部分,没有包含静态的那部分

我觉得不应该说没有包含静态的那部分,应该说我们关注的主要是扰动的那部分而这个扰动是在某┅静态工作点附近幅度很小的小信号交流成分,所以静态工作点还是会影响开环增益(或者叫环路增益、open-loop gain)的我认为这种影响具体反映茬小信号开环增益表达式中的Ref2、输入电压Vin、负载电阻Ro、占空比D等数值的大小,这些量都是系统静态工作点改变这些量后,开环增益表达式的形式不会变化但其表达式的直流增益大小、零、极点的位置可能会变化,使得同一个补偿网络在不同静态工作点(如不同的负载电阻)时开环增益的Bode图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从开关变化器建模的过程可以看到在状态空间平均法中有一个分离扰动的过程,就是分别得箌稳态工作点的表达式和小信号模型的表达式其他用等效电路方式建模的方法中,在忽略扰动量的等效电路就是稳态工作时的DC模型考慮扰动量得到的就是小信号模型。在做环路设计时都用到了小信号模型,我们在确定小信号表达式中直流

    中南工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笁程硕士,从事电力运行工作近30年

将ZL=(-jXc2)∥R2=(-j8)∥2=(32-j8)/17=1.6=1.9403∠-14.04°(Ω)作为负载,所求v0即负载两端电压将其从电路中断开,并设定如图节点

斜体字母表示相量,以下同

将电压源短路,从a、b外加电压U设流入的电流为I

4Ω电阻电压为:4I0下正上负;因此电容C1的电流为:4I0/(-j4)=jI0,方向向上

工业上普遍需要测量各类非电物悝量例如温度、压力、速度、角度等,都需要转换成模拟量电信号才能传输到几百米外的控制室或显示设备上这种将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称为变送器。工业上最广泛采用的是用4~20mA电流来传输模拟量

采用电流信号的原因是不容易受干扰。并且电流源内阻无穷大导線电阻串联在回路中不影响精度,在普通双绞线上可以传输数百米上限取20mA是因为防爆的要求:20mA的电流通断引起的火花能量不足以引燃瓦斯。下限没有取0mA的原因是为了能检测断线:正常工作时不会低于4mA当传输线因故障断路,环路电流降为0常取2mA作为断线报警值。

电流型变送器将物理量转换成4~20mA电流输出必然要有外电源为其供电。最典型的是变送器需要两根电源线加上两根电流输出线,总共要接4根线称の为四线制变送器。当然电流输出可以与电源公用一根线(公用VCC或者GND),可节省一根线称之为三线制变送器。

其实大家可能注意到 4-20mA電流本身就可以为变送器供电,如图1C所示变送器在电路中相当于一个特殊的负载,特殊之处在于变送器的耗电电流在4~20mA之间根据传感器输絀而变化显示仪表只需要串在电路中即可。这种变送器只需外接2根线因而被称为两线制变送器。工业电流环标准下限为4mA因此只要在量程范围内,变送器至少有4mA供电这使得两线制传感器的设计成为可能。

在工业应用中测量点一般在现场,而显示设备或者控制设备一般都在控制室或控制柜上两者之间距离可能数十至数百米。按一百米距离计算省去2根导线意味着成本降低近百元!因此在应用中两线淛传感器必然是首选。

1.两线制变送器的结构与原理

两线制变送器的原理是利用了4~20mA信号为自身提供电能如果变送器自身耗电大于4mA,那么将鈈可能输出下限4mA值因此一般要求两线制变送器自身耗电(包括传感器在内的全部电路)不大于3.5mA。这是两线制变送器的设计根本原则之一

从整体结构上来看,两线制变送器由三大部分组成:传感器、调理电路、两线制V/I变换器构成传感器将温度、压力等物理量转化为电参量,调理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或非线性的电信号进行放大、调理、转化为线性的电压输出两线制V/I变换电路根据信号调理电路的输出控制总体耗电电流;同时从环路上获得电压并稳压,供调理电路和传感器使用 除了V/I变换电路之外,电路中每个部分都有其自身的耗电电鋶两线制变送器的核心设计思想是将所有的电流都包括在V/I变换的反馈环路内。如图采样电阻Rs串联在电路的低端,所有的电流都将通过Rs鋶回到电源负极从Rs上取到的反馈信号,包含了所有电路的耗电在两线制变送器中,所有的电路总功耗不能大于3.5mA因此电路的低功耗成為主要的设计难点。下面将逐一分析各个部分电路的原理与设计要点

2.两线制V/I变换器

V/I 变换器是一种可以用电压信号控制输出电流的电路。兩线制V/I变换器与一般V/I变换电路不同点在:电压信号不是直接控制输出电流而是控制整个电路自身耗电电流。同时还要从电流环路上提取稳定的电压为调理电路和传感器供电。附图是两线制V/I变换电路的基本原理图: 图中OP1、Q1、R1、R2、Rs构成了V/I变换器分析负反馈过程:若A点因为某种原因高于0V,则运放OP1输出升高Re两端电压升高,通过Re的电流变大相当于整体耗电变大,通过采样电阻Rs的电流也变大B点电压变低(负哽多)。结果是通过R2将A点电压拉下来反之,若A点因某种原因低于0V也会被负反馈抬高回0V。总之负反馈的结果是运放OP1虚短,A点电压=0V

丅面分析Vo对总耗电的控制原理: 假设调理电路输出电压为Vo,则流过R1的电流 I1=Vo/R1 运放输入端不可能吸收电流则I1全部流过R2,那么B点电压 VB= -I1*R2 = -Vo*R2/R1 取R1=R2时有VB=-Vo 電源负和整个便送器电路之间只有Rs、R2两个电阻,因此所有的电流都流过Rs和R2R2上端是虚地(0V),Rs上端是GND因此R2、Rs两端电压完全一样,都等于VB 相当于Rs与 R2并联作为电流采样电阻。因此电路总电流: Is=Vo/(Rs//R2) 如果取R2》》RsIs=Vo/Rs 因此,图3中取Rs=100欧当调理电路输出0.4~2V的时候,总耗电电流4~20mA. 若不能满足R2》》Rs也没关系Rs与 R2并联(Rs//R2)是个固定值,Is与Vo仍然是线性关系误差比例系数在校准时可以消除。

除了电路正确以外该电路正常工作还需要2个条件:首先要自身耗电尽量小,省下的电流还要供给调理电路以及变送器其次要求运放能够单电源工作,即在没有负电源情况下输入端仍能够接受0V输入,并能正常工作 LM358/324是最常见也是价格最低的单电源运放,耗电400uA/每运放基本可以接受。单电源供电时输入端从-0.3V~Vcc-1.5V范围内都能正常工作。如果换成OP07等精密放大器因为输入不允许低至0V,在该电路中反而无法工作 R5和U1构成基准源,产生2.5V稳定的基准电压LM385昰低成本的微功耗基准,20uA以上即可工作手册上给出的曲线在100uA附近最平坦,所以通过R5控制电流100uA左右OP2构成一个同向放大器,将基准放大姠调理电路及传感器供电。因为宽输入电压、低功耗的稳压器稀少成本高;将基准放大作为稳压电源是一个廉价的方案。 该部分电路也鈳以选择现成的集成电路比如XTR115/116/105等,精度和稳定性比自制的好自身功耗也更低(意味着能留更多电流给调理电路,调理部分更容易设计)但成本比上述方案高10倍以上。

3.两线制压力变送器设计

压力桥、称重传感器输出信号微弱都属于mV级信号。这一类小信号一般都要求用差动放大器对其进行第一级放大一般选用低失调、低温飘的差动放大器。另外在两线制应用中低功耗也是必需的。AD623是常用的低功耗精密差动放大器常用在差分输出前级的放大。 AD623失调最大200uV温飘1uV/度,在一般压力变送应用保证了精度足够 R0将0.4V叠加在AD623的REF脚(5脚)上,在压力=0凊况下通过调整R0使输出4mA再调整RG输出20.00mA,完成校准 电路设计时需注意,压力桥传感器相当于一个千欧级的电阻耗电一般比较大。适当降低压力桥的激励电压可以减小耗电电流但是输出幅度也随之下降,需要提高AD623的增益图6给出的传感器采用恒压供电,实际应用中大部分半导体压力传感器需要恒流供电才能获得较好的温度特性可以用一个运放构成恒流源为其提供激励。

4.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考虑

工业环境下環境恶劣且对可靠性要求高因此两线制变送器的设计上需要考虑一定的保护和增强稳定性措施。

电源接反、超压、浪涌是工业上常见的電源问题电源接反是设备***接线时最容易发生的错误,输入口串一只二极管即可防止接反电源时损坏电路如果输入端加一个全桥整鋶器,那么即使电源接反仍能正常工作为防止雷击、静电放电、浪涌等能量损坏变送器,变送器入口处可以加装一只TVS管来吸收瞬间过压嘚能量一般TVS电压值取比运放极限电压略低,才能起到保护作用如果可能遭受雷击,TVS可能吸收容量不够压敏电阻也是必需的,但是压敏电阻本身漏电会带来一定误差

⑵过流保护。 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有传感器断线、短路等错误情况发生或者输入量本身很有可能超量程,变送器必须保证任何情况下输出不会无限制上升否则有可能损坏变送器本身、电源、或者远方显示仪表。 图中Rb和Z1构成了过流保护电蕗无论什么原因导致OP1输出大于6.2V(1N4735是6.2V稳压管),都会被Z1钳位Q1的基极不可能高于6.2V。因此Re上电压不可能高于6.2-0.6=5.6V因此总电流不会大于Ue/Re = 5.6V/200=28mA。

⑶宽电壓适应能力 一般两线制变送器都能适应大范围的电压变化而不影响精度。这样可以适用各类电源同时能够适应大的负载电阻。对电源朂敏感的部分是基准源同时基准源也是决定精度的主要元件。3楼图中基准通过R5限流当电源电压变化时,R5上电流也随之改变对基准稳萣性影响很大。附图中利用恒流源LM334为基准供电电压大范围变化时,电流基本不变保证了基准的稳定性。

⑷退藕电容 一般的电路设计Φ,每个集成电路的电源端都会有退藕电容在两线制变送器上电时,这些电容的充电会在瞬间导致大电流有可能会损坏远方仪表。因此每个退藕电容一般不超过10nF总退藕电容不宜超过50nF。入口处一个10nF电容是必需的保证长线感性负载下,电路不震荡

两线制V/I变送器(配图)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